时间:2023-05-15 16:15: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合同管理创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Abstract: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ina today, especially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size of the companies tend to focus 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found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ust establish the perfect practical contra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establish and improve a set of strict and effecti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operational business processes, risk control and the subcontract management of strengthening contract management,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attern, form a complete 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in order to have a strong executive power, to safeguard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contract managementinnovationthe subcontract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高低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其内容包括对施工合同、分包合同、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和借款合同等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和解决争议。企业各有关部门必需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搞好公司以“重合同,守信誉”为核心的合同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对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大胆的进行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体制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合同管理业务水平,从而实现对建设工程合同有序、有力、有效的管理。
二、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创新概述
建设工程项目是指为完成依法立项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等)而进行的、有起止日期的、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包括策划、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和移交等。合同管理是指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及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层次性的。
笔者认为,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创新在于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应该进行分级审查,由企业成立的工程项目合同立项委员会,统筹项目立项和合同签订前的基础性工作,其下设部门分别负责合同签订前的洽谈、审查、审批,并且做到合同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三权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对企业是否可以签订合同,各级应认真详细审查,然后由各级代表参加工程项目合同立项委员会讨论会,最终投票决定项目是否予以审批。
项目实施过程,是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重要环节,为加强合同实施全过程管理,企业应成立工程项目合同监督控制小组,根据合同网络,对企业所有在建项目和分包事宜深入各项目部,按相应合同规定予以监督、控制,切实监督相应部门的合同履行情况,对各项目部合同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负责。同时,为突出合同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对变更、签证、索赔进行准确的审计,企业应成立工程项目合同审计办公室,对与所签订的合同不一致内容进行审计,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风险的识别、控制和规避,从而将风险减至最低。
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为加强合同管理的连续性,提高今后合同管理的能力,需对竣工项目的合同管理过程进行经验总结,逐步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最终建立企业合同管理数据库,对所有项目建立专项合同电子档案。作者本人经过调查分析和实际研究绘制了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图,认为下图更有利于合同管理体系的规范和优化。
图一、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
在初步构建了企业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后,本文着重从合同风险管理和合同分包管理两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期能够使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在这两个方面更加有序、有力、有效。
三、建设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的优化
在合同风险管理方面,就施工合同而言,合同确定了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和环境等项目总体目标,规定和明确了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实施规范性的合同管理,加强合同管理中的风险管控,才能满足项目管理的需要,而这些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必须以良好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业务流程、合同管理机制、签订严谨的合同条款为基础。 由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对影响建设项目的重要方面,风险因素应予以提前评估、着重管控。建设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应当遵循健全、合理、制衡、独立的原则,确保合同管理的有效性。
合同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是建筑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控的基础。结合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特点,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必须注重专门化、专业化、协调化和信息化。同时建设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的管理原则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可操作的作业制度。 具体而言,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合同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三权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据可依,合同管理的基本制度主要有:合同会签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印章管理制度、合同信息管理制度、合同管理目标制度、合同交底制度、进度款审查 批准制度、变更、签证、索赔制度、合同管理质量责任制度、合同统计考核制度、合同检查和奖励制度。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必须与良好的管理机制建设同步,才能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四、建设工程项目分包合同管理的规范创新
在分包合同管理方面,对于一个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极少实行由一家施工单位完全承担所有的施工业务。首先,因为总包单位不一定具备完成所有项目的资质;其次,完全的施工总承包的价格总是高于平行分包的工程;最后,业主一般对于影响工程质量、影响工程造价的特别重要的设备与材料实行业主供货。所以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分包和指定分包商。一般说来,对于工程管理搞的比较好的项目,这些总包、分包的合同关系是井然有序的,对双方的责、权、利规定的很明确,双方的配合工作也比较好,合同执行的也很顺利;反之,若是合同关系不清,双方的责、权、利规定的不明确,双方经常陷于扯皮和矛盾中,业主时常发现一些合同没有涵盖的内容,一些事情没有人负责,由此带来工期的损失和造价的突破是普遍现象。
就业主而言,可以编制合同网络架构图。通过合同网络架构图的编制,理清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思路,设计一个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网络。然而,在目前的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研究中,却很少有人讨论合同网络架构,往往是对合同本身的研究要远高于合同架构的研究。合同网络架构是合同关系建立的基础,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主线,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在理清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合同本身的研究,必将会使各项分包合同得到有效执行,分包合同管理更加有效,进而使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迈向更高的水平。
结束语:
总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不论从业主还是施工方来讲,合同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加强此方面的管理,我们应该学会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法律及交易习惯,敢于探索实践,努力创新,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合同管理体系,并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体系,提高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树立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使我国的经济活动能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76-01
心绞痛(angina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2]。因发作时多不在医院内,若发作时没有得到有效得当的措施,会有加重甚至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可能。现就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具体中医综合护理措施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其中男性患者39例,占48.75%;女性患者41例,占51.25%;年龄在(62。24±8.53)。所有患者都符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的诊断参考标准” [3]。观察组除按常规护理外,加予生活护理、气候护理、心理护理、服药护理等一般护理外,还给予中医辨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2 中医综合护理
1.2.1生活护理 保持房间安静,避免不良刺激,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避免负重及参加竞争激烈的娱乐活动。适量轻松的活动可行气活血,有助于改善气血淤滞型心绞痛病情。但”劳则伤气”,对于气虚血瘀证,劳力型心绞痛病人则应限制活动量,做到根据病情合理安排。
根据食治原则。制定合理膳食,防止饮食不节诱发心绞痛。饮食宜少量多餐,不宜过饥过饱,宜进食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服用刺激性的酸、辣之品及冷食合理起居,避免寒冷刺激,随气温适时增减衣被,避免外感风寒,以防增加心脏负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协助患者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必要时给予麻仁丸或开塞露,切忌努责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
1.2.2气候护理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其发病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做好气象护理、预防发病。中医认为”仲夏,善病胁”夏季胸胁痛之病多发。”病在心,愈于长夏,甚于冬。冬不死将于春。起于夏” [4]。认为心系疾病夏季多发,在夏末秋初(长夏)应好转痊愈,否则冬天加重。尤其是慢性心脏疾病者多见。这是由于老年人年迈体衰。元阳虚衰,不能抵御冬春气候之寒冷。致寒凝气滞血癖,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而发病或病情加重。夏季炎热,暑热之邪,伤阴耗气,导致气阴两虚的老人发病。
1.2.3心理护理 《灵枢》中记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频发心绞痛的患者,易产生紧张恐惧感,应加强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病情,安慰患者,使患者感到温暖、舒适,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对病人多做疏导工作,讲明情绪对疾病的病程的影响程度,使患者保持心态平静。
1.2.4服药护理 细致观察病情、掌握心绞痛发作时间规律,提前给予辨证服药、护理、预防发作。严格遵照医嘱给药。指导患者正确服药。中药宜在两餐之间温服。硝酸酯类药物是缓解心绞痛的首选药,但此类药物会引起血压下降,特别是在血容量不足、应用利尿药及合并应用其他血管扩张药时,因此,要指导患者更换时动作不宜过快,以免引起低血压致晕厥。起床时坚持“3个半分钟”,即醒后平躺半分钟,坐起半分钟,双腿垂到床下半分钟后下床。静脉用药时,注意控制滴速。
1.2.5中医辨证护理 寒凝气滞犁给予芳香开窍的冠心苏合丸1丸嚼服,或宽肠气雾剂喷吸;若血病而痛者给予活血化癖的速效救心丸服用,或用寒痛气雾剂喷吸;有热象者则用热痛气雾剂喷吸。均可收效。
1.3观察指标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增加运动量后无心绞痛发作。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变化或有时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两组间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率97.5%,对照组显效率87.2%。差异有显著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症,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身体渐弱,肾气渐衰,肾阳亏虚不能鼓舞阳气.致使脏腑功能衰减,脾运失常,营IIIL虚少,心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肾阴不足允以滋养五脏之阴,心阴虚,心血少,血脉不充,心失所养。年老奉虚体衰是其本质,在本虚的基础上导致气滞、谈浊、血癖,形成标实,而使胸阳不展,心脉阻滞,”不通则痛”发生胸痹心痛。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人至中老年以后,脏腑气血衰弱,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脉,加之七情内郁,肝失条达,气滞心胸,“气止则血滞”,导致瘀血内生,日久化火,灼津成痰,痰浊、瘀血皆系阴邪,日久上乘阳位,损伤阳气,致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行而致心血瘀阻。此病发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证候特点.对患者给予食疗、情志、阴阳气机调和等整体辨证护理,才能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本文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心脏突发事件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晓玲,倪志强.冠心病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0):1578―1579.
率先探索筹资方式改革。从2010年起,建立了“新农合”常年和协议筹资等多种方式并举的长效筹资机制。在常年筹资方面,改变以前村组干部年底突击逐村逐户收取的方式,群众可以随时缴纳下一年参合金;在协议筹资方面,为了方便群众缴纳,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由群众与乡镇政府签署委托代扣代缴协议,由乡镇政府从其个人结算账户中扣缴参合金。筹资方式的改革,减少了筹资环节,缩短了筹资周期,降低了筹资成本,减轻了基层政府筹资压力,方便了参合农民个人筹资缴费,特别是在解决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群众参合缴费难的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013年,全市参合率达到98.31%,比2011年提高了1.43个百分点。
二、整合管理标准,制定贴合的控制要求
(一)工程全面控制原则
在工程全面控制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全体员工进行有效的控制,也要对基本工程进度进行全面的控制。其中,针对工程中员工的控制由于涉及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相关员工对于基础控制成本的配合程度以及积极性也比较高,在建立相关控制原则的工程中,保证了基础的全员参与以及优化成本的基本理念。另外,还有关于项目全过程控制原则,要对整个过程的设计理念以及进度进行优化的全程控制'要实现成本控制项目在工程推进的每一个阶段呈现出基本效用,并制定最适宜的工程运行方案,利用相应的工程资源,集中按照工程运作的相应要求以及工程规划进行项目的优化施工。另外,相关工程管理人员要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保证最小化的返工率以及维修费用。
(二)工程成本节约原则
任何项目的运行过程中,相关成本控制人员要对基础的人力物力进行集中的优化控制,实现最基础的节约功效,也是整体通信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基准原则。在节约原则的监督下,相关管理人员要积极运行相应的监督机制,为节约控制提供最佳的运行条件,并且保证对成本进行前期审计,中期监控,后期监督管理,保证整体管理过程中节约原则的优化运行m。
(三)工程目标控制原则
在相应项目运行的过程中,要针对相对的工程监管目标进行集中的管理,把整体工程的相应方针以及任务进行有效的目标化,并建立基本的落实机制,以促进整体工程项目的整体合理化运行。在目标控制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制定有效的阶段性目标,以实现目标的有效落实,真正实现整体工程权责利的均衡式平铺,并建立阶段式检査监督机制,有效的促进工程目标的优化控制。
(四)工程发展控制原则
由于通信工程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动态特性,相关工程管理人员要针对相应问题进行动态化的管理机制,保证基础材料和设备投入过程中,成本的实际生产值符合相关要求,并进行无偏离式的检査和分析,在相关问题出现后运行必要的措施和管理机制,保证关键问题的有效解决P1。另外,由于是动态化管理,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结合工程的发展动态进行优化的项目生成。
三、创建有效路径,实现整体的管理目标
(一)践行制度化分层管理
由于通信工程项目的工程特点,相关工程管理人员要依据基本的管理原则和规模,进行有效的分层式管理机制,要对工程的项目经理进行统一的管理,另外,项目经理要对相对应的管辖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建立三级管理结构,充分运行基础的分层垂直管理机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关工程管理人员要针对工程项目部下达的相关文件进行优化项目的落实,建立基本的权责分配机制,以促进整体项目的常规化运行。并且,在理清整体分层管理结构后,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基础成本进行有效的项目运行管理,相关成本管理以及管控中心要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并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实现适时考核以及奖惩结构的优化运行。
(二)践行组织化控制管理
相关成本控制管理人员要针对项目管理进行优化的人员配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利用相应的管理机构以及施工队伍和企业的权责关系进行系统化的项目运行。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基础的组织是项目经理部,要进行公司法人的委托运行,并保证工程经理部门对整体工程以及公司利益进行优化的管理,并优化相关管理人员对整体项目的责任意识,在工程建立以及健全的过程中,实现整体责任和权利的有效分工,保证基本质量成本以及效益的持续性增长。
(三)践行技术化成本管理
通信工程项目是符合时代特性的基础工程项目,需要相关工程成本监管人员集中力度对基础项目进行优化运行,并对整体工程项目运行人员采取一定的刺激措施,以提升全体工程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升级全员参与的成本规划,并且在实际成本控制的标书中标注相应的技术项目以及基础运行方案。只有实现整体工程成本技术化控制管理,才能有效促进整体项目的优化运作。
四、细化经济扶持,推广完整的成本控制
(―)基础人工费用管理
前文提到过基础人工成本的有效审计,在运行过程中,也要对基础人工费用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控制,其中包括对基础工程性质、工程运行人员的工资待遇以及整体工程劳动力的输出功效等,针对相应基础人工要运行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模式,并且,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也要对工程的基础质量以及安全效益进行实际的测评和审核。另外,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基础经济和技术指标进行实体化的控制,以减少多余人工费用对整体成本控制的不良影响。
(二)基础设备费用管理
在通信工程建立过程中,基础材料费用会占据很大的部分,这就需要相关工程管理人员针对工程材料进行有效的项目费用管理,对于基础设备的费用管理主要运行的就是数量和价格分离的原则,以实现整体项目运行中费用管理的髙效升级。第一,针对用量的控制。相关管理人员要集中考量设计项目以及基础材料的功能分析,针对材料的运行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保证髙价材料能被低价高质的材料替代,从基础购买成本上优化基本的成本控制。第二,要针对设备价格进行优化的控制和管理,多方考察市场结构以及市场价格比例,运行优化的采购原则,并辅以招标形式,以实现整体成本控制的合理化。并对整体设备价格进行有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对比数据运行后,建立更加优化的购买方案。
近年来,本市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快速增长,通过国家审核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达到448家,备案数量和申报数量均居全国首位。项目总体规模逐步提升。2012年已累计完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超过50个,节能量达10万吨,对完成全市节能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对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资金清算及现场核查显示,全国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工作整体不如预期,各地普遍存在项目数量少、执行进度慢的情况。本市虽然合同能源管理工作起步早,取得一定成绩,但完成项目数量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整体推进工作压力较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用能单位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据测算,本市工业领域平均综合改造节能量投资额在3000到3600元左右,非工业领域平均综合改造单位节能量投资额在6500到7500元左右,现有500元/吨标准煤的奖励标准,不足节能改造投资成本的15%。
二是合同能源管理奖励门槛较高。与全国其他地方不同,本市已率先进入以服务业节能为主的阶段,能源消费呈现“面广点散”的特点,用能载体分散且单个项目节能量较小,普遍低于国家规定工业项目年节能量500吨标准煤、非工业项目100吨标准煤的门槛。
三是本市节能服务产业刚进入培育期,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市场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成熟规范。
此背景下,本市亟需进一步强化政策统筹促进,加强对各利益主体的激励约束和规范管理。从市发改委获悉,市发改委和市财政局经过一年多调研、考察、论证,起草完成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文件的政策亮点包括:
一是加大财政奖励支持。首先是提高标准。对符合中央财政奖励政策的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中央财政奖励基础上,提高市级财政配套奖励力度。其中,工业领域从260元/吨标准煤提高到360元/吨标准煤,非工业领域从260元/吨标准煤提高到560元/吨标准煤。
其次是降低门槛。对国家政策优惠未覆盖到的工业领域单个项目节能量在100到500吨(不含)标准煤,非工业领域单个项目年节能量在50到100吨(不含)标准煤的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给予市级财政360元/吨标准煤的奖励资金。
中图分类号:F206
一、合同能源管理及其基本运作机制
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能源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不亚于人类对粮食、空气和水的依赖程度。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对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几乎达到了极限,严重的超出了自然界可承受的范围。各种自然资源即将开采枯竭,人类社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
在能源消耗日益增加的同时,由此带来的地区环境和全球环境的急剧变化也对人类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中,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热点。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于人类对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消耗。因此,世界各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都把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当成首先考虑的问题。而对于高耗能的企业来说,能源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想方设法开源节流,降低能耗费用,也已成为企业积极探索的问题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机制在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发展起来。所谓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简称EMC),是指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rporation,ESCo)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的相关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就像医院一样,我们要有专家,为用能企业进行能耗诊断,计算出节能服务公司能为它节省多少能源;要有资金、设备和技术,可以为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安装调试;最后还需要系统性的服务和培训,建立一个长效的节能机制。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这一新机制在北美、欧洲、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基于这种“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ESCo),并且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通过节能服务公司(ESCo)采用新的电能提升技术、能源合同机制及对电力需求方的有效管理等方式来帮助用户提升电能使用效率,在美国,ESCo已发展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每年有10亿美元左右的业务。
合同能源管理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能源节约,其基本运作机制是:通过合同约定节能指标和服务以及投融资和技术保障,整个节能改造过程如项目审计、设计、融资、施工、管理等由节能服务公司统一完成;在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的投资回收和合理利润由产生的节能效益来支付;在合同期内项目的所有权归节能服务公司所有,并负责管理整个项目工程,如设备保养、维护及节能检测等;合同结束后,节能服务公司要将全部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耗能企业并培养管理人员、编制管理手册等,此后由耗能企业自己负责经营;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节能改造的全部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载体是节能服务公司(ESCo)。节能服务公司(ESCo)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用户的节能项目进行自由竞争或融资,向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监测、培训、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并通过与用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和滚动发展。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ESCo)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实施。
从节能服务公司(ESCo)的业务运作方式可以看出,节能服务公司(ESCo)是市场经济下的节能服务商业化实体,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与传统的节能改造模式有根本性的区别(见图1)。
节能服务公司(ESCo)一般向客户提供的节能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能源审计。ESCo公司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测定客户当前用能量和用能效率,提出节能潜力所在,并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节能措施的节能量进行预测。(2)节能改造方案设计。根据能源审计的结果,ESCo公司根据客户的能源系统现状提出如何利用成熟的节能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的方案和建议。如果客户有意向接受ESCo公司提出的方案和建议,ESCo公司就可以为客户进行项目设计。(3)施工设计。在合同签订后,一般由EMC公司组织对节能项目进行施工设计,对项目管理、工程时间、资源配置、预算、设备和材料的进出协调等进行详细的规划,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并按期完成。(4)节能项目融资。ESCo公司向客户的节能项目投资或提供融资服务,ESCo公司可能的融资渠道有:ESCo公司自有资金、银行商业贷款、从设备供应商处争取到的最大可能的分期支付以及其它政策性的资助。当ESCo公司采用通过银行贷款方式为节能项目融资时,ESCo公司可利用自身信用获得商业贷款,也可利用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性担保资金为项目融资提供帮助。(5)原材料和设备采购。ESCo公司根据项目设计的要求负责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所需费用由ESCo公司筹措。(6)施工、安装和调试。根据合同,由ESCo公司负责组织项目的施工、安装和调试。通常,由ESCo公司或其委托的其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来进行。由于通常施工是在客户正常运转的设备或生产线上进行,因此,施工必须尽可能不干扰客户的运营,而客户也应为施工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方便。(7)运行、保养和维护。设备的运行效果将会影响预期的节能量,因此,ESCo公司应对改造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此外,ESCo公司还要负责组织安排好改造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检修。(8)节能量监测及效益保证。ESCo公司与客户共同监测和确认节能项目在合同期内的节能效果,以确认合同中确定的节能效果是否达到。另外,ESCo公司和客户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协商确定节能量”的方式来确定节能效果,这样可以大大简化监测和确认工作。(9)ESCo公司收回节能项目投资和利润。 对于节能效益分享项目,在项目合同期内,ESCo公司对与项目有关的投入(包括土建、原材料、设备、技术等)拥有所有权,并与客户分享项目产生的节能效益。在ESCo公司的项目资金、运行成本、所承担的风险及合理的利润得到补偿之后(即项目合同期结束),设备的所有权一般将转让给客户。客户最终就获得高能效设备和节约能源的成本,并享受ESCo公司所留下的全部节能效益。
节能服务公司(ESCo)自身可能没有能力完成上述全部的服务,但是,作为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EMCo可以通过整合各类外部资源,达到合同规定的节能量。可能会涉及各类型的机构(见图2)。
节能服务公司(EMCo)所开展的EMC业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商业性。EMCo是商业化运作的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来实现赢利的目的。二是整合性。EMCo业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销产品、设备或技术,而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节能服务和完整的节能解决方案,为客户实施“交钥匙工程”;EMCo不是金融机构,但可以为客户的节能项目提供资金;EMCo不一定是节能技术所有者或节能设备制造商,但可以为客户选择提供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和设备;EMCo也不一定自身拥有实施节能项目的工程能力,但可以向客户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对于客户来说,EMCo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提供经过优选的各种资源集成的工程设施及其良好的运行服务,以实现与客户约定的节能量或节能效益。三是多赢性。多赢性是EMC业务的一大特点,一个该类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使介入项目的各方包括:EMCo、客户、节能设备制造商和银行等都能从中分享到相应的收益,从而形成多赢的局面。对于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EMCo可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大部分节能效益,以此来收回其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利润;客户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部分节能效益,在合同期结束后获得该项目的全部节能效益及EMCo投资的节能设备的所有权,此外,还获得节能技术和设备建设和运行的宝贵经验;节能设备制造商销售了其产品,收回了货款;银行可连本带息地收回对该项目的贷款,等等。四是风险性。EMCo通常对客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并向客户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因此,EMCo承担了节能项目的大多数风险。可以说,EMC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业务。EMC业务的成败关键在于对节能项目的各种风险的分析和管理。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优势及基本类型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优势
在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所有盈利都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这也是许多企业在节能面前踌躇不前的原因。而且大多数情况是,实施节能企业的客户由于自身种种原因的限制,自行的节能投资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存在节能投资的浪费,甚至项目的失败。因此,有关专家指出,当前我国节能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引导和促进节能机制面向市场的过渡和转变―有没有一种方式,让企业“零风险”地收获节能技术改造带来的效益?让项目的节能投资达到最科学、最完美的节能效果?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合同能源管理”,这也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本质功效。合同能源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节能新机制、新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的风险,为客户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它不仅适应现代企业经营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的需要,而且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潮流。
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基于市场运作的节能机制,不仅是一种推动节能产业成长的节能综合服务的商业模式,更是一种减少企业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它打造的是一个优质的专业化模式的服务新平台,采取的是一种双赢的共同承担风险的商业新模式,推行的是一种为企业一条龙服务的“交钥匙”工程。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节能服务公司才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取得双赢的效果。节能服务公司公司服务的客户不需要承担节能实施的资金、技术及风险,并且可以更快地降低能源成本,获得实施节能后带来的收益和节能服务公司公司提供的设备。如果把能耗大户比成“病人”,那么,节能服务公司就如同“医生”。不用“病人”投入一分钱,医生却能对症下药,开出疗效显著的“节能药方”,然后再从节约的能耗中获得分成收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支出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企业的设备升级,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不仅可以形成节能项目的效益保障机制、降低成本和风险,而且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从而为建立节能产业提供了具体途径。合同能源管理可以解决耗能企业开展节能项目缺乏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经验等问题,实现节能零投资、零风险、持久受益,从而提高其节能积极性,并使企业有更多精力发展主营业务。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引入,使得节能有机会变成一项创造财富的过程,把环保、生态等众多产业的绿色价值变成了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益。按照EMC模式运作节能项目,在节能改造之后,客户原先单纯用于支付能源费用的资金,可同时支付新的能源费用和ESCo的费用。合同期后,客户享有全部的节能效益,会产生正的现金流(如图3)。
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效果不止是一个节能设备的参数度量,更是一个时间度量。由于节能设备生产企业只负责销售节能设备给用能单位,买卖结束后,节能设备生产企业难以保证节能设备能够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而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正是要帮助企业发挥出节能设备的最佳效果。合同能源管理作为节能设备生产企业和用能单位之间的一种节能效果契约,以节能服务为手段,以节能效果收益为盈利模式,能保证节能项目的节能效果。合同能源管理将加强节能设备生产企业和用能单位之问对节能环保的认识,促进节能设备产业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因此,合同能源管理还可以成就一个行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具有明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产业禀赋使其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低碳经济的代表性产业之一。在能源紧张、节能减排日益重要的中国,节能服务行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由于具备高增值性的特点,它还可以吸引投资、扩大就业,带动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实验研究等相关产业部门的兴起,从而对节能服务行业的立业和发展提供支撑。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化机制,与众多产业有密切的交集,可以带动这些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比如融资租赁产业,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融资租赁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新领域,在节能领域里,融资租赁能够发扬优势,避开劣势。合同能源管理涉及更广泛行业领域,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制造业、从纺织行业到石油化工等链条关系行业,其中一些行业是单靠融资租赁无法涉及的,还有一些是融资租赁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很难涉足发展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还使融资租赁能够进入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服务,发挥其推进市场化进程、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两者的结合,可以为双方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条件。
(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基本类型
结合国内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践,可以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划分为以下5种基本类型:(1)节能量保证支付型。此种模式是在项目合同期内,ESCo公司向企业承诺某一比例的节能量,用于支付工程成本,而达不到承诺的节能量的部分,由ESCo公司自己负担;超出承诺节能量的部分双方分享,直到ESCo公司收回全部节能项目投资后,项目合同结束,先进高效的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企业享有以后产生的全部节能收益。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高、节能意识一般的企业。(2)节能效益分享型。此种模式是在节能改造项目合同期内,由ESCo公司与企业双方共同确认节能效率之后,双方按比例来分享节能效益。例如,在5年项目合同期内,客户和EMCo 双方分别分享节能效益的20%和80%,EMCo必须确保在项目合同期内收回其项目成本以及利润。此外,在合同期内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比例可以变化。例如,在合同期的头2年里,EMCo 分享100%的节能效益,合同期的后3年里客户和EMCo双方各分享50%的节能效益。项目合同结束后,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企业享有以后产生的全部节能收益。这种模式其实是第一种模式的演进模式,制约这种模式发展最重要的是诚信问题,这也是该模式发展的最大障碍。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很高的企业。(3)能源费用托管型。此种模式是指由ESCo公司负责改造企业的高耗能设备,并管理其新建的用能设备。EMCo公司向客户提供能源系统管理和改造服务,承包能源费用和运行费用;承诺为客户实施节能改造并规定节能效果;双方的经济利益来自于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节能改造产生的节能效益;合同规定能源管理和改造服务标准及其检测和确认方法。如果EMCo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服务标准和节能效果,应赔偿客户的相应损失。项目合同结束后,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企业享有。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低、没有节能意识的企业,一般不采用。(4)改造工程施工型。企业委托ESCo公司做能源审计,节能整体方案设计、节能改造工程施工,按普通工程施工的方式,支付工程前的预付款、工程中的进度款和工程后的竣工款。该模式适用于节能意识很强、懂得节能技术与节能效益的企业。运用该模式运作的ESCo节能公司的效益是最低的,因为合同规定不能分享项目节能的巨大效益。这种模式的风险重要在实施节能工程改造的企业,因此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要求非常高。市场上往往有一些企业在某一项节能技术上有优势,但其他的配套技术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这种模式目前采用还不多,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节能服务企业最终会采取这种模式进行全方位服务。(5)能源管理服务型。此种模式是指企业委托ESCo公司进行能源规划,给予整体节能方案设计、节能改造工程施工和节能设备安装调试。ESCo公司不仅提供节能改造业务,还提供能源管理业务。在节能设备运行期内,ESCo通过能源管理服务获取合理的利益,而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为:因先进节能设备能耗降低而降低的成本和费用。对许多经营者而言,能源及其管理不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个部分,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方式是低效率、高成本的方式。通过使用ESCo公司提供的专业服务,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的外包,将有助于企业聚焦到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方面。能源管理的服务模式有两种形态:能源费用比例承包方式和用能设备分类收费方式。
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能源管理合同是上述五种方式之一或某几种方式的结合。对每一种付款方式都可以作适当变通,以适应不同耗能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节能项目的特殊要求。但是,无论采用哪种付款方式,建议均应坚持以下原则:EMCo和客户双方都必须充分理解合同的各项条款;合同对EMCo和客户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以维持双方良好的业务关系;合同应鼓励EMCo和客户双方致力于追求可能的最大节能量,并确保节能设备在整个合同期内连续而良好的运行。
目前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仍是主流,节能量保证型项目迅猛增长,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纷纷涌现。而在分布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主要分布在建筑领域;节能量保证型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主要出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宾馆饭店和商业卖场。在时间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的分享期限有延长的趋势,平均超过4.5年,最长超过10年;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的托管期普遍较长,平均超过10年,最长为15年。随着国内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运营管理的不断成熟,目前开始出现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节能量保证型相结合、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能源费用托管型相结合以及租赁业务与合同能源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商务模式。
三、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及发展前景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同时也是能源效率较低的国家,目前在能源用户中存在大量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技改项目,这些项目完全可以通过商业性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合同能源管理(EMC)来实施。从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节能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合同能源管理(EMC)”这种节能机制同样适合我国的情况,我国已有的节能机构和潜在的投资者完全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实施节能项目,并从中获得赢利和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是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重要举措。
合同能源管理(EMC)在中国起步较晚,1997年才进入中国,相关部门同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开发和实施了“世界银行(WB)/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第一次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并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了示范性能源管理公司,它们分别是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节能技术发展公司和山东省节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其任务是按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自此拉开了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序幕。“世界银行(WB)/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核心内容是:(1)利用世界银行和GEF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我国引进、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节能新机制;(2)促进我国节能机制面向市场的全面转轨和节能产业化进程;(3)不断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有效减缓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长速度,从而为缓解全球温室效应作出积极的贡献。
2000年6月30日,原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向全国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通告》,并做了大量的宣传、培训工作。这一通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随之涌现出许多新兴/潜在的节能服务公司(EMCo)。2003年11月,在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设立世行项目部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担保的难题,并专门成立了一个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促进节能服务公司成长的行业协会――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EMCA是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行业协会性组织,也是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子项目执行机构之一。EMCA为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的非盈利社会团体组织,其目标是推广和发展以EMC机制运作的节能服务公司,有针对性地为新兴/潜在EMCo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援助,帮助他们建立与提高各方面的运营能力,促成更多新EMCo的建立与发展,并最终形成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EMCA在节能技术、节能项目运作、国家节能政策和规划、金融、财务、税务、法律等方面拥有强大的专家队伍和技术实力,并与美国、日本等国的ESCO协会、UNDP、UNEP、WWF、EVO等国际组织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世界银行的指导下、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以宣传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机制为手段、以新兴/潜在节能服务公司(EMCo)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配合政府机构推动节能工作为依托、以建立和提升EMCA自身能力为根本开展工作;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EMCA已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4年4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2004]30号) 要求2004年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并提出七项综合措施,其中第五项为,要推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约新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融资担保等新机制,培育和发展节能节水技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节能节水技术服务。2004年11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我国第一个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第二条指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以促进节能产业化,为企业节能改造实施全程一条龙服务。”2005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重点的通知》(国发〔2005〕21号)第八条指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服务。”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办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第四条指出:“重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为千家企业节能改造提供节能诊断、融资、设计、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2006年7月25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457号)指出:“培育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各级各类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在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为企业和用户提供诊断、融资、设计、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取得合理利润,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06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指出:“开展能源审计,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自愿协议,电力需求侧管理等节能新机制,促进节能技术进步。”于2006年8月6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明确提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来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07年6月3日颁布的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7〕15号)第十九条指出:“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2007年11月颁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发改企业[2007]3251号)指出:“健全节能减排服务体系,探索污染集中治理模式。组织专家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咨询和诊断,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中小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咨询,并提供设计,培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的中小节能服务体系。”2007年10月28日颁布的、2008年4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节能服务机构的发展,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国家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提供节能信息、节能示范和其他公益性节能服务。”2008年10月正式施行的《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1号)第二十六条规定:“公共机构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这为中国节能服务行业提供了在公共机构节能中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我国“十一五”期间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公司由76家增加到782家,节能服务产业拉动社会资本投资累计超1800亿元。《“十一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将从782家发展到2500家,节能服务产业将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节能服务企业的发展无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实践表明,在我国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的有力措施,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2010年以来,合同能源管理再次迎来政策扶持的曙光,先是国务院将其确立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随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对节能服务公司从事节能减排项目给予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减免。2010年是合同能源管理驶入快车道的一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0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发展,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四部委《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2010]25号)(以下简称《意见》),为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意见》强调,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对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符合相关规定的,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用能企业按照能源管理合同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合理支出,均可以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区分服务费用和资产价款进行税务处理。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办理上述资产的权属转移时,不再另行计入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同时,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品范围,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可按有关规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积极利用国外的优惠贷款和赠款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意见》同时明确,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市场。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意见》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强大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意见》还强调,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服务和自律作用,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加快建设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积极开展节能咨询服务。《意见》同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加强用能计量管理,督促用能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能源计量器具,为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基础条件。要组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加强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2010年6月3日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0]249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中央财政2010年安排20亿元,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以及公共机构实行节能改造。《暂行办法》规定,对节能服务公司以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年节能量在500吨标准煤以上(含)、10000吨标准煤以下的工业节能改造项目给予奖励,其他节能改造项目的节能量下限放宽到100吨标准煤以上(含)。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240元/吨标准煤,省级财政奖励标准不低于60元/吨标准煤。 《暂行办法》明确,对符合支持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行审核备案、动态管理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公告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名单及业务范围,鼓励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并根据实施情况对备案名单进行调整。
2010年6月5日,我国首个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式上线运行,这也是社会资金进入节能投资领域的首个通道。这种交易模式允许节能服务公司对未来的服务收益进行转让,由第三方投资者购买,这样,节能服务公司未来节能收益能提前变现而实现融资。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表示,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旨在解决合同能源管理中的融资难问题,通过这个交易平台,可将节能服务公司未来的服务收益进行转让,以获得流动资金开展新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2010年8月9日,由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提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等单位负责起草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作为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 24915-2010)正式,并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 24915-2010)规定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合同类型、技术要求和参考合同文本等。该标准的制定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服务机制实现节能降耗具有指导意义;对政府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落实有关激励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标准紧密结合当前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新形势和政策导向,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则》的出台为规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相关部门进行行业管理和奖励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依据,在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技术规范的同时,也为节能服务企业提供了基本操作指南。对欲申请财政奖励资金的节能服务企业而言,《通则》显得尤为重要,《通则》将是相关政府部门审批奖励资金申请的重要依据。总之,《通则》实施是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一件大事,需引起节能服务企业足够重视。
国家密集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客观上刺激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政策之后,有些地方政府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极为重视。2010年7月,《上海市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印发。该办法对审核管理机构的技术资质、专业人员配比等均做出明确要求,对获得节能量审核资格的机构将颁发相关证书,证书有效期三年。2010年9月,《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正式,经过公开征集、机构自愿申请、专家评审答辩等环节,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5家单位被确定为北京市节能量审核机构。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12月30日印发的《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节能服务企业实施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项目中的增值税应税货物转让给用能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方面,该通知明确要求,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企业所得税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这些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将给节能服务企业带来实质性影响。一方面,具有完整节能服务产业链的企业将更加受益;另一方面,节能服务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大为提升。
2011年3月1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了第二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共有523家节能服务公司入围,此次名单比第一批增加了62家企业。公告中提到,第二批备案名单中的节能服务公司2011年1月1日以后签订并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都可以申请国家财政奖励资金。2011年3月1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由此,节能服务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
2011年5月4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两部门从加强新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进能效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力争在推进建筑节能上有所突破。同时,《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还明确要求各地积极发展能耗限额下的能效交易机制,大力推广运用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创新机制。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依靠新能源改变我国能源结构将是个长期过程。面对资源和环境的挑战,我国必须坚持节能减排优先的原则,加快对高耗能、高耗材、高排放、低效能产业的技术改造。为此,这期间,要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等有效的市场方式来推进节能减排。目前我国大量的已有成熟技术不能集成化使用,单个企业、个人使用成本过高。因此需要创新节能服务方式,将已有的节能技术集合起来,由节能服务商来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因此,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上述系列政府表明,国家为增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作力度,鼓励企业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明显加大了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推进力度。摸着石头过河,是合同能源管理成长的必经阶段,随着节能市场的逐步成熟,一套能被节能产品供应商、节能服务供应商、能源用户和投资界所认可的商业模式会慢慢呈现。
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32.5亿吨标准煤,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国。而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必须控制在42亿吨标准煤以内,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我国节能降耗的任务将十分艰巨。同时意味着未来我国节能市场潜力非常大。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潜力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有利于促进投资,搞活内需,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充分发挥节能服务公司的专业化功能,提高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当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要完成既定的综合节能指标,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来整合各项节能技术的运用,将实现能源管理从自我管理模式向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模式的转变,这种节能服务产业化的发展正日益显现出巨大的生机。合同能源管理及节能服务产业刚刚兴起,这一个市场有待培育。随着国家的大力扶持,合同能源管理必将进入发展的佳境。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及其推动的节能服务产业即将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光”。当前我国步入了“十二五”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工作也进入了攻坚阶段。为实现国家新的“十二五”规划目标,达到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双赢的良好愿望,共建和谐社会和低碳生活,需要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我们要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节能减排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我国政府强力推进节能工作的政策背景下,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市场空间既大,节能服务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可以预计,“合同能源管理”此后的美好前景,将更加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吴施勤.合同能源管理促进政府机构节能的作用[J].中国能源,2004,(5):22-23.
[2]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市场化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EB/OL],省略,2006,(10).
[3] 张春雷.我国合同能能源管理机制实施的难点分析与对策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1):113-115.
[4] 蔡瑾,何川.合同能源管理的理念与应用[J].上海节能,2008,(10):48-52.
[5] 许艳,李岩.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美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8):1-8.
[6] 孙红.合同能源管理是一轮新的产业革命[N].中国企业报,2010-4-20.
[7]袁海臻等.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1):58-61.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飞速,然而,在运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城市交通拥挤,运输秩序混乱,运输结构不合理,内外交通的衔接不顺,多种运输方式的配置不当等,而这些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即管理体制问题,现有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正在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制约。因此对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1.交通管理体制的含义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影响着交通运输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复杂关系,是保证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革现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建立统一管理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创新非常必要。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是由管理主体、客体、方法以及环境有机结合而构成的。改革创新交通运输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优势互补,从而交通运输畅通,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现行交通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
2.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平衡发展,重复建设突出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管理各种运输方式的行政主管部门,致使交通运输各部门之间争项目、争投资的现象十分突出,而且还导致重复建设。由于交通各部门缺乏统一规划,致使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海陆空路网布局不合理。
2.2政出多门,机构重叠,管理混乱
一种运输方式往往是两三个部门共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互相推委的现象,效率低下。例如,我们社会上同时存在道路路政、运政、规费稽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公安部门承担)四支执法队伍,这四支执法队伍同时在一个路而执法,由于存在职能交叉,各自对执法职责内容的理解不一致,冲突难免。无利的事,各部门该管的也不去管,互相推睡。有利的事,各部门争着去管,互不相让,各部门执法时经常出现矛盾。而且由于机构设置臃肿,管理人员繁多,经费开支巨大,管理成本太高,同时也加大了广大经营者的负担。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能,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
2.3执法扰民的现象十分突出
同样由于政出多门,在道路执法领域,往往同时存在上述四支执法队伍,使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特别是在进出市区的主干线公路上行驶的货运车辆,经常要多次停车接受不同执法部门的检杳,如可能由于同一原因,先后多次受到处罚,出现重复罚款。
2.4长途汽车运输管理与公交运输管理矛盾突出,严重影响市场经营秩序
我国大部分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出租汽车和长途客运分属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市交通委系统主管长途汽车的管理部门与市建委系统主管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车的管理部门之间经常发生管理权冲突。
2.5交通的规划、建设、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由于现行的交通管理体制的部门分割,使交通发展规划建设、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等方而存在自成体系的问题,缺乏互相之间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的机制。地方政府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交通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委负责立项,建委负责设计审杳,经委负责技改项目,衔接环节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杂、效率低下。如果一些不需要报国家计委审批、企业自筹资金的项目,改由交通主管部门立项、审杳初步设计,就可以达到减少环节、节省时间、加快进度、提高质量的效果。
3.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创新
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依托于管理机构而存在,服务于其管理职能与目标的实现过程,需要以管理规则的形式来确立。设计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所应有的竟争、激励、协调、反馈和监督机制,首先要符合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机构模式特点,根据行政管理机构与经营管理机构运作的职能与目标不同而有所侧重。其次要根据各种机制调节对象、作用方式、欲达目标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对策,逐步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体系,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良性运作的整体目标。
3.1竞争机制的实现
交通运输业属于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的发展必须要满足市场需求,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市场竟争机制,是促进运输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在完善运输营运活动市场经营规则的同时,加速市场主体的培育,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垄断和地域垄断局而,促使不同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企业参与到综合运输市场中来。利用竟争择优的机制提高交通运输的各项经营效率和水平。竟争的范围包括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竟争,同一运输方式内部市场经营主体之间的竟争。对于不具各完全市场化竟争条件的行政职能机构与岗位,则可以通过组织机构之间的竟赛评比,人员之间的竟争上岗方式形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竟争氛围,促使这些机构或人员不断改进管理手段与方式,提高自身素质,进而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3.2激励机制的实现
激励机制之所以能够存在,原因就在于管理主体自身不同等级需求的不断进化。对于交通运输中的经营企业来讲,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激励企业搞好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给子其“付出”以合理“回报”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时机再施以一定经济利益刺激。而对于行政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激励,则要以经济手段刺激为基础,以满足人的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为目标。要实现有效激励机制,必须将奖励的正向激励作用与惩罚的负向激励作用结合起来,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来,将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
3.3协调机制的实现
协调机制是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应有的一种自适应机制。协调机制一方而是指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以实现子系统及整个系统的功能:另一方而还指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中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干预与控制。无论是哪种协调机制,其实现的条件不外乎刚性的手段和柔性的手段两种。所谓刚性手段是指具有强制约束力、协调力的方法,其表现形式有法律手段、行政命令、经济手段、物质技术手段等。管理机构之间及管理机构与运输市场主体之间的协调,一般都涉及经济利益问题,协调部门能否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对协调工作效率至关重要。而所谓柔性手段则是通过信息传递、说服教育,利用感情、心理因素作用来协调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的协调对象往往是具有丰富感情的具体管理人员,以情动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可以促使管理人员由被动协调对象变为协调行动的积极参与者,调动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取得强制手段所不及的效果。
3.4反馈机制的实现
反馈是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这一大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一种形式。反馈机制的建立,从管理体制系统内部来讲,一方而要建立信息反馈的规则与制度,譬如重大事项的请示与报告制度:另一方而要投入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譬如运输枢纽和关键节点配置先进实用的视频监控通讯设施,建立市级的交通信息中心,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安全。而从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系统外部来看,其管理对象有各运输经营企业,还有重要一部分是来自社会各界的过往客人,这些管理对象既是信息的来源,也是信息的载体,投入设施、建立渠道改进管理与服务质量,也是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反馈机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16-01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选66例全部为本院2004年3月~2006年9月住院病人,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参照第10版《实用内科学》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最小54岁,最大81岁,平均67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7年;伴高血压病14例,心律失常11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症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57岁,最大79岁,平均68岁I病程最短1月,最长14年;伴高血压病13例,心律失常8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2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心绞痛程度及并发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舌下含服(严重者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口服受体阻滞剂及肠溶阿斯匹林。并予卧床、吸氧,有并发症者给予降压、降脂、纠正心律失常、控制血糖等治疗。治疗组除了上述治疗外,加用中药通瘀煎合失笑散口服:当归15g,红花10g,乌药10g,木香10g,香附10g,山楂15g,青皮10g,泽泻10g,蒲黄10g,五灵脂10g。痰瘀互结加半夏10g,瓜蒌10g,郁金10g;阳虚畏寒加桂枝10g。枸杞15g,炙甘草10g;气阴不足加黄芪15g,黄精10g,五味子10g。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2组治疗期间均详细记录每天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观察静息心电图变化。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症状疗效标准 显效:同等劳力程度而不引起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次数或硝酸异山梨酯消耗减少达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或硝酸异山梨酯消耗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或者症状加重,硝酸异山梨酯消耗多于以往。
3.2心电图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静息心电图ST段恢复或主要导联T波倒置变浅50%以上;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相同或加重。
3.3治疗结果
河北省清河县中心医院ICU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对25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联合常规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例重症心力衰竭病男12例,女13例,年龄59~85岁,平均72.5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5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二尖瓣脱垂1例,肺源性心脏病1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选择心功能Ⅳ级,由不同诱因(上呼吸道感染、劳累等)使病情加重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粉红色泡沫痰、烦躁。18例神志浅-中度昏迷;心电图及心电监护: 窦性心动过速9例,伴室性早搏6例,快速房颤4例,频发室性早搏3例,室性心动过速4例,室颤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动脉血气分析: pH 6.85~7.288,PO2 23.2~68.2 mm Hg,PaCO2 62~121 mm Hg,SaO2 32.0%~90%,BE 12.6~23 mmol/L。25例患者均存在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酸中毒。
1.2 方法 25例患者常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吸氧等治疗后病情加重由相关科室转入。转入后给予紧急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使用美国产鸟牌VELA,德国产德尔格Evita 2 dura。呼吸模式SIMV+PEEP,呼吸机初设参数为PEEP 6~10 cmH2O,呼吸频率18次/min,潮气量6~8 mg/kg,吸呼比(I/E)1:1.5~2.0,吸入氧浓度60%~100%。此后根据病情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撤机: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表现为神志清楚、血压平稳、自主呼吸平稳、肺内音明显减少或消失,血气分析正常或接近正常,低氧血症明显改善,气道阻力正常,即可考虑完全撤离呼吸机。脱机后严密观察2~24 h,如患者情况无恶化,再次动脉血气分析正常、肺内音无增多,即可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前充分吸痰。
2 结果
25例患者机械通气后0.5~2 h病情明显改善,神志转清,肺部音明显减少至消失,血气分析正常或接近正常。14~48 h(平均24.25 h)撤机拔管,放弃1例,转院1例,余病例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强心、利尿、扩血管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原则,但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经常会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死亡率高,预后差。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全身器官不可逆损害,及时给予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经联合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明显上升,病情好转,上机0.5~2 h后pH、PaCO2、BE、PaO2均已基本恢复正常。
以往认为机械通气会导致循环功能障碍,主要是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动脉血压(SBP、DBP、MBP)下降,使心肌细胞供血、供氧进一步下降,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现认为机械通气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善患者的换气功能及心脏功能[1]。机械通气通过增加肺泡内压,减少肺水肿时液体的外渗,迅速改善氧弥散,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减少呼吸作功,缓解肾上腺素的刺激[2]。另外,持续正压通气,特别是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pressure,PEEP)的合理应用可使胸腔内压力增加,静脉回流血量减少,左心室前负荷降低,可使衰竭的左心室充盈得到适当调整,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输出量,增加组织的供氧[3-4]。因此,在强心、利尿、扩血管、吸氧等效果不佳时,特别是已经出现呼吸衰竭时,应尽早考虑给予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提高组织的氧供,改善心脏功能,阻断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挽救患者的生命[5-7]。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尽量缩短上机时间,减少住ICU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所以,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近期死亡率的关键措施,适时给予机械通气可有效地阻断进行性恶化的心功能状态及血液动力学障碍,是抢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朱蕾,钮善福.机械通气.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34-339.
[2]KOSOWSKYJM, STORROWAB, CARLENTON SC. Continuousand bilevel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Am JEmergMed,2000,18(1):91-95.
[3] 尹永杰,朱洪权,刘德新,等. PEEP方式机械通气在治疗老年人急性左心衰中的作用.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2,22(1): 65-66.
[4] 秦英智.关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策略.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4, 16(11): 641-642.
过郑华:合同能源管理,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节能改造方式。企业通过与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签订能源服务合同,利用节能公司的资金和技术,以未来的节能效益为现有的设备升级。通过这种方式,既节约了企业的当期投资,极大减轻了企业环保节能的资金压力,又顺应时代要求,有利于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国务院总理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特别提到了要发展壮大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环保服务业。可以预见,在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
格瑞福德自成立起就致力于节能领域,不仅形成了系统化的节能理念,更拥有一批能驾驭国内外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的高级节能专家队伍和管理人员。利用政府和世界银行正在推广的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格瑞福德积极为客户提供成熟的系统节能解决方案和综合性优化节能服务。实践表明,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客户可以专注自身业务发展,节约能源创造利润,赢得成本竞争优势,零投入净收益,降低财务成本。
《财经界》:只签订一张合同,企业不用花一分钱,不用买材料和设备,就能进行节能改造,节约大笔能源费用。从理论上来讲,合同能源管理显然能促进企业和产业双赢,但其实践效果如何?
过郑华:2006年12月,格瑞福德与首秦公司签订了系统节能服务合同,率先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开启为首钢集团内企业提供节能服务的“探索”。其后,格瑞福德积极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对首秦公司能源系统的生产、配送、使用、回用等全过程进行调研、分析、并提交项目建议书,双方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节能项目改造方案并进行组织实施。
双方合作本着“效益优先、由易及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近几年先后完成了泵站节电改造、加热炉改造、高炉鼓风除湿、高炉热风炉煤气预热、转炉煤气自动化回收、能源管控中心建设等15项节能项目调研、测试、实施,形成节能能力12.47万吨标准煤每年,为首秦公司争取国家财政节能奖励资金近2000万元。
为了提供更好、更细致化的服务,格瑞福德的技术人员长期驻扎在首秦公司,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节能服务团队,与首秦公司共同挖掘节能潜力,研讨解决办法。
《财经界》:能否介绍一些合作案例的具体进展和成效?
过郑华:这方面成功案例很多。比如,2009年启动的转炉煤气自动化回收项目。该项目通过增加一氧化碳激光分析仪、氧气激光分析仪、炉口微差压控制系统等改造措施,使转炉煤气每炉平均回收时间比改造前的6.1分钟延长了2.39分钟,转炉煤气回收量比改造前提高31.95m3/t钢,实现节能能力2.142万吨标准煤每年。
2010年开展的2#高炉热风炉煤气预热项目,通过增加高炉煤气换热器,利用高炉热风炉外排的烟气余热,对热风炉使用的高炉煤气进行换热,达到余热利用、提高高炉煤气温度、减少热风炉煤气使用量的目的。通过烟气与煤气的热交换将煤气温度提高120℃以上,从而提高理论燃烧温度,减少高炉煤气使用量、降低焦比。该项目节能能力达到1.22万吨标准煤/年。
2010年6月建成能源管控中心项目,使得生产调度与能源调度坐在一个大厅里办公,实现了资源、信息共享。有利于能源生产和能源使用双方关系的协调,保证了能源系统的实时动态监控、能源介质生产提前预测及配送。系统上线后实现整体节能1%。上述转炉煤气自动化回收项目,后期在能源管控中心建成后,通过对煤气系统平衡的高效协调,增加电站锅炉的转炉煤气使用量,最终整体项目可实现节能能力2.49万吨标准煤/年。
《财经界》:您刚才提到,格瑞福德有系统化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那么,除了上面提及的与首秦公司合作的一些项目外,格瑞福德还有哪些适用性技术?
过郑华:最为典型的是格瑞福德准备推广的一项新的发电厂电除尘技术,叫做“软稳”电除尘。“软稳”电除尘技术可以说是电除尘领域一个新的飞跃。无论是思路和理念,还是在技术路线上,该技术都保持了原来电除尘的除尘效率高、省电、维护管理方便等优点,同时还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业内很多人都知道,常规的电除尘技术应用已经近100年,它所沿用的学术观点是科特雷尔和怀特等美国学者的观点:一是“脉动直流比稳定直流优越”;二是“电源工作电压最佳点是在火花始发点以上某一处”。而“软稳”电除尘技术改变了上述两点看法,它新在“软”上面,认为火花放电是能耗的浪费。
电除尘器包含供电电源及除尘本体两大部分,本体包括放电极系统及集尘极系统。电除尘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压电晕放电,使粉尘带上了电荷,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被集尘极所捕集,从而达到废气净化的目的。从应用成效来看,“软稳”电除尘可以在不改变电场的情况下,只更换电源就可以达到双40%以上,即节电40%、减排40%。
《财经界》:“软稳”电除尘技术的应用情况如何?
过郑华:作为一项专利技术,“软稳”电除尘也已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小型电除尘改造上来看,使用效果很好。
目前,“软稳”电除尘已被成功应用到一些大的除尘改造项目上。如内蒙古一家60万KW的大型电厂燃煤锅炉电除尘改造就运用了这项技术,并通过了电科院的测试,成效显著。
首先,在保持原有电除尘本体不变,将常规电源改换成软稳电源,在排放等同的前提下,可节电80%-70%;而在减排47%情况下,可节电44.6%。一般情况可保证“双40”以上,即减排40%,节电40%。
其次,除尘效率衰减缓慢。按照传统的常规电除尘技术,火花放电不仅造成能耗的浪费,而且对放电电极产生电腐蚀,常规电源的除尘效率下降速度快。而软稳电源供电处于无火花放电状态,放电电极不存在电腐蚀,能保证长时间处于高效。
一、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信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市场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等,这就对学校的试验手段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有了一定的要求。于此同时,学生在毕业之后也要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更新,要适应好社会的发展并且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这就是具有工作能力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所有的高校都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对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已经产生了较好的作用。可是,这之中还是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面对其简要说明一下。
1.高校并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培养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鉴于进行创新培养教育离不开各方面的有力支持,而且经常会出现呼声很高但是行动却很缓慢的现象。目前的教学方案以及对学生的进行考核的方法手段想要在短期内进行彻底改革也是不可能的,课程教育所看重的仍然是结果通俗点讲就是考试成绩而对于它的过程即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则给予较少的关注。就通信工程专业角度而言,以往都老师直接在学生面前传授知识,如果现在一改先前的做法而已学生的实践应用为主,这一改变会面对较大的困难,而实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是困难重重。
2.一些关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还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组织参加创新比赛、各级电子设计大赛等是目前许多高校对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所采用的手段,但是他们仍然是对结果的追求也就是数量和等级,而且它的覆盖面也很小,很多学生都得不到锻炼,这样做不是对全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是注重成绩的另外一种表现罢了和现在所大力提倡的创新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并不是十分相容,而且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3.并没有对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给予大量的关注
在大学教书时,努力、自信、好奇心、热情、爱好等一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往往容易为人们所不理解,不过这些非智力因素会对一个人创新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上述所说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被普遍认为是最重要的,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与源泉。在我国,学生早已习惯了应试教育,他们的兴趣,个性等往往在时光流逝中消失殆尽。后来一些学生有机会在大学读书,如果老师在评价他们的成绩时只是从成绩排名、得奖情况等角度,而不是针对其拥有的独特的兴趣和爱好去加强其创新能力,那么实行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也会半路夭折。
4.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现如今,就主修通信工程专业的很多学生而言,某些通信企业对他们做出了诚恳地的评价,这些学生的知识比较落后,他们的知识仅限于书本上的,动手能力比较差而且创新意识不强。面对这些应届毕业生企业往往需要经过1到2年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培养才能够逐渐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而这些完全可以放在大学时间对他们进行培养。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有必要提高大学的创新能力与实践的培养程序的培养力度。学校在培养通信工程人才过程中不应注重学生的成绩,必须把培养优秀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当做其教学的第一要务。
二、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的研究
在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教育的过程中,其使用的途径有很多,现在使用的就有一些,此外,最好把学生的个人爱好等因素也纳入创新教育中,还应该革除以成绩取人的陈旧思维。现如今,学生在考试方面往往表现得较好,但是他们缺乏探索精神,所以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他们在大学校园里可以结合个人的一些情况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创新教育方式。创新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的精神。根据这几年对于创新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了解到,下面几个措施就可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很大的帮助。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如今,通信技术发展速度十分惊人,通信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框架变得越来越复杂,以至于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由于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额外的工作,如果这种评价机制还是主要由学生的成绩而定,那样学生的压力还会加剧,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无疑会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产生惊人的作用。
2.以爱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言道“爱好可以给人意外的惊喜”。因为兴趣,学生的潜在的能力能够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假如说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对他们的探索精神进行引导,这样就能够将他们的创造意识发挥到最大的程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乔布斯在辍学之后选修自己所爱好的书法课,从而使以后丰富多彩的字体以及字体间距得以形成。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知识能力,拓宽知识面
现在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对文理科分开教育,导致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大学的专业被分的很细,所以每一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而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各领域知识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具有一些比较基础性的能力,比如说能够快速并且准确的检索资料等。
4.坚持提高学生的相互学习和沟通协作能力不动摇
在平时,只要学生努力学习,往往就可以适应传统的的教学方式。但是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创新教育和动手实践能力自己一个人努力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学生的团结一致、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并且在集体的协作过程中增强自己的素质,通过一块讨论和交流来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我们应该成立一个对于学生在相互沟通协作与相互学习上有利的舞台,通过在自主学习中练就学生的积极探索的能力,通过团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等方式,可以使学生具有最开始的创新意识与思想火花,可以慢慢恢复学生在小时候就具备的创新意识。
5.打造一支能够指导学生的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长时间以来,因为对教师侧重于对论文的考核,很多教师,特别是刚来学校的青年教师,都对于前沿的理论研究比较深入,而对与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等缺少关注。前沿的理论研究虽然说它具有较强创新性,但是与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大不一样。针对学生对较高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开发能力的需求,这些教师能帮到的真的很少。通过调研,发现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培养一支能够指导学生的教师队伍是十分重要的。
三、结语: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是指对学生的进行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育,让他们更加善于思考,主动去探索而不是墨守成规;让他们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熟练的掌握,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对企业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
参考文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33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50- 0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1 管理创新的内涵和必要性
从价值链和管理效率的角度分析,管理创新的经济学意义是非常突出的,它将企业管理的经济价值“一分为二”。一是“效率保健论”的天下:是企业均使用的常规管理方法。决定管理效率的是管理者的平均工作时间和制度落实程度,管理效率保持一定水平。二是“创新增值论”的天下:相对稀缺性的、形成暂时垄断的“创新效率理论”,根据创新管理内容的稀缺程度、管理创新的实施程度,管理创新方式的适应性,决定管理效率提高的多少。
2 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同步递进
2.1 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影响
既然科技进步对管理创新来说,既是动力又是压力,那么,管理创新一定要有技术相支持,什么样的技术对企业管理创新有极大的促进意义呢?首先就是信息化。面对国内国外激烈竞争的挑战,许多企业首先想到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提升管理水平、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最基本条件,世界上的跨国公司无一例外都是通过信息化体现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其卓著的经营业绩的。
管理创新所面对的企业现有的管理格局,著名企业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的菱形企业管理结构,包括主要增值环节,辅助增值环节,它们共同目标是为企业的利润增值。
2.2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和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标: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手段: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
涉及的部门: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等职能部门。
支持层:高级经理层(决策层)、中间管理层(战略层)、基础业务层(战术层)。
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组成: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等。企业信息化的对象也是企业的管理格局,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那些没有把握好企业管理创新和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的企业,没有按照和谐的原则进行企业管理创新与企业信息化,更没有使管理创新和信息化达到和谐递进。
2.3 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管理创新和企业的信息化,都必须含有对管理流程的改革,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过程,也就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的过程,反之,企业进行信息化的同时,也就等同于企业在进行管理方面的创新”。下面的一些论述,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样的观点:
(1)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对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它有利于企业在了解了客户的需求之后,及时调整经营战略, 提高客户关系的管理能力和销售预测的准确率。
(2)企业信息化能进一步整合企业的各项资源或生产要素,使其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达到最佳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
(3)企业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基于数据的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战略决策准确性,降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能促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
3 结 论
改革是动力,管理是根本,创新是灵魂,为达到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管理创新与企业信息化的和谐递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创新,是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企业只有管理创新与信息化的和谐递进,才能在世界竞争中战胜学术界中给出五种竞争力量,在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创造新的奇迹与辉煌。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军,陈红陵,等.关于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有关问题的思考[J]. 河南石油,2003,17(5B):72-74.
[2]张立.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5B):52-53.
[3]潘定欢.企业管理创新的十大趋势[J].企业文化,2005(12).
[4]张洪满.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有色金属工业,2005(3).
[5]毛彦妮.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创新[J].江苏商论,2004(7).
[6]简胜前.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创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5).
[7][美]唐・泰普斯科特,等.范式的转变(企业的信息革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