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05-16 10:28: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

篇1

中图分类号 S126;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40-02

Operation Mod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Android System

FANG Yu 1 HUANG Liang 2 CHEN Shi-ping 1 *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 Anhui 230031; 2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s a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research background of handheld agricultural system,th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Android system was expounded,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 function module and more precise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were introduced,finally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ervices were forecast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Android system;function module;operation mode;development prospects

1 研究背景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大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增长,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当今的各行各业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样也对推动当代农业发展意义非凡。结合目前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农业信息化发展,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传统农业之中,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经济条件较差,且广大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受诸多不利条件的影响,农业信息共享受到限制[1]。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在广大农村地区大量普及,且由于Android系统对4G网络的良好支持,使得手机成为可供选择利用的农业信息最优传播平台,据此而开发出了一款智能手机客户端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掌上农业(该系统已获得软件著作权,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468385号),其中集成各种农业业务模块,通过该服务平台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生产者均可受益,从而拉近了智能农业与实际农业生产的距离,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风险和农业技术支持的成本。

2 Android系统简介

Android系统的主要优势为免费为第三方软件提供完全开放的服务平台,使得第三方软件在Android系统平台的运行具有充分的自由空间。Android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应用层、应用框架层、运行层和Linux内核层[2]。“应用层”运行时使用“应用框架层”提供的类和可用服务;“运行层”包括Android内核库和虚拟机;“Android内核层”管理内核服务(包括设备驱动、存储管理、安全和网络等)。Android系统中的各组件通过应用程序框架使用框架下的C/C++函数库,包括标准C函数库、多媒体库、浏览器引擎、2D与3D图形库及SQLite引擎和外观管理器等。核心库与Dalvik虚拟机有效地优化了Java程序的运行过程[3]。

随着“后PC时代”的来临,Android系统正在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应用平台之一。根据Google公司官方数据,自2010年推出Android平台以来,已经超过9亿部搭载这一系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被激活。因此,开发基于Android平台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掌上农业系统由Android客户端、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主要组分组成。Android客户端为前端简单数据的处理提供平台,并通过网络访问Web服务器,用户登录输入用户名与密码便可直接访问后台数据库。该系统的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

系统客户端采用MVC模式构建,其中View向用户展示模型的状态以及控制信息,Controller作为控制器,负责View和Model之间的流程控制。在Android系统中,视图层的用户界面通过定义XML文件进行设计,数据模型层提供了Content Provider类来屏蔽底层具体的存储设备细节,从而保证系统具有较好的数据迁移性。客户端开发技术为Java语言。系统Web服务器采用免费开源的Tomcat服务器,其中客户请求响应使用Servlet技术,网络通信使用Apache HTTP协议[4]。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MySQL,后台数据库访问使用JDBC技术。同时Android前端的数据存储在本地的SQLite数据库中。掌上农业通过Android 2.3 SDK来开发。图2为掌上农业运行界面。

用户通过下载安装掌上农业客户端程序到手机,实现与服务器端的连接并实现对服务器端的访问,系统采用4/3/2G或WiFi等无线网络实现无线请求。为了保证数据库的信息安全,同时便于实现对相关数据信息的管理,服务端管理员通过浏览器执行后台维护,由JSP网页提交服务请求,通过JDBC-ODBC实现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与操作,同时将请求结果返回到客户端[5]。

4 更为精准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掌上农业系统区别于传统的组合式农业信息平台,从用户进入系统的第一步,就和用户产生互动交流,可以由用户自主进行选择定制,其中包括近40个种养殖品类。通过定制用户真正感兴趣的品类,初步做到了信息资源的精准化推送,从而针对某一大区域,积累了种养殖品类的分布数据资源。每个品类下面都会有6个信息栏目,分别是行业快讯、求医问药、资料书架、供求信息、互帮互助和专家在线。6个栏目分为3种类型:行业快讯和供求信息为传统彩信和手机报类型的延伸;资料书架为新媒体应用的尝试,将丰富的多媒体资料整合分类实现在线检索,查询和下载;同时包括网上交流论坛类的移动端移植,将每个品类的种养殖户、专家和相关参与者加入进来,在求医问药、互帮互助和专家在线这3个栏目中实现有针对性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形式,区别于网络大论坛里的交流和讨论,它将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级别,重要的是将权威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并为实名化信息提供渠道。一方面使信息的可信度增加,另一方面为以后的会员制定制信息提供可能[6]。图3为一些软件运行界面截图。

同时,系统还提供用户管理、信息反馈和用户收藏模块。分别提供用户个人资料、密码修改、定制信息修改,同时可在线反馈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并具备收藏特别感兴趣的文章和资料等功能。设计之初,基于用户的实际感受出发,最大可能地提供舒适的在线体验。考虑到无线网络的匮乏,系统主要还是运行于三大移动运营商的数据网络中,所以系统后台和数据库一开始就放在云端,只为提供更加高速的接入体验,同时也为系统运营降低了不少硬件方面的费用。

该系统目前已经在各个Android应用市场提供下载,并提供给用户免费使用所有功能,方便用户的同时,也更好地测试了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5 前景展望

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将借助于掌上农业系统平台,开发一些远程服务,利用移动嵌入式终端设备,致力于解决数据远程采集,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到本地以及通过C/S,B/S模式在客户端的信息综合平台里查看和了解数据。此类设备可应用在范围广、分布散的养殖场、圈舍监控、塑料大棚、农产品加工厂等众多场所[7]。图4为远程数据采集概念图。

当前,随着农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应用,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农业生产模式将逐渐从以人力为中心转变为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生产设备也将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安徽省广大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即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8]。尤其是新生代农民群体对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大的需求,对4G应用的时效性、先进性等也有较高的要求,当前市场在新生代农村群体中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培育和孵化。随着4G网络在国内规模化商用的不断推进,以及智能手机在农村地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将带动农村信息化应用的全面升级。最终将出现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并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6 结语

因此,目前设计实现的这一基于Android系统的农业综合信息平台――掌上农业系统不仅提供了经过细致划分的多媒体资料,还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信息服务模式。针对农业种养殖户的不同群体,该系统能够进行精准化的信息推送。作为农业信息服务的一个新媒体,通过将传统的网站交流模式迁移到移动智能终端,该系统充分满足了种养殖户、农资企业、科研群体之间的沟通需要,并且推动了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

7 参考文献

[1] 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 Google公司.Android SDK Tools,Revision 22[EB/OL].[2013-11-03].http://.

[3] JAMES KEOGH.J2ME开发大全[M].潘颖,王磊,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靳岩,姚尚朗.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 张海峰.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展望[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8):126-127.

篇2

摘 要: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服务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集群化的产业发展道路。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因推动现代服务业不断向集群化道路发展,有效借鉴发达地区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发现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中制约着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实现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27-03

1 前言

现代服务业是随着工业发展程度的不断推进而兴起的,依靠国内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催生出一批为现代化企业服务的服务型产业。[1]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特点。从现代工业的发展过程和国际产业发展经验来看,集群化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优化布局的新方向。

近年来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13年安徽省通过不断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物流、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逾两千亿元,增速达到了17.1%,增速居全国第2位。通信网络、数字媒体、创意会展、动漫网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涌现,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的完善。传统优势的服务业发展和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不断涌现,改善了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构成,使现代服务业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和产业关联度的不断加深。

现代服务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兴的企业对于整个地区经济的产业布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就现在的产业发展而言,学习发达地区经验和产业结构升级方向,从产业集群的视角下发掘新的模式和发现现存模式的不足无疑是一种改进产业结构的途径。

2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分析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现代服务业产业部门的不断扩大,迫使产业从事者开始寻求最佳发展模式。近年来,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也开始呈现不断趋向于集群化的发展。

2.1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也在不断演进,现代服务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产业发展环境促使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不断走上集群化发展的道路。

2.1.1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结果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企业在市场运营过程中必然会走成本最小和利润最大的发展路径。从微观经济主体的角度来看:第一,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大量的相关产业和相互支撑产业的集聚,从而使企业经营成本等交易成本下降。第二,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有强烈的溢出效应。集群化发展可以加深产业的纵深化发展,产业部门内的相互采购形成有效需求。

2.1.2 产业转移政策是集聚的重要动力

产业转移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企业地区性转移的一种经济现象,产业转移的方向和内容往往带来被转移地区相关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设立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集中落户一批具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现代服务业的企业,通过接收苏浙沪地区的外溢资本和过剩产能,不断拉动新的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增长点,形成制造性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发展。

2.2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很好地迎合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道路,通过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主导企业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和相互支撑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之间的关联度。通过追溯以往的经济发展经验和借鉴现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探究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的三种主要发展模式。

2.2.1 商贸性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前期,主要凭借着商贸服务和金融服务的发展,主要特点在于迎合市场需求,以商贸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产业集聚区。CBD型产业集聚区大多建立在城市经济的中心城区,集中布局了高端酒店、展会中心和娱乐休闲场所,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化的发展模式。而有效需求是地区性商贸金融中心的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消费和投资的需求才能形成资本的流动和资金的投入,这些是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的基础。

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的发展状况,创建地区性中央商务区,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充分挖掘本地的市场需求的情况,建立起适合城市发展的中央商务区,以最高密集度的空间设计来满足城市发展,充分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商贸、商务服务业,推动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和会展展览等联动发展,促进中央商务区的合理有效发展,充分提高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发展产量和质量。

2.2.2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通过对传统工业注入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从而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工业制造业的共同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是为满足生产制造企业的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为生产性产业提供研发产品信息、设计制造创意、采购物流方案和市场营销手段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从事工业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市场建议、管理理念以及人才技能培训等服务。

集聚区内通过积极引进金融保险类服务行业部门为工业制造类企业的发展运营提供资金和保险业务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通过市场运营管理和需求分析企业的入驻,帮助企业进行专门化的市场分析和进行客户群体的定位。生产业的集聚不仅能够促进生产类产业的发展,也为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安徽省拥有许多传统工业城市,如马鞍山市和铜陵市等,发展受制于单一的工业化发展,对经济和环境形成了一定的不协调性。充分利用生产产业的集聚,改善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传统工业急需的金融业务支持和产品市场化的营销需求,建立起迎合市场需求的现代化物流产业园区和工业发展支持产业园区,运用现代化服务业的支持可以使传统工业焕发新的活力。

2.2.3 现代服务外包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

现代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借助于世界资本和国家或地区政府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外包型现代服务业主要指达到国际水平并且具有高附加值的信息类产品,往往集中于软件开发和动画制作的现代化产业。这些新兴的产业大多前期投入较少,依靠专业化的技能和熟练地技术操作完成国际业务往来,借助于政府的政策措施和资本支持往往能推动产业迅速成长,并形成专业化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安徽省的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较晚,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设施的发展,政府优惠政策和相关产业的改革为安徽省的现代服务业外包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时机,不断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和改进传统的管理理念,促使通过加强对技术的投入和对管理理念的创新,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外包产业园区。通过促进一大批中小型服务外包公司迅速兴起,初步形成软件信息系统研发、动画创意制作、数据分析和其他的信息类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建立起产业连锁反应链条,统一推进地区性的技术和信息贸易的建设,加速地区的经济发展。

3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产值近年来不断增长,充分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吸收就业的作用。然而,安徽省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亟待处理的问题,制约着产业的现在的发展空间。

3.1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均衡

3.1.1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地域分布不均

安徽省目前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合芜蚌地区凭借固有的经济优势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截止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合肥有892家,芜湖有218家,蚌埠有193家,马鞍山有162家,四市合计占全省55%,其他12个市仅占45%,合芜蚌地区加上马鞍山市占到了55%以上,其他城市仅占剩余的45%。空间结构设置的不合理使得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联动性不足。

3.1.2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效果差

近年来,安徽省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众多的小微企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体,占到了现代服务业的企业数量的九成以上,小型企业的创造性较强但集聚性效果不佳。且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多是同类产业集聚,缺乏功能性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上相关企业的联动发展的功能性集聚效果较差,同类相关的产业过多集聚会带来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往往会造成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的效果难以发挥。

3.2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协调

3.2.1 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13年全年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了近15个百分点,达到了千亿元的营业收入水平。但是新兴现代服务业行业部门增速没有达到预期,如科学技术研究部门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仅为8.1%,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等行业部门的增速在新兴行业部门类增长较快,仍低于整体行业发展近3个百分点。

3.2.2 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发展不足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生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也没能充分发挥潜力,安徽省的工业发展的历史较长,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生产性企业,而近年来安徽省关于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欠缺,没能充分发掘制造业的优势带动生产业的发展。

3.3 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欠缺

安徽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人才的流入和发挥人才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现代服务业是科技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安徽省的人才成长环境还比较欠缺,造成省内大量的知识和技术性人才流出。企业人才培训环节也是企业发展的短板,企业往往无法在短期内衡量人力资本的收益作用,人力资本的投入不足。

4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解决措施

安徽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迅速,如何近一步提升产业的可持续性和加速经济转型成为重要议题。现代服务业是是各地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选择,充分发掘现代服务业的潜力,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加速推进目前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的完善。

4.1 统筹规划,加强功能性集聚区的建设

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是近年来产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区域之间的总体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差距,区域发展的协同并进往往存在一些困难,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来不断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布局和结构,促进地区间的共同发展,整体效益的提高。

通过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产业模式的选择,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发展和加强集聚区内的功能性集聚。安徽省皖江城市带的设置以及中央商务区、现代物流园、外包服务园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加强对这些产业园区的功能性集聚建设的指导,促进现代服务业产业内部的协调性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稳步前进。

4.2 支持新兴部门发展,推动产业联动发展

新兴企业的快速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且易于形成更强的产业结构和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鼓励科技研发和工业设计等行业的发展,为科技产品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推进现代化物联网的建设,更好地促进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推进现代化商务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够充分发挥新兴的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链的衔接。

传统的制造业发展仍然是安徽省目前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于为传统工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优势。促进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能通过引入金融服务行业能够为传统的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也能够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市场研究、运输仓储、营销策划等各方面的服务产业部门,能够使生产业与工业制造业相互联系、相互发展。

4.3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现代服务业具有专业化和创新性的特点,人才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产业要求在于不断加强员工技能培训,积极引进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紧缺性人才,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安徽省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吸纳和引进优秀的人才,并且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优越的职场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完善校园人才培养体系无缝对接目前的社会型人才需求,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能够为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提高不同类型的人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人才建设的工作。追随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促进安徽省内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代文,秦元建。基于产业集群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3):123-125.

(2)裴长洪,谢谦。集聚、组织创新与外包模式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论视角[J]。财贸经济,2009(07):5-15

(3)何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以上海为例[J]。经济纵横,2008(03):77-79.

(4)程利华。安徽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在全国的地位[J]。中国统计,2012(11):40-41.

(5)张益丰。生产业产业集聚的有效形成:鲁省证据[J]。改革,2013(11):55-64.

(6)崔日明,李丹。我国现代服务业演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对策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12):37-41.

篇3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服务业具有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环境污染小的特点,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咨询、信息服务、科技开发、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是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为工农业提供中间服务的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业本身,而且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将发挥重要的推动力作用。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也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服务业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服务业涌现出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当今世界,服务贸易方兴未艾,服务产业转移加快,服务领域国际合作潜力很大。服务业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

服务业融资的瓶颈

我国服务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国外横向比较,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仅如此,而且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总体上仍处于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这一结果与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当前我国金融政策在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国已相继建立起了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将行业分为13个门类,其中有7个门类属于服务业。但是我国不仅主板而且连中小企业板、创业板都对上市门槛的要求过高,如公司资本金要求、持续盈利能力等。因此上市的企业,选择发行的企业都是过了初创期,经营稳定效益良好,而那些急需用钱的初创型企业反倒是无法融资。这样上市的企业无疑与创业板高成长、高风险的定义相冲突。对大多数中小服务企业来说,由于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往往较小,且无很好的经营业绩,故很难通过上市融资。事实上很多很优秀的小企业,并没有连续三年的盈利纪录,甚至经营时间不到一年,但它的发展前景却非常好,投资者也会愿意去投资。

二是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

银行的信贷体系基本都是对应于传统服务业,而对新兴服务业缺失相应的历史数据作为评级基础,人才以及评级技术也很缺乏。另外,服务产业覆盖面很广,既有传统的贸易行业,也有新兴的软件服务业,这些行业的盈利模式以及现金流分布并不相同,所以需要银行进一步细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这些因素也使得银行不愿参与服务性企业的融资。

三是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政策不健全

目前,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内容都取得不小的成绩。支付系统已形成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以商业银行行内资金清算系统为基础,同城票据交换所和清算系统以及外币清算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并存的格局,同时,支付结算体系引入了实时全额结算机制和债券交易的付款交割机制。

但我国目前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继续改进的余地。我国还需完加快社会信用制度法律建设,构建诚信社会。建立反洗钱法律制度,遏制和打击各种洗钱犯罪,维护金融稳定。研究有关金融创新的法律制度,鼓励和规范金融创新。对一些跨行业和跨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加强监管协调,推动制度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

加强服务业金融创新

服务业投融资问题一直以来是服务行业发展的瓶颈。金融体系各部门应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深入研究其盈利模式和风险特点,进行融资产品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拓展服务产业融资产品和信贷模式。

完善服务业信贷管理体系,健全信贷营销和激励约束机制

创新服务业信贷产品,满足服务业企业个性化资金需求。金融机构要根据服务业企业不同的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和资金需求,创新信贷业务产品,实现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特色化和多样化。对信誉度高、资产质量良好的成长型服务业企业,可采取公开统一授信的方式,适度扩大授权授信额度,积极推行仓单质押、订单融资、应收账款托管和对公客户活期存款账户透支等特定资产项下信贷业务品种,支持其做大做强;对信誉良好、收益稳定的服务业主,可适度发放企业主创业贷款或提供具有一定透支额度的贷记卡等金融服务;对市场波动较大的服务业企业,可以法定代表人或自然人财产抵押质押的方式提供可循环使用的信贷资金额度扶持;对中小型服务业企业和业主,适应其短、少、频的资金需求特点,可在适当增加动产、不动产抵押质押及财产权利质押等信贷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发中小企业或业主联户联保贷款业务。

降低资本市场进入门槛,积极引进风险投资

主板面对的是已经培育成熟的大中型企业,创业板面对的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富有潜力的企业,但是在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发行条件规定的门槛过高,不利于增加服务行业企业上市融资,因此从有利于服务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应适当放宽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同时,还应处理好主板与创业板间的互动,对于在创业板中发展较好、经营稳定的企业可以到主板申请在上市。

另外可以发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投向于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无需企业的资产抵押担保。风险投资基金多以股份的形式参与投资,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所投资的企业尽快成熟,取得上市资格,从而使资本增值。一旦公司股票上市后,风险投资基金就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转让股权而收回资金,继续投向其它风险企业。引入风险投资,一方面可使企业获得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可使企业改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制度,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逐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体制。

加强金融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

篇4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转型,我国也加快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扩大国内需求对出口下降的替代,扩大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率,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在GDP总就业中的比例,特别是发展以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北京市作为首都,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都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近年来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北京的国际知名度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北京的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此外区域合作的不断加深都为北京商务服务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回顾北京近年来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北京商务服务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且空间分布特点明显,形成了“市场自发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等几种典型聚集区建设模式,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西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银河综合商务区、北京市大兴区国基创新园等特色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相继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成为北京商务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2013年6月1日,在第二届京交会“北京日”上,北京商务中心区(CBD)、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中关村玉渊潭科技商务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银河综合商务区和北京市大兴区国基创新园等六个园区被授予“北京市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称号;北京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北京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和国门商务区被授予“北京总部经济集聚区”的称号。综合来看,北京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中关村科技园、银河综合商务区和北京市大兴区国基创新园六个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已成为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和商务服务业及首都经济的新增长点,因此对六商务服务业集聚区进行研究对于北京市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北京市区域商务服务业评价理论依据

第一,经济发展。经济是反映某一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对经济发展的评价可以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经济效益、企业发展四个方面进行。首先,经济规模反映了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情况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区域GDP增长率、区域GDP占全市GDP比重、区域就业人员占全市就业人员比重、利用外资额来反映区域的经济发展规模。其次,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各种资源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有效配置,而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果,因此产业结构综合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效率。对于商务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可以从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区域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区域就业人数比重、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区域GDP比重、规模以上第三产业占区域GDP比重几个方面分析。再次,经济效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成本和效率,可以从第三产业用电量、万元GDP能耗来反映。最后,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本文从入区企业总数增长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税总额三个方面分析企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社会环境。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持,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商务服务业作为高知识和技术密集性、高素质性的新兴产业,其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就是以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人才为依托发展商务服务业的成功实例,因此本文从科学技术和教育支持两个方面评价区域商务服务业的社会环境,而具体的指标则选取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成交总额、教育支出增长率、书刊文献外借册次增长率。

第三,区域环境。近年来,北京市空气污染严重,PM2.5爆表逐渐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和舆论的热点,北京市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影响北京市的国际形象,也逐渐成为制约北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六大集聚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本区域环境的制约,环境因素也逐渐成为评价商务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外本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区域环境的重要方面,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样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两个方面来分析各区域的区域环境,具体指标则选取星级宾馆出租率、备案停车总位数、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可吸入颗粒年均浓度值和林木绿化率。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上文分析,本文选取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区域环境三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由于中关村玉渊潭科技商务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等具体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数据不易获得,本文以六大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所在的区域数据代替。选取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石景山区、海淀区、大兴区六个区的2012年GDP增长率等22个指标的数据,数据来自北京市统计局。实证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操作。

提取主因子。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相关系数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主因子。通过分析,前4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5.3%,表明这4个因子包含了22个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可以有效地反映六个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的竞争力水平,因此提取前4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因子旋转及解释。为使每个主因子的载荷分配更加清晰以便于解释各因子意义,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出4个主因子载荷值。由于每个主因子只在少数几个指标上的因子载荷值较大,因此可以按高载荷来定义各个主因子。如表2所示。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表可以得出四个公共因子如下:第一公共因子F1上高载荷的指标有X2(区域GDP占北京市比重)、X3(年末就业人数占北京市比重)和X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相应的因子载荷值分别是0.987、0.940和0.937,这些都是表征经济规模的指标,因此把F1称为规模因子。第二公共因子F2上高载荷的指标有X5(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X14(发明专利授权量)和X15(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其因子载荷值分别为0.916、0.930和0.945,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把F2称为科技创新因子。第三公共因子F3上高载荷的指标是X10(万元GDP能耗下降率)、X11(地区企业总数增长率)和X1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相应的因子载荷值分别是0.911、-0.908、0.775,因为万元GDP能耗下降率是产业发展效率指标,而企业总数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企业发展指标,因此将F3称为发展效率因子。第四公共因子F4上高载荷的指标是X8(规模以上第三产业占区域GDP比重)、X19(区域绿化率)和X21(固定资产投资额),因此将F4称为发展环境因子。

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排名。为了计算各主因子得分,首先对各指标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并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据此可进一步得出六大区域主因子得分的计算公式:Fi=bi1X1+……+bi22x22,其中bi为第i个主因子的得分。六大区域各省市综合得分则根据主因子得分加权计算得出,权重取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0.473、26.164、22.219、6.444。因此最后得分公式为:

F=(40.473F1+26.164F2+22.219F3+

6.444F4)/ 95.3

将相关数据分别代入Fi及F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六大区域商务服务业竞争力水平的4个主因子得分、综合得分以及相应的排名顺序,结果见表3。

实证结果分析。综合得分分析。从商务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来看:西城区得分最高,其次是东城区和朝阳区,这三个区域的前三个公共因子得分都很高,其商务服务业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但综合来看,六大商务服务业集聚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所在的东城、金融街所在的西城和北京商务中心区(CBD)所在的朝阳区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远远领先于银河综合商务区所在的石景山区和大兴国基创新园所在大兴区。

F1因子分析。F1因子是规模因子,主要表现商务服务业发展的规模。从得分来看,最高的是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所在的东城区,其次是金融街所在的西城区,说明以大型央企总部和金融业地区性总部为主导的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在集聚了中海油、神华集团、中国保利等大型企业总部,北京移动、北京电信、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等地区性总部以及诺基亚、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企业总部后,商务服务业得到空前发展,经济规模逐步扩大。此外,金融街作为北京的金融业主中心区,金融街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和稳步发展,形成了以金融企业总部为核心的高端商务服务业集群,区内聚集了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高盛高华、中化集团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金融、保险机构及资产管理公司集团总部,这些企业总部管理着近20万亿的总资产,日资金流量超过百亿,使北京在全国的金融和资产管理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与之相配套的商务服务业规模也逐步提升。而银河综合商务区和大兴国基创新园的商务服务业发展规模相对要落后,这主要与两个地区商务服务业起步较晚有直接关系。

F2因子分析。F2因子是科技创新因子,主要测度各地区的高新技术发展情况和创新能力。该因子得分中,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大型公司总部和高科技产业管理机构,以众多名校和人才资源为依托的中关村西区占据绝对优势。说明中关村西区已成为高科技产业的管理决策、研究开发、产品和技术的展示中心,高科技资本市场中心及高科技产品、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流中心。同时,与高科技企业相关的商务服务企业也开始聚集,高科技商务服务业在快速发展。

F3因子分析。F3因子是企业效率因子,是园区内企业发展情况的表现。在该项指标中,金融街得分最高,说明该园区的高端商务服务业企业发展状况良好,这与金融街的良好资产管理能力以及各企业与国际形成良好交流,与国内外企业形成良性竞争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活力和效率有密切关系。

F4因子分析。F4因子是环境因子,主要测度各园区的环境质量。在该因子得分中除银河综合商务区所在的石景山区和大兴国基创新园所在的大兴区得分为正外,其他园区得分均为负数,且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所在的东城、金融街所在的西城区得分最低,与其发展规模等其他因素极不相称,说明环境问题仍不能忽视,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

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对于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CBD)等起步早且发展较充分的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新兴的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如银河综合商务区、大兴国基创新园无论是发展规模、创新能力、企业效率等方面都明显落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都比较低下。因此,国家应加强对新兴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从政策拨款、税收优惠、科技扶持等方面入手予以政策倾斜,努力改变各园区间的发展不平衡性。

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国家、产业、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商务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分支,本身具有高技术性、知识性和新兴性三大属性,提高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园区商务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参考中关村西区的发展模式,各园区应努力提高园区内高新企业的比例,增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增加与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本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提高企业发展效率。商务服务业企业作为商务服务业的重要构成要素,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商务服务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因此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率对于提升整个园区的商务服务业发展能力有重要意义。借鉴金融街的发展经验,各园区应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品牌价值、实现企业机构和组织形式的创新,与其他地区、国家的企业形成良好交流和互动,提高园区内企业的整体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切实提高环境质量。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商务服务业竞争力较强的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金融街等园区的环境质量却不容乐观,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商务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应将“环境承载力”作为宏观经济指标的先决性约束,在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本园区商务服务业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1.张晓辉.城市商务服务业发展前景及制约因素[J].统计与管理,2012(2)

2.赵弘,谢倩.北京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与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4)

篇5

二、工作目标

年全市服务业工作的奋斗目标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1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4.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增长23%;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20家;服务业地税收入增长19%;服务业规模以上投入34亿元,增长26%。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居前列。

三、工作举措

(一)以产业配套为目标,积极发展生产型服务业。

1.主动配套先进制造业。以制造业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为契机,更加突出生产服务,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围绕产业链,加快引进、建设涵盖研发、设计、交流展示、商务资讯、贸易、培训基地、标准设定、检测、总部基地等服务项目。鼓励工业企业将研发机构从生产环节中剥离,充分发挥市内各类企业技术、研究中心作用,实现“科技与经济”、“成果与转化”、“产品与市场”三个环节的无缝对接,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推进科技创业园建设,着力招引项目入孵,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抓紧经济开发区电镀中心、物流中心建设,为电子信、精密机械企业生产提供配套服务和技术支持。

2.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抓住大道、开发和铁路建设契机,以“两区三园一带”为载体,瞄准这一国际物流中心,重点规划建设物流基地、大桥桥头堡物流园区、开发区公共保税仓库,整合各类运输方式,发展多层次、多方式集疏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提升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二)以服务民生为重点,抓紧发展现代商贸业。

3.加快商业圈建设。抓住世博会契机,引导和提升消费层次,调整完善市区商业网点规划,抓紧制定中心镇商业网点规划,实现市区中心商圈、镇乡(园区)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全覆盖。配套崇大桥开工、开发和“两区三园一带”建设,构建新的城市副中心和商业次中心,尽快完善商贸、文化、教育、卫生布点规划,形成与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开发配套的新商圈。重点加快工业园商务中心建设,推进精细化工园、船舶工业带商业配套建设。

4.着力培育专业市场。按照“产业推动市场,市场带动产业”的思路,大力发展与区域板块经济相配套的专业市场。不断壮大电动工具、水产品批发等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积极培育农产品、建材、钢材、苗木、畜禽等一批专业市场,争取再创1个省级专业市场,2-3个市级专业市场。加快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中心。继续推进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确保今年年底前各镇乡均完成至少1个规范化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

5.深入拓展农村市场。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引导流品牌企业进农村开设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标准超市、便利店、早餐店、维修店等,大力推广便民服务连锁经营。鼓励“一店多用”,加快与供销、邮政、电信等网络的结合,扩大经营品种,增加服务项目,确保年内村级覆盖率达80%以上。扎实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的扶持政策,扩大农民家电消费,为我市农民提供更多实惠。

(三)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

6.抓紧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深入挖掘独特的文化,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科学编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旅游业发展定位和布局。等承载重点旅游开发项目的镇乡要把旅游规划纳入镇乡规划盘考虑。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融合为方向,将景点建设与生态、商贸、会展建设结合,将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购物娱乐、商务活动结合,延伸旅游产业链。

7.逐步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星级酒店建设组织推进力度。在市区重点推进博圣广场星级酒店项目建设。在工业园、精细化工园、船舶工业带重点建设一批商务酒店和餐饮集中区。等旅游点规划镇乡,要在完善交、住宿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重点规划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发展特色餐饮、特色市场,培育餐饮龙头企业和连锁经营品牌店。

8.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加强特色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打造“海韵”旅游品牌和“北”城市特色。抓紧项目申报,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鼓励农庄、山庄、生态园等现有项目创等级旅游景点,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加大项目招商力度,高起点规划开发圆陀角湿地旅游度假区;依托渔港风情、海鲜美食,规划建设渔港风情休闲区。加大重大旅游项目实施力度,重点跟踪等项目的深度规划和建设进度。发挥“海洋之乡”、“教育之乡”、“版画之乡”的品牌效应,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文化品牌。

(四)以优化产业为导向,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9.积极引导知识服务业集聚。围绕经济结构优化要求,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和科技人才兴办科技服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商务会展等各类新兴服务业。加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科技创业园等科技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提高孵化服务能力。关注新区等知识、人才、技术集中的区域,重点引进龙头企业到我市设服务外包点,推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力争年内在服务外包上有所突破。

10.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围绕城市品位综合提升要求,大力发展信息咨询、项目管理、科技服务等咨询管理类中介组织,会计、税务、审计等经济鉴证类中介组织,资产评估、证券、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类中介组织,律师、仲裁、公证等法律型中介组织,文体、教育、旅游等文化娱乐服务型中介组织。各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引导管理,促进本地中介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四、组织领导

(一)完善组织机构。调整充实全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市发改委。各镇乡、园区都要建立由分管负责人挂帅的服务业工作班子,配备专人负责本区域内的服务业组织推进工作。

(二)确定发展规划。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编制、不断细化全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各镇乡、园区根据各自产业发展特点,围绕全市总体规划,制定本区域服务业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加快形成充满活力、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

篇6

(一)在工作部署上,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进一步确立服务业的战略地位。2008年,省委、省政府首次召开全省服务业工作大会,明确提出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随后,制定实施首个服务业发展规划,配套出台首个服务业发展政策意见。特别是对各市县营业税新增上缴部分予以返还奖励,三年来共返还48亿元,大大激发了各地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各地、各有关部门根据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经济调整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来抓,有力促进了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二)在工作抓手上,突出平台、企业、项目三大载体建设,进一步夯实了服务业发展的基础。顺应当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探索服务业发展载体建设。一是抓平台建设。把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和浙中城市群作为服务业发展的大平台,并在全省规划布局100个左右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努力构建点面结合、资源共享、集聚互动的服务业发展格局。目前,首批40个集聚示范区已集聚企业近6万家,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310亿元、税收41亿元,初步形成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二是抓企业培育。一手抓分离发展服务业,全省累计分离发展2527家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83亿元、地方税费收入48亿元。一手抓重点企业培育。选择108家重点企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同时,引导服务业企业开展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全省已培育服务名牌78个,促进了服务业质量的提升。三是抓项目实施。通过积极引导省内企业兴建一批,大力引进一批,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159个和184个服务业重大项目,总投资分别达2283亿元和2029亿元,增强了服务业发展的后劲。

(三)在工作方式上,坚持放宽准入和优化资源配置并举,进一步优化了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主要体现为“三个加大”。一是加大清规减负力度。着力清理服务业企业市场准入壁垒,降低了服务业准入门槛;通过取消和暂停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等措施,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特别是实行工商用电同价政策后,我省商业企业每年减少电费支出1047亿元以上。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从2009年起每年还安排5000万元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加大中小服务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力度,鼓励服务业企业探索多渠道融资,去年全省服务业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68亿元。三是加大资源保障力度。实施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培养引进计划,近两年引进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6000余人。省里还把服务业发展水平作为各地用地指标安排的重要依据,优先保障服务业用地。加大对服务企业的水、电、气供应保障,大力推进同网同价,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四)在工作机制上,坚持统分结合、统筹协调,进一步增强了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合力。针对服务业似乎谁都管、谁都不管的问题,在工作机制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一方面。建立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由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等重大问题,并向省委报告。成立由敏尔同志负责抓总、省发改委具体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业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地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像宁波以及部分县市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另一方面,建立统计考评机制。这两年省里每年都把全省服务业发展年度目标分解到各市,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并向社会通报,进一步强化了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责任。

这些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深化对服务业发展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人均GDP向10000美元跨越这一阶段的特征,紧紧抓住工业化向现代化加快转型过程中服务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因势利导,创新举措,大力推动,使得服务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服务业的比重为43.1%,仅仅与全国持平,与发达国家(70%左右)乃至许多发展中国家(50%左右)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说明,我省服务业发展的空、潜力还很大。着眼我省“十二五”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总体任务,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年均提高约1个百分点,高于“十一五”0.6个百分点实绩的要求。考虑到“十二五”我省GDP预期年均增长9%,如果服务业比重每年要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至少要比GDP增速高3个百分点。尽管难度相当大,但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上看,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严峻。比如人口,近10年全省常住人口增加767万人,去年达到5447万,其中外来人口1184万。每年增加这么多人,先不谈各种资源消耗和公共服务,光吃饭问题仅靠浙江的耕地就难以承受。比如电力,“十一五”我们花大力气把全省装机容量搞到5730万千瓦,实现人均1个千瓦。今年1-5月份全省电力最高负荷增长11,9%,这意味着6年又要翻一番。一次能源怎么保证?这么多电厂往哪里建?环境容量哪里来?最近。我省连续出了几起环境污染事件,有的是偶然的,但这样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不转变,不出问题是偶然的,出问题

是必然的。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我们追求的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如果不从根子上做文章,不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就没有出路。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方向,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坚持不懈地深化创新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全力推动我省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切实抓好“十二五”服务业重点工作

完成“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关键是调动各地、各行业尤其是广大企业的积极性。使加快发展服务业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目标。为此,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新一轮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以及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重点行业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的工作重点。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一)突出提升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目前,我省已经确定“10+1”个重点行业,除电子商务外,已编制出台了专项规划。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编制实施方案,既要在做大行业规模上做文章,更要在优化结构、提升水平上下功夫,真正把这批重点行业培育成为支柱行业。当前,尤其要加快发展生产业。因为没有高水平的生产业,不仅难以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也无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此,一要加快发展新兴高端服务业。这也是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重点。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发展前景等因素,“十二五”优先选择物流、信息、金融、科技、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一批新兴高端服务业重点加以培育。各地要结合实际,选择培育一批新兴高端服务业,充分发挥其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二要紧密结合传统产业提升发展生产业。围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大力发展各类生产业,尤其是培育发展产业链中最具价值的环节。促使传统产业尽快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摆脱出来,努力形成产业链整体竞争新优势,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三要加快分离发展服务业。要顺应制造企业服务化发展的趋势,大力推进我省制造企业尤其大型企业加快分离发展服务业,着力把服务业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持续竞争优势的支撑点,加快实现从单纯的产品提供商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四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要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对新引进总部高管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奖励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设立总部、地区性总部和职能型总部,集聚各类高端要素,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同时,要抓住我省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机遇,通过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新模式等,加快提升发展生活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突出建设一批服务业重点平台。近年来,我省在服务业集聚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创新,去年抓的首批40个集聚示范区效果很好,今年要集中精力再抓30家左右,争取尽快完成100个规划建设任务,成为引领全省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引擎。此外,各类开发区、园区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特别是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大都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像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本身就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我们要在充分利用好这些平台的同时,切实抓好服务业平台建设。一要突出产业特色。不能什么都要,什么都不突出。各地要立足比较优势,明确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培育若干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服务业主导产业,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新格局。二要提升发展层次。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积极抢抓现代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核心环节,大力发展能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生产业尤其是新兴高端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上规模、上层次。三要优化空布局。服务业的发展要与城镇、产业规划布局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推进服务业向区域中心城市和产业集群集聚,强化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和集聚辐射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县域和中心镇服务业发展水平。扶持农村服务业发展,实现城乡合理布局。

(三)突出培育一批服务业骨干企业。当前,服务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在规模实力、商业模式、品牌影响等方面的竞争。从总体上看,我省在国内外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服务业大企业不多。带动作用不强。为此,一要做强做大服务业重点企业。去年省里确定了重点扶持的108家服务业企业,给予每年上交地方税收增速超过10%部分由当地政府奖励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目的是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成为引领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当然,对重点企业我们不搞“终身制”,切实把好企业扶持起来。各地也要参照省里的做法,排出一批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二要着力培育服务业品牌。从某种程度上讲。服务竞争就是品牌竞争。服务企业要做强做大,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甚至标准。虽然我省已经有了一批自己的服务品牌,但数量不多,知名度、影响力也不够大。要大力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着力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质量水平上下大功夫,努力培育一批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服务业品牌。从今年起,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称号的服务业企业。省里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三要加快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创新业态和商业模式有利于细分市场、创造需求,实现增值服务,也有利于快速做大做强。这次表彰的阿里巴巴集团、宋城集团、森马集团等十佳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广大企业要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推进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突出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无论是做大服务业,还是提升服务业,都离不开大项目的支撑。为了加快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从前年开始,省里已专门编制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这对统筹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下一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着重抓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筹划。结合重点行业规划实施,抓紧筹划一批服务业大项目,尤其是高端服务业项目和带动力强的项目,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储备库。对入库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并在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上给予重点支持。二是抓招商。要像抓工业项目招商一样,抓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资,特别要加大与央企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对接力度,努力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行业领先优势的大企业大财团,吸引一批高水平的服务

业重大项目。三是抓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服务业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切实协调解决实施过程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为我省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五)突出创新一批服务业政策机制。体制机制不活是影响我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症结,体制机制不突破,服务业难有大发展。前段时,省发改委梳理出税收、土地、融资、人才、市场、价格、管理、统计等8个方面26个体制性问题。这次会上省政府专门出台了20条政策,尽最大可能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政策障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落实,力争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把各方面发展服务业的动力、活力激发出来。一要调动市场主体进入服务业的积极性。核心是解决好准入问题。这次省政府文件特别强调各类服务业企业登记注册时,除法律法规有规定的,各部门一律不得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并进一步降低服务业企业出资最低限额,允许公司注册资本分期缴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放宽市场准入、清理进入壁垒等方面的具体措施,真正按照“非禁即入”要求,着力破除市场分割,打破行业垄断,做到能放的放到位、能降的降到底。二要调动企业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最有力的杠杆是税收政策。要扩大营业税差额征税的惠及面,用足用好所得税优惠政策。尤其要继续实施好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引进企业总部经济、支持服务企业向高端化发展等有关税收政策。今年起省服务业财政引导资金增加l倍,达到1亿元,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对企业的激励。各地也要建立服务业财政引导资金,并逐步扩大规模,进一步鼓励引导企业发展服务业。三要调动地方政府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这两年,市县营业税增收返还奖励政策。有力地调动了各地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今年开始,这一政策要与年度服务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挂钩,完成目标的全额返还,超额完成的再加大返还奖励力度,完不成的要按比例扣减。既给动力,也给压力。同时,我们还要深入研究人才政策。很多新兴高端服务业入驻,都把人才集聚甚至有没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机构作为先决条件。因为这些产业发展,关键是人才,而且人才费用占了成本的大头。如果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培育和吸引相关新兴高端服务业上就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这些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先行先试权,大胆探索,率先突破,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服务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三、确保服务业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十二五”服务业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主要举措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切实把服务业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

(一)抓好目标责任落实。完成服务业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的目标是硬任务。刚才,省政府与11个设区市、义乌市和20个省级部门签订服务业发展工作责任书。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抓紧对本地、本部门的发展目标进行再分解、再落实,并把相应的工作责任落实下去。省里要加强指导和督查,及时掌握目标任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等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加强目标责任考核,除了把这项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兑现营业税增收返还奖励挂钩政策外,还要将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向社会公布,好的要大力表彰,工作不力的要通报批评。

篇7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

加快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为了加快“两个率先”,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从文秘站网的实际情况看,在强调工业强市第一方略的同时,必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重要的位置来抓。当前,文秘站网经济发展既有大的机遇、又有新的挑战,突出表现为要素趋紧、资源制约、环境制约、区域竞争等带来的巨大压力。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资源,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加快发展的紧迫要求,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致富百姓的重要途径。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先进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现代服务业是制造业进步的支撑。可以说,没有研发设计的制造业是没有灵魂的制造业,没有现代物流的制造业是血脉不通的制造业,没有市场营销的制造业是盲聋哑瘫的制造业,缺少现代服务业支撑的制造业是高成本、低竞争力的制造业。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相对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育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效益增加的“瓶颈”。现在我市工业企业的科技研发多数还受制于人,生产、储运、销售等基本没有分开,生产经营成本普遍较高。所以,我们必须依托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提高研发、物流、营销服务的水平,争取把生产环节的利润更多地留在本地,走出一条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并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内容。服务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现代城市又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重要依托。没有服务业的城市只是一座“空城”,缺少现代服务业的城市不是一个兴旺发达的城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提升城市配套功能,有利于化解城镇就业矛盾,有利于农村人口加速进城落户,从而使城市更具竞争实力和发展活力。“十一五”期末,我市将形成40-50平方公里、4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规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更大范围内快速流动和融合,这也为服务业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我们要积极顺应城市化的推进要求,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水平,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有效载体,形成服务业与城市化相互支撑、互为推动的良性格局。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模式。一个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不仅是经济总量扩张的过程,更是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表明,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经济增长将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演变为依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支撑。服务业主要靠体力、智力劳动,能源、资源占用少、消耗低,且大多数属于清洁产业,创造的是绿色GDP。据初步测算,相对于每万元增加值,服务业用电量是工业的15,占用资本是工业的60;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所造成的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到制造业的6和7。大力发展旅游、商务、文化等新兴服务业,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修复功能。因此,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扬长避短的科学举措,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取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富民惠民的重要渠道。发展经济,富民优先。服务业门类广、领域宽、劳动密集度高的显著特点,以及门槛低、回报快、风险小的行业优势,在增加就业、推动创业、致富百姓上具有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20__年,我市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14.7万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来自服务业的收入占4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服务业的收入占30以上,发展潜力和就业空间相当大。可以说,服务业是城乡民众创业的最大舞台,也是城乡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同时,随着全面小康进程的迅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也在全面增长,传统消费不断提档升级,新兴消费也是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服务业,即使人民群众达到了全面小康的收入,也得不到全面小康的消费,文秘站网还是不能算实现了全面小康。

二、进一步明确方向

谋划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明确发展方针、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机制,选择加速发展的科学道路。

1、发展方针:坚持“双轮驱动”,实行“五化联动”。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不动摇,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具体思路是,以工业化提供增长动力,以城市化拓展就业空间,以市场化注入发展活力,以外向化提升服务水平,以信息化增强技术支撑。

2、发展目标:确立四项要求。一是总量倍增。到20__年服务业增加值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二是贡献提高。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力、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业富民的带动力明显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递增1个百分点以上。三是结构优化。加快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四是领域延伸。扩大覆盖面,让服务业在有服务需求的各个领域得到渗透。

3、发展路径: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抓住制造业生产服务环节的分离和延伸,重点突破与制造业相匹配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抓住产业关联度大的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行业,大力培育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抓住商贸、餐饮等传统行业的提档升级,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大力发展 社区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居民生活服务业。

4、发展机制:依靠市场力量,依靠改革开放,依靠人民群众。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各类企业自主发展平等竞争的积极性;要针对我市服务业外向化水平低的现状,将现代服务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充分发挥外来投资在发展服务业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人民群众加速发展服务业的热情和活力,以创业政策集聚服务业加速发展所需的资源,以创新机制破解服务业加速发展中的难题,以创优环境激活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进一步把握重点

谋划服务业发展,增创服务业优势,必须立足现有基础,抓住关键环节,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就全市而言,要着力抓好四项重点任务。

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社会化,是工业生产分工细化的结果,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要坚持以搭建物流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抓手,以物流企业集聚区为载体,依托我市的高速公路道口、火车站口、港口和区域优势、交通优势,规划建设好沿江港区、苏中商贸城、火车站、砖桥道口等四大物流园区。要按照“加速大流通,建设大市场”的要求,坚持“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相结合,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做大做强花木、鞋业等专业市场,力争“十一五”期末,我市形成亿元市场20个、超10亿元市场5个、超50亿元市场2个。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的现代物流企业,扶持做大本地物流企业,支持引导运行质量好、经营规模大、扩张能力强的企业,积极实行连锁销售、联合等新型业态,加快向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2、加快构建人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本地经济为目标,构建人才引进、培训、流动的服务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引进和造就一批高技术研发人才、高技能生产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科技型创业人才,努力形成人才加速集聚、有序流动的生动局面,为文秘站网的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市场、技术中介与企业投资发展的对接,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帮助创新发明成果尽快得到市场实现,帮助科技中小企业实现裂变式增长,使更多的科技人才带着头脑和成果来,在文秘站网能够较顺利地实现自己的创业。要加快金融业发展,积极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努力构建适应企业发展和群众创业要求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3、加快发展全面小康型的消费服务。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之后,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高级化的特点更加明显。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富民优先,既要有小康的生产,又要有小康的消费;既要有物质生活的殷实,又要有精神生活的充实。要加速发展小康型的消费服务,进一步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要依托城市建设和产业优势,构建中心商圈,发展消费服务的新型业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以“吃、住、行、游、购、娱”与商务活动一体化为方向,加快旅游资源整合,打造邵伯湖生态区、引江风景园、花木旅游带等特色旅游,加快融入扬州大旅游圈。适应居民精神文化的需要,扩大优质教育、卫生资源供给,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产品开发和生产,建设面向大众的文化体育设施,推动娱乐、休闲、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加快发展为农服务业。当前,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全面启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措施正在深入推进,为农服务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切实把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围绕农村奔小康,加快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连锁网络。要抓住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我市试点的契机,推进现代超市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化肥农药、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生活资料连锁网点,确保农民购物放心。积极发挥为农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协会和龙头流通企业的作用,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展营销组织。立足花木、蔬菜、水产、银杏等产业优势,加强三产专业村、专业组、专业户和专业经纪人建设,完善镇村服务功能。鼓励农民跳出农业发展商业,变农民为“农商”,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发展劳务输出。我市的劳务输出优势比较明显,要进一步在提高素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以“三把刀”、防腐、浴业、农机作业为重点,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协会活动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快输出步伐,提高劳务收入水平。

四、进一步优化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文秘站网要加速发展服务业,必须加快改善发展环境,以最具吸引力的环境孕育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1、更新观念,营造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重新进行一次对现代服务业的学习和研究,开拓眼界,开阔思路,提高领导服务业发展的能力。不能一说起农业头头是道,一说起工业如数家珍,一说起服务业概念不清。要积极引导全社会转变“重农轻商”、“扶工抑商”、“重生产轻流通”的轻商观念,走出“服务业不创造价值”的误区,真正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努力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生产企业要改变“求全配套”的传统模式,顺应产业分工细化和深化的趋势,主动将服务环节外包,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主产品上,通过专业化分工实现规模化生产,开拓新的获利空间。

2、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首先是个解放思想的过程。解放思想绝不能作为口号喊在嘴上,必须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在政策上。对省委、省政府和我市出台的加快服务业发展政策意见要用好用足,坚决执行。要从有利于文秘站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法无禁止即放开,能放的要坚决放,能降的要坚决降,能让的要坚决让。凡是外地能干的,我们也能干;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就可以干;凡是过去规定不能干,但现在已不合乎实际情况的,我们也要试着干。要抓紧对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收费项目、行业规范等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及时消除对服务业发展 的不合理限制,最大限度地支持服务业发展。

篇8

一、引言

2007年1月14日,中国和东盟10国签署《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意味着中国和东盟各国将逐步减少服务业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为充分发挥《协议》对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制度保障作用,推动中国及东盟各国服务业发展,各成员国应根据自身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确定自由化进程。因此,分析和研究东盟各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尤为重要,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东盟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1.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总体规模上看,近20多年来,东盟服务贸易总额由1990年的5710①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36940亿美元,额数增长了5倍多;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份额由1990年的3.57%上升到2009年的5.69%。东盟服务贸易的出口额由1990年的2880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7760亿美元,额数增长了5倍多;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份额由1990年的3.45%上升到2009年的6.10%。东盟服务贸易的进口额由1990年的2830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9180亿美元,额数增长了5倍多;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份额由1990年的3.69%上升到2009年的5.30%。

由图1、图2②可以看出,东盟服务贸易规模在1997年以前增长缓慢,由于1998年的经济危机影响,贸易规模有所下降。在近10年来,东盟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大幅度提高,增长速度很快。在2009年受次贷危机影响,贸易额有所下降。

东盟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在1990年到1997年迅速上升,199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有大幅下降,但很快恢复上升趋势,并保持了稳健的比重和上升势头。从总体上来说,东盟服务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逐年增加。

2.东盟服务贸易保持了强劲的增长趋势。从服务贸易增长图(图3)可以看出,东盟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在大多数年份均大于世界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率高于世界增长率,说明东盟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显着。除去1998年金融危机和2009年次贷危机的影响,东盟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10%以上,1994年和2004年增长速度超过25%。2007年《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定》的签订更是为东盟服务贸易增添了巨大的动力,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使东盟服务贸易加速发展。

在东盟各国中,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服务贸易总额增长速度较为明显,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

3.东盟各国服务贸易规模不均。虽然东盟各国服务贸易在20多年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都显示了平稳的上升趋势,但是各成员国的服务贸易额,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差距巨大,出现严重的不均衡状态。

以2008年为例,新加坡的贸易总额达到1835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各成员国家水平。依据服务贸易额比重、增长速度以及增长潜力,可把东盟各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贸易规模最大的新加坡;第二层次为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第三层次为文莱等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国家。

4.从东盟各国服务贸易总体分类来看,东盟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如旅游,运输仍占主导地位,集中在资源禀赋有事部门和劳动密集型部门。此外,新兴的服务行业有着较大的潜力,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其中进口以其他商业服务,保险和特许权利使用费和许可证费;出口以其他服务行业,金融服务和通讯服务贡献较多。

从东盟各国服务贸易分类结构来看,东盟各国的产业各具优势。新加坡、马来西亚在航空运输服务、金融服务、酒店和会展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泰国的旅游服务业独具特色,竞争力较强。东盟各国中,新加坡服务贸易领域主要集中于知识含量高的新型服务业:如通讯、金融、信息及技术、其他商业服务等。其他国家都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服务贸易领域:如旅游和运输业。除新加坡外,各国总体处于逆差状态,但在旅游及传统服务贸易部门具有竞争力,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服务出口以旅游业为主,除旅游,其他服务贸易有明显顺差外,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较高的服务部门均出现逆差,这和各国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经济发展阶段和政策鼓励密切相关。

5.东盟各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用商品进出口额与服务进出口额的比例来衡量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匹配度。世界总的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匹配度较为稳定,而东盟国家除印尼的匹配度较为稳定外,其他国家比例较大,变化较大,说明大多数国家处于服务贸易的发展期,发展的空间较大。

此外各国的匹配度都有所上升,表明货物贸易的增长高于服务贸易的增长。无论从总数、份额还是质量上,除新加坡外,各国的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而且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多数国家服务贸易多年处于逆差状态,与各国总贸易顺差形成了鲜明对比,表明多数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国际交换中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同时也意味发展的空间较大。

三、东盟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东盟服务贸易回归模型

选取如下宏观变量对服务贸易进行实证分析。我们用自变量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水平、FDI规模、东盟经济规模来解释因变量东盟服务贸易总额。

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本文中,我们采用服务贸易出口增加额代表服务业发展水平,用东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代表货物贸易发展水平,用FDI流量代表FDI规模,用GDP代表经济规模。数据来源于东盟UNCAD数据库,以1980—2008的数据为样本,用计量软件EVIEW3.1对建立的方程进行回归,结果

说明模型对于样本拟合程度较好,针对,对于给定的显着水平=10%拒绝原假设,检验通过。对于给定的显着水平=10%对应的统计量均大于,检验通过。

以上检验结果说明自变量,联合起来对于因变量的确有显着影响。检验通过说明各自变量分别对于因变量也有着显着的影响。

转贴于  2.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由于本文所采用的样本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所以有可能出现“伪回归”情况,故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检验,从检验结果来看,在不同的显着水平下,每个变量的的检验统计量均大于相应临界值,说明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水平、FDI规模、东盟经济规模和东盟服务贸易总额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由于上述序列存在单位根,我们分别对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水平、FDI规模、东盟经济规模和东盟服务贸易总额的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别做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为一阶单整不存在,一阶不平稳,二阶单整。

3.协整检验

根据协整思想:多个非平稳经济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式平稳的。为了检验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水平、FDI规模、东盟经济规模和东盟服务贸易总额是不是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我们需要做协整检验。本文采用EG检验法,证明对于残差在10%的显着性水平下可以认为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从而说明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水平、FDI规模、东盟经济规模和东盟服务贸易总额存在协整关系,他们之间有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即说明上述回归方程合理。

4.结论分析

由回归的参数可知,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水平、FDI规模、东盟经济规模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呈现正相关性。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每增加1百万美元,服务贸易总额平均增加0.154392百万美元;货物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百万美元,服务贸易总额平均增加0.054849百万美元;FDI流量每增加1百万美元,服务贸易总额平均增加0.671628百万美元;GDP每增加1百万美元,服务贸易总额平均增加0.089456百万美元。由此可知,在影响东盟服务贸易水平的四个因素中,FDI规模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服务业发展水平,经济规模次之,货物贸易发展水平影响最弱。

四、东盟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东盟应当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的发展,继续扩大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项目,大力促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等重点部门的出口,逐渐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加快服务贸易发展速度。

东盟各国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各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但是传统旅游业也已发展成极具竞争力的势态,因此,在旅游业服务方面,东盟国家应致力于开发有差异化、创新性的旅游服务,如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走出一条有本国特色的道路。

此外,东盟国家应当积极有效地扩大旅游开放、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将旅行社人力资源培训、信息系统开发管理、酒店洗衣、绿化等附加值低的环节进行服务外包,提高旅行社管理水平。大胆开展合资开发旅游资源,利用外资调整旅游业的投资结构,开展东盟旅游服务链,形成东盟国家之间的旅游连锁。

从目前来看,东盟各国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计算机信息服务产业对于服务贸易影响微乎其微,除新加坡,东盟各国在计算机信息服务领域的竞争力水平都较弱,急需加强和提高。

服务贸易的核心是技术服务贸易,而计算机信息服务业正是属于附加值较高的新兴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计算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将会大大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还会对其他其他行业提供新的商贸机会,因此,计算机信息服务业是东盟重点开发的优势服务业。东盟国家可以通过政府的直接投资、对风险基金设立的引导、协助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建立等措施,充分调动科技发明者的积极性,营造出一个有序的科研体制。此外,东盟各国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引导FDI集中而有效地流入计算机信息等高附加值的行业,促进服务外包出口。

《中国一东盟服务贸易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10国进一步发展双边投资,更广泛地开放服务市场,但是,目前东盟成员内部在对待外资方面采取的服务贸易政策差异较大。东盟成员国也应该进一步进行政策调整,以便扩大与中国的服务贸易投资与合作。

站在应对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战略高度,只要中国与东盟各国都能着眼于长远利益开展合作,做好制度建设和政策协调,我们有理由相信双方的服务贸易将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双边服务贸易合作的前景一片光明。

注释:

①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整理得到.unctadstat.unctad.org.

②数据来源:本文所有数据均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整理得到.unctadstat.unctad.org.

参考文献

程大中.国际服务贸易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9

1现代服务业的涵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2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3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资源环境约束小,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2)制造业服务化倾向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中。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企业融资到产品的设计、营销等各方面都会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利用现代服务业所提供的各种帮助,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全面了解到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专业化的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而且可以使企业专注于发展生产,集中力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业部门的服务化倾向也体现在,制造业部门的产品的服务性上以及随产品一同售出的知识和技术服务等。

(3)生产者服务业是产品价值链中价值增值的主要来源。有资料表明,产品价值构成中,有高达75%~85%与生产者服务活动有关,计算机市场上增值部分的60%—70%来自软件和维护服务。因此,有效率的生产者服务是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

(4)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其精髓生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并使制造业能级提升。要建设制造业基地,必然要以发达的服务业作为重要的支撑,尤其是专业化分工深化后,产业链的运转对由制造业延伸形成的生产业的依赖显著增强。大力发展生产业,是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加速制造业升级,实现整个第二产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地,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打破产业结构的空间限制和工业化水平的束缚而获得超前发展,有可能使产业结构演进次序或演进规律发生新的变化。

(5)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中间投入服务)服务业,正在成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货物商品竞争能力的关键投入,更是企业构成产品差异和决定产品增值的基本要素。产品差异来自于一个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运输、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个性活动,而这些活动中的每一项又都有助于企业取得相对成本优势,增强产品竞争能力,树立企业形象。服务能够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

4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中国服务业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200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0%以上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45%左右。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2003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9.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0%左右水平。

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别很大,发展的不平衡对服务业整体的提升会产生影响。另外,受现有基础和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满足巨大市场需求的供给压力仍然相当大。

(2)服务业内部部门发展不合理,结构失衡。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保险、金融、咨询、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而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中,新兴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超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这个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显。

(3)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还有很大的体制性政策性制约因素。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政策,忽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导致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同时,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4)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其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因而各个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把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用汽车的利润来源构成中服务所占比重在90%以上。但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跟不上,致使整个服务链条脱节,影响了制造业的效率。服务的低效率,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5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日益融合,更多地表现为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渗透,特别是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直接作用于第二产业的生产流程。在发达国家,多数企业已经把服务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加以重点培育。因此,我们要在战略高度上认识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业。

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会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其次,积极培植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增长。传统服务业要提升,新型服务业则需要培植。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因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与工业实现“捆绑式发展”。随着世界逐步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利润空间也不断萎缩,要突破这种局面,就应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业上来。近年来,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服务业的支撑。所以,应在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研发中心、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产品设计创意中心等特色产业载体的建设,加快发展软件服务业,发挥信息服务对经济发展具有的倍增效应。

再次,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与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业明显滞后,要合理定位布局,加快载体建设,加大内外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业,同时加快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服务业活动是工业企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服务业与工业像唇齿一样相互依赖着。拥有日益增多的专业化厂商并以人力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征,工业企业通过购买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能够使社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源源不断地参与到工业生产过程。因此,服务业是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引进工业生产部门的推进器,它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这些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桥梁。但在我国,本应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多由企业自身完成,大量可以通过社会分工节省成本的机会没有被恰当地利用。当既有的服务业需求(如广告、会计、咨询顾问、信息系统、银行投资与市场调研等)变得日益复杂时,专业化的服务便显示出其远大的发展前景。相形之下,附属于企业内部的服务部门则是一个成本中心,虽然他们也与外界的服务企业较量,但实际上却很难产生竞争的压力和动机。只有当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专业化服务企业变得更加专业和更具效率时,才会使企业认识到与专业服务企业合作与协调的好处。服务业的开放以及由此带来的服务效率的提高,将使以往由企业内部自行提供的服务逐渐分割给专业服务企业,有助于改变工业企业将所需要的服务内部化的倾向,有助于企业整个生产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

2程大中.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J].财贸经济,2004(2)

篇10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2现代服务业的涵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3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资源环境约束小,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2)制造业服务化倾向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中。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企业融资到产品的设计、营销等各方面都会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利用现代服务业所提供的各种帮助,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全面了解到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专业化的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而且可以使企业专注于发展生产,集中力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业部门的服务化倾向也体现在,制造业部门的产品的服务性上以及随产品一同售出的知识和技术服务等。

(3)生产者服务业是产品价值链中价值增值的主要来源。有资料表明,产品价值构成中,有高达75%~85%与生产者服务活动有关,计算机市场上增值部分的60%—70%来自软件和维护服务。因此,有效率的生产者服务是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

(4)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其精髓生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并使制造业能级提升。要建设制造业基地,必然要以发达的服务业作为重要的支撑,尤其是专业化分工深化后,产业链的运转对由制造业延伸形成的生产业的依赖显著增强。大力发展生产业,是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加速制造业升级,实现整个第二产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地,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打破产业结构的空间限制和工业化水平的束缚而获得超前发展,有可能使产业结构演进次序或演进规律发生新的变化。

(5)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中间投入服务)服务业,正在成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货物商品竞争能力的关键投入,更是企业构成产品差异和决定产品增值的基本要素。产品差异来自于一个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运输、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个性活动,而这些活动中的每一项又都有助于企业取得相对成本优势,增强产品竞争能力,树立企业形象。服务能够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

4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中国服务业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200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0%以上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45%左右。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2003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9.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0%左右水平。

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别很大,发展的不平衡对服务业整体的提升会产生影响。另外,受现有基础和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满足巨大市场需求的供给压力仍然相当大。

(2)服务业内部部门发展不合理,结构失衡。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保险、金融、咨询、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而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中,新兴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超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这个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显。

(3)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还有很大的体制性政策性制约因素。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政策,忽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导致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同时,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4)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其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因而各个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把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用汽车的利润来源构成中服务所占比重在90%以上。但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跟不上,致使整个服务链条脱节,影响了制造业的效率。服务的低效率,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5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日益融合,更多地表现为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渗透,特别是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直接作用于第二产业的生产流程。在发达国家,多数企业已经把服务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加以重点培育。因此,我们要在战略高度上认识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业。

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会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其次,积极培植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增长。传统服务业要提升,新型服务业则需要培植。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因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与工业实现“捆绑式发展”。随着世界逐步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利润空间也不断萎缩,要突破这种局面,就应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业上来。近年来,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服务业的支撑。所以,应在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研发中心、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产品设计创意中心等特色产业载体的建设,加快发展软件服务业,发挥信息服务对经济发展具有的倍增效应。

再次,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与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业明显滞后,要合理定位布局,加快载体建设,加大内外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业,同时加快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服务业活动是工业企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服务业与工业像唇齿一样相互依赖着。拥有日益增多的专业化厂商并以人力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征,工业企业通过购买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能够使社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源源不断地参与到工业生产过程。因此,服务业是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引进工业生产部门的推进器,它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这些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桥梁。但在我国,本应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多由企业自身完成,大量可以通过社会分工节省成本的机会没有被恰当地利用。当既有的服务业需求(如广告、会计、咨询顾问、信息系统、银行投资与市场调研等)变得日益复杂时,专业化的服务便显示出其远大的发展前景。相形之下,附属于企业内部的服务部门则是一个成本中心,虽然他们也与外界的服务企业较量,但实际上却很难产生竞争的压力和动机。只有当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专业化服务企业变得更加专业和更具效率时,才会使企业认识到与专业服务企业合作与协调的好处。服务业的开放以及由此带来的服务效率的提高,将使以往由企业内部自行提供的服务逐渐分割给专业服务企业,有助于改变工业企业将所需要的服务内部化的倾向,有助于企业整个生产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

2程大中.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J].财贸经济,2004(2)

3郑吉昌.服务业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与前景[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2)

4李江帆.新型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4(1)

篇11

摘要:渝中区作为重庆市经济发展中心,其CBD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重庆市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重庆市CBD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对渝中区CBD服务业进行调查,运用SWOT法分析得出渝中区CBD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流量和客运流量大、交通状况难以组织,现代服务业所占比例小、传统行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卫生环境差、城市环境有待改善。并结合相关发展案例为渝中区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改良投资环境、完善商贸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三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渝中区;服务业;SWOT法;建议

一、重庆市CBD系统形成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CBD系统逐渐形成并成为了城市化、产业经济的重要衡量指标。重庆市渝中区位于两江汇合之地,有利的区位使其迅速发展成为商品集散地,而解放碑更以其独特的区域优势成为了重庆的中心商务区。三峡工程的确定,特别行政区的设定,重庆市抓住机遇,城市化迅速发展。近10年来,全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一)经济总量成倍增长。(二)产业结构变化显著,第三产业逐渐替代一、二产业,重庆经济走上了多元化经济发展。(三)人均GDP达39256.59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重庆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给CBD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以渝中区为中心,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为副中心的CBD系统格局。其中解放碑商圈作为整个重庆CBD的极核区,汇集了90%以上的驻渝外资银行、商业银行市分行和所有的政策性银行的市分行,云集了四分之三的保险机构、驻渝所有票据(专营)机构、证券法人机构、分公司及管理总部,以及重庆50%的证券营业部。较快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商业用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商业用房利用率,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对解放碑以及整个渝中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重庆市渝中区CBD现代服务业集聚现状

(一)渝中区解放碑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概况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概念为理论,提供高质量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新兴领域。主要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咨询业、商务服务,居民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现代服务业具有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小的优点,其发展水平成为了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重庆直辖后,渝中区解放碑商圈CBD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大量企业纷纷入驻。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对解放碑中心附近几大楼盘进行统计,入住该区域的各类法人单位346家,其中现代服务业企业达206家,所占比例达59.54%,具有明显优势。

对现代服务再次进行细分,可以知道商务服务业企业有116家,所占比例为59.49%,在现代服务业中数量最多,对经济贡献最明显,而其他服务业中,教育服务业只占8.72%,网络服务业只占有2.05%。

由此可以看出与其他产业相比较,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了渝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重庆经济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台阶。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不足,可以看出商务服务业占据现代服务业大部分,可是与此相比,网络服务业作为21世纪新兴行业,其发展水平仅仅占据了2.05%,远远落后与其他行业。

(二)渝中区解放碑的SWOT分析

SWOT分别代表了战略的内部因素:strength(优势),weakness(弱势);外部因素: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通过对渝中区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渝中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核心竞争力。

1.优势

(1)渝中区地处重庆市的几何中心,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具有西部地区最大的客运和货运码头,交通发达。

(2)渝中区是重庆的信息和文化中心。渝中区云集了重庆市主要的新闻媒体、网络媒体、邮电通信等机构,各种信息资源集中于此。渝中区作为重庆的‘母城’,三次建都、四次筑城,悠久的历史使其成为重庆文化的‘根’和‘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的繁荣。

(3)作为重庆的金融中心,渝中区汇集了90%的国内商务银行,金融发展态势良好,是全市金融最活跃的地区。

(4)渝中区市场化比较成熟,重庆作为中国城市组团式发展的典型代表,再加之渝中区凭借其为该市政治中心的政策优势,得到了相较于其余地区的发展优势。因而解放碑作为其中心商务及金融中心,具有较早的发展历史和更加优良的外部坏境,市场也就更加成熟,并为南岸区,江北区等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2.劣势

(1)人流量和客运流量大,交通状况难以组织。

(2)现代服务业所占比例小,传统行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3)卫生环境差,城市环境有待改善。

3.机会

(1)重庆直辖后,国家对重庆经济发展给予最大的经济资助和政策支持,给重庆经济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2)重庆市政府对于渝中区的发展高度重视,2007年7月,重庆市经贸委将渝中区确定为‘服务贸易示范区’,2008年,被商务部授予‘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给渝中区服务外包发展带来机遇。

(3)渝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也将大大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4.威胁

(1)来自于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等四个副中心的竞争,特别是沙坪坝最近几年飞速发展,势必给渝中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冲击。

(2)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改造等)阻碍了正常经济发展。

(3)商务区建设投入大,资金筹集难度大。

三、渝中区总体评价与发展前景规划

从大的角度上看,渝中区作为重庆市CBD的中心,与其他副中心相比优势明显,其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由于渝中区是重庆市首批经济发展试点,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早,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与北京朝阳区CBD、上海陆家嘴CBD齐名的重庆解放碑CBD。重庆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渝中区特别是解放碑商圈的发展,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科学的布局,使得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日趋完善、设施更加先进、环境更加优美,形成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力的经济中心,进而带动整个重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四、对重庆市渝中区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改良投资环境

为了扩大招商引资,强化区域内商务功能,当地政府必须积极响应起来,通过放宽投资领域,简化繁琐申报程序,通过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吸引招商项目。同时当地政府也需要积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解放碑CBD的功能,给企业提供各种配套设施,以最完善的服务最大程度上吸收外资。

(二)完善商贸功能

对于服装业和食品等传统服务业,要改变以外商业业态,通过引进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知名企业,扶持当地有名气的地方企业,形成如八一路‘好吃街’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模式。同时应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尽快实现商务办公大厦的电子化、自动化,提高服务效率。

(三)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调查整理分析,可以得出解放碑CBD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尽管现代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可是仍然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应该加大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加快产业转型。同时需要引进软件开发、数据加工、通信企业,加大对信息技术企业的扶持,改善通信行业所占比例小的局面。(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

参考文献

篇12

发展创新型服务业是大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以创新型服务业逐步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创新源泉,主要发达国家创新型服务业已经占到整个服务业的一半以上,经济结构实现了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的转变。我国发达地区的创新型服务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北京中关村园区,从2004年起连续6年每年增加100多个上亿元收入的创新服务型企业。上海杨浦区是一个智力资源密集的老城区,2008年,以创新型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已占GDP的76%。在近6年里,完成了由“传统工业杨浦”向“知识创新杨浦”的历史转变,继续保持在研发与设计咨询产业、文化与创意设计产业的领先优势外,又大力发展科技商务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三大新兴服务业,形成以科教为特色、服务经济为核心的知识创新产业体系。深圳市,2007年提出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与创新型服务业的内涵相近,处于国内的领先水平。

创新型服务业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比如,一个钢铁产业服务公司,不生产一吨钢,只是为钢铁联合企业的采矿―选矿―炼铁―炼钢―轧钢等工艺过程提供技术服务、营销服务和系统服务,年收入达到生产企业的1/3以上;一个大的软件设计提供商,为银行、机场、港口等提供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年收入达数百亿元;我们的企业要购置一个外国服务公司的战略规划、解决方案、咨询报告,少则需要数百万美元,多则上千万甚至上亿美元。

陕西作为我国科技资源的战略聚集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是我们的重点任务。而陕西省的创新型服务业发展还相当滞后。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缓慢,有认识问题,有政策措施问题,也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抓住机遇,利用好诸多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业,这既符合国际、国内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有利于发挥陕西省科技资源优势,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发展创新型服务业是统筹科技资源的有效途径

科技资源,包括科技人才、技术装备、科技成果、科技信息等在内的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统筹科技资源的实质是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如何更好地统筹区域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一直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总体上看,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步伐还不够快,科技资源条块分割、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力量分散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解决制约统筹科技资源的体制机制问题,既要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对公共资源支配的主导作用,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又要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激活科技资源的潜在能量,形成创新合力。而“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作用的发挥,都需要借助创新型服务业的桥梁和纽带功能。发展创新型服务业,是突破体制壁垒和机制障碍的有力推手。鉴于短期内科技资源的宏观管理体制难以有较大变革的实际,通过加快发展创新型服务业这个途径,强化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不失是一种最现实的选择。

陕西创新型服务业还不适应统筹科技资源的需要

1.陕西创新型服务业有了一定发展,但还只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少数骨干企业内。西安高新区创新型服务业发展势态较好。2008年,西安高新区创新型服务业营业收入306亿元,占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的37.7%,占全区营业收入的12.7%。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49.7%,高出全区经济增速19个百分点,有力地推动了西安高新区的发展。全区以研发及技术转移、软件及服务外包、工程设计及服务、创意、信息服务等创新型服务业呈现出好的发展态势,西安高新区是陕西省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示范点,也是科技资源统筹的一个基地。此外,陕鼓、陕重汽、秦川机床、宝石机、中石油长庆分公司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也开始由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陕鼓公司,近年来开始战略转型,逐步从设备供应商转变为系统集成商,又进而成为系统服务商。企业将产业服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包括项目融资服务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在陕鼓的总产值构成中,自制加工完成的产值仅1/3左右,其余的2/3是靠“技术+管理+服务”整合资源来完成的。中石油长庆分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设在西安,一批技术骨干从公司分离出来新组建了一个民营创新型服务企业,为全国石油钻井提供系统技术服务和集成创新服务,成立不久营业收入已达2亿多元,预计三五年内可以达到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

2.目前创新型服务业规模还比较小,对科技创新主体融合互动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明显。近年来由于资源型工业的大发展,陕西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和滞后。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7%,低于全国42.6%的平均水平。服务业总量中,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特别是以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研发服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现代商务、信息咨询业等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总体上看,科技服务支撑不力,对科技创新主体融合互动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使得陕西统筹科技资源面临的“三分”问题长期难以解决,体制机制的障碍难以突破。多年来,陕西的军工民品形不成气候,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民用产品,由于创新型服务业跟不上,不能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撑而失去了极好的市场发展机遇。

3.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资本市场发展跟不上,影响科技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陕西科技资源的市场化远未实现,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很好健全起来,导致潜在的科技能量难以发挥。陕西省有许多好的科技成果和工程创意,由于缺乏系统工业设计服务,没有形成好的产品;有不少好的项目、产品长期停留在元器件和小批量生产上,没有在市场上实现和下游装备的对接,难以形成规模;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较慢,产学研结合不紧,主要原因是各方没有在市场机制下建立起利益和行为共同体;金融业是科技产业化的第一推动力,但陕西的风险担保体系依然不健全,银行对风险大的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不力;种子基金―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证券融资―股权产权交易的资金资本环境不完善,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企业很少,高新技术企业很难长大。陕西上市公司只有29家,市价总值800多亿元。深圳市在国内上市的公司有85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达1.46万亿元,占全国上市公司总资产的16.4%。有9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超过了100亿元。中小企业在中小板上市的数量达到40家,占中小板上市企业总数的12%,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的首位。还有130多家在境外上市。力争5年内助推2000家中小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实现150家创新企业成功上市。在一个缺乏科技资源的深圳,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了科技、资本、人才资源的统筹、集聚和发展。深圳的经验和做法,对陕西发展创新型服务业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总之,陕西省创新型服务业发展还比较缓慢,发展创新型服务业问题还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创新型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被业内人士和高层管理者所深刻认识,创新型服务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全社会形成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业的共识,并将其做大做强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陕西省加快发展创新型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1.建议陕西省政府制定发展创新型服务业发展规划。由于创新型服务业是一种新兴的服务业态,国内也只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少数高新区展开,对于陕西省来说是一个新事物,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发展缓慢。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业,必须对创新型服务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高认识,探讨适应新形势又符合陕西实际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在此基础上,责成省级有关部门和重点市着手制定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规划。

2.建议明确创新型服务业的管理机构和服务职能,设立创新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目前以陕西省商务厅管理为主,但涉及研发服务业、工业设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系统集成服务业又在陕西省科技厅,金融、资本在金融办,产权交易在陕西省财政厅等。建议进一步明确创新型服务业的主管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强化宏观管理和协调服务职能。同时,建立创新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资金引导和支持力度。

3.强化金融、资本、产权市场服务,改善创业创新的市场环境。招商引资不仅仅是靠土地、自然资源和优惠政策,更要重视建立和完善金融、资本、产权市场,募集吸收境外、省外资金,建立一套由种子资金、产业基金、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证券投资、担保基金、上市公司构成的资金、资本支持链。建议尽快建立和运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交易市场在技术转移、科技引导、咨询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力争尽快获得批准在陕西建立股权代办系统,开展柜台交易。

4.建议研究制定扶持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激活发展创新型服务业的动力。参照一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建议对通过吸收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和管理,培训人员,达到节能、减排、增效标准的企业和投资企业,给予减税支持,以奖励的形式予以税收返还优惠;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投企业,可获得高达其所投资资金20%的奖励;对经认定的创新服务业企业按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按财政部的“四技服务”政策免除营业税,对制造业向服务化发展新增服务部分收入给予所得税退税奖励支持;制定激励高层人才领办创办创新服务企业政策,如博士创业启动资助、资本金配套、房租减免、产业贷款担保等,对领军人才创办创新型服务企业的给予大力支持;鼓励高校院所有专业技术专长的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在企业兼职或以弹性工作方式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重申单位的职务发明三年内不转化的,发明人可以到市场转化交易;参考美国的《联邦技术转移法》,建议和国家有关部门协调,地方立法明确科研人员职务发明专利的技术转移收入个人所得不少于15%,对参加合作研究的企业,不论大小,均享有成果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