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0:28: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S126;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40-02
Operation Mod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Android System
FANG Yu 1 HUANG Liang 2 CHEN Shi-ping 1 *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 Anhui 230031; 2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s a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research background of handheld agricultural system,th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Android system was expounded,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 function module and more precise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were introduced,finally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ervices were forecast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Android system;function module;operation mode;development prospects
1 研究背景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大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增长,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当今的各行各业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样也对推动当代农业发展意义非凡。结合目前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农业信息化发展,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传统农业之中,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经济条件较差,且广大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受诸多不利条件的影响,农业信息共享受到限制[1]。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在广大农村地区大量普及,且由于Android系统对4G网络的良好支持,使得手机成为可供选择利用的农业信息最优传播平台,据此而开发出了一款智能手机客户端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掌上农业(该系统已获得软件著作权,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468385号),其中集成各种农业业务模块,通过该服务平台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生产者均可受益,从而拉近了智能农业与实际农业生产的距离,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风险和农业技术支持的成本。
2 Android系统简介
Android系统的主要优势为免费为第三方软件提供完全开放的服务平台,使得第三方软件在Android系统平台的运行具有充分的自由空间。Android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应用层、应用框架层、运行层和Linux内核层[2]。“应用层”运行时使用“应用框架层”提供的类和可用服务;“运行层”包括Android内核库和虚拟机;“Android内核层”管理内核服务(包括设备驱动、存储管理、安全和网络等)。Android系统中的各组件通过应用程序框架使用框架下的C/C++函数库,包括标准C函数库、多媒体库、浏览器引擎、2D与3D图形库及SQLite引擎和外观管理器等。核心库与Dalvik虚拟机有效地优化了Java程序的运行过程[3]。
随着“后PC时代”的来临,Android系统正在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应用平台之一。根据Google公司官方数据,自2010年推出Android平台以来,已经超过9亿部搭载这一系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被激活。因此,开发基于Android平台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掌上农业系统由Android客户端、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主要组分组成。Android客户端为前端简单数据的处理提供平台,并通过网络访问Web服务器,用户登录输入用户名与密码便可直接访问后台数据库。该系统的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
系统客户端采用MVC模式构建,其中View向用户展示模型的状态以及控制信息,Controller作为控制器,负责View和Model之间的流程控制。在Android系统中,视图层的用户界面通过定义XML文件进行设计,数据模型层提供了Content Provider类来屏蔽底层具体的存储设备细节,从而保证系统具有较好的数据迁移性。客户端开发技术为Java语言。系统Web服务器采用免费开源的Tomcat服务器,其中客户请求响应使用Servlet技术,网络通信使用Apache HTTP协议[4]。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MySQL,后台数据库访问使用JDBC技术。同时Android前端的数据存储在本地的SQLite数据库中。掌上农业通过Android 2.3 SDK来开发。图2为掌上农业运行界面。
用户通过下载安装掌上农业客户端程序到手机,实现与服务器端的连接并实现对服务器端的访问,系统采用4/3/2G或WiFi等无线网络实现无线请求。为了保证数据库的信息安全,同时便于实现对相关数据信息的管理,服务端管理员通过浏览器执行后台维护,由JSP网页提交服务请求,通过JDBC-ODBC实现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与操作,同时将请求结果返回到客户端[5]。
4 更为精准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掌上农业系统区别于传统的组合式农业信息平台,从用户进入系统的第一步,就和用户产生互动交流,可以由用户自主进行选择定制,其中包括近40个种养殖品类。通过定制用户真正感兴趣的品类,初步做到了信息资源的精准化推送,从而针对某一大区域,积累了种养殖品类的分布数据资源。每个品类下面都会有6个信息栏目,分别是行业快讯、求医问药、资料书架、供求信息、互帮互助和专家在线。6个栏目分为3种类型:行业快讯和供求信息为传统彩信和手机报类型的延伸;资料书架为新媒体应用的尝试,将丰富的多媒体资料整合分类实现在线检索,查询和下载;同时包括网上交流论坛类的移动端移植,将每个品类的种养殖户、专家和相关参与者加入进来,在求医问药、互帮互助和专家在线这3个栏目中实现有针对性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形式,区别于网络大论坛里的交流和讨论,它将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级别,重要的是将权威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并为实名化信息提供渠道。一方面使信息的可信度增加,另一方面为以后的会员制定制信息提供可能[6]。图3为一些软件运行界面截图。
同时,系统还提供用户管理、信息反馈和用户收藏模块。分别提供用户个人资料、密码修改、定制信息修改,同时可在线反馈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并具备收藏特别感兴趣的文章和资料等功能。设计之初,基于用户的实际感受出发,最大可能地提供舒适的在线体验。考虑到无线网络的匮乏,系统主要还是运行于三大移动运营商的数据网络中,所以系统后台和数据库一开始就放在云端,只为提供更加高速的接入体验,同时也为系统运营降低了不少硬件方面的费用。
该系统目前已经在各个Android应用市场提供下载,并提供给用户免费使用所有功能,方便用户的同时,也更好地测试了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5 前景展望
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将借助于掌上农业系统平台,开发一些远程服务,利用移动嵌入式终端设备,致力于解决数据远程采集,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到本地以及通过C/S,B/S模式在客户端的信息综合平台里查看和了解数据。此类设备可应用在范围广、分布散的养殖场、圈舍监控、塑料大棚、农产品加工厂等众多场所[7]。图4为远程数据采集概念图。
当前,随着农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应用,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农业生产模式将逐渐从以人力为中心转变为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生产设备也将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安徽省广大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即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8]。尤其是新生代农民群体对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大的需求,对4G应用的时效性、先进性等也有较高的要求,当前市场在新生代农村群体中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培育和孵化。随着4G网络在国内规模化商用的不断推进,以及智能手机在农村地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将带动农村信息化应用的全面升级。最终将出现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并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6 结语
因此,目前设计实现的这一基于Android系统的农业综合信息平台――掌上农业系统不仅提供了经过细致划分的多媒体资料,还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信息服务模式。针对农业种养殖户的不同群体,该系统能够进行精准化的信息推送。作为农业信息服务的一个新媒体,通过将传统的网站交流模式迁移到移动智能终端,该系统充分满足了种养殖户、农资企业、科研群体之间的沟通需要,并且推动了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
7 参考文献
[1] 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 Google公司.Android SDK Tools,Revision 22[EB/OL].[2013-11-03].http://.
[3] JAMES KEOGH.J2ME开发大全[M].潘颖,王磊,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靳岩,姚尚朗.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 张海峰.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展望[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8):126-127.
摘 要: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服务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集群化的产业发展道路。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因推动现代服务业不断向集群化道路发展,有效借鉴发达地区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发现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中制约着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实现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27-03
1 前言
现代服务业是随着工业发展程度的不断推进而兴起的,依靠国内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催生出一批为现代化企业服务的服务型产业。[1]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特点。从现代工业的发展过程和国际产业发展经验来看,集群化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优化布局的新方向。
近年来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13年安徽省通过不断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物流、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逾两千亿元,增速达到了17.1%,增速居全国第2位。通信网络、数字媒体、创意会展、动漫网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涌现,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的完善。传统优势的服务业发展和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不断涌现,改善了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构成,使现代服务业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和产业关联度的不断加深。
现代服务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兴的企业对于整个地区经济的产业布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就现在的产业发展而言,学习发达地区经验和产业结构升级方向,从产业集群的视角下发掘新的模式和发现现存模式的不足无疑是一种改进产业结构的途径。
2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分析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现代服务业产业部门的不断扩大,迫使产业从事者开始寻求最佳发展模式。近年来,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也开始呈现不断趋向于集群化的发展。
2.1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也在不断演进,现代服务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产业发展环境促使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不断走上集群化发展的道路。
2.1.1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结果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企业在市场运营过程中必然会走成本最小和利润最大的发展路径。从微观经济主体的角度来看:第一,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大量的相关产业和相互支撑产业的集聚,从而使企业经营成本等交易成本下降。第二,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有强烈的溢出效应。集群化发展可以加深产业的纵深化发展,产业部门内的相互采购形成有效需求。
2.1.2 产业转移政策是集聚的重要动力
产业转移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企业地区性转移的一种经济现象,产业转移的方向和内容往往带来被转移地区相关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设立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集中落户一批具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现代服务业的企业,通过接收苏浙沪地区的外溢资本和过剩产能,不断拉动新的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增长点,形成制造性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发展。
2.2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很好地迎合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道路,通过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主导企业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和相互支撑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之间的关联度。通过追溯以往的经济发展经验和借鉴现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探究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的三种主要发展模式。
2.2.1 商贸性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前期,主要凭借着商贸服务和金融服务的发展,主要特点在于迎合市场需求,以商贸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产业集聚区。CBD型产业集聚区大多建立在城市经济的中心城区,集中布局了高端酒店、展会中心和娱乐休闲场所,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化的发展模式。而有效需求是地区性商贸金融中心的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消费和投资的需求才能形成资本的流动和资金的投入,这些是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的基础。
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的发展状况,创建地区性中央商务区,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充分挖掘本地的市场需求的情况,建立起适合城市发展的中央商务区,以最高密集度的空间设计来满足城市发展,充分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商贸、商务服务业,推动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和会展展览等联动发展,促进中央商务区的合理有效发展,充分提高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发展产量和质量。
2.2.2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通过对传统工业注入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从而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工业制造业的共同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是为满足生产制造企业的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为生产性产业提供研发产品信息、设计制造创意、采购物流方案和市场营销手段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从事工业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市场建议、管理理念以及人才技能培训等服务。
集聚区内通过积极引进金融保险类服务行业部门为工业制造类企业的发展运营提供资金和保险业务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通过市场运营管理和需求分析企业的入驻,帮助企业进行专门化的市场分析和进行客户群体的定位。生产业的集聚不仅能够促进生产类产业的发展,也为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安徽省拥有许多传统工业城市,如马鞍山市和铜陵市等,发展受制于单一的工业化发展,对经济和环境形成了一定的不协调性。充分利用生产产业的集聚,改善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传统工业急需的金融业务支持和产品市场化的营销需求,建立起迎合市场需求的现代化物流产业园区和工业发展支持产业园区,运用现代化服务业的支持可以使传统工业焕发新的活力。
2.2.3 现代服务外包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
现代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借助于世界资本和国家或地区政府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外包型现代服务业主要指达到国际水平并且具有高附加值的信息类产品,往往集中于软件开发和动画制作的现代化产业。这些新兴的产业大多前期投入较少,依靠专业化的技能和熟练地技术操作完成国际业务往来,借助于政府的政策措施和资本支持往往能推动产业迅速成长,并形成专业化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安徽省的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较晚,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设施的发展,政府优惠政策和相关产业的改革为安徽省的现代服务业外包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时机,不断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和改进传统的管理理念,促使通过加强对技术的投入和对管理理念的创新,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外包产业园区。通过促进一大批中小型服务外包公司迅速兴起,初步形成软件信息系统研发、动画创意制作、数据分析和其他的信息类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建立起产业连锁反应链条,统一推进地区性的技术和信息贸易的建设,加速地区的经济发展。
3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产值近年来不断增长,充分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吸收就业的作用。然而,安徽省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亟待处理的问题,制约着产业的现在的发展空间。
3.1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均衡
3.1.1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地域分布不均
安徽省目前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合芜蚌地区凭借固有的经济优势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截止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合肥有892家,芜湖有218家,蚌埠有193家,马鞍山有162家,四市合计占全省55%,其他12个市仅占45%,合芜蚌地区加上马鞍山市占到了55%以上,其他城市仅占剩余的45%。空间结构设置的不合理使得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联动性不足。
3.1.2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效果差
近年来,安徽省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众多的小微企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体,占到了现代服务业的企业数量的九成以上,小型企业的创造性较强但集聚性效果不佳。且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多是同类产业集聚,缺乏功能性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上相关企业的联动发展的功能性集聚效果较差,同类相关的产业过多集聚会带来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往往会造成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的效果难以发挥。
3.2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协调
3.2.1 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13年全年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了近15个百分点,达到了千亿元的营业收入水平。但是新兴现代服务业行业部门增速没有达到预期,如科学技术研究部门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仅为8.1%,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等行业部门的增速在新兴行业部门类增长较快,仍低于整体行业发展近3个百分点。
3.2.2 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发展不足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生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也没能充分发挥潜力,安徽省的工业发展的历史较长,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生产性企业,而近年来安徽省关于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欠缺,没能充分发掘制造业的优势带动生产业的发展。
3.3 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欠缺
安徽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人才的流入和发挥人才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现代服务业是科技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安徽省的人才成长环境还比较欠缺,造成省内大量的知识和技术性人才流出。企业人才培训环节也是企业发展的短板,企业往往无法在短期内衡量人力资本的收益作用,人力资本的投入不足。
4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解决措施
安徽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迅速,如何近一步提升产业的可持续性和加速经济转型成为重要议题。现代服务业是是各地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选择,充分发掘现代服务业的潜力,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加速推进目前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的完善。
4.1 统筹规划,加强功能性集聚区的建设
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是近年来产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区域之间的总体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差距,区域发展的协同并进往往存在一些困难,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来不断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布局和结构,促进地区间的共同发展,整体效益的提高。
通过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产业模式的选择,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发展和加强集聚区内的功能性集聚。安徽省皖江城市带的设置以及中央商务区、现代物流园、外包服务园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加强对这些产业园区的功能性集聚建设的指导,促进现代服务业产业内部的协调性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稳步前进。
4.2 支持新兴部门发展,推动产业联动发展
新兴企业的快速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且易于形成更强的产业结构和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鼓励科技研发和工业设计等行业的发展,为科技产品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推进现代化物联网的建设,更好地促进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推进现代化商务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够充分发挥新兴的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链的衔接。
传统的制造业发展仍然是安徽省目前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于为传统工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优势。促进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能通过引入金融服务行业能够为传统的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也能够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市场研究、运输仓储、营销策划等各方面的服务产业部门,能够使生产业与工业制造业相互联系、相互发展。
4.3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现代服务业具有专业化和创新性的特点,人才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产业要求在于不断加强员工技能培训,积极引进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紧缺性人才,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安徽省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吸纳和引进优秀的人才,并且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优越的职场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完善校园人才培养体系无缝对接目前的社会型人才需求,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能够为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提高不同类型的人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人才建设的工作。追随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促进安徽省内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代文,秦元建。基于产业集群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3):123-125.
(2)裴长洪,谢谦。集聚、组织创新与外包模式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论视角[J]。财贸经济,2009(07):5-15
(3)何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以上海为例[J]。经济纵横,2008(03):77-79.
(4)程利华。安徽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在全国的地位[J]。中国统计,2012(11):40-41.
(5)张益丰。生产业产业集聚的有效形成:鲁省证据[J]。改革,2013(11):55-64.
(6)崔日明,李丹。我国现代服务业演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对策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12):37-41.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服务业具有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环境污染小的特点,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咨询、信息服务、科技开发、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是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为工农业提供中间服务的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业本身,而且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将发挥重要的推动力作用。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也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服务业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服务业涌现出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当今世界,服务贸易方兴未艾,服务产业转移加快,服务领域国际合作潜力很大。服务业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
服务业融资的瓶颈
我国服务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国外横向比较,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仅如此,而且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总体上仍处于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这一结果与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当前我国金融政策在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国已相继建立起了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将行业分为13个门类,其中有7个门类属于服务业。但是我国不仅主板而且连中小企业板、创业板都对上市门槛的要求过高,如公司资本金要求、持续盈利能力等。因此上市的企业,选择发行的企业都是过了初创期,经营稳定效益良好,而那些急需用钱的初创型企业反倒是无法融资。这样上市的企业无疑与创业板高成长、高风险的定义相冲突。对大多数中小服务企业来说,由于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往往较小,且无很好的经营业绩,故很难通过上市融资。事实上很多很优秀的小企业,并没有连续三年的盈利纪录,甚至经营时间不到一年,但它的发展前景却非常好,投资者也会愿意去投资。
二是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
银行的信贷体系基本都是对应于传统服务业,而对新兴服务业缺失相应的历史数据作为评级基础,人才以及评级技术也很缺乏。另外,服务产业覆盖面很广,既有传统的贸易行业,也有新兴的软件服务业,这些行业的盈利模式以及现金流分布并不相同,所以需要银行进一步细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这些因素也使得银行不愿参与服务性企业的融资。
三是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政策不健全
目前,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内容都取得不小的成绩。支付系统已形成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以商业银行行内资金清算系统为基础,同城票据交换所和清算系统以及外币清算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并存的格局,同时,支付结算体系引入了实时全额结算机制和债券交易的付款交割机制。
但我国目前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继续改进的余地。我国还需完加快社会信用制度法律建设,构建诚信社会。建立反洗钱法律制度,遏制和打击各种洗钱犯罪,维护金融稳定。研究有关金融创新的法律制度,鼓励和规范金融创新。对一些跨行业和跨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加强监管协调,推动制度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
加强服务业金融创新
服务业投融资问题一直以来是服务行业发展的瓶颈。金融体系各部门应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深入研究其盈利模式和风险特点,进行融资产品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拓展服务产业融资产品和信贷模式。
完善服务业信贷管理体系,健全信贷营销和激励约束机制
创新服务业信贷产品,满足服务业企业个性化资金需求。金融机构要根据服务业企业不同的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和资金需求,创新信贷业务产品,实现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特色化和多样化。对信誉度高、资产质量良好的成长型服务业企业,可采取公开统一授信的方式,适度扩大授权授信额度,积极推行仓单质押、订单融资、应收账款托管和对公客户活期存款账户透支等特定资产项下信贷业务品种,支持其做大做强;对信誉良好、收益稳定的服务业主,可适度发放企业主创业贷款或提供具有一定透支额度的贷记卡等金融服务;对市场波动较大的服务业企业,可以法定代表人或自然人财产抵押质押的方式提供可循环使用的信贷资金额度扶持;对中小型服务业企业和业主,适应其短、少、频的资金需求特点,可在适当增加动产、不动产抵押质押及财产权利质押等信贷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发中小企业或业主联户联保贷款业务。
降低资本市场进入门槛,积极引进风险投资
主板面对的是已经培育成熟的大中型企业,创业板面对的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富有潜力的企业,但是在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发行条件规定的门槛过高,不利于增加服务行业企业上市融资,因此从有利于服务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应适当放宽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同时,还应处理好主板与创业板间的互动,对于在创业板中发展较好、经营稳定的企业可以到主板申请在上市。
另外可以发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投向于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无需企业的资产抵押担保。风险投资基金多以股份的形式参与投资,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所投资的企业尽快成熟,取得上市资格,从而使资本增值。一旦公司股票上市后,风险投资基金就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转让股权而收回资金,继续投向其它风险企业。引入风险投资,一方面可使企业获得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可使企业改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制度,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逐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体制。
加强金融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转型,我国也加快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扩大国内需求对出口下降的替代,扩大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率,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在GDP总就业中的比例,特别是发展以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北京市作为首都,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都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近年来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北京的国际知名度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北京的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此外区域合作的不断加深都为北京商务服务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回顾北京近年来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北京商务服务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且空间分布特点明显,形成了“市场自发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等几种典型聚集区建设模式,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西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银河综合商务区、北京市大兴区国基创新园等特色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相继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成为北京商务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2013年6月1日,在第二届京交会“北京日”上,北京商务中心区(CBD)、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中关村玉渊潭科技商务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银河综合商务区和北京市大兴区国基创新园等六个园区被授予“北京市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称号;北京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北京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和国门商务区被授予“北京总部经济集聚区”的称号。综合来看,北京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中关村科技园、银河综合商务区和北京市大兴区国基创新园六个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已成为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和商务服务业及首都经济的新增长点,因此对六商务服务业集聚区进行研究对于北京市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北京市区域商务服务业评价理论依据
第一,经济发展。经济是反映某一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对经济发展的评价可以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经济效益、企业发展四个方面进行。首先,经济规模反映了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情况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区域GDP增长率、区域GDP占全市GDP比重、区域就业人员占全市就业人员比重、利用外资额来反映区域的经济发展规模。其次,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各种资源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有效配置,而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果,因此产业结构综合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效率。对于商务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可以从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区域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区域就业人数比重、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区域GDP比重、规模以上第三产业占区域GDP比重几个方面分析。再次,经济效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成本和效率,可以从第三产业用电量、万元GDP能耗来反映。最后,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本文从入区企业总数增长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税总额三个方面分析企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社会环境。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持,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商务服务业作为高知识和技术密集性、高素质性的新兴产业,其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就是以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人才为依托发展商务服务业的成功实例,因此本文从科学技术和教育支持两个方面评价区域商务服务业的社会环境,而具体的指标则选取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成交总额、教育支出增长率、书刊文献外借册次增长率。
第三,区域环境。近年来,北京市空气污染严重,PM2.5爆表逐渐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和舆论的热点,北京市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影响北京市的国际形象,也逐渐成为制约北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六大集聚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本区域环境的制约,环境因素也逐渐成为评价商务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外本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区域环境的重要方面,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样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两个方面来分析各区域的区域环境,具体指标则选取星级宾馆出租率、备案停车总位数、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可吸入颗粒年均浓度值和林木绿化率。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上文分析,本文选取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区域环境三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由于中关村玉渊潭科技商务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等具体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数据不易获得,本文以六大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所在的区域数据代替。选取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石景山区、海淀区、大兴区六个区的2012年GDP增长率等22个指标的数据,数据来自北京市统计局。实证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操作。
提取主因子。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相关系数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主因子。通过分析,前4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5.3%,表明这4个因子包含了22个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可以有效地反映六个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的竞争力水平,因此提取前4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因子旋转及解释。为使每个主因子的载荷分配更加清晰以便于解释各因子意义,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出4个主因子载荷值。由于每个主因子只在少数几个指标上的因子载荷值较大,因此可以按高载荷来定义各个主因子。如表2所示。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表可以得出四个公共因子如下:第一公共因子F1上高载荷的指标有X2(区域GDP占北京市比重)、X3(年末就业人数占北京市比重)和X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相应的因子载荷值分别是0.987、0.940和0.937,这些都是表征经济规模的指标,因此把F1称为规模因子。第二公共因子F2上高载荷的指标有X5(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X14(发明专利授权量)和X15(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其因子载荷值分别为0.916、0.930和0.945,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把F2称为科技创新因子。第三公共因子F3上高载荷的指标是X10(万元GDP能耗下降率)、X11(地区企业总数增长率)和X1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相应的因子载荷值分别是0.911、-0.908、0.775,因为万元GDP能耗下降率是产业发展效率指标,而企业总数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企业发展指标,因此将F3称为发展效率因子。第四公共因子F4上高载荷的指标是X8(规模以上第三产业占区域GDP比重)、X19(区域绿化率)和X21(固定资产投资额),因此将F4称为发展环境因子。
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排名。为了计算各主因子得分,首先对各指标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并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据此可进一步得出六大区域主因子得分的计算公式:Fi=bi1X1+……+bi22x22,其中bi为第i个主因子的得分。六大区域各省市综合得分则根据主因子得分加权计算得出,权重取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0.473、26.164、22.219、6.444。因此最后得分公式为:
F=(40.473F1+26.164F2+22.219F3+
6.444F4)/ 95.3
将相关数据分别代入Fi及F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六大区域商务服务业竞争力水平的4个主因子得分、综合得分以及相应的排名顺序,结果见表3。
实证结果分析。综合得分分析。从商务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来看:西城区得分最高,其次是东城区和朝阳区,这三个区域的前三个公共因子得分都很高,其商务服务业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但综合来看,六大商务服务业集聚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所在的东城、金融街所在的西城和北京商务中心区(CBD)所在的朝阳区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远远领先于银河综合商务区所在的石景山区和大兴国基创新园所在大兴区。
F1因子分析。F1因子是规模因子,主要表现商务服务业发展的规模。从得分来看,最高的是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所在的东城区,其次是金融街所在的西城区,说明以大型央企总部和金融业地区性总部为主导的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在集聚了中海油、神华集团、中国保利等大型企业总部,北京移动、北京电信、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等地区性总部以及诺基亚、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企业总部后,商务服务业得到空前发展,经济规模逐步扩大。此外,金融街作为北京的金融业主中心区,金融街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和稳步发展,形成了以金融企业总部为核心的高端商务服务业集群,区内聚集了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高盛高华、中化集团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金融、保险机构及资产管理公司集团总部,这些企业总部管理着近20万亿的总资产,日资金流量超过百亿,使北京在全国的金融和资产管理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与之相配套的商务服务业规模也逐步提升。而银河综合商务区和大兴国基创新园的商务服务业发展规模相对要落后,这主要与两个地区商务服务业起步较晚有直接关系。
F2因子分析。F2因子是科技创新因子,主要测度各地区的高新技术发展情况和创新能力。该因子得分中,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大型公司总部和高科技产业管理机构,以众多名校和人才资源为依托的中关村西区占据绝对优势。说明中关村西区已成为高科技产业的管理决策、研究开发、产品和技术的展示中心,高科技资本市场中心及高科技产品、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流中心。同时,与高科技企业相关的商务服务企业也开始聚集,高科技商务服务业在快速发展。
F3因子分析。F3因子是企业效率因子,是园区内企业发展情况的表现。在该项指标中,金融街得分最高,说明该园区的高端商务服务业企业发展状况良好,这与金融街的良好资产管理能力以及各企业与国际形成良好交流,与国内外企业形成良性竞争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活力和效率有密切关系。
F4因子分析。F4因子是环境因子,主要测度各园区的环境质量。在该因子得分中除银河综合商务区所在的石景山区和大兴国基创新园所在的大兴区得分为正外,其他园区得分均为负数,且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所在的东城、金融街所在的西城区得分最低,与其发展规模等其他因素极不相称,说明环境问题仍不能忽视,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
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对于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CBD)等起步早且发展较充分的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新兴的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如银河综合商务区、大兴国基创新园无论是发展规模、创新能力、企业效率等方面都明显落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都比较低下。因此,国家应加强对新兴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从政策拨款、税收优惠、科技扶持等方面入手予以政策倾斜,努力改变各园区间的发展不平衡性。
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国家、产业、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商务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分支,本身具有高技术性、知识性和新兴性三大属性,提高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园区商务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参考中关村西区的发展模式,各园区应努力提高园区内高新企业的比例,增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增加与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本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提高企业发展效率。商务服务业企业作为商务服务业的重要构成要素,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商务服务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因此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率对于提升整个园区的商务服务业发展能力有重要意义。借鉴金融街的发展经验,各园区应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品牌价值、实现企业机构和组织形式的创新,与其他地区、国家的企业形成良好交流和互动,提高园区内企业的整体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切实提高环境质量。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商务服务业竞争力较强的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金融街等园区的环境质量却不容乐观,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商务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应将“环境承载力”作为宏观经济指标的先决性约束,在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本园区商务服务业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1.张晓辉.城市商务服务业发展前景及制约因素[J].统计与管理,2012(2)
2.赵弘,谢倩.北京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与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