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0:28: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民政工作谋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纵观2009年的民政工作,在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领导班子的统一指挥下,在机关各科室(局)、局属各单位尤其是广大民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民政工作紧密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紧密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既注重了当前民政工作的落实,又着眼了未来民政事业发展的趋势。可以说,着眼当前有一定力度,面向未来有一定深度,推进民政事业发展有一定广度,有许多经验、体会、启示可以总结,这无论对当前和今后都是有益的。
第一,主动融入大局,凸显民政职能,保持了民政工作昂扬向上的良好态势。2009年我市民政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了主动意识,强化了大局责任,以“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分层分类救助”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成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作,以养老社会化服务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成为建设幸福铜陵、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重要指标,以“四优”为目标的和谐社区建设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以落实政策、维护权益为原则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成为维稳综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凸显了民政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带动了民政工作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在巩固“333一线工作法”、“解决问题月”成果的基础上,全系统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党组结合向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多方征求的113条意见和建议,梳理归纳了“思想观念不完全适应、体制机制不完全适应、履职能力不完全适应、发展水平不完全适应”4个大方面问题、23个具体问题,制定实施了市民政局整改落实方案,特别是对群众急需和当前能办到的整改事项,做到了“马上去办、边整边改”,使学习实践活动自始自终取得了较好成效,不仅群众满意测评度较高,也受到了省市督导组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第二,坚持以民为本,注重改善民生,维护了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2009年,我市民政工作认真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按照保民生的要求,圆满完成了省、市赋予的8项民生工程,其中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城区居家养老等补助类项目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并在全省属于领先水平;城乡养老托老机构、“四优”和谐社区建设等基建类项目进展顺利,除个别项目因地质原因等不可抗力因素推迟竣工工期外,绝大多数已经完成并陆续投入使用。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的“七位一体”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还被民政部授予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按照保稳定的要求,切实发挥城乡社区的功能,圆满完成我市社区居委会统一换届选举工作,并呈现四大特点:即全部实行直选;实行登记选民制度;全部实行差额选举;实行选举“观察员”制度。目前,全市已有近20%的社区被授予“四优”和谐示范社区称号,我市铜官山区还被民政部授予全国首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省委、省政府近期将在我市召开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同时,不断完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体系,加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按照促发展的要求,注重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局。围绕优化地名服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地名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了“铜都地名大家谈”地名命名金点子征集专项活动;在全省率先完成乡镇村行政区地名设标工作。围绕合理调整行政区划,积极做好我市与省农垦集团公司合办江北工业园等有关区划工作。
第三,突出改革创新,大力推行积极的民政政策,完善了现代民政事业的发展策略。
以倡导改革创新为重点,2009年开展了民政“创新年”活动,共收到县(区)民政局及街道社区、市局机关科室(局)和局属单位申报的创新项目32个,其中新出台的规章制度或规范性文件6个;新出台的管理措施13个、新出台的服务项目6个、典型工作经验3个、专项课题研究与运用1个、其他项目3个,在全系统进一步强化了改革创新的意识。以推行积极的民政政策为重点,加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规范性文件制订工作。2009年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铜陵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并向市政府上报了《铜陵市公墓建设规划》(目前仅有《关于进一步做好驻铜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就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尚未正式出台)。通过加强理论调研和规范性文件制订工作,不仅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民政事业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以推进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变为重点,我局在全省率先提出和实施了“规划驱动、项目带动、政策推动、整体联动”的现代民政事业发展策略,完成了铜陵市民政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5510”民政工程(即实施市老年公寓二期等5个带有全局性、重点性的建设项目,不断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社会福利、双拥优抚安置、专项社会行政事务5大体系,确保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四优”和谐社区达标率等10个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进展有序,部分指标有望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民政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逐年推进,通过“规划驱动、项目带动、政策推动、整体联动”,推动全市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第四,加强协调争取,创优政治生态,改善了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的发展环境。2009年突出了协调意识,强化了争取成效,打造出民政事业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支撑力度,使民政工作更加轻松、从容、快捷地跟上时代步伐。一是通过协调争取,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发展社会组织、开展“三认”活动,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慈善和福彩事业,进一步扩大了民政工作的社会开放度,促进了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二是通过协调争取,加大资金投入,尤其是城乡低保资金、社区建设资金、优抚安置资金、救灾救济的配套以及民政专项经费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三是通过协调争取,民政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2009年11月6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倪玉平和副市长叶萍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我局提出的加强民政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12月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市编办研究并提出意见。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军休服务中心易地新建工作圆满完成,市老年公寓二期工程近期可望完工并尽快投入使用。四是进一步加强作风、行风建设,我局在连续多年保持全市机关作风评议良好位次的基础上,被授予全系统文明行业称号,一县三区婚姻登记中心全部实现“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创建目标。五是以培训、管理、监督为重点,突出了能力意识,强化了素质建设,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肯于吃苦、团结向上、躬身为民的优秀民政干部队伍,全局上下团结一心、和谐向上的良好风气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扬。总之,通过改善民政工作外在的环境,打造了民政事业发展的基础和载体,为民政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对2010年民政工作形势的分析
(一)从国家宏观经济大局来看,2010年的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据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将企稳回升,绝大多数经济指标将明显好于2009年,各级政府会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改善民生。要求我们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二)从全省民政事业发展来看,各市民政工作你追我赶,创造出很多新的特色亮点,甚至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社区建设、“三认”活动等铜陵优势品牌项目上,差距正逐步缩小,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争先创优。
(三)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建设幸福铜陵的战略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民政事业的推进描绘了一个广阔的蓝图。民政工作在加快奔小康进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要求我们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
(四)从民政部门自身建设来看,当前民政基层基础工作已暴露出一些问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夯实基础,奋发有为,科学发展。
三、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继续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更好地发挥民政工作促进公平、维护稳定、增进和谐的核心作用,全面实现“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
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六个四”:
第一,工作要求,要体现"四个着眼"。
一是着眼工作围绕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能否摆上重要位次,关键是看民政工作能否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0年是谋划我市经济社会及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日前,市发改委已发出文件,正式委托我局开展“十二五”民生保障体系研究。我们要积极抓住机遇,积极将民政事业更加紧密地纳入到全市总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充分发挥以“规划驱动”为龙头的现代民政发展策略的作用。二是着眼工作连续性、统筹性、实效性。近年来,我们按照刘健厅长“大力推行积极的民政政策”的要求,先后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逐步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生活待遇的若干意见》、《关于解决我市公民事实收养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铜陵市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铜陵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等13个规范性文件,下一步关键是要抓好规范性文件的落实和完善,不仅要写在纸上,还要落实到行动中,不断提高工作的连续性、统筹性和实效性。三是着眼解决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是决定民心向背的关键。抓住了解决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个着力点,民政工作就有了坚实的依托,发展民政事业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各项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认真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四是着眼社会建设、社会发展、社会服务。现在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建设幸福铜陵的目标。民政部门在健全城乡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要尽心尽责,扎实工作,不辱使命。以上这"四个着眼",是从民政工作的职能、作用上提出的。包含了工作要体现大局,要体现重点,要体现持续,要体现作用。
第二,工作布局,要体现"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传统性业务工作的规范、运作、完善。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规范上,要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和阳光救助制度,实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在运作上,要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衔接配套,完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便民化、即时化、准确化、科学化。在完善上,要积极推进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和专项救助工作,完善集基本生活、住房、医疗、教育、就业、法律援助、重大节日生活救助“七位一体”的临时救助制度,通过分层分类救助,实现救助保障常态化,促进救助体系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二是注重新拓展业务工作的谋划、实施、评估。将民政工作纳入民生工程是近年来新拓展的业务。在谋划上,要抓住各级政府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契机,注重超前考虑,科学安排,将民政重点工作和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各级民生工程项目和基本建设计划。在实施上,要集中人力物力精力,科学调度,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省、市赋予的年度民生工程任务。在评估上,要以吸取经验、查找差距为重点,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客观评价民政惠民政策的实施效果,加大宣传,积极营造民政为民的社会形象。三是注重整体业务工作的统筹、兼顾、发展。民政工作业务繁杂,难以均衡发力。要善于捕捉机遇,审时度势、见微知著、适时发力,善于围绕党政工作大局、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发展需要,找准民政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从中发现和捕捉发展的有利时机,迅速将机遇转化为推进民政工作思路和方案,并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全力以赴、抢占先机。四是注重问题的发现、剖析、解决。现在各级都要求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民政部门也不例外。现在我们一些科室,习惯于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等到问题发生时才“临时抱佛脚”,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补缺补差,逐步完善。以上这"四个注重",是从业务工作现状提出的,体现了民政工作的特点,体现了民政工作的实际,虽从不同角度提出,但需要面对现实、分类研究、整体谋划。
第三,工作思路,要体现"四个结合"。
一是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比如在以养老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方面,一方面要抓好当前的完善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省、市出台扶持养老服务的政策文件,不断完善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逐步实现社会化服务、社会化运作。二是落实任务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不仅要关注一时一事的解决,更要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前不久在南片十市民政局长座谈会上,刘健厅长就肯定了我市建立社区工作者生活待遇自然增长机制的作法,称赞这是一条好路子。三是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对一个区域而言,如何把上级对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对下级的分类指导结合起来,是促进民政事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对一县三区,我们在工作重心、指导重点上都要统筹考虑,分步安排。四是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当前民政工作的内容很多,一方面要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抓住新的增长极。就我个人的理解,现阶段除了牢牢把握社会救助这杆大旗外,促进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和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应该是民政工作新的增长极,在这几个方面,民政工作大有文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以上这"四个结合"是从思想方法上提出的,也是依据民政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民政工作存在区域、城乡不平衡;民政工作业务繁多多元;民政工作要有政策法规支撑的实际。
第四,工作重点,要体现"四个关注"。
一是群众关注的问题。如困难群体生活救助,前期狮子山区民政局和矶山街道低保审批工作被市效能办“曝光”,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要直面矛盾,化“危”为“机”,在困境中寻找办法,在挑战中寻求机遇。二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现在新闻、网络、热线电话等各种媒介十分发达,经常会有人反映民政部门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上作为不力,要高度重视,改进方法,加大宣传,使我们所做的工作和面临的困难更多地向社会展现。三是党政关注的问题。如区划调整、地名服务等,要以各级领导的重视为契机,多方争取理解和支持,为推进工作创造条件。四是自身关注的问题。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集中财力办大事,争取一年完成一件实事,三年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使民政工作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以上这"四个关注",是从民政工作要为大局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上提出的。体现民政工作要"为中央分忧、"要"为百姓解困",要为社会服务,要做强发展自身。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民政部门的形象,都会影响民政作用的发挥。
第五,工作措施,要体现"四个着力"。
丰城市位于赣江中下游,全市共辖5个街道、20个镇、7个乡、80个居委会、467个村委会,总面积2848平方公里,总人口136万。全市共有大中型水库10座,大中型水库移民38262人,涉及全市29个乡镇(街道);有小型水库390座,其中小一型水库38座,小二型水库352座。
二、主要成效
(一)直补资金及时且顺利发放。
我市每年年初对已核定的移民直补人员进行动态管理,五年来累计核减移民958人,全市移民直补人数由2006年的27690人变更为2011年的26732人。到目前为止,共计发放移民直补资金8188,38万元,移民每人每年政策性增收600元,直补资金的发放直接增加了移民家庭的经济收入,为困难家庭提供了基本生活来源,解决了温饱问题。
(二)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市维修加固水库68座,闸坡堰坝14处,改建水塘6个,渠道维修86.96千米,兴修排灌站16个,冷浆田改造575亩,低产田改造25亩,进村公路589千米,机耕道22千米,桥梁29座,打井130口,安装自来水27处,进村电网改造4.8千米,新建小学28所,中学1所,学校维修11所,学校附属设施建设5处,厕所3所,新建沼气池46个,排水沟2.05千米,新建文化活动中心12处,改厕7处,巷道硬化4.78千米,村内水泥路12.14千米,门塘整治12处,硬化晒谷场2200平方米。这些项目的实施,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当地移民的“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等基本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确保了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移民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
五年来,我市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在全市安排了20个移民示范村建设,投入扶持资金401.048万元。全面实施了“三清三改”和文化活动室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四)生产开发稳健起步。
重点对立体养殖、果树栽培给予扶持,建立葡萄基地1个,综合性果园2个,总面积420亩;建立2个大型的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1万头。共计投入扶持资金111万元。(五)科技培训扎实有效。举办蔬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生猪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4期,培训移民2200人次。移民就业人数达540人。
三、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强化领导,增强了移民工作的执行力
1.构建了四级移民网络。丰城市委、市政府把移民工作列为民心工程,纳入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架构了四级移民工作网络,在市、乡、村、组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确保了移民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2.列入了民生考核目标。市委、市政府把移民工作列入了对乡镇民生工程的考核,出台并下发了绩效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每年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在组织领导、项目管理、财务结算、和谐稳定四个方面对各乡镇(街办)的移民工作进行年终综合考核,评比出三个优胜乡镇,并给予其10万元的项目奖励,激发了乡镇的工作热情、增加了乡镇对移民工作的重视程度,移民工作被提上了乡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3.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为了规范移民工作,我们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首问负责、动态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制度,同时为了确保移民资金的安全运行,出台了县级报账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的问责制,有效地促进了移民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科学管理,增强了移民工作的操作力
1.坚持规划先行。我们把做好水库移民规划作为移民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来谋划,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咨询公司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每五年进行一次详细全面的科学规划,编制了《丰城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五年规划》、《丰城市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丰城市小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为移民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2.实行“六个统一”。为了使项目实施取得政府、社会和移民群众“三满意”的效果,我们做到了“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实施、统一报账程序、统一资金管理、统一建立账目、统一制作项目标志牌、统一规范档案。通过“六个统一”,使项目管理有目标、项目实施有制度、资金使用有方向。自后扶政策实施以来,我市没有一个项目出现质量问题,没有出现一起挪用、截留项目资金的事件发生。通过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
3.提高服务水平。我们把增强移民干部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作为一条准则始终贯穿于整个移民工作。每年定期组织两次以上全市移民干部学习班,及时将党和国家的移民政策传达贯彻下去。要求每个移民干部树立“移民工作无小事”的观念,要求市移民办干部每月下乡调研不少于十天,乡镇移民干部要深入每个移民村组了解民情,要求村组干部密切关注移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五年来,全市没有发现一起群体性和越级上访事件,市政府在全市开展的对部门信誉度的民意调查中,移民群众对移民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0%以上。
(三)突出实效,提高了移民工作的满意率
一是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民政工作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民政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谋划、发展,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必须主动融入和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民,才能切实履行好“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富有活力,大有作为。
二是树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意识。当前全国上下正在为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而奋斗,发展形势喜人,催人奋进。__的发展更是令人振奋,各部门和全市人民正在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先进县市行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而努力,民政工作是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政部门和民政干部负有重大责任,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以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咸和“坐不住”的责任咸,全力以赴地工作,奋力争先创优,争创一流业绩。
三是树立“整体推进、全面发展”意识。民政工作头绪虽多,但每一项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任何一项工作的不落实或者不作为,都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因此,必须统筹兼顾,不偏不废,做到项项工,!作有人抓,项项工作抓落实,项项工作争一流。
四是树立“我的工作即重点”意识。部门工作或每个阶段的工作必定有轻有重,但对于每一个工作人员而言,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不变的重点,必须对照高标准严要求,用全部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抓出成效,抓出特色,抓出一流的水平。
五是树立“民政孺子牛”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政干部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干部作风建设为契机,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权力观和正确的民本观、正绩观,富有爱心,富有热情,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不循私情,吃苦耐劳,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甘当人民的“孺子牛”。
二、以勇于创新、永不停滞的精神,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民政工作体制机制。我们要让一切有利于民政事业发展的因素,充分活跃起来;把一切有利于民政事业发展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使一切有利于民政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的局面。
(一)善用推力。紧紧依靠、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对民政工作的重视,推动民政工作上水平、上台阶。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将民政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安排,统筹部署。在今年元月份召开的__市六届三次党代会和人代会上,有9项工作写入《市委工作报告》,有11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两年,市委常委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共21次专题研究民政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等一批重要文件,为推进民政工作发展提供了保证。还要积极争取上级民政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争取更多的民政事业经费和项目建设。
(二)借用外力。一是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代表人士的推动作用。20__年,市政协将<加强老龄工作的提案>列为主席督办提案,与我局一道争取上级的重视。通过办理提案,健全了市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老龄工作的发展。二是发挥新闻宣传媒体的推动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互联等媒体,广泛宣传民政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让社会各界了解民政工作,支持民政工作,参与民政工作。三是积极争取市直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对社会救助、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社区建设、“双拥”和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等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支持的工作,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共同抓落实、促发展。
(三)激发内力。首先是领导班子建设。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领导班子是关键。要做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表率,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表率,做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表率,做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表率,做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表率,做团结协作、和谐共进的表率,做遵纪守法、勤政廉政的表率。同时要坚持重心下移,心里始终装着困难群众的冷暖,把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坚持超前谋划,想当前,思长远,促进民政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坚持聚智聚力,在履行好政府保障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广泛动员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民政工作。其次是调动广大民政人的创新进取激情,激活干部队伍。健全责任目标管理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理事,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全局上下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三、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认真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创新工作方法,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一)常规工作抓规范。一是规范执法行为。继续认真清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况
某水电站项目概况:该电站位于国内某重要河流的源头,水库正常蓄水位3120m,总库容28亿m3,调节库容19.3亿m3,具有多年调节性能,总装机500MW,坝高225m,年发电量22.21亿kw.h,属Ⅰ等大(1)型工程。水工建筑物主要由面板堆石坝、溢洪道、放空洞和引水发电站建筑物组成。
某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简况:根据水电站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现场调查成果,该电站涉及移民搬迁人口3934人(规划水平年2019年),生产安置人口3338人,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投资估算为115273.53万元。预计2015~2018年期间将水电站电站的移民搬迁人口陆续安置在县城附近(水电站库区蓄水后大量土地淹没,搬迁人口无法就地进行生产安置)。
地方政府拟实施的“大骨节病和牧民新村定居行动”实施计划简介:
某提供的资料显示:根据省政府、市政府关于实施牧民定居计划及防治大骨节病的相关政策(以下简称:“两项惠民政策”),某县拟将某水电站库区淹没及关联区域的4个乡(16个村)近4200人(涵盖该水电站涉及移民搬迁人口3934人)全部纳入政策搬迁范围,经某县政府推算各级政府拟投入(补助、贷款性质)资金约10275.6亿元加上搬迁农户自筹资金9296万元,合计约19571万元(详见表4)。计划于2013年年底前就地安置完成此次搬迁工作。
2. 水库移民与“两项惠民政策”移民是否结合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鉴于县政府“大骨节病和牧民新村定居行动”实施计划搬迁人口近4200人,已涵盖了某水电站建设搬迁人口3934人,虽然两项移民工作在移民搬迁时序和搬迁地点的存在差异,但是从避免移民重复搬迁,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减小水电站移民安置难度,减少移民对工程影响等角度出发,还应充分论证两项移民工作结合实施的必要性。下面以设计单位提供的某水电站预可研(送审稿)和某县提供“大骨节病和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资料为依据,从经济性角度分析论证两项移民工作结合的必要性:
某水电站纳入方案比对的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农村部分实物指标及规划补偿费(详见表1、表2)。即该水电站现阶段纳入方案比对的搬迁人口是3250人,涉及费用115837.58万元。其中:移民搬迁费用19987.55万元,基础设施恢复费用:6687.80万元,生产安置费用89162.26万元。上述搬迁人口及费用可视为国家没有出台“大骨节病和牧民新村定居行动”政策条件下,某水电站正常库区移民发生的费用。
表1某水电站预可阶段建设征地涉及农村部分实物指标
表2 某水电站预可阶段农村部分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补偿费用
方案一:不结合方案(费用计算参照水电行业移民标准)
即2012年年底前某县政府依据市政府拟定的“大骨节病和牧民新村定居行动”实施计划,完成某水电站库区附近4乡(16村)的移民搬迁工作后。公司再依据搬迁后现场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开展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工作。预计2012年以后库区因“大骨节病和牧民新村定居行动”政策就地搬迁导致水电站库区增加搬迁人口1524人,总搬迁人口达到4774人(是涉及水电站库区应搬迁的“三乡一村”的总人数)。相应增加搬迁费用32606.56万元(计算过程详见表2)。
表3方案一中增加费用的明细表
方案二:结合方案(费用计算参照水电行业移民标准),即利用“大骨节病和牧民新村定居行动”政策开展某电站库区移民工作。
具体讲:县政府用“大骨节病和牧民新村定居行动”计划加上搬迁农户自筹资金19571.6万元(详见表4),在2012年年底前将某水电站库区涉及的搬迁人口4774人提前(约5~6年)搬迁至县城,县政府负责承担搬迁人口的生活安置费用;公司则需配套拿出35317.02万元解决搬迁人口的生产安置和公用基础建设,此项费用从预发生的该水电站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费中提前5年列支。
方案二中相关数据的计算说明:
1. 35317.02万元(方案二中公司需提前支付配套支付生产安置和公用基础建设费用)
4774人×1.5亩/人×3.56万元/亩=25493.16万元(生产安置费约占预可报告该项费用的62.23%)
3250人/6687.8×4774人=9823.86万元(公用设施基础建设费)
2. 10590万元(因提前支付配套支付生产安置和公用基础建设费用35317.02万元所发生的财务费用)
3.53亿元×600万元(每亿元年贷款利息)×5年=10590万元。
所发生的财务费用约万元10590万元。
3. 结论
方案对比发现,方案二即结合实施经济效益突出。
同时方案二在社会效益和有利电站开发两方面也优于方案一,即结合方案优于不结合方案。因此建议公司采用结合方案,抓住牧民定居政策有利契机,提前开展水电站电站的移民安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