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0:28: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牙周病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病人准备:术前1周完成牙周基础治疗。男性病人嘱刮胡子。血常规、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者,感冒鼻塞者,女性月经期间,局部口腔溃疡者暂停手术。
(3)环境准备:手术在门诊单人治疗室或专用小手术室进行,手术前需进行空气消毒,降低手术感染率。室内应舒适、安静,使病人身心放松,配合手术治疗。
(4)用物准备:灭菌手术衣、手套、口罩、帽,手术包,X线平片,局部麻醉药,0.2%氯己定,生理盐水,牙周塞治剂,遵医嘱备特殊材料如人工骨、组织再生膜等。
手术器械准备齐全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必要条件。护士必须熟悉各种手术过程及各种器械的名称和性能,还要了解不同医生对各种器械的使用习惯。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做好配合工作,使手术顺利进行。
(5)调整医生、护士与病人位置,使病人仰卧在手术牙椅上,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手术器械台与手术区域相连形成一个无菌区且方便手术者操作。
(6)协助局部麻醉:递1%碘酊棉签及局部麻醉药,协助扩大手术野。
(7)术区消毒:0.2%氯己定20ml嘱病人含漱1min,协助医生用1%氯己定消毒棉球消毒手术区(包括口唇周围半径5cm的范围)。论文百事通
2术中护理
(1)巡回护士打开无菌手术包。
(2)洗手护士:洗手护士穿戴无菌手套,配合手术护理。
铺孔巾:注意与手术区域相连形成一个无菌区且方便手术者操作为宜。
保持术区清晰:左手持强吸管,随时吸除口内及术区的积血和唾液,防止积血和唾液刺激病人咽部,引起吞咽反射造成呛咳危险,保持术区清洁无血。吸引器必须保持通畅,用蒸馏水抽吸冲洗吸管,防止血凝块堵塞管腔。
手术部位冲洗:递0.2%氯己定与生理盐水给医生进行交替冲洗,及时清除术中刮除的结石及炎性组织。
协助压迫止血:不要用纱布用力擦伤口,以免损伤软组织。
协助龈瓣复位:用湿纱布压迫,使之与根面贴合。
协助缝合:递缝针线,护士借助持针器(或弯血管钳)协助过针、剪线、止血,以提高缝合速度,避免发生脱针事故。缝合完毕彻底检查口腔内是否有残留的缝线头、小敷料、缝针等,并及时清除,防止掉入气管、食管发生意外。
上牙周塞治剂:待医生用纱布拭干伤口表面,递牙周塞治剂敷于伤口处,并协助用湿棉签或湿棉球在牙周塞治剂表面轻轻加压,长宽要盖过伤口。操作完成后要仔细检查渗血及黏附情况。新晨
清理用物:与巡回护士清点器械、敷料,确保无误。用湿纱布清洁病人唇周血渍,揭去孔巾,撤离手术用物。
[中图分类号]R856.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22-02
口腔牙周病是指发生在口腔牙支持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及深层牙周组织的牙周炎两类疾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也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人类牙齿及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心理护理在口腔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抽取我院治疗的口腔牙周病患者,共1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40例口腔牙周病患者,选取对象均符合口腔牙周病诊断标准。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32.1±1.3)岁;疾病类型:牙龈炎40例,牙周炎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2.8±1.5)岁;疾病类型:牙龈炎41例,牙周炎29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对比上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智力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被详细告知研究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治疗并配合相应的药物治疗,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了解患者全身疾病及过往疾病史,配合医师做好全身检查,仔细检查口腔情况,了解患者药物禁忌情况,做好皮试。做好口腔消毒工作及器械消毒工作,减少感染现象发生率。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严密观察患者患牙恢复情况。介绍手术治疗过程,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实验组患者增加患者心理护理,向患者强调良好的心理状况对病情恢复的影响。①治疗前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希望在短时间内能看见治疗效果,患者进行治疗时,经过漫长等待之后见到医师希望能更全面了解自身病情,希望医生能能详细的告知疾病及治疗措施,消除内心疑虑。因此,根据患者心理特征,做好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对年长者及疼痛较为厉害的患者优先治疗,除了耐心、爱心及责任心外,还需要掌握扎实的护理技术,根据患者情绪变化,做好相应的心理辅导,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治疗时抱着乐观心态,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减少患者陌生感,提高患者依从性。将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护理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病情发展,缓解患者及家属紧张情绪,树立治愈疾病的自信心,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利于患者后期恢复。②治疗中的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对病情的了解有限,多数有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针对患者不同性格特征,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性格内向的患者,可以多与其交流,多鼓励患者,部分患者治疗时可允许其家属陪同;对于自尊心强的患者,耐心对待,患者的疼痛忍受力不一样,不可采用过激的语言伤害患者自尊心,引起护患矛盾。患者稳定的情绪及心理能增强疼痛的耐受性,医护人员在治疗与护理中,动作轻柔,采取局部麻醉的方式,进行无痛治疗。③治疗后的心理护理:治疗结束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稳定患者情绪,告知患者恢复期间不可咀嚼硬物,避免对牙周组织产生伤害。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
1.3评价标准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口腔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牙齿丧失现象;一般: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口腔疾病基本得到控制;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出现牙齿缺失现象。总有效率=(有效+一般)/本组患者总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问率对比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对比以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为具有较高发生率的终身性疾病,容易并发牙周病等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干扰。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上升,而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炎的风险远高于其他人群。为了避免病情加重影响挫伤患者的治疗勇气,必须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获得提升,本次研究特就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的预防保健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表法选择于2011年9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治疗的45例患者,所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生活无法自理、罹患严重躯体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存在认知障碍和药物或者酒精依赖的患者均排除本次选择范围。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47.9±3.6)岁,年龄27~62周岁,病程19~62个月,16例男性,9例女性,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8.2±3.3)岁,年龄25~64周岁,病程20~63个月,14例男性,6例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1明确护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为了对患者的疾病防治态度、危险因素、生活状态以及糖尿病、牙周病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了解,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加强沟通和交流,明确存在的健康问题,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1]。
1.2.2推动具体护理措施的制定 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寻找护理实证同时及时掌握患者需求,保证护理方案的顺利实施。
1.2.3健康教育 使患者明确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同时进行牙周炎相关知识的讲解,使患者了解牙周病的发病原因。向患者演示刷牙的正确方法并使患者学会应用牙线清洁口腔。叮嘱患者定时进行口腔检查,饭后及时进行口腔清洁,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和牙周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2]。向患者发放口腔卫生保健小册子,丰富患者对牙周病的了解和掌握。
1.2.4饮食护理 保证一日三餐热量的合理搭配,确保蛋白质、维生素等身体所需成分的均衡摄入,坚持饮食疗法,尽量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以及低盐、低脂和低糖食物,适量摄食纤维等,少食多餐,饮食规律[3]。
1.2.5运动指导 为了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同时还需要指导患者掌握运动疗法的禁忌症和适应症,避免病情加重。必须确保运动强度在患者承受限度内,采取有效的低血糖预防措施[4]。
1.2.6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药物用量和药效以及用药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同时使患者明确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叮嘱患者定时定量用药,切忌随意更改药物用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5]。
1.2.7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口腔清洁行为是否科学合理并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指导,强化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
1.3观察指标 于患者出院前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仪器设备应用的熟练情况、应对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等,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护理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越高,得分越低则护理质量越差,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越低。不满意:得分100分。于患者出院1年后对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患者的牙龈出血率和正确刷牙进行调查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共24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其中,9例患者比较满意,15例患者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其余1例患者不满意,占4%,对照组共15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其中,6例患者比较满意,9例患者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其余5例患者不满意,占2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差异(P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水平对比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差异较大,两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牙龈出血率和正确刷牙率对比 护理前对照组18例患者牙龈出血,占90%,2例患者正确刷牙,占10%,护理后7例患者牙龈出血,占35%,13例患者正确刷牙,占65%,护理前实验组23例患者牙龈出血,占92%,3例患者正确刷牙,占12%,护理后4例患者牙龈出血,占16%,21例患者正确刷牙,占84%,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牙龈出血率和正确刷牙率差异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同时并发难治性或者重度牙周炎的几率更高,不但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而当前大部分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对牙周病等相关预防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牙周病的部分原因在于患者的不良行为以及口腔保健知识的缺乏,因此,为了控制牙周病的发展,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保健,提高患者对牙周病的认识,推动患者不良行为的改善并使患者的口腔健康观念获得增强,同时也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6]。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有效结合患者的愿望、临床经验以及科研结论,保证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获得优化,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循证护理注重以人为本,护理方式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更加重视和彰显患者人格[7]。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能够使常规护理的缺陷得到有效纠正和改善,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态度、对自身病情的了解程度进行充分掌握,有利于推动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从而保证治疗和护理进程的顺利进行。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循证护理模式不但能够加深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从而提高其治疗积极性,还能够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推动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8]。
本次研究中结果表明,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不但能够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获得有效提高,优化护患关系,推动良好医院形象的树立,还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提高患者的牙齿保健意识,使患者的牙龈出血率得到有效降低,可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春霞.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89-90.
[2]赵萌遐,王慧连.我国循证护理实践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障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111-115.
[3]李凤民.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09-110.
[4]孙晓芳.循证护理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54-55.
[5]吴永慧.对社区合并牙周病患者实施口腔卫生保健行为干预的随访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278-279.
牙周病是牙周韧带、牙槽骨、牙龈和牙骨质出现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也是致使成年人牙齿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往困扰着患者和医生的问题,随着新种植体材料的成功研制,被顺利解决,使得口腔种植牙成为了牙周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但随着口腔种植牙的广泛运用,口腔护理也随之成为了关注的重点,近几年来,牙周病口腔种植牙护理的研究文献越来越多,现将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牙种植患者的手术护理
1.1 术前准备以及术前牙周病的控制
牙周病的治疗对种植术的成功与否有着直接联系,为此,术前应首先对牙周病进行控制,通过牙周病治疗,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感染症状,但截至目前为止,临床中对“成功的牙周治疗”并无统一定论。陈敏等在研究中[1],将牙周病治疗定义为:牙周探诊深度低于4mm,出血阳性点低于10%,无Ⅱ度以上根分叉病变,针对有牙周炎的患者则需要对炎症进行控制。
高东辉在研究中指出[2],在行口腔种植牙术前,应对患者的病史及其他疾病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安排患者接受相关检查,重点了解患者口腔情况,注意牙缺失部分以及是否存在口腔黏膜疾病。此外,还应对患者牙槽骨的骨量、密度和邻近结构等进行检查,准确分析患者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1.2 术中配合
张虹等[3]认为在手术开展时,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对患者信息进行确认后,将X线片交予医生手中,以便医生能够把握住患者的具体情况。行常规消毒铺巾,将种植机连接后,调整种植速度。手术进行中,及时进行吸唾,保证手术视野的清洗。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各种反应及检测情况进行观察,若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可握住患者的手,给予其安抚和鼓励,手术间歇,可使患者闭口稍作休息,以免张口过度导致关节疲劳,尽可能快的完成手术,使患者的疲劳感得到缓解。
1.3 术后口腔护理
术后应再次安排患者接受X线检查,以便掌握种植牙在牙槽骨中的情况。根据手术器械清洗相关标准对使用器械进行及时的清洗处理,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完善,叮嘱患者按照医生要求服用药物,并交代术后饮食注意事项。李潇在研究中提出[4],术后1-2d内可采用局部冷敷的方式来帮助水肿缓解,要求患者及时到院复诊,以便及时了解患者手术创口愈合及术后反应,7-10d即可拆线。
除此之外,术后健康教育对控制并发症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阳在其研究[5]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术后5-7d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使患者每日坚持进行3次漱口水漱口,大大提高了口腔卫生,同时针对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重点教育,调整其饮食习惯、口腔习惯洗漱习惯等,使合并感染率得到了很好控制。
2 牙种植患者的心理护理
与医疗模式转变的同时,心理护理也随之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高冬燕在研究中指出[6],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使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改善,同时还可大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使患者树立起积极治疗的良好心态。大部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还可同时与健康宣教联合起来,通过对患者个人情况进行分析,掌握个性化心理护理手段,使患者的主观感受逐渐调整,同时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患者的紧张情绪也可得到有效改善,再通过健康宣教,患者能够最大程度了解牙周病的相关知识,进而对口腔种植术的了解深入。
3 展望
随着近几年来,牙周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口腔种植术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为此,加强口腔种植术护理,对提高牙周病治疗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口腔种植术护理配合了术前、术中、术后及心理护理,是综合性非常强的护理方法,故进一步深入分析牙周病口腔种植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提高患者满意率和成功率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敏,孙莹莹,吴婧婷,刘晓琼.护理配合在牙周根尖周病变区域即刻种植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2):136-138.
[2]高东辉.护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4(1).
[3]张虹,潘在兴,侯秀玉,涂素清.口腔种植患者的口腔护理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0,15(4):196-198.
牙周病合并糖尿病是口腔科常见病,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常伴有牙龈出血及牙齿松动脱落症状[1]。牙周治疗是牙周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鉴于此类患者情况特殊,应在牙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应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和牙周病健康宣教,促进患者康复。系统化护理是一种常见护理模式,在多种慢性病及合并症中均有较好效果,现将该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该院门诊接诊的60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病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44~65岁,平均年龄为(51.8±12.7)岁;轻度34例,重度26例。纳入标准:①2型糖尿病且确诊时间在1年以上;②血糖控制正常未出现糖尿病严重并发症;③全口存留牙齿16颗以上;④6个月内未接受过牙周治疗。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排除影响牙周的其他疾病。依据就诊顺序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的例数、性别比、年龄及牙周病、糖尿病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49.7±13.2)岁;轻18例,重度12例。观察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53.6±14.0)岁;轻度16例,重度1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配合医生给予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此外对照组给予本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加上系统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对糖尿病和牙周病的认知水平,又针对性向患者详细讲解牙周炎的主要病因发生、发展及影响牙周炎治疗效果的因素,糖尿病和牙周病的关系。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加强患者预防复发的意识,及时缓解其负面心理反应,告知患者治疗时间、步骤及费用[2]。
1.2.2 口腔卫生健康护理 口腔健康护理是取得牙周病长期疗效的关键,保持口腔卫生是护理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的重点。故教会其正确口腔护理及清洁方法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可借助牙齿模型一对一进行讲授,如示范如何正确刷牙并教会其正确刷牙方法,如BASS刷牙法,圆弧刷牙法,同时告知其每次刷牙时间应至少3 min,刷牙3次/d,饭后及时漱口,配合使用牙线和牙间隙刷,禁止使用牙签,因为牙签消毒不严易加重牙龈炎。可借助录像及多媒体等手段,向患者展示牙线和牙间隙刷的使用方法,告知不及时控制牙周炎导致的损害,使患者主动配合保持口腔卫生,同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3]。
1.2.3 饮食护理 正确饮食方法在维持牙周病牙周治疗效果上有重要意义。牙周炎患者应食用蛋白质较高的食物,促进组织损伤修复,同时增加机体的抗炎及抗感染能力。足量维生素供给也很重要,要求提供多种维生素,同时根据人体摄入比例补充矿物质,如钙、磷和锌等。鉴于此类患者有糖尿病,故要求给予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糖尿病饮食,重点是保证足够能量供给。同时要坚持饮食和运动治疗控制血糖正常,定时检监测血糖根据血糖调整饮食和运动量。
1.3 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牙龈指数(GI)及牙龈出血指数(GBI),GI?分标准:0分,正常;1分,探诊不出血但伴有轻度炎症;2分,探诊出血且伴中度炎症及水肿;3分,有自发出血倾向,且伴有重度炎症及明显水肿。将探针轻探至龈缘下约1 mm处,停留30 s后观察出血情况来评价GBI,具体计分标准:0分,不出血;1分,点状出血;2分,线状出血;3分,血溢出龈沟;4分,自发出血倾向。同时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满意情况,范围为0~100分,以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以一般满意+非常满意计算总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GI和GBI均以(x±s)表示并行t检验,护理满意度以[n(%)]表示并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GI情况
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前的GI分别为(2.4±0.9)分和(2.2±1.1)分,两组干预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1,P>0.05);干预后的GI分别为(1.6±0.7)分和(0.9±0.2)分,观察组的GI低于对照组(t=5.266,P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GBI情况
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前的GBI分别为(3.1±1.1)分和(3.2±1.2)分,两组干预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6,P>0.05);干预后的GBI分别为(1.9±0.6)分和(1.2±0.4)分,观察组的GB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7,P
2.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5例不满意,两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6.67%和83.33%,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为进一步探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牙周病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和健康教育,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牙周病患者,其中男123例,女77例,年龄在45~75岁。排除标准:①排除意识不清患者,所有患者都可以自主填写调查问卷;②排除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伴有特殊疾病患者;③排除不愿意参加调查的患者。
1.2调查方法对所有患者发放口腔保健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教育程度等。②患者牙周病情况及就诊情况;③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情况;④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等。
1.3护理方法
1.3.1心理护理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心理,并向患者讲明有关牙周病的相关作用机制、发作原因、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从而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
1.3.2口腔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口腔健康教育[1],包括菌斑、致病细菌等健康教育;牙石、牙垢与牙周病的关系;牙周病的常见症状、危害、防治措施等。
1.3.3指导患者控制菌斑的方法①护理人员向患者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选用软毛牙刷,使牙刷的毛尖对准牙龈边缘,并与牙齿成45°角,略加压。使得牙刷能够深入牙龈沟,清洁牙龈处的污垢,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全口牙的清洁;②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牙线:圈形法使用牙线,使牙线与牙龈边缘贴合,进入牙龈沟,并紧贴牙面进行反复刮动,清除菌斑;③牙签的使用:在使用牙签时要使牙签深入牙齿间隙,轻轻移动牙签,防止伤害牙龈。
1.3.4治疗中护理①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时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药品用量或停药;②利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对患者进行牙龈沟或牙周袋的冲洗,并利用碘甘油擦涂患者伤口处[2];③根据对患者口腔环境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漱口水,对患者进行漱口;④患者就餐完毕后进行漱口,防止菌斑的积累。
1.3.5预防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佩戴口罩、帽子、手套,保证在进行口腔操作时清洗器械、洗手,保证无菌操作[3],防止发生感染。患者要尽量使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防止交叉感染。另外,病房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净清洁,定时进行消毒。
1.3.6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及时复诊,保持口腔清洁等。并每周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及时解决患者康复中出现的问题。
1.4观察指标对比患者接受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正确率的比较患者在实行系统护理干预后,其对于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正确率有着明显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正确率的比较(%)
项目 干预前(n=200) 干预后(n=200)
了解牙菌斑、致病菌与牙周病的关系 51.23 83.59
了解牙石、牙垢、食物镶嵌与牙周病的关系 61.25 94.58
了解牙周病的常见症状 42.58 89.68
了解牙周病是导致失牙的原因 57.68 97.58
每天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45.84 87.55
刷牙时间不少于3min 59.58 91.25
能正确使用牙线、漱口水等 44.58 88.58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复查 61.58 91.84
3讨论
牙周病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的诱发原因为牙菌斑生物膜及其代谢产物共同作用[4]。临床上认为控制感染因素、清除牙龈炎症,恢复牙龈解剖形态、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是预防牙周病发生和复发的关键。因此,要求患者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减少口腔感染可能。
临床上,因牙周病而引起的失牙已居拔牙者中的第一位,约占拔牙数的40%[5],而大多数患者并不知道牙周病的危害,对其认识不足,导致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牙周病的认识,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对于进行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通过对200位牙周病患者进行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于牙周病的认识,对于引发牙周病原因的认识,同时也改变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使得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有利于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作用明显。
参考文献:
[1]钟秀芬,陈燕,卢其芳,等.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55-156.
[2]卢飞,应丽芬. 口腔内科患者口腔基本保健知识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 护理与康复,2013,12(10):928-929.
[中图分类号]R24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28-02
牙周病通常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发病率高,严重时会造成患者牙齿缺失,对患者的生活品质造成损害。因此,有关的医护人员需要格外重视患者的护理工作。系统化的整体的护理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的护理作为指导框架,将护理的各种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本文选取84例患者进行如下分析。
1 方法与资料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牙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龈缘炎并且无严重烟瘾。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分布在25-66岁,平均年龄(41.2±3.4)岁。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分布在26-67岁,平均年龄(42.6±3.5)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以患者都知悉本次实验目的,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口腔健康知识普及
口腔护理人员对牙周炎患者进行口腔的健康知识普及,包括牙周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性,牙石、牙垢、食物嵌塞牙缝都是容易引起牙周病的诱因;菌斑、致病细菌与牙周病的关系;怎样预防牙周病等。
1.2.2牙菌斑的护理指导
①给患者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提醒患者尽量选择软毛的牙刷,刷的时候刷毛同牙保持45°角,略微用力。令刷毛能够充分深入龈沟和邻面牙间隙,同方向上下刷动数次。按照这样的顺序将每个牙面刷干净;②指导患者使用牙线:圈形法使用牙线,选择牙面的一侧贴紧后进入龈沟,呈曲线形的将邻面缠绕,靠近牙面向切方来回刮动。反复的刮动后到达消除牙菌斑的效果;③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牙签:适用于牙缝较大或有根分叉病变患者。将牙签深入牙间隙或根分叉处,紧贴牙面或根面来回摩擦,以到达清除菌斑的效果。④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牙周病属于感染性疾病。常用的控制感染的药有红霉素、甲硝唑等。叮嘱病人按要求服药的同时观察该药有无副作用。⑤向患者宣传定期检查的重要性,定期检查是一种良好的健康习惯,是自我保健的关键环节,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存在的非传染的慢性疾病,务必让保证保持每个3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的习惯。
1.2.3预防交叉感染
要求医护人员操作前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操作前后要及时洗手。检查病人使用的漱口杯、吸唾器等材料是否准备齐全。操作中使用的仪器如低速手机、洁治器等是否经过消毒。另外,诊室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对空气进行净化消毒,避免在治疗工程中患者发生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由本院自制口腔健康问答试卷,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观察组的合格率是100%,对照组为78.6%。可见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2-1777-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高血压是一种由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提出的新定义);高血压是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危害除与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75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病人,均为我院2006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病人,高血压伴冠心病56例,伴糖尿病45例。依数据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90例,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40~81岁,平均60.5岁;对照组85例,其中男45例,女40例,年龄41~83岁,平均62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血压高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病人在住院期间均使用仪器ACUSON Sequoia C512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查,发现了颈动脉斑块,探查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的内膜硬化程度,斑块的位置、大小、性质及狭窄程度。两组病人均进行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强化的生活方式,并纳入我科的生命网,进行每月1次的健康知识讲座。定期的门诊随访,监测病人的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控制情况,检查每周的体力活动情况,戒烟、饮食摄入及服药情况,半年及1年病人复查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
1.3 颈动脉斑块变化的判断标准,根据斑块的组织学基础及超声声像特点,将斑块分为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软斑、混合斑及溃疡斑是不稳定斑块,硬斑是稳定斑块。
2 结果
干预组90例病人有70例(77%)的颈动脉斑块由不稳定的斑块变成了稳定的斑块,有2例病人斑块消失,有3例发生了心脑血管事件;对照组85例有30例(35%)颈动脉斑块也由不稳定的斑块变成了稳定的斑块,25例病人增加了不稳定斑块,有10例发生了心脑血管事件(P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各种因素引起动脉内皮损伤、脂质浸润、炎性介质参与、大量泡沫细胞形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各种因素诱发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迅速引起血小板聚集、释放和血栓形成,部分或完全堵塞管腔产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2]。 护理干预就是要消除这些危险因素,稳定粥样斑块,避免或者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护理干预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而良好的依从性则有利疾病的康复,对病人的认知及行为的改变有着积极的影响[3]。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按时服用降压药,避免血压突然增高对血管壁及斑块的冲击力,引起斑块的损伤及血栓形成;高血压病人若能降低血压,达到目标水平,则可以大幅度降低脑卒中、冠心病及其它心血管事件[1]。坚持服用他汀类及阿斯匹林等稳定斑块药物,可使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增加,促进血管生成,纤溶活性增加,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减少,白细胞黏附和转移减少[4],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戒烟、有氧运动以及体育锻炼可提高病人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对稳定粥样斑块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治愈率和控制率,我们需要加强一级预防力度,大力宣传健康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降低患病率,配合有效的、安全的药物及护理干预措施全面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高血压病人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徐成斌.高血压是心血管病危险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9(5):531.
[2] 任宏生.氯吡格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3:274
【关键词】 糖尿病 牙周组织 口腔护理
Ⅱ型糖尿病患者均有较高的牙周疾病易感性,糖尿病是牙周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在糖尿病人群中,牙周病的发病率高,糖尿病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保护患者口腔健康,防止牙周病的发生, 对患者加强早期口腔护理并进行口腔护理指导,作了对比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2010年2月来我科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69岁,平均50岁,其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序号为奇数者为试验组;偶数为对照组。试验结束时两组受试对象均为50例,年龄、性别比例、健康状况比较无明显差异。
1.2 试验步骤和方法:以预防为主要目的,对患者进行早期口腔护理和指导,充分调动患者自我防护意识。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试验组患者进行早期口腔护理及口腔护理指导,以便患者出院或者回家后能进行自我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包括: (1)指导患者选用软毛牙刷,每日早、晚各1次刷牙。(2)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内积存污物。(3)用3%双氧水在清晨、饭前、饭后、睡前漱口,每次含漱3~5min。 (4)需要时随时可用生理盐水漱口。1年后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记录试验组及对照组牙周病患病情况。
1.3 观察方法和评判标准:凡出现超过3mm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龈炎,牙齿松动患者均归为牙周病患者。
2 结果见表1
本试验结果采用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
3 讨论
近年来,继糖尿病性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之后,牙周病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1]。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牙周病发病率高,目前研究发现,糖尿病与牙周炎具有相互促进关系,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机构的数字也显示,有牙周疾病的人更易患心脏病、糖尿病的等。其发病机理是:
1 糖尿病患者发生牙周疾病的几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4倍。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不容易控制。而牙周病一旦发生则牙周状态无法痊愈,只能通过良好的牙周治疗手段很好的维持。这个时候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所以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不会引起感染或者仅仅是轻微的感染的因素,在糖尿病患者来说则会引发明显的感染甚至可能无法控制。
2 牙周病所存在的细菌,可形成难以清除的膜样细菌结构,称为生物膜,可不断向血液中排放细菌和毒素,从而不时造成机体一过性菌血症或毒血症,可损伤机体多脏器功能,同时慢性炎症刺激可产生a-肿瘤坏死因子,此物质可干扰肌肉和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使糖尿病进一步恶化,糖尿病恶化牙周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血糖波动或难以控制,往往与牙周病有关,同时,由于牙周病导致牙齿酸软或者缺失,可能让人不愿意吃蔬菜和膳食纤维等,这也增加了患糖尿、心脏疾病的风险。因此防治牙周病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影响正常血流,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加强,抗凝因子减少,红细胞脆性增加,可使包括牙龈组织在内的全身中小血管的肌膜增厚,造成组织缺氧有利于厌氧菌及毒素的侵袭和感染的发生。
早期口腔护理使用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棉签擦洗口腔并使用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漱口,可能因为3%双氧水、生理盐水杀灭致病菌,从而使牙周易感性降低,而且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良好,可以长期控制,牙周情况良好,有利于进食,可以增强患者抵抗力[2,3]。可见,Ⅱ型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前提下进行早期口腔护理可以降低牙周病患病率。
参考文献
[1] 骆凯,闫福华.牙周病与全身健康[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04): 4-5.
中图分类号:R7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 515(2010)03-0018-02
牙周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病率。牙周病是人群中最 广泛流行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目前的研究一般认为牙菌斑是牙周病发病的 始动因子,但是其发生发展同时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牙周病的危险 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纵向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认为,有些牙周组织疾病是全身疾病的表征或受全 身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索心血管病与牙周病之间的关系,作者于2008年1-12月对 本门诊部60例患有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病患者的牙周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12月本门诊60例患者为实验组,男53例,女7例,年龄40-65岁,平均41.3± 20.7岁,对照组从正常体检者中抽取60例患者为对照组, 入选条件为无心血管疾病,血 压正常,年龄40-60岁, 平均40.5±21.3岁,男47例,女13例,平均40.5±21.3岁。两组患 者在性别、年龄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牙周病的诊断及分类标准根据四川医学院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口腔内科 学》一书的分类法进行。即分为牙周炎、牙周变性、牙周创伤、牙周萎缩四类。失牙情况未 纳入本次研究样本中。
1.3 口腔检查方法
常规牙周检查器械,按照视诊、探诊、叩诊的顺序进行检查并记录。
2 结果
两组患者牙周病患病情况见表1。从表1可见,在60名接受调查的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病患 者中,有44人患不同形式的牙周病,其患病率高达73%。无心血管病且高血压60名正常的受检 者中仅有14名不同程度的牙周病患者。实验组患者牙周病患病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P
3 讨论
本研究心血管病患者牙周病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在心血管和牙周病之间存在 相关性。心血管疾病会对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牙周病影响心血管的机制可能有[1-2]:①病原体因素:牙周袋内的细菌易通过刷 牙、咀嚼、牙周治疗而进入血液,导致菌血症并诱发体液免疫反应。同时因患牙松动,咀嚼 时牙向跟尖部压迫可将微生物及毒素挤压到血管和淋巴管中引起菌血症。一方面这些物质可 以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式沉积于血管壁和心内膜上,诱发血管病变和心内膜炎;另一方面细 菌可能成为亚急性心内膜炎的原因。②共同的危险因素:某些使个体处于牙周炎高危状态的 因素也可能是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牙周炎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有 吸烟和精神压力;IL-1夂NF-峄虻亩嗵圆唤鲇胄难芗膊∮泄兀灿胙乐苎子泄亍③C反应蛋白[3]:牙周病严重者,其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牙周病轻者和正常 者,而C反应蛋白则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牙周病对血管疾病有影响。反之,心血管疾病也会对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的影 响。Lagervall等的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与牙周病所致失牙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本研 究亦显示出了心血管疾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影响牙周病的机制可能有:①宿主 易感性:心血管疾病与牙周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易感因素,二者之间可通过共同的易感因 素而相互影响。②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心血管疾病患者易发生外周微循环障碍,这种障碍 对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及局部抗病能力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③生物活性分子的作用[ 4]:众 所周知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有关,肥胖者的脂肪细胞产生大量 的生物活性分子,如Leptin、TNF-岬纫蜃樱庑┮蜃釉蚴茄乐苎椎囊桓鑫O找蛩兀加重牙周炎反应。
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意牙周病的护理,而健康者也要注意护理牙齿,这样 可以避免疾病的加重和发生。
参考文献
[1]孟焕新,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J].中国当代医学,2001,7(8):26-29.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对口腔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时,更易引起口腔疾病, 表现为牙龈炎、牙周炎、口腔粘膜干燥等,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口腔治疗和护理,对促进糖尿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对糖尿病合并口腔疾病的护理评估
检测患者餐前、餐后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了解糖尿病病人的口腔保健态度、知识和行为。检查和评估糖尿病病人的口腔状况,有无牙龈炎、牙周炎等情况,有无口腔黏膜干燥、溃疡等,是否使用义齿等。应对患者口腔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口腔护理及健康教育,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1]。
2 糖尿病合并口腔疾病的一般护理
2.1积极控制血糖 严密监控血糖以及有无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随时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并及时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对于血糖控制不良或严重感染的患者,改为胰岛素强化治疗。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多倾听患者诉求,并给予安慰支持,必要时解说典型治疗病例或邀请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以调整患者的情绪,增强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
2.3 饮食护理 应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按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应按照患者具体身高、体重决定每日饮食总热量,限制糖、油脂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根据需要适量进食瓜果、奶类及奶制品、肉类、禽蛋类及坚果类[3]。
2.4 健康教育 向病人讲解糖尿病合与口腔疾病的协同和促进作用,如牙结石、牙菌斑积聚是糖尿病合并牙周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牙龈红肿、出血是糖尿病合并牙周病变的早期临床表现等[1]。
2.5 口腔清洁 无论病人有无口腔异常,均要求病人注意口腔清洁卫生,指导病人选择合适的牙刷,宜选择刷毛较细的牙刷;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应教会病人正确掌握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持续时间,刷牙方法以及牙刷的清洁,放置和更换时间[4]。必要时选用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牙膏,如康齿灵、田七、云南白药和两面针牙膏等。每天早晚刷牙,饭前、饭后和睡前用温水漱口,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5]。
3 糖尿病合并口腔疾病的特殊情况护理
3.1 义齿因素 佩戴义齿患者对不良义齿给予重作或修改,应纠正戴义齿睡觉的习惯,定期清洗义齿,必要时使用专门清洗液,以减少真菌感染的可能。
3.2 放、化疗因素 糖尿病患者放、化疗时易发生口腔感染, 口腔溃疡、出血等,应做好有效的口腔护理。多饮水, PH值低时使用3%酸酸氢钠予口腔护理,PH值高时用3%硼酸稀释液予口腔护理。大剂量5一Fu药物化疗时引起的口腔溃疡,可予0.05%CF溶液口腔护理。口腔粘膜溃疡出血、疼痛剧烈时,可选用0.9%盐水加人2%利多卡因,VitB12、庆大霉素作含漱,达到消炎止痛作用。还可使用超声雾化吸人,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3.3 颌面间隙感染 应需要严密监控血糖以及有无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随时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并及时纠正紊乱。高度重视患者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除保充分给予氧气吸入外,还应注意呼吸道通畅情况,应做好抢救准备,备好气切包[6]。同时还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调整患者的情绪,增强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4 手术因素 术前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并施以预防性抗菌素,以减少术后切口的感染机会。糖尿病患者因机体抵抗力低,且颌面部手术多为二级切口,更易发生切口感染,要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水肿、加压包扎的绷带是否脱落,有引流管的患者观察引流的量、色、性质和引流是否通畅、扭曲、脱落。一旦发生感染,要密切注意病人体温变化,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切口有无红肿。
3.5 牙龈炎和牙周炎 血糖的合理控制,牙周局部治疗及术后口腔卫生保健3个方面齐抓共进是牙周病治疗成功的保障[7]。采用龈上洁治术或龈下刮治术消除牙结石和菌斑;采用复方氯己定、0.1%洗必泰漱口或1%过氧化氢溶液棉签擦洗以减少菌斑形成;局部治疗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牙周袋,袋内涂以碘甘油或碘酚等药物, 消除牙周袋。经局部治疗牙周袋仍不能消除者,行牙周手术清除牙周袋,术后按医嘱服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参考文献:
[1] 佘燕朝,刘纯艳.糖尿病病人常见的口腔合并症预防及其护理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4):943-945.
[2] 林亚琴,张菊红,戴杰.应用多媒体对腮腺肿瘤患者实施健康宣教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22,140.
[3] 李志进,郭家平,王虎中,等.糖尿病患者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5):668.
[4] 范丽凤,陆菊明,晋敏,等.糖尿病病人合并牙周病变及其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11):31-33.
牙周病是发生于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一组疾病,是口腔科常见病与多发病,治疗牙周病常通过基础治疗与修复治疗,治疗效果多较好,但因口腔理化环境复杂、护理繁琐、续治疗时间多较长、后期护理多在医院外开展等原因,牙周病预后水平差异较大,患者自我维护意识是影响预后的水平的关键[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口腔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轻、中度牙周病患者300例(男139例,女161例),年龄23~72岁,平均(53.1±5.1)岁;学历:初中及以下者145例,中专者91例,大专及以上者64例。纳入标准:①牙龈伴有炎症与出血者;②探诊深度≤4mm;③因菌斑、咬合损伤等原因致组织附着物丧失1~2mm;④经X线提示牙槽骨萎缩≤1/3[2]。排除标准:①伴有牙髓联合病变者;②烟瘾较大者,吸烟量>5支/d;③有相关治疗史者;⑤合并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3]。据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教育组1、教育组2各100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学历、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就诊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行全口龈上洁治抛光术,测定Quigley-Hein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据患者病情、个人资料制定教育计划。(1)对照组:发放教育宣传手册,仅做基本的提醒。(2)教育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详细规范健康宣教。主要内容为:①牙周病的基本情况,如病因、病情、危害、防治;②采用模拟教学,使用模拟器材或真人展示,讲解基本刷牙方法。(3)教育组2:在教育组1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健康宣教,内容主要包括心理诱导、饮食护理、用药知识、维护方法等,配合教育宣传手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利用文字、图像信息传递正确、详尽的口腔维护方法,注重讲解维护的细节、窍门、易忽略的关键点;对患者进行当堂的考核、测评,弥补不足、讲述重点、查漏补缺,巩固教学成果;采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随时接受、甚至是主动解答患者疑问,促进患者医嘱依从性提高。行患者维护知识考核;于健康教育后进行复查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
1.3观察指标 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自我维护知识考核评分。
1.4 判断标准 ①菌斑指数:选定几颗牙齿,检查4个牙面,以牙面菌斑的量与厚度作为标准,每颗牙计分4个牙面计分均值,个人计分为平均计分。0分:未见菌斑;1分:龈缘区的牙面有菌斑,但视诊不可见,仅能通过探针刮出;2分:可见中等菌斑;3分:有大量软垢[4]。②牙龈指数:检查全口牙,计分法与菌斑指数计分相同。0分:牙龈健康;1分:轻度炎症,轻度水肿或色泽改变,但探诊未见出血;2分:中等炎症,色红且水肿光亮,探诊可见出血;3分:严重炎症,有明显红肿,甚至是溃疡,有自动出血倾向。③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60~8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5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比较 三组患者PLI、GI初诊时差异不显著(P>0.05);PLI、GI健康教育后均高于初诊时,教育组2优于对照组、教育组1,教育组1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2.2 两组患者受健康教育水平 教育组2受健康教育优秀者、不及格率、优良率优于对照组与教育组1,教育组1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详尽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牙周病患者自我维护意识与水平,促进医嘱依从性的提高,从而提高预后水平。本次研究中教育组2患者受健康教育水平较优,复查后其口腔健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教育组1。院内教育应通过多元化、丰富的教学,提高患者受教育积极性,但院内教育仅仅是提高患者自我维护意识的第一步,讲解后配合随访、指导效果更佳[4]。
参考文献:
[1]李茜,张文捷,陈建钢.健康教育对改善牙周病治疗效果的评估[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5):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