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0:29: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税务管理案例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我国的《公司法》对企业的并购给出了法律上的定义,它指出合并主要是指多加企业或者单个企业将其全部的负债和资源转让给新设企业或者另一家企业,被合并的企业股东换取合并后企业的股权,进而实现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 企业合并是企业经营到一定地步时的选择,也是企业经营的一种方式,很多中小企业为了求得发展,而选择并购的方式,将其企业的所有权交给并购公司,以此来依靠优秀企业的品牌来求生存。
关于合并后企业的税务处理,在我国的税法之中早就做出的规定,但是在税务管理技术方面还很不完善,依旧存在很大的税收漏洞。比如一个外资企业将设立在境外的两家子公司进行合并,合并成为一家企业,无法判定是否适用特殊性的税务处理办法。因此本文就对企业合并的税务管理作出以下分析:
(一)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货物和劳务税管理
在现金的企业合并中,通过企业的合并,被合并方将自己企业的负债和资产以及劳动力进行转移,在合并中被转移的货物、不动产以及无形资产就代表的是转移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合并中,被合并的企业是无需进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缴纳的,我国的国家税务总局也下发了关于纳税人进行资产重组所带来的相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这个公告就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企业之间的合并无需缴纳增值税的。并且明确指出纳税人在进行企业资产的重组过程中,企业间通过合并的方式,将企业的部分或者全部的资产以及与之相关的债务、债权和劳动力转让给合并方的单位个人和单位的行为,这不属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公告中涉及到的企业不动产以及土地的使用权,都不需要缴纳营业税。在我国的地方税务部门也存在相关的类似文件,比如,江苏省的地方税务局就出台过关于企业重组中关于企业营业税的收缴问题的公告,其中明确指出,企业合并中涉及到土地的使用权以及不动产的转移都不用进行营业税的缴纳。
(二)企业合并中涉及到的土地增值税管理
在企业的合并中会避不可免的面临到土地评估、房屋评估,土地和房屋增值后会涉及到权属转移过程中产生的土地增值税问题,国家关于企业合并中的土地增值税问题,政府目前采取了暂时免收增值税的方式。税收部门之所以采取这种规定,主要是考虑到企业的合并是一种资本的运作行为,因此,不适合对企业进行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在中央的税收部门,国家的财政部和税务总局通过法律的形式,制定了关于土地增值税的一些问题的规定,其中明确指出,在企业的合并过程中,如果被合并的企业将自己企业的房地产转移到兼并企业之中,暂时给予免除征收增值税的优惠。甚至是有些地方的税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类似的规定,比如,青岛市的地税局就颁布了关于房地产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增值税的问题,其中明确指出,两个以上含两个的房地产开发商,依照我国法规的规定、合同的约束,企业合并后改为一个新设企业,合并后的企业承担原先合并企业的双方的房地产,不会对合并后的企业进行房地产土地增值税的征收。
(三)企业合并中涉及的契税管理
目前,当两个企业进行合并后,在处理被合并企业的土地房屋的权属过程中,我国政策也做了明确的契税规定,规定中称,一切跟契税相关的业务,也要给予双方免于征收的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在2012年的4号文件中提出了关于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改造和重组的契税政策的相关通知,明确指出两个以上含两个的企业,通过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合并为一个新的企业,合并后的企业享受合并双方企业的土地权、房屋权,免于征收企业的契税。
三、广汽集团合并广汽长丰的案例分析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面简称为广汽集团,成立于1956年,其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是一家集生产、制造以及销售为一体的上市公司。于2011年的3月份,对广汽长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后面简称为广汽长丰,进行吸收和合并,广汽集团通过向广汽长丰的现有股东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来不断的换取广汽长丰的现有股份。通过本次的换股和吸收合并过程,以1.6股的广汽集团发行的A股股票来换取广汽长丰股东所持有的1股广汽长丰的股票。在完成换股的交易后,广汽集团逐步将广汽长丰集团的股份,包括广汽长丰的全部负债、资产以及业务人员等广汽长丰的全部权力和义务,全部吸收合并起来。
(一)合并中的企业所得税
1.合理商业目的原则的判断
通过上面对此次广汽集团对广汽长丰的吸收合并,可以看出本次广汽集团合并广汽长丰这一举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很好的解决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而并非是为了税收。广汽集团需要合并广汽长丰来扩大企业规模,而广汽长丰需要依靠广汽集团这棵大树来求得发展,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所以说,广汽集团和广汽长丰的合并交易是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的。
2.对于权益连续性原则的判断
在此次的广汽集团对广汽长丰的吸收合并中,交易方广汽集团通过自身的股票和现金的方式作为支付对价的一种方式, 由于三菱汽车也已经持有75997852股股票,这些股票需要广汽集团通过现金支付的方式来获得,对于非股权的支付部分已经要接近20%的目标,这远远无法满足国家的税务总局以及财政部部门在2005年59号文件中关于企业的重组业务所得税的处理办法,其中规定了非股权支付的金额是不准超过15%。从上述的描述来看,本次的广汽集团对广汽长丰的收购以及不能满足特殊性的税务处理办法中的权益持续性原则。
3.经营连续性原则的判定
在广汽集团完成对广汽长丰的换股合并后,企业的原有资产的经营活动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此次的交易行为满足“经营的连续性原则”。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此次的换股交易中,由于股份的支付比例无法满足85%的限制性条件,所以此次换股交易无法适用于我国税后的特殊性的税务处理,广州长丰以及其股东必须按照清算进行企业的所得税处理工作。
(二)货物和劳务税
我国的税务总局在2011年的13号文件中,就企业合并这一现象,提出了纳税人的资产重组相关的增值税问题以及2011年51号文件中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中关于营业税的问题,根据这两个问题,我们以看出此次广汽集团对于广汽长丰的换股,无需货物、土地转移权以及不动产的转移所缴纳的增值税和营业税。
(三)财产和行为税
1 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电子档案管理是指利用数字信息化的形式进行电子文件的记 录。它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来说,具有连续不断复制的特性。电 子档案管理操作较为方便,电子文件在形成档案之前,可以被任意 修改、增删,并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从而保证了档案页面始终保持 良好的整洁度和标准性。电子档案是依托于计算机系统完成的,它 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的多方位组合。电子档案克服了纸 质文件需要分类整理的弊端,它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自由组合 分类,并且突破了纸质档案的时空限制,检索查询也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电子档案占据的空间很少,解决了无限增长的纸质档案文件 与有限空间之间的矛盾,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应用到税务档案管理工作中,有效减轻 了税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促进了税务档案信息的流通与共 享,使税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建档、服务一体化,同时也解决了征 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税务部门还能及时掌握税源动态,为税 收计划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 降低了国家税收流失和征纳成本,从而使税收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出 了其应有的价值。
2 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电子档案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税务机关之 中,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具体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阻碍 了电子档案在税务部门中的应用效率。因此,必须总结税务电子档 案管理的经验教训,并进行认真分析、探讨,找出相应的对策和方 法,切实让税务档案在税收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1税务电子档案管理设施尚不完善 税务机关要想有效管理电子档案就必须有过硬的硬件配置和 良好的软件系统支持。但是由于经费和技术的限制,我国多数基层 税务部门税务档案设施还比较落后。电子档案管理所需的相关设 备和档案管理软件不足,现有的电脑、扫描仪等设备落后陈旧、功能 不能满足目前电子档案管理的需求。这些都使税务档案数字化与 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脱节,严重影响了税务档案管理的性能。 2.2税务电子档案的安全措施不到位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做好网络系统的安全保密措 施是第一位的。在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保证电子档案的信息 安全和保密性,是提升税务电子档案管理有效性及科学性的重要保 证。当前税务电子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还不够完善,网络安全措施还 不到位。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有被黑客攻击和病毒侵袭的隐患。 我国许多税务部门电子档案的使用尚在初级阶段,电子档案的数据 系统滞后,如果受到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档案信息和数据就会丢 失,并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尽快完善电子档 案网络系统,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3 税务电子档案管理改进对策
3.1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技术研究 当前总局的“金税三期”工程已经在全国各级税务部门试点 推行,这进一步完善了税收征管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助 于对系统的流畅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改进、提升。此外,在对税务档 案的六大系统模块管理、应用的基础上,要把每个模块功能加以细 化,加强高拍仪采集、高速扫描、本地上传等功能建设,使纳税人的 业务办理更加快捷方便。为了让电子档案的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利 用,税务部门还要拓展档案应用模块,把税务电子书、档案统计查 询、电子文件展示等纳入档案应用模块中,做到档案资源共享,为需 求者提供咨询、查阅服务。另外,税务部门要提高税务档案工作人 员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努力使税务档案管理人员做到既懂计算机 又精通税收知识,成为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税务部门 还要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加强税收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 从事计算机的开发管理工作。要加强对税收干部进行计算机知识 培训,强化信息数字化技术在税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要协同 相关技术部门加强信息化技术的相关研究,解决税务档案管理工作 中存在的存储与压缩以及保密性、长期保存等技术问题,切实做好 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3.2规范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建立有效的税务档案管理模式 国家税务总局应该制定出一套规范、统一、切实可行的办公自动化流程,并根据当前各税务部门的工作软件实际情况,开发出能 够综合各项税务工作的应用程序,使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 范,提高税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税务部门要在规范和统一的征 管流程下,依照数据一致、一次录入、平台统一、信息共享的原则, 在保证行政管理信息和税收业务积累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在同一省 内努力实现税务系统软件开发的规范性、系统性、兼容性与全面性。 另外,税务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以及 各省的税收征管及档案管理办法,构建税务部门的电子档案管理模 式,制定出适合税务部门自身实际情况的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此外,税务部门应该完善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的考核制度,让税 务电子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税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 作行为,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确立电子档案管理负 责人,由其负责电子档案校验、监督工作,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 时处理。同时,要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的考核制度,结合税务系统的 绩效考核模式,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制,对电子档案的采集、整理、归 档、开发有明确的奖惩考核指标,激励档案管理工作者不断提高工 作积极性,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3完善税务档案安全系统,重视电子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 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信息与载体是可以分开的,这就 造成电子档案文件信息随时都可能被更改、盗取,甚至有被毁坏的 危险。因此,保护电子档案资源信息的安全,是电子档案管理人员 的重要工作。当前能够保护电子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安全的主要是 防火墙和病毒查杀系统。它采用了数据加密法和存取权限控制法, 以及数字时间印章法、数字水印法等安全保障措施。其中数字水印 法是利用特殊技术把作者自己设置的花纹、印鉴等标志隐藏到电子 档案文件中,在档案数据被复制、拷贝时,这些标志无法复制,这就 保证了文件信息的唯一性。数字加密法是按照一定的加密变换规 律,对没有加密的文件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让它成为无法识别的难 读数据,以此来保护电子档案不被窃取。数字时间印章保证了电子 档案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不会受到破坏。如果已经归档的文件 信息被删除或修改,该文件在网上登记或生成的时间不可改变。 然而一切安全保护措施都是相对而言的,当前的电子文件保密 技术和解密技术都在不断地升级和发展。所以,电子档案管理的保 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何时间都不能有半点松懈。另 外,一些脱机方式保存的光盘对归档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条件要求 较高。在保存光盘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防光盘氧化。
4 结语
电子档案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提高了税务部门的工作效 率。然而,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着税务电子档案管理设施尚不完 善,税务电子档案的安全措施不到位等问题,需要税务部门加强办 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规范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建立有效的税务档案 管理模式,完善税务档案安全系统,从而使税务电子档案真正发挥 其应有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亓海燕 . 浅谈税务档案电子化管理[J]. 档案与建设 ,2016(1).
[2]侯春花 . 浅谈档案电子化管理和保存[J]. 科技资讯 ,2015(23).
2. 做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的有关对策
为了能够做好疾控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要相关的专业职业道德,来提高服务水平。
2.1完善疾控档案管理的制度
加强完善疾控档案的管理制度,主要是以《档案法》为主要实施的依据。一个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是将资料系统的归入系统,做好资料的分类、编排、扫描、录入等工作,要做好纸质版与电子版的信息资料的收集,方便在查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找出相关的资料。为提高疾控档案的管理水平,加强疾控档案的管理水平,主要是以服务为宗旨。做好资料归档的工作,认真落实和贯彻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疾控中心对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要有相关的制度进行,充分发挥管理制度作用。因此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其权威性。在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人力物力资源上的投资,才能将疾控档案的信息资源更好的服务于信息需求者。
2.2加强疾控档案管理的建设
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通过纸质版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做好管理的工作,而如今为了做好疾控档案的管理工作,要结合信息科技进行发展,将有效的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收集疾控档案信息越来越多,如果还是将传统的收集方式延用到今天,将导致信息资料不能完善系统的保存,档案管理的工作复杂程度越来越繁琐,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加大。因此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要加强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将电子信息化应用到当中来,系统的将档案信息资料进行妥善的保存。通过电子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人员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只要进行引擎搜索就能将相关的资料进行调取,一方面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另一方面,电子信息能够将资料的影像资料、文字、图片等进行保存,使信息的保存更加专业。
2.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疾控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直接影响了疾控中心的每一项工作,在我国,疾控管理专业人才较少,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档案管理布置要具备有档案管理的专业职业素质,还要具备相关信息资源的现代化的技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能。从事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档案现代化的技术较为欠缺,在当今的时代下,要加强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技术的提升。优化整个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对于计算机技术水平较低的工作人员加强培训。疾控档案管理主要收集较为复杂的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新型的传染病的有关资料,因此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全面的掌握疾控档案管理的工作。我国目前较为缺少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在疾控档案工作中难免的会出现不足。因此为了确保疾控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运行,记录、收集好相关的资料,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工作人员各方面的培训,促使在工作中服务于大众,将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价值[3]。
2.4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摘 要 现如今,我国经济水平明显提升,财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于经济项目或经济活动有较为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进步发展,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在形式、内容上都有革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有凸显了很多问题,限制着事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本文就提高财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借此促进企业、事业单位的发展。
关键词 财务档案 管理 规范化
一、财务档案概述
财务记录是指记账凭证、财务报表、账簿等信息的统称,它反映了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经济交易情况。财务档案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运行轨迹,是单位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记录。各事企业单位财务档案的管理,不仅能对国民经济作出客观的数据反映,而且也能对国家拟定相关的财政政策予以一定的价值参考。所以,财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在当前经济活动中越来越重要。
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实行规范化的必要性
无论对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来讲,档案都是其曰常运行过程中各种信息的重要积累,是其发展过程中各种信息的重要来源。对于一个事业单位而言,财务档案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为事业单位各种决策的制定以及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信息上提供着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关乎到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为此,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朝着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以提升其使用和查找的便捷性,并充分发挥其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功能,使财务档案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财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档案管理制度问题
伴着我国经济的进步,企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国企业和企业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在主观管理层面,使法律和制度管理不加以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单位内部的档案存放、借阅没有设专人进行统一管理,缺少档案借阅制度。另外,文件管理下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几部分的专业问题,管理员无需培训和直接上岗,是当下信息安全的最大隐患。
(二)财务档案管理人员能力问题
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受到管理工作人员的限制影响是比较大幅度的。一些企业单位不重视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对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缺少专业认知,所以,很多的企业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基本都是会计工作人员担任。要实现财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管理是不可能的,有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不能充分发挥财务档案在获取财务档案中的重要作用。财务档案管理的执行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入档不及时,可能存在财务信息泄露,制约企业或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进展。
(三)财务档案管理安全系数问题
在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财务档案的记录和规范管理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要注意保密原则。企业和事业单位要注意,财务档案要只读。通过层层审批可以接入,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事业单位为了躲避困扰,或人为因素的存在,以及财务记录管理薄弱,许多员工可以访问档案,致使其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
四、促进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相关策略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得出,可以看出我国的许多企事业单位在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上仍有欠缺。在工作方面,财务档案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较大的问题。还有许多突出的问题。企业的经济活动较好地进行,单位的财务档案的管理是较为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提升对财务档案管理的认识及意识
要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要不断地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从而从根本上树立有效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意识。财务档案的管理人员要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身的管理意识不断予以加强,在对相关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做好的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工作,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具有主人翁地位的意识形态,为做好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尽职调查,鉴定和严格检查要认真做好财务档案工作,充分回到财务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协调职能。与此同时,相关的领导应该对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出高度的关注,让领导层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还要让其深刻的体会到财务档案管理在整个决策科学化当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充分认识,从整体上不断提升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意识和认识,从而为有效的推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完备的环境条件。
(二)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定培训方案,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决定档案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培训方式主要有聘请专家指导管理活动,参照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整理档案等。财务档案文献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面较大,特别是大型企业单位,档案明细更多,资料量更大,若缺少有效的管理方式,则不利于单位的长期发展。财务档案管理专家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对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有助于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及时采纳新的元素进行管理。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参观模范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模式,并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吸收管理理念,有助于企业改变档案管理面貌。领导者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思路。因此,管理人员在进行变革管理方式时,应征询上级领导的意见,根据其指示进行具体的整理工作。此外,培活动不仅要重视提升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增强道德修养,提高工作积极性。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律己,认真负责。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档案管理机构
完善的财务档案管理机构,是实现财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一项有效途径。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档案管理机构,因此总体来讲财务档案管理的效率相对较低,无法实现财务档案中资源的全面利用和数据的反映。有的企业在进行财务档案的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健全财务档案管理机构,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例如,如果企业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量比较巨大,企业需要对财务档案的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不同的人员负责不同的部分,一些工作人员负责整理,一些工作人员负责归档等。除此之外,考虑到档案管理环境的特殊性。财务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档案,涉及内容的机密性比较强,为了做到财务档案的安全、有序的管理,必须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结语
当前,我国不断深化经济改革发展,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跻身世界发展强国行列,在我国事业单位层级无论在具体的规模上还是在其特点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传统的财务档案管理来说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档案管理需要,所呈现出的新的工作形式和内容又为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高大的要求。所以为了事业和单位企业发展,有效开展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应该充分的树立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的观念加强,并进行不断提升财务档案管理的素质,健全现有的财务档案管理机制,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进行不断更新和转变,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二、税务课程的改革目标
税务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以培养具备税务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的应用型财会人才为目标,通过模拟实务让学生理解税务知识的同时并掌握必要的实务技巧。就目前而言,学生对税收理论知识学习普遍缺乏兴趣,但是对税收实务操作和案例研究却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税务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为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课程改革可以推行“知识探究―案例分析―实践运用”三位一体的改革方案,将理论教学与实务模拟有机融合,衔接课程间的知识和观点,提高本专业税务课程的综合化程度,把专业知识、实务处理技巧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
三、税务课程改革方案设计
上述方案的实施需要从“理论探究―案例分析―实践运用”三方面展开,以税收类课程为改革载体,改变传统“知识讲授型”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研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主体,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整合和创新运用。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以案例导学解释理论知识
为了让学生理解税务理论知识的客观真实性和实践性,明确学习目的。教师必须在课前案例,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从而提高理论学习的效率。教师则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解释案例所涵盖的税务知识,比如税种的属性特点以及征纳关系等等,让学生了解客观事实同时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后续的案例分析教学和实务模拟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案例教学联系理论与实践
在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独立自主地深入探索,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包括:案例研读、资料收集、方案筹划等。然后,教师再根据小组展示的成果按照具体标准进行评价,同时让小组互相提问相互评价,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3.运用模拟软件检验案例分析结果
结合以上环节的研究学习成果,师生运用学院配置的“税务模拟”软件进行税务登记、税种鉴定、纳税人身份认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申报等等方面实务模拟操作。作为本次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环节为师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更好地模拟税收征纳关系以及实务环境,本方案在这一阶段对师生进行角色分工(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教师在这一环节主要负责学生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维护。扮演税局端的学生角色需要模拟两卡发行,发票发售及发票收回等操作,而扮演企业端的学生角色则需要按照具体要求完成开票,纳税申报等操作。
课程结束之后,教师会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等形式,交流总结在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将自己对企业税务实务的理解和感受撰写成课程总结报告,最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成绩作出综合评价和建议,并将相关经验和成果转化为详尽的评估报告。
1.财经法规课程目标设计
1.1 总体目标
通过财经法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财经法规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会计活动中常见的法律制度,使学生在会计业务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操作原则;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熟练运用会计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经济法律制度;从容应对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
1.2 知识目标
(1)知道会计法律制度相关知识;(2)了解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知识;(3)掌握税收法律制度相关知识;(4)了解财政法律制度相关知识;(5)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
1.3 能力目标
(1)通过完成会计机构设置、记账、岗位设置、会计工作交接,学生能运用会计法律制度的相关知识,能正确进行会计业务工作。(2)通过完成开立账户,填制票据及背书和付款,正确办理各类支付结算及解决结算中出现的问题,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支付结算,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3)通过对主要税种、税收法律制度、税收征管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及办理纳税申报、胜任税务、税务登记的工作。
2.财经法规课程教学单元项目设计
2.1 会计法律制度
(1)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与工作管理体制。能力目标:能进行三种制度和三种管理体制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三种会计工作管理体制;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按照效力从高到低将不同类型的会计法建制度结构图;可展示的结果:法律层次机构图;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我国现有各类法建立法律层次结构图,以结构图以及分类依据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目标:能分析会计核算的过程及其监督;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相关内容;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通过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流程分析判断,确定会计核算过程的正确性;可展示的结果:会计实务案例分析说明;考核内容与方法:小组讨论、教师点评,通过对操作过程和案例分析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3)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能力目标:能进行会计岗位设置、交接工作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设置原则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分组模拟设置会计机构;可展示的结果:机构模拟设置图。考核内容与方法:小组讨论、教师点评,通过对操作过程和案例分析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2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1)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能力目标:能熟练进行支付结算;知识目标:掌握支付结算的具体要求;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模拟票支付结算据操作练习;可展示的结果: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现金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的案例分析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银行结算帐户。能力目标:会进行银行结算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知识目标:掌握银行结算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程序;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可展示的结果:案例分析结论;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程序的模拟操作,提出正确建议,判断建议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3)票据结算方式。能力目标:能进行票据的办理;知识目标:掌握商业汇票、信用卡、汇兑的办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模拟票据办理;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商业汇票、信用卡、汇兑的办理,提出正确建议,判断建议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3 税收法律制度
(1)税收常识。能力目标:能进行税收分类、区别税法的构成要素;知识目标:掌握税收的概念、分类、税法的构成要素;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通过对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考核内容与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建议的正确与否打分。
(2)主要税种。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5种主要税种;知识目标:会进行5种主要税种的计算;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分别计算5种税种;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互评任务单进行打分。
(3)税收征管。能力目标:会进行税务登记开具发票、纳税申报税担保、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程序;知识目标:掌握税务登记的时限、手续和相关规定了解发票的种类;掌握发票的申领、使用、缴销程序;纳税申报;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税务登记表已填制发票复印件及发票登记簿;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互评任务单进行打分。
2.4 财政法律制度
(1)预算法律制度。能力目标:能正确了解国家预算法律制度;知识目标:掌握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预算管理的职权程序;掌握发票的申领、使用、缴销程序;纳税申报;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能力目标:能正确进行政府采购;知识目标:掌握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构成;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能力目标:会进行财政收入收缴和财政支出支付的操作;知识目标: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收入收缴和财政支出支付方式程序;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5 会计职业道德
(1)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能力目标:会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内容;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能力目标:能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案例分析;知识目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内容、建设;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编写组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工作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作为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手段,税务培训也要因时而动,不断地创新自身的培训方法,提高税务培训的效果,笔者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案例解析法在税务培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详尽的剖析,就这一方法的运用提出自己的陋见。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
(一)涵义
我们所说的税务案例解析法往往是指根据不同的培训类型和形式,围绕一定的培训目标,把税收工作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然后通过学员之间的交流切磋加深对某一税务问题的见解,进而提高自身的税收管理能力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目标主要就是形成学员自己的税务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在税务案例解析法的实施过程中,会要求
学员在具体的案例问题上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相应的支撑理由,
其他的学员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并与之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说服彼此,提出论点的双方都会相应的提出论据进行补充,然后形成条理清晰的逻辑推理。从历史进程来看,案例解析法最早是在上个世纪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然后被推广到全球,从税务培训的实践来看,这一方法运用广泛,培训效果明显,因此广受好评。
(二)优点和缺点
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相较于传统的授课教学法,运用案例进行分析,其分析过程更为直观,而且在税务培训的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于税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案例解析法有着直观的效果。
其次,案例解析法的一大特色就在于会鼓励学员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这个讨论过程中,不同学员会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看法,这将有利于学员积极思考,进行钻研,而且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活跃课堂氛围,改变以往课堂枯燥无味的窘境。
凡事都极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案例解析法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其自身的不足:
首先,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场景可能来源于实际,但是是对实际场景的一种简化,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真实的实务场景,而且不少的案例都是由授课教师进行编写,这就难免带有主观意志,有失客观。
其次,对于一个具备实战性的案例,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完成,
这对于案例编写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案例教学法在税务培训中的应用技巧
(一)教师角色的正确转换
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会非常侧重对学员自我指导性学习的教导,主要就是学员自学和相互学习,授课教师在案例教学法中的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要就是由以往的演讲者变为主持人,改变以往税务培训以老师为中心的情况,
传统的税务业务培训往往是填鸭式教学,整个课堂都是以授课教师为中心,但是在案例教学法下,讲师的授课时间比重会比较低,更多的时间是留给学员自身,
学员才是该课堂下的主角,通过学员内部的头脑风暴,加上不同学员不同的税务征管实践经验,碰撞出来的火花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体来说,这些学员都是奋战在税务实务中的一线学员,这些学员的实战经验往往比授课教师更加丰富,因为对于这些学员来说,其日常的工作往往就是整天和这些案例打交道,无论是征管法案例分析,还是稽查实务案例分析,还是管理案例分析,对于这些案例的处理中,会遇到怎样的瓶颈,具体情形该用何种税收条款进行解释,学员都有着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这个时候,教师难以以专家的身份进行教学,而且从
成人培训的实际规律来看,教师主要只是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将学员组织在一起,然后进行教学学习,对于知识公共探索,而不应该作为知识的代言人来进行教学,这样往往容易适得其反,对于教师来说,只需要提出教学内容,按照既定的教学程序,通过有意识的培训和引导,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望,帮助学员把对问题的认识从表面引向更深的层次。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案例教学法下,教师就是无足轻重,相反,其实教师的作用更加不可替代,只不过教师是由以往的台前走向了幕后,
从本质上来看,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这都需要教师对案例进行针对性的筛选,对于教学程序进行精心的设计所以严格意义上来看,在案例教学法下,授课教师的任务更重,并且每一次授课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的挑战,不少实际研究认为,只有少数能力过硬的教师才能真正的将案例教学法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对于不少难以适应新角色的教师来说,案例教学实践更容易给他们带来挫败感,从而失去教学信心。
(二)充分发挥教师课堂引导作用
案例教学法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员走出自我封闭的环境,自由的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互动实现对话的质变。要想实现彼此的互动,就需要一个合格的引导者,作为培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小奖品、游戏等多种活动,激发学员的兴趣,鼓励全员参与,进而可以为接下来的案例讨论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主要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顺势而为,就是充分把握好课堂节奏,毫无疑问,案例教学法是处于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条件下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复杂,容易造成节外生枝,偏离主题。作为组织者,教师需要能够甄别发言人的观点,最大限度的减少信息传递中的误差,作为教师,
还需要对学员的思想活动能够进行细致的捕捉,最好能够将一些争执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面,避免被学员牵着鼻子走,具体的课堂引导中,控制教学节奏的关键点就在于阶段性小结。其次,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其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员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基础就是沟通和交流,对于学员的发言情况,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反馈,将其观点中的精华提炼出来,或者帮助学员进行总结,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在出现争执时,可以避重就轻,平复双方的心情。出现讨论脱离了正轨的时候,及时进行调整。遇到沉默寡言者,要个别激励,重点引导。遇到口若悬河者,要巧妙拦截,制定规制。遇到发言质量平庸乃至低劣者,要肯定长处,指明缺陷。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要用心观察学员的表现,聆听学员内心的想法,积极换位思考,站在学员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确立课堂讨论的形式
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根据培训的内容以及培训对象的特殊性进行甄选。比如交互问讯式讨论,就是授课教师与个别学员之间进行的一种谈论方式,常用于各种案例教学。官方反对派式讨论,虽然这种形式也是在教师和个别学员之间进行,但是其他学员可以进行讨论,并且在教师坚持的某一观点的前提下,由学员们进行反驳。在这种讨论形式下,教师的角色忍辱负重,故意作为观点极端者的形象出现,然后让学员进行围攻,这种讨论模式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能够招架各类问题。假说型,这种讨论方式主要是由教师提出一种假定的场景,然后由学员进行评价,并且学员的观点由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这种讨论方式可以适用于实战经验比较丰富的学员,可以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支撑,进而可以实现整个讨论是高效高质。对抗与合作型讨论,这种形式主要是在学员内部进行,教师仅仅只是为了起到促进互动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对讨论氛围的控制和把握。最后还有一种讨论方式,那就是角色扮演,这种讨论模式比较复杂,一般来说是由教师安排学生角色,然后让学生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选择自己的论点进行论证,这种讨论方式的有点就在于能够让学员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但是不足之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对于客观条件要求比较高。课堂讨论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孰优孰劣,同时还可以共同使用。
五、案例分析法在税务培训的具体运用
(一)案情分析
乐安县顺兴服饰实业有限公司(10076428)成立于2014年11月29日,登记注册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周华军,财会负责人:周华军,经营范围:服装、鞋帽、雨伞及相关辅料生产销售。该公司企业所得税为国税征收,其涉及的地方税费有:印花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地主教育费附加、防洪保安资金和工会经费。
2015年年底税源管理分局发现该纳税户在2015年度没有申报纳税,有偷漏税疑点,选取乐安县顺兴服饰实业有限公司作为核查对象。该纳税人每月做零申报,没有缴纳城建税、教育附加费以及销售合同印花税等相关税收。为此,我对该纳税人实施了约谈举证和实地调查,核查了纳税人2015年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等相关资料。通过实地调查,知该纳税人为县委某领导招商引次企业,企业在县工业园区创业园D区,免前三年房租,因此无需申报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相关资料显示,该企业由于对税法认识不清等原因造成城建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防洪保安资金、工会经费等税种应缴未缴税费。最终认定该企业少申报地方各税费 220394.04元。
(二)案情定性
税局根据工业园区加工、制造行业企业比较多的实际情况,决定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检查,由于园区加工制造行业大多企业为客商企业,分局为了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加强税企业交流,并结合税收管理员日常巡查巡管所掌握的信息,初步发现该公司在纳税申报方面存在以下事实:
事实一:该公司2015年度未申报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事实二:通过财务报表对比发现,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元,而未见其申报过实收资本类印花税、购进合同、帐本等应税合同,都未申报印花税.
事实三:根据财务报表发现,该公司2015年计提工资3687214元,未交纳工会经费,没纳工会经费。
事实四:根据利润表发现,没纳防保。
根据以上事实,判定该企业为申报异常纳税户,存在漏报税款的行为。
(三)案例讨论
在笔者进行讲学时,主要采用的是假说型,就是假定学员是主管该案件的税务人员,对于该案情如何进行认定,以及采用的税法条款都需要做出合理的解释,最终在全体学员的讨论下,我们得出以下共识:
在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夯实基础工作,加强精细化管理力度,对重点税源户实行预警监控。在财务核算上,要多对纳税人进行上门辅导,力争使其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在税收管理上,要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掌握行业盈利水平,力争从面上掌握总体情况。
加强税法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降低税务管理的难度。通过税法宣传,使纳税人了解税法,知道如何纳税,哪些情况应纳税,逐步提高他们的纳税意识,使他们的积极主动地进行纳税申报。
参考文献:
[1] 汤凤林,邱向宁. 财政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 财会月刊. 2015(15)
[2] 车文军. 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16(S1)
一、引言
并购是企业重组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通过并购,企业可以避 开 进 入 壁 垒 ,迅 速 进 入 目标市场,争 取 市 场 机 会 ,规避各种风险;同时也可以获得协同效应,克服负外部性,减少竞争并增强对市场控 制 力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企业并购已经在西方国家产生和发展了一百多年,西方国家并购的形式多样,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关于并购的法律法规制度。相比之下,我国并购重组的发展要晚得多,从改革开放至今也就三十多年的时间。但在这短短的三十年间,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新企业、大企业不断涌现,完善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做大做强,并购变成为企业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选择,我国的企业并购数量与规模也随之不断地增加与扩大。
企业并购十分复杂,涉及股权的转移,所有权的转移,资产的转移,现金流动,融资等诸多方面。相应的,并购过程中涉及的税务处理也更加的复杂,比如涉及资产的转移是否要征增值税,涉及不动产的转移是否要征营业税,转让合同会涉及印花税等。这其中企业所得税的处理最为复杂,既要考虑前述几种税收的影响,还要根据并购的交易结构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二、KM中国并AT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的涉税分析
KM集团是一家注册地在美国的工业设计企业,主要从事与工厂、楼宇、环境保护相关的自动化设计。2005年,KM集团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企业,即FX工业自动化工程企业(“FX企业”),负责亚太市场的投资管理。同年,FX企业与另一家新加坡本土企业在新加坡共同投资设立YX工业自动化工程企业(“YX企业”),并持有其75%的股权。YX企业主要从事环境保护自动化设计和相关设备的生产销售,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相关投资架构可参考所附股权结构图)
KM集团于2008年进入中国的环境保护自动化设备市场,2008年3月,FX企业在上海投资设立了FY(中国)投资有限企业(“FY中国”),负责投资管理法易集团的在华业务。同年9月,FY中国与一家中国大陆电子设计企业共同在上海投资设立了KM中国工程设计有限责任企业(“KM中国”),FY中国持股80%。KM中国主要从事与环境保护自动化设备相关的工程、电路设计,并从事相关设备的安装、检测等服务。2011年KM中国年度设计类业务收入达5,000万人民币。自设立之日起,KM中国除了对外承接业务外,还根据集团的统一安排参与执行YX企业和中国大陆客户签订的销售及服务合同,具体的业务模式如下:
YX公司与中国大陆客户签订业务合同。按照合同约定,YX公司将分别履行以下义务:
(1) 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提供环保工程所需设备的设计服务;
(2) 根据设计成果,定制并向客户销售设备以及工程所需器材;
(3) 提供设备售后安装、测试和调试等服务。
因此,YX公司向客户收取的全部合同价款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分别对应于上述各项服务内容,且在合同中作分别列明:
(1) 设备设计费
(2) 设备、器材价款
(3) 安装、测试和调试服务费
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考虑,YX公司不向客户单独提供设备设计服务;同时会在业务合同中约定,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与设计有关的知识产权归YX公司所有。
合同执行过程中,设备设计工作实际由KM中国的设计人员在上海完成;YX公司安排设备、器材成品由海外装配地直接运至客户所在地;售后安装、测试和调试等服务,则根据KM集团内部的统一安排,由KM中国在客户现场提供。
中国大陆客户向YX公司支付全部合同价款,YX公司在账务上按合同价款全额确认收入。
YX公司不向KM中国支付任何款项,故KM中国在账务上不确认服务收入,其员工从事设计,以及售后安装、测试和调试服务所发生的有关支出由KM中国自行负担,在账务上已记入KM中国的成本费用。
KM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为营业税纳税人。
YX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每个合同项目均各自独立,互不关联,且每个项目均在3个月内完成。
近年来,中国本土工业设计企业日益壮大,KM集团在华业务正面临激烈的竞争,其原有的品牌效应和技术优势在逐渐弱化。为了应对不断升级的同业竞争,并在确保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实现规模效应,KM中国拟进行以下商业安排:
KM中国将于2012年年末左右收购上海一家企业(“AT企业”)持有的从事环保自动化设备业务的A、B、C 三家企业的股权。根据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AT 企业截至2012年9月30 日的资产状况如表2-1所示(假设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
根据初步的谈判结果,双方同意按股权评估后的公允价值(即800万人民币)进行收购交易,KM中国将以AT企业为对象增发相应价值的股票用于支付收购对价。
KM集团将视野也投向了中国大陆其他地区,拟由FY中国于2012年10月?12月期间分别在南京、深圳、厦门、杭州设立子企业,在当地开展楼宇自动化设备的工业设计及相关业务。预计自2013年起,FY中国将向FY集团所控股的所有在华企业提供包括营销支持、市场调查、采购及成本安排、信息技术支持、人力资源和法律支持等在内的一系列共享服务,并按服务成本加成8%的价格向各集团内企业收取服务费(假定该收费价格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对于KM中国收购AT 企业持有的A、B、C 三家企业股权的交易:
(1)请分析该交易能否适用财税[2009]59号文件中规定的特殊性税务处理,并说明理由。若可能,请说明还需要满足哪些其它条件。
(2)假设KM中国收购AT 企业持有的A、B、C 三家企业股票(即首次交易)后,由于管理风格等多方面的差异,本次收购并未达到预期的商业效果。因此,KM中国和AT 企业在完成首次交易的一年半以后决定终止合作,分别按照公允价值出售了各自持有的A、B、C三家企业股票和KM中国的股票以套现(即第二次交易)。请比较分析首次交易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或一般性税务处理,将对AT 企业和KM中国在两笔交易中的企业所得税税负所产生的影响,并说明首次交易采取哪一种税务处理对集团更为有利。
参考分析:
根据财税[2009]59 号文件,资产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下称为受让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以下称为转让企业)实质经营性资产的交易。其中,“实质经营性资产”是指企业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与产生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资产,包括经营所用各类资产、企业拥有的商业信息和技术、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投资资产等。因此,KM中国收购AT 企业持有的A、B、C 企业股权可能可以认定为企业重组中的“资产收购”交易。其中,KM中国系受让企业,AT企业系转让企业。
财税[2009]59 号文件对可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资产收购列举了五项实体性条件,具体分析参见表2-2:
除实体性条件以外,重组交易当事方还需依照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交与重组相关的资料,以进行备案,否则不得采用特殊性税务处理。具体操作上,可由资产转让方AT企业作为重组主导方,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特殊性税务处理适用性的确认申请。
上述资产收购交易也可视为三笔股权收购交易。根据59 号文件的规定,可以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股权收购必须满足被收购股权比例不低于50%的条件。其中A企业的股权比例低于50%,B企业与C企业股权比例超过50%。A企业即使满足了上述所有条件,也不能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B企业与C企业在满足了上述所有条件的基础上可以使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通^上表分析,在仅考虑所得税税负的情况下,尽管首次交易采用特殊性税务处理递延了AT 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时点,但就KM中国前后两次交易的企业所得税总体税负水平而言,特殊性税务处理反而要高于一般性税务处理 。然而,该交易是采取哪一种交易结构与税务处理方式更好,其实并没有确定的答案。相关企业(KM中国,AT 企业)及其股东,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自身的现金流情况,以及业务需要,做出适合自身情况的判断。
三、基于该案例的无差异分析
前一节的案例分析运用的是第四章中所提的第二种税务筹划思路:条件相同寻找最大税后收益,即假设交易对价无差异,寻求税后收益最大化的交易结构。下面本文将运用第一种税务筹划思路对改案例进行分析筹划,即:假设目标企业的税后收益无差异,寻求最低的购买价格。为了方便分析,将对该案例的一些条件做一定修改。假设上海法易直接收购AT企业的全部股权或者资产,无论上海法易选择何种收购方式,其愿意付出的最高对价为1500万元,AT企业愿意接受的最低对价为其资产或股权的账面价值(假设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以股东或企业的税后收益和购买成本为标准,求最优的并购模式。
(一)目标企业无差异价格分析
四、建议
企业并购中的税收筹划不同于企业其他方面的税收筹划,它更加的复杂,涉及多个纳税主体,税务筹划是在并购交易中进行的,而并购模式的选择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税收筹划的方向。并购模式的选择从根本上讲是一个谈判与博弈的过程,并购方案的达成很大一部分决定于交易双方甚至多方的谈判与博弈结果。正如前一章案例分析所展示的结果,在使目标企业或目标企业股东税收收益无差异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交易收购方的收购成本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收购方通过与被收购方或被收购方股东进行谈判,尽量让被收购方接受最低收购成本的交易结构。因此,沟通在并购中就极为重要,交易各方尽力使其他交易参与者清晰的了解各方的情况,使整个交易环境与内容清晰透明,在充分博弈的基础上寻求能使各方满意的最优并购模式。
参考文献:
[1] 林汝捷.关于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J].会计师.2013(15)
【关键词】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对“税收筹划”概念的定义,目前尚难以从词典和教科书中找出很权威或者很全面的解释,但我们可以从专家学者们的论述中加以概括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统筹策划,达到降低税负目的的经济行为。
一、纳税筹划存在的原因
1.税收政策的差异
如: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得税政策不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收政策不同。
如:现行政策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按工业和商业两类分别适用6%和4%的征收率;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另规定一档低税率为13%。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11日表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2.税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的税种由37个缩减到目前的22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筵席税已经停征,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征收。目前税务部门征收的税种只有18个。2008年将是改革至关重要的一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改革资源税费制度、研究制定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方案等重大税制改革列入2008年改革日程。
随着改革触角进一步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我国最大的两个税种延伸,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正在步入实质操作阶段。在这一轮改革浪潮中,资源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物业税等税种改革也将在2008年进一步推进。
现行税法主要有法律、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地方性规范文件构成,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税收基本法。
3.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指国家运用税收政策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中规定对某一部分特定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措施。税法草案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方式包括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
如: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旧税法以区域优惠和外资优惠为主的格局,转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兼顾社会进步的新优惠格局,对原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整合,实施过渡性优惠政策等,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为25%,企业设立时则可以考虑税收优惠政策差异,合理设立。
4.边际税率的运用
某些税种按不同档次的税率征收,如: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一定的费用标准后,按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为纳税人合理纳税筹划提供了政策空间,纳税人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筹划达到不纳税、少纳税、延迟纳税获得资金时间价值的节税目的。
二、案例分析
我们通过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失败的税务筹划案例,来分析对税收筹划的认识和运用。
1.案例背景
某物资企业主要负责为某铸造厂采购生铁并负责运输。策划的筹划方案:将为铸造厂的生铁采购改为代购生铁。由物资公司每月为铸造厂负责联系4000吨的生铁采购业务,向其收取每吨10元的中介手续费用,并将生铁从钢铁厂提出运送到铸造厂,每吨收取运费40元。通过该方案节省了因近亿元销售额产生的税收及附加,对于手续费和运输费只缴纳营业税而不是增值税。
年末,国税稽查分局在对该物资企业的年度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当年生铁销售额较上年同期显著减少;而“其他业务收入”比上年大幅增加,且每月有固定的4万元手续费收入和16万元运输收入。经询问记账人员,并到银行查询该公司资金往来,证实该企业经常收到铸造厂的结算汇款,也有汇给生铁供应商某钢厂的货款,但未观察到两者间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因此,检查人员认为该企业代购生铁业务不成立,属涉嫌偷税,要求该物资企业补交了近千万元的增值税。2.相关政策法规
财税[1994]2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营业税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规定代购货物行为,凡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不征收增值税,只对手续费和运输费缴纳营业税;不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征收增值税。(一)受托方不垫付资金;(二)销货方将发票开具给委托方,并由受托方将该项发票转交给委托方;(三)受托方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如系进口货物则为海关代征的增值税额)与委托方结算货款,并另外收取手续费。《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5条第1款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
3.案例分析
该企业的账务处理不能清晰地反映其与铸铁厂、钢厂三方之间的资金往来关系,使得税务人员有理由认为上述业务违背了“受托方不垫付资金”的规定,从而不被认可是代购货物业务,其收取的手续费、运输费应作为价外费用征收增值税。
4.案例启示
(1)会计核算要规范。误区:会计处理模糊是应付税务检查的好办法。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本案例就是由于该公司对代购业务没有规范的会计记录,没有可靠的资金往来记录以证明物资公司没有垫付资金,税务检查人员不认可代购业务,从而使得一个很好的筹划方案失败。
(2)科目设置要符合实际需要。在本案例中,该物资公司可以自行设置“代购商品款”核算代购业务的经济业务,方便税收检查人员检查。
(3)形式要件要合规。本案例的败因在于“受托方不垫付资金”这个形式要件不符合规定。不垫付资金并不代表不做业务,在本案例中,只要在会计记录中做到在未收到铸造厂资金的前提下不支付钢铁厂货款就符合了“受托方不垫付资金”这个形式要件,同时还要和铸造厂签订代购合同以证明代购业务的存在,在设计税收筹划方案时要十分注意形式要件的合法性。
三、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总结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具有合法性。税收筹划是对税款的合法节省;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是区别纳税筹划与偷逃税款行为的本质和关键所在。
2.考虑成本效益。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重视分析对纳税人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利益、环境利益、规模经济利益、比较经济利益和广告经济利益等非税利益;充分考虑到对未来的税负的长远影响。
3.具有可行性。是事先的科学规划与安排。税收筹划的实施必须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它是税收筹划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4.综合衡量与周密部署。税收筹划不仅是会计人员做账的事情,也与经营有关,是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后效益。切忌简单地模仿,必须注意地区差异、行业差异、企业规模差异与性质差异、经营环节差异收入来源与征收方式差异等。
5.形式要件要合规。相关会计记录的形式要件必须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
6.规避税收风险。税收筹划是建立在合法基础上的对税收法规的利用,税法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不断的堵塞漏洞和处于反避税的当中。一不小心落入税收筹划误区,将会产生重大的税收损失。
7.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一个设计良好的筹划方案必须得到税务的认可才能够可行,才能达到筹划的目的,与税务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是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之一。良好的税企关系可以避免企业因不懂法而违法的损失。
企业纳税筹划是具有前瞻性的、动态的、有计划的统筹行为,是事先的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很多大型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由于涉税业务复杂同时也为了规避涉税风险而成立自己的税务部门专门从事涉税事项的管理。作为纳税主体的企业应当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现有的税收法规,关注税收政策的发展动向,与时俱进地调整和更新正在使用的筹划方案,合法地节税。
参考文献:
[1]中注协纳税筹划讲座.北京国家会计学院.2006.
对“税收筹划”概念的定义,目前尚难以从词典和教科书中找出很权威或者很全面的解释,但我们可以从专家学者们的论述中加以概括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统筹策划,达到降低税负目的的经济行为。
一、纳税筹划存在的原因
1.税收政策的差异
如: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得税政策不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收政策不同。
如:现行政策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按工业和商业两类分别适用6%和4%的征收率;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另规定一档低税率为13%。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11日表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2.税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的税种由37个缩减到目前的22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筵席税已经停征,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征收。目前税务部门征收的税种只有18个。2008年将是改革至关重要的一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改革资源税费制度、研究制定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方案等重大税制改革列入2008年改革日程。
随着改革触角进一步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我国最大的两个税种延伸,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正在步入实质操作阶段。在这一轮改革浪潮中,资源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物业税等税种改革也将在2008年进一步推进。
现行税法主要有法律、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地方性规范文件构成,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税收基本法。
3.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指国家运用税收政策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中规定对某一部分特定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措施。税法草案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方式包括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
如: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旧税法以区域优惠和外资优惠为主的格局,转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兼顾社会进步的新优惠格局,对原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整合,实施过渡性优惠政策等,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为25%,企业设立时则可以考虑税收优惠政策差异,合理设立。
4.边际税率的运用
某些税种按不同档次的税率征收,如: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一定的费用标准后,按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为纳税人合理纳税筹划提供了政策空间,纳税人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筹划达到不纳税、少纳税、延迟纳税获得资金时间价值的节税目的。
二、案例分析
我们通过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失败的税务筹划案例,来分析对税收筹划的认识和运用。
1.案例背景
某物资企业主要负责为某铸造厂采购生铁并负责运输。策划的筹划方案:将为铸造厂的生铁采购改为代购生铁。由物资公司每月为铸造厂负责联系4000吨的生铁采购业务,向其收取每吨10元的中介手续费用,并将生铁从钢铁厂提出运送到铸造厂,每吨收取运费40元。通过该方案节省了因近亿元销售额产生的税收及附加,对于手续费和运输费只缴纳营业税而不是增值税。
年末,国税稽查分局在对该物资企业的年度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当年生铁销售额较上年同期显著减少;而“其他业务收入”比上年大幅增加,且每月有固定的4万元手续费收入和16万元运输收入。经询问记账人员,并到银行查询该公司资金往来,证实该企业经常收到铸造厂的结算汇款,也有汇给生铁供应商某钢厂的货款,但未观察到两者间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因此,检查人员认为该企业代购生铁业务不成立,属涉嫌偷税,要求该物资企业补交了近千万元的增值税。
2.相关政策法规
财税[1994]2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营业税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规定代购货物行为,凡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不征收增值税,只对手续费和运输费缴纳营业税;不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征收增值税。(一)受托方不垫付资金;(二)销货方将发票开具给委托方,并由受托方将该项发票转交给委托方;(三)受托方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如系进口货物则为海关代征的增值税额)与委托方结算货款,并另外收取手续费。《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5条第1款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
3.案例分析
该企业的账务处理不能清晰地反映其与铸铁厂、钢厂三方之间的资金往来关系,使得税务人员有理由认为上述业务违背了“受托方不垫付资金”的规定,从而不被认可是代购货物业务,其收取的手续费、运输费应作为价外费用征收增值税。
4.案例启示
(1)会计核算要规范。误区:会计处理模糊是应付税务检查的好办法。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本案例就是由于该公司对代购业务没有规范的会计记录,没有可靠的资金往来记录以证明物资公司没有垫付资金,税务检查人员不认可代购业务,从而使得一个很好的筹划方案失败。
(2)科目设置要符合实际需要。在本案例中,该物资公司可以自行设置“代购商品款”核算代购业务的经济业务,方便税收检查人员检查。
(3)形式要件要合规。本案例的败因在于“受托方不垫付资金”这个形式要件不符合规定。不垫付资金并不代表不做业务,在本案例中,只要在会计记录中做到在未收到铸造厂资金的前提下不支付钢铁厂货款就符合了“受托方不垫付资金”这个形式要件,同时还要和铸造厂签订代购合同以证明代购业务的存在,在设计税收筹划方案时要十分注意形式要件的合法性。
三、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总结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具有合法性。税收筹划是对税款的合法节省;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是区别纳税筹划与偷逃税款行为的本质和关键所在。
2.考虑成本效益。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重视分析对纳税人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利益、环境利益、规模经济利益、比较经济利益和广告经济利益等非税利益;充分考虑到对未来的税负的长远影响。
3.具有可行性。是事先的科学规划与安排。税收筹划的实施必须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它是税收筹划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4.综合衡量与周密部署。税收筹划不仅是会计人员做账的事情,也与经营有关,是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后效益。切忌简单地模仿,必须注意地区差异、行业差异、企业规模差异与性质差异、经营环节差异收入来源与征收方式差异等。
5.形式要件要合规。相关会计记录的形式要件必须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
6.规避税收风险。税收筹划是建立在合法基础上的对税收法规的利用,税法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不断的堵塞漏洞和处于反避税的当中。一不小心落入税收筹划误区,将会产生重大的税收损失。
7.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一个设计良好的筹划方案必须得到税务的认可才能够可行,才能达到筹划的目的,与税务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是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之一。良好的税企关系可以避免企业因不懂法而违法的损失。
企业纳税筹划是具有前瞻性的、动态的、有计划的统筹行为,是事先的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很多大型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由于涉税业务复杂同时也为了规避涉税风险而成立自己的税务部门专门从事涉税事项的管理。作为纳税主体的企业应当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现有的税收法规,关注税收政策的发展动向,与时俱进地调整和更新正在使用的筹划方案,合法地节税。
参考文献:
[1]中注协纳税筹划讲座.北京国家会计学院.2006.
税务管理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财税专业的必修课程以及经济类专业与管理类等专业(如:公共管理、会计学等)的选修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都极强。由于案例教学要求的实践与应用相结合之特点,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税务管理教学也概莫能外。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案例,切实提高学生,尤其是修读此课程之学生掌握税务管理的基本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基础上,进而提高其解决税务管理实际问题之能力,成为财税专业教师特别是教授税务管理课程之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
一、目前税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调查,我们发现当下税务管理案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案例教学认识有偏差
在案例教学问题上,一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讲几个案例,证实或说明所讲授的内容或理论观点,则就认为是案例教学了。在具体进行案例教学时,主要又有两种情况:对课堂学生讨论案例时,任其争论,没有在必要时及时给予引导与指导,就学生争论的焦点问题以及表达的不正确的观点也不予评论,致使学生在讨论的方向上把握不准,此其一;在案例教学当中有些教师对学生讨论中的不正确之处急于纠正,对学生的讨论中之言论加以控制,对每个学生的发言均予以详加评点,致使学生过多关注教师的评论,则对发言有所顾虑,担心说观点有错,影响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又使得案例讨论不能自由地、充分地进行,流于形式,达不到相互学习之目的,此其二。
2.案例选取粗糙且时效性差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精选,或者编写教学案例。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新的税务管理模式尚处在探索之中,税务管理以最新的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制度和相关理论与制度为依据,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故还没有建立税务管理案例库,所积累案例零星且滞后,不能满足案例教学之要求。从案例选取之视角来看,选取的案例应尽可能贴近我国目前税务管理的实际,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对将来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然现实中税务管理案例选择还存在如下一些不足:案例多,但操作性差,此其一;案例可讨论性差,没法激起不同意见的争论,此其二;案例材料多源于二手或三手,真实程度不够,此其三;案例描叙中参夹着编者的主观意志(不论是分析或评论、还是结论),客观性不足,此其四。
3.案例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目前我国税务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时间不长。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教学为主,案例仅仅只是用来说明说讲述内容之例证,案例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传统的授课方法――“填鸭式”仍是税务管理课堂的主要形式,案例则只不过是证明观点、内容的例子。对案例本身的挖掘不够深入,只是表面上作些较为抽象的分析,对微观的细节设计方面考虑不周,解决问题的方案经常多数情况还是:“空对空”(即是理论对理论),对案例分析浅尝辄止。另外,在案例教学时间上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随意性很强,税务管理这门课程通常1学年40-54学时,一般老师最多安排4-8学时应于案例教学,这显然不够。
4.“硬件”和“软件”都达不到要求
生动性、现实性和开放性是现代案例教学的显著特点,故要求教师除应当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准备、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的、科学的引导和评价。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类专业教学一直对案例教学重视不够,再加之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本身建设时间短,有税务工作实践经验的教师稀缺,故从师资上难以达到要求。
案例教材建设滞后。目前国内部分税务管理教材有专门的案例章节,但多数案例较为陈旧或滞后,且只是针对本章的知识点,将整个税务管理征管全过程都涵盖之综合性的案例很少。通观当下财税专业税务管理教材也存在两种极端现象:有少数教材是纯理论,没有税务管理具体实务的此其一;诸多教材完全没有理论,只有税务管理具体实务,此其二。其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前后知识不能串联起来。
案例教学手段与工具相对落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投影仪等设备和工具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利用的深度不够,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实验性质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配备完备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和有关设备,而在这方面,国内相当多有财税专业的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没有建成专门的教学实验室,除一些财经类学校建成专业教学实验室外,大多数学校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名不副实,认为一个单纯的计算机房就是专业教学实验室,软件建设与目前税务部门实际使用的软件CTAIS系统相差甚远。税务管理实验,包括案例教学中的运用,都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等,这需要相当大的一笔投资,许多高校在这方面投入不足。
二、提高税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途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税务管理教学案例教学的质量和奖效果,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以下四种途径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选择:
1.提高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教师的水平
在案例教学种,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其先要进行消化;再查阅或回顾各种必要的理论知识.则加深了其主动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其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方案,使其能力得到升华。同时教师对其答案随时给以引导,则必然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要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是关键。除了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从校外请优秀名师开展培训讲座,或教师送出去培训,都是较好的办法。高校相关机构应开设案例教学培训班或组织相关教师到其他高校从事案例教学观摩活动。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量实际资料,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企业的实际工作另外,可与税务部门联系将从事税务管理教学的老师送到各税务管理部门挂职锻炼或实习。如此以来,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则会侧重选取目前的税务管理案例,在内容上会注意反映当下的税务管理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来选择特定的税务管理实践案例。还要提高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组织能力,突出案例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确定好案例讨论的形式,明确学生的角色,为案例讨论分析营造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争论的课堂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和评价。
2.案例的选择要体现现实性与时效性相结合
所选案例应尽可能贴近现实,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目前税务管理的实际,这对学生将来的跨入社会参加工作才有意义。在案例教学中,应着重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应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的税务管理原理来分析问题,同时也应使学生关注同类案例的差异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以培养其应变能力。案例要尽量体现时效性,税务管理案例在我国没有任何积累,且税收政策法规、税收管理的方式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之中,故教师应做个有心人,随时跟踪这方面的变化,尽可能地采用新近的案例,让学生熟悉国内目前税务部门的具体管理实践,积极地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案例,有利于提高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避免所学与实际脱节之问题,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3.研究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税务管理教学中的作用,要针对不同的税务管理案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税务管理案例类型有三:理论型案例,主要是根据现代管理理论或公共管理理论来设计税务管理方式或改进税务管理流程等,目的是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和提出新的税务管理理论模式,此其一;说明型案例,主要用来描述和说明税务管理实践中具体业务的操作过程和方法,如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和税收保全等的具体操作过程,此其二;政策探讨性案例,其以税收法律、法规为特定的对象,提供现实中的某个案件,突出问题的是目前税收法律、法规未有规定或有异议的,给出一些不同的观点,此其三;对于理论型案例,是让学生通过对税务管理现实素材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已有的税务管理方面的理论,并提出对该问题的看法。对于说明型案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税务管理中一些具体业务。对于政策探讨性案例,是提高学生在分析复杂问题时的能力;故对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4.加大税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投入
税务管理这门课程因运用案例教学效果好,可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不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故要在这方面的投入从师资培养,教材与案例库建设,教学设备的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在教教材建设方面,可考虑从税务部门选取优秀典型取税务案例,直接用于编写教材。税务机关一般可随时就地取材,并吸收其他地区一些具有新动态的案例材料和国外先进税务案例资料,筛选汇总研究编制教材或讲义,特别是刚出现的新型案例,这样就会使得税务案例教材或讲义形式可灵活多样,更具时效性。建设网络化、综合性的税务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有条件的高校可单独建;条件不允许的高校可与其他高校合建,实现资源共享。也可考虑利用网络技术教学平台,在网上开展案例教学,以弥补因课时原因,使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时间不足之弊,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税务案例教学时间。另外,还要考虑在教学软件上尽量与税务部门正在使用的软件(如CTAIS系统)相似或相近。
三、结论
税务管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案例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只有不断改进税务管理案例教学,通过筛选合适的税务管理案例、培训税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教师、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研究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法等方法来提高税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这样才能提升的学生能力,使其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之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森平 李日新:《税务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2]杨森平:目前我国财税高等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M].中国税收教育研究(2007),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年7月版
[3]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第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谢明: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与思考(公共管理案例系列教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
我国在1994年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后,增值税一直是我国第一大税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型增值税的缺陷日渐显现,主要集中在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这极大地限制了企业技术革新的积极性。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有利于提高企业扩大投资、更新设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迅速蔓延。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恶劣影响,振兴我国的经济,拉动内需,2008年12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行业统一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但是该转型是否真的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这个问题一直是税务专家最关心的话题,国内对于增值税转型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下面分别对四个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缺陷和未来研究趋势。
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影响的文献回顾与分析
(一)增值税转型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
王素荣,蒋高乐(2010),根据最新的数据资料,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前后不同行业的受益程度,并且主要考察了增值税转型前后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信息业、制造业等五大行业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变化,分析、揭示增值税转型对不同行业带来的巨大收益。王素荣、付博(2011)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比几年各个行业的投资比例,以及增值税抵扣额,对增值税转型的行业效应和微观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掘业、水电煤气供应业和制造业是增值税转型受益较大的行业。李建人(2010)认为除了融资租赁业以外,增值税转型对所有行业都应当是利好消息,重点对比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前后对融资租赁行业的正负影响效应。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柳建启(2011)运用理论以及简单的公式,论述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增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增值税转型可以减少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应纳数额。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值税转型对工业企业的影响程度大于商业企业影响程度。骆阳、肖侠(2010)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披露的江苏省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为样本数据,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后可能对江苏省沪市上市公司增值税税负、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产生的影响,同时还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税负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在增值税转型前和转型后的不同影响。结论是:一方面增值税的转型,将使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的应纳税额降低,并且无论是在应纳税额上,还是在税负率上,都远远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增值税转型后江苏省沪市上市公司的整体税收负担将大幅度下降。蔡昌(2009)运用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增值税转型给企业及行业在税收负担方面产生的影响。结论是,增值税转型后,设备制造业和装备业将会成为税收负担受益最大的行业,而生产型出口企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几乎没有变化。文章还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投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的长远效应。
(三)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聂辉华、方明月、李涛(2009)以全国所有的企业为样本数据,采用面板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雇佣和研发行为以及生产率在增值税转型前后发生的变化,同时还考察了企业行为对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形势的影响。最终发现增值税转型对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提高了企业的资本劳动比和生产率,但是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即显著地减少了就业,引发就业问题。赵颖(2009)阐述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几种影响,然后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采取的措施。顾园(2011)探讨了增值税转型前后固定资产相关业务会计处理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此次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及利润的实质影响。郭红梅(2009)从增值税转型的背景出发,研究了在此背景下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朱娟(2009)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前后,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时间、投资对象、投资金额、投资评价指标以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等五个方面产生重大变化。同时还提出了在增值税转型的背景下,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卢锐、许宁(2011)运用理论模型以及2003-2009年增值税试点地区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对增值税转型给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增值税转型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增值税转型前企业因为该次转型的特点而推迟固定资产的投资行为以及企业对政策的预期效应等可能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出现短期波动性。
(四)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
张欣(2009)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两种增值税类型下税后利润、投资设备进项抵扣、投资净现值、投资内含报酬率、年平均投资报酬率等来阐述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财务影响。陆群(2009)从增值税转型的背景出发,结合案例重点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实质影响,包括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影响。王秀果(2010)首先对增值税及增值税转型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其次从转型前的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着手,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此次增值税转型的原因以及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重大意义,最后重点剖析了新的增值税类型对营业净利润、企业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以及对现金流量表等在会计处理方面产生的影响。盖地、梁虎(2011)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增值税的费用实质及其会计目标为起点,借鉴所得税会计的有关原则,采用“财税适度分离”的会计模式和“价税并流、账内循环”的方法,设计了“消费型增值税”费用化处理的基本框架,旨在促进增值税会计的改革与完善。郭恒泰(2010)采用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增值税转型中的优惠条例,阐述了增值税转型前后,企业在会计处理方面产生的变化,包括购进固定资产、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出口退税等方面。
二、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趋势
(一)研究局限性
首先,增值税转型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自今只有短短的三年多时间,文献数量较少,研究成果不多,导致研究数据量不足,影响结果的完整性。
其次,纵观增值税转型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在经营绩效和企业价值方面还未涉及,或是涉及较少。
再次,已有的研究对象一般是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相对公开,取得数据较为简便,但是增值税并不仅仅是上市公司需要缴纳,一般的企业同样涉及增值税的缴纳问题,因此,增值税转型对非上市公司也存在影响,这样就使得研究数据存在可比性不足的缺陷。
最后,在研究方法上,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少数的实证分析。单纯的理论分析很难提供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的经验证据,案例分析虽然很具体,但是分析对象往往只是一个企业或者是几个企业,研究结果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不能推广到某个行业或者是其他行业,缺乏可比性。
(二)未来研究趋势
随着增值税转型实施时间的不断推移,增值税转型的研究成果将会越来越多,研究范围将会越来越广,研究内容将会越来越深入。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分析,本文认为以下几方面将会成为增值税转型的在未来的研究趋势。
首先,增值税转型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及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四个方面的研究已经足够充分,但是增值税转型在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价值的影响方面只有少量涉及,而这两方面对于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价值将会成为增值税转型的重要研究趋势。
其次,针对现阶段研究对象仅局限于上市公司的问题,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非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将更易于取得,从而使增值税转型的研究从上市公司延续要非上市公司。
最后,在研究方法上,针对现有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实证分析法在其他领域的广泛运用和逐渐成熟,实证分析法将成为增值税转型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素荣,蒋高乐.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程度研究[J].会计研究,2010(02).
[2]王素荣,付博.增值税转型的政策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05).
[3]李健人.增值税转型与转型中的增值税[J].财经问题研究,2010(02).
[4]柳建启.增值税改革对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负的效应分析[J].税务研究,2011(08).
[5]骆阳,肖侠.增值税转型对江苏省沪市上市公司税务影响的实证分析[J].税务研究,2010(05).
[6]蔡昌.增值税转型后的税负变化及其影响[J].税务研究,2009(05).
[7]聂辉华,方明月,李涛.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9(05).
[8]赵颖.浅谈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和对策[J].财会研究,2009(01).
[9]顾园.新增值税制度下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及财务影响[J].税务研究,2011(03).
[10]郭红梅.增值税转型背景下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J].财会研究,2009(01).
[11]朱娟.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9(02).
[12]卢锐,许宁.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1(06).
[13]张欣.全球金融危机中消费型增值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