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5-16 10:29: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篇1

新课程要求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因此,新课程课堂要以结构和结构功能为主线,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的活动。教材要求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提倡创新,给学生提供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为目标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新的教材和课标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英语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英语技能。

为此,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及时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和重新认识,这有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新教材要求又适合学生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篇2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34-02

本文作者将通过回顾英语课堂教学的过去,叙述现状,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来探讨课堂教学如何搞活,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轻松,紧凑的气氛中很好的完成课程。通过亲身的课堂实践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并让学生们切身的投入到学习中,体会学习,享受学习。最终会用英语,爱上英语。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过去式

(一)教师一言堂

以往的教学中,注重语法和知识点,而弱化了口语和实践的作用。因此,出现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拼命记。理论的巨人,实践的侏儒。

(二)学生只会动笔,羞于张口

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一直是拼命记笔记,背诵知识点,没有机会张口说英语,或是亲身实践所学。导致学生凡是都是“拿笔来”,学成了“哑巴英语”。

(三)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死气沉沉

以往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能否抓住考试,抓住考点的问题,换句话说注重的是考试,是分数,而不是学生是否有真正的理解英语,接受英语,会运用英语。在学生的眼里,英语不过是考试的工具,是美好前途或是家人希望的敲门砖,而并不是如母语一样的语言工具。

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新课程标准

这里着重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做法。

(一)教学方法:能不能维持学生的注重和兴趣,能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否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否激励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在课堂提问时,要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所提的问题要做到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如:What have you leaned from……?)

(2)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如:What do you think of …? why?)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Are there any other reasons? Could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2、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以对话形式出现,就要求学生以短文形式改写,有些课文以短文形式出现,则要求他们以改编成对话形式,以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能力:从讲授的准确程度和严谨情况判断,教师的逻辑能力,从讲解时能否随机应变判断教师对学生反应的敏感程度和及时调整能力。

(三)教学内容:是否精选了教材;是否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是否让学生明确了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实践中的落实——课堂活动学与玩

按照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学要完全颠覆原有的传统而不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彻底的革新。变老师单一的讲授,学生单纯的接受为教师从旁引导,学生自己找寻答案;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学习;变哑巴英语为外语母语话。

(一)课堂教学要整体设定

虽说,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要注重练习,注重口语,但是,并不代表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随意化,就可以满天找题材。要形成一定的整体思想,统筹所授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

1、教学思想整体化

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整体教学是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所确定的。整体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所以要先明确思想。

2、教学方法整体化

对于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有统一而系统的想法。不能实行随机抽取的押宝做法。 要通过反复的推理,实践找出学生最容易接受,并能够最好的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有些课程适合讲解法,有些适合游戏法,有些适合任务型教学,有些适合情景型教学。应该因课而异。

3、教学内容整体化

教师对教授的课程内容要有整体的设定,形成系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如:八年级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在教授过程中就要考虑,应该介绍交通方式 询问学生本人如何到校询问第三者如何到校。这样,一步步让同学们形成有己及他的整体思路。

(二)具体实践中对学与玩的探讨

1、初步探讨

笔者曾做过关于新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学生的参与性和投入度的调查。使用传统的讲解法,只有30%-50%的学生作出反应,其他同学兴趣缺缺,并且,学习效果也不理想。笔者采用新教学法,即任务教学和情境教学法,这一次,80%-90%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表现出了相当大的乐趣。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以下是笔者对所教授的班级部分同学的调查结果展示:

由此,笔者得出结论,学生们更能和更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法,也就是喻教于玩中,学与玩并行,轻松学英语,快乐用英语。

2、再探“学与玩”

有了上面的认知,笔者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这一次,笔者将任务型加入了小竞赛的元素,将同学们分成了两大组,进行比赛,看看那一组最先完成任务,得分最多为胜利的一方。笔者发现,这次同学们热情高涨。如:unit 4 中,在教授交通方式是,采用guessing game 的形势,让同学们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的提示,自己找出答案,为组争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内容,并且,同学们印象深刻。很好地完成了学与玩的有效转化。

(1)A班成绩相对较好,笔者从中抽取各个成绩段的学生10名进行取样调查,由两次的测验成绩对比发现:

(2)B班成绩较弱,10名同学两次测验对比结果如下:

由此,笔者发现,新的教法更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成绩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形成独有风格

前两次的探索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于是笔者开始将各种游戏引入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仍以unit 4 为例,采用“接力问答”的小游戏,很好的复习了一般现在时人称和单三转换这一重点,并且也很好的掌握了新的句型,可谓一举两得。采用“我是小导演”的游戏让同学们自编自演对话,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又是一箭双雕。慢慢形成了独有的风格。

四、未来英语教学中应坚持的精华

通过探索,笔者发现,理论教学和课堂活动有力结合,不仅让学生轻松学习英语,也可以让教师也享受这个快乐的英语之旅。因此,游戏法,任务法,情景法,竞赛法,都是可行并应该提倡和坚持的好的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英语得教授和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好处。

未来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告别一言堂的时代,告别高分低能的时代,告别哑巴英语的时代。未来的英语课堂教学会迎来以轻松学习的心情,玩中有学,学中带玩的方式和多说多练多用的新纪元。

本文,作者通过亲身的教学实践,探讨了,采用新教学法的利与仍沿用传统教学法的弊,通过回顾过去,展示现状和期待未来,提出了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应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应辞旧迎新,多采用“学”“玩”结合的方式;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应迎来以轻松学习的心情,玩中有学,学中带玩的方式和多说多练多用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张思中.张思中外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年.

[4]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篇3

导入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采取有效的导入方式,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长期以来,初中英语学科作为语言类学科,学生学习难度大,教学氛围单调,教学成效低,对培养英语专业人才有不良影响。在有效导入方法的作用下,教师能够轻而易举地将英语课堂教学推向,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推动初中英语教育的持续发展。对此,有必要对有效课堂的导入方法进行分析。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的重要性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尤为重要。首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高涨情绪的影响下,紧随教师思路,顺利过渡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在此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其次,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学生能够明确英语教学目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教学中,增强英语教学成效。最后,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英语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可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导入具有重要性。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1.基于音乐的导入方法

初中英语教师利用音乐导入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尤为重要。音乐的节奏和主旋律,能够为人们营造良好的意境空间,将其引入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音乐导入方法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英语语言,消除陌生感。例如,在“When is your birthday”教学中,教师为增强教学效果,可为学生选择歌曲《Happy birthday》。此音乐易学易唱,对增强初中英语教学成效有利。

2.基于游戏的导入方法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游戏导入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活跃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英语课堂互动中。在游戏导入中,学生能够处于放松状态,真正意义上成为教学主体,同时能够增强师生的有效互动,为教学活动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期末总复习阶段,教师将所有动物词汇整合,引入时下较为火热的QQ游戏“你画我猜”,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指派小组成员在黑板上画出动物的简笔画,其他小组学生猜测。如此,课堂教学氛围活跃,有助于增强教学成效。

3.基于多媒体的导入方法

利用多媒体积极开展初中英语课堂导入尤为重要,不仅为学生呈现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多媒体集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能够以多样化的姿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多媒体,可增强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成效。例如,在“Who stole the necklace”的教学中,教师为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以动画形象为主的视频播放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引导学生思考。

4.基于故事的导入方法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采取故事导入方法,具有可行性。一方面,初中英语教材中大多数课文的内容故事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英语课文后,能够对名人轶事有所了解。教师利用故事导入方法,能够使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前提下,深入理解英语课文。另一方面,故事导入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充满好奇心和期待,有利于英语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例如,在“A famous Person”教学中,课文内容是关于马克・吐温和比尔・盖茨的故事。所以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之初,搜集两位名人的相关资料,并用英语进行简单概述。如此,既可培养和提升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听力,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有效的导入方式,推动初中英语课堂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对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影响,由此可见有效导入的重要性。本文提出的音乐导入方法、游戏导入方法、多媒体导入方法、故事导入方法,能够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81-01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TTT和STT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TTT(Teacher Talking Time),就是指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讲授英语所占用的时间。而STT(Student Talking Time),就是指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的时间。显而易见,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老师只需要讲明白,学生听得懂就可以了。总所周知,英语课堂教学中占主体地位的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因为学生需要通过更多的交流和使用英语从而掌握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以及全面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TTT和STT之间的关系

1.英语课堂教学中TTT的必要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而,TTT是必不可少的。在英语课堂的TTT中,老师既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恰到好处的课堂TTT能够让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启发学生潜在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相反,过多的课堂TTT则会剥夺学生巩固英语知识和使用英语的机会,也就改变了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初衷。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的TTT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必须突破常规,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因材施教,从灌输式教学改为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

2.英语课堂教学中STT的重要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教学,以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高瞻远瞩的引导方式给学生相应的STT,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积极活跃的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在课堂STT中,学生可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真正的锻炼自己的听说能力,并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作用。只有这样,兴趣才能持久,知识才能牢固掌握。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当然,英语课堂教学中的STT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由此看来,STT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3.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TTT和STT的关系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TTT的必要性和STT的重要性是相辅相成的,不可颠倒的。巧妙的安排课堂TTT和STT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TTT中,必须创造一种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争取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突出STT的重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STT中,学生必须要在教师智慧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显然是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了,TTT和STT的有机结合,有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TTT和STT的艺术性处理

英语课堂教学中TTT和STT恰到好处的处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就需要一定要建立在深刻、透彻理解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1.英语课堂教学开始的TTT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我们知道,教师只有营造了良好的英语氛围,才能把英语课堂变为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场所,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景,再现生活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让课堂成为生动活泼的社会大舞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用英语的过程中会慢慢地认识语言,领悟语言,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也就会为课堂教学中的STT 拓展空间。

2.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TTT中,要言简意赅、层次清晰、深入浅出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主要的TTT中,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向学生讲授一个语言知识点,不要一次讲太多的英语语言知识,最主要的是要言简意赅、层次清晰、深入浅出。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比较浅显的常用的英语语言来分析、讲解内容,思路必须是清晰的,还需要注意英语语言的系统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列举一些比较生动、鲜活的例子,以便牢牢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调动课堂发言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够在课堂的STT中通过使用语言而达到完全理解并掌握英语知识。

3.英语课堂教学的STT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STT中,教师的启发式的提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用一种很高的提问艺术来调动并启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更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用恰当的方法在言简意赅的TTT 中引导学生在STT 中去发言,并调动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开口说英语,同时也有必要适当控制那些太爱开口说英语的学生,以免课堂成为演讲舞台。

4.英语课堂教学的STT中,教师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对中国学生来说,开口说英语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当他们开始用英语表达时,就是一种进步,就是一种努力。这时,教师可以用“Not bad”“Good”这样的词来赞扬他们,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就会得到很大的增强。随着学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就会越来越积极的参与。激励机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依据学生性格和具体情况来有创造性的进行。 三、结束语

TTT 和STT 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点。实践证明了,把握好英语课堂教学中TTT和STT的分配,对英语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George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3]英语学习策略与方法[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篇5

我国现阶段的化学课堂教学结构大多数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这虽然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教学进程发展能较好地控制和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但有一个难以弥补的缺点,那就是忽略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创造性、主动性思维的培养和激发.原本应该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在这种教学结构的支配下,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原本应该很活跃、很积极的教学氛围变成代办僵化的模样,这就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化学课堂教学结构模型的重要性

化学课堂教学结构模型是集教材认知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教师教学组织结构于一身的结构体系,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化学课堂教学结构模型较好地体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师教学的组织结构这三个要素的组成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机械的简单凑合,而是彼此联系、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其次,化学课堂教学结构模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发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最后,化学教学结构模型还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明确了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虽然学生在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存在价值.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熟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同时,老师还应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全程跟踪并作出指导,对实验结果做出相应的评价,从而促进教学任务的较好完成,提高课堂效率.

三、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结构的类型

化学课程教学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以教师为重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重心的教学结构以及学教并重的双主教学结构.第一种教学结构主要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教学活动的配合者,被动的接受学习和促进教学活动的完成,这种教学结构已逐渐被时代所淘汰.第二种教学结构主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配角的作用,这种教学结构是时展的产物,但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的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观察、探索和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种教学结构的主要特点就是学教并重,既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重视了教师主导作用,促使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结构是当今社会普遍倡导的一种教学结构.

四、新课改下化学课堂的教学结构模型

1.注入-接受型

注入-接受型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重要方式,旨在强调教师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被动完成、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的过程,主张将知识装进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将应该掌握的知识死板硬套的记下来,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将其提取出来加以应用,这是一种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培养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的教学结构模型.例如,在讲解淀粉和纤维素的相关知识时,老师根据教材讲解了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讲解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由纤维素的结构推测了纤维素的性质,两节化学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显得没有精神,昏昏欲睡,学习效率显而易见.

2.启发-接受型

启发-接受型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比起注入-接受型这一种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其主要强调化学教学要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认为学生应该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型学习,这种化学教学模式虽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忽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得学生学习自主度扩大,容易导致学生偏离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阻碍教学效率的提高.

篇6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解决问题并对解决方案问题方案加以实施、评价、修改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可见,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科学地制定出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呈现有序、最佳状态,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一)课堂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

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方案修改五个环节。其中,明确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教学方案的选择与实施,使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受到约束,确保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有一个清晰认识和整体把握。教学方案的实施、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教学活动中松散、本末倒置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对实施方案进行评价和修改,保证了教学活动高效、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教学资源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的保障。

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使之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课堂教学设计通过经济、高效地选择教学资源和媒介工具,合理拟订教学进度、精确时度,准确评价和分析教学结果;及时有效地修改教学方案,使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学生、设计方案、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取得最优教学效益。

(三)课堂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师素质的共同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研究倾向于理论完善,因此脱离了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成为“纸上谈兵”,而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教学实践,不仅将现有的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而且使教学理论得到实践检验,促进教学理论的充实和完善,并将教学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

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师技能。在传统师范教育中,忽视对教师教学技能培养。而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特点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1]。教师不但要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学理论,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促进了教学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而且为教师教学技能的成长和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高效的途径。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

“文无定体,教无定法”。面对不同学生,课堂教学不能“一成不变”,只有高效、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一)挖掘教材、依据学情,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导向,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应做好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对教材进行分析及应用,将教材内容情景化、静态知识生动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拓展,吸收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科内在的逻辑性的同时,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突出教学目标的重点与明确教学目标的难点;使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针对性。

(二)课堂教学设计优化,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供采用的方案多种多样。此时,选择采用哪种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对各种方案的效能进行全面、系统对比,选择出最佳教学方案,在选择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短期效益,还要兼顾长远效益。要考虑设计简单、方法易行、节省教学时间、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所以,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应考虑到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准确地进行教学评价,及时有效地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通过观察自己或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或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2]。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行之有效”,要从五个方面评价: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任务开展;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解决课堂出现问题是否及时,修改方案是否有效。使教学设计修改建立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学到些什么”这三个问题组成,“教什么”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怎么教”是课堂教学方案的选择,“学到什么”是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即教学监控与评价。只要将这三个问题解决好,才能使课堂教学设计变得科学、合理、优化,促进教师教学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及教学理论进一步完善。

篇7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性

一、引言

从教学目标来说,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以致用。如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立足于现实生活,将会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这样学生在掌握数学公式后不会应用,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期间,教师加强现实性,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但是要想推行数学现实化,就需要教师能够重视课堂教学的现实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性的意义

课堂教学的现实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将所传递的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作为教学素材加以应用,这样可以明显降低教学难度,促使学生根据现实性的事物理解所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不应固步自封,需要根据生活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意义来说,其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课程现实性与学生的现实性。首先,课程现实性。所谓课程现实性,就是要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的同时还应当符合实际情况[1]。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例子作为教学素材,促使讲授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另外,课程现实性还应当包含教师教学方法的现实性。在展开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脱离灌输式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避免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尚未经过任何的修饰传递给学生,预防学生记住的是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非形象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列举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或者展开相应的实践活动,将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现实性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其次,学生的现实性。教师要想课堂教学活动理想的效果,就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准确把握学生的现实状况。这样就可以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展开具有针对性地辅导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不可将不同类型的学生自觉的进行划分。如部分学生计算学的不是很好,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强,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两方面学的并不是非常的理想。针对存在不同差异的学生,教师应当有所把握,并进行有效的指导,但是不可带着偏见。在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三、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性的措施

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来说,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与学以致用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现实性就共同集合了这两项特点。教师在充分认识到现实性对学生重要性的前提下,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课堂教学的现实性。通过现实性教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联想。

(一)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了解到,促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2]。可以说,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性的过程中,回归生活应当是一项不错的举措。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知识框架来说,是所有学生都可以接收的,并且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可能。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实际生活作为基础。将具体讲解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到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通过回归生活,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二)创设问题

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就是向学生提问。就小学生特殊性,心理与生理正处于不稳定的阶段。其内心正对知识处于一个渴求的状态。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希望被肯定。针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积极引导学生。但是教师的提问必须注意,提问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通过创设,可以逐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创设问题,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具有现实性意义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就课堂教学来说,教和学是根本,而教的成功与否,决定于学的多少,应用的多少。可见,这两者本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策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建立高效课堂。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但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被控制教师[3]。而教师忽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准确认识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双方之间的互动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学生之间的互动,其实就是知识应用的一个方面。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准确认识到现实性对学生数学知识内容学习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课堂教学的现实性,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作者:刘建恩 单位:正定镇西洋小学

参考文献:

篇8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都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主,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语文课堂教学陷入了“费、差、慢、少”的困境中,形成了恶性循环的课堂教学模式。新出台的语文课堂教学标准要求将情感体验融入到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自己、发展个性、熏陶情操、培养个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来获得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语文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以自学方式,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语文教学过程注重对于学生的情感教学,而情感教学则需要借助教师的启发、诱导、传感等手段,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以此来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萌芽和发展[1-2]。

旅游对于语文教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通过旅游,学生能够在其中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大气,感受到山涧溪流的潺潺与曲折,感受到峰顶云雾缭绕的梦幻与迷离,感受到地下岩洞的幽深与莫测,这些文章作者笔下所描述的画面,即使学生的想象力再丰富,也不如身临其境,并且在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可以加深对于既有语句的理解,获得更为奇妙的心灵共鸣。因而,旅游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旅游能够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较为丰富的素材量,以达到较佳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通常而言,语文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素材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天文、地理、历史、算术,这是由语文教材所包含的丰富的信息所决定的。因而,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和扩充语文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语文教学内容。旅游对于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进行五彩池这一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尽管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获得自己对于五彩池的感性认知,但是当他们亲自来到五彩池中,看到碧蓝澄澈、多姿多彩、千姿万态、洁净异常的五彩池时,对作家所描述的文字就能够较好地理解了,同时也会感叹于汉字所蕴含的丰富魅力,由此增加对语文的强烈兴趣[3-4]。

其实,旅游对于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还表现在其对于语文教材的诠释与丰富方面。语文课程所选用的教材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对于诸多的汉字所堆砌的文章的理解力。由于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具有较为强烈的说明性、理解性、想象性,因而,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丰富的材料资源,对于所要讲述的语文文本进行诠释,因而,就十分考验一个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它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重大的挑战。而借助旅游的方式,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词汇解释,例如,通过旅游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环境中体验到何为语文课本中所描述的壮丽的山峦。

三、旅游能够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旅游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这由于在旅游活动中,学生能够真正地看到所谓的奇峰异石、千回百折的曲径、清澈见底的溪水等等。因而,通过旅游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得较为感官的印象,从而加深了对文字语言的理解,继而能够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讲求的是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因而,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经常进行课堂提问,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较为合理的方向前进,以获得其所要求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要想达到较为满意的学习认知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与实践中找到一个桥梁和沟通的渠道,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由于这种、那种的因素限制,而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使得许多学生只能够在书本中找到一些关于某些历史、事件、事物的只言片语,而不能够真正地理解它们。所谓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管已经付出了许多的努力,并且也已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然而一旦松懈,仍然会有失败的可能性。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一致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经常性的教学效果的检测,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和难点,以获得相对完整、可靠的课堂教学效果信息[5-6]。

四、旅游对于教师备课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在间接方面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所有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备课,制作出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计划,并按照课堂教学计划实施,就会取得既定的课堂教学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好备课环节的工作,重视备课对于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起到的重要性的认识,保证备课质量。

备课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内容的再现,而是将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等都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材主题的广泛性和应用逻辑的严谨性,都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难以掌控性。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重视备课的作用,以较为前瞻性的思维预见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会遇到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而及时地调整和完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利用旅游资源,发挥旅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作用,才能够较好地获得语文课堂教学成绩。旅游对于语文备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真实再现性方面。由于语文备课需要借助大量的素材,使用一定的参考数据或者文献资料,旁征博引,来获得较为准确而又详实的语文素材,而一些素材又缺乏相应的资料,例如对于月牙泉的研究,由于经费、科研力量所限,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权威性的数据资料,因而,在进行相关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会面临着备课资料缺乏、所用素材尚不完备等问题,因而,对于学生进行相应的课程讲解时,都会显得比较苍白无力,而如果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去月牙泉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自己思考月牙泉的河道历史改道过程,则会较容易理解和把握,进而加深学生对于这一命题的思考,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五、旅游有助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活动是基于一定的基础材料之上的教学活动,旁征博引是语文教师常用的授课手段,也是加强学生认知和理解力的好方式。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和加强语文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才能够获得相对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面临着诸多的教学难点,例如,如何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如何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秩序、把握教学进度等,都需要语文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借助于旅游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在对于旅游活动和意义有效把握的基础之上,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于旅游这一桥梁,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旅游活动中,人们对于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的理解和认知,与其对于文字的理解和认知,是不尽相同的,实体的感受和幻想的感受是不同的,因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既要发挥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其形成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让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获得对于客观事物的直接的、理性的认识,从而真正地实现对语文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六、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项融合了多方面、多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注重语文教学活动,形成对于语文学科的新认知,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语文成绩的提高,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形成对于现实事物的新认识的必然途径和环节,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出的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新看法,是语文教学活动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景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0).

[2]陈露.提高学习兴趣,增添课堂魅力[J].考试周刊,2011(32).

[3]赖翠.激趣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力[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篇9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指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果,为学生普及更多的语文知识。可见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无法把握语文学科基础特点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学生掌握语言的基础。可以说语文学科包含了所有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语文所体现的多样化的知识与教材,都表现了语文的基础地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无法把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特点,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品德,开阔学生文化视野,使学生局限于书本章节,失去语文学习兴趣。

2.课堂缺乏合作学习

新课改强调了合作学习、探讨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但是多数语文教师对此的理解处于初级阶段,盲目效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领会合作学习的精髓所在。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探讨的问题缺乏深度,无法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意义与作用。

二、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有效教学目标可以正确指引教学活动向正确方向发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要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将教学活动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担任着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小学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极佳的学习状态中。

3.突出课堂合作学习氛围

篇10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 ―01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性逐渐显示出其重要性,教学的互动性被更多地运用。如何科学有效地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互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成为高中数学教学探究的课题。本文通过探究目前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问题,提出提高互动性的有效策略,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互动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1.缺乏对互动性教学重要性的认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个别教师占主体地位,进行填鸭式教学,这种情况显然不符合现行的教育理念,也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其中也表现在,个别教师缺乏缺乏对互动性教学重要性的认知。

2. 教师在互动性教学上缺乏经验。在初级教育阶段,教学任务并不繁重,且教学内容都比较基础,贴近生活,易于教师开展互动。但对于高中数学更多的是抽象性的内容,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还有函数与导数等问题,是很难进行实际操作的。但是,怎样进行互动教学,许多教师并没有实际经验,在组织中容易出现浪费时间,耗费课堂资源,给教师的教学进度产生困难,不利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

3. 互动流的方式过于单一。虽然个别教师采用了一些新鲜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但事实上这种互动的效果并不理想。高中学生在学习时,兴趣的重要性不像初中生体现得那样明显,但仍然是自主性不足的群体,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丰富多样才能吸引学生,而现阶段的互动性方法主要是两种: 一种是教师不断进行提问,希望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一种就是进行课堂讨论,选出代表进行发言。但是这两种方法的弊端很大,很容易造成课堂的无序性。

4. 教师不能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生面前难免有威严感,“面子”问题也时常存在,这都阻碍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产生一系列错误想法,教师往往很难理解,也不愿意倾听,这些都使得教师很难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互动性教学的引导者,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必须平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篇11

我国的《礼记・经解》中讲道: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模式的形成,甚至性格的形成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看似微小的课堂动作能对学生形成一系列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注重自己

行为的规范,并适当地加以利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由美国的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N.Lorentz)

在一次电脑程序对气候变化的模拟的过程中发现的。蝴蝶效应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动作或变化能够导致周围事物的巨大改变。

二、教师课堂行为

教师课堂行为包括教师的语言、神态、肢体动作等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和相关理念的途径不只有课本,更多的是对教师课堂行为的观察和模仿。

学校在教师行为规范方面指出,教师行为规范的内容涵盖课堂进行的全过程以及课程反馈和作业批改等方面,规范教师行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三、蝴蝶效应与教师课堂行为

1.蝴蝶效应应用于教师课堂行为的可行性讨论

蝴蝶效应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说明:处理好细节是把握整体的关键。我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也是蝴蝶效应的表现。在分析教学活动与蝴蝶效应的关系时,笔者发现,将蝴蝶效应应用到教师课堂行为的规范中是十分可行的。

(1)蝴蝶效应的理论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蝴蝶效应注重细微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该理论指出: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罗伦兹将此认定为:混沌。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的一个具体比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被教师引导学习的地位,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指示下进行相关课堂内容的预习、复习等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课堂互动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仅需要前期的备课、查找资料,还需要开展好课堂教学,在课堂内容结束后,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检测以发现教学活动中

的不足。学生和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关系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可以认定,教师微小的语言动作都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后期性格的形成。

将蝴蝶效应应用到教师教学活动中,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

①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后期学习的开展形成影响。这一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现的教学状态和面部表情,学生都会不知不觉地进行模仿,并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互动来表现,学生年龄越小,这种现象越明显。②课堂活动的开展并不止步于课本和教师的授课语言。蝴蝶效应中,蝴蝶扇动翅膀的微小弧度最终导致远方城市飓风的发生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相处的时间占据着学生学习的较大部分,教师由此成为

影响学生后期发展的关键因素。

(2)蝴蝶效应应用到教师课堂动作规范中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①教师课堂行为的规范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性格的形成。学校课堂是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和教师交流最多的平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不自觉地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扩充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学习中常会将教师的言行作为规

范语言,因此,会出现不自觉的模仿。②教师课堂行为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的整体发展不仅包括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还包括思维模式、交际能力、身体语言的表达等,这些内容大部分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习得。一方面,学生大多处于思维方式还未成型、心理年龄较小的阶段,另一方面,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受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课堂中虽然是主体地位,但是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两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形成对教师课堂行为的模仿和再现。

因此,将蝴蝶效应应用到教师课堂行为的规范中不仅能够推动教师课堂内容的丰富,更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2.加强教师课堂行为的规范,积极发挥蝴蝶效应理论的作用

推动蝴蝶效应理论在教师课堂行为规范中的应用,需要学校

和教师根据相关内容和教学来做具体的安排。

(1)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蝴蝶效应理论对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性,推动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化的形成。学校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制订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并选择优秀的教师来进行课堂知识的讲授。只有在充分认识到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后,学校才能够落实教师的课堂行为规范制度,从而确保教师课堂行为对学生影响的积极性。

(2)教师要积极地推动自己教学行为的规范,意识到蝴蝶效应与教学活动开展的关系,从而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进行知识传授时,教师不仅通过自己的课堂语言来传授知识,同时也借助相应的肢体语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因此,加强教师课堂行为的规范十分必要。在进行课堂行为规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蝴蝶效应与课堂内容的关系进行详细的

了解,从而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推动教学行为的规范。

蝴蝶效应中讲到的细微举动能够引起后期周围事物的巨大变化的现象是一个值得教师积极思考的理论。怎样将蝴蝶效应理论应用到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怎样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关系

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自己言语的规范,并通过相应的肢体语言来扩充课堂知识容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沈云彩.“蝴蝶效应”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01).

[2]张清海.“蝴蝶效应”与高职生管理策略[J].职教论坛,2012(32).

篇12

高职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时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最终完美结合,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以大力发展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为目标,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高职教师应充分重视并有效运用情感因素,合理调控情感,探索育才途径,为数学课堂添加色彩,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与效果。

一、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学生的基础水平与能力都比较弱,对数学课程也常常不感兴趣,最终导致了教学效果的欠佳。这主要也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侧重语言和行为信息的传递而忽略了情感信息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信息系统的整体性。

情感和学生的认知过程密切相关,没有感知、记忆就没有情感,而情感反之又影响认知过程,可以是推动作用,也可以是阻碍作用。情感主要具有信息和调节两种功能,人们借助情感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同时也通过情感体验实现智力活动的积极与主动,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点,进而促进对知识的领会和自我行为的巩固与调整。

运用情感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调控与优化,有利于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学习情绪的保持,有助于其数学兴趣的激发,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化得更为形象、直观,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最终最大化地优化课堂教学。此外,运用情感调控与优化,能够冲破传统陈旧观念的束缚,从更深的层面激感调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掘刺激学生心理产生情感的动力与源泉,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健康地实现情感体验,最终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调控与优化的实施策略

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极强感染力的情感,善于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运用真诚、高尚、纯洁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左右学生的思想感情,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情感的有效调控,有利于学生对教师积极、肯定态度的产生。

(1)教师应建立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多样渠道。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融合与和谐,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衡量条件。因为教学活动不只是师生在认知上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合作活动,因此,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情感交流渠道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形成模仿、认知并领悟,从而产生“乐其学”的良好效果。

(2)教师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与学习活动具有最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善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尽量将数学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练习,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使其将全部经历都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将教学活动打造成形象直观、有声有色而且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将枯燥的数学学习转化为一种享受。

同时,教师可将数学知识适当地延伸到实际生活领域,让数学教学更为生活化与情感化,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可利用当前比较热点的环境保护、新闻实践、国情国策、现代时尚等为主题,渗透对函数问题、生活应用问题以及概率统计问题等相关知识,并将课堂教学创设为与之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更为形象的氛围之中,更为深刻地了解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难题等。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能促使他们的学习活动饱含丰富的情感,保持愉悦的情绪,进而积极主动进行思维,并深刻感受思维成功的快乐等。

此外应注意的是,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可以相辅相成,但课堂教学中情感的调控应维持一定的尺度,即情感氛围的“度”,轻重合适、深浅有理、浓淡有度。情感氛围平和时,学生则情绪平静,想象力丰富;气氛浓烈时,学生则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所以,课堂教学这门艺术不只是情感氛围的艺术创设,也是情感氛围的调控艺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