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0:29: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人际与交流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27-02
怀着美好的憧憬,大学新生踏入大学校园,现实和理想的巨大落差让大学新生产生沮丧甚至抵触的消极情绪。就人际交往方面,大部分新生情况不容乐观,面对人际交流方面诸多挑战和困难,处于青年阶段的大学新生因缺乏交际技巧而迷失了方向。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以及模式的变化
人际交流是每个新生个体都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大学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生活模式、周围环境的骤然变化让很多大学新生变得迷茫、不知所措。《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面对的主要的活动之一,也是学习、生活和心理的一种必要的社会需求。正确合理的人际交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业发展、生活幸福感甚至就业前途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人际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指大学生和与之有关的一切人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从狭义上讲,是指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和周围的人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双方的互动[1]。根据近几年入学新生的情况看,新生的基本特点是依赖性强,社会阅历浅,思想较单纯,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较低,并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原来单一的人际交往圈转变为多维度复杂的交际,心里或多或少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
二、导致大学新生人际交流障碍的因素
1.人际交往外在因素。马克思认为“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创造人”[2]。(1)父母溺爱。目前,生活条件好了,大部分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甚至产生溺爱。这就出现一部分大学新生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想,并且缺少谦虚、忍让和宽容的良好品德,这些都很容易激起与他人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不和谐的人际氛围。(2)父母严厉。有的父母管教比较严厉,从来不与孩子进行交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这就导致大部分新生没主见,对事情没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在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更是不知所措。有的甚至产生懦弱,羞怯不敢与他人交流甚至是抵触与他人交流的消极心理,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
2.社会背景因素。(1)语言障碍:在大学校园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新生汇聚于此。大家交流的时候,有的人害怕大家嘲笑自己的方言从而产生自卑和胆怯的心理不敢与他人沟通,不愿意开口说话。还有另一部分人,双方听不懂彼此的语言,造成了交流的停滞。(2)文化差异:大学新生是一群青春、活力无限、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青少年,个性张扬、富有创造力是他们的特点。在不同的文化碰撞下,没有共同语言导致了矛盾的发生,这就使得交流出现了危机。
3.环境压力因素。(1)陌生环境下的交流障碍:离开昔日熟悉朋友,在一个全新的环境,大学新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2)教学方式的转变:在高中应试教育制度下,学生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在进入大学校园,自学能力、独立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都受到严峻的挑战。(3)学习竞争压力下的心态:进入大学,大家都是平分秋色、伯仲难分,学习压力也就随之而来,往往这个时候,关心的只有成绩的高低,缺乏交流思想,阻碍人际交往的进行。
4.虚拟网络因素。当今我们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家在网络上随心所欲地交流,在现实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与对方交流,缺乏一定的交流技巧和语言交流能力。同时,伴随着QQ、人人网、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的普及,大学新生在网上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也导致他们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逐渐锐减。
三、人际交往内在心理因素
1.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自我意识强,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是大学新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与他人相处交流时,不考虑他人感受,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感自,私自利,久而久之,人际交流的圈子会越来越小,他人只得敬而远之。
2.自卑心理的交流恐惧。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新生,往往因为胆怯、害羞以及懦弱的心理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便把自己封闭起来。这部分大学新生大部分来自贫困的农村,害怕被他人嘲笑。每个人都有自卑之处,但是严重的自卑心理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3.嫉妒心理。当别人某一方面比自己优秀,就会产生嫉妒的心理。嫉妒心理表现为对他人家庭、学习或是生活的不友好和仇视憎恨,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心态。
四、应对的办法及解决策略
1.采取的措施和策略。(1)抓好入学教育的工作,辅导员应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学校要注重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工作,辅导员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行为习惯并且注意学生的言谈举止,对于有严重交流障碍的同学,多给予帮助和关心进行感情的沟通,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适应新生活,另外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远离不良的社会风气,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2)学校或班集体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增加学生与他人人际交流的机会,丰富大学新生的生活,开展一系列活动,增加大学新生交流的机会,塑造一个良好的人际交流氛围。(3)构建大学心理咨询室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心理咨询室要合理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全面掌握大学生心理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定位,明白交际的重要性。有的同学在心理上有困难,但是又不敢去心理咨询室,害怕大家嘲笑。那么这个时候,心理工作室的老师应该采取合适的方式,消除他们的担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交友观。(4)开展讲授“人际交往技巧”的系列讲座。一系列的讲座教育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也是很有作用的,给予必要的人际交流技巧传授人际交流的方法,及时解答大学新生的困难和困惑。
2.对新生的建议。(1)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构建和谐的人际交流,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本身的努力。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也不能太过自卑。(2)多看些人际交往的书籍。人际交往也是一门艺术,多看些人际交往的书籍,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和经验。(3)试着和他人去交流。勇敢地迈出步子,试着与他人交流,克服心理障碍,实践就是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王广震,李玉运.大学新生人际关系改善研究[J].心理健康教育,2012,(1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和生活幸福的必要前提。随着农村大规模劳动人口的非正规迁移和流动,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攀升到5800万,学龄儿童多达4000万人,这些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双方或单方的监护,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不同的心理问题与行为表现。这些问题和表现,不仅关系到这一代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关系到下一代人的健康发展,“从心理―社会学上看,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关系交往,亲子间心理――社会关系就无法有效确立,无法向健康方向发展”。所以留守学生在社会交往方面出现的问题与不良的社会交往习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国内学者认为父母外出及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是影响留守学生人际交往发展最直接的原因。刘允明(2005)指出,祖辈抚养者在精神和体力上都处于衰老的过程中,其自身就是一个需要照顾的老年群体,对孩子的管束难免会力不从心,也很难与孩子进行畅通的交流;其他亲友抚养者的家庭环境对留守学生的身心发展就更为不利,在亲友的立场上是不便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的,孩子也很难在这些亲友家中找到归属感。这些都决定亲友抚养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只能是粗放型的,对留守学生的照顾也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更为重要的心理需求与发展则往往被忽视,使得家庭监护的覆盖面不到位,同时和学校监护无法协调。国外学者认为,与父母分开的心理伤害是导致亲属抚养儿童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的根源,同时由于抚养人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教育观念、受教育程度、与社会交流情况等不利因素造成亲属抚养儿童遭受冷落和忽视,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心理上的辅导,中西方学者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人际交往的类型主要特点
1.留守学生的家庭交往――父母严重缺席,导致孩子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
一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孩子由父母另一方单独抚养,孩子在家庭中常常欠缺父爱或母爱。母爱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缺失母爱会使孩子心理缺乏稳定感,会产生情绪和人格上的偏见或障碍。父亲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缺失父亲教养的孩子,可能有害羞、抑郁、沮丧孤僻、胆小怕事、多愁善感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二是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学生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溺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监护和施教时,通常是但求物质生活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引导。
三是亲友照管的留守子女。亲友照管就是把孩子托付给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照顾。亲友不便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而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及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注却很少。
2.留守学生的同伴交往――过于密切而失去监控和引导。
留守学生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控的情况下与同伴活动的时间会逐渐增加,同伴关系将给他们提供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无法满足的情绪支持、情感和思想交流。同伴关系是儿童发展社会能力、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也是自我概念和人格发展所必需的,并对儿童的适应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哈图普(Hartup,1997)指出,没有与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而在体育活动中所形成一种非正式群体,作为同伴交往的重要形式存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体育课中老师合理引导,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能够使学生之间的彼此相容,相互接近,相互吸引,从而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留守学生的师生交往――教师对学生容易形成偏差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由于留守学生长期在情感上得不到支持,学业成绩往往不够理想,出现问题行为(儿童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各种有碍其心理发展的行为),因此一些教师在教育经验基础上容易形成偏差,认为对不守纪律、打架、逃学、偷窃等外向的攻击要注意,而不爱交往、抑郁、容易沮丧等内向的退缩不那么重要。另外,一些教师在分析学生行为时存在归因偏差,一种是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教师方面的因素,即在教育之前教师首先放弃了教育者应负的责任,把问题的责任退给学生。另一种是出现对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归因不一样,即当优等生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往往归结为能力、品质等内部因素;而对后进生的同样行为,却往往归结于任务简单、碰上了运气等外部因素,这一偏差对于本来问题就多的留守学生来说发展极为不利,即使他们表现出一些好的行为,也难以得到教师的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留守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要求我们在教育中,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着眼于学生的积极方面,总是看到学生的进步,而把学生的问题看成是成长发展中的不可避免的现象,采取积极乐观和宽容的态度,认为自己的责任在于给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信息交流,在因势利导中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加强师生之间交往和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活动和交往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离开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及活动中的频繁交往,就谈不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可充分利用体育课特有师生肢体和语言交流的特点,减少与学生交往的空间距离。另外,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体育活动师生的交往比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多样化,师生双方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显现,师生的关系会更加融洽。
二、体育教学对改善“留守学生”人际交往的作用
1.体育活动能促进留守学生人际关系交往中健康心理的形成。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交往的特殊形式,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有深刻的寓意和无穷的趣味,通过体育所提供的时空条件,养成交往习惯,即参与体育活动的留守学生,在无意中会受到诸如“角色分工”、“位置规范”等一系列社会内容的“感化”。体育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的课程价值除了增进身心健康和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外,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体育课的学习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意识。
2.体育活动能促进留守学生人际关系发展中良好合作精神的形成。
合作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行为,但合作的心理品质不可能通过讲座和讨论形成,合作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交往的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共同分享和责任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体育特有的集体运动项目正是培养和发展合作意识的有效工具。
3.体育活动能促进留守学生人际关系交往中良性竞争氛围的形成。
竞争作为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代表着个人或团体追求成就和成功的动机。体育以“公平竞争”(fair play)作为宗旨,体育规则制订的基本要求就是保证双方或任何人是平等的。“公平竞争”同时又是一种道德教育,人们通过体育活动,逐渐形成权利和义务、成功和失败、机会和风险对所有人应是均等的意识和观念。
身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塑造过程,这一塑造过程需要以某种载体为依托,载体要能够对塑造对象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才能使培养过程获得良好的效果,并能长期不间断地坚持下去。体育活动就是具有这一属性的活动。司科特(Scott,1986)将体育的心理效能归纳七个方面,改变态度、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提高知觉和反应的敏感性、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身心松弛、提高身心解脱方式和获得运动操作技能。我们应让留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来构建解决“留守学生”存在的人际关系问题,培养“留守学生”的独立性,以及指导他们正确地进行人际交往并引导“留守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正常发育,进而培养他们个体与社会群体和谐融洽发展教育模式。同时也呼吁社会从各方面关心和支持留守学生,让每个孩子脸上多一些笑容,让每一个家庭多一份希望。
参考文献:
[1]叶仁荪,曾国华.国外亲属抚养与我国农村留守学生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6,(11).
[2]都振,崔丽娟.留守学生界定标准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
[3]张新友.论体育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天中学刊,2001.
[4]佟立纯.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3).
[5]李星.从家庭结构看留守学生问题的成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1).
[6]李香萍,亓凤华.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建设和谐社会[J].科技信息,2008,(28).
[7]蔡玉军,邓喜芬,罗国芬.留守学生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非社会理论[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5,(03).
[8]朱永良.农村留守学生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07,(12).
[9]吕建国.家庭生态与教育[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55).
[10]唐红明.农村留守学生体育教育边缘化现象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5).
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我省教育系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勇于奉献,出色地完成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任务,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不断开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新局面,我厅决定于2009年评选表彰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和奖励名额
先进单位的评选范围:高等学校、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小学。
评选先进个人的范围: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中长期从事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人员或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有突出贡献的教师。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参加本次先进个人的评选。
表彰名额:先进单位50个,其中高等学校20个,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小学30个。先进工作者100名,其中,高等学校50名,基础教育方面50名(教育行政部门人员控制在10%以内)。
推荐名额:各市原则上推荐先进单位1个,先进个人1名;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较多的市,可适当多推荐1到2个先进单位和1到3名先进个人。各高等学校根据总的表彰名额和本校实际情况,酌情推荐。
二、评选条件
(一)先进单位
1.认真学习*理论和“*”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顾全大局,配合我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战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服务教育发展和对外开放。
3.重视和支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4.开拓创新,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活跃,成绩突出,为本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5.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本地区、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取得明显效果。
6.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纪律严明,无违法、违纪现象。
(二)先进个人
1.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熟悉和掌握国家外交方针和相关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
2.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岗位中兢兢业业、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业绩突出。
3.具有开拓创新精神,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境)外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4.积极主动承担各级政府以及本校国际合作项目和任务,出色完成任务,受到外方高度评价,为我省争光。
5.自觉遵守外事纪律,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评选要求
(一)评选过程要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采取自下而上推选,领导集体研究推荐的方式进行。
(二)坚持面向一线工作人员,面向基层单位的原则。
(三)严格按照评选条件,确保先进质量,推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事迹突出,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
(四)先进事迹材料要重点突出、内容真实、文字精练(2000字左右)。
四、推荐评选程序
请各市、各高校根据评选条件推荐选拔本市、本单位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各地各高校推荐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要分别填写《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推荐表》(见附件1)和《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个人推荐表》(见附件2),于2009年6月15日前一式三份报省教育厅外事处,联系人:于炳文,联系电话:0531-81916579。有关表格可从上下载。
五、奖励办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8)09-0015-02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其中有不少民工携老带幼,并把子女安排在自己务工的就近学校学习。家庭式流动使许多正值学龄的子女加入到流动人口中来。他们随着父母远离家乡,生活的重压、学业的挫折、不公平的歧视,使许多流动人口子女过早地告别了童年的欢乐时光,他们的心理经常处于动荡、紧张、困惑与迷茫之中。
一、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应该说,多数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心理状况是良好的。然而,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他们心理发展水平不一致,再加上他们随着父母不停地变换学习、生活环境。流动人口子女们在这样的一种学习和生活环境之下,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以本市某小学为例,流动人口子女已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5%。这些流动人口子女刚转学到校时,往往表现出与当地学生不同的特征。他们更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在学习上勤奋学习,成绩优秀,一种是调皮捣乱,“野性难驯”。他们的性格发展也呈现了不稳定的特征,一部分孩子表现积极,急于在新环境、新同学中得到认可,而另一部分孩子则性格消极内向,孤僻忧郁,不善与人交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管是过于积极的,还是内向消极的,都偏离了孩子天真活泼的本性。他们内心因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或多或少产生了自卑情绪,而过度的攻击性还包含着强烈的自卑感,这些极端的表现都是青少年因心理不成熟表现出对环境的消极对抗。
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子女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自卑。自卑是流动人口子女心理问题的集中体现,由于流动人口子女在生活、学习等方面与本地学生的差别,使他们极易产生自卑感,因为过分看轻自己,往往表现得比较胆怯,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这些无疑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甚至是难以愈合的心理伤害。
2.孤僻。当他们远离家乡的同时,他们也远离了自己的伙伴,心灵上缺少和谐的交流。在接受新环境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他们渴望交流,渴望帮助,渴望被人呵护,但是父母们为了生活忙于奔波,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陌生的学校、陌生的老师和陌生的同学,再加上极度的自卑和趋于自我保护的自尊又使他们不愿启齿求助,于是只能默默地忍耐,独自承受着生活、学习的种种考验。心理上的自我封闭,行为上的自我孤立,使他们渐渐脱离了集体的温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3.缺乏自控能力。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这是许多流动人口子女的共性心理问题。这跟家庭教育不无关系,父母的言行举止、教养方式、教育观念都会对子女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放纵式的家庭教育,放任自流,容易使孩子养成散漫、毫无约束的个性,使其不愿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克制;造成他们做事情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处理事情感情用事,喜欢用“拳头”来解决问题;上课随便说话,做小动作;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差。
4.行为偏激。他们对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感到不满,容易与人结怨;他们对压力的应付能力不强,一般的反应都是直接而剧烈的。他们往往按照个人的好恶论人论事,不顾后果地莽撞行动,常常会干出一些傻事;甚至会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干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事。
心理的缺失往往造成流动人口子女自我认同感差,自我评价值低,不能辨证地看待自身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理想状况较差,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学习没有动力。人际关系紧张,一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交友原则,不能恰当处理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显示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紧张。因此,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二、流动人口子女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1.缺乏辅导,学习被动
由于跟随父母长期流动,造成了流动人口子女知识上的断层,他们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很不稳定,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和教材使他们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他们学习成绩快速滑坡,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最终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从家庭情况来看,由于家长的自身素质较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能辅导孩子的功课,但对孩子的期望却偏高。过高的要求无形中成了流动学生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当他们发觉自己的目标很难达到时,就会出现感情淡漠、不求上进、自暴自弃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2.缺乏沟通,交往受阻
流动人口子女在与人交往中,大部分能与人和睦相处,也乐于与本地学生交朋友,但由于其父母亲大多社会地位较低,有部分本地学生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他们交往。这不但把偏见、等级观念等过早传输给了自己的孩子,不利于孩子成长,同时也对流动人口子女造成了心理伤害,使他们不能主动大方地和别人交往,容易走极端。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确立平等教育意识
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子女更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注,渴望从老师那儿得到更多的关爱。他们比当地学生更迫切需要和教师建立友好的关系。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来说,教学环境的改变,教材的差异,课程进度和难度的差异,教学方法的不同都影响着其学习的效果。同时,客观上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及“借读”的身份,以及在评奖、评优中可能受到的偏见,给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影响这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作为学校,在教育活动中确立真正的平等教育意识非常重要。同时,流动人口子女面临着一个文化适应的问题,往往心理压力大,自卑感强,要求老师、同学对他们一视同仁。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以平等地对待,以达到教育过程的平等。
2.建立档案,做到有的放矢
学校只有掌握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状况,才能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洞悉其心理的变化,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纠正不良的心理状态。因此,学校要建立流动人口子女档案,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动机、精神状况、思想表现、智力情况等较为突出的不良性格及情绪特征随时观察,在此基础上,制订转化计划,选择恰当、灵活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如对学习上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可以暂时放松要求,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努力使他们从失败中走向成功,在成功中树立信心;对自我封闭的学生,则可采用“以心换心”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走进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逐渐开启心灵之门。对于学校来讲,要经常开展心理卫生讲座和咨询,可以设置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室,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这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家校联系,营造育人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家长应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的期望容易造成子女过大的压力,而过低的期望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度的期望。与此同时,家长还须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多抽出时间来辅导孩子的功课以及和他们交流思想。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另外也要经常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表现。学校可通过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向家长举行专题讲座,介绍好的家庭教育经验,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总结。让我们怀着满腔热情,用爱心和耐心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心灵,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玉红.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综述.教育探索,2004,(2):50~53.
[2]甘柏花.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心理问题探讨.教育与“三农”,2006,(3):16~17.
[3] 李伟良.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3.
[4] 胡进.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教育科学研究,2002,(11):52~53.
通过护士对病人在留观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改变了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了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使所患疾病经常复发,加重了心身负担的情况,缩短了留观天数,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
2.1通俗性特点:即健康教育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老年病人较多,及病人的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4.2随机性特点: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于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注意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4.3短暂性特点:急诊病人的观察期较短,急性病症得到缓解即可出院,门诊随访,而病情较重的病人经过短期的观察后,视病情收治入院或手术治疗,这就需要护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病人治疗,又不延误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4.4综合性特点:急诊留观病人中以老年病人居多,而大多数老年病人同时患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责任护士便会向病人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来消除病人因病重而产生的厌烦心理和自弃情绪。
4.5强化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中年龄相对老龄化及家属比较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来判断病人是否明白。
4.6礼貌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的起病急,情绪不稳定,患者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的特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对病人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相待,耐心负责的态度,决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切忌生硬等语气。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3.1病人的权利与义务:主动介绍急诊留观病室的环境,医疗保险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客制度,并告知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3.2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全面系统的介绍内科、外科、神经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有关防病、康复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化验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出院指导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目前已制定出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内容。示范教育:为了让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病人健康知识的水平及技巧的掌握深浅程度,护士现场对病人进行宣传示范,如帮助长期卧床病人叩背、拍胸,教会病人有效咯痰,指导糖尿病病人测试尿糖方法,插胃管的配合等,每次示范后大家共同讨论、切磋,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每一位护士的示范宣教能力。
通过上述七种系统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急诊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系统化保健服务转变,通过与病人不断交流,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满意率提高。
4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
4.1与病人交谈的方式:责任护士、护士长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二、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66名学生,男33人,女33人,是个大班。针对毕业班的特点,即将要进入中学了,但是有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还有不少男同学学习目的不是太明确,纪律松懈,行为习不够规范,需要我们班主任做大量思想工作。
三、本学期工作要点和措施:
1、要求学生严守学校规章制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业成绩。针对班级一部分同学平时对自己放松要求,在学习方面随随便便,导致期未考试成绩不好的,严格要求他们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做到平时多学、多问、多看、多做,向优秀生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2、鼓励同学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的活动,如歌咏、演讲和体育竞赛等,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活跃班级气氛,争取在学校的各项竞赛中多获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看见教师能主动打招呼。在公共场合注意形象,不得损坏学校和班级的荣誉。
4、民主选拔班干部,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健全班委会,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干部必须带动全体同学学好每门功课,搞好各项活动。
5、做好弱势学生的工作。我班弱势学生主要是几个经济特困生和智力有障碍的学生。对生活比较困难的如钟勇、黄金美等想办法帮助他们;对智力有障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柳水长、董萍等,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使他们的学业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蝗显的提高。
四、班级主要活动安排:
第1、2周
1、9月1日报名注册
2、打扫教室和包干区卫生
3、调查暑期情况,检查暑假作业
4、做好常规教育,使学生能安下以来学习
5、做好假日活动的报名工作
6、爱心捐款活动
7、校报、班报刊出
8、班干部选举和分工
第3、4周
1、推选三名同学参加大队干部竞选
2、上报假日活动有关材料
3、期初家访和家长联系工作
4、推普周活动
第5、6周
1、参加校急性跳远竞赛
2、迎接校教学常规检查
3、老人节,为老年人做好事
4、班报刊出
第7、8周
1、建队节活动
2、班级演讲赛
3、班级歌咏会
4、运动员训练
第9、10周
1、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野炊活动
第11、12周
1、组队参加校运会
2、家长会
3、校“新道德、新风尚”演讲赛
4、班报刊出
第13、14周
1、六年级朗读竞赛
2、班级大合唱训练
第15、16周
1、六年级计算过关
2、校跳绳比赛
第17、18周
1、校迎元旦大合唱比赛
2、校报、班报刊出
第19、20周
1、复习迎考
2、检查总结本学期好人好事事例
第21、22周
1、期未考试,质量分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是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供小学6年级的学生使用。本册教材的特点是:1.强调语言运用。2.注重能力培养3.突出兴趣激发4.重视双向交流5.融合学科内容6.重视灵活扩展7.实现整体设计
三.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或短语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长度、重量、高度、看病、情感、周末和假期活动、旅行、晚会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4.能听懂、会吟唱6首歌谣。
5.能完成4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7.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教材重难点
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
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难点
1.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几个小学阶段所学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
2.对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的灵活运用:对话、写作、阅读。
3.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层次的有机结合。五.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后进生转化措施:
1、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
2、让后进生获得成功;
3、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还是要狠下工夫监督学生去完成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课后做到个别辅导,尽量减少差生的数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与班主任多做交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六年级的教学任务。
优秀生提高措施:
对尖子生加强培养,发掘其潜力,设计更多的弹性问题,让心有余力的优秀生留有扩展延伸知识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六.教学进度
由于本学年教学时间紧张,学习内容多,因此对本学年的教学作如下安排: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司马迁的话,联系历史和生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逐句朗读、理解,体会句与句之间的严密论证。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司马迁的话,联系历史和生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教学难点:逐句朗读、理解,体会句与句之间的严密论证。
独立学习
一、复习旧知
1.
我会写。
革命 彻底 压迫
批评 目标 炊事员
2.
我会讲。
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一、复习导入
1.
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
背诵第2自然段。
及时复习能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合作探究
二、逐句理解,合作填表
1.
查阅资料,交流疑问。
2.
接受正确的批评是为人民服务,那么还有别的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吗?阅读“钱学森回归祖国”的故事,思考钱学森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出示资料)
3.
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革命队伍现在的目标是什么?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目前要怎么做?
二、交流内容,感受论证的严密
1.
学生交流第一题,填表:
第几句
概括内容
使用的关联词
①
②
③
④
2.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第几句
概括内容
使用的关联词
①
接受批评
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②
接受任何人的批评
不管 都
③
接受任何人的对的批评
只要 就
④
接受任何人的对人民有好处的意见
就
3.
学生交流其他为人民服务的例子。
4.
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填表,引导背诵:
革命目标
革命形势
遇到的问题
遇到困难
遇到困难
怎么解决
5.
交流。
革命目标
全民族的解放
革命形势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
遇到的问题
遇到困难
遇到困难
怎么解决
看到成绩
看到光明
提高勇气
努力奋斗
减少牺牲
互相关心
互相爱护
互相帮助
6.
背诵第4自然段。
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进而感受论证层层深入的严密。
教授第4自然段重在对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在梳理中明白作者的意图。
实践应用
三、随堂练习
1.
理解填空。
牺牲的本意是(
),是一个(
)词;引申义是(
),是一个(
)词。“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中“牺牲”的意思是(
)。
2.
填写关联词。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照你的办。
三、课堂拓展
完成“随堂练习”。
左侧三题参考答案:
1.
祭祀或祭拜用品 名 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动
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2.
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都 只要 就 就
落实词语教学,巩固课文内容,是这一环节的重点。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的本质是执政为民,其落脚点和最终归宿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密切的事业之一,是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之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学会生存,幸福地度过一生。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是当今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服务人民实实在在
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十分丰富,从宏观层面上讲,教育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从微观层面上讲,教育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千方百计增加高质量的教育供给,努力保障人民受教育权益的实现,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促使每个孩子成“人”,成“才”。
教育为人民服务,首先要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加快建立扶贫助学基金,提高普教质量。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推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小班化教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推进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工程。
其次,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引资、融资、内部挖潜等多种途径,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普教和职教协调发展。
此外,要努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从过去满足于“有书读”提高到了“读好书”、选名校、择名师的高需求上。要加大重点高中的创建力度,进一步做好重点中学的初高中剥离工作,名校办民校要实行人、财、物、事“四权”分离。要以示范性学校为龙头,通过托管、领办、联合办学等方式积极组建教育集团,大幅度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群体对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教育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就必须主动改革和完善基本制度和学制体系,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的相互沟通和衔接,增强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构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较现代的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沟通,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衔接,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建一个良好的基础。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关注群众热点
——树立教育公平理念,努力保障公民的平等教育权利和机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其基本内涵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上。另外,由于薄弱学校的大量存在,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和教育过程的差异,也带来了教育的不平等。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就全国范围而言,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教育公平的内容和重心应有所不同:在义务教育阶段尚未普及的地区以继续普及教育为主,通过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机会,使人人都能享受教育机会,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使人人平等地享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追求教育质量公平。同时通过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解决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机会均等;要想方设法加大对特困群体教育的扶持力度,尽快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绝对贫困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城市低保家庭、残疾家庭的子女等特困群体接受义务教育应给予资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次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屈指数来,我在这个人才济济、团结又温暖的大家庭里已度过了十个春秋。要谈经验真的算不上,今天就和大家回忆一下我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我交流的题目是—有爱就能成功。
我向大家汇报的第一个内容是:爱的责任。
从教以来,一直担任三二连读大专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从02级、06级一直到10级,每届的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都名列前茅。
现在除了分管现代服务专业科的教学工作,还担任国际贸易大专班10.16的班主任,同时承担公共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的教学任务。
在全国示范校建设阶段,我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经常加班加点整理各种材料,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示范校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有时加班很晚,不能照顾好女儿,只能把她全托在妈妈家,疏于对女儿的教育辅导,到现在想起来都有种愧疚感。
本学期还积极组织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单证员考试,和专业教师李静老师一起利用休息日查找资料,为学生辅导,使学生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就业增加重要砝码。
我向大家汇报的第二个内容是:爱的感动——真心换真心。
我常把所带班级形容为手中的牌。
2002年的我,比较幸运,得了一手好牌。那是学校第一届计算机专业大专班。学生在校期间综合测评每学期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红旗团支部”。
关心学生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做起。小到天气转凉,提醒他们多加衣服,大到学生生病陪着上医院,垫付医药费,当然我只是做到了咱们每个班主任都在做着的简单但意义重大的事情。
同样,我也体味到了学生给我的爱。那是2003年9月10日,一个充满了祝福的日子。办公桌上堆满了学生给我的小卡片,小纸条,我仔细地读着——“您就像是蜡烛、是春蚕、是园丁,只为我们而存在,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们的心。谢谢您,老师!”“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相信我们,我们永远支持您!”“在您讲课讲得口干舌燥时用这杯子喝一口水润一润喉咙。”“六十个人的大家庭里没您不行!”“我们永远爱您!”祝福与感恩的话语让我感觉有股无形的力量在更加激励、鞭策着我,我更加热爱我的事业,热爱我的学生。
我向大家汇报的第三个内容是:爱的奉献。
1.舍小家,为大家。
2004年的3月3日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晴天霹雳,好端端的母亲被烟台五家医院诊断出了肺癌晚期,医生说最多还有半年的时间。妈妈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但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天居然来得这么早,这么突然。当时,爸爸做出了重要的决定—带妈妈去北京检查治疗,怕耽误我的工作,坚持不让我陪同。在机场送母亲时,娘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是脸颊相互贴了一下,在向登机通道走去的时候,我使劲挥着手,哭得一塌糊涂,感觉就是生离死别。第二天还得照常上班,还得强颜欢笑地面对我的同事、学生。几天后得到爸爸的消息说北京肿瘤医院大夫说很可能不是癌症,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一周后令人兴奋的消息从北京肺科医院传回来—妈妈得的是非活动性肺结核。从妈妈在烟台住院到北京治疗这20多天里,我没有耽误一节课,这期间有两次监考任务,还有学生的沙滩志愿者服务,我都准时到位了,没有家人的支持,没有父亲的奉献,这都很难做到。
2.无悔的奉献。
02.16班的各项工作稳步进展,这期间我经历了结婚、怀孕,让我从一个女孩蜕变成一个女人。因为班级学生稳定,我也没有孕期反应,所以,一直带着班,还有每周12节的课时量,直到要生产前一周才把班级交给了同事。后来才知道这件事当时老师们议论也是颇多,各种褒贬不一。但我并不后悔!
我向大家汇报的最后一个内容是:爱的绽放。
2007年刚休完产假的我,因工作需要从计算机科调到当时的金融科,也就是现在的现代服务科。前面说02年手里握着一副好牌,可是这次牌很差。在面对问题和挫折时,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积极调整好心态,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并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这才是最佳的选择。
经过大量的努力,从思想教育、班级制度的制定、心与心的交流、各种活动的开展、班干部的培养等,06.11班从一个全校倒数后三名的问题班级进步到前三名,毕业前夕,被评为“烟台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现在学生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在岗位上表现突出,这也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
毕业学生现在遍布各个行业,有绮丽集团业务骨干,建行的优秀柜员,东岳汽车的技术员,报社的业务骨干,匹克运动的店长,各种贸易公司、物流公司的业务骨干等。
任职教育鲜明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决定了院校必须依靠部队来搭建教学平台、检验教育训练效果和进行科研成果实验,而部队在转型发展和武器装备快速更新过程中也迫切需要院校智力资源的支持,任职教育院校与部队应该形成有效的、稳定的、制度化的双向交流机制,在共育人才、共同发展上实现双赢。
一、把联教联训、共育人才作为院校与部队合作交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院校教学和部队训练归根结底都是培育人才,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更贴近部队的需求,部队训练工作环境也更适合学员的教学实践。因此,院校应该和部队广泛开展联教联训,围绕部队军事训练需求,不断创新任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扎实推进任职教育教学过程的整体创新。
(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很强的实践性和适应性,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采取和基层部队座谈、与部队领导交流、深入部队调研等多种方式、分析掌握基层岗位任职和未来作战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据此研究构建各类人员的能力结构模型,统筹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拟定各类培训对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由部队进行审阅修改,最终形成贴近部队需求的目标。
(二)调整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任职教育的教学就应紧贴作战任务、紧贴部队实际、紧贴岗位需求。应强化课程特色,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建立以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发展能力等为基本功能模块的结构体系。突出军事发展前沿内容,进一步用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培训人才。重点加强基本战法、基本协同、基本保障训练和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完善教材体系,更新教材内容,不断增强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前瞻性。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任职教育重点要加强学员的动手实践能力,部队是实践教学最好的平台。应在上级机关的统筹安排下,采用学院和部队结成对子、部队挂牌成为学院实践基地等方式,让部队为学院提供稳定的教学实践环境。学院也可以以现有装备实验室为平台,组织人员到部队和预设战场收集战场环境和作战行动等实验数据和资料,建成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实验分队,逐步展开模拟对抗和示范教学。
二、把师资队伍共享机制作为院校和部队合作交流的切入点
由于任职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院校主动与部队构建以“联教联训”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共享机制,这种制度化的合作方式,能够盘活院校和部队双方的专家、人才,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院校教员与部队军官、技术干部的双向交流与任用问题,而且可以加快部队军事人才与院校教员之间的交流步伐,双方各取所需,满足院校任职教育的要求,推动部队训练的快速发展。
(一)建立教员定期调研、代职和部队选调制度
院校教员过去大多是留校任教或从地方高校引进,使得一些教员直接由大学课堂走进教学课堂。由于他们大多不了解部队、不熟悉本专业情况,致使授课时出现空对空的尴尬局面。院校任职教育只有依托部队的装备训练和环境熏陶,时常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员到作战部队调研、代职、到部队参加重大军事演习、综合演练、模拟对抗等军事活动,使他们熟悉部队,了解部队需要,为其实施任职教育提供授课素材。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加深对任职教育的理解。教员也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系统归纳当前部队训练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课题形式带回院校,利用院校知识新颖、理论系统、人才齐备、机构健全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院校长远发展的角度,应建立起从部队优秀干部中选调教员的制度,而且对部队选调来的教员要交任务压担子,在他们中间培养一批教学骨干,把他们的部队实践经验与专业理论结合起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给学员讲清“部队是怎样的,应该怎样做”,提高学员任职能力和对部队的适应能力。
(二)聘任部队专家、骨干到院校兼职或任教
部队许多优秀人才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让他们到院校来任教,把自身的知识财富和经验财富贡献出来,有利于促进任职教育的开展。部队的专家、领导可以由院校聘任为客座教授,让他们担负一定的教学任务;部队优秀的技术军官或士官、基层主官可以有院校聘请到学校专题研讨,与培训对象共同研讨岗位任职的能力素质要求;根据教学任务,可以聘任有专业特长和教学能力的部队优秀技术骨干担任院校代课教员。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可以让院校更加生动,也可以让部队的领导和专家了解院校,愿意和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实现长期的互动交流。
(三)让在校任职学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学情分析
四(3)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四年级学生正处在儿童向少年过渡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他们处在发育阶段,尚未定性,发音器官较成人的灵活,因此模仿外语的语音语调远比成年人容易。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不强。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这些都是他们长身体、长体力的需求,他们坐不住,坐不久。这一切都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学生外语具有许多成人甚至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模仿力、记忆力、可塑性强等。四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待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新教材系列配套,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因材施教。这不仅有利于发展不同水平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也适合农村地区的小学生的需要,确保他们也能达到《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要求。突出兴趣培养,保护和发展求知欲,寓教于乐。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材突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教科书全部采用彩色图画,情景会话贯串全套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游戏、绕口令、谜语、小诗等和一些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所以,四年级英语教学不宜以语音、语法知识为主,切忌不顾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成人化教学。更不可追求英语学科高标准要求,要把握好难度和份量,不可超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切不可要求过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采取方法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采用综合的教学路子。情景法、视听法、直接法、结构法、功能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折衷法、综合法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都可以采纳。2.创设情景、相互交流、激励情意,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3.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通过大量地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地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地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4.设计任务型活动(task-based activities),开放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思维。
三、学期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全册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 能听、说、认读66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并且能听、说、读、写36个单词(包括教室、书包、同学、家具、住宅结构、家庭成员、职业、数字、爱好、食品和饮料、餐具等几个话题),和进行简单地运用。
(3) 能听、做7个“TPR”活动。
(4) 能学会2个小制作。
(5) 能唱8首英语歌曲。
(6) 能听、说、吟唱8首歌谣。
(7) 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8) 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