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0:29: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效课堂的建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本文以《学会合理消费》为例,谈谈运用探究式教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建构高效课堂的问题。
一、收集信息,做好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为开展探究活动提供课前准备。
教材分析:本例结合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引导学生培养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等。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加上大多学生家境越来越富裕,家长往往会满足学生的消费要求,让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享受消费、娱乐消费,缺少艰苦朴素的精神,而他们自己往往没有觉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学会理财。
二、运用探究式教法上课。
1.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问题。
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确定本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重难点:
(1)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选择、消费观念的变化,知道合理消费的具体做法和相关理财知识。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走出消费误区,增强学会理财、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初步树立理财的意识,树立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精神消费的意识并能落实到日常行为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内容:消费面面观和学会理财、学会消费。
(3)重点:学会理财和合理消费,避免非理性消费。
(4)难点: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创设情境(建构自主探究的教学环境),形成探究思路。
探究式教学需要一些特定的教学情境,在这种开放、自主的教学氛围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言权,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用实例分析、问卷调查、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
3.实施探究。
要依据探究思路,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得出最终的结论。如:活动一的探究应在让学生根据家庭理财消费小调查开展讨论、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对同学们的探究结果进行归纳。多媒体显示板书:
学会理财,学会消费。
在我国现阶段,人们的消费呈现出哪些特点?
(1)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2)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活动二可以直接让学生依照教材内容在自学的基础上归纳出以下的结论,并用多媒体显示板书:
“学会理财,学会消费”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消费前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
(2)消费中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
(3)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后,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追求。
(4)结果展示、交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以后,将形成不同的探究结果,可以是板书、课堂小结,可以是课堂测试、作业,也可以制定课堂学习评价表进行成果展示,这是探究过程的结束活动。
本例可以用板书小结和课堂测试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也可以用多媒体显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结构(提纲式板书)。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我省新一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实施,思想品德学科的应试功能将进一步被弱化,而德育功能在教育教学中会逐步得到提升。探究式教法为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建构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实施。
新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到了首位,明确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与解读,强调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以及严谨务实科学态度的养成。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建构高效生物课堂,我经过自己长期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互助合作 自主探究”的科学探究模式。该模式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人性,体现人的教育。(2)“问题”至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3)过程即目的,促成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该教学模式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 启发思维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疑则思,有思则明,明则通,通则应变。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实施自主探究 互动合作的前提,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插图 实验 生活实例 多媒体动画等方式提出既有启发性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讲到“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时可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新课的学习,问卷内容围绕男女青春期不同特点设计,问卷的很多问题是学生经历的但不知什么原因又渴望了解的,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主体参与 自主探究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其思维的动机,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并不局限于引入新课,而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当然每一节课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始终高度集中,这样就要求我们创设问题有一定的梯度,要围绕重难点突破设计,通常无关紧要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阅读,重难点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例如:
讲到青春期的性发育时:多媒体展示: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
讨论:(1)分析图中男女生殖器官 发育趋势,0到9岁性器官的发育 是怎样的?1 0到20岁性器官的发育是怎样的?
(2)对比男女性器官的发育时间,从中能说明什么?
(3)观察周围的同学,青春期男女各自会出现什么特有的生理现象?这些男女各自的特征叫什么?
(4)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走向教材,既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也为小组讨论奠定基础。
三、交流总结 组织反思评价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组长在小组活动前,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合理进行小组分工,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大家意见无法统一时,进行协调。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形成共识,由小组指定一学生归纳整理,对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组间交流会上提出供各组讨论,在集体讨论中,学生会有不同的发现和认识,会有许多相异的思维;这种讨论需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畅所欲言将思维转化为语言,把个人发现转化为全班共同财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针对共有的难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点拨,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评比,使学生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小组活动结束时,教师要给予总结和评价,对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评价有助于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为以后的活动奠定更好的基础,还可以弥补书面考试评价的片面性。
甘:我认为,语文学科的备考要重在语文内质,回归教材。语文内质,就是语文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和凭借,强调语文内质,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把握语文学科性质,始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实施语文学科的有效教学必须把握住两点: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又要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具体地说,也就是“抓纲务本”,注重“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语文学科的“双基”教学要重在训练学生读、写以及分析文章的能力与技巧,这是其工具性的体现。“双基”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是分析、判断、解答问题的依据。只有能力提高,才能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教材的人文性。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题都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覆盖面广,同时关注社会生活考查,而关注社会生活也是试题人文性的体现。我仔细地分析了近期武汉和黄冈等地的高三调研试卷,像武汉市的四月份调考试题,字音字形都出自于语文课本和读本,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和春晚魔术等内容被选入试题。这表明,语文学科的高考走向趋于关注社会生活,更加注重人文性。“得基础者得天下”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做对基本题,拿足基本分”也是最基本的应试有效策略。所以,我认为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依据,以大纲为纲要,注重双基教学,关注社会生活。
陈:看来,实施这种课堂有效教学,还必须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请问甘校长,你们是通过什么举措来保障有效教学呢?
甘:主要是落实集体备课和追求课堂效益。作为高考年龄还不满十岁的新学校,我们非常注重博采众长、集中民智。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大力倡导相互交流、研讨教学的工作氛围。我们的集体备课以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密切协作为前提,以集中大家的思想和智慧形成集体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目的。集体备课是技能优化最重要的载体,所以我非常注重发挥好集体备课的作用。其次,我们着力加强备课组的建设。我们推崇三年备考,从高一到高三,我们都要求各个备课组重点抓高考研究,抓高效课堂,抓训练高质。特别是高三,我们专门召开教学工作会,指导各备课组认真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学大纲、高考考试说明,研究高考信息,把握高考方向,特别是研究学科典型题型和学科思想,确保二轮复习课堂的高效和学生训练的高质。
高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作为语文学科而言,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永远飘逸着文学的灵气,勃发着生命的激情与诗意。我不是因为是教语文的,我就这么说(笑)。我只是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通过我们诗一样的语言,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文质兼美的课本,引导学生敏锐地去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所以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应首推语文课堂。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做了诸多努力,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编印了有效教学校本培训资料,并对课堂类型进行细分和展示。主要举措有坚持推门听课,打造合格课堂;开展告知听课,培养示范课堂;抓校本教研,打造个性课堂;抓工作状态,打造激情课堂;抓评价导向,打造高效课堂等。新授课注重同课异构,“先学后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评讲课有的放矢,“先改后评”,使学生学有所得。不过,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常态课,而不是几节公开课,因为只有将每位教师的常态课质量提高上去了,我们的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实惠,我们的教学也就回归了真正本原意义上的教学,而提高常态课的质量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陈:甘校长,那您能不能具体地跟我们谈谈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到底具备几个要素呢?
甘:具体地讲,应该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它是最贴近生活的,也是最能够通过字里行间所呈现的情感或哲理使人们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并走进人们的心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穿越时空,交汇历史与现实,使学生透过文字感受文学的美,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广泛涉猎。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个缓慢的过程,非一夕之功,重在平时积累。二是教学定位的转变。教师要从原先的“讲堂”向学生的“学堂”转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完成从“讲师型”到“导师型”的角色转换,重在思路引导和点拨;要从“单兵作战”转到“抱团闯天下”的轨道上来,也就是我刚才说的“集体备课”,这里就不多说了。教师具备了角色意识,并博采众长,那么不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面对各种学情,他都能左右逢源,而学生也能够在这种灵活多变的学习活动中,轻松自如地掌握知识并激发求知的愿望。三是教学机制的落实。任何高效都是建立在落实的基础上。语文学科点多面广,知识容量大,我们要求教师“全批全改、面批面改、及时批改”以及“定时辅导、及时辅导、个别辅导”,也就是用“三批三辅”来落实任务,确保高效。
陈:你们是通过什么办法来解决在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呢?
甘:这涉及到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问题。首先是不可或缺的“集体反思”。我们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校本教研重在集体反思。集体反思是建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如果课前的精心准备能保证上好一堂课,那么课后的“集体反思”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我们的集体反思不拘泥于单一的集体活动时间。比如二轮备考的语文专题复习,课前讨论,互相问问教学进度,下节课准备讲什么,一节课能处理哪些内容,有些问题该怎样处理,这样在讨论中完成了对专题讲解的删减、补充和调整;课后讨论各自上的课,学生是否感兴趣,学生们掌握起来有没有难度,可能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批改作业时讨论,单元测试时讨论,从而确定今后如何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讨论中取长补短,与此同时一个个问题得以迎刃而解,我觉得这种自发式讨论比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更具实效性。
校本培训主要是开展岗位练兵,苦练内功,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目前语文学科有湖北省优秀教师1人,黄冈市优秀教师2人,黄冈市学科带头人1人。而我们的校本培训就是好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像学科骨干示范课、年轻教师展示课、师徒结对竞赛课、新来教师过关课等等,还有教学研究月活动,就是为校本培训创设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今年我们带高三的语文老师,35岁以下的年轻老师就有4人,他们的教学效果都很好,这些老教师功不可没啊。
1.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2.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在从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构建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思维,引导反向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论文格式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五,教师解放思想,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权”。首先,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其次,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再次,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3.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些见解偏差,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第一、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