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建构范文

时间:2023-05-16 10:29: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效课堂的建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效课堂的建构

篇1

本文以《学会合理消费》为例,谈谈运用探究式教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建构高效课堂的问题。

一、收集信息,做好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为开展探究活动提供课前准备。

教材分析:本例结合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引导学生培养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等。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加上大多学生家境越来越富裕,家长往往会满足学生的消费要求,让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享受消费、娱乐消费,缺少艰苦朴素的精神,而他们自己往往没有觉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学会理财。

二、运用探究式教法上课。

1.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问题。

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确定本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重难点:

(1)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选择、消费观念的变化,知道合理消费的具体做法和相关理财知识。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走出消费误区,增强学会理财、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初步树立理财的意识,树立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精神消费的意识并能落实到日常行为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内容:消费面面观和学会理财、学会消费。

(3)重点:学会理财和合理消费,避免非理性消费。

(4)难点: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创设情境(建构自主探究的教学环境),形成探究思路。

探究式教学需要一些特定的教学情境,在这种开放、自主的教学氛围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言权,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用实例分析、问卷调查、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

3.实施探究。

要依据探究思路,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得出最终的结论。如:活动一的探究应在让学生根据家庭理财消费小调查开展讨论、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对同学们的探究结果进行归纳。多媒体显示板书:

学会理财,学会消费。

在我国现阶段,人们的消费呈现出哪些特点?

(1)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2)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活动二可以直接让学生依照教材内容在自学的基础上归纳出以下的结论,并用多媒体显示板书:

“学会理财,学会消费”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消费前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

(2)消费中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

(3)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后,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追求。

(4)结果展示、交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以后,将形成不同的探究结果,可以是板书、课堂小结,可以是课堂测试、作业,也可以制定课堂学习评价表进行成果展示,这是探究过程的结束活动。

本例可以用板书小结和课堂测试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也可以用多媒体显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结构(提纲式板书)。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我省新一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实施,思想品德学科的应试功能将进一步被弱化,而德育功能在教育教学中会逐步得到提升。探究式教法为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建构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实施。

篇2

新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到了首位,明确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与解读,强调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以及严谨务实科学态度的养成。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建构高效生物课堂,我经过自己长期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互助合作 自主探究”的科学探究模式。该模式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人性,体现人的教育。(2)“问题”至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3)过程即目的,促成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该教学模式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 启发思维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疑则思,有思则明,明则通,通则应变。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实施自主探究 互动合作的前提,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插图 实验 生活实例 多媒体动画等方式提出既有启发性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讲到“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时可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新课的学习,问卷内容围绕男女青春期不同特点设计,问卷的很多问题是学生经历的但不知什么原因又渴望了解的,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主体参与 自主探究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其思维的动机,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并不局限于引入新课,而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当然每一节课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始终高度集中,这样就要求我们创设问题有一定的梯度,要围绕重难点突破设计,通常无关紧要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阅读,重难点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例如:

讲到青春期的性发育时:多媒体展示: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

讨论:(1)分析图中男女生殖器官 发育趋势,0到9岁性器官的发育 是怎样的?1 0到20岁性器官的发育是怎样的?

(2)对比男女性器官的发育时间,从中能说明什么?

(3)观察周围的同学,青春期男女各自会出现什么特有的生理现象?这些男女各自的特征叫什么?

(4)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走向教材,既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也为小组讨论奠定基础。

三、交流总结 组织反思评价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组长在小组活动前,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合理进行小组分工,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大家意见无法统一时,进行协调。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形成共识,由小组指定一学生归纳整理,对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组间交流会上提出供各组讨论,在集体讨论中,学生会有不同的发现和认识,会有许多相异的思维;这种讨论需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畅所欲言将思维转化为语言,把个人发现转化为全班共同财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针对共有的难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点拨,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评比,使学生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小组活动结束时,教师要给予总结和评价,对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评价有助于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为以后的活动奠定更好的基础,还可以弥补书面考试评价的片面性。

篇3

甘:我认为,语文学科的备考要重在语文内质,回归教材。语文内质,就是语文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和凭借,强调语文内质,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把握语文学科性质,始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实施语文学科的有效教学必须把握住两点: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又要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具体地说,也就是“抓纲务本”,注重“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语文学科的“双基”教学要重在训练学生读、写以及分析文章的能力与技巧,这是其工具性的体现。“双基”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是分析、判断、解答问题的依据。只有能力提高,才能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教材的人文性。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题都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覆盖面广,同时关注社会生活考查,而关注社会生活也是试题人文性的体现。我仔细地分析了近期武汉和黄冈等地的高三调研试卷,像武汉市的四月份调考试题,字音字形都出自于语文课本和读本,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和春晚魔术等内容被选入试题。这表明,语文学科的高考走向趋于关注社会生活,更加注重人文性。“得基础者得天下”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做对基本题,拿足基本分”也是最基本的应试有效策略。所以,我认为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依据,以大纲为纲要,注重双基教学,关注社会生活。

陈:看来,实施这种课堂有效教学,还必须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请问甘校长,你们是通过什么举措来保障有效教学呢?

甘:主要是落实集体备课和追求课堂效益。作为高考年龄还不满十岁的新学校,我们非常注重博采众长、集中民智。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大力倡导相互交流、研讨教学的工作氛围。我们的集体备课以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密切协作为前提,以集中大家的思想和智慧形成集体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目的。集体备课是技能优化最重要的载体,所以我非常注重发挥好集体备课的作用。其次,我们着力加强备课组的建设。我们推崇三年备考,从高一到高三,我们都要求各个备课组重点抓高考研究,抓高效课堂,抓训练高质。特别是高三,我们专门召开教学工作会,指导各备课组认真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学大纲、高考考试说明,研究高考信息,把握高考方向,特别是研究学科典型题型和学科思想,确保二轮复习课堂的高效和学生训练的高质。

高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作为语文学科而言,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永远飘逸着文学的灵气,勃发着生命的激情与诗意。我不是因为是教语文的,我就这么说(笑)。我只是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通过我们诗一样的语言,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文质兼美的课本,引导学生敏锐地去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所以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应首推语文课堂。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做了诸多努力,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编印了有效教学校本培训资料,并对课堂类型进行细分和展示。主要举措有坚持推门听课,打造合格课堂;开展告知听课,培养示范课堂;抓校本教研,打造个性课堂;抓工作状态,打造激情课堂;抓评价导向,打造高效课堂等。新授课注重同课异构,“先学后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评讲课有的放矢,“先改后评”,使学生学有所得。不过,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常态课,而不是几节公开课,因为只有将每位教师的常态课质量提高上去了,我们的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实惠,我们的教学也就回归了真正本原意义上的教学,而提高常态课的质量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陈:甘校长,那您能不能具体地跟我们谈谈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到底具备几个要素呢?

甘:具体地讲,应该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它是最贴近生活的,也是最能够通过字里行间所呈现的情感或哲理使人们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并走进人们的心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穿越时空,交汇历史与现实,使学生透过文字感受文学的美,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广泛涉猎。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个缓慢的过程,非一夕之功,重在平时积累。二是教学定位的转变。教师要从原先的“讲堂”向学生的“学堂”转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完成从“讲师型”到“导师型”的角色转换,重在思路引导和点拨;要从“单兵作战”转到“抱团闯天下”的轨道上来,也就是我刚才说的“集体备课”,这里就不多说了。教师具备了角色意识,并博采众长,那么不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面对各种学情,他都能左右逢源,而学生也能够在这种灵活多变的学习活动中,轻松自如地掌握知识并激发求知的愿望。三是教学机制的落实。任何高效都是建立在落实的基础上。语文学科点多面广,知识容量大,我们要求教师“全批全改、面批面改、及时批改”以及“定时辅导、及时辅导、个别辅导”,也就是用“三批三辅”来落实任务,确保高效。

陈:你们是通过什么办法来解决在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呢?

甘:这涉及到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问题。首先是不可或缺的“集体反思”。我们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校本教研重在集体反思。集体反思是建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如果课前的精心准备能保证上好一堂课,那么课后的“集体反思”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我们的集体反思不拘泥于单一的集体活动时间。比如二轮备考的语文专题复习,课前讨论,互相问问教学进度,下节课准备讲什么,一节课能处理哪些内容,有些问题该怎样处理,这样在讨论中完成了对专题讲解的删减、补充和调整;课后讨论各自上的课,学生是否感兴趣,学生们掌握起来有没有难度,可能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批改作业时讨论,单元测试时讨论,从而确定今后如何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讨论中取长补短,与此同时一个个问题得以迎刃而解,我觉得这种自发式讨论比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更具实效性。

校本培训主要是开展岗位练兵,苦练内功,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目前语文学科有湖北省优秀教师1人,黄冈市优秀教师2人,黄冈市学科带头人1人。而我们的校本培训就是好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像学科骨干示范课、年轻教师展示课、师徒结对竞赛课、新来教师过关课等等,还有教学研究月活动,就是为校本培训创设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今年我们带高三的语文老师,35岁以下的年轻老师就有4人,他们的教学效果都很好,这些老教师功不可没啊。

篇4

1.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2.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在从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构建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思维,引导反向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论文格式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五,教师解放思想,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权”。首先,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其次,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再次,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3.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些见解偏差,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第一、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篇5

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人对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都会在潜意识里产生自然的亲近感,思想上很容易产生共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利用这一点,通过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似的情境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熟悉的内容等,引起学生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与老师、同学的有效互动,顺利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由于课文内容与现代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十分遥远,导致学生学习时很难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因此上课前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比如有什么自己喜欢玩的地方等。学生想到了很多童年故事,通过在班上讲述,思维活跃,注意力转移到童年趣事方面。这时我切入本课,说:“一起来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看他的童年与你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呢?”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借助先进手段,创设良好情境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凭借生动、形象、便捷的优势,使课堂教学更精彩。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声像、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进步。

例如,教学《松树金龟子》时,由于某些学生不知道金龟子的样子、特征等,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对于金龟子形象认知,我首先借助网络搜集了一些有关金龟子的图片和视频等,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通过看金龟子图片,大脑中已经勾勒出这种昆虫的外形,又通过观看有关金龟子的视频,对于金龟子特征和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再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抓住了金龟子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借助多媒体,老师创设了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形成了感知,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大戏”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演绎的,因此,师生之间的交流和配合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师生交流主要依赖语言,课堂提问是师生最常用的交流方式。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门艺术。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灵活把握提问时机,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在师生和谐高效的互动、默契的配合中,自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主题,真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讲父亲买了橘子爬上月台给儿子送橘子的情节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父亲的背影出现的背景是什么?父亲当时心里在想什么?儿子当时的心情如何?课文学习结束时,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瞬间被某种东西触动到心灵的情况?触动你的究竟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有力地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课文主题。

四、采用科学方法,锻炼学生能力

篇6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作为在一线教书的教师,总感觉时间紧任务重,总想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务实高效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我认为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我仅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浅薄认识:

一、课前准备充分,潜心研读文本。

课前需精心准备的内容很多。首先是掌握学生的情感和知识储备情况,其次是指导学生充分地预习,最后是教师潜心研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有时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并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正确解读文本然后超越文本,只有这样钻研教材,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要“钻进去”,走入文本,又要“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的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也往往不知不觉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仿佛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设计,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叶澜教授曾经说:“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和活力,只要教师的生命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才有真正的生活”。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美感、充满智慧。向学生提出挑战性、激励性、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这便是学习型的新课堂,这便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性,大胆运用开放型动态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三、灵活运用方法,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因此,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课堂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的探索、发现、实践、体验,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学生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

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优化教学反思,改进提升教学水平。

“教”的反思是指导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写好课后记、单元后记、学期总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每学期开学后,教师要根据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并且要细化到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每次测验结束后,要进行详细认真的质量分析,寻找前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进度,改进方法,提高课堂效益;每学期结束,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形成书面材料,更要整理自己的反思内容,努力提高教研水平。不断地反思才会使教与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进。

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语文课堂实效。务实高效必定会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为语文课堂教学开辟广阔的空间。只有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一、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未有创新

在原有的英语课堂教学上,许多的英语教师都只是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即是单纯的传授,未能注重学生的感受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问题未能具体分析,也不会按照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来进行教学,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上没有创新性。普通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着教学的效率,也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教学内容没有系统性

初中的英语教学在实际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就要求把初中英语的知识进行联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教学。但是在原有的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只是简单的把一个单元内知识进行备课,没有把各种各样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所以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整体,从而限制了学生对于知识整体性的掌握,正因如此,学生没有办法很好地去适应新型的教学方式,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教学内容过于贫乏

由于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上过于的强调授课的内容的准确性,所以在如何利用整体的课堂时间上就显得不够用。可是,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是建构高效英语课堂的关键。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许多的教学教师无法真正充分利用课堂的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时间,而且,如果无法很好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无法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二、建构初中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学生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的自信心是确保学生完成学生任务的基础。这样就要求教师不单单要让英语的学习具有趣味性,同时还应该树立起他们的信心。教师应该按以下几个方法来树立学生的信心。认真分析学生存在差异的原因。学生的差异是可以消除的,教师要用心去观察每一位学生,找到他们差异的原因,方便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更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

重视学生的小组学习。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让每位同学都可以得到应有的发展。

2.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1)视听教学。在很早之前,英国就有作家认为播种的行为是可以收获习惯;习惯会收获性格,而性格可以改变命运。可以看出习惯是一种非常巨大的力量,所以人应该从小的时候就应该通过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运用现代化技术现代的技术教学可以让教学的课堂变得生活、活泼,特别是在学习阅读的时候,现代多媒体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理解。由此可见,视听教学就是可以让学生看到情景并听见语音,让课本原来枯燥、死板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的培养,学生就可以在自主学习中把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起来,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看一些优秀的英文动画,如《小鹿斑比》《狮子王》等等,又或是听一些优秀的英文歌。通过这样的感官教学来加深学生对于英文的热爱和印象。

(2)情景教学。打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顺应学生身心成长的要求,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并主动的加入课堂的教学中,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第七单元The Birthday Party一课的时候,可以设计以下的情景教学:让全班的同学都把自己的生日说一遍,之后将全班同学的生日统一,之后再进行分类,看哪几个同学的生日是在同一个月,哪些同学的生日最为接近等。

(3)表演教学。 让学生参与至教学的表演当中是对课文进行全方位感受的方法。在对课文进行初步的理解之后,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成形象具体的肢体语言可以最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第5单元Our School Life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出来做一些即兴的表演,表演他们在今天是如何来到学校上课的,在上课的路上是否有遇到有趣的事?并描述在学校的时候会学习到什么样的知识等等。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去展示。

3.多方面获取资源,组成适合教育的教材

对于教材的灵活处理是要求教师要准确地掌握好教学的目标以及拥有良好的教材分析、使用能力。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根据所学的教材以及学生的情况,从网络、杂志、报纸、图书馆中的藏书来收集相关的资料组织成教学的内容。同时还应该多听学生的建议,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授课的内容,让课堂教学可以更加地与学生贴近,同时也为教师创造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结束语

建构初中英语的高效课堂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可以努力地去学习并尝试运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打造出真正的高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篇8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以培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使得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避免过早出现.为了实现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应该把握好兴趣这个出发点,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实践,在物理课堂上,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笔者经常采用创设情景方法,学生情景的创设方面进行精心准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习过程充满好奇和新鲜.比如,在教学《凸透镜》的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正对着太阳光,拿着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小木棒在地面上很快就开始了燃烧.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提升,使得学生的好奇心被快速激发,这是利用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新课的内容能够很好地被激情导入,对于下面的课程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实施快乐教学,结合好肢体语言和教学语言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感受到新奇感,使得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笔者能在教学别注重语气、音量和语调的合理运用,这样能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有效使得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得以消除.每个学生的提问或者问题的回答,都应该善意地平等对待,并且进行适当的启发,这样能够有效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不能简单否定学生的错误回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能够把话讲完,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明白学生的错误所在,另外,还应该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提出的创造性的见解或解答.

口语和肢体语言在教学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应该尽量保持生动的讲解,运用风趣的语言,这样能对那些对知识的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中学生给予很大的鼓励.为了更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通过相应的夸张动作来实现.比如,在对于“静摩擦力”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笔者用非常大的力气去使劲推桌子,但是讲桌却没有任何移动,学生便会自主进行思考,“桌子在老师用力的情况下,为何没有运动?这其中应该存在平衡老师推力的一种力吧?”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启发.

3物理学科特点可通过小实验表现

实验教学环节中应该尽量展示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有趣的演示实验或者物理现象中,更好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一边进行演示实验,一边对于相关问题进行设置,在相应的实验中,应该保持学生的一种悬念心理,有时应该努力去做好从实验事实得到出人意料的结论的实验;利用学生的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有效增强;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进行自我设计的创新型物理实验,比如制作相关的小天平、测力计、潜望镜、放大镜、针孔照相机、杠杆、量筒等教(学)具,在制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加强,另外一方面,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使得其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更加突出.比如,笔者在进行《摩擦力》课程教学时,同桌的两位同学之间,其中一个同学先伸出手,让另外一个同学用更大的力握手,另外一个进行抽手动作,这样可以比较相互的摩擦力哪个比较大.另外,相同的实验还可以在手上擦上肥皂再次进行.通过上述实验,学生能够对于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进行初步体验,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角色,还能使得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感觉就像科学家做实验一样,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4积极营造充满想象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被充分重视,应该积极努力去为学生营造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其四维空间的想象能力,使得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充分调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养成一种敢于创新、任意表达、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并且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参与,才能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篇9

实施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它可以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教育最终目的,也是我们现代教育的趋向。那么,如何建构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呢?

一、什么样的课堂为高效课堂?

高效必须实效,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既能教得轻松、又能教得成绩高。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笔者认为它应该具备这样几个标志:

1、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学得投入、主动、自主。听课者能看到学生“进课堂以前和走出课堂的时候发生了变化”。

2、 全班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这堂课下来,不只是对少数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提高,而是在整个过程中,人人有事干,人人有收获,全班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3、学生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这堂课应该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师生之间的交流是真诚的、实在的,使学生或受激励、或受启迪,或受教益、或引起反思的。

4、课堂是“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是融洽的、有效的。这种合作既指以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也指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不仅作聆听者,还要做参与者和解惑者,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

二、建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精心备课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则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确定全面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初中化学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

3、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厚重。新课程课堂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实践证明:环境越和谐,亲和力越强,教学越有效。

4、注重小组合作交流

篇10

不同教学方式学生对应的平均掌握率:

教学方式 掌握率

教师讲授 5%

学生阅读 10%

视听并用 20%

老师演示 30%

学生讨论 50%

学生实践 70%

学生教别人 95%

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是高效的.怎样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呢? 下面谈一下我区物理课堂成功的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1 课前让学生有备而来,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参与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地强化了“集体备课”这种校本教研形式,切实提高了教师课前预设的质量.但对学生的“学前准备”不够重视,学生在课前做的准备较少,从“零”进入课堂,这就使学生完全被动的听课,没有重点的听课,也就很难使学生有效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比如我们开会想讨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提前告诉大家准备,那么在会上发言时每个人都会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吸取自己没想到的,同时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质疑.这样可以使我们讨论的问题在每个 遇会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要想使课堂教学高效,就要让学生做好“学前准备”,做到有备而来,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参与.

那么怎样做好学前准备呢?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预习要求不明确,基本形同虚设.所以我们应该编制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航——引导学生逐步独立地学会课本上的知识.例如,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一节的部分学案.

压强学案

一、压力

1.观察上面的三幅图片,分析这三个力方向和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思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三个力的方向都和物体的接触面积______,物理上将这类力定义为压力:结合课本,你认为压力应该定义为:______.

2.大家再看看,压力的作用点是否都作用在受压物体的表面呢?

3.观察上面的三幅图,那个力和重力很相似,它是不是重力呢?

思考:不同点: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上,这个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而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相同点:①这两力的方向_______.②当物体自然放置(水平放置桌面,只受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地面上时,压力和重力的大小也是一样的.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

1.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两个活动,体会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看看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用图3中的方法挤压气球,当右侧的食指施加的压力变大时,气球的形变 (选填“变大”或“不变”),说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_____有关.

将铅笔的一端削尖,用图四的方法挤压铅笔,两边的手指感觉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______有关.

2. 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的,需要实验验证:

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器材有:

器材:海绵 一瓶矿泉水 砝码 钉桌

请你设计方案.

实验设计方案1: 器材:一瓶矿泉水和海绵

实验步骤:①分别将矿泉水正放和倒放在海绵上,正放时海绵形变_______(选填“大”或“小”).倒放时海绵形变 (选填“大”或“小”).

结论:所以说明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力的效果越_______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②正放在气球上的矿泉水倒掉一部分水后与倒掉水前相比较海绵的形变_______(选填“大”或“小”)说明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力的效果越_______.

实验设计方案2:器材:钉桌 砝码 海绵

步骤:分别按图3、图4位置作实验,观察现象.

结论:_______

分别按图4、图5位置作实验,观察现象.

结论:______

3.结论:①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效果越_______;

②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效果越______.

通过这部分的学案可以看出,学案中问题的设置切口较小,便于学生回答.同时思考的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物理的概念,理解物理规律.在这样的学案问题引导下,提高了学生自学的有效性.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思考、建构知识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陶行之先生一直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即教学生学”.可见,成功的教学一定是围绕学生的学展开的.

2 课中让学生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为有了学案的引导自学,所以我们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应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如果通过交流发现学生自学很懂时,我们就进入第二个问题的学习.要是学生看法不一致,我们应该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再讲述.例如:《压强》一节压力概念建立部分的教学就可以如下:

教师:一、观察上面的三幅图片,分析这三个力方向和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交流……

教师:物理上将这类力定义为压力:结合课本,你认为压力定义应该为?

学生交流……

教师:大家再看看,压力的作用点是否都作用在受压物体的表面呢

学生交流……

教师:观察上面的三幅图,那个力和重力很相似,它是不是重力呢?

学生交流……

通过上面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只是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是学生自学的源动力.如果课堂上的问题都让学生先讲,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展示欲”,课前必然要认真完成学案提出的自学任务,这样就充分的利用和延伸了学生“展示欲”的心理本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课中教师“精讲点拨”,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课堂上教师要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认真倾听同学们在交流展示、互动探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准确把握学生存在的疑惑.然后“一语中的”的讲到“点子”上.例如,在《力与运动》的关系一节课堂教学时,学生会认为推不动物体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此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指点谜津.

教师:“推不动”说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这样的状态推力能小于摩擦力吗?

学生思考引起思维冲突.

篇11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设计一个精彩新颖的导语,那么一定能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出师表》时,以听《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学生一下子被这雄浑深厚的歌声震撼了,顿生兴趣,然后我逐渐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2.吟哦诵读,读中感悟

文言文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如入无人之境地大声朗读,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 。我在《出师表》一文导入后,就播放《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诵读出师表”片断,学生静观画面,静听诸葛亮自陈,他们从诸葛亮晶莹的泪光中感受到了他的赤胆忠心和谆谆教诲之情,学生的阅读欲望呼之欲出,然后我趁势提出具体的朗读要求,学生在读中就可以把握课文基本脉络,学生们在诵读课程中,也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享受到了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3.夯实基础,授之以渔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侧重点应在于朗读背诵,词语积累,疏通文段。而在实际中考中,词语积累占的比分一直是比较高的,关于文言字词的教学,决不能满足于教会学生多少词义,而应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字词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来说,我采用了如下一些方法来落实字词句教学(1)对照比较。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对照比较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去获得准确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2)温故知新。虚词也好,实词也好,句式也好,许多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讲新课时,我总是启发引导学生联系旧课已学过的知识,以旧知识带新知识,加强知识的连贯性。(3)突出重点。实践告诉我:根据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力气用在刀刃上,就能收到纲举目张之效。

4.小组竞争,激发动力

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我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我的每节文言文教学课都要留下不少于5分钟的时间,对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竞答,哪个小组答对就为哪个小组加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夯实了基础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5.拓展延伸,创新思维

篇12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构建高效课堂,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做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加强理论知识,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化学教师对新的课程改革的反应要似“中和反应”而不是“酯化反应”。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的认识的提高,还要加强学生对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思想。在使学生了解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的理论方式分析化学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以及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科学作风和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师要学习新课改相关文件,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对新课改的走向有所了解,认识到本次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认识到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要认真学好化学的新课标,深刻理解新课标相对于旧大纲的一些变化和联系,搞懂三维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关联性和具体要求。按照新课标,对过去的教学进行一次整体的回顾,重新审视过去教学中的得与失,在新课改精神下找到新的着力点开展教学教育工作。还要想尽一切方法来获取现代教育信息,与时俱进,了解当前中外教育最新动态,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联系教育理论和本地实际,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教师教学课题导入要注重有效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课题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较强的思维启发性作用。例如,高二化学课程中“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课题的导入,可从伏特发明电池的经过开始,从伏特用青蛙做实验,找到“动物肌肉里贮存着电”的秘密所在,再以伏特用两片不同的金属在自己的舌头上做实验、体味口中的滋味的事例为例证,以讲故事的方法引入课题,可以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后面的演示实验格外有兴趣,同时也真正理解了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理,这样使教学充满趣味性,在生动的演示与讲解中进行教学,就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现代教育注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因此,课堂教学要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以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辅助教学,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以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原子弹爆炸的录相,然后引导学生:原子核能威力强大,要了解原子核能首先得知道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之后用多媒体模拟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再用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最后用动画方式模拟氢核聚变和重核裂变的过程。

三、通过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培养,而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诸如创新思维、联想思维等。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一题多解这方面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将一个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分析物质发生变化,从加入的物质考虑,这是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所以一般学生只分析NaOH溶液与CO2的反应得出一个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而忽视了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漏了“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的现象”。 再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Cu(OH)2蓝色沉淀。

联想思维是指对有相似特点的事物通过对比联想,推测其它方面相似性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结构特点,因而具有相似的化学特性。如在《生活中的酸、碱、盐》教学内容中,三类物质各有其不同的通性。教学中应先让学生掌握三者的性质,再在此基础上拓展。如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教材中只列举了HCl与NaOH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酸类物质具有酸的通性,而碱类物质具有碱的通性,由此可以联想到只要是酸类物质和碱类物质之间应该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总之,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内,还要利用好课外,做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