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0:16: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消防工程行业现状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力点之一,服务于民众,贡献于社会,而往往一些建筑工程事故也会让人反思和揪心。消防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担了建筑安全的重任,在保障建筑安全和受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作用巨大。近年来,国内一些建筑火灾事故反映出了建筑工程存在安全隐患,这是必须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文章具体从消防工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大方面入手来探讨提高建筑安全的有效途径。
一 消防工程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
消防工程是一项复杂、高要求的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因此,影响消防安全施工安全的因素也要综合考分析,以保证消防工程的安全运行及使用。
(一)人员
目前,消防工程中的许多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观念当中还存在诸多盲区。尽管我国对于消防工程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标准,然而许多施工企业面对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安全管理的投入,未能发挥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作用。
(二)设计
安全问题是消防工程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方面必须要科学、合理、严密,由于有些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没有听取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建议或意见,往往很多消防工程的安全问题是由设计的缺陷导致的,最终出现安全问题。
(三)管理
一个完善的消防工程组织队伍、一个好的管理可以将问题扼杀在摇篮当中,反之亦然。如果管理队伍人员缺失,对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竣工验收工作不够细致等都是管理缺失、不到位的重要表现。因此,管理也是影响消防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在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完善的体制、健全的组织队伍是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制度管理、规范检查、强化监督,最终保障消防安全。
(四)施工质量
调查发现,很多消防工程的安全问题来自于施工质量的影响。当前很多消防施工企业对经济利益追求过剩、赶超工期等因素致使工程质量影响到消防安全。
通过对消防安全因素的分析,导致消防安全的因素之一就是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因此,对于当前我国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二 当前我国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的现状分析
(一)对消防施工企业审查不到位
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对消防施工企业进行审查时要重点针对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评审,以检查消防施工单位真实的施工能力和技术水准,然而在现实的审查过程中,审查工作的重点却放在了施工企业的主体资质评估方面,反而忽视了个人素质的审查,所以,在消防施工时通常会有施工人员的素质偏低、技术能力差、随意更改施工设计等现象的存在,另外,施工过程中,层层转包现象严重,这就导致了消防施工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给消防工程的质量留下了安全隐患。
(二)消防系统的不全面
目前的消防工程中,对于消防设计的要求更加严格,即使在一个建筑物内部进行施工也要同时存在多个系统,例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疏散指示及应急照明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以及消防广播及通讯系统等,所以说,消防工程是一个综合学科,需要广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消防工程施工时需要多个专业的配合协调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对图纸的设计要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和独创性,必须要结合每个消防工程的实际特点来进行设计,不能统一标准搞一刀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在图纸的指导下来进行,从而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
(三)施工不规范
施工既是将图纸设计付诸实际的一个过程,也是施工质量容易出问题的一个环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不规范的施工现象发生,这些不规范的施工最终给施工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三 消防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防给水管网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1.由于消防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有的消防工程中,会发生错把塑料给水管当成消防给水管道来进行使用,或者与建筑消防给水管道想连接的问题,塑料给水管在消防给水官网中使用时不科学的,因为塑料自身材质的特点(受热后容易变软、强度不高以及易燃等),所以当火灾发生时,塑料给水管很容易发生坏损,致使消防官网的输水能力变差,无法保证发生火灾的水压以及流量要求,降低消防的功用,使火灾无法及时被扑灭。
2.消防给水官网的试压不够规范。消防给水官网的试压分为两部分:强度试验和试漏检验。强度试验必须按照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分阶段来进行,试漏检验则要求常压下进行。然而许多消防工程中,施工方并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来对消防给水官网进行这两部分的实验和检验工作,或者只对其中一部分进行,这都会给消防工程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埋下隐患。
(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通过感应的原理来及时喷出水来灭火。但是目前的很多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于感应原件的安装的位置出现问题导致不能及时感应,从而会导致火势的迅速蔓延。防火喷头系统所用的水通常是与消防通道的供水连接在一起的,如果消防通道的供水出现了问题,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箱供水问题也会出现,而且目前很多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箱水量都是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四 加强消防工程安全以及质量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设计上的问题处理对策
灭火消防系统需要从设计上就要引起重视。在消防系统设计上,首先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和制度来进行设计,对于一些设计上不明确的地方,需要邀请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核对核实,便于后期的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需要加强设计人员的素质,提高火灾在设计人员中的意识,增强设计人员对于安全的观念,让设计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源头上杜绝隐患的发生。
(二)注重消防人才培养
建立消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通过系统、逐级的专业培训与第三方独立考核,不断提升消防机构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同时,提高从事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人员的执业门槛,通过机制与制度不断造就并保留消防专业技术骨干。
(三)做好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消防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联系紧密,不能割裂开来,如果施工过程在存在安全隐患,施工质量势必会受影响;反之亦然,如果工程的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也必然给消防安全留下安全隐患。所以,在消防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安全和质量都不能放松,要重点抓好质量管理。首先要确保消防工程施工组织队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确保施工人员在各项施工技术要求上都能够满足;其次,要严格按照相关消防设计标准以及技术规范,保证各项质量管理措施得以贯彻执行。
(四)严格把守消防工程的质量审核关
严格把守消防工程的质量审核关应当切实把握好以下面环节: 防火安全责任制务必落实到人,明确谁负责。消防机构对设计方出示的设计图纸时,必须严格把关审批表,应当由有专门技术岗位资格的专家把关;“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提高领导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避免在审核上出现失误;在审核过程里,不要被某些建设单位的公关,人情关系等左右。
(五)严把验收关
为保证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在工程报验前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确保土建专业与消防相关的作业己经完成。做好消防系统各子系统的调试与整体联动调试工作,检查水泵接合器、室外消火栓的有关阀门是否安装正确,均己开启。自行检测消防设备电源是否准确无误,各消防联动设备的联动关系是否规范。工程竣工图、竣工资料准备完毕。消防设施有消防专业检测公司的检测报告,同时,协助甲方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方案,安全管理组织和人员的落实工作。协助甲方落实工程消防报验资料的整理并报送消防部门,验收现场会议和制定验收参与人员的名单。
结束语
总之,只有加强对消防工程的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才能提升消防公共安全的系数。而消防工程的施工企业理所当然的应该承担起消防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工作,以确保消防工程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9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由于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结合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现状,提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发展对策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内容和形式
根据公安部令第30号《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第8条和第15条的规定,有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建筑工程,在工程竣工后,必须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消防给水和自动灭火系统;防烟、排烟和通风、空调系统;消防电源及其配电;火灾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疏散指示标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控制室.根据公安部令第61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28条的规定,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其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存档备查.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包括建筑工程竣工后消防设施的工程竣工检测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定期检测.
三.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单位的组织形式
根据公安部令第30号第25条“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和人员必须无偿履行消防监督职责,严禁开办建筑消防设施设计、安装调试、检测和维修保养等服务企业、机构.”的规定,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单位必须与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分离独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并接受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单位必须与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调试、维修保养企业分离独立经营,检测单位不能承接消防设施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的工程,以保证工程竣工和定期检测的检测结果公正性。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单位必须取得省级以上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查许可方可开展消防设施的检测工作,其管理人员及检测人员必须通过省级以上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行业现状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接受委托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消防检测是伴随建筑消防设施发展而产生的新兴特殊行业,涵盖通风、给水、电气等多个专业,专业技术性较强。过去消防检测机构一般多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自收自支,管理正规,检验严格,把关作用十分显著。现阶段消防检测机构大多数是企业性消防检测公司,定位为社会中介组织(机构) ,多为民营企业,开办时首先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然后到省(市)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检测资质,只要取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就可以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业务,行业发展刚刚起步。
五.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检测市场混乱 ,恶性竞争现象普遍
由于检测机构的不断增加,各检测机构所占的检测份额不断减少,导致了检测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主要体现在检测价格上,互相压价,而且存在着回扣现象,必然会影响到检测质量。有的检测机构为了得到项目,故意降低检测标准,减少抽检数量,对一些错误视而不见,出具虚假报告,有的检测机构因为检测费低,就不去现场,向施工单位要来数据,坐在家里直接出报告。
2.专业人才缺乏,队伍素质不高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由于国家没有相对应的学科专业,使得专业的检测人才极度缺乏。消防检测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检测工作主要在现场完成,要求检测人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际经验,既要能发现问题,还要能知道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能解决问题。这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不断的经验积累。目前,大多数检测机构的人员构成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消防工程公司的施工人员和消防部队的转业、复原人员,另一部分是社会招聘的。由于大部分检测人员仅仅接受了简单的培训,不能保证检测的质量,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就出具了检测报告,使被检工程的设施带病运行,人为造成了安全隐患。
3.检测报告格式不统一,原始记录内容不详细
检测报告是检测机构对设施的运行情况给出的合格与否的结论。虽然各个检测机构所依据的检测标准都是相同的,但是检测报告却什么样的都有。有的只罗列出设备的数量,不标注设备的相关参数,有的不管现场有没有设备,全都是合格;有的引用的标准不正确,新标准已经实施,还使用老标准,不注意标准的查新;还有的打错名称、时间等。原始记录是在检测现场进行检测时,对检测数据和结果所做的最初的数字和文字记载,是检测报告生成的依据。大部分检测机构的原始记录上的数据都不够翔实,有的仅有简单的文字描述,也有的只记录一部分。
六.规范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对策
1.实行专业消防工程监理制度和规范消防检测机构
(1)对一些重大消防工程实行消防工程单独的消防专业监理制度,由专职的消防专业人员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理。
(2)目前,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介公司在我国尚无统一的行业管理法规,对消防中介准入原则、资质许可、执业制度、奖惩办法等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直接关系到公共消防安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整治该领域内的假“李逵”。对于那些不具备检测资格及检测条件的、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检测“资质”的检测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在法律上将不予承认,也不能作为单位建筑消防设施验收的依据。同时要采取措施对这些检测公司予以坚决取缔。要加快立法进程。要加强消防中介资质许可及诚信评价的监督管理,建立法律责任制度,对消防中介机构违规、违法行为采取制裁措施,明确应承担的相应刑事、行政和民事责任。
2.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提高机构的自律意识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消防部门要积极配合起来,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管理,一是把住审批关,提高准入的门槛,使检测机构在人员素质、设备场地等方面加大投入,避免皮包公司的出现;二是做好跟踪管理,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技术专家对检测机构进行检查,查看机构是否按照规定开展检测活动,并对一些工程进行技术性复核,查看是否存在出具虚假报告的情况,一经发现,严肃处理,杜绝出具虚假报告的现象;三是成立检测机构协会,组织相应的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协调物价部门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和价格浮动空间,并向社会公开,使机构之间形成合理有序的竞争。
3.建立人才储备,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针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人才缺乏,检测队伍素质低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提高检测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并统一考试,持证上岗。
4.统一报告格式和记录内容
标准的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对检测报告的格式和原始记录的内容进行研究,根据建筑消防设施的特点,制定统一的报告格式,使检测报告能够结论明确,内容严谨。制定合理的
原始记录格式,使记录能够翔实地反映检测现场情况,具有可追溯性。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管理,解决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现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盛涛; 房林 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介机构监督管理安徽建筑2008-12-10期刊
[2]杨淑敏 试析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安全 东方消防2010-09-25期刊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设备工程是土木、建筑类专业的一门工程技术基础课。而以我国来讲,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对于它则必不可少,根据我国今年来的发展,现今则使得它显得尤为明显。
一、我国消防设施施工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建筑消防设施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建筑施工中,促使建筑消防设施的安全性得以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事关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问题,还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消防设施的施工中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与国外先进施工技术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相关施工人员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不断提高我国建筑消防设施施工水平,以便于更好地满足我国建筑消防设施施工要求。
二、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存在的通病
(一)、建筑消防室内消火栓系统方面的质量通病
①建筑消防室内消火栓的安装和压力不符合要求砖墙内的消防栓箱洞口上部没有设置过梁,以至于受压力作用导致小箱体变形,从而使箱门开通不便。②还由于随便改动消防栓箱底的预留孔位置,并且用气焊割孔,以至于安装后,消防栓口出水方向不能与设置的消防栓的墙面成直角,或者与周边的距离过小,导致消防水带不能安装
至消防栓上,有时还可能导致消防水带弯折,从而影响出水量。③建筑消防栓箱和其附件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房子装修过程中消防栓被装饰物遮住,消防栓的箱门没有与装饰物的颜色区别开来,还表现在连接消防栓的水带随意和接口乱接,并且接口处没有安装卡簧,导致试水时接口与消防水带脱落,以至于大量的水流出。
(二)、消防给水系统管网方面的质量通病
消防供水系统的安装在消防设施中非常重要,是消防设施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两个步骤来进行,首先需要对管网在无压力或者稍有压力的状态下进行试漏检验,然后再对其进行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只有将这两个步骤做全做好,才能够保证供水管网的安装质量,保证在火灾时能够正常供水。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规范标准执行,只是进行了试漏和试验压力,而没有进行工作压力,这样就为管网留下了质量隐患,在使用时就会影响到火灾救援。
(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方面的质量通病
自动喷水系统是在火灾发生时扑灭火灾的有力措施,但是实际施工中,很多的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执行,对于自动喷水系统的材料和安装方式没有按照规范执行,并且消防水箱的设置不合理,在火灾发生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安装方面的质量通病。
(四)、建筑消防设施排烟防烟方面质量通病
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安装防烟排烟系统,按照国家的规定,地下的建筑必须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但很多都没有安装,本该采用加压送风的防烟系统的,却没有踪影。即使有的建筑设置了该系统,但是各种配套设施安装不到位,如防火门没有安装或者是损坏严重导致密封不严,防烟楼梯间压力无法达到要求。
(五)、建筑消防设备方面质量通病
其一是消防电梯定位不够清楚。消防电梯消防电源、消防电源的线路敷设、消防电梯的前室设置、末端自动切换、消防电梯载质量和运行速度、电梯门挡水设施、井底排水设施、前室内消火栓、正压送风系统以及应急照明等被忽略,不满足条件。其二是防火卷帘、防火门的质量不合格。其填充材料采用岩棉不符合规定,不经过必要的试验,防火门达不到耐火极限的规定要求,有些因素影响防火门不能正常关闭。有些防火卷帘不能满足背火面温升要求的,采用的喷水灭火系统没有设置独立喷水的保护系统,有的防火卷帘用作防火分区的,没有安装消防电源及联动控制装置,一旦发生火灾,只能通过人为手动断电。
三、提高建筑消防设施施工水平的措施
防灾自救的要求越来越高, 建筑消防设施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加强我国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不断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对于防范建筑灾害的发生,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常运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中,通过监控技术严抓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确保各施工工序都严格按图施工说明进行,杜绝一切偷工减料的施工,使整个施工现场按规范、规定施工。此外,还应实行网络化、制度化,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使各项管理形成制度化,并将施工现场各种业务分析的结论、信息及时反馈给总公司,即由监控管理员通过视频监控了解到施工现象的所有细节,实现对异常事件的性质的准确判断,让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施工现场,以便于更好地实现对现场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及管理,切实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强化竣工后的验收
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前的竣工验收阶段,加大质量检查的力度和各级责任,互相监督;落实产品的抽检、送检,法规实施及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大力发展建筑消防设施的检验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加强检验各种的消防产品。消防工程施工完毕后,相关的验收人员只简单做一下现场的水测试,检查水量和水压是否合格,并没有深层次地进行检验试验。这就要求大力发展消防设施的中介检验机构,全方位科学检测,提交对应的验收报告,保证设施真正发挥作用,提高防火能力,并且消防产品也需提交检验报告。
(三)、以人为本,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专业知识、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操作等多方面的培训。首先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加大安全监督管理,加大安全投入,使得工作人员思想上重视。其次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工作流程。最后是加强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安全责任人等的培训,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监督部门的督促工作
当地的有关监督检查部门应该加强该地区的建筑消防设施工程施工的现场检查督促工作。要严格查处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不明确责任规定的,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的,发现一处惩罚一处,彻底扭转目前消防工程的管理不严现象。大力加强执法力度,施工现场严管重罚,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高额罚款那些违法乱纪的行为,提高法律效应。已经验收通过的工程,做好消防监督的日常检查,及时整顿,确保设施正常使用。
(五)企业工法的实施和标准化
对施工操作要求和施工方法做出明确要求,结合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落实;将施工质量与安装人员的素质和技术紧密联系,在施工的过程中,切实掌握好安装要领,保证施工的质量标准符合要求。还有就是因为施工单位对于消防设施的材料质量严格检查,这些都是在日常的建筑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应该加以重视。
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不断完善的建筑工程的立项审批、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工序,只要不断提高质量意识,严格管理施工,按照规章流程认真操作施工,才能不断增加消防法律意识,提高完善消防安装的工艺水平,进而建设出国家和人民都放心的工程,促进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as also been accelerat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urban edge of some rural area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city, although the geographical area has been part of the city, but In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land property rights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is still retained before the inherent model of rural areas, will be called "village".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urban village frequently occurred, especially the fire problem, due to various factors, resulting in the city village fire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hus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harmony also had a great negative impact. Therefore,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ity village fire safety management, improve the fire defense capability has become a contemporary urbanization process can not be ignored an important issu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causes and relative solutions of the fire safety problems in the village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nd hopes to draw lessons from and help the latter part of the work.
【Key words】Urban village;Fire safety;Urbanization;Current situation
1. 引言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逐渐的形成了一些人口密度较大、消防隐患突出的“城中村”。“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消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严峻。由于受到多方面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城中村”居民消防意识与火灾防御意识较为淡薄,同时再加之村内消防设施配备的不健全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当前城中村火灾事故频发的现状,进而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提升其火灾防御能力已逐步成为了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迫切问题。
2. “城中村”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火灾防御意识淡薄。近年来,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年发生的火灾事故高达几十万起,几乎所有的火灾事故均可说明一共同的问题,即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以及基本防火知识与技能的缺乏。由于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主人翁参与意识的淡薄,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城中村”消防安全,这也成为了一项重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2)建筑规划的滞后导致存在突出的消防隐患。绝大多数的“城中村”都是以一种无序的状态发展而来,在建设规划方面也存在着突出的滞后性,因而也使其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同城市建设的相同步;如在部分城中村中,因榇迕裰间各自为政,房屋之间也不会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普遍存在着“一线天”、“握手楼”、“贴面楼”等现象,消防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3)电气线路敷设杂乱无章问题尤为严重。在大多数的城中村中,不同楼房之间被错乱无序的电力线路连接在一起,很多的外地租客为了节省费用而选择在城中村租房居住,铤而走险,私拉乱接,电气线路敷设杂乱无章;另外,在房屋内同样高也存在着严峻的线路乱接现象,线路敷设毫无规范可言,线路纠结在一起,就好比是一张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消防隐患尤为突出;再次,由于时间问题,连接的不少线路接头的绝缘胶布已经风化脱落,金属线缆在外,风吹雨淋,长期得不到相关部门的管理。由于电气线路敷设的杂乱无章,使得城中村也面临着了严峻的消防安全、火灾等问题。
3. “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基于当前城中村严峻的消防安全问题现状,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更好的保证居民的幸福生活已逐步成为了当前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认为要有效的解决当前“城中村”所存在的诸多消防安全问题,重点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1)加强教育力度,提升居民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思想是行为的指导。只有居民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相应的消防安全问题也便会得到有效的改善。具体的如,“城中村”居委会可成立专门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小组,全权负责村内居民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同时设置相应的消防宣传专栏,制定相应的居民防火制度,并在社区内定期的进行以消防知识、火灾防范等为主题的知识教育会,也可以组织开展火灾防御知识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评选出优秀参赛选手给予丰厚奖励,以此来调动广大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使其消防安全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其能够以一种主人翁的角度参与到社区火灾防范工作中来。
(2)“城中村”科学规划,严格排查与整治火灾隐患。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属于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其也作为了城市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据。再次,对于影响消防问题的各类安全隐患因素也要进行严格地排查和整治。建立常态化的消防安全排查制度与责任到人机制,强化监督,综合整治;健全基础消防设施配备,提升社区火灾防御能力,全面保证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
(3)统一消防安全管理,促使房屋出租的规范化。统一进行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对于更好地预防火灾等消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物业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将之前单一个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一种相对较为集中化的集体统一化管理,不H使得原本混乱的消防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和有序,同时也对消防部门提供了一条更为可靠和有效的社区消防监管渠道,对于消防事故的有效防御和控制以及对火灾隐患的有效整改有着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总之,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消防安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消防管理还比较混乱的“城中村”中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及人们的安居乐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后期的管理过程中,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大重视力度,从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提升居民消防安全防御意识,规范建设,强化监督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由此全面保证“城中村”的消防安全,为居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一个更好地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林帅. 济南市“城中村”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和管理对策[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6,(07):87-89.
[2]权向科. 探讨“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及对策[J]. 四川建材,2015,(02):293-294.
[3]谢媛. 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及技术改造对策[J]. 法制与社会,2014,(02):202-203.
中图分类号:X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172-02
1 “五大功能区”火灾情况
2013年,共发生火灾6062起,亡29人,伤45人,直接财产损失5500.7万元。同比2012年,火灾起数、伤人数、损失数分别上升了61.3%、73.1%和113.5%,亡人数持平。
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火灾起数较多、损失总量大。发生火灾3533起,亡11人,伤11人,损失3063.4万元,分别占火灾总数的58.3%、37.9%、24.4%和55.7%。该区域经济较为发达,建筑场所密集、人流物流量大、储存物资较多,造成的火灾损失往往较大。
城市发展新区,仓储物流领域火灾起数少、造成损失大。发生火灾1488起,亡10人,伤17人,损失1466.8万元,分别占火灾总数的24.5%、34.5%、37.8%和26.7%。其中,厂房库房火灾70起、损失199.1万元,平均每起火灾损失2.8万元。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用火不慎造成的火灾多。发生火灾830起,亡7人,伤13人,损失626.8万元,分别占火灾总数的13.7%、24.1%、28.9%和11.4%。因生产生活用火不慎发生火灾597起,损失446.7万元,分别占该区域火灾总数的71.9%和71.3%。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农村火灾起数多。发生火灾211起,亡1人,伤4人,损失423.7万元,分别占火灾总数的3.5%、3.4%、8.9%和7.7%。其中,农村地区发生火灾116起,损失253.9万元,分别占该区域火灾总数的55%和59.9%。
2 “五大功能区”消防安全现状分析
2.1 都市功能核心区、拓展区
火灾风险性高。有各类高层建筑15000余栋,超高层100余栋,70%左右分布主城区。多数建筑修建日期较早,内部设施日渐老旧,产生了大量火灾隐患。
人口高度聚集。在主城9区5473 km2(约占总面积6.6%)的土地上,常住人口多达795.36万人,占总人数的27%,因人口密集诱发火灾的不利因素大量增加。
小单位、小场所众多。至2013年,重庆市场主体总量已达到153.23万户,多在城乡结合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受经济条件所限,大量居民自建房被改造为生产经营场所,多数未经审批。
2.2 城市发展新区
违法违章建筑多。一些工业园区早期缺乏规划、随意开发、无序发展、配套不全,多数工程未通过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如:长寿、江津、璧山、潼南、铜梁等地工业园区均不同程度存在这样问题,存在的先天隐患较多。
“三合一”场所多。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多在居住建筑或简易建筑内开办小工厂、小作坊,且集中连片。如:璧山区七塘、八塘镇皮鞋加工片区,巴南区骑龙村家俱制造片区等,多集生产、经营、生活与一体,存在较多火灾隐患。
易燃易爆场所多。近年来,大量易燃易爆涌入城市发展新区,形成长寿、涪陵等特色化工园区。由于园区化工企业发展时间短,管理、工艺、技术相对薄弱,存在较多火灾隐患,且一旦发生火灾,社会影响较大。
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不少地区在缺少消防规划的情况下开工建设,消防车通道、市政消防水源未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基础设施不能完全适应发展需求。
2.3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整体规划落实不到位。受三峡移民影响,城市消防规划未能及时修编,消防配套设施多数没有同步跟上。特别是巫山、奉节等地,受地域条件限制,城市新建区依山而建,道路蜿蜒盘旋,建筑层叠耸起,普遍诸多先天隐患。
工程存在先天隐患。受三峡移民工程进度影响,该区出现了大量移民自建房、联建房,多数未办理任何消防手续,建筑内无任何消防设施,部分自建房擅自加层,无法满足现行消防规范要求,遗留较多的先天性火灾隐患。
小旅馆、小宾馆大量出现。随着旅游业高速发展,宾馆、酒店十分紧俏,一些居民建筑被违规改变使用性质开办宾馆、酒店,多存在场所安全出口数量不足、锁闭疏散通道、动态隐患多等消防安全问题。
2.4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建筑耐火等级低。少数民族居住地多以吊脚楼和木质简易房为主,如:酉阳县龙潭、黔江区濯水等国家级古镇,建筑耐火等级低,没有防火分隔,相互毗连,一旦起火,极易“火烧连营”。
危险用火行为多。由于该区冬季气温较低,群众多用炭火、烤火箱御寒,一到冬季“户户有火箱、家家都烤火”,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
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较差。该区群众居住较为分散,接收消防知识的途径较少,普遍缺乏消防安全知识。加之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大量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人员火灾自防自救能力较差,易在火灾中死亡。
3 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措施
3.1 创新“都市功能核心区、拓展区”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加强单位“四个能力”建设。督促单位明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责任人、管理人、消防管理员职责,推广应用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建立“户籍化”管理电子档案,每季度开展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提升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培育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推行注册消防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探索建立消防中介机构准入制度,提请市政府配套制定相应政府规章、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强化消防社会服务机构组织和人员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火灾高危单位管理。推动火灾高危单位按要求配备消防专职人员,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评估,依法购买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切实提高抗御火灾风险能力。
强化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建筑消防水压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提高高层建筑技防能力。充分利用市政“智慧城管”手机软件,将市政消火栓、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发动广大群众举报消防安全隐患。
3.2 优化“城市发展新区”消防安全环境
落实城乡消防规划。实施《重庆市城乡消防规划》,开展消防规划执行评估工作,进一步修编完善消防规划,强化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将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队站、供水、通信、通道等纳入城镇化总体规划和城镇改造统一实施。
清除违法违章建筑。推动区县政府组织安监、建设、规划、工商、税务、市政、消防等部门联合对工业园区建筑进行检查,对符合条件的建筑,及时补办手续。对不符合相关规范的建筑,坚决依法督促企业整改,逾期未整改的报请停产整顿。
整改“三合一”场所隐患。在各地政府的统一组织下,联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发动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全面排查辖区“三合一”场所,通过增设防火分隔、安装简易喷淋系统、独立式感烟探测器等措施,强力整改场所火灾隐患。
3.3 牢筑“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消防安全“防火墙”
完善公共基础消防设施建设。从规划、建设环节入手,将公共基础消防设施与市政设施一道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对现有公共基础消防设施不满足实际需求的区域,督促区县政府纳入建设计划尽快补充完善。
优化消防装备器材配置。立足该区坡陡路急、道路狭窄、大型消防车难以展开的实际,为乡镇街道增配一批小型消防车,提升基层应对初起火灾能力。
加强重点行业消防安全监管。做好特种行业消防安全前置性管理,对不符合标准要求场所坚决不予批准。发挥辖区派出所监管作用,提前预知新增旅馆、宾馆,提前介入执法,杜绝先天火灾隐患。同时对现有场所开展排查,督促业主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4 提升“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火灾防控能力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落实乡镇街道网格化管理,制定网格化工作标准和指导手册,推动消防安全办公室配备专(兼)职消防监管干部,落实基层重点防控对象“一对一”盯防和弱势群体“一对一”帮扶措施。
建立联防群防组织。结合辖区治保会、协警等机构建立群防群治组织,成立志愿消防队,配置轻便消防车、手抬机动泵等灭火应急救援装备和器材。将10户或多户居民划分为一个联防组织,轮流值班,每日开展对该区域的巡查看护。
投保房屋火灾保险。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适当补助、农户受益”的工作模式,采取农户自筹一点、政府补贴的办法,试点开展农村农房投保工作,建立农村火灾灾后保障体系。
强化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发动消防宣传人员、“网格化”监管人员及广大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宣传,督促村(居)委会每年开展灭火应急演练,增强农村地区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编制与管理在项目管理的三大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施工进度计划可以使项目各参与方达到“协调一致”。因此,不管是从业主方还是从施工方,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做好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与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多数项目进度计划多是对设计方设计出的图纸用专门的进度计划软件编制,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的相关信息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增多,但是由于项目各方不能很好的传递信息,以及相关的设计变更,致使进度计划编制的工作量加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02年Autodesk公司首先提出将所有建设工程信息放在一个平台上,这样,建设项目中的所有相关人员都可以从这个平台中获取信息,保证协同工作,增强工作效率。这个平台就是BIM,自2002年后,Autodesk公司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BIM。在其的《Autodesk BIM白皮书》对BIM进行了如下定义:BIM是一种用于设计、施工、管理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及时并持久地获得高质量、可靠性好、集成度高、协作充分的项目信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s an approach to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t supports the continuous and immediate availability of project design scope, schedule, and cost information that is high quality, reliable, integrated, and fully coordinated.)。
本文结合大型机场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对BIM应用于进度计划编制的贡献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BIM的进度计划编制过程,构建了基于BIM的进度计划编制模型。
一、建筑信息模型及应用现状分析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这项被众多国内外设计师称之为“革命性”的技术,最早是由美国乔治亚技术学院(Georgia Tech College)建筑与计算机专业的查克•伊斯曼(Chuck Eastman)博士于30年前提出的一个概念:“建筑信息模型综合了所有的几何模型信息、功能要求和构件性能,将一个建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单独的建筑模型中,而且还包括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维护管理等的过程信息。”
自2002年BIM被提出以来,BIM的涉及面已十分广。目前来说主要被应用于设计阶段。除此之外还被人们应用到建筑业的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设计、文档管理、成本估算、施工管理、项目管理、可视化等(如图1所示)。
从众多相关资料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建筑信息模型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BIM是对建筑构件数据化或智能数字化的表述;第二,BIM是一种协作过程,它包含自动化的处理能力,和维护信息的关联性和一致性;第三,BIM可用于信息交换,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提供可重复、可验证、可维持的明晰的信息环境;第四,可以产生完整的非图形数据的报告,可以持续、即时地提供可靠、高质的项目设计规模、进度和成本信息。同时,BIM能够在综合数字环境中保持信息不断更新并可提供访问,使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以及业主可以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这些信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能促使加快决策进度、提高决策质量,从而使项目质量提高,收益增加。
在BIM中涉及了多个专业的多个数据,为此,建立了开放的建筑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的国际标准IFC(工业基础类别,IndustryFoundation Class)。最新的IFC标准包含了以下9个方面的建筑实务:建筑、结构分析、结构构件、电气、管道与消防、暖通空调、建筑控制、施工管理、物业管理。将来,IFC还会扩充到施工图审批、GIS等的领域。
二、应用BIM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可行性
BIM从3D模型发展出4D(3D+时间或进度)建造模拟功能[3],让项目相关人员都能够更加轻松地预见到施工建设的进度计划。Innovaya是最早推出BIM施工进度软件的公司之一,支持Autodesk公司的Primavera及Microsoft Project施工进度软件[4]。Visual Simulation这个新型的进度计划和施工分析工具可将MS Project或者Primavera的施工计划与3D BIM模型关联起来。那么,项目进度计划便通过3D构件在进度计划安排下的施工过程表现出来――这便是4D(3D+时间) 施工模拟的含义(如图2所示)。由此方式产生的相关任务可以自动地关联到BIM软件上,调整施工进度图后,进度安排也会自动变化,并在4D施工模拟时体现。该模型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可以形成可视化的进度信息、可视化的施工组织方案、以及可视化的施工过程模拟,在建设过程中可将工程变更结果及风险事件结果进行模拟。类似软件还有Navisworks公司的Timeliner。
对比建设行业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横道图、网络图,4D模型的优点显而易见。传统的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应用多适用于技术人员和管理层人员,不能被参与工程的各级各类人员广泛理解和接受,而4D模型将施工中每一个工作以可视化形象的建筑构件虚拟建造过程来显示,使建筑工程的信息交流层次提高了。
在工程施工中,利用4D模型可以使全体参建人员很快理解进度计划的重要节点;同时进度计划通过实体模型的对应表示,可有利于发现施工差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调整;即使我们遇到设计变更、施工图更改,也可以很快速的联动修改进度计划。另外,在项目评标过程中,4D模型可以使专家从模型中很快地了解投标单位对工程施工组织的编排情况、主要的施工方法、总体计划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和实力做出初步评估。
需要指出的是,4D软件所承担的分析推理工作其实离不开使用者的介入,这就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操作经验和足够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介入施工人员,才能更好的依靠4D模型来调整方案,进行进度编排,使设计更具备可施工性。
4D模型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应用到进度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多个方面,主要表现为进度管理的可视化功能、监控功能、记录功能、进度状态报告功能和计划的调整预测功能,以及施工现场管理策划可视化功能、辅助施工总平面管理功能、辅助环境保护功能、辅助防火保安功能。同时还可以应用到物资采购管理方面,表现为辅助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功能、物资现场管理功能及物资仓储可视化管理功能。
通过4D模型的应用,可以在项目建设整个建设过程中实现工程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可视化减少了进度计划编制人员翻阅图纸的工作量,缩短了施工前期的技术准备时间,提高了编制效率和准确性。还可帮助施工人员更深层次的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方案要求,减少因信息传达错误而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问题,提高施工进度和质量,保证项目决策尽快执行。
三、BIM在某机场进度计划编制过程中的应用构想
1.项目概况
某机场工程是一个以机场建设指挥部为主要投资单位,同时有其他多家投资单位同时并存的大型复杂项目群,它所包含的实施项目多并且范围广。其中建设指挥部投资的工程项目包括:地基处理与土石方工程、航站区工程、飞行区工程、货运区工程和综合配套工程;非建设指挥部投资的工程项目包括:航管工程、航空公司基地工程、供油工程、场外综合配套工程(场外道路及轨道交通工程、场外供电工程、场外供水工程、场外排水工程、场外燃气工程、场外消防工程、场外通信工程、场外环卫工程、场外邮政设施)和其他项目。
该工程中的航站区工程、飞行区工程、综合配套工程和驻场单位工程相互之间有大量的工作界面, 需紧密配合协调解决之外, 还有许多驻场单位生产生活设施和场外配套工程需要机场建设指挥部协调配合。因此该机场总进度计划覆盖所有与此机场工程有关的项目,包括建设指挥部投资的工程项目和非建设指挥部投资的工程项目。目前采取的进度计划编制方法如图3所示。
该机场建设项目总进度计划先由总进度计划编制小组编制,并采取由总进度计划编制小组通过定期的专题调研会议沟通不同部门的进度实施近况,并指导各部门在统一的总进度计划控制下逐层编制分层进度计划。通过总进度计划逐一细化、分层计划, 直至月或旬、周进度计划, 及时地采用循环模式预测可能产生的偏差并做出提前预警、提出产生偏差后的纠偏措施,使实际的工程进度不影响关键性节点控制, 按计划完成工程任务。
项目总进度计划编制小组是直属于机场指挥部领导的独立课题组,在施工过程中不跟随施工队伍进行现场追踪,对施工的进程情况只能从各阶段的专题研讨会中获得。进度课题组的成员在编制进度计划的前期对项目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如项目可研报告、设计文件、施工图纸、不同专业施工措施要求等,然后借助相关软件对进度计划进行编制,尽量从实质上把握各单位的实施情况,编制可行性的进度计划。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也要对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重新整理,输入到进度计划编制软件当中。在这个过程中,进度计划编制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对设计资料进行整理,出现了重复性工作;另外,进度计划编制人员还需阶段性的组织相关部门对目前的实施情况做汇报总结,根据汇报结果重新组织面向指挥部的汇报文件,这样使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任务量加大。
2.BIM的实现方案
要将BIM应用到该机场项目中应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建立一个BIM信息平台,使机场项目相关人员可在同一时间看到相关资料;第二,结合时间进度,借助BIM软件编制机场的进度计划;第三,机场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跟踪检查;第四,根据实际资料鉴别偏差,实施过程诊断(如图4所示)。
图4 某机场项目基于BIM编制进度计划步骤示意图
(1)建立一个BIM信息平台。为保证项目信息在实施阶段能够在各参建主体之间顺畅地传递,并为各管理职能部门所调用,需要建立机场项目集成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以机场项目为管理基本对象,构建协同管控的业务处理平台,实现跨部门、跨企业、跨地域的协同管理,达到信息资源共享。① 机场指挥部不管在指挥部投资的项目上还是非指挥部投资的项目上都需要信息的及时交换、传递和共享。包括领导决策层和业务执行层(各职能部门) 以及各现场项目部之间都需要流畅的信息传递途径与方式,使执行层内部实现信息共享, 保证有工作面交接的相关部门得到协作信息,发挥协同效应。②BIM 还能提高机场所有建设文档质量,改善施工规划,实现施工模拟,从而节省施工中在过程与管理环节上投入的时间与资金。最终结果就是,能将业主更多的施工资金投入到建造,而不是行政和管理中。
(2)借助4D模型编制机场进度计划。①利用常规软件形成机场项目的3D建筑模型。②利用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相关软件产生机场施工进度,应首先用WBS的分解模式将项目目标进行分解,判断并输入工期的估值,创建时间列表并按大纲的形式将其组织起来,给各个任务配置资源,决定这些任务之间的关系并指定日期,然后检查项目甘特图是否符合要求。③将3D模型的构件与进度表联系,形成4D模型以直观展示施工进程。
目前应用4D模型实践大型建筑工程的不多,主要是一些工程数量巨大的项目,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盖里事务所最新完成的迪斯尼音乐厅建筑群。
(3)收集机场项目施工信息资料,实施跟踪检查。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的过程主要是收集项目进展信息资料的过程。项目施工各有关控制部门和控制人员,应当视控制内容和控制目的的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实施跟踪检查。不同部门的实施情况等相关内容应及时在BIM信息模型上,保证其他工程人员查阅。
(4)鉴别机场项目施工偏差、实施过程诊断。这个阶段由机场指挥部进行,在对相关信息的反馈中鉴别进度偏差,发现和揭示项目施工中的问题,执行相关控制职能。
四、结语
本文通过运用管理集成的思想,研究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原理,并结合工程实践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工程项目进度控制集成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借助具有多维化、可视化基本特征的BIM工具,构建基于BIM的进度计划编制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周迎丁烈云:地铁工程建设集成控制系统研究[J].施工技术,2009(10).116-118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论建筑行业信息化及其相关标准发展[R]
[3]陈建国周兴: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多维集成管理的实现基础[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0).150-153
[4]丁杰:建设工程项目4D模型实现方法的研究[J]. 项目管理技术.2008,11.21-25
[5]刘爽: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J]. 数字学报,2008.2,100-101
[6]Rob Howard, Bo-Christer Bjork.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Experts’viewson standardisation and industry deployment[J].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22 (2008) 271280
[7]Bilal Succa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framework: A research and delivery foundation for industry stakeholders[J].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18 (2009) 357375
作者简介:张洪杰(1982-),女,辽宁铁岭人,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梅丹(1980-),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安全工程创新型人才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2X94)、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本科毕业实训体系建设”(项目编号:2011s0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60-02
安全工程学科是由管理、技术、设备、经济等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渗透、促进的综合交叉边缘科学。[1]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时现,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极大地推动了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2]但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等因素阻碍了其发展。就目前国内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已有资源,培养大批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安全人才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必须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学科资源优势,进行跨学科协作,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才能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引起了全社会对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国家也相应加大了对安全工程的投入,使得安全工程专业逐渐得到了发展。[3]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限制,使得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不清,知识结构单一
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高校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普遍带有行业特点:煤矿、金属、非金属类矿山院校安全工程专业主要侧重于矿山安全,冶金类院校安全工程专业主要侧重于冶金安全,化工类院校主要侧重于化工安全等。由于各院校自身专业定位及学生培养目标不同,造成开设课程的侧重点不同,缺乏共性核心课程,进而使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片面、单一,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这些不仅会导致安全工程学科中人才结构不合理,而且对安全工程学科的长远发展也极为不利。[4]
2.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目前各院校安全工程的课程设置难以统一,[3]大部分高校中所设置的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反映安全科学的学科本质。各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基本上按照工科专业的模式安排,包括机械、物理、化学、数学和力学等学科课程,而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则比较混乱,由于受行业的限制,专业课程的安排对行业过于侧重,学科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性不强。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如安全管理与安全系统工程、防火防爆与消防工程学等课程。在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中,各门专业课程基本上反映的是某一具体的安全生产知识,专业课程之间联系性不强,学生对整个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无基本规律可循,总觉得所学知识支离破碎。[5]
3.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性不强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技术人才的需求导致我国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发展很快,快速发展的教育导致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毕业生的质量并没有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分析利用不足,导致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利用。各校只着眼于安全工程专业目前好就业的特点,盲目办学、攀比办学,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学生数量的增加,但教学的各种硬件、软件设施并没有增加,导致老师疲于应对教学。要培养出适应现展的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必须整合现有教师、教学资源,根据专业课程特色,对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做到统筹安排。[6]
4.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为实践能力不足。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教学环节设置方面,缺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实践教学独立性不强,多被作为课堂教学的附属物;在教学方法上,多为教师演示、学生模拟操作,学生积极性不高;在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方面,学科建设经费少,实验设备更新较慢,一个教师负责全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的情况时常出现,实验设备与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学生方面,独立工作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意识等。[7]因此,开展实践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二、运用协同创新机制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
依托国内外优势的教学理念,借助先进的教学资源,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学习等多元化方式促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一是合作办学。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寻找合适的合作办学模式,建立合作办学机制。二是学生互换。通过学生互换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专业人士的视野。三是师资进修。组织教师到国内外办学优秀的机构考察深造,或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座谈和指导,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综合能力。四是教师引进。高度重视在学术领域具有引导性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不断加强与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五是校企共建。调查分析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共建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开展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的协同创新
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一是更新课程知识,将学术前沿成果引入教学,使课程设置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紧密关联。二是注重能力培养,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三是开设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管理、科学和健康身心等素养。
3.聚合资源,构建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
聚合资源,有机融合校内资源和校外创新力量,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机制,加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形成。一是促进大学内部的学科交叉。组建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融合安全、机械、化工、采矿、环境等学科资源,实现多学科融合和协作。二是与企业建立双向型合作,建立定向型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征求企业的意见。学校为企业提高技术服务、推荐优秀毕业生,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师资和奖学金等支持。三是教学资源共享。共享教师、教学资源,推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机制。
4.调整培养目标,加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社会发展需要实践创新型安全工程人才,因此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一是课程实验教学体系。[8]建立基本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将教师科研融入实验教学。建立校内实验教学系统,采用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务系统中选择后可随时到实验室进行课外实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校内实践创新体系。建立校内实践创新基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三是课外科研。通过导师选题、大学生科技创新等形式鼓励本科生课外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学生及早接触学科前沿知识,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四是工程实践。学校采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来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
三、结论
建立协同创新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将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协同创新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的协同创新;要聚合资源,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要加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邵辉,王新颖,王凯全,等.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探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7(2):84-86.
[2]田震,马小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多样性人才培养[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Z):17-19.
[3]程五一,樊运晓,罗云.通才式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3):36-39.
[4]丁厚成.高校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9(6):101-104.
[5]蒋培玉,李列平,沈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2,9(2):47-49.
关键词:
全日制;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123024
一、引言
2009年3月,教育部发文决定自2009年开始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重庆科技学院作为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试点单位之一,学校的安全工程学院也于2011年11月被授予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点,并于2012年迎来首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1]。由于是首次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内各高校大多都缺乏此类学生的培养经验,在培养模式上也几乎“毫无建树”,而近年来,国内各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数呈现迅猛增长的趋势,探索出一套符合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型培养模式,是当前相关培养院校急需研究的课题[2]。为了适应安全专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目前有更多的安全领域专家把安全教育改革的重心转向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使其成为现阶段安全教育改革探索的热点课题,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培养高层次安全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现状分析
无论从全国还是重庆来看,安全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安全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安全生产面临诸多新问题、新要求。国务院确定了“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的目标。目前,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高达7.9万人,亿元GDP事故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近8倍。我国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尤其是安全生产人才方面存在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人才培养与安全生产及管理实际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
(二)安全生产人才比较紧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严重缺乏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2010年至2015年,从事安全生产的人员总量将从419万人增至670万人;至2020年,要达到860万人。同时要求:“相关专业(安全生产)的人才比例需达到50%以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1:4:5。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国从事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人才总量将达到8.7万人,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重庆区域经济迅猛发展,急需大量高层次安全生产管理人才
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发展,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市委、市政府提出“人人重庆,和谐平安”的战略目标,并且重庆作为全国唯一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急需大量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一是高层次企业安全生产人才缺乏。在重庆现有4万余名企业安全生产人员,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1万人。二是高层次安全生产监管人才缺乏。重庆全市安监部门安全监管人员共630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293人,占21%。为提升安全监管人员素质,重庆市安监局计划每年支持30人进修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是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人才缺乏。据调查,重庆市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如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机构、国家职业危害实验基地等每年需安全工程硕士人才约30人。因此,重庆市每年对安全工程硕士人才的需求量至少260人。重庆科技学院在石油、化工、钢铁、建筑等领域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办学优势,在重庆科技学院开展工程硕士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加快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硕士培养,实现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互补,具有不可替代性。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和重庆市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加快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安全人才已迫在眉睫。
三、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六要素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培养理念指导下,根据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需要,为研究生构建的较为稳定的教育结构及其运行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总称[3]。根据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设置目的,参照国内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先进理念,提出研究生“六要素”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目标、招生与学制、课程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导师队伍建设和质量监督评价六个要素。
(一)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更高。研究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如果单纯的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无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从事科研工作方面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能对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4]。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性,而目前社会急需的是创新能力。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先进安全理念和良好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安全监管执法能力、生产现场安全设计能力、安全生产检测检验能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能力,获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相应的训练水平,能够在安全生产管理、石油天然气化工、矿山和建筑等高危行业、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等适应安全工程领域实际工作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招生与学制
招生是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起点,学制则可保证质量[5]。研究生入学的招生规模要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目前专业领域即将或相对饱和的现状,招生规模应采取适当的缩减措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时间短,就业目的性强,具有独特的职业导向性。学制一般指受教育者的受教育年限,设置非常灵活,如美国大多专业学位的学制是1-2年,远程教育一般在3年[6]。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用学年制,大部分采用的是“1+1+1”的培养方案,这与个别学生或者个别专业的特征不相吻合,难以适用。我们可以采用“一年三学期制”,课程学习一学期,学位论文一学期,时间大体均衡,专业实践则随着学生和实践单位的需求而不断调整,半年或半年以上甚至一年的实践,这样学制就可以发生弹性化的改变。
(三)课程教学体系
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充当体现教育思想载体的“角色”,因而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要反映其实践性、前沿性、开放性。为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既要体现本专业基本理论以及方法,又要能反映本专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及前沿发展动态,因此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凸显特色。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在课程设置原则上重点强调专业实践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与安全领域的执业资格认证体系相衔接。根据生源类型、培养基地需求、岗位资质、就业面向等因素,构建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部分组成的模块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核心课程:包括防灾减灾工程、系统可靠性分析、安全检测与监测技术、作业危害分析、安全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等课程。
(四)专业实践教学
专业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专业实践教学既是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从事科研能力的主要“帮手”。实践教学是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质量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首先要遵照因材施教的基本思想,综合多方面考虑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诸多不利与有利因素,摒弃不利因素,汲取有利因素。此外,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实践教学规章制度,落实和完善各项实践教学相关管理规定,切实保证实践教学质量。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的实践教学由实践教学计划、内容和方法、手段以及考试考核等环节组成。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落实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研究生处与实践教学管理科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实践教学的信息反馈体制,客观、真实反映实践教学质量。
(五)导师队伍建设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案例教学,所有这些都需要拥有丰富实践经验教师的参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这种制度一方面可以帮助研究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单位按照需要培养人才。目前,对导师的选聘,校内导师通常以学校现有研究生导师为基本遴选范围,对于企业导师的选择大多是具有本科及以上学位或副高级别以上职称、专业精深、职业素养高且有较多科研成果的专家。因此,为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该建立导师“能本策略”、“能进能出”的弹性化管理制度,废除导师终身制,营造动态激励机制,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保持导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采取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全日制的研究生采取进校后先学习部分课程,到企业学习并发现问题、回学校学习、再回到企业解决问题的培养方式,即采取“学校+合作企业+学校+合作企业”的培养方式。全日制研究生要求在企业工作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5年。
(六)质量评价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论文质量评价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质量的基本保障,毕业论文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统一反映,也是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直观体现。重庆科技学院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方面,有着严格的把关。在学生论文选题及其现实意义、指导、中期答辩、评审专家小组全程监控,这样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如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论点的科学性,论文结构层次的完整性与合理性,文字水平、图表运用技巧,论证的逻辑水平,广度与深度运用理论的程度,研究材料事实的可靠性与代表性,结论的价值等进行质量保障,进而可以提高研究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包括校内质量体系和校外质量体系两个方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质量由校内质量体系提供基本保障,利用校外质量体系监督和促进。重庆科技学院设立专门负责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的机构,负责规划实施管理招生录取、学制安排、专业实践、培养质量监督等相关事宜。例如重庆科技学院监督人员选择学科专家、企业专家以及学生代表共同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质量反馈体系由学校、社会和研究生共同参与,整个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运行结果需依靠学校、社会和研究生个人的及时反映,并能得到三方主体的重视。可采取信息化平台的方式,对学生的管理、质量监督以及反馈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这样方便对学生进行实时管理。并且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评价中更加注重社会企业的参与,企业及时反馈学生工作情况和就业现状,可以更好地推动学校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和规模,使专业学位硕士成为推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发展的动力。
四、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的实施
以重庆科技学院下属二级学院——安全工程学院为例,2006年5月,经重庆市教委批准,由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重庆科技学院共同组建下,重庆安全工程学院在重庆科技学院挂牌成立。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实验中心是重庆市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同时也是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的重要科技研发、安全检测检验社会服务平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创建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方面成绩斐然。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院(中国安科院重庆分院)于2008年在学校挂牌成立,2010年10月重庆市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技术中心在重庆科技学院挂牌成立。学院开设安全工程、化工安全、建筑安全三个专业,现有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87名,拥有国家级职业危害实验基地1个,2个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是“重庆市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与“重庆市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学院拥有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5个、重庆市检测检验中心1个、消防技术服务中心1个[6]。学院安全工程领域涵盖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工业领域,主要培养方向有:(1)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工程主要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风险评价技术等。(2)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研究方向主要以非煤矿山过程中灾害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过程控制中的安全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理论及新技术的基础理论,开展行业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3)职业卫生工程。职业卫生工程主要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开展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基础理论、现代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化、职业危害检测检验方法,职业危害控制及防护工程技术等研究。
(一)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在制定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国家目前安全工程领域对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实际需要,同时结合学校安全工程学院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素质要求等,科学合理的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根据实践运行中学生的理论知识水馈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作出相应的合理调整。参照全日制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点,经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小组的共同研讨,学院把研究生课程体系拆分为三大模块,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及实践环节。实行学分制,总共为47个学分,其中学位课有27个学分,非学位课有8个学分,实践环节有12个学分。研究生第一学年及第二学年上半年为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践环节,研二下半学年及研三学年为毕业设计及校外实践环节。2016年9月25日,安全工程办学十年总结大会暨2016年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国际学术论坛在重庆科技学院隆重召开,与会各专家教授耐心为学生召开“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领域学科前沿讲座”,为学生们讲授安全领域前沿科学知识。
(二)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设
在师资配置方面,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选聘的是具有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思想素质高、教学履历丰富、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且拥有较多科研成果的骨干教师。此外,学院定期从消防部队、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聘请技术水平卓越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来授课,学院鼓励任课教师编安全工程领域适合专业硕士使用的教材。目前,学院研究生导师参与编撰和主编了《安全学原理》《化工过程与装备安全技术》《化工安全》《职业危害控制技术》《实用管理心理学》等5部专著和教材。同时,学院每年遴选优秀的骨干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及科学研究,主讲教师还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注重研学结合,不断更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便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保证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三)优秀的实训平台建设
重庆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实验中心秉承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使命,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安全工程实验中心承担“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任务,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实验教学理念、建立的实验教学体系、提出的整体建设方案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效果显著,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在安全生产行业领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根据学校和学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安全工程实验中心将以学校应用型技术大学改革试点为发展契机,进一步完善以安全工程为主体,消防工程和职业卫生工程为两翼,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和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监管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将安全工程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特色的国内一流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一体化基地。实验中心教学团队成员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侧重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邀请高级工程师开展专业知识讲座与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训以及校外企业的实习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借助教师的科学研究前沿项目或工程实际项目、学生的各种竞赛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使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机会大大增加,提升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学院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安监局、重庆建工集团、重庆燃气集团、重庆消防总队、重庆高新区消防支队等17家企业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与中石油合作共建“石油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与重庆市安监局合作共建“安全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与重庆市教委共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学院充分利用拥有的国家甲级资质安全评价所,不仅为政府安全监管、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为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五、结语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研究这个特殊群体的特点和把握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规律,不断创建和优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重庆科技学院作为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试点单位之一,属于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能够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方高等院校。全日制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
作者:邹碧海 周世靖 寇娜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