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5 21:55: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失踪的孩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案例分析】
小龙的这次“失踪”绝非偶然,这和他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龙是唐家本地人,父母离异,他和爸爸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妈妈几个月回来看望他一次。爸爸在澳门打工,早出晚归,很少关心小龙的学习和生活。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负责照顾他吃饭。这个孩子基本属于无人直接监护的状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这种事情绝不能再次发生。
为了彻底的转化这个问题学生,我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一年后我与看到了判若两人的他。
一、经常家访,端正家长教育态度
跟着他的脚步,我真正的走进这个孩子家庭。一路上,穿过了很多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子。我不停地问还有多远,他说;“不远,快到了。”但走了将近20分钟,还在巷子中穿行。终于到了小龙的家,很不巧只有爷爷在家。爷爷眼睛不好,听力也不行了。说明了来意,爷爷很吃力地用普通话和我讲着他家的情况。小龙的母亲过分的宠爱,父亲又暴力。他年纪大了只能照顾好孩子的吃饭,给他点零用钱。其他的教育真的是有心无力。爷爷感慨的说:“现在老师不好当,又不能打又骂。 我们小时侯,老师罚我们跪着,用尺子打手。”老人边说边比划着。老人的理解与支持让我很感动。谈了许久起身向老人告别,叮嘱他要注意身体。心里暗暗自责为什么来打扰这位年迈的老人,但爷爷的话语让我坚定了挽救这个孩子的决心。返回学校的路上,小龙没有想去时一样带我走弯曲的巷子而是选择了一条大路,时间也用的少了些。我想小龙的心情应该不像去时那么忐忑了,而我的心情却复杂了许多。
上次家访没能见到小龙的爸爸,我有点不甘心。在电话约好时间后,我进行了第二次家访。在自己的家里,爸爸谈起家庭和孩子比在我的办公室显得变得轻松了很多。妈妈对孩子不管不问,偶尔回来就是用钱来收买孩子,对孩子的种种行为这是一味的溺爱。自己忙于澳门打工赚钱,对孩子的教育有所疏忽。深入地了解了这个家庭后,我和小龙爸爸对小龙以后的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爸爸意识到自己赚再多的钱也是为了小龙,孩子是自己最重要的财富。爸爸承诺会每天监督小龙的作业,遇到问题及时和我沟通。有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孩子的转化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
二、投其所好,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校组织参观中山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小龙显得格外的兴奋,不停的摆出各种姿势和那些飞机大炮合影。这时我突然想起小龙妈妈曾经和我说:“小龙从小就调皮好动,当别的小朋友安静地在堆积木时,小龙就喜欢拿着玩具枪到处乱跑。”看来小龙喜欢这些武器,我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拉近我们之间距离的好时机。我拉着小龙给他介绍兵器库中这些兵器的历史和用途;叔叔如何使用这些武器解放全中国;小龙对叔叔充满了崇拜之情,仰着头对我说“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军人,使用这些武器。”我欣慰的点点头,看来我已经渐渐地走进了小龙的内心!
一天,刘老师终于忍不住打电话给张强的母亲,向她提到了张强总是迟到的事,并希望她好好管管这孩子。张强的母亲一听张强总是迟到,心里就慌了:张强不管是早上还是中午,总是一吃完饭就匆匆出了门,现在老师却告诉她张强迟到了,他怎么会迟到呢?这么早出去,那么长的时间,他干什么去了?难道是去玩游戏了?
张强的母亲心里七上八下,张强打小就受全家人的喜欢,也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人人都说他是个好孩子,眼看就快升初中了,在这节骨眼上,他真要是去玩游戏了,那可不得了!母亲决定跟踪张强,把事情弄个明白。
这天一早,张强吃过饭就背着书包出了门,母亲连碗筷也顾不得收拾,便悄悄跟在张强身后。张强只顾往前走,根本没有注意到身后的母亲。不一会儿,张强走出了村路,来到了城里。在一个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张强停下了脚步。
母亲站在远处,急了他怎么停下来不走了?等人吗?张强还真是等人。这不,一个孩子走来,要过马路,张强赶紧上前和他一起过马路。让母亲没想到的是,张强过了马路,应该立即赶去学校,可他却又穿过马路,回到了原来站的地方。
母亲站在远处,更急了他怎么又走回来站着呢?母亲想上前去,又忍住了,她想再等等看。这时,又来了一个孩子,只见他蹦跳着要过马路,张强拉住了那个孩子,对他说了几句什么,那个孩子看看张强,等了一会儿,看看马路左右,这才快速地穿过马路。
之后,母亲又看到张强跟几个小孩子一起过了马路,然后又走了回来,站在原地。母亲想:他这是在送他们过马路吗?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他又不送呢?
时间一点点过去,母亲想张强再在这里待下去,又会迟到,于是便上前去。张强一见母亲就吃了一惊“妈,您来了?”母亲告诉张强,她来了好久了,他的一举一动,她都看在眼里。母亲问道:“孩子,你不去学校,这是在干什么啊?”
张强看看博亲,知道不把事情说清楚,母亲不会放过自己。于是他便把一切都告诉了母亲。
我是个充满好奇与幻想的调皮孩子,心里总是琢磨那简单的东西怎么就那么好吃呢,我也要学会包那好吃的粽子。端午前两天,我们家以妈妈为首的又开始包粽子了。这次,我绝不错过机会,凑着热闹跟着妈妈学包起粽子来。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子叶,按照妈妈的样子先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简上放入一勺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的大猪肉,又勺了几粒黄豆添进去,才用糯米把猪肉黄豆盖上。心想,这么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倒我,当我用手抓住粽子,准备扎绑它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妈妈看着我那傻样说道:“包粽子不能放米太多,馅也不要多,打多了不好包,太满会漏的。”说完,妈妈替我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心舒了一口气,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一步扎粽绳。妈妈说:“粽子要包扎严实煮了才好吃。”我接过粽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绑实了才交给妈妈。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看似简单,其实还有不少窍门在里头的,既要做到好看,又要好吃还真不容易。天真有趣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记得小时候,孩子们过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仪式,就是比谁家的粽子好看好吃,就到谁家吃粽子,年年如此。因此,端午节最为高兴的当然是孩子们,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家大人包好的粽子,都来到村中心的大榕树下,比比谁家的粽子好吃有香味,当然孩子们更重要的是获胜的满足感,与别人不一样而自豪。大人们就简单多了,无论包粽子参杂什么东西,大人们都是蘸些白糖,或粘点盐巴,味道好极了。因妈妈制作的馅手工独特,粽子又包得好看好吃,多次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每年我与许多小伙伴交换粽子吃,他们的粽子不是太咸太淡,就是各种豆类放得太多,粽子的味道变成豆子的味道,没有粽子的香味了,我只觉得妈妈包的黄豆粽子好吃,清香甘甜,咸淡爽口,既保持了粽子浓香味道,又包含黄豆的清香,非常馋眼想吃。每当我拿着妈妈包的粽子在孩子们游荡甚至炫耀时,我心里充满着无限的自豪感。剥着妈妈包的粽子,在孩子们面前没有马上吃,有时,还会拿在手上,摆着赤条条的粽子,在孩子们眼前晃动,摇一摇那种独特的别具一格的传统粽子香味。那粽子香味,吸引着孩子们的嗅觉,他们不自觉地围绕在我的身旁,瞪着大眼睛,咽着口水,甚至想把我手中的粽子一口就吞到肚子里去。有的干脆说:“我拿两个粽子换你一个粽子,干吗?”我舍不得,说到:“不换。”顺势一口就把粽子咬掉一大角,他们就不再说话了。有几个机灵鬼仔,在我这儿没有得到好处,就立马跑到我们家去了,找我妈妈要那好吃的粽子。妈妈见这么多孩子来家里要粽子吃,心里非常高兴,立马剥开七八个粽子,每个粽子切成几块,装在盘里拿出来给小伙伴们共享。小伙伴吃着粽子,口中念叨“好香,好吃,阿姨好阿姨好”云云。妈妈看着这么多小伙伴,心中早就乐开了花。我看着妈妈这么开心,心里充满幸福,更加热爱母亲了。从此,端午节,我们家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后来长大读书了,才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有说法的,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是位忠贞爱国者。公元前278年,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怀王看重,却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伤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公园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驱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约,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不久,秦王派兵攻打楚国,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他乡和郢城被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便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汨罗江。当地老百姓同情热爱这位爱国者,纷纷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好让鱼虾等吃饱而不去咬屈原的身躯,以至后来人们用植物的叶子包饭,外缠彩丝以至演变成今天的粽子。
端午节来了,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讲究营养,讲究健康,讲究品位,提高生活质量,从包粽子到吃粽子都与过去有较大的变化,随着时展而发生变化。就拿包粽子的主要材料米来说吧,现在粽子可用大米、糯米、小米、高粱等精制细粮;还有用红薯、木薯、玉米、芋头、马铃薯等五谷杂粮作为主材料的。变化最大的是包粽子的馅了,从最原始的豆类到肉类,可谓是颠覆性地变化,让人意想不到。有用大米、糯米、小米、玉米等纯米无馅的;有用黄豆、花生、玉米等豆类做馅的,有用猪肉、羊肉、鸡肉等肉做馅的;有鱼、虾等海鲜类做馅的;有鸡蛋、鸭蛋、鸽子蛋、鹌鹑蛋等蛋类做馅的,还有用腊猪肉、腊鸡肉、腊鸭肉、腊肠、火腿肠等烧腊味做馅的,可谓是五花八门,款款新鲜,各领。有这么多种类的粽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南西北中,不同地域不同饮食文化,验证我们国家是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吃粽子也有讲究:北方人口味重偏咸;沿海地区喜爱甜食口味偏甜;南方地区喜爱新鲜,口味偏淡。因此,咸、甜、酸、辣等五花八门的不同口味,使我们传统的充满无限魅力的粽子又增添迷人的诱惑力。
现在,经济繁荣了,生活好了。每到端午节前后,市场上便会有数不清,看不完,挑不够,品齐全的粽子。在超市、商厦、食店摆放着四面八方的粽子供五湖四海的朋友客人挑选。当然,也有精明的商家与工厂企业联手搞粽子促销活动。现在工厂企业生产的粽子简单了许多,没有过去民间百姓中的那种纯手工制作那样随意、粗放,他们全是机械化大生产的流水线作业。包粽子模具有固定的,三角形、矩形、四角形,包出来的粽子形状、大小、斤两一模一样,整齐划一,再配上精美的包装礼盒,原来二三元一个粽子,经厂家这么包装后就成了百八十元礼盒,让人有些吃惊,难于接受。更有好事的标新立异的商家,追求轰动效益,花重金使财力,做“天下第一大粽子”云云。我曾在湖南某国际商业大厦,参加过一次品尝“天下第一大粽子”活动,据说那粽子用一千五百斤的糯米、五百斤猪肉、五百斤的鸡肉,总重量约为2.5吨。粽子长2.3米,高50公分,6名技工师傅花了整整一个星期制作完成,用高压炉锅蒸煮十八小时,五月初五这天摆在大厦广场中央,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市民前来免费品尝,每人限拿类似一块小月饼的大小。早上十时开张剪彩,那排队人流一直延伸到马路大街上,据说有上五六十家的媒体来采访报道宣传,隔天各大报纸媒体都刊有它的消息。我随人流拿到一块粽子,品尝来品尝去,却感觉不到那原始的粽子味道,仿佛吃的是人气是热闹了。吃着这么多种类的粽子,我还是觉得母亲包的肉馅粽子香。
母亲,端午前五六天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的家伙了。她首先上山采摘回来包粽子的大叶子,细滑的麻子绳,回来用大锅煮上三四小时后再晾干。到市场卖上三五斤排骨以下的五花猪肉,回家后,用碳火烧烤猪肉,再刮干净猪皮上的毛,按一公分厚十五公分长切成块,然后倒上油盐酱醋茶加上胡椒粉、芝麻粉等佐料,淹制四五小时后,包粽子的馅才算做好了。包粽子的糯米也是有讲究的,要选用新春季生产的糯米,它颗粒大饱满,蛋白质高,米香浓郁。包粽子的糯米先用清水浸泡二小时后,拿出漏干,再把它放在大锅里炒,乡下人说:炒米便是此了。炒米也有奥妙,加点盐,放少许纯花生油,添点酱油,翻它几翻,炒它几下,把它们充分搅拌均匀,待有香味溢出,就把它们铲出来装在盆里,这时,所有材料都准备好了,可以包粽子了。包粽子也是有讲究,主要是看你配的馅料来确定粽子大小方圆长短了。一般来说,包海鲜类、蛋类馅的,粽子都是方圆的;包肉馅的大都是长方形或梯形,重量每个约三两左右,吃起来方便,小孩一个可吃饱,大人二个足矣。煮粽子更是有学问了,它决定着粽子的好吃程度,现在城里人大都是用电饭锅煮上几个小时便可,或要煤球煮,但我感觉在城里怎么煮都没有乡下用木柴火煮得香、煮得好吃。每年煮粽子,母亲总是在房外,挖一个土灶台,垒上二块大小一样的石头,上面架上一口大锅,用木柴树头烧煮上七八个小时,那一锅粽子才熟透好吃。煮粽子时,还要每隔一二小时加一次水,在添水时,还小心翼翼地将大锅里七八十条粽子翻一遍,把下面的摆到上面来,把上面的放到底层去,煮一锅粽子至少翻二遍,这样那七八十条粽子煮得均匀,不会烧糊了,也不会夹生。每当把粽子香味煮出时,我们兄弟几个已经待不住了,纷纷站在灶台前等着母亲快些取锅,让我们吃到香喷喷的粽子。每到这时,母亲会麻利地从煮好的粽子中取出几个,快速剥去它们的叶子,把香喷喷的粽子放在碗里,拿给我们兄弟几个吃。我会毫不客气地一口气吃下三个粽子,似乎要把粽子的所有好吃香味全部吃进去。母亲总是在一边说着:“慢点吃,别烫着。”看我吃得快,她边说边用手指头轻轻地点了我的额头疼爱地说:“有的是、慢慢来。”一种无限巨大的母爱瞬间溢满我的全身……
现在我们长大了,大学毕业留在美丽的椰城海口工作,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每逢佳节倍思亲,粽子成为我们传情达意的使者。每到端午节前夕,大街上不时散发着浓浓的粽子香味,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念在那乡下的老母亲,尤其是在集市上看许多人在卖包粽子的叶子、绳子等材料回家准备包粽子时,我更是心里痒得难受,非常想吃妈妈包的粽子。儿行千里母牵挂,其实母亲最了解我的心了。端午节前,她就忙开了,上山采摘自然生长的粽子叶,煮泡晾干,买回乡下的自己家里饲养的生猪肉,切片腌熏好,便按传统方式包粽子、煮粽子。每次都包粽子一百个左右,把它们分成五份,她留下一份自己吃,其余四份全部用袋子封闭装好,通过快递汽车寄运,送往海口。现在交通发达,早上寄出,中午我们餐桌上便可吃上母亲亲手包的香香喷喷的粽子。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收到同事朋友送来的各种各样的粽子,我们吃遍天下的粽子,总觉得还是母亲包的粽子香。
从女儿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和妻子就希望她乖巧、听话、文静,秀气,做个淑女。谁知女儿偏偏“不爱红装爱武装”,与我们的愿望大相径庭。
女儿好动,不喜欢长时间呆在家里,整天和邻居的小男孩们一起疯玩、打闹,爬上爬下。回到家后,总是兴奋地在屋里跑来跑去,一刻也不得安宁,不是把家里翻个底朝天,东西到处乱扔,就是把玩具或书破坏得乱七八糟,给她买的芭比娃娃,一会儿工夫就“粉身碎骨”了。更能折腾的是,家中的地板和墙壁经常被女儿涂上五颜六色的“面霜”。半夜,我还常被她从睡梦中叫醒给她讲故事、背唐诗。女儿还有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搜集“垃圾”:大量的小石头、树叶、烂木头、碎纸片……这些东西被她当宝贝似地收在床上,沙发上、抽屉里甚至窝藏在被子里。
由于女儿每天喜欢到处乱跑,特别能折腾,不是今天摔破点儿皮,就是明天起了个包,衣服永远都是脏兮兮的。我从不责备她把衣服弄脏了,总是鼓励她尽情地玩个痛快、玩出点花样来。一天,女儿在玩耍的时候,胳膊不小心划了个小口子,流了点血。她哭着来找我,我给她包好伤口,故意说:这点伤算什么,要是你觉得疼,就在家里老实呆着别出去了。“女儿想了想,哼,我才不疼呢。”说完又跑出去玩了。从此,但凡一点小伤小病,她都会自己解决,从来不会在我面前哭闹。
女儿虽然如此淘气,但我们并没有严厉地批评她、呵斥她。如果我们要求她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她可能会逐渐有所收敛。但这也会使女儿从此变得缩手缩脚,胆小怕事。我们之所以适当地放纵她,是觉得女儿的淘气是在允许的范围内,并没有导致严重的后果。即便偶尔犯了错误,她也会得到经验,学会思考,从无知变为有知、从愚昧变得聪明、从幼稚发展为成熟。淘气对女儿的自发性发育成长是大有好处的,女儿比较聪明,有个人主见,意志比较坚强,在同龄人中也是佼佼者。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是任何一个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现象,只不过淘气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家长不能将淘气作为孩子的缺点,严加约束。俗话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淘气往往蕴含着创造,是孩子智慧发展的原始动力。家长只要善于引导,给孩子一个淘气的空间,淘气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人。孩子需要的是阳光、空气、水分,而不是温室,更不是成人的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