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信息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17 10:16: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合同信息化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合同信息化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近年来事业单位的改革,纪检、监察、审计加大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检查。事业单位对自身经济活动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合同支出即是事业单位较大资金支出的有效依据,利用信息系统把控住合同关键环节,控制好合同支出,就是较大层度上管理好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本文将分析事业单位支出合同存在的风险,并引入信息系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一、事业单位支出合同存在的风险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内控制度,合理设立合同管理岗位,形成财务部门和合同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和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目前,事业单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风险:

(一)事业单位对合同对方的资格审查不严,对方是否具有能力和资格未审查,可能造成对方违约,引起经济损失。

(二)经济合同管理没有专门的审批程序,专门的人员管理、未归口专门的部门统筹。目前,事业单位涉及到的支出合同往往是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直接沟通,就签订了合同,未履行相应的审查程序和后续管理,无财务、专业技术人员、法律人员等参与。

(三)合同签订后,没有对应合同台帐登记,付款的金额没有仔细核对,存在多付款的风险。付款完毕的合同,没有妥善保管合同档案,存在合同原件遗失的风险。

二、引入信息系统,加强事业单位支出合同管理

(一)领导重视,设立相应合同制度

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层度直接和单位业务流程的操作流程紧密相关,单位负责人应意识到合同管理、财务审计检查,就是支出合同过程检查、档案检查,应该大力加强合同制度化的建设。设立合同经办人制度、合同审核审批制度、合同建党存档制度、合同履行考核制度、合同内容保密制度等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合同签订前和签订后的流程有章可循、责任到人。

(二)合同签订前,形成五级审核的信息系统

合同签订前,需要经办人员进行合同的调查,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情况,专业性强的合同,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审核,同时需要法律、财务部门的一同会审,再由领导审批。

引入信息系统,形成五级审核流程(见下图),把这个流程衔接进入日常办公系统,上一流程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流程,不能跳级完成,有效避免了无资格审查,无财务、专业技术、法律人员等参与的情况。

五级审核信息系统流程图:

【办人员调查和明确合同的关键内容 ⒓际踝ㄒ等嗽鄙蠛思际醴矫婀丶内容 7律专业人员审核法律方面关键条款 げ莆袢嗽鄙蠛瞬莆窀犊罘矫嫣跫 チ斓几据权限审批签订合同。

合同签订前的五级控制是整个支出合同关键环节控制的重中之重,把握住合同签订的“前口”,就把握住合同风险控制的“咽喉”。

(三)合同履行阶段,引入信息系统二级复核台帐把关

合同签订后,财务部门根据合同内容的付款条件,照章办事。按照已付款、未付款等情况,对每个合同进行编号,设立台帐管理,登记审核每个合同每次付款情况和金额。引入信息系统(见下图),形成财务内部二级复核、财务和业务双方对账复核的台帐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的二级复核,财务和业务部门未完成2个步骤将不能作为财务支付的依据,有效避免付款条件的未核实和未监督的情况、对合同付款金额数据进行严格把关。

二级复核信息系统流程图:

〔莆衲诓慷级复核:

合同履行阶段,出现需要变更和解除合同的情况,需要按照合同签订的五级审核、二级复核信息系统进行重新签订,完成付款流程。

(四)合同执行完毕后,规范档案管理和后续管理

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合同进行管理存档,引入信息系统,将合同进行编号、统计、分类、归档,同时登记合同执行、变更等情况并形成电子档案。对签订前的询价、招投标等资料连同合同原价,按照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档案管理。财务部门还应对经济活动涉及的合同,视同账务处理的依据,按照财务凭证保管年限进行存档管理。

合同后续管理还应包括二方面工作。一是对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不能随意泄漏国家、商业和工作秘密;二是对合同关键环节控制人员、信息系统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涉及签订合同的经办人员和付款人员,造成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情况应扣除相应绩效工资。

三、结语

引入信息系统对“签订合同、合同付款”等流程进行了程序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根据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设计。设计信息系统合同管理的流程就是理顺单位费用支出的流程。把控住事业单位费用支出信息化建设,就能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把控住执行合同的规章制度,实现合同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有效防范经济合同存在的风险,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4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2014.

篇2

随着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和功能的不断拓展,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办法已经难以满足其管理需求,唯有采用系统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电网建设项目管理成效。而且,系统化和信息化的管理符合电网建设项目特点,能把科学管理贯穿于电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使每一环节、细节都得到有效的管控,实现电网建设项目的预期目的。

1系统化和信息化管理简述

1.1系统化管理

对于电网建设项目而言,所谓的系统化管理,指的就是对电网建设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把全面科学的管理贯穿于项目全程,把事前预防、事中监督控制和事后验收有机的整合起来。

1.2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就是指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在电网建设项目管理范畴内,虽然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内容有所变化,但是核心内容不会变化,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为基础。

2电网建设项目的管理内容分析

从系统化角度看,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包括事前防控、事中监督控制和事后检验三个重点环节,主要内容有项目可行性研究、合同和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具体内容如下:

2.1项目可行性研究

在电网建设项目施工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可以从宏观角度上把控项目建设方向、建设规模、建设资金,降低项目投资失误的几率,提高项目投资效果,便于做到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是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2.2合同管理

项目合同是电网建设项目甲乙双方的一个书面协议,对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了明确规定,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一个基本依据。简单的说,在电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工作都要按照合同内容执行,可见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合同管理中,一方面要注意书面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条款的全面性、规范性,要做到无遗漏、无错误,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发生纠纷。

2.3质量、进度、安全及成本管理

在电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进度、安全、成本是项目管理的四项基本内容,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忽视。在质量管理上,企业要严格组织设计,建立完善的预控体系,根据电网建设项目特点和合同确定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加强质量检;在进度管理上,根据施工计划编制精度计划,严控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在安全管理上,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控措施,要求文明施工;在成本管理上,科学编制成本预算和建设资金使用计划,并在具体施工中严格的贯彻落实。

3电网建设项目的系统化和信息化管理策略

在信息化背景下,电网建设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建设项目的管理需求,需要采用现代系统理论,把系统分析方法应用于管理,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系统化和简单化,把信息技术融入到项目管理中去,从而通过系统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使电网项目管理做精做细,全方位、全过程的保证电网建设项目管理达到预期目标。为了做到这些,立足于系统化和信息化管理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3.1采用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策略

从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内容可以看出,项目管理贯穿于这个项目实施的始终,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始,直至项目建设工作结束。为了保证整个过程的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应采用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策略。具体就是从项目管理目标出发,结合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采用事前预防、事中监督控制和事后验收措施,并加强每一环节的系统化管理,通过系统化的综合性措施全面提高电网建设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推动电网建设项目的顺利展开。(1)事前预防。基于可行性分析建立电网建设项目的事前预防体系,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资金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等的监督和跟踪,实施以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为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及安全提供全方位的预控机制,减少项目投资风险。(2)事中监督控制。根据电网建设项目实施目标和资金使用计划等建立事中监督控制体制,通过监督检查与控制的方式来提高项目管理成效。具体的监督检查方法有自检、互检、专检以及旁站、跟踪检查等,特别是在关键环节和特殊部位施工时,质量监督员和监理员必须旁站,以确保施工质量。(3)事后验收。在项目实施后,根据电力行业规定对电网进行试运行,查看运行是否安全、稳定,是否能保证供电的持续性和可靠性。若发现任何问题,必须立即限期整改。

3.2通过信息技术实施信息化管理

3.2.1基于局域网建立信息网络传输系统

参与电网建设项目实施的各单位之间利用局域网建立信息网络传输系统,施工现场与局域网之间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建立连接,然后通过E-mail、QQ等工具进行工程信息传输,把信息传达到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而且,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规范标准、工程管理方法及施工技术、工艺等,能为电网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便捷的服务。

3.2.2建立材料采购管理系统

电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用到种类繁多的设备材料,为满足工程成本控制的需求,可以根据材料采购程序,利用电力产品编码规则和有关应用软件建立数据库,形成一个从供应处到财务处的材料采购信息沟通系统,加强对采购材料信息管理,便于控制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3.2.3利用P3软件进行微机操作管理

P3软件是目前电力基建行业施工单位广泛使用的一种软件,利用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准确性、具体性和完备性,能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为此,在施工组织、资金使用计划、进度计划等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P3软件的编制功能,可以缩短决策时间,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同时也便于对电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实行动态化的管理。

3.2.4运用调度自动化模块实施专业技术管理服务

电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图纸、运行维护、技术等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及时调用和查阅能使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及技术、材料、合同等管理效率有着重大影响。为了实现对资料的及时、快捷的调用,应当基于调用生产运行模式,运用调度自动化模块建立专业技术管理服务,为工程质量、进度等方面的管理提供资料支持。同时,建立资料档案数据库,对相关资料进行归档处理,便于施工单位的查阅与调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网建设项目是电力基建行业的一项重要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都有着庞杂的工作。为提高电网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使项目实施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可以采用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策略,并利用信息技术和工具实施信息化管理,让电网建设项目的管理成效在系统化和信息化管理下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唐庆国 周煜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南昌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事业单位;合同管理;信息化

一、事业单位合同信息化管理概述

合同对于企业的经营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规范和约束公司的经营行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杜绝经营风险隐患具有重要意义。合同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合同进行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涵盖了合同的起草、提交、审核、审批、签订、盖章、登记、生效、履行、变更、终止、解除或废除等,在整个公司经营过程中,合同管理具备系统性、动态性、全过程性的特点。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旨在合理保证实现单位合同目标,降低合同风险,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的效率效果,同时,防范合同舞弊和预防腐败。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布局下,依法行政的正在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作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单位,其签订经济合同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目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纸化办公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事业单位合同管理信息化也逐渐被提上议程。

二、事业单位合同信息化管理的目前状况

1.合同管理项目的系统性要求越来越高

过去我们单一去管理一个静态的合同文本,无论是风险防控还是合同管理的难度都是相对较低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出现了许多复杂的项目类合同,如工程项目合同。此类项目合同较以往单一的合同变量多、周期长、管理难度大,具体表现在:一个项目可能会有几十上百,甚至成千上万个合同,合同主体众多,事件纷杂,需要统一管理;各个合同之间又存在相互关系,一个合同可能会制约另一个合同的执行;项目合同资料多且复杂,在进行查阅时就会产生一定的难度。

2.合同实施需要及时有效地动态性管理

随着合同的执行,彼此之间会存在大量的不可预见的信息内容,从而对合同管理产生影响。财务方面需要对财务事项做到及时公开,对合同进度、结款等关键节点进行预警,准确地预测近期可能的收支项目,帮助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规划,项目报批,更好地掌握项目开发进度。实时统计汇总合同中的金额,基于预算科目、业务活动类别等维度进行预算控制,并提供相应的查询和统计报表。

3.合同项目需要全过程性的监管执行

从合同起草开始,需要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核稿;合同的审核审批中间一般需要事业单位多个部门负责人审核,还需要单位法人代表审批等一系列程序;合同的执行除了相关部门还需要一定的监督。传统纸质流转方式,除了合同文件的阅读修改,在合同流转时候很多事业单位还需要一份《合同审批单》与《呈批件》,用于记录各个流程中审核签署的意见记录,同样需要呈传,整个合同管理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三、事业单位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为了满足事业单位合同管理日益提高的要求,及时引进信息化合同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从合同信息管理、合同会签管理、合同变更管理、合同附件管理、合同收付款管理、合同统计管理、合同预警等方面,实现对合同系统、动态、全面的管理,有助于提升合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事业单位合同管理水平。

1.通过将合同会签和审批进行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线上处理合同审批流程

解析具体的业务并进行信息化设置,同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合同审批能及时灵活地调整,实现标准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审批流程中能详细记录各个环节对合同文本提出的修改意见,便于合同提交单位对合同进行修改,更便于主管部门适时提出指导意见。

2.通过信息化实现对合同的全面跟踪和动态监管,提升系统化和动态化管理水平

现代化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进程,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在系统中直接录入合同的基本信息、变更信息以及相关附件等,从而进行数据的集中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合同信息的集中有序,可以有效地改变过去散乱的现状。

篇4

【关键词】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意识;信息化发展

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的激烈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早已经不再停留于纸质阶段,其面临的挑战和要求越来越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大部分企业认知,其对合同的管理也迈入了网络化、科学化轨道。但为了进一步规范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方式,促进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还需要探索其信息化发展方式。

1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作用分析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信息化发展,即是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利用计算机、触摸屏等现代化技术对建筑工程合同内容进行智能化管理。在这之中,网络传输、计算机信息软件是其必不可少的媒介和途径。对建筑工程合同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数据资源的及时共享,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并降低建筑企业的管理成本。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便于对建筑工程各环节进行监管,提高建筑工程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合同管理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以现代信息科技手对建筑工程合同信息进行存储与管理,并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效率。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中,此种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随时采集与调用合同信息的方式来克服纸质管理的不足,并有效节约建筑工程成本,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

2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现状分析

从我国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现状来看,传统的纸质合同管理方式还存在合同管理意识有待提升、建筑工程各单位在合同管理中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合同管理人才信息化技能缺乏以及文档管理、信息汇总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合同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抑制了建筑工程合同的应用,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2.1合同管理意识有待提升

契约精神是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基本精神,建筑工程企业在市场活动中需要严格遵循此种精神的内在要求,并按照此精神的相关规范进行作业活动,以促进建筑市场的有序发展。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环节众多以及涉及部门广等是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为了保证所有项目的顺利进行,合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建筑工程中,合同并不是签订了就可以了,为了将合同内容落在实处,必须要对合同进行现代化管理。但部分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的意识比较缺乏,观念较薄弱,在其建筑工程管理中没有建立合同管理执行体系,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在合同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隐患。

2.2纸质合同管理方式存在管理、汇总困难等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的纸质化管理方式,众所周知,纸质化管理在存档方面、信息汇总以及利用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纸质合同在信息查找方面的工作量大,耗费的时间多,合同信息利用效率较低。并且随着合同数量的增多,在管理方面所花费的物力、人力和时间都较多,在工作人员疲乏的情况下很容易影响合同的进度。纸质化合同在数据格式上存在部门差异,这不仅增加了信息汇总的工作量和难度,也降低了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在利用方面也存在效率低的问题,尤其是在决策制定方面缺乏预警机制,影响了决策时间。

2.3合同管理人才信息化技能缺乏

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发挥作用的主体具备主观能动性的合同管理人才。建筑工程合同与其他合同相比,其专业性和技术性都更强,这就要求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法律知识还要掌握建筑工程运作规律[1]。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其合同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普通专员负责的,这些人员对法律的解读和工程环节运作的具体情况缺乏必备的技能,使得建筑工程合同在管理方面存在效率和效益都不高的问题。其次,现有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人员还缺乏必备的合同管理信息化技能,当面对合同纠纷时,其不能够及时、准确找寻到相应的合同约定内容,就更不要说是及时解决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人员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不能促进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时代化发展和信息化发展,也不能够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合同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分析

3.1提高合同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度

传统合同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很明显,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充分认知,以便在实践中提高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度。具体而言,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建筑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要给予合同管理信息化发展足够的重视,并形成上行下效的局面,综合提升整个建筑工程企业对合同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度。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企业还必须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和学习,以强化他们对相应法律法规的了解,并提高其信息化技术操作水平,进而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技能。在规范其合同管理和执行行为的同时,促进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3.2加大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力度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为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具体而言,建筑工程企业要在合同管理中大力引进计算机技术,加大软件、硬件设施的应用力度,并在分步推行的基础上开发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然后以点带面加大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力度,进而建立合同管理资源共享平台[2]。以此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效率和应用效率,强化对建筑工程现场的监控和管理,进而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综合效益。

3.3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

为了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建筑企业需要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让本企业内部的人员外出学习先进的合同信息化管理技能,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人才以全面提升其合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和综合水平。在建筑工程企业合同管理中,可以通过讲座培训活动让员工积极吸取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而达到提升本企业合同管理人员技能的目的。在招聘人才时要立足实际需求,选择法律知识丰富、对建筑工程施工各环节具体情况都比较了解并且具备一定信息化技能的合同管理人员,以便为促进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3.4创新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方式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中对合同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有效性[3]。建筑工程合同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在整体共享的基础上提升数据信息的准确度,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进而优化建筑工程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谋取更多的经济、社会、环保效益。

4结论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其符合时展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快其信息化发展速度,建筑工程企业要提高对合同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度、加大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力度,并提高其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和创新其管理工作方式。

作者:梁燕芬 单位:广东省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精细化管理;企业知识系统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hot spot, how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fine management" thought will be affected to the application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key business on the fusion of fin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design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information system continues to optimize the perfect measures, to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words: information system; Fine management; Enterprise knowledge system

1前言

目前,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运用已经成为企业资质审核的一项硬性指标。从国内外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上来看,我国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已经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天集团的信息化系统发展较早,给企业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变革,但是其核心业务管理功能的运用还是相对不足。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因为受到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制约,还不如说是因为信息化系统与各层管理的融合程度不够。要想提高信息化系统与综合项目管理的融合程度,笔者认为信息化的工作重心应当放到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与信息化系统的有效融合上来。因此,本文进行了如何展开精细化管理与信息化系统的融合进行构思研究。

“每建必优,精细管理”的管理思想是中天集团的核心管理理念,是各种管理行为和思想的基础。即要求在工程的投入、开工到竣工交付的过程中,处处以“精细管理”为要求,以“顾客满意”为宗旨,以达到“每建必优”的管理目标。

2精细化管理在信息化系统中的体现

2.1客观关系管理精细化

(1)客户关系处理流程精细化。包括客户接待工作流程、客户开发工作流程、客户关系维护流程、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客户评估流程,客户满意度调查评估流程等

(2)融合客户关系处理方案。首先要建立客户开发方案、客户接待及费用方案、客户档案管理方案、客户关系维护方案、客户投诉处理方案、客户评估管理方案;其次是将客户关系处理方案内容可以在信息化系统界面上进行简单的输入,达到推广学习及应用的效果。

2.2合同管理精细化

(1)合同内容全面

信息化系统中的合同管理功能不仅要包括合同的登记、查询,工程量及预算费用分解,变更及签证管理,合同双方资料及合同资料档案,还应当包括合同的执行情况,包括收付款款的处理、查询、汇总情况,合同到期未付款、到期未收款的全面跟踪监管控制,实现合同变更、合同结算、费用支付及相关信息的全面动态管理。

(2)合同规范及标准的融合

首先,信息化系统要涵盖并规范合同管理内容,例如合同资料档案得包括:合同信息、工程信息、来往文档、工程照片、施工日志、会议纪要、采购清单、工程量清单、业主供货一览表、竣工决算一览表、合同变更、索赔资料等。

其次要制定标准的合同范本、内嵌翔实的法律法规及参考资料上传信息化系统,用以规范内部合同控制管理行为。

2.3技术管理精细化

(1)技术资料管理形成体系文件

针对工程技术资料复杂性的特点,需抓取重点,包括“各种施工方案审核,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实行情况,图纸深化设计情况、重难点技术服务、各种技术交底、技术创意及创新管理”等进行动态管理,对与技术资料管理,例如技术交底,可在信息化系统中创建体系文件来指导和规范项目的技术资料管理。

(2)形成知识交流平台

针对中天集团技术力量分散的特点,利用知识交流平台,集思广益,利用信息化系统定时组织远程培训、技术难点攻关及重大技术任务的人员集成编制等。

施工方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首先,要规范化一些基本的施工方案、比如施工组织设计、脚手架方案、支模架方案等,制定一些方案范本及现场执行情况实例来规范指导项目施工。其次,优化方案审核流程,在信息化相应界面制定审核及方案评价标准,为方案制作者及审核者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方案中的重要控制点执行情况记录要及时上传,内容包括检查结果及相应照片。

2.4质量管理精细化

质量管理信息化子系统需按ISO90001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涵盖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需贯彻实施事先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过程管理思想及PDCA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具体细化为以下几个信息化模块:

企业知识信息库:包含质量标准规范、质量通病信息库、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施工方案范本库,同时包括《文明标化工地细部做法汇编》、《精品工程细部做法汇编》、《安装工程作业指导书》、《创优工程作业指导书》、《大模板安装工序作业指导书》、《脚手架搭设作业指导书》等一些列具有中天特色的用以规范中天质量管理的文件。

事先质量计划管理:包括质量验收结构划分、质量计划书编制、创优计划书、质量技术指标等子系统模块。

事中质量控制管理:包括质量动态跟踪检查记录、不合格信息登记表、质量控制点管理、质量事故快报、质量奖罚记录、整改通知单、整改回复单等子系统模块。

事后质量评价管理:包括交付成果技术报告、交付成果质量报告、任务质量报告、项目评审验收报告、质量验收实施情况等子系统模块。

篇6

1 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作为卫生系统的一种基础性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社会化服务。但是,在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1.1 工作的繁杂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在卫生系统中,档案信息管理部门的工作具有繁杂性,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文案的管理、财务的管理、设备的管理、科学的研究、人力资源的管理等,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档案信息管理部门的工作相对繁杂,不利于顺利开展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另外,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各个领域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但是在深入研究开发和完善系统之前,档案管理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难题。

1.2 档案综合管理缺乏优秀人才

高素质的顶尖人才是实现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条件。这些高素质人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而且能有效管理软件和设施,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具有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安全管理的知识,一旦出现网络异常,这些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处理。因此,在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优秀的专业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2]。另外,由卫生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于储存复杂、信息量大,出现了兼容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优秀的专业人才。只有引进和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才能实现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1.3 电子文件保密性不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文件的保密性仍然较弱,主要体现在电子文件以不同的格式被复制,严重者甚至将电子文件的格式和内容改变了,这些人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另一方面,电子文件在技术和内容上被随意改动,最终难以找到原始文件,保密性较差。

1.4 技术支持不全面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严格的技术保证,它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所需解决的所有问题。一方面,电子文件在性质上确定了它的保管条件、保管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局限;另一方面,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有大量的纸质档案需要通过扫描仪等设备转化为电子档案。目前多数单位使用的扫描仪速度慢,无法将原始档案资料短期内转化为电子文档。

1.5 规范体系不健全

档案信息管理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馆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2.1 完善档案管理标准体系

档案信息化管理离不开标准的管理体系,只有达到标准的档案管理系统才能更好地连续工作和传播信息,才能兼容其他系统以实现信息的传递。所以,建立卫生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之前,一定要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并在以后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中贯彻实施这些标准。

传统的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的管理采用的是按年接收方式,这些档案包括设备储存档案、办公文书档案、财务档案、科研档案、人力资源档案等等。档案管理部门对这些来自不同部门的档案的管理,容易出现部分文书或者合同散乱和遗失。信息化管理则不同,它通过网络实现档案的分类管理,这样的信息化管理不仅有效,而且逻辑性较强。

电子档案的建立离不开业务处理标准和技术设计标准。在收录文件时,这些业务处理标准就能发挥作用,能将收录的文件新型详细规划,包括档案的分类、档案的前期处理等,确保了电子档案的标准和有效。另外,技术设计标准,确保了系统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实用性。

2.2 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无论什么系统那个领域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因素之一就是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能够充分了解档案管理部门的基础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能在电子档案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可以在工作环境上下功夫,努力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最好的基础设备设施,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能力[3]。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培训。要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定期的培训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档案部门要加强对档案人员进行档案现代化知识的培训,积极引进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懂信息技术、熟悉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另外,为了强化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成立一套交流机制,使人才之间能够不断的交流,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技术和知识的突破。最后,通过便捷的网络,相关人员要学会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要积极组织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努力营造学习高新技术知识的良好环境氛围。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同时也要担当起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历史重任。

2.3 强化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措施

为了确保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在出现安全隐患时,要科学评估危险性,同时重点保护安全隐患处的档案信息。

要评估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结合实际情况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最终形成一套安全方案。具体做法是为档案划分等级,等级的划分取决于档案的保密性、价值、来源。另外,为系统设置权限,只有相关人员才能访问,这样不仅将安全隐患减少了,而且避免将重点信息扩散出去。

可以在网络上下功夫,利用先进的技术保护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如用户信息认证、电子加密、防火墙等。防火墙能够避免计算机访问危险网站,减少了中病毒了概率。电子加密也是确保信息安全的重要方式,具体的加密方式有收到数据后加密储存、加密后传送等。

在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对于信息的使用者、信息的保存者、管理员的有关信息都需要验证才能访问,条件较好的可以备份系统文件,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卫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

2.4 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

首先,建立和完善卫生系统甚或整个档案系统局域网,提高各单位档案室计算机普及率和应用水平。其次,初步建成全国档案信息网络,市及部分县级档案网络依托政务网实现馆际相互联。第三,逐步规范和统一档案管理软件,确保档案数字信息“数据规范、标准统一、长期可用”。

现代化技术及手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将为档案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创造出更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继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配备档案管理现代化所必需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档案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

2.5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要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机制要明确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细化电子档案工作环节和步骤;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特别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要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要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3 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在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3.1 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卫生系统档案管理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各卷宗的重要程度的高低、利用价值的大小、利用率的高低和是否开放等具体情况,对所有卷宗进行排队,优先加工整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这可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3.2 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3 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篇7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发现,企业中有的项目已经施工一段时间了,但图纸还没有完成,为了避免造成项目延期,于是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材料和人工就已经到位并进行施工,个别项目甚至在工期进行到了将近一半都无法得到完整的图纸。长此以往,会对以后的项目进行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为此企业制定了许多的制度和管理方法来控制项目成本,但是这些刚性的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执行不力。既然依靠员工自身无法推行,所以就需要一套成熟的系统的信息化工具来执行,通过电脑来规范这些过程,目的是使项目的整个过程更加透明、规范、科学,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

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的行为活动,项目管理是由一条主线流程和多条支线流程所组成 的。一个项目的运作除了材料、人员的管理,还有大量的计划进度以及资料、表单。这些工作虽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却也同样地繁琐和重要。对这些工作应该设置相应的工作模块,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和各类表单。将原来的大量文字材料和表格整合为一个个简单明了的模块。从项目管理系统开发的目的以及项目管理的概念来看,我们开发项目管理系统的重点应是创造一个能有效控制项目成本,规范人员行为的管理软件。其解决方案是以预算为管理基础,先确定项目管理人员权限与工作,明确每个项目人员的工作责任和权限,然后由各个施工员完成自己的分部预算构成主预算,以主预算为项目开始以及系统运行的基础,通过系统限定强制预算(软件设定每个项目在进行初始必须有预算,否则无法进行)的必要性,有效保障项目的成本不会超出预算。虽然在发生预算需要变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各种签证单来修正,但是严格的条件限定和数据交换也可以清楚地记载每一笔发生的成本变动,并通过名为“成本管理”的模块迅速查询分析。

在主预算完成后,预算之后的每一笔进料领料都直接与主预算进行数据交换,材料的每次入库和使用都有明确的记录和附加信息,任何时候项目的材料和人工成本都一目了然。严格限定了领料工作和预算以及领料计划之间的关系,让预算外的领料不能通过,从管理的角度堵住了超支领料的漏洞,有效防止由于管理粗放而造成的浪费。

当然,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而造成计划不断变更。从项目管理的要求以及从现场了解到的情况,应该增加施工任务更改单这样一个组件。在明确项目管理人员的权责后,可以对预算的内容和使用量进行更改,确保现场情况变动后的领料或人工调用能够顺利完成并将此件发生的信息记录下来。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小部件,但却使整个系统以预算为基础的设计思想变得更为灵活而非死板。 项目管理系统使用人员权限与身份认证统一的登录方式,规范了人员的工作,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可以将完整的项目管理过程分解为若干的部分并对应相应的模块,通过管理员的分配为这些工作模块设置确定的工作负责人。

从项目现场掌握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项目在材料领用方面的管理都有很多不足之处。多数是由于预算不明确,领料往往缺乏控制,为了保持工程进度,只要来领就给料,在项目竣工时往往会发现支出很多不必要的材料费用,领料计划成为了一张过后再补的统计证明。而项目施工员本身也经常因为工作忙碌或其他各种原因搁置这一工作,甚至有的材料是施工班组做好领料单交给施工员签字。从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显然是存在问题的,首先施工员在领料的同时不可能清楚地记得各次累计的领料量,只有在登帐的时候才能发现,所以,施工员每次在使用的时候也不会特别注意节约材料,反正每次领料都没有问题,就无所谓什么领料计划和合理使用材料了。同时由于材料员在项目中不可能时时做出准确的材料出入库的汇总帐目,项目经理也比较难以在发生问题后解决。

使用项目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规范化收发料,在每次收料和发料的同时都记录数据并实时汇总,在使用材料的范围,也作出了以下严格的控制。 首先,必须是材料预算中有的,如果没有可以通过“基础信息维护”部分建立相应的材料类别关系对材料分类。然后根据甲乙双方供料的不同分配到甲供材料入库验收和乙供材料验收入库。

其次,在实际使用中,甲乙分别填写各自的领料单领料,而在这一操作的同时,库存材料的数量也会相应地变化。由于这一切都是在系统中完成的,而且数据间有着绝对的对应关系,任何超出预算的领料除非专门的审核否则不能进行,这就对领料数量的上限有了约束。加上月需求计划的限制,从而相对严格地控制了施工用料的精确数量。

再次,对于项目部材料管理人员权限主要是由项目部的材料员负责,施工员可以根据工程要求开领料单至材料员处领料,在系统中所有的权限都是由项目系统管理员分配的,一般情况下,在整个材料处理过程中,系统记录下每次领料数量和使用量,只要项目经理浏览一下汇总数据,就可以知道 是工程的哪个分部分项出了问题并迅速解决,同时材料员也可以在材料存量,使用数等方面更加直观地了解情况,遇到各种问题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问题原因,提醒项目经理。对于施工员,就要求他们在工作中,事先都要有周密的安排,不能没有计划地工作,提升工作质量,不然同样的工作有的需要的材料不同,就可以在工作中找出需要提高的地方,这对于施工员的成长至关重要。项目管理系统就是要不断帮助施工员解决问题,是一个发现问题、寻找原因、修正错误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施工任务书:施工任务书是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施工计划和完成情况的主要记录资料。在生成施工任务书前,我们必须有完成的分包合同基本信息、工程项目分包申请表、班组信息登记表。与通过手工填写施工任务书不同,施工员只须选择相应的分部分项、班组信息、单位工程等。通过交换数据项目管理系统由预算和计划自动生成施工任务书。这样就避免了因数据不清或遗漏疏忽造成的错误,也防止了施工完成后再补填施工任务书的情况出现。

施工任务书生成后可以保存及打印以备所需,在实际施工完成后,再次打开相关的施工任务书,将实际施工量填入并提交,其中的数据就会自动地与预算和材料库存等内容进行数据交换,清楚地记载下施工工程进行的实际情况。

结语:在我国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大环境之下,我国的商业竞争也愈演愈烈,然而,每个企业想在如此残酷的竞争中胜出必须制定好竞争策略。当把每一个项目都信息化之时,也给企业增加了不少胜算

参考文献:

[1] 王孟钧,张少锦,杨增辉,曾磊.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建设项目格式化管理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 2008(09)

[2] 何继善,王孟钧. 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J]. 中国工程科学. 2008(03)

篇8

工业企业面对当下日益竞争的激烈,合同管理也必须要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够有效的应对一些危机,因此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有利于提高合同管理的科学性。面对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我,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不仅能够为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而且有效地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性,有效的规避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业企业合同管理走向正规化的轨道,从而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新信息时代到来之后,采用信息科技能够使得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解决传统的合同管理的漏洞,实现工业企业合同管理新的飞跃。

其次,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企业纷纷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采用了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了管理的水平,才能够使得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从而实现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轨道,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是适应当下企业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够改变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能从繁重的合同管理中解放出来,促进合同管理更加有序、规范、科学。

最后,加强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确保合同的安全不被泄露,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越来越明显,企业的合同涉及到很多的机密,一旦泄露,就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只有加强了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有效的防止信息的泄露,同时确保合同的安全,这样就能维护到企业的重要信息不被窃取,从而有效的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加强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维护企业经济利益有重要的作用。

二、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问题

首先,合同管理存在着不合规不合法的现象。由于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采用传统人工维护的方式,在合同的草拟及签订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现代社会的需求严重脱钩,这样一方面导致了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落后,而且很有可能导致合同管理出现问题,尤其是违背法律的相关规定,这样就会导致合同管理失去效应,导致合同失效,从而损失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不利于维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不利于建立合作的模式。

其次,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低,导致了信息化的水平比较差。由于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备合同管理的能力、操作的能力,但是当下在工业企业中,合同管理的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培训,或者是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使得在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技术水平比较差,无法采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使得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不能够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求,也不利于工业合同管理的有序、合法、正常进行。所以说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合同管理的水平和现代化信息化的水平。

最后,合同文件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影响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中,由于建设工程施工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期间会受到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等的影响,合同的实施过程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得合同在后期的费用往往会增大。需求企业盲目的追求快速签约,对合同谈判过程中讨论的内容和范围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合同附件,不重视合同的草签,对工程价格条款、工期和维修,合同中需要完善的条款,如违约金和工程提前资金的规定不明确,这种合同订立过程中不严谨,责、权、利划分不清楚,本身就存在缺陷,在今后工程在实施过程容易产生合同纠纷、经济损失等现象。

三、提高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举措

为了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举措,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有效的探索。

首先,加强培训,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必须要加强培训,通过参观考察或者是在校继续深造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技能,使得他们能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进行合同的管理和维护,并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工?I合同的管理方式,能够维护合同的合规合法性,而且能够保障合同管理,能够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工业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所以,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要通过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另外,合同管理人员也必须要熟悉本企业的业务,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制定合理的、全面的、科学的合同,仔细按照规程进行合同的签订。

篇9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然而许多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停留在表层,特别是许多中小型企业仍在发展、改革期,企业管理体系、业务流程、业务数据分类搜集及统计应用仍未形成高度标准化、规范化,同时缺乏对信息化建设及建筑施工各业务专业均熟悉的专业人才,若直接引进基于成熟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设计成型、动辄上百万元的建筑施工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需要在一开始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进行需求调研、业务梳理,而且往往因系统与企业的管理模式不一致导致水土不服、举步维艰;另外又因为该类系统缺乏大幅度优化及变更的灵活性,在企业日后的改革中跟不上改革的变化需求,反而成为企业改革的绊脚石。

2013年,陕西宏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信息中心通过提出“梳理业务与方案实施同步进行,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步优化”的创新方式,即“在分层次阶段进行业务情况及需求调研、业务流程梳理的同时,通过自行二次开发设计出各种量身定制的业务功能解决方案,并不断在方案实施的实践中与业务管理同步进行优化”的方式,使信息化办公系统建设与企业管理改革相互促进、同步优化、逐步完善,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一年内从零开始,以“小步快跑”的理念,迅速实现了集团的机房服务器、局域网、行政办公业务、项目管理业务及项目成本管理等信息化建设。并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推动各部门业务流程审批及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形象化,业务审批职责及操作明确化、具体化,业务管理数据化、网络化及统计分析专业化;积极促进跨部门业务流程的整合及协同,推动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的环环相扣、层层闭合,使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更透明,各业务决策、管理更高效,为集团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图1陕西宏远建设集团协同办公系统登陆界面

一、信息化办公系统软件平台的选择

为实现企业“梳理业务与方案实施同步进行,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步优化”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合理选择信息化办公系统软件平台是关键的第一步。选择的要点是:

1、企业能自行定制表单、流程:表单和流程管理是业务管理的基本核心,而随着业务管理的不断优化,表单和流程的信息化方案变更是非常频繁的,因此企业必须能够自行定制、修改及优化表单、流程,而不依赖于软件公司的技术服务支持,确保信息化方案能最真实反映企业自身的业务管理理念及需求,并以最快速度将方案试运行及同步优化;

2、企业能自行利用流程表单产生的数据实现基本的统计分析:通过信息化系统定制的表单及流程,使业务管理信息数据化、网络化,并根据设定自动分类、积累,其价值在于利用流程表单产生的数据实现基于二维数据结构的统计分析,提高业务管理的精细化;

3、定制的表单、流程能实现跨部门业务流程的整合及协同,如流程之间的相互触发、数据信息的交互,以便推动业务流程、管理体系的环环相扣、层层闭合;

4、因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普遍信息化技能水平偏低,要求信息化系统软件必须是容易上手的操作界面及方式。同时要求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及方案定制是基于模块化、图表化的平台,以降低对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软件编程能力需求。

二、通过推行行政办公业务,培养使用信息系统的概念及习惯

有许多企业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时候,急于求成、希望一步到位,要求在建设初期即完成所有业务的信息化方案的制定,这是很不合理的。因为企业推行信息化的初期,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业务部门管理人员,甚至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团队,对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概念、所采用的信息化系统的认识仍很模糊;而许多企业此时的管理体系、业务流程、业务数据分类搜集及统计应用仍未形成高度标准化、规范化,因此这时候定制出来的业务流程信息化方案对企业来说,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可实施性,而且大部分仅仅是把纸张工作变成电子化而已,未能真正体现信息化建设对业务管理提升促进功能。

因此,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期的关键任务是通过逐步推行一些企业内部各部门通用、操作频繁、流程已相对清晰明确的日常行政办公业务,实现一些基本的统计分析功能;并结合多轮专题培训、跟进优化、跟踪指导,使企业上下掌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操作,提高信息化使用技能,初步认识信息化系统、协同工作及其便利高效的概念,接受并认可信息化系统建设。如2013年3月,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首先在集团总部推行如请休假及考勤、费用报销、差旅费报销、付款申请等业务流程,大大减少了各级人员在办理这些业务时拿着单据到各部室找人、等人签字的情况,使信息化建设在建设初期即建立了良好口碑及群众基础。同时培养大家“按信息化系统流程办事”的习惯、建立基于表单及流程管理业务的思想,使各级人员在随后参与更深层次的业务流程与信息化办公系统协同结合、创造管理新模式的企业改革成为可能。另外通过这些过程使企业自身信息化管理团队对所采用的信息化系统的各种界面、功能及局限,软件的设计思路有深入了解,并能在下一步定制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方案时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软件平台的各种功能。

三、“梳理业务与方案实施同步进行,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步优化”

综合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涉及招投标、合同、资料档案、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物资、设备、收入、成本、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业务。要实现所有业务的全部功能,就要求各业务表单、业务流程、业务数据分类搜集及统计应用已经达到一定的标准化、规范化;要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就要求对业务数据、信息的结构、分类方法是明确的;要实现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的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闭合,就要求各表单、流程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数据交互需求是明确的。显然,在推行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初期,要企业先梳理并解决这些问题再行整体定制综合项目管理方案是难以实现的。

然而自2013年4月起,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通过“梳理业务与方案实施同步进行,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步优化”的方式,实现了对上述难题的分散化解,在短短半年内即建设完成并成功推行实施了招投标联系申请及登记、合同审批及登记、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项目人员及专业工种的资质审批、现场质量安全隐患整改发放-回复-验收-评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款及工程费用收支、精细化项目预算-成本-物资-资金管理等业务功能,其该解决方案的核心设计理念包括以下三方面:

图2陕西宏远建设集团项目管理业务示例

(一)、建立工程项目的信息数据档案,作为业务流程的数据信息交互中介平台

传统的综合项目管理实施方案,采取流程与流程直接关联来实现流程的闭合及数据的交互,这就要求在建立项目管理实施方案时必须严格按照各业务流程的上下游逻辑关系,逐个梳理及定制方案(如先要实现了投标申请流程、才能实现有开标及中标登记、然后是合同会审、合同登记等);也因此在推行一个业务流程时,不仅要求该流程的所有上游流程都已经定制并推行,并且要将所有上游流程的实际业务数据都整理、补充录入系统完毕,该业务流程才能在使用时有相应的流程表单关联或数据进行调用,否则无法投入使用。而业务流程的梳理、信息化方案的定制及优化是往往无法一步到位的,一旦在已经完成上游业务流程定制及大量人力进行数据录入后,在下游业务流程定制时才发现上游业务的流程、数据信息结构、分类存在问题或者有优化空间时,就会出现需要从问题业务流程开始往后重新定制所有流程并重新录入所有相关流程数据的尴尬局面,而且也严重打击了相关业务人员配合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及信息化管理人员对于不断优化业务方案的主动性。

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在建设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化业务功能的一开始,首先确定有哪些信息、数据是综合项目管理的各核心业务流程都需要用到的、并作为关键信息数据在核心业务流程之间交互的(如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经理、工程合同价格、合同工期、分公司、地区等),迅速组织相关信息数据的首先发起部门(经营部)整理相关信息的清单、与其他部门统一信息数据的分类及编码标准及规范,并完成核对。然后以此清单为依据,在信息系统上建立工程项目的信息数据档案,作为随后定制推行的所有项目管理业务流程的数据信息交互平台(即信息数据写入保存及调用读取的底表),并随着业务流程及数据结构、分类标准的逐个梳理、定制及不断优化,不断将需要跨业务交互的数据信息项目在整理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后逐步增加至项目档案的样表中。

这种以项目档案为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数据交互的中介平台,并将同一项目的不同业务流程通过项目档案进行中介关联闭合的方式,使业务的梳理及信息化方案的制定仅仅需要根据流程与项目档案表的数据交互关系的梳理明确来制定,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及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优先选择核心业务来逐步梳理、定制并推出信息化方案。并且在使用时,可以直接由各业务流程的使用者,在第一次发起某个项目的某个流程表单时,在发现当前表单读取该项目档案中缺少相关数据信息记录时,才进行该项目的相关缺失数据信息整理并填写至该业务表单中,再由该表单写入对应项目的档案中,并在下一次其他业务流程调用时由其他业务人员进行核对确认的方式。若在方案投入使用后,对方案重新定制优化,则仅仅需要在项目档案样表修改或增加数据信息项目,然后在实际使用并调用项目档案数据信息时,再行按需实时补充即可。这样就实现了分散式业务数据的梳理并健全完善各个项目档案上不同业务所需保留利用的交互数据信息,这样就避免了在每个业务推行开始就要求相关部门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数据梳理及整理的尴尬。

(二)、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优势,定制高度信息化的业务表单及流程

在各业务表单及流程的梳理及方案制定时,更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的显示方式多元化、流程管理智能化、数据处理自动化等优势,深入定制业务管理功能。比如在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隐患整改业务功能中,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将传统的现场质量安全隐患整改要求单、隐患整改回复单、隐患整改验收单整合在一张隐患整改单上,确保整改要求、回复、验收各环节的一一对应及闭合;通过图文并茂方式增强隐患整改各阶段信息描述的具体性及针对性;通过预先制定流程判断,使表单根据表单中的项目部信息,将隐患整改自动发放至对应项目现场质量、安全责任人账号,并根据隐患整改信息是否完毕,符合要求自动判断是否允许提交回复;通过预设列表选择的方式进行隐患严重程度、隐含整改落实情况的信息录入,及自动计算项目月检得分,加强了月检评分制度及项目之间比较的客观性及有效性。

图3项目管理业务:隐患整改管理示例

2013年7月,为配合集团试点精细化项目管理需求,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设计并开发了精细化项目成本管理业务解决方案,该方案同时实现了工程款收入及支付、项目费用付款及报销、项目资金管理、材料工具设备进出场、出入库、使用消耗、及盘点等精细化管理所需的表单审批及登记流程。

篇10

所谓电算化会计是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工作,其是应用当前存在的先进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并协同其它先进技术对会计事务进行深一步的处理,最终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

电算化会计能够为企业处理诸多相当繁复的事务。随着电算化会计的快速发展与完善,想必一定会与企业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共同设计,以尽快建立和完善局域网,达到最大限度信息互换、信息共享。电算化会计在未来的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将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MIS)能够为企业最终管理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持,其是通过人、计算机、应用程序和相关数据构建起来的一个便捷信息系统。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数据的处理获取相应的管理信息,并以此来控制企业的行为;利用现有的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的发展情况;从企业全局出发,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可选方案。管理信息系统按管理职能一般可分为电算化会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计划管理和库存管理等信息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各个子系统有着各自不同的工作智能,对企业管理具有不同的作用。各个子系统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保持着独立,其中电算化会计具有最为突出的作用。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是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上文可知,电算化会计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重要的子系统,主要通过价值量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中财务会计的信息量占整个管理信息量的一半还多,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此,要想真正的使企业管理达到现代化,便要竭尽全力发展会计电算化。

从近几年的管理效果上来看。电算化会计给各个企业在管理的决策上提供了较大帮助,对其进行再研究开发式刻不容缓的话题;而企业若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升级将给电算化会计带来更多福音。但是需要明确,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电算化会计,它们是从属关系。管理信息系统涉及范围广,各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体来说,管理信息化系统是运用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以企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符合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为前提,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给企业带来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撑,通过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其可将企业的各个方面的数据资源处理并进行整合从而将其反映到数据报表中,从而使企业具有自动化控制功能。如此,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电算化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而对会计信息及其它对企业运行有益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可以为不同形式的企业带来服务的经济模型,达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目的。

三、实现电算化会计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1.人员素质问题

电算化会计与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它所需要的会计人员文化程度较高,首先其应该熟知会计事务,同时又不可或缺的懂得管理事务;应该熟知电算化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应该很好的掌握网络知识;既能解决当前会计事务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具备一定的经验。由于上面内容的限制,我们可以得出,当前正在从事电算化会计的相关人员根本不符合上述的要求,如此,我们应该尽快尽最大努力加强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因此从事电算化会计人员素质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网络安全性问题

网络的安全性对于会计的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活动也相应的增多,其给网络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敲响警钟,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于网络犯罪活动的防范,以免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会计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不能泄漏和丢失。当前,互联网所处的环境需要相关企业人员给与足够的重视,万不能将企业的重要信息在网上公布传输等操作,确保企业机密信息保存完整。

3.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对问题

为了减小意外事件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损害,企业针对一些突发性、灾害性的事件,如火灾、水害、停电等,还需要制订相应的应急计划。需要信息管理人员每日检查相应设备的运行情况,相应资源资源是否做过备份处理工作。

四、实现电算化会计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的意义和对策

1.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企业管理者应树立以下观念:一是系统工程观念。电算化会计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不是一日两日便可完成的任务,必须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配套改革,制定和完善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等。二是战略决策观念。企业经营策略是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保障,公司正常的运转及快速发展均离不开企业的合理经营,而采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技术,以最快速度达到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企业得以继续发展的不二选择。三是管理一体化观念。企业的物资供应、产品生产

、市场营销、人事管理、设备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们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如此,必须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进行协调发展。 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颁布的经济法规进一步完善和一些先进工具的持续问世,企业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使本身的管理制度得到提高,如:岗位责任制度、用工制度、效绩考核制度等。

3.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篇11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6-1459-0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DING Hang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Abstract: The launch pad room of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center is equipped with a variety of equipment that closely related to normal broadcast of TV programs. This paper utilize the existing resources to concentrate these independent system information on a comprehen? sive remote monitoring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monitoring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the launch center. As a result, we achieved the change from traditional single management model to a new centralized management model, and then further real? ized the purpos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among different launch pad rooms and unified management. Currently the system has been tested in the launch center of Xiamen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Group. The system has been achieved good effect. Each aspect has basically met the expected goal of the demand.

Key words: Launch pad; B/S structur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tform; centraliz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haring

1.1课题产生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的发展,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厦门广电集团作为全国广电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担负着积累经验、出成果的重任。厦门广电集团中心各个发射台目前安装有各种不同功能的系统,然而这些系统均为C/ S二层架构,系统间又相互独立运行,信息无法共享,加上各个发射台地点分散[1],这无疑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集团高层领导无法对各个发射台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无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出即时的分析决策,无法保证发射台的正常工作。

在此背景下,我们根据现代化企业科学管理[2]的具体需求,从广电实际情况出发,将安保监控系统、消防监控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等融合在一起,实行集团中心统筹管理,发射台内具体管理的解决方式,使各级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能方便即时地访问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统一通过综合管理平台进行信息交换,达到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信息共享及协调工作的效果,提高整个集团公司的综合治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1.2综合监控系统概述1.2.1系统建设目标

通过本系统的实施,将安保监控系统、消防监控系统和环境监控系统等进行有机结合,实现面向6个发射台的机房环境、安全的全方位监控和管理,进而实现各级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统一管理,运筹帷幄”的目标,使集团中心的监控管理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其中,安保监控系统、消防监控系统和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直接嵌入综合管理平台,在客户端,只需要身份验证登陆一次综合管理平台,便可以方便地进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切换,能够提示各个子系统的报警信息,并且可以查阅报警的详细信息,调用相关的现场监控图像等[3]。当然,也可以通过各个子系统的登录平台页面通过身份验证直接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操作。

1.2.2系统功能需求

通过建立综合监控管理平台,使得该平台作为一个子系统与其他的监控子系统能在同一个界面上运行使用,实现各个分监控的集中统一管理,并根据各个子系统的信息变化情况进行各个系统间的相互联动及功能调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1+1>2的效果。下面是综合管理平台系统需求分析提出的几点功能[4]:

1、实时监控显示

2、电子地图

(1)在地图上通过鼠标拖动即可标出各个机房的位置坐标并具有坐标保存功能。(2)机房位置坐标修改。

(3)电子地图标注效果预览功能。

3、系统设置

(1)连接设置。

(2)各子系统间的联动设置。

(3)不同用户访问权限设置,权限细化至区域。

4、维护管理

(1)系统安全管理与维护

(2)报警信息的统计、查询和分析处理功能。

2综合监控系统详细设计

2.1系统架构设计

整个系统是在集团中心内部以太网环境下综合设计实施的,与办公网、互联网进行完全的物理隔离,用以有效杜绝系统遭受外来入侵和外来恶意攻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系统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各子系统间可以互不干扰,各自独立运行实现其监控管理功能,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不影响到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可靠性[5]。另外,在各个子系统独立运行的基础上完成相互之间的联动调用,确保突发事件的及时快速处理。信息化综合监控管理系统总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信息化综合监控管理系统总体结构2.2系统功能设计

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分为前台客户端监控和后台服务器管理两部分。无论是前台监控还是后台管理,不同用户权限登录系统后所能访问的子系统均不同。综合管理平台前台将直观显示用户权限范围内各个单位机房拥有的子系统并实时获取各个子系统发来的报警信息,后台主要是对用户、单位机房、子系统、报警信息的管理。前台和后台的设计视图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以下对后台管理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简单说明。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对系统使用用户的管理和系统角色的管理。系统提供完善的用户权限配置功能,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用户人群的工作性质,提供不同的操作访问权限,只有通过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才能登陆系统进行相应权限的操作,为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保障。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视图如同图4所示。

图4后台用户管理模块设计视图

单位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进行单位与机房基本信息的管理,并为机房配置相应的子系统以及进行机房分布图的管理。每个单位与机房都需要留下各自的联系方式,以方便出现问题时的指挥调度处理。不同的机房对不同的子系统的需求可能不同,所以还提供机房子系统配置功能,以灵活适应机房各自所需。单位管理模块的设计视图如图5所示。

3综合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3.1消息控件PopupWin

PopupWin控件是.NET平台下的一个开源消息提示控件。在Web开发中对提高用户体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该控件模仿MSN Messenger的警告,但是是用于网页的。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预定义风格或修改空间上用的所有颜色来完全地改变该控件的图形外观。控件支持拖拽方式,所以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把它放到页面上的任何位置。这个控件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它可以用在目前的大多数浏览器上,包括最新版本的Mozilla,Internet Explorer和Opera。在控件的很多属性上可以使用HTML,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图标或其它的任何方式来获得popup控件。

在综合监控管理平台上,根据需求,网页每隔20秒要弹出报警信息,这里我们使用了自定义消息控件PopupWin来弹出左下角的报警消息窗口。代码如下:

没有报警信息时:

this.PopupWin1.Message = "没有新报警信息"; this.PopupWin1.Visible = false;

有报警信息时:

this.PopupWin1.Message = message1 + "\r\n(" + message2 + ")"; this.PopupWin1.Visible = true;

3.2 socket通信技术

本系统要求在集团中心内部以太网环境下实现服务器端主机与客户端用户之间的数据信息交互,服务器主机和客户端采用TCP方式进行通讯,服务器主机进行侦听,客户端主动发起连接,连接建立成功后,客户端定时向服务器端主机发送查询请求报文,服务器端主机对请求进行应答。下面分别讲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编程实现。

3.2.1客户端实现

本系统建立了一个客户端基础类BaseClient,BaseClient类创建有变量:connectSocket连接套接字、connectThread连接线程、IEP远程终端及timeoutTimer连接超时定时器。

BaseClient类中关键方法及功能描述:

(1)Connect方法[6]:为客户端创建一个socket对象,并尝试连接服务器。客户端连接是指客户端的Socket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即是服务器端的Socket套接字。关键代码如下:

this.connectSocket=new Socket (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Stream, ProtocolType.Tcp); //创建一个Socket对象

try{

this.connectSocket.Connect(this.IEP); //建立与远程主机的连接}

catch

{

return false;}

(2)TimeoutPro方法:为Socket的私有方法,是连接超时自动处理的过程。

(3)Start方法:重新启动连接线程。关键代码如下:

this.timeoutTimer = new Timer(new TimerCallback(this.TimeOutTimerPro), null, -1, 0x2710);//2710

this.connectThread = new Thread(new ThreadStart(this.ConnectServer));

//连接线程

this.connectThread.Start(); //启动连接线程

3.2.2服务端实现

对应于客户端实现,本系统建立了服务器端基础类BaseServer,BaseServer类创建有变量:cleanTimer连接超时定时器、connect? Dic多个SOCKET连接的字典、IEP远程终端、listenThread代表监听线程、serverSocket服务器套接字。

BaseServer类中关键方法及功能描述:

(1)BaseServer方法:服务器端基础函数,创建socket连接字典,并获取请求的远程计算机名。关键代码如下:this.connectDic = new Dictionary(); //表示创建socket连接字典

IPAddress address1 = Dns.GetHostEntry(Dns.GetHostName()).AddressList[0]; //请求的远程计算机IP this.IEP = new IPEndPoint(address1, port);

(2)StartServer方法:启动服务器,开始监听进程。关键代码如下:

this.cleanTimer = new Timer(new TimerCallback(this.CleanTimerPro), null, 0x1b7740, 0x1b7740);

this.listenThread = new Thread(new ThreadStart(this.ListenClient));

this.listenThread.Start();//开始监听进程

(3)SendCallback方法[7]:该函数先从状态对象中检索socket,获取远端终结点的IP和端口,结束挂起的异步发送。关键代码如下:Socket socket1; string text1; try

{ socket1 = (Socket)ar.AsyncState; //从状态对象中检索socket,创建处理线程

text1 = ((IPEndPoint)socket1.RemoteEndPoint).ToString();

} catch

{ return; }

try

{ socket1.EndSend(ar); //结束挂起的异步发送,完成向远端发送数据} catch (Exception)

{ this.DisconnectClient(text1); //保持连接的有效性}

4综合监控系统功能实现

在浏览器中打开综合管理平台客户端系统登录页面,输入合法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验证后即进入综合监控管理平台首页。系统主界面由联网机房、电子地图、用户信息、报警信息、报警提示等部分组成。联网机房中显示着用户权限范围内的所有单位机房,电子地图面板上显示的是厦门市地图,该地图上标出了用户权限内的发射中心机房所在位置。在界面的上方显示登录用户的基本信息及当前的系统时间。

如图6所示为超级管理员登录系统,可以看到所有机房。在电子地图上绿色图标标注的是机房所在位置,点击地图上的机房名称或者选中左侧树图中相应的机房名称,即可以看到该机房所配置的所有系统。

图6综合管理前台主界面

图7为选中后滨机房后看到的系统,这里有安保系统、消防系统、博汇系统。点击各子系统下的查看按钮即可以进入该子系统进行相关操作。

图7综合管理前台后滨机房子系统

图8为点击后滨机房安保系统查看按钮后的界面信息。左下角红色窗口为弹出报警信息提示窗口,默认间隔时间为20秒。点击弹出的报警信息,可以查看最近的报警信息并进行相关报警处理意见填写。处理过的报警信息会在处理情况一栏中打钩。还可以查看与用户权限有关的所有报警信息,包括已处理的和未处理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时间、机房或者系统来搜索报警信息。

5结论

本文结合厦门广电集团中心各发射机房目前的地理分布、管理现状及各子系统特点,放眼集团未来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计并实施了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整个发射中心内部资源互通的效果,增强了对数据信息的增值利用。尽管系统可以满足综合监控管理的功能需求,然而由于整个系统的复杂性及外在条件的影响,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修改:

图8综合管理前台子系统查看界面

1)系统的运用环境需要改善。虽然目前系统运行的内部以太网与办公网、互联网进行了物理隔离,但并不能说明整个内网绝对安全,网络内部的很多安全隐患尚需要解决。

2)数据的安全性保密问题。下一步将在加密算法上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对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多重加密,保证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因在中途被截取而泄密。

3)系统扩容方面。下一步将考虑将中心的其他监控系统也纳入到本综合监控管理平台上,使整个系统的功能变得更加完善,真正做到综合发射台所有涉及到的工作内容。

4)引进数据挖掘技术,根据应用需要,充分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减少数据重叠[8]和数据孤岛,建立更为合理的数据逻辑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做到最优势组合。

参考文献:

[1]胡金水.广电播出自动化网的监控系统[D].厦门大学,2009.

[2]刘强.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 .广播电视信息,2009(03):144-146.

[3]朴春慧,霍仁崇,陈艳春.煤焦化企业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工矿自动化,2009(05):83-86.

[4]王承君.Web数据库应用教程[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严丹.发射传输台安全播出指挥中心系统集成平台的设计和建设[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9(6):62-68.

篇12

【中图分类号】 TU71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727-5123(2010)02-009-02

ShiHe reservoir water-supply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bstract】 ShiHe reservoir water-supply managem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Water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supply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the importance of work,From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authors discuss water supply.

【Key words】 Water 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石河水库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西北约6公里的石河上,于1972年动工兴建,1975年竣工即投入运用,是一座为城市生活、工农业生产供水,兼顾防洪、发电、旅游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石河水库设计标准为百年设计,千年校核,总库容为7000万立方米,年调节水量为1.01亿立方米,为年调节水库。

随着国内水务市场的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对外充分适应并快速响应;对内高效沟通并快速决策”的管理系统,尽快摆脱原始的管理模式,使供水管理工作趋向于数字化、系统化、专业化、精细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水库对外的服务水平和对内的管理能力。

1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现状。石河水库工程科供水组负责供水管线上计费流量计日常运行管理和流量计周期性校定工作。在供水管理中,由于个别流量计距离较远,致使不能及时掌握流量计的供水数据和运行状态,供水管理基础工作更显薄弱。由于内部操作程序不够规范,加之监督管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已直接影响到水库的经济效益。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手工作业,效率低下:在供水数据资料分析整理,均以手工记录、书面通知用水单位为主,工作效率低,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差,易产生计量纠纷,影响对外服务质量和水库诚信经营的形象。

1.2.2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存在漏洞:在供水计量管理中,操作程序基本上是在班组间完成,工程科供水组集抄表管表职能于一身,抄管不分,人为因素难以避免,拆换表随意性较大。在修、校、拆换表工作中监管不到位,漏洞较大。在抄表过程中易出现误抄、漏抄、估抄等现象,计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受到影响。

随着用水单位和流量计数量的增加,用户信息档案和运行数据越来越多,并且这些数据始终处于变化状态。计费流量计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定期校定、何种原因造成水表修换、周检和修换前后数据是否及时准确记录更新等,这些水库均缺乏对其进行有效动态的监管、跟踪和数据分析工作。因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加之部门之间配合衔接不畅,极易造成用户资料丢失或不能及时抄表收费甚至造成漏抄。客户资料也需不断更新修正,依靠人工的静态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动态变化的需要。

1.2.3校定不及时,周期率低:由于受季节、安装地点等限制,加之管理不到位,流量计不能及时、正常地进行周期性校定,用水单位和水库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不仅容易产生投诉和用水纠纷,也易给水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供水信息化管理,不仅涉及到水库的经济效益,而且涉及到水库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供水信息化管理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量设备和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计量器具基础信息库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流程,实现供水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供水数据面临着实时性和可靠性、管理的动态性和系统性、信息化系统的复杂性和共享性等种种困难。这些困难在于各种管理的分散性、独立性、滞后性和不完整性。实施供水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是保证信息沟通及时、准确和高效,增强信息共享性、一致性、准确性、时效性和部门间运转协调性,提高工作绩效和服务水平,完善、改进内部运作流程,增强水库快速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升水库管理水平。

2.1系统建设。

2.1.1网络物理链路: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信息数据中心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服务器设在水库计算机机房,用户信息和数据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上。通过现有的10M光纤与Internet相连。在水库内部电脑组成一个局域网。

2.1.2数据库结构及软硬件环境: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采取Client/Server结构,即客户机/服务器方式,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及权限不同,给与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整个系统流程通过事件驱动运作。从经济性、稳定性、开放性和完整性考虑,决定数据库采用ASSESS,运行于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下。

硬件数据服务器采用联想高性能服务器,以满足客户机较频繁的数据查询。对于日常的查询工作,我们通过WEB方式设计查询模块,以便各用水单位查询、监督。

2.1.3功能模块: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模块:①数据查询:用于各用水单位及有关单位对供水数据进行查询和监督。②数据管理:用于供水数据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2.2系统运行管理。设有日常操作、网站维护和数据维护三个小组负责供水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工作。日常操作组主要负责对每日供水数据进行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及时。网站维护组主要负责对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站进行维护和升级,满足各用水单位对供水数据的各种需求。数据维护组主要负责对供水数据进行审核和维护,保证数据可靠,起到监督工作。同时在各用水单位和有关单位查询过程中,还可以对供水数据进行监督,保证数据公正透明。

3结论

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供水计量为枢纽,优化了供水管理工作流程,完善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克服了原有管理的弊端,提升水库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潜在价值:

3.1完善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保证计量数据真实可靠,避免人为干扰、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了水库经济效益。

3.2信息化管理代替手工作业,降低劳动强度,节省管理成本。

3.3计量数据真实、完整、准确,减少用户投诉和纠纷,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水库诚信经营的好形象,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3.4提高了水库管理水平和对外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增强水库竞争能力。

3.5实施供水信息化管理,克服了现行管理模式和技术条件的束缚,摆脱了人为因素、地理因素的影响,变原有的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和监控,使计量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董哲仁.生态水工学――人与自然和谐的工程学[S].水利水电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