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0:16: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亲子沟通的必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现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中,对人的智商和情商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拥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在急速变化的社会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想要快速积累知识,养成不断学习的自我意识,必须通过阅读才能掌握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亲子阅读的开展可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意识和阅读能力,因此,应当对如何有效展开亲子阅读进行积极的思考和研究。
一、亲子阅读的必要性
亲子阅读是指在家庭中,父母或者孩子其他抚养人与孩子共同参与到阅读中,以书为阅读材料,以父母和孩子为主要成员,并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会阅读。阅读不仅仅是对文章简单的理解和概括内容,还是为一个人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所需的必备能力,其是未来任何工作的基础,是让一个人明白做人和处事道理的工作,更有益于其一生的进步和发展。在孩子的启蒙阶段,父母作为其启蒙的重要导师,展开亲子阅读支持孩子阅读、帮助孩子阅读、带动孩子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孩子阅读意识的形成,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在亲子阅读时,书中有趣的故事情景、绚烂多姿的图画、刺激好玩的游戏等,每次都会为孩子意识精神带来新奇的感受和多种的变化,从而促进幼儿欣赏、表达、判断等多种能力的形成,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亲子阅读的紧迫性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便利极大的冲击了传统阅读教学,纸质阅读逐步被手机阅读、平板阅读和电脑阅读所取代。虽然,此种阅读方式提取信息较快、使用便利以及成本较低,但是电子阅读仍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电子阅读方式所使用的工具电磁波辐射较大,画面的跳动速度过快容易使眼睛感到疲劳,即便对成人而言,对视力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更何况正处对眼睛还未发展完善的孩子而言。此外,纸质阅读方式会配有较多丰富的插图和图案,方便在阅读时依据文字和图案进一步思考和联想,而电子阅读的方便以及丰富颜色的欠缺制约了幼儿的思维意识发展,限制了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形成。此外,电视机和电脑的出现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到了看电视和打游戏中,减少了童年娱乐的乐趣和朋友亲人交流的时间,不利于幼儿的交际和良好性格的培养。但是开展亲子阅读,不仅仅提供给幼儿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养成沟通的习惯,还可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正能量的情感交流进而有助于幼儿的情感形成和思维意识培养。
三、展开亲子阅读的有效途径
1.家长以正确的理念,塑造亲子阅读的氛围
家长是参与亲子阅读的主体,亲子阅读的进展以及效果如何均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努力,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对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认知,进而发挥自身能力塑造良好的亲子阅读的氛围。家长在亲子阅读中要帮助幼儿建立其对阅读的兴起,感受到文字的美好价值,让阅读成为孩子日后生活中的习惯。
2.依据孩子发展,选择优质的亲子阅读材料
(1)阅读内容是关于阅读效果的直接因素,只有通过有意义、健康的阅读材料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价值观。因此应当依据每个孩子性格和思维的不同,结合实际情况选取优质恰当的阅读材料。在挑选阅读材料时,首先要以及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进行选择,选择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读物,并且要对书籍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切忌盲目选取。例如特意针对两三岁幼儿阅读的玩具书,依据幼儿喜爱游戏活动的特点而进行开发的一类同时,有洗澡书、拉拉书等多种类型,可让幼儿在阅读中玩耍,在完善中阅读,添加了声音、玩具等多种有趣的元素。
3.学校展开亲子阅读活动,提升亲子阅读的效果
学校对有效展开亲子阅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可发挥其作为家长和学生组织和指导中地位组织亲子阅读活动,开展家长培训课程,达到提升亲子阅读效果的目的。大多数家长在对如何开展亲子阅读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处于摸索的阶段,效率较低而效果又差,因此学校可针对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阅读进行系统的培训。首先教师可直接对家长展开教育,与家长直接沟通和接触传达有效的信息,可将家长集中到一起进行面对面的培训,也可以利用现代方便的交流工具,比如微信群、QQ群定时对家长进行培训,家长也可通过这些工具随时咨询教师信息从而构建良好的互动平台。其次,家长之间可加强交流互助,每个家庭中的亲子阅读成员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不同,意味着每个家庭的亲子阅读模式也各有所长。因此学校可组织活动,让各位家长进行分享和互助,既可以提升家长对亲子阅读活动的兴趣,也可以帮助每位家长取长补短的提升亲子阅读的实际效果。
四、结语
阅读是孩子一生中不可替代的能力,而亲子阅读会为孩子阅读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础,应当从树立正确理念、选择优质阅读材料和学校指导家长行为方面,不断提升亲子阅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凤娇.小学家庭“亲子阅读”的实践与实施策略初探[J].魅力中国.2011(12):21-23.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14-1
我园是一所乡镇园,结合乡镇幼儿园天时地利的独特条件,全园开展“快乐体育”的课题研究,课题以“快乐体育”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乡镇幼儿园的环境优势,利用本土文化开展游戏,开发家长资源,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幼儿的快乐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幼儿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参与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一、幼儿园组织开展亲子体育活动是增进亲子感情、培养良好性格的有效手段
我们组织的双休日公园亲子活动就是有效利用了周边的环境资源,为家长和孩子们创设了一个除幼儿园之外的活动平台,让家长和孩子们过了一个个健康、快乐、又有意义的双休日。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双休日是和孩子增进感情、培养其良好习惯和性格的最好时机,但是很多家长却不能很好的安排,很多时间是和孩子一起在家看电视,玩电脑。也有家长有这样的意识,利用双休要带孩子多到外面去开阔视野,于是带着孩子逛商场,逛公园,一天下来很累,却感觉并没有玩得很有意义。同样作为孩子家长的老师们对此也深有同感,通过听取家长意见,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的亲子体育游戏,自发地组织家长带着孩子参与我们的公园亲子游戏活动,只要提前一周把活动安排向家长公布,收集好报名家庭名单,约定好时间和公园地点,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如期而至,从近一点的自己镇上的金浦公园,到稍远一点的沙湖生态园、白塘植物园,都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老鹰捉小鸡”、“两人三组”,“揪尾巴”这些都需要合作才能开展的游戏,家长和孩子们玩得是那么的尽兴。家长们都说,虽然这些公园平时带着孩子也经常来,但是由教师组织这样的亲子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快乐。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大集体中,孩子们不但身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愉悦,更让他们体验到了亲子间的快乐和同伴间的合作与关爱,培养了孩子们的良好性格!
二、幼儿园组织开展亲子体育活动是加强家园沟通的有效途径
现在我们与家长进行沟通的途径有很多,如家校路路通、班级博客、家校联系册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家长比较及时,也能较为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但是有了这些平台后,家长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少了,缺少了更正面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通过组织了几次的亲子体育活动后,我们发现,我们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家长对我们的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由被动变为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
比如,为了使双休日亲子活动的开展具有常态性,形式内容更为丰富。我们把幼儿园也作为亲子活动的场所之一。在双休日,利用半天的时间,把家长和孩子一起请到幼儿园来,除了组织开展一些亲子体育游戏之外,我们还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体育玩教具,大家一起事先收集好各种废旧材料,有的家长还带来了在网上搜集到的各种制作方法和图片,集思广益,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热情,让家长了解教育内容,掌握教育方法,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而且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还有了坐下来一起探讨育儿经的机会。
我们还结合各类民俗节日,组织开展各类民间亲子体育游戏。如重阳节,我们把爷爷奶奶请到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玩爷爷奶奶小时候的游戏,“滚铜板”、“滚铁环”、“踢毽子”、“丢沙包”,这些游戏,爷爷奶奶都会玩,很多孩子却是第一次看到,忍不住都要和爷爷奶奶一起玩一玩。在户外活动的安排中,我们每周都要和孩子们玩两次以上的民间游戏,在制定民间游戏计划的时候,我们就发动家长,帮我们一起收集适合本年龄段孩子的民间游戏,将收集好的民间游戏再和家长资源共享,鼓励家长在家也和孩子玩一玩这些有趣的亲子游戏。
通过如此多的家园互动,联络了家长、幼儿、教师三者之间的情感,培养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孩子的合作意识,得到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258-01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共同组成,三者必须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种双向互动活动中,幼儿园处在主导地位,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技巧,以此唤起家长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育儿观,激发他们积极合作的态度,在彼此尊重与合作的基础上同步教育,共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良好的学校教育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家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无可估量的作用。我园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每位教职工通过学习都逐渐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树立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思想认识到位后,工作积极性更高了,干劲更足了,以多种形式向家长广泛宣传,动员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向家长宣传我园做好家长工作的一些方法、途径及计划安排,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参加家长学校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对幼儿的教育中来,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领导,规范管理构。
首先成立了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制定家长学校章程、规章制度,落实家长学校计划,统筹领导家长学校各项工作。其次,成立家长委员会。每班推选出素质较高、重视早期教育、关心幼儿园发展的家长,组成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并颁发聘书。其任务是听取家长学校办学情况报告,配合协调家长学校管理,讨论办学方案、教学计划、规章制度、各项活动的开展、征求家长意见等。
三、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1.家长座谈制度化。家园互动座谈会,教师与家长面对面,共谈教子热点问题,共享教育成功感受,共商家园共育大事。座谈会上家长踊跃发言,或成功经验,或育儿困惑,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育儿经验。保健医生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宣传幼儿的健康教育,如卫生、作息、营养等方面专业知识。让家长们明白,我们要培养的是“活泼开朗身体好、勇敢自信善交往、好奇探索兴趣广、文明礼仪习惯好” 的新世纪儿童。为了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发动家长订阅《早期教育》等各类教育杂志,书本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家长的家教能力。
2.家长开放实效性。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教授主张:必须把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幼儿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园家长学校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系列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活动科学化。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观摩孩子们的精彩活动,参与孩子们的各类游戏,观看孩子们享用喷香的午餐等。让家长能亲身了解幼儿在园的半日生活程序及学习、生活、游戏、运动等活动内容。
3.亲子活动趣味性组织亲子活动,拉近家园距离,增进亲子感情,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亲子绘画大赛 、“亲子趣味运动会”、“庆六一亲子游园会”、亲子小制作“树叶粘贴画”等系列活动。家长们的积极参与,使得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家长们个个都尽兴投入,感到自己回到了幸福的童年时代,更是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家园联系与家园的共育。
为什么孩子喜欢的,大人却觉得没水准?是孩子太幼稚?还是为人父母却并不了解孩子?
用成年人的思维去理解孩子的问题,是父母常犯的错误,事实上,当我们站着跟孩子交流,我们与孩子的距离不只是身高相差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的距离,一颗心与一颗心不能沟通的距离。
做父母的两种姿态
在西方家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父母不是站着也不是坐着,而是同孩子一起趴在地上说话。这不是在做游戏,而是父母认为很重要的一种亲子交流模式。西方家庭很注重亲子关系的平等性,家长更愿意像朋友那样同孩子交流,而不会刻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高姿态”。
但在中国,传统的教子观念更注重“父子纲常”、“长幼有序”,亲子关系往往被赋予浓重的教化色彩。在古语中,父亲的另一种称呼是“家严”,父母们相信,只有严格的教育才是让孩子成才的必由之路,养而不教被认为是一种失德的表现。而作为子女,最大的孝道就是听话与顺从,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里就有这样的警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传统意义上的亲子关系是居高临下式的,在这种关系下父母更愿意把子女当成自我的一种延伸,子女跟他们昂贵的首饰、豪华的汽车、丰厚的收入一样,彰显着他们的社会地位与自我价值。父母的这种自恋情结,看上去没什么,但其实有着惊人的破坏力。鲁迅先生就曾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谈到:“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绝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
把孩子当成成人的附属品,最大的失误就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漠视,孩子也许会很听话,但同时会变得保守、胆小、没有自信。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更直截了当地提出,“这种孩子在30年前的企业是受欢迎的,但是今天已经过时了,我们今天希望培养的孩子是快乐的、乐观的,是能够信任父母,能够彼此倾诉,能够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人。”
父母的“放不下”
今天的父母越来越认同西方家庭的育儿观念,更多地“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但只是身体上放低姿态也许还不够,身体是低下来了,心却还悬在半空中。很多父母还是会不自觉地“指导”孩子,在很多方面父母认为孩子很小,没有能力选择、鉴别,大人的帮忙是必要的。
于是,父母仍会按照自己的审美取向安排孩子的生活,更愿意给孩子买智益类的玩具,更乐意让幼儿早早地识字、认识时间、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能说几个英语单词,这些量化的,能够准确衡量的进步,常常能满足父母内心的“成就感”,也让父母心里更踏实。
于是,父母同样不自觉地加入了培养“社会精英”的大潮,他们又一次回到“老路上”,追赶着,让孩子进步,上奥数班、钢琴课,学英语、学舞蹈……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潮流下,父母“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每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于是,父母的要求离孩子内心的渴望越来越远,亲子关系越来越僵化,亲子之间更难沟通。
大人们总是更看重什么东西对孩子有益,而不懂得孩子的真正需要,他们的兴趣在哪儿?
在这方面,我们不得不佩服《花园宝宝》的创作人员,他们的确比大多数父母更懂得孩子的兴趣与需求――孩子对颜色有天然的感受力,所以花园里永远是对比强烈的亮色系;孩子有与生俱来的秩序感,所以小朋友总是有条不紊地重复同一组动作;孩子最怕黑,所以依古比古总爱悬着一盏小灯,香香地睡去……
让孩子自己探索,知道自己是谁、感受自己的兴趣与需求,独立地面对生活和世界,这些父母永远替代不了,也不会从书本上学来。把选择权交给孩子,相信他们,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这样做的父母会更明智,也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产生共鸣。
“学着”做父母
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中生存,没人会否认学习的必要性,我们在开汽车之前都要先考驾照,更何况是为人父母。而除了育儿知识的补充,父母有时还需要向孩子学习。
纪伯伦的诗歌《论孩子》,写得很好: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