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0:16: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需要。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我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将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设置机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被校领导所重视,校长、校党支部书记、校领导在各级工作会议上不断强调爱心教育、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指出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强健体魄、丰富的学识、高尚的情操,还要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做到日常活动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宣传、有总结提高。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和实践心育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二、培养师资,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落实:
学校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我校一直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1、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可以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可以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以至于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学校一直在初中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课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必修课。根据实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选用心理教育教材。每节心理课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指导,并运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设想法等方法,在老师精心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认识矫正、人格重塑、心理调适等。
3、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开展专题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4、经常性开展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生面对学习压力的增大,竞争意义激烈,青春萌动以及遇到的一系列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他们迫切需要心理辅导以摆脱日益严重的不良情绪。我校的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相应开设了个别辅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5、在教师中开展心理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开展心育班会:
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以心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为重点,不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提倡关大教师员工学习心理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重视心理工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要求班主任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6、我们有效利用家长会这个平台,对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并通过共同制定帮助孩子完善心理品质的措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利用家长会契机,举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教给家长一些常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庭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理,通过讲座还使家长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暴风骤雨”期,如果出现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关注和引导,而任其发展必将给学生的整个学生生活甚至一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常的情绪反应及智谋适度、意志品质健全、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良好等健康的心理素质,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一、营造和谐友好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心里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然途径。学校要营造校园内健康乐观,奋发的情绪氛围,以及友爱,和谐,轻松的人际环境。要本着环境育人的理念,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民主与平等意识,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沟通。首先,建立起和谐、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学校行政管理层、教师、教辅导人员都致力营造良好的心理育人环境。如图书馆工作人员以亲切的微笑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和服务,图书馆和阅览室成为学生们课余最愿意去的场所。学校后勤服务中心要为学生生活排忧解难。我校对住宿生开通了二十四小时的服务热线,及时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学生温暖如家的感觉,颇受学生欢迎。同时,学校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宣传,在学校文化长廊,宣传栏等处开辟专栏,在校园广播开设专题,向广大学生宣传普及心理知识,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心理教育氛围。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
一是开放心理健康必修课。我校高一年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高二开设了心育选修课,高三为专项辅导,同时,利用周末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讨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性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我校努力开发的校本课程。我们克服了科学化的倾向,对心理教育课的原则,内容,组织形势和教学方法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心育课活动内容和师生活动的主导方式的不同,总结出“认知一一讨论一一评议模式”几种中学生心育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我校的心育课轻松和谐,生动活泼,形势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深受学生欢迎。二是班级管理与教育中注意结合心里教育方法的运用。如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多正确领导,少消极惩罚;注意批评方式,重视心里施教;避免简单粗暴及忽视学生个性特点;重视学生主动自觉性的培育,避免一味强制要求。三是设立“心灵之桥”心理咨询信箱,及时为学生的提供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写心理周记。师生书面交流。我校还把学生书面交流汇专辑免费发给学生。四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与学校互动。我们学校开辟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指导、协调家庭教育,在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心理知识讲座,提高家长对优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此举深受家长普遍赞赏。
三、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为学生释疑解惑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及时解除心理障碍,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室除固定周三晚上为咨询和辅导时间外,还利用其它课余时间,为学生消疑解惑,尽可能做到第一时间为学生服务。如高二有一女生李芬,因母亲经常焦急忧虑,不幸意外车祸身亡,产生了内疚,自责甚至是自罪心理。认为是自己不听妈妈的话,加速妈妈的死亡。在强烈的自责自罪情绪控制之下,该学生产生了强迫思维“就是因为我不听话,母亲才会长期忧郁”的顾虑,这些时时缠绕她的脑海,使她根本没有精力没有心思学习。心理辅导教师了解这一情况后,首先与她建立起相互信任,融洽的咨询关系,在其倾吐了一年多压抑,紧张的情绪后,为她制定了详细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计划,针对其实际情况,每周一次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一直持续到毕业,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学生的心理就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会越滑越远,甚至酿成难以预料的恶果;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加大社会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为学生释疑解惑,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四、结语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江远;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2 杨桂芝;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张大均;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龙献忠,张存群;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异化问题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5 孙有福;中学生网络迷恋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2年19期
6 李萍;网络对青少年情商影响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年02期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3-00-01
据调查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其学业情况、生活态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着一些变化,加之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遇到的问题,会变成一种无形中的压力,进而引发心理问题。若是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极易对其一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近几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一、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20%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且逐年呈现着上升之势。一些中学生或是由于家庭的压力、或是由于社会的压力、或是由于人际交往上的困难等,时常会出现焦虑、自卑、孤独、神经质等心理健康問题的发生,并伴有行为问题。可以说,当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明显,他们已经成为了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鉴于此,无论是社会层面、学校层面,还是家庭层面,都需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为他们排解与疏导心理问题。
二、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从当前的走访调研发现,有很多中学生存在着心理困扰,若是不能够及时得到疏导与排解,极易演变成心理问题。一般来说,当前的中学生主要在学业、人际交往、情感、网瘾等方面存在问题。
1.学业方面
当前的中学生在学业方面存在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成绩不理想、学习动机功利化等原因造成,一般表现为在学习上缺乏计划性,在考试中存在焦虑的情绪等。长久发展下来,很多中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也有可能导致升学失败的结果,最终对其心理造成严重的打击。
2.人际交往方面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渴望与人进行交流,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由于其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极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进而发展成为害怕或恐惧与人交流。这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能够使得中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他们很容易产生孤独、逃避的心理,在行为上相应的也会有着抑郁、消沉的情况,进而影响其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
3.情感方面
据调查显示,情感问题是引发处于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智尚未发展成熟,较为敏感,情绪也较为激动,他们很容易出现在情感方面的困扰。另外,存在消极情绪也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使得他们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总体来说,中学阶段的学生在情感方面呈现着敏感而又脆弱的状态,情绪较为不稳定。
4.网瘾方面
当前,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中学生能够很便利的接触网络。很多中学生从网络中寻找快乐,沉迷于网络,进而造成明显的心理损伤。可以说,当前中学生网瘾问题危害严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具体来说,网瘾主要表现在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强迫信息收集等。这些网络成瘾的中学生陷于网络,无法自拔,进而引发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如逃学、人际交往障碍,甚至是犯罪等。
三、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处于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共同努力来解决的,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教育工作,必须要高度重视,更富耐心、细心,以期及时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最终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1.重视家庭心理教育的基础作用
一个人,生活最长时间的场所就是家庭。因此,家庭教育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作为父母,首先应当为中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做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平等对话关系。另外,父母应该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搭建民主的教养方式。对于中学生犯的错误,应当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对,而不是以强迫的方式要求他们去改正错误,以期使得中学生在生活与成长的氛围中感受到关心,内心充满着爱,增强安全感与自信心,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父母还要不断的提升自我修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中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开设学校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层面,应当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的作用。相关专业教师要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了解其内心世界,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首先,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为中学生们讲解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进而提高中学生自我心理维护的能力。另外,学校应当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以排解他们的心理困扰。咨询的渠道可以尽量多元,可以通过个别咨询、电话热线、网络咨询等,为中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课程教学进行渗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发挥社会心理教育的保障功能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关心、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努力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全社会应该加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力度,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法。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投入,协同学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各类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心理问题,急需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来帮助中学生及时排解心理困扰,消除心理疾病,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最终引导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妮乐.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
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地在师范院校中开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师资保证;要通过教师培训提高在岗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知识,教师在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上,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才能更好地落实教育计划,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二、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嘲讽、相互间缺乏心理沟通,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抑。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消除师生心理障碍的关键,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学生就会喜欢上你的课,学习就有了兴趣,学业成绩也就随之有了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就会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情绪状态、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优化心理品质,改变评价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中学生更是如此。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用“放大镜”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在第一时间给予鼓励和表扬,逐步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完善人格。不少学生的自卑心理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个别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等生不管不问,对学困生全盘否定,出言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和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和社会环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口头说教是不行的,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和教育。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无时无刻不在触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五、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能力,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磨炼意志,增强自信;要重视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大对家庭文化生活的投入;要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育方式可直接导致孩子心理疾病的发生等等。
六、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