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0:17: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审计合同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合同管理审计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预防和降低经营、管理风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及目标的实现。在我国,对于包含合同管理审计的管理审计或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缺乏理论指导。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合同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因合同而起的纠纷或造成的损失屡见不鲜。因此,在我国开展合同管理审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同管理审计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连接各经济主体、处理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和经济纽带,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合同的顺利签订和履行,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经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企业合同管理既是一种为了取得经营效益的经济行为,也是一种保障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法律行为,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控制风险,增加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在企业内部进行合同管理审计,促进企业加强和改善合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合同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ⅡA)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对内部审计作了重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其通过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新定义表明内部审计是一项确认和咨询活动,是为增加组织价值和改进经营、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的,同时也表明内部审计已进入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时代。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须积极开展合同管理审计,为增加企业价值服务。
二、企业合同管理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要求、合同数量的多寡、内部审计机构资源等的不同,合同管理审计可以采取项目管理式审计和过程参与式审计两种模式。
(一)项目管理式审计项目管理式审计是有重点、有目的地将合同管理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形成特定审计项目,并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审计模式。项目管理式审计主要审查合同的管理是否规范、有效,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合同管理机构或管理网络的审查。企业的合同管理应首先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或管理网络,审计时应着重审计企业合同管理机构或管理网络的设置是否合理;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和职责是否明确,上下左右关系是否协调;组织最高领导层与合同管理机构及各个机构之间、各机构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充分;合同管理流转是否科学、有效;相互之间的控制是否有效;合同的履行是否受到定期检查等合同。二是管理人员素质的审查。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关系到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优劣,必须重视对合同管理人员素质的审查。首先应审查合同管理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其次应审查合同管理人员是否熟悉企业的内部运作流程和外部信息。此外,还应审查其是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敏捷的洞察、分析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责任心等。三是合同管理制度的审查。首先审查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否是根据企业实际而制定,包括:合同归口管理和分类专项管理制度、合同示范文本制度、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的审查制度或审计审签制度、合同的鉴证、公证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台账制度、合同档案制度、市场调研制度、大件大宗企业采购(包括物资、服务、工程等)或资产处置的制度。在对合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进行测试和评价后,还应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合同执行结果和管理效果的审查。主要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得到全面、严格地履行;审查有无合同违约、违约的原因及违约处理结果,如对方违约,是否及时组织索赔;如本方违约,责任人是否向分管领导提交书面报告,经审批后办理赔偿手续,并追究相关责任;协商不成的合同纠纷是否及时上报上级领导和法律部门,通过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解决合同纠纷。另外,还要审查合同管理效果是否达到合法、规范、效率、效益的要求。
(二)过程参与式审计过程参与式审计是由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所签合同进行审计审签,参与监督合同管理的部分重要过程,实现合同审计审签的日常化。其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审“该不该签”,即对合同项目的可行性审查和效益性审查。应该检查合同项目是否列入年度计划,或经组织内有批准权的部门或领导批准;检查合同项目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或项目评估,其技术性、经济性是否达到了先进、合理;检查与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检查合同标的数量是否适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否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或者合同标的数量是否能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需求;检查合同履行时间是否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能力或实际需要。二是审“跟谁签”和“以什么样的价格签”,即对合同签约主体的选择和合同价格选择的合理性、适当性进行的审查。首先,对合同经办部门是否进行市场调研,是否采用了一定的合理方式确定合同主体和合同价格进行审查。其次,应对合同签约主体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三是审“怎么签”,即对合同的形式、文本格式和合同条款进行审查。按照民法一般原则,合同属于不要式行为。审查时,首先注意合同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其次应审查合同文本的规范性。签订合同应当尽可能使用国家推行的示范文本,以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备。对企业有特殊要求的,示范文本不能满足的,企业可以自行制定合同文本,但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审批备案手续。对其他没有示范文本的,采用手写或微机打印的合同,要特别注意一式多份合同条款的一致性,防止被他人篡改内容,引起合同纠纷。在审查合同形式的合法性和文本格式的规范性后,要重点对合同条款的完备性进行审查。《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因此,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合同的性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查,确定合同主要条款有无遗漏,各条款内容是否具体、明确、切实可行,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全或过于简单、抽象、原则,给合同履行带来困难。
三、企业合同管理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造价设计工作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建筑施工中的成本,从而有效提高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省社会资源。随着当前建筑项目的增多,涉及的资金规模也愈加庞大,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造价审计已经成为保障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的重要手段。建设项目中,合同管理是整个项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合同管理对于建筑单位的造价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合同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跟踪与控制,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施工效率。
一、合同管理对于造价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合同管理对于成本造价的明确界定
合同管理在整个施工项目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在合同签订时,合同中的信息包含着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能否对合同进行有消息管理是项目设计工作成败的关键。合同的签订就意味着将对整个工程的各项造价进行确定,从而有效避免了施工阶段中的纠纷,各方对自己的职责进行明确,也能够在招标阶段进行科学、合理报价,有利于企业实际收益的提高。
(二)合同管理能够降低造价审计中的违约现象
在进行合同签订之后,合同双方已经在法律上建立了契约关系,需要双方进行合同的履行,来完成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加强合同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问题[1]。因此,在造价审计工作中,合同的签订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造价审计的违约现象。
(三)合同管理对竣工验收的工程量审计具有重要作用
合同管理体现在工程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在最后的竣工验收工作更是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工程量的审计工作对于工程的造价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否对工程量进行合理、科学审计关系到建筑单位的成本控制。因此,合同管理中对竣工验收工作进行具体的规定后,能够有效进行造价审计工作。
二、造价审计全过程在合同管理中的应用举措
(一)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合同管理对于工程造价审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就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能够及时发现合同中出现的问题,并与合同的双方及时进行说明[2]。合同管理人员要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对于自己的职责有着深刻的认识。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以及良好的职业态度。建筑单位要积极培养合同管理方面的人才,可以采取内部挖潜与招聘两条线同时进行,建立属于自己的合同管理队伍,以加强对造价审计工作的有效控制,从而降低企业的造价成本。
(二)造价审计与合同紧密结合
在整个造价审计过程中,应该与合同进行紧密联系。造价审计主要包括在建筑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最后的竣工验收阶段。而合同管理又贯彻在整个施工项目中,因此造价审计人员要积极与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密切合作,及时商讨合同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与管理层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造价降到最低。合同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对合同中的造价及时与市场原料的变化相联系,及时与发包方进行联系,并加以记录,告知造价设计人员。
(三)造价审计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合同条款中的规定
在进行相关造价审计工作时,造价审计人员对施工中存在的与合同条款不相符的施工作业时,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确定问题的来源。同时,敦促施工部门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进行施工作业,严禁未经商讨的变更设计行为。造价审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尤为重要的是其贯穿工程项目的始终,这就对造价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所以,造价审计人员要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学习,并积极与合同管理人员展开合作,共同促进工程项目的圆满进行。
(四)落实索赔管理中的成本造价问题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出现合同的一方因未能对合同中的条款履行相应的义务而致使合同的另一方在经济上受到损失,这时就要启动相应的索赔程序。在索赔程序中,合同中也应该有着较为细致的规定。造价审计人员在与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密切合作与沟通后,能够提出符合建筑单位利益的索赔意见,对成本进行有控制。
(五)严格控制后期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审计
在进行合同签订时,合同双方应该对竣工验收工作进行具体的规定。其中在竣工验收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工程量的审计问题,因此参与价款核算的审计人员必须与各个项目的负责人进行密切合作,保证工程量的审计的公正性与科学性。竣工验收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实际利润,因此合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4]。只有在竣工验收工作中严格落实相关举措,合同管理对造价积极进行辅助与协调工作,才能够使得建筑单位的利润最大化。因此,就需要对后期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审计进行严格把关。
结语
造价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在整个施工建设中,合同管理起到了支配作用。造价审计与合同管理可以说是相互作用而又紧密联系的,因此需要造价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提高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节约社会资源。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建筑行业还会继续发展,但面临的挑战也会增多,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审时度势,及时进行施工管理的调整,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房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与合同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7):1101-1102.
[2]段琦.刍议工程造价审计的控制环节及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0,(21):53-55.
【关键词】
烟草商业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审计
一、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审计简介
1.开展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审计的意义。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烟草商业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开展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指导作用,促进工程建设项目有序进行,确保工程质量,保障企业利益。企业需要高度重视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才能使合同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保障,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2.工程合同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工作实践,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审计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合同签订阶段和履行阶段。在合同签订阶段,主要存在合同签订要素不完整、合同文字用语不够准确严谨、合同条款不够规范全面、存在合同漏洞等问题,容易引起歧义和纠纷,最终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在合同履行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当合同履约过程中需要变更时未及时变更导致经济损失;二是未按要求发出书面信函致使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三是应当行使的权力未有效行使,比如对承包人的违约责任的追责;四是对书面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资料不够重视造成不良后果。
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审计的要点
1.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商务谈判阶段的审计。审计人员在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商务谈判阶段的审计需关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谈判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没有具体的谈判方案和要求。二是参加商务谈判人员的构成是否具有代表性,技术、经济、质量、安全以及监理、咨询部门各方面的人员是否到位。三是有关专业部门和人员在进行商务谈判时,商谈的合同条款是否全面、合法、公允,与合同文件、招标文件和投标承诺是否一致,具体条款在合同中有无体现。对有争议条款的讨论是否充份明确,合同各要素的谈判是否全面,是否有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四是商务谈判是否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商务谈判过程是否做好记录并形成会议纪要存档备案。五是合同审批流程,抽检各审核环节合同审核情况,审计相关合同管理人员的签字是否齐备。
2.工程建设项目合同通用部分的审计。对工程建设项目合同通用部分的审计主要需关注以下七点:一是合同文件是否齐全,合同签署过程中的流程是否符合烟草行业和建设单位的相关规定。二是合同各方的主体单位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各种签章是否齐全,名称是否一致。三是通过当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招标监管的项目是否进行合同备案,备案合同与实际执行中的合同是否完全一致。四是合同额与中标金额、合同工期与中标人所递交的投标文件中承诺工期是否存在差异。五是合同条款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六是合同中的计价形式、洽商变更、清单错漏项及风险约定是否清晰,合同条款中合同款支付的方式和支付进度及合同履约等约定是否符合行业和建设单位的相关规定。七是合同中关于“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的表述条款是否清晰严谨。
3.工程建设施工合同审计。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的审计主要需要关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施工合同是否就承包范围、结算方式、价差的调整、措施费及风险费、甲供材料和设备的价格、采保费、总分包之间的配合与责任、工程索赔以及工程变更部分价款调整等内容予以明确。二是施工合同是否明确总承包管理、配合、服务费计价原则;安全文明施工费应按照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三是施工合同中是否明确约定施工单位结算申报金额与审定结果对比当审减金额超过10%或地方规定最低比例时,超过部分审计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四是施工合同中对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是否符合行业和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五是施工合同中是否明确履约保证金规定的比例、提供的方式、退还的时间及履约的责任和义务。六是施工合同中是否有变更洽商的计价原则和审批权限等条款,是否有调价的原则及依据。七是施工合同中廉政建设协议、专用账户共管协议、安全文明施工协议、文件整理移交及档案管理协议、工程质量保修书、预付款银行保函等合同附件的合法合规、合理及可操作性。
4.勘察、设计及其他咨询类合同审计。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勘察、设计和其他咨询类合同是合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审计时需要注意:一是委托人对勘察设计完成时间的要求、委托人对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工作质量的要求等是否满足项目实际要求。二是设计合同中关于设计单位对于项目建设整个过程中技术的配合与支持是否到位,审计合同对于其酬金的支付是否与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深度匹配,权责约定是否明确。三是其它技术咨询类合同委托人对受托人工作内容范围的要求、工作质量及提交工作成果时间的要求是否满足工程建设项目整体进度的要求,双方的权利与责任约定是否明确等。
作者:许名卉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烟草公司
在煤炭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合同管理风险指在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利益损失或损害存在的可能性。风险贯穿于合同管理的整个过程,涉及到合同管理的各个方面,既存在合同自身产生的风险,也包括外部因素导致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合同标的的实现,同样也制约着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一)合同准备阶段的风险
一是合同策划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策划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或者业务目标不一致;故意规避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如将需要招标管理或需要较高级别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拆分成标的金额较小的若干不重要的合同。二是确定合同对象的风险,主要体现为:将不具备履约能力的对象确定为准合同对象;将具有履约能力的对象排除在准合同对象之外。三是谈判风险,主要表现为:对合同标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技术标准、价款的确定与支付方式、履约期限、地点及方式、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争议的解决方式和地点等涉及合同内容和条款的核心部分,乃至关键细节等忽略或做出不当的让步,可能导致企业权益受损;对可能存在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之事项的忽略。
(二)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
一是合同文本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内容和条款可能存在不合理、不严密、不完整、不明确或表述不当,可能导致重大误解等问题;合同内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国家产业政策等。二是审核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审核人员未能发现合同文本中的内容和条款不当的风险;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未提出恰当正确的修订意见的风险;合同起草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导致合同中的不当内容和条款未被纠正等。三是合同正式签署风险,主要表现为:超越权限签订合同;合同印章管理不当,为不符合管理程序的合同加盖了合同印章;签署后的合同被篡改等。
(三)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
一是合同相对方履约能力降低或丧失的风险。在煤炭经营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形势、政策法规、客观环境的变化与影响,与其相关的合同相对方的履约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往往会出现对方履约能力下降或者丧失的可能性,从而对煤炭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二是合同变更或转让造成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应当变更合同内容或条款但未采取相应的变更行为;合同变更未经相应的管理程序,导致合同变更行为不当或无效;合同转让行为未经原合同当事人和合同受让人达成一致意见,使合同转让行为无效;合同转让未经相应的管理程序,导致合同转让行为不当或无效等。三是瑕疵履行带来的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市场、价格等因素会发生变化,但由于违约责任约定不明或责任较低,违约所获得的利益大于违约责任的代价时,对方就可能降低履约质量或者直接违约,从而给合同履行带来风险。
(四)合同履行后的风险
一是履约完毕后对合同相对方及合同执行情况的评价存在的风险。对合同相对方分析评价客观真实的缺失,给以后合作埋下长期的法律隐患;在合同执行评价中未进行全面与重点相结合,造成评价失真。二是合同归档保管的风险。合同保管不善或丢失,涉及当事人在诉讼中可能面临提供证据不充分不足、不能提供原始证据、非原件证明力不被采信等举证风险,导致不利甚至败诉的后果。
二、内部审计参与企业合同
管理的责任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完善企业合同管理、控制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合同管理,担负以下具体责任:
(一)监督防范责任
内部审计通过参与合同谈判、审核合同文本以及查阅合同履行结果,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分析判断合同管理各个阶段的风险,在准确及时识别合同管理风险的基础上,坚持原则,反映问题,规避防范,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担负监督责任。
(二)总结评价责任
无论是管理审计还是经济效益审计,内部审计都会围绕着经济合同执行情况的评价开展工作。对于煤炭企业合同风险的阶段构成、形成原因、损失程度作出分析,根据不同风险严重程度逐级排序,为下一步的风险处理提供决策基础。内部审计须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具备专业化系统化的评价方法,科学有效地担负起风险评价的责任。
(三)咨询服务责任
咨询服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功能,也是内部审计转型的重要方向。由于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对风险的相关因素采取措施,识别、化解和转移风险,规避防范,分担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影响,合同管理风险的应对也同样如此。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应抓住这一转型机遇,积极拓展企业内部咨询服务业务,关注并参与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应对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在合同管理中提供帮助、健全管理,更好地履行咨询服务责任。
三、内部审计参与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路径
(一)重大合同审计制度化
无论是煤炭生产企业还是煤炭贸易企业,其经济活动大都以合同的形式予以体现和实现。重大合同涉及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策略以及经济效益,合同条款众多、金额巨大,稍有异动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立重大合同审计制度,内审部门既担负起了监督的责任,也发挥了参谋的职能,能够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审查到事前预防的职能转变。
(二)合同风险预警及时化
在对煤炭企业合同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当发现重要的合同风险比如合同主体不具备履约资格、合同相对方财务状况不佳以及诚信缺失、合同个别条款变更后致使合同目标无法实现等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审计制度及时提醒业务负责人及公司高级管理者,并在预警的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应对方案,将损失降低到最小,以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摘要:合同管理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所以做好合同审计是会计事前监督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合同管理审计方法会计事前监督途径
0引言在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一个较新的管理职能。在国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合同管理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前人们较多地从法律方面研究合同;在八十年代,人们较多地研究合同事务管理(Contract Administration);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更多地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管理问题。近十几年来,合同管理已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和研究的热点。它将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推向新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瞬息万变。如果经济业务执行前期出现失误,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影响,轻则影响效率和效益,重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但如果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加以必要的会计监督,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专业优势,则能够有效地规避这种现象的发生。这就是会计事前监督的意义。
1企业合同管理审计的方法与内容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要求、合同数量的多寡、内部审计机构资源等的不同,合同管理审计可以采取项目管理式审计和过程参与式审计两种模式。
1.1项目管理式审计项目管理式审计是有重点、有目的地将合同管理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形成特定审计项目,并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审计模式。项目管理式审计主要审查合同的管理是否规范、有效,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合同管理机构或管理网络的审查。企业的合同管理应首先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或管理网络,审计时应着重审计企业合同管理机构或管理网络的设置是否合理;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和职责是否明确,上下左右关系是否协调;组织最高领导层与合同管理机构及各个机构之间、各机构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充分;合同管理流转是否科学、有效;相互之间的控制是否有效;合同的履行是否受到定期检查等合同。二是管理人员素质的审查。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关系到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优劣,必须重视对合同管理人员素质的审查。
首先应审查合同管理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其次应审查合同管理人员是否熟悉企业的内部运作流程和外部信息。此外,还应审查其是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敏捷的洞察、分析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责任心等。三是合同管理制度的审查。首先审查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否是根据企业实际而制定,包括:合同归口管理和分类专项管理制度、合同示范文本制度、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的审查制度或审计审签制度、合同的鉴证、公证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台账制度、合同档案制度、市场调研制度、大件大宗企业采购(包括物资、服务、工程等)或资产处置的制度。在对合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进行测试和评价后,还应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合同执行结果和管理效果的审查。主要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得到全面、严格地履行;审查有无合同违约、违约的原因及违约处理结果,如对方违约,是否及时组织索赔;如本方违约,责任人是否向分管领导提交书面报告,经审批后办理赔偿手续,并追究相关责任;协商不成的合同纠纷是否及时上报上级领导和法律部门,通过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解决合同纠纷。另外,还要审查合同管理效果是否达到合法、规范、效率、效益的要求。
1.2过程参与式审计过程参与式审计是由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所签合同进行审计审签,参与监督合同管理的部分重要过程,实现合同审计审签的日常化。其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审“该不该签”;,即对合同项目的可行性审查和效益性审查。应该检查合同项目是否列入年度计划,或经组织内有批准权的部门或领导批准;检查合同项目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或项目评估,其技术性、经济性是否达到了先进、合理;检查与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检查合同标的数量是否适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否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或者合同标的数量是否能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需求;检查合同履行时间是否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能力或实际需要。二是审“跟谁签”;和“以什么样的价格签”;,即对合同签约主体的选择和合同价格选择的合理性、适当性进行的审查。
目前,医院每年需要签订的合同数量很多,每次签订前必须经过审计部门审核。由于各单位提供的合同五花八门,有关部门要逐一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条款不全的要退回给业务部门,由他们退给供货方进行修改,往往来回好几轮,浪费时间,效率低下,也常因为合同签订不及时,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合同风险,北京小汤山医院内审部门以标准合同范本为基础,聘请医院法律顾问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修订合同条款,并不断进行补充完善,制定出了适合自己的各类经济合同模板。我们在经济合同审计工作中发现,虽然医院签订的合同种类、数量繁多,但是大多数经济合同可以分为采购类、工程类、服务类、信息软件四大类合同。我们根据上述四类合同的特点,又进行了小类的细分,同相关的合同管理科室协商、寻找最适合的标准合同范本,然后根据医院自身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制订出我们医院的合同模板,经过医院法律顾问修订、把关后,确定最终的合同模板在全院推行。(1)采购类合同:北京小汤山医院依据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网站公布的政府采购文本为范本,确定了医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其它设备协议供货合同两类合同模板。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模板主要应用于医院经过公开招标采购的医疗设备;其它设备协议供货合同模板主要应用于北京市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目录内的办公设备、家具等。这类合同北京小汤山医院重点约定了付款方式、违约条款、争议解决方式以及售后服务的具体条款。(2)工程类合同:北京小汤山医院依据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和北京市建设小型工程施工合同范本,确定了医院建设施工合同和小型工程施工合同两类合同模板。建设施工合同模板主要应用于医院经过公开招标采购的大型工程,以及北京小汤山医院30万元至100万元未经公开招标的工程;小型工程合同模板主要应用于30万元以下的小型、零星修缮工程。这类合同我们主要约定了人工费、材料价等引起合同价款变更、工程量的确认、垃圾清运、安全施工以及工程结算审计的具体条款。另外,与大型工程相关的工程设计合同和工程监理合同也都参考合同范本确定了适合我们医院的合同模板。(3)服务类合同:此类合同比较繁杂,我们又划分了如下小类:物业类:保安服务合同、医疗垃圾清运合同、液化石油气供应合同、园林养护合同、化粪池清掏合同等;维保类:大型医疗设备(如核磁、CT)的维保合同、电梯维保合同、自动门维保合同等;委托类:招标委托协议、工程咨询合同等。委托类基本上都有可参照的合同范本,但是物业类和维保类合同则要根据各自特点确认合同条款,我们也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改进、完善了这两类合同模板,提高了审计效率。总之,服务类合同主要以向医院提供服务为主,所以我们重点审核、约定的是服务响应时间、服务达到的标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违约条款。当然,如果能够达成“先服务,后付款”,则给此类合同加上了一道双保险。(4)信息软件类合同:这是比较难以寻找合同范本的,并且我们目前的大部分审计人员对信息技术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我们在建立这类合同模板是最谨慎的。我们把这类合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技术类,比较偏重于服务类合同;另一类是软件类,比较偏重于采购合同。根据医院特点,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运行、验收、服务响应等条款。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合同模板不能将“官网”上提供的“合同范本”全盘照搬,必须结合医院的具体实际情况,根据经济合同审计的实践经验,经过与相关部门和法律顾问共同探讨、协商、修改之后确定。并且,合同模板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医院形势的新发展,不断持续改进经济合同模板。使用经济合同模板后,在进行经济合同审计时,审计人员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审核合同与模板的一致性以及对方承诺的具体条款上,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的合同由于已经完成了资质审核,如果是这类合同,对方资质也不是审计重点,未经招标的经济合同,还要把对方资质文件的审核作为重点之一。这样,既利于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对经济合同签订阶段的审计效率,同时业务部门签署合同也变得比较简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建立合同会审流程,提高医院合同管理的规范化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最佳合同会审流程,各部门各负其责,提高经济合同的签订效率。横向是指任何一份经济合同的最终签订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团结协作,举例来说,医院要签订医疗设备的采购合同,那么就需要医疗设备的使用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对合同进行层层会审,有的比较重要的合同还要经过医院的法律顾问复核,才能最终签订合同,如果在这个层面上实行纵向审核,那么按照每个部门两个工作日审核完毕来计算,再加上与供货方协商修改合同的时间,那么一份合同的定稿大约都需要两周以上,这种合同审核的流程对合同内容的审核是严谨的,但是明显的效率比较低下,不利于医院动辄几百份合同的有效签订。为了提高经济合同审核的效率,促进医院经济合同的管理,我们医院结合各部门业务管理的特点,由相关部门共同探讨,根据各部门在经济合同审核过程中担当的职责,摸索出简单高效、横向与纵向相结合,适用于我们医院的经济合同会审流程。另外,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属于医院“三重一大”事项的,必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形成书面意见之后签订。最后,由合同管理部门核对各项手续是否齐全后,加盖医院经济合同专用章,完成经济合同的签订。不难看出,医院的审计部门在经济合同的审核中是非常关键的部门,需要审核合同的全部条款以及对方资质。必须指出的是,审计部门虽然要审核合同的全部条款,但是设备参数、附件配置和售后服务应当以设备使用科室的意见为主,合同的付款条款应当以财务部门的意见为主,这些应当在合同审核职责分工中明确说明。审计部门不能大包大揽,审计人员也不是万能的,一定要在“合同审计建议书”中明确内审的责任,注意规避自己能力所不及而形成的审计风险。
3、招标文件审计与合同审计相结合,将经济合同管理的关口前移
近几年,随着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和政府采购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医院的大额资金支出基本上实现了招标采购这种形式。目前,北京小汤山医院50万元以上的货物类、服务类采购和100万元以上的工程,无论资金来源是财政资金还是自有资金,全部实现了公开招标采购。北京小汤山医院在对经过公开招标的货物类、服务类、工程类等合同进行审计时发现,这些即将签订的合同即使存在一定的漏洞或风险,审计人员提出的合同审计意见有时也不能被采纳,因为在公开招标期间发售的招标文件内有合同样式,这些合同样式有时并不是医院的合同模板或标准的合同范本,特别是大型工程合同,中标方会以“需要到市建委备案,不能更改合同”为由拒绝修改合同。所以,在对中标后的合同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发挥的职能只能是审计其与招标文件内的合同的一致性,以及招标采购内容与中标方的投标文件的一致性。为了实现医院利益的最大化,内部审计在公开招标采购的程序中进行“关口”前移,也就是在招标文件定稿、发售前,由审计人员对招标文件内的合同进行审计。招标文件内容中一般单独设立“合同”一章,根据招标协议,招标方即医院对招标文件负责,所以医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要求使用恰当的合同模板,并在此时把对招标内容的特殊、合理要求写入“招标文件”。例如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医院要求供货方提供三年的维保,就可以在招标文件内的“合同”中明确。把医院的要求明确、全面地写入招标文件,就会避免合同签订时的许多矛盾。当然,为了确保招标文件的质量,如果医院已建立的合同模板仍不能满足个别招标文件的要求,那么就应当参照合同会审流程,启动招标文件的会审程序。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中标方后,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签订合同。由于医院已经在前期做足了“功课”,在这个合同签订阶段,审计人员只需重点审查拟签订的合同与招标文件内的合同是否一致,中标方在投标文件内的各项承诺是否均已在合同或合同附件内明确等个性化条款。
二、事中控制———经济合同执行中的内审工作
经济合同签署完毕后,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并没有结束,要对大额的、重要的经济合同进行延伸审计,对执行中的经济合同进行审计监督。在经济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为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根据合同的重要性、执行期限等,设计合同执行情况的检查表,对重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1至2次的抽查,以提高医院经济合同的执行力,促进医院经济合同执行的标准化。首先,根据各类经济合同内容的特点,设计《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采购类“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的设计要重点放在设备或物资的交货时间、质量、安装、验收、保修等方面;工程类合同则要比较复杂,大、小工程的“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也要各有侧重,隐蔽工程验收、工程洽商变更、主要材料认价、工程款拨付、竣工验收等方面是必须要关注的;服务类合同一般涉及金额不大,审计人员可以从已签订的服务类合同中,抽查几份金额较大的,如核磁维保合同、保安服务合同等,个性化设计不同的“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软件信息类“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的设计要突出软件运行效果、操作培训、服务响应时间以及升级服务等方面。医院内审人员要以各类合同为基础,从实际出发,下功夫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这是对经济合同进行事中控制的前提和有效手段。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为例,我们结合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具体条款的。其次,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各类合同,选择恰当的介入时期,深入到合同执行部门,检查各业务部门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购类合同可以选择设备或物资验收期间,工程类合同要根据工期的长短选择适当的时间检查,服务类合同可以选择服务过半的时期,软件信息类合同则可以选择软件安装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审核合同执行情况。医院内审人员可以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实事求是地一一对照进行检查,对于未执行或者未完全执行的条款,要查明未能执行的原因,在表中描述清楚;对于检查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也要在表中的空白行明确记录。最后,将《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进行分析汇总,对于合同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部门负责人进行风险提示,必要时向医院主要负责人进行汇报,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例如,采购类合同中,对于个别超期供货甚至不能供货的单位,应尽快通知招标机构没收中标方的投标保证金,并根据合同条款进行相应的罚款,或者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以书面的形式签署补充协议,变更或解除合同。在合同履约情况的抽查过程中,审计人员不要以监督、检查者自居,遇到问题应当多听取业务部门的意见,遇到不同意见,要条分缕析,采取综合分析的方式,尽可能与合同执行部门协商一致,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议,帮助业务部门提高经济合同的执行水平。
三、事后评价———经济合同履行完毕后的内审工作
经济合同履行期满以后,就涉及到合同的终止了。合同终止了,医院的内审工作并没有结束,因为设备采购合同的供货方有的会承诺两年,甚至更长一些的质量保证期,而工程一般也有2—5年的保修期,但是合同中往往却约定质量保证金一年后无息退还,所以一年之后,质量保证期的服务就是“盲点”,甚至有的供货方或施工方根本不在乎那5%的质量保证金,拿到95%的合同价款后就“神龙见首不见尾”了。那么,审计人员就有必要对“盲点”期间的设备售后服务、工程维保服务等情况进行追踪评价,验证医院合同执行部门对合同后期管理的效果性。首先,合同的评价体系是依靠多部门联动建立起来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的评价需要综合设备使用科室、设备管理科室、财务部门,以及患者对医疗设备治疗或检查效果的满意程度,其中设备使用科室的评价比重应当略高,突出医疗设备的性能指标;服务类合同的评价需要综合主管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受众群体的满意程度,受众群体可能包括医院职工和患者,其中受众群体的满意度应当占据绝对分值,服务对象的肯定是对服务提供方的最好评价;工程类、软件信息类合同也是如此,既要综合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评价意见,又要客观地划分出评价重点,不能把各类合同的评价指标都一概而论。其次,合同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合同履约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等。合同履约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要多部门配合、群策群力,并且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订、改进,直至成熟完善。例如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的履约评价,医疗设备使用科室对设备的性能、培训、售后服务以及患者的评价最有发言权,合同履约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的内容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一份客观明确、操作性强的合同履约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是合同履约评价成功的一半,医院也可以在合同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阶段引入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最后,审计人员要把已完成的合同履约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全面客观地评价,医院可以对设备的供货方、服务的提供方、工程的施工方有一个比较鲜明的认识。依据评价结果,医院可以把诚实守信、服务到位的企业设立成“最佳合作企业名录”,把欺上瞒下、敷衍了事的企业放入“黑名单”。这项评价工作,有助于验证医院在合同管理方面达到的效果,有助于医院在选择合作企业时提高决策的效率。
经济合同审计是指由审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签订、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的审计监督、检查、评价和咨询活动。企业合同管理审计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预防和降低经营、管理风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及目标的实现。油田企业经济合同审计开展多年,在新经济形势下,经济合同审计工作如何开展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管理+效益”理念融入经济合同审计中
管理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它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
内部审计要立足于为决策、管控、效益服务,真正把内部审计融入到日常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经济合同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将对油田公司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审计保障。
二、创新合同审计方法,全过程参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要把审计的侧重点放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上面,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经营风险,解决问题。要选准审计的重点内容和事项,找到切入点,从中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审计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捕捉改进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的信息,推动企业发展。
1.事前预防,制止无效益经济合同的签订
签约前审计环节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可发挥前瞻性作用,避免企业效益流失。严格资质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有签订该合同的权利。各类合同资质审计重点不同:买卖合同审查采购物资是否与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一致,油田强制认定产品有无产品质量认可证书;工程合同审查营业执照、准入证、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是否存在超资质签约,并对施工单位进行实质性考察,杜绝没有施工能力、资信差的企业进入油田市场,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质量。严格计划审查,重点审计合同项目立项决策的正确性、可行性,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充分,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程序是否合规;项目的具体设计和投资计划是否具有经济性;研究项目的投资价值;审查项目概算;审查签订经济合同的必要性。
2.事中控制,全过程参与严格质量审计
买卖合同要对到货物资进行审计监督,检验供应商是否按合同约定供货,审查管理部门是否执行了相关管理制度。按合同认真核对名称、规格型号、品牌等,防止供货商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工程合同要加强全过程跟踪,重点关注工程是不是按照设计施工的,有无设计变更以及有关部门的设计审查资料,关注工程用料的质量。事中环节进行跟踪审计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技术合同关注是否按合同要求提供了优质服务,是否达到了合同约定的考核指标。
3.事后监督,严格价款审计
经济合同履行完毕,价款审计是结算前审计的重中之重,应现场核实与合同约定的相符性,应采取市场调查法、同类产品比较法、成本定价法等多种方式进行审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事后环节管理效益审计应关注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能力;项目投产后实际的市场反映和具体产出效果,提出改善经济效益的建议;关注项目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审查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审查项目结算是否合规,有无多计多付工程款的问题。
三、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重点开展管理效益审计。要求审计人员熟悉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掌握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工作中心,要突出重点,选准项目,力争以点代面。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力求审深、审透,探索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在审计方式上,把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结合起来,对重大项目,要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审计。随时发现这些重大建设项目在决策、立项、施工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做到防患于未然。
2.建立管理效益审计制度。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石油特点的管理效益审计模式,基本建立起管理效益审计制度。从审计的依据、立项、程序、方法、证据的收集、评价标准的选用、审计报告等诸多方面对效益审计提供具体业务指导,为进一步深化效益审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3.加强培训,改进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能力。一是加强各类法律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二是有针对性地举办工程结算审计培训班,使财务人员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和审计方法。三是进行有关效益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四是学习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相结合,将数据审计与系统审计相结合,将传统方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审计项目审理是新颁布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对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新要求,做好审计项目审理工作,对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建立健全审理机制,着力实现对审计项目从审前准备到审计结果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为审计机关依法行政、规范履责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服务。
一、建立健全审理机制,努力提高审计质量
1.建立制度,规范操作。《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实行审理制度,标志着由简单的审计复核向法定的审计审理转变。为了全面推行审计项目审理。应该学习参考借鉴审计署、审计厅有关审理的试行办法,主动到上级审计机关学习请教,广泛收集研究外地和区内审计机关的经验与做法,制定符合我区的《审计项目审理办法》,使我局的审计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规范审理行为提供了制度保证。
2.提高审理人员素质,强化审理机构人员配置。一个高效率的工作机构,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完成。所以,选齐、配齐高素质的审理人员极为重要。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丰富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以应对不断深化和提高的审计项目审理工作要求。审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对审理人员的“质”和“量”要求都很高,所以,审计机关应从多方面对审理工作进行适当倾斜,健全机构,保障审理资源。要从专业资质、工作经历、业务素质等方面考虑,做好专业审理人员的选配工作。
3.制定激励机制。审计机关应结合审理工作实际制定相关制度,将审理情况和审计项目质量考评结果纳入审计机关工作目标考核。审理人员在实施审理过程中应对每个审计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和打分,将考核结果纳入个人及股市考核中,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督促后进,明确责任,注重实效,调动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吸引优秀的审计人员到审理部门工作。
二、全程控制,做实审理,提升审计质量
审理机构应根据审计质量控制的实际情况,将审理工作的着力点前移,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增加必要的审理程序,增加在审计现场的审理时间,增强对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实行审计项目审理,不仅要对审计结果类文书进行审理,还要对审计过程进行审理;不仅要审核审计结果类文书反映情况的事实表述是否清楚、适用法规是否准确、处理处罚是否恰当,还要通过审核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分析判断审计结论是否准确。
1.审理前置,实现有效的事前控制。根据审计项目审理的主要内容,对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审理,一是审查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时是否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报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遇有应当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的情形时是否按规定报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或报经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二是审查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步骤和方法等方面是否与工作方案保持一致。三是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程序是否合规,内容是否符合审计准则要求。这样,通过审前阶段的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及时纠正审计程序不合规等问题。
2.深入现场靠前指挥,实现有效的事中控制。为规范审计文书格式和内容,确保审计记录的完整,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法制部门和审理人员还将审理关口向事中延伸,提前了解现场审计相关情况,适时为审计人员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答疑解惑,通过跟进服务,提高了审理意见的准确度。一是检查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是否与实际工作脱节,二是审阅审计人员编制的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记录等审计记录的格式和内容是否规范、完整,底稿和证据是否相符,审计记录是否涵盖了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内容,审计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对违纪违规问题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准确。三是对审计证据,主要检查证据所反映的内容是否是被审计单位账面或有关资料的原始记载,是否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与待证事实是否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取证材料能否充分证明审计事实的存在,是否以合法的程序和形式取得审计证据。
3.定期开展审理会议制度,实现有效的事后控制。一是要通过参加审计组成员的讨论会或参与对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充分听取审计组成员和被审计单位申辩的情况,确保审计查证事实的客观、公正和准确。二是通过查阅审计证据、审计记录、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审计组对反馈意见的书面说明以及业务部门的书面复核意见和代拟的审计结果类文书等资料,并询问有关审计人员,重点审理项目档案材料是否齐全,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和重点是否完成,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是否编制了审计工作底稿并写入审计报告中,其他事项的审计过程和结果是否在审计记录中有完整的记载,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是否恰当。三是审理人员要在全面审理的基础上,根据审理发现的问题与审计组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并将与审计组的不同意见以及需要补充、完善或修改的方法措施等进行归纳后,提出审理意见,出具审理意见书,之后,通过召开审计业务会进行审定。必要时,审理人员要直接修改审计结果类文书。这样,通过现场审计结束后的审理,就可以减少和纠正审计事实表述不清、定性及处理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不恰当、案卷材料不齐全等问题,从而可基本达到审结卷成。
三、“打造精品”,不断提升审计成果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合同评审
依据组织的长远规划、战略目标、近期工作计划,对项目进行市场、政策、方向等方面的评估,进而对合同缔约目的、预期效果进行决策性分析,形成合同起草指导意见,并对合同草稿进行立意审查的过程。包括口头表达的要求得到确认,异议已得到解决,乙方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同时对合同评审中的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产品要求发生变更,应修订合同并及时将修改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
审查实质上是前合同事务,对合同的起草修改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责任部门为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法律事务机构以及相关职能机构可以提供咨询建议。评审方式可依据项目类别、项目大小、技术难易程度、采取授权人审批、会签评审二种方式,一般掌握准则:大或难项目采取会签评审,小或易项目采取授权人审批。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会签或评审项目都应准确理解甲方要求,包括甲方口头表达的要求, 如:项目的名称、阶段、规模、投资、内容及标准是否明确,产品要求是否在委托任务书、合同中得到明确规定,合同中的技术、质量和工期要求是否可行,是否有能力满足顾客对产品的使用、交付和服务各方面的要求,供需双方对合同或订单理解不一致的问题是否已得到解决,对顾客提出的可能使具有风险的特殊要求,是否有相应对策,是否采取必要的、可实现的技术上和资源上的措施。
二.职业道德建设
工程设计行业独特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专业技术手段以及其特定的服务对象,决定了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调整好其内部、外部的各种关系,充分发挥工程设计行业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树立良好行业风尚的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一旦形成,在净化行业风气、树立良好的行业风尚方面的作用将是持久的。这种良好风尚的形成,离不开每个工程设计人员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作用。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的道德观念的变化和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因素给职业道德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是非、得失、利弊、好坏等评判标准多元化,导致道德滑坡,工程设计行业出现了许多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加强设计队伍管理首先要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精诚团结、配合默契的管理队伍;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的权限,要坚持放权到位、管理到位、责任监督到位、充分发挥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是工程设计项目在开工前要编制项目设计大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把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落到实处。 项目负责人是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关键。首先项目负责人是工程设计项目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他要策划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并对工程设计项目的总体质量负责。在前期他要组织各个设计人员正确理解招标书或委托方的建设意图,编制“设计大纲”。在设计的适当阶段组织好方案论证、设计评审、设计验证等工作。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除了带好整个设计团队外,还要注意对年轻设计人员的培养,这包括对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对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助理培养、专业负责人对本专业设计人员的培养、审核人员对校对人员的培养等,只有不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和内外沟通能力,才能使公司拥有更多技术水平高、职业道德好的业务骨干,从而提高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整体业务素质。
设计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还要关注整个工程设计产品的完整性,它包括方案阶段的设计模型或多媒体;扩初阶段除了满足工艺、使用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甲方招标文件、设备订货的要求;施工图阶段要对各相关部门在评审中提出的意见逐条落实,特别是对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条款的执行情况必须重点检查,以确保施工图审查一次通过。在施工图交付甲方施工以后,项目负责人要主动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做好现场施工配合工作,以保证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总体得到控制。所以加强对项目负责人的管理是设计院人员素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
搞好质量管理首先要明确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目标。在工程设计前应根据甲方要求、工程的实际情况、工程勘察报告等实际情况确定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目标,并在设计的各个阶段严格控制、确保工程设计项目质量目标的逐一实现。
要抓好关键过程的设计控制。对重大或关键过程的设计除了要有具体的设计方案外,更要有设计创新。在设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组织有关人员根据设计院自身的特色制定有关符合本工程的设计方案并组织会审和征求专家意见。除了按质量标准规定的复查、检查内容进行严格复查、检查外,还应进一步强化对关键设计过程工作的复核,杜绝因设计引发的质量事故发生。同时积极促进新技术、新材料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工程设计的技术含量。 严格按设计规范设计。根据工程设计项目的特点、公司应组织力量编制各专业统一的设计说明、技术措施、技术规定。编制标准规范、图集、节点详图的有效版本目录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有效版本目录,并按常用、通用、选用标注目录,方便设计人员选用,同时还必须是动态管理的。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设计程序,大纲策划、方案评审、设计验证等,一定要经过严格地,正确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审查。
坚持“三校两审制度”。每道设计工序完成,首先由设计人员自校,再有校对、校核、审核、审定有关人员逐级校审(必须是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担当),不能越级审核,也不允许未完成整改就越级审核。建议不要由参与同一工程设计项目的设计人员互校,这样不容易发现问题,也不宜提高工程设计质量。
搞好技术交底。设计一旦完成交付甲方后,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应主动联系甲方,及时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前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各专业负责人编制交底大纲,不能以施工单位编制的交底会议纪要取代设计院的技术交底,草草了事。
四.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就是在工程设计项目的形成过程中,对设计过程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是工程设计项目成本控制的第一人。在项目管理中,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控。
控制人工费用。设计院内部要合理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工程设计,根据工程设计项目的类别、大小、技术难易程度合理搭配。
五.进度管理
肾绞痛是临床急诊中常见的一种病症。现认为是较小的结石在肾盂输尿管内移动,引起的输尿管痉挛所致[1]。常因突然发作,疼痛异常难忍而就诊,需立即止痛处理。2013年5月~11月本科共收治60例肾绞痛患者,采用黄体酮,654-2肌注解痉止痛,现将治疗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3年5月~11月收治的60例肾绞痛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0~60岁,平均46岁,病程2~6h,平均4h。绞痛发生部位,其中右侧腰部34例,左侧腰部26例,全部病例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经B超或CT检查均证实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疼痛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其它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654-2 10mg肌注、黄体酮20~40mg肌注,对照组只采用654-2 10mg肌注。
1.3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完全止痛;②有效:注射药物30min内疼痛缓解;③无效:注射药物30min内毫无缓解[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良反应 治疗护理时,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而在对照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干、心悸、面色潮红,2例出现排尿困难。
3 讨论
654-2为人工合成的山莨菪碱,可兴奋N2受体,阻滞α1M受体,能拮抗儿茶酚胺、组织胺、5-羟色胺,具有调节血管和平滑肌的作用,使痉挛的血管、平滑肌扩张;同时具有镇痛、镇静的功效。肌注后起效快,该药半衰期短,能迅速从尿中排出。黄体酮主要由黄体或妊娠期胎盘分泌,是属于孕激素类药物,在体内可使输尿管平滑肌松驰和舒张,并使输尿管出现有力及有节律的蠕动。黄体酮油溶液肌肉注射后沉积于注射部位缓慢吸收而发挥长效作用,同时可对抗醛固酮,从而促进Na+和Cl-排泄并利尿[3],与654-2合用后,一方面利用654-2快速解痉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黄体酮的缓慢吸收达到作用时间长的功效。两药合用的特点:①在解除痉挛后使输尿管平滑肌有力并节律地收缩,此时配合使用利尿药,能使部分患者顺利排出结石,从而达到去除病因的效果;②能有效防止掩盖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③减少毒麻药品的使用,从而避免吸毒成瘾者的诈病行为;④毒副作用小,价格便宜。
4 护理
4.1做好心理护理,肾绞痛患者多为突然发病,剧痛难忍、痛苦不堪,往往表现出烦躁不安、焦虑、恐惧心理。护士主动接诊患者,主动向患者讲解肾绞痛发生的原因和治疗的过程,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
4.2应用药物时的观察诊断明确后,及时按医嘱予解痉止痛药,用药前应评估患者对药物是否有过敏史,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交待注意事项,消除其焦虑、紧张心理。细致观察患者疼痛症状是否缓解,有无出现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为医生调整用药提供依据。观察时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3健康教育,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促进疾病恢复及防止疾病复发[4]。
4.3.1指导患者多饮水 每天要饮水2000~3000ml,使尿量保持在1500~2000ml,并定时排尿。有研究发现,结石成份的排出在夜间和清晨出现高峰,可睡前饮水500ml,半夜起床小便后再喝200ml[5]。
4.3.2指导患者多运动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及耐受能力指导其选择有效的跳跃运动,以促进结石排出。
4.3.3指导患者选择合理的饮食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预防结石的形成和复发,指导患者适当控制钙的摄入,及限制动物蛋白质如鱼、虾、肉、肝脏、蛋黄、乳制品的摄入,高尿酸者不宜食用菠菜、菜花,动物内脏、豆制品、不宜饮酒和喝浓茶。这些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其心理负担,促进疾病的痊愈及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1-304.
[2]李亮,朱军.双氯灭痛、黄体酮在肾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4,9(4):286-287.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类疾病,患者多伴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以及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1],疾病的发生对患者本人及家庭均带来了沉重负担。安神健脑片是我院老中医治疗神经衰弱所常用的方剂,本组采用健脑安神片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选自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入的精神分裂患者共64例,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19~53岁,平均31.5±10.7岁,病程1~11年,平均4.7±3.2年。入选患者中排除酒或药物滥用者、器质性疾病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利培酮联合健脑安神片的观察组及单纯使用利培酮的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健脑安神片治疗,其中利培酮初始计量为1mg,1~2周后增加至4~6mg,平均终末治疗量(4.0±1.8)mg(维思通,西安扬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1006),健脑安神片主要由人参、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等十多味中药组成,每日2次,每次4片,连续服用21天。
1.3疗效评价
患者疗效评估以PANSS总分和PANSS减分率作为临床疗效评估,分别于治疗后的2、8周进行评估,其中痊愈:PANSS减分率≥75%,显著好转:≥50%且<75%,好转:≥25%且<50%,无效:<25%。副反应(TESS)量表对患者治疗后的副反应进行评估,并完善各项常规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使用x2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对比中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周、8周评分均对于治疗前,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对比
注:a: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中分别发生头痛、失眠、焦虑、恶心、呕吐、头晕、锥体外系副反应、性低血压以及嗜睡等副反应的发生,但两组患者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活动,其目标在于增加价值并改进经营,定位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主要为管理层服务,突出服务的内向性特点。主要审查各项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会计及相关信息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对经营绩效以及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对企业治理、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提供咨询服务。其作用突出表现为:保证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企业的健康发展;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内部控制的职能作用
内部控制是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总称,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内部控制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主要作用有: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三)风险管理的职能作用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促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偏好之内,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在协助组织管理风险从而实现目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在董事会层面综合报告不同的风险;提高对主要风险及其广泛影响的认识;对重要事项集中管理;减少意外或危机;在组织内部更加关注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对将要采取的行动增加变更的可能性;具备为获取更高回报而承担更大风险的能力;更有依据的风险承受和决策。
二、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中属于环境控制要素,执行监督评价活动,协助单位管理者监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没有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就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又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内部审计在会计控制之外,代表管理层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遵循情况等进行评价,具有其他任何部门和控制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目前,内部审计范围已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内部审计促进内部控制,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协助单位上层管理者完善内部控制,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维护内部控制的建设。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定义中包含有风险管理的内容,风险管理赋予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新的地位和作用,两者目标都是消除风险、增加价值,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联动发展的紧密关系。大部分企业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时,将内部审计列为风险管理的一道重要防线,由内部审计对整个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和监控;有的企业还特意安排内部审计直接参与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全过程,以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突出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负责开展监督与评价,并出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参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有前提条件的:应当明确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职责;审计人员职责的性质应当写入内部审计章程并由审计委员会审批通过;内部审计不应当代表管理层管理任何风险;内部审计应当提供建议并支持管理层作决定,而不是他们自行做出风险管理决定。内部审计不能同时为其所负责的风险管理框架的任何一部分提供客观确认。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是紧密相关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其本质都是为了增加组织的价值而服务的。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
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差异来讲,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青少年期,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成年版。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而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例如企业目标设定;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把风险明确定义为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内部控制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内部控制中没有提及对风险的对策。
三、加强三者之间统筹结合与实施的措施
(一)树立“统筹融合思想”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必须紧密融合,统筹建设,形成了一个良性系统循环:风险管理为起点,内部控制做过程,内部审计评结果,结果再反馈给风险管理,才能真正发挥企业运营体系和监督体系的高效。建立三道防线:内部控制系统第一道控制防线在各业务运营部门,第二道防线在企业层面的风险管理部门,第三道防线是内部审计部门。
(二)建立健全企业“综合控制治理机制”,打造统筹结合平台
由企业董事会建立内控与全面风险管理专门委员会,统筹协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工作,各业务主管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明确、清晰,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方便、快捷,准确无误,运作高效,形成一个“综合控制治理机制”,切实发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三道防线”的作用,构筑起全方位、立体交叉的监督控制体系。
(三)严格执行“两个规定”、“两个评价”,确立统筹实施依据
一是严格按照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风险管理审计准则》的要求,在企业风险管理文件中规定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责,审计部门每年对包括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在内的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监督评价报告应直接报送董事会内控与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也可结合年度审计、任期审计或专项审计工作一并开展;二是严格按照国资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2〕68号)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要求,在企业内控制度文件中规定内部审计监督评价职责,审计部门做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年度自我评价工作,加强对重点子企业、基层子企业和关键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检查评价。
(四)做好“两个传递”、“两个反馈”,打通实务结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