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8 15:45: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村的发展代表了国家的发展,农村财政资金监管是农村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点,为保证国家有条不紊的发展,国家就必须对其有着充分的认知。因此,解决农村基层财政资金监管问题是相关从事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农村基层财政资金管理现状
(一)财政管理体制
据了解,我国在财政管理体系中,对乡镇级别的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了乡镇资金由县级管理的制度,其财政管理权限出现上移现象,逐渐形成上级间接管理下级财政收支状况;对于村级的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了取消村会计的制度,其理财主要是由村委会选出一名报账员,财政资金主要由乡镇对其监管。这种制度的产生,大大制约了乡镇村挪用资金等违法的行为,对农村基层财政资金的监管进行了有效的规范。
(二)资金支出情况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其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增大,对农村的补贴资金额也随之增大。据调查显示,我国平均补贴金额占其财政总支出的70%。因此,如何将涉农资金管理好,已经是乡镇村财政工作的重点。
(一)出现财力逐渐向上级集中的现象
自实行分税制以后,各个级别的财力普遍形成了财力层层向上的趋势,存在事权逐渐向下转移的状况,国家在提高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农村基层的财政资金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财力逐渐向上集中的现象给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农村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
(二)上级专项资金支出过于散乱
为深入了解财政资金支出情况,笔者做了详细的相关调查,在分析其支出结构时,发现上级专项资金项目过多的现象尤为突出[2]。经调查结果显示,上级专项资金的支出有着金额较多,所占比重较高的特点。而且其还有着项目较多,单个项目所用资金较小,项目内容有过多重复的现象,进而导致其专项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对财政监管困难的状况。以上现象的发生将会造成资金浪费,管理困难等问题,因此,为保证其财政资金监管有效的进行,必须对其不良现象进行制止。
(三)农村财政监管能力弱
撤销乡镇财政所对其财政资金监管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据调查显示,保留财政所的乡镇财政监管能力明显要比撤销财政所的乡镇财政监管能力强,部分乡镇只保留一个财务室,仅仅局限在对乡镇的财务核算,几乎没有能力对其财政进行监管。还有部分乡镇虽然保留了财政所,但因其工作人员少、办公环境差、工作任务繁重,其自身素质较低对财政监管方面无从下手。
三、针对问题所提出的建议
(一)完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
坚持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大对乡镇财政资金转移的管理力度。应该合理、有效、科学的规定乡村之间的事权和财力,上级在给下级交代事权的同时也应给予相应的财力,加大农村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能力,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进而提高农村保障能力和财力水平。
进一步完善上级监管下级财力的体系改革,合理划分其税收格局,赋予农村和乡镇更多的自利,按照相关要求合理推进其财政管理体系,同时也要防止其出现管的过严或者过松的现象,不仅要通过改革约束乡镇村的不良行为,有效的尽管资金,还要激励其经济的发展,给予其相应的自,进而提高其税收水平。
(二)加强对上级专项资金的监管
为改变上级专项资金支出过于散乱的现象,提高其使用效率,加强对上级专项资金的监管,应在以下几点做出相应改变:第一、对内容和用途相同的项目进行分类,减少其项目的数量,提高单个项目的使用资金,进而提高其使用效率。例如,将补贴、扶贫资金合并成一个项目归属于一个部门对其进行管理;第二、将一些毫无意义的项目精简,例如以工代赈相关的项目,根据现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已经将“两工”取消,并且大量的劳动力已经逐渐向外转移,其项目已没有意义,因此,此类项目应取消;第三、对专项资金实行预算制度。细化资金支出来源,通过对资金预算,进一步了解上级政府对其的分配情况和安排,推动乡镇经济的发展,避免专项资金脱离基层监督的现象发生。
(三)恢复乡镇财政所职能
乡镇所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是传达党的各项政策、方针,是架起党和人们桥梁的主要帮手,同时也是为广大人们服务的执行者[3]。而乡镇政府履行各项任务的基础便是乡镇财政,乡镇财政在履行各项任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县镇政府应加强其自,不应削弱其职责。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其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人员配置,改善其工作环境。进一步了解其乡镇财政真正的监管职责,完善其乡镇财政制度,进而发扬阳光、正派、有责任心等优秀品质。同时,建立起良好的员工培训管理制度,有效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切实提升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全面提升乡镇财政人员的监管能力。
四、结束语
农村基层财政资金的管理好坏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有效的管理好农村基层财政资金的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针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进而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方式
财政专项资金财务实行独立核算,专人专账管理,从财政内部管理上,各资金分别有各业务科室分人、分账、分块管理。
在使用程序上,坚持“三个必须”:
1、财政专项资金必须坚持合理安排、突出重点、规范管理、专款专用、讲求效益的原则,严格执行“据实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推荐、专款专用、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认真落实专家评审制、工程招投标制、资金管理“三专(专户存储、转账核算、专人管理)”制等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
2、国家涉农补贴专项资金,必须严格遵循“调查核实、张榜公示、专款专用、据实补贴、集中发放”的程序。全面推行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的发放制度、实物补贴直接发放到户制度、财政补贴政策资金公告公示制度、涉农补贴信息网络管理制度,提高各项补贴的拨付效率。
3、财政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符合其使用规定和用途,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超越权限,违反程序擅自分配、拨付、使用专项资金。
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拨付,有的是一些项目在省下达指标后再经过评审、立项才可以实施,这造成资金的拨付使用不及时,也会让项目单位提供财务信息不及时等。
2、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部分的财政专项资金分摊到地方要求地方按照比例配套,但是由于一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困难,一时之间拿不出那样多的配套资金,因此会出现将配套改为自筹或者弄虚假配套等问题。
3、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不足,核算不规范。财政专项资金未按照规定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单独列帐。有的企业没有实行单独核算,把政府拨付的财政专项资金与自有资金或其他来源资金捆绑使用,只能口头说明财政专项资金已经按规定支出,而找不出与专款对应的支出凭证,致使财政专项资金收支不能一目了然。也没有按规定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台账。
4、财政专项资金账务处理不及时,缺乏依法理财意识。少数企业由于法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只要把资金争取到手,就可以随意使用项目资金,认为拨到单位的钱都是“自己的钱”,擅自变更财政专项资金用途。对如何管好、用好财政专项资金措施不力,内控制度不严格。失去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家族式管理,出纳是老板娘,财务人员是兼职会计,他们身兼多家企业,所以不能按会计制度规定及时处理相关账务。
5、财政专项资金入帐科目混乱。有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更换频繁,致使企业会计科目运用不当、凭证不规范。做不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有的企业申报项目没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完成;也有的企业是由合资方以设备投资的形式投入的用来抵顶项目而不是企业自行购置的等。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规范、安全、和使用效益。
三、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中的对策
(1)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对上级切块下达的资金,要在规定时间内分解下达到项目单位;对已明确到项目单位的资金,要在规定时限日内分配下达到项目所在的具体承担单位,坚决杜绝资金滞留、挤占、截留、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2)需要各个地方和部门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逐渐减轻配套资金压力。在配套资金的使用上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笼统的搞“一刀切”,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给予更多的优惠或者减免,切实解决好一些项目因为资金不到位而搁浅工程。遵循科学精细化原则,强化资金管理和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台账,并按照有关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完善资金使用报备制度,及时将资金分配下达情况报上级财政部门备案,并及时分析、跟踪和反映有关情况,不断加强项目资金追踪问效。督促企业专款专用,对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切实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3)严把项目审核关。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制度,对项目进行动态跟踪和常态化管理。在财政专项资金申报审核过程中,要按照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全面了解项目承担单位经营情况,认真审核项目申报条件,确保申报项目高质量、资金使用高效益。在项目申报审核时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真实性”原则。根据要求,项目单位必须客观存在,项目申报资料必须真实完整,不能弄虚作假,对每个项目单位、每个申报项目都要尽可能地现场落实,实地检查,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坚决不予上报。对确定上报的项目,在上报前必须按规定纳入财政财务信息快报范围,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坚持自我”原则。对于部门联合申报项目要正确对待,坚持自我。无论是“领导项目”,还是“人情项目”,一律以项目申报规定或资金管理办法为依据,达不到财政部门要求的,坚决不予上报。
(4)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加强财政管理的各项要求,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服务观念、责任观念等,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履行好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严把资金投向关。按照专项资金分配管理的各项要求,正确把握资金投入方向,切实把资金安排到经济发展重点和当地最需要支持的项目上去,杜绝向“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投资。
(5)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部门和人员要加强学习和后期充电,要不断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同时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使用财务专项资金上,一定要结合上级要求和地方的事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按照和遵循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办事,加强财务监管,完善内部控制,明确相关责任,落实责任追究措施。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思想和素质能力、职业道德的能力培养。
(6)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随着财政支持企业资金规模逐年加大,财政资金安全及有效使用越来越凸显重要性。要进一步完善资金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安全规范使用。对违反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行为,要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四、结语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确保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既是有效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形势下维护财经纪律、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管控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不断提高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探索当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的措施,实际工作中及早的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很有必要,对于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财政局)
乡镇作为我国基层政府体系,是我国财政管理体系基础的环节,是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的窗口。中央财政部门多次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下放了相关的指导意见,旨在明确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范围、职责以及具体要求。健全我国乡镇财政职能,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基础工作,是充分落实我国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保证。但是,现阶段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还有许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改善,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的实现,进而充分的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必须重视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促进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提高。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完善的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的发放和使用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和预算约束,上级财政单位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缺乏规范性,造成乡镇财政资金在拨付和使用的环节存在诸多监管漏洞,易造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降低。其次,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存在方法不科学、流程不规范的情况。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的规范约束,财政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财政管理制度的约束流于形式,脱离实际,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再次,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反馈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我国投入乡镇财政的支农、惠农资金等金额十分巨大,但是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缺乏及时的有效的追踪问责,财政资金使用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反馈,造成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严重的问题。
2、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不宽,监管工作难以充分落实
乡镇财政资金的来源十分广泛,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分配过程也十分复杂,部分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流经较长,使用范围较广,造成乡镇财政资金难以有效的监管。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范围和监管内容的不明确,造成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职能难以充分的发挥。首先,乡镇财政的级别在我国行政级别当中是最低的,对上级财政部门拨付的和上级单位直接管理的资金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造成资金的监管存在盲区和漏洞。其次,乡镇财政资金中的支农惠农补贴类的资金是财政资金监管的盲区,因为该部分的财政资金存在多部门、分阶段监督和管理的现象。再次,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环节的监管不透明,一些部门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目的、收益对象、补助政策等缺乏公开透明的公示,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环节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最后,由于乡镇财政部门重视财政资金的使用、忽视财政资金的监督,重视财政资金的分配、轻视财政资金的管理等现象,严重影响到了财政资金的横向的纵向的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3、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沟通不畅
由于财政部门之间以及乡镇与上级单位之间存在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乡镇财政与广大乡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造成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存在严重的沟通不畅和障碍。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目的不同,对不同资金、不同项目的信息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会严重影响到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具体而言表现在乡镇财政资金的资金到位时间与财政资金信息公开的时间不同步,并且对财政资金信息的公开并不全面,这不利于对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督。乡镇财政资金的下发存在许多复杂的程序和环节,使得群众对财政资金尤其是支农惠民的专项资金存在误解。乡镇财政资金在拨付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信息的沟通不畅,造成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等数据信息得不到有效的掌握和共享,影响到了对财政资金的实时监控。
4、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不规范
乡镇财政关系到公共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管和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高效落实,乡镇财政支出关系到广大的乡村和老百姓。但是,由于乡镇财政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不规范,严重影响到财政资金的监管。乡镇财政的财务管理部门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由于乡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对财政资金的监管缺乏专业的监管人员,涉及支农惠农等财政补贴和转移性支付资金的监督管理,难以充分的发挥监管职能。乡镇财务管理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会计和财务岗位的责任不明确。财务部门在岗位的设置方面缺乏科学性,不利于财务部门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财务部门在票据管理、支出环节等都存在不规范的地方,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资金支出监督体系。这严重制约了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管,造成乡镇国有资产的流失,产生了许多账实不符的现象。
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措施建议
1、推进两基建设,明确乡镇财政职能
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管,离不开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首先,应该强化乡财县管中心的职能。对于乡镇范围的涉农性财政资金的管理,坚持县乡两级共同监管。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县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制度,明确县对乡镇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县级单位应该指导乡镇政府制定和执行财政预算、决算的编制,加强对乡镇预算资金的核拨管理,指导乡镇各项财政资金尤其是支农惠农资金的管理。通过对乡镇财政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规章制度的建设,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水平。其次,乡镇政府应该做好政府职能转变,从过去的收入管理为主转向支出管理为主,由过去的维持保障向提供公共服务转变,由过去的重视财政资金分配,忽视财政管理向现在的兼顾财政资金分配和财政资金管理,尤其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转变。乡镇政府作为基层行政机关,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促进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管理,充分的落实政府的财政政策,促进乡镇财政的预算的有效编制和执行,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促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2、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监管制度
首先,坚持推行和因地制宜的实施乡财县管制度,明确乡镇政府在财政资金管理中的地位,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乡镇政府的债权和所应当承担的债务,规范乡镇财政部门的财政审批权不变。进一步完善乡镇政府和县级财政部门的“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加强县级财政部门对乡镇财政收支的直接监管,防止财政资金的流失和使用的低效率。其次,推行村财乡管村用的改革。乡镇财政资金目的是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乡镇财政涉农资金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乡镇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乡村债务动态监控制度,及时、全面的对乡村财务、债务状况进行监督和调查,完善乡村的财务管理,充分的尊重乡村资金安排和使用的自。乡镇财政部门在财政资金拨付之后,应该实施的对财政资金的发放和使用过程、使用绩效进行监督和考核。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督考核的力度。根据考核结果对乡镇财政部门的进行奖惩,促进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促进乡镇财政资金能够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作用。
3、建立并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乡镇财政资金在使用和监督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促进财政资金在阳光、透明的环境下使用和管理。首先,乡镇财政部门与县级财政单位应该加强沟通与联系,促进乡镇财政资金信息沟通渠道的顺畅,保证乡镇财政资金得到有效的监督。其次,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的数额、补助对象、发放形式、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应该进行充分的共享和公开,利用社会监督,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再次,对于支农惠农的专项资金,应该建立阳光通道,通过宣传和公示,让财政专项资金在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下运行。最后,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该完善信息沟通渠道,促进乡镇与下属村组织的沟通和协调,通过完善县级财政单位与乡镇政府的信息沟通,保证乡镇财政资金能够在流通和下拨的过程中安全、高效。
4、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素质
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离不了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因此,必须加强乡镇财政部门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改善会计基础工作,通过科学的设置会计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会计职责,提高财务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另外,应该加强乡镇财政部门财会人员的培训,促进财会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流程的熟悉,掌握会计业务技能,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保证乡镇财政资金在阳光、透明、规范的环境下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再次,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财产清查处理制度。只有不断的完善相关会计、审计制度,才能够有效的改善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审批、审计和监查,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管水平。最后,应该加强对乡镇财政干部的职业教育和思想素质培训,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业务水平,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财政资金监管经验,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乡镇财政资金的绩效发挥,促进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因此,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部门应该进一步的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制度建设,提高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完善乡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使得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促进乡镇财政资金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与功能。
【参考文献】
[1] 杨鸿彬: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J].齐鲁珠坛,2010(5).
关键词:
乡镇财政资金;资金监管;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对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各乡镇财政部门越来越重视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很多乡镇为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例如:选拔专业的财政人员对财政资金业务进行管理和控制,制定了符合本乡镇的相关文件,成立了专门的财政资金监督部门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切实提高了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有的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中问题仍十分明显,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探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具体的对策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各地方政府和乡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和实施意见,并进一步明确了财政资金监管、支出监督、惠农惠民政策、补助资金公示公开等重要工作的要求。有的乡镇还适时地推出了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等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但是,在这些积极地尝试与探索中,经过实地调查与走访后发现,部分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影响了我国农民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升,甚至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稳定。
(一)预算执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认识,有的乡镇在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简单、粗糙、缺乏细致化等问题,特别是对于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的处理,并未全部将这些资金纳入到预算管理中,更未对这些资金进行统筹安排、统一使用。例如:某乡镇的预算编制缺乏依据,预算内容不足、预算标准不明确,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更是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使预算管理失去了应有的约束性、严肃性;还有的乡镇存在预算内安排的经费用预算外资金来支出的问题,并且预算支出的内容的真实性还有待商榷。还有的乡镇存在往来款项长期不清理的问题,使得财政资金形成沉淀和损失,大大增加了乡镇财政的风险,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二)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惠农富农的政策,并每年由国家财政向乡镇专项拨款惠农资金。但是,由于有的惠农富农专项资金比较分散,并且涉及的面比较广泛,再加之相关工作人员短缺的问题,使得国家财政资金专项拨款在使用中并未严格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例如:有的乡镇出现了在领取补助时关系户、人情户的现象;由于对惠农补贴等资金基础数据信息的采集缺乏科学性、完整性、真实性,使得补贴随意发放。再例如:粮食直补资金是通过基层财政的“一卡通”拨付给农户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乡镇、村组虚报粮食的种植面积,以此来套取国家的财政资金。还有的乡镇出现了中粮的没有得到补贴,而没有种植粮食的得到了国家的财政补贴。这些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对乡镇政府、对国家的信任度,影响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某些乡镇中,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还存在很大漏洞。例如:个别乡镇将项目建设资金与乡镇的运转经费进行了捆绑,这就造成挤占、挪用、侵吞、贪污项目资金等现象的发生。再例如:有的乡镇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缺乏规范化的程序,并未遵照相关规定严格对项目实行公示,有的乡镇甚至出现了白条抵支、报销手续不规范、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在一些乡镇中由于专项资金未能及时下拨,使得专项资金存在大量结余额,有的专项资金已经拨入很多年,但是并未得到合理的安排和使用,造成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四)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存在问题由于很多乡镇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拨入等方面的信息不全面公开,使广大农民群众存在很多误解。例如:有的乡镇虽然公开了财政资金的信息,但是由于公开的时间与资金到账的时间不一致,使得公开的内容缺乏全面性。特别是上级拨入的各项补助,由于在财政资金的下拨环节中存在繁杂的程序,等到政策切实落实到各乡、村、农民群众身上,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就造成信息公开上存在时间差,很多农民群众对此产生了误解,严重的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化解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问题的有效对策
各乡镇要向切实走出财政资金监管的困境,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各乡镇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狭隘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在财政资金的监管中树立“大财政”观,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管机制。
(一)加强乡镇财政部门的职能建设与完善这就要求各乡镇必须不断规范财政业务的一些基础工作,严格遵照我国《预算法》中的相关规定,强化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年度财政预算收支。各乡镇还必须及时对财政专户进行清理,实行零户统管、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对各乡镇财政专户、各类代管资金专户的统一清理、合并、规范。例如:各乡镇可以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到乡镇财务管理中,由乡镇的财政所统一进行核算,对于各项收费要开具统一印制的票据,从源头上彻底规范乡镇财务管理、财政管理。
(二)实现财政信息的公开公示这就要求各乡镇必须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公开制度,这是完成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关键环节。各乡镇财政所应准确把握各项财政资金的相关政策规定,了解各项政策的执行标准、监管要求,进一步明确各乡镇财政的监管责任与信息通报制度。对于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跟踪与监督检查,并随时向上级财政部门、项目主管单位反馈收到的指标和传达监管的意见。另外,各乡镇还必须尽快完善公开公示制度,使公示的主体更加明确、公示的内容更加细化、公示的形式更加规范化,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下,切实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社会知晓率、透明度。
(三)提高乡镇财政机构的人才队伍素质这就要求各乡镇必须按照乡镇财政所的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从事乡镇财政工作。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更是要制定专人专岗进行,一定要避免出现财政资金监管人员在岗不在编、临时兼职、长期抽调到别的工作岗位等现象的发生。另外,对于乡镇财政监管人员必须把好进人关,对于上岗的人员要抓好思想教育、业务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切实提高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风险意识。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富农、惠农、强农的政策,旨在能够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切实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的收入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也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保证乡镇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和使用效率的提升是各乡镇必须正视的问题。只有夯实监管的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齐抓共管的条件下才能稳步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才能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监管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季娟.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
关键词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一、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性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需要。随着国家对强农惠农政策的日益重视,对农村的各项惠农资金补助项目日益增多,对农民的吃、住、养等补贴逐年加大,财政投入逐年大幅增加。据统计,作为甘肃省的崇信县,2013 年全县各共发放各类强农惠农资金7828.5 万元,较2012 年增长6.6%,近三年平均增长9.7%。其中:农村低保、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危房改造补助等补贴类资金5477.6 万元,退耕还林、草原奖补、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优抚对象抚恤、村级组织运转、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类资金5764.6万元,户均受益5915.4元,人均受益1351.2 元。这些涉农专项资金量大、涉及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转变乡镇财政工作职能的需要。近年来,财政部、省财政厅相继出台了关于乡镇财政管理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了财政资金监管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作为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来大力推进。
(三)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行为的需要。乡镇财政资金涉及面广,种类繁多,要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强化监督手段,严肃财经纪律,使会计单位按照财经纪律与会计法规办事,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发挥乡镇财政的监管职能,使乡镇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内容
(一)资金监管范围:1.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保障日常工作运转的支出,即基本经费支出;2.国家各部门安排的各种专项资金,即项目建设支出;3.国家安排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资金,即财政补资金。
(二)资金监管举措:1.资金信息通达:主要指收集整理乡镇财政资金政策文件;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台账;公示有关信息资料;上报资金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公开公示:主要指财政补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财政补资金主要包括补贴项目政策、补贴对象、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内容。项目建设资金主要包括项目名称、资金来源及数量、实施范围、质量要求、责任人、受益人等内容。3.抽查巡查:主要指对以下两类资金区别对待:(1)补资金:发放前要核查资金申报审核是否合规、发放程序是否规范、补助对象是否符合条件、是否按补助标准发放、发放后是否按规定公开公示等。(2)项目类资金:重点是项目立项是否真实合理、工程招标是否公开、验收是否及时、票证使用是否规范、公开公示内容是否真实全面、资金拨付是否按时、管护措施是否完善。
(三)资金监管目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按照“上下联动、统筹规划、分类监管、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进行,通过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确保乡镇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确保乡村两级基层政权正常运转。
三、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领导监管意识不到位。乡镇领导把主要精力用于乡镇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项目资金的争取方面,而对资金监管意识比较淡化,乡镇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管行为受到行政干预,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二)人员监管能力不够强。基层财政人员接触的财经知识有限,加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本是不项新型事物,经验不足,监管能力不强,监管知识的业务培训较少,业务人员素质层差不齐,对监管的程序、方法、方式不够熟悉,监管效果不明显,存在应付被动现象。
(三)财政监管制度不成熟。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起步较晚,各项制度尚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够明确,执行过程较为困难。同时,项目资金与补助资金的次数不多,力度不够。
四、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对策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
1.加强组织建设。选拔业务素质高的年轻干部不断壮大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同时,进一步改善乡镇财政所的办公条件,调动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2.加大培训力度。上级部门要积极组织乡镇财政人员定期参加资金监管的业务培训活动,提高资金监管的业务技能与实际操作程序,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吸收先进经验,提高监管水平。
3.营造宣传氛围。乡镇应重视对财政资金监管知识的宣传,营造监管氛围,让部门认识到资金监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减少工作阻力,保证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切实完善制度,规范监管行为
1.建立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建立并落实好资金监管制度,实行财务会签与副职分管财务制度,落实会计出纳分设制度、完善合同制、招投标制、公示制、预决算是制、验收制等,使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做到网上公示,网下检查,网外监督。
2.建立监管工作考评制度。对于涉及乡镇的监管资金及监管行为,上级部门每年末须对重点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县财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抽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项目立项和安排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增强监管工作的严肃性。
(三)不断完善措施,提高监管质量
1.建立资金监管台账。对乡镇财政资金,应由乡镇财政所牵头,乡镇业务人员配合,建立健全乡镇财政资金台账,对每项资金的“收、支、用”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
2.建立信息通达机制。上级财政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在下达资金和指标文件时,须明确乡镇财政所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基层财政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对在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以利于上级财政对资金分配和管理进行细化决策与改进工作方式。
3.创新公开公示方式。政策信息的公开公示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要不断完善乡镇财政监管资金公示的主体、内容、形式,积极采取网上公示、上墙公布的方式,设立惠农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办事,提高乡镇财政资金透明度和知晓率。
4.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按照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要求,上级财政及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督查,乡镇结合每年的财务大检查与同级审计及专项审计,积极整改问题,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行为。
(四)构建平台,确保监管高效。有关部门要尽快开发监管软件,构建乡镇资金监管平台,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共享、资金难监管等问题,实现财务核算与财务监管的有机结合,财务数据共享,使资金流、信息流集于一体,不断提高财务监管水平。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政专项资金,是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安排的特殊用途的资金。且财政资金又涉及到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以所产生的效果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发展,虽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体制得到了完善,但是在实际使用与管理的过程中,却还是出现了多种问题,这样也就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果。
一、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与控制的含义及内容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工作来说,通过对其有效的控制,可以发挥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也可以影响着财政资金的整个预算、使用以及核算等工作。
(一)财政专项资金
我国成立财政专项资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实现资金的集中,以此来建设出重点的项目工程,促进这些事业的发展。因此,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就是要保证专项资金可以运用到指定项目建设上,避免出现挪用与占用等现象[1]。
(二)预算资金
对于我国的预算资金管理与控制工作来说,其目的就是要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还要保证资金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规范化与安全化的运用,并做好监管与处理等工作。我国的收支财政管理制度中,预算以外的资金管理规模正处于不断缩小的阶段。因此,就要明确控制的中心,做好资金的使用工作,保证资金的管理工作满足我国相关的法律要求。
(三)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管,在实际中就要定期做好盘点工作,以此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同时,还要定期对存在的违规处置资金的现象与资金的流失等问题进行清查,保证账目与实际上的一致性[2]。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制度不完善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在财政资金的管理与控制上存在着相互牵制、职责划分不明确以及资金在支出与审批等工作上存在过于松散等现象。其次,行政事业单位中主要依靠事后进行核算的方法,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与控制,但是由于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分类科目不健全等现象,这样也就造成了一些核算项目没有实现有效的分析,最终也就造成了资金使用效果不高。
(二)监管力度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上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体系,但是却出现了监管措施不能落实到实际中的现象,这样也就造成了实际作用效果不高,监管工作力度不足等问题。其次,在财政部门中,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支出与审核等方面上存在着严谨性不足的现象,在进行审批以前,也就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系统的论证,这样都造成了资金的不合理利用。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在财政专项资金上存在着使用范围不明确与挪用等现象,这样也就造成了问题不断发生[3]。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专项资金监督与管理效果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的控制机制
想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资金管理与控制的效果,就要健全内部中的控制机制,同时也要对内部控制管理的体系进行优化,以此来提高财政资金的监管效果。首先,要完善财务工作中的责任制度,保障资金的管理与控制效果。如健全集体表决重大支出与对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等,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全面管理与控制。其次,要做好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作为财政资金管理与控制的内容之一,固定资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单位资产的变化情况。所以想要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要先制定出完善的采购模式。然后完善从使用到淘汰的整个程序,并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最后,是要控制好经费的使用。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公务接待等所产生出的费用占据着财政资金支出中的一部分。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就要做好经费的管理工作,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标准,以此来保证财政支出的科学性。
(二)做好资金的上的预算管理工作
作为财政资金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预算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中,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指示来进行财务的预算工作。当面对需要增加预算以及改变预算用途时,要进行灵活化的处理,并严格按照参照预算编制的计划来进行。其次,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还要严格根据预算计划等来进行执行,避免出现超标准与超范围支出等现象。同时,还要及时提出有效的建议,保证财政预算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后,要最好预算与决算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执行过程的公开化与透明化,结合相关的监督力量来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此外,还应当要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监督的水平,规范好审计的内容梗概,同时还要能保证审计工作深入到各个环节中去[4]。
四、结语
总的来说,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政资金管理与控制工作,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还可以提高管理的水平,满足实际的需求。同时还要在建设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配合好外部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的问题与对策――以福建省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60-61.
进入新常态发展后,国家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单位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完整的基础上,实行绩效管理。且近几年国家加大精准脱贫投入力度,乡村振兴战略也在不断推动和实施,乡镇财政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的安全是根本保障。为切实做好资金监管工作,兴山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乡镇财政加强资金监管工作的通知》,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指导和政策支持,建立了“全流程线路图、全环节风险排查、全过程监督检查”的“三全监管”机制。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一定的监管意识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过程当中,部分乡镇财政资金使用单位缺乏一定的监管意识,只注重资金的投入,不注重资金的使用结果和运行效率,对于乡镇资金监管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度认知。部分单位对于上级拨付的一些财政资金的使用要求不够了解,政策把握不准,财经纪律意识不强,这就导致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比较混乱,资金使用缺乏安全保障。比如,某乡镇的一个扶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资金拨付项目实施单位后,在项目实施结束后因为验收把关不严,导致资金被挪用。而监管意识的缺乏一方面是由于资金使用单位或项目实施单位安全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由于乡镇财政资金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资金监管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2.缺乏必备的监管能力一是监管人员配备不足。大多数乡镇在财政资金管理过程中配备专职监管的工作人员较少,这些人员除了要负责日常业务外,有些地方还要配合开展政府方面的其他工作,这无疑会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且大多乡镇财政人员一般年龄较大,人员老龄化突出,监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比如乡镇财政资金投入主要涉及补贴类资金和项目类资金两大类,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管需要建筑类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具备工程质量专业检测和辨别能力,比如对农村公路硬化项目进行监管,在工程数量方面涉及到道路建设长度、宽度和厚度的测量,在质量方面需要检测道路承重强度和水泥砂浆配比,这就需要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准确判断,而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得监管流于表面;二是监管人员能力不足。当前乡镇单位在监管业务培训方面还有明显的短板,培训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监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不能发现资金使用中的问题,比如新修一条乡村道路,监管人员参与验收,施工方申报的施工量是否与实际相符,如果监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就有可能导致虚报工程量等问题,造成资金被套取和挪用。
3.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乡镇财政资金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其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评价机制,所以导致其在人员配置和业务提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加上目前大部分乡镇监管平台建设不足,信息传递主要依靠电话、文件和通知等传统方式,这就使得监管信息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传递和收集,大大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率。另外,部分乡镇在财政资金监管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比如耕地地力补贴和退耕还林的补贴资金,它需要工作人员对农户种植的土地面积和退耕还林的实际面积进行核实,但是由于资源没有进行整合和信息共享,导致核实核查工作难度大,不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4.缺乏明确的监管职责乡镇财政资金具有类别丰富、涉及面广和来源广泛的特点,在职责界定、部门协同和明责确责方面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财政资金涉及的纵向层级一般是由最高级的中央到最末端的农户,比如补贴类资金如果由主管部门直达农户,资金不通过乡镇,乡镇财政部门由于没有相应的资金信息资料,监管工作就比较难以开展。虽然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乡镇进行监管,但是有的项目资金在横向层级方面涉及很多的部门,部门之间在职能和权利方面相互交叉重叠,资金流转环节较多,这就给财政资金的监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加上乡镇单位信息沟通不畅,监管信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将导致监管工作滞后,造成部分资金处于“真空地带”,游离于监管之外。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力度的有效措施
1.明确相关部门资金监管职能权限要做好资金监管工作,落实主体责任、明确职责是关键。资金主管部门要协调组织相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修订完善各项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全面梳理资金管理职责权限,厘清各相关主体的权责边界。省级以上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监管主体责任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确定主体责任。没有明确规定的,应当按照“谁申报项目、谁确定项目、谁核实数据、谁使用资金、谁负责资金监管的主体责任”的原则确定主体责任及相关责任。财政部门、地方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各自履行相应的监管职责,形成资金监管齐抓共管、高效协同和配合有力的监管格局。各相关部门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强农惠农政策进行有效落实的同时,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落实资金使用主体责任,做到资金投入和监管并重,提升资金使用质量和绩效,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的职能作用。
2.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队伍建设要做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建立一支高效、专业、扎实、廉洁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队伍是关键。其一,加强乡镇财政人员建设。对财政所工作人员编制进行统筹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多渠道地招录年轻干部,不断引进资金管理专业人员,及时补充乡镇财政人员,为乡镇财政管理团队注入新的活力;其二,加强资金监管业务培训。根据资金监管岗位职责和资金监管业务需要,建立健全培训长效机制,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开展业务交流与培训活动,不断更新工作人员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让工作人员的监管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其三,建立人才激励措施。积极发挥奖惩机制的作用,对监管工作进行考核,根据干部选拔任用相关规定,对在资金监管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提拔和重用,对工作不力,造成资金安全风险和事故的人员实行惩罚措施,提高乡镇资金监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
0 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是从纳税人手中取得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职能工作,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社会的资金。如何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资金合理运用,是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着国家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有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国家机关“三公经费”支出的公开化趋势,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问题成为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面对不断被曝光的财政资金占用、挪用等行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合理监管能够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财政资金监管意识淡薄,专项资金管理不善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制度弊端,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重核算,轻监管”,对于财政资金的监管意识淡薄,不注重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有效性的考核监测,致使专项资金管理不善。同时由于专项资金预算制度和管理存在漏洞,使得私自占用、挪用专项资金现象频发,导致财政资金的流失和浪费。
1.2 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存在漏洞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过程中,财政部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财政部门存在这监管上的漏洞,导致资金管理上仍存在空缺。首先,由于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供应范围较广,审核标准较低,导致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监管不严、资金随意挪用现象;其次,财政资金监管制度不够完善,模糊的定义和笼统的规定,致使监管效率低下,执行人员的可操作性差;最后,财政部门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预算编制严肃性不足,考虑不够周到,为不法分子占用挪用财政资金提供机会,严重影响了行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1.3 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监管力度不够
首先,由于没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和明确的制度要求,再加上受到领导意识和自身利益的驱使,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人员难以对本单位的财政资金进行监督,甚至串通参与本单位的违法乱纪行为;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没有充分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忽视对资金使用前的整体预测和使用中的具体控制,导致资金安全存在隐患;最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规范,在固定资产的购买配置、使用中的管理运用、折旧核算和报废处置等环节存在一定漏洞,使得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存在脱节现象。
2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策略探讨
2.1 完善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建设,强化预算管理
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首先就要完善财政资金监管的制度建设,为财政资金监管提供准则和依据。通过对单位预算收支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业务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等的制定完善,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政资金审批程序和内控机制,使工作人员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同时,加强对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从源头上对财政资金实现有效监管,通过根据财政部门批复及时调整单位预算、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增加会计核算中心对预算的参与建议智能、做好预决算全程监督以及实现预算公开等措施,切实强化预算管理。
2.2 转变会计核算中心自身的运行机制,全面进行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
会计核算中心应利用经费支出,不断将核算中心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职能转变,核算中心要加强与预算单位的沟通,通过走访调研等了解熟悉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奖惩制度,强化核算中心对财政资金的事前和事中的监督职能。同时,应全面进行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在集中核算的会计管理制度下,管理部门要不断依据自身的特点,理清审计的思路,通过明确审计主体和审计内容,调整审计目标、及时把握审计重点,细化审计程序,更新审计方法等,不断达到审计所预先设想的目标,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
2.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的内部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内部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监管效率的有效举措。首先,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防止财政资金的流失和浪费;其次,要建立财务工作领导责任制等科学的内控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财务制度建设,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
2.4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队伍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决定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应通过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等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队伍的建设,强化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
3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对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通过完善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建设;巩固会计核算中心建设,全面进行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强化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队伍建设等措施,切实加强和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使之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乡镇财政作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主体,存在“五重五轻”方面的问题,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一是站位不高。部分乡镇财政存在曝光财政资金问题会坏了本地经济发展“一锅粥”等思想,遇到乡镇村和部门单位对监管的排斥心理就坡下驴,当好人、不得罪人。二是政府干预。个别领导打着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旗,对财政资金监管加以阻挠,干涉正常的监管工作。三是力量薄弱。一方面,乡镇财政人员老化、知识退化加速;另一方面,乡镇工作综合性比较强,方方面面都需要财政人员参与,从而造成财政资金监管力量比较薄弱。四是机制不全。对于财政部已的关于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权威文件,各地落地措施、细化措施不够,监管的权力清单、职责清单、服务清单不明,特别是横向资金监管、乡镇自有资金监管等方面规章制度不够、体系残缺,篱笆墙织得不牢。
财政资金作为地方建设的支撑,资金的使用安全性与效率,直接影响着政府工作效率与社会形象,基于防腐倡廉政策,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极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政府以及内部人员的工作效率,对建设廉洁清正的队伍,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会计基础管理意义
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工作的前提与基础,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使得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备受人们的重视。基于财务报告制度与政府会计制度框架,应用权责发生制,实现会计基础。会计基础管理主要是加强财务报表管理,以及财务处理、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的管理,以加强资金管理力度,确保资金流通的安全性,进而优化资源配置。
二、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以下问题:管理薄弱。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意识程度不够,部分地方政府重分配,忽视资金监督管理,使得资金监管不到位。部分岗位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力度不够,或者制度存在缺失问题,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加之财政资金管理不规范,使得财政资金流通的风险性较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深度不够。虽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效果,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改革范围较小,未涉及到所有财政性资金,没有实现集中支付,同时零余额账户不完善,实有资金账户难以被完全代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预算单位留有大量实有资金账户,极易造成资金脱离财政监管。以及基于三权下,预算账户与资金监管问题;信息化管理程度低,财政业务精细化程度低下。现阶段我国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加深,但是资金支付手段较为落后,工作量较大,但是专业人员不足,人工操作极易发生隐患,财政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三、会计基础管理强化措施
(一)加强内部监督
对于内部控制活动,通过完善财政部门监督制约机制,构建完善的财政资金分配管理机制,合理分配财政资金管理权利,实现财政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监督。同时积极的运用财政监督手段,加强对内部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同时发挥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部门预算收支监督作用。利用ERP系统,通过内部牵制制度以及用户监督管理机制。做好会计人员培训工作,使其能带给熟悉并且掌握会计软件的使用情况。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不仅需要充分的发挥上下级相互监督的作用,还可以发挥会计人员队伍之间的监督与制约,进而达到财政资金风险管控的目的。
(二)落实财政预算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作为各级政府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主要工具,若能够有效的落实,则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财政部门资金管理,以及财务核算与反映、监督等在工作的效率。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则需要针对现有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结合《规定》内容,构建全面的、系统的财政资金预算会计管理机制,以指导各级财政部门落实资金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则需要明确岗位职责,清晰自身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内容,落实财政预算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规范财政资金收付以及调度管理工作,加强会计监督,做好全面预算执行工作,以及印章与票据管理等基础工作。
(三)加强控制活动管理
强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从控制活动方面,则能够确保管理阶层命令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控制活动作为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发展的最终结果,主要出现在各阶层以及职能部门之间。会计基础工作政策与流程等,大部分工作需要遵循特定的规范以及制度原则,再实施各项工作的。若想充分的发挥会计基础管理的作用,降低财政资金安全风险,就必须要将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控制活动,减少会计工作的随意性,将控制活动转化为实际,将其作为实现财政资金风险管控的主要机制。
四、结束语
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中,财政资金安全的风险系数比较高,为了充分的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则需要针对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会计基础管理,提高财政部门工作效率,降低资金流转风险,确保资金配置最大化。
参考文献:
(2)存在的问题。
一是伪造资金用途,违规套取资金。如将补贴农民的资金花在交通建设上,将项目资金发给村民做补贴,用项目资金偿还银行贷款。使用资金时拆东墙补西墙,不管名目,不顾来源,哪里需要补哪里。乡镇千方百计违规使用资金,方式五花八门。
二是资金中转频率高。乡镇财政资金从上到下,从中央层层下拨,每一层又要经过众多部门,审批调用的复杂环节经历不少,才能发到农民手中。由于资金的重要性,各部门争权夺利,都想从中分得一点好处,严重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财务核算不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严重缺乏规范,从预算到筹资再到结算,资金在各环节都发生了脱节现象。财务人员尽管没有严格的材料,缺乏一整套完整的凭证,但还是迫于压力进行错误核算,错账层出不穷。很多工程项目一没有资产管理,而缺乏审计监督,一旦发生问题无从查起。由于财务不规范,资金的来龙去脉完全成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资金的来去都含混不清,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四是预算编制不合理。乡镇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较狭隘,一部分靠财政拨款,另一部分来源于村民自身。为了获取财政资金,村负责人脱离实际,不顾村民劳动能力,盲目扩大项目预算。为完成项目,不断扩大规模套取资金,拆东墙,补西墙,最后结果是新的村集体债务。
五是骗取补助。补资金的申领有一定的门槛和条件。干部伪造材料骗取国家补助,家电商虚开发票骗取补贴的事件仍时有发生。最终损害其他村民的利益,或者损害乡镇的集体利益。
六是财政所职责不清。当前,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大多由乡镇财政所在进行。而财政所普遍职责不清,给资金监管造成阻力。财政所工作繁杂,工作人员却少之又少,有的财政所仍然只有一名会计负责。国家的政策落实都由财政所直接实施,财政所的工作涉及各级农民的利益。
(3)问题分析。
一是管理制度缺陷。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制度的缺陷。首先,预算管理制度不规范,资金利用上缺乏预算管理。在拨款和利用的环节上存在诸多的缺陷,可能造成财政资金的效率降低。其次,监管方法不科学,监管程序不规范。资金使用上没有明确的制度和流程,审批和调拨进行得十分随意,监管本身完全是走走流程,不符合实际,可靠性不足。最后,资金的反馈机制不健全。政府投入的资金数额巨大,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反馈得到的信息少之又少。使用信息得不到反馈,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严重的问题。
二是监管范围狭窄。资金来源广泛,利用的程序也比较复杂,使用的流径较长,范围较宽。然而在监管上,却无法达到那么宽的监管范围。由此导致资金监管难,总有监管不到的盲区。本身,乡镇财政的监管级别财政系统级别中就是最低的,无法对层层上级的财政行为进行监管。
三是使用环节的监管不透明。资金的使用目的、获益对象、政策等长期亟待公示。乡镇财政与村民之间、与上级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互通。这就成为滋生腐败、伪造资格的温床。公示的时间不同步,公示信息不全面,极大地不利于对资金使用效率的监管。由于信息的不畅,使用情况信息缺乏反馈,影响实时)监控。
四是财务管理不规范。由于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不规范,严重降低监管效率。由于乡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较低,监管人员也较少,待遇较差,在需要财务监管的时候,发挥所需的监管职能变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缺乏专业的会财务人员,会计和财务职责分工不明确,不利于两个岗位彼此监督。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更是造成了许多的账目不清与集体债务,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
二、提升乡镇资金使用效率的对策
(1)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完整有效地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只有有法可依,对监管提出明确的高要求,才能使乡镇领导干部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产生足够重视,保持清醒的认识。对现行制度重新进行评估,严格把控其风险,建立健全完备的管理体系。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负债管理、专项管理、补贴管理等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2)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农村作为我国最基础的经济部门,受到中央政府的极高重视。每年专项拨款数额巨大,监管难度陡增。要保障全部资金的使用合理,必须对专项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不乱用不多用。规范审批流程,杜绝暗箱操作。专项资金要按规定使用,严禁挪用专项资金。设置专人管理,保证监管的有效性。对支出严格把控,杜绝增加债务。
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全国各地都实行了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改革后通过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一段运行,表明这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平稳,效果显著。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是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重要内容,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改革取得成果的同时,针对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保障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一、财政监管对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性
财政监管的实施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保障。当前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方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监管方面仍然存在弊端。财政监管是监管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加强财政监管,才能保证财政资金真正的运用到实处。财政监管要在财政资金支付事前、事中和事后实行动态监管,保证财政资金在支付流程中能够真正的得到有效监督。
二、现阶段国库集中支付出现的问题
(一)集中支付账户监管缺失
目前,我国很多国库支付账户都设在银行,这些银行一般都是商业性银行。很多商业银行为了能够获得财政国库支付的资格而互相恶性竞争,导致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由于银行在进行财政资金支付时缺少监管,所以存在一定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的安全性。
(二)财政监管未能落实到实处
国库集中支付中,财政部门授权银行进行财政资金支付,这就导致财政部门的监督力度减弱,不利于财政监督的实施。一些核算单位会利用这种漏洞套取或转移资金。由于财政监督很难触及到相关核算单位和银行,一些人可能会通过一些违规手段造成财政资金流失。
财政监管缺乏有效的工具,导致监管工作很难进行。财政部门应当通过与国库、税务、银行建立网络平台,以此来提高财政资金信息的透明度,便于实行网络监管。财政监管应当对财政资金的整个运行流程进行监管,以确保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风险,保证财政资金得到真正合理分配。
(三)国库管理部门缺乏人才
由于现在财政办公很多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需要一定的网络信息知识。而目前很多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网络信息知识的匮乏,很难熟练的运用电子网络开展自己的工作,这直接对我国的国库集中支付安全造成威胁。
三、加强财政监管力度,完善国库集中支付
(一)深化财政国库管理改革
要提高财政监管水平,就要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财政监管提供良好的环境。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因此我国应当在财政支付方面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财政监管的法律地位,为财政监管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我国在财政支付上应当逐渐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保证财政资金在支付过程中的安全。
(二)建立财政资金支付动态监控,确保资金安全
对财政资金支付实施动态监控离不开现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电子网络平台,通过多种监管方式来保证财政资金流通的安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信息传送度和共享度,能够帮助财政部门及时的掌握资金的流通情况。我国的“金财工程”和“金税工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的,这不仅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更能够保证财政监督全方位的开展。
在对国库集中支付进行财政监管时,应当及时审查和反馈信息,定期的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筛选、审查。监督有关单位是否真正的将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并根据数据分析检查是否有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如果发现有违规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并通过设立奖罚制度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三)加强财政管理人员思想教育,提高监管意识
在整个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相关财政管理人员的教育十分必要。一方面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教育,提高他们在国库管理工作上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技术方面保证财政监管的实施。另一方面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提高员工自身拒腐防变能力。真正地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
四、结语
21世纪以来国库改革不断推进,提高财政监督水平是国库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同时国库改革也离不开强化财政监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如何强化财政监督。只有强化财政监督,才能够真正的不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菊琴.公共财政框架下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若干思考[J].经济师,2004(1).
[2] 高忠文,张伯文.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监督机制[J].财会研究,2005(11).
[3] 姜宏青,许志昂.政府国库集中支付的监控机制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6).
[4] 吴凌,吴多俊.国库集中支付下资金运行风险及防范[J].水利发展研究,2006(8).
[5] 高建华.强化财政国库监管保障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安全[J].中国财政,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