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1 08:17: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职涯规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生涯适应力的概述
1.1生涯适应力的内涵
生涯适应力指的是个体在生涯发展过程中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强调生涯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在发生改变,世界不会因为你而发生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从而适应这个世界。这种能力也是职业生涯适应力的基本体现。
1.2生涯适应力的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研究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四个维度,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对从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专业人员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和科研有重要的意义。
1.2.2实践意义
现阶段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的主要体现在就业方面。就当前的就业形势而言,具有良好生涯适应力的大学生可以对个人目标与现实情况间的距离做出评估,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展新的或者有潜力的职业。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取得成功。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力的问卷调查,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力有所了解,找到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找到理想的工作。通过对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力的问卷调查研究,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更好的了解的学生的求职状态,为教师因材施教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涯适应力的理论基础
生涯适应力可以分为四个维度:生涯适应力之生涯关注,也是生涯适应力中最重要的维度,指的是个体对自身未来职业的关注和计划;生涯适应力之生涯好奇。即个体对职业的好奇态度,对职业积极尝试和探索的态度;生涯适应力之生涯选择。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职业生涯的构建和选择;生涯适应力之生涯自信。指的是个体对生涯挑战的成功预期,是个体能够成功的做出生涯决策的自我效能感。这四大维度是培养拥有良好生涯适应力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学会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做出适当的调整,面对困难与选择时任然拥有淡定和自信,我们才能实现目标走向成功。我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总体水平较高,但其结构内部各维度发展不均衡,即: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信心>生涯控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应该培养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四大维度均衡发展,且对自身职业有计划、敢于尝试的、理性做出职业选择的、对自己的抱负充满信心的新时代大学生。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践
如今,我校现在的教育对象仅仅停留在大一新生。其实,这门课程从初中、高中甚至小学就可以涉及学习,因为这关乎人的一生发展与命运。如何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本人认为应重视生涯适应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在培养中完善。本人负责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全面培养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促进学生就业。
3.1生涯导向练习,培养学生对生涯规划的关注
高校帮助学生制定各种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帮助其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使得人尽其才。通过生涯导向练习培养学生的生涯关注,即高校基于学生生涯管理的学生培训模式,从高校要求学生学转变到学生要求学校提供资源供学生学。关注学生个人发展,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学校与学生的双赢。
3.2建立决策力引导平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生涯规划大赛和生涯规划训练营,提升学生判断力和决策力。组织讲座、班级座谈会和个别谈话,做到因材施教。建立家长联系长效机制,深入了解学生成长背景,贯彻学校管理理念,旨在通过学校家长两方面更好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同时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健全自身的价值观,并且挖掘自己的潜力,满足个人需要,促进个体发展,树立“一就业,二择业,三创业”的“三部曲思想”,结合自身条件,利用所学知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满意度,成为人生的赢家。
3.3生命设计模型,培养学生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
建构主义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从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一个主动学习的人,在学习过程中诠释知识的意义从而更好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生命设计便是应用建构主义的观点,即生命设计是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构建各种各样的一些生命的角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己书写自己的人生,对自身的信念和社会关系加以解读,促进“人职匹配”,培养学生的生涯好奇,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了自信心,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生涯自信。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涯适应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重点培养的内容之一,良好的生涯适应力,可以使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变幻莫测,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和再就业。本人从生涯适应力四大维度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应用实践着手,论述如何提高大学生生涯适应力,从而提高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刘芳 郭靖 胡伟 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小云,薛桂英.高校生涯辅导的新方向———生涯适应力教育[J].现代教育管理,2012,10:111-114.
[2]董振华,苏霞.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4,13:55-59.
[3]李妍,严敏杰.生涯适应力理论对当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探析[J].人文杂志,2014,11:126-128.
[4]傅文第,华欣.大学生生涯适应力调查与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5,30:52-5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和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指导体系,我国则刚刚处于起步和模仿的阶段。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尊重我国现实的基础上,创新运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缩短大学生从“校园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时间,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职业技能的实践、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1 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偏低,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第一,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毕业生数量激增;第二,用人单位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第三,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第四,高校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同社会需求脱节。
但这些只能是客观因素,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没能完全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普遍认识不清,职业目标不明,没有接受过职业规划与指导,就业能力严重不足。而在现有的就业市场上,复合型、创新型、经验丰富型、技能型人才较受欢迎,要成为这些类型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高等教育的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高校在改造学科结构的同时,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发展道路,为大学生就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2 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要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试,制定出有关对个人一生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但在我国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有待我们去运用与发展。
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还需要毕业生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使大学生有意识地挖掘自身潜能,从而逐步挑战自我,完善自我。
从学校培养新型人才的角度来看。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过渡。但当今大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围绕考试掌握知识点。学校应从以“给学生传授知识”为己任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把职业生涯规划同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从大学生发展成才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处于人生转型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面对学业、感情、交际、就业等问题时,由于经验的缺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惑。及时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解答困惑,有助于大学生辨认出正确的人生方向,实现个人成才的目标。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困境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新形式、新方法。据了解,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进度不同,多数高校开展效果不明显,主要面临以下阻碍因素。
3.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尚未引起高校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高校都忽视了职业教育,很少关心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和职业发展。表现为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创新和职业测评软件开发及更新的资金投入不足,且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一定的认识。高校常常在学生临近毕业时,联系用人单位,举行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一些就业机会,还会通过讲座等方式指导毕业生如何制作简历。这些举措对就业率的提高固然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绝非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有些高校虽然已经成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中心,但大多由兼职教师担任规划职导师,且缺乏一定的运行经费而难以正常运行。
3.2生涯规划主体意识淡漠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大学生,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只让大学生习惯了学习,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专心听讲,认真考试,取得好成绩。而正是这部分大学生在临近毕业面临人生的选择时因为未能进行合理的规划而迟迟无法做出决定,一些毕业生在就业后频繁更换工作也是因为缺乏基本的职业兴趣,未实现职业价值。个别高校即使已经为在校生提供了职业生涯指导中心,因为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淡漠,接受指导的同学也不多。学生干部、经常参加社团活动或学术科技类活动的同学更容易接受职业指导,他们视野较宽,从多种渠道知晓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因而往往成为受益者。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认识。
3.3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尚属新兴领域,多数高校的第一批就业指导老师往往由具有多年的就业指导经验的教师担任。这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多数缺乏理论研究,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不足。部分高校已经选送一批教师接受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培训,但这部分人还很少,相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僧多粥少,无法满足需求。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仍属选修课性质,只有部分学生能接受教育,而且此类课程无固定教材,教学内容由兼职教师随意把握,没有真正从“短期促销”模式转变为“发展性生涯辅导”模式,不利于课程体系的完善。
3.4缺乏有效的个性化指导
多数高校已经购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工具,其中测评软件是最为常用的工具。测评软件的开发经过了多方的比较试用,一般来讲比较成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接受测评人员的性格特质及职业倾向。但测评软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社会在快速发展,软件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但囿于有限的经费,高校无法及时做到软件更新,软件测评也就不能确保得出正确的结论以供学生参考。而且大学生处于同一个年龄阶段,在对待事物的看法方面具有一致性,而软件开发是在求同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个性分析上面难免无法细化。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成长背景、经历、认知、情感和风格。标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不能也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求。
4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学体系有效运行模式
4.1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阶段性指导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要武装自己,提高就业竞争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职业生涯规划应从新生入学时做起。大一新生怀揣着对陌生大学生活的憧憬,这一时期可塑性很强,及早开始生涯规划,能让新生明确奋斗方向,顺利实现高中到大学的过渡。现在高校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入学伊始,通常会让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应找到合适的载体,以便新生能够及早进行规划。大二时,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对自身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的规划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大三时,大多数学生开始实际考虑今后的发展方向,就业、考研还是出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辨明利弊,从而找准自己的方向。大四时,面对各式各样的机会,职业指导能有效帮助学生冷静对待,合理定位。每一时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指导内容、方式方法上有所区别。
4.2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入点和有效手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能为职业生涯指导的开展和广泛应用提供支持。大学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同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是辅导员,他们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充当了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相对比较固定,对学生的熟知程度最高,了解每一个所带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理想志向等。所以,由辅导员承担起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职责,应该是最为合适的。高校应该重视辅导员的“双师”培养,在辅导员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师的培训,提高辅导员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水准。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定位为必修课后,将需要一大批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由辅导员兼职既能解决指导教师人员不足的问题,又能充分发挥辅导员熟知学生的优势开展个性指导。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师不能都由辅导员来承担,还应有一批理论素养深厚的专家,他们和辅导员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
4.3结合就业形势,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
心理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心理变动较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环境变幻莫测,大学生应该培养成熟的心态,从容选择。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可以开展生涯辅导讲座和座谈会,可以举办以职业理想为主题的论文大赛、演讲比赛,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分析择业形势,介绍职业发展方向等。
开展团体素质拓展已经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式。调查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也可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在具体运用中,根据咨询者的年龄、性别、专业、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合理分类,分类别进行辅导,可以收获良好的效果。
4.4开展个性化辅导
如今大学生已是80后、90后,个性突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应该遵从个性化原则,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个性化指导就是针对学生个性特征,在普遍指导的同时,实施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来讲是标准化过程创造个性化产品,开展个性化辅导也能有效处理这一两难问题。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主观上的差异,用人单位、岗位的需求存在客观上的差异,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应根据学生个体的性格、能力、就业心理、就业需求、以及就业特征、岗位需求等开展个。现在很多高校运用人才测评系统,通过计算机对学生进行性格、气质、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等的测试,但测试报告的解释仍需要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这也是个性化就业指导的一种体现。科学地设计不同个体发展的最佳路线、满足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个性需求是就业指导工作走向成熟过程中的表现,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玲,李雄鹰.论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
[2] 宋长春.建立全过程渗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3] 刘献文,李少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作者简介]孙丽华(1977- ),女,江苏丹阳人,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江苏 南京 21001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大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既可以接受师长的指导,又能与同学切磋交流,还可以作为生涯发展的纪录,以阶段性成果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过程也就是付诸纸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书主要包括扉页、目录、正文三部分。正文包括引言、自我探索、外界探索、职业定位、计划实施、评估调整与结束语。正文中自我探索、外界探索、职业定位、计划实施、评估调整是生涯规划书的重点内容。江苏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而高校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本文通过分析江苏4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100份,发现近两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参赛作品质量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探索过于简单,不够全面、深入、客观。自我探索一般包括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性格、职业价值观、优劣势等内容。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100%的学生用到了心理测评的量化分析,但使用并不科学合理。其中有53%的学生并不懂心理测评,只是在模仿,也不会质疑测评的准确性。76%的学生缺乏自我的质化分析,不会用生活事件与经历来说明自己的特质,从总体感觉自我探索很简单。另外,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既然个人素质测评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据,那么,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之间应该有比较密切的逻辑联系。在这100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中,有些同学不知道如何处理个人素质测评结果,无法把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选择的论证过程融合在一起。
2.外界探索针对性不强,职业环境分析普遍较弱。外界探索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分析、学校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并进行外界探索小结。外界探索,不是没有目标地探索分析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职业环境,而是基于自我了解的定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分析。如根据自己的兴趣,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环境领域,然后着重对这些环境的信息进行搜集并分析,最后再反过来思考环境对自己的新要求是什么。但生涯规划书中,30%的学生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家庭、学校,没有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相联系。在分析社会环境时,39%的学生只是对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泛泛而谈,而对自己的目标职业及所处行业的特点、要求及面临的形势分析不够或不到位。对于职业环境的分析要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渐进性,从行业、职业,到单位、岗位等。宏观的环境因素为小环境提供了发展背景,而对于职业的探索,只有具体到较微观的部分(如某个岗位、某个专业方向),才是比较有效的、有导向性的。但目前学生对职业环境分析普遍较弱。
3.职业定位中职业生涯目标制定不够客观、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不符合逻辑与现实。目标选择不够客观、明确,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职业生涯目标模糊不清,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一会希望成为公务员,一会希望自己成为人民教师等;有的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定得太大,目前,比较多的学生属于后者,要做总经理、总设计师、科学家等。现实发展与未来职业生涯目标选择不统一,逻辑性不强,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也不符合逻辑与现实,主要表现在没有把自己过去做过的和现在正在做的而且与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有密切关系的“亮点”展示出来,特别是不少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前后不连贯,缺乏逻辑性。
4.计划实施过于繁杂,不利于执行。计划实施,也就是对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一个详细而又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策略方案,包括计划名称、时间跨度、总目标、分目标、计划内容、策略和措施等。行动策略与行动计划要清晰、明了、准确,但37%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不能让人比较轻松地看明白其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与职业发展目标之间没有建立起内在的因果关系。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毕竟不是工作日程安排,因此必须注意繁简合理、详略得当。
5.对评估调整部分重视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与调整,主要包括评估内容、评估时间、调整原则、备选方案。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的“评估与调整”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分量。然而,有些同学在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时,对论证过程非常重视,却忽视了结尾的“评估与调整”。另外,调整不是360°大转折,而是应该在利用原有优势和条件基础上的优化组合,在调整中达到提升。备选方案应该是积极的,备选方案的制订也应该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自内而外”的规划过程。比如在前面自我了解部分,学生得到了许多推荐的职业,从中选择自己的最佳方向,那么,在制订备选方案时,也需要再选出第二个方向。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有些还采用辅导与咨询、讲座、在线职业规划系统和职业规划大赛等方式来解决当前的学生问题,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越来越被高校重视。但是,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相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地位是相当排后的。从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来看,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很多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有的高校购买了科学的心理测评工具,这对学生认识自我很有帮助,但学生并不知情,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作测评,也没有相关的人员负责。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只是一部分人参与,并没有达到全程化、全员化的目标。
2.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首先,教师能力有限。目前,我国还没有设立职业指导专业,在高校,大多数教师的专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相关性很低,这就导致教师们在从事这一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或不自信,如专业化的职业测评工具不会用,或者会用但不会解释,对学生的指导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把握不住重点。其次,指导教师人员不足,虽然高校已经普遍设置了就业指导机构,但人少并分散工作,没有交流、分享,更谈不上一个团队。最后,教师精力有限,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业余时间从事这一工作,在完成自己的职工作后,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很有限了。由于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大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和个别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并提升自我认识的能力和促进学生实际行动,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因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满足了面上的基本发展后,应着手向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让每项工作的价值落到实处。将观念的普及方式更为精细化、目的更明确化时,带来的教育效果也更明显。目前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学生对自我探索的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自我探索。自我探索试图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准确及时的回答能让学生知道内心的需要,清晰自己的能力,从而能够依据自身和实际作出选择,而不再是跟着感觉走或人云亦云,由此,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再结合职业环境探索,那么就可能比较容易准确地把握职业选择方向。自我探索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涉及较多也较难把握的是心理自我,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外人很难介入。若要清晰地认识自己就必须投入其中。当然对心理世界的探索也不能仅仅是“坐而论道”,很多时候还需要联系现实,对照问题,勤于思考,积累每次探索后所获心灵之感动,进而洞见更远的自己。自我探索不是理论,更不是哲理,自我探索本身不只是弄懂事实、学点知识,更多要参与其中,提升能力,获得体验。对大学生而言,自我探索重在自己的信念和理念,至于方法则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式标准,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将自省、他人评价、职业实践、心理测量等多种途径相结合。当然,自我探索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需要不断跟进和总结。
2.增强学生对职业环境探索的意识。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探索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其结果对自我定位、初步确定发展方向都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学生通过自省、测验等方法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以及价值观有了较清晰的了解,但如果缺少在实践中的直观感受和真实体验,其结果还是可能出现偏差。而职业环境探索为学生提供了验证自我探索的结果和调整自我定位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探索和职业环境探索不是彼此割裂的,在时间上也不分先后。自我探索能帮助学生知晓“我是谁”,职业环境探索能帮助学生明白“我在哪里,我将去何方”。两者是选择职业方向、作出职业决策的基础信息来源,缺一不可。学生只有对职业环境进行充分探索,掌握更加具体可靠的信息,职业规划才会更加合乎现实,更加理性。很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探索,但却忽视了对职业环境的探索。另外,有学生意识到职业环境探索的重要性,但苦于不知晓职业环境探索的方向和方法,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无法真正与现实挂钩。因此,高校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增强学生对职业环境探索的意识,同时,要教授学生具体探索职业的方法并告知获取信息的渠道。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专业教师很少,大多是班主任、辅导员在工作之余给学生上上就业指导课或进行一些简单的辅导咨询工作。其实,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很强,目前的教师队伍显然是不能适应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需要的, 因此,学校当务之急是要组建专业的指导队伍,提升专业人员水平。首先,要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方向的优秀毕业生从事专职工作,不论是测评还是咨询,都需要专业教师;其次,加大对现有职业指导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相关人员特别是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再学习深造。在保证本校教师资源充足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外聘、兼职等形式邀请校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员或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开展讲座,提供辅导和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顾雪英.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龙立荣,李晔.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4]俞来德.论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教育与职业,2007(9).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而职业规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也认识到职业规划开始得越早越有利,同时大学阶段是职业目标形成的关键时期。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业规划的含义
1.职业生涯规划。所谓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职业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为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2.学业规划。学业规划是指求学者对与其职业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具体来讲,是指学生对其自身特点和社会未来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而确定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人生目标,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业发展计划的过程。换言之,就是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什么时候学、怎样学等问题,以确保自身能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职业道路。
二、女大学生在求职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在今天大学里女生和男生的比例已趋于接近,但在求职择业上,女生则面临更多的困难。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既有社会的,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1.社会的原因。全球化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女大学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些用人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发展,不愿意接受女大学生。保护女大学生择业权利的政策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如“不得以性别为由”在执行的过程中得不到有效地保障,人和单位可以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规避这一约束而把女大学生拒之门外,这也会加剧女大学生在不公平竞争秩序下的不平等就业。
2.女大学生自身因素。传统的性别观念仍在潜移默化地制约着当代女大学生的发展。导致许多女大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良就业心态。⑴从心理上看,不少女大学生存在诸如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怀疑自身的能力,缺乏自主自立能力和竞争意识。⑵从择业观念看,一些女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只向往大城市,大企业,追求高薪水,高待遇,不愿到基层,到需要人才的地方建功立业。⑶从自身素质看,部分女大学生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只是把上大学看作是为将来嫁个好丈夫增添一些资本,最终因自身素质不高,能力不足而缺乏就业竞争力。
三、做好学生规划,为职业生涯发展迈出良好的第一步
学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对学业的筹划与安排,实现以最小的求学成本(包括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投入来取得自身的职业理想,也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的人生发展效率。学业规划 是个人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职业潜能的重要环节,只有学其所爱,学其所长,学以致用才能让个人避免走人生职业发展的弯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职业发展效率
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相比,在求职择业上,女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有着不同于男大学的特殊性。所以女大学生在做好每个阶段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准备外,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认识专业与职业。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是把“知识学习”和“进入社会”这两个阶段衔接起来的重要时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家长和学生对于大学阶段专业的选择格外重视,因为他们往往认为选择的专业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有完善人格的个体是由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观体系共同构筑而成的,三者应均衡发展。许多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注重的也是综合素质。
2.学业与爱情。大学中虽不提倡谈恋爱,但也不禁止大学生谈恋爱。关于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目前有两类观点:⑴认为爱情是成就事业的助推器。爱情不能代替事业,但爱情也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它可以促进大学生完成学业,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⑵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大学期间要学会处理好学业和爱情的关系。如果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理智地把握情感,对于美好人生的创建,成功事业的开创意义深远。
此外,社会和学校教育应帮助女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帮助女大学生了解社会种职业动向;要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以及她们在学业和职业规划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开展差别教育,帮助她们做长,中,短期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但是当今社会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女大学生在完成大学四年的每个阶段的学业目标;同时也要随时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填空题目:
大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我们会有很多不同答案。对这些答案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我们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下面选取一些代表性的答案,一起分享。
1.大学是长大成熟的地方。大学的“大”,告诉我们,我们年龄变大了,进入成人阶段了,人们不再把我们当做中学生看待。我们已进入成人圈。我们需要有更多对社会和他人宽容心态,不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了。不再会为追逐明星而做出疯狂举动了,我们不再做很多偏激的事情,因为我们长大成人了,我们要学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大学是因高考远去,人生目标突然消失的地方。高考时,我们目标非常明确,每门考出高分,进入理想大学。现在,这一切都有了定论。我们进入大学的新环境,新阶段,却突然没有了目标。有人开始空虚无聊,整天泡在网吧包夜玩游戏。我们应该整理行囊,确立新目标,重现上路。
3.高中,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优秀如否的非常重要的指标,有人调侃高考为“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让很多有个性,有其他特殊才能的同学展示分数以外能力的机会变得很小。而大学,不再以试卷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很多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学分的重要来源。各种特长展示,社团活动参与等等都可获得学分,成为奖学金的重要评判标准。
4.大学是个思维求异的地方。有这样一道地理试题“中国的煤都是______,”在中学考试中,答案只能是山西,答错了会被认为基础知识不牢。而在大学,当我们回答了“中国的煤都是黑的”,我们不会被认为知识不足,而会被认为是思维活跃,具备创造性潜质和幽默感。大学宽容鼓励和期待各种思想的出现。中学以前,思维求同,大学以后,思维求异。
5.大学是成就梦想和破灭梦想的地方。在中学,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考上一所大学。班主任、老师和家长恨不能24小时监控着我们,希望我们用好每一秒钟来增长每一分。而在大学,这种在明确目标下的监控没有了,我们自由掌控的时间多了,我们离家长远了,教师上完课走了。我们进入到让自己自由发挥的体制。当我们在这种需要自我管控的体制下不知道管控自己的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会变大,甚至有了差距,我们还没有觉察到,因为我们没有非常确切打眼的分数在告诫我们的差距。有人在大学,实现了当初梦想,有人在大学,却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所以,在大学树立新的目标,学会管控自己是多么重要。
6.大学是个自有时间特别多的地方。大学生,进入成人阶段,大学体制给学生上课之外的很多自有时间和自由发展空间,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彰显个性,发展自己。请一定用好这些自我控制的时间。
7.大学是个消费变大的地方。大学时,大多学生进入省城,不像以前很多学生都在县城。大学的社交圈变大了,社团活动多了,自己主导的消费活动也多了,我们的消费增大了。同学之间的消费水平也因家庭状况和个人状况,差距也大起来。学会开源节流,是自己成熟和长大的重要标志。成熟自己从管好自己的财务开始。
学会兼职挣钱,学会节约用钱,学会在钱上体谅父母,都是大学生应该学习的。
总之,大学只给一把开门的钥匙,很多事情靠自己去独立完成。
二、大学有什么
1.大学教师。大学老师一周或几周才与学生见一次面,多与老师讨论问题,老师不见面,网络的联系是可能的。不要因为想混个好成绩而有意与老师套近乎,老师更在乎教一个学生如何做人,而不是教学生投机取巧获得学业分数。
2.大学课程。大学课程不像高中课程,一章一章慢慢上,标点符号都要看清楚。大学一节课上好多章,有时跳过很多章不上,也有可能指定学生自己下去看别的书,有的教材都不指定,有的教师一门课用好几本教材。科技让我们学习便捷高效,关键看自己是否有主动学习的心。
3.大学考试。大学考试远没有中学那么难,那么多死记硬背。更多考察综合运用能力,平时学习过程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更多追求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比考试分数更重要,因为大学考试相对简单,只要稍稍用功,就可以过关。
4.大学同学。大学住的是集体住宿,同学成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成员,而且这些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带来不同的地域文化。高中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在高考大目标下显得不太重要。而大学集体生活中,如何处理同学关系成为自己将来走向职场,处理社会关系的缩影,是锻炼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
5.大学里的手机病。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还有免费的校园飞线和短号,使用起来实在方便。让很多同学患上“手机病”。小手机大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6.大学里的谈恋爱。不要急于谈恋爱:有些同学进入大学就过早地恋爱,结果只局限于自己同桌范围的恋爱。等自己工作稳定,生活的城市稳定,社会人脉更宽时,也许会选择到更好的另一半。
不要只见树木忽视森林的恋爱:有同学恋爱后,爱得很深而忽视周边同学关系。同学见他们总是一起,也不好打扰只好敬而远之。有些恋爱的同学会一起逃课,一起在外租房等。同学资源是一个群体资源,特别在求职时互相共享同学资源很重要。因为对一个人的爱而忽略周边同学关系,是得不偿失的。
三、大学读什么
大学是一只脚踩在社会与职场,一只脚踩在学校课堂。读书和读社会都很重要,除了学习时间,我们也要花时间在认知社会,体验生活,学会人际交往上。
1.人际交往:从和宿舍的室友交往开始,到参加社团,系部联谊,暑期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等等,不多扩大自己人脉圈人脉,向他人和社会学习,锻炼自己沟通能力。
2.品性:培养自己自信开朗宽容守约的职业品性,
本次赛事旨在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职业规划理念深入人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进而提高我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赢在职场的起跑线上。本次大赛由楚雄师范学院团学工作部主办,政管系团总支、政管系大学生艺术团、雁岭广播站承办,将配套举办相关的讲座、论坛等系列活动,邀请优秀学生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力图以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选手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同时,以此项活动为契机,形成适合我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和特色,促进学风建设,推动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活动主题
激扬青春,放飞蓝色梦想
憧憬未来,规划职业人生
三、大赛时间:XX年10月17日至11月17日
四、大赛流程
(1)10月17日,团总支成立小组,确定分组情况,明确各组、个人职责和分工。
(2)10月17日至10月25日,赛前宣传动员。
(3)10月25日至11月2日,大赛报名阶段。
(4)10月22日,开赛
(5)10月24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指导培训讲座。
(6)10月26日至27日,提交初赛作品。
(6)10月28日至31日,评委评议作品,确定进入复赛的参赛选手。
(7)11月1日,公布进入复赛选手名单及有关选手海报。
(8)11月2日至11月6日,回收复赛作品。
(9)11月7日,复赛现场,评委评议作品,确定进入决赛的参赛选手并公布名单。
(10)11月11日至11月14日,回收决赛作品。
(11)11月17日,决赛晚会、定出名次。
五、报名方式
ø 各系(院)报名:各系院发放关于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通知,各系(院)报送大赛组委员5名优秀选手。
ø 自由报名:新校区食堂门口报名点,定期派负责小组值班发放报名表。(见附录一)
六、系列讲座
1、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指导培训讲座
(1)时间:10月24日
(2)地点: 明德楼
(3)讲授内容:特邀请有关专家就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品攥写方法以及历年优秀作品点评。
(4)活动目的:使参赛选手接受有效而有培训指导,针对自身的优势及不足,及时作出适当地调整,对比赛作品进行修改及完善,从而从容应对决赛。
七、比赛流程具体安排
1、初赛
时间:11月1日
第一阶段:各系(院)团总支,并成立小组收集作品,交予系(院)团总支进行评选、选出优秀作品5个,交予主办负责人。还要把电子稿的形式发到指定邮箱。
第二阶段:收集各系(院)优秀作品、再评比作品(邀请指导老师与专业老师共同评审)并决定进入复赛的名单(30人)。
2、复赛
时间:11月7日
地点;明德楼
复赛方式:
阶段一、挑选书面作品大赛阶段选手30名选手进入复赛。同时进行第二轮书面作品大赛阶段得分30名选手重新修改和完善自己作品。
阶段二、30名选手修改作品后提交经评委老师评,并且准备5分钟以内的才艺表演。通过表演给予加分、选出进入复赛取前10名进入决赛。
3、决赛
µ时间:待定
地点:下礼堂
µ流程:
1、 第一环节:ppt展示及其演讲。进入决赛的10名选手每人进行3分钟左右的ppt展示。
第二环节:现场问辩。进入最终决赛的选手将接受老师的现场提问,每人限时4分钟。最后评委老师将综合以上三个环节的总成绩评出最后的胜者。
2、 第三环节:情景模拟
a、将作品以及评分表发给评委老师,每五个人发(收)一次。
b、主持人介绍到场老师及情景模拟环节评分细则并宣
布比赛开始。
c、情景模拟环节。①选手简述所要模拟的场景及身份,工作人员帮助其布置场景,每人不得超过1分钟。②选手开始情景模拟,每人不得超过4分钟。③情境模拟结束,工作人员帮助其收拾场地。计时环节,剩余30秒时有一声铃音提示,结束时有两声铃音提示。
注:每五个选手为一组、ppt展示和情景模拟交替进行、问辨环节,每个选手至少提问三个问题。
3、颁奖环节,待定
µ奖项设置:
1、决赛分为一、二、三等奖由评委评出并发给奖金和奖状。
一等奖一名100元
二等奖三名每人80元
三等奖六名每人50元
八、人员安排:
赛事指导: 马文军老师、李辉老师 、靳勇老师
策划指导:鲁国贵老师
策划执行:施永锴 唐继苹
组 委 会:团总支10人、艺术团3人
组委会按职能划分为5个分组,分别为公关组、
财务组、宣传组、后勤组、执行组。以下为各组职能:
策划组:团总支2人 (唐继苹、施永锴)
负责整个系列活动的策划和计划控制、嘉宾邀请及内外部协调工作。
公关组:团总支实践部和艺术团
负责活动的赞助事宜和对外联系活动相关的组织。
财务组:团总支信息部
财务的制度设置、预算及收支情况。
宣传组:团总支宣传部
活动宣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后勤组:团总支组织部和素拓督察部
比赛场地申请、布置、礼仪和相关后勤保障。
执行组:团总支策划部
执行活动策划。
各分组活动流程安排:
策划组
(1)10月15日,成立活动策划小组,明确活动内容及相关程序,讨论活动策划并进行人员分工。
(2)10月15日至17日,对策划作出整理,相应的修改后,定出终稿,以便于公关组使用。
(3)10月18日,拟定通知,于就促会发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知,同时校就业工作群上宣传比赛相关事宜。
(4)10月18日至11月10日,负责场地申请及相关的指导工作,制作大赛指导手册与宣传手册。
公关组
(1)10月4日,召开组内会议,讨论拉赞助的实施方案并进行人员分工。
(2)10月5日至8日,小组成员处理赞助事宜。
(3)10月18日至24日,协助策划组制作指导手册和宣传手册。
(4)10月24-30日,灵活机动。
(4)10月17日至11月10日,第二阶段,继续完成决赛现场赞助事宜。
财务组
(1)10月18日,制定相关财务制度。
(2)整个活动期间,做好财务收支记录及相关财务工作
宣传组
(1)10月17日,小组成立,召开会议,明确任务。
(2)10月18日,根据活动宣传方案,小组进行讨论并确定宣传方式。
(3)10月18日至22日,设计书签、宣传册及海报、横幅、参赛指南。
(4)10月22日,宣传开始,海报张贴、横幅悬挂,宣传手册发放。广播、网络媒体宣传。
(5)10月21日,分发宣传单及宣传册和大赛纪念书签。
(6)11月5日,公布初赛晋级结果与入围名单。设计优秀作品展示。
(7)10月30日,召开小组组内会议,进行再次分工,成员明确各自职责。
(8)11月3日,跟进复赛选手报道阶段,了解选手心路历程。
(9)11月9日,决赛名单公示。
(10)11月10日—11月17日,全面报道决赛情况,以及选手交流培训。
后勤组
(1)10月7日,召开组内会议,了解赛事,明确工作内容及进行工作的分工。
(2)10月18日-20日,负责华园大道赛事咨询报名处的桌椅及有关资料的搬运工作。
(3)10月22日负责讲座后勤事宜。
(4)11月9日及13日,负责赛场后勤事宜。
执行组
(1)9月20日,召开组内会议,了解赛事,明确工作内容及进行工作的分工。
(2)10月25日,联系相关历届参赛选手,准备11月2日的讲座。
(3)10月22日,主要负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讲座。
(4)10月25日至31日,联系老师评委,沟通比赛相关事宜。
(5)11月9日,进行复赛,负责复赛的举行。
(6)11月17日,进行决赛,负责决赛的举行。
九、宣传策划
主题:激扬青春,放飞蓝色梦想
憧憬未来,规划职业人生
前期主题:面向天蓝。勇敢尝试,放飞梦想纸飞机
中期主题:感受湖蓝。静默地等候,完善职业新规划
后期主题:耀宝石蓝。绚丽地绽放,开创人生新旅程
前期宣传策划:前期宣传紧扣蓝色梦想的第一奏曲“天蓝“,天蓝是最浅的蓝色,几乎不含红的痕迹。他是“初始”的颜色,也寓意着许多的学生他们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是接近空白的,是需要他们在自己的天蓝的职业未来中不断勾画蓝图。因此来激励他们积极地参加比赛,以科学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赢在职业的起跑线上,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1)纸飞机—气球宣传:用宣传单折成纸飞机粘在气球上,将气球绑新校区食堂展板,或进行分发。
海报宣传:
a:宣传海报:以前期主题为核心内容,将设计好的版式和内容制作成海报,张贴于全校的学生宿舍楼的门上。
(2)横幅、竖幅宣传:位于老校区和新校区各挂一条横幅,进行赛前宣传。
(3)传单宣传:将设计好的宣传单和报名单的形式进行发放,需要印制300张,主要由执行小组和宣传小组负责进行发放,分发到各系(院)班级。
(4)媒体宣传:雁岭广播台、校园论坛、对比赛进行介绍和宣传,开通比赛的邮箱。
(5)网络宣传:利用桑梓论坛、易网、校内好友宣传(校内投票、选手比赛心得写校内等)、qq群宣传(班级群、学院群、社团群、部门群)。
(7)对外邀请:邀请政管系领导老师,各兄弟院系的团总支副书记作为嘉宾。
(8)赛后宣传:
①对比赛中获得奖项的同学进行宣传,以及举行比赛精彩瞬间的图片展。
②用横幅进行庆祝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圆满落幕。
一、大赛主题
主题:规划人生 成就未来
宗旨:普及规划知识,提升职业能力,打造优质人生
二、大赛分类
设立两个类别的比赛:一是以选择具体职业就业为目标的职业规划类,二是以创业为职业目标的创业规划类。
三、参赛对象
全日制在校学生。
四、大赛组织
策划主办单位:招生就业处
承办单位:教师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协 办:北京恩源科技有限公司
潍坊学院大学生ceo成长俱乐部
潍坊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
网络支持:潍坊学院就业信息网、、自我鉴定网
五、赛程安排
本次大赛自XX年7月初启动,分职业规划类(简称a类)和创业规划类(简称b类)两个类别。
大赛分赛前指导、初赛、复赛和决赛四个阶段。
(一)赛前指导阶段(XX年7月8日—9月20日)
组委会将在赛前组织二级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指导教师队伍理论知识和指导技能,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参赛作品的质量和大赛的整体水平。指导学生在暑期开展职业、创业探索实践,了解自我和社会,增强职业规划的感性认识。
(二)初赛阶段(XX年9月21日—10月20日)
初赛由各二级学院组织实施。
(三)复赛阶段(XX年10月25日—11月15日)
复赛只对选手规划作品的电子文本进行评选。
(四)决赛阶段(XX年11月中下旬)
晋级全校决赛选手须将纸质书面作品一式两份于11月15日前报组委会办公室。
职业规划类决赛环节由主题陈述、职业角色模拟、现场答辩三部分组成,每位选手比赛时间20分钟。主题陈述可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职业角色必须现场模拟,要体现对目标职业的深刻理解,展示职业精神内涵,参赛选手必须提供对1名目标职业职场人员访谈vcr等相关材料。
创业规划类决赛环节由主题陈述、创业角色展示、现场答辩三部分组成,每位选手比赛时间20分钟。主题陈述可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创业角色必须现场模拟,参赛选手必须提供对1名目标职业职场人员访谈vcr等相关材料。
大赛获奖人员名单将在潍坊学院就业信息网上公布。
六、奖项设置
大赛分别设职业规划类和创业规划类特等奖、一、二、三等奖。成绩优秀者分别授予“潍坊学院最佳职业规划之星”和“潍坊学院最佳创业规划之星”荣誉称号。同时设最佳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部分选手将被推荐参加山东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七、其他
(一)各二级学院要充分重视本次大赛,认真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和指导教师参加培训的推荐工作,在保证参赛面的同时注重水平,要积极鼓励有创业潜质和愿望的学生参加比赛,组织若干场次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及大赛相关的讲座,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生涯规划理念和意识的普及,同时根据本次大赛的时间要求,安排好二级学院层面的比赛,通过比赛遴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全校比赛。参赛作品电子文本采用word或pdf格式,大小不能超过30m。
(二)大赛期间组委会办公室将通过潍坊学院就业信息网大赛专题页面职业规划大赛的相关通知和资讯。各二级学院应及时将校内初赛相关动态、辅导文章、学校比赛情况总结和图文、视频通过邮箱报送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组委会办公室将择优并作为组织奖评审依据之一。
(三)参加本次大赛所有选手作品和参赛相关视频资料将由组委会在潍坊学院就业信息网上,同时根据需要编辑成册作为参考资料印发供广大师生学习交流之用。
未尽事项请联系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就业与创业指导办公室:行政楼329室)
联 系 人:康晓俊、杨颂
联系电话:8785299
电子邮箱:
附件1:大赛日程安排及要求
附件2:参赛内容、形式及作品提交说明
附件3:初赛评分标准
附件4:校级复赛推荐表
附件5:决赛评分标准
附件6: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样本
招生就业处
XX年7月1日
附件1:
大赛日程安排及要求
大赛阶段
主要内容
日期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培训
各二级学院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7月上旬举办的就业指导人员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骨干培训班培训。
放假前,期末考试期间
大赛宣传及报名
各二级学院对大赛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工作,并就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好指导。
7月15日前
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体验
大学生利用假期实践进行职业生涯体验,并做好参赛相关准备。
7月20日—10月20日
参赛作品撰写指导
指导教师对参赛学生的职业规划参赛作品设计与撰写进行指导(参赛作品要求见附件)。
学生报名参赛及作品提交
各二级学院在校学生均可参赛。选手向二级学院组委会提交参赛作品电子版,同时提交书面参赛作品(a4打印稿)。
二级学院初赛
各二级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采取作品评审、个人讲解、幻灯展示等形式自行组织本校参赛作品的评选,评选出前若干名予以表彰,根据分配名额推荐晋级全校复赛,推荐参赛作品须于10月25日前上报学校大赛组委会。
全校复赛和决赛
大赛组委会组织全校复赛和决赛,复赛评审优秀者将有机会进入决赛,参加决赛的选手在“个人展示”环节可借助ppt幻灯播放等形式进行展示和讲解,个人总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中“现场答辩”时间5分钟左右。
10月25日—11月15日
大赛评委会最后评选出特等奖、一、二等奖、最佳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
附件:2
参赛内容、形式及作品提交说明
1、内容:参赛作品以参赛选手本人的职业规划为主题,以近期职业生涯目标规划为重点,对自我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自己的职业目标、发展路径和行动计划。可自行选择就业或创业。
参赛作品应涵盖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与路径设计、规划与实施计划、评估与备选方案等内容,适当运用人才测评等分析、决策工具及丰富的事实论据,对职业规划过程详尽阐述。
作品评审将以合适性、合理性、真实性、逻辑性、创新性、可行性为主要评选标准,淡化文学性和艺术性。
参赛作品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认的道德规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
2、形式:大赛分为二级学院初赛、复赛,全校复赛和全校决赛三个阶段,全校决赛以“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评审”和“主题陈述、现场角色模拟、现场答辩”四种形式。
参赛选手提交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必须有扉页,扉页填写参赛者的真实姓名、笔名、性别、学校、院系、班级、学号、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
3、参赛作品提交:参加全校复赛、决赛的同学需同时提交《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书面文档和电子文档(a4打印稿、一律黑白,彩印拒收);
参赛作品电子文档,可以选用microsoft word、microsoft excel、microsoft ppt文档格式进行制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参见附件7提供的样本。
附件3 :
初赛评分标准
1、a类书面作品评分标准
评分要素
评分
要点
具 体 描 述
职业规
划设计
书内容
(60分)
自我
认知
1.自我分析清晰、全面、深入、客观,自身优劣势认识清晰
2.综合运用各类人才测评工具评估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特征、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
3.能从个人兴趣、成长经历、社会实践和周围人的评价中分析自我
职业
认知
1.了解社会整体就业趋势与大学生就业状况
2.对目标职业的行业现状、前景及就业需求有清晰了解
3.熟悉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典型生活方式,了解目标职业的待遇、未来发展趋势
4.清晰了解目标职业的进入途径、胜任标准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5.在探索过程中应用文献检索、访谈、见习、实习等方法
职业
决策
1.职业目标确定和发展路径设计符合外部环境和个人特质(兴趣、技能、特质、价值观),符合实际、可执行、可实现
2.对照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结果,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职业目标的选择过程阐述详尽,合乎逻辑
3.备选目标要充分根据个人与环境的评估进行分析确定,备选目标职业发展路径与首选目标发展路径要有一定相关性
4.能够正确运用评估理论和决策模型做出决策
计划
与路径
1.行动计划要发挥本人优势、弥补本人不足,具有可操作性
2.近期计划详尽清晰、可操作性强,中期计划清晰、具有灵活性,长期计划具有导向性
3.职业发展路径充分考虑进入途径、胜任标准等探索结果,符合逻辑和现实
自我
监控
1.科学设定行动计划和职业目标的评估方案,标准和
评估要素明确
2.正确评估行动计划实施过程和风险,制定切实可行
的调整方案
3.方案调整依据个人与环境评估分析确定,并考虑首
选目标与备选目标间的联系和差异,具有可操作性
参赛作品
设计思路
(40分)
作品
完整性
内容完整,对自我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提出职业目标、发展路径和行动计划
作品
逻辑性
职业规划设计报告思路清晰、逻辑合理,能准确把握职业规划设计的核心与关键
作品
美观性
结构清晰,版面大方美观,创意新颖
2、b类书面作品评分标准
评分
要素
评分
要点
具 体 描 述
创业规
划设计
书内容
(60分)
自我
认知
1.自我分析清晰、全面、深入、客观,对自身创业所应具备的优劣势认识清晰
2.能综合运用各类人才测评工具评估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和创业潜质
3.从创业者特质、成长经历、社会实践,或从自身创业体验中分析自我
创业
环境
认知
1.了解国家和相关地区的创业环境,知晓创业政策
2.对未来创业企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市场机会及发展前景有清晰了解
3. 能用文献检索、访谈、见习、实习、创业体验等方法对创业环境进行探索
创业
决策
1.职业目标确定和发展路径设计符合外部环境和个人特质(兴趣、技能、性格、价值观),可执行、可实现
2.对照自我认知和创业环境认知的结果,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目标的选择过程阐述详尽,合乎逻辑
3.备选的目标职业也要符合自我测评结果,与首选目标有关联性
4.能够正确运用评估理论和决策模型做出决策
计划
与路径
1.行动计划要发挥本人优势、弥补本人不足,对全面提升个人创业竞争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2.近期计划详尽清晰、可操作性强,中期计划清晰并具有灵活性,长期计划具有方向性
3.规划的发展路径充分考虑进入途径、胜任标准等探索结果,符合逻辑和现实
自我
监控
1.科学设定行动计划和创业目标评估方案,标准和评
估要素明确
2.正确评估行动计划实施过程和风险,制定切实可行
的调整方案
3.方案和目标调整充分运用个人与环境评估结果分析
确定,充分考虑首选目标与备选目标间的联系和差异,具有可操作性
创业规划设计思路
(40分)
完整性
作品内容完整,对自我和创业环境分析全面,能全面阐述将创业作为职业目标的决策过程、实现路径和行动计划
逻辑性
作品思路清晰、逻辑合理
美观性
作品结构清晰,版面大方美观,创意新颖。
a类书面作品评分表
评分要素
作品号
参赛作品设计思路
(40分)
职业规划设计书内容(60分)
总分
评委签名: 日 期:
评分说明:分数可计到小数点后第1位(评委对每一位选手的评语,可用附件附后)。
b类书面作品评分表
评分要素
作品号
创业规划设计思路(40分)
创业规划设计书内容
(60分)
总分
评委签名: 日 期:
评分说明:1、分数可计到小数点后第1位(评委对每一位选手的评语,可用附件附后)。
附件4:
校级复赛推荐表
学院(公章):
填表日期:
序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
作品名称
手机
指导老师
类别(a、b)
填表人: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备注:1、职业规划类为a类、创业规划类为b类。
2、此表请用excel制作。
附件5:
决赛评分标准
1、决赛评分标准(a类)
评分要素
评分要点
具体描述
主题陈述
(30分)
基本素养
1.仪表端庄稳重、朴素,社交礼仪大方得体,表情丰富真诚,有良好的个人气质
2.言之有理,谈吐文雅,富有思想内涵
3.精神饱满,有信心,有独立见解,能充分展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陈述内容
1.对职业规划的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决策应对等环节的要素及分析过程陈述全面、完整、准确
2.在陈述中能够正确理解、应用职业规划基本理论及各项辅助工具
3.对各探索分析过程及结果表述准确,且与作品吻合
4.ppt设计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结论明确,能够准确提炼职业规划设计作品的主要内容
即时效果
1.按时完成主题陈述,思路清晰,措辞恰当,表达自然、流畅
2. 有感染力,能吸引评委注意力,调动观众情绪
职业角色模拟
(30分)
匹配度
展示效果
1.匹配度强,能展现目标职业所需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养
2.有表现力,能有效调动评委和观众情绪
现场答辩
(40分)
针对性
说服力
1.能正确理解评委提问,回答有针对性
2.回答问题重点突出,真实可信,运用事实论据,论述有说服力
3.答题过程流畅、无明显停顿,条理清晰,及时作答,措辞恰当,语言精炼
4.应变能力强,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职业规划知识作答
2、决赛评分标准(b类)
评分要素
评分要点
具体描述
主题陈述
(30分)
基本素养
1.仪表端庄稳重、朴素,社交礼仪大方得体,表情丰富真诚,有良好的个人气质
2.言之有理,情操高尚,谈吐文雅,富有思想内涵
3.精神饱满,有信心,有独立见解,能充分展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创业新人的内在形象
陈述内容
1.能全面、完整、准确阐述自我探索、创业环境分析、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目标的决策过程、行动方案等环节
2.在陈述中能够正确理解、应用职业规划基本理论及各项辅助工具
3.对各探索分析过程及结果表述准确,且与作品吻合
4.ppt设计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结论明确,能够准确提炼作品的主要内容
即时效果
1.按时完成主题陈述,思路清晰,措辞恰当,表达自然、流畅
2. 有感染力,能吸引评委注意力,调动观众情绪
创业角色展示(30分)
匹配度
展示效果
1.匹配度强,能展现自己具备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或创业潜质
2.有表现力,能调动评委和观众情绪
现场答辩
(40分)
针对性
说服力
1.能正确理解评委提问,能够有针对性地就提问要点归纳阐述,及时准确
2.回答问题重点突出,真实可信,运用事实论据,论述有说服力
3.答题过程流畅、无明显停顿,条理清晰,语句通顺,措辞恰当,语言精炼
4.应变能力强,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职业规划及创业知识作答
附件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样本
职业生涯规划书
主题:
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学校院系:
专业班级:
电话: 手机:
电子邮箱:
撰写时间: 年 月 日
前言
目录
标题……………………………………………………………页码
正文(题目)
一、自我认知
1.个性特征(360度评价、橱窗法)
自我评估的结果:
职业测评的结果:mbti
个性特征探索小结:
2.职业兴趣(兴趣必须问自己)
自我评估的结果:
职业测评的结果:霍兰德
职业兴趣探索小结:
3.职业能力(成就故事、周围人的赞扬、专业技能、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最擅长的最常用的技能,关键是要有支撑)
自我评估的结果:
职业测评的结果:
职业能力探索小结:
4.职业价值观(迫选、追问、提问、价值观拍卖、价值观遴选、关键是排序和自己以及周围重要人物的在乎程度)
自我评估的结果:
职业测评的结果:
职业价值观探索小结:
(自我评估:兴趣、成长经历、社会实践、360度评价等,关键是提炼关键词汇以及要有隐含的故事)
二、职业认知
1、社会整体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就业最主要是和经济有关;形势就是当下的情形和未来可能的走势;获取途径:媒体、网络、周围、书本,判断、思考、借鉴、询问,观察、调研、区分、走访)
2、社会就业趋势和大学生就业现状、特点(结合目标职业区域、结合本省本校本专业学生特点)
3、目标职业的行业现状(真实可信)、发展前景(有理有据)、就业需求(落实到岗位、职位晋升路径等)
4、目标职业一
1.工作本身
工作内容:
工作环境:
职业的典型生活:
2.怎样得到工作
进入职业的途径:
胜任标准:
3.工作待遇
薪酬:
福利待遇:
4.未来发展
职业本身的前景:
职业的晋升和发展路径:
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
5.工作带来的影响
从事该职业人员的生活方式:
对休闲、婚姻、家庭的影响:
5、目标职业二
6、目标职业三
。。。。。。
(目标职业信息获取的途径:访谈、见习、实习、资讯、关系、网络;
目标可能的职业获取的途径:头脑风暴、咨询专业人士、询问身边的人、多角色社会实践、搜罗本专业的典型职业去向;
目标职业的确定:确定目标的smart原则、梭型模型、决策平衡单、casve循环决策系统、非正式的询问和自我对话、非理性期待的转变)
三、职业决策
s1分
第二目标
s2分
第三目标
s3分
1.首选职业目标:
(1)目标分析:
(2)首选理由:(匹配)
(3)路径设计:
(4)决策分析:
(5)实现可能性分析:
2.备选职业目标一:
(1) 目标分析:
(2) 决策分析:
3.备选职业目标二:
(1) 目标分析:
(2) 决策分析:
(目标职业的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挑战,胜任力模型分析,力场分析)
4.行动计划(路径选择)
(1) 大学期间的行动计划:
(2) 职场适应计划:
(3) 长期发展计划:
(目标职业决策可运用决策平衡单、咨询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行动计划和路径选择充分考虑前面的分析结果,与自我的匹配,与职业环境的吻合)
(真实性、可行性)
(短期、中期、长期、一生)
四、自我监控
1、评估的时间
2、评估的内容
实施策略评估
职业路径评估
职业目标评估
3、评估的来源
社会
家庭
朋友
自我
4、评估的要素
明确性
可行性
可控性
全局性
灵活性
持续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需要、能力、经历及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测评和综合分析,结合客观职业环境,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规划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技能,发展相关的职业能力,促进职业生涯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就开始实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我国近几年来才在高校中不断普及。
一、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意义
从大学生个体的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更清楚地回答“我是什么样的人?”“我需要什么?”“我喜欢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怎样才能实现职业生涯成功?”等一系列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就业形势、居安思危、唤醒规划意识,做出正确合适的职业选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实施,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加自我效能感,提高就业质量,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高校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的用人需求,更好地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2007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教高厅[2007]7号文件,指出高校职业规划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能通过学生自身的成长,有效地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有利于学校品牌的打造。教育以育人为本,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是以生为本,是教育人性化的体现,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另一方面,由于十几年来我国采取高校扩招的政策,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由2001年的114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680万人,毕业生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下,高校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对口的合适工作及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尽早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发展自己相关的职业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人才在市场上高流动状况及流动的无序性,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灌输式教学现象突出。
目前,许多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中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简单“填灌”的现象。这也导致学生因缺乏师生互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学生全面深入地分析自我和客观的职业环境,职业定位也不合理、不清晰,兴趣特长与职业专业发展结合度不高。当然,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难以全面深入掌握学生的信息,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规划,没能很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学生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缺乏,影响教学效果。
大学生还没真正踏入社会,基本都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浅,对社会各行各业普遍缺乏了解,自我认知也不够全面、客观和准确,甚至有的连就读专业的基本情况也缺乏了解,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全方面的讲述分析,也难以运用各种测评软件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测评分析,只能依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测评分析自己,只有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主客观条件,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地制订规划方案,少走弯路。
(三)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技术,影响指导质量。
目前,许多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方面比较薄弱,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一般由从事学生工作的院系书记、辅导员、学生处、团委和招生就业办的老师兼任,这些教师的专业背景复杂多元,虽然有一定的工作实践和指导经验,但毕竟大多没有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系统学习研究,专业化水平有限,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对学生的自我测评的分析只停留在简单的经验分析上,不能进行深入系统的专业剖析。有的教师甚至忙于日常工作事务而无暇顾及教学,导致教学和指导的质量不高。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思考
(一)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行为导向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由学生扮演某一角色处理这一角色所做的某些工作,以体验不同类型人物的心理,使自己和观察者从中受到启示,从而改进自己行为的教学方法。比如对文秘专业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秘书如何接待来宾等,表演结束让学生发表看法,全班讨论,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深化认识和效果。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由学生处理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惑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学生能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和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锻炼相关职业能力。
从宏观角度看,高校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高校毕业生年年创历史新高,这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困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更应该给予大学生及时而适宜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从微观角度看,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未来对于他们是未知和迷茫的,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他们都需要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从而使得他们在大学阶段就能够明确奋斗目标,培养相应的职业素质、能力和情商,并有意识地积累人脉资源。
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很多高校专门为该课程的教学、科研设立了专项资金,并积极培养这方面的教学人才和团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然而这门课程如果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不当,不仅起不到指导学生的效果,还会误导学生作出不正确的职业选择和规划,增大职业风险。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笔者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教学围绕的要素、主题和准则、教学方法、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收到了一些成效。
一、教学围绕的要素、主题与准则
1.教学围绕的要素与主题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科学的探索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准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紧紧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要素和三大主题来指导学生,三个要素即知己、知彼与决策(如图1所示),三大主题即向内看(认识自己)、向外看(探索世界)和做决定(发展决策能力)(如图2所示)。虽然任何职业生涯规划都不能对职业的发展进行非常精确的预测,但只要教师能把握好这三个要素和三大主题来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学与指导,就能够使学生确定出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方向。
2.教学围绕的准则
指导学生遵循以下准则来做职业生涯规划:
(1)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
如果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工作本身就能给予他无限的乐趣和满足感,他的职业生涯也就会变得妙趣横生了。
(2)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
指导学生运用优势比较原则对自己和他人作充分的分析,尽量选择自己能力和技能都较他人有优势的职业或行业,这样他将来更容易在职业的发展道路上如鱼得水,获得成功。
(3)选择社会需要的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需求都在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新的职业不断地产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充分分析社会的需求,要用长远的眼光去预测职业或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据作出职业的选择。
(4)选择符合自身利益的工作
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因此,应指导学生使用职业生涯规划收益最大化原则(即由收入、成就感、社会地位和工作付出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来考虑自己未来职业的预期收益,并作出自己的职业选择。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需要结合其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自我进行探索、对职业进行规划的兴趣。
1.理论与游戏相结合的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课若仅仅只是理论教学不但乏味,而且也不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若采用理论与游戏相结合的方法,不但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能使学生更易于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讲授“团队精神重要性”的时候,“四人连环坐”的游戏能把“企业为什么如此注重团队精神”的原因轻松地告知学生。又如在讲授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时候,“你更愿意降落在哪一个岛上?”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生对可供选择的六个岛屿凭借第一感觉进程选择,把选择了同一个岛屿的学生归为一组就座,让他们交流自己选择这个岛屿的原因,以及大家的兴趣、爱好,然后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小组成员的共同兴趣爱好和特点,最后由老师介绍每一个岛屿所代表的职业兴趣、含义以及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彼此交流,既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伴,也学会了职业兴趣理论知识,进而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现在已经非常普及,很多老师在讲授不同课程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地应用到了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样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必不可少。案例教学法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就案例中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对手头上的案例进行精选。很多教师在平时工作中都积累了很多的案例,但是这些案例并不一定都能很好地与理论联系起来,需要进行选择。另外,不要过多的重复某些案例,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我在课堂上选择的案例大部分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成功和失败的典型例子,贴切实际,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2)案例教学要体现启发性和互动性。案例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对学生具有指导或警示作用,好的案例能引起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他们自觉去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3)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要留有时间让学生开展讨论。老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是引用案例就算了,还要留有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拓宽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但要注意,很多时候不要试图在案例中找到问题统一的标准答案,对案例的讨论最后可能是形成多套解决问题的方案。
3.视频、影视教学法
网络是一个很大的教学资源库,教师通过网络可以收集到很多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指导和启发作用的视频和影视作品,对于这些影视作品,教师可以安排适宜的课堂时间给学生播放,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思考。好的视频和影视作品是对单纯的课堂教学的补充,两者结合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介绍的都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但仅仅只有课堂上的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课后还要针对学生的个案辅以电话咨询、邮件咨询、QQ在线咨询等,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难题,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确立职业目标,制订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三、拓宽学生视野
随着国内外各大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深入,新的理论和知识将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将新的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同时,教师也应多介绍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籍、视频给学生,让他们课后去图书馆借读和上网观看,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本文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作了初步的研究,其中主要是对课堂教学部分研究较为深入,对于这门课程在课后如何更好地针对学生的个人特质做好咨询辅导工作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4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推进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先就业后择业”思想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来筹划自己的未来,他们急于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却很少考虑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其结果往往都是“毕业即失业”或者频繁跳槽。
毋庸置疑,高校当前所倡导的“先就业后择业”理念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但作为高校毕业生,如何在就业资源非常有限的当下,选择一份更加契合自身未来发展的工作,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意义重大。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养,明确和树立自身未来发展目标,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设现状及问题
国外的许多大学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注重对学生开展心理、能力、个性等方面的测评,学校主管就业部门参照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的学校还设有择业指导专业, 甚至还设立了学科硕士点及博士点。在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了对学生职业定位及人生规划的整个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从入学前的招生咨询开始,学校就开始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以及自身素质来选择学校及专业;在学生入学后,即着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和辅导;同时,注重学生就业前的实用职业能力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之后,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开始被人们所认识,我国高校进行了有益尝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学校还将该课程归属在招生就业部门管理,这为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学校招生就业部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效,也是职业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看,作为新生事物它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职业规划指导主体的缺位
在西方发达国家, 职业指导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一般都是由专家来完成。但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根本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 有的院校即使有一些,但多数也没参加过专门培训,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各院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都是由党政干部或辅导员来做,他们是在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这种主体上的缺位,一般很难真正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 职业规划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空泛
许多高校将职业规划指导狭义地理解为就业指导,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授课模式上。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举办专场讲座,邀请一些专家或企业老总来传授相关的就业面试技巧,再有的就是举办全校性的职业规划大赛。
总的来说,在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形式相对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真正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3. 职业生涯规划上课时间安排不够合理[1]
很多高校为图省事,仅给毕业班学生开展简单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或者到了大四才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课程,纯粹是将职业生涯规划当成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救急药,以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技巧和职业素质。这样的应急举措,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职业规划指导形同虚设,效果很难保证。
二、改进的对策
1. 要加大宣传形成共识
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规划对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理念得到普及。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应向学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热情主动地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同时还要做好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学习交流,相互借鉴好的做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上层次、上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规划未来发展,确定自身定位的良好载体。
2. 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机构设置与专业化队伍建设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机构可下设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集管理、教育、服务于一体,主要负责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及授课安排等工作,负责解答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该机构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真正内涵,创新观念,提升服务质量。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咨询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各高校亟需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咨询师队伍。结合目前各个高校自身特色,从事该项工作的队伍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来配备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咨询老师。同时还需要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培训学习,充分保证教辅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应具有一定深度的职业规划知识。
3. 合理安排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及课外指导
高校在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计划时,需要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确立全程的课程教育体系。[2]具体来说,高校应当重视课程开设的阶段性及目标性,不同年级应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开展相应的指导。一般地,应力争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得大一新生一进入大学就能通过课堂学习了解职业内容,认识自我,以及职业规划对未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课堂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带领新生参观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及条件;组织新生和高年级学生座谈,听取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及择业方面的建议和想法;邀请专家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在大一学期末要求学生撰写自我总结,深刻剖析在个人能力及认识自我方面的体会。到了大二、大三年级,主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需求状况,逐渐学习掌握一些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立自己的未来求职目标,并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比较当前自己与所确立目标间的差距,结合目标有的放矢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养。进入大四后,就是具体指导学生实现自身求职目标得阶段,即通过各种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使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可督促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工作进行总结,检验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及就业程序等方面的讲座等。
4.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机制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开展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是一项检验学生职业规划合理性以及反馈职业规划教学实践成效的重要工作。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牵头组建测评小组,测评小组可以由在职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方面有造诣的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就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适应性等开展测评并做出解释,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为进行自我职业选择提供参考。[3]为提高测评效率,同时也为适应普遍性原则需求,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最好是能建立一套测评系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有着重大实际意义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繁杂的任务,需要从大学生自身实际特点出发,兼顾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也愈发显得严峻,因此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职业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作为将要走入职场的一员,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高校辅导员是最熟悉学生的人,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际承担者,担负着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的相关工作,如上报就业情况、统计各专业的就业率、发放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推荐表等。辅导员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融入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来开展。
一、引导学生树立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的观念和理想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制约,学生从小的学习目标就是升学,基本上很少有人主动地考虑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未来。家长和学校方面也都以让学生考入重点学校为行动指南,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很少提供指导和帮助,所以在大学里,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辅导员应在帮助大学生分析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来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知识才能。帮助学生分析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与社会需求的供需状况,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建立合理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帮助他们运用科学发展观,树立切合实际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理想,并制定出实现职业理想的行动计划和具体步骤。
二、营造健康、积极的有激励作用的环境氛围
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因材施导”,对学生取得的成就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相结合,贯穿整个学习的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举办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级为试探期: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此阶段,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业生涯规划,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发展关系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二年级为定向期: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文体活动和比赛,磨练意志、锻炼能力、提升自己。三年级为冲刺期: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招聘信息。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实践活动,和同学交流实习和求职的心得体会。四年级为分化期:开始进入真正的就业阶段,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进行预习或模拟面试。
三、对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
个性化辅导是指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如贫困生、恋爱生和在求职择业方面存在个人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互动辅导。辅导员作为一支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结出最频繁的管理队伍,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刚毕业的大学生期望得到自己感兴趣而又有意义的工作,于此相匹配的就是实现这些期望的坚定信念。据有关研究表明,新员工对工作往往持有过高的、不现实的期望值,如果实际收获达不到这些期望,就会导致不满、愤怒和失望。那么,制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职业生涯路线,合理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实施目标,从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自己选择适合的、理想的职业。努力构建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方法观和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教育价值观,使辅导员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之间的有效结合。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学生发展平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最终稿是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辅导员在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的同时,还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学生发展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制定科学奋斗目标。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方面也有很大帮助,是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组织多种多样的参与度高、竞争性强、吸引力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身体验,激发他们学习实践的兴趣,从而不自觉地融入到学习当中。如组织学生到就业实习基地观摩学习、锻炼提高,也可以围绕当今的社会热点和时政焦点举办活动,亦或组织大学生参观和实际体验先进典型的英勇事迹。这些活动可以从思想上很好地教育启发和熏陶感染大学生,促使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参考文献
[1] 孟祥文.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1(07).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个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承担职业历程的预测与整体规划。包括一系列的过程,即从学习到工作最终离开工作岗位。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摸索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其今后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大学生毕业之际,学校就业指导及相关部门需要对其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与培训,减少学生择业盲目性,避免学生走弯路。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不断的深化改组,现代经济制度确立,管理现代化要求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均高度重视职业规划。在第三产业中专门涌现出一批致力于人力资源咨询职业规划机构。由于我国在此方面发现起步较晚,加上缺乏经验,第三方服务机构在职业规划方面抄袭欧美日韩较多,职业规划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生根但未枝蔓叶茂。
国内大学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未形成量体定做、因地制宜的系统规划,目前还属于完成任务临时突击的无的放矢状态。据笔者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学校有就业指导中心,专业指导老师较少,个别学校找一些校外机构做几场专题报告,零散而不集中,典型而不系统。就业指导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及国家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课程很少关于某专业的实用性、信息量大的实践分析,主要集中在所有专业的融通性理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作用有限。很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还停留在收发协议书、盖章、签字等行政性的事务职能,从内容和形式上均看不出就业指导,更有甚者一些就业指导中心从来没有关心学生的就业问题,甚至从学生身上获取利益。一些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就业指导及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但是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倡导就业指导工作,认真贯彻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
自1999年大学扩招至今,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均高度关注。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每况愈下,高校积极开展各种就业招聘会、宣讲会、建立就业网站、对口沟通等多种方式提高就业率。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扶持高校毕业生。尽管各方都在努力,短期内部分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大学生就业瓶颈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就业要长远解决,需要洞察其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即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与社会需要脱节,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对自身缺乏明确目标及与之匹配的能力,对用人单位来讲缺乏吸引力,究其原因有两方面,其一,高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前景发展脱节。其二,未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必要的,要求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以长远的战略眼光贯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中心要转变思路,不仅仅将学生送出校门,更重要是要辅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更好定位自己,找到自我发展的方向。因此从大一新生开始,就业指导就要迅速展开。引导学生根据职业规划选择学习的知识,获取相应能力,在毕业择业方面能够做出正确选择。该观念转变的主体是大学,核心是就业指导中心,辅助是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及相关教师教辅人员。
(2)构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大学要构建职业生涯培训教育体系,该体系是一种立体的结构,主要分为两级,第一,学校层面。学校校长及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专业研究职业生涯培训的教师,主要做学生职业生涯整体规划。指导各个二级院系。第二是院系层面。由院长或副院长牵头,本学院相关知识教师、辅导员及学生干部,主要从院系实际出发落实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如同目标管理,分层进行,院级层面主要深化和细化学校层面的设计,根据本院的办学特色及学生特征设计。除校级院级层面之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需要广大学生参与实施。学生在求学阶段,接触社会较少,受各方面影响,学生在职业生涯决策方面存在困惑,专业指导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
(3)整合资源扩展平台。我国职业咨询发展起步晚,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和人才缺乏,现有咨询机构资费标准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现有专业咨询机构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大学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比西方晚,专业职业生涯指导教师少之又少。基于此,高校应该积极引进校外资源,整合资源为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平台。
(4)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规划。外界作用总是有限,归根结底,学生职业生涯需要自身进行积极探索、思考、挖掘,在实际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积极计划自己的未来职业,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教育环境,学生成长经历,短期内对自身定位,对未来职业的确定存在一定困难,加上平时学习任务较重,难免会开始热情高涨,最终骤减直至放弃。因此需要学校范围内以专业或者班级为单位组建职业生涯探讨小组,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合理规划,克服困难。在该环节,大学辅导员的指导和督促对学生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实际上一个辅导员管理学生数量较多,工作量颇大,需要校方给予资源配置支持。另外需要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使辅导员更好的管理学生并合理辅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