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技术创新范文

时间:2023-05-22 10:11: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节水技术创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节水技术创新

篇1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创新

一、概述

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进步,给排水业也随之有着长足发展。在充分满足公民用水要求的同时,我们必须重点考虑对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追求节水节能新技术的创新。

二、节水新技术

(一)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与系统方面

首先,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目前,采用的一般是镀锌钢管,其容易生锈,并且会造成所用水质污染,在长时间不用后再使用时,都会有锈水放出,这样会导致浪费。同时,在接头处容易锈蚀,导致漏水渗水。建议:采用新型管材。比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PP-R 管、铝塑复合管、铜管等。同样,阀门也是在建筑给排水中影响节水节能的关键的配件之一,不同类型和质量都存在差距。截止阀一般比闸阀要关的严,闸阀一般比蝶阀要关得严。建议:同等条件下,选用更能节水的阀门种类。

可以考虑以瓷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在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龙头比普通水龙头有着更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为3%~50%,大部分在20%~30%之间。也可以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目前我国正在推广使用6 L 水箱节水型大便器。也可以参考国外做法,采用两档冲洗水箱,即两档。同时,采用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和光电控制式水龙头的小便器、大便器水箱。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在出水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可避免长流水现象。

其次,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一套好的卫浴设备可以对节约水资源产生很大的作用。建议:在选择购买节水型的卫生器具以及配水器具时,不仅要考虑到价格因素和我们的使用对象外,同时还要考察其本身的节水性能优劣。给排水业要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

再次,要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大多数的集中热水供应的系统会存在严重浪费,主要的体现在无效冷水方面。这一水流浪费的现象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建议:新建的建筑所配备的集中热水的供应系统,在选用循环方式时,必须综合考虑到节水效果和工程成本,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支管循环方式,或者是立管循环方式,以尽可能减小甚至消除这一无效冷水浪费现象。

还有,关于真空节水技术也能有利于建筑业给排水在节能节水。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统包括:带真空阀和特制吸水装置的洁具、密封管道、真空收集容器、真空泵、控制设备及管道等。建议:为了保证居民卫生洁具和下水道其冲洗效果,宜在排水工程中运用真空技术,选择空气来代替大部分水。

(二)控制超压出流方面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在第335条做出规定:高层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必须竖向分区。并且各分区的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 Pa。建议:高层分区的给水系统,其最低卫生器具的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在大于0.15 MPa时,即药采取一定的减压措施。

还有,就是当消防贮水池和居民用水这两系统的贮水量,存在较大相差时,应采取两系统分建贮水池的办法,延长消防系统贮水池换水周期,减少水浪费,也可保证生活和饮用水的水质符合要求。尽可能地使消防贮水池可以与游泳池以及水景等合用,以达到一水多用循环使用的目的。高层建筑群以及小区要尽可能地共用消防水池以及加压水泵。

(三)加强水表管理方面

可以增加各个小区进户的总水表的设置,提高所安装的水表计量的准确度,由于选型以及水表其本身的问题,有些水表计量的准确性较差。如有的小区建筑物水表的型号过大,在用水量较小时,其水表指针会出现基本不动的现象。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有必要的限制使用年限,为保证水表工作的精度,小区物业部门以及自来水公司有对水表经常性进行检查的必要。有条件的情况下,发展IC卡水表以及远传水表,目前,许多地方仍然使用分户水表设置于居民家中的方法,从而导致入户查表给生活带来不便。室内装修时,居民常常把明装水表遮蔽,增加工作量,给查表、水表的维修、管理带来困扰。再就是最近,住宅设计部分开始将水表,集中或统一设置于一楼,或者是把水表设置于管井内。通常,这些设计,必然会造成居民供水管线的增加以及成本的提高。同时,还增加了住户看水表的麻烦、施工难度。建议:在我国,将水表应用技术,面向IC卡水表以及远传水表系统这一方向发展。

篇2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090-0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是我国农业的基础保障,其建设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并且也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同时,我国也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农业、工业以及生活用水日渐突出,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在我国总用水量中,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农业用水占到70%左右,北方甚至更高,高达80%左右,所以如何做好农业节水灌溉以及建设节水型农业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就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技术进行探讨。

1 概述

节约用水,通过创新技术的使用来提高我国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是我国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必要选择。通过进行选育和栽培具有抗旱节水的植物品种以及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生产出产值较大的品种,提高产物的经济效益,这既是水力学的概念也是农业学范畴内的概念。通常来讲,在我国进行该方面的节约用水,其主要包括如何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节水灌溉,利用现有的农业基础发展综合性的项目,并且要建设与之相配套的灌溉工程,保证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严格做好节水灌溉。还可以加大地膜的覆盖、深耕深松、秸秆覆盖等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和范围,鼓励科研人员进行节水模式以及措施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通过种种措施的采取使得我国在农业节水方面做的更好。

2 我国农业水利技术的现状及意义

农业水利体系的建设是作为我国农业水利整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内容,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并直接体现着农业对于老百姓的受益程度。国外比如美国、日本、荷兰以及以色列等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比较早,其投入的资金以及精力也相对较多,所以节水灌溉技术在这些国家有着很好、很先进的应用,且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对于节水技术的研究起步晚,资金投入也较少,所以该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就相对的发展较为迟缓。同时,我国也是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水资源只占世界总水资源的百分之六,所以日益膨胀的人口和紧缺的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明显,水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灌溉方式的不合理、不科学使得我国本来就较为缺乏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更加地下,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因此,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及相关的农业技术已经至关重要了,这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使传统农业向高效率、高产出和高品质发展的必然选择。

3 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不能完全脱离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应该要结合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目前,已经推广和研究的相关节水灌溉技术大概有十几种,每种技术都有使用条件和使用优缺点。一般来讲,节水灌溉技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比如灌溉系统的设计、灌溉技术的选取以及输水方法的探讨等。

3.1输水过程中可以采取的节水措施

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都采用的是挖渠道的方式将水输送到农田里,实现灌溉的目的。但在输水过程中,由于渠道的渗透作用以及水资源的挥发特性,所以会浪费掉很多水资源。有学者进行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采用渠道灌溉,大概仅有一半的水资源按照要求到达了需要灌溉的地头,而另外将近一半的水资源则由于渠道的渗透以及水分自身的挥发而浪费掉,所以这种方式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节水措施:

1)管道输水。由于采用渠道输水会因为渗漏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但要是采用管道输水的话,这类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的减少,尤其是对于滴灌、微灌以及喷灌这些要求严格的灌溉时,选择管道输水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会达到很好的效果;2)渠道防渗。渠道是我国采用的较为普遍的灌溉方式,所以做好其防渗技术意义重大。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采用材料来进行防渗,常用的材料用干砌块石和浆砌块石等,在水利工程中采用较多的是“三光面”的渠道,并且通过渠道形状的控制来改善输水流量并且减少截面积,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3.2节水灌溉技术的选取

农田水利的灌溉是配水给农田,由于在输水过程中采取输水方式的不同,所以产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目前常用的节水灌溉的技术主要有滴灌、喷灌、步行式灌溉以及微灌等。1)喷灌。喷灌是需要结合一定的设备来完成的,一般会采用动力机和加压的水泵等设备,但有时也会利用自然下降所产生的动能将其压缩到管道中,再经由喷嘴将其喷出,使其能够均匀的喷洒在农田里面,为农业作物进行大面积的灌溉;2)步行式灌溉。这种灌溉方式,最大优点便是设备,设备在改进以及拆换时是很方便并且快捷的,能够很快完成组装,并且可以通过拖拉机来实现灌溉,这种灌溉的方式能够增大农田灌溉运行的效率,实现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微灌。现代农业中,通常微灌可分为脉冲微灌、滴灌等技术,根据不同使用方法而进行分类,如果按照设备性能分类可分为常压微灌以及重力微灌、如果按照设备状况可分为地上灌溉以及地面灌溉。微灌的优点在于能够对灌溉损耗的水量进行严格控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节水。

3.3生物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进行抗旱节水育苗的培育以及高效利用水资源植物品种的开发来实现节水目的。利用抗旱节水技术进行栽培以及管理,从而提高生物链中由微生物-植物-动物其不同级别的生物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生产更多优质的品种。国外从2001年开始了生物技术节水的研究,而我国在植物水分的高效利用以及抗旱方面研究比较多,但对于动物以及微生物抗旱节水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面对我国现在的农田灌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进行生物技术的研究,培育处抗旱和水利用效率搞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品种也能很好的起到节水的作用。

4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1)高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将会在我国农业水利工程中深化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会有助于推进我国节水管理的现代化与高效化,并且在水分监测、信息采集以及农田信息构建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这一块的工作,将会对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生物技术的广泛深入使用。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植物自身的节水潜力,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生物技术能够使传统的丰水高产型的农业转向现代化的节水型高产农业,但这项技术仍然是处于研究阶段,大范围的使用尚需时日。

3)新材料的使用。先进的材料以及技术能够促进节水产品的发展和换代,那些具备环保化以及低能耗的灌溉产品将会是节水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制造的节水产品,不仅极大的改善我国农业整体的节水现状,也更方便于应用,为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提高一个好的技术支撑。

篇3

哪些企业有望“冲层”

基础层企业除去必须满足的必要标准以外,进入创新层所需要满足的标准有三,符合其一即可。

如果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对目前已经公布2016年年报的新三板企业进行筛选,可以发现,已有957家目前尚在基础层的企业已经在严格的意义上符合了新进创新层的分层标准,入选率为9.43%。其中,同时符合三项标准的基础层挂牌企业仅有1家,符合两项标准及共同标准的挂牌企业有103家,仅符合一项标准及共同标准的挂牌企业有853家。换个角度看,符合标准一的有391家,符合标准二入选的有634家,符合标准三入选的只有39家。很明显,标准三是最难逾越的一道新进创新层的门槛。目前看,符合新进创新层三项标准的基础层挂牌企业仅有1家,为富电绿能(430087.OC)。

2017年是创新层首次换届。但是,进入创新层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一旦业绩、合格投资者人数、流动性方面不合格,依然会有在下一年被剔除创新层的可能性。基础层的同样拥有进入创新层的可能。因此,打铁还需自身硬,新三板挂牌企业想进入创新层还需从各方面加强企业自身的质量。

哪些企业“保层”无虞

篇4

管理

信息化

节水

系统

Abstract: This text utilizes the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ffice procedure, combine the urban requirement for optimizing and supplying water, supply water of the desig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attempt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city saves water from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Water suppl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Economize on water System

1概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面对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供水行业已充分认识到:对城市供水信息化建设,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高效地管理,使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大力节约水资源,改善面向社会的服务水平;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城市自来水供水信息化建设,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武钢自来水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其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①自来水生产过程的SCADA系统;②自来水输配运行过程GIS系统;③自来水营销管理系统以及表务管理系统;④呼叫中心系统及企业ERP等。

在武钢全范围内进行节能降耗的同时,武钢自来水公司就是从优化水资源生产、配送与营销方面着手,进行“武钢自来水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从根本上解决武钢居民小区节水问题。武钢自来水公司在向武钢居民生产、配送、营销的过程中,建立了“武钢自来水管理信息系统”后,控制了水的流失和浪费问题,保证了武钢居民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水”;收到了比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1]

2 “城市自来水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城市自来水管理信息系统” 的开发,是以城市产、供、销水系统为背景,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建立起来的一个SOA软件系统,它具有以下功能:城市产、供、销水系统最优化功能、高度现代化的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功能、完全信息化的在线营销与用水管理功能、应急事故处理的社会服务功能等;下面对每个功能模块做简单的介绍。

2.1 城市产、供、销水系统最优化功能

该功能主要由GIS系统实现,是“城市自来水管理信息系统” 的核心功能,城市供水管网数据量庞大,管网与供电、供水、电信等其它管网交错在一起,错综复杂;管网图纸资料手工操作,人工管理,效率低下且非常不便,更新困难,对突发事故的处理不及时等等。这一切问题有待于城市供水管网管理GIS系统来解决。[2]其核心功能主要有:

2.1.1 数据采集

采用矢量化数据管理,将CAD中的管网地图自动转入并转换生成GIS数据库通常要求的点、线、面、拓扑关系属性等形式,并按照系统要求自动分层。

数据的分层管理:GIS的数据分为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两大类。采用了分层技术,即根据地图的某些特征及用户的需求,把它分成若干层,即整张地图是所有层叠加的结果(如:地形层、地名层、建筑物层、测量标志层、道路层、管网设施层等)。在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只处理涉及到需要的层,而不是整幅地图,因此能够对用户的要求作出快速的反应。

数据的操作和分析:采用矢量数据管理模式,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地物的描述,对其中的一类数据的操作势必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另一类数据,提高了操作带来的数据一致性和操作效率。同时各个数据相互间又有必然的联系,能够准确无误的完成爆管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统计分析。

2.1.2 数据分析

①查询,多种类别、多种条件、多种范围的管网设施查询;

②统计,多种类别、多种条件、多种范围的管网设施统计;

③统计管线长度、距离的测量计算,面积计算。

2.1.3 事务处理

事故处理:爆管发生后可迅速指定关阀及扩大关阀方案,查找关阀和受影响的区域,查询相关阀门并打印关阀方案及用户报表、抢修单、阀门卡片及停水通知单等。

在图形上点击破裂的管线或者根据输入的管线的属性在地图上找到该管线,系统能给出完全封闭爆管区域的最小关阀方案,在地图中突出显示阀门。可显示出需关阀门的位置和属性及其阀门卡片和阀门详图,列出需要关闭的阀门列表以及各阀门的当前状态表,并打印出上述两项列表和相应的抢修区域图形。如果现场发现某个阀门损坏或者失灵而不能关闭,系统具有自动扩大关闸方案的能力,进一步找出还需要关闭的阀门。

2.1.4 图层管理

实现系统中所有图层的动态分层管理,将系统中管理的所有图层用功能模块方式表示,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当前窗体显示的图层进行动态管理。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或者移去图层。把需要的图层进行显示,其它的图层设为不显示 ,当需要时再打开,这样虽然已经进入了图层的显示范围,但在同一时间内并不从服务器端传输这些层的数据,所以也可以减少在同一时间上的网络数据传输量,提高地图的显示速度。

2.1.5 管网运行调度处理

管网运行调度系统实际上就是“供配水优化系统”的具体实施,它是在GIS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子系统同时需要营业收费系统和SCADA系统的数据支持;可外接ERP等系统,如消防栓管理、阀门管理、水表管理等等MIS系统,实现管网设施资料完备的动态编辑和查询。

2.2 高度现代化的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功能

武钢自来水公司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是靠“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系统(SCADA)”来完成指挥功能的。SCADA系统通常由企业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分厂测控站(MCS)、管网RTU、有线/无线通信系统等构成;因此,SCADA就构成了“城市自来水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系统之一。“城市自来水管理信息系统”之中的SCADA功能,可以概要的描述如下:

2.2.1 数据采集功能

根据公司生产调度中心调度生产指挥的需求,要求系统对自来水管网及各水厂能够数据采集以下信息:合理分布在自来水管网上的信号(管网压力、流量),各水厂泵的运行参数、电源供电情况、耗电量、当前功率因素、水厂进/出水量、原水浊度、出厂水浊度、余氯、PH值等。

2.2.2 数据网络传输功能

将现场采集到的数据,或直接或通过各生产调度分系统,实时地传递到生产调度中心主系统;将现场采集到的数据送到信息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供其他系统使用。

2.2.3 数据显示及分析功能

生产调度中心主系统将获得的各类信息及数据,经过分析、加工直观地、动画地显示出来;供生产调度指挥人员使用。

2.2.4 历史数据的存储、检索、查询及分析功能

根据公司生产调度中心调度生产指挥,检索、查询及分析历史数据的需求,系统具备了实现历史数据的存储、检索、查询及分析功能。

2.2.5 报表显示及打印功能

系统可自动生成各种生产情况的日月年报表,并可随时打印。[3]

2.3 完全信息化的在线营销与用水管理功能

以GIS和SCADA为背景建立起来的城市自来水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就体现在用水服务的最后环节:用户缴费、自来水公司收费、帐务处理、营销管理。通过自来水营业管理系统可以完成日常的抄表收费,实现对用户档案、水表档案的管理,达到业务前台与业务后台的信息共享,方便领导实时查看营业结果。[4]其结构图如下:

2.3.1档案管理

用户基本信息档案及用户水表的设置和管理,实现多种水价计费方式(例如阶梯水价),并支持一户多表、定比定量(一表多价)等特殊情况处理。

2.3.2 抄表管理

用户抄表管理,支持手工、抄表机抄表录入;方便操作员快速录入每月的水表读数和用水量等数据,并核对录入的水量是否正确,检查有无重复或遗漏等发生。

2.3.3 收费管理

提供用户去营业厅缴费、催收人员去现场收费、银行代收等收费方式。可以进行现款交费,自动划帐资料处理,代收费资料处理,对帐处理,未缴费数据查询与修正。系统自动计算滞纳金,支持预付费,自动进行找零处理。

2.3.4 用水稽查

通过用水量波动分析对初选的异常用户抄表收费情况进行重点稽查;对用水稽查人员日常工作检查情况的登记记录以及查询;对违章用水用户的查处情况的进行登记处理。

2.3.5 查询及统计报表

系统提供各种常规报表,以多种形式展示(表格、图表等),所有报表都可以输出到Excel表格中,进行再次加工打印。同时,系统提供了自定义报表工具,系统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制作各种报表。

2.4 应急事故处理的社会服务功能

城市自来水管网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诸如爆管、停水、水压不足等),城市居民、单位均可通过预先设置的电话通知自来水公司,以便急时得到维修,这就是应急事故处理的社会服务功能。该项功能主要靠CIS(呼叫中心)来实现。呼叫中心结构图:

2.4.1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

客户服务中心系统通过统一的特服号接入,为个人和家庭客户、企业客户以用水业务咨询、预约受理、开户登记/销户处理、抢修/抢险受理、用水查询/清单传真、投诉受理、欠费催缴、客户回访与市场调查、安全用水专家热线等各项服务。

2.4.2 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

客户服务中心将客户反馈的建议提供给公司生产部门,将客户的故障申告最快速的通知管线部门,尽速处理突发问题,保障客户的消费权益;定期回访客户,了解客户最直接的使用感受,为生产部门、管线部门等提供数据,以供有效的调度供应,提高公司整体的服务质量。

3 效益分析

“城市自来水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了先进的技术经验、严谨的管理手段,以及全面丰富的自来水信息化建设模式,适用于各种联网环境,实现了自来水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全面信息化。系统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构架体系,实现了先进的网络管理和自动升级功能,大大降低了系统维护的工作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工作成本。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全面准确的数据资料,使武钢自来水公司在营业收费中,对内、对外的稽查更加科学准确,不仅能够分析用户存在的窃水等问题,也能够堵塞抄收员在工作中舞弊行为,进一步降低水行业的产销差,提高营业收入。该系统同时也为用户利用网络进行投诉、报修、报漏、建议、与表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网络平台,将会更加得到发扬光大。经济效益显著,武钢自来水公司在取得客户满意的同时,各生产、输配、销售等系统的业务成本不断下降,加强人民节水意识,提高武钢自来水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系统实现了“营销收费系统”与“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高度集成,系统间的数据实现完全共享和灵活调用;

②与用户的界面变得更加清晰、明了,用户对自己的用水、交费情况及水表运行情况有了十分清楚的了解,提高了供水服务质量,社会效益明显;

③信息的反馈使得水表管理工作提升了水准;

④系统的运行,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结束了以往大量数据由人工计算的历史,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⑤能及时准确掌握跑漏率情况,以便及时控制,降低管网的漏失,管理漏失率大大降低;

⑥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从而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隐患;

⑦数据准确,为公司的各项决策提供了真实的数据基础,同时对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4.结束语

“城市自来水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国计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对我国北方缺水和严重缺水的干旱地区更是如此;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市自来水公司,无一例外的都建设自己的信息化,开发不同形式的“城市自来水管理信息系统”;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城市自来水管理信息系统”确实是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必备工具。

参考文献:

[1] 郭远刚,杨继红.自来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J].西南给排水,2006,(02).

[2] 李新国,吕恒,江南.城市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设计与集成[J].地球信息科学,2005,(02).

篇5

1 改翻耕栽培为免耕栽培 免耕除了技术角度的优势外,最主要的是解决了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非常适合目前农村劳动力“389961部队”的实际。同时还能减少翻耕泡田用水,节约耕地时间,提前3~5天栽秧。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业对能源的消耗。

2 改满田栽秧为开厢栽秧 稻田开厢能通过保持(厢)沟底水平,有效解决田块高低不平造成的灌水时间长、淹水不均、排水困难等问题。通过纵横交错的厢沟和边沟,全田形成了一条四通八达的水路,灌、排水都非常容易,既节约时间,又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开厢栽秧还能使水、稻分离,沟内蓄水保湿,厢面无水(或浅水)栽秧。这样既保证了水稻生长所需的湿度,又能使阳光直射厢面,加上覆盖了地膜,能显著提高地温。从而解决了常规栽秧前期因满田蓄水造成的湿度与温度的矛盾,避免了低温坐蔸。再者,开厢后因利于排湿,还很好解决了小春作物的湿害问题,促进小春作物增产。

3 改露地栽培为覆膜栽培 覆膜是该技术的核心技术。旱作盖膜的效果已得到农民和农业部门的普遍认可,而水稻覆膜则较旱地盖膜更具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增温促蘖。“覆膜条件下土壤温度明显高于常规水作田”,可以避免因前期土壤低温造成的坐蔸,促进水稻早分、发壮;二是节水抗旱。盖膜抑制了水分蒸发,具有较强的保墒作用,有助于提高水分利用率。特别是在干旱年景,抗旱效果极显著,能极大减轻干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三是提高肥效。盖膜后土壤温度增加,肥料和用率随之提高,可以减少化肥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减轻病害。覆盖地膜后,切断了在土壤中越冬病菌的传播途径,同时水分蒸发减少,田间湿度降低,减轻了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其中对稻曲病的抑制效果尤为明显。五是抑制杂草。盖膜后因膜下高温和缺氧,杂草无法生长,起到了抑制杂草的作用。

4 改矩形栽插为三角形栽插 四川丘陵区的光照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水稻增产的主要障碍。传统的等行或宽窄行栽植,都无法解决密度和光照的矛盾。而该技术通过大三围(三角形稀植)栽植方式,很好地协调了个体和群体的矛盾,做到了稀中有密,密中有稀。

二、应用效果及前景

由于该技术的抗逆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全镇农民已由初期示范“给补助才盖膜”转变为积极、自愿采用该技术。全镇2000余亩高培田、尾水田、荫蔽田等干旱、冷浸田已基本常年运用该技术。2003年,四川遭遇了50年未遇的特大干旱,而当年,水稻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在该镇阳公村5社首次运用就获得了惊人效果:在近20亩常年亩产只有300kg左右的高田,采用了覆膜栽培后,平均产量近500kg。随着推广面积的扩大,不断传来好消息:桂林村6社的10余亩常年产量不到350kg的冷浸田块,通过覆膜栽培,平均产量达550kg;新胜村12社20多亩常年产量300kg左右的高培田在采用覆膜技术后,同样达500kg以上的平均产量;凤凰村10社30余亩无水源保证的两季田,以前产量从未达到350kg,全社水稻单产2004~2007年稳定在每亩600kg左右,2008年达到了650kg。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连续两年在该社验收,高产田亩产均超过了780kg。2006、2007年在全省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持续干旱的情况下,全镇采用了覆膜栽培技术的水稻不但未减产,反而普遍在550kg左右!可以说,绝大部分采用了该技术的农民都反响极好,普遍反映覆膜水稻“不怕干、分好、不扯草、少得病,省工、省钱还增产!”

通过对采用了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的农户调查显示,该技术正常年景可增产20%以上,干旱年景增产幅度则可达到50%以上。每亩还可节约用水70%左右,节约用工10.4个,减少现金投入23元,纯收入增加280元以上。在减少投入、用工和节约水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了干旱年景稳产、正常年景增产,扭转了“小旱减产、大旱无收”的靠天吃饭的局面。

由于抗逆增产效果非常显著,该技术在周边乡镇引起了轰动,不少乡镇组织农户前来考察、学习。例如,简阳市安乐乡2004年到该镇考察后,第二年即示范该技术100余亩,在当年并不干旱的情况下,这100余亩水稻仍然普遍增产100kg以上,有的甚至增产200kg左右,且农户反应非常省工,病虫害也减轻了。迄今,全乡常年采用该技术的面积达1000余亩,占缺水干旱田块的90%以上。

篇6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发展至今已成为集节水灌溉材料研发、制造、销售与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节水灌溉工程系统提供商,是国内经营规模大、品种规格全、技术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节水灌溉行业龙头企业。2009年10月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节水灌溉材料供应和工程施工的上市公司。现总市值约50亿元人民牛总资产达18亿元。

公司主营生产滴灌管(带)、喷灌设备、过滤设备、施肥设备、输配水管材及管配件等7大类30多个系列近1500个品种的节水灌溉产品,年产滴灌管(带)26亿米、管材14万吨、管配件1000吨、施肥过滤及自控系统2万台(套),喷灌机1000台(套)的生产能力。产品辐射中国数千万亩节水农田,远销美国、韩国、南非、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禹节水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已承担实施国家“863”计划、“948”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重点科技研究项目30多项,先后成功开发国家重点新产品11个,拥有“压力补偿式滴头”等260余项专利技术,在天津、酒泉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公司坚持“质量是生命,品质大于天”的原则,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在2012年获得首届“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也是获此殊荣的唯一民营企业,2013年公司获得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01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篇7

二、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研究综述

“推广工作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依据推广的涵义,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首先需研究节水技术创新的扩散,要依据扩散规律研究如何干预扩散,哪些因素影响扩散,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影响,使节水农业技术扩散向着获得较高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其次,应认真研究农户行为及其改变规律,农户是市场经济农业生产经营的微观主体,应明晰农户行为及其改变的规律,了解农户的技术需求,使传递的节水农业创新成果与农民的需求层次相对接,并采取措施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改变态度,转变行为,采纳创新,实现依靠科技发展改变农户自身与群体的目的。所以,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1)宏观层次上的节水农业技术扩散研究(2)微观层面上经济主体的节水技术采用研究。本文从节水技术扩散和农户采纳节水技术行为两个视角,分别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节水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综述

1.节水农业技术扩散的理论研究。节水农业技术扩散是以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为基础,主要以技术扩散的规律性研究为主。一项具体的高新技术,从采用到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采用新技术的人数随时间变化呈正态分布,将接受者的人数累加,在时间趋势上就呈现一条S型曲线,节水农业技术的扩散是一项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扩散的过程。因此,节水农业技术扩散规律也应遵循高新技术扩散规律。格里列希斯(1957)考察不同信息传递机制下农业技术采用率的时间规律,提出“传染病模型”,指出一些创新之所以比其他创新扩散的快,是由于这些创新本身的特性(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程度、可试验性、可观察性)使得他们被“感染”的概率较高。而罗杰斯(1995)的创新扩散理论研究指出只有创新者率先采用新技术,其他人看到由新技术产生的收益后将会自动传播,由此提出“进步农民策略”理论,即技术推广人员应主要将新技术传授给进步的农民。奈尔斯•罗林(1998)针对创新扩散理论中的不完善因素:人口群体在心理特征、获得信息能力和资源等的不一致性、散播过程的信息失实以及先采用者和晚采用者的不同报酬等,则提出了“目标群体策略”理论。另外,农业科技成果供求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农业发展的诱致技术变迁理论、内源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发展为节水农业技术扩散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2.节水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实证方面,学者对节水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技术扩散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寻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例如:哈格斯特朗(1967)认为,信息在空间上的“有效流动”是决定技术扩散的最重要因素。格里列希斯(1971)对历史创新扩散的“S”形增长曲线分析,指出“S”形增长曲线由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决定。Caswell(1985)、Dinar等(1992)、XimingCa(i2004)、MariaMaucer(2005)对节水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节水模式的节水程度、市场网络、水价、农户收入水平、风险偏好、政府补贴等因素对节水技术的扩散有显著影响。而Green(1996)的定量研究表明,水价并不是影响现代灌溉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作物特性、耕地特性和是否使用地表水等因素对现代灌溉技术的扩散有显著影响。杨旭(2005)运用Logit模型以及层次分析法研究指出,在我国的节水农业推广扩散过程中,会受到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状况,农户自身,节水技术,政府行为五个主要影响因素。在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国亮(2011)将其归纳为扩散源、被扩散的节水灌溉技术、扩散技术采用者三方面的影响因素。

3.节水农业技术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重视解决我国节水技术扩散存在的技术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朱希刚(1999)、顾焕章(1997)、韩洪云(2001)、卫明凤(2005)等学者研究表明,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经费来源无充分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偏低等因素,以及我国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环节不能有效衔接,农业部门比较利益低,导致农业的投入不足,引起对技术需求不足;而我国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导致了农户技术需求与科研人员及技术推广人员对技术供给的认识脱节;由于节水灌溉工程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远远超过单个农户的承受能力,且节水公益性强,保密性差,造成中国目前节水技术研究投入不足,技术推广率低。即农业技术存在着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不协调的矛盾,而节水农业技术的矛盾体现尤为突出。对于解决此矛盾,黄季馄(2000)、朱希刚(2002)、卫明凤(2005)等学者建议应当加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并且应当从降低采用新技术的风险、提高新技术的经济效益入手,重点在于完善我国的农业科研机制,提供农民真正需要的技术创新。

4.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扩散机制研究。现有的研究表明,我国农业技术扩散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制的而非技术的,加快我国农业技术扩散,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对技术扩散机制有代表性的系统研究有:朱李鸣提了技术创新扩散引导机制,他认为,引导机制是由技术扩散动力机制、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组成的自动系统;傅家骥(1992)指出,技术创新扩散机制由供求机制、计划机制、中介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竞争机制所组成,他认为,在扩散过程中,这五种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它们的合力决定着扩散的模式;武春友(1997)提出了技术创新扩散动力机制,他认为技术创新扩散的动力由推动力和牵引力合成,二者共同作用,推动着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我国应建立一个明确分工、充分竞争的农技推广创新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应建立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农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以解决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为目标的科技服务推广体系(黄季焜、胡瑞法等,2000;沈宏、王东升,2004)。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及其效益发挥的基本前提是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化流通体制,高素质的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以及农民的组织化,楼豫红(2003)、龚宇,王璞(2005)等研究指出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问题的根源是利益的分配与不满足问题;培育市场需求、加强政府调控管理及监督职能、水价调控手段、因地制宜选择节水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是建立协调的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必要措施。

(二)农户采纳节水技术行为的研究综述

1.建立模型对农户采纳节水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建立以效用和预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农户采纳新技术行为模型,从理论上对影响农户采纳行为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如:Carey等(2002)考虑水价格和水市场等未来干旱程度的随机性和经济激励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立灌溉技术采纳的随机动态模型,指出农户只有在预期的水市场交易收益大于交易成本时,才会采纳节水灌溉技术。XimingCai等(2004)运用二阶段随机程序模型SPM,提供了一个分析平衡化有利情况下农户最大化预期利润和不利情况下最小化利润损失风险的模式;考虑了未来水文状况(不确定因素)对灌溉技术采纳的影响并证明其影响显著。Dridi等(2005)研究了在农户和用水管理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时,水资源分配和灌溉技术采纳的激励机制模型,研究指出逆向选择降低了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被采纳的程度;尽管在不对称信息下存在逆向选择,农户仍有进行水交易的激励,二次分配提高了水资源的分配效率并引致附加的采纳现代化灌溉技术的需求。国内学者的模型研究中,黄季焜(1994)在生产函数中加入技术决策转换变量,构造了一个受技术采用预期影响的投入产出模型。汪三贵(1996)、孔祥智(2004)对模型进行改进,引入信息变量、风险变量、机会成本、政策变量等,来分析在特定约束条件下农户的技术采用过程。此类模型不考虑时期因素,属于静态模型的范畴,可通过引入经验变量对模型进行动态化转换(林毅夫,2008)。刑美华(2009)用多元选择模型中的排序选择模型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来判断特征因素对技术采用的影响。在对于农户技术采用决策分析时,现有研究主要运用博弈的方法,韩青(2005)运用“囚徒困境理论”分析得知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增加农户选择先进节水技术的预期,激励农户采用灌溉技术。方兰(2006)采用GAMS方法建立了一个空间水资源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寻求项目区最优的水资源配置、管理和个体农户对灌溉技术的选择。

2.实地调查农户采用节水技术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研究者分别从创新精神、资源禀赋和资源获得的公平性、技术的适用性等角度对影响农户接受节水技术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数据的分析,找出影响农户技术采纳的因素以及影响强度。Feder(1985)、AtanuSaha(1994)、Bonabana(1998)、MariaMaucer(2005)、Ervin等(1982)、刘红梅(2008)、谢西玲(2008)、蒋晓茹(2009)等的研究证明了农户年龄、教育因素、农户经济状况等自身特征是影响农户采用和学习农业技术的重要因素,它影响了农户的风险承担能力、资金使用分配决策等。而AtanuSaha(1994)、Green(1996)、MadhuKhanna(2001)、孔祥智等(2004)、林毅夫(2008)指出土地经营规模、作物特性、耕地特性和是否采纳地表水等外部环境因素对现代技术的使用有显著影响。Schuck等(2005)研究干旱程度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干旱程度显著影响农户采纳更有效的喷灌技术。此外,Negatu(1999),MariaMaucer(2005)研究指出,农户的信息渠道、信息水平和主观风险因素是影响农户采用和学习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因素。韩洪云(2000)、于法稳(2005)、王克强(2006)、雷波(2008)等均指出:农业水价改革是调节农户灌溉行为,促进农业节水实现的重要经济手段,农业水价改革能有效促进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李艳(2005)、江煜(2008)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得水价的提高激励了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韩青(2004)、刘宇(2009)、刘晓敏(2010)、李佳怡(2010)建立影响农户参与节水灌溉技术因素的Logit模型或者Tobit模型,实证研究得出:水资源短缺程度、农业水价、政府扶持与否、信息便捷度以及农户的风险意识均会影响农户灌溉技术的选择。谢西玲(2008)研究指出,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需求大,但节水灌溉技术供给呈现多元化格局;那些具有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应属于公共产品的节水灌溉供给,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呈现出现代灌溉和传统灌溉并存、技术采纳地域化、农户主动性两级化的特点。于素花(2001)研究指出,采纳某项节水技术的节水效益回报必须大于该项技术的年金成本,且两者差异越大,表明该项技术推广的可能性越大。由于技术采纳过程中的外部性,农户在自利基础上的微观选择并不会导致社会最优的宏观行为;政府必须要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充分发挥其在重塑农户行为动机和实现社会最优采纳水平中的连接作用,引导农户的微观选择,实现社会最优的宏观行为(李圣军,2008)。已有研究大致认为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影响灌溉技术的采用。

三、研究述评与展望

(一)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研究述评

1.研究视角方面。国内外学者研究多以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以及相关农业技术学科入手;研究多以节水农业技术扩散规律和农户的经济理性为分析切入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节水农业技术的空间扩散、对农民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和连续时间演变的农户行为视角下的研究逐步重视并发展迅速。

2.研究方法方面。国外学者研究重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行;国内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分析研究中理论建构较薄弱。定量研究方法上,大量研究主要采用统计方法、线性方法、Logit模型、Tobit模型等分析方法,而部分研究已经开始重视运用SPM模型、博弈模型、实物期权投资模型、期限分析等更为复杂的分析方法。对于调查对象和方法的选择,以一次性调研所形成的事后分析为主,但近年来,学者们已逐渐重视案例式的过程研究,即通过案例和试验的模式来考察一项节水技术从推广设计到采用行为,再到技术影响后果的整个过程研究。

篇8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我市有如下比较优势:区域位置和地缘经济价值,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劲,较强的总体实力,较好的产业基础,大型骨干企业和拥有的科研机构、人员、课题,科技创新资源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弘扬“唐山魂”是自主创新的精神支撑。

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应以唐山湾“四点一带”的空间布局和“四个主体功能区”的发展为依托,要充分利用京津以及世界跨国公司的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合作,依托大中型企业,围绕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以能源原材料、建材工业、化学工业的改造升级、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为重点的创新体系建设。

二、我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

结合我市所处工业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资源秉赋、技术支撑、企业管理、中介服务等方面情况,对我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四个方面的构想:

——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培育优秀人才,发挥自主创新的引领作用;发挥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优势,以技术创新当好引领自主创新的主力军;以增量投入激活存量资源,加快实验室、技术中心建设。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构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和研发机构;重视市场导向作用,协调好研发、生产和市场的关系;利用国内、国外的社会资源,合作开发,互利共赢;建立完整知识产权体系,重视专利工作,保守核心机密;提升企业经营理念,创造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企业文化;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公正回报。

——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创新宏观调控管理体系;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和“学研产结合”,形成市场化良性运行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法制环境;培育有利于创新的社会和人文环境。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改进市、县两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功能;高新区和科技园区要搞好科技企业孵化;技术市场网络要健全技术市场管理机构;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要建设好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科技评估中心要开展好咨询服务、科技评估;农业科研、技术机构要探索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落实好科技风险投资中心和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作用。

三、加强我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

(一)大力加强科技园区建设

1、以落实《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为契机,发挥高新技术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国家级高新区要围绕“二次创业”,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省级高新区要加强动态管理,进一步优化并突出产业特色,逐步实现良性发展,尽快形成人才、技术、资源的聚集优势和竞争优势。

2、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要突出区位特点和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在城市郊区、山前平原、滨海平原、低平原、浅山丘陵等自然类型区,分别建立农业综合试验区,支持和发展市、县两级农业科技园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加速农业产业化为目标,逐步建成公司制运作、合同制连接农户、主体产业突出的农业科技园区,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加强民营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围绕区域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建立民营科技企业开发中心,负责组织民营科技园区的人才引进、对外技术经济合作和技术管理人才培训,重点培育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海洋产业等一批民营科技产业。

(二)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通过专题讲座、会员沙龙、成果展示、信息、专业培训等活动形式,促进科技成果需求方、提供方、投资方、中介方(经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2、开展技术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中介咨询服务,推动新型的产、学、研联合体的建立。

3、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投融资业务和中介咨询提供服务。

4、根据科技成果需求方和提供方的要求,推动招投标等工作,促进科技交流与成果转化。

5、通过培训等方式,促进和培育科技成果交易经纪人队伍成长,使科技成果交易经纪人在唐山市新一轮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6、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存在问题、难点进行调研,并对现行有关政策进行修订或补充,向政府建言献策。

(三)搞好 农业科技创新一揽子工程

1、种子工程。主要以农作物改善品质为主,重点培育高产、优质、专用品种和抗旱节水品种;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供应能力。

2、节水与旱作农业工程。针对我市农业水资源短缺和浪费、污染等突出问题,组织好节水灌溉、旱作农业、蓄水补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以品种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的农业节水综合技术标准和试验区。

3、农副产品深加工工程。围绕全市畜牧、蔬菜、果品三大龙型经济的发展,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延长农产品生产链条,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以农产品技术开发和质量保证,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4、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工程。抓好农业生物技术及制品的开发、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转基因植物研究、农业高新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开发,大力加强山区技术开发,把山区的“围山转”提升到富有科技含量的新阶段。

(四)创新不同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1、大力开发已有人才资源,落实知识、技术等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调动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吸引其向研发一线聚集;用技术创新事业留住人才,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

篇9

1 卫生陶瓷的定义、产品种类及卫生陶瓷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1.1 卫生陶瓷定义

所谓卫生陶瓷,即采用粘土类及其它矿物作为原料,经过粉碎制浆、注浆成形、干燥、施釉、煅烧而得到的用作卫生设施的有釉陶瓷制品。与塑料、搪瓷、人造石等其它材质的制品相比,卫生陶瓷具有易清洁、美观、寿命长等特点。近年来,纳米易洁、抗菌、节水等新型卫生陶瓷制品相继问世。

1.2 卫生陶瓷产品的种类

(1) 瓷质卫生陶瓷

瓷质卫生陶瓷的吸水率≤0.5%,按使用种类分为:坐便器、洗面器、小便器、蹲便器、净身器、洗涤槽、水箱、小件卫生陶瓷等类。

(2) 陶质卫生陶瓷

陶质卫生陶瓷的吸水率为8.0%~15.0%,按使用种类分为:洗面器、不带存水弯小便器、净身器、洗涤槽、水箱、浴缸与淋浴盆、小件卫生陶瓷等七大类。

1.3 卫生陶瓷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

卫生陶瓷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见图1。

2 卫生陶瓷行业的生产技术现状

由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日本、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国外著名的卫生陶瓷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抢占中国的高档卫生陶瓷市场。国内外各品牌企业争相加大力度,创新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增加效益、增强竞争力。

改革开放后,中国卫生陶瓷产品,无论从品种、档次和规模都有较大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房地产行业也蓬勃发展,中国的卫生陶瓷行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原有的陶瓷企业不断整合,新的卫生陶瓷企业也不断出现。

但建材行业原料消耗大、能耗高、污染严重、职业卫生环境差等生产现状,迫切需要通过加强行业管理和技术创新进行突破和改善,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对建材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领作用。

2.1 政府对卫生陶瓷行业的引导和监控

目前,国内卫生陶瓷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低水平小作坊生产企业大量存在,价格促销战愈演愈烈,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的陶瓷产业,部分地区出台拉闸限电政策。佛山陶瓷产业整治,说明了陶瓷行业的发展需要新的技术创新和方向,围绕卫生陶瓷产品、技术和企业清洁生产,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法规。

2006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布由中国标准化研究制定的CSC/T 34.1、34.2、34.3-2006《中国节水产品认证技术要求》,政府进行强制性采购。

2006年8月23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 296-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卫生陶瓷》,标志着卫生陶瓷产品顺序进行环境标志认证,才能进入中国绿色采购网。

2008年,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实施了《陶瓷行业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明确清洁生产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1年1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25502-2010《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2011年2月,由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建筑卫生陶瓷单位能耗评价体系和监测方法》进行研讨审核。

从以上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可以看到,进入卫生陶瓷生产企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产品研发与生产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从而便于投资卫生陶瓷行业的企业更加慎重。

2.2 卫生陶瓷产品的节水现状

节水已上升到国家的一个战略,也是消费者选购时衡量产品功能品质的一项相当重要的指标。据2010年、2011年国家卫生陶瓷抽查结果显示,仍有近百分之十的企业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更不用说达到节水产品的技术标准。

产品的结构造型开发是卫生陶瓷产品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艺环节,它直接决定了卫生陶瓷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但目前国内的卫生陶瓷企业基本都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依据经验进行造型开发和功能创新,生产企业之间相互高薪聘用产品和模具结构开发师,使得开发时间长、投入费用高、产品稳定性差。

2.3 卫生陶瓷的浆釉料配料技术

浆釉料的配料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生产的成败。浆料的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直接决定产品的造型尺寸,也影响产品管道功能;浆料的性能参数,如比重、流动性、触变性、吸浆厚度、干燥性能等直接决定成形的收坯率和烧成的优等合格率,也影响成形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浆料配方的化学成分决定烧成温度的高低,影响产品烧成能耗,也决定产品的中吸水率指标达标与否。同时,浆、釉与窑炉的烧成温度也要配合适应。

篇10

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部署要求,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通过建设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研发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体系,集中突破一批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和循环生产的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建设一批节约型社会科技示范工程,推广普及一批成熟配套技术,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加强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示范

(一)节能技术。加强流程工业能源综合利用、重大节能机电产品、建筑节能、绿色再制造、能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节能监测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大力支持高新节能技术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煤炭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能源资源化等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加强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开展有关生物质燃料的研究与开发,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程度。加强秸秆、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和垃圾、工矿业废气、废渣等工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搞好示范带动,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

(二)节水技术。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废水资源回收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水资源替代技术等开展攻关研究。筛选和推广农业高效用水、节水、雨水利用、旱地水肥优化利用与调控、污水净化利用等节水技术和设备,在城市用水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与器具,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电力、造纸、钢铁、化工、纺织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开展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研究利用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超采区地下水的智能管理。研究水污染防治技术,缓解水质性缺水。加强多种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技术研究,特别对劣质水、海水、废污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更好地节约淡水资源。

(三)节材技术。加强原材料消耗大、利用率低的重点行业的产品生态设计技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关键技术、提高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关键技术、再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拆解技术、木材综合利用及节约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引进、推广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加强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泥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加强以节肥、节药、节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节本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四)节地技术。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挖掘土地生产潜力,搞好土地集约利用、耕地资源替代、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产业布局、城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等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立体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模式和技术。大力研发、筛选和推广一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设施、设备和技术,包括果蔬、园艺花卉林木、畜禽、水产等高效设施栽培、种植、养殖、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及自动控制设施、设备及技术。加强农田、林草地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技术的推广。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塌陷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模式与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加强城市及农村节地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五)节矿技术。积极引进和研究开发采、选、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效降低采矿贫化率,不断提高采矿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研发,重点研究开发二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无尾矿及少尾矿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开展矿山“三废”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努力做到矿山尾矿、废水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六)循环生产技术。以钢铁、造纸、化工、纺织、建材、电力、食品发酵等行业的资源依赖型企业和现代制造企业为重点,合理设计产业链,实现企业、行业、园区内外结合相互承接的资源循环利用,形成生态工业链网。重点研究、引进化工、电力、造纸、医药、食品、机械与装备制造业等工业循环经济中的关键技术、各行业间循环产业链接的关键技术、绿色化工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

研究推广生物降解、过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脱硫、除尘、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环保监测设备、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等清洁生产技术和成套设备。

研究推广非木材纤维资源的应用以及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技术。应用新型耐磨材料、高速轴承和自控技术,开发新型机器。应用低能耗、少污染染整技术和服装CAD技术,对现有纺织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重点推广新型农用塑料、工程塑料、塑料建材等新型塑料材料的利用和更新换代。改造现有化肥生产装置,研究、引进、推广关键科技成果,发展生物肥、高浓度复合肥等新型肥料,加强重要有机中间体清洁工艺技术的引进推广。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发展新型生态化养殖模式,减少污染,提高对养殖业生产废弃物中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率,改变“饲料与环境资源—畜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形模式,建立“饲料与环境资源—清洁化生产—畜产品—再生资源”生产模式,实现养殖生产过程中能源与物质的低投入和高效利用,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实现清洁化、资源化生产。

三、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

(一)加大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的研究开发投入。在市科技发展计划中,设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专项,支持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和循环生产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研发与科技工程示范。引导各企业根据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对节约型技术的研发;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将资金更多地向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倾斜,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统筹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形成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各县市区(开发区)要设立相应的应用技术开发专项或奖励经费,为当地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二)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重点行业选择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将节约型社会技术创新作为其主要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开展资源节约技术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加大对资源节约技术的开发投入,支持企业加强同国内外、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联系和合作,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市里重点抓好以下机构的建设:以柴动力、中微光电子、北汽福田、赛普电气、华特磁电等为重点的节能产品及装备研发机构,以海化、钢铁、晨鸣纸业、景芝酒业、奥宝化工等企业为重点的节约生产和循环生产技术研发机构,以天元光电、宏力空调、中云机器等为重点的新能源技术研发机构,以发电厂、热力公司等为重点的节煤和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机构。各县市区(开发区)也要根据各自实际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三)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整合全市科技资源,借助国内外科研机构、院校的科研力量,在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等领域建立资源节约研发机构和可持续发展中心,使其成为全市资源节约科技研发的重要平台。建立资源节约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市内外的科研机构、院校和科技人员在我市创办和领办资源节约型技术推广和中介服务机构,鼓励资源节约型科技力量向有条件的开发区聚集,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在有条件的开发区建立资源节约技术孵化器,推动园区资源节约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示范体系。

篇11

河南金星啤酒厂是河南省首批“节水型企业”,连续数年获郑州市“节水先进单位”称号。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河南金星啤酒厂建立、完善各项节约用水管理与考核制度,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坚持以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为目标,以节水为出发点,以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进行了多次节水项目的技术改造。目前,河南金星啤酒厂采取一水多用、综合利用及废水处理回用等循环用水措施,降低了用水单耗,用水效率显著提高。吨啤酒耗水由建厂初期的13立方米下降到现在的3.7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8.6%。

河南金星啤酒厂常务副总吴志军深有感触地说:“节水工程的实施,把节水与企业的整个发展战略结合在了一起,节水改造深入到了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各个环节当中。节水工作已成为企业整体发展的一个环节,是一项促进企业管理全面提高的系统工程。创建节水型企业不仅节约资源,更加优化了资源,全面提高了企业持久的竞争能力。”

河南金星啤酒厂在用水功能上可分为六大部分,即酿造车间、灌装车间、动力车间、玻璃车间、麦芽车间、公司办公楼。主要耗水为灌装车间洗瓶机、酿造车间洗罐水、玻璃车间洗瓶渣用水、原料车间洗麦用水、厂区打扫卫生及绿化用水。

河南金星啤酒厂从计划用水和科学用水两方面做了大量具体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计划用水,强化管理,促进企业节水

河南金星啤酒厂成立了用水管理机构,把用水管理落实到各部门、各车间、各工段、各机台。该企业根据各工序的生产性质制定了耗水指标,厂区所有主供水管道加装了二级水表,各车间机台供水管道加装了三级水表;加强了全厂供水设备的每周巡检、日常运行、维护与检修设备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达到了计划与人员落实到位、设备检修纪录完整,确保供水方便可靠,确保了用水的及时供应;加强每日水压监测,做到了掌握准确、及时。当用水发生变化时,能及时采取措施并与有关部门联系,既确保了生产用水需求,又杜绝了水资源的浪费;定期对全厂水井进行清理,加强主供水阀门的维护、检修,使管道、阀门无泄漏,杜绝了跑、冒、滴、漏的现象;制定并修改了《用水管理规定》、《动力车间能源检查和考核制度》、《能源供应消耗考核表准》,根据考核标准和制度对车间各工段班组水消耗进行评比,节水指标层层分解并与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如今已形成层层抓节水、人人讲节水的局面。

注重技术创新,提高用水效率

该公司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对蒸汽冷凝水系统进行了改造。使每个用蒸汽单元——糖化锅、糊化锅、煮沸锅、洗瓶机、杀菌机的蒸汽冷凝水经过高压自动疏水器,通过400米左右的管道,送到锅炉车间150m3的热水储存罐储存起来供锅炉使用。蒸汽冷凝水回收率达到100%,每年可节约锅炉用水96000m3左右。

对酿造车间的工艺改造方面,原来的废酵母须经过压榨机压榨后才能拉走,处理过废酵母的压榨机需要用水冲洗。工艺改造后,废酵母经压缩空气直接压进罐车内拉走,每年可节约用水5000m3左右。

酿造车间洗发酵罐是一个用水量大的环节。经过使用先进的洗罐器设备,节省了洗发酵罐的时间和用水量,平均冲洗每个发酵罐可节约用水5m3。每年可节约用水3000m3左右。

此外,河南金星啤酒厂对全厂二级、三级供水表和部分主要回水表进行了改造,远传水表替代了老式数字水表,从而更准确、及时地掌握各工段、工序用水量及成品单耗,为进一步进行技术改造及消耗指标的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能够更科学、全面地安排生产。对用水量的考核精确到车间机台、责任到人,充分挖掘节约用水的潜力,杜绝了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篇12

着力于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科技进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实施“粮食丰产”、“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启动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工作。实施突破性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重大科技专项,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开发力度,重点推进动植物育种、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特色农业、绿色生产、林业科技、病虫害防治、保鲜储运、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大幅度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着力于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加强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创新。实施集成电路设计、应用软件及网络通信产品,制造业信息化及重大装备技术,民用核技术应用及产品,重大新药创制及中医药现代化等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中医药现代化、航空航天、核技术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战略高技术及新产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绵阳科技城、成都高新区、德阳重大装备业制造基地、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建设,推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着力于资源开发。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围绕矿产、水能、天然气、旅游、生物、沼气等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从我省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需求出发,实施钒钛、稀土等新材料及纳米技术开发应用、能源新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开发集约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开发一批新产品,培育一批优势品牌。加快成果产业化步伐,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促进我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