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2 10:11: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目前在大部分学校中,课堂教学几乎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比最大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效果不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所以现在大家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的改善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学互动和教学相长的载体。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讨论、探究的场所,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人或事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的天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针对我们学生的特点,在有些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老师的角色,给其他同学讲解某些知识点,让学生体会当老师的感受;老师走下讲台,扮演学生的角色,在下面听学生上课的时候,也可以体会学生听讲时的感受。这种角色的反串有助于不同角色之间的互相理解,是不同角色之间沟通的很好的方式。
一、教学的组织实施
具体实施过程中,我的做法如下:首先是对象的选择一定要谨慎,如果对象选择不好会直接影响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我一般选择的对象是大一第一学期的学生,主要是考虑到新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而且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又比较欠缺,所以选择他们来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效果一般都比较好。其次是内容的选择,我的经验是要选择相对简单的内容,而且要选择书本中相对比较靠后一点的内容,因为只有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才能对相关的知识点有所理解,这样在他们上讲台的时候才能讲出一些内容,而且要选择相对比较次要的一些知识点,即使学生在讲台上没有把这个知识点讲透也不影响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其次是组织实施,这个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直接影响到这种教学方式的成败,我的做法是一般先让学生主动报名参加这种课堂实践,因为这个课堂实践的表现会直接与平时成绩挂钩,所以学生一般都比较积极报名,我记得有个班班上总人数45人,主动报名参与的达到25个人,占了一半多。然后根据报名情况与学生沟通,给每位学生分配教学内容,提前给学生一段时间准备,分配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顺序,前面几位上台的同学一定要选择学习认真,表达能力强,知识点掌握好的同学,只要开始讲的同学讲的好,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好的标杆,那么后面的同学就会有压力,他们就会积极努力的去准备,这样整个课堂实践的效果一定会很不错;如果前面的同学没讲好,后面的同学也不会认真对待,这样效果就比较差。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不能忽略,每个学生在讲台上面讲完他所负责的内容之后,老师一定要进行点评,点评的内容包括: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是不是到位,学生在讲解过程当中整体表现怎么样,有没有把握教师这个角色中关键的地方等,原则就是既要鼓励学生,指出其做的好的方面,同时也要给学生一些压力,指出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让后面讲的学生有改进的方向。
二、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这种课堂教学实践,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1.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主要的锻炼机会就在大学阶段。让学生上台讲课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特别是表达能力不太好的同学,可以通过若干次的上台机会带来大幅度的提高,这种锻炼对学生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也能够带来很大的帮助。
2.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接到任务之后,一般都会很积极的去准备;在上台之前他一定会通过各种途径把所要讲的内容弄熟悉;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对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3.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台上讲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完全扮演老师的角色,他可以让其他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也可以让同学到黑板上去做题目,甚至可以扣表现不好的同学的平时分;这种方式会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增加同学之间的了解。学生在台上讲的时候其实也是表现自己的时候,通过在台上的这种表现,可以让其他同学更加了解你,这种了解对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很大,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容易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
1.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在有些时候,我们实施这种教学方式的时候会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对象选择不恰当,二是对学生的激励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办法:首先教学对象的选择要谨慎,如何选择在上面已经谈过;其次是对学生的激励,我们可以采取精神激励和实质激励相结合的办法,精神激励是指让学生通过参与这种教学实践能够获得一种成就感,实质激励可以采取加平时成绩的办法,在实践中我发现通过这两种激励办法的结合,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2.学生在台上讲不好。学生上去讲了,但是讲不好,这是我们大家经常碰到的另一个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生备课不充分,二是教学内容选择不当,三是老师点评不到位,学生不知道什么地方没做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办法: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具体做法上面已经提到;选择相对简单而且不是很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实践,减少学生备课时的难度;针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老师要进行恰当的点评,点评过程中要多肯定学生的表现,多表扬他们做的好的地方,不足之处也要注意表达的技巧。
3.学生在台上讲时,课堂纪律不好。学生在上面讲时,课堂的纪律经常不好,这是我们大家经常碰到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讲台上时威信不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办法:授权给台上讲课的学生,他们可以完全扮演老师的角色,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他们可以提问或扣平时分;老师要辅助管理课堂纪律,学生在上面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坐在第一排或者最后一排听课,如果看到经常讲话的学生,老师也可以坐到他们边上,这样对学生会有一些威慑。
参考文献:
[1]徐丽娜.浅谈课堂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1.
[2]王冬梅.“1+1”高效课堂教学感悟[J].新课程学习,2009.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95-01
教育学课程是师范院校的专业课,而多年来学生对教育学学习不感兴趣,不知道如何学,更不知道为什么学,感受不到教育学知识对自身成长的必要性。经过我们认真探讨,课堂教学设计上存在问题,如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过于强调认知领域,教学过程的设计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没能给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进行四个转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知识本位到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见书不见人,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装载知识的容器,或者是学习知识的工具。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仅仅是去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点,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教师是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的。相反,先探讨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有没有必要学习。如在教学“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节时,首先和学生探讨,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一个人成长的三个空间,就你的了解,哪一个空间比较理想,哪个空间存在的问题较大?我们想深入了解哪一个?学生之间经过争执探讨,积极性有了,他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哪一个空间都存在问题,我们都想知道,都要学。这种把知识学习建立在学生成长需要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教学过程设计: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到关注学生的经验和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的产生经常处于心理活动的前沿――有机体遇事,情绪总先被触发;有机体做事,首先要受情绪的监察。情绪体验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选择,而且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1]学生的学习,首先要从情感上接受,产生“我想学”的冲动,然后才开始学习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内在价值,注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与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教育学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主动参与转变,教师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是以学生独特的方式参与。比如提问这一环节,教师不去提问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因为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回答容易造成学生认知、情感的肢解。教师要让学生谈“上节课你的感受是什么,觉得哪些知识更有意义”或“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等。这一类问题,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习过程自动内化,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回应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话语,更面对他的精神世界。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对待、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要让学生参与决策,因为是学生自己的选择,他们总是认真对待。比如教育学第一章是关于学生思想认识的一个问题:“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教师问学生:“你们想一想,这节内容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教育学重要呗。”教师又问学生:“那同学们看怎样处理合适?”学生非常诚恳地说:“老师,这一节不讲了,我们学点有用的。”就这样,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过程的主体。
三、课堂教学方式:由师生授受方式到情境设置中的师生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自外而内的外烁过程,教学过程只简化为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记、练的过程,忽视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体验,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的习惯。这种把知识凌驾于学习者之上,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教师的任务是为知识建构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撑。[2]教师在教育学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推动学生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比如对“复式教学”一节,教师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和谐状态,从现在人口出生率低这一事实出发,创设出问题情境:在一个区域内,学生人数少,年龄跨度大,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从而解决了复式教学的概念、编班原则、课表编排等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虚拟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四、课堂教学设计:由预设到生成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和体验的延伸,课程是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的、生长的过程。根据这种理念,教师对教学只设计一个框架、一个思路,而考虑更多的是不断变化的情况,对弹性因素和不确定因素的准备,这样能为课堂教学的实践留出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空间。
二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数学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环节,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因素。课堂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得高等数学课程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中心环节。作为大学重要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教学时数多、授课时间长、基础性强,大多数高校把高等数学课程放在大学第一学年,授课对象都是刚刚结束高考离开中学的大一新生。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课余时间不多,自学能力也较弱,学生没有能力按自身需要进行课后学习,加上高等数学中高度抽象的数学概念、丰富的数学内容和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增大了学生认知的难度。所以,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授、引导和启发获得。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课程知识最快捷有效的途径,课堂也是学生接受数学思维训练的主要场所。大学新生能否学好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的发展,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并不断提升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 当前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过去黑板、粉笔加讲授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普遍被PPT播放加上教师讲解替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现代化了,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旧是老的一套,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提问。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本应以教师分析引导,学生同步思考,师生互动交流,却被PPT的快速放映和教师的解说所代替。另一方面,由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各专业课程设置的变化,导致高等数学课时进一步减少,面对高等数学的大容量、少课时的困惑,教师不得不对部分内容作淡化处理,让学生课后自己看书。由于数学是一种抽象符号系统,在一定公理规则下的推演技术,这种教学模式更增加了学生对数学认知的难度。而我国高校现有的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科研,更多关注论文著作的发表。教师落后的课堂教学观念、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使得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 学生数学基础下降,对数学失去兴趣,不能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方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生录取线下调,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现行中学数学教育的过分应试化,使得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质,透支了学习热情,现在的大学新生对数学要么失去兴趣,要么视学数学为畏途,害怕上数学课。相当多的大学新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的课堂授课方式。据相关的问卷调查,对大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授课方式仅有1.4%的学生能够完全适应,另有25.4%的学生基本能够适应,大部分新生对大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适应[3]。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投入学习上的时间远远不够,且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中[4]。由于受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的限制,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容量大,大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更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系统性和逻辑性,注重概念的讲解和定理的推导,很少腾出时间给学生巩固练习和思考提问,课堂上师生缺少对话和交流。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和师资紧缺等因素,高等数学课常常是大班教学,课堂管理难度大,除了显性逃课,更多学生存在隐性逃课,上课玩手机、打瞌睡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课堂参与率较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3 高等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特征,以及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教学出现部分脱节现象增大了大学新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难度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相比,理论性更强,内容更抽象,无论是数学概念、数学原理,还是数学方法上更加丰富,一堂高等数学课往往包含了多个数学概念、公式以及大量抽象的新的数学符号,使得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与现有的高等数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出现了部分脱节,如高等数学的求导运算和积分运算中经常涉及到三角函数,在定积分应用中要用到的极坐标和参数方程,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里都降低了学习要求,其中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和积化和差公式、反三角函数、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等内容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里作为选学内容或者被删去。现在高校的数学教师中很多是理工科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对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改并不熟悉,对高等数学课程与现行高中数学之间出现的衔接问题不太清楚,加大了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难度。
四 提升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1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首先要坚持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大学课堂是一个神圣的殿堂,大学课堂是答疑释惑的地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这些任务的完成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更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和情怀。高等数学课堂上面对的都是刚刚离开中学的大学新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教师的言传与身教甚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仪容仪表和精神面貌,对数学问题理性的思考方式和对数学命题严谨的推理论证,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传道、授业、解惑的内在统一,坚持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教师应按照课堂教学要求,加强课堂组织管理,规范课堂教学秩序,确保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灵魂的教育思想
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有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灵魂的教育思想。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一种思维模式,更是一种素养、一种文化。高等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特征,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学教育的目标除了传授给学生继续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培养理性思维外,还有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尤其对理工科学生而言,人文教育往往是个薄弱环节。数学教育不能只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素质教育观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避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知识结果、解题技巧讲授,轻知识发生过程、数学思想方法讲授,重应试能力培养,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创新,善于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
3 重视高等数学绪论课,为高等数学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绪论课上,教师应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一一介绍,让学生清楚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高等数学研究的对象和理论基础是什么。明确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之间的区别,以及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性,高等数学对后续课程、特别是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影响等。在高等数学绪论课上,教师应该将本课程中较难的章节,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向学生介绍,便于学生后面的学习。在绪论课上,教师还应向学生公布本课程的考核办法,明确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及相应考核指标,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到课率和听课情况,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和完成课堂练习情况,以及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等等,都应告知学生,减少学生因惧怕高等数学,担心考试过不了而产生的数学学习焦虑,帮助他们建立能够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高等数学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4 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注入式的静听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角,学生处在十分被动的地位,很少有机会参与讨论。而教师的教学又往往是形式的、抽象的,只见定义、定理、证明、计算,很少讲数学与专业课程、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只是听课、记笔记、做练习,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相反容易因数学的枯燥、晦涩难懂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精神,不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启发式教学,根据内容强化问题方式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从实际中提炼数学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进行教学。课堂上应尽可能地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鼓励学生提问、探究。在教学内容展示的手段上,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对一些抽象的内容,可以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的方法,展示内容的内在规律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数学这一思维的体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模式逐渐被以PPT课件为主要手段的多媒体技术所替代。多媒体课件在复杂图形和较长篇幅的概念表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增大教学信息容量。借助多媒体演示功能,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但是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只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由于高等数学是一门推理性的学科,数学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多媒体课件大容量的课程信息和教师快速度的播放,常常使得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拍,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一些定理证明、公式推导和复杂计算,粉笔和板书仍然是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大学课堂是大学数学教育的基本载体,是大学生接受数学教育最重要的场所,也是保证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我们应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客观面对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非数学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5(2):9-11.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003-0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时期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决定了它与普通高中是不同类别的教育。因此,中职数学教育必须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为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服务。
一、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时下,由于高校和普通高中的逐年扩招,使得中职学校对于生源的要求和门坎更低。通常能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基础很差,高中考不上,只能选择学习一技之长,求得谋生手段。所以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他们大多数在初中时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数学科目显得尤为突出,进入职中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自信心不足,对数学课程存在严重的恐惧心理。
目前中职数学的教育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定位不准确,甚至用教授普通高中的方法进行教学,把重点放在关注题型和技巧的训练上,而关于数学的价值以及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则很少关注。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审题能力、提炼概括能力、基本运算能力相对比较欠缺,接触数学实际应用机会太少。带来的问题是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狭隘,认为数学学习就是不断地学习数学概念、不断地解题,与专业、工作没多大联系,学生缺乏数学应用的动机和自觉性,对数学应用缺乏起码的感性认识。
二、数学课堂的激励教育
职中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由于基础薄弱,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另一方面,数学教师个人的感染力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克服学生恐惧心理,树立学生学习数学信心,适时激励学生给学生赞许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曾参加培训,深切体会到教师的鼓励在学生学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学生上课时难免走神分心,教师此时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励志小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自己身边的事,有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听老师娓娓道来,既真实又有感染力,学生听了之后都倍受鼓舞,既调节了课堂氛围,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针对不同专业的实施的应用教学
作为教师,其业务学习不应局限于纯数学的知识,而应加强对所任教专业的学生所学知识的了解,并掌握该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因此,笔者认为职中数学教学应该体现学以致用,以数学无穷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需要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可以从以下入手:
1.教师要做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与物。多收集反映数学知识的自然现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生产事例,特别是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有关的应用数学的实例。
2.作好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工作。职中数学教师要至少了解或熟悉本校开设的各门专业的相关知识。经常保持与专业课老师的联系,了解同步教学内容对数学的要求,会用到哪些数学知识解决哪些专业问题,为平时教学积累素材。
3.职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对应用问题进行教学法加工。一方面能将一些复杂的应用问题尽量改编为职高生能接受能解决的应用问题;另一方面能将教材上一些纯数学题改编为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问题。
4.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应用问题的地位。结合本课教授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将应用问题穿插于引入新课、创设教学情景、演练基础知识等教学环节中,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学的应用,逐步渗透,让学生体会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践。
5.改变空洞说教,采用参观、实习等形式走出课堂,到工厂、商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结合专业介绍一些具有震撼力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各行各业都需要数学。
四、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实施的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57-01
课堂教学是以一定的时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教师应该改变多年来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再寻教学模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课程改革相适应。教师要从不同的视角和方式看待已经习惯的教学模式和隐藏在传统教学模式背后的各种诟病,审视自己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寻找一些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 在教学中善于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应主要集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本人教学前、教学中的反思为创新教学积累经验,拓展思路。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能帮助教师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调控自己,提高应变能力。
1.备课时的反思
备课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阶段,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的指导思路,要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则是重要环节,在备课时教师要反思以前教学中知识点的漏缺和衔接的合理性,将漏缺的补上,对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在备化学教案时笔者考虑到职业中学化学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传统的教学安排学生学得不好,应该怎样去转换一下授课方式,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思考,进行授课方式的改变,教学效果确实好了很多。
2.教学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在教学中对没有预见到或超出预见的部分进行行为性思考,有目的、有序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可能提到的一些简单问题,学生不能很快地反应过来,我们不能简单地让它过去,而要从思想上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学生,既不让他们感到尴尬,又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使师生互动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下去。如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中,最后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采用比较的方法将终点的颜色准确把握。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也就是写教后记。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的一种反思过程,教学后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后记重点在于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和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它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写教后记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上发生的一些事件的记述与分析;二是课堂教学环境的记述与分析;三是记述课堂教学的体会与感悟;四是记述学生的行为;五是记述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及解决过程;六是记述学生的评价和收获。
二 通过反思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优化教学过程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只有在不断学习中去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先进。课堂教学要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前提,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教育教学建议,在不断学习与交流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例如,多与兄弟学校联系,共同探讨教法、学法,共同研究考纲、考题,互换试卷,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空间,不断丰富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站在一定理论高度上,评价、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才会被学生接受,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将教学过程进行最大优化,只有提升教学反思的高度,才能缩短教学之间的距离。在师生共同享受“过程优化”所带来的轻松愉快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 在学研中思考,提高教学的层次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中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既是理论知识教学的引导者,又是实践教学的师傅。各职业中学都在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而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改变的,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只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开设时多去思考过去课程开设的不足,在考虑新课程时就可以很快定位。如在化工专业课程开设中,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化工专业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中,应该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反思、改进、提高,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别在化工专业技能训练中,更要注重对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反思,通过反复观看教学片和对上一届学生技能考核时出现的问题,合理改进实验步骤。平时也要用心去审视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实验教学的研究,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改进。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所以几年来,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以Book V Unit 10为例:课文是大家都熟悉的足球“Soccer”,在学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When you hear or see the word"soccer/football",what’s the first word or expression appearing in your mind? 问题很简单,主题也熟悉,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了各自的联想。
二、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为:(1)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这种教学方式。但你会发现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为学而学,一个字“苦”。
1、建立全新的脑图
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勒斯特市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爱。我们中大多数人是把所有的感觉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观进行学习,尽量通过其它感观牢记信息。以Book V Unit 8为例,此篇课文是“Buying Books”,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课文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一则故事,因而段落前后既无必然联系也无故事发展的必然线索。课文读懂不难,但要牢记却也不易。因此,我就把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并且展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根据脑图理解全篇课文后表示,他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2、创设多位一体的格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发生厌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走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的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我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自在黑板上罗列key words或画出脑图来让学生复述,我采取了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以Book V Unit 7为例:课文的题目是“Blindness and LouisBraille”,课文讲述得是Louis Braille 和他发明的盲文。学生对Louise Braille的生平一点也不熟悉,脑中也无他的脑图,为此,我作了新的教育设计。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在某些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的动机不明确,老师也只是让学生以指定的方式参与指定的活动,尽管参与人次多、课堂活跃,但学生毫无主动性。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因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学生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那才是学生的有效参与。
以Book V Unit 2为例,该课标题为“Improving Your Study Habits”,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求对课文最大限度的理解。要理解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已有的关于“Study Habits”的图式。在学生罗列出自己的“Study Habits”之后,要让学生互相传阅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并请他们判断哪些是好的或哪些不足取,并以debate的形式进一步加以阐述、辩论。在启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过充分的积极思维之后,再让他们阅读该课文,这时候他们便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并能很好地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着悬念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激活课堂的四项要求是:1.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2.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3.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4.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有悬念。
一、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因为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所以几年来,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最佳的方式。例如:(1)由复习单词导入课文。(2)由教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或先简单地复述课文。(3)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4)如果课文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表演。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创造(creative),要求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我尝试了这些新的导入课文手段,以简单的问题、熟悉的主题切入,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各自的联想。我把他们的联想罗列在黑板上,归纳在不同的板块中,便于总结。从黑板上罗列的内容来看,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联想是丰富的、无重复的,且几乎人人参与。虽然展示的只是学生说出的一部分的联想,但已能看出它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内容。在以后课文的学习中,无论是掌握课文的质量还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二、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为:(1)听:听老师讲、听录音放、听同学说。(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此教学方式。但你会发现这样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所以,在形式上,我们要力求方式多样化,多方位感受,使信息反馈畅通。让学生不再为学而学,让课堂生动活泼。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要营造课堂轻松的气氛感,引发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抑制。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学习的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时安安静静未必就是好事,因为它很可能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压抑的标志。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点儿轻松感,其手段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基本应做到以下几种:1.目标导向:根据每个教材的要求,点拨关键语。2.表情导向:运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传情达意,引发兴趣。3.走动指点:考虑个别学生差异,面向全体进行正确指导、答疑解惑。4.幽默话语:学生在交谈时喜欢听幽默的话语,在课堂中师生互动可以促进快乐学习,沟通思想。5.游戏和表演。
四、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有悬念
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给学生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次成功后,即使他们的成功可能只不过是写对了一个句子,学生也会感到高兴,继而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反馈出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体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如讲完一课后,可设计几组综合训练题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知难而上,按照题目的“坡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在几番周折和反复讨论中,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对中等、后进生要特别留意,耐心启发,对他们学习中每一点成绩都要及时真诚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且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自己成功的愉快中,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象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亲身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勒斯特市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爱。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会把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官进行学习,通过各种感官牢记信息。传统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一行一行地记笔记,但大脑不是以此方式运作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当你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你就会学得容易、迅速。所以,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
参考文献:
[1]柴辉.激活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J].甘肃科技纵横,2004,(06).
[2]崔旭光.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的情感[J].殷都学刊,1994,(04).
[3]董秋燕.英语教学应注重调动学生开口的积极性[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8,(02).
我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感悟,现对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讨。时代的步伐和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什么样的经济发展就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与之适应,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更需要新型教育来支持。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报纸杂志、现场考察,我对现今的中学课堂改革的认识如下:
现在的中学课堂教学面临四大难题:第一,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课堂学习效率低,没有学习动力,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的作用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尤其是单词不能彻底掌握,这些是英语教师一直头疼的地方,也是不能深层次教学的障碍。第二,喊了多年素质教育的口号,学生的负担却越来越重,很多学校还是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第三,每个学校都有后进生,每年都有学生辍学,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对国家整体教育影响很大。第四,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更好地找到它们的接入点。
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来了解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一是尊重所有学生,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以所有人、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并且特别关注发展后进的那一部分学生。二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三是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根本命题就是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一个学校来讲,发展的主体既有学生,又有教职工队伍。教师的发展状况决定学生的发展程度,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四是严格细致而又人性化的管理。学校的办学水平决定于它的管理水平。在洋思中学,校长是管理者,教职工是管理者,学生也是管理者。学校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除了课堂教学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教学管理制度外,还有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方面的一整套规章制度。五是上述这一切取决于有一个好领导。洋思中学是同蔡林森校长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可以说,没有蔡林森,就没有洋思中学今天。蔡校长同许多名校长一样,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有很强的公信力,他的教育思想,他的管理水平,他的人格魅力,使他在学校和当地具有很高的威信。因此一个领导的作用是巨大的,他可以用行政手段执行相关工作。让学生课堂学得紧张,恰恰是洋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玄机”之一。通过多方面的学习、研究、交流,我切身体会到洋思中学的那种严谨的教风和学风,每个人的脚步都是冲冲的,每时每刻都有事做,因为他们知道质量和效率是生命线。洋思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念,把这些形象地喻为七能:1.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及时解决;2.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能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质量;5.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6.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7.能确保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压力产生动力,动力激发活力,活力带来效率”。他们的校长说:自主学习是学习,不是玩耍;越是要减轻学生负担,就越是要每节课都像考试、竞赛一样;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紧张了,教师的教才会高效,学生的学才会高效――“紧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标志,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提高他们的智力层次。
洋思这种严谨的教学作风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同为搞教育的我们,为什么就没有那样的气魄和胆识,没有那种创新思想?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很多时候我们都很迷茫,在搞素质教育今天,反而有更多的学生辍学,有大批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直线下降,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出路在哪里?通过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我们必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条路到底在那里,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山东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自主学习模式:1.时间模式:老师10分钟,学生35分钟。2.组织形式: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合作。3.教学方式(“三三六”):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幼儿期是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幼儿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幼儿兴趣和为其打好基础的重要任务,因此幼儿英语教师必须自觉地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采取多种有效方法让幼儿对英语产生浓厚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幼儿英语教师的水平高低决定着教学的好坏,特别是对幼儿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让幼儿获得亲近感,这样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语言素质方面,如果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不标准,会直接影响学生模仿的质量。因此幼儿英语教师必须认真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做到能够准确地拼读字母、音标,能够流利地说一定数量的歌谣以及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能够流利讲述英语小故事等。幼儿阶段的学生善于模仿,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作为一位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同时,幼儿英语教师还应该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设计教学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它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教学理论素养的综合反映。幼儿英语教师应该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语言水平等各个方面,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力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明确“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分析运用什么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说在教pen这个单词的时候,可以直接让学生跟读,然后讲解中文意思,也可以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或是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呈现单词,那究竟要用哪种方法教学最有效,这必须要求我们教师认真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实际需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是一个幼儿英语教师提高其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幼儿教师要注重游戏教学,加强幼儿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幼儿的语言能力大多是从唱、玩、演、做等形式中获得,只有在愉悦的气氛下,学生才能学得快,学得活。游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形式,也是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的一种手段,教师必须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呈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必须明确:游戏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玩,而是引导他们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英语的游戏教学是要把学习过程变成幼儿欢乐的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注意结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幼儿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唱”、“玩”以外,还可以给学生表演的机会,而老师必须给学生提供熟悉的活动场所,学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才会有抒发自己感情的兴趣,才会积极参与表演的活动。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表演灰姑娘、大灰狼、三只小猪等角色,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进行思维的空间,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拓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幼儿英语教学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事实也证明只有在愉悦的气氛下,学生才能学得快,学得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不会成为空谈。
三、加强对幼儿进行口语教学,在活动竞赛中培养孩子们的交际能力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口语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通过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口语教学活动,利用肢体语言、表情、场景设计等方式进行表情达意,把单词教学与会话教学融合在一起,给学生互相表演交流的机会,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可以运用体态语言营造轻松、充满洋味的课堂氛围。充分运用英语名、英文歌、儿歌、绕口令、顺口溜、谜语等,给予幼儿语言感染机会。可以给每个幼儿起个英语名,不仅会给他们带来无限乐趣,而且便于渲染学习氛围。教师最好自己也有个英文名字,要求学生直呼其名,充分体现西方国家的文化习惯,且融洽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交际。比如,在教学水果名称时,可以把各种水果放入一个布袋内,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玩字母游戏,包括默写字母接力赛,猜字母头饰找朋友、找邻居等;数字游戏包括快速口算抢答、打电话等。还有,比赛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妙招,因为竞赛能激起学生的进取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幼儿大都不甘落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好胜心理,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如:英文歌曲比赛,小组开火车比赛,角色朗读比赛,表演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通过人人赛记忆,个个比能力,组组赛互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
在生物课堂改革进行七年之久的今天,诸多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已不再研究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而是不停地思索着另一个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所谓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同样,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
有效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要有效果,课堂学习要有效率,课堂教学要有效益。也就是说,学生在学、学得会,并且在短时间和低精力情况下掌握的最多。个人认为有效果就是指学生有没有参与学习活动,主要看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率则是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益是指学生学习后能不能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学习的根本,三者中最重要的内容。历经几年的尝试和探索,要想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善于营造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八年级(上)“食用真菌”一节,在教学临近期末的阶段。此时正值深冬时节,在野外根本找不到新鲜的蘑菇。另外,学校周围也没有蘑菇的种植户,校内相关的资料很少。仅凭课本上的一点图片资料来上好一节课相当困难。
在此情况下,我做了如下的尝试:像往常一样,踏着铃声走进教室,不过多了一部录音机。孩子们脸上露出了不解的神情,一些同学小声的交谈:“这是要干什么?”
我郑重地向他们说:“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首歌,下面请欣赏这首歌。将放音键按下,从录音机中飘出《采蘑菇的小姑娘》的优美旋律。开始时,孩子们在倾听。一会儿,有一些同学开始合着音乐哼起来。后来,所有的孩子跟着节凑打起了拍子。听了两遍后,我对他们说:“好听吗?”“好听”“这首歌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也好。这首歌描述的是一种什么场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歌的词吧!”
我将抄有歌词的小黑板挂到了前面,同时提出以下问题。
请根据歌词回答:
1.蘑菇的形状、结构?
2.蘑菇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提示:温度、湿度、阳光等。)
3.蘑菇的数量和分布是怎样的?
4.……
在完成上面几个问题的同时,又展示了有关蘑菇形态结构、发育过程的幻灯片,并穿插了讲解。在整个课堂活动中,连平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同学,此时也伸长了脖子和同学们争论着。活动结束了,学习任务完成了,孩子哼着歌儿走出了教室。
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轻松、愉快。
在从前的生物教学中,只有在实验的时候学生才表现出一点兴趣。只要涉及到抽象的理论、专业术语、概念就是昏昏欲睡,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课上的一个实验很难以掩盖知识的“乏味”。生物课堂往往是“实验课乱嘈嘈,理论学习静悄悄”,即使有人参与也只不过是“独绣一支”。
在本节课中,孩子们为何一反常态,表现的如此活跃呢?会较长时间的保持兴奋呢?其实,仔细一想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其一:在课堂上,学生是置身于音乐之中,直接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这是在以往的生物学习中不曾遇到的情景。另外,这首歌节奏欢快,给人一种轻松的感受,适合学生的口味。恰好和以往的“枯燥、乏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创设出了一种宽松的、愉悦的学习情景。学生先“跟着歌儿哼着”,后“跟着节奏打拍子”。这已经说明学生开始就已经陷入教师设置的这口“美丽的井”。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孩子都会沉浸在兴奋中。
其二:这一节课中,我把多种教学形式运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中,不断调节学生的情绪。在开课伊始运用了音乐教学中的“欣赏”,在课中分别运用了语文的“分析”,生物的“图片观察”“讲授”等多种方法。在一节课中,将几种方法穿插运用,使学生的感官不断地接受新的刺激,从而不断形成新的兴奋点。
由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除运用传统的“实验”“资料分析”“讲授”等形式外,充分运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形式穿插在其中来调控课堂环节,使生物课堂变得“新、奇、特”,给孩子们以全新的刺激。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较长时间保持兴奋,继而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达到了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主体确证策略
学生只有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吸收和同化有效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预期目的。生物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学得轻松愉快、记得住、掌握得牢。例如,在讲初中七年级下“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分别测得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时的脉搏数据,然后比较。进而让学生做较为剧烈的运动,再次测脉搏,前后两者进行比较。
在这节课中,学生相当兴奋,很快就总结出,脉搏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强度与脉搏者间的关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在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果只在教室内学习这些抽象的知识,既乏味又枯燥,如同嚼蜡。课堂又何谈有效呢?
在这节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时,学生自己运动、自己测量、自己记录。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体会和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把课堂由教室转移到操场上,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种新的形式,极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操场空间很大,没有了在教室内的由空间带来的那种无形的约束感。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解放,是一种自由,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从精神到肉体的愉悦。学生在学习时,是轻松的、快乐的、自由的。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在运动中进行,都是在做他们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所以这节课学习效果明显,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这使学生从精神层面也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
三、生物教学要注重实践和体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生物知识全部来自于大自然,教学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从自然界中学习和感受会有事半功倍之效。自然界是最好的生物课堂。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蔬菜作物”“粮食作物”以及“校园植物调查”等章节时,开始的几年中我总是自己准备一些植物在教室内和学生学习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乔木、灌木等概念。学生可以在考试的时候准确地回答出教师曾经举出的例子,但只要变化了植物的种类,就不知所云。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做了一些尝试:在学习前两节内容时,把学生带到一个事先观察好的农田。这片农田中既有玉米又有大豆等农作物。学生们在这片农田中按着教师事先下发的学习提纲仔细地观察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特征等相关知识。学生还在农田附近的地方找了一些不知名的植物,根据根、叶等特征进行判断是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在日后测试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单、双子叶植物的类型和相关知识。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两节课的内容,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后反思其结果:生物学的所有知识源于对生物体的研究,而生物又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走进自然,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魅力,体验生物的神奇,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同时学生亲身体验、实际观察远比教师干巴巴的理论、文字、说教深刻。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也远远超过了教材和教师所举出的例证。自然界是我们最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自然界是最好的生物课堂。
以上几点是本人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仅供参考。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教师批评和指正。
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45分钟内,如何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教学情境的处理
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老师A在引入中使用了折报纸这一情境。折一次着重问学生如何计算报纸的层数,并在黑板上写下式子:
次数
层数
1
2
2
2×2
3
2×2×2
6
2×2×2×2×2×2
折了数次后提出问题:这些式子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因数都是2,都是乘法。
教师A:如果能折20次,这样写是不是太麻烦呢?
学生回答:可用
表示。
教师A:实际上学习了今天的新课《有理数的乘方》后,我们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来表示,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吧。
教师A在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简洁自然,紧扣乘方的意义,自然过渡到了下一环节的教学。比较精彩的是在课堂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提出问题:有人说一张报纸如果能连续折20次,它的厚度能超过我们的教学大楼,你相信吗?这样处理呼应了引入的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留给同学感受和思考的空间,在课后的交流研讨时得到了一致好评。
二、教师的作用
下面是教师B在讲授《图形的旋转》的场景:
师:出示图案(略),你知道这幅美丽的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吗?
生:先设计出一个图形(略),然后在这个图形的基础上得到这幅图案的。
师:哦,你真厉害,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大眼睛。今天我们也来做设计师,想一想怎样在图形A的基础上得到这幅美丽的图案。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生:把图A旋转一下。
(学生汇报完后,电脑演示图案的形成过程。)
师:观察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图形D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图形的形状没有变化。
图形的大小没有变化。
图形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那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看看你还会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再次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
(学生再次讨论。)
生:每次都是绕同一个点O旋转,而且O点的位置没变。
它们还都旋转了同样的度数,90°。
师:很好,我们通过观察不仅发现了图形旋转的方向,还发现了图形旋转的点和度数。那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的角度的?
(小组讨论,汇报。)
生:看看图形的一条边旋转了多少度。
师:现在你们知道开始的图案分别是怎么得到的了吗?
生:是由一个基本图形A绕同一个点O顺时针依次旋转 90°得到的。
生:也可以把图形A和C看成一个基本图形,把这个基本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的。
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合理的分析、总结、示范可以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升思维。
三、现代化手段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图形的旋转》这一节课中可以利用课件演示图形的变换过程,帮助学生发现规律。而《有理数的乘方》是以概念和例题教学为主,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物理课堂上,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善于设疑、提问。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尊重、信任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被动地学习。而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能更好地学会思考,在思维中积极地解决问题,进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课堂提问是教学重要手段,通过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巧妙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好问题,问题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并且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集中思想思考问题,处于准备回答问题的状态。然后,教师可以选择某个学生来回答,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比较思考。这样通过以点带面,就带动了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同时,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来提问,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进步。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提问语言应抑扬顿挫、准确简练,切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在学生解决老师提出问题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就要逐步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有一个质的飞跃。比如,在学习初中九年级物理中的“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时,教师可以设计下面几个小题目让学生思考,并要求通过实验解答:(1)电流表指针不正对零刻度线时可以直接用其来测量吗?(2)把电流表并联在串联电路中某一灯泡的两端,能测出通过那只灯泡的电流吗?(3)让电流从“-”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测量结果会怎样?(4)分别用“0~0.6A”和“0~3A”量程的电流表去测只有一节干电池和一个3.8V小灯泡组成的电路中的电流,读数会一样吗?(5)在有4个干电池和一个3.8V小灯泡组成的电路中,用“0~0.6A”量程去进行试触行吗?(6)电流表可以和小灯泡一样直接“并联”到干电池的两端吗?学生通过阅读题目、教材,通过实验对比、讨论,就能把电流表的“五个”使用规则掌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流于形式,最终应达到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提问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循序渐进。教师问得准,问得巧,学生才能答得全,答得妙。从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才能发现教学有哪些不足之处,找出教学需改进的地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二、合理创设情境教学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观察现象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更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必要的基础。物理学科概念规律较多,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创设情境,可以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情境创设包括实验情境、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等。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得到展示。物理情境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对情境中的问题做出不同形式的解答。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研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情境中可以独立思考,训练发散思维,提高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1.实验是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步骤、演示实验、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带着思考做实验,在试验中不断思考,亲自动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学会发现规律,归纳总结,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养成了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了科学素养。
2.多媒体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教育教学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用于辅助教学的很好的观察手段。它将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发挥想象;它利用动态的图像变化将抽象的物理过程形象化,展现了现象到本质的过程,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以往的教学中,很多知识点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形象地理解,而课件演示就能突破这一难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符合教学实际,传递教学信息,加强师生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生活化的教学观。物理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生活即教育。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生活中的常识解答物理的规律和概念。教师应经常带领学生走出去,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爱因斯坦曾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得到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以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4.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初中学生已经有较成熟的自我意识,直白的批评、说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甚至会引发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增强其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是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同老师,对老师充满爱戴和尊敬之情,从而就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