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08:51: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企业大额资金动作中存在的风险
1.内部风险。企业大额资金动作的内部风险表现在企业对内部资金管理的薄弱上,首先体现在企业户头开得过多,并没有将其存放在基本账户中,造成了大量资金沉淀,没有将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其次,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将大额资金进行盲目的投资,挤占了有潜力项目的资金,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2.外部风险。企业大额资金动作的安全风险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外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银行不能对企业的注册资金进行掌握,为企业对大额资金的不合理使用提供了可能;还有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利益,对企业的大额资金进行违法诈骗等。
3.人员素质。由于企业当中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当中的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时常存在,对大额资金动作中存在的风险缺乏认识,甚至有些人对其视而不见,不能就出现的风险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进行规避。也就是说,企业当中人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额资金的动作。
二、加强企业大额资金动作安全的重要性
资金作为企业当中的血液,它运转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企业当中的大额资金的动作不仅包括预算内的调动,还包括了预算外的调动,涉及面比较广泛。企业大额资金的动用是动一发而牵全身的,如果资金使用存在风险,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加强对企业大额资金动作安全的防控,是保证企业资金安全运作、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三、企业大额资金动作中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应将加强大额资金动作安全作为工作重点,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风险,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注重过程防控
资金安全的防范是规避资金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企业可以加强对内部控制、健全资金管理体系等方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企业在对资金进行监管时可以采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方法,这样既保证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也可以清楚的了解资金的流向。同时我们在加强内部控制时,要明确资金的审批制度,按照资金使用权限进行付款,不能越权审批,各个岗位的员工也应相互监督,对违反资金支付规定的行为要检举揭发,增强自身的职业素质。
加强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嘴上说的,企业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内部审计与监督在资金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内部审计、监督的建立健全,不仅可以有效的规避大额资金在运作上的风险,更可以及时的发现企业当中存在的漏洞,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制定相关惩处制度,施行相关责任制
在大额资金的运作当中,我们要制定相关的奖罚制度,具体可以实施以下几点:
(1)确认追究的方式方法。我们应对违反大额资金运作的人进行追究,首先应对追究的方式方法进行确认,例如对于违反企业大额资金运作的个人,我们应视其情节严重程度,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通报批评或者教育;对于领导层在资金运作过程的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采用降职、免职、党纪处分等方式等。以上的几种追究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将其结合起来灵活的运用。
(2)明确责任的追究对象。在奖罚的过程中我们要分清责任的主次,即明确责任对象。对于大额资金的直接管理者应承担主要责任,相关人员承担次要责任,对错误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而未被采用的干部,不追究责任。
(3)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追究。我们在对违反资金运作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究时,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首先是调查,即审计、人事、纪检等部门进行联合,对资金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取证;其次是提出建议,也就是说在调查核实后,写出调查报告,根据相关规定提出合理化建议,交给企业党政领导班子研究;最后是处理,党政领导班子在研究过后,应给出处理决定,按照相关责任不同,分别移交给不同的部门进行处理。例如,涉及到刑事责任的,需移交给司法部门处理。
(三)注重日常监管,完善监督审查机制
对于大额资金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我们要注重日常的监督,时时进行监控。企业当中的审计、检查等业务部门应按照自身职责对资金的安全进行严格的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事前审核、使用过程的监控和事后的检查,将监督工作贯穿于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当中;同时,主管资金的部门要建立健全内部的监督机制,对资金的去向、用途进行严格的把关,加强对内部财务人员的监督;检查部门要对违法资金使用的行为进行严肃的查处,对、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交给司法部门处理。
(四)提高资金风险意识,增强理财观念
中图分类号: TM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电网的快速发展加之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建成电压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特大型电网。不断提高的电力自动化水平让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全国已大量应用。特别是最近几年,各等级电压变电站正在逐步采用计算机监控,大幅度减少了值班人数甚至是实现了无人值班,调度自动化各项指标逐步纳入到电力生产安全考核中,由此对于其安全可靠性有了更高要求。电力调度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中是电网倒闸操作、运行管理、事故处理的中枢指挥机构,每个调度员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直接指挥者。在实际的电网运行中,任何不规范行为都会有可能影响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是造成重大事故。如果电力调度员误判、误调、误操作,其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一、电网调度不安全因素
1、系统运行的不安全因素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重点推广,被大量应用。各等级电压变电站监控逐步采用计算机监控,少人或无人值班,加之智能电网逐步开展,不断提高的电力自动化水平无疑为电网的安全运行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虽然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提高,但系统性风险仍然存在,不容忽视。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系统自身缺陷和环境因素。
1.1.1系统自身缺陷
系统自身缺陷包括产品在设计阶段或者工程施工环节处理不当,留下安全隐患;无用的警告信息过多,真实的事故信号容易被这些伪信息淹没,为安全监控带来隐患;装置的老化影响到了系统的运行率和安全可靠性;目前仍在用单通道或2条通道使用同种介质的假双通道运行模式,极易造成系统通道故障,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无法监控调度端,给调度员造成错觉,干扰正常调度。
1.1.2环境因素
包括设备运行环境得不到保证、人机混杂,加上多采用UPS提供停电时临时电源,缺乏电源维护管理措施,容易给设备的运行安全状况带来隐患。此外,众多的系统接口,若采用服务器双卡或三卡内桥式分段网络实现和公司MIS联网,没有实现物理级上的隔离,监控调度网络容易受到黑客及病毒的威胁。
2、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依据国家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标准规定,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危险因素分6类;而电力调度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第5类危险因素辩识关系密切,即行为性危险。它的危害性因素包括:指挥错误(违章指挥、指挥失误、其他指挥错误)、操作失误(违章作业、误操作、其他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2.1管理上不安全因素亦有新模式、新装备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管理方式上要发生变化。如允许在无人值班的变电站进行影响远方实时数据的检修操作,许可人在现场与集控、调度、远动人员互不沟通;调度员充当操作人员角色,在调度计算机上直接遥控等都会给安全监控、调度带来隐患,根源均是存在于管理的不到位,存在漏洞;也有一些部门不注重现场管理,不注重安全基础工作,自恃设备性能优良,数据长期不做备份,反事故措施缺乏,常以技术装备代替现场管理,掩盖安全隐患。加上运行规程编写不完善,技术管理不到位,内容过于简单,许多设备改造、变动情况没有及时编进规程中。
1.2.2存在着误下命令(即调度员没有严格遵守规程,未认真了解系统运行方式或交接班不清,误下命令;使用逐项命令时,一旦工作量过大,操作任务比较繁重,调度命令的拟写就会容易出现错误;在与现场进行核对的过程中,工作交接班没有交接清楚或现场回报不清就匆忙进行操作也极易造成错误)、误送电(调度员没有严格执行调度操作管理制度,工作许可及工作结束手续不清造成误送电;线路上如果有多个工作组在进行工作时,在工作结束时没有全部回报工作终结就送电或用户在未得到当班调度许可就在用户专用线上工作也会造成事故)、延误送电(即调度员执行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较差,不清楚系统运行状况,特别是在事故处理中,不熟悉工作程序,对重要用户延误送电)。其次是管理漏洞和检修工作无计划性。
二、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预控及防范措施
1、开展人员培训
安全管理终究是一项对人的管理。新形势下加强安全管理,首先是管理层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建立一支能管善管、思想开阔的安全管理队伍,满足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要求,避免在思想上认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防止疏于管理、制度措施落实不力、放任自流的现象发生。其次是职工方面,加强职工综合业务技能培训,提升职工整体素质,增强对系统故障判断识别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应变能力。落实调度员岗位责任制,提高调度员安全意识。
2、加大技改投入
自动化运行设备日常检查管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要做到迅速制定防范措施。通过技术改造减少设备自身缺陷,争取早日让新技术在生产应用中成熟起来。在设备采购环节上把好质量关,选用设计周密合理的方案和产品,严把施工关,在投如运行之前还要把好竣工验收关;运行期间坚持设备巡检制度,尽量改善设备环境。对服务器等重要设备采取冗余技术,数据备份、备品备件等均要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并贯彻实施,对在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坚决停运或更换可能会影响到系统安全可靠性的设备,避免因设备自身缺陷而造成事故发生。
3、用制度规避风险
2.3.1搞好安全工作,不能够仅仅靠素质、科技、良心和热情,还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考核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安全责任,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人人都有“制度就是高压线”意识。
2.3.2强化制度对现场作业过程的检查、监督,对于动态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杜绝形式主义,封堵新模式下出现管理漏洞,明确工作人员各自职责,实现由人为控制向制度控制转变,杜绝以技术装备代替现场管理的现象。
2.3.3通过完善运行值班等一系列制度,消除一切习惯性违章现象。技术措施方面要严格按照“严、细、实”要求执行“三票两制”,坚持调度命令预发制、调令复诵制、调令隔班复审、隔班预告等,严格审核调度命令票和操作票,严格进行考核,大型复杂调度操作指令票由班长、分管调度所长审核。加强分析与预控调度危险点,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有危险点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把相应的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论
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电力安全调度,必须认真提高调度员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加强调度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遵循电网管理制度,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多做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持之以恒,扎扎实实的开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姚庆.电网调度的事故处理[J].科技资讯,2011,(18).
[2] 陈建辉.浅谈电力调度运行的稳定管理体系[J].广东科技,2009,(16).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建设单位概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二)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1、实施背景
2、实施必要性
(三)项目概况
1、拟建项目
2、建设规模与目标
3、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四)主要问题说明
1、项目资金来源问题
2、项目技术设备问题
3、项目供电供水保障问题
二、市场预测
(一)项目市场分析
1、智慧旅游简介
2、国外智慧旅游建设
3、国内智慧旅游建设
(二)市场需求预测
(三)主要竞争企业分析
(四)营销策略
1、服务策略
2、技术领先策略
3、客户定位策略
三、项目架构方案及商业模式
(一)项目总体架构方案
(二)重点领域架构方案
(三)项目B2B、B2C、O2O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四、场址选择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二)场址建设条件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2.1 建设目标
2.2 总体架构
2.3 建设内容
(二)技术要求
(三)设备方案
1、设备及软件选配原则
2、设备选型表
3、软件选型表
(四)工程方案
1、土建工程
2、装修工程
3、供配电
4、综合布线
4.2方案设计
4.3设备购置
5、照明系统
6、空调系统
7、新风系统
8、消防系统
9、防雷接地系统
10、环境监控系统
11、排烟系统
12、门禁系统
13、保安监控系统
14、旧址与新建比较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料材料供应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四)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七、场地使用、公用辅助工程
(一)场地布置
1、机房布局
2、效果图
(二)公共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4、通风采暖工程
5、防雷设计
6、防尘设计
7、接地系统
8、安防系统
9、消防系统
八、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1、节能规范
2、设计原则
3、节能方案
(二)能耗指标分析
1、用能标准与能耗计算方法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九、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十、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1、设计依据
2、环保措施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十一、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设计依据
2、设计执行的主要标准
3、设计内容及原则
4、职业安全
5、职业卫生
6、辅助卫生用室
7、职业安全卫生机构
(二)消防
1、设计依据
2、总平面布置
3、建筑部分
4、电气部分
5、给排水部分
十二、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机构
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管理机构组织方案
(二)人力资源配置
1、工作班次
2、项目劳动定员
3、职工工资福利
4、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5、员工培训
十三、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十四、招标方案
(一)编制招标计划的依据
(二)招标内容
十五、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二)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工程费
2、安装工程费
3、设备购置费
4、土地出让金
5、软件购置及开发费
6、期间费
(三)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四)项目总投资
(五)投资使用计划
十六、融资方案
(一)资本金筹措
(二)融资方案分析
十七、财务评价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1、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2、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二)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1、销售收入
2、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三)总成本费用估算
1、直接成本
2、工资及福利费用
3、折旧及摊销
4、修理费
5、其它费用
6、总成本费用
(四)财务评价报表
1、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表
2、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五)财务评价指标
1、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
2、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六)不确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
2、盈亏平衡分析
(七)财务评价结论
十八、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十九、风险分析
(一)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1、规划风险
2、组织机构风险
3、人才体系风险
4、技术风险
5、资金风险
6、实施风险
7、运营模式风险
8、信息安全风险
9、支撑环境风险
(二)项目风险防控措施
1、规划风险防控措施
2、组织风险防控措施
3、人才体系风险防控措施
4、技术风险防控措施
5、资金风险防控措施
6、实施风险防控措施
7、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措施
8、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9、支撑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二十、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 表:
1、附表1 项目建筑工程费估算表
2、附表2 项目设备购置费估算表
3、附表3 项目软件购置费估算表
4、附表4 流动资金估算表
5、附表5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6、附表6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表
7、附表7 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8、附表8 项目摊销估算表
9、附表9 项目折旧估算表
0引言
中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矿地质环境复杂,煤矿企业生产力水平还有待提升。而基于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够显著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出现,避免煤矿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对煤矿安全事故危险源进行实时预警,针对危险源选择不同的预警方式,在煤矿正常生产过程中随时传递相关安全信息,及时切断根除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源。
1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
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是一种基于过程的管理方式。根据风险预防控制理论,风险预防控制对象可以分为能量与行为失误[1]。处于可控状态中的能量与行为被称为危险源,处于失控状态中的能量与行为被称为隐患。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对象为危险源而非隐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煤矿往往对这两个概念区别不甚清晰,过于重视安全隐患的控制管理,而忽视了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没有遵循风险预防控制的理念。所以,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在关注隐患管理的基础上重视危险源管理,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预防控制。风险预防控制煤矿安全管理全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分别为危险源识别、日常监测管理、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处理、应对风险控制策略及风险控制实施与评价。这五个步骤相辅相成,相互递进[2]。在具体煤矿安全事故出现前对引发事故的危险源进行准确识别,预测危险源所形成的安全风险程度,并且对其开展监测与预警,最后对危险源进行妥善处理,以避免出现煤矿安全事故,保障煤矿生产顺利安全进行。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能够不断完善与优化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与欠缺,最终达到煤矿长效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2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实施
2.1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原则
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风险预防控制是避免安全事故出现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风险预防控制目的,煤矿企业在开展风险预防控制管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a)闭环性原则。所谓闭环性原则即为煤矿企业在进行风险预防控制过程中必须要完成闭环过程,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都要规范进行,秉持闭环原则,从根源上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产生。在风险预防控制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粗放式管理往往在管理制度、生产技术、安全教育等方面较为重视,而在信息反馈与预防控制方面相对薄弱,难以实现闭环性;b)动态性原则。煤矿生产体系的特点使得其拥有高强度的动态性,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工作设备下煤矿生产都有可能形成新的危险因素。因此,风险预防控制必须要动态、实时预警,才能实现风险防控的目的;c)系统性原则。煤矿生产过程是一个内容繁杂多样的系统,包括瓦斯防治、防尘、通风、支护、掘进系统等。在实施风险预防控制时必须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与安全事故预防策略来选择科学合理的预警与应对措施,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系统的可靠性;d)及时性原则。危险源为煤矿安全事故的源头,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危险源出现问题则极有可能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在进行风险预防控制过程中,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危险源存在异常就应该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并向上级汇报。
2.2风险预防控制下煤矿安全管理全过程
2.2.1危险源识别危险源是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是能量与行为集中的事物。在风险预防控制煤矿安全管理中,危险源识别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其对于风险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有直接影响。鉴于此,煤矿企业的危险源识别工作要发动全体员工一同开展,全面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与机械设备的各个领域,让危险源可以被完整识别[3]。煤矿企业可以编制详细、合理的危险源识别调查表格,请企业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危险源识别工作中,并且详细填写表格,利用事故树、事件树等方法深入识别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源,尽可能全面真实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项危险源。2.2.2日常监测管理日常监测管理工作主要是指煤矿企业对煤矿日常生产活动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检查与定期不定期抽查,主要目的是监测煤矿日常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未识别出危险源或新增危险源。如检查工作人员已准确识别危险源,则需要按照煤矿企业的制度与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有选择性的停止生产开采、疏散工作人员等,并且将详细的实际情况与选择使用的措施汇报给风险预防控制中心。由于煤矿生产拥有动态性的特点,在不同环境、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危险源可能变化或新增,因此一旦发现危险源需要及时将危险源归档处理,并且作为日后重点监测对象。2.2.3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处理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处理是煤矿企业开展风险预防控制安全管理的专职部门,其主要工作包括煤矿企业风险预防控制的日常管理、开展风险控制措施等。当日常监测管理所获得的信息传递至预防控制中心时,该部门必须第一时间组织专业人员处理危险源信息,灵活采用各种危险源识别的方式来核实是否出现新的危险源。如未出现新危险源则继续开展日常监测管理,如出现新危险源则需要对其进行整体评价[4]。2.2.险控制策略如预防控制中心识别后出现不可容忍的风险,需要对该危险源进行深入识别,制定应对风险源的计划与方案。煤矿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应对措施。a)新建、改造、消除、控制风险的相关一系列技术措施,以便消除风险带来的安全隐患;b)优化煤矿管理制度、生产规程等,并且落实完善的监控管理措施,提供紧急预案对危险源进行控制管理。2.2.5风险控制评价与实施煤矿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环节中风险控制评价与实施是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其主要是针对原有与预备使用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预备使用的风险控制措施需要在正式实施前通过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措施进行审核与评价,对其可行性与科学性进行评价,在对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确定后可以批准并且要求实施。煤矿企业风险预防控制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与在岗人员需要针对具体措施开展岗前培训工作,保证能够严格按照应对措施的相关规定与要求进行,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对风险应对措施的效果进行监督管理,如措施实施后未能满足要求,则需要重新制定相关计划与措施;如措施达到要求则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巩固应对危险源的效果。
3结语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系统的风险预防控制系统,以满足煤矿生产的实际需求。风险预防控制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对危险源进行识别、日常监测、预警与安全控制。针对这一安全管理体系,煤矿企业应该全面判断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科学的危险源与风险评价方式,完整而详细、全面而系统的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以便可以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卢刚.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常见组织错误与预防控制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2):106.
[2]孙广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9-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范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体育运动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开展或组织参与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比赛,以及学生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自主开展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是指学校体育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人员身体损伤的风险。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是指体育运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身体损伤后果的事故。
第三条 学校应当依法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运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应当加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
第四条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学校落实、社会参与的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预防和避免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减少体育活动的做法规避体育运动风险。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执行。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作为教育管理与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制订适合本地区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明确风险防控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指导并督促学校建立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对学校进行考核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 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多部门协调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制订风险防控制度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明确教务、后勤、学生管理、体育教学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组织和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行职责,落实要求。
第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产品和质量标准选购体育器材设施,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安全检测及评估报告。应当建立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制度,记录采购负责人、采购时执行的标准、使用年限、安装验收、定期检查及维护情况。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应当严格按照安装要求,由供应商负责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学校应当进行签收,签收结果记录在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中。
由教育行政部门采购交由学校使用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将采购安全台帐同期交付。
第九条 学校应当按规定安排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按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纳入学籍档案管理。学生新入学,应当要求学生家长如实提供学生健康状况的真实信息。转学应当转接学生健康档案。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学校负有保密义务。
对不适合参与体育课或统一规定的体育锻炼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当减少或免除其体育活动。
第十条 学校应当主动公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等信息,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章 常规要求
第十一条 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前,应当认真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中,应当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对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当按教学要求,详细分解、充分热身,并采取正确的保护与帮助。
第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应当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制订安全应急预案;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设置相应安全设施及标识;设置现场急救点,安排医务人员现场值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跨地区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应当根据活动或比赛要求向学生及家长提供安全告知书,获得家长书面反馈意见。
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需要第三方提供交通、食品、饮水、医疗等服务的,应当选择有合格资质的服务机构,依法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根据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具有安全风险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需要在教师指导和保护下才可使用的器材,使用结束后应当屏蔽保存或专门保管,不得处于学生可自由使用的状态;不便于屏蔽保存的,应当有安全提示。教师自制的体育器材,应当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对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使用安全情况进行巡查,定期进行维护,根据安全需要或相关规定及时更新和报废相应的体育器材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利用开学教育、校园网络、家长会等进行体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体育安全知识,宣讲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要求和措施,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理解体育运动风险防范。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十六条 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按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要求及时实施或组织救助,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第十七条 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处理结果书面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妥善处理体育运动伤害事故。
第十九条 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可会同体育、医疗、司法等部门及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组建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仲裁小组,对事故进行公平、公正的调查,提出仲裁意见,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说明:墩柱、盖梁施工的主要风险为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
(1)安装拆除作业不规范,荷载布置不合理等,导致脚手架、模板倒塌事故。
防控措施:
①模板支架作业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未持证及岗前培训人员不得进行此类作业;
②支架搭设步距、间距、扫地杆、剪刀撑、顶(底)托、钢管柱安装与竖直度等必须满足规范和专项施工方案要求;
③模板螺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上满;
④混凝土浇筑时,不得采用大罐漏斗直接灌入、冲击模板,或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高度过大,使模板超过承载极限,可能导致混凝土模板倒塌或爆裂。
(2)脚手架、上下通道、操作平台搭设或拆除、临边防护设置、登高作业、模板装拆、提升作业等,引发高处坠落事故。
防控措施:
①应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其他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②不具备高处作业资格(条件)的人员不得擅自从事高处作业,不得未经现场安全人员同意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比如擅自拆除临边防护栏杆、防护网等。
③人员高处作业时,不得攀爬脚手架、钢筋骨架、模板等上下。
④安装、拆除脚手架、塔吊或模板支撑系统时,应有专人监护,并按规定设置足够的防护措施;按规定配备、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严禁在作业区域内打闹。
⑤高处作业操作平台、梯笼、临边防护、等的材料质量、安装方法等,应满足规定要求。
(3)墩台施工中存在有物体失控可能,因物体(如钢筋、模板、工具、零件)打击,导致物体伤害事故,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防控措施:
①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应佩戴安全帽;
②常用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不得随手乱放;不得拋掷物料、工具或施工垃圾。
③起重吊运物料时,应有专人进行指挥,物料存放不得超载。
2、T 梁架设施工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说明:梁板吊装施工的主要风险有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风险。
(1)架梁设备不按操作规程安装、使用;架桥机主机对位后,未采取可靠的制动措施;下坡道架梁时运梁车没有可靠的防溜措施;架桥机过孔前,梁片未按规定进行横向连接等可能导致起重伤害事故。
防控措施:
①架桥机作业前,应详细检查各个部件,确保架桥机本身安全;
②架桥机落梁时,两端应统一指挥,同时起吊落位;
③下坡道架梁时,运梁车应有可靠的防溜措施;
④架桥机行走电机应合理设置防雨棚。
(2)架梁时,作业人员不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导致作业人员坠落。
防控措施:
①禁止夜间架梁;
②正确使用安全防护劳动用品(安全帽、安全绳、防滑鞋等);
③横隔板焊接施工时,应安设安全可靠的吊篮,保证作业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施工。
(3)使用临时支座落梁时违章操作,可能导致梁体坠落砸伤作业人员;架梁作业区未按规定设置防护设施,可能出现无关人员随意出入的情况等可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防控措施
①架梁作业区域应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安排专人进行防护,非架梁作业人员不得进人架梁作业区。
近年来,由于道路交通网建设需要,高速铁路隧道的挖掘长度及开挖断面越来越大,断面形状日益多样化,加大了开发难度,施工风险随之俱增。面对施工过程中风险要素和不确定性,应构建动态的、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技术体系,最大程度的消除施工风险,避免安全质量故障的发生。风险管理技术体系的构建要建立在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的风险要素分析,及风险管理目标确定基础上,因为这些为其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这样才能保证施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1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风险要素和风险管理目标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项目周期长、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过程存在不确定性,反映到具体的施工作业中后为两种表现。一是,施工技能风险要素。采用新技术,技术落后,应用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施工工序实施不当,爆破操作不当,隧道围岩变形过大及勘察不仔细等都会形成一定施工技术风险。二是,施工现场风险要素。高速铁路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山体中的,开挖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塌方、瓦斯爆炸、释放有毒气体、洞口滑坡等,加之地质的不确定性,安全措施不到位,随时可能引发施工安全故障。
施工风险是关系到工程质量、工期进度及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必须做好施工风险管理工作。施工风险管理目标:科学评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重大危险源,然后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和办法,以规避风险。
2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技术体系
2.1 风险分析
隧道施工中有着诸多风险要素,而且多是隐蔽的,需要采取有效的识别方法识别出风险源。所以,对施工风险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论证,从系统角度看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精确估计施工风险要素,进而制定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做到对施工风险的规避。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的主要手段。风险识别是发现风险源的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要对风险要素发生的条件、位危害等进行科学分析。成功识别出风险源后,要将其一一罗列出来,建立风险指标体系,用以评估重大危险源。
风险识别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有专家调查法、经验判断法、系统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遵循预测性、全面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进行风险识别工作,从工程实际出发,选择与施工技术标准相符合的风险识别方法。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指标交底文件、地质勘查报告等资料,结合以往经验,利用适合方法对施工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得到各风险比重,同时对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全面分析,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2.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建立在风险分析基础上,是一种对风险源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工作。为做到真正量化评估,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由于模型构建较为专业,这里根据风险评估过程提出了一种操作方便便捷、数据明了、不繁琐的风险评估程序。具体是:第一步,先整体评估工程项目的施工风险,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要素进行风险分析,预见每个风险源要素可能为施工带来的影响和损失;第二步,预见风险要素对整个工程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成本、工期、质量、安全角度入手;第三步,对以上两个环节得出的信息进行整合,按一定比重将所有风险要素及其影响程度做先后排序处理;第四步,从现有的风险评估模型中选择一个适合工程项目施工要求的,将重大风险源填入其中,按一定计算方式计算得出评估结果,最终确定风险要素对工程施工产生的影响。
除进行量化的风险评估之外,也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进行风险评估,但是这种评估方法对人员专业知识和经验有着严格要求,得出的评估结果缺乏科学性,没有先进技术作为支撑。
2.3 风险监控
结合高速铁路施工经验,此类工程项目的施工风险监控措施有:第一,建立风险监控台账,清楚登记风险源产生条件、位置、危害程度、预控措施及负责人等信息,并公示给全员,尤其技术人员。既用于防控风险,也用于安全故障发生后的处理,便于提高反应速度和故障处理效率。第二,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安全作业技术方案,选择符合标准的施工技术。第三,严格地质勘查工作,全面而客观的分析隧道项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整理成文件后纳入风险监控体系之中。
2.4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施工安全的有效手段,应制定动态的风险控制计划。以隧道工程实际为出发点,以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控为依据,以有效防控施工风险为目的,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计划内容要符合这些要求: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和防控策略;提供完整的风险分析、评估与检测报告信息;确定各个施工阶段的技术与质量标准;建立严格的岗位职务分工和责任分工制度,让每位施工参与者清楚自己的工作范围、职责和权限;要求工程监理严格执法,严格检查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规范各项施工工艺。其中,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是重中之重,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及时有效处理”等原则,将风险防控和风险处理有机结合起来,力争确保风险防控措施的完善性、有效性,全面保证工程施工安全。
3 结语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有了长足发展,施工风险管理技术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具体施工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的风险要素不断提高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也要不断探索风险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风险管理技术发展,以满足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有效规避施工风险。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骨伤医院危重症监护(IntensiveCareUnit,ICU)病房存在着诸多医疗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强化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风险意识可以有效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骨伤医院的ICU病房由于患者、护理人员和病区布局等方面的因素,往往导致各类安全事故发生[1],故加强对ICU病房的风险管理,分析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对策,从患者、医护人员、病区布局等方面做好风险防范,将有助于规避医疗风险。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研究,探讨防控措施在临床应用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4月~2014年3月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危重症监护(ICU)病房收治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年龄22~76岁,平均(48.3±3.2)岁。以2014年4月实施风险管理后收治的9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23~78岁,平均(48.6±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为患者做好日常各项生命指标的检查,做好患者的巡视工作。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医疗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防控措施。观察组加强风险管理,做好各项风险防护准备;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风险的预见能力;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优化病区环境,减少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医疗差错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是否及时、健康教育是否到位、护理是否周到等。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统一指导语,待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无法自行完成问卷者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完成。共发放问卷180份,全部收回,均有效。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疗差错发生情况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发生护理差错6起,发生率6.67%。观察组发生护理差错1起,发生率1.1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3.1骨科
ICU病房医疗风险分析3.1.1缺少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骨伤医院ICU病房的患者精神状态十分不佳,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疼痛,而且还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胡乱猜疑。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极易导致患者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如果缺乏与患者的交流,对患者的疑惑和困扰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为其解决,对医疗费用未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在需交大量医疗费用时则易发生争执[2]。患者及家属往往对治疗的期望值较高,一旦达不到预期效果容易产生不满而导致医疗纠纷。3.1.2医护人员业务能力不够强,临床经验不足医护人员是对患者实施各项治疗和护理的主要参与者与执行者,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由于部分医护人员临床经验不足,对突况处理能力较差,对巡视中发现的不良反应不能及时给予准确判断,对患者病情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漏诊和误诊等[3],加之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各项操作不够规范,这些均易导致医疗纠纷或事故的发生。3.1.3对患者的病情变化预见能力较低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不过硬,在临床中对患者病情的预见能力较低。在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等检查时,不能够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分析其病情变化情况;对于潜在的医疗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和制定方案予以解决;对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洞察不够,这些均易引发医疗纠纷。3.1.4患者自身因素通过对以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发现,许多医疗差错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可以说,患者本身也是潜在医疗风险的影响因素。患者患病期间情绪较为波动,对医护人员的安排配合性较差、依从性较弱。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低的患者,自我防护知识欠缺,对住院期间的各种注意事项认识不足[4],不注重自我防护,故易引发风险事故。
3.2防控措施
3.2.1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氛围。交流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态度和蔼,耐心听取患者心声,对患者存在的困惑及时予以排解,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沟通技能的培训,注重医护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对治疗中可能出现的突况及危险,要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患者住院期间会产生焦躁等不良情绪,要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3.2.2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骨伤医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较快。医院应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相关培训[5],逐步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各项医护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开展。要做好各项医疗风险的排查工作,以减少医护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医院应加大对医护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及时发现潜在的医疗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病情变化预见能力的培养,以便提前做好各项应对准备。3.2.3加大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力度,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患者自身也是医疗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切实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宣教,告知患者住院期间的各种注意事项、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使患者对疾病防控及住院相关事项能够高度重视。对患者进行宣教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健康宣教方案。定期组织安全防护主题讲座,让患者及时了解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懂得如何进行自我防护。
参考文献
[1]孙文艳.试论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232-233.
[2]石荣光,李冬梅,牛雅君,等.骨伤医院危重症监护病房现存医疗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2):1437-1438.
[3]孙纽云,许苹,董丹丹.我国骨科医疗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4):57-60.
中图分类号:V32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011-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06
1 介绍
外来物损伤(FOD)导致飞机安全水平降低,是航空维修业的一个大问题。所谓外来物损伤即为外来的物品,导致了如飞机发动机等重要部件故障、损坏,人员伤亡等严重事件。目前,外来物损伤的事件较多,其原因也林林总总,通过分析发现,外来物损伤是导致灾难性航空失效事件的最大潜在地面原因。
1998~2008年,某航空当局统计报告有116起外来物损伤事件,这些事件通常发生在各大机场运行的最繁忙时段。其中9起发生在机场停机坪,12起发生在滑行道,另外的则发生在飞机推出阶段。这其中包括轮胎扎伤、发动机吸入外来物受损等。进一步研究发现,80%的外来物损伤未对飞机操作造成影响,但当其发生时,最典型的后果就是复飞和起飞中断。
2 外来物损伤分析
2.1 外来物损伤定义
外来物损伤即包括各类碎片在内的物品,具有导致任何交通工具或系统损伤的潜在风险。换言之,即在飞机内部或周围,出现的不是飞机运行所需的任何物品。外来物在尺寸上千差万别,可能导致设备或人员的安全风险。外来物主要指能对机场、人员、设备造成严重危害的物品。实际上,最严重的外来物损伤事件包括人员的受伤或死亡,很多发生在飞机即将滑出时,由于人员暴露在发动机运转危险区域,发动机高速尾流吹起外来物,最终导致附近区域工作的人员伤害。
外来物通常可分为两类:软性和硬质,软性物质的损伤主要来自诸如鸟类、冰块和塑料质品,其可能导致涡扇发动机叶片的变形。如金属部件,混凝土、石块的硬质物品则可能导致如涡轮发动机叶片前、后缘的
断裂。
2.2 外来物的来源和位置
2.2.1 外来物的来源。外来物有多种类型,并以多种形式出现,它们会给工作者,特别是机场工作的飞机维修人员带来许多困难。许多外来物在材质、色彩及尺寸上都有所不同。通常,有四种基本的外来物:金属、石头、鸟类及其他。超过60%以上外来物为金属材质,18%的外来物为橡胶材质。
发动机外来物损伤事件研究发现,飞机本身部件为发动机外来物损伤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部件主要是发动机反推组件、折流门及门组件销钉等,其占到了所有外来物的33%。另外,机场的建筑活动也是外来物的主要来源。冬季天气环境原因,机场内的外来物更易出现,主要是机场道面年久可能冻结,出现裂纹并最终破裂。大风天气,风会带来如沙子、纸屑、塑料袋等外来物品。
2.2.2 外来物位置。通过对收集的外来物尺寸、重量、类型、位置及每个外来物的图片分析研究发现,大约55%的外来物位机停放区域、30%的外来物位于滑行道、15%的外来物位于跑道。
2.3 外来物常见损伤
在航空业,外来物导致了许多灾难性的问题,其中最多的就是飞机部件的损坏,按损伤大小可分为两类:小的损坏和大的损坏。小的损坏如飞机蒙皮表面凹坑,大的损坏如操作舵面故障、飞控系统卡阻、电气短路及发动机故障等。据统计,11%的外来物会导致飞机轮胎和发动机的损伤。这些损伤会直接或间接增加运行成本。
2.3.1 发动机损伤。飞机发动机极易吸入外来物。吸入的外砦锟赡芪软性、也可能为硬质,其形状、尺寸不尽相同。一旦与转子叶片、静子叶片和其他发动机部件撞击的话,会使部件强度降低,从而造成严重问题。另外,吸入的硬质物品会使发动机转子部件损伤,造成压气机前级振动和喘振。研究表明,外来物是发动机转动部件损伤的主要原因,一些严重的外来物损伤甚至造成了发动机的更换。
1999~2008年,某航空当局统计发现44%的鸟击损伤事件使得发动机内部、外部造成损伤,内部损伤由于无法通过肉眼发现,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燃气涡轮发动机叶片的外来物损伤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如下四类:(1)轻度损伤:只需进行叶片打磨;(2)中度损伤:单级压气机需更换叶片;(3)严重损伤:只需单级更换叶片;(4)重度损伤:除需更换叶片外,还需修理发动机其他受损部位。
2.3.2 轮胎损伤。飞机轮胎的损伤通常是由于外来物扎入。最坏可能导致爆胎,发生无法意料严重后果,甚至人员死亡。外来物还可能造成前起落架、主起落架胎面脱离,如果发生在起飞和着陆阶段,胎面脱离物会造成机身、机翼、发动机进气道、压气机等部位的损伤。
通常,外来物造成轮胎损伤有两种:一种是轮胎已能明显看见被外来物损伤需马上更换;另一种是外来物嵌入轮胎,但检查时不易发现,导致轮胎故障翻新。
2.3.3 机体损伤。最易被外来物损伤的部位包括机身、机头、雷达罩和风挡。机翼损伤会造成蒙皮凹坑或翼梁的严重故障,在许多外来物损伤案例中,这些损伤会导致飞机气动外形的改变,并使得飞机操纵困难和振动。
在一些案例中,外来物会穿过风挡并造成对飞行人员的伤害。大约13%的鸟击事件会导致风挡的严重损伤,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飞机制造厂家加强了风挡的强度和耐久性。增压区域的外来物刺入会导致快速失压。座舱增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机组和旅客的安全和舒适,飞机高空失压会导致机组和旅客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导致气压伤和减压病等高空疾病。如果外来物击中机头雷达罩,还可能导致飞机雷达系统故障。
3 外来物损伤风险防控
外来物损伤风险的防控主要是为了降低机场及飞机维修区域外来物损伤的发生几率,预防外来物损伤的发生,提升航空安全水平。目前,绝大多数机场和航空营运人已经认识到外来物损伤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外来物损伤风险防控得以成功的关键是顶层管理者的支持。
外来物损伤风险防控可以通过建立程序,构建SMS安全管理体系来实现。系统风险防控体系能帮助建立风险防控目标,具备正确的态度及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外来物风险防控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3.1 建立外来物风险分区控制
3.1.1 外来物敏感区。外来物敏感区域基于维修和其他存在外来物风险的工作进行设计。但是,该区域并不能完全有效控制外来物风险。外来物敏感区域设计时应考虑两个重要风险因素,即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敏感区较少产生外来物,外来物风险不高,无需在该区域采取控制措施。
3.1.2 外来物识别区。尽管该区域外来物损伤飞机的风险较低,但仍需重视,因为损伤可能变得很严重且干扰飞行操纵,甚至造成维修人员的伤害。该区域分为两个部分:非作业区和作业区。在非作业区,无需进行标识,但在作业区,则需张贴提醒标识,所有工具都应根据其用途进行适当标记。在该区域,秩序保持和“离开前清理”规定应强制执行。
3.1.3 外来物控制区。该区域外来物损伤的风险非常大。其通常发生在飞机组装和主要部件连接操作过程。该区域必须以红色进行清晰标识并且在地面设置白色的条纹带,也可以采用隔离带和其他经批准的标记标识该区域。另外,秩序保持和“离开前清理”规定必须遵守,所有维修人员必须使用单位提供的工具。饮料、食物及电子香烟只能在指定区域使用。任何进入该区域人员都必须经过外来物检查或由专业人员陪同进入。区域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标准,严禁佩戴首饰。
3.1.4 外来物关键区。该区域涉及飞机发动机和其他重要部件的分解和组装,直接面对外来物损伤,因此可能造成飞机操纵性能的故障和恶化。在该区域,必须严格遵守“离开前清理”规定,除水以外,任何食物和饮料禁止带入。另外,防外来物的相应堵头、堵盖等应置于打开管路、电气插头、开口处。与控制区相同,所有出入点都应受控,并应有明确目视标识。私人工具禁止带入,丢失工具必须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2 提升外来物风险防控意识
外来物损伤防控的好坏与员工的认识、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为让员工更好地认识、理解外来物防控,应让相关要求在工作区域随处可见。典型的做法就是在工作区域通过宣传、可视设备等方式,让员工随时、随地认识到外来物的风险。
可视宣传的方式必须易读、易懂。在工作区域,可采用悬挂横幅和张贴海报的方式。横幅、海报设计时应具有创造性,以便吸引员工注意力。横幅在尺寸和信息上不尽相同,一般长期安装于机库或员工进出必经地,除了横幅,海报也可以让员工持续保持对FOD威胁的
警惕。
除了目视宣传,组织沟通也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外来物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外来物风险防控研讨,通告,案例研究,通过邮件、网站公布各类外来物风险防控信息等都是组织沟通的方式。另外,与其他机场、公司等分享外来物风险防控相关信息也是一种积极的沟通方式。
3.3 实施机场外来物风险防控措施
对机场、通航运营人及其他管理人员来说,建立外来物风险防控程序,采取风险防控措施非常重要。维修、飞机勤务及其他人员都应清楚外来物损伤的风险。外来物风险防控程序必须考虑到机场所有作业活动。
飞机维修过程中,所有备件,如螺帽、螺杆、垫片和保险丝都应恰当管控和处理。同样,修理过程使用的手持工具也应恰当的管理。所有维修工作结束后,上述所有物品都应仔细检查并放回原位。另外,他们还必须放入适当的工具箱以防丢失。为方便所有备件和工具控制,可以使用带嵌入槽式的工具放置托板以便定位并实施形迹化管理,同时还应使用检查清单。
大多数外来物发现于停机坪、勤务道面、行李区等,这些区域都进行过飞机勤务活动。为避免外来物造成的风险,机场必须配备专门清洁该类区域的人员,为减少行李区域外来物数量,行李每次装卸过程必须严格进行检查。另外,机场还需建立程序检查地面勤务设备以防其产生外来物。
机场其他外来物来源于沥青和混凝土道面的铺筑,为有效防范铺筑过程产生外来物,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外来物损伤风险的监管。在大风天气,如塑料、货物包装带等物品容易随风吹起,从而产生货物区的外来物风险。在货物区,可在适当区域通过设置隔离栏等方式防范外来物。
4 结语
尽管外来物防范措施并不能让机场和维修区域绝对消除外来物损伤风险,但其发生几率却可以得到有效降低。为有效识别重大外来物风险,应主动进行外来物风险评估。这些评估包括风险类型识别、风险应对、风险可能性及风险严重性评估等。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缓解、降低外来物风险等级,不断提高航空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ATSB 2010 ATSB Transport Safety Report(AustralianTransport Safety Bureau)[S].
[2] FAA 2010 Airport Foreign Object Debris(FOD)Management(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S].
一、充分认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所需。当前,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接近尾声,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明确要求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从纪检监察工作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认真查找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就是我们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主要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动预防,超前预防,推动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是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求,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纪检监察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推进此项工作为重点,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反腐倡廉客观形势所急。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坚持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具有特色惩防体系的有效途径。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作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具体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为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关心爱护党员干部所在。保证干部成长安全重于泰山。我们财政干部手中大多数都有着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财务开支、物资采购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但同时这些权力和资源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不同风险点的个性和特殊性采取预防措施,增强了教育、制度、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廉政风险的意识,促进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运行规范,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职责清楚,目标明确,便于检查和考核,防止权力滥用。在党员干部出现腐败苗头,未构成违纪时,及时予以提醒、预警和处置,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健康、有效地履行职责,以免铸成大错,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关心、挽救有腐败倾向党员干部的有力措施之一。
二、深刻理解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具体内涵
廉政风险:是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发生滥用公共权力或的可能性。
预警防控:是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错误苗头进行主动防范和监控的一种措施。
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性。风险的客观性揭示了任何有业务处置权、有职责的岗位都有风险。风险的损失性揭示了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对本人有效履行职责,对事业、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责任、有必要主动防范,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到最低。风险的不确定性揭示了风险只是有可能发生的,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是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自身的自律意识,去防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通过努力把它降到最低程度。
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关注和遏制“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针对在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岗位职责三个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在综合运用现有工作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后期处置办法构建了预防腐败的“三道防线”。其中,前期预防措施解决了预防工作覆盖面的问题,规范了预防工作的措施体系;中期监控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后期处置办法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超前预警。
三、全面掌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的工作程序和重点
(一)工作程序
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按照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修正完善四个环节进行。
1、制订方案。成立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目标,制订实施方案。
2、贯彻执行。通过查找廉政风险点,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建立风险库,制订执行防范措施。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结合自身实际,在从上到下或自下而上清权明责的基础上,查准找全廉政风险点。二是分析廉政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认真分析廉政风险存在的原因、根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提高防范措施的针对性。三是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影响程度的高低,提高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四是制订并执行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五是建立廉政风险库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廉政风险库,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把握重点,提炼共性,及时修正防范措施。同时,逐步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3、检查考核。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要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进行。
4、修正完善。按照年度运转,周期循环的推进方式,根据检查考核结果,纠正存在问题,完善工作措施,修正完善防控制度等,推动工作进入新一轮循环。
(二)工作重点
查找风险点,是预警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试点工作风险点查找的对象包括全局干部职工。
1、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方法
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从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审批程序、公共服务程序等业务流程方面入手,查找廉政风险点。:
2、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类别和程序
(1)廉政风险三大类别: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
(2)廉政风险查找程序:第一步,针对个人岗位查。查找对象对照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的实际,通过查找风险“五步法”,认真查找并分析评估自身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各股室、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第二步,针对各单位职责查。各股室、单位对照“三定”方案和业务流程,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重点查找并分析评估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要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3、把握查找风险的重点部位
重点围绕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民生等领域的重要环节的风险点查找;突出围绕拥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及人、财、物管理等业务处置权的关键岗位的风险点查找。
4、把握查找风险的四个关键步骤
(1)清权明责。对行政管理权力或业务处置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和确认,是找准风险点的基础。通过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和业务工作,明确各个单位和岗位职责,并依照运行程序绘制业务流程图。
(2)找准风险。围绕岗位权力、权力运行核心找准可能出现廉政问题的点和环节,而不是找工作差距。查找风险点一定要在“自己找”的基础上,通过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等形式查准找全。
(3)分析评估。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危害程度和违法、违纪、违德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
(4)制订措施。针对已经查找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确定采取工作措施的力度,有计划地研究制订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并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5、把握制订防范措施的“五强”原则
一是岗位措施对应性要强。对应风险点的岗位措施要体现一岗双责的要求,确保“双安全”,即确保在勤政方面有效履职,廉政方面不出问题。
二是防控措施衔接性要强。要避免单位与单位、岗位与岗位、正职与副职之间的防控措施互不衔接,防止出现空白点和断档。
三是公示公开监控性要强。要加强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建设,强化外部对单位、岗位执行职能的监督,做到岗位责任人的自控。要加强网络建设,把风险点和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在局域网进行公开,提高网络的监控性,规范工作程序。
四是制度建设可操作性要强。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制订,又要注重执行;既要注重实体要求,又要注重程序要求;既要注重廉政建设的制度,又要注重勤政,以廉促勤,使廉政勤政相得益彰;既要注重正面要求,又要注重责任追究。
五是廉政教育针对性要强。查找风险点和制订防控措施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单位措施、网络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分析危害,启发主观防范意识。
四、具体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我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各股室(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实施。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负责人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订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本单位和分管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确保防控腐败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充分认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所需。当前,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接近尾声,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明确要求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从纪检监察工作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认真查找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就是我们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主要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动预防,超前预防,推动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是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求,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纪检监察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推进此项工作为重点,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反腐倡廉客观形势所急。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坚持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具有特色惩防体系的有效途径。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作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具体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为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关心爱护党员干部所在。保证干部成长安全重于泰山。我们财政干部手中大多数都有着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财务开支、物资采购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但同时这些权力和资源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不同风险点的个性和特殊性采取预防措施,增强了教育、制度、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廉政风险的意识,促进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运行规范,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职责清楚,目标明确,便于检查和考核,防止权力滥用。在党员干部出现腐败苗头,未构成违纪时,及时予以提醒、预警和处置,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健康、有效地履行职责,以免铸成大错,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关心、挽救有腐败倾向党员干部的有力措施之一。
二、深刻理解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具体内涵
廉政风险:是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发生滥用公共权力或的可能性。
预警防控:是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错误苗头进行主动防范和监控的一种措施。
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性。风险的客观性揭示了任何有业务处置权、有职责的岗位都有风险。风险的损失性揭示了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对本人有效履行职责,对事业、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责任、有必要主动防范,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到最低。风险的不确定性揭示了风险只是有可能发生的,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是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自身的自律意识,去防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通过努力把它降到最低程度。
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关注和遏制“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针对在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岗位职责三个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在综合运用现有工作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后期处置办法构建了预防腐败的“三道防线”。其中,前期预防措施解决了预防工作覆盖面的问题,规范了预防工作的措施体系;中期监控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后期处置办法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超前预警。
三、全面掌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的工作程序和重点
(一)工作程序
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按照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修正完善四个环节进行。
1、制订方案。成立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目标,制订实施方案。
2、贯彻执行。通过查找廉政风险点,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建立风险库,制订执行防范措施。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结合自身实际,在从上到下或自下而上清权明责的基础上,查准找全廉政风险点。二是分析廉政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认真分析廉政风险存在的原因、根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提高防范措施的针对性。三是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影响程度的高低,提高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四是制订并执行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五是建立廉政风险库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廉政风险库,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把握重点,提炼共性,及时修正防范措施。同时,逐步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3、检查考核。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要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进行。
4、修正完善。按照年度运转,周期循环的推进方式,根据检查考核结果,纠正存在问题,完善工作措施,修正完善防控制度等,推动工作进入新一轮循环。
(二)工作重点
查找风险点,是预警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试点工作风险点查找的对象包括全局干部职工。
1、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方法
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从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审批程序、公共服务程序等业务流程方面入手,查找廉政风险点。
2、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类别和程序
(1)廉政风险三大类别: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
(2)廉政风险查找程序:第一步,针对个人岗位查。查找对象对照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的实际,通过查找风险“五步法”,认真查找并分析评估自身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各股室、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第二步,针对各单位职责查。各股室、单位对照“三定”方案和业务流程,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重点查找并分析评估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要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3、把握查找风险的重点部位
重点围绕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民生等领域的重要环节的风险点查找;突出围绕拥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及人、财、物管理等业务处置权的关键岗位的风险点查找。
4、把握查找风险的四个关键步骤
(1)清权明责。对行政管理权力或业务处置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和确认,是找准风险点的基础。通过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和业务工作,明确各个单位和岗位职责,并依照运行程序绘制业务流程图。
(2)找准风险。围绕岗位权力、权力运行核心找准可能出现廉政问题的点和环节,而不是找工作差距。查找风险点一定要在“自己找”的基础上,通过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等形式查准找全。
(3)分析评估。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危害程度和违法、违纪、违德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
(4)制订措施。针对已经查找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确定采取工作措施的力度,有计划地研究制订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并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5、把握制订防范措施的“五强”原则
一是岗位措施对应性要强。对应风险点的岗位措施要体现一岗双责的要求,确保“双安全”,即确保在勤政方面有效履职,廉政方面不出问题。
二是防控措施衔接性要强。要避免单位与单位、岗位与岗位、正职与副职之间的防控措施互不衔接,防止出现空白点和断档。
三是公示公开监控性要强。要加强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建设,强化外部对单位、岗位执行职能的监督,做到岗位责任人的自控。要加强网络建设,把风险点和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在局域网进行公开,提高网络的监控性,规范工作程序。
四是制度建设可操作性要强。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制订,又要注重执行;既要注重实体要求,又要注重程序要求;既要注重廉政建设的制度,又要注重勤政,以廉促勤,使廉政勤政相得益彰;既要注重正面要求,又要注重责任追究。
五是廉政教育针对性要强。查找风险点和制订防控措施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单位措施、网络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分析危害,启发主观防范意识。
四、具体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我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各股室(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实施。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负责人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订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本单位和分管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确保防控腐败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鼓励创新与严控风险相协调,确保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展创新
在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的原则,大力支持金融机构针对农村需求推出诸如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等创新型支付服务产品,并要求其通过制定专门的风险防控制度措施、提高产品风险防控系数等方式,堵塞支付产品风险漏洞。省内3家涉农银行均就本行推出的创新型惠农支付产品制定了相应风险防控措施,实现了风险控制与产品创新的有机统一。
(二)完善硬件设施与提升软环境相统一,营造安全支付良好社会氛围
将农村支付服务硬件设施网络建设作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着力点,于2012年7月末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71073个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全覆盖,为农民享受家门口式金融服务提供了条件。同时,高度重视支付软环境建设,通过每年组织大规模集中宣传、构建长效宣传机制等方式,提升宣传覆盖面和渗透率。相关调研显示,山东省农村非现金支付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农民安全用卡意识有所增强,农村安全支付软环境不断改善。
(三)日常巡检与技术监控相结合,严防重大支付服务风险发生
与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广泛覆盖相伴相生的是,农村支付服务风险点从县城到乡村扩散转变的趋势愈加明显,亟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支付风险监控机制。鉴于此,山东省上线运行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准确地理定位,并督促支持相关涉农机构通过建设POS交易监测系统等方式加强对相关支付风险信息的监测。同时,充分发挥现场巡检在监测处置支付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2012年组织开展了农村金融受理终端布设及风险防范情况大检查,督促相关机构提升日常巡检维护质量,确保受理终端的可用率和安全度。
(四)建章立制与执行评估相结合,确保风险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在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通过制度规范的方式提升支付服务供给安全度,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地区支付服务风险防控的意见》等制度文件,针对农村出现的苗头性支付风险问题,推出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初步构建起农村支付服务安全管理的制度框架。在完善制度体系的同时,着力推动措施“落地”,连续两年组织对农村支付风险防控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增强了相关机构落实风险防控规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未来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的可能风险环节
(一)随着助农取款业务量的日益增长,应重视利益补偿机制、安全防护措施等配套建设工作
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极大满足了农民日常金融服务需求,但服务点商户的可持续利益补偿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存在个别商户因收益不能弥补其成本而降低服务质量,甚至违规额外收取手续费的情况。据测算,目前服务点商户办理一笔业务需要0.2元左右的通讯费、电费及相关人力成本,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手续费、收单机构补贴收入。根据相关规定,查询业务及受理本行卡业务均不得收费,加之助农取款服务机具多为系统内POS,商户手续费收入较少,仅靠收单行补助往往难以弥补其成本。因此,经济落后农村及超市类服务点商户业务开展积极性较高,而发达地区服务点商户积极性较差。
另外,部分兼营存取款业务的农信社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的现金存取量过大,个别服务点年吸收存款甚至达到800万元,若缺乏相应的安防设施和安保人员,现金存放将存在较大风险。助农取款服务点与银行间的现金运送大多由经办员采用摩托车等简单交通工具独自携带,运送途中的丢失、被盗抢等潜在风险应予以关注。此外,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实现了对农村非柜面存款风险的有效控制,但仍存在个别商户采取延时入账或不入账等形式挪用农村存款人资金牟利的风险隐患,应采取措施予以防范。
(二)随着受理终端布放数量的不断增加,应重视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巡检维护力量
农村地区的POS机具布放主体主要是农行、邮政储蓄银行、农联社等涉农金融机构,布放受理终端的行政村中有相当一部分远离城镇,交通极其不便,收单机构对其日常巡检维护远较城市费时、费力,部分终端的维护巡检成本甚至达到城市同等设备的2倍。为降低运营成本、解决巡检维护人员不足的难题,绝大多数收单机构已将部分或全部受理终端的巡检维护外包给第三方机构。若第三方机构不能很好地履行与收单机构签订的外包服务协议,例如不按协议约定开展巡检工作等,将难以保证受理终端的安全运行,也不利于及时发现、处置风险,容易造成受理终端被非法用于套现、洗钱等。因此,应重点加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的管理。
(三)随着银行卡犯罪由城市向乡村的蔓延,应重视防范农村特有信任机制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
部分农民为方便记忆,在办理银行卡时往往不修改初始密码,修改后的密码也基本上是生日、重复数码等简单密码,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老年客户将密码直接写在银行卡上,并将银行卡和密码交予本村商户代为办理支付业务。农民之所以将银行卡甚至密码交给他人保管,是源于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左邻右舍间的信任传统,这种信任机制下的用卡行为存在极大风险隐患,极易被当下猖獗的银行卡犯罪分子瞄准实施犯罪。
(四)随着新兴电子支付产品的迅速普及,应重视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的安全结算意识
伴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消费产品以及网上购物在农村的推广普及,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等非面对面电子支付服务逐渐走入农村。农民在享受电子支付快捷、价廉服务的同时,也必然需要应对电子支付所面临的网络病毒攻击、网络钓鱼等各种风险,而农村居民普遍对电子支付安全常识了解不多,其合法支付权益容易受到不法分子侵害。据有关调查显示,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对电信诈骗等新型诈骗方式的风险防范知识了解尚较为匮乏。
三、政策建议
加强农村支付服务风险管理应本着“农民利益无小事”和“把好事办好”的理念,及时堵塞风险漏洞,确保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成果安全地惠及民生。
(一)将加强收单外包服务管理作为提升农村支付服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抓手,严控受理终端风险
应强化收单机构金融受理终端的风险管理责任,对因机具管理不善引发风险的收单机构应作为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的重点对象,对检查出的问题予以严肃处理。进一步完善收单外包服务管理制度,细化对收单外包服务机构的资质管理要求,明确界定其在巡检维护等方面的具体责任,对于巡检维护问题突出的收单外包机构予以通报,必要时要求收单机构暂停与其相关外包服务合作,形成对收单外包服务机构的强约束。督促收单机构切实执行人民银行有关金融受理终端巡检维护规定,充分利用特约商户交易监测系统功能,及时锁定涉嫌违规交易的金融受理终端;建立金融受理终端维护响应机制,合理限定单人维护受理终端台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终端及时定位处置,不断提升巡检维护质量。
(二)将改进助农取款服务作为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严防服务点风险
着力改进助农取款现金服务,要求相关收单机构对存款量大的行政村通过增设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等方式降低存款集中度,提高商户收到现金的缴存频率,降低商户现金持有量和持有时间;督促收单机构对业务量大的服务点配备必要的安防设备,采取上门押解现金方式控制现金在途风险。引导收单机构重点选择超市等与居民日常消费相关的商业机构作为服务点,依托服务点开展农户小额信贷创新等业务,由收单机构在信贷支持、服务佣金等方面予以适当补偿,引导其提升服务品质、降低道德风险,并适时清退服务质量不高、安全防护不到位的服务点商户。
(三)将完善联合防控作为农村支付服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未雨绸缪、及时开展
应充分发挥县域人民银行、银行业机构、公安机关打击农村支付结算犯罪的联动作用,加强风险信息共享和提示,着重打击针对农民的支付诈骗及借助非现金支付渠道开展非法金融活动的行为。督促县域银行加快对技防水平较高的金融IC卡的推广应用,加强对新型支付产品的风险管控及银行柜员风控知识培训。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县支行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职能作用,主动维护农民合法支付权益,督促县域银行机构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报告支付风险事件,畅通客户投诉处置渠道,将客户的投诉落实解决在一线。
(四)将安全支付知识宣传作为农村支付服务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