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范文

时间:2023-05-23 08:51: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篇1

基于全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与此同时,在环境不断发展转变的前提下,供电企业在其日常企业管理中也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与发展进行适当调整与转向,最终显现完整企业经济活动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契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最终确保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一、供电企业经济活动指标体系的确立

就我国目前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整个行业处于较为激烈的竞争当中,当然这种竞争仍然不够充分。故此,供电企业如果希望能够在电网规划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目标,就需要在确保供电可靠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找到符合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方法与策略。[1]故此,对于如何构建一个稳定完善的供电企业经济活动体系,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分析。在对供电企业进行生产运营成果分析过程中,需要对整个企业的人力物力、企业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等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对于人力物力来说,其主要包含有劳动生产效率以及相关原材料、设备的利用率;而企业所有者权益是指包括总资产、资本收益率、利润率以及股东收益等方面内容;债权人权益则包含有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以及存货周转等等。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数据指标,我们可以对供电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状态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实现全国电网的目标优化,对电源进行分布优化,最终完成供电质量与安全性能的全面提高具有显著的意义。[2]2.供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从数量上确定差异的一种方法,其是指通过将有关指标进行对比来分析企业经济状况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包括本企业实际指标与其他企业实际指标之间的对比、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之间的对比、本期实际指标和往期实际指标之间的对比。(2)本、量、利分析法。本是指成本,量是指业务量,利是指利润。本、量、利分析法是供电企业以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确定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本、量、利分析法最常用于供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3)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指依据现有资料,以研究多变的诸因素,预见事物发展趋势为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方法通常是用统计图或统计表两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其最常用于供电企业分类售电量与分类单价分析,以此实现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好坏和财务状况的优劣。3.供电企业经济活动体系案例分析。在电力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不同的指标体系,因此在对其进行分析过程中,需要将主观与客观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本文将客观因素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这其中包含有两个方面的指标,分别是A类指标与B类指标。对于A类指标而言,它主要泛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产生的数据所进行的总结,对供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供电情况、经济收益有一定的了解。而这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1)上网电价。这其中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固定成本、流动资金以及线损率等几个方面的数据。固定成本就是指电力企业在进行供电活动中所需要耗费的固定资金,例如对输电线路以及变电设备的维修费用、工人的工资福利以及资本收益等等。而流动资金则是指在购买相关使用材料所产生的资金消耗,而由于材料价格随伴随市场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因此将这一部分资金划分为流动资金。而目前电网企业的供电环节当中,为了能够更加充分的满足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需要实现利益的最优化和最大化,因此在电网电力供应过程中国家需要对上网电价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从而实现对电价的控制与规范,对于用电高峰期以及用电低谷期给予不同的电费定价,最终实现供电企业的良性发展。(2)上网电量。它是对企业的供电量有一个客观而充分的反映,与此同时也是对企业进行评判与衡量的重要根据,一方面可以对企业的收益进行准确的估算,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B类指标则能够实现对企业经营状态更为直观的了解与掌握,通过与其他电力企业进行横向对比,从而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争取到一些生存空间。而这主要覆盖以下几个方面:(1)售电量。它是对企业电能销售情况的一个客观展现,可以让人们对于企业供电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的状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使其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额指标;(2)线损率。该指标可以对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有一个客观的了解,确保企业能够良好的运转,并得到有效的管理,实现对于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二、市场环境分析

为了确保电力企业在市场环境竞争中能始终确保拥有竞争力,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与生存,因此需要日常运营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衡量,通过与市场需求以及终端用户使用习惯的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从企业内部发现潜在优势,并进行企业潜力的挖掘,通过对企业运营成本的合理化控制与安排,对电能生产进行周期性规划,这样能够更好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实现企业运营成本的大幅降低,促进企业竞争列的提升,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故此,企业需要对市场拥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不断对市场前景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自身在市场环境下的竞争优势,有效的拓展客户资源,实现客户全体覆盖率的增加,为供电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结束语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与论事,就目前的电力市场环境来看,供电企业构建一个科学的经济活动指标体系是尤为重要的,同时这需要电网内部进行严格的综合管理,最终完成企业未来发展决策的制定,实现供电企业的壮大与腾飞,实现企业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科学管理企业的转型。

参考文献

篇2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一般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和使用情况以及生产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寻求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地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受电网自身带有自然垄断属性,电力生产具有发电、输电、配电同时完成的特点,以及电网企业作为的国有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等影响,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应当既具有一般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基本形式,又充分符合电网企业的特点,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1 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内容

1.1 外部环境

宜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地区经济及工业发展情况和电力市场环境等。

宏观经济对地区经济有重大影响,只有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发展,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好地区经济和售电市场变化的原因。

地区经济及工业发展对电网企业售电市场有决定性的影响,宜从地区经济及工业发展的总体增速、经济结构变化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市场消费、对外贸易、物价稳定、重大经济政策和事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电力市场环境主要由电力市场需求、电力供应情况、电力供需平衡情况、新能源并网和消纳情况等组成。宜对全社会用电情况、发电总装机、水火电装机占比、发电量、平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电力总体供需形势、用电负荷、发电厂储水蓄煤情况、外购外送情况、需求侧管理措施及效果、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1.2 经济运行情况

宜包括内售电市场特点及其走势、区内购电情况及其结构、区外购售电情况、市场占有率情况、线损率完成情况、节能减排情况、电网基建及各专项投资投入情况、物资供应情况等。

区内售电情况及其走势:区内售电市场特点及其走势是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核心,宜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从售电市场总体情况、各细分市场变化特点、分时间段的市场情况及走势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其中:工业售电市场基本决定了区内售电市场完成情况及走势,因此工业售电市场分析尤显重要,一般大型电网企业宜于着重对重点行业和高耗能行业进行逐项分析,中小电网企业宜于着重对大型点负荷进行逐个分析。其余细分市场宜分别对走势进行分析。

区内购电情况及其结构:一般电网企业供电量来源以区内购电为主,区内购水电、火电和其他电源的单价往往有较大差别。因此,优化区内购电结构能够直接降低总购电成本,宜从区内总购电情况以及购水电、火电或其他电量的比例对购电情况进行分析。

区外购售电分析:区外购售电是区内购售电的重要补充,同时关系到电力电量平衡。不同区域的区外购售电的单价、输电线损率也有差别,宜单独进行分析。

售电市场拓展是电网企业市场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只有分析好售电市场拓展情况,才能更好地定量分析售电市场变化情况及趋势。不同时期,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同一细分市场的报装量差别较大,因此,宜重点分析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响应的走势变化。不同细分市场,由于用电特性差别较大,相同的报装容量往往带来不同的售电量增长,因此,宜分别进行分析。

市场占有率情况反映电网企业区内电力市场竞争的态势,也是反映电网企业营销水平的重要指标,宜对市场占有率及变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线损率指标直接关系到电网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线损率,能直接降低电网企业购电成本。影响线损率的主要因素有电网结构、售电结构、营销管理等,宜分别分析以上因素对线损率的影响。另外,线损率还可进行分区、分压、分线分析。

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符合国家能源政策,也是电网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宜从节能发电调度情况、需求侧管理节电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电网基建及各专项投资投入资情况关系到电网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和电网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因此,宜对电网基建及各专项投投入资情况分类别逐个进行分析,一是分析完成进度情况,二是分析存在的困难、措施及成效,三是分析今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其中电网基建宜作为重点,从前期工作(包括项目核准、项目可研等)、投资完成、工程开竣工、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物资供应对电网建设和资金使用效率有较大影响,宜从合同管理情况、履约交货情况、物资库存情况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3 经营情况

经营情况是电网各项经济活动的集中和最终的反映,宜于围绕财务“三张表”,从总体经营情况及特点、收入完成情况、成本、利润、税费、资产质量、资金运营情况、购售电价格、电费回收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总体经营情况及特点宜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特点进行简要分析,重点突出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收入完成情况、成本、利润、税费宜于分细项、分区域进行分析,其中重点对主要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资产质量宜对资产负债率、资产来源、资产质量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异变情况及原因。资金运营情况宜对资金流入、资金流出、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购售电价格宜于从购售电结构变化、国家电价政策影响等方面对区内外购电均价、售电均价、购售电价差进行分析。电费回收宜于针对当年电费回收率、用户电费余额占比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分析采取的措施及成效、当前电费回收存在的困难、问题及下一步采取的措施等。

1.4 人力资源情况

人力资源是电网企业重要的财富,长期培养起来的优质员工更是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和完成好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保证。人力资源宜于从员工人数、用工规模、全员劳动生产率、人才当量密度及培训情况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5 农电管理情况

农电市场发展也是售电市场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农村客户也应享受到电网企业普遍提供的可靠电能和优秀服务,加强农电管理极为重要。农电市场管理宜于从农网工程情况、农电企业管理和农电体制改革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1.6 优质服务分析

优质服务不仅是提升电网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电网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电网企业不仅应该提供优质的电能,还应同时提供优质的服务。宜于从电网频率合格率完成情况、供电电压合格率完成情况、城农网可靠率完成情况、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履行情况、调度交易“十项措施”执行情况、舆情等方面进行分析。

1.7 安全生产分析

安全生产是电网企业的“基础”,同时对企业经济活动也有重要影响,宜于从安全生产总体情况以及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8 审计监督

审核监督是确保电网合法经营的重要手段。宜于从审计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发现的问题以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方面进行分析。

1.9 当前经济形势和主要问题

作为带有普遍服务性质的国有基础性能源企业,电网企业的经济活动成效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对电网企业当前经济活动成效有重大影响。目前,经济形势判断和预测观点较多,各种判断和预测不尽一致,甚至还会发生根本性冲突,宜全面收集参考各方面的观点和判断,充分利用电网企业相关专业人员的经验,并结合售电市场近期走势,综合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对电网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宜充分利用经济活动分析其他部分的分析成果,从异常数据出发,追根朔源,同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对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影响的预测资料,及时发现影响电网企业经济活动成效的重大问题。

1.10 工作重点和措施建议

工作重点和措施建议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和主要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提出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措施建议是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根本意义所在。

工作重点和措施建议应注意可行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可行性就是注意排除过于复杂、实施难度过大甚至不具备实施条件的解决办法;准确性就是提出促使存在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负面影响较小的措施办法;及时性就是急事急办,同时合理确定措施办法完成时间、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安排。

2 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组织

经济活动分析应当涉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才能全面真实地分析和研究好企业经济活动。另外作为带有普遍服务职能的国有企业,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还需分析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其影响。因此,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组织宜于由电网企业综合管理部门牵头协调,在横向组织同级专业部门分别分析相关内容,在纵向上组织下级单位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分析。

各相关部门提供的分析资料,由于观察重点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横向沟通不足,观点和判断容易发生差异。对于差异的观点和判断,宜由电网企业综合管理部门汇总并组织讨论,力求达成共视,促使整个经济活动分析观点一致,同时更好地促进各专业部门工作的开展。

3 提高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质量

篇3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就是指运用会计、统计、业务核算及预算等相关资料,对一定期间的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以揭示企业经济运行的规律,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并明确下一阶段经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对经营状况进行的自我诊断。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对象就是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合使用情况,决定企业供、产、销活动是否能够发挥其正常的工作效能。适时地采取正确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能够及时找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清责任,采取措施,以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全面完成生产经营计划,提高经济效益。

一、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内容

(1)产品销售分析。产品销售分析一是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形象及用户对产品的反映情况进行分析,二是分析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数量,通过分析可以反映出企业销出产品后回收货款的程度和合同履行情况。

(2)产品产量分析。产品产量分析,就是研究产品按计划要求完成的程度和发展趋势。在考核产品产量指标的同时,还应注重检查生产的均衡性,正常的生产组织应当是有节奏的,即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相等或稳步提高。

(3)产品质量分析。产品质量分析就是分析产品的效能是否达到了客户的要求。分析产品质量就是用产品的标准去衡量产品达到标准要求的程度,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分析产品质量应从质量指标的实现情况和废品分类两个方面进行。质量指标包括品级率与合格率的计算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计划相比较,从而找出提高产品产量的途径。

(4)利润分析。企业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它完成的好坏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对利润经营成果的分析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5)成本分析。产品成本指标是综合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基本指标。它是检验企业内部车间、科室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查找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良好途径。

(6)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分析。流动资产分析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必不可少的内容,这项指标达到的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所以必须努力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增加资金周转次数,以求用较少的资金占用取得较多的经济效果。固定资产分析是分析固定资产的动态情况,通过分析可以合理地安排生产,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果,并为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提供可靠的数据,以保证企业有良好的生产设备,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为企业增加更多的经济效益。

(7)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一方面是人员数量及层次结构分析。按人员数量分析本期末企业的人员数量,与同期的人员数量进行比较,提出在今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应注重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对全员劳动生产率进行分析,对比同期的增减情况,找出增减的原因。

(8)原材料消耗分析。一是对原材料消耗在成本中占的比重进行分析,二是对各种材料的利用率情况进行分析,三是对原材料的采购市场进行预测及风险评估。

二、企业经济分析应坚持的原则

(1)分析的综合性。就是要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分析,要涉及企业所有基本生产要素,兼顾物与人的关系、产品质量和服务与市场的关系、管理与效益的关系,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2)提出问题的针对性。就是在保持经济活动分析全面性的同时,要针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具体实际,突出重点,有所侧重,以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3)所总结的经验应带有普遍性。由于企业在自身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经验非常宝贵,对搞好今后企业管理与市场开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工作中,一定要将其总结、归纳,形成可遵循的制度或规范。

(4)整改意见的对策性。针对存在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然后提出措施或处理意见。

三、企业经济活动水平的改善对策

(1)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相互沟通。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经济活动分析中的责任,实行专业分析和基层班组分析相结合的归口分级分析制度。

(2)采取行之有效的经济活动分析程序和方法。经济活动分析程序通常又称作步骤。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一般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明确分析目的。只有明确分析目的才能保证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第三,对比分析、计算影响度。对已核算和整理的资料,必须用比较分析法找出企业存在的差距,把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或存在的问题)揭示出来。第四,归纳总结、提出措施。这是经济活动分析的最后一步,它要求根据分析出来的情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客观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3)突出重点,提出措施,提高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在质量。分析是手段,找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是关键,因此通过分析要找出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做好落实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分析方法的匮乏,分公司经济活动分析陷入“模式单一、思维僵化、效率低下”的状态难以突破和提升,同时由于分析内容过于繁杂和模式化,也淡化了对经营活动重点和异常的分析判断,为企业高管的有效、高效、科学决策带来困扰。依据有关工作要求,按照局、分公司领导提出的“关注重点、分析异常” 工作要求,经反复测试论证,初步提出基于ABC分类法和四象限法原理的经济活动分析模型。

一、分析模型设计基本原理

通过灵活运用帕累托ABC分类法和四象限法则,结合分公司生产经营实情和特点,初步完成了分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模型设计,主要理论基础如下:

1.ABC分类法介绍

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由于该理论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首创,因此又称帕雷托分类法。

2.四象限法则介绍

四象限法则是由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首次提出,是时间管理理论的核心,主要内容是:第一象限 :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无法回避也不能拖延,必须首先处理优先解决。如重大项目的谈判,重要的会议工作等。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对于个人或者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周围环境的建立维护,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因此这一象限的事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会诱使很多人产生认识上的误区。第四象限: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 这种事件与时间的结合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二、经济活动分析模型设计

1.分析思路

主要采取以下三步设计:一是通过运用ABC分类法,建立指标权重度和运行差异度,确定分析方向;二是通过四象限分析判断法,建立“红黄蓝绿紫”五色预警,确定分析对象;三是通过量价分析法和作业成本法,深度分析业务预算运行动因,为持续改进工作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2.指标设计

2.1分析指标设计

根据指标权重及敏感度不同,建立分公司一、二、三级分析指标体系 ,具体见图3。

2.2 ABC分类设计

针对上述三级分析指标,根据局分公司生产实际,按照“指标权重分类明确关注重点、运行差异分类明确分析重点”的要求,通过对分公司2013年一、二、三级经济分析指标预算占比和差异测算分析,完成以下权重度和差异度ABC分类规则设计:

权重度ABC分类:A类指标=权重类指标,年度预算占比>5%;B类指标=次权重类指标,5%≥年度预算占比>0.5%;C类指标=一般类指标,0.5%≥年度预算占比>0;

差异度ABC分类:A类=异常差异,预算执行差异率>5%;B类=合理差异,5%≥预算执行差异率>2%;C类指标=正常差异,2%≥预算执行差异率>0;

2.3 四象限设计

按照四象限法则,结合各级指标权重度和差异度ABC分类,建立“红、黄、蓝、绿、紫”五色预警判断机制,即红色差异-重要指标出现重大差异(AA状态)、黄色差异-重要指标出现最小差异(AC状态)、蓝色差异-次要指标出现次要差异(CC状态)、绿色差异-次要指标出现重大差异(CA状态)、紫色差异-一般指标出现一般差异(BB状态),具体见图4:

三、模型应用案例

按照以上设计,经过分析报表开发及模板设置,通过分公司2013年1-2月份生产经营数据测试,基本满足了“关注重点、分析异常”的工作要求,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具体测试应用如下:

2013年1-2月份累计实现利润19.0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128.41亿元的14.81%,比平均时间进度21.4亿元减少2.38亿元。单位完全成本1341.76元/吨,比年度预算指标1341.02元/吨增加0.74元/吨。

1.利润分析-一级指标:按照ABC分类和四象限分析判断,影响本期分公司利润指标(一级指标)的重点和异常项是: 收入项AA指标为原油销售收入比预算时间进度减少3.82亿元; 支出项AA指标为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勘探费用(具体见上图所示)

1.1原油收入分析-二级指标:影响本期收入指标的重点和异常AA项分别是塔河混合原油和雅克拉轻质原油,销售收入分别减少2.62亿元和0.24亿元。(具体见下图所示)

四、结论及建议

1.基于ABC分类法和四象限法则原理的经济活动分析模型,对重点和异常项目能够实现精确定位和逐级穿透,基本解决了“分析什么、怎么分析、谁来分析”的问题。

2.指标权重度和运行差异度是建立分析模型的核心,因此在分类规则制定上,还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或不同发展阶段,加以调整,以更好满足分析需求。

3.本次模型设计,分析指标只穿透到第三级,主要目的是为了定位指标异常部门和单位,如果按照今后信息化建设及推进要求,可以实现对具体业务预算穿透分析,建议尽快推进财务信息系统分析模块功能开发,为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长效机制建设奠定基础。

4.本次模型设计是帕雷托分类法和四象限法则的有机结合和巧妙运用,在非油田企业经济运行管理中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篇5

一、房地产企业目前呈现出的经济状态

当前,外资企业与我国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随着一系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和进一步落实,我国土地交易价格的增长指数持续更新。其中,以娱乐,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增长最为显著。前者同期增长了约为 22.4%,后者的增长约为26.7%。从土地交易价格的持续增长,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经济的繁盛状态。

二、 房地产企业当前经济状态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一直以来,过度投机都是房地产企业经济泡沫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过度投机的造成与两类购房需求密不可分,其一是消费购房;其二是投资购房。以投资购房最为显著。在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像买卖股票一样,购房者存在着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不免会产生盲从效应。在盲从效应的影响下,房价涨幅越大,房价成交量越高;于是房价就越是上涨,房地产市场经济泡沫就越来越大。

(二)非直接原因

在当前,我国土地交易价格较高,而且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土地交易价格越高,土地的开发成本就越大。这在非直接原因里,成为造成房地产经济膨胀的主要原因。

三、房地产企业经济状态的改善建议

(一)进一步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控制房地产企业经济活动,防止干预不当

税收政策,是我国利用的主要宏观调控政策。在原则上,其应该在不影响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同时,还使得额外负担最小。税收政策通常保持中性。但是,如果其操作不当,依然会发生宏观调控失灵的可能性。

(二)结合国家政策的长短期效应,不妨将货币化补贴机制作为替代经济适用房的政策

在西方,货币化可以降低大众物品的供给成本。为降低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不失为一种提高消费者福利的方向性选择。对这种做法,我国也可以借鉴,不妨将货币化补贴机制作为替代经济适用房的政策。

(三)增加房产商对房产持有过程中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对房产税的征收不妨再多设一个环节,即在开发商持有房产的过程中(房产从建成之后至出售之前的过程),倘若空置房超过一定时间,可以考虑征收房产税。

(四)政府可让出一部分涨价收益

据笔者调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从房地产出售价格的上涨中,能够得到至少四种益处:除了首当其冲的税收收入之外,还有土地拍卖款的增长、因就业人数增加而产生的社会保障支出的减少,以及政府债务缩水。据相关学者测算,仅一个百分比的物价上涨幅度就可带来千亿元的税收收入。

(五)注意宏观调控政策的长期性质

当前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信贷设定了很多条件,要求也较高。比如,项目资本金的比例由原来的不得高于35%变为不得高于30%;不得从商业银行进行房产贷款;以及对授信额度和授信期限的限制。这些政策不仅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而且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政策均为长期政策,在短期内不适合使用。

(六)调整房地产业的土地政策和货币政策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政府应该从土地政策的角度,对单元土地的拍卖规模进行控制。对较大的地块,可以实行分拆拍卖的形式。对同一块土地,要限制同一开发商竞拍。

四、展望

(一)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将会多元化

虽然目前国家对房地产企业进行了的新的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速度有所下降。但是据有关专家的预测,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增长速度仍然不会低于30%。并且,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热点会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向外转移,我国浙江、辽宁等地的沿海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会逐渐升温,很可能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与此相应,投资渠道将会不断扩宽,趋向于多元化。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方式,将会成为房地产融资的主流。

(二)房地产价格很难降低

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限制房地产市场的诸多政策。比如,限制购房者二次购房;控制房地产拆迁规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但是,这些政策的依旧没能遏止人们强大的需求欲望。这主要是源于当前我国的实际住房条件还较低。居住用房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三)二手房交易市场将会进一步升温

目前,我国公众对房产的需求还较旺盛,而且需求较集中,呈现出局域化的特点。购房人群的性质也较多样化。近期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二手房扶持和管理政策,为二手房市场增加了不少活力。二手房交易市场的繁盛,弥补了一部分居民购房需求的不被满足。另外,二手房交易市场的发展,也可以缓解一部分房价过高的状况。因此,综合上述,二手房交易市场将会进一步升温。

(四)经济适用房的发展将会对政府宏观调控产生影响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的调控较严格,调控成本也较高。但是,成效却并不显著。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经济的压力之下,对国家指令的执行并不彻底。在利益的驱动下,难免不会出现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对措施。

五、综述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活动与政府的相关政策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活动还会受到房地产投资者(购房者)的心态影响。我国各级政府唯有在法律规范的宏观背景下,调节国家财税、控制经济总量、遏止公众虚拟需求,方能保证房地产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亦才能有效避免房地产企业灰色经济泡沫的产生。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01

近些年来,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渐放缓,导致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的形势,由于市场经济的持续性低迷,所以对于经济活动来说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基础,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生产结构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急需对煤电倒挂的形势进行调整;其次由于我国开始重视对资源与环境的整合工作,所以导致电力企业急需改变经营的重心;最后,由于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所带来的问题也急需电力企业解决。

一、电力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受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影响,我国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经济发展方式、经营结构也开始做出了逐渐的调整。首先,经济活动开始向着更高级、更合理的方向进行演进;其次,经济发展方式也开始向着集约、效率型增长;最后经营结构也从传统的产能结构不合理向着做优、增量进行调整。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对于电力企业的成本构成也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从传统的粗放煤电转向新能源的利用;其次要将高科技含量的工艺代替传统的生产工艺;最后要从环境资源成本较大的发电形式转向水电及其他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方向。在上述形式出现后,我国电力需求的发展出现以下特点。

首先,据有效数据显示,1995―2015这十年间电力消费的年均增速在10%左右,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对于电力消费在 “十三五”期间,预计年增长率将处于5%―7%之间。而到21世纪20年代后期,我国将逐渐的进入到后工业化时期,而目前的支柱性产业也将会面临着升级与改造,即工业产业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构成中的比重将大幅度下降,高耗电产品的产量也将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其次是用电结构及用电方式的转变;预计第三产业将代替第二产业的用电比重,逐渐成为社会用电量过程中的主要增长力。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第二产业的用电比重仍然占有绝对的分量。

二、新常态背景下电力企业的调整

(一)低碳环保的要求

电力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进行生产生活的基础,因此,为了稳定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必须使其在新常态下保持稳定的发展。新常态对于电力生产结构提出的要求是向着清洁低碳的目标转化。环境保护与减压是我国“十二五”规划至“十三五”规划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其中对于电力行业的要求是要带头推动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但就目前我国现状而言,大气污染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因此,电力企业更应该加快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据可靠的调查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将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15%左右,而2030年相比2020年将增长5%。经济新常态成为推动电力产业生产结构转型的重要因素,它成功的实现了能源节约、高效使用的目标,同时也满足了电力增长的需求,科学的协调了供需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新常态为电力生产向着低碳环保目标的转变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二)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市场供需、国家建设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影响我国电力产业改革的主要因素。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电力技术发展较为缓慢;改革开放时期,由于与市场需求开始增多,所以电力企业开始尝试自负盈亏进行经营;改革开放初期时,电力生产仍然是采取统一调度、统一规划的管理方式;而到了21世纪初期时,国家对电力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许多的电力企业都进行了拆分重组,从而建立了大型的电力集团,而经营自也开始由电力集团进行核算。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产业开始逐渐市场化,进而对国家的建设以及市场的需求达到了进一步的平衡,而电力产业的市场化,也直接推动了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

三、电力企业经济活动调整

(一)经营战略的调整

电力企业要提高内部经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首先应该做到在认清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电力企业若想成功实现转型,必须在重视战略调整的基础上,开展符合市场规律的有效的、稳健的经营,以实现企业内涵式的发展,将改革的风险最小化。在客户与资源供需的产业链上,清楚的捋顺上、下游的关系,以达到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目标。

(二)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

面对目前如此严峻的经营形势,电力企业应该努力的提升经营管理的执行力和创新力。首先应该加快对大容量、高效率的、低排放的煤电项目的开发的步伐;其次应该以市场的需求为基础,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在布局的过程中,要将煤炭、科技、交通运输状况等,作为布局的重要考虑因素,对其进行合理协调。以市场需求基础,逐步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

(三)实现绿色、低碳、清洁化生产

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始终将“低碳清洁,绿色环保”作为主要发展的目标去执行。大力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积极推进燃煤机组节能降耗,努力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大力实施脱硫、脱硝以及除尘等环保项目的改造。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量。同时,也应该将科技创新为主导,努力的提高科技产业对于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对发展前沿的技术研发能力、对做强、做优电力企业所发挥的贡献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能源作为人们生活以及进行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源,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常态的环境下,电力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是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新常态为电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对电力企业进行经营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使其在绿色低碳环保的情况下进行发展,是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

参考文献:

篇7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ctivity analysis of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在充分认识到经济活动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深深地体会了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中给企业带来的提高与促进作用,全体领导干部也深刻的体会到经济活动分析的管理效益,有效帮助企业目标实现,全体职工得到切实的利益。从事多次的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深入的探索,思考,关于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发展到得到更高层次结论—经济活动分析不仅是延伸到深层次的财务分析,而是一个涵盖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税务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分析。

1.在财务分析方面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发展为深层次的财务分析,是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经济竞争发展的结果。激烈的竞争中,工程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活动分析不再满足于横向对比同行业企业发展的能力,纵向洞悉企业发展趋势,而深入提取财务精髓,深究项目可行性,增强项目测算预算控制成为经济活动分析中财务分析的必要重点。在进行考核指标的分析时,一般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不仅局限于利润指标的考核分析,而逐步发展到经济附加值(EVA)这一指标的考核分析,充分体现了财务分析研究投入和产出的精髓之处。一般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一般意义上的财务分析指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而近几年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的发展,不仅包涵项目施工活动的事后分析,更注重项目的预测与策划,和项目施工过程中对预算的控制。 工程项目在投标过程中企业严格分析市场行情和自己的施工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测算施工收入。中标之后,首先第一项工作就是项目策划,做出各道施工工序的材料、人工、机械、直接费的各项明细预算和各个具体详细的施工进度控制时间点,为施工过程中根据严格控制提供依据,从而保证工程结束时到达工程施工的目标,这是一般意义上的财务分析不可能达到的。

2.在信息管理方面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发展为连续的实时动态的经济活动分析。在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无不渗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中也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及时性和实时性。经济活动分析不再是定期的分次的非连续分析,而是连续性实时性的动态控制与分析。如同各类工程绘图工具不仅给施工设计技术人员带来了准确无误的制图,还能从各个方位,不同角度的清楚设计图。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分析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个信息使用者不用在规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清楚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而是能够实时明了企业的经济状况的,发展趋势,更有效地分析与过程控制。如信息网络的与各种资金管理软件结合应用,企业的各层管理者不用等到财务报表报出后方可清楚企业的资金情况,而是随时明了企业资金的执行情况。

3.在工程技术方面

经济活动分析发展为各项专业工程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在越来越重视经济活动分析的大型工程施工企业中要求将工程施工技术和成本控制完美的结合,只有将专业工程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真正变为生产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利器,实现专业工程技术的应用价值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才能促进企业更好发展。预测与分析每一项专业专业工程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针对性的开发激励与促进推广应用,增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砝码。这就要求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不仅有技术,还要有先进的经济分析的意识,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工程施工行业的竞争在于保证工程工期,工程质量,工程服务,关键的在于各项专业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施工技术人员必须非常重视技术管理的同时同样重视工程技术实施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分析管理,项目成本控制,必须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经济意识。有经济活动分析意识的技术人员 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是在施工计划中合理安排资源,最大限度的压缩工期。工期的缩短立即会带来周转材料与机械设备租赁费的降低、管理费及管理人员工资开支的减少、财务费用的节约、其他社会成本支出的降低;施工技术人员有经济分析的意识,才能在施工方案、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中充分考虑成本因素,编制施工方案时综合考虑对比各种可行方案的成本而不仅仅是考虑施工方便。

4.在税务分析方面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发展成为研究降低税负工具的分析。一个工程项目如何降低税负成为工程施工企业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这要求财务人员努力拓展知识面,既要掌握扎实的税务知识,又要提高实际业务能力,研究税务技巧,合理避税,降低税负。在相同的工程项目上如果合理的应用税务技巧将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税金费用节约。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总的施工产值如果是8000万,而工程采购采购材料就占6000万,施工费2000万,同时假设采购成本5800万,即采购成本利润率3.45%,那如果按照营业税税收的规定需要缴纳240万的营业税。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符合一般增值税纳税人的资格,如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 纳税人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这很明显是一项增值税的混合销售业务,那很明确2000万需要缴纳营业税60万元,6000万工程采购收入需要单独签订材料采购协议,6000万元的销项税额为1020万元,5800万元的进项税额为986万,于是应缴纳增值税34万元,这样虽然整个8000万的工程项目需要签订两个合同,也就是2000万施工费的建筑安装工程合同,6000万的材料采购合同,但两个合同的税负为60万元与34万元的合计为94万元。如果对8000万的整体签订一个工程施工合同,那就需要缴纳240万的营业税。当然具体什么时候签订整体合同什么情况分块签订合同,这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分析平衡分界点,过于平衡分界点的分块签订合同可以工程项目降低税负,低于平衡分界点的签订整体合同才能降低税负。可见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成为研究降低税负工具的分析。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发展,经历了量的飞跃,质的升华。发展为深层次的财务分析,连续的实时动态的经济活动分析,是各项专业工程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在税务分析方面为研究降低税负工具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财务成本管理ISBN: 9787302206781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1《财务成本管理》编委会.

篇8

对供电企业经济活动的解析,唯有使用高效的模式才可以完成解析,并且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决策。其一,使用比较解析的模式,有比较才能够窥见差异性。通过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效益比、企业的规划与实际功效的比较等,可以找到供电企业的一部分缺陷;其二,预测解析法。预测解析法是在明确原料的前提下,对以后电力企业发展状况的一类预估,只要具体发展状况与预估的状况差异明显,就应使用相应的化解举措;其三,成本与收益的解析法,依照固定成本应该拥有的具体效益来明确三者的关联。[1]

二、电力企业经济活动解析的内容

电力企业在完成经济活动解析的流程中,会牵涉到诸多层面的情况。比如经济背景、运营情况、电力销售、企业成本、能源耗费量等。笔者通常会从电力销售与电力财会层面来实施阐述。

(一)电力销售

在电力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中,电力销售是为电力企业创收的关键版块。而电力销售的解析,通常是说在电力企业中,负责用电管控的机构,一 电力企业运营目的为前提,对目前电力市场所产生的重要改变与电力企业有关销售指标等参数讯息实施全方位的解析与研讨,获得既定时段内电力企业销售概况,这有助于企业依照这部分讯息解读市场动态,进而融合企业运营情况,订立未来发展的战略。

电力企业内的电力销售解析,通常包含对企业经济收益影响颇大的贡献率。贡献率是权衡企业各类元素在电力经济增长中的功能发挥的指标,而电力企业在运营阶段,通常使用因素解析法。通常状况下,电力企业在解析阶段所获得的综合指标,其通常在总量数据中进行反应。一般的,用?肀冉系淖芰渴?据通常由两个版块组成。第一个版块通常用来映射另一版块由于相异的变动而对总指标所形成的作用。在订立总量数据阶段,应依照统筹学有关准则,比如解析售点单价改变版块,能够将其划定为售电量改变与分类售电量改变与分类售电店家改变两类,然后使用上文述及的模式实施体系化的解析。

(二)电力财会

在对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实施解析的阶段,财会是对企业作用力较为显著的版块。财会解析通常是两个层面的解析,其为企业成本与有关指出进行企业财会、资产的解析。在企业成本与有关消费解析的层面,通常包含客户购电价格解析、企业供电固定成本解析、客户用电情况解析等层面。在解析阶段,能够透过上述内容所显现出的参数讯息,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实施体系化、全方位的解析。而在企业财会与资产解析层面,通常包含企业获利能力解析、企业资产流动状况解析、企业偿还功能解析等。此外,在对企业实施财会情况解析阶段,还牵涉到企业内部利润的改变状况。此点上,包含企业利润指标达成情况、企业利润指标改变状况、企业营业额或亏本对企业整体利润的作用解析等。

除开上文述及的两个版块外,企业还必须对宏观经济策略实施解析,例如我国对电力领域的有关策略,区域内电力企业的生产总值等,这部分元素都是经济元素作用于电力企业的明证。此外,电力企业还必须对企业生产资源使用率实施解析,在此点上,通常包含对企业生产安全情况的解析、企业电网与设施运转状况解析等,通过对上述数据的解析,就可以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大致地解读。对上述元素实施总结类解析,排除电力企业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缺陷,从而协助企业更高效、更科学地实现发展与进化。

另外,分析会也很关键。分析会记载人通常应有供电所核算员或综合管控人员负责,记载人应把座谈会或通气会召开的时间、地址、主持人与记载人、出席人等进行填制,并把本期各类运营指标实现状况,作用于经济指标的元素通过团体研讨的模式,提出建议并完成详尽的记载、归档。另外,有条件的企业应实现电子存档、电子存档阅读等功能,让相关企业的人员能够取长补短,借鉴先进技术与措施。

三、改良电力企业经济活动的举措

(一)改良解析模式

企业在对经济活动实施解析的阶段,会牵涉到诸多层面的因素。从发展的视角来说,这是与事物发展定律相吻合的。所以,企业必须秉承对立统一的发展定律来化解在经济活动阶段所形成的一部分难题。唯有如此,方可以让电力企业的整体经济活动解析流程与企业的发展定律相符合。所以,企业在完成经济活动解析阶段,应定时或不定时地解析相融合,整体与单项解析融合、事前与事后解析相融合,定量解析与定性解析相融合。遵照上述准则,方能够明确市场发展的客观定律,协助企业完成合理决策。[2]

(二)强化解析质量

其一,对企业所位于的外部环境实施透彻解读,并通过解析有关材料获得应对预案;其二,针对解析阶段产生的重难点,应第一时间对其实施解析,并给出相应解决模式;其三,针对关键性的经济数据,要实施重点解析,并获得对应定律,有利于企业解读市场动态,订立有效的运营策略。

(三)提升供电企业经济活动解析水准所要用到的举措

篇9

2、kr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指标体系和实施问题的研究

2.1 指标体系研究与确立

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进行正确的经介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瓜要环节在电力l 仃场下, 电力企业的生产经了打舌动必须面向市场。囚此需要对电力场

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不同环境下的经济话动分析进行个面比较,以确定出电力市场环境下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 方法、步骤、范围。在电力市场下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下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不同之处包括:

一是分析目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分析主要 是为了适应管理的需要,注重与检查企业是否贯彻执 行各项政策法令,是否按计划办事。而市场经济下的经济 分析主要是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 客观地判断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评价企业的经营效果。

二是服务对象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分析主 要是为了给上级部门提供有关情况,尤其是有关政策、法 令和企业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而电力市场下的经济分析 则需要为企业管理者、企业决策者、企业所有者、债权人、 国家有关部门等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企业经营状况,尤 其是要向投资者提供企业投资决策所需的有关信息。

三是分析内容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力企业处 于垄断地位,只需从整个电网分析评价资金、成本、利 润等部分指标完成情况。而电力市场下的分析则分别从 市场主体和竞争实体,如发电公司、电网公司等出发,以 比较全面的经济指标为考察内容,全面分析企业的创利 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对国家的贡献能力。分析 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和能力的分析, 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二是对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分 析,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下面以发电企业为例具体 说明各部分的内容:

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和能力分析内容。①企业生产经 营成果分析,相应指标有发电量、售电量、销售收入、产 值、利润等;②物耗分析,相应指标有发电煤耗、供电 煤耗、厂用电率、线损率、产品成本等;③人力物力利 用效果分析,相应的指标有劳动生产率、材料利用率、设 备利用率等。以上三方面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所共有 的经济活动分析内容,但考虑到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总 是要千方百计地降低生产成本,争取最大利润,提高经 济效益„因此,重点应放在成本和利润方面。

公司化改组后的电力企业的资金来源有所有者资本 金和向债权人举债,因此要增加如下经济活动分析内 容:①所有者权益分析,相应的指标有销售利润率、总 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股东权益收益率、资本保值 增率等;②债权人权益分析,相应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等;③从企业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的贡献来看,应进行社 会贡献与积累情况分析,相应的指标有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指标。

网分开后,发 电企业必然面对市场竞争,如何建立发电公司市场竞争 能力的考核指标是一个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 这些指标应该有上网率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上网率指 标主要考核机组的出力及设备利用程度,市场占有率则 考核发电公司总的市场竞争能力。电力企业的产品单一 (主要是电),发电公司间的市场竞争主要是价格竞争。 因此,报出恰当的上网电价是发电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立 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合理报价是建立在竞价上网策略 分析基础之上的。

综上所述,电力市场下经过公司化改组的电力企业 经济活动分析应从企业和市场两方面进行。以发电企业 为例分析其主要内容如下图所示:

这里暂不涉及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等指标,W 这些指标正在研究当中。其他指标如下: 

  2.2.1   A类指标

该类指标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性数据,它反映一 个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及实际生产水平, 它可以大致衡量出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及劳动者对 社会贡献的大小

(1)           上网电价,一般由发电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发 电利润和税金四部分构成同定成本包括折旧费、大修 费、工资福利费和财务费用等;变动成本包括部分材料 购买费和其他费用等;发电利润由还贷利润和资本金收 益两部分构成。为了规范上网电价,取消按个别成木定 价现象,逐步做到同质、同网、同价,我们耍按社会f 均成本或长期边际成本及依法计人税金、介理确定收益 的原则定价,逐步推行丰枯电价(丰水期和枯水期)、峠 谷电价(峰荷高峰期和峰荷低谷期)。

(2)           上网电量。它反映了发电企业对社会的实际贡献 程度,是正确计量发电企业对电网实际投入产量的关键性。

(3)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用于检验发电企业发电%备按其铭牌容量计算的设备利用程度,可以衡量该企业发电设备在一定时期内的技术性能及运行状况,从而进一步了解发电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小和利用程度,促进企业强化管理、科学调度。

(4)企业增加值。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的实际水平,是在报告期内企业在X业生产活动中创造的价值通过此指标衡量各企业对国家、社会贡献的大小。

(5) 全员劳动生产中。是反映企业或劳动力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符理水平、职T.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平均每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劳动价值。通过它可以比较企业单位产出效益的高低,从而促进企业减员增效,提高职工素质。

2.2.2 b类指标

通过该类指标以了解一个生产经营企业的现状,并便于横向比较,使企、II.适应市场竞争。

(1)发电量。通过它能反映出一个发电企业完整的生产成果,从而进一步了解该企业发电设备的利用情况及为有关指标的确定提供基础数据。

(2) 综合厂用电量(率)。通过它可以掌握一个发电企业耗费自身产品的数虽和水平,从而促进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降低内耗,增加上网电量。

(3) 燃料耗率。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发电企业的燃料利用情况及机组调度与运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节约消耗。

(4) 总产值。它说明一个企业完整的生产成果价值,有不变价和现行价两种计算方式。

(5) 发电成本。发电成本是一^发电企业经营成果的关键爾示,为碰纖及横向瞻、制定竞體BSMim

2.2.3c类指标

通过该类指标能进一步了解一个发电企业的生产运行及经营管理全过程,从而揭示企业全貌。

(1) 厂用电量(率)o通过它可以了解发电企业用电设施的绽A损吣怙况丨

(2) f均fA侖H!i\尙率。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发电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发屯设备的使用情况。

(3) 最髙(低)负倚。通过它们可以f解发电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电设备最大生产能力。

(4) 发电设备能力。包括月末设备容足、月末综合出力及当年、当月平均发电设备容ft7个分项指标、反映发电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设备生产能力大小的基本悄况'

3关于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及其实施力案的研究

3.1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采用最优化技术中的多H标优化规划理论和方法,在各种客观约束条件下建立定a数学模增;应用定w模型对各个指标、各种约束条件的绀合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主、次指标(分层指标)及艽影响w素;达立投人产出模型,分析投入指标、约束条件4产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年度考核及过程宵理和调控提供依椐,

3.2电力企业综合管理与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与考核目标的定位存在问題

公司对所属的企业管理重点仍足安全生产,而不足注重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件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还不能成为下属企业的肖觉行为,只表现为宵公4的主观愿望和对所属企业的一种没有叫力的行政耍求,

(2) 管理与考核机制存在问題

由于管理桃制缺少理性,使公司所属企业荇遍缺乏危机感,缺乏搞好1:作的内在动力。丨丨1于考核上没有全面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效益指标,而很多具体指标乂是企业尤法左右的,因此考核力度尤法加大。

(3) 管理与考核内容存在问題

各个专业处、室仍在实行纵向对n管理,不愿放权,基层事事得请示上级,使基煜单位自主经旮空间作常冇限;某些管理内容的要求不结合实际,存在注i:盘接竹理、忽视间接竹理现象;注重行政手段的应用,忽视经济、法律监控等手段的利用,形式主义的要求捆住了基层单位手脚。

(4) 管理与考核的规范性问題

管理与考核的严肃性和公iT.性得不到保证,部分笮位会找出若十客观因素,要求调整指标,另外,公司多头考核,缺乏协调,有的考核结果互相抵触,考核的随意性较大。再者,考核缺乏明确的程序,人为W家较多,考核的结果难以使基层单位信服。

3.3关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综合管理与考核工作的几点建议

(1)管理与考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施内部模拟市场„

——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竹理过渡。——考核指标的设置和奖惩要同时具有激励性和约束性。

——考核方式和内容力求公正和准确,能客观、全面反映基层单位整体管理水平,指标和考核项目的设置要突出重点,便于操作。

(2)管理与考核工作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应由三部分构成,即对公司所属企业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考核评价:

①经济效益评估。按公司推行的电力模拟市场实施办法中的内部利润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以内部利润的髙低评价企业的业绩。对公司所属非电单位,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从实现利润和费用降低两方面进行评估。

②企业运营监控。对企业运营监控要分别从党委保证监督、职工民主监督、基建检査监督、审计监督四方进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企业运营监控体系,促使各单位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③企业管理评价。根据电力企业的特点,对各企业管紅作的评价应采用安全管理评价和总体管理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安全在电力企业生产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要保留安全管理评价,并根据公司对各单位安全目地。

(3) 业务集中与风险舞中的关系系统与业务处理的集中将带来管理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履约风险、投资风险等的高度集中。建立有效的应急流程和故障恢复机制,严格系统的操作与授权管理,构筑事前预瞽、事中监控、事后反馈机制,从而有效规避和化解风险,凸现集中处理带来的益处。

3.4培训创新是根本

在行业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中组建并锻炼成长起来的企业社会保险专业队伍,是实现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年金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骨干人才。在这支队伍的不懈努力下,多年来企业社保工作为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为电力行业改革、发展和稳定,构建和i皆电网企业,发挥了改革的缓冲器、发展的推进器、激励的调节器的作用。同样要完成发展企业年金、规范管理试点的历史任务,这支队伍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篇10

进入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现代企业的发展环境也随之发生转变,企业管理逐步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来说,企业的对外的经营管理以及内部的综合计划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面临着调整及完善。加强电力企业经营活动分析以及综合计划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电力企业一直保持在良性的发展轨道上,以此来推动电力企业生产及经营效益的提升。

一、企业经营活动分析

(一)加强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的内容及意义

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经济的重要力量,它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分析,还能够对电力企业经营过程中包括电网发展指标、资产质量指标、供电服务指标、经营业绩指标等在内的涉及四大类22项管理指标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此来发现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及时对经营活动过程及内容的分析,来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及途径,以此来保障电力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此外,通过经营活动分析,也能够及时了解电力企业的市场发展动向以及对全行业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预测评估,并为企业接下来的发展目标的确定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

(二)加强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的途径

加强电力企业经营活动分析工作的开展,具体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当前我国的电力企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特殊时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分析工作的开展必须立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市场发展状况,并以企业最终的经济获得效益的提升为宗旨,在此基础上对电力企业经营活动分析进行按阶段划分。

二是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分析工作的开展必须既把握整体,又注重细节,要对电力企业涉及四大类22项管理指标的每一项活动内容都进行点到点的全面而仔细的分析,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掌握。此外,对于企业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根据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三是要加强对电力企业各个经营环节过程中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尤其是电力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经营指标多且杂,要做好各个环节的资料收集管理,尤其是对于数据资料更好保证好资料内容的完整性和客观真实性。此外,还应该加强对行业发展信息内容的收集管理。

二、企业综合计划管理

(一)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内容及工作原则

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来说,综合计划管理是针对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设备管理等内容的。所谓综合计划就是针对电力企业年度目标发展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等内容来进行的具有全局性和覆盖性的企业投资、建设等的综合管理。具体来说,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制定,必须要能够对电力企业发展全过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内容进行全面而精准的覆盖,包括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经营规划及实施、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活动投资管理等等。通过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来全面地把控企业的整体经济运营状况,对于电力企业的长效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加强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必须以“十二五规划”关于电力行业发展的综合目标为战略指导,并结合市场的经营环境等内容,充分结合电力企业专业的经营生产指标内容来进行综合平衡化的计划管理。

(二)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措施

一是要加强对电力企业计划指标体系的建立。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必须具备非常高的严密性和计划性。对于涉及到电力企业经营发展的各项经营指标要必须完全地涵盖在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范围之内。积极加强电力企业包括的工程建设指标、资产质量指标、城乡供电服务指标以及财务指标、利润指标等经营业绩指标等经营指标体系的建设。对各项计划指标内容要以量化标准来进行明确。尤其是对电力企业各个具体的基础建设项目的发展,要严格把关各个节点指标内容。

二是要加强电力企业各部门的归口管理,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专业分工。通过严谨、专业的归口管理部门的建设,来对电力企业下属各个分支企业以及生产经营部门进行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经营发展所涉及的四大类22项管理指标内容的具体落实,应该根据各部门、各岗位所需的专业内容来进行更加科学、精准的专业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制,将专业分工与具体到人的工作责任相挂钩。

总之,加强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就应该将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分析与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内容结合起来,以精准的市场分析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来对企业的内外经营环境进行实时的把控。还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及时的调整,并且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的跟踪式检查,以此来把握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才能更好地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8)01-0060-06

一、引言

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我国技术进步中起到了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其创新能力反映出我国自主创新水平。近几年来,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05年为2543.323亿元,占全国科技经费内部支出52.6%。2005年我国28567家大中型企业,设有技术开发机构的有6775家,占企业总数23.7%,技术开发机构9352个;200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为5527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为18292件①。因此,研究大中型企业研发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衡量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有多种视角,如研发投入、科技人员数量、专利等,其中研发投入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美国学者Zvi Griliehes将R&D作为投入变量之一,构建生产力增长模型,并从公司、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层次测度R&D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利用1000家美国大型制造业1957~1977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R&D投入对提高生产率起重要作用(Griliehes,1986),后来进一步利用美国公司层面数据测得R&D的产出弹性为0.07(Griliehes,1992):Brand(1974)利用美国七个研究与开发密集型的部门中111家大公司1950~1965年期间研发支出与利润统计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得出研发支出对企业利润效果显著;Jaffery(1984,1986)运用1973-1979年432个美国制造公司数据,得出企业研发支出对公司利润与市值的影响显著;Coe和Helpman(1995)利用OECD22个国家在1971-1990年数据,采用5%、15%不同折旧率,测得R&D存量,得出OECD工业7国R&D对全要素生产率弹性为0.234、0.247,对OECD其他15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弹性为0.078、0.109:Comanor(1965)将企业销售收入作因变量,得出当企业销售收入在0.1、1、5亿美元等不同规模时,R&D投入产出弹性为1.39、0.61、0.54。

国内学者姚洋、章奇(2001)利用1995年工业普查数据,采用基于C-D函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得出企业R&D支出对企业效率有显著正效应;何玮(2003)利用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运用时间序列模型测得大中企业的产出弹性为0.35~0.44之间;蔡虹、高杰、许晓雯(2004)等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得陕西省制造业R&D产出弹性为0.438;王五祥、刘冰(2005)等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得出我国R&D投入产出弹性为0.19181;程华、吴晓晖(2006)等利用年份/功效函数测得R&D投入产出弹性为0.079。

因R&D支出仅反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方面,而从自主创新的外延来看,包括三个部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R&D经费支出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实际上,工艺的完善,产品性能的改善,成本的降低等均应是企业技术进步的表现,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内部经费支出、其他科技活动支出)其统计范围涵盖了R&D,因而更能反映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从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企业技术进步途径有多种,如内源性技术进步、外源性技术进步,而以往实证研究均没有将其进行具体细分。本文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中型工业企业1999~2005年数据为样本,组成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大中型工业企业各项科技活动支出的效果。主要创新是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支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技术进步途径的效果,从而从更深层次探讨不同技术来源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出的影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同时,我们也认为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是反映企业自身的科研活动,消化吸收反映二次创新能力,购买国内技术支出反映国内技术的影响,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在一个侧面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定量探讨。

二、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途径分析

企业技术进步主要途径有: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技术引进、购买国内技术等;另外,还可以通过物化在生产设备中的技术,以及通过人力资源的引进等途径获得技术。从实际情况来看,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主要通过技术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包含R&D)、企业其他技术活动支出等两个方面来体现。技术开发经费内部支出主要包括劳务费、原材料、固定资产购建、开发新产品、科技机构经费,其他技术活动支出主要包括技术改造经费、技术引进经费、消化吸收经费、购买国内技术经费。企业技术进步可以通过下面的科技活动投入产出图来表示(见图1)。

从图1可知,企业技术进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经过长期的积累,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二是通过其他技术活动支出,如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支出、购买国内技术支出等途径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进一步分析可知,长期以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一直徘徊在1.5%左右(见图2),与国外同类指标相比,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强度严重偏低。再者,从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他技术活动经费支出构成来看,技术引进经费反映我国对国外技术的购入,而消化吸收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对购入技术的吸收能力,也反映出企业二次创新能力。从图2中右纵坐标轴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消化吸收支出与技术引进支出比例一直处在0.07到0.15之间,虽然2005年这一比例得到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史无前例的0.23左右,但与日本和韩国5~8:1还存在巨大差距。

三、研发投入存量测算

Nadiri,M.I.(1980)指出企业主体技术进步是靠以往研究开发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研发投入存量是企业主

体技术进步的重要参考指标。对R&D资本存量的估计一般采用永续盘存法。Hu,Jefferson and qian(2005),Crepon and Duguet(1997),Griliches and Mairesse(1984)等采用永续盘存法测算R&D存量,运用R&D存量测算其产出弹性。本文遵循这一思想,首先测算出各地区大中型企业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存量。

对于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存量的计算,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效果的发挥存在滞后期;二是企业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存在折旧。同时考虑二者的影响,则永续盘存法的计算公式为:

(1)式中,IETDi,代表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存量,E代表各年度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s代表滞后期,ρ代表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各滞后期对当期科技开发经费存量的贴现比例,δ表示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的折旧率。即(1)式表示当期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存量等于上一期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存量扣除折旧后的余额与各滞后期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的贴现值之和。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很难得到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滞后期结构分布,一般以平均滞后期θ来进行估算,即s=θ时,ρs=1;s≠θ时,ρs=0,即可将(1)式直接写为:

IETDi=Ei-θ+(1-δ)IETDi-1 (2)

对于基期年份的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资本存量,可以采用(3)式进行估算:

IETD0=E1/(r+δ) (3)

(3)式中,r为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

对于折旧率的确定,国内外学者一般采用15%折旧率进行核算,也有采用5%的。另有,D.L.Boswonh(1978)在《工业经济》发表一文中提出采用两种估算方法,即用技术使用年限的倒数和专利残存件数来估计㈣。在本文中,我们采用通用的做法,以15%作为折旧率来估计模型的结果。

四、模型的设立和数据来源及其处理

(一)模型的设立

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Y=ALαKβ,其中y为产出,L、K分别表示为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α、β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A代表其他因素对产出的影响。罗伯特・索洛(Robert,Slow,1957)运用1909-1949年间美国数据,得出美国产出增长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后来许多学者对技术进步进行了实证研究,有的将A进一步细分,得出技术进步具有不同产出弹性。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主要取决于企业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和其他科技活动支出等因素,并考虑到企业其他科技活动支出为技术改造经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购买国内技术支出等,考虑到技术改造支出主要形成固定资产,很难将其与固定资产投资分开,最终将技术进步设定为:

A=A0(IETD)λ(EIT)μ(ETA)ψ(EPDT)η,

其中A0为常数项,代表其他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的因素,IETD代表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存量,EIT表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ETA代表企业消化吸收支出,EPDT表示企业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λ、μ、ψ、η分别表示对应影响因素的产出弹性。从而,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A0(IETD)λ(EIT)μ(ETA)ψ(EPDT)ηLαKβ (4)

对(4)式两边取对数,可以得到如下的检验等式:

LnY=C+λLnIETD+μLnEIT+ψLnETA+ηLnEPDT+aLnL+βLnK+υ (5)

(5)式中,C=LnA0为常数项,ν为随机扰动项。

同时,考虑到消化吸收与技术引进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为考察产出对消化吸收支出的敏感程度,我们还考虑如下模型:

LnY=C+λLnlETD+μLnEIT+ηLnEPDT+αLnL+βLnK+ν (6)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在研究中,我们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9~2005年相关统计数据,并对各个数据作如下处理:

1 产出指标Y。我们以各地区大中型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产出指标,其理由如下:该指标能较好地、反映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产品质量的好坏、成本的高低、性能的改善,从而间接地反映出企业技术进步,其单位为亿元。在处理过程中,按照各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将产品销售收入折算为1999年值。

2 劳动力投入L。L为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当年的平均在职人数,单位为万人。

3 资本投入K。本文选取固定资产表示资本投入,资本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考虑到年鉴仅提供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我们将其处理为不变价格的存量。根据国际上流行的永续盘存法,对各地区大中型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净值进行如下计算:

Ki=Ki(1999)+∑(Ki(t)/pi(t) (7)

其中,Ki为1999年的年平均固定资产净值,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Ki(t)年固定资产净值增加量,我们以相邻两年固定资产净值之差减去当年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中固定资产额得到;pi(t)为各地区对应年度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4 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IETD)存量。因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情况复杂,对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价格指数的估计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Jaffe(1972)在估算研发价格指数时,运用非金融企业中工资价格指数和GNP隐含指数,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来进行估算;国内学者朱平芳、徐伟民(2003)赋予消费物价指数权重0.5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权重0.45的基础上计算R&D价格指数。在此,我们沿袭朱平芳、徐伟民文中的权重比例,计算出各年度各地区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的价格指数,并运用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各地区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数据,将其调整为1999年值,单位为万元,从而得出各年度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金额。关于其投入增长率r的计算,我们运用调整的各年度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不变价,

计算出相应年份的增长率,然后计算出算术平均值作为r值;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我们取θ=1,即先一年的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在第二年起作用,进而依据(2)、(3)对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的存量进行估算。

5 技术引进经费(EIT)、消化吸收支出(EAT)、购买国内技术支出(EPDT)等数值估算。我们运用估算的科技活动内部支出所得价格指数,将各地区对应年份技术引进经费、消化吸收支出、购买国内技术支出折算为对应的1999年值,单位为万元,作为三者的投入值。对三者之所以不采用存量来估算,主要是考虑到外源性技术对企业的技术积累影响不大,但在回归时,考虑到其作用滞后影响,假定相应变量都滞后一年起作用。

同时,考虑到我国统计年鉴中,在2003年对大中型企业进行重新界定,原有的大中型企业统计口径与新的大中型企业统计口径存在差距,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无法将其进行重新调整,因此,我们在模型中引入哑变量。即:

D=0,t=1999,2000,2001,2002

D=1,t=2003,2004,2005 (8)

依据(8)式和(5)式、 (6)式,最终将模型设为:

LnY=C+λLnlETD+μLnEIT+ψLnETA+ηLnEPDT+αLnL+βLnK+θD+υ (9)

LnY=C+λLnlETD+μLnEIT+ηLnEPDT+αLnL+βLnK+θ+υ (10)

θ为哑变量的弹性系数。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考虑到数据缺失较为严重,海南1999年数据缺失,因此,在分析中将这两个省份从样本中舍去;同时,考虑到青海2000年和2003年消化吸收数据缺失,我们按有关插补方法对其对应年份数据进行了插补,最终得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

五、实证检验

根据(9)式、(10)式,运用前面分析所得数据,同时,考虑到运用的数据是各地区面板数据,因变量不仅受到我们所考虑的因素影响,而且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因此,根据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原理,我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最终所得结果如下(表1):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存量弹性系数为0.462,即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存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将增加0.462个百分点;技术引进支出弹性系数为0.042,即技术引进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增加0.042个百分点;消化吸收支出产出弹性系数为正,但很不显著;购买国内技术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反而使产品销售收入下降0.018个百分点,在5%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

另外,我们还可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劳动力产出弹性为0.364,即从业人员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产品销售收入增加0.364个百分点;资本产出弹性为0.549,即固定资产净值存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将增加0.549个百分点。

从模型(9)、模型(10)比较来看,消化吸收支出对产出虽有正的影响,但弹性不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消化吸收支出效果不理想。

六、基本结论及其政策启示

(一)基本结论

本文以1999年至2005年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

1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产出弹性较大,且显著。从实证结果来看,虽然固定资产产出弹性系数大,但考虑到固定资产净值存量大,而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存量小,单位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存量增加导致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因固定资产净值增加导致的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幅度。

2 技术引进支出效果显著,但弹性小。这一点与我们一般的观点有一定差距,值得我们对我国技术引进的政策进行深思。

3 消化吸收支出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影响小且不显著,凸显我国大中型企业二次创新能力不强,消化吸收能力较差。

4 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影响小但为负值。针对这一状况,我们猜测可能是与技术转移的方式有关。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我国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呈现明显的东中西梯度增加趋势,沿海地区一般不购买国内技术,主要从国外引进,而购买国内技术支出最多的主要是中西部,且主要是从东部地区扩散的技术,这样,中西部地区购买国内技术所生产的产品要与东部地区竞争,可能处于劣势。另外,长期以来,我国产学研脱节现象严重,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国内技术运用效果不理想等。

(二)政策启示

1 制定鼓励大中型工业企业加大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投入力度的政策措施。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研发强度较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通病。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其企业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其竞争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研发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一直较大。因此,国家应制定一系列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激励企业从事科研活动,使企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2 建立技术引进约束机制,防止企业盲目引进。从实证结果来看,技术引进支出产出弹性虽然显著,但效果较差。长期以来,技术引进一直被认为是我国追赶发达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一项重要举措,且存在大量盲目和重复引进。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的逐步缩小,技术引进支出边际效用将逐渐减弱。同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往往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向我国转移的主要是非核心技术,浪费了大量的国家外汇。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对非核心技术的引进以及技术的重复引进进行严格约束。

篇12

2.文献回顾

有关企业研发投入与研发产出间关系的研究历来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熊彼特(1912)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的概念以来,创新投入和产出成果间关系成为学术界研究关注的研究焦点。在此基础上,学者从行业层面的角度对研发投入和产出间关系展开研究,也有学者从企业层面的角度展开研究。企业层面的研究多是探讨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绩效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影响研发投入和产出间关系的相关因素有哪些。以企业员工中研发人员的数量衡量研发投入,企业所获专利数衡量研发产出,美国500强企业的数据表明研发投入和产出间接近线性关系(Scherer,1965)。Comanor和Scherer (1969)在分析了1955-1960年的57家医药企业的数据后,发现研发人员数量和新产品收入与专利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企业研发活动的劳动资本投入和企业研发活动产出间关系如何。此外,也有学者将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纳入研发投入。Mueller(1966) 在对1958-1960年美国企业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时,发现企业研发人员投入和企业研发资本投入都和企业研发产出间存在正的相关性。Zhang(2003)在分析中国1995年工业普查数据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截面数据时也发现类似结论,得出研发劳动投入和研发资本投入都对研发产出有正的影响作用。由于研发投资过程可以视为一种动态连续行为,在研发资本投入的计量上,部分学者选择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研发的资本投入。

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引入生产函数之后,学者们开始关注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产出的贡献率如何。Griliches(1979)首次运用CD函数模型分析了企业层面的研发投入的产出弹性,建立生产函数,通过和衡量劳动和资本对研发产出的贡献率。此后关于企业研发投入对研发产出贡献率的研究多是在Griliches建立的生产函数基础上展开讨论,但由于研发投入和产出的衡量标准和样本选择的不同,所得分析结果会有所差异。研究得出的贡献率分布在0.05到0.2之间,表明研发投入对研发产出有积极影响。

上述研究回顾可以发现研究投入多以研究人员数量和研究资金投入衡量,研究投入对研究产出具有积极影响。但由于数据的难获取性,大多数文献均未涉及对中国企业层面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间关系的研究。本文在以上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部分中小企业的研发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中国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间的关系如何。

3.模型

本文运用中小企业板部分公司研发数据建立CD函数形式的生产函数。其中,K表示企业研发资本投入,L表示企业研发劳动投入,A为常量,表示企业研发活动整体效率。研发产出Y以企业当期申请的专利数衡量,研发劳动投入L以企业当期的研发员工数目衡量,研发资本投入K以企业当期的研发资金投入衡量。

为便于做回归分析,本文对所建立的生产函数模型两边取对数,同时加入企业当期营业总收入和企业当期拥有的资产总量作为控制变量,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现对我国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间规模经济性的探究。其中,GR表示营业总收入,GA表示资产总计,表示特异性误差,i表示企业代码。

4.数据与变量说明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中小企业板120家企业的年度报告。数据时间跨度为2009年到2013年,分别对每年得到的公司研发数据进行回归,检验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对研发产出的贡献率如何和研发活动的规模经济性如何。本文采用中国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中各企业当期申请的专利数作为研发产出,企业年报中披露的研发资金投入作为企业研发的资本投入,员工情况中披露的研发人员数目作为企业研发的劳动投入。对本文所收集样本中变量的简要说明如下。

创新产出PA个以企业当期申请的专利数量计算R&D投入K元以企业当期年报中披露研发投入资金数量计算

L人以企业当期研发人员数目计算

营业总收入GR元以当期企业年报中利润表披露的数据计算

资产总计GA元以当期企业年报中资产负债表披露的数据计算

本文采用的企业研发数据中,部分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或研发人员数目未在企业年报中予以披露,不能计算企业的研发投入,因此在选取样本过程中予以剔除。由于计量模型中所使用的对数函数底数不能为零,因此样本中所含变量取值为0的样本观测值标记为缺省。剔除缺失值和缺省值后,样本中2009年的总观测数为68个,2010年为70个,2011年为75个,2012年为73个,2013年为80个。对本文所收集样本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下。

5.统计分析和实证结果

表3是五年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得出的模型估计结果。由模型1可见,中小企业研发活动中劳动投入对专利数产出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资本投入对专利数产出的影响虽然存在,但统计上不显著。lnL和lnK的系数均为正,表明中小企业研发活动的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研发产出都具有正影响。中小企业研发人力投入对研发产出的产出弹性大于资本投入产出弹性,表明在专利生产过程中研发人员发挥了主要作用。专利的生产过程主要是人力资本积累的结果,研发人员在专利灵感产生、结构设计、产品研发和细节处理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研发资本投入也对研发产出有正影响,研发人员生产专利需要借助企业资金和相应技术设备,这些都需要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表明企业研发资本投入对专利生产也有贡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