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08:51: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经济责任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总公司领导班子进行百分制考核,满分得基本奖,增减分按增减幅度同比例增减奖金额,不足80分不得奖。基本奖额度根据历年水平及当年实情确定,实际奖金额按各公司百分制考核实绩确定,公司根据本委确定的奖金额进行分配。总公司法人代表工资实行年薪制,年薪按历年水平及当年实情确定,并随总公司的百分制考核实绩浮动。
考核分半年度和年终两次进行,半年度考核占分值的40%,年终考核占分值的60%。
二、考核内容和要求
(一)经营管理(80分)
1、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启政办发[2006]111号)规定和本委相关的企业资产管理办法,对企业资产实施总公司统一管理,确保无危房、无被侵占、无损坏、无空置,管好、用好集体资产,保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5分)
2、增收措施有力。租金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二商总公司185万、长城总公司80万)。(30分)
3、抓好内部节支管理。要严格执行党和政府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厉行勤俭节约的相关规定,各项开支符合要求。职工医保、养老保险等按时交纳,在人员使用、资产购置、办公费支出等方面节约支出有成效。业务招待费用支出必须明显低于上年水平。(30分)
4、加强资产出租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台帐完备,记录准确完整。每年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及时掌握资产状况。资产出租公开、透明。所有资产在租赁期满前三个月书面提出下一轮处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同意后组织实施。租赁合同合法、规范,总公司法人代表与承租人签约后,一个月内报主管部门备案。(10分)
5、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不私设小金库,支出实行总公司法人代表一支笔审批。会计帐目设置正确,填报财务数据真实,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按季报送会计报表(季度末下月10日前),报销手续完备,发票使用规范,报销单据上必须有经手人、证明人和批准人签字,大额支出附相关佐证资料。(5分)
(二)综合管理(20分)
1、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班子团结,重要事项集体决定,职工队伍稳定。对不稳定因素有预见、早报告、妥处置、无不良后果。(10分)
【分类号】:TD327.3
一、存在脱节现象的主要原因
1、缺乏系统的制度评审程序。目前多数企业规章制度的制订仍延续旧的习惯中,没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规章制度考核评价体系,使企业规章制度制订一开始就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部门利益问题,造成制度间相互衔接差,执行反复繁琐等弊端,给企业业务操作带来许多不适应,影响制度的严肃性。
2、缺乏规章制度的宣贯培训。很多企业的规章制度之所以流于形式,操作性差,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群众基础”,规章制度缺乏宣贯培训。员工是执行的主体,只有实现与员工有效沟通,才能使员工充分了解和掌握规章制度,让全体员工公开透明的了解企业的要求,才能激发他们配合执行的热情,强化组织与个人的契合,使规章制度得到真正的执行。
3、缺乏形成执行制度的团队。个人或单个部门单枪匹马式执行规章制度是无法真正落实的,很容易造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甚至还会造成这个部门做恶人,另一个部门做好人的现象,严重影响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制度执行是团队行为,一个团队,有好的管理理念,缺乏执行力,那是“空谈”;同样的,一个团队,有很好的执行力,制度不完善,那是“蛮干”。所以,“制度”和“执行力”对企业发展来说,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两条腿走路才稳,才牢实。
二、避免两张皮应坚持的原则与做法
为有效克服企业规章制度与经济责任制考核两张皮现象,必须坚持四项原则,强化两项工作,抓好一项建设。
(一)坚持四项原则
1、责权利统一的原则。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制订一定要为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服务,一定要坚持一级考核一级的考核原则,使制度执行形成大合唱,否则将直接影响管理的效能。这里,首先职责界限要清晰,内容要具体。其次要明确各管理部门的人权、物权、财权。同时各级都应建立相应的利益约束机制,保障员工合法的权益,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考核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企业规章制度的制订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全局性,既要与当前的工作密切结合,又要适度超前。同样经济责任制的制订,也必须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等前瞻性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既体现实事求是的客观思想,又要努力克服不顾实际或脱离企业规章制度,避免“长官意志”的主观作用,破坏规章制度与经济责任制的统一性和考核的客观性。
3、严格考核与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规章制度只有进行严格执行和监督考核,才能通过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来检验制度与实际工作的衔接力度。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方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企业规章制度的制订、执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符合工作实际,又要体现人性管理,坚持制度执行与全体员工素质提高、待遇提高两者的高度统一。
4、体现与时俱进的思想原则。企业的规章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规章制度和经济责任制不可能始终适应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如果继续执行原有的,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每隔一段时间(视实际情况而定)对企业规章制度和经济责任制进行重新审视,列出编制修订计划,按程序进行必要的修订或重新制定,保证规章制度与经济责任制的科学性、完整性、相溶性、有效性。
(二)强化两项工作
1、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大家都知道,没有质量信誉的商品,是无法赢得社会认可的;没有质量保障的企业,也是无法继续发展和长久生存的。因此企业要通过全员培训来引入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企业质量文化,明确企业质量管理宗旨、树立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等质量管理念,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程序文件、质量管理手册,明确质量管理目标,以员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顾客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夯实企业基础管理工作。
2、强化标准化企业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规章制度,为企业管理持续改进提供支持。建立一套与自身发展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宜,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为基础、工作标准为保障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全部纳入标准管理体系,使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划、建设、评介、改进、决策及评审、报批和有统一的部门来实施,使企业规章制度有定期评审和持续改进的监督、检查和反馈等管理标准,形成PDCA动态的循环管理,从而使企业建立科学有序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
(三)抓经济责任制考核的规范化建设,不断优化企业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062.2;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2-0074-05
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企业环境责任运动,在全球内方兴未艾,学界和实务界的研究与探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英国标准协会制定BS7750环境管理体系,美国环境责任经济联盟提出公司环境报告CERES原则,中国环保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但是,对企业环境责任评价的探索与应用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内为数不多的企业环境责任评价的研究成果往往混淆了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1];或者缺乏定量指标提取与环境绩效考察[2],还不能准确、清晰地反映企业环境责任之义。我们认为,在福利经济学的视角下界定企业环境责任,将之与企业对环境资源的配置行为及其社会福利效应联系起来[3],提炼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绩效指标是一个可行的探索方向。工业企业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因此,本文基于以环境资源配置为核心的福利经济学视角,研究工业企业环境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并寻求应用性验证,力求有所建树。
1 工业企业环境责任的涵义与识别
传统观点将工业企业的环境责任笼统地理解为“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或义务”,包括环境法律责任与环境道德责任。这种伦理学或社会学意义上的责任认知不利于对工业企业的环境行为效应做出综合评价。
在工业文明时代,我们将生态环境视为一种稀缺经济资源[4],从环境资源配置与使用关系社会福利动态增减的视角下,认识与测度工业企业环境责任行为。工业企业环境责任是指工业企业优化环境资源(如碳排放权)配置,在综合平衡工业财富与生态财富增减意义上,推进社会总福利水平提升的行为责任。[5]
工业企业的环境责任在本质上讲并非“不排污”或“少排污”的责任,而是“更经济地使用环境资源”的责任。工业企业创造物质财富除了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外,也离不开一定的自然资源消耗和工业排污。由此,工业企业除了要承担雇员责任、股东责任,也要承担环境责任。工业企业环境责任不完全等同于“节能增效”的经济责任,更应是避免“违反环保法规”、“不计成本排污”的社会责任。工业企业环境责任是一种由社会或政府主导的“激励与约束工业企业,使之追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融合”的公众利益诉求。[6]
工业企业的环境责任具体落实为五大责任。第一,遵守环保法规的责任,这是一种义务性、强制性的环境责任,也是最基本的责任。如,工业企业要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若违法将承受法律责任,2013年10月环保部公布了72家环境违法企业名单。第二,缴纳排污税费或接受环境管制的责任,这也是一种被动性、强制性的环境责任。如,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超过法定排放标准,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赔偿损失。第三,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成本的责任,这是一种具有市场激励性质的主动性、自愿性责任。如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可以降低能耗成本和治污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第四,打造低碳或绿色品牌,多行环保慈善行为的责任,这也是一种具有市场回报激励的自我责任。有研究表明,某些汽车制造企业的环保责任履行明显增进了品牌效应。第五,在特定条件下,工业企业参与“环保技术成果”或“环境权利”交易的责任。比如在某地区碳排放权市场中,工业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开放易,遵守交易规则,促进环境权利的最优化配置与使用。[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运动的持续深入和系统展开,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日益白热化,企业社会责任正在成为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的手段。世界大型跨国公司几乎都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明确列入公司的议事日程,《财富》和《福布斯》等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也都增加了“社会责任”因素。2010年11月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了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蓝皮书在分别考察了2009~2010年度中国100强系列企业(包括国有企业100强、民营企业100强和外资企业100强)的社会责任状况后指出,从整体上看,2010年中国100强系列企业的社会责任整体水平依然较低,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分仅为17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仍不容乐观,必须通过法律手段的强制推动,才能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目前,学界通说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对内容的划分,学界有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根据责任对象来划分,即利益相关者理论,具体包括对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行业竞争者、公众、环境、社区的社会责任等;另一种是根据社会责任结构来划分,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等四方面。本文认为,只有从利益相关者维度才能同时囊括不同结构的社会责任,故从利益相关者维度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内容。
1.对股东的社会责任。遵守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相关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保障股东的资金安全和收益,向股东提供真实的投资及经营信息,保障股东的知情权,尊重股东的各项合法权利。
2.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企业最低限度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劳动法规,尊重劳动者的就业权,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等。
3.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当遵守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最低限度的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等。
4.对供应商、行业竞争者的社会责任。企业应遵守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在供应商、竞争者之间形成公平的竞争机制。
5.对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遵守环境法规、资源利用和保护法规,防止造成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二、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现状
(一)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概况
近年来,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并以立法的形式将发达国家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内容规定下来,散见于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然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企业法、税法、公益事业捐赠法、合同法等诸多法律之中。其主要体现在:
1.企业法的规定。我国现行企业法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制定的。我国已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较为零散。主要体现在职工对企业经营管理参与的规定,环境保护的规定,企业对债权人和消费者负责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发行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实行社会公开甚至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的经营公示主义等方面。
2.税法的规定。在刺激企业积极发扬道德落实社会责任方面,税法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立法相类似,我国现行税法对公益、救济性捐助也实行扣减所得税的制度。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无疑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3.其他法律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的权益及经营者的义务,《产品质量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也规定了企业的相应义务,直接或间接地保护了消费者,确立了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劳动法》等规定了职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定、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的规定,确立了企业对劳动者的社会责任;《环境保护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法》要求企业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利用资源,树立全面的现展观,确立了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范存在的问题
1.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零乱且分散。有关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散见于诸多法律和法规中,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完备的体系,尤其没有一部专门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在企业本身法律意识较低的前提下,立法的散乱使企业正确认识其社会责任更加困难。
2.相关法律规定较为原则,操作性不强。我国现行法律仅在《公司法》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公司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虽然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有所提及,但它仅原则性地规定了企业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其规定过于模糊和笼统,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
3.现有立法不健全,存在“盲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非常丰富,法律仅仅规制企业最低限度的社会责任,尽管如此,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说,我国立法未能囊括最低限度的社会责任。例如,对于企业合理利用资源以及环境保护问题上,我国虽然依据《宪法》和《环境保护法》制定了6部防治环境污染的专项法律和众多的法规、规章、标准,但是在某些方面仍表现出了立法上的不足,我国至今没有制定《环境污染税法》、《环境保护投资法》、《环境信息公开法》。另外,我国至今未出台社会保障法,导致社会保障方面仍存在盲区。
4.监督程序与执法程序不健全。一方面,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与粗放性,许多法律规范仅规定了责任和义务,缺乏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的行为的处罚条款,导致法律操作性不强,在执法检查中不能起到惩戒作用,缺乏威慑力;另一方面,信息披露手段的缺失,公众缺乏有效的知情权途径进而削弱了监督的力度。另外,地方政府从维护发展地方经济的利益出发,对于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远远不够,甚至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政策,这不仅给外界造成负面影响,也削弱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三、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的路径
1.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现有的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条款过于原则而导致操作性较差,且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中的各规范之间,缺少一种制度设计所必需的统一性,从而没有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整合与完善,使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才能够做到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公正的考量和评价。我国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立法经验,建立健全以《公司法》为核心,《劳动法》、《担保法》、《证券法》、《税法》、《环境资源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宪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甚至是《刑法》等多部法律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一整套规范体系。
2.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执法部门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首先,执法部门在履行其职责时,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授权的范围及方式进行。不得损害企业合法权益,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才能真正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促使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其次,执法部门需改进执法方式,不断改进执法的技术手段,做到科学执法。再次,执法部门必须做到违法必究,只要违反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侵害劳动合法权益及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要及时制裁、纠正和惩处。
3.建立公益诉讼制度,近年来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重金属污染导致血铅事件的不断发生使公益诉讼制度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公益诉讼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讼,由法院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尚未确立,以致在公共利益遭到侵犯时,缺乏有效的司法途径来救济。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并未确立公益诉讼制度,相反却明确限定了提讼的主体,即必须当事人适格。在实践中,企业违责任时,侵害的法益往往并不确定,而潜在的受害人会因不具备资格而无法寻求司法救济。此外,因受侵害对象的分散性及诉讼成本的高昂,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受损而无人追究的现象。虽然我国规定了代表人诉讼制度,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实际运用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其功能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保护社会公益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克服这方面的弊端,并为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外在强制力。
4.强化监督机制。法律的制定关键在于实施,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必须依赖完善的监督机制作为保障。一方面,国家要建立与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关于我国公司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息披露制度,仅在公司法及证券法中有所规定,只是财务性公开,在企业社会责任构建时,应当将财务性公开扩大至社会性公开,将信息披露制度惠及广大投资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另一方面,消费者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利用舆论媒体和消费者协会、工会等社会团体,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以促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环境。若消费者不积极履行其监督职能,认为“血汗工厂”、恶意欠薪、生产伪劣产品等不法行为对选择产品不会造成影响,则企业基于最大限度的盈利目的不会改变违法行为。反之,当消费者态度足以决定企业生存发展时,企业就不得不在社会责任方面作出努力。每个社会公众都会成为消费者,而所有消费者的意志则会上升为公共责任意识。全体消费者即公众的积极参与是全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的重要保障。
总之,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需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以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加强执法-健全司法程序-强化监督为路径,才能保证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凯.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性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2]余宁宁,肖晓芬.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J].《法制在线》
[3]任华哲.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D].《光明日报》.2009-12-31
[4]赵龙.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解读[J].《科技创业》.2007(1)
企业的社会责任、诚信、可持续成长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实践中难以回避的话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企业具有双重性:一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它有经济属性;二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形态,它又具有社会属性。当今社会,人本主义思潮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深远,范围日益扩大。要求企业重视经营行为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也就成为理所当然。因此,企业的目标定位应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管理理念,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管理观念转变,把追求利润与对社会负责统一起来。
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经济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难实现的目标。同时,也有大量的企业实践证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赢利有一种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好处。其中包括:提高企业声望,减少企业运作成本;提高销售率和客户回头率;更容易招募到优秀员工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常规性错误和事故;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增加企业赢利。所以,从根本上讲,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赢利并不是对立的,现代企业所推崇的回报大于索取的哲学原则,用双赢思想超越二元对立思维,也逐渐在改变企业的目标与标准。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是什么?在我国,有不少人认为就是企业做好事,比如捐款建希望小学、救灾、救济贫困地区等等。这是一种片面认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由三个元素组成,即企业的市场、监督及自愿行为。
人们在鉴别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时,首先评判的是顾客、社会在这个企业心目中的地位、角色。比如,北京同仁堂药店的创始人留给后人一幅对联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从对顾客的态度可见同仁堂的企业精神核心。所以同仁堂的声誉与其药品质量一样,给顾客和社会的印象是可靠二字。然而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行为,其社会责任程度是值得商榷的。比如北京首都机场,有心人统计,从进入机场侯机大厅办完所有手续到登上飞机,起码要走600多m。同样,到京出港,要穿过长廊,上下电梯,走500多m。乘客很不方便。所以机场完全是以管理者为中心,而不是以乘客为中心。这种缺失人性化的管理很难说有较高的社会责任。一些发达国家的机场则是以乘客不同流向确定管理模式,乘客不必穿梭奔波,以最少时间、最短距离一站式登机。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问题,而是随时随地发生在你我之间。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通过对顾客态度的市场行为体现出来的。
企业不相同的社会责任也表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观。美国兰德公司调查结论认为,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企业其价值观共同的特征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公司价值。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尽管他们的经营策略和实践活动总是不断适应变化的外部世界,但都能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的超越利润最大化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目标,并成为企业的精神文化基础和长寿的基因。
在人们逐渐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时,社会责任国际于1997年制定了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该标准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以及世界人权宣言而制定的。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道德责任标准来规范组织道德行为的新标准,并依据该标准的要求审查、评价组织是否与保护人类权益的基本要求相符合,它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不仅适用于工商企业,也适合于公共机构,SA8000可以代替公司或行业制定的社会责任守则。
SAI是一个NGO组织(非政府组织),所以它制订的SA8000是一个自愿认证体系,还不是强制性标准,并非贸易壁垒。但一旦事实上被公认并施行,将对一国贸易产生较大影响。据统计,已经有200家跨国公司对其全球供应商实施社会责任评估和审核。只有通过这项审核,才能与之建立伙伴关系,如沃尔玛、雅芳、家乐福等。有调查显示,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在购买消费品时都考虑这些标准。
“道德认证”、“社会责任”的字眼现在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跨国公司定单的附加条款中,一些没有认证的企业出口开始受阻。德国进口商协会已制定了《社会行为准则》,规定德国进口商应对其国外供应商的“社会行为”进行审查。并且,该准则有可能被其他一些国家的进口商协会所采用。美、法等国家的有关贸易组织正在讨论,准备把企业是否通过SA8000认证作为他们选择供应商的依据。
目前,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SA8000认证。我国从1995年以来,约有8 000家企业被外商要求做SA8000认证,而目前国内通过这一认证的企业还不到100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一带,长三角地区大概有20家左右,其他地方几乎是空白。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经济法的价值法律制度
引言
在2010年7月,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中国福建上杭县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污水渗漏事故,9100立方米废水外渗引发福建汀江流域污染。事故发生后的第9天,紫金矿业才于7月12日下午向社会公告,承认公司所属福建上杭县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污水泄漏,并表示本次泄露事件对紫金山铜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仅仅是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企业违责任制度的代表性事件之一,还有"三鹿奶粉事件"、"肯德基苏丹红事件"等等。这些事件说明了我国企业如何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的进程中,如何发挥经济法的价值与作用,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 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必要性
经济法的价值在于实现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实质正义、社会效率、经济自由和经济秩序的和谐统一。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经济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它应当对实现实质正义、社会效率、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统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将通过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前述经济法的三大价值的一致性,说明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必要性。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有利于实现实质正义
经济法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部门法,其根本目的追求社会的实质正义。然而,"正义就像是普罗休斯的面庞,变化无常,随时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并且具有及不相同的面貌"。[1]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企业往往会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如浪费社会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给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害,而且,企业也不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这样对于受害者是极其不公平的,也与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的价值相违背。面对此种情形,政府应该运用法律手段,建立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消除企业造成的消极影响。因为,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强调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注重企业与劳动者、消费者、环境保护等弱势群体的共同发展。这样有利于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现社会的实质正义。
第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率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制度要求法律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的统一。前者的含义是企业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获取最高的经济利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后者的含义是在分配和利用社会资源时,法律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就经济法而言,在市场经济中,经济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合法竞争,同时,对于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行为予以规制,以促进竞争,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率。经济法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更是要求重新分配企业、居民、劳动者、消费者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以企业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为例,随着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企业的不断扩大也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废物排放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有利于实现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统一
法律根本目的在于保障自由,尽可能地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2] 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是经济法体系中的构成要素之一,经济法通过限制政府的权力,规范企业的行为,建立合理的经济秩序。
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对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传统意义的企业仅仅需对股东负责,对环境保护、开发资源、社区没有强制性的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之下,经济法要求企业不能单纯地考虑某一方主体的利益,而是应当承担起对社区、对消费者、对社会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企业应当以企业的利益为核心,努力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建立完整的社会责任制度,唯有此,企业方才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脱颖而出。[3]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统一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现状分析
第一,第一,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国制定了《公司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等部门法律来规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此多的部门法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存在严重的漏洞亟待完善。具体而言,《公司法》的第五条规定过于原则化、抽象化,本身缺乏可操作的实践性,政府对公司的监管出现了失位的状态,除此以外,并没有更多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法律规定。《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企业的违法行为惩罚力度不够,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牟取暴利而进行违法生产,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这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宗旨不符。然而,根据这两部法律的规定,消费者仅可获得双倍的赔偿,我国并未规定真正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例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 "三鹿"乳业集团生产的奶粉含有超标的三聚氰胺成分导致众多婴幼儿患上尿路结石事件,成极具影响力的社会事件,社会公众对此事件予以了广泛的关注,虽然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纷纷起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但仍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多名婴儿死亡,"三鹿"集团直接破产。《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落后,迫切需要修订,而且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制度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但是不能够受到应有的法律处罚。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约束机制,企业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排放、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沙尘暴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和谐中要着力解决的凸出问题。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中非政府组织的法制建设滞后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是指在现代社会中,独立于企业和政府之外,存在于民间的按照章程规定运行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具有两大功能:一是社会监督功能。二是中介功能。
我国是传统的"官本位"国家,政府在社会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大部分是政府部门派生出来的,一方面自身没有独立性,带有严重的行政色彩,成立的非政府组织的工作重点依然是政府行为,无形中继续强化政府的职能,忽视了行业利益、违背了非政府设立的初衷。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缺乏独立性、资金来源和财政支持。
第三,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我国大多数企业只从自身利益出发,注重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不能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忽略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例如,2005年吉林石化公司违规操作导致本厂的苯胺装置发生爆炸事故,引发了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令人吃惊的是,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领导邹海峰在爆炸当天的新闻会上称,此次事件没有给大气造成有毒污染。故意隐瞒对水源造成的严重污染,这在后来被事实证明水污染是此次污染事件的重点,导致沿岸居民无法正常饮用水,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说明了我国缺乏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法律制度,缺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意识。
三 经济法视野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
第一,强化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政府要主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构建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体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法律的约束,因此,政府应当制定法律,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所以,政府应该以《公司法》为核心,解决《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部门法中存在的问题,使之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4]具体而言,一是将公司法第五条进行细化,明确规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施细则,可以考虑在公司法中设立专门一章规定企业社会责任,规定企业应对哪些行为、哪些人员承担责任。若企业不履行就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尤其是突出对法律责任的规定;二是建立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笔者建议将对劳动者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责任、对社区发展的责任、对社会福利、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这几个方面全部纳入到企业信息披露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有利于加快企业责任的法制化进程。
第二,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功能
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的第三部门,能在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和磋商机制。根据我国非政府组织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增强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公众多方共同推进的事业。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依附性、局限性阻碍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例如,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消费者协会是典型的非政府组织吗,也是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协调者,代表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应该增强消协的独立地位,发挥消协的优势,加强法制宣传,降低解决社会责任的法律成本。体现经济法社会本位的价值。同时,政府也要对非政府组织做好宏观上的指引,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实现非政府组织的独立。
第三,强化企业的法律责任意识
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法制意识,严格按照宪法、公司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企业要根据我国的劳动法保障职工的休息权、就业择业权、教育权等,禁止企业违法劳动法的规定,危害劳动者的利益。根据消费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赔偿权、选择权等,不得对消费者进行欺诈、胁迫等违法行为。而且,在侵犯消费者的权益之后,还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另外,企业应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努力完善内部的治理结构,笔者认为企业可以内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这样能为公司制定有效的社会责任规划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企业的社会责任委员会必须以职工代表为主体,当作出涉及劳动者权益、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环境保护等方面时,社会责任委员会应向利益相关者做出解释,做出最终的决定。
参考文献:
[1] E.Bodenheimer.Jurisprudenc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 P196
[2]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册).邓正来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12.P201
审计计划及准备阶段最主要的是联系企业内部控制实际,制定审计计划并做好审计准备。各审计年度年底前,各部门联合制定出下年审计计划后,书面提交委托书,再对内部审计部门正式授权。接受授权后,审计部门开始拟定审计计划。拟定计划的过程中,应把握三点:一是按不同审计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二是确定审计重点,重点考虑年度重大变化或重要影响;三是综合考虑审计内容、方法、流程。
进入审计准备阶段时,应注意搜集和利用企业已有内部控制信息和可利用资源,从而把握审计重点。此阶段基本流程如下:首先确定审计小组及其组长;其次,根据审计计划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开始审前调查,对重要性水平给出初步评判,进而对审计风险进行预估;第三,基于上述基础,对审计方案进行编制;第四,举行审计小组进点会,将“审计通知书”下发至被审计者及其所在部门;第五,签订书面协议,协议的关联方一是被审计者及其组织、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第六,于组织内部公示审计项目。
(二)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强调将内部控制运用到审计全过程中,考察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及效益如何。在此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应充分衔接审计实施,同时按如下流程进行工作:首先,实施内部控制测试,以考察企业是否存在薄弱点,从而对审计重点进行明确,同时充分利用内控制度中较完善的关键节点及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审计;其次,分析性复核,并进入实质性测试阶段,切实分析企业的运营现状及其领导作风,发现被审计者是否存在重大违纪等,以便为下定审计结论提供参考;第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第四,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第五,汇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审计实施阶段尤其要求审计人员熟悉审计流程,关注细节。
(三)审计结果上报及后期审计阶段
审计完成后,应充分结合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给出并上报最终审计结论。其基本流程应是:首先,提出“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向被审计者及其组织征求意见;其次,正式给出审计报告;第三,对审计档案进行整理;第四,于企业内部公示被审计结果;第五,被审计机构反馈审计报告、审计建议执行情况,审计部门可在认为必要时,提出后续审计计划;第六,审计部门向上级领导书面汇报审计结果,应在报告中详细指出审计过程中组织运行及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书面建议。
二、对内部控制环境下企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年度内外部风险数据库,加强日常内控信息搜集
首先,建立年度内外部风险数据库,并于每年年底予以更新。各企业应于每年年底编制企业审计报告,除将下一年度的风险控制目标合理分解外,还应明确相关领导的风险控制责任,以便于重点审计。报告编制时,应以两方面数据作为参考:一是审计风险库;二是审计报告。其次,加强日常内控信息搜集,包括三方面:第一,对与内部控制环境相关的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与领导者风格这两方面给予重点关注。第二,掌握被审单位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业务流程设置、执行。第三,除对内、外部审计结果进行收集外,还要对前任领导者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进行整理和汇总。
(二)综合考虑内部控制评价及经济责任审计,兼顾整体和局部
应充分认识内部控制评价和经济责任审计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应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中,内部控制评价仅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出现;另一方面,应了解经济责任审计中,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一个工具,其有效性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只有充分认识到上述问题,才能真正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兼顾整体和局部,才能避免审计内容分配失调。
修订后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包括基本指标与分类指标,其中基本指标包括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指标(EVA),并对相关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予以详细阐述。
1、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指经核定的企业合并报表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计算可以加上经核准的当期企业消化以前年度潜亏,并扣除通过变卖企业主业优质资产等取得的非经常性收益。
2、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是指经核定的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即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为了规范资本成本的计算,国资委也对资本成本率作出了规定。国资委明确规定,央企资本成本率原则上定为5.5%;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较重且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资本成本率确定为4.1%;资产负债率在75%以上的工业企业和80%以上的非工业企业,资本成本率上浮0.5个百分点。资本成本率确定后,三年保持不变。
二、指标解析
1、引导央企做强主业,提高发展质量
国资委限制央企涉及非主业投资,引导央企通过主业经营取得好效益的意图明显。从上述指标概念和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此次公布的新考核办法充分体现了国资委对央企的考核以“主业价值”为重的新思路:央企的非经常性收益在基本指标得分计算过程中,均被列为扣除项。在计算利润总额时,要扣除通过变卖企业主业优质资产等取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在计算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时,对企业非经常性收益按减半计算,而对符合主业的在建工程,则可从资本成本中予以扣除。
在原有的考核体系下,为了增加利润和效益(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大化,一些央企的非主业投资乱象较为严重,热衷于追逐股市、房地产和期货等“见效快”的收益。此举不仅挤占了原本应用于增强主业发展的资本资源,还往往带有较大的潜伏风险隐患。以房地产为例,据一些媒体统计的资料显示,约130家央企中,只有十几家的经营主业是地产,其他央企的主业均与地产无关,但实际上却有多达数十家的央企涉足房地产,想尽办法以旗下地产公司参与房地产市场的争夺。
上述现象的背后,是一些央企经营理念失当的症结所在:热衷于非主营投资、漠视主营业务的战略投入,且在盲目多元化的过程中忽视多元化经营快速扩张的高风险等。长此以往,势必会严重影响到央企主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削弱央企长久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根基。
以新考核指标体系衡量,那些通过土地等资产出售、二级市场股票交易收益提升利润总额的央企经营业绩将现出原形,即原体系的考核排名若按新考核指标来评判,必将出现一些颠覆性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非主业活动对管理层业绩的影响,可以对央企从事非主业经营的活动产生较大的限制影响力,央企非主业投资乱象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面对日益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中企唯有做好自己的主营业务,突出主业、发展主业、做强主业,才是最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2、强化权益资本成本概念,引导央企重视国有资本投资回报水平的提升
利润总额指标是个绝对量指标,且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金的成本,没有将权益资本成本从营业利润中扣除。这样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会造成一种错觉: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从而使企业经营者忽视权益资本成本,忽视权益资本成本就容易忽视股东利益,不重视股东资本的有效使用。
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引入,就是要引导企业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提升股东资本回报水平。对央企经营者而言,国有资本及其权益如同企业有息贷款,不再是“免费的午餐”,其也是有最低成本率要求的。从国际上看,多数行业的资本成本率在10%以上,根据测算,我国央企应为7%~10%。国资委从中央企业的实际出发,本着稳健起步的考虑,参照了商业银行3年期贷款5.4%的基准利率标准,将央企资本成本率原则上确定为5.5%。央企的盈利只有高出其最低资本成本(包括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的部分,才是股东资本所取得的真正投资利润。对国有资本而言,如果一个央企经济增加值指标(EVA)为负值,即使利润总额为正,也意味着资本成本要求尚未得到满足,换言之,央企的经营运作没有创造出真正的国有资本投资回报率,其主业经营仍处于失败状态。
以经济增加值指标(EVA)作为考核的基本指标,对传统以利润总额来考核效益好坏的管理理念产生了重大冲击:以前规模大、利润高就是好企业,现在却不一定。因为有利润的企业也不一定真正创造了价值,经济增加值(EVA)高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好企业。通过用经济增加值(EVA)的增长数额来衡量央企经营者的贡献,将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水平与股东的最低资本要求紧密挂钩,可以反映经营者真正的经营管理水平并有效激励经营者从企业角度出发,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提升国有权益资本的回报水平。
3、进一步鼓励央企加大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投入
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无一不是靠高科技取得所在领域技术和市场的“话语权”,靠自主知识产权及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保持本企业在领域内的“龙头”地位,使企业进入不断发展和攀升的良性循环轨道。因此,加大科技投入、贴近市场加强科技创新就应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为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国家通过《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法律法规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作为企业应交所得税税额的加计扣除项,更多地抵减企业应交所得税税额,减少企业税费的负担。
在此次新增的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计算公式中,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作为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调增项,能加大央企考核分值,再次凸显了国家鼓励企业加大关键领域和占领未来制高点研发投入的战略意图。中央企业应切实担负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开创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三、小结
一、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原则和分类
(一)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有两类定义,一是广义社会责任,例如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archie b. carroll(1979,1991)提出,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乃公司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另一种是狭义社会责任,1948年,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戴维·普卡德提出“企业不仅要赢利,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赢利之外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
本制度设计采用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认为本制度涉及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
(二)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术语是美国戴利教授在1972年的学位论文中首创的,他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角度,利用会计核算形式衡量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中有关社会性质的经济活动,从而揭示和测定这些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指导经济资源的最佳分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提高社会的总体资产。
根据社会责任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可以将社会责任会计也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完成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狭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除经济责任(赢利责任)之外的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本制度设计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其对象是企业,属于微观会计。
(三)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评价指标的原则
1.构建
二、各类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一)企业经济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企业经济责任定义
企业经济责任最早仅仅被界定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渐变化,企业经济责任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将企业经济责任定位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构成部分是近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的一种新观念。本报告采用国际经济伦理学会主席、美国圣母大学多萨商学院国际商务伦理学教授乔治·恩德勒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经济责任主要包括:(1)赢利或利润的最大化:短期的和长期的;(2)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生产过程的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3)所有者与投资人的财富的保值和增值;(4)尊重供应商;(5)公平对待竞争者;(6)保护雇员利益,包括保留和增加工作岗位、公平支付工资和社会福利、对雇员进行再教育并向雇员授权;(7)服务消费者。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以使投资者满意并维持企业运行的价格,按社会需求高效率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2.经济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经济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中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经济责任报告与传统的财务报告在内容方面有着重叠之处,但在原有通过披露企业财务数据来反映经营绩效的基础上,经济责任报告还应侧重于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治理、资源配置、产业优化、管控能力、风险防范、客户服务、核心竞争力等信息的披露,从而达到全面、系统、及时反映、评价和预测企业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合理决策的目的。
3.经济责任的指标分解
根据上述分析,本报告将经济责任分为以下6类:经营理念类指标、经营目标类指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类指标、强化经营管理类指标、完善客户服务类指标和经营绩效指标。
(二)企业人力资源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人力资源责任定义
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的责任是企业对其人力资源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责任。人力资源是企业一项不可或缺的发展资源,员工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引擎,是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具体说,人力资源责任包括:维护劳资雇佣关系,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素质进行培训,人才的晋升,关爱弱势员工和家庭。企业有责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发挥员工在企业中的利益攸关者地位,维护好劳资、雇佣关系;企业有责任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落实员工的保险保障权益,给员工提供归属感;充分发展员工的潜力,提供再培训再晋升通道;企业有责任关爱贫困员工及其家庭。
2.人力资源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社会责任会计中报告企业对人力资源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对其人力资源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其中通过支付员工工资、激励机制等完成其承担的依法支付现金或股权等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通过员工培训、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等,完成企业对员工的道德伦理责任。
3.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分解
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可以划分为:工会与业主的劳资关系、个人与企业的雇佣关系、职工保障、工伤率、职工素质、培训、人才晋升通道、贫困救助等8项。
(三)企业社区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社区责任定义
社区责任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自身盈利目的的过程中,对其所在社区应尽的义务,或企业对所在社区整体繁荣发展的责任。具体表现在企业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为所在地区政府贡献财税收入,为当地居民谋福祉,促进当地经济整体均衡良性发展等。
2.社区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区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对所在社区所负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伦理责任的成本和效益情况。企业发展源于社会,回报社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企业应该把促进社会创造繁荣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承诺,以自身发展影响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和地区,作为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上承担的一种责任,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以期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3.社区责任的指标分解
考核企业社区责任完成情况的指标包括:贡献地方发展和公益事业捐款两个方面。
(四)企业环境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环境责任定义
企业的环境责任是指在追求股东最大利益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兼顾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使公司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并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是公司的一种社会责任,其产生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性、企业目的实现的客观性、公司权利的社会性及股东利益的相对性。
2.环境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环境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对社会环境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通过建立环境保护理念和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通过环境保护设备、环境保护技术、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企业三废的治理等,努力减少对企业周边生态环境、百姓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履行企业的环境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完善环保管理及监督制度,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使环保设施与主机同步高效运行。同时,积极探索企业与周边环境友好发展、和谐共赢的有效途径,力争实现和谐共赢、共享共生的发展模式。
报告公司环境责任的情况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在环境责任方面所做的成绩以及不足之处,有利于各方监督企业的环境责任实施现状,通过报告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监督,有利于达到企业环境责任目标,实现环境、社会和企业三者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3.环境责任的指标分解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环境责任指标可以分解为:环境保护理念、环境治理目标、环保设备投入、环保技术投入、“三废”治理情况、厂区环保投入等。企业可以根据特殊情况设定特殊指标。
(五)企业安全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安全责任定义
安全责任是企业对其安全生产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责任,包括应做好分内之事的安全义务和职责,以及未做好分内之事应受到的惩罚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某个岗位上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时,根据个人社会角色的不同而承担相应的安全义务和职责,不同岗位的人员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义务,即职责;另一方面是对未能按照安全规范作出相应行为的安全主体给予相应的批评、惩罚。安全职责包括:(1)安全职位和安全职责,即一定岗位上的人员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义务;(2)职业道德定位,即安全生产责任的存在可以避免利用职务之便的徇私行为;(3)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2.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在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安全责任的成本和效益。通过落实安全责任的理念,制定安全生产总目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通过对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通过安全监查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等落实责任,检查安全责任履行情况,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安全责任的指标分解
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的指标可以分解为:安全理念、年度安全生产总目标、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监察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安全文化、安全绩效等。
(六)企业创新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创新责任定义
企业的创新责任是承担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生产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等责任。企业的生产创新可以通过进行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技术创新储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等实现;企业的经营创新可以通过采用新的运营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取得结构优化等;企业的管理创新可以通过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创造新的管理流程、管理系统、管理方法等实现。
企业的创新责任,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技术上和应用技术上的创新,例如产品的设计、在组合功能方面的创新等;另一面创新就是企业的经营体制、管理体制、业务流程的创新,这个创新也是集中在如何提高效率、提高速度、提高竞争力方面。
2.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公布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成本和效益。
3.创新责任的指标分解
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的指标可以分解为:技术创新、设备创新、项目创新、财务创新、管理创新等。
三、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会计报告设想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包括:企业对投资者、债权人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周围社会的责任,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的主要内容。
(一)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格式设想
本制度将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分为六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责任。具体应当披露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绩效等。这是传统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基本内容,经济责任是一种基础责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目标。
2.人力资源责任。披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的信息,如劳资关系、企业职工结构、技术培训、劳动小时、薪酬水平、福利待遇、人才晋升通道等。
3.社区责任。披露企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对公益事业投入以及企业的公益捐赠等。
4.环境责任。主要披露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如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沙漠化等,以及企业为优化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等活动。
5.安全责任,主要披露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安全培训体系、安全监察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和安全绩效。
6.创新责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推动企业自身发展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也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二)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
1.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多渠道采集数据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实际付出代价,可以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社会责任相关指标的投入金额、成本费用以及实际收益可以从企业财务部门所掌握的财务数据中进行分离整理,因此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是财务数据;而对于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指标数据,也可以采用实物量或者相对数指标进行披露;同时,财务部也不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唯一信息来源,一些财务部门难以掌握的指标数据,可以从企业的其他相关部门获得。例如,人力资源责任方面的数据可以由企业人事部门提供,创新责任方面的数据可以由企业技术部门提供等等。
2.兼用数据分析、文字说明等方法进行信息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主要由数据指标构成,但对于无法用数据计量的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定性说明。例如,环保责任指标中,某企业“环保先行,绿色生产”的环保理念,以及多年来将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共完成绿化面积87.33公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良好,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目标值,并获得了“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等,需要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说明。
3.特殊指标的计算公式说明
本文所提出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除了要求企业披露各项指标的上年数据和本年数据外,还单独设立了“贡献率”这个报表项目,用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各项指标的投入产出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此外,由于企业组织形式和所处行业等方面的差异,还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增加专业性较强的指标,对于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与数据来源,应在报告中予以独立说明。
(1)履行经济责任的指标
1)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利税等经济责任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资产总额、净资产及总资产报酬率经济责任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3)主要产品产量、生产动力、工作效率、计划完成度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4)产品销量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5)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2)履行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
1)技术人员比例对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
2)人均培训对利润总额的影响。
3)累计培训人数与违章作业的次数的影响。
4)高级工的人数对环保技术投入和废气废水减排的影响。
5)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3)履行环境责任的指标
1)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资源节约对企业生产能力、产品产量、销量的影响。
3)环保技术投入和废水废气的减排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4)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4)履行社区责任的指标
1)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指标对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企业修建城乡公路对当地区的社会贡献。
3)为当地建设消防站、防疫站、希望小学等公益事业投入对地区的贡献。
4)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5)履行安全责任的指标
1)企业安全检查机制和安全事故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安检次数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的影响。
3)违章作业的次数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4)专职安全管理队的规模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5)工伤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6)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6)履行创新责任的指标
1)创新责任指标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创新项目开发成本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3)创新项目开发收益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4)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三)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1.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
为了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必须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必要的科目收集汇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数据。这些账户可以在企业财务会计账外单独设账户进行会计信息的归集。
根据以上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表的结构,分别设计: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总账账户。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成本、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成本、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成本、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成本、企业履行安全责任成本、企业履行创新责任成本。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总账账户。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贡献、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贡献、企业履行社区责任贡献、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贡献、企业履行安全责任贡献、企业履行创新责任贡献。
账户格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和贡献账户可以采用棋盘式格式。在账簿中,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项目的详略情况分类设置栏目,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和管理的特点设置项目,分别累计企业的各种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
计量基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账户的数据可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账户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或贴现值进行会计计量。
企业定期随财务报告对外公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及时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财务部门应随时更新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具体指标项目,使报告可以同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保持同步。
2.非财务类指标数据与本企业其他部门数据的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指标数据不仅来源于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各职能部门的生产经营和产出成果也息息相关。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编制时,应注意各种非财务数据的日常积累,并且与其他数据来源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做到数据共享,从而保证所披露的数据可以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各方面情况。
【参考文献】
一、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原则和分类
(一)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有两类定义,一是广义社会责任,例如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Archie B. Carroll(1979,1991)提出,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乃公司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另一种是狭义社会责任,1948年,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戴维・普卡德提出“企业不仅要赢利,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赢利之外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
本制度设计采用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认为本制度涉及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
(二)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术语是美国戴利教授在1972年的学位论文中首创的,他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角度,利用会计核算形式衡量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中有关社会性质的经济活动,从而揭示和测定这些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指导经济资源的最佳分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提高社会的总体资产。
根据社会责任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可以将社会责任会计也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完成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狭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除经济责任(赢利责任)之外的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本制度设计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其对象是企业,属于微观会计。
(三)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评价指标的原则
1.构建中国特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构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推动我国企业树立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将追求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我国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赢得“话语权”,也是至关重要的。
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社会责任的诸多方面,具有层次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层次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要形成阶层性的功能群,每项上层指标都要有相应的下层指标与其相适应;整体性是指不仅要注意指标体系整体内部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整体的功能和目标。
(2)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的拟定、指标的选取、公式的推导、数据的采集等都要有科学的依据。只有坚持科学性的原则,才能有效保证获取信息的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具有可信性和决策有用性。
(3)目标一致性原则
选取评价指标时要考虑行为目标的一致性,即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要与企业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4)时效性原则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要随时跟踪实际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患未然,同时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否则,可能会因不合时宜而导致决策失误或非优。
(5)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做到概念明确、定义清楚,能够方便地采集整理数据和收集情况,而且,指标的内容不应太繁太细,过于庞杂和冗长,否则会给评价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6)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的指标,应满足可比性原则,即具有相同的计量范围、口径和方法,同时指标值应经过归一化处理。这样使得指标既能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实际情况,又便于比较优劣,发现问题。
(7)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满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即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还应进行量化处理。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较为准确地揭示实际情况,尤其对于一些缺乏统计数据的定性指标,可采用科学方法使其量化。
3.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2007年12月29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国资发研究[2008]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分四大部分,系统阐述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虽然《意见》主要针对央企提出,但其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分类,以及细化各种责任指标,最终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评价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意见》第三部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另外充分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报告探索构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本制度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标准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目标层是指标体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标准层是为了达到指标体系的目标,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所作的基本分类;指标层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基本分类的细化和具体分类。
二、各类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一)企业经济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企业经济责任定义
企业经济责任最早仅仅被界定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渐变化,企业经济责任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将企业经济责任定位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构成部分是近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的一种新观念。本报告采用国际经济伦理学会主席、美国圣母大学多萨商学院国际商务伦理学教授乔治・恩德勒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经济责任主要包括:(1)赢利或利润的最大化:短期的和长期的;(2)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生产过程的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3)所有者与投资人的财富的保值和增值;(4)尊重供应商;(5)公平对待竞争者;(6)保护雇员利益,包括保留和增加工作岗位、公平支付工资和社会福利、对雇员进行再教育并向雇员授权;(7)服务消费者。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以使投资者满意并维持企业运行的价格,按社会需求高效率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2.经济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经济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中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经济责任报告与传统的财务报告在内容方面有着重叠之处,但在原有通过披露企业财务数据来反映经营绩效的基础上,经济责任报告还应侧重于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治理、资源配置、产业优化、管控能力、风险防范、客户服务、核心竞争力等信息的披露,从而达到全面、系统、及时反映、评价和预测企业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合理决策的目的。
3.经济责任的指标分解
根据上述分析,本报告将经济责任分为以下6类:经营理念类指标、经营目标类指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类指标、强化经营管理类指标、完善客户服务类指标和经营绩效指标。
(二)企业人力资源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人力资源责任定义
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的责任是企业对其人力资源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责任。人力资源是企业一项不可或缺的发展资源,员工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引擎,是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具体说,人力资源责任包括:维护劳资雇佣关系,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素质进行培训,人才的晋升,关爱弱势员工和家庭。企业有责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发挥员工在企业中的利益攸关者地位,维护好劳资、雇佣关系;企业有责任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落实员工的保险保障权益,给员工提供归属感;充分发展员工的潜力,提供再培训再晋升通道;企业有责任关爱贫困员工及其家庭。
2.人力资源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社会责任会计中报告企业对人力资源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对其人力资源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其中通过支付员工工资、激励机制等完成其承担的依法支付现金或股权等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通过员工培训、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等,完成企业对员工的道德伦理责任。
3.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分解
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可以划分为:工会与业主的劳资关系、个人与企业的雇佣关系、职工保障、工伤率、职工素质、培训、人才晋升通道、贫困救助等8项。
(三)企业社区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社区责任定义
社区责任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自身盈利目的的过程中,对其所在社区应尽的义务,或企业对所在社区整体繁荣发展的责任。具体表现在企业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为所在地区政府贡献财税收入,为当地居民谋福祉,促进当地经济整体均衡良性发展等。
2.社区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区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对所在社区所负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伦理责任的成本和效益情况。企业发展源于社会,回报社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企业应该把促进社会创造繁荣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承诺,以自身发展影响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和地区,作为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上承担的一种责任,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以期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3.社区责任的指标分解
考核企业社区责任完成情况的指标包括:贡献地方发展和公益事业捐款两个方面。
(四)企业环境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环境责任定义
企业的环境责任是指在追求股东最大利益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兼顾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使公司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并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是公司的一种社会责任,其产生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性、企业目的实现的客观性、公司权利的社会性及股东利益的相对性。
2.环境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环境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对社会环境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通过建立环境保护理念和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通过环境保护设备、环境保护技术、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企业三废的治理等,努力减少对企业周边生态环境、百姓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履行企业的环境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完善环保管理及监督制度,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使环保设施与主机同步高效运行。同时,积极探索企业与周边环境友好发展、和谐共赢的有效途径,力争实现和谐共赢、共享共生的发展模式。
报告公司环境责任的情况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在环境责任方面所做的成绩以及不足之处,有利于各方监督企业的环境责任实施现状,通过报告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监督,有利于达到企业环境责任目标,实现环境、社会和企业三者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3.环境责任的指标分解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环境责任指标可以分解为:环境保护理念、环境治理目标、环保设备投入、环保技术投入、“三废”治理情况、厂区环保投入等。企业可以根据特殊情况设定特殊指标。
(五)企业安全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安全责任定义
安全责任是企业对其安全生产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责任,包括应做好分内之事的安全义务和职责,以及未做好分内之事应受到的惩罚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某个岗位上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时,根据个人社会角色的不同而承担相应的安全义务和职责,不同岗位的人员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义务,即职责;另一方面是对未能按照安全规范作出相应行为的安全主体给予相应的批评、惩罚。安全职责包括:(1)安全职位和安全职责,即一定岗位上的人员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义务;(2)职业道德定位,即安全生产责任的存在可以避免利用职务之便的徇私行为;(3)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2.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在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安全责任的成本和效益。通过落实安全责任的理念,制定安全生产总目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通过对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通过安全监查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等落实责任,检查安全责任履行情况,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安全责任的指标分解
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的指标可以分解为:安全理念、年度安全生产总目标、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监察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安全文化、安全绩效等。
(六)企业创新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创新责任定义
企业的创新责任是承担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生产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等责任。企业的生产创新可以通过进行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技术创新储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等实现;企业的经营创新可以通过采用新的运营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取得结构优化等;企业的管理创新可以通过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创造新的管理流程、管理系统、管理方法等实现。
企业的创新责任,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技术上和应用技术上的创新,例如产品的设计、在组合功能方面的创新等;另一面创新就是企业的经营体制、管理体制、业务流程的创新,这个创新也是集中在如何提高效率、提高速度、提高竞争力方面。
2.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公布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成本和效益。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为主导的阶段。随着国内外产业差距的逐步缩小,技术引进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中国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通过自主创新,缩短与竞争对手,尤其是国外竞争对手在技术水平、技术积累和技术开发能力方面的差距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更加详细和系统地披露企业创新责任履行情况,将达到帮助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行业地位及行业发展潜力,最终完成科学决策的目的。
3.创新责任的指标分解
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的指标可以分解为:技术创新、设备创新、项目创新、财务创新、管理创新等。
三、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会计报告设想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包括:企业对投资者、债权人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周围社会的责任,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的主要内容。
(一)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格式设想
本制度将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分为六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责任。具体应当披露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绩效等。这是传统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基本内容,经济责任是一种基础责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目标。
2.人力资源责任。披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的信息,如劳资关系、企业职工结构、技术培训、劳动小时、薪酬水平、福利待遇、人才晋升通道等。
3.社区责任。披露企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对公益事业投入以及企业的公益捐赠等。
4.环境责任。主要披露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如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沙漠化等,以及企业为优化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等活动。
5.安全责任,主要披露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安全培训体系、安全监察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和安全绩效。
6.创新责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推动企业自身发展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也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二)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
1.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多渠道采集数据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实际付出代价,可以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社会责任相关指标的投入金额、成本费用以及实际收益可以从企业财务部门所掌握的财务数据中进行分离整理,因此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是财务数据;而对于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指标数据,也可以采用实物量或者相对数指标进行披露;同时,财务部也不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唯一信息来源,一些财务部门难以掌握的指标数据,可以从企业的其他相关部门获得。例如,人力资源责任方面的数据可以由企业人事部门提供,创新责任方面的数据可以由企业技术部门提供等等。
2.兼用数据分析、文字说明等方法进行信息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主要由数据指标构成,但对于无法用数据计量的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定性说明。例如,环保责任指标中,某企业“环保先行,绿色生产”的环保理念,以及多年来将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共完成绿化面积87.33公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良好,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目标值,并获得了“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等,需要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说明。
3.特殊指标的计算公式说明
本文所提出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除了要求企业披露各项指标的上年数据和本年数据外,还单独设立了“贡献率”这个报表项目,用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各项指标的投入产出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此外,由于企业组织形式和所处行业等方面的差异,还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增加专业性较强的指标,对于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与数据来源,应在报告中予以独立说明。
(1)履行经济责任的指标
1)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利税等经济责任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资产总额、净资产及总资产报酬率经济责任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3)主要产品产量、生产动力、工作效率、计划完成度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4)产品销量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5)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2)履行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
1)技术人员比例对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
2)人均培训对利润总额的影响。
3)累计培训人数与违章作业的次数的影响。
4)高级工的人数对环保技术投入和废气废水减排的影响。
5)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3)履行环境责任的指标
1)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资源节约对企业生产能力、产品产量、销量的影响。
3)环保技术投入和废水废气的减排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4)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4)履行社区责任的指标
1)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指标对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企业修建城乡公路对当地区的社会贡献。
3)为当地建设消防站、防疫站、希望小学等公益事业投入对地区的贡献。
4)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5)履行安全责任的指标
1)企业安全检查机制和安全事故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安检次数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的影响。
3)违章作业的次数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4)专职安全管理队的规模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5)工伤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6)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6)履行创新责任的指标
1)创新责任指标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创新项目开发成本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3)创新项目开发收益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4)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三)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1.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
为了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必须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必要的科目收集汇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数据。这些账户可以在企业财务会计账外单独设账户进行会计信息的归集。
根据以上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表的结构,分别设计: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总账账户。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成本、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成本、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成本、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成本、企业履行安全责任成本、企业履行创新责任成本。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总账账户。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贡献、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贡献、企业履行社区责任贡献、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贡献、企业履行安全责任贡献、企业履行创新责任贡献。
账户格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和贡献账户可以采用棋盘式格式。在账簿中,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项目的详略情况分类设置栏目,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和管理的特点设置项目,分别累计企业的各种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
计量基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账户的数据可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账户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或贴现值进行会计计量。
企业定期随财务报告对外公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及时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财务部门应随时更新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具体指标项目,使报告可以同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保持同步。
2.非财务类指标数据与本企业其他部门数据的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指标数据不仅来源于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各职能部门的生产经营和产出成果也息息相关。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编制时,应注意各种非财务数据的日常积累,并且与其他数据来源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做到数据共享,从而保证所披露的数据可以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各方面情况。
【参考文献】
[1] Archie B. Carroll,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 (1979): 497-505,1997.
[2] Archie B. Carroll,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Business Horizons, July-August,1991.
[3]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EB/OL].省略pc.省略.
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表示,业绩考核既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又要服从服务于改革的需要,在改革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率先探索、有所作为。针对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要进一步完善经济增加值考核,引导企业改进价值管理,更加注重资本的功能放大,更加注重资本的运行效率,更加注重资本的经营安全,确保国有资本投到哪里,考核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资本回报水平。针对企业功能界定分类,要加快推进分类考核,突出不同类别企业的考核重点,实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合理配置资源,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目标。
要坚持“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加大业绩考核力度,加快调整规范分配关系:一是严格执行薪酬分配与业绩考核紧密挂钩的制度。坚持业绩导向,严格考核管理,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的比重;二是加强分类分级激励约束。完善企业负责人薪酬形成机制,科学设定薪酬结构,完善薪酬确定办法,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有效调节薪酬差距,调整偏高过高收入;三是强化考核的惩戒约束。对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企业经营投资损失的,在业绩考核上要严肃处理,在薪酬分配上也要建立相应的扣减和追索扣回机制;四是全面推进全员考核。以实绩和效益为导向,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目标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核的方式方法,拓宽考核途径,促进考核规范化、常态化,更好地集聚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让中央企业各类人才的活力充分激发、才华充分施展。(赵妍)
四川各级政府出台政策支持铁塔公司
通信产业网讯 近日,在四川铁塔公司的推动下,四川省经信委和部分市州政府陆续出台政策,支持铁塔公司发展。
四川省经信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我省铁塔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市州经信委重视和支持铁塔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本地通信设施建设规划、支持政策和措施;市州经信委牵头成立本地通信运营企业共建共享协调小组,将铁塔公司纳入,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推进本地区共建共享工作,并将铁塔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王彦彬)
辽宁移动分层分级治理垃圾短信
通信产业网讯 为提高点对点垃圾短信拦截精准度,降低误拦率,切实有效地降低垃圾短信投诉量,近日,辽宁移动建立了基于用户属性的垃圾短信分层分级治理机制。据悉,该机制根据客户基础属性、通信特征,通过拦截内容、客户举报及内部员工举报等多途径,筛选垃圾短信的数据,根据投诉和拦截等信息,采用社交网络、逻辑回归等判别模型对网内用户进行了分层分级管理,并根据不同级别的客户进行个性化拦截。点对点垃圾短信分层分级治理机制试运行以来,辽宁省内日均垃圾短信误关停投诉量降低20%,每万用户周等效MO垃圾短信量降低了66.12%,网内点对点垃圾短信投诉量降低了44.27%。(高超)
中国电信天翼混合云服务正式商用
通信产业网讯 2月11日,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宣布,中国电信天翼混合云服务正式商用,在国内市场首次正式提供基于虚拟数据中心(Virtual Data Center,VDC)的混合云服务。在刚刚结束的试商用期间,试商用客户见证了天翼混合云服务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天翼混合云优化完善了支撑体系,显著提升了企业客户资源准备的速度,实现了对混合云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的IT部门只需使用已经熟悉信赖的平台和技术,即可查看、管理并运营混合云环境。(赵妍)
海南开展移动通信“清网排障”专项行动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073-05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应承担的维护和增进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义务。企业是利益导向的经济体,最大程度的盈利是企业始终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企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的话,虽然会给企业带来种种效益,但是企业的经营成本必然会上升,似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是西方各国经济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企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已打开的国门和正融入全球经济的现实压力使得中国企业必须尽快适应市场竞争中的新挑战,接受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那么,中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否会提升企业的绩效?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否与西方的社会责任理论一致?本文将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最新的财务数据,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希望能得出一些对此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价值的结论,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发展。
一、样本选取与变量选择
(一)样本选取和信息来源
1.省略)获得的。具体而言,总资产是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得到的;公司员工总数从上市公司资本资料中的员工构成项目查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提取的公益金从合并利润分配表中获得;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数据从合并现金流表上获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比、总资产收益率是从财务指标分析表中得到的。
2.样本选取。本文所选取的是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66家2005―2006年的财务数据。在选取时,考虑到个别上市公司无法取得完整资料必将影响到整体的分析结果,因而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即将数据不完整或有异样的数据剔除。所有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变量选择
1.企业社会责任变量的选择。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目前国际上没有一个公认统一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描述的是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人们认识问题,因此给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确切的定义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考察国内外学者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其最终目的是确立一种更加妥适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就赞同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来看,其实包含了狭义和广义两种观点。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所应承担的维护和增进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义务。而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仅指企业在自身生存之外为股东谋求利益的义务 [8] 。本文从广义的角度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并根据此定义来设定代表企业社会责任的解释变量。本文对选取的各变量定义(如下页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本文所选取的变量包含企业对政府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股东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四个方面:(1)反映企业对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指标为资产税费率和上缴的税费净额,它们可以反映企业对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2)职工年人均所得、职工劳动生产率两变量可以反映企业对社会劳动资源的利用水平和企业劳动者素质的高低,间接反映企业对劳动者素质提高的社会责任,变量值越大,表明企业有效利用了劳动力资源和对劳动者素质进行了合理的提高。(3)反映企业对股东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变量是为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该变量数据主要来源于合并现金流量表,鉴于实践中存在着不少股东责任缺失的现象。因此,本文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上突出了企业对股东的责任。(4)本文选用的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所履行责任的好坏的财务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对于债权人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越大越好,而公司资产负债率则是越小越好,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便于实证研究中因子选取,我们采用资产负债率的倒数来衡量企业对债权人责任的履行状况,并将命名为资产负债比,这与财务指标分析表中的名称相一致。
2.企业经营绩效变量的选择。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指标有很多,但由于本文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指标的数据来反映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我们选择并收集了中国证监会指定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公布的总资产收益率代表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指标。笔者认为,由于变量选择的依据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所以就不再对该变量进行分析,而直接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该变量反映企业能够获得利润的能力,即反映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变量值越大,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果越好,整个企业的活动能力越强,经营管理能力越高,从而带给企业良好的经营绩效。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将运用Excel和 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9]。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是全国的制造业类上市公司。涉及到全国范围内包括广东、北京、海南、新疆等30个省、市、自治区。66家样本公司所在地区的分类(如表2所示)。
另外,我们还对66家样本公司的社会责任财务指标以及2005―2006年的企业经营绩效作了描述性统计分析。这主要包括计算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标准偏差。描述内容包括:
1.企业社会责任各变量的描述。本文主要描述2005年企业对政府、员工、股东、债权人四个方面。具体包括上缴的税费金额、资产税费率、职工劳动生产率、职工年人均所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比、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这8个指标。
2.企业经营绩效的描述分析。本文对2005―2006年的经营绩效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所涉及的经营绩效指标包括2005―2006年两年的数据,目的在于讨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描述统计分析(如表3所示)。(二)因子分析
以66家上市公司为对象,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根据因子分析的原理和该行业上市公司的反映经营绩效的财务指标数据,得到原始数据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如表4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符合原始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的因子有4个,我们将其作为公共因子。这4个因子的特征值依次为2.663、2.025、1.585、1.235,4个特征值的累计方差为90.126%。即4个因子所解释的方差占整个方差的90.126%。能较全面地反映了原始8个指标所包含的信息。同时,为了使得到的公共因子更易于解释,我们得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5所示)。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分别算出四个主成分的得分数,分数分别为F1,F2,F3,F4。
F1=0.026X1-0.029X2-0.01X3-0.007X4+0.057X5+0.378X6
+0.369X7-0.333X8
F2=-0.058X1+0.018X2+0.499X3+0.499X4+0.012X5-0.026X6
+0.001X7-0.002X8
F3=0.572X1+0.544X2-0.017X3-0.020X4+0.035X5-0.026X6
-0.033X7-0.053X8
F4=0.64X1-0.002X2+0.011X3+0.009X4+1.013X5+0.052X6
+0.006X7-0.051X8
由上表可以看到,第一主成分对8个变量的因子载荷矩阵中,比较大的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因此将F1命名为企业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因子。第二主成分对8个变量的因子载荷矩阵中,比较大的有职工年人均所得和职工劳动生产率,因此可以将F2命名为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第三主成分对8个变量的因子载荷矩阵中,比较大的有上缴的税费净额、资产税费率,同理可以将F3命名为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而第四主成分对8个变量的因子载荷矩阵中,比较大的是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可以将F4命名为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
(三)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1.论证假设。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财务行为表现可能较好,这也符合社会影响假说。根据社会影响假说,高度的社会行为,将导致高度的财务行为。而此假说认为企业需借着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来增加财务行为的表现。倘若不能满足利害关系者的显著需求,将导致市场的不信任感。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加企业的风险溢酬。Pava and Kransz 与Preston and Bannon [10] 的实证研究支持此假说。
2.研究模型。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笔者设计了如下检验模型:
Y=a+b1x1+b2x2+b3x3+b4x4+■γiCVS+ε
上述模型中,Y代表公司经营绩效,即用总资产收益率表示;x1表示企业对债权人的责任;x2表示企业对员工的责任;x3表示对政府的责任;x4表示对股东的责任; CVS为控制变量,包括就业人数、公司所在地;ε为随机项。
3.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我们的相关分析主要是前述的企业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在分别得出F1-F4四个因子得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相关结果(如表6所示)。
4.假设检验。从表5中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R2分别为0.186、0.068。F值分别为15.864、6.253,相关系数均与0有显著差别,说明相关分析有意义。P值分别为0.000483和0.01374,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总体关系显著。由上表中系数(Coeficient)可以得出企业社会责任各变量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具体如下:
(1)同期公司绩效与企业员工责任具有正相关关系。(2)同期公司绩效与企业政府责任具有正相关关系。(3)同期公司绩效与企业股东责任呈正相关关系。(4)同期公司绩效企业债权人责任呈弱正相关关系。
通过相关性,验证了前面提出的假设,即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财务行为表现较好。
(四)实证结论
表5是以66家样本公司对国家、员工、股东、债权人的责任四个因子为解释变量,以2005―2006年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所得出的结果,通过以上分析所得的结果可以总结以下实证结论。
1.企业对政府履行的责任越好,企业的经营绩效就可能越好。上述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对国家、员工和股东的社会责任这三个变量对于企业的2005年总资产收益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这就表明企业对国家、员工和股东这三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企业如果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依法纳税,那么企业从开业形成生产和服务能力,购买和配置生产要素,组织生产和服务直到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实现的全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得到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扶助与保障。实际上,企业也就因此争取到比较良好的经营环境,这无疑更有利于企业实现经营利润。
2.企业对员工实现了良好的责任后能给其自身带来更好的效益。企业给内部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发给员工应得的工资报酬,给员工提供培训机会等,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内部员工的一种激励,这样企业就能更好地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并能减少因为流失员工所导致的管理费用、招聘成本以及培训成本等。实际上,企业的各种成本降低了无疑就能因此带来了更好的收益。
3.企业积极履行对股东和债权人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高。经营者出于对股东负责任的同时也就要求职业经理人们在经营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保证资本的保值增值,提高公司业绩,分配股利或利润给股东。显然,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同时由上表可以看到,2005年的企业对债权人的责任与经营绩效的置信水平(0.009)比2006年二者的置信水平(0.02)更为显著,说明企业对债权人的责任表现为企业越能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到期债务,企业的信誉就会越高,企业就越能更好地解决资金紧缺问题,这有利于企业提高业绩。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与获取利润并不矛盾,企业在兼顾对其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社会责任的承担固然会给企业增加一定的经营成本。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社会责任的履行也会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短期或长期的收益。企业为社会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后,将有利于企业获取稳定、长期的利润,并能更好地适应当前中国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需要。
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高经营绩效
总的来说,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是正相关的,即高度的社会行为会导致高度的财务行为,这一结论正好能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消除种种疑虑和顾虑。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其经营绩效影响的主要目的在于证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并以此来促进中国企业主动将资源投入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实施,更积极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11] 。根据前述的研究结论,本文将指出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对实践的建议,主要是从企业和政府角度来提升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
1.企业应树立社会责任观。总的来说,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绩效的,并不像企业所顾虑的那样,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给企业绩效造成负面影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确实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但依然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原因在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虽然弱化了企业的成本优势,但是可以使企业建立起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优势。其实,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绩效的直接影响就是把履行企业责任本身视为企业战略。所以,企业不应该仅仅视其为硬件规定的遵守,而应在观念上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并将此责任视作企业战略的有机组成,从而建立起更高水平的竞争优势。
2.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盈利并非相互排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最终将会给企业自身带来众多的好处。(1)加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企业应认识到盈利不是终极目的,应关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为员工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提供安全的产品、保护环境,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使企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可提高企业声誉和形象,增强竞争力。承担社会责任将使企业竞争力增强和效益的提高,同时企业加大对经济、社会环境人群的关心,不仅为企业的业务运作和企业声誉带来好处,而且造福所在地区,社会发展同样会提高企业的成功能力。(3)有利于和利益相关者群体形成和谐关系。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够吸引人才,提高创新水平,加强风险管理,可预防企业滥用经济力量的情况发生。
3.建立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治理模式。企业要真正承担社会责任,并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要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企业应从自身生存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充分认识到企业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意识,在社会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强化企业自律精神。笔者认为,企业应当建立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治理模式来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治理就是通过正式的制度安排确保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该模式强调利益的最大化,既考虑到股东利益,同时又要考虑到企业员工、社区、供应商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在西方得到很好的实践,他们在治理模式中引入外部董事和劳工代表,在经营管理上又灵活采取集体谈判、员工持股与经营者入股等方式来保证企业利益在各相关者之间的平衡 [12]。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中国企业实际情况来借鉴这种模式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具体来说:(1)通过建立员工、股东等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监事制度。赋予其享有公司重大决策的知情权与表达意愿的权利。(2)建立完善利益相关者的激励机制,如员工激励可采取员工持股计划的方式,债权人激励可实施债转股方式实现等。(3)设立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在董事会中设立社会责任委员会,可以协调企业与政府、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公司履行社会责任。
4.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企业社会责任看起来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实质是在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在西方,它是由以公民为基础的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起来的。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既缺少人民群众的基础,又缺少社会运动的推动。因此,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和推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中国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审核和供应商的推进,政府基本上没有介入。因此,中国政府在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1)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各经济利益主体依法分享自己应得的成果。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强化企业的守法行为。在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要切实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工作,加强诸如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工会法、环境法、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执法力度。从而让中国企业更好地承担起法律责任。(2)构建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升温,许多国际组织和企业内部相继出台了生产守则。以此来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状况。如今在中国,宣传比较多的是1987年8月美国CEPAA所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该指标规定,企业必须承担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工作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薪酬、工会权利等具体问题规定了最低要求。但这并不是一种法律要求,而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要求。在多数情况下,它是以舆论压力、消费者运动和企业的自觉来实现的。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约束无疑是极其脆弱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在整合相关法律和SA8000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建立一套适合中国企业的评价理论体系和评估机制。并通过国际谈判,力争将中国体系融入到国际标准中。
参考文献:
[1]Maigam Ferrell,O.C. and Hult,G.T.corporat eCitizen ship:Cultura lAntecedents and Business Benefits[J].Journal of the Acade my of
Marketiny:Scinece,1999,27(4):455-469.
[2]Milton Friedman .Capitalism and Freedom . Chicugo University Press ,1962:133-136.
[3]F.A .哈耶克.致命的自负[M].冯克利,胡晋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32-133.
[4]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96-100.
[5]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卢代富,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0:10-11.
[6]李炳毅,李东红.企业社会责任论[J].经济问题,1998,(2):34-37.
[7]马燕君.论成长过程中欧冠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1,(2):105-110.
[8]胡小兰.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D].长沙:湖南大学,2005:43-46.
[9]章文波,陈红艳.实用数据统计分析及Spss13.0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