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08:51: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白蚁预防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白蚁防治、 转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Q969.29文献标识码: A
一、白蚁防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简介
(一)、《规划纲要》的编制背景
1、白蚁防治事业快速发展。
21世纪60年代,白蚁防治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在房管部门开始展开,从刚开始的修房、筑漏、捕杀白蚁,慢慢的形成了一支专业的白蚁危害治理队伍。到了90年代建设部《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颁布之后,为了控制白蚁危害,保证城市房屋的住用安全,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全面展开。随着白蚁防治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各种体制并存,激励性机制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当前工作的发展。
2、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随着白蚁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为防灾减灾和保障经济建设,白蚁防治规模不断扩大,防治人员的队伍迅速扩大。从原来的2、3个人一个组,发展为十几,甚至二十几个人的防治站、所,从单一的灭治处理发展到房屋新建预防的全覆盖。队伍的壮大,知识的更新,从原来的几个泥工、木匠,发展到具有白蚁防治专业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为白蚁防治科技领域向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存在人员结构的老化,不注重专业人材的培养,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吸引高素质技术人材,新药物的研制和新技术的应用拓展面小,施工设备、施工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成为当前白蚁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3、化学药物大量使用。
从目前的白蚁防治预防处理的方法,主要依靠毒土屏障和药物灭杀的方法,大量的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积累性的人工合成有机氯杀虫剂,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使用。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为了淘汰氯丹和灭蚁灵在我国白蚁防治领域的使用,我国政府与全球环境基金和世界银行合作,开发了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逐步推广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引入和推广以监测控制技术为主的害虫综合治理(IPM)进行白蚁防治示范,明确了监测控制技术在白蚁防治领域的应用,为项目的可持续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监管不力现象仍然存在。
由于单位存在体制上的差异,部分白蚁防治单位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从业单位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监管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白蚁防治行业要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坚持弘扬“重规则、守契约、讲信用”的诚信精神和行为操守。以颁发《全国白蚁防治行业信用建设指导意见》为契机,白蚁防治行业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加大贯彻和宣传力度,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从而真正使我们的白蚁防治工作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5、行业政策法规与标准相对滞后。
与《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相配套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白蚁防治工程质量管理等配套性文件,为引导和推动白蚁防治事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2011年成立了全国白蚁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开展白蚁防治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的推广政策还有待加强。为了尽快推广和使用白蚁防治监测控制技术,浙江省白蚁防治中心正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制浙江省《房屋白蚁预防工程监测控制技术规范》。
(二)、《规范纲要》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履行国际公约为契机,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转变发展理念,破解现实难题,加强行业监管,提高科技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白蚁防治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白蚁防治工作要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十六字方针,力争实现以下总体目标:
(1)转变防治方式,促进转型升级
建立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推广机制,实现白蚁防治方式转型升级。“十二五”后期,省会城市应用IPM技术防治白蚁的面积力争达到白蚁防治总面积的50%以上,其它城市达到30%以上。白蚁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化学药物使用量大幅降低,实现白蚁防治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2)扩大覆盖范围,保障经济建设
进一步提高白蚁防治覆盖面,开展白蚁预防地区的新建房屋的预防率达到95%以上。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实现白蚁防治在水利工程、核电工程、文物古建、交通通讯、农林果木和园林绿化等领域的广覆盖,充分发挥白蚁防治在防灾减灾和保障经济建设成果中的作用。
(3)完善科研机制,提高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联合科研机制,发挥各地白蚁防治机构的优势,形成合力,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科研带头人,培育一系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促进行业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行业的技术服务能力。
(4)加强规范管理,实现持续发展
进一步完善白蚁防治政策法规体系和各项工作制度,加大白蚁防治单位规范化管理能力,建立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的行业自律管理机制,实现白蚁防治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规划纲要》的主要特点
《规划纲要》深入分析了我国白蚁防治行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科学地把握住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十二五”时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导,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
《规划纲要》指出,正确认识白蚁防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理念,正视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事实,适应传统白蚁防治方式向现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转变的需要,抓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白蚁防治工作提供的新机遇,关注水利工程、核电工程、文物古建、农林果木和园林绿化等方面白蚁防治的要求,科学谋划白蚁防治工作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发挥白蚁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积极作用,促进白蚁防治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2、强调了转型升级的要求。
当前,发达国家的白蚁防治方式已由化学防治逐步转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但我国白蚁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无论是防治手段还是防治理念,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传统的以施用化学药剂为主的防治方式,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要求不相协调,与国际上提倡的IPM策略不相适应,成为制约白蚁防治事业发展的瓶颈所在。为此,《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推广机制,实现白蚁防治方式转型升级。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积极推广应用环保型新技术,以替代传统的以喷洒化学药剂为主的防治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品用量,将成为今后白蚁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3、注重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规划纲要》提出从政策完善、机构能力建设和行业信用建设三个方面,加强对白蚁防治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首先,加强上层管理的建设,从政策层面进行规范。适时修订和完善《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以相关的配套措施,以政策法规来规范政府与行业的行为,推进白蚁防治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第二,加强能力建设,从软硬件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倡要逐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达到规范管理、自我提升的目的。第三,加强诚信建设,从信用评级方面进行规范。建立白蚁防治从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制度,运用信用评价、信用警示等自律机制,加强信息公开,揭开行业公信力,从而有效规范服务行为。
4、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不可否认,白蚁防治事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白蚁防治方式亟需改变,行业监管有待加强,配套制度仍需完善,专项基金缺乏保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规划纲要》提出把转型升级、规范管理、科技创新、信息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作为行业的工作重点,期望在今后五年内的发展过程中解决好上述问题。
5、进一步拓宽白蚁防治领域。建设部130号令主要是对城市房屋白蚁防治进行了规定,而《规划纲要》不仅把房屋建筑作为白蚁防治重点,提出开展白蚁预防地区的新建房屋的预防覆盖率达到95%以上,而且首次提出各地要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实现白蚁防治在水利工程、核电工程、文物古建、交通通讯、农林果木和园林绿化等领域的广覆盖。这是进一步拓展了白蚁防治工作的领域,为广大白蚁防治单位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白蚁防治的转型升级
(一)、POPs和POPs公约
1、POPs的危害。
POPs是英文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r的缩写,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下列四个方面的重要特性:
(1)环境持久性。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降解,一旦进入环境中,它们将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介质以及生物中长期残留,这个时间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
(2)生物累积性。由于不溶解或者微溶解于水、而易分配在脂肪中,野生动物及人体中都含有相当数量的脂肪组织,当POPs通过各种途径为生物体所摄入后,就会在脂肪组织中积累而形成“生物蓄积”,无疑人类会意味着将受到高浓度的POPs毒害。
(3)长距离迁移能力。由于POPs具有半挥发性,使它们能够通过蒸发进入大气中,通过大气的流动进行远距离迁移。
(4)高毒性。这里的毒性是一个广义的词,POPs大多具有强烈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长期接触将导致生殖、遗传、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危害身体健康。
2、POPs公约简介
POPs公约是在联合国环境规划处(UNEP)的主持下,为了推动POPs的淘汰和削弱、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POPs的危害,2001年5月22—23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外交全权大会,来自127个国家、11个联合国专门机构、4个政府间组织、68个非政府间组织共6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从此国际社会在有毒化学品管理控制方面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我国于2001年5月23日签署公约,是POPs公约的正式缔约方,2004年11月11日,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10年来我国一直在按照《中国履行国家实施计划》,分阶段、分区域、分行业地削减、淘汰列入公约首批受控清单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009年5月开始,我国境内全面禁止了滴滴涕、氯丹、灭蚁灵的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兑现了我国政府的庄严履约承诺,实现了阶段性履约目标。中国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监管,构建POPs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基本任务
1、转型升级任务。
(1)继续推动全行业认真履行POPs国际公约,禁用氯丹和灭蚁灵等高毒杀白蚁药剂,保护生态环境。
(2)总结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加快以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为核心的IPM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3)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逐步替代传统的以喷洒化学药剂为主的白蚁防治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品用量。
(4)扩大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在农林果木、水库堤坝和园林绿化等领域的白蚁防治中推广应用环保型新技术。
2、人才培养。
(1)落实白蚁防治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制度,建立证书定期检查登记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十二五”后期,上岗人员持证率超过95%。
(2)建立和实施全国白蚁防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白蚁防治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技术标准。
(3)建立白蚁防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规范继续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加快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4)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培训,加大IPM技术的培训力度,采取所(站)长轮训和专业技术人员普训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3、规范管理
(1)适时修改完善《城市房屋白蚁防治规定》继续加强《城市房屋白蚁防治规定》贯彻实施工作,开展《房屋建筑白蚁防治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调研和起草工作,做好《白蚁防治专业术语标准》、《白蚁防治监测控制装置技术》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开展《水库、堤坝白蚁防治技术标准》和相关白蚁防治产品标准前期调研及立项工作,力争出台白蚁防治专项经费使用管理规定,以规范白蚁防治专项资金使用。
(2)完善白蚁防治单位部门设置,有蚁害地区的省会城市白蚁防治单位质量检测部门和标本室建立率达100%;地级市白蚁防治单位质量检测部门和标本室建立率达80%以上;县(市 )级白蚁防治单位标本室(柜)建立率达80%以上;各白蚁防治单位药物专用仓库和档案室(柜)建立率达100%。
4、科技创新。
(1)基础研究方面。以白蚁生物学、生态学与行为学为基础,研究全球变暖对我国白蚁分布与危害的影响,建立我国白蚁危害区域的认定制度,制订白蚁危害程度的等级标准、申报流程及认定管理细则。
(2)应用技术研究。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大力开展绿色环保、低能耗的白蚁防治新技术研究。以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为核心,开展高效、持久的白蚁引诱材料和饵剂研究,开发白蚁入侵自动检测技术和长久有效的白蚁监控装置,建立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在古建筑(仿古建筑)、土质堤坝和经济林木方面的应用标准和评估细则。
(3)新技术成果转化。鼓励研发白蚁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保护知识产权,加大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建立白蚁防治产品与科研成果的评估、论证及推荐制度,最大限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信息建设。
(1)建立和完善白蚁防治行业信息数据库。“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和完善白蚁防治行业从业单位的基础信息库、全国白蚁种类分布信息库、重点项目白蚁防治信息库、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
(2)以全国白蚁防治行业网络为平台,以《城市害虫防治》及《白蚁防治》等刊物为载体,进一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大IPM新理念、新方式和新技术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蚁意识和行业认知。
(3)组织开展国内外白蚁防治信息咨询服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实现信息共享。
三、白蚁防治的发展趋势
(一)、IPM技术的应用
1、IPM简介。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指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一种或多种必要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以下,以期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保护生态环境迎合可持续发展。
我国新建项目的白蚁预防目前普遍采用化学防治法,大量的化学药剂喷洒在建筑物周围,并且许多有机化学污染物还可随食物链积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了地方性乃至全球性的威胁。而白蚁防治工作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财产安全,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得不偿失的,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正符合这个要求,它的问世为在白蚁防治工作中兼顾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供了可能,迎合了可持续发展这一21世纪的世界性主题。
3、创新理论前沿顺应行业发展。
随着国际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签定,化学防治法已经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我国的政策指令要求新建项目白蚁预防的包治期不得少于15年,目前的白蚁防治药剂以难以达到氯丹、灭蚁灵等有机物那样持久高效的防治效果,因此必然产生对能够长期控制白蚁危害的环保型替代方法的迫切需要。IPM策略就像白蚁防治行业理性前行的指南针,白蚁监控技术顺应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声,正是紧跟这一理论前沿的标志性产物。
4、关爱人类健康坚守为民宗旨。
白蚁无孔不入,对国民经济的危害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对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有强制性规定。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白蚁防治工作过度倚重于化学方法,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白蚁防治专业机构除了需要对人民群众进行必要的白蚁科普知识的普及宣传,以提高他们对监控技术的认可度之外,理应率先采用更加安全、健康、环保的防治措施,用实际行动带领人民群众理性地前行,这是白蚁防治行业的职责所在,是推广应用白蚁监测控制新技术的根本出发点和最深刻意义所在。
(二)、监测控制技术
1、白蚁防治监测控制技术原理。
监测控制是在房屋四周或内部设置白蚁监测装置,定期检测;发现白蚁危害时施放灭治药物,杀灭白蚁;确认白蚁群体被杀灭后,对监测装置继续定期检查。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可以有针对性使用微量的白蚁药物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在对监测系统进行有效维护的前提下,可以持续地监测控制白蚁危害。
2、监测控制装置的类型。
(1)根据安装部位分类。根据监测装置的安装部位、环境和作用,监测装置通常分为地上型和地下型,地上型监测装置主要用于房屋内部,地下型监测装置主要用于房屋外部。
(2)根据性能构造分类。根据监测装置的性能构造,通常分为普通型、有线电子型和无线电子型。
3、监测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
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是依据白蚁生物学和行为特性,研究开发的白蚁防治新技术,是一种以巢群所有全体为靶标的白蚁控制技术。
(1)主动控制。符合种群控制的白蚁防治理念,通过控制白蚁种群,消灭目标区域内的白蚁种群,使保护目标不受白蚁危害,减少白蚁危害的风险和可能性。
【中图分类号】R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201-01
1 资料与方法
对象:2008年1月1日~2010年3月1日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所有儿童体温<37℃,年龄6岁以下(不含6岁),并经儿童保健科医生检查排除禁忌症,家长在详细阅读知情同意书签字后接种共有2150剂次,其中基础免疫1650剂次,加强免疫剂500剂次。
方法:接种年龄、接种部位、接种剂量和冷链管理均严格按照规范化门诊进行,接种不良反应通过电话随访和儿童家人或监护人及时报到,所有疫苗均由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疾控中心发放。分组:根据卫生部印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使用规定的百白破接种5剂次,前3剂接种的分为基础免疫组,第4剂次接种分为加强免疫组。
结果:出现全身不良反应90人次,出现局部不良反应72人次。
2 讨论
2.1 疫苗质量与接种反应有直接的相关。使用规范的疫苗供应渠道和管理。加强冷链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每天记录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2次。百白破疫苗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注意应将百白破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不可将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距冰箱底部15cm内的地方,以免冻结。
2.2 冻结后能使吸附于蛋白分子表面氢氧化铝解离,形成铝盐结晶,从而降低免疫效果,同时增加接种反应。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冷藏箱(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好制好的冰排。疫苗安瓿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使用前做好知情告知。接种前儿童保健科医生询问病史和体检,并询问受种者的以往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询问家长详细阅读说明书、知情同意书后签名。
2.3 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病、癫痫等或有既往病史者,以及属于过敏体质的人不能接种;发热、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缓种。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应暂缓接种。接种第1针或第2针后如出现严重反应(如休克、高热、尖叫、抽搐等),应停止以后针次的接种。接种现场预防措施: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保证百白破的温度。核对百白破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名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冻结过的百白破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2.4 检查百白破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为:将被检和对照的正常疫苗安瓿同时摇匀后静止竖立,如被检疫苗在短时间(5~10分钟)内与对照疫苗相出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即可判断被检疫苗冻结。使用时认真检查,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的凝块,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普经冻结等情况不能使用。接种操作:严格消毒接种部位。
2.5 确定接种部位时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正确选择注射部位和注射途径,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注射的时候针一定由足够长,能使药液完全注入肌肉。注射上臂三角肌比臀部肌肉反应轻一些。如果注射在脂肪层中未能或延迟进入血液循环,会影响收而出现局部的红肿或硬结。更换注射部位:在左右两三角肌轮换注射,以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局部反复受到刺激而出现局部的红肿硬结。6、做好接种后的宣教工作: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如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回家后注意休息,多喝水,特别是百白破加强免疫的儿童为18~24月龄,自由活动时间和室外游戏的时间增加,让家长或监护人接种的当天让儿童不要参加激烈的活动或游戏,避免大量出汗刺激局部皮肤,对家长做好宣教,尽量减少儿童触摸接种部位。
城市最早出现的公益机构中,就有医院[1]。在武汉地区,百年历史的有市普爱医院(源于1864年)、协和医院(源于1866)、省中医院(1868年)、市三医院(1875年)、市中心医院(1880年)、同济医院(1900年)等,到1939年武汉地区已有13所教会医院[2]。由于建院历史悠久,这些医院中依稀存有少量的百年建筑物。百年建筑物是医院历史的见证,但不同程度存在着修缮困难、难以使用的现实。如何有效修缮,并最大限度发挥百年建筑物的历史见证功能和现实使用功能,我们做过一些探索,取得过较好效果。现简要报告如下。
1.武汉地区医院百年建筑物的建筑及结构特点
建筑特点。基督教传入武汉,是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汉口被迫开埠以后。1861年6月,英国伦敦会教士杨格非到达汉口,在汉口汉正街金庭公店开始传教。随着基督教来到武汉,基督教主办的教会医院也开始出现在武汉[2,3]。这些教会医院的建筑,以欧式建筑风格为主,也融入了一部分中国建筑文化元素。哥特式的拱形门、大窗户,拜占庭式的圆穹顶,与中国传统的圆木立柱相结合。武汉教会医院具有代表性的是武昌仁济医院建筑群,1884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传教医生彭勒来武昌府街口创建武昌仁济医院,1891年迁至武昌昙华林。1895年仁济医院新楼落成,医院呈三合院布局,主楼两层砖木结构,两侧辅以外廊式配楼,立面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风格。
结构特点。建筑物依其所使用的材质划分为,土石结构、木结构、砖木结构、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结构等。武汉教会医院建筑物基本是砖木结构,只有极少数是混凝土结构。由于木质材料耐腐蚀性较差,瓦片的自然分化较为容易,因此砖木结构建筑与钢结构、钢混结构等现代建筑相比,使用寿命要短一些,经风经雨、抗击地震、抵御冲撞的能力也要弱一些。
2.医院百年建筑物的一种修缮方法
历经百年后,这些砖木结构的老旧建筑物虽几经维修,但多数是外观外貌犹在、内部破损不堪。这种不堪表现为:屋顶的一些木条已腐烂,地面的木质地板大部分也难以承受行走等基本荷载。
顶上的土瓦随时可能砸下来,走在地板上的人随时可能被陷进去。出于安全考虑,这些百年建筑物中的近一半被闲置起来。拆除吧,是遗憾,不拆除吧,又难以使用。
目前最常用的修缮方法是拆烂补缺。该方法是拆除掉屋顶、地板中腐烂的部分,然后对缺损、腐烂的地方进行修补。这种方法的结果是,较好地保存了建筑物的外观外貌及内部结构风格,适合于历史文物级的老旧建筑物的保存。缺憾是无法从根本上延长老旧建筑物的保存年限,同时,也限定了老旧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对于没有被纳入历史文物范畴的百年建筑物,可以尝试另一种修缮方法:1、对于墙体部分,原汁原味地保留。2、对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的地板、屋顶部分,采用现代钢筋混凝结构彻底替代。3、通过钢筋混凝结构,调整内部楼层的高度。4、利用工程技术,将原汁原味的墙体部分与现代钢筋混凝结构的内部主体部分有效连接。
这种修缮方法可以达到3个效果:1、原汁原味保留了老旧建筑物的外貌。2、内部主体部分采用钢筋混凝结构,使老旧建筑物今后的使用年限一如崭新的现代建筑。3、楼层高度的调整,钢筋混凝结构的大跨度,使老旧建筑物内部的实用性大大增强。
3.医院百年建筑物修缮如旧使用如新的实践
武汉市第三医院临近彭刘杨路的一幢3层建筑,始建于1900年前后,已有100年历史,该建筑物曾是教会医院管理者的寓所。考虑到居住实际,该建筑物一楼低矮,主要用于堆放杂物。二楼、三楼层高相对宽松,以内楼梯与一楼相连。每层建筑面积90平米,3层共270平米。
建筑物外观是较典型的哥特式风格,拱形门、大窗户。木条铁皮平面楼顶,木质地板、木质楼梯。历经100年风雨后,虽几经小修小补,该建筑依然破损严重。更主要的是,一楼1.8米、二楼三楼各3.6米的层高,限定了它作为医疗业务用房的使用。该建筑先后用于单位幼儿园,也被出租用于小型餐饮。2011年经营餐饮过程中失火,被消防部门勒令停业。火灾过后,一、二层间的楼板几近坍塌,已无法继续使用,该建筑物被闲置下来。2004年,武汉市第三医院决定对该建筑物彻底修缮,用于小儿眼科、成人眼科的门诊。
第一步:确定方案。保留该建筑物的四周外墙,掏空层板和顶板,改用钢筋混凝框架结构,内框架结构与西式风格的外墙连接。
第二步:地基勘察。请勘察设计部门对该建筑物所处地质结构进行勘察,提出地质基础报告。
第三步:施工设计。委托具备设计资质的建筑设计所设计。一楼层高调整为3.6米,二、三楼层高调整为2.7米。施工图纸出来后,按程序进入施工单位的招标选择。
第四步:维修施工。依次按以下程序进行。1、拆除墙体以外部分,采用钢管和扣件等对墙体拉紧、固定,确保后续施工安全。2、采用沉台法基础施工。3、钢筋混凝框架施工。随着钢筋混凝框架高度的上升,框架结构层面钢筋头逐步与原有墙体连接、固定,从下层开始逐步拆除固定墙体的钢管和扣件。4、屋面防水处理。5、依功能所需和布局考虑,对框架结构内部隔断。6、地面、墙面、顶部装修与粉刷。
第五步:修缮验收。
整个修缮过程历时6个月,勘察、设计、土建和装修在内总费用78万元,2889元/平米。修缮后,该建筑保持了原有的西式建筑风格,内部全框架结构结实耐用。2004年底医院小儿眼科、成人眼科进驻后,一楼成为宽敞明亮的视光中心、小儿眼科普通门诊、小儿眼科专家门诊,二楼是成人眼科门诊,三楼是洁净的手术室。运行1年,平均日门诊量在100人次,平均每日手术2台,年业务收入达到了22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公立医院成本控制而言,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做法[4]。
2006年7月,因长江大桥武昌匝道 工程需要,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统一规划下,该建筑物连同其它近20幢建筑物被拆除。
4.对其它百年建筑物修缮工作的启示
江西婺源老民居、安徽徽派建筑、江苏周庄古建筑等,历经百年风雨,目前多有破损。再过50年、100年,这些古建筑还能否安然存在,是值得堪忧的事。
原汁原味保留外墙,掏空内部结构,改用钢筋混凝框架,不但使原有建筑风格、原有的外墙保留下来,而且使得这些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崭新的框架结构房屋一样,至少可以重新获得70-100年的使用寿命。该方法不失为一种集保护、使用二合为一,且性价比较高的修缮方式。对不属于历史文物范畴的其它百年建筑物的修缮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One method and practice in protecting the old building of hospital
Lu huaxin Lu yang Li hong Huang xianghua
Key words: old building; protecting; practice
参考文献
[1] 李权时,皮明庥.武汉通览.武汉:武汉出版社.1988.234-268.
1 丽春红-S法
尿液标本中的蛋白质与丽春红-S染料混匀后一起被三氯醋酸沉淀,将沉淀物溶解于碱性溶液中,此时溶液呈紫色,显色深度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1.1试剂
三氯乙酸-丽春红-S试剂原液:称取丽春红-S 1.0 g,加入到1 000 ml 300 g/L三氯乙酸中溶解。
三氯乙酸-丽春红-S试剂应用液:将原液用蒸馏水按1:10稀释,放置室温稳定数月。
蛋白定性试剂。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
蛋白标准曲线:把定值蛋白稀释成不同的浓度,按操作测定其吸光度,以吸光度为横坐标,以稀释后的蛋白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操作 先做尿蛋白定性试验,以适当稀释标本。在试管中加入100μl标本,再加入1 ml三氯乙酸一丽春红-S应用液,混匀后以3 000 r/min离心15分钟,吸去上清液,倒置于洁净滤纸上。在沉淀中加入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l ml,用560 nm波长测定其吸光度,查标准曲线的蛋白含量。
1.3参考值 46.5±18.1 mg/L
1.4注意事项 : 尿液如被稀释应乘以稀释倍数。尿中血红蛋白含量>5 mg/L时影响结果。离心后上清必须全部弃去,若沉淀中夹带有丽春红-S影响比色结果。
2 双缩脲比色法
以磷钨酸乙醇溶液沉淀尿中的蛋白质,在碱性介质中蛋白质与铜离子形成紫红色络合物,与标准液比色即可得出尿中蛋白质的含量。
2.1试剂
蛋白沉淀液:称取磷钨酸7.5 g,加入30 ml蒸馏水、95%乙醇385 ml、浓盐酸25 ml。
双缩脲液:(1)称取枸橼酸钠34.6 g,无水碳酸钠20 g,加入120 ml蒸馏水使其溶解;(2)称取硫酸铜3.46 g,加入20 ml蒸馏水使其溶解。将(1)、(2)混合,加入蒸馏水至200 ml,备用。0.7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蛋白标准液(1.5 g/L):称取150 mg结晶型冻干人血清白蛋白,加入100 ml的3 g/L苯甲酸溶液溶解。
2.2操作 取5 ml 24小时混合尿液,2 500~3 000 r/min离心5分钟,取上清备检。混匀放入56℃水浴15分钟,取出后离心,倾上清留沉淀。0.75 mol/1
NaOH
1.5
1.5
1.5
双缩脲液 0.1
0.1 0.1
各管混匀置室温10分钟,在540 nm波长,以空白管调“0”比色。
2.3结果计算 尿蛋白含量(g/L)=测定管吸光度÷标准管吸光度×1.5
2.4参考值
2.5注意事项 : 记录24小时尿量,将尿液混合后再离心。先做尿标本蛋白定性试验,若为阳性再做本试验。尿蛋白浓度较高时应稀释标本再操作。若疑有药物干扰时,可将尿蛋白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再操作。
3 考马斯亮蓝法
在酸性介质中考马斯亮蓝与尿液中的蛋白质NH3+基团结合,发生由棕色到蓝色的颜色变化,光谱吸收峰由465 nm移至595 nm。与标准液相比即可测出尿蛋白质含量。
3.1试剂
考马斯亮蓝溶液:(1)称取75 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40 ml甲醇中;(2)加入蒸馏水800 ml、85%的浓硫酸100 ml、浓盐酸5 ml;(3)称取30 mg十二烷基磺酸钠,溶于(2)中;(4)加蒸馏水至1 000 ml,用滤纸过滤至棕色瓶中,室温保存。
蛋白标准液(1g/L) 以3g/L苯甲酸溶液稀释蛋白质标准。
3.2操作
留取24小时尿标本混匀,取5 ml尿液离心后取上清备检。室温放置5分钟,以空白管调“0”,波长600 nm读取光密度。
3.3结果计算
尿蛋白质含量(g/L)=测定管吸光度÷标准管吸光度×1.0
3.4参考值 (20.6~172.6)mg/24 h
3.5注意事项 :考马斯亮蓝溶液要定期新鲜配制,过滤后才可使用。测定标本时应同时测定蛋白质标准管。尿中的水杨酸类药物、麝香草酚和去污剂等可产生颜色干扰。尿标本蛋白质定性试验在(+++)以上需稀释后测定。
4 微量蛋白检验
尿液微量蛋白包括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尿α1微球蛋白、尿α2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等。
4.1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 FDP是纤维蛋白(原)经纤溶酶作用降解的产物。其检测现多用免疫学方法:免疫胶乳凝集法和ELISA法。正常人尿液无FDP。当肾脏及尿路局部炎症时,其渗出的少量纤维蛋白经纤维蛋白溶解酶降解,产生FDP。当肾小球病变至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时,FDP碎片排于尿中。血液FDP增高时,尿液FDP排泄也增多。
4.2 α1-微球蛋白 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是一种小分子量糖蛋白,由肝脏与淋巴细胞合成,广泛存在于体液及淋巴细胞膜表面。血液中存在两种形式的α1-M,一种为游离形式,另一种为与IgA结合形式。前者易被肾小球滤过,几乎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和代谢。检测方法多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
临床意义 :单纯尿α1-M增加见于早期肾小管损害。血与尿中α1-M均增高多见于肾小管与肾小球功能障碍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出现结合型α1-M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
4.3 β2-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是一种小分子量单链多肽,是人类白细胞抗原I类抗原的轻链,经肾小球完全滤过,由肾近曲小管以胞饮方式摄取并降解为氨基酸,不返流入血液。
检测方法多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正常人尿液β2-M含量少(
临床意义 :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肾近曲小管损害时,血中β2-M增高;超过正常3倍时,尿中β2-M也增高。
4.4 微量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尿是肾病的早期征兆,是反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指标。检测方法多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当尿液白蛋白浓度在30~300 mg/24 h(或20~200 mg/L)时,用常规方法检测尿液蛋白仍为阴性。
临床意义:当尿常规试条检测蛋白为阳性时,此时白蛋白浓度已大于200 mg/L,称为大量白蛋白尿。早期检测M-alb是监测肾脏病变的有效方法,尤其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当白蛋白>300 mg/24 h时,糖尿病肾病的预后较差。另外,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预示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5 尿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终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仅为30~130 mg/24 h。随机一次尿中蛋白质为0.80 mg/L。当尿液中蛋白质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为蛋白尿。
参 考 文 献
[1]戴慧莉, 钱家麒, 严玉澄. 低分子量尿蛋白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3 (5) : 4232426.
1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
1.1 确定是否真性血尿
排除某些食物、药物或经血造成的假象。一过性血尿可由花粉、化学物质或药物过敏引起,月经期、剧烈运动后或病毒感染也可发生,通常无重要意义。如多次检查均为血尿应引起重视。
1.2 进行血尿的定位诊断
1.2.1 肾小球性血尿的特点
(1)尿沉渣中有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2)血尿伴有严重的蛋白尿(肉眼血尿,蛋白>1 g/l或1 g/24 h;镜下血尿,蛋白>0.3 g/l或0.56 g/24 h);(3)尿中含有免疫球蛋白的颗粒管型;(4)尿中畸形红细胞>75%。且尿红细胞数>8 000/ml;(5)尿红细胞平均容积<7 lsl,且分布曲线呈小细胞性分布;(6)免疫组化染色:尿红细胞表面tammhorsfall蛋白阳性[2]。
如确定为肾小球性血尿,可进一步做免疫学方面的检查,以区别是继发性还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进一步做病理学检查,以了解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这对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很有帮助;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薄基底膜病等。如为肾小球性血尿,则不必再行ivp、膀胱镜、ct扫描等有损伤或费用昂贵的检查。
1.2.2 其他定位诊断方法
(1)上尿路出血多呈暗棕红色尿,无膀胱刺激征,有时可见蠕虫样血块。如尿中出现血凝块,多为非肾小球疾病;(2)尿三杯试验对诊断下尿路出血有帮助;(3)根据症状体征判断:如血尿伴耻骨上疼痛提示膀胱、前列腺疾病;血尿伴腰痛提示肾脏疾病或尿路结石;血尿伴膀胱刺激征提示尿路感染或肾结核;血尿伴发热、腰痛、尿频尿急提示肾盂肾炎或肾周脓肿;(4)从发病年龄观察:小儿时期的血尿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膀胱结石等;青少年或中年出现血尿,应考虑尿路一般细菌感染、结核、结石或肾炎等;40岁以上无痛性血尿多应考虑肾肿瘤。
1.2.3 非肾小球性血尿
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作相应检查:如有膀胱刺激征者,应做细菌定量培养和尿抗酸杆菌培养,以确定是否为尿路细菌感染或肾结核;如考虑有泌尿系结石、肿瘤、多囊肾等可能,可选择腹部平片或ivp、肾超声波、ct扫描、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肾动脉造影和尿细胞学等检查。
1.2.4 不明原因血尿的诊断
经上述检查仍有5%的血尿原因不明,其根本性疾病多是微小的肿瘤或结石、肾的微小局灶性感染、隐蔽的肾小球疾病、早期的多囊肾、肾微小动静脉病变、小儿特发性高钙尿;若长跑后出现血尿,可能为运动性血尿。对不明原因血尿的患者,宜定期追踪观察。
2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中医治疗
2.1 中医治疗优势
西医对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患者,在未明确诊断前,一般不予特殊治疗,患者以保养为主,可以从事轻工作,避免感冒、劳累。对有病灶者可祛除病灶,勿用肾毒性药物,以免加重肾损害。常用止血药一般无效。也不主张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中医治病长于宏观论治和辨证施治,不受病理检查限制,对根底疾病不明的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在治疗上有一定优势。如对该病在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可寻的情况下,可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的面唇舌色、口味喜恶、二便相关性、病史和用药史、脉象等及尿常规、尿蛋白电泳、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浆白蛋白等检测指标,结合中医对肾性血尿、蛋白尿的病机认识来进行辨证。还可结合微观辨证,如尿色鲜红为火盛迫血,尿色淡红为气不摄血,尿中夹有血丝血块为淤血内阻,尿混浊为湿热之证,尿蛋白以中大分子为主病在肾,以中小分子为主病在脾,尿fdp增高者为淤血阻络,病程长者多虚,病程短者多实,苔厚腻者为湿证,苔少舌红者为阴虚证等。
2.2 病机与治法
从病机而论:肾性血尿的形成多由热扰血分,伤及脉络而成,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脾肾气虚,脾不统血,血溢脉外;或久病气阴两虚,淤血阻络,血不循经。蛋白尿的产生与脾不摄精,精气下陷,和肾不藏精,精气下泄有直接关系。而风邪、湿热(毒)邪、瘀血等因素在蛋白尿的产生和病情加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常用治疗大法为健脾、益肾、固摄、利湿、活血等。临床常按以下分型论治:(1)下焦热盛证: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小蓟饮子加减(生地、小蓟、滑石、通草、炒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炒山栀);(2)阴虚火旺证: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生地、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旱莲草、大蓟、藕节、蒲黄);(3)瘀血阻络证:宜活血通络,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4)脾气虚弱证:宜补脾摄血,用归脾汤加减(黄芪、白术、茯苓、人参、龙眼肉、炒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甘草);(5)肾气虚衰证:宜补益肾气,固摄止血,用无比山药丸加减(山药、肉苁蓉、熟地、山茱萸、茯苓、菟丝子、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泽泻、杜仲、牛膝)。
2.3 具体治疗过程
首先要控制感染。如伴急性咽炎,可加用银花、连翘、蚤休、射干、山豆根、牛蒡子等;伴慢性咽炎者,可加用玄参、麦冬、桔梗、生甘草、百合、南北沙参、制僵蚕、蝉蜕等;伴皮肤感染者,可加用野、蒲公英、紫花地丁、半边莲、半枝莲、连翘、赤小豆、土茯苓、苦参等;伴肠炎者可加用马齿苋、红藤、败酱草、地锦草、黄连等;伴尿路感染者可加用蒲公英、鸭跖草、车前草、栀子、黄柏、凤尾草、瞿麦、扁蓄等。治疗血尿虽有“水道之血宜利”的原则,但根据辨证酌情加用凉血止血、活血止血、收敛止血、养阴固摄止血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常用凉血止血药有仙鹤草、紫珠草、大蓟、小蓟、槐花、白茅根、荠菜花等;活血止血药有参三七、景天三七、生蒲黄、茜草根、琥珀等;养阴固摄止血药有赤石脂、金樱子、旱莲草、阿胶等;收敛止血药有藕节炭、血余炭、苎麻根等;中成药如茜草双酯、参三七粉、云南白药也可结合辨证酌情选用。治疗蛋白尿,辨证无外邪热毒,可加用补气药,如太子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苡仁等,通过益气健脾,达到固摄蛋白。对于长期蛋白尿者,应考虑久病入络,内有瘀阻,酌用活血通络药,如丹参、川芎、红花、桃仁、当归、赤芍、益母草、泽兰等,甚至可用虫类通络药,如地龙、水蛭、全蝎等。如久治不愈而无湿热证者,可加用固涩药,如芡实、金樱子、莲须、覆盆子、煅牡蛎、柿叶等。对于蛋白尿较多、肾功能正常者,可考虑用雷公藤、山慈姑、昆明山海棠、蜀羊泉等。
尽管中医治疗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有一定优势,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在治疗期间病情逐渐加重。这时,有必要做肾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疾病的预后做到心中有数。如病理类型经循证医学证实适合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治疗,尽早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肾脏病理提示不良预后的特征有: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损害,尤其伴有节段性或弥漫性新月体形成;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肾小管萎缩;微小动脉硬化;间质纤维化;末梢毛细血管iga,c3沉积;毛细血管壁特征性的弥漫性增厚。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211-02
一、植物蛋白产业概况
植物蛋白是人类的重要营养源,因而是食品工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如何有效利用植物蛋白资源、如何得到高品质的植物蛋白产品及如何处理好植物蛋白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是当前国内外研究及工业生产的重要课题。我国的植物蛋白工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成长于90年代,扩大于2000年之后。与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植物蛋白工业规模虽然非常庞大,但是技术落后,植物蛋白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低,专一性及功能性较差。这与我国植物蛋白工业起步晚,生产经验不足及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等客观原因密切相关。为了使得我国植物蛋白工业尽快扭转这个现状,积极地追赶和超过发达国家,高校应该为植物蛋白企业输送更多更好的专业技术及创新人才。
二、高校输送植物蛋白从业高水平人才的挑战与机遇
关于高校输送植物蛋白从业高水平人才的挑战,本文将从企业、大学、教师和学生四方面来分析。
目前我国植物蛋白企业一般分布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对于高水平人才不是很渴求。同时,由于这样的生产状况,生产产品种类少,功能性差,经济附加值也低,从而导致企业从业人员的薪酬较低。这进一步限制了人才的从业愿望。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味、健康、营养和安全)。这就需要植物蛋白企业提高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植物蛋白产品的品质。在此趋势下,植物蛋白企业将需要越来越多植物蛋白方面的人才。
目前大学的教育模式依然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大学生的课程任务较重,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对于所学课程会有一定抵触心理。这些状况非常不利于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因为这种种问题的存在,许多国内高校开始积极开展各种方式的教学改革。华中科技大学刘玉教授建立的“点团队”是“寓教于研”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1],她将自己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带进研究室,让“点团队”成员组成不同项目小组,由项目负责人带领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团队成员受到了许多大型企业的青睐。清华大学为进一步调动学生课外钻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渴望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等,基于“寓教于研”的理念,设立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果[2]。校食品学院在教育改革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为大学生设立了多个项目。让学生尽早选定导师,为学生了解专业现状提供了基础;在了解专业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通过“Participation in Research Program”项目进入实验室[3],进一步了解实验技术和科研方法;还有可以选择导师,通过组队进行“大创项目”的实践和研究[4]。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起步早,非常注重学生的兴趣、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个性、责任心等培养。日本的国立岩手大学的教师/学生比大,非常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及启发,注重兴趣及责任心培养,尊重学生选择。大学生的学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大一到大三的各专业知识学习及大四的所选专业的进一步学习。在前一阶段,食品方向的各专业教授会根据专业的发展适当地修改教学内容,并且系统地设计一个本专业的经典实验,使学生对于各专业的基础及前沿知识有个基本了解;在后一阶段,学生在了解各专业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实验室,在导师直接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课题。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学生动手能力非常强,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另外,在实验室期间,指导教师非常注重学生为人处世能力(如守时、团队精神、做事方式、说话方式等)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很好地融入社会。在美国的北达科他州立大学,该校的教师/学生比大,非常注重小班教学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积极地支持大学生进入实验室,在指导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及参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并且给予一定的经济报酬。学生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实验室生活后,如果发现对于该专业不是很感兴趣,还可以自由选择另一个实验室,甚至是非所学专业的实验室。这种教育方式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生个性的培养,可为社会输送各种形式的人才。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adsorbed,简称DTaP)是由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白喉类毒素原液与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接种后可有效预防3种疾病,全程接种需要四剂次[1]。2010年,我国逐渐建立和完善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简称AEFI)监测系统,监测发现,接种DTaP后发生AEFI的数量较多,发生率高于其他疫苗。为改进DTaP质量和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对接种DTaP发生AEFI的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洛阳市全市范围内2010年1月-2013年4月接种DTaP后发生AEFI的189例病例。
1.2 调查方法 对所有报告病例使用统一的调查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病例监护人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调查。调查完毕之后,将调查信息录入AEFI监测系统,录入后由专门审核人员审核,对于错误的信息通过电话回访等方式进行纠正[2]。
1.3 接种反应的分类 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将接种反应分为不良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和心因性反应,其中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所有DTaP接种均为常规接种,接种途径均为肌内注射,接种部位全部为上臂三角肌。所有病例均发生1起DTaP接种反应。所有AEFI均为接种不良反应,其中一般反应占98.4%(186/189),异常反应占1.6%(3/189)。病例的城乡比为1.8:1(122/67)。15.3%(29/189)的病例在接种DTaP的同时接种了其他疫苗。
2.2 人群分布 病例男女比为1.3:1(107/82),病例年龄为3个月~5岁,中位数为1岁7个月。将病例分为6个年龄组,其中0岁~组占36.5%(69/189),1岁~组占50.8%(96/189),所占比例最高。2岁~组、3岁~组、4岁~组分别占6.9%(13/189)、3.2%(6/189)和1.6%(3/189),5岁~组占1.1%(2/189),所占比例最低。
2.3 接种与发生接种反应的间隔时间 发生接种反应距接种时间最短为当天,最长为18 d,中位数是1 d。接种后1 d发生接种反应所占比例最高,占45.5%(86/189),其次为当天,占42.3%(80/189),接种后2 d占7.4%(14/189),接种后3 d以上占4.8%(9/189)。
2.4 临床症状 接种反应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局部红肿所占比例最高(66.1%),其次为发热(49.7%),最低为局部硬结(41.3%)。发热程度≥38.6 ℃、37.6~38.5 ℃和37.1~37.5 ℃的病例构成比分别为10.1%、27.0%和12.7%。局部红肿程度>5.0 cm、2.6~5.0 cm和≤2.5 cm的病例的构成比分别为15.3%、29.1%和21.7%,局部硬结程度>5.0 cm、2.6~5.0 cm和≤2.5 cm的病例的构成比分别为2.1%、14.8%和24.3%。住院治疗病例占1.6%(3/189),病例临床转归中,好转和治愈分别占42.9%(81/189)和56.6%(107/189),失访占0.5%(1/189)。
同时出现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占34.4%(65/189),同时出现发热和局部红肿占24.9%(47/189),同时出现发热和局部硬结的占17.5%(33/189),同时出现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的占15.3%(29/189)。未出现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任一症状的占4.2%(8/189)。
男女发热构成比的差异(字2=0.89,P=0.35)、局部红肿构成比的差异(字2=0.17,P=0.70)、局部硬结构成比的差异(字2=0.30,P=0.58)均无统计学意义。
以发生率最低的局部硬结为对照,发热的发生率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1,95%CI为(0.94~2.11);局部红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OR=2.78,95%CI为(1.83~4.22)。
发热和局部硬结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岁~和2岁~年龄组局部红肿的发生率均高于0岁~年龄组。见表1。
2.5 时间分布 由于2010年AEFI监测系统尚不健全,数据缺乏代表性,所以将2011年和2012年报告的144例病例按月进行频数分布,1月份频数最少,6月份最多,呈现出夏季高发的态势。见图1。
2.6 按接种剂次频数分布 189例病例中,第4剂次接种发生接种反应比例最高(50.3%),其次为第1剂次(27.0%),随后为第3剂次(14.3%)和第2剂次(8.5%)。
3 讨论
预防接种在预防控制疫苗相关传染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发展,AEFI带来的健康损害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对预防接种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DTaP因固有的特性,接种后容易发生AEFI,我国已将DTaP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DTaP发生AEFI的频数和频率在不少省份居于前列[3-6]。因此,分析其发生规律和特征,对于监测和评估疫苗的安全性,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接种DTaP引起的AEFI以接种不良反应为主,其中异常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而兰蓓等[7]报道DTaP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4.8%(9/61),远高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能原因与样本量、地区差异、选取的时间段及AEFI诊断分类差异等因素有关。城市区儿童的发生率远高于农村,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城市区家长的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相对较高,遇到孩子有异常情况时,积极进行就医或到接种单位咨询从而被报告,二是城市区医疗卫生机构AEFI的报告意识高于农村。男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尚无明确的原因可以解释。AEFI发生以1岁半以上的儿童接种第4剂次后发生接种反应为主,与报道相一致[8]。原因可能是接种第4剂之后,体内的抗体与疫苗中的抗原产生中和作用,容易导致接种不良反应,提示在接种第4剂次DTaP时,尤其注意规范操作,降低AEFI的发生率。DTaP接种反应以接种当天和次日最多,原因可能是百日咳菌体直接进入体内,迅速刺激机体产生发热等不良反应。6、7月份是高发月份,提示在这一时间段一要加强规范操作,二要加强DTaP不良反应的处理的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但是在天热的时候接种DTaP引起的AEFI高发的原因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持,有待进一步探讨。
结果提示,接种DTaP发生的AEFI的临床症状是相对较轻的,大部分的临床转归比较好,说明当前我国DTaP是比较安全的,对身体极少造成不可逆的功能或器质性的损害,有关的报道也佐证了这一点[8-9]。局部红肿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特别是1岁以上的儿童,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更为成熟,炎症反应相对较为强烈造成的。
由此,建议接种单位应加强疫苗接种的规范操作,研究表明,规范操作可降低AEFI的发生水平[10]。开展AEFI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群众一般反应的处理方法,同时引导群众发生AEFI后及时就医,提高AEFI监测的敏感性;针对重点人群和高发时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AEFI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 2005.
[2]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S]. 2008:3.
[3]孙美平,顾凯辰,苗良,等. 2011年北京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行质量评价与报告病例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2,14(6):345-351.
[4]萧剑雄,林志强,吴瑞红. 2008-2011年福建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分析与评价[J].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325-1327.
[5]符振旺,孙莲英,曾雪霞,等. 海南省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及效果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54-3556.
[6]范耀春,李彬,闫绍宏. 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 疾病监测,2012,27(7):555-557.
[7]兰蓓,张东彦,王中战,等.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1050-1052.
[8]冯艳萍,赵蕊,郑晓红,等.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与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观察[J]. 实用预防医学,2009,16(6):1814-1815.
中图分类号:R186;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66-02
白破疫苗主要为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其主要是由白喉类联合破伤风类的毒素原液加至氢氧化铝佐剂中制成的,主要用于经过白破疫苗全程免疫后儿童的破伤风、白喉来加强免疫[1]。白破疫苗接种后,会使机体出现免疫应答反应,但对于有过敏史、发热、严重疾病以及注射破伤风类或者白喉类毒素后出现神经系统反应者均禁用[2]。通常在注射白破疫苗后,受种者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或者红肿等情况,此外,还有低热或者发痒现象存在,通常无须处理,可自行消失;若局部有硬结存在,一般1~2个月便可吸收。本次主要对接种白破疫苗产生的不良反应原因以及护理有效方法探讨,现将全部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接种白破疫苗加强免疫的儿童115例,其中男65例,女50例,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7.18±0.84)岁。所有受种者均无禁忌证,未出现发热情况,身体状况良好。
1.2方法
1.2.1接种方法 本次所选115例儿童均接受白破疫苗接种。疫苗介绍:本次接种所用的白破疫苗是白破结合疫苗经破伤风类毒素原液以及白喉类的毒素原液结合加入到氢氧化铝佐剂当中制成的,属于一种乳白色且较均匀的悬液,其辅料主要包括四硼酸钠、硫柳汞、磷酸盐、氯化钠以及氢氧化铝。本次所用白破联合疫苗剂量为2.0 ml/支,所用剂量在0.5 ml/人。对于白破疫苗的存储,应遵循于2~8 ℃的环境中存放,同时还要注意避光,禁止冻结。
1.2.2不良反应 由家长所反馈的信息得出,在白破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中,最为多见的便是接种的部位出现热痛和肿胀,部分儿童的肿胀迁延整个上臂;此外,还有部分受种者出现精神欠佳以及倍感疲劳的情况;极少数出现发热或者其他的全身症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2 结果
2.1白破疫苗接种情况
①本次通过接种115例白破疫苗儿童l现,3例(2.6%)儿童出现轻微的局部疼痛和肿胀;精神欠佳、疲乏儿童1例(0.87%);1例(0.87%)儿童肿胀的直径高达5 cm。轻微肿胀的儿童3 d后接近消失;而肿胀较严重的儿童通过有效的抗过敏治疗后得到良好缓解。②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受种者的个体化差异、气温、接种者的技术以及接种后活动的强度等关系密切。
2.2护理方法
2.2.1预检 在接种前,医生需对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详细询问,包括既往接种破伤风、白喉类疫苗有无发生严重反应,是否存在接种禁忌证,即患有严重慢性疾病、急性疾病、发热等;已证实对白破疫苗的成分有过敏情况;注射破伤风或者白喉类毒素后出现神经系统反应;患有未控制的癫痫、脑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待家长对白破疫苗接种事项详细阅读并确认无误、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再接种疫苗。
2.2.2接种时的护理 接种时,护理人员需对疫苗的名称、接种有效期、产品批号、药液的质量以及安瓿是否有裂痕的情况进行认真仔细查对。为避免吸附剂出现沉淀情况,在接种前需充分摇匀,使泡沫减少,应用无菌注射器对规定的剂量进行抽吸并排气;选取活动量较少的手臂(通常为左臂),注射的部位选取上臂外侧肌肉较厚的三角肌中心,进针的深度不可低于针头的2/3。应用酒精棉签消毒后待干;若儿童的注射部位的皮肤不洁净,则可实施再次消毒。以执笔式持注射器,快速垂直注射进肌内,无回血抽吸,均匀缓慢注入,拔针时要迅速,轻按注射部位1~2 min。结束注射后,嘱咐儿童及其家长需观察半小时,避免当日剧烈运动与清洗注射部位,多饮用白开水。由于夏季天热,使得疫苗接种后发生的局部不良反应较多,特别是白破疫苗,接种中心可避开夏季天气较热的时期,或者嘱咐儿童尽可能防止进行不必要的活动。
2.2.3接种后护理 通常轻微的肿胀无需处理。情况必要时可采取局部热敷,防止继发感染。接种后的当天或者接种后的2~3 d,若注射的侧局部出现红肿,且皮肤发亮,严重时于整个上臂扩展,可推测为血管神经性水肿,主要处理对策为实施抗过敏治疗。
3 讨论
免疫接种时出现的各种反应均在于个体化的差异,有些受种者无反应,而有些受种者则出现较严重的反应。白破疫苗中具有吸附剂,因而若使用前未将其充分摇匀,液体的浓度不均匀,在应用后极容易加重局部反应,或致使无菌性脓肿发生;此外,有研究指出,白破疫苗加强的次数愈多,受种者的局部反应会愈严重[3]。当采取肌内注射时,若接种较浅,极易导致无菌性脓肿,因而必须严格要求接种人员遵循疫苗接种的要求规范进行操作。除此之外,在天气较炎热的情况下注射,也极易增强局部反应;接种后,重度体力劳动以及剧烈的运动均会使反应加重,外加接种疫苗的均为儿童,与幼儿相比活动量通常较剧烈,极易出汗,因而会加重局部的反应和感染。对此,医务人员需防止在夏季进行白破疫苗接种,在接种时对儿童与家长耐心叮嘱,避免当日运动剧烈,以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能够最大程度降低[4]。同时,家长也需要对疫苗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正确认识疫苗的反应;接种部门需做好有关疫苗知识的宣教工作,例如书面告知、宣传板墙壁张贴[5]、宣传单发放等形式,使家长对此有一定的了解进而积极配合接种工作。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医务人员需具备专业的素养与丰富的知识储备,对工作经验及时总结,对家长耐心指导,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使疫苗不良反应尽量减少,确保能够在减少疾病发生[6]、保障儿童健康的同时,积极完成国家规定的免疫计划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育红,高峰.接种前护理干预对儿童接种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23(26):223-223,224.
[2]吴勇.浅析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3):109-110.
[3]胡云峰.接种白破疫苗致过敏性紫癜合并紫癜性肾炎1例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6,22(1):78-79.
卡西欧FX一4500计算器是一款可以进行编程的计算器,存储器虽然只有1100字节,编程语言简单,也没有复杂的逻辑判断语句,但在施工测量时若能巧妙编辑一些实用小程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全站仪随意摆”放样法与卡西欧FX一4500计算器相结合应用程序,期待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更好改进。
这里的“任意摆”指的是:不一定将全站仪摆放在坐标点上,而是在与两个已知点通视(两已知点不一定通视)的条件下,摆放在任意一个平整、干净、开阔的地方。这样可以解决传统测量放样时,全站仪一定要摆放在一个已知坐标点上,然后后视另一个已知坐标点而带来的诸多不便:
坐标点不可能在施工的路基或桥梁上:
后视点被毁,与其它坐标点又不通视,只能放弃。要么从其它两个点打转点,对点、整平、重新对后视,测量精度将会降低。
坐标点即使在便道旁边,与放样点不通视,仍然要打转点,即使与放样点通视,由于施工车辆等外界干扰,仍不能够满足施工放样需要。
而采用全站仪随意摆可以解除以上烦恼,只要与两个已知坐标点通视就行,而两个已知点也不要求通视,下图为“全站仪随意摆”放样法示意图:
由上图情况,用传统方法根本无法放样,转点也打不成,但是如上图全站仪的摆放,则能轻松完成放样任务,问题是如何求出测站点的坐标。
全站仪摆放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卡西欧FX一4500计算器的程序计算出来,所需条件是两个已知点坐标A(0,P),B(U,K)和全站仪到两个已知点的距离A、B,原理如下图:
A(0,P),B(U,K)是已知点,其方位角W及间距D可以计算出来。
全站仪测出到A点、B点的距离分别为A、B,则D、A、B三条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运用余弦定理求出交会角:
α=arcCos((A2+D2-B2)/(2*A*D))
β=arcCos((B2+D2-A2)/(2*B*D))
则测站点坐标:
X=0+A*COS(W+α)
Y=P+A*Sin(W+α)
或:
X=U+B*Cos(W+180-β)
Y=K+B*Sin(W+180-β)
以上可以用卡西欧FX一4500计算器编制一个程序进行计算.
以测站点起手,按顺时针方向的两个已知点坐标分别为A(0,P)、B(U,K),与其间距依次为A、B。
程序清单如下:
NEWPOINT
Lb1 0
O=O+OPUKAB
Pol((U-O),(K-P),
W>0=>(W):≠>W=(360+W)
D=√((P K)2+(O U)2)
G=Cos-1((A2+D2-B2)\(2*A*D))
X“X”=O+A*COS(W+G)
Y“Y”=P+A*Sin(W+G)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骨生成;超声检查
摘 要:目的 探讨B超在测定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成骨诱导活性的意义,为BMP成骨诱导活性的测定提供一种新方法. 方法 将自行提取的牛BMP(bBMP)分别经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和10000Gyγ-射线照射消毒后埋入小鼠右、左后腿肌袋内,于术后3,5,7,14,21和28d行B超、X射线照相和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 B超3,5和7d与对照组相同,均为正常组织回声,14,21和28d有软骨和骨组织回声,在此时间段内随时间延长回声增强.X射线照相3,5,7和14d无骨组织影像,21,28d有明显的新生骨征象.组织形态学观察3,5,7d有大量间充质细胞在BMP植入部位聚集,并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软骨细胞,14d有新生软骨和新生骨组织形成,21,28d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成熟骨组织.环氧乙烷熏蒸和10000Gyγ-射线照射消毒的bBMP均有很强的成骨诱导活性. 结论 B超、X射线照相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一致性,证明B超作为一种新的BMP成骨诱导活性的检测手段是切实可行的.γ-射线照射消毒BMP更方便、更安全.
Keywords: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osteogenesis;vl-trasonogrophy
Abstract:AIM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B-mode ultrasound for determination of bone induction activity of bone morphogenitic protein(BMP)and to search for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ate the activity.METHODS Self-pre-pared 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sterilized by enthlene oxide andγ-ray with same weight was buried in the muscles of the behind right and left leg of the mouse re-spectively.The place which bBMP was buried in was exam-ined with B-mode ultrasound,X-ray and histologically at3,5,7,14,21and28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respectively.RESULTS No new bone was found by B-mode ultrasound and X-ray at3,5,7,14days and the new bone was found at21,28days.A large number of mesenchymal cells were found histologically in the muscles in which bBMP was buried at3,5,7days.The new cartilage and the new bone was found at14day and the new bone which was like the normal bone was found at21,28days.It seems tha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f the bone induction activity between bBMP steril-ized by enthlene oxide andγ-ray.CONCLUSIONS The de-terminative results of B-mode ultrasound,X-ray and histo-logical section were identical with time.So it seems feasible that B-mode ultrasound is regarded as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bone induction ability of bBMP.It is safer and more convenient for bBMP sterilized byγ-ray.
0 引言
国内已有多家单位掌握了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提取技术,这使BMP的广泛研究和应用成为可能.但是BMP提取工序繁杂,生产条件限制颇多,所得到的BMP不是每批次都有成骨诱导活性,故供研究或应用前均须行生物学活性测定.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是X射线照相和组织形态学观察.我们根据B型超声的工作原理,试行将其引入到BMP成骨诱导活性的测定,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从而为BMP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活性测定方法,丰富了其检测手段.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取健康雄性小鼠24只(第四军医大学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5~30g.
1.2 方法
1.2.1 bBMP的提取与消毒保存 按金岩等[1] 介绍的改良Urist等[2] 方法,取新鲜牛四肢长骨的皮质骨,粉碎成直径1mm的骨颗粒,依次经1 1甲醇/氯仿、0.6mol L-1 盐酸、2mol L-1 氯化钙、0.5mol L -1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8mol L-1 氯化锂、6mol L-1 尿素+0.5mol L-1 氯化钙+10mmol N-乙基马来酰亚胺透析、离心,4mol L-1 盐酸胍+0.05mol L-1 氯化钙、0.25mol L-1 柠檬酸缓冲液透析、离心等处理后,得到成骨诱导活性较高的粗提bBMP,分别用环氧乙烷和60 Coγ-射线10000Gy照射消毒,置-80℃冰箱保存备用.
1.2.2 bBMP成骨诱导活性的测定 随机将小鼠分为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于每只小鼠(行戊巴比妥钠10mL kg-1 ,ip麻醉)两侧后腿股部埋入等量的(5mg)bBMP,右侧为环氧乙烷消毒者,左侧为γ-射线消毒者.对照组做空白对照.
分别于术后3,5,7,14,21和28d行B超、X射线照相和组织形态学观察.B超:致死量麻醉下(行戊巴比妥钠50mL kg-1 ,ip,下同),将小鼠四肢伸展,仰卧位固定于泡沫板上,在bBMP植入部位行B超检查,随后取材.X射线照相:麻醉同上,俯卧位,四肢自然伸展摄X线片,随后取材.组织形态学观察:致死量麻醉后随即取材.对照组:致死量麻醉下,先行B超检查,再行X射线照相并取材.以上取材后的组织,经戊二醛固定24~48h,盐酸脱钙24h后碳酸锂中和,经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
2 结果
2.1 B超 对照组均为正常组织回声.实验组3,5和7d的B超回声与对照组相同.14d,在bBMP植入部位产生弱的回声,21和28d回声增强(Fig1).在此时间段内,回声随时间延长而增强.经计算机图像分析,左右两侧的回声无差别.
2.2 X射线照相 对照组均为正常组织影像,实验组3,5,7和14d的X线表现与对照组相同,21和28d出现新生骨组织影像(Fig2).在此时间段内,X线片上的新生骨密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经计算机图像分析,左右两侧的X线表现无差别.
2.3 组织形态学观察 对照组为正常的肌肉组织.实验组3,5和7d,bBMP植入部位的肌肉内有大量的间充质细胞聚集,其中7d时间充质细胞被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Fig3).14d有大量的新生软骨及少 量的骨组织并可见骨小梁.21及28d新生骨组织明显增多,骨小梁丰富,有骨髓和骨髓腔形成并可见哈佛系统(Fig4).
3 讨论
3.1 BMP成骨诱导活性测定的必要性 对肿瘤性骨缺损进行修复是骨科临床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为此范清宇等[3,4] 独创性的应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临床结果,该材料具有极好的可塑型性[5] ,适宜于修复各个部位的骨缺损,复合BMP后可具有成骨诱导活性[6,7] ,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我们开展了提取BMP的工作,但是,BMP提取工艺繁杂,生产条件限制多,最后所得到的BMP不一定都有成骨诱导活性,因此,在提取后供给研究或临床应用之前必须进行成骨诱导活性的测定.为保证所得到的BMP具有活性,在提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①用于提取BMP的新鲜骨质在获得后应及时对其处理,并马上用于BMP的提取,或保存于-40℃以下的冰箱内,否则将大大影响BMP提取的产量和活性.②虽然BMP可耐受较高的温度(55℃~75℃不致失活),但提取过程中长时间在0℃~30℃温度下搁置,可使BMP因自溶而损耗.③很好的冻干可以明显地保存BMP的活性,并不受保存时间长短的影响,但反复冻溶以及在液态下保存可影响其活性.④BMP对一些外源性酶如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敏感.⑤对碱敏感,pH值超过8.5即可使其失去活性.⑥机体组织中,特别是骨组织中含有一种BMP降解酶(BMP-ase),对释放及扩散出来的BMP有降解作用,因此,在提取过程中要加入BMP-ase的抑制剂,即N-乙基马来酰亚胺.
3.2 B超测定BMP成骨诱导活性的可行性 成骨诱导活性鉴定多在骨骼以外的组织器官中进行,一般用异种动物.植入的部位有小鼠的后肢股部肌肉陷窝、大鼠及兔的腹部肌肉和狗的颈部肌肉,另外还可以在细胞培养基中植入.常用的观察方法是X射线照相和组织形态学观察[8,9] .B超在骨科的应用已有报道[10] ,我们根据其工作原理,将其应用于BMP成骨诱导活性的测定,拟作为新的观察方法,得到的结果与X射线照相、组织形态学所得的结果有很强的一致性,并有较好的分辨率,因此,它可作为BMP成骨诱导活性测定手段的有益补充.
B型超声的声束不能穿透致密坚硬的骨组织,故当骨皮质完整厚度没有改变时,超声检查仅能显示其外形的改变[5] .而BMP在小鼠体内21~28d时所诱导形成的新骨为疏松的板层状骨,易被超声穿透.值得注意的是,BMP植入不同的动物中诱导骨生成的时间不同.在小鼠的股部肌肉中,2~3wk即可诱导出新的软骨和骨组织,我们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大鼠和狗的肌肉内则分别需要4~6wk和8~12wk[11] ,因超声检查的特异性低,这些问题应特别注意.另外已研究发现,新生骨生成量与BMP植入的量成正比.
图1 -图4 略
3.3 BMP环氧乙烷与γ射线消毒的比较 BMP消毒的原则是既要达到灭菌又不能破坏其活性,最常用的方法是环氧乙烷熏蒸.环氧乙烷是一种广谱、高效、穿透力强、对消毒物品损害轻的消毒灭菌剂,其作用机制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DNA和RNA发生非特异性烷基化,其消毒效果与浓度、温度、时间及被消毒物品的具体情况有关,浓度高、温度高、消毒时间长则灭菌效果好,但过高的消毒强度可干扰BMP的生物学活性.环氧乙烷对消毒物品无直接损害作用,但它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并可能致癌.其毒副作用主要为直接接触引起皮肤、粘膜“烧伤”.另外,环氧乙烷及其反应产物氯乙醇和乙二醇可导致局部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消毒后若处理不当,植入体内可引起相应的并发症.
γ-射线照射消毒所用剂量的范围很大,在50~30000Gy,我们在实践中应用10000Gy消毒,既能达到消毒目的,又不破坏BMP的活性,同时避免了应用环氧乙烷消毒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Jin Y,Yang LJ.Purification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A].In:Yang LJ,Jin Y,Hu YY.The bioactivity materials in stomatological and orthopedic department [M].Shanxi Kexue Jishiu Chubanshe(Sh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1993:233-236.
[2]Urist MR,Chang JJ,Lietze A.Methods of preparation and bioasssary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and fragments [J].Methods Enzymol,1987;146(3):294-312.
[3]Fan QY,Ma BA,Zhou Y,Zhang MH,Ye J,Li J,Qiu XC,Shen WA,Guo AL,Zheng LH,Liu ZD,Hou L.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 tumors of pelvic ring region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1999;20(12):1017-1023.
[4]Fan QY,Ma BA,Zhou Y,Zhang MH,Ye J,Qiu XC,Zheng LH,Liu ZD,Shen WA,Li J.Clinical use of microwave-in-duced hyperthermia in the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or aggres-sive bone tumors of extremities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1999;20(12):1024-1028.
[5]Zhou Y,Fan QY,Cai HP.Constructive an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 of decalcified bone matrix impregnated with bone cement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1999;20(3):233-235.
[6]Zhou Y,Fan QY,Jiang WZ,Cai HP,Wen YH.Bone induction of compound material of decalcified bone matrix with rh BMP-2impregnated bone cement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1999;20(12):1085-1087.
[7]Hu YS,Fan QY,Yang LJ,Zhou Y,Jiang WZ,Qiu XC,Wen YH.Rabbit’s radius segmental bone defect repaired with the compound materials of BMG particles impregnated with bone cement and Bbmp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1999;20(12):1071-1074.
[8]Zhao M,Wang HX,Zhou TC.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ma-ture peptide of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in es-charichia coil and its activity of bone formation [J].Zhongguo Shengwuhuaxue Zazhi(Chin Biochem J),1994;10(4):319-324.
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研究人员采集了上海市1326名中小学生的尿液样本。结合这些学生的体重等数据,他们发现,双酚A对9~12岁女孩的脂肪代谢影响明显,当这些女孩尿液中双酚A水平超出每升2微克,肥胖风险就会增加1倍;超出每升10微克,则肥胖风险增加5倍。但研究人员也表示,他们没有观察到双酚A对12岁以上的女孩和所有年龄段男孩的肥胖风险存在明显影响,这其中的具体原因他们还不清楚。
研究负责人指出,人们应该认识到双酚A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对消费者而言,应尽量减少食用塑料包装的食品;对生产厂家而言,应使用不含双酚A的食品包装。
双酚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造的化学物质,婴儿奶瓶、饮料瓶等塑料容器和包装中经常含有这种物质。目前包括中国等国家在内,为保护婴幼儿健康,已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
补钙有助于延长女性寿命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与不定期补钙的女性相比,定期补钙的女性在10年当中死亡的风险降低了22%。
在此之前,有研究认为,大量补钙会增加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但进行这项最新研究的加拿大研究人员明确建议,钙摄入量低的女性应该定期补钙。他们研究发现,日常补钙与女性死亡风险降低之间存在着关联,并在每天补充多达1000毫克钙剂(无论补钙产品是否含有维生素D)的女性身上看到了成效。
研究结果显示,与没有补钙的女性相比,补钙的女性发生死亡的风险降低了22%。不过,从数据上看不出补钙对男性的健康有益。研究人员指出,人们可以通过多种补钙方式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补钙有助于更好地平衡血脂,降低高血压风险,改善骨代谢,并有益于肠道健康。而通过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食用奶制品和鱼类来摄取更多的钙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大多数人如厕后洗手不合格
美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95%的人在如厕后洗手时间不够,无法杀灭手部有害细菌。
研究人员在酒吧、餐馆和其他公共场所卫生间内暗中收集数据,共计观察3749人如厕后的洗手表现。结果显示,每10人中会有1人跳过如厕后洗手环节,大约1/3的人不使用肥皂。
研究显示,50%的食源性疾病“病从手起”。为保持手部卫生,洗手时应该使用肥皂,洗15~20秒。但是,人们如厕后平均洗手时间为6秒,仅仅5%的人洗满15秒或以上。
另外,男性对手部卫生的关注度远低于女性。15%的男性直接跳过洗手环节,只有一半使用肥皂;而78%的女性使用肥皂,7%的女性不洗手。
开放式办公环境更易让人生病
大开间、无隔断的开放式办公环境是现在最为流行的办公室布局方式。这种环境被一些人认为能提升工作效率。不过,近日一项研究指出,开放式办公环境让人更容易生病,工作效率偏低,请假天数更多。
美国的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在开放式办公室中工作的员工比在独立空间中工作者请假多62%,工作效率也更低。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开放式办公室里病菌更容易传播;二是员工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易紧张和有压力感,从而增加了他们生病的几率;三是员工会缺乏隐私感,容易受到其他人交谈声音的干扰。
香港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噪音和温度是影响员工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交谈声、电话铃声被认为是最为恼人的噪音;年龄在45岁以上的员工受到噪音的影响最大。
维生素B族可延缓记忆减退
牛津大学研究发现,补充B族维生素有助于预防脑组织萎缩,延缓记忆力减退。
随着年龄增长,脑组织会有一定程度萎缩,正常情况下每年低于0.5%,但阿尔兹海默氏病患者每年“丢失”的脑组织超过1%。该研究为期2年,有271位轻度阿尔兹海默氏病(俗称认知障碍)或早期记忆力减退的患者参加。结果显示,服用B族维生素的患者大脑萎缩范围比对照组降低90%,认知障碍改善程度也明显比对照组高。美国的一位医学教授也表示,维生素B12对营养神经和红细胞很重要,适当补充有助改善记忆力。
专家提醒,该研究对象均为轻度认知或记忆力障碍者,不建议患者自行大量补充。
过多紫外线可致白发
人们常说“愁白了头”,美国纽约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压力过大的确会令人早生华发,过多紫外线同样会令头发变白。
研究人员介绍,黑色素干细胞能产生黑色素,是皮肤和头发颜色的来源,能保护皮肤少受阳光侵害。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压力激素水平越高,从毛囊向皮肤“转移”的黑色素干细胞数量更多。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压力大的人皮肤色素沉着会更多,也解释了为何极端情况下,有人会“一夜白头”。
专业人士认为,遗传、酒精、吸烟以及生活环境等都会对头发变白产生一定影响,目前无法单靠美容产品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人们尽量避免导致头发变白的生活方式,以便让头发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年轻色泽。
少睡80分钟=1个汉堡+1袋薯条
美国一家健康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睡眠越少越容易发胖。
防治单位:_______________(乙方)
签订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办法》(建设部第72号令)和《重庆市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办法》(渝国土房管发674号)文件规定,结合白蚁预防工程具体情况,甲乙双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工程位置____区(县)____街(路/巷)____号房屋
建筑结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占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总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防范围
1.各类基础的地梁内、外侧及承台四周;
2.房屋建筑室内地坪;
3.设有架空防潮层室内架空板下的地坪;
4.房屋建筑设置的明沟、散水及挡土墙;
5.房屋建筑安装(不含二次装修)的木构件。
三、合同工期施工日期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乙方须在约定的工期内完成预防施工任务。
四、质量标准达db50/5010-1999《白蚁防治施工技术规程》要求。
五、收费标准及付款方式
1.根据建筑房屋类型,按《重庆市白蚁防治收费管理办法》(渝价发662号)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金额(大写):___佰____拾____万____仟____佰____拾____元,¥____元(人民币)。
2.付款方式:甲方按下列()种方式按期付款:(1)一次性付清;(2)本合同签定后付上述费用的80%,余款工程完毕验收合格后付清。
3.本工程竣工面积与本合同计费面积如有不符,则按竣工面积计算。
六、验收标准和方法
1.标准db50/5010-1999《白蚁防治施工技术规程》;
2.方法:根据甲乙双方签字认可的施工技术资料(包括预防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记录等),对照《白蚁防治施工技术规程》要求进行验收,并签署竣工验收报告。预防施工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包括计划用药名称原药浓度原药用量施药浓度施药量施药范围施药方法。
(2)技术措施:包括用地清理、地基处理、木构件处理、其它处理
(3)施工要求:严格执行药剂浓度标准。喷洒(灌)处理必须周到、均匀饱和、不留空白。
七、预防期限白蚁预防包治期为()年,自预防工程交付使用之日起计算(预防包治期限不得低于15年)。
八、甲方权利、义务
1.享有乙方在预防工程和白蚁预防包治期限内为其提供白蚁预防服务的权利;
2.合同签定时,应向乙方提供该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基础平面图、正立面图壹份;
3.基础沟挖好,浇注地梁前和底层地基回填平整后,浇注混凝土(或搁置架空板)前、有挡土墙工程在回填前和需处理木构件在安装前五天通知乙方,并出具书面通知书。如不按时通知,责任在甲方;
4.白蚁预防施工完毕。在甲方的组织下甲乙双方共同完成工程验收工作,并共同签署《城市房屋白蚁预防工程验收报告》;
5.为乙方预防施工过程提供必要的现场施工协调;
6.乙方现场预防施工和回访复查的工作记录,须由甲方签字认可。
九、乙方权利、义务
1.享受按双方约定获得服务报酬的权利;
2.与甲方一道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在约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
3.合同签订后,应立即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施工现场查勘,指导施工单位严格按照db50/5010-1999《白蚁防治施工技术规程》要求进行房屋建筑用地清理工作;
4.白蚁预防施工完毕,在甲方的组织下与甲方一道共同完成预防工程验收工作,并共同签署《城市房屋白蚁预防工程验收报告》,验收完成后,将预防有关资料及《城市房屋预防工程验收报告》提交甲方;
5.从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算,每隔三年回访复查一次。
十、违约责任
1.在白蚁预防治期限内,如在工程预防范围内发生蚁害,由乙方无偿提供防治服务,并承担合同总额%的违约金。
2.本合同在执行过程中任何一方违约,违约方都应向另一方支付预防服务费总额____%的违约金,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十
一、解决争议的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若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按下列第____种方式解决。新晨:
1.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
十
二、合同效力
1.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单位加盖公章生效;
2.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
十
三、甲乙双方均可按有关规定持本合同到白蚁防治委员会备案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