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安全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23 08:51: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地安全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工地安全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218-02

建筑施工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从管理层,操作层多方面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找出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各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管理,全方位多角度地加以控制,才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1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项目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施工项目一般都编制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安全奖罚等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很多方面缺乏操作性,针对性不强,甚至有些项目完全照抄照搬其它项目的管理制度,没有结合实际进行编制,连关键的字词都没有进行修改。同时,很多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还往往只是一种应付检查的摆设,根本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1.2 专职安全人员配备不足,执行力较差

对于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安全生产法》以及住建部、交通部等部委均有专门的规定。但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建筑施工工地数目越来越多的,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一些项目仅配备的一名安全员还兼职从事其他工作,导致很多安全工作没有落实,现场监督检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同时,现有的部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责任心、执行力、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项目上其它部门、班组很多人员对专职安全员不屑一顾,对安全员工作不支持、不理解、不配合,使得安全员权力、地位较低,工作很难开展。

1.3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不全面

根据规定,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首先对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一些项目对现场工人安全教育安排不及时、内容不全面,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由于安全教育时间不够、内容单调,致使操作工人的安全素质不能满足现场安全施工的需要。特别是从事危险作业的工人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正规的安全教育培训,导致安全常识欠缺,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会正确识别危险源。一些工人甚至没有参加过任何安全教育培训就上岗,违章违规作业的现象比较常见,在工作中就难免不发生安全事故。

1.4 抢进度忽视安全工作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建设单位对工期要求一般都比较紧张,施工单位的工期安排与生产安全往往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为了尽快完成施工任务,把“安全第一”的方针置之脑后,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抱着麻痹侥幸心理,有时甚至连一些施工工序中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都还没有跟上,就盲目抢工期赶进度,冒险蛮干,这也常常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5 安全措施费用投入不足

施工现场的安全投入不到位、不合理,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开支,不按照规定足额提取使用安全专项措施费用,从而出现现场工人劳动保护用品配备不足、施工现场危险区域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警示标志标牌未按规定设置等等情形,事故隐患未得到及时消除,从而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1.6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特殊工种作业是对操作者本人和他人及周围设备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根据国家规定,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应当经过专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一些工地,工人本该持证上岗(如:起重工、电工等)的特殊工种人员未经专门培训考核,无证上岗操作,或者虽然持有有效证件,但其操作水平和安全技能也相当差,对该项工作必须掌握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知之甚少。

2 建筑施工现场常见安全风险

2.1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事故在建筑施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 m以上(含2 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因此,绝大部分建筑施工都存在高处作业,操作工人存在较大的高处坠落的安全风险。工人如患有高血压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疾病、临边防护栏杆以及安全网未及时设置等气候原因影响等等情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概率将大大增加。

2.2 物体打击

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于高处作业点多面广,物体打击事故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脚手架上的材料未堆放好、工人随意抛掷物品、安全网挂设不规范、工人个人劳保用品未佩戴或使用不正确等等情况,也都有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2.3 触电事故

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于临时用电设备较多,存在较大的用电安全风险。如果不规范临时用电,随意乱拉乱接、超负荷用电、漏电保护装置不齐全、电缆电线无保护等等违规现象,都可能导致触电事故或者发生电气火灾,造成严重后果。

2.4 机械伤害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使用频率较高,必须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机械设备传动带、齿轮、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飞轮等易伤害人体部位防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隐患未及时予以排除,工人稍有不慎,接触这些危险部位,就会酿成事故。

2.5 坍塌事故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脚手架搭设等等必须按照专项方案进行施工,如果擅自违反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或者改变工艺流程,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极易导致土方、脚手架等坍塌事故发生。

2.6 起重伤害

根据规定,起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并取得操作证之后方可上岗作业。然而,建筑施工现场塔吊、龙门吊、汽车吊等等起重机械设备较多,按照规定一个项目可能需要配备十余名甚至数十名持证起重操作和指挥人员,而事实上施工单位配备的起重人员可能严重不足,很多情况下都是不懂得起重知识的无证人员在违章指挥吊装作业,他们往往经验不足,遇到突发紧急情况,也不知道如何处置。因此,起重伤害事故虽然不是建筑工地五大伤害事故之一,但其发生概率也是比较大的。

2.7 其他事故

在建筑施工现场,还可能存在火灾、爆炸、车辆伤害、淹溺、中暑等安全事故风险。

3 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3.1 组建安全机构,配备专职安全人员

首先要设置安全管理部门,部门设置应精干高效,尽量做到独立,不要和其他部门合并。还必须按照国家要求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兼职安全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既要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法律意识和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还要拥有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既有一定的组织分析能力又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3.2 制订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是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制定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各职能部门、各级负责人以及各类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防止因职责不清,发生事故之后互相推诿扯皮。制定的依据要符合安全生产法律和行业规定,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制度的内容应当齐全、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以便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还应当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和管理范围。

3.3 按照要求投入安全经费

提取和使用足够的安全经费,是保证施工生产安全的关键,必要的安全投入是确保安全管理有序可控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将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工作。可见,安全经费投入与安全工作的好坏息息相关,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安全教育培训、个人防护用品、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应急救援、检测检验等等方面的安全经费投入,必须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规定。

3.4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安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现场工人安全意识,增强工人的安全防范能力,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人的操作行为,实行规范化作业,杜绝工作凭感觉、靠经验现象,使工人形成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习惯。

安全教育培训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防止搞形式走过场。应当重点抓好工程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认真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岗前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强化常规安全教育培训,开展安全技术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操作水平。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一些工人虽然持有特殊工种操作证,但安全技术、安全知识掌握甚少,对这部分人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安全素质。未经过培训、无特殊工种操作证者绝对禁止从事该工作。

3.5 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

应当结合国家每年统一开展的“安全生产月”“平安工地”等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采取正反面教育和寓教于乐相结合等等方式,让全体员工都参加到活动中来,从而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3.6 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安全管理必须重点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安全检查是实现施工生产安全,杜绝事故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项目部必须定期组织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责任人进行整改。安全检点在于发现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状况,如装置、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的潜在不安全因素、不安全的作业环境场所条件、不安全的操作行为和操作潜在危险,以便采取防范措施,防止或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安全检查形式应当多样化,一般可开展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对施工用电、季节性施工、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点还应当进行专项检查。只有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通过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之后,工人在良好的生产环境下工作,其生命安全才能得到更好保障。

3.7 做好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

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安全生产只有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对危险源的识别和确定要准确,才能有效地制定针对危险所采取的相应的技术措施和防护方法。危险源一经确定,就必须纳入控制管理范围及时传达到施工作业区的每位操作人员,并设置必要的危险源告知牌和警示标志牌,不得随意破坏危险源区域内的警示牌,现场指挥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本区域安全动态,危险源若发生变化,尤其是升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3.8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大安全奖罚力度

安全管理还应当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对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严重违章操作、不服从管理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之后,可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违章处罚,利用强制性的手段迫使其遵章守纪。对屡教不改的实行重罚,直至清退出场。对劳务单位未按期完成整改指令、不落实安全要求等情形采取加大处罚力度、违规通报、降低信誉评价等措施,但必须得到项目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不能只依靠专职安全员的力量。

采取激励机制,对在工作中服从安全管理,严格遵章守纪,自觉主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积极配合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的人员应当进行一定的安全奖励,对直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须给予重奖,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人的潜力,让大家都来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中所有力量来抓好安全工作。还可以定期开展安全评比活动,对相关人员进行评先授奖。

3.9 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使用频率高,因此,设备管理是否到位也与施工生产安全直接相关。施工现场各类特种设备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设备安装、维修、使用、报废、检验检测及监督检查的法律法规规定,要加强对设备使用和操作的规范管理,将人员和设备有机结合,严格执行设备使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对设备进行及时检查维护,确保运行状态良好,保证施工生产安全。

3.10 做好现场应急救援演练工作

项目上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好之后,还应当组织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只有通过演练,才能发现编制的预案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队伍应对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协调作战能力,切实保障工人生命、设备、财产的安全,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4 结论

搞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不能单从某一个或者几个方面来抓,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控制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只要领导和职工群众上下一心,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必将大大降低甚至消灭,建筑施工行业安全形势也将步入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方东平.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R].国发〔2010〕23号,2010.

篇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市民防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突出重点、明确责任、综合整治、疏堵结合、注重长效”的要求,对本镇地下空间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范围、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治。通过整治,进一步加强地下空间安全管理,推动各项安全管理规范的落实,消除地下空间各种不安全隐患,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地下空间使用安全。

二、整治范围和重点

整治范围:本镇民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内经营商场、娱乐场所、旅馆、餐馆及从事生产活动、用作危险物品储存和人员居住的场所。

整治重点:一是未按规定登记注册以及无证无照的;二是未经批准改作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场所的;三是不符合消防管理规定,在同一防火分区内存在生产经营、仓库、宿舍“三合一”现象的;四是擅自拆改结构,影响安全使用的;五是违反租赁合同和有关规定擅自转租的。

三、组织领导

建立以镇党政办为牵头单位、镇城市综合管理所为综合协调单位、镇减灾办为责任单位,由综治办、派出所、新镇派出所、卫生监督所、镇资产经营公司、镇文化站、镇招商办、镇基建办、镇土规所、房管办、工商所参加的镇地下空间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推进小组,负责这次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由派出所、新镇派出所、镇城市综合管理所、镇减灾办、镇综治办、镇综合招商办有关人员组成联合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镇减灾办。各村、居委,镇直属公司要成立相应的专项整治工作机构,并确定1名分管领导负责,切实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四、职责分工

民防部门职责:负责组织对本镇民防工程进行摸底调查,督促使用单位自查自纠,落实整改措施;对在地下空间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市民防条例》、《市民防工程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建设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本镇普通地下室(地下停车库)进行摸底调查;依法对未纳入建筑业管理流程,擅自改建、扩建地下空间的行为进行查处;对地下空间改建、扩建工地的施工安全、工程质量进行行政监管,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公安派出所职责:负责对地下空间内的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厅、中小旅馆等行业场所进行治安管理和监督检查,依法对“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查处。

负责对地下空间的消防审核、验收和监督检查,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国资监管部门职责:负责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出资监管单位地下空间的摸底调查和自查自纠,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制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对因管理不善发生重大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规划管理部门职责:负责对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未按规划许可要求进行建设的行为进行查处;对擅自改建民防工程以及改变地下空间用途的行为进行认定,并协助民防部门依法查处。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职责:负责对地下空间安全生产条件、危险物品管理情况、租赁双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及落实情况、承租方的安全生产资质和条件等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改正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负责对地下空间内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安全监察,调查非法使用土锅炉、土电梯等有关情况,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责令改正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工商部门职责:负责依法核发地下空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对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改正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对地下空间内需取得许可证的无照经营行为进行查处或取缔。

房地管理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本镇普通地下室进行调查摸底,依法将地下空间租赁纳入房屋租赁管理范围,督促地下空间租赁双方办理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手续,对违反有关房屋租赁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行为,责令改正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卫生部门职责:按照国务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卫生部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对地下空间内公共场所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持证情况、空气质量、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法规规章的进行查处。

文化部门职责:负责依法对地下空间内的娱乐场所《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办理情况、经营项目、场地结构和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的娱乐场所责令限期改正、关闭或实施行政处罚。

商业管理部门职责:负责对地下空间内天然气、人工煤气(禁止使用瓶装液化气)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改正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五、整治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8月1日~10日)

各村、居委、镇直属公司和有关部门要及时成立专项整治工作机构,按照镇统一部署,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提出工作要求,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摸底调查和自查自纠阶段(8月11日~31日)

各村、居委、镇直属公司和有关部门要摸清本地区地下空间情况,包括辖区内地下空间数量、位置、面积、实际用途、使用性质、权属单位和安全管理状况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工作。由地下空间各权属单位填写地下空间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调查摸底明细表,并在8月10日前报送镇减灾办,镇专项整治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再对辖区内地下空间的总体状况进行逐一核查、汇总,并填写地下空间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调查摸底汇总表,于8月15日前上报区专项整治办公室。

第三阶段,落实整改和执法检查阶段(9月底前)

对在摸底调查和自查自纠中查出的问题,要依照监管职责分工,做好督促整改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由镇专项整治办公室及时召集各有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依据整治范围和整治重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整改后达不到规定要求或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或未能通过相关部门审批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责令其停产、停业整顿或关闭取缔。

第四阶段,验收总结阶段(10月底前)

由镇专项整治办公室对各村、居委、镇直属公司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单位,给予严肃处理。对整改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或在整治过程中发生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事故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各村、居委,镇直属公司专项整治办公室对专项整治情况写出总结,并填写地下空间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情况统计表,于10月10日前报镇减灾办。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

各村、居委、镇直属公司要充分认识地下空间安全管理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四个到位、两个确保”的要求,从“建设平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牢固确立“大安全”思路观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要以这次专项整治为契机,推动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

(二)明确责任

各村、居委、镇直属公司要认真组织力量摸清本单位地下空间的底数;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抓好专项整治的落实,真正达到民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的底数清、现有场所用途清、安全使用标准清、安全管理责任清、安全隐患问题清的“五清”要求。同时将专项整治工作与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促进依法经营和依法监管结合起来,推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三)加强协调

各村、居委、镇直属公司要加强对本地区专项整治工作的督导,协调解决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对整治难度大、安全隐患多、涉及面广的地下空间,要组织联合整治。要依法督促各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自管房单位主动配合专项整治,认真进行清查摸底和自查自纠,不得推诿、扯皮。

(四)疏堵结合

各村、居委、镇直属公司要根据地下空间的区域分布、城区规划布局、暂住人口等情况,综合考虑地下空间利用和改善外来人员居住条件的需要,落实专项整治要求。要加大整治力度,对不符合经营要求的,该整改的整改,该关闭的坚决关闭,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做到疏堵结合。

篇3

引言

“电”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在建筑施工现场中“电”也是一种重大危险源,而恰恰好多施工现场就是在“安全用电”上存在薄弱环节,从而引发了触电等生产安全事故。

施工现场由于用电设备种类多、电容量大、工作环境不固定、露天作业、临时使用的特点,在电气线路的敷设、电器元件、电缆的选配及电路的设置等方面容易存在短期行为,容易引发触电伤亡事故。因此,加强临时用电管理,按照规范用电,是保证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就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进行如下探讨:

1.施工现场的一条电路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统一进行组织设计,有统一的临时用电施工方案,一个取电来源,一个临时用电施工、安装、维修、管理队伍。严禁私拉乱接线路,多头取电;严禁施工机械设备和照明各自独立取自不同的用电来源。

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虽然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但编制手续不全,内容空洞,照抄照搬规范不能指导施工,与现场实际脱节,没有用电维修、检查制度,用电检测资料凭空填写,电工缺乏配电知识等。

2.漏电保护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同时规定,开关箱中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因此,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电流动作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不小于01S,对搁置已久重新使用和连续使用一个月的漏电保护器,应认真检查其特性,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

在实际工作当中,发现有的施工现场漏电保护器配置不合理,末级电箱漏电保护器电流过大,发生漏电后直接引起总箱漏电保护器动作,没有形成分级配置。

3.三级配

配电系统应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按照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的送电顺序,形成完整的三级用(配)电系统。这样配电层次清楚,便于管理和查找故障。总配电箱要设在靠近电源的地区。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动力配电箱和照明配电箱通常应分别设置。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的场所,要远离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震动的场所,或者做环境防护。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大于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应不超过3m,配电箱和开关箱周围要有方便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能够因为堆放物品和杂物,或者有杂草、环境不平整妨碍操作和维修。电箱还要有门、有锁、有防雨、防尘措施。

4.一机、一闸、一箱、一漏

所谓“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就是指每台用电设备必须设置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开关箱内要设置专用的隔离开关和漏电保护器。不得同一个开关箱、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以上用电设备。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开关电器必须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电设备实行电源隔离,其额定值要与控制用电的额定值相适应。开关箱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不得挂接其它临时用电设备,进线口和出线口必须设在箱体的下底部,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移动式电箱的进、出线必须采用橡皮绝缘电缆。施工现场停止作业一小时以上时,要将开关箱断电上锁。

5.五芯电缆

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实行TN-S三项五线制供电系统。电缆的型号和规格要采用五芯电缆。为了正确区分电缆导线中的相线、相序、零线、保护零线,防止发生误操作事故,导线的颜色要使用不同的安全色。L1(A)、L2(B)、L3(C)相序的颜色分别为黄、绿、红色;工作零线N为淡蓝色;保护零线PE为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使用绿/黄双色线做负荷线。

6.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是不致危及人身安全的电压。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即为防止因触电造成人身直接伤害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等级,一般分为42V、36V、24V、12V、6V。安全电压应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选用。

6.1 隧道、人防工程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

6.2 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场所作业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6.3 建议在施工现场的职工临时宿舍内尤其是金属板材的临建宿舍内的照明电源电压采用36V。

6.4 照明变压器必须采用双绕组式安全隔离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

7.外电防护

外电防护,主要是指针对不为该施工现场专用的已经存在的配电线路、设施所进行的防护措施。当因场地条件限制达不到安全距离要求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7.1 对于外电架空线路,当在其一侧作业时,必须保持安全距离,且随外电线路电压等级的增加,安全距离相应增大。

7.2 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的正下方施工、建造临建、堆放材料及构件等。

7.3 对于现场内的变压器等设施应用木、竹板及杆件等进行遮拦,并悬挂警示牌等,保证防护设施坚固、稳定。

7.4 塔吊等起重机械吊运物料、构件等不得在外电线路、设施正上方行走,并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8.临电系统的验收与档案管理

8.1 专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要由电气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审批后方可施工。

8.2 临时用电系统在施工完成后要经过编制人、项目经理、审批人及专职电工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要履行签字手续。

8.3 建立完善的用电档案,并设专人管理,主要包括:专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接地电阻绝缘电阻遥测记录、电工巡视维修记录、临时用电验收记录等。

9.日常维护与检查

对现场的用电设备、供电设施、线路等进行经常性巡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9.1 持证上岗,用电设备、闸箱等的接线、日常维护检查均须由取得相应资格的专职电工进行操作,并作好巡视、维修记录,严禁无证上岗。

9.2 定期对用电设备、供电线路、设施等的绝缘进行检测,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立即停止使用进行维修或更换。

9.3 定期对供电系统接地电阻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和“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安全素质,减少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确保社区“安全、健康、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我区大部分镇、街道建设成为“全国安全社区”,并申报“国际安全社区”。以实现“两个确保”(确保社区稳定、确保社会和谐)、“三个减少”(减少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害)、“四个提高”(提高社区全体人员的安全素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健康促进的水平、提高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质量)为目标,高效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安全、健康、和谐”持续发展。计划在2011年7月31日前,马山街道、蠡园街道、蠡湖街道、河埒街道在全区第一批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2011年11月30前,雪浪街道、胡埭镇、太湖街道、华庄街道、荣巷街道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力争2012年底,全区50%的镇、街道达到市级“安全社区”标准,20%以上镇、街道建成省级“安全社区”标准。到2013年9月30日前,马山街道、蠡园街道、蠡湖街道、河埒街道要达到省级“安全社区”标准并力争通过省验收,在2013年底前力争有2—4个单位达到“全国安全社区”标准,并力争在2014年底通过“全国安全社区”验收。其他单位达到省级验收标准,到2015年底,力争全区所有镇、街道完成“全国安全社区”申报工作。

三、工作标准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安全社区评定指标(试行)》等标准,结合我区实际,创建国家级安全社区的工作标准为:

(一)区本级及各镇、街道都要成立一个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地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二)各创建(试点)单位要制定一套目标任务明确、计划和职责清晰、规章制度健全的创建实施方案,方案要结合本区域特点,突出特色、切实可行、易于操作。

(三)安全社区创建单位要建立一整套创建工作台帐。台帐包括人口综合信息、社会单位综合数据、环境和公共设施数据、伤害预防计划、预防项目开展情况、伤害记录情况、日常检查评估情况等,并建立通报分析制度。

(四)各镇、街道要根据创建工作的进展,保证资金的投入,以确保创建工作正常开展。

(五)积极参与各级“安全社区”有关活动。

四、时段步骤

创建每一阶段时间从2011年6月至2012年底,共分五个阶段:

一是启动部署阶段(2011年6月):制订“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成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举行启动仪式。

二是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7月-9月):召开“安全社区”建设推进大会,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培训和组织参观学习,聘请技术顾问,指导和策划创建工作;向省、市申报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宣传活动,大力推广安全社区“持续改进,促进事故和伤害预防”理念和“安全社区”建设标准,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自我防范伤害和事故的意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建设氛围。

三是培训指导阶段(2011年9月-11月):区和各镇、街道建设负责人参加组织的专业培训,结合辖区实际,组织辖区各单位负责人进行一次创建知识讲座。

四是整改推进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9月):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安全社区评定指标》,对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全面进行整改。

五是巩固提升阶段(2012年10月-12月):开展“回头看”、“回头查”行动,完善薄弱环节,巩固建设成果。在成功创建省级“安全社区”的基础上,对照“全国安全社区”标准,持续有效地深化安全促进工作。

从2013年开始,全区所有镇、街道按照创建工作的部署与计划,对照标准进行有序的整改和提升与申报验收。

在成功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的基础上,对照国际安全社区标准,持续有效地深化安全促进工作,为创建“国际安全社区”创造条件。

五、职责分工

为保证“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推进,区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副区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区综治办、团委、妇联、残联、关工委、司法局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效能督查组设在区监察局。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宣传教育、社会稳定、交通安全等9个专项工作指导组,负责组织指导全区创建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安全社区”建设推进落实工作,组织制定安全社区建设规划,负责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审定,协调相关部门全面推进本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实行定期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各职能部门和各镇、街道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二)“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领导小组具体领导下,负责“安全社区”创建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相关投入费用的申请与创建工作的整体安排及协调,收集创建工作信息,做好对创建指标的分析和梳理,定期组织检查各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协调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各专项工作指导组的关系,确保不漏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有关单位和部门研究探讨,制定解决措施,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组织召开成员单位季度例会,定期编发《创建工作简报》,全面反映创建情况。

(三)效能督查组

组长单位:区监察局

组员单位:区政府办公室(督查科)、区安委会办公室,各镇、街道,区有关部门。

主要内容:负责创建工作的效能督查,督促和推动创建项目的实施。

(四)专项工作指导组

1、宣传教育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委宣传部

组员单位:区安委会各成员部门,区综治办、司法局、团委、妇联,关工委,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编制安全促进教育培训材料,开展各类工商贸企业、学校、家庭等场所与不同层次的全员安全促进培训、教育和宣传,广泛宣传报道创建工作,提高辖区居民“安全、健康、文化”的理念,动员辖区居民全民参与。

2、社会稳定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综治办

组员单位:区公安分局、妇联、关工委、残联、局、教育局、民政局、司法局,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负责解决各类治安问题、社会矛盾纠纷、犯罪预防、反暴力伤害预防,家庭防盗预防,妇女、儿童、老人安全,关爱社会残疾人,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和出租屋等重点部位的治安整治工作等。组织指导各创建单位社会治安促进项目的实施。

3、交通安全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交通局

组员单位:区交巡警大队、建设局、教育局、城管局,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负责实施公共和社区道路“安全畅通”,包括各类车辆驾驶员安全,乘车安全,行人安全,道口安全,交通安全标志、标识、警示等,健全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加强道路交通宣传,打击违法违章行为,为道路交通安全创造条件。组织指导各创建单位交通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

4、消防安全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公安分局、消防大队

组员单位:区建设局、农林局、商务局、文体局、卫生局、安监局、工商局,各公安派出所,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负责防火知识普及,各类场所火灾预防、高层楼火灾预防、家庭火灾预防、森林火灾预防,火灾抢险救援与逃生、易燃物品使用与管理、消防器材、设施使用与维护管理等,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组织指导各创建单位消防、公共场所的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

5、工作场所和食品药品安全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安监局、食药监局

组员单位:区总工会、经信局、建设局、农林局、水利局、交通局、商务局、卫生局、文体局、城管局、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食品安全和政府部门监管责任为工作中心,强化和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特种设备、职业危害防治安全、建筑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烟花爆竹安全、燃气安全,旅游景点、设施安全,安全救护、安全技能、家庭用药安全等。组织指导各创建单位工作场所和食品药品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

6、居家安全和老年人安全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民政局

组员单位:区残联、司法局、建设局、卫生局、房管局、安监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食药监局,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负责指导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用气安全、反家庭暴力、老年人安全等。以安全救护、安全技能培训、家庭用药安全、对空巢老人实行定人帮扶等。组织指导各创建单位居家安全、老年人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

7、学校安全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教育局

组员单位:区建设局、卫生局、房管局、安监局、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消防大队、食药监局,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负责学校宿舍安全、学生交通安全、教室安全、实验室安全、体育运动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校车安全、网络交友安全,预防校园暴力,心理健康等。组织指导各创建单位学校安全、儿童安安全等促进项目的实施。

8、环境安全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城管局

组员单位:区民政局、建设局、水利局、环保局、安监局、国土分局、工商局、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负责防汛防台等自然灾害防治,涉水安全、饮用水安全、地质灾害预防,环境保护、卫生整洁。组织指导各创建单位防灾减灾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

9、统计分析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安监局

组员单位:区安委会成员单位

主要内容:收集、统计全区各类事故伤害,归纳、分析原因,通过各种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评价计划实施效果,持续不断地找出改进方向。督促各创建单位和创建专项指导小组推进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

各组长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制定具体工作指导方案(细则),细化工作任务和职责,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各镇、街道要结合本辖区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辖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报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六、考核标准

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是建设“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有效平台,列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区“安全社区”工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上级有关标准进行组织考评。

评定分数达到90分的,为区级安全社区建设合格社区。

评定分数达到95分以上(含95分)的,为区级安全社区建设优秀社区,由区政府在全区通报表彰,并择优向市、省建设小组推荐,争创省级或国家级安全社区。

评定分数未达到区级标准,整改后次年需重新申报评定,经评定仍达不到区级标准的,有关镇、开发区、街道当年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考核为不合格。

七、工作保障

此项工作采取“以块为主实施,条线指导配合,共同推动促进”方式进行。计划每季召开一次推进协调会。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结合本辖区实际,成立创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牵头负责,并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定期召开安全社区推进会议,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问题。由村或社区主任牵头,组织建立村、社区自治工作机构,协调村、社区内部创建工作的开展,积极发动企业、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创建工作,确保安全社区建设取得实效。

(二)形成工作合力。“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的工作,涉及面广,各单位和区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报请对应的区专项工作组研究解决办法,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保障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镇、街道推进小组的成员要树立大局意识,落实责任,分工负责,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确保创建工作持续、协调发展。

篇5

1、一季度以来,我局以确保“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为重点,确保“两会”和春节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下发印建字〔〕1号文件,我局于1月8日至12日对全县建筑工程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检查城区1(来源:文秘站 )5个建筑施工现场。共计查出安全隐患25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5份,停工整改1份。下发印建字〔〕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春节和“两会”期间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春节和“两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制定和完善值班制度,制定和完善安全应急预案。1月26日我局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学习贯彻1月26上午全县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局长陈太雄同志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按照“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比上年明显下降,杜绝重特大事“长效管理与动态考核相结合、定期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积极开展全系统安全生产检查和督查活动;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建筑、拆除、燃气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扎扎实实抓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月报和信息档案制度;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3月2日我局以印建字〔〕6号文件转发铜地安监发〔〕12号文件,要求各施工企业和监理公司按照文件内容开展自查自纠,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自查自纠报告上报建设局。三月至十五日,我局按照印建字〔〕8号文件关于开展春节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安排的通知和印建筑字〔〕9号文件关于开展节后及第一季度质量安全检查的通知要求,开展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检查,共查出安全隐患10条,对三个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施工现场下达了当场处罚决定书,多家施工单位塔吊未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存在擅自使用现象。

2、层层签订安全书,我局与县内各施工企业、项目工地、监理公司、乡镇村官所、供水公司款签订安全书,强化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

3、初步制定建筑安全宣传教育行动实施方案、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初稿,与地区建设局相关方案对接修改后以文件形式下发给各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

(二)下步工作打算

1、根据一季度安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加强施工现场监管,消除安全隐患。

篇6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严格落实责任体系,强化建筑施工安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及时组织召开2019年度全县建筑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与企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和承诺书;持续开展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攻坚行动”;积极创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共创市级标准化小区1个,市级标准化工地4个。二是加大检查频次。3月4日至3月21日组织开展了2019年第一季度全县建设监督执法检查暨春节后复工检查,同时以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起重机械、工程质量检测开展重点检查,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及时向责任单位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16份,督促整改落实。三是完善应急机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一季度重点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对及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大排查等工作,认真宣传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

(二)切实加强隐患排查,强化燃气安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六项机制”建设,指导燃气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点防控清单》,落实燃气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集中开展隐患排查,对全县4个燃气企业、39个液化气便民服务点进行摸排检查,及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问题;要求企业进一步规范城市供气报装流程,完善过程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不够强。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监理单位的监督责任落实不很到位。建设单位对项目安全文明措施费未能足额支付,对发生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存在侥幸心理,对安全文明措施经费投入不足,安全防护措施跟不上施工进度,安全管理常态化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发现安全隐患,督促施工单位整改不及时。二是对新上岗或转岗工人教育培训不到位,项目部三级教育、安全交底等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作业人员对危险源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三是部分建设、监理单位对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创建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到位。

篇7

为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全体职工协同做好我园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档案;完善政治学习制度;制定详细的安全整治措施和校园综合治理责任书;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积极推进学校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工作中突出“全员参与、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时刻牢记“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要先有生命权,才有受教育权”这两句话,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负起责任把安全工作抓实抓细。

二、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安全知识最终要转化为安全行为才是教育的根本,为此我们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职工大会、家长会、幼儿的一日学习生活等活动之中,并以此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防患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自护技能。

1、及时组织教职工学习各种安全文件,分析、讨论各报刊、杂志、媒体报道的各类学校事故、案例,使全体教职工明确到“平安”就是少出事、不出事,意识到安全责任重大,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

三、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1、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度。教师签定《安全责任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2、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做到每会必讲安全,每活动必进行安全教育,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随机进行安全检查,力求把事后监督、查处工作前移到事前防患。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带班教师认真做好幼儿考勤工作,留心观察幼儿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决不允许非幼儿家长到园接幼儿,如遇特殊情况必须事先说明,经带班教师确认后才能让其接走该幼儿。

4、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文件的规定进行食品的采购和加工;食品按照分柜、分架、离地的原则存放;严禁无关人员出入食堂;做好食品24小时留样备查等工作。

5、强化消毒制度。幼儿使用的杯子、毛巾、餐具每天高温消毒;玩具、活动室、厕所、外环境每周用消毒液消毒;寝室每周用紫外线灯消毒,校园高度保洁。

6、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值班人员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健全食堂从业人员、师生的体检和幼儿疫苗接种制度;严把新生入园体检关;确实做好饮食中毒、多发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8、做好节假日的安全动员工作,分发《家长须知》,引领家长自觉做到:不在校门口随意停放车辆;不在园内抽烟、吐痰;不带家犬入园;不让幼儿带危险物品入园;把安全工作做到“家”。

四、立足防范、齐抓共管

篇8

1.建筑工程工地容易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工地的存在周期大多为1~2年,一旦工程完工,人员、设备全部拆除,施工单位出于对工地用地限制、临时建筑使用时间较短、工人流动性强、管理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高等因素的考虑,建设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尽可能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场地、器材设施,尽可能的减少工地安全保障性投资,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火灾隐患。

1.1工地规划不合理,防火间距不足,疏散通道不畅。工地由于受到场地的制约,办公室、宿舍、厨房、仓库等建(构)筑物之间和可燃材料垛之间缺乏必要的防火间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道,仅有的通道也常常被水泥、钢筋、木材、易燃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占用,极易造成火势蔓延,阻碍消防扑救,扩大火灾损失。

1.2住宿、办公、厨房、仓库等临时建(构)筑物多采用木板或泡沫夹芯彩钢板等板式材料搭建,此类板材本身耐火极限低,大多数耐火极限仅为0.6h,极易被烟囱飞火和烘烤等高温源引燃,一旦发生火灾,由于该类型板材火灾蔓延速度快,建筑物将在极短时间内失去整体强度而坍塌,且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对被困和营救人员造成极大威胁。

1.3工地可燃材料和化学危险品种类多、储量大。各项工程建设普遍需要大量的油毡、木材、油漆、墙面保温和塑料制品等易燃建筑材料,以及氧气、乙炔、汽油、柴油等危险化学品。上述物品在工地的使用、储存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未分类存放、超量存放等现象,在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措施的条件下私建、乱建沥青储罐,架锅熬沥青等火灾隐患更是比比皆是,再加上吸烟、违规明火作业,引起火灾事故在所难免。

1.4电气线路纵横交错,乱拉乱接现象严重。各种电气设备的广泛使用,客观要求工地架设大量电线,但随着施工部位和用电设施的不断变更和增加,工人随意乱拉临时用电线路,电器开关和配电箱电阻不断变大,用电负荷达到超过额定负荷时,便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加上线路敷设不规范,电气线路安全受到严重的人为威胁。众多火灾事故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电气线路跑电、漏电、过负荷、短路导致电火花引燃物品,是引起火灾事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1.5临时用火多和违规动火现象严重。目前工程结构日益复杂,离不开电、气焊割以及沥青灶、烘炉,电炉及喷灯等临时用火,特别到了北方的冬季,施工现场还要增设锅炉、火炉等生产生活用火设施,但是相当一部分施工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忽视配备防火性消防器材的重要性,由此引燃各种可燃材料造成的火灾更是不胜枚举。

1.6施工现场消防器材短缺。施工单位最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降低甚至拒绝在施工现场消防方面投资,灭火器等基础消防器材严重不足,即便是配备了器材,施工单位为防止灭火器丢失、损坏,不是锁起来就是加以固定,致使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使用灭火器材。为节省开支,工地普遍没有设置消火栓,设置的临时水源和水池,其水量、水压也得不到有效保障,使消防部队扑救火灾时面临无水可用的尴尬局面。

1.7特殊岗位工作人员违规操作。为追求工程进度,在结构和设备安装两个阶段普遍存在大量油漆、电焊交叉作业,极易引发火灾,同时熬制沥青、电焊、切割等重点工种工人违章操作,违规施工点燃可燃材料,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因素。

1.8施工现场人员消防知识缺乏,自防自救能力差。施工单位强调的只是施工速度、质量,对消防安全强调少、培训少、管理少,且大多施工人员素质较低,自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发生火灾,自防自救能力差。

1.9建筑施工工地人员流动性大,交叉作业,管理混乱,消防意识差。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人员常处于分散流动状态,特别是到施工中后期,结构和设备安装施工人员交叉作业,设备调试和室内装修工种交叉作业,特别是在大型建筑工程中,由于工程量巨大,往往由几家公司同时承建,若建筑工地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统一指挥,由于施工工地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火灾事故将比比皆是。

2.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对策

2.1加强对施工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

篇9

2.矿山地质探矿工程安全技术的建议

2.1认真做好矿区地质调查

开展矿山地质探矿工程前,需要组织相应的专业工作人员,进入到矿区对其进行地质调查。要认真地收集整理出矿区的地质结合以及矿产资源的规模、矿脉形态等多个方面的资料,并且对其进行仔细地分析,然后结合当地矿区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产规模来制定相应的探矿方式。在开展探矿工程过程中,要严重地遵守相应的施工顺序,在工程人员当形成有效地安全意识。认真遵循先地表后地下的探矿流程,对整个矿区进行探矿施工,并且结合在工程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地对探矿方案进行调整,寻找到适合当地地质特征的探矿方式。

2.2制定探矿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在开展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时,一定要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要确保在工程开展过程中,认真落实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建立责任制,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工程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所有的探矿活动都要以安全第一为原则,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具有安全隐患的位置,必须要加以相应的安全防护。第二,要求持证上岗。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以及设备操作,必须要持有资质证书才能进行岗位操作。第三,要在探矿工程队伍中,设置相应的医护小组,并且要配备急救医疗器材,对工程工作人员要加强互救以及自救的基础救护常识培训。第四,定期组织工程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并且要为参与探矿的工程人员购买工伤保险。如果发生探矿事故,应该结合情况加大资金贴付标准,维护好探矿工作人员的权益。同时,如果发生事故,要向上级部门进行及时地汇报,杜绝隐瞒或者缓报的现象发生。

2.3以坑探方式为例所需要注意的安全技术问题

在开展地质探矿过程中,我们最常采用的是坑探方式来进行探矿。对于这种探矿方式,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技术问题。第一,合理地选择矿井口。为了能够保证坑探方式的安全进行,必须要对矿区地质进行调查分析,在选矿井口时,要认真地选择能够满足地质要求的位置。要能够保证所选地址必须要具有完整、坚硬的地质块,同时为了能够避免暴雨或者河流的冲刷,需要确保矿井口位于当地侵蚀面之上。第二,采用坑探方式时,要结合专业部门的数据,认真地对坑洞的大小、形状进行制定,并且坑洞口必须要沿着进行挖掘的方向以4‰的角度上仰,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无法排出水的可能性的发生,为了能够达到更好地排水效果,需要在相应的位置挖掘出排水沟。第三,在开展坑探方式时,要在坑洞通道内设置相应的支护柱,对于一些容易发生坍塌的位置,要加强相应的支护处理,并且要保证所采用的支护设备的直径大于12CM,支护柱相隔的距离应该在50CM之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松软地质结构的坑道进行安全防护。第四,开展坑洞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地控制好爆破所需要的火药数量,并且要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湿式处理,对于爆破过程中出现哑炮进行及时处理,认真的做好爆前爆后的预警工作,确保工作人员以及周边人民群众的安全。

篇10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原州区受水区连通配套工程是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的一部分。工程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原州区境内,以在建水源工程中庄水库为主水源,加上贺家湾水库(原建)和张易上滩水库(新建)水源,将水源与受水区已建44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连通,工程涉及原州区8个乡镇95个行政村。于2015年6月中旬陆续开工建设,原计划张易和开城片区2015年年底竣工,西山和清水河片区2016年6月竣工。

二、工程建设中的征地工作

1.工程征(占)地工作任务本工程征(占)地主要分永久征收和临时征用,永久征地包括镇墩、各类闸阀井、泵站、水池、水厂、管护道路及管理设施占地;临时征用土地为连通管道及其沿线建筑物的施工作业带、临时道路、生活区及材料堆放加工区等。工程征(占)地实物指标调查参考近3年固原市原州区经济社会统计资料,基准年为2014年。调查内容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9)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SL442—2009)确定。调查成果:工程永久征用土地665.59亩(1亩=1/15hm2,下同),其中水浇地72.72亩,旱耕地218.60亩、苗圃86.29亩,防护林地15.19亩,其他草地272.79亩。工程临时征用土地2448.77亩,其中水浇地358.40亩,旱耕地740.30亩,其他1350.07亩。本工程不涉及搬迁安置人口,只涉及生产安置人口,生产安置人口少且居住分散,采用在本村调剂耕地的方式进行移民生产安置。2.工程征(占)地补偿标准及投资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资料: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补偿投资估算,依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管理实施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固原市征地补偿相关文件、建设征地实物核查成果、原州区近3年国民经济统计年鉴及典型调查资料等。(1)补偿标准永久征地补偿标准:本工程占用耕地永久土地补偿费及安置补助费之和按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6倍计算。经计算:原州区旱耕地补偿单价为6800元/亩、水浇地为13338元/亩、苗圃地为6800元/亩、苗木移栽费为15000元/亩、林地为1800元/亩,县属防护林为4000元/亩,其他草地为2000元/亩。临时用地补偿标准分别为:水浇地补偿单价为2000元/亩、旱耕地为1000元/亩、旱地苗木地移栽费按15000元/亩、其他草地补偿单价为200元/亩。青苗补偿费水浇地为850元/亩,旱耕地为500元/亩。(2)补偿投资及批复资金包括征地补偿费、临时土地复垦费、其他取费、基本预备费及有关税费在内,初设报告中工程建设征地补偿总投资估算为2268.78万元,复审后批复资金为1864.62万元。3.工程征(占)地工作措施及进展情况(1)征(占)地工作措施①以地方政府作为总协调,逐级落实责任,并建立征地组织机构,明确分工,为开展征地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考虑到项目征地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难度较大、工作任务相对较重且工期紧,征地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来协调完成,并成立项目征(占)地领导办公室,负责工程占地组织及协调工作。原州区人民政府作为总协调,按照项目涉及乡镇村队,逐级落实责任,分工协作,抽调的乡镇工作人员都具有多年征地协调经验。原州区水务局积极配合政府实施征地工作,抽调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工程设计资料,落实建设征地范围,并进行征地丈量和数据记录等各种工作,确保征地各项指标的合理性。②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征地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以提高征地工作效率,确保征地工作按期顺利实施。征地初期,因永久征地标准低,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经征地领导小组多次与上级相关部门、各地受征地户沟通协商,同时结合工程设计、批复征地指标和费用,综合考虑征地户意愿、其他各行业标准、近年固原市和原州区政府制定和采用的标准,以尽量不突破设计和批复的征地指标和总费用为原则,在深入各地调查、再次核查实物指标的基础上,与设计部门、受征地户沟通协商,以减少部分管护路等永久征地面积为主要办法,调整并适当提高部分地方征地补偿标准,制定了征地工作实施方案。征地工作中以征地尽量少损失受征地户经济利益为原则,合理安排征地时间,并按照“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以提高征地工作效率。③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底线,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征地户采取一些“特殊”措施解决征地问题。这里的“特殊”指确因经济困难单靠耕地生存的征地户、耕地所处地理位置条件好对征地补偿要求高的征地户等。为避免矛盾,确保工程按期实施,在按常规条件多次协调沟通无果情况下,对这些“特殊”征地户以不违反法律法规为前提,采取“特殊”措施分别解决,如经济较困难的征地户,由征地协调组与地方政府及民政部门协商,承诺将该家庭列为贫困户救助对象,通过低保金或低收入家庭救助金等方式来补偿解决。(2)工程征(占)地工作进展情况及工程完成情况目前该工程大部分征地工作陆续完成,截至2015年年底,张易和开城片区主体工程已基本按期建成;西山和清水河片区分别还有20%、35%工程未完建。西山和清水河片区工程进度比原计划进度慢,一方面是因这两个片区工程量较大,征地任务重,且征地协调难度较大,造成征地工作进展不顺,到2015年年底还有约35%的征地未完成,影响次年工程开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水利行业建设征地标准较电力和交通等行业低,造成征地工作进展缓慢,影响工程按期实施调查发现,宁夏相同地方水利行业永久征地补偿标准较其他行业低20%~30%,青苗补偿费较其他行业低40%~55%,大部分农民不接受这样的征地补偿标准而影响了征地进度。2.提高征地补偿费用及标准造成征地补偿费用增加,且增加费用难以解决按照2006年9月1日实施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6倍,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不能使需要安置的移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需要提高标准的,由项目法人或者项目主管部门报项目审批或者核准部门批准。一是该条例从开始制定到实施已有10年时间了,而这10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土地的价值无形中也大幅度上涨;二是征地补偿等费用按耕地年产值的16倍算,应该是将被征地按照16年时间计,16年之后土地使用权并不属于原受征地户,所以按照这个规定核算的征地费用仅相当一个普通打工仔的1~2个月工资,对于永久失去土地的受征地户来说极不公平;三是提高标准需要报项目审批或者核准部门批准,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且需要时间较长,而待建和在建工程不能按时兑现征地补偿费,工程建设很难开展;四是该工程2011年规划设计,征地标准是按2012年概算核定单价为准,该费用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水利厅及国土资源厅一致审定通过,并已核定批复了资金,且征地费用主要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筹资,自治区政府已经竭尽所能筹资这部分工程建设征地费用,要提高标准,增加费用,必然要综合考虑自治区政府财力状况。

篇11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ceed from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work, using a series of targeted measures,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oadway excavation, proved complex geological anomalie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underground tunneling.Key words: boring; support; geological anomalies;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顾桥煤矿-780m水平南翼轨道大巷是连接中央区和南区的两条主要运输大巷之一,设计总长4270m。进入南翼构造密集区以来,先后过FD108-1、FD108-b、FD108、FD108-a、FD77、FD76等主要断层和次生断层,其中FD108-1 和FD108两条主要断层最大落差达60m,FD108-a断层落差达20米,由于该巷道受FD95、FD108-1、FD108三条主要断层和该区域众多次生断层影响,构造发育,岩体异常破碎,常常伴有涌水现象。在断层带附近或陷落柱柱体中施工,时有出现大量瓦斯集中涌出现象;受构造运动和大埋深影响,围岩内部赋存了较高的原岩应力;相邻两条运输大巷相距仅30~40m,两者开挖扰动区相互叠加,更加剧了巷道开挖二次应力场形成后的应力集中程度。且断层及砂岩裂隙内储存有压力的水和瓦斯,同时小构造较发育,岩体受构造挤压现象明显,岩体强度很低,整体性差,压力大,来压快,淋水严重,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异常带内主要采用架36U型钢支架支护,并同时进行喷浆、注浆、预注浆、打锚索等多种方式加强支护。

2、影响安全施工因素分析

在构造如此密集的地质异常带内施工,对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严峻的考验。为确保在地质异常带内的安全施工,通过认真分析查找,认为影响安全施工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由于地质构造破坏了岩层的完整性,层理节理发育,围岩极易破碎开裂,巷道来压快,压力显现十分明显,顶板山墙和高帮管理难度加大。

(2)、巷道所处围岩为不坚固岩层,具有强度小、易破碎、遇水易软化、支护困难等特性。加上断层及构造发育等自身原因对岩层造成的破坏,开挖后巷道的围岩强度大大降低,巷道稳定性系数远远超过极限值,巷道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3)、已施工巷道的支护体处于开放结构状态,当巷道顶帮压力加大时,底板围岩应力集中,同时,巷道底板因受地下水和工程水的侵蚀,岩层强度急剧降低,表现为显著的底鼓现象, 直接影响巷道顶帮的稳定,临时轨道铺设困难,给施工中的运输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3、安全生产施工主要措施

3.1、有效进行超前支护,加强顶板管理

由于巷道本身就处在地质异常带施工,岩性破碎,再加上掘进施工中的放炮震动,巷道压力在围岩松动的情况下就更加明显,尤其是处于断层带施工,极易发生顶板冒落和掉顶,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很全隐患。为此,我们采用了超前撞楔和超前锚杆进行临时支护的方式,撞楔采用Φ25的圆钢加工,长度不少于2500mm,同时加打超前锚杆,锚杆规格:Φ22×2500, 撞楔和超前锚杆沿巷道拱部按200~300mm间距进行布置,角度不超过30°,这样,在放炮后,撞楔的一端担在架好的棚梁上,另一端担在迎头的实体里,对顶板实现了切实有效的支护作用。

3.2、积极做好帮部临时防护,做好高帮管理

岩性整体破碎,在施工中仅仅做好顶板管理还是远远不够的,巷道的掘进断面高度较高,要在施工中杜绝帮部掉矸、片帮等现象的发生,必须加强对帮部的管理。具体做法是:在顶梁架好,矸石倒尽,找尽工作面及帮部浮矸危岩后,每帮利用两根4米长的两寸钢管固定在已施工的棚腿上,伸至迎头,圆钢与棚腿间的固定采用φ25mm圆钢加工的U型钩,并用木楔刹紧。然后在固定好的钢管上挂上钢筋网片进行临时支护,钢筋网采用14#铁丝连接,并将钢筋网与钢管间用木楔刹实,在钢管和钢筋网的掩护下挖腿窝,栽棚腿,栽好棚腿后及时拆除,并在帮部接实腰紧后及时打护帮锚杆进行加固支护,使用锚杆规格:Φ20×2000。

3.3、对工作面采取临时支护,防止山墙片帮、掉矸

地质异常带施工,岩石破碎,迎头工作面管理也同样十分重要,为防止工作面掉矸、垮落,我们主要从敲邦问顶和临时支护两方面入手。在施工过程中,打眼前、装药前、挖腿窝栽棚腿前都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将找顶动态化,在施工中根据现场情况,随时找尽浮矸危岩,杜绝了工作面掉矸的不安全因素。临时支护主要是采用锚网的方法,支护范围从顶板一直至拱基线以下, 每循环不小于14根锚杆、7块网片,锚杆必须紧贴岩面。锚杆规格:Φ20×2000,钢筋网规格:Φ6.5×1700×900。动态的敲帮问顶和临时锚网支护在工作面管理中的混合使用,消除了因岩石破碎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安全施工。

3.4、进行迎头预注浆、加打锚索等多种措施加强支护

对于巷道顶板压力特别大、岩石十分破碎、淋水严重区域,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首先对巷道轮廓线部分危岩进行注浆加固,再掘架施工,并在施工后及时对巷道进行喷、注浆,并同时进行加打锚索加固支护。具体施工方法:预注浆沿迎头巷道轮廓线按30°夹角凿孔,间距1米,从拱基线开始向顶板布置,孔深4米,下2米注浆管,注浆终压不小于2.0MPa。预注浆结束后,对已施工的巷道进行注浆加固,按浅孔、深孔间隔注浆,注浆顺序先浅孔后深孔,浅孔3米,深孔8米,喷浆、注浆结束后再继续向前掘架施工,每个循环为3米。同时在注浆加固的基础上,全断面打锚索加固,锚索布置5根每排,排距1.0m,锚索规格:φ22×6300mm,锚索的预应力不小于120KN,滞后迎头不超过20米。通过注浆,浆液经扩散、凝固、硬化增加了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达到了破碎岩石加固和堵水的目的,同时通过加打锚索,进一步增加了围岩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有效控制了棚架的变形。

3.5、其它安全管理措施

篇12

中图分类号:S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4-0067-02

通过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点,柳州市对莲藕生产企业(协会)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对合格的产品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条形码,实现对莲藕质量安全的监测、追溯与预警,为提高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提供技术保障。2010年,柳州市初步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预警一体化系统。柳州市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数字化管理研究与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可追溯体系的推广应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示范》等科技攻关项目探索了本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实现检测样品来源的追溯与预警管理、检测数据传递的追溯与预警、监管指令及检测情况传递的追溯与预警,完善了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系统、追溯系统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功能,实现了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追溯、预警一体化建设。

1 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构建

1.1 开发建立柳州市质量安全监测系统

①开发质量安全监测系统软件 2010年,柳州市开发了质量安全监测系统软件,并将该系统链接到柳州市农业信息网,软件包含检测结果、数据录入、系统管理、报表查询、分析图表等模块,实现数据网上传输、统计分析和样品来源地、产品名称、检测点管理等。目前全市共建立市、县、乡镇56个监测点,实现检测数据上网报送,网上管理。

②检测样品信息的数字化管理 为实现检测样品的追溯与预警管理,对样品名称、产地等进行计算机编码,并将相应编码存入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系统作为基础数据。采用农业标准NY/T 1741-2009《蔬菜名称及计算机编码》对样品名称进行计算机编码。根据国家行政区域地区编码+地块GPS航迹编码的方法对样品产地进行编码。

③数字化检测信息录入 各个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点采用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将样品、检测机构、检测人员等信息进行数字编码,数据录入人员根据编码数据将样品检测信息录入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系统。

④检测信息传递与应用 将检测信息输入系统后直接传递到各个节点,各类农户可以根据权限查阅或应用,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可以实时了解相关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1.2 探索建立柳州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①开发柳州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软件 从2008年开始,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可追溯体系的推广应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示范》项目,开发了具有基础数据、数据录入、系统管理、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追溯数据查询等模块的柳州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软件,并将该软件链接到柳州市农业信息网。目前针对3家企业(合作社)的莲藕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已经实现网上查询。

②查询数据来源 在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录入质量安全管理的检测信息的基础上,再将企业生产环节的农药、肥料等投入品使用管理、基地认定等质量安全相关信息也录入到柳州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作为查询数据源。

③数据查询 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T 1761《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的要求,在柳州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内,自动生成每个企业每个品种不同生产批次的条形码数据,通过条形码打印机打印对应条形码,并粘贴在产品包装盒上。在质量安全追溯数据查询窗口上录入该条形码即可以实现该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

④企业应用 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管理规范的企业(合作社)向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提出使用该系统的请示后,农业管理部门对该企业(合作社)进行评估,后由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检测、追溯管理单位对该企业(合作社)进行培训指导,在该企业建立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完善追溯信息系统。

1.3 探索建立柳州市质量安全预警功能

①柳州市质量安全预警功能软件开发 2010年,在完善柳州市质量安全监测系统检测数据追溯管理的同时,开发一体化系统,实现质量安全预警功能,实现柳州市总体和分品种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市、县、乡分级预警。

②预警信息来源 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预警信息以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检测数据及产地、产品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通过风险分析后,对一定时间段数据进行连续统计,对超过预警阈值的地区或品种同时向产品所在地机构和上级机构发出警示信息。

2 系统运转情况

2.1 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运转情况

从2010年建立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以来,共有各类系统录入用户6个,其中管理用户1个,普通用户4个,浏览用户1个;农药残留检测信息14万余条;产地代码849条;品种代码295条;监测公告140条。

2.2 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运转情况

从柳州市2010年探索建立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起,共在3家企业(合作社)推行条形码质量安全追溯,面积3 000 hm2;共建立标准化基地2个,完善莲藕生产基地生产记录并适时监测,共发放条形码3.6万条。

2.3 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预警功能运转情况

从2010年开始探索建立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预警功能,目前已经覆盖柳州市所有行政区划内的监管单元和所有监测莲藕生产基地品种。目前主要针对农药残留进行风险分析,对于一般农药的残留风险分析,采用统计连续15 d农药残留超标率的方法,设定阈值,超过阈值发出风险警示信息;对于禁限用农药,检出即发出风险警示信息。

3 结论

通过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追溯、预警一体化建设的工作实践,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反应时间缩短,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政府进行合理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Practice on Monitoring, Tracing Back and Early Warning for Quality and Safety of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in Liuzhou City

HUANG Yangcheng, WENG Chunying, LI Xiang

( Liuzhou Testing Center for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Guangxi 545002 )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and tracing back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Liuzhou city, we carried out the risk analysis of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to establish monitoring, tracing back and early warning integrated system, share quality and safety data of lotus root,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timeliness of

supervision. Since 2010, Liuzhou has initially built the monitoring, tracing back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quality and safety of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At present we have built six demonstration sites for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the risk warning, and we could trace back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lotus root products of three enterprises (cooperation), realizing the risk early warning of quality and safety of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in Liuzhou city.

Key words: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Tracing back; Early warnin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