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08:51: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交互设计思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1.什么是交互设计
首先我们要诠释“什么是交互设计”,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设计将会有不完全相同的解释,现用哲学的角度探讨交互设计的问题。首先解释“设计是什么”。我们把设计解释成两点:第一点,辞源中的解释源于典故《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酖毒,重相设计。”第二点,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某种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交互设计则是在人与产品、服务或系统之间创建一系列对话。交互设计师需要首先进行用户研究,做出精确的用户画像,并从可用性、易用性及心理满足程度等方面来评估设计的质量。
2.交互设计与需求的关系
首先理解设计的内因是什么,其实设计的最基本动因是源自于人类的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类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哲学是这样解释的:“物质需求是指人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包括:衣、食、住、行有关的需求,对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精神需求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包括对知识的需求,对文化的需求,对审美与道德的需求等。”而交互设计的范畴不仅仅影响到我们的物质领域,更深入到我们的精神领域。突出的表现是在互联网领域,基本的适用需求远远不是交互设计的目标,满足用户在浩如烟海的数据海洋中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设计与需求的关系:需求是设计的起因,设计是需求的满足过程,两者互相关联,密不可分。交互设计所探讨的则是如何在人与电脑之间设计出一种互动的架构,让使用者能有效率的操作器械与硬件设备互动。
2.1需求是设计的起因如果说人类需求是设计的内在动因,是一切设计的基础,那么设计就很大程度上依赖需求的存在与发展的水平,并且能够根据需求的多元化来准确地判定一个设计的完整流程。交互设计有四种基本方法,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以流程为中心的设计,系统设计和天才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简单的说,就是在进行产品及系统设计、研发、维护时以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感受为出发点,围绕用户的基本需求为核心进行产品设计、系统开发,而不是让用户被动的去学习及适应产品。不管产品的使用过程、信息的基本架构还是人机互动的方式与流程,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都时刻围绕用户的使用习惯与用户对产品的基本需求。反过来,只有通过基本的交互设计,人类的需求才能够得到相当的实现与满足,设计的内容越是人性化,人类可继续发展的需求被挖掘的可能性就大。但同时,相反的情况也经常出现,我们有时不得不承受自己周边各种不好的交互设计的折磨,大量的交互设计的问题正待解决,例如,当你:在使用杂货店的自助售货设备购买时耗费了半个多小时一无所获。当汽车无法启动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在等公共汽车时,不知道下一班车何时会到。因此,需求的就是交互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与基本适用要素,交互设计就是保持与挖掘需求的重要前提。
2.2交互设计是人类需求得到实现的重要过程交互设计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得到一定实现的外在表现形式。几乎每一个交互设计活动,都会在它满足一定基本的需求之后,又会挖掘出新的需求。比如,以摩尔系数发展的电子产品设计,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人类对产品新的功能的需求,移动电话刚刚出现的时候,仅仅能够拨打接听电话,随着即时通讯的发展,可以接收各类短信息。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意识的提高,网络浏览以及与人即时沟通成了刚性需求,手机从形状操作系统上都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切的推动因素,都是在它满足一定范围的需求之后被新的需求所游离出来。
3.实践是检验交互设计是否适用的重要标准
“马克主义实践观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依据”。交互设计同样离不开的实践观,交互设计师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互动设计是否适用于易用。一件好的交互设计作品离不开以下过程:(1)用户调研:在用户调研阶段,交互设计师需要详细调查了解用户及其对作品使用的场景,以便对最终作品有基本的了解认识,这是后继设计必不可少的基础与前提。(2)精确创建用户画像:基于用户调研得到的用户行为模式与产品使用场景,设计师需要创建用户故事或者storyboard来预想设计中产品将来可能的形态。(3)创建交互细节:交互设计师,尤其是互联网产品设计师,往往使用AXURE来描述设计对象的功能和行为以及产品的交互方式。(4)原型开发及前期测试:交互设计师通过原型来测试其前期的设计方案,同时对原型进行不断的修正与优化。(5)产品实现:产品的实现阶段,交互设计师需要严格把关,精心指导。务必确保方案的实现严格忠于前期设计;同时,也要做好对产品进行优化的准备。在整个的设计流程中,主观能动性与对用户需求精准的洞察是必不可少的。一切设计都离不开生活的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量着设计师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离不开以下几个维度:产品的可用性、易用性以及用户满意度,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对特定用户而言,产品的易学易用程度、用户的粘性、用户在产品体验前后的整体满意度对比等。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对精神需求的提高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相应的对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以实践观作为我们进行交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与检验标准,不停地在实践中检验交互设计,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人们真正需要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产品。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85.1.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B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磁铁”单元第4课。在这节课之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认识到磁铁有两个磁极,当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会相互排斥。为了研究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上节课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符号“”表示相互排斥):
根据实验结果不难看出,同一个磁铁的两个磁极是不一样的。以两端标有AB符号的磁铁为例,磁极A和另一块磁铁的磁极C相互排斥,但是磁极B却和磁极C相互吸引。
二、引导学生关注磁极指示的方向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同一个磁铁的两个磁极不一样,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面对这个问题,学生给出的回答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颜色不一样;2.符号不一样;3.指示的方向不同。
其中颜色和符号的不同都只是表面的不同,指示的方向不一样才是磁极本质的区别,但是很少有学生提及这一点,因此我通过询问学生磁铁两极的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关注磁极指示的方向可能有所不同。这样就引出了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磁极的颜色不同、符号不同,学生很容易就能观察到,但是磁极指示的方向是否也不同呢?很多学生都不能肯定,因此,接下来我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
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收集证据
要使学生在其日常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科学概念,并非易事,需要有大量事实或证据作为支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证据来验证,从而促使学生在理解或领悟的基础上主动转变观念。那么,怎样才能搜集到证据证明磁铁可以指示方向呢?教材向学生提供了一种方法:把条形磁铁悬吊起来,使其自由转动,等磁铁静止下来时,观察磁铁两极所指的方向。这个方法固然很好,但是存在两个不足之处:
1.方法由教材提供,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
2.只有一种收集证据的方法,不利于学生认识磁极可以指示方向是其本质的不同。
其实要验证磁铁是否能指示方向,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指示方向是指磁铁在可以自由转动的情况下,停止转动之后两个磁极所指示的方向。通过提示,学生明确了这一点,我就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验证的方法,学生提出了更为多样化的方法,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种:
1,悬吊法,即教材上的方法;
2.水浮法,把磁铁搁在泡沫块等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上,让其自由转动,观察静止时磁极所指示的方向;
3.支架法,把磁铁搁在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支架上,观察支架停止转动时磁极所指示的方向。
在观察和实验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重复观察和实验。因此在上述实验方法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强调让学生多次重复实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这一点体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多次实验验证一个磁铁的磁极是否可以指示方向;
2.通过多次实验验证其他磁铁是否也可以指示方向。
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发现磁铁在停止转动后,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北方,另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南方。于是教师水到渠成地告诉学生磁铁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符号“N”表示;磁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符号“S”来表示。
四、培养学生学习运用逻辑解释证据
在认识了磁铁的北极和南极之后,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做的磁铁相互靠近的实验,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
1.在分析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有哪几种方法时,要引导学生列出所有四种方法;
2.在归纳磁极的相互作用时,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我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找出哪些情况磁极是相互吸引的,哪些情况磁极是相互排斥的,然后再让学生归纳磁极相互吸引时有什么相同点,相互排斥时有什么相同点。
通过这样的步骤使学生意识到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此教学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意识到,我们不是为了搜集证据而搜集证据,搜集证据是为了形成解释。解释的产生来源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那么这些证据本身不是解释,要变成解释必须要经过加工,这个加工的过程恰恰是过去教学上相当忽视的。怎样使用证据,在加工证据的过程中,就是要用到最具有科学性的,认识世界方法的根本工具,就是逻辑,就是推理。这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要学生学会的。
五、运用板书,体现教学过程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五个要素: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板书O计的目的在于体现科学探究思维方式,运用板书,清晰地展示科学探究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思考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建立相应的科学概念。
为了便于学生理清整节课的思考,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通过以上板书设计,清晰地展示了本课教学过程中的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建立相应的科学概念。
关键词:
高职护理专业;精神科护理学;课程设计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将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获得牢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护理技术人才。
1课程定位与目标
1.1课程定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日渐增加,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精神健康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精神科护理学已成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并被列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范围。由于精神疾病本身的特点与复杂性,使精神科护理学内容多而抽象,故这门课程常常被学生认为难学、教师认为难教。精神科护理学设置在五年制高职专业的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前期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如心理学基础、药物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等,学生通过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初步掌握了常见健康问题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具有一定的护理和人文关怀知识、技能;平行课程包括妇产科护理学、急重症护理、成人护理、护理综合技能实训等,平行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专科护理的理解,但也会对精神科护理学特殊性的把握形成偏差。通过学习精神科护理学,进而为学生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1.2课程目标
国内外研究表明,不仅仅是公众,一些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也对精神疾病患者持有消极的认知态度[1-2],而公众和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歧视将影响患者的治疗、康复及预后[3],故在制订课程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培养学生对精神疾病患者正确的态度。
1.2.1知识目标
(1)知道精神障碍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内容及基本工作方法;(2)知道临床常见精神障碍的主要病因及临床特征;(3)掌握对常见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知识。
1.2.2能力目标
(1)能够识别各种精神症状;(2)能与精神障碍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同时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3)能够在医院、家庭及社区进行精神卫生宣教。
1.2.3素质目标
(1)热爱精神护理事业;(2)理解并关爱精神障碍患者;(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2课程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2.1课程教学理念
遵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的主线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遵循“教、学、做”有机结合的原则,以期实现把学生培养成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2.2课程设计思路
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首先以“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素质能力为本位”为依据来确定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其次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按照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第三利用模拟与真实护理环境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实训-实习”一体化,并将人文关怀、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
3教学内容设计
3.1教学内容的选择
本课程总计48学时,我们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周易丹主编的《精神科护理学》(第二版),辅以精神科护理学本科、精神病学本科教材以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资料等为参考。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依据以下3个原则:以精神护理工作岗位对应的能力选取内容;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选取内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选取内容,经过相应的选择和处理后制订出实施性教学大纲。例如,近几年本地地质灾害频发,因此适当增加了危机干预的知识和技术。
3.2教学重难点及授课方法
我们在实施性教学大纲中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详细划分,并提出了尽可能有效多样的授课方法,如针对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在全真或仿真环境下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精神症状的识别既是本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以往全讲授的方式学生反映教学枯燥,相似的症状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在教学中加入游戏,课前让学生分组预习,重点症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课堂上小组间竞赛,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精讲点评重点症状,比较易混淆的症状,然后让学生观看录像,强化对症状的理解和把握,最后通过临床见习了解学生识别症状的能力。
4教学资源
针对我们与大多数高职护理院校共同存在的师资匮乏、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4],首先利用现有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把握学院拥有两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的优势,将临床心理科医生作为本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后援,用“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指导方式将两所医院具有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背景的医护人员纳入兼职教师队伍。本课程现有专兼职教师8名,其中主讲教师2名,兼职教师6名;副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5名。其次是教学资源建设,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教室,能充分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实训中心既有各种临床常用仪器与设备,还有多间理实一体化教室,有利于教师在仿真临床环境中开展情景教学。课间见习的医院是川南地区唯一一所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见习过程中,学生在有丰富精神科护理经验教师的指导下接触患者、了解患者,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强化。
5教学模式与方法
5.1教学模式
采用教与学、课堂与临床、理论与实践、见习与实习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输者转化为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营造临床职业情景、培养临床思维,可有效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5.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基于对授课对象的详尽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为初中起点,自我学习能力不强,实践操作技能较好,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服从性较好。因此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逐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的方式,如理论课程教学采用“三讲二结合”原则,即理论教学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授课与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教学中,利用模拟病房、模拟患者来编排情景剧,让学生扮演患者角色,鼓励学生质疑,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按“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护理程序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心理与生理因素相关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等章节的学习均采用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小组合作、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学生课前充分准备、课堂上倾情演绎,课后学生纷纷表示今后一定恪尽职守,防患于未然,善待患者。
6课程考核与评价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程考核我们采用全面、可控的形成性考核方法。形成性考核方法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阶段学习效果评价(一学期评价2~3次)、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课堂用基础在线题和能力升级题进行检测)、表述能力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发言、讨论、总结进行评价)、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等)等,教学效果则主要由校内专家、校外专家、学生调查及测评来全面评估。
7课程特色
整个课程在设计与实施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形成了两大课程特色:一是以临床案例为载体来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是依托模拟与真实护理环境的“教学-实训-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法。今后我们将加快新教师培养,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专题学习网站、微课、慕课,继续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探索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打造特色鲜明、教材先进、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培养更多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保驾护航的护理专业人才。
作者:罗劲梅 单位: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晖,李峥.某校护理本科生对精神病患者受贬低/歧视的感知状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8,15(4):8-10.
《护理礼仪》是一门含美学、心理学、护理技术学等综合性的课程,高职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程,不仅可以为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做足准备,而且可以使自己变得端庄、优雅、有魅力。该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
背景概述:笔者从事《护理礼仪》教学工作七年。最大的感受是,学生非常喜欢这门课。课堂上,学生聚精会神,气氛活跃,课后,学生主动自觉地练习,授课老师上课心情特别愉快。过去,笔者所在的学校为医院办学,学生有很多实践的机会,每当医院有庆典活动或其他接待任务,只要不影响学习,学校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受过训练的护生们婷婷玉立,举手投足端庄典雅,谈吐得体,赢得了大家一致好评,甚至有的兄弟医院直接下订单,“你们的毕业生,给我们二十个……”。
一、教学对象: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
本课程面向高职护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年龄在19-21岁,含男生。选择在一年级学习护理礼仪,是因为学习礼仪知识不仅仅要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还要养成这么做的习惯,所以进校后尽快学习,可以有两三年时间养成好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同学可以随时提醒、纠正不良举止行为。另外,学生可以从护理礼仪这门课程,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方式,这对于三年的集体学习和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教学目标:提高护士生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学生熟练掌握护士的举止礼仪、服饰礼仪、护士用语规范,掌握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对自己皮肤和头发的养护,掌握护士化妆的要求、形体训练的方法、求职面试礼仪等。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活学活用这些礼仪知识。
三、教学资源:指定教材为主,辅助教材多样化,并适当聘请临床护士为实训指导老师
教材:高职院校教材《护理礼仪》。
教师:本学院礼仪教师和聘请医院有经验的护士。
设备:案例、影视、图片、课件、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内容设计
护理礼仪概述、护士举止礼仪与练习、护士规范用语与沟通技巧、护士服饰礼仪、护士化妆与练习,了解不同场合中各种角色的心理特点,及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技巧、形体训练、自我皮肤及头发的养护、求职礼仪与练习。
五、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设计
第一,利用多媒体设备,使理论课生动有趣和具有直观性。
第二,授课教师的形象要求清新整洁、仪态端庄,具有礼仪美感,提高学生对礼仪美的向往度和对学习礼仪的欲望。
第三,提倡学生坚持形体训练,贯穿整个三年的高职学习过程,善于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如坚持每天晚上练习“9点靠墙”20分钟。“9点靠墙”是指穿平跟鞋或打赤脚背靠墙壁站直,要求枕骨、两侧肩甲、两侧臀部、两侧小腿肚、两侧脚后跟贴到墙上。优雅端庄的整体形象和气质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训练。
第四,理论与示教相结合,护理礼仪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技能的学习单纯靠理论讲授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教师边讲授边示教,学生边听边看边练习。
第五,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教师或学生设计场景,分小组角色扮演;或者个人表演,使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把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保持较高的兴趣,教学效果可以很快提高。
第六,适当举办护理礼仪比赛活动,如“5.12”护理礼仪比赛,由老师牵头,学生参与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全体学生参加培训,先从小组选出,再到班里胜出,然后年级,最后参加全院比赛,获胜则颁发奖状。通过这样的活动,可增加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乐趣和动力。
第七,多参加实践锻炼,如选出优秀者参加学院和实习医院的庆典活动。使学生得到锻炼,积累实践经验。
第八,教学评价标准:采用多渠道、多层面、多模式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评价,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出真实的成绩。
1.学生考核:多元化考试模式。一是考官多元化。教师考学生,按传统考试方式;学生考学生:一个学生考一个学生,采用A同学考B同学,而B同学不回考A同学,而是考C同学,这样可以避免互相包庇;多个学生考一个学生:每个班5个组的组长担任考核评委并给出成绩;学生自考,开通院内教学网络窗口,学生在网上答题,电脑自动判分。二是考核的形式多元化。有笔试、技能、个人演示相结合的考试方法。个人演示主要考核护生举止礼仪和仪表礼仪,
2.学生期评成绩的判定标准。成绩评定贯穿整个学期的礼仪学习,更体现公平性和客观性,有利于鼓励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包括课外时间的表现。期评成绩为100分制,其中:期考笔试占50%,举止礼仪占10%,仪表礼仪占10%,平时的表现及作业占30%。平时的表现包括课内和课外的表现,其中课外时间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打出印象分,占10%。有的学生在上课时做到了老师提出的要求,站姿坐姿,举手投足符合礼仪规范,可是下课铃刚打响,立刻恢复原形,松垮歪扭的站姿,身体往椅子后靠在墙上,双腿打开,双脚搭在前面的桌子上;有的同学嘻哈推拉打闹,偶尔爆出一些粗口话来;有的拿着椅子在地上拖。把老师在课堂上教的全不当一回事了,这个时候,老师及时提醒学生,礼仪知识不仅要学习,还要去做,更重要地是养成习惯。课外的表现纳入期评成绩,可以提醒学生重视平时的表现,三年下来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3.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由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进行评价。这样可以起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和互相监督的作用。另外,还有学生评老师、领导评老师,让老师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学生想要什么,这样有利于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评价的内容: 一是教学目的明确,对学生的护理礼仪知识、技能要求切合实际。二是教学内容丰富,符合大纲要求,深入浅出,讲授详略得当,对难点问题讲解透切。及时补充更新学科知识,注意课程间的联系。能结合护理礼仪知识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护理礼仪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举例恰当。三是授课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积极推动课堂上师生互动,课堂上学生精力集中,气氛活跃。四是授课教师礼仪专业知识扎实,备课充分。课件制作精美或板书整洁,布局合理。授课时间分配合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六、期末写《护理礼仪》教学总结
根据反馈回来的各种评价表,学生成绩表以及大家认可的学生的改变,如上礼仪课之前,笔者统计了两个班120个学生,留长指甲的就有98人;涂指甲油的有36人。期末,仍留长指甲的有7人,涂指甲油的为0。上礼仪课之前,让学生把椅子从教室搬出来,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用拖的方式来移动椅子,而期末,仅有5个学生仍有拖的动作;上礼仪课之前经常看见很多学生三三两两并排走上下楼梯,全然不顾挡住了别人的通行,而期末,这种情况已很少,他们有序地靠右走,见到老师主动让行等等。
有不足之处,自己思考分析原因。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
参考文献
[1]吕子静主编.护理职业基础技术(第二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
一、什么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从职业教育角度来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即教师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用真实的环境进行项目教学。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亲自组装选择部件、组装计算机、安装软件、进行BIOS设置、维护计算机的运行并检测和处理计算机的故障。这样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基本知识的理解,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并且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该教学环境自主学习。
二、为什么要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
1.这是岗位群中实际工作的需求
目前,计算机是各个行业中必备的工具,如果在工作中不能正确使用和维护计算机就会对实际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是不能完成正常的工作。作为实际工作中的岗们未来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还需要掌握与本专业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就是在各个行业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是目前岗位群中实际工作的需要。
2.这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际教学的需求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大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反复练习、反复实践才能理解和掌握,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计算机运行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教学环境中,教师能够很好地理论联系实践,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用实际的组装与维护环境,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授课内容进行有效地组织。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一体化教室。
3.这是计算机类似课程培养人才的最有效的手段
职业院校培养的计算机都属于应用型人才,主要是计算机技术的相应的应用,作为各类工作人员,在做好本专业的工作时,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适合本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也就是说要有好的教材、课件、教案、考评方案等等。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而目前一体化教室就能满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的需求,也只有利用一体化教室才能能更好的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有效地培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的人才。
三、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要考虑的因素
建设一体化教室的目的就是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练,在练中精,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这里蕴涵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建立一体化教室需要我们去具体解决职业教育及课程领域中的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所追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应实现的最终行为,是预期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可以促使教学活动向期望的教学成就靠拢,并衡量教学学策略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因此清楚地表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满足当前各行各业劳动者对在相应的职业工作中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业必备的工具,而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何更好的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职业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2.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传授理论知识,由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缺乏与工作的更直接的关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有限,要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我们设计科学合理教学任务。根据这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获得关键的技能,让理论与实践联系更紧密。
3.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情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学生学习的“情形”和“环境”,一体化的教室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和环境,应该设置尽量真实的现场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真实工作相一致的学习任务。
我们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同学在真实的环境和多媒体教学现场中掌握计算机中每一部分。为了充分与目前计算机市场接轨我们可以引入互联网,让学生再模拟当前的配置,根据自己的需求,应该如何选择。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也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杀毒软件进行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训练,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最后一部分内容,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内容,我们在一体化教室设置多种软硬件的故障现象,通过多媒体讲解每一种故障现象的处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处理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情境的分析,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室需要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台各品牌各型号的计算机配件,同时为了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了解目前流行的软硬件技术,该教室还要接入互联网。
4.对这门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233-02
《航空仪电设备维护》是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航空特设维修专业的一门任职岗位课程,是建立在《飞机电子仪表》、《飞机电气控制设备》、《飞行控制系统》等课程基础上的实践性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四大知识模块:设备外部检查、设备通电和工作情况检查、典型机件拆装、设备故障分析与排除。本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熟悉本专业机务维护工作的特点,掌握安全规则,熟悉飞行保障的组织方式、实施方法,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设备性能检查、调整方法,初步具备装备技术保障能力。笔者认为,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施训中,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一、教材选编
《航空仪电设备维护》教材为教员和学员进行本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直接指导,应渗透学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思想,引导学员进行有效的学习,切实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因此,本课程采用自编教材作为主教材,由三部分组成:《航空仪表与氧气设备维护》、《飞行控制系统设备维护》、《航空电气设备维护》;以军队和地方相关院校同类教材、随着装备技术发展而编写的补充教材为辅助教材,自编的机型教材为自学教材,并制作与主教材相配套的电教教材,形成“大教材”体系。主教材的编写原则是: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处理好典型与一般的关系、设备理解与应用的关系、规程要求理解与应用的关系、原理展示与典型案例分析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验要求的关系,切实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主教材内容应覆盖四大知识模块,培养学员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适应航空特设维修专业技术保障人才的任职岗位需求。在教材结构上,四大知识模块可以相对独立,以“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可自成体系,并突出航空特设维修专业特色。
二、教学实施
1.严格教学组织过程。按照课程实施的基本过程,提前了解学员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意向,制订教学内容更新计划和课程实施方案,把握好前期备课、实践教学、课后答疑、自学辅导、课程总结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规范教学组织实施过程。本课程实施中要合理划分实习小组,保证每个学员都有练的机会;要规定必要的练习次数,保证达到规定的熟练程度;要加强练习的指导,引导学员逐步掌握操作和演练要领;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员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达到练一次,进一步。规程、条例是航空特设维修专业学员机务工作的依据和法规,教员在教学的实施当中要督导学员贯彻规程、条例的学习。对于规程、条例意识淡薄,步骤不清,方法不当的学员,要立马纠正,必要时教员要重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过硬的专业素质,养成良好的机务作风。
2.发挥学员主体作用。本课程是维护类实践课程,通过学员在飞机上的实际操作和演练来完成,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倡导主动性、研究性、实践性学习;强调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员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员通过自主探索掌握设备的检查方法与维护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特别是利用对比式教学,由学员自行寻找正常与不正常的区别、维护的不同要求,教员做好指导和调控,营造有利于学员主动学习与主动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增加综合性实习、演练教学的时间,建立能力培养标准,严格考核验收。为此,教员应围绕课程原理与应用,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问题或实践活动,来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真正使学员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机务作风,培养重视规范,尊重标准,严格质量的工程素质。
3.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本课程是任职岗位课程,是培养提高学员的专业任职能力和素养的关键性课程。因此,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和“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原则,本课程要紧密联系部队实际,强化学员毕业后第一任职岗位的训练。教学内容上要适应装备技术的新发展、任职岗位的变迁和部队装备保障模式的变化,以课程标准所约束的教学内容为主体,根据学员的已有知识结构和任职需要,适当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针对性,从而促使学员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使其到部队后上手快,能够迅速踢开“头三脚”。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资源是课程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要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院内外教学资源。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本课程特点,应依托学科专业网站,制作完备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应充分利用图书馆中各机型的设备技术说明书、设备使用说明书、设备维护规程等专业参考书,辅助学员的学习,扩展学员的视野;同时,应积极跟踪部队的建设成果,及时掌握部队装备保障所涉及的故障案例,进行充分的推理与分析,及时形成教学资源,促进《航空仪电设备维护》课程教学与部队工作的一体化、一致性。
2.实验室及实践教学基地。应充分利用外场实践教学基地(含各型飞机)、本专业各装备实验室(包括飞机电子仪表实验室、惯性仪表实验室、飞机电源实验室、电气控制设备实验室、飞行控制系统实验室等)和各专业教室开展实践教学,完成设备通电和工作情况检查、设备故障分析与排除等教学内容。
3.虚拟仿真系统和训练模拟器。应开发、利用各设备或系统的训练模拟器(包括实装模拟器、半实装模拟器和虚拟仿真模拟器)辅助外场和实验室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任职教育特色。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本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围绕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应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任课教员的教学水平,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员逐步提高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TK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09-02
“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主要面向上海理工大学(后面简称“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热能工程方向的本科生,属于专业必修课。
锅炉是各工矿企业和电站的主要热力设备之一,是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广泛使用的能源D换设备,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20世纪50年代创办的锅炉专业(后改为热能工程),历史悠久。几十年的专业发展形成了以锅炉设计与制造为特色的专业。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火电厂等锅炉运行企业的用人需求增加;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能源环保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为适应新形势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该校于2013年将“锅炉原理”课程改造为“锅炉设备及运行”,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1]。该文将对改造后的“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思路。
1 “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课程地位
“锅炉设备及运行”是面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在完成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和燃烧学等前置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以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及锅炉设计与制造为应用背景,以锅炉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设备的结构及锅炉运行为主要授课内容,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综合性强[2-4]。
1.2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锅炉工业涌现出了种类繁多的产品。按燃烧方式可划分为层燃炉、煤粉炉、旋风炉和流化床锅炉等;按水动力特性可划分为自然循环锅炉、控制循环锅炉、复合循环锅炉和直流锅炉等。锅炉型式的差异使其在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存在差别。而丰富的锅炉技术知识无法在课堂上面面俱到。随着本科教学改革的推进,过去需96学时修完的“锅炉原理”目前已压缩为64学时的“锅炉设备及运行”,授课时数更显捉襟见肘。课时大幅压缩,为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各型式锅炉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教学内容重新调整,可能导致学生课程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1.3 课程教材与教学手段
过去的20年里,煤粉锅炉产品从300 MW级发展到1 000 MW级,循环流化床锅炉也开发出了300 MW和600 MW级产品;在生活垃圾、污水污泥处理等环保领域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领域大量应用锅炉技术,教材中应该对这些新出现的锅炉技术应用有所反映。但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准确性,上述内容在教材中的体现尚需时间的考验,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材内容与行业新技术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限制,师生互动次数有限,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必要时辅以板书,仍为典型的“一言堂”式教学,学生单向接受知识,势必影响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课程教学结束之后安排的工厂实习,虽然有助于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但时间上比较滞后,影响了理论教学和实习效果。
如何突破时空限制,既能传授更多的前沿知识并提升学生对锅炉技术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目前“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现状,而移动互联网的先天特性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平台。
2 移动互联时代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部分。根据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网民中的学生群体占比为25.1%,依然最高。4G移动网络的大规模普及,使得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成为可能。作为主要的网民群体,学生通过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访问移动互联网逐渐取代了访问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网络生活方式。
移动互联网除了具备传统互联网的“互联”基因外,还具备“移动”特性。这种“移动”特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场所不再固定化,可以在宿舍、餐厅、地铁等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访问网络并获取学习资源,即时和老师同学互动,地点的“分散化”导致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5]。
3 移动互联时代“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教学思考
移动互联时代为“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教学带来了新机遇。根据专业实际及该课程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课后互动等方面提出该课程的改进思路。
首先,在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可以考虑将“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划分为两大模块。第一模块内容为传统的锅炉理论知识,包括锅炉基础知识(燃料特性及热工计算)、锅炉燃烧设备、锅炉受热面、锅炉水动力特性、锅炉总体设计与布置、锅炉水处理和锅炉运行;第二模块内容为锅炉前沿技术知识专题讲座,可以涉及超(超)临界锅炉、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生物质锅炉、生活垃圾及污水污泥焚烧锅炉等。第一模块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重难点突出,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确保教学质量;第二模块为知识拓展,可以讲座形式,邀请企业专家和高校教授等参与,贴近行业发展现状,既有知识传授,又包含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通过构建移动互联学习平台,如微信,实现资料传送、资源共享、即时互动交流等功能。该平台具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通信功能,即时向学生传送包括微课、网址链接等在内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自主下载学习。也可将部分抽象的工程案例、设备结构等做成微课、动画等资源向学生推送,比如在介绍锅炉燃烧设备和受热面时,教材中的图例比较抽象,可以开发成三维图或制作成动画,存储在网络上;运用软件将锅炉本体的组装过程和各部件的生产制造过程以动画形式展现等,便于学生理解。课程第二模块涉及的锅炉前沿技术知识也可以通移动互联平台推送,缓解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可以通过二维码,让学生扫一扫,方便下载课件、教案、课后小测验等,也方便学生在线完成并及时提交课后小测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利用该平台实时交流讨论学习内容,分享学习资源。通过该平台可以让学生实现“碎片化”学习,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
4 结语
“锅炉设备及运行”是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热能工程方向的本科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事关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适应专业发展新形势,使其与时俱进。通过移动互联平台的有益尝试,打破时空限制,在有限的学时内,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有福,陈二云.“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及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2):228.
[2] 陈学俊,陈听宽.锅炉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1)描述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以及特点。
(2)举例说出青蛙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3)说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4)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运用资料说明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的特点。
(5)关注环境变化,认同人类与所有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1.教学重点
(1)两栖类动物在生殖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2)两栖类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
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
3.措施
采取标本的直观演示、多媒体动画和视频的播放、电子白板互动生成等方式,通过生生互动、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三、学习者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整体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小组讨论、调查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独立探究和自主学习。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接触过青蛙的知识,对青蛙的生殖与发育有所了解,所以本课多采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通过播放动画、视频,演示青蛙一生的标本,以及白板的书写、拖放、聚光灯和演示等措施激发学生兴趣,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教学流程
1.导入
(1)活动设计介绍
①播放大鲵的视频,展示蝾螈、箭毒蛙的图片,提问:你认识它们吗?
②学生分别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
③提问:这些动物都属于哪一类?(两栖类)
④用橡皮擦擦除显示两栖类(如图1所示)。
图1
⑤提问: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与昆虫比较,有什么不同?
⑥用橡皮擦擦除显示生殖和发育(如图2所示)。
图2
(2)活动目标说明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学生感兴趣的两栖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问题引入课题—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单击白板上播放器的播放按钮开始播放视频。
②运用橡皮擦擦除图片下方“两栖类”上方的白色遮盖层,使“两栖类”自然、迅速地出现,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③运用橡皮擦擦除“两栖类”下方“生殖和发育”上方的白色遮盖层,使“生殖和发育”自然、迅速地出现,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2.青蛙的生殖与发育
(1)活动设计介绍
①展示阅读与讨论。
图3
A.阅读19页的论文片段。
B.交流对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认识,是否有与图3表示的研究结果明显不同的观点?
C.讨论: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经历哪几个时期?活动结束后,为什么要将蛙放回大自然?
②学生带着讨论题看书,进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屏幕上的问题。
③幕布依次展示宋朝赵师秀的诗和与之相配的图片(如图4所示)。
提问:这首诗中哪两句诗与今天讲述的内容有关?
图4
④用电子笔勾画出与青蛙的生殖、发育有关的诗句(如图5所示)。
图5
⑤幕布依次展示:一年中什么时候你能听到青蛙“呱、呱、呱”的叫声?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雄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
⑥提问并展示:A.雌蛙与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 B.青蛙的与卵细胞在什么地方完成受精?其受精方式是什么?
⑦播放有关青蛙生殖与发育的视频。
⑧提问:蛙的一生经历哪几个时期?
⑨播放有关蛙的一生的动画,用橡皮擦擦除依次显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⑩提问:蝌蚪先后出现什么身体结构?
用橡皮擦擦除,依次显示:外鳃、外鳃消失、内鳃、后肢、前肢、尾和内鳃消失、肺。
(2)活动目标说明
①了解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②初步明白青蛙对农作物的作用。
③了解青蛙鸣叫的时间、性别及意义。
④理解青蛙抱对的意义。
⑤进一步理解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以及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⑥理解青蛙的一生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
⑦掌握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上的变化。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电子幕布的逐一显示,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师生互动。
②电子幕布的逐一显示,使问题的呈现由浅入深,便于学生思考和回答。
③电子笔的勾画功能便于吸引学生的眼球。
④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插入和链接功能使动画、视频的播放很流畅,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⑤用橡皮擦将文字“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外鳃、外鳃消失、内鳃、后肢、前肢、尾和内鳃消失、肺”上方的白色遮盖层擦除,依次呈现“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外鳃、外鳃消失、内鳃、后肢、前肢、尾和内鳃消失、肺”。橡皮擦的擦除功能使文字的出现自然、迅速,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3.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1)活动设计介绍
①提问: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有什么不同?
②展示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方面的比较表(如图6a所示)。
a b
图6
③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④学生回答后,依次点击各个方框显示答案(如图6b所示)。
⑤用电子笔在白板上依次画出蝌蚪、成蛙的心脏。
(2)活动目标说明
掌握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呼吸器官、尾、四肢、心脏、循环路线)和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物)等方面的不同点。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表格的阴影功能使问题答案的呈现很自然,便于师生、人机互动。
②电子笔的绘画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师生互动交流,同时可以生成一些资料便于课后复习以及期中、期末复习使用。
4.青蛙的变态发育
(1)活动设计介绍
①展示有关变态发育的带有空格的概念(如图7所示)。
图7
②学生看书,完成空格的填写,其中一名学生在白板上书写。
③幕布依次展示问题和答案(如图8所示)。
图8
④展示雌雄同体的蛙、美国发现的五条腿青蛙、英国发现的三头六腿青蛙。
⑤提问:活动结束后,为什么要将蛙放回大自然?
学生答:这是因为青蛙能捕食农田的害虫,保护庄稼,是人类的朋友。
⑥播放有关青蛙捕食害虫的视频。
(2)活动目标说明
①掌握变态发育的概念。
②了解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对环境的要求以及环境恶化对其的影响。
③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爱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生成一些资料以便以后复习使用。
②电子幕布的逐一显示,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师生互动。
③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插入和链接功能使视频的播放很流畅,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5.小结与反馈
(1)活动设计介绍
①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③提问:蛙的一生经历哪几个时期?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有哪些不同?什么是变态发育?
④展示反馈习题(选择题、排序题、填空题)。
A.选择题(如图9a所示) B.填空题(如图9b所示)。 C.排序题(如图9c所示)。
a b c
图9
(2)活动目标说明
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后教师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②通过8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和1道排序题反馈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生成一些资料以便以后复习使用。
②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文排序功能有利于师生互动。
③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存储功能将学生的答题情况存储起来,便于学生以后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1.白板教学的关键说明
电子白板的交互性非常强,它突破了以往各种软件只是教师事先做好各种准备,上课“喂给学生吃”的限制,让学生也可以像教师一样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白板上与其他学生分享,而且操作极为方便,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电子白板中电子笔的出现把教师从电脑旁,从传统鼠标旁解脱出来,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形体语言的引导作用。但由于学生初次使用电子笔,使用不是很自然,加上电子笔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绘图、拖放、书写。
2.应用白板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对于知识点的落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在课堂反馈测试中得到验证。如测试的知识点为关于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的选择题和关于蛙的一生的排序题,满分16分。应用交互电子白板教学的班级均分为15.8分,不用交互电子白板而用Flash课件教学的班级均分14.0分,两者分差1.8分。
3.本节课生成性资源
本节课生成性资源主要有:学生对有关青蛙受精方式的回答(书写);学生对变态发育概念的填空;学生完成的选择题;学生对有关青蛙一生的排序。以上保存的这些内容今后复习时打开可以进行纠错练习。教师对赵师秀诗中关于青蛙生殖诗句的勾画和教师绘制的蝌蚪、青蛙心脏的结构图,便于学生复习时使用。
4.白板使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F623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①(下简称《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是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因此,在国家大发展战略背景下,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结构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带动“三化”协调发展。
1 呼叫产业发展现状
1.1 呼叫产业概念
呼叫中心是为了客户服务、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和其他的特定商业活动而接收和发出呼叫的一个实体。呼叫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呼叫中心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自整个社会对服务水平的需求程度,而这与企业对竞争程度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呼叫中心最具生命力的是呼出。通过主动呼出,最终将实现企业和客户利益最大化。
1.2 国内发展历程
呼叫中心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国内后,以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为基础的第一代现代呼叫中心起步、普及。1999年前主要是电信行业的呼叫中心带动了整体呼叫中心市场的发展,1999年和2000年随着银行和保险行业的参与,这3架马车共同带动了中国呼叫中心市场的发展②。目前正处于自2006年开始的第二个高速发展期,市场格局呈现出多方位、高中低不同层次并存的发展新趋势。
在2010亚太地区呼叫中心产业峰会上陈家春表示:今天的呼叫中心已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意义上的客服热线,还担当主动呼出、建立营销渠道的重任。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息化需求的提升,呼叫中心企业正转向更深层次的服务竞争和模式创新。现在是需求方、提供方及国家大环境三方的动力使得该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2 中原经济区建构下呼叫产业面临的机遇
2.1 国家政策扶持
在2010亚太地区呼叫中心产业峰会上专家称中国呼叫中心产业迎来“第二春”,这首要得力于国家相关政策。我国政府已明确离岸呼叫中心业务在国内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施不设外资股权比例限制的试点,再次为呼叫中心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2010年4月,工信部取消了离岸呼叫中心的外资股比限制。2010年8月,工信部与商务部联合出台了进一步简化离岸呼叫中心业务审批程序的意见,“由各省通信管理局直接向外资离岸呼叫中心企业发放试点批文,将大大节约企业申请经营电信业务的时间和流程”。
因此,中原经济区在建设呼叫中心产业的过程中必将充分利用和体会到国家出台不久的扶持政策,这也必将加快呼叫中心产业的建设步伐。
2.2 信息网络资源
呼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网络的硬件设施。《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加强区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郑州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地位,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全面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光纤接入网建设和普及延伸。
呼叫中心产业必然依赖先进技术和网络建设,而《指导意见》规划了信息网络建设、提供了战略性指导意见,为现代化的呼叫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3 产业体系资源
构建中原经济区,必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结构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在服务业发展方面,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水平,支持发展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
因此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将给中原地区带来更广阔的产业调整空间和发展机遇;相应地,也为呼叫中心产业提供了发展壮大的条件和空间。没有呼叫中心产业的产业体系是不完整的,而现代产业体系有赖于呼叫中心产业的服务外包,而呼叫中心产业也只有在服务其他相关产业的同时寻找到自己的市场。
2.4 人力人才资源
因呼叫中心是一种人力和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其人员的语言能力、专长领域和技能是呼叫中心核心竞争力之一。人才素质是呼叫中心产业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呼叫中心产业实现其价值的直接环节。中原经济区已具备了人力和人才资源。
人力资源优势。预计未来5年劳动力将达到7500万人,在目前河南大规模实施人力资源提升行动的推动下,这将为大规模承接产业提供有力支撑,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才资源优势。中原经济区正在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努力建设全国人力资源高地。调整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支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因此,有力的人才资源必将加快呼叫中心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南京轨道交通某条在建线路是国家批准的《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东西向骨干线路。其一期工程线路途经鼓楼、玄武、江宁、栖霞等四区,共设站18座,建成之后将与已投入运营的1、2号线及正在建设的3号线实现换乘,加快构建完善了主城区范围内的轨道线网,从而使南京原先的“十”字形两线交叉形态发展为“井”字形线网骨架。同时,将江北、河西、江宁、仙林片区与主城快捷连通,极大缓解主城区内部和进出城的交通拥堵压力,改善交通出行结构,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1共进关系的建立阶段——绿评制度
绿评制度出台的背景
2011年的3月,南京市民不经意间发现,位于太平北路两侧约50棵梧桐树“不见了”,接下来,热心的市民将根根绿丝带系在了棵棵行道树上。一场名为“拯救南京梧桐树,筑起绿色长城”的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经总结,该次事件的发展反映了以下几个特点:
规划设计阶段的公众参与程度不尽如人意。虽然在工程开始前的规划编制阶段,建设单位进行了地铁3号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公示,但是在广度上有所不足,为今后遭到公众质疑埋下了隐患;
公众关注借助网络、自媒体等手段得到放大。等待移栽的场面拍成照片,在网络上传播、讨论,并通过“转发”功能在网络上宣传和评论之后,事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且吸引了传统媒体加以报道。同时南京市政府在正确的执政观念下通过报纸、网络新闻等渠道作出相关回应,妥善处理了本次公众参与危机;
重大工程建设绿化评估亟待制度化。南京市政府吸取了此次事件的相关教训,为行道大树建立数据库以实施实时动态管理,并实现了重大工程前进行“绿评”制度的制度创新。
事件的最终妥善解决是南京市政府决定顺应民意,暂停施工,建立“绿评”制度优化工程方案。经过这次事件,“绿评”制度被作为今后重大建设前的必要程序,实现了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制度创新。
绿评制度的重要意义
( 一) 聚集网民智慧,促进最佳城乡规划方案的形成科学化。关涉城乡建设的民意表达是公众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城乡建设的具体体现,代表的是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这些利益主体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也熟悉基层民众对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
( 二) 平衡公益和私益,保障城乡规划目标导向的正确。随着自媒体等网络信息渠道的发展,公众借助这些新兴工具对城乡建设议题的探讨更深入,提出的建议更深刻,从而能更好地界定规划是否真正体现公共利益,确保公权力的运作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防止由于腐败造成私益受损,有助于在公益实现和私益保护方面找到平衡,保障城乡建设目标的正确导向。
( 三) 提升行政规划的社会认同度,有效减少城乡规划过程中的阻力。政府在城乡规划决策过程中满足了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的意愿,网民由此感到自身的权利和尊严受到了尊重,在内心获得满足感的同时,也对城乡建设的必要性产生认同感,从而减少城乡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阻力,促进社会和谐。
2 共进关系的深化阶段——绿评方案评审
绿评制度总体原则
①为进一步规范南京市城市建设中绿化管理,严格树木移植保护审批程序,保护古树名木及行道大树,科学实施重大工程建设。②对城市建设中涉及古树名木及一定规模以上的行道大树的移植、保护应进行树木移植、保护咨询。 ③咨询工作由市住建委牵头,市城管局、旅游园林局、规划局、公安交管局共同组织实施。④咨询小组由园林、建筑、结构、交通等方面专家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组成。⑤咨询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工程相关设计方案、工程建设对绿化的影响,以及古树名木行道大树的移植保护方案等。⑥工程建设单位要向市住建委提出树木移植保护咨询申请,申请材料主要包括工程相关设计方案、古树名木、行道大树的移植保护范围。 ⑦咨询小组应采取查询工程相关资料,听取工程建设及树木移植保护方案的汇报,实际勘探等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价,并且向建设单位出具评估意见。⑧建设单位根据咨询意见完善工程建设方案后向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树木移植许可,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内容进行许可条例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对树木移植保护方案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依法进行行政审批。
绿评会议相关工作
(1)绿评方案准备
组织相关设计单位编制绿评方案的各个部分,如由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编制树木影响分析报告,由委托的专业绿化移植施工、监理单位汇报树木移植淘汰工作的实施方案,由专业的园林规划设计单位汇报轨道交通线路建成后的景观恢复方案。
(2)前期踏勘组织
由市住建委统一组织,建设单位进一步与绿评委确认会议相关事宜,包括时间、地点、需要提前知晓的内容等,并提前递送材料,让其对所涉站点、绿化情况等有初步的了解,其中包括站点建设方案,所影响的绿化现状及影响的原因,所需采取的措施(迁移或砍伐)以及分别对应的处理方法,解答市民代表的提问。
(3)召开绿化咨询评估会议
相关专家、人大、政协委员、市民绿评员组成绿评委员,以及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旅游园林局、市交管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代表和媒体代表参会。会议的主要议程为推荐专家组长主持会议、编制单位汇报相应方案、绿评委员提问、相关单位解答、专家组长组织绿评委员讨论、形成绿化评估咨询意见并宣读。
绿评方案的编制工作
如上文所述,绿评方案由多部分组成,一般来说由相应单位分别编制并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组织整合,其工作分配一般如下:
表1 绿评方案主要内容及编制工作分配
绿评会议后续工作效果跟踪
该方案体现了各有关单位对绿评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绿化影响分析、树木移植淘汰数量和景观恢复设计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比较,原则上同意。
3 共进关系的巩固阶段——绿化移植工作
工作总体安排
南京地铁工程树木移植原则:控制工程质量、造价和工期“三控制”;对合同的履行、环保、安全和信息处理“四管理”;协调建设单位与工程建设有关各方的工作关系“一协调”。
树木拟安排在国庆以后进行。灌木及草皮移植根据施工需要进行。
树木移植一般工作流程
迁移工作总体流程为:
(1)迁移树木编号及建立移树档案,“一树一档”
(2)修剪树冠;
(3)树木起挖
(4)大树吊装
(5)苗木的运输
(6)卸车
定植工作总体流程为:
(1)大树栽植挖穴,保证开挖树坑的规格大于根盘的规格;
(2)大树入穴,按原生长时的南北向就位,保持树木直立;
(3)大树填土,栽植时分层填土、分层夯实,施工时不损伤根茎;
(4)裹干,用裹干专用布将树木的主干包裹起来,包裹高度约180-200厘米,保证裹干紧密牢固、高度一致;
(5)大树筑土堰,在坑外缘取细土筑一圈灌水堰,用锹拍实,用于灌水;
(6)大树灌水,大树移植后立即安排有序灌水;
(7)大树支撑,待浇水后土壤沉降到位,立即进行支撑。
后续养护
(1)排灌水
(2)修剪
(3)松土除草
(4)病虫害防治
4 思考与建议
坚实的绿评工作奠定了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景观维护共进关系的基础
由市住建委牵头,市规划局、城管局、旅游园林局、交管局参加,召开了地铁某在建线路的绿化咨询评估会。有关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共25人组成的绿评小组在听取了建设、设计、绿化移植和景观恢复等单位关于树木移植、保护和景观恢复方案的汇报后,经充分问询、深入研究讨论,一致认为此次提交的方案兼顾了绿化保护、工程建设及交通功能等方面因素,总体合理并全票通过了绿评方案。
可以认为,该条线路的树木绿化迁移乃至恢复是在多方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听取社会大众的意见建议,结合工程实际,努力做到程序完备、方案科学、实施合理,力争做到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和谐并进。
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景观维护共进关系也是城市记忆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为生活在南京市的一员,轨道交通线路的各参建单位对公众保护城市环境、保留城市记忆的心情非常理解和赞同。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动态的和不断更新的,建设单位同样希望通过单条线路乃至整个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能够使南京环境更加美好,生活更加便利,造福子孙后代,同时也成为后人城市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
交互设计;简约的网页设计;网页UI设计;以人为本;用户体验
一、网页界面交互设计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交互设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当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国内大多数院校并没有开设网页交互设计专业或者相关设计课程,因此系统学习过的专业技术人员稀少。交互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关注交互体验设计,1984年由IDEO的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在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来。在过去网页交互设计主要由程序员来完成,并不是由设计师来操作,由于程序员自身的局限性,这就造成诸多设计问题,比如网站设计的交互方面粗糙,繁琐难用,其次在传统的网页设计中,设计师往往较为重在技术,而忽略人的“情感”问题,忽视了”情感”的交互。网页交互设计还要遵守一定的形式美法则。美的东西总能打动别人,对于网页来说也是如此,漂亮舒适的网页界面总能吸引用户的眼球,并且提高网页的浏览量。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需要安静的元素放松精神,因此对美的认识逐渐变为易用的、简约的。简约主义必然就被应用到了网页设计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简约主义设计的它蕴含深厚的审美意趣和内涵。现代主义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认为在设计中对外在装饰追求的多少能反应出个人审美修养的高低。
二、网页交互设计的意义
当今很多人认为网页设计,就只是简简单单的美工设计,或者说浅层次的理解为交互设计的只是为了使浏览者更好地、更容易地操作网页。交互设计不仅只考虑到用用户更好地,更加容易操作网页界面,而且还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去设计是否需要易用性,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由于影响设计的因素逐渐增多,我们只有改变思路,从用户出发,不能只靠考虑是否美观,这样才能设计优秀的网页交互设计作品。
三、用户研究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以人为本”。“以人文本”旨在了解用户需求,以用户为出发点。设计师是在设计网页的不能只专注于网页界面的美观,还要考虑到用户的行为及心理,更深的挖掘用户需求,才能设计出好网页。在做设计的时候避免不了用户研究,用户研究首先包括可用性研究,其目的是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在网页交互设计中则体现为网页界面应该能更容易地被人接受、使用和记忆。其次就是设计师要敏锐地去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为网页更好为人服务。用户研究要求设计师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最终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说就是设计师要思考自己设计网页如何能让浏览者主动的喜欢上自己网站页面。用户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分析使用者的使用语境,使用习惯等。这样才能设计出满足浏览者对网页功能期望的网页。
四、用户体验
网页界面的设计效果,会影响用户的情感。对网页交互设计产生的还会影响人的情绪和情感。因此在网页体验设计需要将人的生理本能及情感的注入到设计之中。从用户体验而谈,用户浏览网页是有什么需求?可以归纳为两点:首先是浏览信息,其次操作数据。这里的数据是指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用户在浏览信息时,不会对“数据”造成任何操作,只有用户进行点击链接、跳转页面等,才会和数据进行交互。因此,在做网页交互设计时候主要满足用户的这两方面的需求,要做到:一、要有一个漂亮的界面,及网页界面的视觉设计要美观,二、用户在操作数据时候要高效,及网页界面的交互设计灵活。
五、以用户为中心的网页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之父AlanCooper首先在他的著作《AboutFace3:交互设计精髓》中提出了目标导向设计的方法。交互设计只有从使用者的目标出发来设计,满足用户需求,这样才能使用户感到满意,并将信息推荐给其他人。以用户为中性的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用的目标,需求和动机是什么。在网页交互设计中不能匆忙的使用绘图软件画出漂亮的界面,设计师首先要做的是用户研究,了解用户需求。只有在充分研究用户需求之后,建立用户模型,对产品进行归纳,最后再来关注细节设计,如网页的界面风格,字体,图标,色彩等的搭配.其次要最终用互动使用习惯进行网页交互设计,用户的使用习惯并非即刻而成的,而是用户长时间的养成的生活方式。浏览者在浏览网页的会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其一,网页交互设计只有尊重用户的使用习惯、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及长时间积累的经验才能设计出更加流畅的网页界面。其二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界面的简约,易用,不是使浏览者去记忆使用大量的流程。日本设计大师深泽之人在产品设计提出“无意识设计”理念,这种理念也同样适用于网页交互设计中,无意识的设计就是让设计师关注用户的行为习惯,设计出的产品能够使用户在轻松的使用此产品进行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记忆。网页交互设计不能有过于花哨繁缛的内容以免影响用户体验,在网页交互设计中网页界面的设计应该具有简洁性。
六、结束语
网页交互设计要达到最有效的传递信息给浏览者,其页面的视觉引导,页面的风格统一毋庸置疑是一个特别重的环节。视觉上必须要简洁。在设计中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是网页交互设计的核心思想,好的设计必须能够打动人,好的设计必须是美的设计,必须是为人的设计,这也是未来的网页交互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网页交互设计不只是单纯的给网页进行简简单单的进行一些装饰和美化工作,设计师在设计网页的时候必须要基于网页的易用性,情感等赋予独立的思想和创意,要结合浏览者的行为习惯、心理、及使用方式等因素,以为为本,基于用户体验进行网页交互设计。了解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用户需求来设计网页界面,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简洁、易用的网页交互设计中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静,肖玮,杜煌,论网页界面的交互性设计,[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
[2]吴飞燕,基于用户体验的网页UI设计,[电子世界],2014年
[3]曹华宇,张阿维,基于用户体验的网页界面交互设计原则,[艺术科技]2015年
网络游戏作为互联网产品,其发展本质是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但是由于社会对网络游戏存在发展意义缺乏必要的认知,使得网络游戏中的交互设计发展研究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出网络游戏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意义。交互深刻影响着网络游戏用户的行为,同时也决定了用户和游戏产品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网络游戏交互设计的发展关键是一方面让游戏玩家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游戏世界场景,另一方面是通过游戏互动增强玩家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游戏玩家的合作、竞争意识。为此,文章以网络游戏中的用户交互设计实现为基本出发点,以具体的网络游戏形式对网络游戏中的用户交互设计及实现方案展开探究。
一、网络游戏中用户交互设计概述
(一)网络游戏交互设计内涵
网络游戏交互设计是指以网络游戏用户的游戏体验为基本核心,从游戏玩家的游戏体验角度出发,通过多种设计手段和设计方法的应用来解决网络游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网络游戏自身的 特点决定了交互性网络游戏设计实现的可能。网络游戏的交互设计关注的是用户的个人体验和行为。
(二)网络游戏用户交互方式的分类
1、 操纵感的交互
这种游戏交互主要是指游戏玩家在游戏中的行走、跳跃、表情等动作技能带给人的使用反馈、感受。这种游戏交互操控感的设计体现在快捷键、游戏相应速度等方面。游戏交互操控感的提升需要在对用户游戏行为演技的基础上进行,在了解用户动作习惯和游戏操作反馈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设备。
2、 剧情交互
这种交互方式是指玩家对游戏剧情和情节的理解,在剧情和游戏人物的带动下来吸引游戏者的游戏兴趣。剧情交互形式应用最为典型的网络游戏是《仙剑奇侠传》。在《仙剑奇侠传》中,有很多玩家对赵灵儿的结局感到叹息,对游戏的这种情感还延续到后来电视剧的翻拍上。可见,优秀的网络游戏剧情设计能够增强游戏和玩家之间的交互,为游戏发展吸引更多支持者。
3、 场景画面、音效等的交互
这种交互是指通过场景、画面的营造来为游戏故事创造背景环境,给游戏玩家带来身临其境之感。游戏中的造型服饰、音效等都会对游戏交互实现提供重要的支持。
4、 界面交互
这种交互主要是指在网络游戏的各种界面中,对游戏信息、游戏内容、游戏操作步骤的综合展现。游戏的良好操作需要各个界面来实现。但是受玩家个人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准确把握游戏操作规则。通过网络游戏交互设计能够帮助玩家在有限的时间中把握游戏操作的内涵。
二、网络游戏《三国杀》中的用户交互设计及实现方案
(一)结合产品经理思维挖掘产品的交互需求
采用双向调查法来研究现阶段网络游戏《三国杀》发展存在的问题,具体是利用留存的用户调查信息结果来验证已经流失的用户信息。通过双向调查法的分析发现这款网络游戏发展缺乏市场活力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上手操作存在门槛。网络游戏《三国杀》和一般的游戏相比,游戏操作内容比较复杂,在没有专业玩家的带领下,很难自己掌握游戏的基本操作要领。加上网络出牌时间的限制,玩家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操作失误来导致游戏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戏玩家的游戏心情。第二,游戏内容更新的弊端。这款游戏的更新发展缺乏普及度,使得很多老玩家不了解更新之后的卡牌技能,甚至还存在卡牌技能相矛盾的现象。第三,游戏开发缺乏新鲜血液的支持。这款游戏的玩家具有很高的流失率,基本用户是大学生。学生在毕业之后由于线下面杀活动的组织困难,使得这款网络原有的支持者消失。
针对这些问题,这款游戏的用户交互设计需要结合产品经理思维挖掘产品的交互需求。第一,通过用户交互设计的方式来降低游戏新手的操作难度,为游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鲜血脉的支持。第二,对于更新之后的新增角色和内容,要设置专门的专题站来讲解,帮助游戏玩家及时了解卡牌新增角色和技能。第三,加强对这款游戏线下群众基础的重视。
(二) 网络游戏《三国杀》中的用户交互设计方案
第一,通过用户交互设计的方式来降低游戏新手的操作难度,对之前难以被玩家理解的概念做出明确性的显示。结合不同玩家的需求可以增设不同的游戏难易程度选项,为玩家的游虿僮魈峁多的选择。第二,针对游戏更新之后难以判断的卡牌技能,需要对其进行明确的显示。在更新之后的游戏,黄忠的技能应用比较苛刻,对于刚刚接触《三国杀》的玩家来讲,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这个英雄卡牌的使用难度,对游戏操作界面进行了改善,在游戏界面上会直接明确人物角色卡牌标识是否会生效,提升了用户游戏的交互体验,具体如图三所示。另外,为了帮助玩家更好的理解各个角色卡牌,还可以设置相应的武将专题站,为新手了解游戏操作提供重要的支持。
(三) 网络游戏《三国杀》用户交互设计总结
在产品经理思想的指导下,在进行充分调研之后对《三国杀》游戏的正确开展提供了重要思路的指导,进一步挖掘出这部网络游戏产品中可能存在的交互性问题,并结合实际为如何完善这款游戏的用户交互设计进行了分析。在开发研究网络游戏的时候,开发研究者不能讲自己单一定位成简单的游戏交互设计师,而是需要在产品经理思维的指导下,从总体上对网络游戏产品的开发和运作进行思考、分析,及时发现网络游戏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为如何完善网络游戏设计做出积极的思考。网络游戏《三国杀》用户交互设计的实现充分体现了产品经理思维对游戏交互设计的重要作用,为类似网络游戏产品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用户的游戏互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够让玩家通过游戏实现阶段成长。文章结合网络游戏、网络游戏交互设计内涵和特点,以《三国杀》为例,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探究出有针对的网络游戏交互设计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游戏交互设计领域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林铖. 基于WebSocket的智能手机与网页游戏交互系统[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03:100-101.
[2]周成效,沈东婧. 基于用户需求的交互式专业图书馆主页设计――以上海生命科学图书馆主页为例[J]. 现代情报,2015,07:134-138
[3]陈海强,覃团发,姚海涛,刘运毅. 网络教育游戏的分析及设计的见解[J].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02: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