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5-23 08:51: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篇1

2.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书同文,车同轨 统一货币、度量衡 焚书坑儒 修筑万里长城 秦朝的疆域

能力:(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秦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或制作秦朝疆域的简便口诀或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古代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秦王扫六合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与作用

四、教法选择:运用多媒体,进行问题探究讨论式教学

五、学法引导:合作、讨论学习法

六、课堂组织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体现“先学后教”、“以生为本”。

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授课效果。

八、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查学习资料。

九、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师: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割据混战,不断兼并,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的统一,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那么,在七国中,哪一个诸侯国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呢?(生答: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秦是怎样统一中国的。

(教学新知)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分组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生:各组推出代表回答问题。

师:综合学生回答的要点作出点评归纳总结。

2.秦统一的经过

师:秦王嬴政亲政后,开始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一方面用贿买、离间等手段,分化瓦解六国,另一方面实行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各个击破。重点要求学生记住三个要点:(1)人物:嬴政;(2)时间:公元前221年;(3)都城:咸阳。)

师:公元前221年,秦尽灭六国,实现了统一,偏处西方一隅的秦国历史结束了,统一的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是旷古未有的伟大创举,对我国历史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3.秦统一的意义

师:同学们请回答秦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生:各组学生积极回答,相互补充,共同完善。

师:归纳总结,安排学生讨论:你能否描绘一下课本上嬴政的画像?秦统一是嬴政一个人的功劳吗?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秦始皇统一中国与我们今天解决有什么联系?(教师指导学生从统一对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以及今天我们解决的方式方法等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师过渡:秦王嬴政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了统一之后,为巩固统一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下面,分别请四个组的同学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第一组学生探究讨论)

师:指导第一组学生阅读课文,和学生探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并向学生依次提出下列问题。

1.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生:看书归纳出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

2.嬴政为何自称皇帝?为何被称为秦始皇?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3.“三公”是指什么?各自的职权范围是什么?生:根据课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回答。

4.这套制度的建立属于哪个方面的措施?生:回答政治方面。师过渡: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战国以来,各国文字、货币、度量衡各不相同,相当混乱,这不仅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造成极大不便,还影响到国家政治上统一的巩固。

三、书同文,车同轨(第二组学生探究讨论)

1.书同文,车同轨”这一个主题讲述的内容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什么方面采取的措施?生:文化经济方面。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生:统一文字。

3.秦始皇是怎样统一文字的?多媒体展示各国文字的不同及秦统一文字的过程。生归纳: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还允许通用隶书。

4.中国的汉字从出现到秦朝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生答师补充: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四、焚书坑儒(第三组学生探究讨论)

1.“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什么方面采取的措施?生:思想方面。

2.什么是“焚书坑儒”?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生:阅读课文讲述故事。

3.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生:加强思想控制。

五、修筑万里长城(第四组学生探究讨论)

师:多媒体展示秦长城示意图,说明秦长城与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不同,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筑的。

1.这一主题讲述的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哪个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什么要点?生归纳:民族关系方面。“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越族凿灵渠”。

2.识读《秦朝疆域图》指出秦长城的起止点在哪里?生: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生:介绍匈奴族的历史,指出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

5.桂林兴安境内有一个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是什么?生:灵渠。

(小结)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的统一,最终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强大的秦帝国。

(课堂活动)评价秦始皇

教师介绍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客观、全面、一分为二。学生讨论秦始皇的功与过,并在课后写成小论文。

十、板书设计

第13课 六王毕四海一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2.秦统一的过程3.秦统一的意义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2.在中央设“三公”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书同文,车同轨

1.统一文字2.统一货币3.统一度量衡4.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四、焚书坑儒

五、修筑万里长城

篇2

2.经历对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观察过程;学会制作矿石标本的方法。

3.乐于参加观察矿石和制作矿石标本的活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小刀、钥匙等。

演示材料:小方盒、玻璃瓶、矿物、有关矿石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铜、铁、铝矿石。

铜、铁、铝等各种金属都是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1、教师指导学生从颜色、光泽、硬度、结构等方面观察铜、铁、铝矿石。

2、教师指导学生用小刀刻比较矿石硬度。

二、了解什么矿产、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教师讲解以及图片、视频资料的展示。

三、学习制作矿物标本的方法。

根据课本上制作矿物标本的过程与方法制作标本。

1、准备一些小方盒和玻璃瓶;

2、将搜集到的金属矿物和能源矿物及其提炼物分别装入小方盒和小瓶中;

篇3

1.理解压力、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增大和减少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地了解.初步学习控制变量法.

3.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

4.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5.通过实践研究改变压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压强概念的理解以及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实验器材】 木条、钩码、气球一个(质量好容积大)、一张报纸、矿泉水一瓶、夹子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课

演示 (1)用重物压住气球,并适当增加重物.(2)用笔尖轻戳气球,球破裂.

讲述:气球两次不同的“经历”却导致了它不同的“命运”,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学习了“压强”的知识后,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生活动 学生猜测并观察.起初,球不破,但随着重 物的增加,前排的同学开始堵耳朵、侧身,可始终没有看到自己担心的现象出现.球始终没破,使学生的意外变成了惊奇.看到球被轻轻地戳破,学生的惊奇又变成了困惑.

一、认识压力

演示1 如图1所示,把长木条的两端垫上等高的物体,中间放一钩码,木条向下弯曲.

问 钩码对木条的力叫什么力?画出这个力.

学生用塑料直尺代替木条,用透明胶带将钩码固定在直尺中间,跟随老师进行同样的实验. 实验观察后作图.

演示2 固定好钩码,慢慢抬起木条的一端,指导学生观察木条的形变情况.

问 木条弯曲的程度与刚才还一样吗?这说明压力与重力一样吗?

实验结论 (1)木条弯曲程度变小了;(2)弯曲方向不再是竖直向下了;(3)说明压力与重力不一样.

演示3 将木条竖直继续让学生观察.

问 木条还弯曲吗?砝码对它还有压力吗?这说明压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问 木条弯曲吗?木条还受压力吗?这又说明压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实验结论 木条不再弯曲,不再受压力了;说明压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要相互挤压”.

演示4 取下砝码将木条水平放置,继续让学生观察.

问 木条弯曲吗?木条还受压力吗?这又说明压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实验结论 木条不弯曲,木条不受砝码的压力,说明压力产生的条件还有“两物体要彼此接触”.

问 (1)钩码的重力发生变化了吗?(2)木条受到的压力呢?(3)施力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压力始终相等吗?

实验结论 (1)没变;(2)有变化;(3)不是始终相等.

问 通过这个实验,大家对压力有了怎样的认识?请同学们先讨论、总结一下,然后大家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1)压力的产生条件;(2)压力的大小;(3)压力的方向;(4)压力的作用点.

学生交流并归纳 (1)两物体只有在接触并互相挤压时才会产生压力;(2)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水平面受到的压力才等于物重,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小于物重;(3)压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接触面;(4)压力总是作用在接触面上.

讲述 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幻灯片展示)

练习 (幻灯片展示) 分别画出图中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支持面的压力.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二、压强

(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问 同样的压力产生的效果是否也一样呢?

小实验 如图4.

问 两手指感觉一样吗?

讲述 生活中有不少压力效果让人们感到意外的情况,如:

播放幻灯片

(1)庞大的雪地直升飞机竟然能“踏雪无痕”,这是怎么回事儿?

(2)身体孱弱的蝉竟然能刺破坚韧的树皮,是因为它的力气大吗?

学生观看并思考.

问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交流、猜想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教师讲述 下面请大家利用面前的实验器材:一瓶矿泉水,一只气球、一个夹子.根据实验目的来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以下问题:

(1)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什么去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发生了变化?

(3)通过什么措施改变压力的大小?

(4)通过什么措施改变受力面积?

(5)设计实验表格.

学生设计实验:小组内充分讨论,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以下结论.

(1)控制变量法;

(2)通过观察气球的形变程度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3)通过改变瓶内水的质量;

(4)把矿泉水瓶子压在气球上,正放一次,然后再倒放一次;

(5)设计实验表格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表格中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并板书.

学生分析论证 小组内交流得出结论:(1)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压力不变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引导学生自评.

重点放在方法总结,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评估 (1)在实验时,不论改变压力还是受力面积,都要与“半瓶水时底朝下”相对比,因此,将该操作放在第二步更好,这样做与前后都能对比,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增强实验的条理性.

(2)气球充气太足会使现象不易区分.

(3)用大气球实验效果会更加明显.

(二)压强的物理意义

过渡 通过刚才的实验,压力的作用效果能否用压力的大小来描述呢?

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人们引入了压强的概念.

要求学生自学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在学生自学的同时做好以下板书:

板书

1.物理意义: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公式:p=F/S.

3.单位:帕斯卡 1 Pa=1 N1 m2.

学生自学压强的定义、符号、公式和单位.

(三)压强的定义、公和式单位

讲述 拿出一张报纸放在桌面上,说明一张报纸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1帕,说明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压强单位.

学生体会1帕的大小,并估计身边的压力产生的压强的大小.

让学生思考这是一种怎样定义概念的方法?举例说明我们曾经学习过的哪些概念使用了这种定义方法?

小组内交流并快速汇集意见,形成答案:比值定义法;例如:密度、速度、电功率等.

(四)受力面积

过渡 压强的定义中提到了受力面积,怎样理解受力面积呢?

演示 (1)将书本平放在讲桌上,逐渐推向桌外;(2)将书本平放在讲桌上和用手托起课本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什么是受力面积.

学生认真观察,并对比两现象的异同,领会受力面积概念.

练习 (1)指出从甲到乙,地面受力面积的变化.

(2)从甲图到乙图,地面受力面积变了吗?A、B间的受力面积变了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个别学生回答,其它同学纠正或点评.

三、怎样减小和增大压强

讲述 在生产和生活中,出于需要人们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了压强;观察下面的图片(幻灯片展示),说说压强变大还是变小了,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的?

点拨学生利用公式加以说明.

(1)布置学生自主学习“想想议议”,理解教材图14.1-4、14.1-5、14.1-6.

(2)幻灯片展示减小压强实例;让学生解释现明.

(3)幻灯片展示一些增大压强的实例.

学生小组内交流,利用公式加以分析并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归纳改变压强的方法.然后通过幻灯片展示并板书.

学生归纳总结 改变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

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受力面积并减小压力

增大压强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

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力并减小受力面积

练习 (幻灯片展示)

观察图9,根据所学的压强知识,结合学生青春期身体成长发育的特点,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合理着装?

学生利用压强的知识进行分析,从物理的角度认识青少年时期穿高跟鞋的危害;从而感悟题目中渗透着的健康教育信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认识正确的行为习惯对成长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与同学交流从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总结.

【板书设计】压 强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不变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

1.物理意义: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公式:p=FS.

3.单位:帕斯卡 1 Pa=1 N1 m2

三、改变压强的方法

【教学反思】

1.案例的“亮点”是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小物品”开展实验,其好处是:(1)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可以随处挖掘条件开展实验,培养了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的习惯;(2)让学生从身边的用品中寻找材料准备实验,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还减少了教师准备和整理器材的工作量;(3)能为教具不足的学校提供实际的帮助.

2.小练习融进了健康教育,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同时,依据科学进行说理,增强了对问题的说服力.

3.初中物理实验应重视“生活化”.刘谦的魔术之所以神奇,恰恰是他对身边的物品顺手拈来就能使用!一瓶矿泉水,一只钢笔,一片纸巾,一枚硬币就能让人瞠目结舌;只要教师用心,物理实验同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

4.定性实验可改进的余地往往比定量实验的要大.这就为教师和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课堂检测

1.如图10所示,A、B、C三图中是同一物体在三种不同情况下静止时的情形,其中物体对支持面压力大小等于重力的是图______,物体对支持面压力小于重力的是图______,物体对支持面压力大小与重力无关的是图______.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11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______,判断压力作用的效果.在比较(a)(b)两图的实验中,控制了______不变,比较______的不同,可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有关;在比较图______与图______实验中,控制了受力面积不变,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__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法.

篇4

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是掌握五个形容词的音、行、意,并会运用句型What's she like?2.教学难点是读准honest的读音,理解并运用五个形容词来进行交际。

教学辅助手段:课件、单词卡、游戏用的玩偶、介绍朋友的文章(要求学生能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一、教材理解运用的反思

依据本课内容、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1、学习五个形容词friendly honest hardworking careless 和lazy。

2、运用句型What's she like? She is……

本节课我确定的任务话题是谈论朋友,针对五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材料中出现的句子Tell me about your friend. 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 …以及Look, my friend is here .学生以前学习过,这些句子只在谈论朋友的交际中和介绍朋友的小文章中使用,不作为教学的重点句型。这样设计的结果是,课堂上出现了三个意想不到的局面;

1、学生在使用这三个句型时候,十分得心应手。

2、这三个句型,没有加重课堂的运行权重,课堂运行自然和谐,时间充分。

3、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是有侧重点,条理清晰。

二、课程理解的反思

课标中提到要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设计这节课时我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整节课我以成龙为范例,以谈论朋友为主线,通过介绍成龙的名字、外貌和言行,引导学生用What's his name? What's he like? 句型逐步谈论自己朋友的名字、外貌和性格特点,句中学词,由句到篇,由易到难,以旧带新,循序渐进。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以重点句型为主线,围绕谈论朋友这一话题进行的,并最终为形成介绍朋友的文章做铺垫。

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体验、实践、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教学反思

对于新词的讲授,我更多的是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来设计教法和学法的。让学生通过阅读成龙的语录体会honest的含义,正直,诚实,率真,可敬,然后再去所给的人物中寻找符合honest这一性格的人,最后落实到谈论自己的朋友是否也有honest的性格特点。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理解和感悟,在真实的语境中去运用语言,学以致用。而且这种创作性的使用语言要比机械性的重复记忆效果更好,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课上我没有过多地强调重点句型What's he like?的汉意,主要引导孩子在谈论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格时运用这个句型。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觉到语言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知道语言的应用性,给这节课也增添了许多活力。

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的活动,考虑到学习者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和学习效果,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我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留了两个作业:一个是完成介绍朋友的小短文的书写,一个是运用本课重点句型谈论朋友的个性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和喜好任选其一。我想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这样每个学生才都会有所收益。

四、整体感悟和领会

虽然课上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时间,可通过这次活动的锻炼和磨砺,我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有了更深入地体会,触摸到了课改的精髓。课堂上老师要当好导演的角色,学会退居幕后,把更多的表演机会留给学生。教学中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高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的手脚动起来,思维动起来,在实践的撞击中理解和感悟语言,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正所谓“活学活用”。而学生的创造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这些“导演”长期坚持不懈的培养。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要会挑选和任用“演员”。难的问题留给有精力的能力强的学生,简单的任务留给能力稍差的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教材就如同是剧本,“导演”们不仅要理解剧本,用好剧本,更要会改编和创编剧本。

通过这一节课的讲授充分展示了我个人的语言面貌和课堂调控能力,但也有很多遗憾和不足。如课上训练学生听力的时间少,介绍朋友的例文时如果用听音选词填空的形式来完成就更好了。每学完一个新词让学生运用新词来描述自己的朋友时,由于英语沟通的障碍,学生难以理解,不明白老师要求他们干什么,这时正确的示范很重要。授课时如果我能运用好表情、手势、眼神、语言及时给学生做个介绍朋友的范例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

五、经验提升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沟通是影响课堂成败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更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熟练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的使用,如几何画板、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等。

多媒体技术和探究式教学的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多媒体技术和探究式教学整合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我相信随着多媒体技术与探究式教学整合的研究,必将大幅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燕 数学教学中如何用好计算机 中学数学教与学2001第2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