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1 22:14: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创业协会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环境瞬息万变,我们协会工作及任务也总不能局限于前人的经验和曾经取得的成就,创新不可或缺,不仅在协会工作计划上敢于先行,更要在实际工作中勇于突破,融入新的理念,将新思路、新策略践行于实践中。
在做好本协会相关工作的同时,与其他校内外企事业单位或是其他协会达成交流与合作是协会工作的重点和协会取得成就的突破口。
以就业创业协会为依托,协会通过内部交流与外部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协会组织并举行全校性就业指导、创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宣讲和校内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就业调研以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讨新形式下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的各种前瞻性话题。
协会为推动学校和学生、企业和人才、用人单位和育人单位间的双向交流、降低择业成本、规划美好职业生涯而不懈努力!
协会下设行政部(含财务)、宣传部、人力资源部、对外交流部、信息部。各部门各尽其职、互相配合、团结合作,共同为福建师范大学就业创业协会的发展而努力。协会实行主要部长负责制,对办事得力、工作成绩突出、为社团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学予以奖励;对办事不力、在其位不谋其事的同学视其情节轻重做出相应处理。
新学期伊始,协会目标很明确,一则培养和锻炼协会成员综合素质和相关技能;二则服务、贡献于师大同学,扩大协会知名度;三则努力在学年末的校十佳中占有一席。就业创业协会将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纳新阶段新成员的系统培训,让其在协会中以学习带动工作。
2、注重培养和锻炼协会成员就业创业方面的能力,以期能够自主独立地完成协会相关工作。
3、收集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从中获取其hr部门在招聘时最为看重学生哪方面知识和技能,并与同学们分享此成果。
4、组织并承办各种就业创业方面的讲座及座谈会,来为同学们展示前人的经验和所需的知识、技能储备,让同学们了解和学习。
5、组织联系用人单位,主动与他们搭建信息桥梁,推荐优秀毕业生以期提供满意的工作。
资金如同企业的粮食,要保证企业每天有饭吃,不能饿肚子,就要制定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在企业刚启动时,一定要做好3个月以上或到预测盈利期之前的资金准备。但开业后由于各种情况会发生变化,比如销售不畅、人员增加、费用增加等等,因此要随时调整资金运作计划。而且,由于企业资金运作中有收入和支出,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创业者还要懂得一些必要的财务知识。
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大学生创业者缺少社会经验和商业经验,如果把自己独立放到整体商业社会,往往会难以把握。这时可以先给自己营造一个小的商业氛围,进入行业协会是比较有效的一条途径。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借助行业协会了解行业信息,结识行业伙伴,建立广泛合作,促成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大学生创业者可选择一个能提供有效配套服务的创业(工业)园区落户,借助其提供的优惠政策、财务管理、营销支持等服务,使企业稳定发展。另外,还可以找一个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咨询师做企业顾问,并学会借助各种资源,学会和各方面的人合作,千方百计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商业氛围,这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起步十分重要。
从亲历亲为到建立团队
企业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实力干出来的。大学生有文化、头脑灵、点子多,但在创业的初期,受资金的限制,在没有形成运作团队之前,方方面面的事情必需自己去做。只有明确目标不断行动,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重要的事情先做。每天解决一件关键的事情,比做十件次要的事情会更有效。当企业立了足,并有了资金后,就应该建立一个团队。创业者应从自己亲历亲为,转变为发挥团队中每一个人的作用,把合适的工作交给合适的人去做。一旦形成了一个高效稳定的团队,企业就会跨上一个台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盈利是做企业最终的目标
承蒙各位选民的厚爱,再次选举我为顺外村民委员会主任,新一届村委会班子实现了连选连任,这不仅是对我和班子成员的一种认同与接受,更是对我和班子成员的一份希望和重托,在此,我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近三年来,是顺外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是改革开放步子迈得最快的时期,是村庄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村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年至**年全村实现累计实现总产值亿元,总收入亿元,村级收入万元,上交国家税金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在镇党委镇政府和村党委领导下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新一届村委会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当选新一届村委会班子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了更好的履行工作职责,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发展目标,发挥导向作用。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村情实际,科学制定本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激励并率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扎实推进村级经济社会的持续夸越发展。
二是壮大村级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发展是第一要务,富民是第一目标。要始终把富民强村作为第一要职。要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把全民创业作为促进村级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本村的产业优势,大力提升创业层次,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板块经济;大力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确保村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不断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经济实力。
一、指导思想
开展交通系统"服务企业百日活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旅游富县"战略主线,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重点工作目标,以工业企业为重点服务主体,以有行政执收执罚权的运管、路政两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为重点治理对象,以企业减负治理为重点整治内容,不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和改进服务,确保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交通系统"服务企业百日活动",使其成为优化我县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抓手,通过取消和规范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查处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培训、乱评比等案件;出台和完善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转型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等多种方式,为支持企业创业创新、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9月中旬-9月下旬)
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和"服务企业百日活动"动员会,对百日活动进行集中部署,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各单位要按照目标任务分解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于9月下旬前报局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阶段(9月下旬-11月上旬)
按照制订的活动方案,细化责任,把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完成标准和完成时限,使活动分步有序推进。
1、认真开展作风治理,进一步优化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环境。着力整治向入会企业滥收会费的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继续治理向机动车辆乱收费行为,落实各项涉企优惠政策。
2、广泛开展基层站所服务企业活动,切实为企业提供服务。开展"服务企业百日活动"要与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相结合,基层站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多种形式走进企业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转型发展。要对20*年上半年度民主评议反映的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促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落实,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3、深入开展"三查"、"三抓"活动,坚决查处涉企"三乱"行为,切实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和群众监督的作用,认真开展查基层单位、查薄弱环节、查突出问题、抓典型、抓曝光、抓查处活动,坚决查处违规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案件,对加重企业负担的"吃、拿、卡、要"行为进行从严惩治,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总结提高阶段(11月中下旬)
把开展"服务企业百日活动"与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纠风工作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建章立制、总结提高。要突出活动的特色和成效,对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对未按要求开展工作的或达不到有关标准的部门和单位要写出书面检查,并责令其限期改正。局将组织人员进行明查暗访,各单位要及时将活动情况和经验做法以简报形式报局办公室。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贯彻县委县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战略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具体方案,精心组织落实。百日活动的效果,要作为各单位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第二条推进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市场调节与政府推动相结合;鼓励发展与监督规范相结合;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专业化分工与网络化协作相结合。
第三条创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体制。保留少数由政府资助的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支持单位和个人按照市场化机制兴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省外各类机构来晋开展科技中介服务业务。
第四条引导专业技术力量开展科技中介服务。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要积极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要面向社会开展科技中介服务业务;企业应积极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兴办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技术转移中心。
第五条建设科技中介服务业共享平台。整合政府、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的信息资源,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服务与需求的信息对接。
第六条加强科技中介组织的网络化建设。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企业等组织的联合;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法律、金融、会计、资产评估等服务机构的协作,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与管理的综合配套服务。
第七条加大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对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可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八条强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功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服务重点,在完成科技成果的承接、引进和应用后,可以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奖励为促进该项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有关人员。
第九条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决策咨询作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可以将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部分工作委托给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其在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论证和重要工作部署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第十条大力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多种方式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对在科技中介服务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促进各类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发展。积极推动行业协会建立行业操守自律制度和统计制度,鼓励建立行业联盟,扩大服务范围和影响,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第三,推动“四个转变”。要着力推动全市共青团工作“由以活动建设为主,向创造良好环境、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转变;由以提供活动性的公共物品为主,向以提供政策性、项目性、路径式的公共物品转变;由以团组织覆盖为主,向以综合性的青年社团建设、吸纳全社会全面参与的多元化覆盖转变;由以组织动员为主,向以组织动员与社会动员并重转变”。
第四,体现“六个思路”。分别是“以转变服务与覆盖方式为重点,加快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分类引导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青年工作的整体化发展;以提升形象为目标,加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建设;以主体功能阵地建设为目标,加强综合服务载体平台的建设;以‘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为目标,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的创新发展;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目标,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突出“十项工作”。
1、继续把团建创新作为重点抓好,尤其重视分类引导、创新试点的深化,加强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推动探索成果的实践转化。
2、把抓基层、打基础、培养基本工作力量的“三基”工作持续抓好,尤其是要加强对村剧团干部的轮训与培养。
3、重视共青团的工作力量在自主创新领域中的载体打造与项目推进,以青年创新领军人物选树和青年技术人才培养为抓手,组织青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岗位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
4、加强共青团的工作空间拓展与关键环节突破,把驻外团工委、在校大学生协会、行业协会、学生社团、非公组织等作为团建重点,尤其是做好驻外团工委和非公土建量化指标的突破。
5、进一步加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将见习基地的质量建设与创业扶持的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切实服务青年职业成长。
6、加强青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信息获取、调查研究和表达路径建设,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共青团面对面、走进青年、青年聚议厅、网友见面会等为载体,狠抓话语平台、政策路径、权益发展三项工作,重点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贯彻落实检查。
7、重视媒体整合与宣传,尤其是网络媒体在加强青年归属感、提升组织影响力和体现组织存在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8、加强全团作风建设,打造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工作队伍。
(一)指导思想。围绕实现全市“十二五”工业发展目标,以落实国家和省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为核心,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主线,以“服务企业、助力成长”为主题,进一步完善创业孵化、培训辅导、组织网络、投融资服务等四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内在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服务中小企业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作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全市中小企业品质和服务提升年活动,力争实现以下目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户以上,孵化催生900家以上小微企业,新增从业人员5.5万人以上,完成1—2个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建设,认定1—2个左右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1—2个左右小微企业创业园,培训企业高管100人次以上,帮助企业融资50亿元以上。
二、主要内容、要求及责任分工
坚持把开展中小企业品质和服务提升年活动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与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结合起来,与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着力开展好以下各项服务:
(一)政策落地服务。一是抓好政策宣传。对近年来国家和省、市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一次全面梳理,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现场宣讲、网络在线解读等方式,开展全方位的政策宣传活动,做到政策宣传全覆盖;组织专家团队深入集群和园区,提供现场政策咨询宣讲服务;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开展政策咨询服务,促进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中小企业服务科负责,综合科配合)。二是抓好政策落实。争取领导重视,协调各有关部门,推动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出台和贯彻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中小企业服务科负责)。三是开展企业减负维权行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推动解决中小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乱收费、乱摊派、索要赞助等问题,进一步清理不合理收费,简化审批程序(行政服务科负责)。
(二)创业孵化服务。一是认真抓好小微企业创业园的建设工作,以推动全民创业、增加企业数量为目标,以孵化培育科技型、创业型、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为重点,积极打造一批总部结算类、产业配套类、创新创意类的小微企业创业园。不断创新创业园的管理模式,用好用足国家、省、市政府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联合国土、人保、税务、金融办等部门,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小微型企业服务,最大程度促进企业孵化,最大限度支持企业成长(非公有制经济科负责)。二是在全市筛选15家左右发展潜力大、团队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推荐纳入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库,集中政策资金、融资担保、培训辅导、股权投资等多种服务手段,实施政策聚焦,支持其提升实力,壮大规模(中小企业服务科负责)。三是加快服务平台网络项目建设,建立市级窗口服务平台及县、区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通过网上平台与网下服务大厅相结合,虚拟窗口与实体窗口相对接的方式,带动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广泛参与,共同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一点呼叫、灵活转接、就近服务的协同服务机制,形成信息畅通、功能完善、具有较强社会影响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同时全面加快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加大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服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升其服务中小企业的整体能力和水平(中小企业服务科负责)。
(三)投资融资服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有效整合金融、担保、风险投资等投融资机构以及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优质服务资源,通过网络直通车平台与网下实体平台相结合,争取建立“一站式”企业融资综合服务“超市”。进一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各地建立以政府出资为主导的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效降低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不断创新担保品种,积极开展技术改造、设备租赁等新型担保业务;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争取每季度开展一次银企对接活动;拓展“四位一体”融资模式,开展银园保业务。开展重点产业集群融资服务,争取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部门的支持,在我市设立电子信息产业特色银行,配套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机构,建立信用示范区,开展小额无抵押担保。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产品的发行。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努力开展创业投资业务,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畅通中小企业各种融资渠道(中小企业服务科负责)。
(四)培训辅导服务。一是积极筹建创业大学,利用各类公益性培训平台,进一步延伸培训链条,年内培训100名以上高层管理人员。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水平(市中小企业协会负责)。二是继续开展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深造培训工作,重点做好拟上市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非公经济MBA总裁班、融资性担保与战略资本运作总裁高管研修班和旅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工商业管理高级研修班等四个高层培训班送培工作(中小企业服务科、工业园区科、非公有制经济科负责)。三是根据国家实施中小企业管理提升计划的部署,全面深入推进企业管理诊断咨询工作。积极开展公益性咨询辅导活动,同时鼓励企业引进专业咨询机构,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知识和技能,从发展战略、团队建设、现场管理、品牌营销等方面提升企业内在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率。积极探索通过培训促咨询,通过咨询带投资,通过投资上水平的成长路径(中小企业服务科负责)。
(五)市场开拓服务。依托省、市网络服务平台,加强对外合作,发展电子商务,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扩大网络销售渠道。积极推进市内园区开展供应链合作,不定期举办小型多样的企业上下游对接服务活动,解决企业产品本地销售的问题。鼓励市内中小企业参加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各类展览展销会,借助展销会举办特色产品推介活动。进一步稳定国际市场,发挥中小企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同国外境外省內省外协会、商会的联系和沟通,组织中小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拓展市场,扩大交流与合作(中小企业服务科、工业园区科负责)。
(六)舆论宣传服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升全社会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形成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共识,提振中小企业信心,扩大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的社会影响。配合电视台等媒体开展中小企业专题报道,宣传中小企业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当地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配合开展服务年活动的相关宣传;发挥《工业》作用,及时反映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和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综合科负责,中小企业服务科配合)。
三、方法步骤
市中小企业品质和服务年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4月以前)
各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在召开动员大会周密安排部署的同时,认真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工信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切实领会文件精神,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5月-11月)
各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在制定的服务年活动计划基础上,根据本方案进行细化完善,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工作目标,着重围绕6项服务内容认真抓好落实,突出品质和服务提升主题,开展一系列重点活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营造服务提升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真正让企业受益。
第三阶段:检查总结(12月)
各县(市、区)对本地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客观评估活动效果,并及时上报总结报告。在各地总结的基础上,市工信委组织全面的检查、考核和总结,并通报表彰一批工作扎实、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的先进单位。
四、组织保障
一、圆满完成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
在市信息办及其他32家成员单位配合下,历时一年多时间,圆满完成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任务,升级后的系统于2010年4月30日正式运行。
(一)系统升级改造主要工作
为按时按要求完成系统的升级工作,中心年初通过多次调研,实现了与市工商局“金信工程”数据自动采集,达到企业基本信息每日自动更新的要求,为升级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完成了市国税、地税、质监、劳动、法院的数据自动采集部署。
在使用 “金信工程”基础数据的同时,完成了原“4.30”系统成员单位数据和重点人群数据向新系统的移植,成功移植67余万条数据,成功率达96%。对缺少质监码或国、地税码的数据,进行了两次清理比对,成功入库49万余条。
积极拓展数据采集面,通过与成员单位多次协商和交流,根据各成员单位工作实际,首先完成了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的区(市)县数据采集试点工作,使系统数据采集从以前单一地从市级部门采集向市级以下的二级部门纵向延伸,使数据采集更加及时、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为保证区(市)县数据采集的安全性,为上述三家成员单位办理了数字安全证书40个,并分别召开了3次操作人员培训会。在此基础上,中心对其他成员单位的区(市)县级数据采集进行了可行性调研。
(二)升级后系统主要功能及特点
系统升级改造后,新增了成员单位定制企业信息,便于及时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增加了企业自主申报其认证、资质、业绩等信息功能;强化了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可以提供企业注册资金分布、行业分布、开业注销趋势、纳税额等统计分析;实现了企业基础数据按日更新,数据项由100余项扩展到2300余项。系统升级后较之以前,平台数据覆盖面、数据时效性、数据采集手段和服务功能都有较大提升。通过系统升级改造,改变了原来各个成员单位只能在政务外网内放置前置机上传数据的方式,对非自动采集单位实现统一入口,通过政务外网或互联网均可报送数据,从而为进一步扩展数据采集打下了基础。
(三)升级后系统数据量
2010年1-6月系统升级改造中移植历史数据67万余条,成员单位上传数据量92.8万余条,市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的区(市)县部门提交数据2453条。信用记录达189万余条,较升级改造前上升了约32.75%。截至2010年11月1日,系统采集企业信用数据224万余条,重点人群信用数据32750条,开通自主申报企业21户,网站日均访问量稳定在9000余次。
二、初步完成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子系统开发工作。
2010年初,中心按照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需要制定了《成都市中介机构信用子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并与市场处共同召开了中介机构子系统成员单位会议,明确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监管互动、服务民众”的建设指导思想,制定了中介系统成员单位数据采集项目录,确定了建设进度。目前,系统开发已基本完成,11月召开中介系统联络员会议和操作人员上机培训,采集历史数据,12月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
三、深化系统应用推广工作。
按照小维副市长加强系统应用和推广宣传的指示,中心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系统应用,挖掘系统使用价值
1、制定完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联席会议工作目标考核暂行办法》, 并下发到各成员单位,推动各成员单位的系统应用。
2、开发完成系统简化版本,以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为重点,并在简化版网站上,为市领导提供我市企业的开业、注吊销、提警示等统计分析信息。
3、加强了与深圳、重庆、湖南、宁波等兄弟城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交流和互动。为增强省市和区域间企业信用信息的互通,拓宽信息覆盖面,提高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影响力,中心率先促成了与其他地区的信用信息区域联动机制。目前,我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已与深圳信用信息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并与重庆、湖南、宁波等省市签订了互联互通协议。
(二)不断推出和完善信用产品及服务
1、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公共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评选、公示2010年度企业“公共信用aaa级”企业95家,对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我市企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2、积极推广企业基础信用报告的应用。2010年5月4日向四川科特空调净化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第一份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报告,该企业使用信用报告顺利参加了招投标活动。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和企业申请,2010年1-10月中心已查询83批次共1067家企业,共出具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报告88份。
3、开通自主申报系统,并积极向企业和公众推行。2010年3月30日,成都锦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正式开通自主申报的企业。目前开通自主申报20余户,待开通35户。 【1】
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的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 交警大队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 施工管理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2010年社区工作总结 | 2010年物业公司工作总结 | 信息调研网络工作总结 | 2010年度房地产项目推广策划工作总结 | 创建和谐企业工作总结 |
【返回 栏目列表】
4、加强与市品牌办的联系,积极参与到推进品牌战略发展的工作中,在系统首页开设了品牌战略专栏,自主申报页面开设品牌展示平台,加大平台的影响力,促进品牌战略子系统的建立。
5、按照《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0-2012)》关于加强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要求,设计和开发了为下步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双方服务的认证标识。通过标识,交易双方可以方便地查询该企业的主体身份信息和信用状况。
(三)积极开展调研系统应用深化调研工作
1、积极探索建设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的可行性。通过对餐饮、食品、家具和家禽等行会的走访调研,编写了《成都市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建设调研报告》并已报送市政府审阅。
2、积极为我市的品牌战略服务。通过走访调研,完成了《品牌成都子系统建设方案(初稿)》,计划依托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建立品牌成都相关企业的信用信息集中查询和披露的信息平台,扩大品牌宣传力度。
3、随着3g无线网络的发展,为方便社会公众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对系统wap网站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并初步形成了实施方案。
(四)积极拓展多样性的推广宣传方式
1、按照市领导有关指示和工作实际需要,中心起草并报送了《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宣传推广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同意,目前宣传方案已正式实施。
2、通过参与成都电台“成都面对面”访谈节目、在年检窗口、机场和“3.15”活动现场等地发放宣传单8000余份、开通网上论坛及博客等方式对系统进行多种方式宣传。
3.以“信用助发展”企业评选、“传递就业关怀、放飞创业梦想”、“送网进企业”等主题活动为载体,走进工业园、校园和协会组织,宣传系统功能,服务企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
四、做好联席会议办公室及相关综合协调工作
加强沟通协调,召开了系统升级建设协调会、征求意见会、演示汇报会、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工作会、成员单位联络员半年工作会等各类会议,推动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做好办文和办事工作。完成政务信息、汇报材料、情况简报、信箱回复、领导讲话以及市局要求的其他工作材料等;做好系统网站日常信息更新工作。共在门户网站各地诚信建设动态、信用新闻200余篇,在“金信工程”系统报送和采用政务信息15条,保证了网站新闻的及时性、广泛性和可读性。按照市局贯标和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建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做到及时收集、呈阅和归档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如新兴课题调研、电子商务与诚信平台对接调研等。
2010年的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发展、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目标,以推进平台应用拓展,打造网站诚信品牌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水平和影响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一、研究拟定成都市企业信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促进成都软环境的提升。
根据《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政府令157号)和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职能职责要求,计划于2010年底开始着手调研和制定我市企业信用体系规划,并于2010年全面开展该项规划及建设,推动和完善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我市软环境的提升。
二、优化完善新系统,增强系统使用价值。
(一)完善系统数据,固化《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目录》及指标体系,加强企业信用系统的信息标准化建设工作,为与其他市级信息平台共享互通打好基础。
(二)完善系统功能,逐一走访成员单位,针对系统存在问题和成员单位的合理需求,协调开发公司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数据和应用。同时做好系统服务功效的评估工作。
(三)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扩大系统影响力,在与重庆、湖南、宁波等地签订互联互通协议的基础上,尽快完成系统相关开发工作,实现与数据库层面的交换和查询功能,建立包括深圳在内的五省市区域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联盟及联网互查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企业信用数据共享和交换。同时要加强区域间、城际企业信用信息交换标准及安全问题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有关规范标准。调研建立手机企业信用网站的建设方案,完成wap网站建设。
三、推进数据采集工作和中介机构子系统应用。
(一)定期通报数据情况和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督促成员单位按要求每月报送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积极做好企业自主申报业绩的宣传、开通和指导工作,丰富系统数据资源。
(二)总结和推广三家试点单位经验和做法,稳步推进区(市)县数据采集和共享工作开展,争取再完成2—3家成员单位区(市)县采集工作,逐步建成“全域成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三)加强与市中介机构联席会议办公室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并积极推进系统应用。
四、推进平台及信用信息应用,服务社会。
(一)加大信用数据的挖掘和整理工作,通过完善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完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推广现状调查》调研报告、定期出具成都市企业信用状况分析报告等措施,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服务,深化信用信息在行政机关日常监管、政府评优评先和招投标等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二)为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服务,加强对企业的走访工作,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特别要结合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推进,为完善信用系统和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举措。结合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我市企业网站上推广认证标识。 (2) 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的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 交警大队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 施工管理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2010年社区工作总结 | 2010年物业公司工作总结 | 信息调研网络工作总结 | 2010年度房地产项目推广策划工作总结 | 创建和谐企业工作总结 |
【返回 栏目列表】
(三)推进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建设工作,继续完善对我市一期8个行业协会组织的调研工作。积极争取建设经费支持,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行会和社会公众需求,全面开展行会子系统需求调研工作。加强与行会主管部门联系,从工作实际出发,确定子系统数据采集、披露模式和标准,逐步完成系统开发工作,为行业协会诚信建设和规范发展服务。
(四)继续做好与品牌战略推进办公室的联系工作,将诚信成都与品牌战略更好地结合,完成品牌成都系统建设,运用系统平台功能,推进品牌战略,促进产业发展。
五、通过实施宣传方案,提升平台知晓度。
(一)组织实施《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宣传推广方案》,拓宽宣传渠道,借助专业的推广机构进行网络推广,提高系统访问量和企业自主申报数量,有效提高系统知晓度。
(二)以诚信主题、3.15活动、4.30周年活动等为载体,结合走访企业、协会,做好调研工作,继续加大系统宣传推广力度。
(三)通过多种手段和调查方式,加强宣传推广效果的评估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6-0070-04
教育部、财政部在2011年联合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多数高校开始制定协同创新计划。如何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运行机制构建及实践。
一、协同创新与顶岗实习
(一)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和类型
协同创新是1971年德国学者Haken在系统论中提出的,其结果是为了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此后,协同的思想在创新系统理论中得到重视和深化[1]。当前,虽然学界对于协同创新的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无论何种定义其基本内涵都指向创新主体以利益共赢为目标,以协同合作为方式,共同构成深度交叉融合的创新系统,各创新主体组成了一个有机的、联系紧密的整体[2]。协同创新类型因主导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主导、产业组织和高校主导等。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按其合作主体,分为校校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和国际协同等;按其协同领域,分为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等[3]。
(二)校企协同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发展到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阶段后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直接参与的主体不仅有学生、学校,还有社会各个组织群体(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用人企业、社会组织等)。
顶岗实习的良好运行依赖于校企深度合作。顶岗实习通过建立校企协同顶岗实习战略联盟,确立各方利益共赢目标,明确行业、企业和学校三个直接联系的主体要素,以协同合作的方式,建立稳定的三级校企协同新型组织,由此构建顶岗实习平台及相关机制,并在该机制作用下,理顺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持续改进其运行方式,最终产生“1+1>2”的协同效应,顶岗实习质量就会获得全面提升,见图1。
二、建立校企协同顶岗实习战略联盟
(一)价值观和文化上协同
由于各方在创新过程中的定位、资源和能力、发展目标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形成了不同甚至潜在对立的组织文化和行为准则,因此校企需打破双方的藩篱,在价值观和文化上建立认同和包容,形成互赢的心理预期,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基于信任与交流的愿景协同
信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各方对自身优劣势的准确判断,找准自己在创新中的定位,厘清各自的关注点,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效益有机链接。信任源于沟通,建立共赢模式下的相互信任,能最大程度消除交流中的信息损耗,最终使合作双方获得协同效应。
(三)风险与利益观念上协同
利益相关主体协商找准“风险与利益”的平衡点,建立基于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校企联盟,使得校企协作关系趋向长期、稳定和互惠,推动各方在资源共享上承担更多的义务,促进合作在风险共同承担和利益共同分享基础上进行。
三、构建顶岗实习平台及运行机制
(一)确立校企协同顶岗实习的目标
校企协同各方主要涉及行业协会、用人企业和学校,需要确定利益共赢的基本目标,即立足本地,面向区域,辐射珠三角及广东省,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二)明确校企协同顶岗实习三个主体要素
顶岗实习主要涉及行业协会、用人企业、学校三个直接联系的主体要素。
行业协会是非营利性组织,却具备指导和管理企业的属性,是企业的上层管理组织。协同关系一旦确立,行业成为协同创新的决策主体,与学校在协同关系中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用人企业是营利性的经济实体,其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利润。协同关系一经建立,用人企业则成为协同创新的保障主体,是顶岗实习的实施者,与学校在协同关系中组成紧密合作的整体。
学校是教学顶层的设计者,既是协同创新决策主体又是责任主体,是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主导,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实现者。某种程度上,学校、企业是利益共同体。
(三)建立稳定的三级校企协同新型组织
在实施校企协同创新的过程中,顶岗实习涉及到不同利益目标的创新主体,这是一种独特的混合型跨组织关系,其中单个主体不可能获得合作的全部控制权,需要有新的管理技术和组织设计。可建立该组织机构的三级组织机构管理协同创新,同时在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
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成立校企协同创新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与行业领导任组长,校方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企业分管生产的厂长任副组长,学校、企业相关部门中层领导及各二级学院院长为组员。委员会负责校企协同创新宏观统筹规划以及高层决策、政策咨询和创设校企协同创新环境等。通过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拟定双方协同创新促进条例,突破双方操作层面上的瓶颈,营造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规划二级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协同创新。
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在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领导下,成立由二级学院领导负责,学校与企业相关中层领导组成的校企协同创新管理指导委员会,进行校企协同创新中观管理指导,负责中层合作的协调和管理,出台二级学院层面加强校企协同创新的若干意见,制定顶岗实习运行管理等制度。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负责校内外合作单位联络接洽,由专人负责。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学校各项教学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交流沟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室;邀请企业名师走进课堂,组织学校为企业开展培训、科技服务等。
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在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协调及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成立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由专业教研室、企业生产运行部门与企业相关基层组成的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该委员会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事宜与顶岗实习密切结合,并将共同制定的顶岗实习计划落到行业工作计划和企业生产计划之中,在微观上指导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教师下企业和企业员工培训工作。
(四)校企协同顶岗实习平台运行机制保障
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配机制。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通过顶岗实习平台互动,激发企业合作的动力,在共赢目标作用下,依托行业及其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各类科技项目开发、人才培养和服务培训,创新合作形式,最终形成基于“持续合作、共同研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制度。
建立运行保障和成果转化机制。顶岗实习平台的运行是系统工程,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不仅需要在制度、管理和操作上建立保障平台平稳有效的运行机制,而且还需要借助行业企业资源优势,开展创新活动,并进行科技成果转让和孵化。
建立科学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顶岗实习平台是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式平台,平台运行过程中需要科学指导与管理,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通常需要协助第三方介入的绩效评价,按照明确的计划任务,加强目标管理和阶段性评估,完成平台利益分配和人员考核机制的实施。
四、践行顶岗实习运行机制
(一)人才培养的协同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照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依托顶岗实习平台,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例如,与美容行业知名企业广东华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华好学院”,双方按照高素质、强技能且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美容行业管理及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三双、四跟”的人才培养模式[4]。“三双”即学生双重身份,教师双重角色,领导双重责任;“四跟”即专业跟着行业企业走,课程跟着服务管理走,教学跟着岗位标准走,教材跟着项目任务走。在体制、机制上保证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方位地内植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实践教学改革
双方为突出“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办学理念,依托顶岗实习平台,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制定教学计划,协同构建“岗位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创作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例如,与广州机床工具行业协会共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机床学院”,实施人才“订单”培养,双方在“校中厂”和“厂中校”实训基地协同指导学生进行岗位认知、专业技能提高、创新创作能力提升,经过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考证和创新创业等环节,形成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外校、初级到高级、分立到综合,与理论教学紧密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5]。
3.监测体系改革
由于第三方人才评价机制缺失,人才培养结果难以监控和测评。首先,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需要建立健全第三方人才测评的工作机制。其次,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需要重构测量和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指标体系。再次,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需要设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方法。最后,将能力测评结果反作用于教学,加强人才培养。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通过与长隆集团深度融合,实施“前店后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以“准职业人”身份学习和工作,接受企业化管理。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与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合作建立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最终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测评。
(二)学生发展的协同
1.职业能力专修课改革
当今人才需求已从单一技能型向复合型高素质乃至创新创业型人才转变。为了适应转变,学校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作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抓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通过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参与开发开放式职业能力专业选修课程,融入企业用人需求和专业发展要求,围绕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进行一体化课程设计。在创新创业项目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设计、计划实施、答辩验收等环节完成创新创业学习。
2.创新职业技能大赛
依托顶岗实习平台,与企业开展系列的技能大赛。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策划大赛赛项,大赛项目都源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贴近现实,企业深度参与大赛过程、学生参与大赛后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自发建立起课程与技能的横向联系;学校通过大赛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促进校企的协同创新。
(三)企业需求的协同
1.人力资源需求
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输送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校企协同创新以人力资源为纽带,促进双方广泛的合作,双方遵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2.技术创新需求
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研发工作需要与学校合作进行,学校能够提供场地、设备等资源,使其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还能针对企业特定需求,直接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通过采取校优秀研发团队进驻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或者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建专门实训室和新产品研发及新技术再创新中心,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攻关项目《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协同培养的探索与研究》,主持人:何静)
参考文献:
[1]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165-174.
[2]唐阳.关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2(7):14-16.
[3]李祖超,梁晓春.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7):81-84.
[4]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校企共同华好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典型案例[C].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高峰论坛,2012:18-22.
[5]刘君义,方健.“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2):10-13.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nship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JIE Ping-ying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72-0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不断增强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背景下开展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
一、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的内涵分析
创新创业“软实力”的提升实质上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全面提升计划,所以理清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的核心要素十分关键。工程教育认证是指由专业性的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职业性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1]。由专门职业协会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为相关人才进入专门职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其内容包括学生培养目标、质量改进、师资队伍、课程、支持系统等等,我国从1992年起开始探索工程教育认证工作,2013年加入华盛顿协议,新的通用标准有七个要素,涵盖了国际通行的12条毕业生能力要求,重点考察学生产出成就、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通过工程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应该掌握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12项核心能力指标,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了解工程教育的同时,探索工程教育中对大学生提出的12项核心能力进行分析,比对出5大项关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达成标准。除此之外,工程教育中大学生的核心能力还有诸如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等都可以在创新创业的“软实力”培养中有所体现。
二、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的研究意义
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研究将工程教育能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工程教育看重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工程能力的培养,认证时对大学生的12项核心能力指标进行达成度分析,可以看到对大学生素质水平的评价是十分全面和严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创新、能力创新的过程[2]。最终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更具创新能力,在目标和途径上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抓手的。将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单列构建培养体系。学术界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的改革,但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软实力如管理水平、团队合作能力、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都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和必要能力,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软实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三、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研究
1.打造创新创业竞赛维度的层次化建设。更加有针对性地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建设就必须对创新创业竞赛平台进行层级化划分,使“软实力”提升呈阶梯式、连续性的特点。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为基础,鼓励学生参与适合自我知识素质层次的创新创业活动。当今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都是以科技竞赛为基础的,由于科技竞赛平台层次不同,专业方向各异很容易诱使学生参与到不适合自身现状的竞赛中,从而打击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的提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进行分级整合,最终形成多层次的较为完善的实战训练体系,使创新创业工作更具科学化水平。例如:第一层级,以初级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积极性为目的的针对新入校学生开展的诸如“甜点大赛”、“嵌入式机器人大赛”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创意产品;第二层级,借助教师的科研便利,开展针对较高年级学生的多个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大赛,做到规范赛制,赛训结合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学素养。第三层级,以“挑战杯”和国家小平创新团队建设为龙头,倡导高年级学生参加比赛,与全市、全国各高校的优秀学子同场竞技,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发掘自身潜能、开阔学生创新创业视野。将工程教育背景下分层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落实成为制度机制,并在学生中进行调研,通过对分层次前后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学生群体变化和素质达能情况,分析整合实战训练平台的意义。科技竞赛平台的分层次培养,可以根据大学生学业水平、素质能力等因素有区别的参与竞赛,在竞赛过程中锻炼其项目管理能力、个人和团队能力、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实现以创新工作小组为导向的层次化建设。创新创业“软实力”提升中创新创业平台层次化的建设是一个体系工程,层次化建设要分层级更要分类别,将创新创业竞赛平台进行层级划分后要对每个层级的竞赛进行类别的划分,达到精细化管理模式。打造以创新创业竞赛为核心的创新协会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竞赛项目培育相结合的有力载体。在长期的创新创业工作中发现,人才的培养和项目的培育大多情况下出自朋辈和师生间的传帮带,是一种粗放式的自发的培育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提升的目标就是要提升全员创新创业素质,打造精细化的培育、管理模式。以食品专业为例,根据创新创业竞赛需求的不同,重点打造食品工艺创新工作小组和食品工艺创新工作小组,由食品创新工坊进行管理,并为每个协会配备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提供专业和实验技能支持,学生可以根据专业认知和兴趣爱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协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和项目培育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整体提升和创新创业项目质量的优化[3]。
3.完善教育培养平台的层次化建设。通过对工程教育的梳理,我们得出大学生毕业必须达成的五点创新创业能力要素,根据能力要素的要求通过对教育平台的层次化建设完成全员“创客计划”。教育培养平台的层次化建设要突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创造性、启发性和灵活性,建立教学引导的机制,创造有利于个性成长、个性发挥的宽松环境和广阔空间。首先,建立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强实验设施和仪器面向本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加科技活动创造必要条件,并修订完善大学生实验室使用管理规程。其次,与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联合优化产品开发、创新创业素质养成类课程,修改课程教学大纲适应工程教育相关能力达成度,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目的,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同时,结合学生培养计划将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学分考核评定标准,逐步完善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实践相挂钩,凸显教学与创新的实效性。最后,探索和完善全程导师制,为每个本科生分配教学阶段全程导师,为学生量体裁衣进行创新创业指导,构建学院教师参与到科技创新教学培养的激励机制。
4.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模式。将企业式社团的建设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的培养体系,以企业化的模式令学生更加直接的接触创新创业运行模式,“企业式”社团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特点,搭建企业组织架构,公司在原社团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仿照企业管理模式,设置由学院辅导员担任的董事会,负责监督工作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总经理、行政副总经理以及各部门经理全部由学生担任,以期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理念,切实发挥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每年由总经理提出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总结,由财务部根据计划审订年度预算、决算,以上均由董事会审批通过,联络部主要负责与企业接洽开展各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生产部负责管理社团自主实验室的使用与安全,以及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具体实施,人事部负责招收员工和对员工进行创新创业基本技能的培训。完善社团科学管理机制,建立相对完备的人员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机制以及员工激励机制,“员工”可以通过为企业做出的贡献,按比例获得利润分成,荣获各类创新创业奖项赚取企业虚拟货币,虚拟货币累积可换取创新创业经费、创新材料以及校内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实现三类虚拟币无障碍兑换,根据级别、类别、虚拟货币、贡献大小发放“工资奖励”。企业员工晋级评选将以客观评价与主观审评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评价从社团原始资料的记录、获得的奖励和虚拟货币、为公司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细化客观晋级标准。主观审评通过个人工作述职或晋级业务报告,由部门经理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审核批准,最终上报董事会决定。建立激励机制,结合薪金激励、公平激励、目标激励、认可激励等。此外,对违反学校及公司规定的员工,对其进行扣企业币等处分。“企业式”社团的建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平台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通用标准[R].
不排除多数大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觉得到企业、单位上班才叫就业。众所周知,求职之路漫漫,与其跟成千上万的求职者正面PK,不如另辟蹊径自主创业。但面对以上的数据,无异于往大学生创业的一腔热情上泼了一盆冷水,难道大学生的创业梦只能存在于想象中吗?大学生有创业优势,比如学识、理论基础等硬件条件。但缺乏经验、眼高手低、盲目创业的“短板”,也注定了大学生创业之路将会困难重重,很多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创业者大多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或许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又一因素。
当然,想要改善现状,光靠政府支持的外力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盲目创业现象的产生,同时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从七方面入手,把创业梦变成现实――
一、必不可少的创业计划书
创业不是仅凭热情和梦想就能支撑起来的,因此在创业前期制定一份完整的、可执行的创业计划书应该是每位创业者必做的功课。通过调查和资料参考,要规划出项目的短期及长期经营模式,以及预估出能否赚钱、赚多少钱、何时赚钱、如何赚钱以及所需条件等。当然,以上分析必须建立在现实、有效的市场调查基础上,不能凭空想象,主观判断。根据计划书的分析,再制定出创业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各阶段的分目标,同时订出详细的工作步骤。
二、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
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是保证“有粮吃”的重要步骤。在项目刚启动时,一定要做好3个月以上或到预测盈利期之前的资金准备。但启动项目后遇到不可避免的变化,则需适时调整资金运作计划。如果能懂得一些必要的财务知识,计划好收入和支出,始终使资金处于流动中而不出现“断链现象”,那么项目的初级就能为未来发展大好基础。
三、不断强化创业能力与知识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创业者要想成功,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充分准备和知识的不断积累。除了合理的资金分配,创业者还必须懂得营销之道,比如何进货,如何打开产品的销路,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都要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这些知识获取渠道可以是其他成功者的经验,也可以是书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学会和各类人士打交道,如工商、税务、质检、银行等,这些部门都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要善于同他们交朋友,建立和谐的人脉关系。
四、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商业经验,大学生创业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如给自己营造一个小的商业氛围,比如加入行业协会,就可以借此了解行业信息,学会借助各种资源结识行业伙伴,建立广泛合作,提升自己的行业能力。千方百计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商业氛围,这对创业者的起步十分重要。
五、学会从“走”到“跑”
在创业的初期,受资金的限制,或许很多事都需要创业者本人亲自去做,不要认为这是“跌份”或因此叫苦不迭,因为不管任何一个企业,从“走”到“跑”都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只有明确目标不断行动,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同时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重要的事情先做。每天解决一件关键的事情,比做十件次要的事情会更有效。当企业立了足,并有了资金后,就应该建立一个团队。创业者应从自己亲历亲为,转变为发挥团队中每一个人的作用,把合适的工作交给合适的人去做。一旦形成了一个高效稳定的团队,企业就会跨上一个台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六、盈利是做企业最终的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育创业意识、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主要形式
(一)每周举行一次创新创业沙龙活动。在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每周举办一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沙龙活动,印制创业知识宣传简报,邀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学生回校传授创业经验,学校网站开设创业专栏,将各类创业信息和政策及时公布。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的精神。
(二)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项目孵化和指导服务平台。为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创新能力,在"创新择优、兴趣驱动、注重过程"的原则下,鼓励成绩优良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或学生团队,在老师的辅导帮助下开展创业项目的策划,经学生自主申报,大学生创业中心论证、学校考核,选择那些目标明确,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优秀项目,给予资金和场地方面的支持。学校内开辟了创新创业基地,设办公区、商铺区、会议室、洽谈区、文印通讯区等办公场所,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发挥空间。
(三)抓好大学生创业体验项目的试运行。结合学校实际,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学校目前开展了四项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分别为:荆半夏读书吧、"博学"教育培训中心 、"酷奇"车行、百草药种植园。学校将以上述试运行项目为契机,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在学校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每年提供20万元的无息贷款,扶持、培育3--5个创新创业项目正常运转。
(四)探索开设《创业基础》等课程。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探索创造出新的创新创业素质模型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规范化。多途径的搭建开放式实践课程,大力推进多元支持的延伸课程建设,从而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养成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品格,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科之一,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设立大学生创业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积极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计划。选择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作为教学工作"导师",引导其他教师改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明确创业教师培训要求,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活动步骤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从2015年1月开始实施,至2015年12月底结束,具体分为审核宣传、推进实施、半年度总结提升、再推进实施、年度总结提升五个步骤。
(一)审核宣传(1月至3月中旬)。审核学生创业策划案,确定学生创业项目,上报创业明细。印制第一期创业知识简报,组织举办学生创业体验项目论证会,研究部署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方案。
(二)推进实施(3月中旬至6月底)。根据学校上半年沙龙活动具体安排(详情见附件),认真落实每周工作计划,合理组织学生参加活动。
(三)半年度总结提升(7月至8月)。认真总结上半年活动开展的情况和经验做法,再制定下半年的具体安排。
(四)再推进实施(9月至11月底)。根据学校下半年沙龙活动具体安排(待制定),认真落实每周工作计划,合理组织学生参加活动。
(五)年度总结提升(12月)。认真总结全年度活动开展的情况和经验做法,形成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成果,探索增强内生动力、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组织与分工
(一)组织机构
在学校已有的"创业协会"基础上,成立学校"大学生创业中心".学校"大学生创业中心"是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的分俱乐部。为保证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经费保障。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组 长:熊XX
副组长:杨XX
成 员:刘XX
大学生创业中心负责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教育和业务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负责各项目的日常管理。
(二)组织分工
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活动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宏观指导,审定各类创业项目,招就办根据创业项目确定具体资助和金额的划拨,协调日常管理工作。
所有创新创业项目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全程跟踪指导,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上报给学校招就办,再由相关业务部门处理。
2015年4月27日
关于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活动方案
各基层团组织、各有关单位:
大学生是人才强市、科教兴市的宝贵资源。为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强化大学生职业发展意识,帮助大学生学习、掌握职业发展的理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给有理想、有抱负、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搭建起一座施展才华实现创业梦想的舞台,着力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亮点,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了服务大学生就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岗位,帮助大学生就业"减压",经研究,决定联合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公益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设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负责人组成,并邀请有关领导担任顾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服务活动的日常工作,办公室成员由主办单位分管领导和承办单位负责人组成。
为了提高培训和指导水平,邀请部分企业负责人担任指导委员会委员。
二、承办单位
XX市联合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
三、服务内容
1、政策宣传和咨询
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宣传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政策咨询,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就业意向进行登记与指导。
2、就业指导
主要是通过就业知识讲授、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前的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性格、道德品质、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强化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意识,在心理上消除传统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调整就业心态,实现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就业岗位的对接,促进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完善。
3、创业培训
为有意创业的大学生提供YBC扶持项目、SYB创业培训及创业实训,通过创业意识教育、创业基本知识培训,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目标,选择创业项目,掌握开办企业的程序、方法和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并由专门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制订创业计划书,直到大学生顺利开办企业。
4、创业项目推介
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为有创业需求而没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推荐创业项目;为社会投资机构推荐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
5、就业招聘信息
捕捉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信息,人才招聘信息,积极为企事业单位和大学生创造"对接"机会。
6、建设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选择实力强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创业就业见习基地,为大学生创造勤工俭学平台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践能力。
7、开展创业就业文化活动
开设大学生创业就业大讲堂、举办大学生创业项目创意设计大赛、开办大学生创业就业论坛等活动。
8、开展其他方面的服务活动
共青团XX市委员会
XX市人事局
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共青团XX学院委员会
XX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XX市青年文化研究会
2015年X月X日
主题词: 大学生 创业就业 方案
抄 送:南平团市委,XX市委组织部,XX市政府办,
XX市民政局,XX学院党政办,存 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