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

时间:2023-05-23 08:51: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

篇1

做好心理护理,保证血压稳定:年轻病人心理压力大,而精神刺激、情绪变化又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应注意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实施心理护理,解除思想压力,消除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放松紧张的心理状态,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许多青年高血压患者认为自己身强力壮,即使出现高血压症状如头晕、头胀、耳鸣等当作无所谓,没有认识到高血压病的严重性。所以,要对青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指导他们定期测量血压,避免高血压危象出现。

按医嘱合理用药: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多种,不同的病人其肝肾功能、心率、心功能等情况不同,降压所用药物的选择也不同,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用药。通常是从小剂量、单一药物开始,根据药物疗效调整剂量或换用其他药品。反对私自购买、服用降压药,以免因服药不当而加重病情。

篇2

1 高血压病的社区预防治疗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状群,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预防高血压应从年轻人开始,预防重于治疗。

1.1 首先对存在引起患病的危险因素,但未发生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控制或减少发生高血压的因素,以减少发病率。

1.2 找出将来可能要发生高血压的人,即高危人群,在血压没有升高前进行预防。对整个社会人群进行预防,尤其是有明显高血压家族史者,或有发生高血压倾向的人,如肥胖者。

1.3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获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和痛苦,解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介绍一些治愈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1.4 引导患者把注意力从自身疾病转移到其他事情中去,通过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钓鱼、散步、打太极拳等,使患者在生活中逐渐淡忘疾病的烦恼和痛苦,最终缓解负面情绪。通过对身体和心理的双向调节达到控制血压和降压的作用。

1.5 服药的依从性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率和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控制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改善生活质量即大幅度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

因此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对居民及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知识,使居民逐步掌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知识,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意义目的及模式

2.1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高血压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放松心情,保持良好情绪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社区居民,甚至是高血压病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获取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也是患者配合治疗的一种途径,是其它一切治疗的基础。

2.2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目的。

2.2.1 使患者与家属及社区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配合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2.2 对于患高血压的患者,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2.2.3 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如脑出血等。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调整用药种类及药量。

2.2.4 使家属掌握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如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时,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使患头偏向一侧,头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脑部更多出血及呕吐物阻塞呼吸道,使患者窒息死亡。

2.3 健康教育的模式。

2.3.1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系统地进行全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

2.3.2 社会干预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但对于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迄今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为探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做输液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满意。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具体讲解内容由医生准备,现场发挥。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制定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健康教育质量考核教育评分标准;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根据患者的需求,按路径表时间,反复讲解,评估,教育,评价,直到达到最终目标。总结认为,建立健康教育路径表实际上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利用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治疗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时间集中,健康教育不间断,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3 健康教育对治疗高血压病的影响

高血压属于慢性终生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以保证高血压控制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最终目标。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有意识地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高血压病的综合治疗效果。

3.1 观察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血压、血脂、体重变化。

3.2 观察患者的饮食习惯、休息、锻炼、良好的心态培养情况。

3.3 观察患者坚持服药、治疗、门诊随访情况。

3.4 对观察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指导健康教育更有效进行。

4 小结

高血压病已成为严重危害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健康教育的落实还需要社区医护人员、家属、患者三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全人类中提倡和维护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早期发现隐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使高血压患病率大幅下降。对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高血压病的加重和变异,提高人们的生活、生命质量。

篇3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8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88-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需要终身治疗,这要求我们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做到早诊早治、规范管理,将三级预防贯穿在治疗全过程中。有研究表明,以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为指导的社区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了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社区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男54例,女36例,年龄46~71岁,平均55.2±3.6岁;将既往未进行分级管理,接受一般治疗且资料详细的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男55例,女35例,年龄44~70岁,平均54.1±4.3岁;两组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各项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脂、血糖监测,常规心电图,血压测量等,借助既往的各项检查资料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血压分级管理,措施如下:①1级管理,1级高血压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每隔3个月随访1次,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非药物干预及健康教育为主,若3~6个月后无效,则进行药物治疗。②2级管理,1级高血压且伴有1~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及2级高血压伴有2个或以下危险因素的患者,每2个月随访1次,以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用药及干预指导;③3级管理,1级高血压且伴有3个及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2级高血压且伴有3个及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3级高血压患者,每月随访1次,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加强规律降压治疗,主要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预警并评价靶器官损害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行为指导及健康教育,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

1.3 评价标准。根据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将血压控制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①显效,全年至少有9个月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在140/90mmHg以下。②有效,全年有6~9个月血压在140/90mmHg以下。③无效,全年有6个月或以下血压在140/90mmHg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35例,总有效率87.7%(79/90),对照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64.4%(58/90),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诸多心、脑、肾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一般认为,降低心血管意外及死亡的危险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在病因方面,通常认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是影响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给予高血压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时,要明确告知患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复杂慢性疾病,发病初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一旦出现症状,则表示已经对靶器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或出现各种并发症,后果难以预料。在老年人中,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有必要尽快采取干预措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防止高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高血压病的知晓与服药情况,及控制效果都不理想。有研究表明,社区综合干预是针对高血压高危病人、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措施。其中,健康教育是十分简单有效的方法,其主要形式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传播,或印制、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或一对一宣教等。也有研究认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的观察组显效35例,总有效率87.7%(79/90),而未采取以上措施的对照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64.4%(58/90),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沈序英,史玲,王路昌,李觅琼,沈夏英.高血压患者全科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08):873-875

篇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老年人(≥65岁)高血压患者患病率逐年上升,但血压的控制率却仍然很低,由此产生一系列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严重损害[1]。针对这一特殊人群,合理、优化和简化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我国大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方能降压达标。本试验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单片复方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与单用厄贝沙坦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老年高血压患者且血压≥160/100mmHg以上148例,其中男80例,女68例,年龄65岁~80岁138例,>80岁10例。病史均≥10年,合并糖尿病68例,冠心病80例,心力衰竭20例,脑卒中后45例,肥胖18例,房颤48例,轻度肾功能不全(血肌酐

1.2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均在试验前3d停服其他降压药物,并每天测3次血压,取其平均值为基线血压。并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及心电图检查。安搏诺及安搏维均于每早起床后服用,每日一次,每次一片。用药期间每天08:00-09:00测一次血压,取其平均值为治疗后血压。共观察8周。

1.3疗效判定标准 以平均每两周每人所测血压较基线血压变化进行比较,观察其平均降压水平。分别以收缩压

2 结果

2.1 降压效果 经过临床治疗8周,复方制剂组较基线血压平均下降26.8/14.5mmHg,达标率96%。单药组较基线血压平均下降20.5/10.1mmHg,达标率78%,两药降压幅度相差平均6.3/4.4mmHg。见下表

表1 2组血压下降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 2W 4W 6W 8W 平均下降水平

合剂组 74 14.1±1.2/6.5±0.8 20.4±1.7/10.1±1.2 24.6±2.1/11.0±1.4 26.8±2.4/12.6±2.8 26.8/14.5

单药组 74 11.5±1.2/6.0±0.4 15.2±1.4/7.8±1.4 18.2±1.8/9.2±2.1 20.4±1.8/9.8±2.4 20.5/10.1

表2 2组血压达标情况

组别 收缩压

合剂组 73 68 96

单药组 60 52 78

两组血压下降水平及达标率均采用X2检验,P均

合剂组:有4例发生恶心、眩晕,2例发生轻度低血钾,1例发生全身酸困不适。2例发现血肌酐稍升高。单药组:5例发生恶心、眩晕,2例血钾偏高,2例血肌酐升高,两组均有2例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4.8%,统计学无差异。

3讨论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隐形杀手”,随年龄化进程其患病率逐年上升,我国随高血压研究进展和宣教知识的普及,人们的知晓率、控制率、达标率虽有所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仍较低,由此造成的致残率致死率仍居高不下。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有效地降低血压,能最大限度减少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2]。把血压降致达标水平是保证降压获益的根本。老年高血压人群有与一般人群不一的特殊性,有其特别的病理生理特点[3]。基于这一机制《中国专家共识》提出老年高血压适宜的降压策略应该立足于改善患者外周血管顺应性,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脑肾靶器官,改善全身及局部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尤其是抑制心肾血管局部RAS激活,改善肾脏对水盐平衡和容量调节的作用,降低外周阻力,关注血压的稳定性。针对老年患者而言,组方制剂减少了用药数量和次数,简化了治疗方式,有助于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的老年患者减少药物漏服或遗忘的现象,药物组分和剂量配伍合理的复方制剂针对老年人高血压治疗具有其明显的优势,即增强降压效果,提高血压达标率,改善治疗依丛性和安全性。

篇5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b)-0055-04

Applic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timing and surgical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UANG Jian

Department of Cerebral Surgery,Overseas Chinese Hospital of Pun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Puning 515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timing and surgical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analyze its applicability.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6,301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super-early treatment group (24 h;n=64)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iming (time from disease attack to hospitalization for treatment).Based on the bleeding position,amount of hemorrhage and degree of hematoma during the treatment,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groups were selected,there were 92,121,and 88 cases in decompressive hematoma evacuation group,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group and puncture drainage group.Th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different time and surgical method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excellent rate in the supev-early treatment group,early treatment group and late treatment group was 77.8%,50.0% and 35.9% in a short term,and the rate of favorable prognosis during followed-up visits was 72.8%,56.4% and 31.2%,the rate in the super-early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early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late treatment group,and the early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late treatment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Key words]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urgical timing;Surgical methods;Adaptability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且>95%的脑出血发病均与高血压息息相关[1]。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其不仅起病急,且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已经成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威胁。因而,对患者的及时诊断,并选择合理、科学的治疗方式,无论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还是预后、生存质量的改善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不同的时机及手术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适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0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起病急,在发病72 h内到我院就诊;患者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并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脑出血为首次发病;经颅脑CT或者MRI等影像学手段检查确诊,且患者的出血量≥30 ml;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制定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并有手术治疗的指征。排除标准:合并颅脑外伤或者因动脉瘤、静脉畸形、肿瘤破裂等引起脑出血的患者;合并脑疝以及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按照治疗时机(从发病到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三组,超早期治疗组(24 h)分别有81、156、64例。超早期治疗组中,男46例,女35例;年龄51~84岁,平均(66.2±3.1)岁;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大脑半球、丘脑、脑室的各64、9、6、2例;平均出血量为(60.1±10.5)ml;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为(9.2±0.9)分。早期治疗组中,男81例,女75例;年龄49~82岁,平均(65.7±3.2)岁;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大脑半球、丘脑、脑室的各115、21、15、5例;平均出血量为(58.9±10.1)ml;GCS评分为(9.3±1.2)分。晚期治疗组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46~83岁,平均(64.1±3.5)岁;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大脑半球、丘脑、脑室的各50、7、5、2例;平均出血量为(59.4±9.8)ml;GCS评分为(9.1±1.1)分。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脑出血部位、平均出血量、GC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同时,根据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组92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121例,穿刺引流术组88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经确诊,并确定无手术禁忌证后,经积极的术前评估,以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程度等为依据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1.2.1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组 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以患者实际情况去骨瓣减压,减压窗足够大以保证减压充分,打开硬脑膜,直至血肿全部暴露出来,直视下进行血肿清除,以电凝止血,手术结束后对硬脑膜进行修补,对切口进行缝合。

1.2.2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 采用全身麻醉,于血肿最靠近颅骨的位置做一长约6 cm的切口,经电钻扩开骨窗,直径为3 cm左右,在显微镜下操作,清除血肿,彻底止血。

1.2.3穿刺引流术组 采用局部麻醉,经消毒铺巾后,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穿刺,并于穿刺点处钻过颅骨和硬脑膜,取出钻芯,置换硬通道(北京比福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将其缓慢推进至血肿区域,以注射器对血肿进行多方向反复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发病>6 h的患者需注入尿激酶,以夹管夹闭3~4 h后放开引流,并以冲洗液冲洗。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术后2周,比较三组不同治疗时机的临床效果,评价标准[3-4]为: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可以正常生活,伴有或不伴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为5分为优秀;患者术后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合并中度神经功能障碍,GOS评分为4分为良好;患者术后意识清晰但无法自理,合并重度神经功能障碍,GOS评分为3分为中;患者术后处于植物生存状态,GOS评分为2分为差;以患者术后GOS评分为1分为死亡。优良率=(优秀+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同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患者三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再出血发生率。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并对其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参照ADL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程度分级法[5]:以患者的生活能力完全恢复正常为Ⅰ级;以患者的生活能力基本恢复,可以自理并独立生活为Ⅱ级;以患者的生活能力基本恢复,但无法实现完全自理,需要由他人协助方可完成部分活动为Ⅲ级;以患者的生活能力未能恢复,但头脑处于清醒状态为Ⅳ级;以患者处于植物人状态为Ⅴ级。其中,分级为Ⅰ、Ⅱ、Ⅲ级的为预后效果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z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组患者近期效果及随访生活能力的比较

超早期治疗组、早期治疗组及晚期治疗组患者的近期治疗优良率分别为77.8%(63/81)、50.0%(78/156)、35.9%(23/64),超早期优于早期优于晚期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率的比较

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穿刺引流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2%(37/92)、24.8%(30/121)、10.2%(9/88),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组最高,而穿刺引流术组最低,差异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出血的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数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致死致残率仍可高达40%~60%[6-7];加上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后带来的一系列工作、生活压力,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发病率不断升高[8],其治疗压力也相应增大。

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以手术为主,迅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组织压迫,促进脑脊液循环改善则是主要目标[9]。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的选择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差异。本文比较了发病时间24 h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可见超早期治疗组患者无论是在近期治疗优良率还是随访期预后良好率上均显著优于早期治疗组及优于晚期治疗组,且早期组显著优于晚期组。这是由于脑出血发病后的0.5 h内血肿开始形成,而发病24 h,患者的血肿增大程度可以>1/3[10-11]。从病理学角度进行分析,脑出血发生后的0.5 h,脑组织开始出现海绵样改变,并随发病时间的延长不断扩大,发病后6 h则脑组织开始出现坏死,12 h后脑组织的坏死不可逆,因而早期手术治疗意义重大[12-14]。但也有研究[15-17]认为发病时间4 h内实施手术,由于患者的出血尚未完全停止,血压波动幅度大,病情不稳定,情绪起伏较大者还会造成血肿继续增大的情况,过早实施手术治疗可能造成较高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影响预后,因此也并不主张过早实施手术治疗。发病时间>24 h,血肿周围会有血清渗出,周围脑组织发生水肿,甚至变性、坏死,并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性神经元损伤。综合来看,发病时间4~6 h内的治疗优良率与安全性俱佳,是理想的治疗时机。

在治疗手段上,一般出血量较小的患者可以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或者钻孔穿刺血肿吸除术;如果出血量较大,或检查中发现合并脑疝情况,可选择实施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Broderick等[2]的研究中给出了比较详细的手术方式选择依据,主要根据出血时间、出血量、血肿位置、血肿形态等指标进行判断:①出血时间60 ml并有脑疝形成的情况下需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③患者的血肿位于内、外囊或皮质下,且出血部位形态、血肿形态都比较规则,边缘整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穿刺引流术。虽然从本文研究来看,微创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这是由于其创伤小、止血效果好、减压充分,但不同手术的适应证不同,治疗中仍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托选择最佳方式。同时,三种治疗方式的术后再出血率都比较高,需要做好定期复查,了解是否有再出血发生,给予及时处理。

总之,对于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尽早实施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则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患病情况、身体状态等,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预后生存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敬河,宿鹏飞.不同手术方法治疗101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7):48-51.

[2]Broderick JP,Adams HP Jr,Barsan W,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a special writing group of the Stroke Council,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Stroke,1999,30(4):905-915.

[3]杨君,魏进旺,梁启龙,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综合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7):7969-7971.

[4]杨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2):1541-1544.

[5]余鹏飞.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2):53-55.

[6]谢振都.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术后再出血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4):85-86.

[7]巴玉.探讨不同时机和手术方式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4):47-49.

[8]胡振华.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3):41-42.

[9]钟景阳,杜晓光,宋立涛.不同手术时机和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23):59-61.

[10]Montes JM,Wong JH,Fayad PB,et al.Stereotactic computed tomography-guided aspiration and thrombolysis of intrac?鄄erebral hematoma:protocol and preliminary experience[J].Stroke,2000,31(4):834-840.

[11]张俊,宣宏飞,谢仁龙.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时机治疗与术后发生再出血及近期疗效的关系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51-553.

[12]雍利军,贾元光,何明方,等.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评价[J].西部医W,2016,28(6):849-851.

[13]陈利涛,张丽兴,蔡少松,等.软通道微创术与开颅术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14,14(11):49-51.

[14]樊雁峰,云亚滨,马新民.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4):30-32.

篇6

一级预防是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对已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全面的治疗,预防其病情加重或发生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正规治疗高血压,减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三级预防是对重症患者的抢救及康复治疗。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抢救,有效预防并发症,同时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对居民及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知识,使居民逐步掌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知识,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高血压病是一组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特征,伴有头晕头疼等症状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可影响心脏、大脑等多个器官功能。高血压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放松心情,保证良好情绪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因此,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社区居民,甚至是高血压病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获取高血压病防与治的基本知识,使得患者配合治疗的一种途径,也是其它一切治疗的基础。

高血压病教育的目的

(1)使患者与家属及社区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配合社会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对于患高血压的病人,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如高血压脑出血)。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调整用药种类及药量。

篇7

高血压是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与生活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对高血压的系统预防与规范治疗是控制高血压发病率与致死率、减轻医疗机构压力、避免并发症的关键[1]。本文针对50高血压患者与30例血压偏高患者防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患者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5.6±13.7)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病程(6.1±3.7)年。血压偏高者共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8.9±16.4)岁。高血压患者及血压偏高者均在我院就诊、体检时发现血压异常,入院后建立个人档案。

1.2 方法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及血压偏高者档案资料分析得出高血压预防及治疗工作现状,高血压患者就诊及治疗方案、治疗状况及时收录在案以便分析,血压偏高患者遵医嘱开展高血压预防工作(调整饮食、作息、运动习惯,科学用药)、定期复检,检查结果录入档案[2]。针对高血压患者及血压偏高者疾病防治现状对疾病防治工作进行适当调整。

药物干预: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及并发症状况、年龄、相关病史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患者文化层次及治疗态度予以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鼓励患者配合医生规范用药预防和控制病情。老年高血压患者优先选择长效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实际灵活选择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以维持正常的血糖、肝肾功能,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尿常规及血脂变化情况。对于血压偏高者,根据实际血压监测情况及糖尿病的相关疾病情况灵活药物预防。

非药物干预:指导患者控制饮食含盐量、注重营养均衡、少食多餐,遵医嘱积极体育锻炼,保持正确的运动量,合理选择运动类型、控制运动时间[3]。指导患者及家属自行检测血压并规范记录;予以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2 结果

2.1 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日常生活控制效果不佳。高血压的发生本就因患者日常生活习惯不良、长期饮食不均衡、作息不规律、运动不足而引起,很多患者患病后并没有对高血压形成高度重视,仅仅认为吃药、治疗便可,尽管国内临床对高血压患者的生活问题高度重视,仅仅对患者提出简单的生活建议,并未追踪指导、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患者日常生活中饮食、睡眠、运动不达标,不按时测血压、不了解高血压基本知识,治疗效果事倍功半。

用药依从度不高。本组高血压患者50例,因惧怕药物毒副作用、对药物作用持怀疑态度不肯规范用药的患者有7例,4例患者听信广告、他人言论同时服用其他降压药物,此种现象与患者治疗态度、对高血压病机病理及治疗方案了解程度有关,同时也与医务人员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有关。

2.2 高血压防治效果

针对性制定防治工作方案,予以全面防治工作干预后,5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态度得到纠正,用药依从度上升至90%以上,均未见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血压控制效果良好。30例血压偏高患者血压水平控制效果良好,基本稳定。

3 讨论

高血压发病影响因素多而复杂,且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临床治疗工作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实际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病情实际及文化程度、治疗态度科学制定治疗方案,积极实施药物联合治疗,强化追踪指导,开展疾病健康宣传教育,帮助患者更有目标、更有意识地配合疾病治疗工作。

体检发现血压偏高的人群,医院要建立预防工作档案,向患者讲明血压状况及诊断结果,鼓励患者遵医嘱调整生活习惯、均衡营养、控制盐分摄入量[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措并举,控制血压水平。

医院应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考虑患者的病痛、心理负担与经济问题,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防治服务,真正提升高血压防控质量[5-6]。

参考文献:

[1]李瑞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重点内容介绍[J].中国临床医生,2012,02:69-72.

[2]张廷杰,徐俊波.从几个更新指南特色看当代高血压防治基础与实践[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02:101-106.

[3]施仲伟.血压目标将有回调,综合干预必须加强:从指南更新看高血压防治新动向[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06:512-514.

篇8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高血压病是一组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特征,伴有头晕头疼等症状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可影响心脏、大脑等多个器官功能。高血压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放松心情,保证良好情绪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社区居民,甚至是高血压病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获取高血压病防与治的基本知识,使得患者配合治疗的一种途径,也是其它一切治疗的基础。

高血压病教育的目的:

(1)使患者与家属及社区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配合社会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对于患高血压的病人,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如高血压脑出血)。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调整用药种类及药量。

(4)使家属掌握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如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时,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使患头偏向一侧,头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脑部更多出血及呕吐物呛着病人,使患者窒息死亡。

高血压病人教育的对象:

(1)一般人群:主要对他们宣传当前高血压病惊人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及严重性,以及可防治性,突出宣传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如肥胖、高盐饮食等。

篇9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高血压病是一组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特征,伴有头晕头疼等症状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可影响心脏、大脑等多个器官功能。高血压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放松心情,保证良好情绪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社区居民,甚至是高血压病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获取高血压病防与治的基本知识,使得患者配合治疗的一种途径,也是其它一切治疗的基础。

高血压病教育的目的

(1)使患者与家属及社区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配合社会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对于患高血压的病人,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如高血压脑出血)。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调整用药种类及药量。

(4)使家属掌握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如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时,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使患头偏向一侧,头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脑部更多出血及呕吐物呛着病人,使患者窒息死亡。

高血压病人教育的对象

(1)一般人群:主要对他们宣传当前高血压病惊人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及严重性,以及可防治性,突出宣传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如肥胖、高盐饮食等。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2012年4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住院的2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例。对照组男5例,女6例,年龄分布在42-79岁,平均62±10.8岁,病程2-8年,平均4.1±2.3年;实验组男4例,女7例,年龄50-78岁,平均68±9.9岁,病程2-7年,平均3.3±2.1年。两组患者经过相关检查均具有高血压的典型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明显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患者均为高血压患者,经过相关检查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

1.3 防治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如限盐、运动、服药等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防医学原则,从病因预防、发病预防、临床预防三个方面进行预防,结合相应的护理治疗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改善饮食结构,?限盐建议每人每日5克以下的标准,增加钾的摄入,增加钙摄入,钙可降低血压②防治肥胖和超重,一是防止从膳食摄入过多的热量;二是增加体育活动;③减少饮酒和戒烟④家庭护理,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不可随意添加或停用药物。定期督促患者测量血压,以观察病情。定期带患者回医院检查等等。

1.4 观察指标

通过患者的血压状况及是否又头疼、头晕现象判断临床疗效。①改善明显:血压基本恢复正常,头晕、耳鸣、眼花、失眠等高血压症状基本消失;②好转:血压有所降低,离正常值相差不大,已无头痛、耳鸣、眼花、失眠等高血压症状;③未见好转:未达到以上两标准,尚有头痛、头晕、眼花、失眠等高血压症状。将明显改善数和好转数为总有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

将统计后的临床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如下表1

篇11

一、高血压

1.高血压疾病的含义。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2、高血压病症。

高血压疾病的病症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缓进型高血压,二是激进型高血压。

1)缓进型高血压。缓进型高血压的表现分为多种,主要的几种表现方式有: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高血压高血压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

2)激进型高血压。激进型高血压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高血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最多见。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症。由此可见,激进型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要大于缓进型高血压的程度。

二、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体现在:个体化:根据不同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而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联合用药;分级治疗:对一般高血压,先用副作用少的药物,如未取得满意疗效可逐步加用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分级治疗。

2、非药物治疗。

在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中,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的是饮食治疗,在饮食护理中应注意的主要有一下几点:

1)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高血压疾病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引发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超重和肥胖也是引发高血压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预防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饮食要定量、切忌暴饮暴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取量,要合理的进行控制体重,从而减轻患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性,要多吃低热量的食物。

2)限盐。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中盐摄入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日均摄盐量每增加1克,平均高压上升2mmHg,低压上升1.7mmHg。日本北部摄盐量每人每天30克,结果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被称为“高血压王国”和“脑卒中王国”。

3)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血液内的胆固醇过多会引起动脉硬化,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疾病患者应该控制胆固醇的摄取量。对于高血压疾病患者群体来说,每人每日的胆固醇摄取量应该保证在300mg以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的食用植物油,要避免动物油以及动物内脏以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除此之外还要合理的摄取蛋白质,多摄取豆类食品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4)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是保持体重、增强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

除此之外,当出现一下状况时应停止运动: 生病或不舒服时应停止运动。; 饥饿时或饭后一小时不宜做运动; 运动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运动程序的步骤;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即停止。

5)戒烟酒。酒精能够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脏的输出量,心脏输出量的增加会间接的导致肾素释放、血管收缩,从而致使血压升高。长期的饮酒会导致心肌细胞的损害,从而导致心脏病的发生。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

三、对高血压患者有益的食物

高血压患者应该多重视自身食物的摄取,其中高血压疾病患者应该摄取的食物主要有:

菌类:灵芝、黑木耳、白木耳、香菇;叶菜类:芹菜、茼蒿、韭菜、黄花菜、荠菜、菠菜等;根茎类:萝卜、胡萝卜、荸荠、;动物类:牛奶(脱脂)、猪胆、牛黄、蜂蜜、食醋、豆制品;水果:苹果、西瓜、鲜梅、柠檬等食品。这些都是具有防治功效的食物,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还应多吃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牛奶、瘦肉、鸡蛋、豆类及豆制品。饮食宜多食钾食物。

高血压病人要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西红柿等。含钾的食物不仅能保护心肌细胞,还能缓解吃钠太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则不宜吃含钾多的食物,否则会因少尿而引起体内钾积蓄过多,导致心律紊乱以致心脏骤停。

【参考文献】

篇12

1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主要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是指病因未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另一种是继发性高血压,约占总数的5-10%,是由于体内的某些疾病引起上的。在高血压患病人群中。90%找不到明显病因,但流行病学证实高血压的发生与某些危险因素有关。具体如下:

1.1 遗传因素 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在同一家族高血压病人集中出现,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因为遗传因素存在。

1.2 体重超重及肥胖 体重超重及肥胖与高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1.3 不良生活方式

1.3.1 吸烟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据测抽两支烟十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吸烟者易患高血压,而且易死于蛛网膜下隙出血,同时尼古丁还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1.3.2 酗酒 国外调查发现,每日饮用大量葡萄酒者,其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饮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

1.3.3 膳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易致高血压的发生。我国人群食盐量明显高于西方国家,北方每人每天食钠盐12-18克,南方每人每天约为7-8克。而健康饮食是每天每人不超过6克。所以膳食中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相关性。

1.4 社会心理因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害的社会因素增加了高血压发病的危险性。年轻时的急躁和敌视态度与15年后高血压的发病危险显著有关。调查发现,从事紧张度高的职业,如司机、售票员,其高血压的发病率达11.30%:其次是会计、统计人员,其发病率达10.20%,这说明高血压是在从事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又缺少体力劳动者中易发生。

2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2.1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卫生部1998年起确定每年的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说明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时至今日高血压的患病率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高,为此卫生部调整了高血压的预防策略,提出了六个转变:

2.1.1 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 仅靠专家行为控制高血压效果不明显,必须强调政府行为,由政府部门创造支持性环境并进行必要的投入对高血压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2.1.2 由医疗科研为主向预防为主的转变 单纯发展医疗技术方法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医疗费用很高,因此开展群体预防才是根本措施。

2.1.3 由城市为主向城乡并举转变 农民知识相对不足和自我保健意识缺乏,使得农村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因此防治任务也很艰巨,所以必须城乡并举,分类指导。

2.1.4 由高层向基层转变 基层卫生系统既存在治疗水平不高,又存在重治轻防的思想,因此强调高血压的防治必须面对基层、面对社区、面向乡村、面向人群,充分发挥和利用三级卫生保健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2.1.5 由专业行为向群众运动转变 调动人们关心自己、争取健康的积极性,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1.6 由卫生部门向全社会转变 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结成高血压防治的统一战线。

2.2 高血压社区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目标 高血压的社区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对健康人群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对高危人群通过危险因素干预,降低和控制高血压水平;对患病个体通过现患管理,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3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

2.3.1 一级预防 高血压的第一级预防的主要对象是健康人群,主要措施是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

2.3.1.1 健康教育 向社区居民传播健康知识,转变居民的健康观念和行为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层卫生组织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广泛、持久的健康教育是一种投资小,效益高的预防措施。

2.3.1.2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之一。

2.3.1.3 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 人们一些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与高血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吸烟和酗酒和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戒烟和限酒对预防高血压有着重要作用。

2.3.1.4 合理膳食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保持血压平稳,合理的饮食是指高纤维、高维生素、低钠盐、低脂肪饮食。

2.3.1.5 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运动,坚持长期有氧运动可使血压下降。

2.3.1.6 保持心理健康 及时调整情绪,适当休闲放松,保持健康心理对高血压的预防很重要。

2.3.2 二级预防 高血压的二级预防的主要对象是高危人群,主要措施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3.2.1 规范化筛查 高血压筛查最简单的方法是测量血压,通过对社区人群进行规范化筛查有利于高血压的早发现和早诊断,以便早治疗。高压压规范化筛查的要求包括:A.对工具的要求,必须定期对血压计进行标准校正。B.医务人员要认真按标准材料及技术使用血压计和规范化操作。C.按新的标准规定读数和记录测量值。在测量过程中,如发现可疑高血压者,应建议在不同日重新测量三次血压,以进一步确诊。

2.3.2.2 合理治疗 早期发现高血压后要及早合理治疗,同时教育病人积极配合治疗,防止随意中断治疗和停药,以减少复发和加重病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