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08:47: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护理知识笔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是心血管的头号杀手。它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肌钙蛋白和心肌酶活力增高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进行性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也是急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发病急,突然发作心绞痛,多在休息时发作,呈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疼痛常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甚至可持续1~2天以内,用硝酸甘油药物无效,常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这些是心梗的主要死因。为了能够减少心梗的死亡率,我们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救治心肌梗死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必要性是非常关键的,体会如下:
1、重要的抢救措施
(1)急救护理,立即将病人送到抢救室,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首先,病人要保持安静的条件下,这样有利于病人的休息,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尽量避免造成大范围梗死。(2)镇静止痛药物的应用,因患者心前区剧烈疼痛、胸闷、气短、精神紧张,会加重心肌缺氧,应用镇静止痛药后可以减轻疼痛,使患者精神放松。根据患者轻重之分可给予安定注射液10~20mg或给予杜冷丁50~100mg肌注,必要时也可静点硝酸甘油,也可应用罂粟碱。(3)改善缺氧状态,心肌梗死病人的心肌有明显的缺血缺氧,给予持续氧气吸入可以改善缺氧,减轻心绞痛,又能避免心肌大范围梗死的发生,这样做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护理的有效措施。我们目前常用面罩吸氧,另一种是鼻导管吸氧,这两种均有利于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如病情稳定后,可改为间断吸氧。(4)密切观察各项监测指标,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患者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观察病情发展趋势及纠正酸中毒等,更有效控制心律失常,观察T波和ST段有无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进展的心电图改变。
2、溶栓的急救措施
尽早应用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的药物或冠状动脉成形术以恢复心肌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保护心室功能,是积极的治疗措施。因大多数患者发病是有濒死感,极度恐惧,所以我们溶栓前要向患者耐心解释溶栓的必要性和目的,在患者同意下进行,用药前先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用药期间密切注意出血倾向。
3、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常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也是心肌梗死的重要死因,因此,要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护,及早发现症状,及时处理,减少死亡。
4、心理治疗、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往往突然发病,而且病情发展迅速,患者不仅感觉疼痛,并且心理有很大的压力,精神紧张。另外患者对本病缺乏了饵,思想情绪上有改变,思想顾虑、恐惧。这样情况下我们医护人员必须首先做好解释工作,给患者讲清楚有关的医学知识,打消患者的顾虑和恐惧,更好的进行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
5、恢复期的护理
在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恢复期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及急诊经过上述抢救后,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医护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心脏情况,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常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所以要严密监测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趋于平衡后才能考虑恢复期。(2)急救药品、氧气、急救盒、吸引器和气管插管等,如有变化立即进行抢救。(3)向患者做好精神安慰工作,并通知有关科室做好准备,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立即心脏复苏抢救。因此,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必要的处理是否恰当是非常关键的,对于以后进行治疗和病情预后起关键的作用,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
6、护理指南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必须绝对卧床休息,1周内绝对休息,2周床上活动,3周室内适当活动,4周室外适当活动。绝对卧床休息是治疗心肌梗塞的重要措施。
7、观察心理
【关键词】护患沟通;重要性;沟通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32-02沟通在临床护理中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工作方法,良好的沟通技巧既利于对患者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制定出科学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又利于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和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由此可见,良好的护患沟通以及沟通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临床护理中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和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涉及法律关系的医疗纠纷事件不断发生,护理工作中如何降低和防范医疗纠纷,成为医院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护理语言的巧妙运用是完成护患沟通的重要工具,通过交流和沟通可以有效的促进护患双方的理解和交流,解除患者疼痛和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因而,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护患沟通涉及许多专业知识,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护理人员语言清晰准确、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否则既无法取得患者的信任,又无法为患者所接受,导致沟通失败,甚至影响患者的治疗情绪和治疗效果。护理人员的语言是患者判断病情的主要依据,中肯、具有情感化的语言犹如一剂良药,能够帮助患者克服和战胜心理障碍,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因而,医院应当督促护理人员不断地学习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将护患沟通作为工作中的重要制度,加大沟通的力度和可操作性探索。2.临床护理中导致护患沟通失败的原因分析
常见的导致护患沟通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谈话不切主题。护理人员在护患沟通中居于主动地位,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当围绕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不能不切主题,否则,既可能造成重要信息的遗漏,也可能导致患者胡乱猜测自己的病情或怀疑护理人员对其不关心。
2.2信息发出速度与数量超载。处于身心不适状态下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其对信息的接受能力会有所下降,所以,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护理与沟通时,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慢到适中的规律,注重信息输出的速度和数量,增强患者对护理治疗的适应性,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意识,切不可急于求成,适得其反。
2.3健康教育教条化。健康教育有助于纠正患者不良的健康习惯和行为,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不能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背景、年龄等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只是教条式的说教,使得患者被动的接受信息,从而对健康教育知识失去兴趣,所以,护理人员应当有区别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
2.4工作情绪化。一些患者由于个人观点与护理人员不同或粗鲁的对待护理人员以发泄自己的痛苦,如果护理人员不能采取有效地沟通方式就会导致沟通的失败。另外,如果护理人员在社会或生活中遇到矛盾,将这种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也会造成沟通的失败。因而,护理人员应当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保持充沛的精力,认真、细心的对待患者,理解、鼓舞患者。
2.5过早作出结论。在沟通中常会发现一些护理人员不能耐心的听患者讲诉困扰他们的问题,而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致使患者感觉自己不被理解,信息交流无法进行,护患沟通中断。
2.6虚假与不恰当的保证。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或治疗产生焦虑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温和的语言去安慰病人,但许多护理人员在不了解患者病情时,轻松的告诉患者“病情没什么大碍”、“不必担心”等虚假保证,这样的回答会使患者感到自己不被重视,因而不愿将自己真实感受表达出来,造成了沟通上的失败。
2.7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表达不一致。著名心理学家认为:在交流沟通中,语调、声音和表情的共同运用能够表达出生动的信息,由此可见,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的结合能传递出有效的信息。在沟通中,语言表达主要起方向性和规定性的作用,非语言表达则能准确的表达人的感情和思想,所以,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应当注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表达的一致性,避免因信息表达不一致而引起的沟通障碍。3.临床护理中进行良好护患沟通的有效方式
3.1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主要是依靠交流者目光、表情以及动作的表达来进行的交流和沟通。护理人员在使用非语言沟通时,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面带微笑,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愉悦患者的心情,缩小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眼神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交流能为患者带来良好的心情,使患者产生安全感;端庄、大方的举止,举止得体能够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带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适当的触摸,患者处于焦虑时,适当的触摸能使患者平静下来,有利于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2]
3.2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护患沟通的主要方式,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当注意语言的态度、语气和说话的方式,使用亲切、礼貌的语言,创设融洽的语言气氛和氛围。在进行语言沟通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对患者尊重、同情、耐心、关怀,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时,护理人员要认真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说,使患者将自己的烦恼和痛苦讲诉出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对于患者家属的询问要耐心地解答,不要打断话题,更不要不懂装懂搪塞应付,要耐心地安慰患者及其家属;要做到三个掌握和四个留意。三个掌握是指要掌握患者的病情、护理以及诊断检查结果;掌握患者与其家属的心里因素;掌握患者医药费使用情况。四个留意就是指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留意自己的情绪变化;留意患者的交流沟通感受;留意患者对交流的渴望程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308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足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据报道,每年有15%~20%糖尿病患者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因此导致的下肢截肢占非糖尿病患者的15~20倍,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n博士首创,应用于临床已逾10年,其具有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及促进肉芽组织生成等特点。在积极有效治疗原发病、进行早期正规创面换药基础上,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及外科手术治疗患者30例。术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糖尿病足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5~70岁,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10~30年,溃疡面多分布在脚趾、脚底处。面积1.5cm×1.5cm~2.5cm×2.5cm。
方法:患者因血糖控制不理想,血糖高,空腹血糖波动在15.0~18.0mmol/L。用注射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在7.0~80.mmol/L。尽量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脓液。根据创面大小放置VSD敷料,充分填塞、覆盖,使其紧贴创面,再在VSD敷料外覆盖生物半透薄膜,覆盖范围应超过创源3cm,保持创面的封闭性,连接负压装置,负压200~400mmHg。持续负压治疗7天1个疗程。
护理:①基础护理:患者全身皮肤弹性差,感觉减退,抗感染能力下降,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及时清洁足部分泌物并按时换药,注意保暖,避免烫伤、冻伤等。脚趾甲应先洗后剪,不要过短避免伤及周围皮肤。②饮食指导:患者应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不要摄入过量的糖类。多食用谷类、豆类及瘦肉、鱼、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少量多餐,不可随意添加食物,严格限制甜食。③监测血糖:每天按时监测血糖,如空腹、晚餐前、临睡前及凌晨3时血糖。据血糖调节胰岛素注射量,嘱患者手边放有饼干及糖块,以防低血糖的发生。④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脱落、漏气等。嘱其患者家属不要牵扯、折叠、压迫引流管。注意观察管腔是否有堵塞,根据具体原因处理。
结 果
针刺伤后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及其他血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由于针尖保护系统通过伸缩式专利设计,拔出针芯时针尖自动收纳于保护套内,并无法复原,表面不留残血,使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避免了血液的接触,从而也能使护士远离针尖扎伤的威胁。我科自2009年3~9月应用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9月使用BD公司安全型留置针患者468例,男352例,女116例,最小1岁,最大89岁,平均年龄41+1.8岁,溺水患者3例,心跳呼吸骤停18例,车祸、刀伤298例,烧伤患者46例, 心肌梗塞39例,中毒56例,高热抽搐12例,呼吸困难30例。
1.2穿刺部位的选择 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避免关节部位、瘢痕硬结、不完整的皮肤上穿刺,尽量选择前臂掌侧中间部位。
1.3穿刺导管的选择 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的导管。护士应根据治疗方案、时间、能力和可获得的设备护理资源的基础上选择导管的类型。
1.4按无菌技术原则,静脉输液小组培训的方法进行穿刺,固定。一般急诊紧急情况下的留置针保留48小时须更换。
2 护理体会
2.1 在置管前做好宣教工作,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方法,并告诉患者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首先检查留置针是否无菌,打开外包装,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针翼,光滑面向上,拇指、无名指指握住接肝素帽Y型处,使导管成一直线,向右转动安全套,使针尖的斜面成45,使针翼向右折叠使凸面向上,此时针尖的斜面向上,以15~30对对准血管进针,见回血后放低角度进针2~3mm,向后拔白色尾部0.5cm,带针蕊缓慢进针,直到导管全部送入血管内,快速成直线拔出尾部安全套,针蕊自动回纳入安全帽内,用3M透明贴固定好。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套管针往返移动,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
2.2留置时间因患者个体差异和药物差异而不同,作者主张留置时间3~4天,急诊情况下48小时内,高浓度、化疗、高刺激性药物会降低留置针留置时间,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在输入这些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同时应在输液过程中间断输入[1]。每次输注前先回抽是否有回血,再用生理盐水冲管,结束时脉冲式冲管后正压封管,常规成人用50~100u的肝素盐水,小儿用5~10u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
2.3留置期间,若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则提示有静脉炎发生,应立即拔除留置针,更换其它部位穿刺,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用红外线理疗,必要时抽血培养。
2.4静脉留置针有利于于抢救和治疗,由于静脉留置针管腔大,可随需要调节输液速度,特别在要求滴速较快的药物、输血等。如同时需静脉抽血,可在静脉留置针内抽血,然后接输注的液体,减少对患者的穿刺次数,对血管起到保护作用。病情突变时,可随时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液,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2.5因为我们接触的患者当中,有可能有感染肝炎或HIV的患者,而这种新的安全留置针增加了护士的职业安全性[2],可以有效地降低医护人员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