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社会实践信息范文

时间:2023-05-24 08:47: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生社会实践信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生社会实践信息

篇1

暑期的时候我在洗衣中心的社会实践中,我学习到很多东西,也了解到更多关于洗衣业的知识。据有关专家预测,洗染业有5%至30%的利润空间。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洗衣网点的数量平均每5万人才有一台干洗机,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据此,洗衣业将是一个升值潜力度极大的行当。有业内人士称,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与衣物越来越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精力、时间越来越少),于是乎,洗衣业--这种新兴行业显示出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洗衣业现状分析

洗衣业作为与服装服饰相配套的产业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目前,国内的洗衣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为洗衣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经济收入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从衣着的演变可以看到:穿着观念从大众化趋于个性化;服装样式从款式单一转变为形式多样化;衣物面料也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工艺的棉、毛、丝绸和化纤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织物种类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多彩。这些因素带来了对专业洗衣服务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洗衣业的快速发展。

洗衣业发展进程

洗衣业是一个古老而新生的行业,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国家出现后,洗衣业就一直以某种不引人注目的形式伴随在人们的身边。干洗技术从诞生到发展,只经历了xx年的变迁,而现代意义上的干洗技术进入中国市场还不到x年、国内洗衣行业与国际接轨只有短短的5-6年时间,但日趋成熟的消费环境以及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服务的需要,赋予了洗衣业--这个古老行业新的生命力。

我们可以预见到:随着人们对衣物清洗质量、速度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设备的先进性和服务的专业水平将成为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洗衣业建议

开洗衣店,营业执照、税务登记是不能免的,当然还要申请技术资格等级证书,缴纳一定的环保排污费。

洗衣店可以设在人气比较旺的地段,如高级住宅小区、大学集中的文化区或大厂矿企业的职工生活区附近。为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和生活节奏较快的白领们,那些厂矿企业的众多单身者们,那些大学里的师生、特别是学生们服务,为他们解决洗衣的麻烦。同时,与那些尚无专门洗衣房的中高档宾馆建立业务关系,帮助他们为住客提供衣物的即洗、即干服务。

对于较稳定的顾客可建立会员制。要随时提供上门服务,包括衣物的揽收和日用百货的送货上门,把商品目录及内容送到每一个家庭。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顾客。

顾客是经营的主体,任何一家洗衣店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但都必须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确定自己的经营方向,所以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顾客管理。

1.认真分析顾客投诉的原因,抓住顾客的投诉重点,确定责任归属。提出解决方案,如可按照洗衣店既定的处理规定,并尽量让顾客同意提出的解决方案。

 

2.依据客户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生活水平、消费态度建立详细的客户的档案。

3.顾客投诉的处理方法:首先保持心情平静,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并以自信的态度认知自身的角色,其次要做到有效倾听。

4.要及时表示歉意。

5.要理解顾客的心情并运用同情心。

篇2

(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在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中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富有朝气、富有创造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群体,是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实践告诉我们,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与希望。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真学习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升华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并且在平常学习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树立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二、当前高中生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试教育问题明显当前高中生思想教育过于强调应付考试的内容,忽略了思想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高中生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因而部分高中生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为了考试而被动学习。

(二)教育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习惯于应试教育,硬性灌输,形成了“我说你听”的说教式教育模式,缺乏有效的疏导教育和实践教育,把高中生思想教育等同于科技知识的教育,没有形成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主动接受教育、参与教育的局面,使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教育的灵活性。

(三)教育缺乏针对性现今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普遍存在理论灌输、被动接受现象,没有与高中生的自身发展水平相结合,针对性较差,实效性不强。高中政治课本中的案例同样存在于小学、初中、大学的政治教材中,缺少专门针对高中生心智发展水平而设计的内容,所以高中生学习的某些内容与其面对的现实存在一些反差,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失去学习兴趣,认为所学内容意义不大,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高中生中加强中国梦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紧扣中国梦内容,加强中国梦教育“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表达了国家的追求、民族的期望和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中国梦是一个“家国天下”的梦,从上学就业到住房求医,家庭美满、事业前进、价值实现……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而高中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接班人,是美好未来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用中国梦统领高中生的思想行为,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成长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国梦教育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实现伟大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国家价值目标,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社会价值目标,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社会公正、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个人价值目标,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的目标内容离不开塑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明公民。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相联。

四、在中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充分发挥高中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国梦教育高中政治课是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高中生思想教育的课题,也是开展中国梦教育的课题。所以,要将基本理论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高中政治课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梦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入学生头脑。要把知识的系统讲授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高中政治课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教育,还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升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加深高中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二)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中国梦教育柏拉图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4〕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灵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有深刻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高中生的中国梦教育,需要丰富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比如班级文化、宿舍文化、体育文化等,将中国梦巧妙地植入到校园文化中,将中国梦精神展现在校园网、校园海报、宣传橱窗、宣传横幅中,利用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和优美的文字表述,通过健康的信息传递,提升校园文化品质。〔5〕通过这些方式方法,让高中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中国梦教育,使中国梦理念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引导高中生自觉地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联系,激励高中生自觉加强专业学习,积极投身到中国梦建设事业中。

篇3

一、研究背景

中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成长和探索时期,是职业生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高中进行生涯教育能直接帮助学生填报高考志愿,为选高校、选专业做好科学系统性评估,为升入大学确定大学学习方向做好准备,为高中毕业后不能直接升入大学的高中毕业后就业的学生提供所需准备性条件和相关劳动技能。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进入高中后学生对文理倾向的选择犹豫不决,对自身性格特点及适合的专业不了解,高考时盲目报考所学专业,导致大学中学生申请转专业屡见不鲜,或者造成许多学生厌学、就业未果。我国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难辞其咎,但是目前我国高中职业指导工作开展范围非常狭小,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的部分普通高中,且多是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绝大部分高中还没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也没有配备持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的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基于以上原因和我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经验,我进行了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内容及途径的研究。

二、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在高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探索

高中生的自我探索具体分为四个方面:兴趣和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价值观。

(1)兴趣和爱好的自我探索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回答“最喜欢什么,最喜欢做什么”。

(2)能力的自我探索是知道自己“目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哪些方面存在优点,哪些方面存在缺点”。

(3)高中生阶段是价值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决定着对工作价值的认识和工作选择的种类。高中生需要认真思考的是“我希望通过职业获得什么”。

2.环境探索

环境探索是探索外在的工作世界,包括行业的特性、所需的能力、就业渠道、工作内容、工作发展前景、行业的薪资待遇等。高中生的环境探索主要是通过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以及自身主动的信息收集来对职业环境进行认识的。

三、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1.利用地方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从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来看,开设职业指导课可以在普通高中各年级开展,但必须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指导,同时密切结合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科学、系统地开展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和未来社会角色定位的引导,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明确学习目标与职业目标,能够顺利地完成探索阶段的发展任务。

2.职业规划咨询

学校鼓励心理教师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利用团体的职业咨询和个别的职业咨询两种方式进行生涯规划的辅导。团体咨询时,咨询人员必须搜集与工作有关的信息,来协助学生作出一些重要的决策,并通过团体咨询的过程激励学生职业决策的动机,使高中生能够主动开始探索自己的生涯。个别咨询应帮助指出学生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给他们分析各行各业的特点和要求以及考入高校所需的条件,帮助他们把握好机遇。

3.利用社会实践让学生获得职业体验

学校可以利用周围及外部的资源,与社区、用人单位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将这些单位作为学生参观和实习的基地,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机构见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访谈、实习等活动方式,了解某些单位或某些工作场所的情况,加强社会实践。

4.建立职业生涯辅导相关网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4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设计学习任务单,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还是教育观念的深层次变革,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学习任务单必须考虑高中生差异化,让更多高中生感受到政治课堂的乐趣,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要借助学习任务单教会学生学习技巧,培养高中生学习习惯,让高中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学习任务单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明确目标任务,精准分析学情,摸清教材特点,切实减轻高中生学习负担。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开发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本文以高中政治学科必修3(文化生活)为例,主要探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开发策略,希望对高中政治微课导学有所帮助。

一、实现目标落到实处,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普及推动微课教学开展,将课堂教学形式由传统单一式向自主学习式转变,为高中生学习提供广阔空间,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是微课教学如果不能把握尺度,很容易使高中生感到困惑,只有切实制定学习任务单,发挥学习支架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制定学习任务单时,高中政治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实现目标落到实处,让高中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目标。如讲高中政治学科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塑造人生》时,教学重点是掌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精神世界,增强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我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设计了科学化学习任务,首先播放歌曲《超越梦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微课教学法让高中生欣赏古迹、欣赏文物、欣赏绘画等,体会优秀文化影响力。为了让高中生反思是不是所有文化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我还在学习任务单中精心设计了拓展训练,以引导高中生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知识,谈谈自己对“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看法。

二、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拓展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任务单、微课、翻转课堂等培训活动,让高中生对微课进一步了解,促进人人参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高中政治教师还要注重培养高中生的拓展能力,将教学知识点转化为需要学生解答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利用学习任务单将烦琐的问题简单化,让高中生逐一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各项内容,减少学习政治的畏难情绪。如讲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的途径》时,这节课需要高中生掌握的知识点包括: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根本途径;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等。在教学时我按照学习任务单要求组织高中生讨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为什么不是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或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而要立足社会实践呢?怎么理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呢?将高中生讨论的过程拍摄下来放入微课视频中,不仅完成探究性教学任务,还锻炼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对高中生成长具有推动作用,高中政治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为高中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思路优化,促进高中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政治教师要注意不同难度内容要搭配不同练习题,以达到知识点之间的最优权重。如讲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本节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弘扬爱国主义。然后根据不同知识点提出不同问题,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导高中生讨论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及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讲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容时,通过微课向高中生播放教学视频和课件,引导学生讨论中华民族永不泯灭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自主参与教学,更热爱微课教学法和学习任务单。

四、配置个性化资源,印证自主学习成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高中政治教学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策略,配置个性化教学资源,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发挥微课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设计和开发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任务单,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学习任务单运用,体现新时期教育目标,让高中生印证自己的学习成效。因此我设计学习任务单时听取学生意见,选择丰富多样的练习内容,并且当堂训练,以此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如讲高中思想政治必须3(文化生活)中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时,首先带领高中生复习反馈: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改造方法及产生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表现、原因及必然要求?然后在微课中展示自主训练题和拓展训练题,以促进全体高中生共同进步。学始于疑。接下来为高中生提供印证自主学习成效的练习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等。

综上所述,微课背景下的学习任务单设计和开发意义重大,需要得到高中政治教师的高度重视。学习任务单不仅有利于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促进高中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习任务单的真正作用,成为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相信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习任务单的发展前景会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篇5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90后一代青少年的九大特征:充满自信但较为脆弱;富有理想但不甘平凡;重视维权但时常受限;消费自主但习惯攀比;渴望同伴友谊但矛盾较多;喜欢学习但负担较重;主动使用媒介但容易失控;亲子关系缓和但沟通不畅;亲近老师但对老师要求偏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全国少工委办公室)

老师

90后高中生乐于表现自我,健谈,看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做事情一般仅凭兴趣。在吃苦、勤奋方面付出得不够。接受知识是快餐式的。对问题不愿意花时间去独立、深入思考。

(肖节长长沙市实验中学历史老师)

90后高中生见识比较广,很阳光,也很有想法。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吃过很多苦,所以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知所措。

(谢应龙长沙市实验中学化学老师)

90后高中生个性张扬,每个人都对事物、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可以用群体雕塑来形容80后高中生的话,那么90后高中生就是一座座独立的个人雕塑。

(冯兵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老师)

家长

真不能理解现在的孩子,简直没法沟通。我女儿写的日记想偷看都没用,根本看不懂。“我”不说“我”,偏偏说“莪”,“谢谢”说“3Q”,这还是我最近才弄明白的。

(陈女士46岁女儿读高二)

我的孩子就是一个矛盾体。他对外面的人很热情,但对家里人冷漠;他有好奇心,爱学习,但只喜欢在网络上学习,不喜欢听老师讲课;他心里有烦恼愿意在网上和陌生人说,却不告诉父母和老师。

(张先生43岁儿子读高一)

媒体人士

要明白什么是90后,就不要将90后叫90后。要理解90后,就不要把“彻底理解”作为目标。90后的逻辑很多人表示无从理解。大可坚持你的逻辑,在90后面前坚持你的意见,但没有必要将逻辑性用来攀比、谴责与嘲笑。准备迎接多元社会吧。

你必须明白他们生于信息化社会。你知道的未必超过百度,你隐瞒的未必在论坛上就看不到。在信息相对透明的这个时代,与其端起架子,不如与孩子来一场辩论。

篇6

一、高中生物作业现状改革需要STS教育理念指导

高中生物作业是学生完成生物学习任务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现阶段生物知识有目的、有步骤地应用于实践的尝试,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学生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教师对学生初步学习的评价手段及调整教学方法的依据之一。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作业的认识有误,把作业等同于习题。高中生物课堂内外布置的作业大多是课本上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而且数目多,难度大,重复率高。这样的习题作业使学生挣扎于题海中,使生物学离生活、社会越来越远,大部分学生对生物作业失去了兴趣,从而使生物作业失去了意义,同时也使作业成为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很明显,这样的生物作业违背了生物科学的本质涵义,也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更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标准》[1]中对高中生物教科书中的作业系统提出了“注重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特别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渗透人文精神”等要求。因此,作业的改革是一个急需解决、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STS教育理念为高中生物作业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设计基于STS理论的创新型高中生物作业是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课程目标体系的有效途径,是响应新课程的重要举措。

二、STS教育开展需要在作业环节中渗透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STS教育的理念得到了广泛关注。STS教育在中学生物课程、教材和教学各个层面都有渗透。

STS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STS实践能力的形成,教师应通过STS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有计划地、科学地观察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并通过科学的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STS教育实施的难点。虽然课堂渗透是生物教育中实施STS教育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形式,但是高中生物课每周只有三节,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能在课堂上做的实验绝大部分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不利于进行探究式教学,从时间和教师讲授的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说,均达不到STS教育的目标。

生物课程中实施STS教育需要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要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访问、调查、实践和模拟等活动都要充分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且所需时间无规律性,内容具有不定性,组织难度大,不可能安排在每周三节生物课内。实践证明,STS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仅靠课程目标、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STS课程注重课堂外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STS实践能力的形成。学校教育中最直接的实际情境应用就反映在学生的作业上,新课程改革下的作业观提倡实践性,操作性的创新型作业。在高中生物作业设计中合理渗透STS教育理念,不仅可以促进新的作业观的形成,使高中生物作业摆脱题海战术,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有趣的生物作业,而且能保证高中生物STS教育实践能力形成目标有效实现。

三、渗透STS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作业特点

(一)作业目的多元化。

渗透STS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作业,不但要考虑生物科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而且要考虑多元化的目标,即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科技素养目标等。STS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生物作业目的是:

1.让学生在完成高中生物作业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又促进科学发展的相互关系,能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3.让学生了解技术对自然及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产生的负面影响,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4.能够利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并会处理、分析、运用和分享信息。

5.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推动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懂得科学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关心并参与这项事业。

6.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等等。

(二)作业内容紧密联系STS教育内容。

渗透STS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作业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中选择:

1.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广泛联系生活、社会中的现实问题。

2.与社会发展有重大关系的生物科学知识;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3.著名生物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发明过程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4.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与前沿问题等。

当然,渗透STS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作业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STS教育的内涵,不断地去发掘。

四、渗透STS教育的高中生物作业类型

(一)STS信息收集与交流。

STS信息收集与交流作业,要求学生自行收集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生物科学前沿动态、生物科技成果、生物科学技术作用于社会的实例等方面的资料,并交流STS新闻。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几分钟时间举行“生物科技新闻会”,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后作简要介绍,并对自己作简短评价。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STS黑板报和手抄报,并在学期末进行STS信息评选活动。这样的生物作业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培养学生自主了解生物STS议题的能力和习惯。

(二)开展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小制作、小实验。

生物学科中许多知识都是微观形态下的,用肉眼不容易观察到的结构,制作小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观结构,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学习“细胞结构”[2]时,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分组制作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确定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位置和比例,还要搞清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这样的作业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STS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三)STS专题讨论。

因受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有些STS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不易讲清楚,但又应该让学生知道的内容,教师应针对这些学生普遍感兴趣又乐于接受的内容提出辩题,让学生自愿分成正反方,然后通过查阅资料,根据各自的分析理解,充实论据,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辩论会。例如,学生学习完《探索生命》[2]这一章的内容后,教师提出“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有利还是有弊”这一辩题,然后由学生自愿选择正反方进行STS专题辩论会。这样的辩论式作业,即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由于作业以辩论会形式展现,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学会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四)社会调查。

STS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决策能力。加强生物学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是改善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的必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掘或让学生选择给定的STS社会调查题目,设计一些小的探究性社会调查。例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3]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亲戚或邻居或是朋友的家庭(每人至少调查两个以上的家庭)遗传病情况,调查结果按遗传系谱图的绘制方法绘制成图,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并用学过的知识和查阅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或规律。这种类型的生物作业能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社会大环境中真切地了解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其参与意识,并增强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合作意识。

(五)STS实验探究。

生物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的探索和验证。教师应针对某一生物学知识点,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进行实验探索。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知识,例如学习“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2]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市场上常见的不同功效的洗衣粉,每人至少选择三种,按照实验要遵从的等量、条件控制、对照等原则,实验不同功效洗衣粉对不同污渍的去污效果,验证酶的专一性。这种类型的生物作业对于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科学素养的塑造,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六)编制STS习题

高级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应用领域,而应用领域的教学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一定有条件让学生一一去亲自实践。教师编制一些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紧密联系的STS习题,同样能起到STS教育目的。应用性的STS习题作业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下题:

2001年4月1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增加了沙尘暴天气的预报,4月21日,《焦点访谈》栏目又率先提出了“生态安全”的概念。我国政府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时,特别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此外,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白色污染等亦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预防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出现,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当前严重威胁生态安全是的因素有哪些?

(3)列举出一个简单的生态农业模式。

(4)简单解释什么是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白色污染。

参考文献:

[1]柳菊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7

作者简介:刘晓芳,女,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教学

一、高中生思维方式存在的缺陷探究

(一)高中生的思维方式的倾向特点分析。

首先,高中生思维方式缺乏主体性。高中生长期在课堂中形成依赖的思维方式,独创性表现不明显,批判意识不强,依赖课本、老师给予的答案,缺乏主动思考,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满足于现成结论,对别人的意见容易相信,盲从。特别是现在混杂于网络文化之中,各种信息对高中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产生影响。

其次,高中生思维方式具有片面性。相当多的高中生不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全面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思路狭窄,不能用科学的视角去分析解决问题,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高中生遇到问题缺乏理智,思想方法上较多片面性和表面性;思维方式单一,很难形成系统的思维程序。高中生思维虽初步形成辩证性,但仍比较片面,看问题大多流于事物的表面,不够全面。不少高中生容易被网络上的思想观念影响,思想偏激,不能辩证的分析问题,易受错误思想的影响。

最后,高中生思维方式呈现无序性。高中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无法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认识事物呈现颠三倒四的混乱现象,即思维方式的无序性。高中生要学习的课程知识很多,知识积累不断增多,但是却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存在无序的混乱状态。身处知识信息时代,高中生接触到的信息除了课堂上传授的之外,也有从网络等课外途径掌握的知识,但是高中生却不懂得有序地处理自身掌握到的知识,思维逻辑也不够清楚,容易混淆学到的各种知识。

(二)高中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存在原因分析

在高中教育阶段,紧抓高中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切入点。因为素质教育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

首先,学校不重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人们一直认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并不需要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讲授,认为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就能够自然的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而学校也仅是从最快出成绩的目的出发,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校园文化中都不注重高中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学校从升学率出发,只要求学生学需要考试的内容,对于高中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这些隐性的知识只流于形式。实施新课改后,思想政治学科中的《科学思维常识》这门课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到了相关方法,但是绝大多数学校不安排课时学习。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主要阵地的作用已经被忽视。校园文化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而学校对此也只是流于形式。

其次,教师欠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理念。大多数教师仍然是“重知识传授,重智育程度;大量讲授显性知识,重记忆轻分析,重具体轻抽象,重结论轻推理;忽视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严重压抑学生积极性;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对教材的整体感知、整体联想及整体思维的意识”[3]。作为教书育人教师,不具备较高的科学思维素养,不开展科学的思维方式训练。为此,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更严重的是影响了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

最后,高中生自身忽视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高中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否得到很好的培养关键在于高中生自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不变的,而方法和方法的应用则是灵活的、活跃的、更富有创造性的,方法的学习比单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高中生没有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机会,不愿意花费任何的时间培养思维方式。在课堂之外,高中生也没有积极参与开发科学思维的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利用这些机会提升。

二、培养高中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对策研究

(一)学校应大力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篇8

一、高中生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关系

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这两者都是一名高中生应该具备的能力。高中生在本阶段的学习中,财经素养不仅能够缓解学习压力,更是对思辨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高中生在思辨能力上的要求主要侧重于语言上的能言善变,而高中生即将要告别父母走进大学校园,在迎接大学这个小社会的过程中,要求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高中生可以合理利用自己手中的资金,对这些有限的资金合理安排,试着购买相关理财产品等,使得资金能够增值。在购买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思考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可能的增值,这就需要高中生发挥他们的思辨能力辩证看待,同时也能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1]所以,提升财经素养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应对可能会出现风险的能力。因为金融系统比较复杂,对高中生的能力是一种挑战,有利于高中生平衡自己的冲动心理和担责意识。提升财经素养也能提升高中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创造性,从事提高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凭借本身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实现财经素养培养的目的。财经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反之,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对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作用,从而也能有利于财经素养的培养。

二、高中生培养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的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高中生对比初中生来说更加具有独立性,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独立。高中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需要自己决定日常的生活开销,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具备处理财务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想提高财经素养,就需要掌握好自己的生活费用,不仅对每个月的生活费能够做一个花销计划,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开支能够简单做一个分类,按照计划开支自己的生活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应该在计划生活费开支的时候,不断的思考探索,采用适合高中生自己思维方式的理财方法,养成理财的好习惯,提升理财能力。

(二)在课堂上学习。由于高中生特殊的学生身份,大部分知识还是需要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安排来学习,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也需要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学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的时候,慢慢学会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财经素养知识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来提高自己的财经素养。学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的知识,不仅要敢于拼搏,更要在这个过程中去思考,通过思考来提高自己的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在上数学课的时候,通过教师讲授的解题方法,找准切入点,试着用其它方法解决当前的问题。在学习函数的时候,要能够通过观察所有函数的变形式,找到所表现出来的原始公式。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2]

(三)善于利用情境在实践中学习。任何一种能力的养成,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同样如是。学生培养财经素养的目的就是能够增强自身在实际生活中的财务处理能力。学生在学习之余,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自己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增加学习的机会。应该利用有限的条件,通过观看财经频道的相关财经新闻,增加对社会上财经状况的了解。在此前提下,鼓励自己走出校园,尽量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了解实际社会的财经状况。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自身内心体验,激发学习动力,也能够促进自身思辨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财经新闻,了解当下国内外基本的财经状况,从而掌握到最新的财经消息。学生在通过观看新闻的时候,有利于思辨能力的发挥,思辨能力也会在各种新闻的交替出现中的到提升。

结束语

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学习的范围不应该局限在高考的应试科目中,更应该学习一些比较实用的技能。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在高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也能促进对其它应试科目的学习,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高中生需要注重对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学习,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2.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学习目标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际或者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对理性知识加以研究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必须以课本知识内容作为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和实践中的感性材料;同时,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体验式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们从实践活动中获取真实的感受,体验真实的生活。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激发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能使学生“活动”于实践中,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断闪现出有异于课本或教师讲解的新思维;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时,有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促使学生超越教材和质疑教师,通过交流、合作和探索提出新颖的观点或结论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体验中超越自我、提高能力。

3.体验式教学法在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3.1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学思想理念的束缚,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全新的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还不太熟悉,无法让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实践应用。另外,教学改革并没有完全取得预期的效果,许多教师还是以高考升学率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应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考试分数。在课堂上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观念为主,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实现不了课堂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采用全新的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利用课堂教学体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上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通过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的原理。

在江苏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课本上的生物知识大多数都是以平时生活场景作为基础,教学目标也是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物现象。通过平时的发现、研究,解释课本的原理知识。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真实生活的体验区解答课本中的原理。例如,在讲解“细胞需要生长在一定浓度的液体中”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几天在家做这样的实验。让学生找出四颗大小、生机差不多的小青菜,将这四颗小青菜分别放入编号为1、2、3、4等容量的杯子里,然后在四个杯子里面注入等量的纯净水;最后在2号杯子放入少量的盐,3号杯子放入三大勺盐,4号杯子将纯净水放入足够的盐,达到饱和状态。到上课之前,学生可以观察四颗小青菜的状况,可以很明显地发现2号杯子的小青菜生机最好。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试验得出的结果,对“细胞需要生长在一定浓度的液体中”这个问题做出准确回答。这样的体验式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枯燥的原理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3.3通过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生物实验及研究性学习都是学生体验学习的具体过程。教师要在高中生物体验式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训练。如在“绿叶素提取”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一遍这个实验的操作步骤,然后自己动手操作给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实验演示,自己在实验中进行动手操作,教师可以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记下自己实践的步骤。实验完成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正确实验步骤进行核对,检查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错误,然后进行调整和改正,最后检查自己实验的结果是否与课本上的结果一致。

3.4通过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0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129

想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经常进行思考以及反思,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还要重视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反思,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本文探究了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必要性以及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现如今,新课程改革已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再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以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高效的生物课堂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要把学生视为主体,结合实际,满足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点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要与学生关系平等融洽,还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由于生物学科的实验性极强,教师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讲解,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对生物产生厌烦感。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构建了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比如应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照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由于生物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会觉得比较抽象,生涩难懂,为了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实现。举例说明,在讲解《细胞的分裂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动画课件,让学生通过视觉刺激,对细胞分裂的过程进行了解。在学生观看完课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对于学生巩固与运用知识十分有帮助。生活中生物知识应用得十分广泛,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学生如果对其产生了兴趣,不仅生物水平会有所提高,还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多应用多媒体课件,将较为抽象与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再通过组内成员的研究探讨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扩展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生物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增强,通过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使学生的课外活动能够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建立生物兴趣小组,会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培养与锻炼。例如,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可以有制作动物标本、给花草树木标明种类与生活习性、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以及研究显微镜性能、结构与使用方式等。活动要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长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通过竞赛的方式,营造一种竞争的气氛。例如可以通过设置生物实验的技能操作竞赛或者生物知识竞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学习生物会更加勤奋。最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由于高中生物的教学实践空间很广,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对于培养学生这件事情不能过于着急,也不可放任自流,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科学合理地应用教学资源

科学合理地应用教学资源是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条件,教师可以在生物教材中应用以及挖掘一些有用的资源,使教学资源在不充足的情况下也能有效解决。比如教师可以自己动手或者与学生一起动手做一些小实验,使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起来。举例说明,在讲解《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教师需要讲解以及描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流程,在具体讲解光合作用的时候,在向学生展示细胞的内部产生反应的过程时,可以通过放大植物细胞的剖面模式来展示,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反应的场景以及过程,通过演示实体模型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比如让学生分析增多农作物产量的对策,分析它们是怎样通过加速光合作用的强度来实现对环境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控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轻松的掌握有关知识。

三、结语

构建高中生物课堂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才可以达成的。教师要对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研究解读,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充分尊重和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课后巩固复习以及将生物知识系统化,以此来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25-01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技时代、信息时代已经纷至踏来,并且已经合称为科学信息时代。而高中信息技术科目,作为培养新时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基础科目,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更加助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发展,同时,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应用的设计原则

抓好高中信息技术的微型课程教学,制定好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方案是前提,没有好的方案也就无法指导好的教学,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下面,就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提出三点原则性的建议,推动信息技术微型课程向前推进。

1、要注重实践性。既然开展的是微型课程教学,当然就要把实践放在第一位。这里谈到的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已经不单单停留在“老师授课指导、学生们则在电脑前按要求操作”的简单教学层面上,这仅仅是微型课程教学的一个层次而已,在这个教学层面中不能再拘泥于一些传统的、粗浅的、常识性的信息知识,而是要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予以加深,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有限的实践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另一个层面就是带领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去,看一下各种电子软件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操作的,哪些是十分常用的,在信息技术微型课程制定中是不是还存在知识盲点。

2、要注重实效性。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的实效性,另一个是操作的实效性,两个实效性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在相辅相成中是互相促进和推进的。所以,在实施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时候,无论是知识点的分配、还是教学步骤的安排,都要科学地兼顾好教学知识和实际操作本领的融合,不能特别突出哪一点,更不能偏废另一点,只有把这一原则把握好了,才能真正做到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力争在每一次实践微型课程教学中都能取得双赢。

3、要注重实用性。服务于社会,应用于社会,在就业和社会竞争中取胜,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目标。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也是如此,必须要与时俱进地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摸准信息技术的发展脉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加学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率,这是硬件,也是微型课程教学长治久安发展的必经之路。为让高中生寻求更广阔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实用性。

二、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

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中,必须讲求有张有弛、有尺有度,让微型课程更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教学和学习。

1、抓知识吸收,让微型课程增强学习动力。高中信息技术在实施微型课程教学时,最初会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之下,完成一些工作和教学任务,天长日久,学生们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自学和创新学习能力,对有些已经学习和尚未学习的知识,都会因为具备了较强的微型课程学习能力而迎刃而解,并且实现所学知识的有效吸收,并且在既定学习范围之外,又涉猎了很多领域的知识,从而确保微型课程教学应用后,放宽了学生们的眼界,提升了学生们的能力。

2、抓科目兴趣,让微型课程增加学习积极性。在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成功的过程。而在高中生学习微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都会全面提升,最终喜欢上微型课程教学,一发不可收拾。在兴趣和动力中学习,必然能获取更大的成功。从而确保微型课程教学应用后,高中生信息技术成绩全面提高。

3、抓教学和学习能力,让微型课程强化技能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旦得以成功应用,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本领增强了,也就具备了生存的本领,特别是时下社会中,对具有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人才可谓是供不应求,需求量很大。那么,就可以看出,一旦高中生具备了这一能力,也就多了一项生存的本领,“艺多不压身”,如果广大高中生能够在微型课程学习上下功夫,在信息技术本领上精益求精,那么也就实现了微型课程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应用后,高中生增加了一项生存、发展的本领。

4、抓人才培养,让微型课程打造知识成功坦途。培养优秀人才是每一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宗旨,也是最高宗旨,高中生也不例外。在微型课程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有优秀的、拔尖的人才脱颖而出,那么这一时候各大高中就要想方设法地为这一类为数不多的学生创造机会、打造平台、重点培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那么,也就是说,微型课程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成功应用,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

三、总结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高中信息技术科目教学地位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在国家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信息技术微型课程的教学方法还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予以推陈出新,将有更多的微型课程教育教学方法被推广。可以预见,微型课程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相当成功的教学方法,必将随着信息技术的教学历程更加完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钻研中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科目的教育教学成功,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科目登上一个又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篇1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它在生物教学生活化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是怎样在农村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是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相比城镇高中,对于农村高中来说,田野、树林、草地、池塘、河流等为学习生物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能使学生积累不少感性知识。因此,我们要区别对待信息技术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与在城镇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在农村,只有合理地将利用地方资源与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做到教学生活化,达到教学最优化。我结合教学的实践,谈一谈自己如何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几点经验。

一、在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较其他学科更为迫切。

1.信息技术使得微观生物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

生物的细胞结构极其微小,肉眼无法观察,通过挂图和语言描述,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或者会片面理解。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放大显示任何细胞结构的详细部件,可以无限地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无限地拓宽时间、空间领域,实现微观的东西宏观化,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使学生易懂好记。例如: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这节课的教学,我先演示色彩逼真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全形,给学生们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通过图形中细胞质基质部分的闪动和色彩显示,让学生们正确地区分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接着逐一演示和局部特写放大各个细胞器,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和对主体探究的过程,掌握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线粒体”为例,我将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闪动、放大,并由外到内将其各个部分分别进行定格特写和重复演示等技术处理,同时提出探究问题:线粒体的形态如何?结构如何?其内膜有什么特点?内膜的结构与其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究、自主发现,理解并真正掌握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实现生物学教学由微观向宏观的转换,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微观结构,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其教学效果为传统教具所无法取代。

2.信息技术能弥补实验室条件的局限,使得生物抽象的运动过程直观“可见”。

生命是运动的,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都是运动的,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向学生展示交互性的动态过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细胞分裂的三维动态过程、DNA双螺旋结构及碱基互补配对过程、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全过程等,这种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能使学生看得透彻,听得明白,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讲授“基因的表达”这一节课时,由于教学内容抽象性强,实验不易操作,难以实际观察等原因,教师可以考虑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显示动画课件,并播放内容解说,模拟逼真,相得益彰,从而使学生顺利地从宏观生物的性状过渡到微观领域的基因和蛋白质,并能进一步领会到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接着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由“基因转录成mRNA,再由mRNA翻译的过程”,完整再现微观世界的基因表达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基因控制蛋白质产生的过程,顺利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大大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

3.信息技术使得生物课堂得以延伸,能弥补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

生物有200多万种,每一种又有许多个体,每一个个体又有许多结构和生理特征,生物现象更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全部直观地观察到,但是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生物学科中,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能在瞬息间表现那些用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表现的许多生物现象。例如:热带雨林的丰富资源,海底世界的奇妙,南极北极的生物,克隆绵羊多莉的诞生,等等,这一切在此之前学生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到,也难以想象。而现在,学生可以通过学科整合来领略世界的博大、生物的精彩,掌握自然科学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

二、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信息技术是用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的,我们提倡用信息技术将生物教学“活化”,但不是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有做到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做到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科学化、合理化运用。在农村,许多东西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并且学生所学知识也能及时运用到现实生活、生产中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特别注意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实用化。

1.根据具体内容和现实条件选择是否运用信息技术。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或都必须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高中生物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掌握的,或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的,或只需教师做简单的指导便能融会贯通的,或在现实的农村生活中能观察到的。如在讲到生物固氮一节时,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到田间,亲自查看豆科植物根瘤的多少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这些在城镇中学是无法实现的,只能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因此,这些知识根本用不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了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而像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如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进行的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来演示。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高中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加上课本中有些与化学相关的内容接触过早,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蛋白质的结构与合成”,教师通过多媒体模拟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合成过程,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蛋白质的多样性、多肽、肽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再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个体发育和基因的结构与表达等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也都能帮助学生进行空间思维,使学生能较容易地掌握和理解其生理过程。

2.利用信息技术还原、再现情境,巩固学生的学习过程。

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为知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为地处农村,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更容易扎根于现实生活,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寻,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使自然生命体在体验生存、体验生活、体验生命中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领会,满足其追求生活意义,超越现实与自我,进行创造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如果某些实验能在现实条件下完成,建议只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增加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出结论,提高学习效率。如:植物的向光性,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各小组自己种几株小麦幼苗,并准备火柴杆、不透光的纸盒、剪刀,采用空白对照、 条件对照、相互对照、标准对照等方法进行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好实验记录,并得出结论,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结论;之后以多媒体动态地再现植物向光性实验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吸引力,活化、生活化、社会化课堂教学。又如动物的个体发育,我将其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亲自观察蛙卵发育为蝌蚪的过程(蛙卵在农村极为常见,因此每位学生都可以亲自做这个实验),并记录每个变化阶段的时间,形成观察日记,最后带到课堂上交流。之后我通过动画模拟再现了蛙卵发育为蝌蚪的过程,再用录像显示蝌蚪的变态发育,验证了学生的实践观察结果,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

3.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获取知识。

在农村高中参考书籍有限的情况下,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使得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如在课堂学习“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教学中,我布置一个“吸烟与癌症”的课后探究问题,要求学生能根据已学的知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己检索相关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再通过学习小组讨论,比较各自的优缺点。这个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教材、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师生等多个方面。但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摆正学生、教师、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立足本校、本地区特点,处理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巧妙地将利用地方资源与使用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就能让课堂教学精彩有效,就能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基础教育信息化路在何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4.

[2]李宏春,吴华希.谈高中生物教学的媒体优化[J].中学生物学,2008,(24)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