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08:47: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堂组织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提出,在新课改中,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了变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也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养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养成等,都有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的这一改变,使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统一,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也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教师掌握的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的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方式来呈现,表现为教学行为的策略理性认识方式,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
首先教师要努力提高学识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知道的必须在课堂上讲的多十倍、二十倍。如果我知道的比我传授给学生的多十倍,我在课堂上表达的思想和语言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产生的,教师的‘创造的痛苦’没有打扰学生,学生就能一点都不紧张的接受教材。” 可见要使学生愉快、高效的学习,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从容而镇定的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其次,教师要增强管理意识,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相关程度很低。就是说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残缺不全,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当老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不再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而教师的另类素质却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这就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尤其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发现,学历高的教师不一定教得好,学历较低的教师未必都教得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教学管理能力不同。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认识到: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重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使其个性彰显和主体得以弘扬。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认识到要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同时,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增加学生的主动性。
3.课堂组织的多样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是互动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如:目光注视法、声音控制法、行为控制法、情感暗示法、表现形式变换法、设疑吸引法、竞赛刺激法等等,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组织是每个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基本措施,是教学技术中最综合的一项技术。因此,提高课堂的组织管理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主要通过教学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要提高教学质量,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固然重要,但事实证明,教师光凭专业知识雄厚往往还不足以顺利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认真研究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方法,讲究讲课艺术。这里就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师要善于组织一堂课的开端
一堂课的良好开端为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有经脸的教师总是巧妙而成功地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组织教学的手段或措施,使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有安定的秩序、积极的思维状态和良好的听课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讲课,老师的讲授才能“箭无虚发”。
1、教师用“感情”组织教学。当学生接连上了几节课精力已感疲倦,注意力容易分散,有些学生甚至无精打彩时,老师切不可也无精打彩地去上课。否则老师的讲课便成了“催眠曲”。这时老师要以振奋的精神、充沛的感情、激昂的语调开讲,往往会刺激学生的兴趣,鼓舞学生的情结,打起学生的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欲罢不能”之感。教师感情的波澜起伏会使学生心智激荡,学生由“无精打彩”会慢慢变得“精神焕发”起来。实际上教与学的过程就是一种师生“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2、用“前言”、“导语”、“故事”或“例子”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情绪先行稳定下来,注意力吸引过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再开“正文”。但要注意这些“名堂”的运用一定要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或闸明学习目的,或激发学习兴趣,必须深思熟虑认真选取,切不可顺手拈来,信口开河,扯得太远不着边际。
二、组织教学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堂课的良好开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把组织教学的工作贯穿到一节课的全过程中去,使整堂课进行得活跃而不浮泛、严密而不倡促、踏实而不板滞。教师应机智而巧妙地“驾驭”课堂教学的方向使教学活动井井有条、系统连贯而有节奏地进行。
1、用教师的语言艺术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始终起着组织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无论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都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所以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在语言上下苦功夫,努力练好说话的本领。
2、教师要以运用语言的技巧声调的变化来组织教学。教师不但要注意掌握语言艺术,还要努力研究运用语言的技巧,要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以造成教学过程的节奏感和课堂气氛的波澜起伏,使学生的智力“沸腾”起来。切不可单一死板、平铺直叙。当讲到教材重点、难点或关键之处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放慢,语气应该加重,抑扬鲜明、顿挫有致,一板一眼,词清句实。即所谓“用重锤子敲”以引起学生注意,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当课堂秩序出现混乱时,你不妨有意变换声压低嗓门,采取声缓而语重的方式讲课。这对学生是个“新异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其注意力迅速组织到新授内容上来。
3、运用学生的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所以大凡课堂上注意听讲的学生,一般来说便能较好地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相反那些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往往得到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学习成绩较差。因此教师能否正确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的听讲,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三、教师要善于组织一堂课的结束
课堂教学的结束也像课堂教学的开始一样重要,是衡量老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标志之一。因为一堂课的成功不仅有赖于良好的课堂开端,讲课过程有声有色地进行,而且还要看教师是否园满地完成了全部教学计划,课堂教学结束得是否合理和恰到好处,该堂课的教学是否获得了好的“收成”。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千万不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草率从事。
1、课堂教学要按时结束。不可提前,亦不可“拖堂”。没有按时结束或由于某种原因而在凌乱中结束的课堂教学会大大损害课堂教学的价值,降低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准时结束必须建立在老师的周密计划,精心组织,认真讲解教材,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之上。那种“死卡”时间为准时而准时的机械做法是毫无实际意义的。
2、通过课外作业布置,组织好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是一种复习和巩固,也是一种使用。它是运用学过的理论、公式或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教学上不可忽视的环节。
3、用“留问法”组织好课堂教学的结尾。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结束的艺术,要给学生留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结尾,使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力以进入知识的“新天地”;或采取“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方式以“燃”起学生对下面新教材的求知欲望;或前瞻后顾妙手点拨,使这节课的结束成为下节课的开端,架起沟通新课题的“桥梁”。一节课的结束大有考究,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深入体会,灵活运用,不断实践,定会有所帮助逐步提高的。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学生不积极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观念的培养,让他们知道学生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并且,让他们树立教学课堂“主人翁”的观念意识,积极参加到课堂中,由一定程度的自学、待学转为受教,参与教学实践。再次,意识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是必须的,力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
2.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如能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3.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认识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学生的情感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形成和谐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感染每一位学生,促使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配合。另外,还要注意掌握多种导课的技巧,可以由已知引出未知,如从复习检查旧课中引出这堂课要讲的未知,或者根据学生作业中错误多的反馈信息,给予直接的更正与解答,在此基础上引出未知或者新的教学内容,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此外也可以设疑引出,依据授课的内容及其课后的问题练习设置悬念,以任务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与要求。此外,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达到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的境界。
4.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分组
学习尽管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但学会合作也是学习做人和做事的一个基本素质。课堂教学是一个整合的空间,也是一个小社会,需要合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时机,让学生去探索知识规律和运用技巧,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中增进信任和友谊,达到共同提高。要组织好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安排教学活动,这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一般分组以就近原则,4-6人一组为最佳。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譬如性格、知识结构、特长等因素,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合作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如将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外向的学生分在一组可以帮助内向的学生克服性格上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课堂教学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或娱乐,而是一个团队,要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培养其合作的意识和在集体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较弱、成绩较为不理想的学生,善于且乐于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争取共同进步。总之,目的都在于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内能自主、合作的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在互补互助中反省深化,在讨论探究中提高;能获得生活的体验和人生的感悟。
5.有效管理、监控和维持课堂秩序
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我通过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如下一些课堂组织教学的技巧:
1.声音控制法
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例如,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也可以起到加强注意和突出重点的作用。我们常做的高低声游戏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2.表情控制法
丰富的表情变化也可以起到控制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师的表情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教师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及身体的移动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沟通师生间的交流,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3.停顿吸引法
适当的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产生明显的刺激对比效应。喧闹中突然出现的寂静,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停顿的时间以三秒左右为宜。这样的停顿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停顿时间不可过长,长时间停顿反而会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
4.目光注视法
教师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可以巧妙地运用目光注视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使学生情绪安定下来,愉快地投入学习。再如:课上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用目光注视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等。
5.情感暗示法
情感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发挥着动力的作用。如果学生对老师、对课堂缺乏情感,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并在成功中产生新的学习动机。
6.姓名举例法
在英语单词或课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人物名字作主语进行造句或创设情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单词或课文的理解。如果发现有的同学走神、做小动作、低头看其它书籍等,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运用这位学生的名字作主语造句或创设情境。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加英语教学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7.短暂休息法
连续的操练之后,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精神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提醒或警示对学生注意力的长久保持已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或唱一首英文歌曲,让学生放松片刻。这样,不但消除学生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增加师生间的感情。
8.手势示意法
在英语课上,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会交头接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双手向他们做出一个暂停的动作或将食指按住嘴唇做出安静的表示,以示意这部分学生保持安静或终止违纪行为。
9.媒体变换法
在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媒体容易引起学生疲劳和注意力分散,教学频率也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根据需要适当变换教学媒体,通过图表、实物、幻灯、影视、电脑等多种媒体的交互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获取信息,不仅可以有效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0.活动变换法
变换课堂活动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活动方式包括师生交流的方式、学生活动的方式和教学评价的方式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变换一下课堂活动方式。例如:由教师讲变为学生讲,由机械操练变为交际操练,由集体听课变为小组讨论,等等。这些变化都会给学生以新鲜的刺激,强化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参与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1.设疑吸引法
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
尤其要关注后进学生的表现,生本教育体系理念认为,儿童有学习天性,而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在于人是一个可以激励的系统。”如果一个人有了成功的表现,有受到激励,就会迈向更大的成功。在生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调控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情境,为学生的好学创造条件,因而学生在讨论学习中老师的“你说得真棒!”、“你的发言实在精彩!”、“你好聪明呀!”之类的激励性的话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因受到精神上的鼓舞,潜在的学习能力也相应地得到挖掘,学习活动中自然就会竞争展现,人人争取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此时,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思维发生了碰撞,即刻就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学习理所当然就产生了令你意想不到的极快的进步。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都会变成泡影。”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动力,是进行教育的有利因素,对鼓舞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都是有用的。当一个人对某种学科发生疑问时,就会使各种器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本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也能够积极的运用无意注意资源辅助教学。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适当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生本教育就是一种理念而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不能总是奉行“拿来主义”。课堂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课堂教学不管怎么改革,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多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国初中英语课堂中所配备的多媒体设备也在逐步增加,目前很多初中课堂中所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实际的英语教学需求。然而很多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学中仅仅进行口头讲解,没有利用多媒体设备,这是对多媒体设备教学手段的一种资源浪费。实践调查表明,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增加教师授课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课中进行板书书写过程中,会浪费一定的时间,但如果将所要书写的板书做成PPT,直接通过多媒体设备放映出来,则会节省一部分课堂书写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有限时间的利用质量,同时,学生在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中,也能增加对于一些单词、语体、句式的直观印象,有助于学生加深知识记忆。
此外,长期单调的英语教学模式,也会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如果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英语教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样的情况,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初一英语课本朋友见面问好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简单的英语对话动画短片,学生在欣赏动画短片的同时,也会对“Nicetomeetyou.”、“Gladtoseeyouagain.”等英语句子产生较为深刻的记忆,这种教学方式比枯燥的“教师读、学生背”的教学方式更为有效,也更加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其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多一线英语教师的高度认可。
2.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进行培养
英语的教学方式应该要多种多样、富有生趣的,可以利用采取、表演、唱歌、听广播、看电影、唱歌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这些都是很多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看法和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为学生构建一个真正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其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而开拓更多的思考空间。英语教师要利用可养的有限时间融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和主体性,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英语,用英语自然的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英语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英语高效课堂。
3.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新课改的推动下,不仅是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更主要还要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进行关注。意思就是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的。高效课堂的核心要求是要一切围绕学生进行开展,愉快为主。如今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特别大,学生心中都压抑着更多的孤独和苦闷,他们希望交流,这样才能缓解他们的压力,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沟通,促使学生放松心情,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4.合作探究才是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巧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三、引导动手操作,主动建构知识。
小学生还具有好动的特点,而这恰好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好契机。皮亚杰认为:“儿童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生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手做一做,才能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把蒙胧的想法转化为实在的行动,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真切、可信的数学知识,而且理解深入、印象深刻。
如“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活动对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探索规律,培养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学习“圆锥的体积”,为学生准备若干组圆柱和圆锥体学具,如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底高都不等和等底又等高,组织学生做盛水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发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的体积才有联系,并且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有了这一实验基础,圆锥体积公式的概括就水到渠成。
四、活化活用教材,激发创新潜能。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活化教材,变“以本为本”为“学生为本”,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鉴于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我们除了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选的教学内容不仅有现实意义,还要富有挑战性,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且可选择,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呈多极与多元状态时,学生才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开发区要修一条长500米的公路,前3天修了计划的20%,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这道题包含了丰富的信息,留给了学生一个尽情扩展奇思妙想的空间,学生可以选择全部信息来解题,也可以选择部分信息探求出富有个性化的解题策略,在这寻找策略的过程中学生必将获得丰富的发展体验,开启思维创新的闸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五、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材新、容量大、课时紧、要求高,需要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特点也日益突出,课堂教学作为新课改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学生发展的最关键的中心环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即提高教学质量,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我认为,我们中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将新理念、新认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强化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相应对策。必须培养、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学英语、主动学英语,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中学作为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也必须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从学习英语之初,就应强调使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在课堂上应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努力扩大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面。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
1积极转换师生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扭转学生长期以来在课堂学习中的“听客”的角色,换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为主动感受知识的快乐。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不外乎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想问题办事情有自己的主见,不随声附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激励学生的主动精神,就是学生自己能说的话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教师不越俎代庖。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的关系,彻底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和题海战术等旧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既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精神,达到既“授生以鱼”又“授生以渔”的最高境界。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具体帮助。课堂上,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同时更要关心和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进步。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活动方式。可以教师主讲、学生听讲;可以学生先独立学习书本,教师辅导、总结;可以教师安排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去探索、发现;可以教师和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对话;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规划、组织教学;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可以教师设计教学软件、学生操作计算机来学习……
3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第一步。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模型、图表、实物,以及电脑、视听、信息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即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无穷魅力。
英语课堂学习的活跃氛围来自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中学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为他们设计一些交际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调查、解题、讨论、辩论、采访等。
4培养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
多途径开发中学生英语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英语学习主要靠模仿,模仿的前提是观察。在英语学习课堂上,教师是第一模仿对象,即第一观察对象。因此教师就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随之不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控制力、理解力、记忆力、语言表达与肢体表达能力等。
在众多能力中最应注意的就是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形成独立思考,具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学生愿意创新并敢于创新,则他们就会自主学习、自觉实践、不断开阔视野,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就越强。善于发现、敢于质疑,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跟着教师思路主动求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起来,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因此,作为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诱导学生发现令自己惊喜、惊奇或惊讶的问题,去探索、辨别、判断,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英语学习中所获得的快乐会使学生增添自信,增强自尊,增长自豪感,学习自然会进入佳境。
参考文献
[1]李柏桢.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8)
[2]孙嶙.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15)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情感基础。如何达此目的呢?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再也没有什么会比孩子的眼睛更能捕捉到一切最细微的事物了。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激活学生认识活动、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因素。作为教师,进入课堂就须抛弃私心杂念,甩开自身烦恼,集中精力,融入角色。不能认为孩子小,便可以随意指责、大声呵斥,相反,我们更应时时处处尊重学生,时时用和蔼的目光、感人的体态传递、信任和期盼的信息,以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试想,倘若我们时常板着面孔、严厉苛刻,讲求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又怎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呢?
二、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注意力和情绪都不稳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想法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年龄特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变幻教学内容
我们可凭借教材提供的信息,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巧用富于变化的方法,进行动态处理,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等多种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使之在课堂有限时间和空间内,多读多说、多写多思、多听多做,实现眼、手、脑、口、耳“全频道”接收,达到形象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2.因需制宜丰富教学形式
实里所说的教学形式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变单一的千课一面的教学模式为因科、因课、因需制宜的多样的授课思路,使学生有常学常鲜之感,从而激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二是变单一的个体学习为多样的个体、小组、集体学习相结合的课堂参与形式。
因为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同桌或分组、集体学习,更能满足学生的情感交流,激发其思维的碰撞,扩大语言文字训练的频率。
三、在教学双边活动上做文章调控教学节奏
保持低年级学生以旺盛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作为执教者,我们还需严密设计安排师生的双边活动。无论是导入、复习、新授,还是练习、检测、结课,甚至于是那些易被忽视的“细枝末节”,都应做到环环紧扣,项项活动要求明确具体,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如教学中我们常体会到,若教师指名板演时间稍微一长,在座学生便开始转移注意,抬手交头,有所动作。而此刻,如果我们利用这段时间引导学生集体做些与新授知识或学生板演题目相关的简短问答,则既可集中学生精力,检验在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为下一步的集体订正作好铺垫。再者,即便是带领学生做点儿拍手、猜谜之类的小游戏,也会使教学秩序稳而不乱。当然,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的活动内容,还必须使各环节做到动静结合,张弛有度,从而调控好教学节奏,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用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未做评价,或只做简单评价(如“不错”、“对了”等),而极少有教师对学生发言做由衷的鼓励评价或诱导引申。事实上,每一名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都渴望自己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他们的这种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将直接影响其学习的自信心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因此,我们必须构建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运用语言、体态、暗示等多种激励措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用目标激励促进学生上进
即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根据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制定适度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学生客观参与的下限标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充满主动求知和上进的动力。
2.用竞争激励促使学生参与学习
低年级学生一般喜欢争强好胜,外显自己的成绩,据此我们可设置读、写、背、做、画等比赛项目,看谁记得快,比谁写得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
3.用评价激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教学的手段,教学常规的建立和严格执行,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和学习习惯,艺术性的教学总是在教学初始阶段着力于教学常规的建立,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我在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给学生建立了如下常规:1.课前要预习,提前两分钟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读书;2.每堂课开始的前两分钟,生生或师生日常对话交流,温故知新;3.上课要专心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4.尊重老师,听讲时不准接下一句;5.密切配合,回答问题必须按老师要求个别作答或集体作答;6.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7.能表演或对话练习的课文一定让学生自由发挥,对话表演;8.每天至少读20分钟英语等。这些组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课堂来。
三、讲明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前,要向学生讲明这堂课的目标及要求,让学生明白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你所讲课题的注意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也适用于一学期、一周或一单元教学的开始,让学生明白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长期注意,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也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
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中可知适宜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集中注意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秩序和效果,所以在教师组织教学中,还应考虑教学情境的设置,包括校园、教室内的环境设置,教具的使用,师生的融洽关系和师生稳定而良好心理状态的把握以及教师自身的仪表、言行举止等因素。
五、创造和培养良好的课堂群体心理气氛
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创造和培养良好的课堂群体心理气氛是组织教学的重要艺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心理气氛是群体中占优势的态度、情感、人际关系的综合表现。课堂群体心理气氛是师生间占优势的态度、师生情感和师生关系好坏的表现。任何课堂教学都是在一定的班级心理气氛的背景下进行。心理气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而且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心理和行为。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就在于改变班级不良心理气氛,形成和发展良好积极的群体心理气氛。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良好的学生群体心理气氛的营造,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和有效进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首先,教师应打破陈旧的师生观念,坚持课堂教学民主,以师生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给予参加课堂组织教学的权利,让学生参加教学管理,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其次,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常规和组织制度(前面已谈到);最后,利用班集体力量,教师威信和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遵守课堂组织纪律。班集体的群体心理气氛是班集体成员共同建立和形成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守和保护,这种力量对于作为违反者的学生个体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使其被迫与群体规范和风气相一致。
六、把握好学科教学的性质和规律性,科学恰当地安排教学的各项活动,巧妙把握各环节的承接
根据学生注意的规律、认识的特点、学科的教学性质和规律,科学安排各项教学活动,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从而使学生情绪饱满,精力旺盛,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并持久,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紧张和愉快。因此,科学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也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之一。
另外,巧妙地把握教学各环节的转承、衔接,对维持教学秩序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根据教学的逻辑关系,承上启下,步步深入,环环紧扣,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良好效果,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兴趣盎然地执着的情绪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之中。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某项活动结束后,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可以节约时间,防止拖沓,学生因活动转换,注意力也不至于分散,从而保持正常教学秩序。
七、精心组织课的开始与结束部分
精心组织一节课的开头,可为教师顺利进行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实践证明:独出心裁,别开生面的导课,具有安定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促进积极思考,增强听课需求的作用。可见,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一般来讲,教师可采取下列方法导课:以静导入,以情导入,以知导入,以新导入,以疑导入。
另外,认真总结,善始善终,可产生良好的效果,可强化巩固学生新学的知识,又可教给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把握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还可以留给学生思索的余地,去回味、想象进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佳境。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可用这样一些方式结课:归纳式结课,启发式结课,铺垫式结课,练习式结课。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组织教学也一门艺术。美国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员又要施用最大的注意,除非全体学生都在静听,他决不可说话,除非他们全在注意,否则不可施教……”这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对着墙说话,我们应该对着人的耳朵说话。可见课堂组织教学是多么的重要。
课堂教学活动有两种,一种是教学活动,一种是组织活动。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思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活动;组织活动是指教师指挥、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活动。教学活动是在组织活动的前提下进行的,组织活动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分为四个环节:
1 课前环节的组织教学
上课预备铃响后,教师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教室内的学生,示意安静下来,做好上课的准备。上课铃响后,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教师环视,待全体学生站好安定后,方可还礼示意学生坐下。
这个环节是上课组织的前奏,也是组织教学的基础,组织得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
2 开讲环节的组织教学
美国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每门功课开始的时候要使学生对它生出一种真正的爱好,为此可以向他们证明,它是如何的美好,有用,快意,或者是如何的需要,这样去引起他们的爱好。可见良好的开讲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这个环节同导入新课联在一起结合进行,教师必须语言精练、有声有色,再加上逼真神态和恰当动作,抓住教学的主要矛盾,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兴趣,阐明本节课教学目的和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师生团结合作,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努力。
这个环节是组织教学最有力的环节,是教师带领学生对教学目标进攻的开始,是学生迎战情绪的动员,它能产生教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 授课环节的组织教学
这个环节是一节课组织教学关键的关键,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功能就体现在这一环节。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要施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实际,周密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要交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加新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调节学生情绪,做到张驰适度。
讲授新知识(例题)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重怎样向学生传授知识(例题),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生怕学生听不懂,讲了一遍又一遍,讲完后,问学生:“听懂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懂了。”“会了吗?”“会了。”出了三道练习题,结果全班正确率只有50%,老师感到很奇怪,觉得自己讲得很清楚了,学生为什么不会做呢?原因何在?原因就在教师没有组织好课堂教学这个环节,教师只顾传授,忽略了组织教学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出现了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有的学生因提前预习,认为自己会了,不用听了;有的学生天性好动,左顾右盼根本没听;有的学生基础差,对数学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信心,讨厌数学课,甚至跟教师唱对台戏。讲课如同唱戏,不管台上演员表演得多么精彩,可是观众不听不看,也是没用的。讲课也是如此,这难道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吗?
这个环节应该时时调控课堂纪律,采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4 巩固环节的组织教学
这一环节也非常重要, 有经验的教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课前精心设计与本节课知识紧密相关的练习,利用多媒体,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既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机地组织了教学。在这个环节上,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记忆储存。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由浅入深适量的练习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