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08:47: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生态治理发展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Abstract 】 :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dustrial agriculture and life wastewater discharge of makes originally very limited supplies of fresh water destruction resulted in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side fresh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 pollution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imminent sewage is available with the value of the resources, ecological green sew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wastewater reuse and recycle to provide a broad prospect
【 Keywords 】 : Ec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spects
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水处理技术的进步, 污水处理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技术和设备的更新, 从传统的物化和生物处理工艺向先进的生物除磷脱氮、微滤、膜组件与膜生物反应器等新型材料、新工艺技术发展; 从单一的设备组件向成套型、低能耗型发展, 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管理技术不断更新。二是充分利用生态、自然型技术与传统及新工艺相结合, 努力达到污水处理的技术和经济优化。三是注重从单一处理向综合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大力推进中水利用技术及生态环境改观技术。
一、 生态型污水处理定义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学手段对污水进行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法。具体一点说,就是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 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对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进行净化的工艺技术。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以土地处理方法为基础,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以土壤介质的净化作用为核心,在技术上特别强调在污水污染成分处理过程中植物-微生物共存体系与处理环境或介质的相互关系,特别注意对生态因子的优化与调控,是生态学4大基本原理在水资源领域的具体运用.
二、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农业回用上已有一定的应用历史, 国外利用污水土地处理后直接灌溉农业; 近来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发展起来的人工湿地技术对城市污水处理也呈现一定的发展趋势。先进国家如德国、美国利用自然的山地、河海岸兴建了不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 我国近年来也正对一些城市和生活居住区搞湿地生态处理系统,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良好。
三、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用于污染治理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现代处理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 80年代才诞生于欧美地区。 污水处理技术是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一大热点领域,它将在环境治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产生、发展及演变与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科技的发展,污水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土地系统和自然型及人工型的有一定调节功形成一定植物、土壤、微生物、水复合生态系统来有效地处置污水的技术。主要有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地表漫流处理系统、湿地处理系统等, 利用生物态势使污水得到充分净化, 并能将污水处理与环境生态有机结合起来, 创建新的城市生态景观。其主要优点是利用生态技术, 成本大幅降低, 水质标准较高。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对污水必须经一定的预处理,对污水特性、土地处理场地与土壤和载体特性、植物种类、气候条件等均有较高要求。
比如环境生物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生物与环境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生物体靠体内调节和变异来适应环境变化,同时通过自身来影响和改变环境。 环境生物技术拥有许多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微生物对各类污染物均有较强、较快的适应性,并可将其作为代谢底物降解和转化,具有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势。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的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等,通常可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因此它又是一种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的手段。另外,生物处理技术的产物或副产品,大多可以较快生物降解的,并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到最小程度。
四、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开发旅游业, 由于地方由于地处山地, 离交通主干网远, 处于集镇区外缘, 污水收集输送困难。随着产业推进, 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影响该地区的饮用水源、水库, 如就地采取生态湿地处理技术, 也是一项十分有利的举措。
现在一些城市在河道两岸整治采取了传统的驳岸、疏浚、建集污管渠的技术措施, 特别是中心城区采用的新型集污渠和河底硬化技术措施, 但工程的技术难度大, 投资上仍不很经济, 如果对局部河道两岸采用生态型人工湿地处理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染, 不但解决了污水收集难的问题,又改善和创建河道两岸的绿地及生态景观,并能还河道本色。
在推进农村乡村化规划建设进程中, 在城镇集镇区外的一些大的生活集居区由于污水收集难度大而造成的污染又严重影响河网水系。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生态技术, 兴建一些小型的生态污水处理厂, 能综合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 促进农业灌溉回用。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与城市规划的适度规模集中污水处理厂技术相结合, 作为后置保障工艺系统十分有利。发挥城镇土地资源价值, 并且合理利用丰厚的滩涂土地资源。由于土壤的渗水、透气性差, 不易直接搞大型的生态污水处理厂, 但可作为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后置工艺系统, 确保并提高水质标准, 使之改善环境生态和污水资源利用。
结语
总之, 发展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前景可观, 但又必须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土壤、气候、作物与污水特性, 充分考虑综合景观的改善与工程布局, 使之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杭世珺.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反思与建议[J].给水排水,2004,30(10).
[2]张克峰,王永磊.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适用工艺探讨[J].净水技术,2005,24(6).
[3]刘建军.常用油田水处理技术及其现状探讨[J].石油工业,201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废水的大量排放,土壤和水源中重金属积累的加剧,重金属的污染也日益严重。由于重金属易通过食物链而生物富集,构成对生物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如何有效地治理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而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在开发区的污水中也较为严重,根据长沙市环境监测站的检测情况,我们发现开发区废水中的镍(Ni)存在间歇超标的现象,在对污泥进行监测的时候也发现了污泥中总镉、总镍、总铜超过了污泥农用时污染控制标准限值因此在这里对重金属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国内外学者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1、2]。目前已开发应用的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包括化学沉淀、电解、离子交换、膜分离、活性碳和硅胶吸附、生物絮凝、生物吸附、植物整治等方法。采用化学法、物理化学法都将残生污染转移,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对于大流域、低浓度的有害重金属污染难以处理。而生物法具有效果好、投资少及运作费用低、易于管理和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就这几种方法进行探讨:
1 化学法
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和电解法,主要适用于含较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
化学沉淀法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重金属转变为不溶于水的重金属化合物,通过过滤和分离使沉淀物从水溶液中去除,包括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铁氧体共沉淀法[3]。由于受沉淀剂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沉淀法往往出水浓度达不到要求,需作进一步处理,产生的沉淀物必须很好地处理与处置,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
电解法是利用金属的电化学性质,金属离子在电解时能够从相对高浓度的溶液中分离出来,然后加以利用。电解法主要用于电镀废水的处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不能降的很低。所以,电解法不适于处理较低浓度的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
2 物理化学法
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技术适用于含较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
离子交换法是在离子交换器中进行,此方法借助离子交换剂来完成。在交换器中按要求装有不同类型的交换剂,含重金属的液体通过交换剂时,交换剂上的离子同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交换,达到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目的。这种方法受交换剂品种、产量和成本的影响。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就离子交换剂的研制开发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4、5]。随着离子交换剂的不断涌现,在电镀废水深度处理、高价金属盐类的回收等方面,离子交换法越来越展现出其优势。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不改变溶液中化学形态的基础上,将溶剂和溶质进行分离或浓缩的方法,包括电渗析和隔膜电解。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阴阳离子选择透过性使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隔膜电解是以膜隔开电解装置的阳极和阴极而进行电解的方法,实际上是把电渗析与电解组合起来的一种方法。上述方法在运行中都遇到了电极极化、结垢和腐蚀等问题。
3 生物法
3.1 生物絮凝法
生物絮凝法是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进行絮凝沉淀的一种除污方法[6]。微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自身构成的,具有高效絮凝作用的天然高分子物,它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和核酸等。由于多数微生物具有一定线性结构,有的表面具有较高电荷或较强的亲水性,能与颗粒通过各种作用相结合,起到很好的絮凝效果。目前开发出具有絮凝作用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和藻类等共17种。其中对重金属有絮凝作用的有12种。陈天等[7]利用从多种微生物中提取的壳聚糖为絮凝剂回收模拟工业废水中Pb2+、Cr3+、Cu2+,在离子浓度是100mg/L的200mL废水中加入10mg壳聚糖,处理后溶液中Cr3+、Cu2+浓度都小于0.1mg/L, Pb2+浓度小于1 mg/L,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用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废水安全方便无毒、不产生二次污染、絮凝效果好,且微生物生长快、易于实现工业化等特点。此外,微生物可以通过遗传工程、驯化或构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菌株。因此微生物絮凝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 生物吸附法
生物吸附是对于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使重金属离子被微生物细胞吸附的概括理解,这些作用包括络合、鳌合、离子交换、吸附等。这些微生物从溶液中分离金属离子的机理有胞外富集、沉淀;细胞表面吸附或络合;胞内富集。其中细胞表面吸附或络合对死活微生物都存在,而胞内和胞外的大量富集则往往要求微生物具有活性。许多研究表明活的微生物和死的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都有较大的吸附能力,作为生物吸附剂的生物源能够从低浓度的含重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中吸附重金属,且有实用价值的微生物容易获得。例如: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是生物吸附剂很好的生物源,大量来自海洋中的藻类也是便宜的生物源[8、9]。赵玲等[9]用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的活体和甲醛杀死的藻体对Cu2+、Pb2+、Ni2+、Zn2+、Ag1+、Cd2+的吸附能力进行研究,实验证明,金属离子混合液经原甲藻吸附30min后,各离子的浓度显著下降且达到平衡,原甲藻的活体和死体对这六种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吸附能力。
利用载体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微生物吸附剂经预处理固定后,吸附剂吸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增强、使用周期延长、可以提高废水处理的深度和效率、减少吸附—解吸循环中的损耗。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展了固定化细胞处理含重金属有毒废水的研究工作[10、11]。生物吸附剂具有来源广、价格低、吸附能力强、易于分离回收重金属等特点,而且使用死的微生物作为生物源具有容易固定化,并可根据需要制成特殊的生物吸附剂并反复使用。因此,生物吸附法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现阶段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处理法,因此可以考虑在需进行重金属去除的地域,通过对活性污泥的驯化(在此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量重金属使活性污泥中毒),以及生物接种法接种相应的菌种,达到对低浓度含重金属污水的处理。
3.3 植物整治技术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机理,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对重金属废水的吸收过滤作用,达到对重金属的富集和积累。二是利用微生物的活性原则和重金属与微生物的亲和作用,把重金属转化为较低毒性的产物。通过收获或移去已积累和富集了重金属的植物的枝条,降低土壤或水体中的重金属浓度,达到治理污染、修复环境的目的。
在植物整治技术中能利用的植物很多,有藻类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等。其主要特点是对重金属具有很强的耐毒性和积累能力,不同种类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具有不同的吸收富集能力,而且其耐毒性也各不相同。
浩云涛等[12]分离筛选获得了一株高重金属抗性的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铜、锌、镍、镉对该藻生长的影响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富集作用。结果显示,该藻对Zn2+和Cd2+具有很高的耐受性。对四种重金属的耐受能力依次为锌>镉>镍>铜。该藻对重金属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经15μmol/L Cu2+、300μmol/L Zn2+、100μmol/L Ni2+、30μmol/L Cd2+浓度72h处理,去除率分别达到40.93%、98.33%、97.62%、86.88%。由此可见,此藻类可应用于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
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作用的草本植物有凤眼莲(Eichhoria crassipes Somis)、香蒲(Typhao rientalis Presl)等[13、14]。香蒲是国际上公认和常用的一种治理污染的植物,它具有特殊的结构与功能,如叶片成肉质、栅栏组织发达等。香蒲植物长期生长在高浓度重金属废水中形成特殊结构以抵抗恶劣环境并能自我调节某些生理活动,以适应污染毒害[15]。招文锐等[16]研究了宽叶香蒲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选矿废水的稳定性。历时10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净化铅锌矿废水。未处理的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害金属铅、锌、镉经人工湿地后,出水口水质明显改善,其中铅、锌、镉的净化率分别达到99.0%,97.%和94.9%。分析其pH和Pb、Zn、Cd、Hg、As质量分数的年份和月份变化趋势,发现经湿地处理的废水出水水质中的各指标的年份和月份变化幅度较小,且都在国家工业污水的排放标准之下,可见该湿地的污水净化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采用木本植物来处理污染水体,具有净化效果好,处理量大,受气候影响小,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胡焕斌等[17]试验结果表明,芦苇和池杉两种植物对重金属铅和镉都有较强富集能力,而木本植物池杉比草本植物芦苇具有更好的净化效果。周青等[18]研究了5种常绿树木对镉污染胁迫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镉胁迫下,5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质膜透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镉富集量等生理生化特性均产生明显变化,其中,黄杨、海桐,杉木抗镉污染能力优于香樟和冬青。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能切断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和家畜的食物链,避免了二次污染,可以定向栽培,在治污的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一种理想的环境修复方法。
4 重金属废水处理发展趋势及展望
一、生物法将成为主导方法 虽然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都可以治理和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但由于生物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成本低、效益高、易管理、无二次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另外,通过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应用,可使生物具有更强的吸附、絮凝、整治修复能力。因此生物法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几种技术集成起来处理重金属废水 重金属废水是一种资源,许多重金属都比较昂贵。如果将废水中的重金属作为一种资源来回收,不但解决了重金属的污染,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电化学法就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处理重金属废水,但由于废水中重金属的浓度一般较低,用传统的电化学法来处理,电流效率较低,电能消耗较高。因此,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实现废水回用和重金属回收,可将几种技术集成起来处理重金属废水,同时发挥各种技术的长处。Tung Chung-Ching等[19] 集成采用胶束增强超滤法去除水溶液中的铜离子取得了显著效果。张永锋[20]采用络合-超滤-电解集成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超滤的浓缩液可通过电解回收重金属,从而实现废水回用和重金属回收的双重目的,为重金属废水的根治找到了新的出路。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与植物的协同净化作用,并辅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寻找净化重金属的有效途径。对重金属的污染源头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利用物理和化学的办法处理好源头的含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废水,不让高含量的重金属废水进入城市排水管网。这样可以减少治理成本,又减轻了二级污水厂的处理难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已建成的环境治理项目中,可以考虑进行对重金属处理的改进和改造以达到对相应重金属的处理,而在有必要进行重金属处理的未建成环境治理项目,应该在立项时即考虑对重金属的去除,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污染,修复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况金蓉.生物吸附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应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2,26(3):400~403
[2]Kim D. S.The removal by crab shell of mixed heavy metal ions in aqueous solution[J]. Biore- source Technology, 2003,87:355~357
[3]张学洪,王敦球,程利等.铁氧体法处理电解锌厂生产废水[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 26(1):36~37
[4]邓再辉.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在处理含铜废水中的应用[J].矿冶工程, 2003,23(3):44~48
[5]Chaudhari S., Tare V.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 Uptake and Release by Inso- luble Starch Xanthate in Aqueous Environment[J].Wat. Sci. Tech.,1996,34(10):161~168
[6]马士军.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及应用[J].工业处理,1997,12(1):7~10
[7]陈天,汪士新.利用壳聚糖为絮凝剂回收工业废水中蛋白质、染料以及重金属离子[J].江苏环境科学,1996(1):45~46.
[8]李明春,姜恒,侯文强等.酵母菌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J].菌物系统,1998,17(4):367~373
[9]赵玲,尹平河,Qiming Yu等.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理[J].环境科学,2001,22 (4):42~45
[10]胡自伟,潘志彦,王泉源.固定化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9):19~23
[11]Kapoora A.,Viraraghavan T.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Immo- bilized Fungal Biomass in Continuous Mode[J]. Water Resource,1998,32(6):1968~1977
[12]浩云涛,李建宏,潘欣.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对4种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富集[J].湖泊科学,2001,13(2):158~162
[13]许德芝.风眼莲在不同种类的污水中的吸附能力的研究[J].贵州环保科技,1995,1(1): 20~21
[14]叶志鸿,陈桂珠.宽叶香蒲净化塘系统净化铅锌矿废水效应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2, 13 (2): 190~194.
[15]温志良,徐海宇,毛友发.香蒲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开发利用[J].环境保护,1999,10:39~42
[16]招文锐,杨兵,朱新民等.人工湿地处理凡口铅锌矿金属废水的稳定性分析[J].生态科学, 2001,20(4):16~20
[17]胡焕斌,周民华,王桂珍等.人工湿地处理矿山炸药污水[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7,78(3): 17~ 18
农业是每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农业提供了国民生活所必须的粮食、蔬菜等等,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必须要注重发展农业[1]。当今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建设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那么,发展地区循环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发展地区循环农业可以有效地提升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农村固废等排放量降低,从而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地区循环经济是发展农村金融的一种创新举措,可以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在发展地区循环农业方面,应该得到国家以及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只有发展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以拥有发展的依据和大体的方向,并且,相应的法律也应该完善,使得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有法可依、有相应的政策给予支撑。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农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法律不完善、法律约束范围狭窄等等[2]。本文就地区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及重要性、政策性金融的概念以及必要性、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地区循环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一)循环农业的概念
循环农业是使用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将物质循环再生,使产出废弃物减少,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3]。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作方式。
(二)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制度配备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农村经济的制度规章,发展循环农业,提升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村。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较少废弃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壮大。
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一)政策性金融的概念
所谓政策性金融,意为处于国家政府部门保障下,国家信用作为根本,采取多样化不寻常的融资方式,依法遵循国家律法允许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的落实政府颁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办法,采取的区别于一般性资金融通的手段。一般的说,实施政策性金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家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保证地区多种产业经济的平稳发展,最终推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4]。
(二)对农村进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我国的农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对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业以及农村,必须给予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以政策支持,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农村金融进行指导和鼓励,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国家必须根据相应的经济政策,也制定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农村金融方面的政策,加快农村地区的建设[5]。制定相关的政策对农村金融给予扶持,为农村反贫困提供有利资金支持,引导更多资金走向农村,大力激发农村的活力,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
三、地区循环农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问题探讨
(一)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策性金融是国家加快资金融通的重要举措,对农村采取政策性金融扶持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加快农村地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政策性金融支持策略,国家和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建立了有关的法律制度对农村的发展进行约束和指引。但是,由于政府职能的失灵、对相关的发展现状考察不完善、财政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以及不完善
政策性金融是国家用来保障弱势群体金融发展权和金融平等权的[6],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能力远远地落后于城市地区,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会制定相应的制度,颁布相应的法律以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注重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建设,但是在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及政策的时候,却忽视了多角度的发展农村经济,再加上对相关地区农村发展的现状缺乏考察和实地的研究,对相关地区的现状并没有实际把握。所以,相应的政策制度不健全,没有对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规定和扶持,导致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单一化发展的问题。
2.法律约束的范围狭窄
农村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约束,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保障,因此,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并没有经验可循,再加上农村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不可预测性,相应的法律制度就不能进行全面的约束。相关的制度政策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约束范围狭窄,并不是农村金融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制度可循。另一方面,法律在指引农村金融发展方面,也存在着法律制度体现不充分的问题,即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法律政策模糊,并没有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3.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部分方面不合理
国家和政府通过进行政策性金融支持来扶持贫困农村和个体的发展,国家和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的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7]。但是,并不是制定的所有政策都是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是合理有效的,也就是存在着部分法律不合理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还体现在相应的政策制度没有考虑当前的局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盲目根据其它的发展经验制定的策略未必适合当地的发展,这就导致了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部分方面出现了不适宜的政策问题。
4.政府职能失灵
政府在促进一方地区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指引、鼓励、监督的作用,政府应该对相应的管辖地区的经济进行干预,但不能过分干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在建设现代化农村、发展农村金融方面,政府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划者,对农村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行规划。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能,不能过分的干预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考察相应地区的发展现状,根据相应地区的发展特点和现状来制定整体的发展规划策略。但是,在实际的规划发展中,存在着政府职能失灵的问题,政府过度的干预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而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8]。
5.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方面,国家的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财政收入依然很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也不明显,相关政府部门财力不足,并且,相应项目的审批程序比较复杂,政府的财政支持并没有及时的落实到农村相关领域的发展以及相关设置的建设方面。因此,要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国家、政府的财政支持,保证财政支农投入优先增长、稳定财政支农政策,使得稳定增长的财政支农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加强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农业财政拨款力度,以促进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9]。
(二)改善政策性金融支持方面相应法律问题的建议
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着问题必将制约农村地区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解决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的问题?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以下解决措施。
1.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要想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农村发展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首先了解相关地区农村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现状,通过对当地的村民进行询问或者是进行实地考察、查询历年的发展现状记录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之后,制定符合当地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相应体制的建设。二是,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必须全面,即体现在法律制度渗透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针对当地发展的各种产业进行制度的制定和政策的扶持。
2.以立法形式创新银行的治理结构
当前我国的法人治理结构亟待升级。银行的治理结构必须对应现代企业结构,面对当前商业银行的状况,理应制定如下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健全各类有效机制,保证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分散化,并且适当吸引机构投资者,控制流入适量的产业资本,进一步提高农业银行水平,丰富多元化的投资主题,确保农业发展银行的管理责任清晰,控制流入适量的产业资本能够确保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充足,还能够降低风险,同时能够借鉴其他行业的整治经验,进一步不断提高。时下最要紧的是产权实现多元化,中央财政起主要作用,配套地方政府的财政,充分把中央和地方结合起来,提高整体积极性。其次,实施组织架构,不断完善监管监督机制,克服多重的委托矛盾,完善权力制约手段。实施股份制改革时,必须建立董事会、监事会,与此同时,要使得定位股东、董事会和经理的相互权利和义务层次分明,最终构建出平衡制约的关系。经营管理层应该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自主决策。核心内容是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特别是针对经理层,确保经理阶层可以给农业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同时使农业发展银行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3.科学构建农业政策性保险法律制度
国家应该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立法,立法能够保证农业保险的长期有效运行,还关系着农业保险的合理发展与长久利益。世界各国通常会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单独立法,而且会在其刚开始建成的时候就逐渐实施,立法不仅能够使农业政策性保险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农业保险正常有序的运营,而且还是一种政策性优惠。首先,从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内容的视角出发,它不仅是机构组织法,而且还是业务活动法,进一步规范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宗旨、性质任务、职能、机构设置、法律责任,而且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业务活动原则、资金来源渠道和财政援助办法,进一步保证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依法开展,全方位增强了资产管理水平,还有利于国家部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效管理。
4.对农业政策性银行进行法律定位
收稿日期:2011-07-16
作者简介:贾永亮(1983―),男,山东菏泽人,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069-02
1 引言
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高建筑提高了自身形象,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造就了规模宏大的“人工海洋”、披上了高贵的“灰装”、变成了体形优美的“钢铁森林”等现象[1],使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容乐观。屋顶花园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给人们带来了的曙光,也是人们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更加适合城市绿化建设新方式。屋顶绿化不仅是弥补城市绿化面积不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更重要是可以有效避免早期城市发展过程中没必要的多次资源浪费。
2 屋顶花园的直接经济价值
2.1 屋顶花园对使用者的意义
(1)由于屋顶绿化具有良好的降温保湿性能,使下面室内处于冬暖夏凉的状态,从而减少了室内空调、电扇、采暖等电器的数量,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尤其对顶楼住户来说效果更为明显[2]。
(2)在屋顶上合理发展庭院经济,种植蔬菜、瓜果、花卉等经济作物。它们有的高居在上挡风遮阴、有的匍匐在地满枝绽放鲜艳花朵、有的毅然耸立结满果实,空气中弥漫的花的芳香、果的甘甜及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由于在屋顶进行种植一般不用或很少对作物施化肥、农药,因此收获的产品比较绿色环保,除自家食用外还可以高价出售,尤其是在淡季收入更为可观。
2.2 屋顶花园对建筑开发商的意义
对地产开发商来说,顾客的需求就是他们提供服务的经济增长点。屋顶绿化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为开发商们带来商机,他们既是在不增加征地费用的前提下有效地扩大了绿化面积,又能满足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规范要求。另外,从商业性质上讲屋顶绿化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空间场所,能够使建筑物增值。酒店、宾馆的屋顶绿化可以对取景较好的房间收取高额费用;购物中心的屋顶绿化可以使人们在此逗留,勾起购物欲望;企业建筑的屋顶绿化可以使职员释放压力、愉悦心情,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品牌价值;政府、机关单位的屋顶可以提升地方形象,有利于招商引资等。
2.3 屋顶花园对景观设计单位的意义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必将会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当然屋顶绿化行业的发展同样也会给景观设计单位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这不仅表现在扩大了景观设计单位的业务范围,还表现在使他们具有了新的竞争力。以往的地产公司在规划用地上实行建筑景观一体化,严重影响了景观设计单位的竞争力。但随着屋顶绿化建设在我国的增多及改善,对于建筑物及构筑物上的植物选择、防水处理、基质选择以及保护层的处理等就需要由专业性比较强的景观设计单位设计和施工了,这不仅是业主的要求,更是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硬性规定。据世界屋顶绿化协会调查,北京市目前已绿化的屋顶仅仅是18%,还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2.4 屋顶花园对科研单位的意义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以及在经济、相关政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在一些城市地面用于绿化种植的土地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如昆明、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但是,人均绿地占有率还是远远低于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并且国内大多数其它城市所显示的数字更是让人担忧。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屋顶绿化行业的出现无疑让人们看到了新的曙光,同时也激起了广大高校师生与科研单位的兴趣,扩大了他们的研究领域。
2.5 屋顶花园对相关产品的企业的意义
据史料记载屋顶绿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从公元前6世纪就有新巴比伦空中花园,但是真正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屋顶绿化是以美国奥克兰市的凯泽中心屋顶花园为里程碑,更何况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尝试屋顶绿化。在各个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我们要想在屋顶绿化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大力鼓励相关企业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有效研发和生产是目前的所迫切需求。
3 屋顶花园的间接经济价值
3.1 有助于削减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治污开支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以环境污作为经济发展代价的怪胎,这就预示着人们终归还要为治理环境污染付出更多的代价。据人民网曾报道,自2004~2009年,国家仅对“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就投入910亿元,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3]。屋顶花园在治污方面的效应主要表现在植物基质具有较强的过滤作用,雨水中大量污染物滞留在基质中,有效改善地面水域的水质;在进行屋顶花园的建造中,很多废弃物可以作为原材料进行有效地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但由于我国屋顶绿化行业起步晚、实施面积小的现状,对上述效果还不明显,但深信随着时间的考验,屋顶绿化在这方面的作用定能成为“积少成多”效益的典范。
3.2 有助于节省使用者的维修费
(1)较长时间阳光直射会使屋面材料加速老化、出现裂缝、雨水渗漏等现象。
(2)不同时刻温度极值变化所引起的伸缩现象会导致屋面局部构造的破坏。屋顶绿化利用设计元素对屋面的覆盖作用不仅避免了阳光对屋面直接照射,而且还有效降低极值的变化范围,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一些非人为破坏,节省了大量的维修费用。
3.3 有助于降低广大市民的医疗费
目前人们面临着看病贵、看病难的局面。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有效的惠民政策来缓解这一现象,如医保政策、合作医疗等,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应该是当权者的英明决策。
屋顶花园不仅可以提供生产绿色食品的空间,还能为使用者提供锻炼身体的机会。绿色食品在这里是相对于传统的食品而言的。市场销售的大量蔬菜、水果、粮食等传统食品在种植过程中为了增加其产量都曾使用过大量的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致使消费者患上各种难以医治的疾病,甚至还会患上不治之症,要想祛除病痛人们需要承担大量的医疗费用。而绿色食品则是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有助于健康安全食品,从根本上缓解了这一难题。
4 结语
屋顶绿化的经济价值具有涉及范围广、受益对象多、发展前景好的特点,在直接经济价值方面从节省能耗开支、经济作物收益、发展商机、科研项目、特色产品等方面考虑,间接经济价值主要是以政府相关部门、使用者、广大市民三者为对象加以分析。屋顶绿化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查 翔.城市景观之――屋顶绿化[J].风景园林,2009(2):55~57.
[2] 赵定国.屋顶绿化美化与21世纪城市新景观[J].草原与草坪季刊,2001(2):20~21.
[3] 田中兴.中国投入近千亿治污,水质仍差遭质疑[N].今日关注,2011-6-11(5).
Analysis of Economic Value of Roof Garden
Jia Yongliang,Wang D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