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范文

时间:2023-05-24 08:47: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

篇1

二、绩效管理的一般理论及其发展概况

绩效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长期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程序,按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内部成员个体或分支群体的具体工作行为、工作气象面貌、已经实现的劳动成果、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挖掘其潜力、改善内部的成员及分支群体的工作面貌及状态,不断地科学合理的提升组织整体工作效率以及效益的过程。绩效管理的发展主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密切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它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随着日益增强的竞争氛围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全球企业界对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关注,人力资源的管理逐渐从以前传统的管理模式蜕变,走向以评估考核为基础的能力主义管理路线。

三、公司绩效管理的原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T公司现状

2011年以前T公司的绩效管理重点在于突出业绩导向,引导员工以追求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第一要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长效管理。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开始,公司的长远科学发展被提上重要的日程。2011年上半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加大,西安房地产市场开始萎缩,该公司深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公司开始调整战略,以开拓市场为导向,公司领导开始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认为必须适时引进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在考察比较之后,决定引入BSC项目。2011年初,公司组建BSC管理项目小组,开始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和战略管理体系。T公司目前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参照T股份公司的目标考核办法执行的。在设置时遵循的原则是:突出业绩导向,引导销售员工以追求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第一要务;责任权利对应,建立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制;对于考核对象,按照其不同职能部门,以及不同职务岗位的特点,分别确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

(二)T公司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T公司与平级公司间协同效率较低

2、公司内部部分员工推诿工作

3、部分员工钻绩效管理制度漏洞

4、员工对绩效管理考核满意度不高

5、部分员工工作绩效较低

(三)T公司绩效管理制度问题分析

1、平级公司之间职能不清

2、岗位设置没有与公司发展战略结合

3、个别基础管理业务流程没有标准化

4、绩效考核制度没有得到员工认可

5、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司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平衡计分卡方法因为突破了财务作为唯一指标的衡量工具,做到了多个方面的平衡,其评价内容与相关指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相联,企业战略的实施可以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的全面管理来完成。T公司为了解决绩效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确立了将员工工作与公司发展战略相结合的绩效体系优化方向,进一步明确责权利,提升公司整理运营效率。

(一)公司架构优化

由于组织架构调整涉及到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成员管理权限的重新划分;主管营销策划的副总经理、销售部销售总监(销售部经理)、销售秘书岗、行政人事部综合文秘岗岗位新设等敏感问题,因此在组织架构调整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实行组织架构调整的难度及可行性。因为目前实施组织架构调整工作还存在着人力资源、总公司编制、相关人员安置等现实问题,因此T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考虑分步进行,首先进行相关岗位的设置对人力编制进行合理调配,尽快对关系到公司业务发展的营销策划副总岗位优先配置人员;其他的空缺岗位可以根据工作重要程度和公司人力编制情况由行政人事部进行调整。为了减轻主管销售副总报告的工作压力,有利于不同项目之间的咨询调配,在销售副总和各销售项目之间增设销售部经理,由销售经理完成各项目日常销售业务的监督、协调等事务性工作。为了更加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将营销策划部撤销,重新成立品牌推广部,涵盖原来营销策划部的部分职责,新增了新业务的拓展和创新等品牌推广的新职能。新成立市场信息部,主要负责市场信息获取采集、研究管理,为公司领导及其他部门提供全面完善的市场信息。为了便于营销策划部门与销售一线之间的沟通、协调,更好的体现营销策划为项目销售服务的目标,增设副总经理岗位,主管营销策划部、市场信息部与销售服务部,一方面使营销策划部有专人负责进行决策,提高了决策效率;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总经理的工作负担,使其将主要精力放在公司的各个项目同总公司协调,以及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上。

(二)岗位评价体系优化

1、内容优化。对被评估岗位主要分四部分要素内容进行评价:

(1)责任因素:主要包含销售任务责任、成本控制责任、指导监督责任、内外部协调责任、工作结果责任、组织人事责任、法律上的责任、决策的层次;

(2)知识技能因素:最低学历要求、知识多样性、工作复杂性、管理能力、综合能力;

(3)努力程度因素:工作压力、精力集中程度、创新与开拓、工作均衡性;

(4)工作环境因素:工作时间特征、环境舒适性。岗位评价主要考虑的评价因素就是销售任务达成因素和管理责任因素,因此负有管理责任的管理层的岗位评价分值较高,也显示了管理层在整个公司的业务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销售一线的中层管理者—销售部经理,既肩负着在控制费用成本前提下圆满完成公司销售任务的重任,同时也具有指导和培养公司核心人才梯队的职责。

2、流程优化。在进行岗位评估时,参照以下的流程:步骤一、梳理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说明书:清晰的岗位界定、完善合理的岗位说明书是岗位评价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调查问卷、人员访谈记录以及公司提供资料的分析研究,首先为公司制订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岗位说明书。在此基础上组织这次岗位评价。步骤二、选择确定评估方法:本次的岗位评估选择评分法作为评估方法。步骤三、成立专家小组:专家组成员的素质以及成员总体的构成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岗位评价工作的质量。组建的专家小组从构成来看,高层2人,中层8人,员工1人,共11人,分别来自总经理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计划财务部、销售部、销售服务部、按揭中心、营销策划部。本次岗位评价工作之所以选择公司的全部高层、中层管理者作为专家,参与评价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借助各位专家在房地产行业及T公司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对每个工作岗位进行准确地、科学地评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各位部门经理了解其他部门的岗位职责,方便未来工作中的相互配合,最后也是希望通过岗位评价活动再对各部门的岗位职责进行一次梳理、修改和完善,因此专家组的构成包括了全部中、高层干部。步骤四、专家组培训:评估前,为统一评估标准,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和科学性。需要在正式打分前对所有评估专家进行培训。比如介绍了岗位评价的意义,强调岗位评估的原则,将所采用的评估方法、评价时的技巧与注意事项等等。步骤五、专家评估打分:评估专家按照评估方法的要求客观评价每个岗位,对每个岗位进行评估打分。在评估时坚持“对岗不对人”的原则。步骤六、分值统计和结果修正:即使经过培训,评估时也常常会发生专家之间意见背离较大的情况,大多是由于专家对评估的标准、原则存在理解差异造成的。因此最终的评估结果需要咨询顾问小组进行调整。步骤七、公司领导对评估结果适当进行微调:任何评估方法都有其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会存在种种缺点。因此,必须由公司的领导依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评估结果进行微调。步骤八、评价结果形成。

五、优化方案的实施

(一)逐级宣讲培训绩效管理制度

1、公司的高层领导应该高度重视

2、在推行绩效管理体系前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宣讲工作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确定绩效考核内容

(三)绩效评价流程

1、员工自评。月末时,被考核人按照自己在当月每项工作目标的实际完成数量与质量及效果、实际工作精神面貌及状态,参考工作评价标准实事求是的填写《绩效考核直接上级评分表》中列示的工作完成情况自评部分。

2、他方评价。在本轮评价过程中,为了较好的实现工作绩效管理初衷,直接上级就工作绩效实现情况与被考核人面对面坦诚谈论,共同讨论绩效管理考核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总结出成绩与不足,取得一致评价意见,在《绩效考核直接上级评分表》中填写考核评分部分。之后就可以结合公司的工作目标一起讨论确定下一季度的奋斗指标、工作计划,也可以组织部门会议进行讨论,对于需要配合协作的工作统筹安排,对于需要其他部门支持配合的工作项目也需要及时提出要求,以利于各部门综合考虑工作安排,以免由于沟通不畅、配合不到位影响工作进度。

3、评价审批。行政人事部汇总所有考核结果后报考核管理委员会审批。

(四)绩效考核的申诉及其处理

在考评结果公布后,被考核人如若对自己的考核结果还不甚清楚或者认为没有符合事实状况而产生异议,可以口头沟通并以书面记叙形式向公司的行政人事部申诉。公司的考核管理委员会负责员工绩效管理考核申诉的最终评判,行政人事部负责接待申诉事务。行政人事部接到员工申诉后,应及时判断是否受理,最长时间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对于没有具体事实依据的申诉事项,或者只是道听途说、个人判断认定的申诉不予受理,同时应讲明原因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对待绩效管理考核结果。

篇2

民营医院绩效管理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和进步,也有利于医院突破传统的瓶颈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绩效考核管理与医院的长期战略组合在一起,能够获得更高的成效。如何在民营医院中建立起一套公平的、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是目前民营医院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民营医院绩效考核的现状和问题

(一)民营医院绩效考核的发展现状

民营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促进民营医院更好的发展。

首先,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民营医院在目前阶段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一些医院有建立连锁医院或者附属医院的愿景。欲跻身在省市的三甲医院,提高营业额,但是这种目标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中并没有实现,各个科室的工作仍然处于以往的混乱状态。员工在医院的工作价值和使命感无法建立起来,并且逐渐减少对医院的信心。其次,民营医院在质量管理方面有所欠缺。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产生。若管理体系中缺少相应的职能,那么质量管理就会缺少导向性和规范性。医院的质量管理执行部门是医教科、护理部和院办等部门,很多医院存在的问题是缺少检查力度,并且很多医护管理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只是进行“面子工程”,工作态度不认真,责任意识薄弱。

(二)民营医院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民营医院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认识方面的问题。绩效考核是为医院的发展和卫生工作者的进步而服务的,但是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认识问题,医院各个科室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并且在宣传上也没有下工夫,很多职工和领导都对绩效管理缺乏根本性的认识,对绩效计划和培训等有所忽视。绩效管理不仅仅是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那么简单,其中还包含对业绩考核计划、评定、问题分析和改进方面的工作,医院在考核过程中需要根据考核的结果来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惩罚。

其次,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绩效管理的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过于形式化,很多员工对绩效考核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考核结果好坏无所谓。另外还有一些考核结果缺乏依据支撑,一些民营医院的绩效考核成果常有轮派现象发生。(由于缺少沟通)很多员工对考核的结果呈抵抗情绪,不认同,这是因为在考核以前没有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

二、优化设计思路

(一)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首先,战略导向原则。这个原则是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原则,需要对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进行充分的认识,然后将战略管理的各个阶段目标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其次,目标管理原则和公开性原则。目标管理原则是建立起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公开性原则是指绩效管理体制的确立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听取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以获得员工的支持。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环境进行分析。若处于经济政治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那么人口也会增多,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就会提出挑战。对国家政策环境的分析主要是国家要改变看病贵的问题,所以提出提高诊疗手术费,降低药品价格和医疗设备的使用价格以及耗材费用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百姓的看病贵问题得到了一部分缓解,但是医院,特别是民营医院来说将是巨大的压力。其次,对医院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医院的人力资源分析主要侧重几个方面,分别是医院的工作人员组成结构,医院的用人机制和培训体系等等。在人力资源方面要对员工进行明晰的职业规划,建立起定期培训和学习的制度,在用人上注重员工能力与态度,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绩效管理体系的选用

民营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的选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医院目前运行状况的好坏。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需要建立起长期的发展目标,然后将此目标划分成多个阶段。本文所研究的是具有战略规划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样可以对民营医院的具体工作进行衡量和检查,也有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长期开展。

三、优化设计的措施

(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医院文化

为医护工作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进行职位价值评估。职位价值评估是建立在医护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态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何确定职位的价值需要对职位工作成果进行评估,对医护工作者职位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因素进行,工作者的学历、职称、门诊患者数量、手术的难易程度、手术患者的多少、手术费用的高低、病例的制作、加班值班情况以及对本专业的科学研究等等,这些都是对职位进行评估的因素,只有这些加以完善才能真正提升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在医院文化建设方面,要把医院的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定期的为员工开展文化活动,并且在医院各个办公室颁发一些文化粘贴和文化锦旗等,时刻提醒工作者遵循企业文化区工作。

(二)注重绩效管理的辅导和培训

绩效管理的辅导和拟培训需要管理者为员工召开会议或者定期的培训,让员工对绩效管理的作用和目的等进行充分的认识,并且实行绩效考试制度,经过辅导和培训,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员工才能继续回到岗位上为患者服务,若不合格还要继续参加培训,学习绩效管理知识,提升自己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水平。

(三)完善绩效激励体系

医院在业绩的绩效激励方面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利用平衡计分卡,让员工对平衡计分卡有足够的认识,因为它可以将员工的业绩记录下来,医院的整体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分为财务方面、患者方面和内部的工作流程方面。利用平衡计分卡可以将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和工作能力结合在一起,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的短期效应。平衡计分卡是在医院整体绩效管理战略上发展起来的,能够促进医院、医疗工作者和患者三者之间的平衡。平衡计分卡代表了医院中的各个角色。从财务角度上看,平衡记分卡的作用是如何做好医院预算工作,减少医院成本;从患者角度来说,平衡计分卡是医院如何看待患者;从医院角度来说是如何做好管理和控制。所以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管理更有利于对出色员工进行奖励,对不积极工作的员工进行激励。

(四)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首先,制定各个科室的绩效指标。不同科室具有不同的指标制定方法。临床是医院的主体科室,也是患者可信赖的科室,对临床而言,采用平衡记分卡和主要业绩相统一的方法。对于后勤保障部门等服务型科室,更多的事倾向事务性业绩指标。临床的业绩指标可以从平均住院日、患者病床的使用率和病床的周转率等方面进行检测。另外还要对不同的科室进行不同工作计划的制定,对科室的绩效考核进行管理,并落实到各个部门中,增强执行力度。其次,制定岗位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岗位绩效指标就要落实到具体医护工作者身上,考核指标体系中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其中有对工作者工作态度的考核、工作作风的考核、合作管理的考核。在这些考核中要进行指标的定量定性,把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上去,并且落实医疗工作者的服务态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对民营医院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细致的改进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民营医院的进步与成长,在医疗卫生行业中能拥有自己的有利地位,提升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引 言

绩效首先是建立在一个具有明确发展目标基础上的,并将目标分解,落实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岗位上,使每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都与之相关,并将企业内每个人的行为与企业目标的实现连接起来,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正在逐渐被更系统更有效地绩效管理所替代。绩效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决策,更加强调了基于目标的员工行为管理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发电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重生产,轻管理”,虽然普遍实行了绩效管理办法,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2003年,我国电力体制开始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重大改革,彻底地打破了发电市场的垄断格局,随着电力供需矛盾逐步缓和,电力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由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而与此同时,2003年至今,电煤价格上涨了一倍以上,上网电价涨幅只有32%。在这种“市场煤、计划电”的模式下,发电企业经营环境日趋严峻,已进入微利时代,积极拓展产业链如集中供热、供冷等,尽快实现由单一发电企业向综合型能源企业的战略转型,已成为众多发电企业的共同选择,充分利用绩效管理工具,使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够清晰的分解成日常运作中可执行的计划,是发电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的法宝。

本文以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兰电公司”)为例,在深入了解公司战略环境的基础上,对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诊断,探索如何在绩效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以解决兰电公司绩效管理的现存问题,旨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兰电公司绩效管理现状

兰电公司地处浙江省中部,装机容量为4台60万千瓦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该公司下设11个职能部门,共有员工476人,其中党员155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75人,初级职称242人。

兰电公司现行采用公司领导、中层管理人员、普通员工三个层次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公司领导班子由上级单位根据全年的经营、安全、党风廉政等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中层管理人员实行部门绩效与群众测评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中层管理人员以下的所有员工采用工作考核办法。

兰电公司绩效评估的时间分为月度评估和年度评估。月度评估主要内容为是否完成月度工作计划,并以此作为各部门月度奖金发放的参考依据;年度评估是对各部门一年来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年终奖金发放的依据。

2.兰电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现行的绩效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兰电公司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考核主体较为明确,考核结果能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已经基本实现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实施相脱节。许多部门和岗位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以前的习惯和静态的职能界定提出的,并没有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而改变。

(2)绩效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员工普遍感觉考核办法可操作性差,考核结果不能反映员工的真实工作绩效。另外,绩效考核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一方面对生产系统考核严厉,考核项目、考核指标繁多,但不系统;一方面对生产系统以外的其他部门考核处于粗放状态。

(3)忽视员工的参与,缺乏有效沟通。考核指标的制定、绩效实施过程中、部门主任没有与员工缺法沟通,而且缺乏绩效反馈环节和员工申述通道。

(4)考评结果运用不当。由于考核结果未与教育培训、薪酬奖励、升迁异动挂钩,员工普遍感到不公平、不合理。

3.兰电公司绩效指标体系优化设计

根据兰电公司未来战略发展规划,公司的使命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低价的电力、热力服务。为了实施上述战略,一方面要通过强化机组管理和科技创新,来最大限度的降低发电成本,提升公司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供热事业,拓展供热市场,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公司价值创新。为了适应公司这种战略转型的需要,绩效管理体系有必要进行一些优化与完善。

3.1优化公司级绩效指标体系

平衡计分卡在战略图的基础上,将组织战略分成四个维度: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再在战略地图基础上,通过以下方法确定公司级指标体系。第一,吸取公司多年来的有益经验。通过访谈了解公司级指标在绩效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听取其对指标优化的积极意见。第二,借鉴系统内兄弟企业的实践经验。通过电话访谈系统内兄弟企业绩效管理相关管理人员,通过查找阅读其绩效管理实践材料,分析提取科学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第三,询问有关专家学者。向管理领域,尤其是绩效管理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咨询,听取其对绩效指标选取流程和标准、发电企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建立,发电企业公司级绩效指标体系优化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在完成上述三个步骤之后,提炼了基于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系列指标。经过上述一系列步骤,可得到公司级指标体系表,以兰电公司为例,公司级指标体系如下:

3.2优化部门级绩效指标体系

部门级绩效指标体系,在宏观上要与公司战略相匹配,在微观上要符合各部门工作实际,体现各部门的职责特点。基于兰电公司及大部分发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大致可以将部门类型分为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两类。

在部门级绩效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应用好KPI管理工具。KPI指标提取时需尽可能量化、过程化、细化。一是能够量化的指标首先应该尽可能量化,二是不能量化的指标,将这个工作内容过程化,并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考核,三是不能量化,也不能过程化的指标,进行细化,直到不能再细化为止。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两点:第一,注重过程性指标与结果性指标的均衡,在长期指标中以结果性指标为主,过程性指标为辅,在短期指标中以过程性指标为主,结果性指标为辅;第二,职能部门工作很难量化,部门间工作差异又较大,对职能部门指标的设计要特别注意职能部门的职责特点,进行恰当的设计和选择。

3.3优化员工个人绩效指标体系

员工个人绩效指标优化的主要管理工具是关键业绩指标和目标管理法。建立KPI体系的流程主要是,首先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并找到保证战略实现的业务重点,然后将关键业务领域量化为关键业绩指标(KPI),形成企业级KPI。接着,各部门主管根据企业级KPI建立部门级KPI。然后,各部门的主管和部门的人员一起再将KPI进一步细分,分解为更细的各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这些业绩指标就是员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据。

4.绩效管理的日常运作系统设计

4.1绩效实施与考核

兰电公司月度考核指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KPI指标;第二部分为目标任务指标。年度考核指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月度绩效考核成绩,考核权重为70%;第二部分为民主测评,考核权重为30%(权重参照国有企业普遍规则)。公司在每年年初根据公司目标和各岗位职责的调整相应的调整各岗位KPI指标的内容。

基于对原有绩效管理体系问题的把握,以及对绩效反馈和面谈过程重要性的了解,在研究过程别对绩效反馈和面谈进行了深入优化。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与下属进行面对面的交谈,通过绩效反馈与面谈这一环节,使下属了解管理者对自己的期望,知道自己的绩效和有待改进的方面,同时,下属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中遇到的困难,请求给予必要指导和帮助。

4.2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公司奖金发放、评选先进、薪资调整、职务升降、岗位调整、考核辞退、培训设计、员工发展等的重要依据。

一是用于薪酬的分配和调整。

二是用于职位的变动。绩效考核的结果也为员工岗位的变迁提供一定的依据。员工的绩效很突出,就可以让其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在某些方面的绩效不理想,很可能是他所从事的职位不适合他,可以进行职位的调整,使他从事更加适合的工作。

三是用于员工培训和个人发展计划。通过绩效考核,员工可以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做得好的方面要继续发扬光大,做得不好的方面要在今后培训和发展中重点地加以改进及完善。

四是作为员工选拔和培训的指标。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用来衡量培训、招聘和选拔的有效性。

4.3绩效考核申述

在考核结果公布后3日内,申诉人可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述书,则申诉程序正式启动。

5.绩效管理的保障

为配合公司绩效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公司在组织架构上需要增设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作为公司绩效考核的领导和管理机构,对公司绩效管理进行综合领导。

6.结论

本文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兰电公司进行绩效管理体系再设计,并经过实践运行,积累了以下一些经验:

第一,绩效管理只有与企业战略挂钩才有生命力。

第二,绩效管理有别于绩效考核,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因此,绩效管理没有结束,只有不断地超越和发展,只有持续地改进和提高,达到有效和高效运行的目的。

第三,绩效考核指标需具有可操作性。考核指标要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尽量过程化,这样才能使考核指标具有针对性,能够对目标事件实现有效的管理。

第四,绩效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需要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快内部管理信息化的开发和实施加以保障。

在兰电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再设计过程中,虽然相对于原有体系有了较大的改进,但由于绩效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绩效管理没有句号,只有逗号,只有不断地超越和发展,持续地改进和提高,才能保证和保持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和高效运行。

注 释:

①李焕辉、李敏:火力发电企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8月第七卷第四期,第32页。

②杨正宇、杜红:以发展战略为导向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4页。

参考文献:

[1]Holderness C.,Sheehan D.The Role of Majority Shareholders in Publicly Held Corpora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1988,(20): 317-346.

[2]McConnell J.Servas H.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1990,(27):596-612.

[3]Jensen M.C.,W.H.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1976,(3).

[4]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12.

[5]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J].经济研究,1999,(12).

[6]陈晓,江东.股权多元化、公司业绩与行业竞争性[J].经济研究,2000,(8):28-35.

[7]朱武祥,.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召寸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12):66-72.

篇4

(一)部门考核目标与工商行政管理组织整体目标的断裂

组织的绩效评估实际上是一个包括组织绩效评估和各项员工绩效评估在内的具有层级结构的评估体系,无论是哪个层次上的绩效评估,都应该围绕着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组织整体目标而设计。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能否将组织整体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个体身上,促使每一个体都为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保证组织整体目标有效实施的关键。而在实际考核中,内部指标的设定没有注意同组织整体目标的关联度,各指标只是局限在内部职能的单纯履职上,解决的是干了什么,而忽略了为什么干的问题,即干的效果。干部个体履职考量的是近期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缺乏整合。关联度不强。如在经济户口的管理上,仅仅设定了认领周期及次数、回访量化要求,而对这种量化指标所要达到的效果考核却被忽略了,个体的努力与组织的整体绩效难成正比。

(二)绩效指标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目标的断裂

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评估中的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工商部门在实施绩效评估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借鉴引用企业的可量化、可测评的指标体系,与组织整体绩效计划缺乏有效结合,误导个体行为导向。久而久之造成工商部门整体的组织目标扭曲,形成了“执法就是办案、管理就是收费、服务就是办照”,在工作中往往只追求短期绩效而忽略长期绩效。

(三)条条考核与块块考核的断裂

所谓条条考核是指部门条线的业务考核。在部门考核中由于上级条线考核的经常性和对日常工作指导监督的力度大,致使考核中条条考核权重较大,块块考核权重较小。如工商部门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等,很少列入考核指标评估。

(四)考核结果与绩效改进的断裂

科学的绩效考核是通过双向不断沟通形成的循环系统,以达到绩效在循环中的不断提升。而目前的考核体系,多是采用上对下、或外对内的单向考核,考核结果仅仅作为对下级优劣的判断及阶段性奖惩的运用上。评估定位模糊,绩效考核的薄弱环节改进没有跟进。这种单向的、断裂的、非闭合的体系,削弱了绩效考核的激励、推进提升工作的功能。部门的绩效与干部的个体绩效优劣的非关联性,还使得个体的绩效考核功利色彩加重,个体将注意力集中放在如何避免犯“规”被罚,而非努力提高工作绩效上。加之评估方法不完善、评估结果不准确,使个体对评估产生抵触。

二、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目标的多元性

工商部门组织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中,对多元性的考核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排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和均衡性。江苏省工商局余义和局长在工作报告中全面分析了这种多重性:“从执法力度的社会期望值来看,存在着双重标准。社会各界在求发展的时候,总是有相当部分层面希望工商部门在注册登记时降低门槛。在日常监管中减少检查,在企业违规时减轻处罚;但在看到市场秩序混乱、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又希望工商部门作为裁判员严把关、严监管、严处罚。”这种多元价值取向的存在,增大了考核指标标准的设立难度,必然带来工商部门内部的管理者以及外部的有关组织和人员对政府绩效所体现价值的不同认识。

(二)产出的特殊性

在政府的职能分工范围内做好市场监管执法工作是工商部门为社会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工商部门为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因此,工商部门的产出大多数为无形的、不可量化的非物质产品,工作效能必然滞后于社会效果,因而难以度量,难以形成精确的标准。例如:工商部门对企业合同使用、广告等行为的监管,其监管执法效果无法通过一两次简单的查处或专项整治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三)工作效果的人为性

工商部门不能像企业那样依靠机器制造“标准化”产品,其各项工作都要靠具体的人去执行和完成,工作效果与执行者人为因素关联度极大。据不完全统计,工商部门现涉及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有180多部,不仅面临着同一案件依据同一法规有着弹性和自由裁量权,而且同一违法行为还可以引用不同的法规进行处理的问题,因而势必造成对该绩效衡量的标准化程度低,质量的好坏难以准确、精确地评估。

(四)评估信息的稀缺性

绩效的评估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个信息的搜集、筛选和加工过程,这就决定了其有效性直接取决于信息传输过程的数量和质量。由于工商部门与执法工作的受益者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不是企业产品交换中以物换物的交换关系,因而,评估信息的反馈渠道少,信息沟通中容易出现噪音。同时,内部评估体系的分割,直接影响考核的价值取向,难以形成准确的绩效反映,更谈不上工作绩效的改进。

三、工商部门绩效管理体系的重构与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要求越来越高,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和政府对我们执法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尽快走出绩效考核的误区,优化绩效管理体系,推进“三型”工商建设,实现工商部门“四个统一”目标,已成为绩效管理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优化绩效考核内容――“一体化”

1 多层级参与目标制定。所谓“一体化”就是组织执行层的行为结果于组织整体目标一致性的过程。绩效考核内容设定是实现组织一体化的有效方法。对此,要采取多级部门参与考核目标的制定,实行层级制定或者下拉一级制定考核目标和考核项目。要围绕整体组织目标,对近、远期实施方案统筹细化,分别选择年度关键指标,使绩效目标制定的过程就是整合部署的过程,从而提高绩效目标的执行效果。

2 确定绩效关键指标体系。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依据科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建立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依据职类职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和依据平衡记分卡建立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三种方法各有

优劣。工商部门的整体目标依据法定职能总体可以确定为建造环境、优化服务和整合资源(监管保障等)三项,从部门承担的不同责任出发,对上述三大组织目标层层分解,确立可操作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

3 创新组织结构执行机制。通过创新工商行政管理执行体系,明晰各岗位职责,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资源优势,增强考核的科学性。按照国家工商总局“三定方案”的要求,基层工商所实行三块制运转模式,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岗位的分配上不能统而化一,可根据分局工作实际和人员自身特点,在基层工商所试行区域划片、全责监管运行模式,探索推行工商所巡查。区域监管只办理简单的即时处罚案件,其余案件一律交由分局大队和工商所案件组办理的新型运作模式,给个体更多的关心支持,促使个体管理思想和作风的转变,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在办理大要案件数量和质量不断攀升的同时,注重发挥职能促进地方经济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和认同度。

(二)优化绩效评估路径――“全方位”

全方位绩效评估是指绩效的评估人不仅包括上级,还包括同级、下级以及相对人(群众、政府)的评价。它的优点在于强调组织关心人们付出的行动甚至达到的结果,有助于对定性“软尺度”的评价,减少评估中因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偏差,提高自身和外部对绩效评估结果的认同程度。如对工商部门维护经济秩序这一指标的考核中,不仅设定考核内部的案件数量、质量,还要对其履职效果、相对人的反应等作同步评估,解决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中“由于不衡量效果,也就很少取得效果”的问题。要积极引进计算机考核系统,开发工商部门考核软件,采用绩效评估外包等方法,优化评估路径。提高评估效率,以期促进考核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形成,

(三)优化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多关联”

1 部门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关联使用。开展对部门绩效评估的目标就是在既定的组织目标下,形成人力资源组织目标绩效评估体系。依据部门实绩实现对个体执行者的优劣判断,实行关联考核。比如将部门绩效划定不同的权重。并对员工个体考核,这样就使得个体执行者不仅关心自己干的怎么样,同时也关注该项工作对整体工作的贡献度。

篇5

(一)依照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学校出台政策。教务处根据学校相关精神、办学理念、目标,结合现有制度进行了完善,从科学、务实、人性化这三个方面入手细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措施,营造出比进取、看奉献,争先、创优的和谐氛围,先后出台了教学安全管理制度等近二十余项管理制度和教师考核评价细则、选先评优办法等措施;关键是“教师考核评价细则”和“教师选先评优办法”,这两项措施的制定,在教师中勾起了波澜,使教师体会到压力,促使其压力变成动力。

(二)发挥机制的功能,形成合力。教师这个群体,人数多,思想不一,所以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在思想意识和舆论方面做文章,搞好舆论导向,利用机制规范行为,创设出情境和氛围;制度是所有人的,只有所有人都执行,最终从校领导班子到一般教师,思想上要达成共识,目标一致,工作起来会形成合力,机制迫使或激发教师比干劲、看奉献、比进取、看业绩。

二、有效利用资源,丰富管理内涵,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一)贯彻一种理念,思想动员不可少

教师队伍在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着复杂性,每个人自身素质不一,多年来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或形式强化思想意识的统一,特别是学校每次有大的举措,都离不开思想工作, 创设出情境和氛围,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多年的实践表明,只有从校领导班子到一线教师上下一心,形成合力,才是学校管理最需要的。

(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净化和美化校园,效果最大化

1.抓好校园环境的净化工作

采用下列措施做好校园净化工作:一是坚持定时打扫,随时检查的保洁制度;二是利用教职工会、学生集合、班会等形式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三是规范师生养成注意保洁的习惯,关键是保持,制定管理制度,激励先进,帮助后进,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卫生的良好风气。

2.做好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建设以“科学文化熏陶”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内容涵盖所有学科。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校园文化主要以标语形式张贴在墙壁上,让学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都能学到知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逐步规范学生的生活习惯、文明行为;其次教务处、学生处、共青团等组织设计载体,利用活动载体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第三学校以经典壁画、名人画像、雕塑等景观来布局环境。最终达到校园文化的多彩与个性有机的结合,彰显校园文化魅力。

三、教师队伍建设和教研作用的发挥

一是向老师宣讲我校的发展历史,用辉煌成绩鼓励老师,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

二是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安装宽带网络,配备办公电脑,为教师的学习和交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三是立足校本,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轻检查,重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四是开展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让教研活动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五是充分利用我校老教师较多的优势,让老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尤其是师带徒活动的开展,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四、学生教育和管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我校充分利用主题班队会、德育课题研究这一平台,以抓“养成教育研究与实验”为主要层面,抓文明礼仪教育和感恩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带动了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与管理网络,把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勤学习、善思考的合格中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五、教学管理把握“实、细、精”,增效提质

(一)依照管理目标,严格执行“三开”精神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结合我校办学理念、思路和目标,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课时开设计划,绝不打折扣,并采取措施保证开好;坚持阳光体育活动,设立早操、体活课、大课间,保证每天活动一小时,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二)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务实高效

教学质量是办学命脉。教务处在规范教师业务处理的同时:1.定期备课、落实小组备课、强化课前备课效果;2.开展“推门课”“观摩研讨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汇报课”对老师进行指导培训;3.结合“双十禁令”细化成教学工作“十不准”,规范课堂教学;4.加大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教师业务手续设月检、月抽检和终检,跟踪反馈、指导,力求改进,评语与记录一致,期末统一测评,完成业务考核;5.科学适时摸底检测,细化质量分析,举办试卷分析交流会。为有效利用教学时间,不冲击教学,不增加学生负担,将期中考试分解成两次月考,查找问题做好反馈,搞好学生的错题重练,设错题本,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寻找规律。期末联考一次性对教师教学指标的完成按考核方案进行测评。

篇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尤其是《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颁发以后,高校的经营性资产已经改由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进行监督与管理,建立起新型的法人治理结构,高校对资产经营公司的债务只承担以出资额为限的有限责任,较好地解决了高校在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中比较突出的投资风险问题,也增强了高校及其资产经营公司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然而,两者分离以后,如何构建、优化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使之符合高校经营性资产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独有的社会效益,助推高校使命、价值的实现,成为高校资产管理的新课题。

一、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质量的核心环节和重要保障。在高校经营性资产建立起新型法人治理结构之后,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主要转化为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绩效评价。笔者深入分析了这方面的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后发现,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绩效评价主体亟待明确。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由于缺少独立、权威、统一的管理绩效评价机构,评价体系碎片化问题严重,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评价体系。当前,高校应进一步将经营性资产从国有资产、整体资产中剥离出来,明确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管理主体责任和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评价主体责任。

(2)绩效评价目标尚需厘清。在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中,很多高校只是被动地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没有从思想上深刻地理解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得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先天不足,无法真正、高效地推进高校经营性资产支持科技转化和保值增值等目标。

(3)评价指标体系还待完善。在现有的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不仅评价要素薄弱、结果评价指标较多、过程评价指标少,而且现有评价指标的选取比较随意、单一,尚未将科技成果转化、内部制度建设、服务人才培养等形成一个明确指向的多元体系,内涵、指标、方法和程序需要形成一个专业、完整的评价体系。

二、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优化方向

笔者认为,构建、优化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该坚持三个基本方向。

第一,有利于反映绩效评价与战略目标的达成度。高校经营性资产首先也是资产,要受市场机制、规律的制约,对其的管理首要目标是保值增值,其次才是体现“高校”的特征,体现高校的高科技特征,基于高校学科水平、科研成果推进产业化,孵化新的科技企业,提升原有企业的科技含量,同时为教师、学生创业提供平台,而不能市场需要什么,就投资什么、经营什么。绩效评价体系要达成战略目标,就是要依据总体战略目标,选取有效的评价内容和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在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基础上形成引导性发展指标,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校自身的内涵建设互促互进,体现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整体效能。

第二,有利于反映绩效评价指标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性。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绩效评价体系对内外部环境的动态适应性。一方面要重视目标制定的过程,改变简单分配任务的方式,而要进行目标先自上而下分解、再自下而上汇总的过程,有效、通畅地了解环境的变化和资产经营公司以及校办企业的思考,实现学校资产整体目标与企业自身目标的一致性。另一方面,高校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的新标准、会计核算的新变化等,及时更新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内的各项指标内涵,综合考虑一年数据和历年数据,以消弭偶发因素的影响。

第三,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公司引领企业发展的多元态。①综合考虑经营绩效与运营架构。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当是企业战略管理、法人治理结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分配制度等企业内部管理各个要素的有机结合。②与前述相关,综合设计绩效定量与贡献定性。无法直接量化、体现科技发展、与高校良性互动的很多内容,如果单纯使用定量指标,容易影响评价的完整性,因此需要增加一些定性指标,形成定量的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与定性的社会绩效评价指标。③综合考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无论使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投资回报率等利润指标还是经济增加值(EVA)来进行财务评价,都过多强调短期经营、事后评价,需要加强资产战略目标实现过程的评价和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监控,引导公司形成、实施长期的发展战略。

三、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策略

基于当前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高校依据以上基本方向,在实践中促进绩效评价体系向多元化、综合化转变,进而提升评价的质量与效果。

(1)评价重点转向资本经营。在新形势下,高校与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变成两个法人实体之间的关系,学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已经由行政管理下的无限责任演变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资产经营公司承担的有限责任,高校关注重点已经从资产安全性、完整性转变为自身权益的增长。高校应由此及时转变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理念,从传统的管理资产转变为管理资本,通过资产经营公司这个资本运作平台,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通过股权套现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并同时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效果与质量。这就意味着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思维的一个重要转型。

(2)评价指标增加过程考核。从评价结果维度来设计管理绩效指标体系,结果性财务指标容易选取,也易于有说服力,但往往具有滞后性,也比较适合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对各企业的评价。对于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评价,考虑到其作为经营性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身份,主要代表高校行使出资人权利而其本身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应该增加决策、监督机制等过程性指标项的比重,形成从决策―计划―实施―监管―评价的完整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内部控制、科学决策水平,防范企业风险。

(3)绩效评价体现社会效益。对高校经营性资产无论是按照资产进行经营、管理还是按照资本来运作,其首要目的就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高校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增强高校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教育和科研提供更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但是,高校的使命、价值需要资产经营公司引导企业做出更多的社会贡献,也应将社会绩效纳入评价体系之中。社会绩效评价指标可考虑细分为科研成果收益率、师生平台利用率、学校公益出资率等小指标,促进其社会效益最大化。这也是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终极目标。

(4)评价指标坚持完全穷尽。完全穷尽且相互独立原则(MECE)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思维过程的一条基本准则,其实质就是在分析和评价某个重大议题的时候,有效把握问题核心,将问题进行细分,变为不同的互不重叠的子问题,同时做到分类不重叠、不遗漏,并使各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全面周密。在建构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时候,应充分考量所有影响绩效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从各个角度来评价管理绩效,同时确保同一层次的各个指标其评价内容应当是彼此独立的,指标定义明确,不存在重复或重叠,确保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具有独特的属性,不同高校、同一高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性资产管理面临不同的任务和功能,对其的绩效评价也永远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对此绩效评价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必将是一个对高校经营性资产本质认识、规律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助推高校经济实力增强、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的过程。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2016年度立项课题“高校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研究”(ZJK169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歇尔・W.迈耶.绩效测量反思:超越平衡记分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石油工程行业面临的环境逐渐由稳定性、可预测性被变革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所代替,要保持不懈的发展动力,就必须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用变革性的思路和举措,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才能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油田企业结合当前生产经营实际,提出了“成本管理精打细算”的管理理念,在成本精细化管理上,实行的是以全预算管理模式为核心的管理构架,即:在成本管理模式上,实行的是全预算管理模式;在成本管理方法上,实行的是目标成本管理法;在成本计划编制上,实行的是公司集中编制和各工程部(项目部)分级编制相结合的滚动直接编制法。通过成本管理,真正做到了全员提高认识、全员参与的局面。成本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全员成本目标精细化管理观念

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从狭义方面来讲是一种管理理念,一个单位想要实行这种管理模式首先就要先转变以往粗犷的财务管理模式,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面落实石化集团公司“经营一元钱、节约一分钱”的要求,深入开展节约挖潜群众性活动,压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费用、非生产性支出等成本费用,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从小事做起,实现全员成本文化管理。尤其是企业的领导和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凡是从精细化角度出发。

二、推动成本管理精细化,深化企业内部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就是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所做的最大贡献,通过精细化的管理能够把成本控制管理到最优状态。因为,精细化的管理能够提高品质、优化流程并且降低不必要的消耗。而财务的精细化成本管理指的是对财务管理的精益求精,对考核和目标都进行细化,从而降低成本。它的宗旨是:永远追求效率、彻底杜绝浪费。

此外,实行成本控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所制定的成本指标要一级一级地落实到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企业应该尽快完善内部成本的考核机制,建立相应的成本考核和成本核算,探索内部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并且对推动内部成本核算深入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从而使企业的支出管理更加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推动企业内部机制体制创新的有效方式就是实施成本核算,同时它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成本核算,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当中的编制预算部门提供真实的信息,从而达到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和节约资金的目的。然而,这也要求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是员工能够更好的降低成本和节约资源,保证成本指标顺利完成,得到实效。首先,企业当中的管理部门应该在经营承包考核办法当中对经营承包的各项指标进行逐一分解,并且及时的督促各个三级单位实施考核和核算。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要求企业中各部门密切配合把预算管理工作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当中,把各个基层队伍也和预算结合在一起,做到动静有效结合。

三、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强化生产过程中成本目标控制

管理制度的精细化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精细化管理,其中,用制度来约束行为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企业应该结合企业当中的实际情况,并且针对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把规章制度融入到业务和工作当中。企业的成本管理是贯穿到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当中的,要切实按照“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从每个岗位和每个生产环节做起,降低成本。此外,预算管理在也的财务管理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施预算管理上面要对财务管理进行精细化。

(一)细化成本目标,划小成本“控制点”, 落实责任部门

细分成本核算指标,合理确定成本管理“控制点”是抓好成本管理的前提。按照 “成本细分”的管理原则,把成本指标细分到能够单独核算,直接体现生产经营指标和具体费用指标的单位。划定以基层队、辅助生产部

门、后勤支持部门、管理科室等四个层次的成本费用核算单位,完善了核算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成本控制点进行整理,完善管理单位和操作人员的“成本控制点”,并且进一步的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经营管理指标体系,准确预算,逐级细化,实现人人有成本指标,落实责任部门,是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的前提。制定了领导费用的切块管理办法,将成本费用的控制管口上移至领导和职能部门,将成本的压力上传。费用指标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到具体部门。变动费用与完成的产值挂钩,按产值费用变动率(分局内、国内、国外)来计算费用的支出总额;对成本费用的支出采取基层单位领导签认主管部门领导审核分管领导批准处财务总监审定财务科付款的控制流程。并对费用的控制主体落实了考核制度。

(二)加强内部监管,深化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实施内控制度,并且对内部的监控进行加强,对内控的缺陷也要进行查找。把企业当中的全年预算费用层层落实到各个项目部和工程部。在月初的时候要编制好月度预算,在月末的时候严格检查预算所执行的情况。建立相应的费用支出预警机制,在考核大会上通报费用支出的情况,严格杜绝超额支出。

(三)完善效能监察机制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效能监察是内部综合性的监督,是推进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纪检监察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和服从服务于作业处中心任务,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规定由纪检监察部门和相关职能科室组成效能监察小组,采取不定时的方式,每年根据重点工作进行立项,主要对内部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监察对象履行岗位职责及从事管理活动的情况、管理效能、效率和效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四、加强宏观调控和内控,确保成本目标实现

各基层单位在总体规划框架内开展工作,根据总体布局切实制定好本单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做好市场规划、工作量滚动实施计划,强化计划的指导和刚性控制作用,按“全处统一计划、分区域管理”的原则,将企业二级单位处划分为职能部门、市场部和项目(工程)部,实行项目批复制度,项目部(工程部)根据每月下达的动态计划,动态编制本单位的月计划。

加强内控制度宣传贯彻力度,规范计划行为结合内控制度要求,将生产经营活动纳入受控轨道,做到四个杜绝,即杜绝无计划签合同、杜绝无计划采购、杜绝无计划加工、杜绝无计划花钱的现象,将管理费用、目标利润编入月度计划,跟踪计划的执行情况,尤其是加强了外部项目物资采购、劳务服务等方面的宏观调控,强调计划的严肃性,有效地控制了一些不合理的支出和部分单位先采购后报计划的现象。

五、建立报表分析自动化,定期开展财务分析

实现报表分析自动化,报表最大的特点报表数据基于系统间的集成和系统模块间的共享,不需要填报,系统直接自动形成。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通过分析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及经济指标数据,可以全面、系统的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近期实时的分析查询体系提升管理监控水平,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善经营管理,取得更大经济效益。报表管理模块实现了财务报表的自动化,所有成本数据展示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较客观的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揭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线索;可以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为经营者的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多组织结构生成报表的需求;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定义汇总方式;支持上报、审批、汇总、批复;支持基层单位报表的形成。

此外,对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有效的杜绝因为不按照制度规定所造成的损失。

篇8

一、HSE管理体系实施步骤

1.学习标准、培训人员。(1)组织对岗位工人的宣传教育。HSE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全体职工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参与。因此,企业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清楚地了解实施HSE管理体系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以使其自觉主动地加入到推行HSE管理体系的过程中。

(2)组织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专门培训。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是HSE管理体系的建立保持者,担负着组织管理,文件编制和运行监督等重要使命。因此,必须通过举办专门的HSE管理体系培训班,使其获得HSE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工作所需的专门知识,通过考试并具备HSE管理体系内审员的资格。

2.风险和管理现状调研。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是风险评价和管理现状调研,企业及二级单位在建立HSE管理体系之前,必须对企业存在着的事故隐患,职业危险,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及健康的HSE管理问题进行现状调研,以使企业制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更有针对性。

3.规划设计和准备。根据风险评价和现状调研的结论,企业及二级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应组织有关部门对拟建立的HSE管理体系进行规划设计和准备,其主要工作程序及内容应包括:(1)企业最高管理着依照HSE规范确定的承诺原则和内容,向企业员工和相关方作出书面承诺。(2)企业最高管理者指定和任命HSE管理者代表,并授予应有的管理权限。(3)企业主管部门提出HSE方针和目标草案,最高管理者组织评审并批准。(4)成立企业HSE管理委员会,制定HSE管理委员会章程。(5)调整和强化HSE管理监督机构,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充实技术管理人员。(6)依照HSE管理规范,制定各级组织和人员的HSE职责。(7)建立健全企业HSE管理网络,成立基层单位HSE管理小组,按要求选拔配备HSE管理人员或安全工程师。(8)提出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配置计划。(9)制定、修订和完善HSE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制度、规定。(10)根据HSE管理规范和HSE制度、规定的要求,制定出HSE关键管理工作的程序。(11)制定HSE管理体系建立的实施计划进度表,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责任与分工。

4.HSE实施程序文件的编制。HSE实施程序是HSE管理体系可执行文件的集合,根据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和HSE管理规范的要求,企业及二级单位在建立HSE管理体系前,应编制《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生产车间(装置)HSE实施程序》3种HSE实施程序文件。

5.HSE管理体系的实施。以上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即可进入HSE管理体系的实施阶段,其主要工作内容为:批准和HSE实施程序;部门、车间按实施程序的要求,组织开展日常的HSE管理活动;部门、车间建立体系要素运行保证机制,开展检查监督和考核纠正工作,保证HSE管理体系按既定的目标和程序运行。

6.审核、评审。HSE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因、内因的影响,管理目标、管理程序、管理方法与管理效果之间有可能发生一定的偏差。因此,在HSE管理体系运行一定时期后,需要对HSE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适用性进行审核、评审,以及时调整现实与体系不相符合、体系与现实不相适应的部分,达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目的。

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效果

实施HSE管理,不但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弊端,而且能够顺应法律法规、市场和社会各方需求,提高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能提升企业形象。通过某个体系认证,即可证实企业在一方面的管理符合国际规则。“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热”过后,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现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砝码,通过HSE认证,可展示企业对人类、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2.能提高员工素质。“意识、能力和培训”是HSE管理体系中的一个要素,要求企业对一项活动策划时要充分考虑完成此工作的人员的能力,对达不到要求者,应通过培训使其能够胜任。这就一方面要求员工应具备较高的HSE意识和能力,保证在开展活动时有具备足够能力的人员去胜任。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建立一套提高员工意识和能力的运行程序,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遍其意识和能力。

3.能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国家对申请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有一些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这些要求。而HSE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不但能提高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而且还可以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篇9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75-01

煤炭企业跨区域营销是以提高集团公司整体竞争能力,获取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的,通过统筹管理、经营煤炭产品资源,统一配置铁路运力,充分发挥集团资源、品牌、客户和营销网络优势,形成整体联动、上下配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区域市场产品占有率和竞争力,实现集团整体效益最大化。

一、跨区域营销管理体制和机制设计

管理体制、机制是跨区域营销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集团公司层面成立销售管委会;煤炭销售分公司代表集团公司行使煤炭销售主体责任;煤炭销售分公司下设职能部门、区域分公司及直属营销中心;区域分公司下设驻矿销售部。

集团公司销售管委会作为跨区域营销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能包括:营销战略和销售政策制定,年度订货方案审定,重大市场变化营销策略调整,销售管理重大事项协调解决。

煤炭销售分公司组织结构为机关部室、区域分公司和营销中心。主要职能包括:在销售管委会领导下,负责统一销售集团所属生产单位的煤炭产品,编制年度、季度、月度销售方案,对外统一签订、管理、执行销售合同,集中控制和调配资源,办理日常发运,执行铁路运输计划,进行行业交流。

区域分公司的设立,根据集团公司战略的扩张和产业的延伸,在本部区域外设立,其主要职能包括:按照煤炭销售分公司年度、月度销售计划安排,组织日常发运、统计结算和货款回收;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市场调研,客户开发和售后服务等。

区域分公司下设驻矿销售部,主要职能包括:执行销售计划,过磅、计量、统计等。

营销中心的设立,根据销售业务的延伸和客户群体的聚集,在客户集中区域就近设立营销中心,其主要职能包括:信息收集、反馈,开发和管理区域内用户,掌控开发区域资源。

在运行机制方面,原则上采用内部购销形式,但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分别采用采购制、制或委托结算等形式。不论采用何种运行模式,各区域销售分公司应坚持股东利益和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来开展营销业务。

二、跨区域营销以资源优化组合、完善定价机制为中心

以资源优化组合、完善定价机制为中心,这是跨区域营销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产销平衡,提高销售收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关键。通过细分市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市场需求状况,包括煤炭品种、质量、有效需求量、意向价格、需求稳定性等需求信息,分析各区域公司近期及预期煤炭产品质量状况,测算各区域公司到达目标市场,满足市场需要,实现产品销售,取得销售收入能够获得的收益。调动各区域公司煤炭产品,通过直销、配洗、配销等形式,以获取最大效益为目标,优化资源组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煤炭市场中的话语权。

在完善定价机制方面。在充分分析市场预期的基础上,按不同的用户、不同的区域实施差异化价格战略,对集团公司内部用户、战略重点户、市场贸易户、地销户等执行不同的价格。健全库存预警与价格调整联动机制,针对不同的库存预警级别,启动有差别的价格调整方案。定价机制以保产销平衡为重点,加强“区域联合、区分定价、资源共享、快速反应”为核心理念,以实现产销平衡,提高销售收入为最终目标。

“区域联合”是指各销售主体之间实施联合统一的订货、定价,打破以前各自为战的格局,形成规模性的一致对外,对提高集团公司的市场话语权起到关键作用。

“区分定价”是指对不同规模、不同区域、不同信用等级的用户形成一定的价格差异,这样既保证规模型用户不丢失、不减量、不降低市场份额,也提高了“随机”用户的售价,从而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效益,体现“长远与眼前兼顾”的定价理念。

“资源共享”是指各区域的煤炭资源、用户资源、信息资源互通有无,区域性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必将影响区域性的价格和资源兑现,通过资源共享这种模式,既能够保证区域性价格的平稳和提高,又能够保证区域性资源的兑现,提高企业信誉。

“快速反应”是指及时调整价格,资源宽松,库存升高,对正常生产将带来负面影响,资源紧张,说明部分品种价格调整不到位,不及时上调将给集团利益带来潜在损失。

三、跨区域营销要完善“两套系统”,即信息网络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由各区域公司信息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分析中心组成,用于搜集、传递、分类、汇总、整理、预测宏观信息和微观动态,信息涵盖煤炭市场需求状况、用户情况、同业竞争情况、资源供给情况以及宏观政策变化和替代品信息。通过优化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信息传递及时、完整、准确,为跨区域煤炭产品营销提供信息支持。调度指挥系统优化,就是指煤炭销售分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统一协调铁路运力,按照各区域公司每月销售发运计划,统一安排,统筹调度,及时高效地将煤炭产品送达指定用户,落实铁路互保协议,兑现铁路重点合同。

为完善“两套系统”, 实现跨区域销售,要重点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重置和优化。一是组织机构重置。独立设置市场信息部和客户服务中心两个部门,明确和理顺调运部和各营销中心的职责和业务流程,使实现跨区域销售模式在组织机制上得到保障;二是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规定。重点完善《市场信息管理办法》、《煤炭销售管理实施细则》、《调度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和办法,使实现跨区域销售模式在制度上提供有力的保障;三是完善硬件设施,搭建软件平台。硬件上实施“磅房标准化”管理工程,通过更新磅房的设备设施,来保障信息系统的畅通,将“产、销、存”等重要销售、资源信息快速上传,为及时决策提供了保障;软件上完善煤炭销售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交易平台,使内外供求信息一体化,使信息交流和沟通无障碍。

四、跨区域营销要理顺“三项管理”, 包括合同管理、客户管理、结算回款管理

关于合同管理。对各区域销售分公司实行重点用户合同统一签订,协调资源流向,分别兑现;临时性大量用户集中签订集中兑现;小批量零散地销用户分别签订,分别兑现。完善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建立合同备案管理、合同统计以及合同纠纷管理制度。

关于客户管理。按经营状况、规模、需求量和回款情况等条件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类别,各区域销售分公司按同一标准进行客户分类,对不同的客户执行不同的营销策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使客户信息在销售分公司内部实现资源共享。

关于结算回款管理。按照便于管理、服务及时的原则,结合区域特点,设立区域营销中心,负责所辖区域内煤炭产品售后服务管理,协调处理商务纠纷,统一办理货款结算回款,提高结算回款率,最大限度地控制应收账款,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参考文献

篇10

一、相关理论

供应链管理,指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上。最终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过程,MBA、EMBA等管理教育均将企业供应链管理包含在内。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也是协调企业内外资源来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当我们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企业看作为一个虚拟企业同盟,而把任一个企业看作为这个虚拟企业同盟中的一个部门时,同盟的内部管理就是供应链管理。只不过同盟的组成是动态的,根据市场需要随时在发生变化。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实现四项目标:缩短现金周转时间;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实现盈利增长;提供可预测收入。

供应链管理的七项原则: 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 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可获利情况,设计企业的后勤网络;倾听市场的需求信息,设计更贴近客户的产品;时间延迟;策略性的确定货源和采购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在整个供应链领域建立信息系统;建立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考核准则等。

二、华为公司的概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专门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固定网、移动网、数据通信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目前正专注于3G(WCDMA/CDMA2000/TD-SCDMA)、NGN、光网络、xDSL、数据通信等几个领域,希望通过持续投入和努力成为这几个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华为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服务300多个运营商。

三、华为公司的管理方式及发展方向

(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要求公司拥有极强的运营能力

1.为了应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应有效的生产有较强竞争力的主打机型。做好市场调研,做好市场定位,提高生产效率。

2.因为目标市场有着较强的不确定性,目标客户有着较强的差异性。男性客户和女性客户的购买需求和购买欲望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应做好宏观的调控以及对不同市场需求的相应。

3.公司能否良好发展的关键,就是该公司能够具备良好的整合能力。对于整合能力分析,最关键的因素是:有效的管理控制力和机动的灵活性。若公司具有整合能力,就要同时具备控制力和灵活性。与此同时,控制力和灵活性又存在着反相关关系。控制力提高,则灵活性较低。反之亦然。因此,若让公司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将控制力和灵活性这组反相关关系因素保持动态平衡。

(二)学习运用管理方法也是公司发展的必备因素

对于公司发展的学习方法看,最主要分为两种:双回路学习法和单回路学习法。双回路学习是在公司做最后的决策时,必须保证要拥有足够多的信息量。来分析做好最终的决策。这种方法更注重于充分性。而单回路学习法,是在决策环境的允许下,尽可能的少用信息,来做出最终的决策。这种方法更偏重于简约性。针对华为公司的市场分析,由于竞争压力巨大,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行业巨头,例如:苹果,三星。还有新型的科技产品公司的快速冲击。例如:魅族,小米。经过分析,华为公司应选择双回路学习法来应对激烈地竞争压力。从而达到的目的是:提高供应链运作的绩效,让顾客更加认可公司并认为他们可以从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中获得与众不同的价值,以此来激发客户的满足感和对公司的认同感。

(三)公司要组织每位员工实行整体化的学习制度。

学习是通过研究来获得知识的一个过程,首先学习是一个动态持续,并且永不停歇的进程,而不只是一次性的单一孤立时间。其次,它包含了对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累积是可以为未来企业面临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法。因此,公司的各级管理者要更好的学习有效管理的方法。当学习方法引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并成为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企业的管理就会更好完善成一个动态过程。

四、华为公司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华为公司存在的问题

1.公司规模发展的过快,过分依赖采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方式。

2.公司并没有做好市场定位和消费人群分析。

篇11

企业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和个人绩效目标缺乏一致性,即使个体业绩都不错,团队整体业绩也很难良好。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促使每个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关键。

(二)注重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的科学性

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员工建立个性化的绩效考核指标,将部门或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部门或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

(三)提高绩效考核结果公平性

国有企业一些管理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考核者没有一把尺子能较准确的衡量出部门或员工之间的差距。这是因为绩效指标考核标准的不同层次没有量化细分,导致考核的操作性差、不科学,结果是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大家都一样,从而极大地挫伤中层管理者和员工的进取心。

(四)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每年年末,忙忙碌碌地进行年终绩效考核工作,大多只是走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考核结果与薪酬兑现、职务任免不挂钩,只要不发生责任事故,都一视同仁,拿差别不大的绩效工资。正因为没有将考核结果运用到中层管理人员的任免、奖惩中去,最终导致绩效考核成为摆设。

二、个性化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具体考核内容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大体划分为五个类别,分别是民品经营单位、军品生产单位、科研部门、职能部门和个性化考核单位。不同的类别考核重点不同,按照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的核心使命和职责定位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一)民品经营单位

围绕民品经营单位的经营效果和发展质量为核心,主要考核指标包括利润(直接效果)、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效果)、EVA改善度(资本成本效果),从不同角度考核经营效果。同时,考核民品经营单位现金净流量、成本费用率、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存货占用资金、工资增长率、资产保值增值率,保证其获得有发展质量的利润。另外,从能力建设、市场开拓、产品研发、人才队伍建设等短板上对其发展任务进行考核。

(二)军品生产单位

根据军品生产单位以完成军品生产任务为核心职责的特点,以生产计划完成情况主导,重点考核生产进度,同时考虑产品质量、生产安全、成本降低、能源节约、民品创收等指标。

(三)科研部门

以引导主动开拓市场、完成研制计划、促进科研立项、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提高整体研发能力,重点考核其争取外部科研经费投入、科研项目研制进度、重大核心技术攻关和取得的技术成果。

(四)职能部门

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管理水平的提升、承担的管理职责、重点成本的控制以及当期的重点任务等,确定不同职能部门对应的个性化考核内容,例如财务金融部争取财政资金、减免税费,法律事务办公室清理应收账款,生产管理部降低存货资金占用等。

(五)个性化考核单位

考虑其自身不同特点和职责定位不同,个性化设计符合自身的考核指标体系,例如动力企业考核保障生产用电、用水、用气的供应,采购中心考核按时、保质采购原材料等物资。

三、逐步建立完备的绩效管理制度

(一)紧扣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任务,围绕企业发展主线,制定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明确绩效考核的原则、考核范围、考核内容、考核组织机构、考核责任分工、考核时间以及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1)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的制定。职能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分工,分解落实企业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职代会工作报告、工作计划等企业年度绩效目标,并将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作为其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考核内容,确保绩效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民品经营单位和军品生产单位、科研部门、个性化单位以年度全面预算报告为基础,同时将个性化发展任务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单位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分解落实本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内容,确定员工年度绩效目标任务,确保绩效考核压力传导到位。

(2)绩效考核方式及工作流程。针对绩效考核指标的特点,分别采取月度和年度考核的方式。月度考核指标,即期考核即期兑现,根据有一份收入,就有一份考核的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到薪酬分配中,月度考核结果与单位工资总额、单位负责人双挂钩。年度考核指标,年终一次考核年度绩效责任是完成情况,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奖励挂钩。企业成立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统筹负责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完成年度绩效考核书的签订。各考核部门各司其职,在其职责范围内提出其管理的考核指标的目标要求和考核评价意见,报送人力资源部汇总后反馈被考核单位考核结果。

(二)制定综合管理要求检查考核办法,推动管理精细化

为规范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促进各项管理要求的有效落实,应当制订企业综合管理要求检查考核办法,从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现场管理等多个方面,多个考核点位提出管理要求,并开展全方位的检查考核。

考核部门按责任分工每月对考核事项开展检查考核,且不少于2次,次月5日前汇总考核结果报送人力资源部。考核结果每扣减1分,单位变动工资总额扣减XXX元,单位负责人变动工资减少XXX元,扣减的工资在次月工资审批中体现。

四、个性化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实施效果

通过个性化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企业各层级的执行力,促进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

(一)提升了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绩效目标实现

个性化绩效管理体系的运行,细化了基础性管理工作的考核,进一步引导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解决了以往普遍存在的执行力薄弱、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改善了各工作单元之间的协作能力,全年企业成本费用大幅降低,同时个性化绩效管理体系在各个层级的实施,间接为企业创造利润,切实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开展个性化考核激励,充分调动员工工作主动性

篇12

一、现阶段小学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学生管理,轻教师管理

从管理对象方面来看,将学生作为管理的重点,忽视教师这一教学关键因素的管控。在学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往往给学生设立了相对严格的管理规范,而对教师管理则依靠教研组和教师的自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提高

在管理的重点上,往往将学校硬件建设作为管理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学校文化层面、师生精神层面的管控。一些学校将学校管理简单地归纳为,硬件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层面,而对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精神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重强制管控,轻沟通交流

在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学校忽视了师生民主意识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依然采取指令式的管理模式,而缺乏与管理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造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张氛围,制造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构建学校内部的和谐关系,使得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不够融洽,管理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从而加剧了相互之间关系的紧张。

二、提高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质量对策分析

学校管理工作作为连接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桥梁,对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师生关系、创造良好校园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上下都应当将提高学校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指令式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将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一是积极为教师服务,认真听取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及时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积极为学生服务,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学生对学校、对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建议,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真正将学生的位置突出出来;三是积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真正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能[3]。

(二)坚持素质教育为根本

深入领会新课改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突出出来。一是转变教师观念,特别是一些担任体育、美术等科目的教师,要加强其对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物质保障、奖惩措施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在管理工作中,在教师培养、课程安排、教学保障等方面,多给予关注,从而提高相关教学活动的质量;三是营造创新进取的教学理念。素质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吸纳学生的意见建议,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真正使学校变为学生的学校。在一个充满团结友爱、热情和谐的集体中,教师之间关系亲切、感情融洽,一人有难,大家帮忙。

(三)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

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是履行岗位职责、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必须列入每周工作日程,务求落实。然而,时下有的中、小学校长,由于以教学为主的指导思想不到位,本末倒置,天天忙“外事”,无暇主顾,一个学期不听一节课,不参加一次教研活动。长此以往,怎么担当起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任呢?行家们都清楚,教学是学校工作大局,是贯彻教育方针,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主动脉和必由之路。身为一校之长,如果不深入教学第一线,不遵循教学规律管理教学,就不能全面完整地履行其职责,是失职。事实说明,校长只有深入第一线,才能了解情况,正确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促进向素质教育转变。

(四)加强教师的管理力度

突出教师管理重点。一是加强对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对新技术的应用,教师的能力高低对教学活动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始终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核心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能力。二是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主动听取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之中,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密切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三是构建教师教学的网络平台。构建学校管理系统,营造良好的交流空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学校管理的时效性,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4]。

(五)加强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机构人员坚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言行,形成团结务实的工作氛围。一是讲民主。做到小事勤沟通,大事多商量,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二是做表率。“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先做到”,全体人员树立起学校发展和服务至上的思想,做到以自身的实际工作感动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师,以自身的言行感化教师。三是重廉洁。坚持做到把好名誉关,树立良好工作形象;把好权力关,树立服务形象。学校管理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员之间在政治上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在思想上成了肝胆相照的知己,在工作上成了密切配合的同事,在生活上成了互相关心的挚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学校领导除了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理外,还要在情境上开创一个以淡化硬性规定为前提的人格化管理模式。人格化管理的主题就是确立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学校领导要尊重教职工、相信教职工、依靠教职工,在管理中做到爱心、真心、关心,增加人与人的沟通,人与人的交融,从而干群才会同心和贴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