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风险防控范文

时间:2023-05-24 08:47: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老年护理风险防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153-0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医疗保险的普及,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越来越多,这些患者除具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外,大多年老体弱,可能伴发有多种躯体疾病,发生意外的可能性相对增加。本文根据意外事件发生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寻找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来预防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意外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老年精神科2008年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306例,2009年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386例。

1.2 方法

统计2008年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事件,主要为摔倒、噎食、压疮的发生率,根据这些意外发生的特点,自制风险评估表(表1)。对2009年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把患者分为一、二、三级,进行分级管理意外干预,重点防范级别为三级患者,对二、三级患者加强巡视、针对病因做出防范、干预。然后统计2009年的意外发生率,并与2008年进行比较、分析。

表1 常见意外评估内容

2 结果

2008年发生意外患者为36例,发生率为11.8%。2009年发生意外患者为28例,发生率为7.3%。各种意外发生比例见表2。

表2 各种意外发生比例[n(%)]

3 讨论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但身体功能各个方面发生退行性改变,多病并存,且伴有思维、行为、意识、情感的障碍,意外发生率高。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后,重点防范高危人群,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意外的发生。未进行风险评估的2008年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意外发生率为11.8%,进行风险评估,做出针对措施后2009年意外发生率下降至7.3%。在各种意外中以摔倒发生率最高,这与老年人服用精神科药物后产生的较强镇静效应及行走不便、步态不稳、夜间起床上厕所站立时易跌倒、地面湿滑或疾病等因素有关。对上述因素多种并存的患者应加强护理防范,以减少意外的发生。另外,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会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表现为吞咽困难,容易诱发噎食。同时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神经反射功能的减退,常多病并存,尤其合并脑血管病后出现假性球麻痹现象,易出现吞咽困难,如进食或喂食不当,容易诱发噎食。在进食时缓慢、进食软食等有助于减少噎食的发生。有效的风险评估,能够让护理人员对于重点患者重点防范,有效地利用护理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意外的发生。因此,风险评估对于意外的防范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华生,杜权新.住院老年精神病人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2):76-77.

[2]王保红,甘雪辰.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意外与干预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9):719-720.

篇2

摘    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控制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采取随机盲选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50例实施医院感染护理干预,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46.00%(P <0.05)。观察组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上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护理干预实施于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纳及应用。关键词: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 护理干预 控制 医院感染 作用近些年来,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性疾病的发生率逐步升高,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炎、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瘘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1-2]。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病情显现出危、急、重的特征,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紧急的侵入性操作,再加上老年患者抵抗力较弱,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较大[3-4]。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医院感染会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其危害不言而喻,加强护理干预十分重要。鉴于此,此次研究重点探究护理干预在控制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价值效果,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采取随机盲选法分成2个不同的组别,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50例实施医院感染护理干预,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69±1.41)岁,病程1个月~1.3年,平均病程(6.81±1.02)个月,脑卒中31例、脑动脉炎10例、脑动脉瘤7例、颅内血管畸形2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2.67±1.28)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6.87±1.15)个月,脑卒中30例、脑动脉炎11例、脑动脉瘤6例、颅内血管畸形2例、脑动脉损伤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所有入选者均通过实验室检查、脑电图检查、脑脊液检查等确诊,符合《各类心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6]中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2)严重精神障碍者。1.3 方法1.3.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内科常规护理流程执行,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异常问题。1.3.2 观察组实施加强医院感染护理干预方案,主要的护理内容如下:(1)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护理人员应提升医院感染防范意识,基于循证医学理念,查找文献资料,掌握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情况及高危因素,加强对于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超过2种、侵入性操作、钻颅手术等高危患者的监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完善院内感染控制制度;按照《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标准》,制定不同区域(如手术室、诊疗室、拍片室、器械消毒室)的感染预防规章制度,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把各环节的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进一步做好消毒隔离方面的工作,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由相关管理人员起到监管的作用,确保每个环节医疗器械的消毒合理规范,防止病菌污染。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扔到指定位置,废弃物定点存放,专人回收,固定运输路线。(3)保证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科室应完善手部卫生用品配置,在病床床位及走廊,配备足够快速手消毒剂,水龙头改为脚踏式水龙头或感应式水龙头。(4)贯彻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病房分区管理,每日使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对床栏杆、门把手、水龙头等可能携带病菌的物品进行消毒;诊疗区域内,每日3次使用移动式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持续1 h,消毒后开窗通风,使用含氯消毒剂湿拖2次,患者用品一人一用,不可交叉使用,每周为患者更换一次床单,如若发生污染,需及时更换。进行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应穿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等,认真洗手,物品分类摆放于清洁区及污染区,保证清洁区及区域内物品不受到污染,检查无菌包的有效性,且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行为。(5)医院感染健康宣教: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介绍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以及患者的感染风险评级,介绍医学感染知识,宣传隔离制度、“六步洗手法”等预防知识,告知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食物,多饮用温开水,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医院感染风险。(6)医院感染自查整改:成立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监管小组,在医院感染检查整改过程中,需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检查方面可实施日查、周查以及月查等方法,并通过不定期检查了解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责任心,针对其中的不足及时改进,并以此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责任心。在检查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包括:医疗器械检查、物品消毒检查、废弃医疗用品处置工作检查等,并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的例次,进一步对各环节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明确各环节工作存在的缺陷,及时上报,并结合实际问题,制订合理科学的整改方案,并及时整改,确保后续医护工作的高效及完善。1.4观察指标(1)记录两组发生呼吸道感染、血液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等医院感染的例数,计算发生率。(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量表),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生活质量成反比,即: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7-8]。1.5 统计数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生活质量评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医院感染发生率)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46.00%(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n(%)]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经积极护理后,对照组躯体健康评分为(68.50±7.52)分,心理健康为(69.71±7.75)分,物质生活为(67.82±8.05)分,社会功能为(68.70±7.86)分;观察组躯体健康评分为(79.50±8.71)分,心理健康为(79.55±8.16)分,物质生活为(78.13±9.25)分,社会功能为(80.51±8.94)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大多存在失语、偏瘫等后遗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侵入性治疗及护理,医院感染风险大[9-10]。加强控制医院感染护理干预,应先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加强高危患者监护,完善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再明确医院感染防范工作的执行标准。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做好清洁与消毒,贯彻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防范医院感染,加强监管力度。同时,基于医院感染发生现状作出整改,可有效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降低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针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方案,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并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与之相一致[11-12]。此次观察组加强控制医院感染护理干预,结果表明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此外,在护理期间相关护理人员也需树立“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以和蔼、礼貌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充分尊重患者,保护好患者的个人隐私,以此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能够积极配合院感防控措施的落实。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实施于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纳及应用。参考文献[1]卢一荷,章霞.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818-3820.[2]贺玉娇.老年脑血管患者磁共振检查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230-231,234.[3]金灵芝,钱凯华.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脑血管意外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54,70.[4]刘茜.老年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8):140,142.[5]何晓雪.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96-98.[6]武香梅.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11):1408-1409.[7]周华芳,利星.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在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应用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7):83.[8]丁宗英.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跌倒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现状[C].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2019:301.[9]汪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72-73+75.[10]许曼丹,陈慕洁,张伟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5):164-165.[11]樊志香.早期康复干预对脑血管意外后下肢DVT预防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9):152-154.[12]彭云.浅析护理干预在控制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9,25(8):174-175.

篇3

表一:2020.1.1---2020.9.30 较2019.1.1-2019.9.30同期

年份2020年(人次)2019年(人次)增长率(%)

眼科117543132883–11.5%

耳鼻喉科117439169424–30.7%

表二:2020.6.1-2020.9.30较2019.6.1-2019.6.30

年份2020年(人次)2019年(人次)增长率(%)

眼科700255857019.6%

耳鼻喉科5854875599–22.6%

2 护理人员及各单元岗位情况

表三:

现有正式职工需要正式人员第三方人员第三方人员工作隐患

眼科治疗室3

眼底激光1

眼科白内障341 病房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手术患者的核对和接送,参与随访工作分诊、导医人员和夜间值班的导诊人员全部为物业公司招聘,人员流动性很大,培训不到位,专业知识欠缺,不熟悉就诊流程和要求。

白内障手术室

斜视弱视中心121就诊患者视力检查和预约,试镜效果观察

耳鼻喉内镜室462 鼻内镜清洗、消毒、保管,使用过器械的简单处理、灭菌物品与供应室进行交接工作

耳鼻喉治疗室

耳鼻喉鼻腔雾化冲洗室

医学睡眠中心121 电话预约、监测时间安排、与患者进行监测准备工作注意事项的沟通、用物整理

过敏性鼻炎中心231 患者的预约、秩序维护、数据整理录入

听力及眩晕诊治中心121在护士指导下进行各种检查操作

夜间导诊22眼科中午和夜班急诊患者,协助医生完成就诊工作;与耳鼻喉值班医生联系,导诊耳鼻喉急诊患者的去向急诊患者直接 进入病房,疫情防控隐存在重大风险

导医及分诊66预检分诊、就医指导

眼科特检室?

预住院中心?

护士长1

合计2027

3 完成的工作

(1)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1月27号成立预检分诊;防止人员聚集,顺序取号入室就诊;诊室及候诊空气消毒,全方位无死角;区分入口与出口,实施扫描健康卡入内;领取备用口罩;常态化不松懈。

(2)基本完成环境改变

(3)基本完善白内障日间病房的各种流程,规范了白内障手术室的各项工作。

(4)电子健康卡的使用顺利推广,使用率在逐步提高。门诊就诊预约率100%。

(5)辅助完成预住院中心科室的筹建,已于5月11号正式运行。

(6)改造了散瞳室,已基本完成。

(7)完成系统内授课3次。

4 存在问题

(1)耳鼻喉内镜室,无追溯系统。

(2)线路陈旧老化,火灾隐患。

(3)夜间急诊直接进入病房,疫情防控存在重大风险。

(4)部分标识不到位、环境有待改善。

(5)患者就诊流程不满意,投诉。

(6)候诊大厅空间比较小。

5 改进建议

(1)第三方人员实施医院统一管理,科室内人员到位,稳定队伍。

(2)安装内镜追溯系统,与内镜室同质化管理(院感科、信息科)。

(3)更换电线线路,消除隐患(电工班)。

(4)继续规范各种指示标牌、楼前车辆停放及应急车道标识(公共事务部、办公室)。

(5)针对各方人员多渠道宣传就诊流程,最大优化就诊程序(信息科)。

6 下一步工作计划

(1)主要精力将从改善大环境转向各个科室的细节管理,加强督导。

(2)关注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提升,让每一位人员都有知识要学习,都有能力要传授,形成互为老师的氛围,心中有榜样,人人有目标,培养向想学习、要学习的习惯。

(3)整理各个单元收费项目,做到应收尽收,不乱收,不漏收。

(4)加强对导医和分诊人员专科知识培训,提供专业的服务。

篇4

作者单位:473132河南省南阳油田总医院呼吸内科(杨红霞 陈丽英),病案科(陈丽英)

重症监护病房是治疗是危重患者的地方,它在救治危重患者成功的地方很多,但是一旦出现医院感染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也是导致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1]。由于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都是收治情况危殆、免疫力低下、机械通气和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等原因治疗的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显着增加。 因此,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以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在RICU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18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1月至2010年11月入住我院RICU 的186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发生院内感染46例,其中男性患者 34例,女姓患者 12例,年龄22~86 岁,平均年龄(55±18.6)岁。均为 RICU 出院或死亡的患者。院内感染诊断依据2003卫生部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该186例呼吸科医院感染病例临床资料,对于诊断为医院感染的患者,对年龄、感染部位、疾病名称、危险因素等进行分类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情况 本组RICU 住院患者共 186 例,其中4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 24.73%,其中有11例发生二次医院感染,共发生医院感染5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 30.65%,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率4.9%,是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率的5.9倍,>60岁的RICU 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8.16%明显高于≤60岁组的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RICU医院感染患者不同年龄的发生率

年龄(岁)调查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P值

≤601101715.45

>60762938.16

2.2 医院感染的部位 发生医院感染的RICU患者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感染占56.55%,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32.46%。另外还有口腔、胃肠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2.3 RICU医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RICU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侵入性操作,其中84.5%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机械通气,69.3%患者有气管切开史,其次是留置导尿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留置鼻胃管侵入性操作等。

3 防控对策

3.1 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的处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安装排风扇和多功能动态杀菌机。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器械等有明显接触时,加强常规性预防观念和实施的自觉性,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注意病房定期通风换气;对科室内的设备、工具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呼吸机接头、湿化罐、螺纹管、呼吸囊以及吸引器等一般医疗设备遵循专人专用原则;轮椅、手推车等不能固定使用的物品用后要立即消毒。探视人员必须穿陪护服,戴口罩、套鞋套后方可入室,减少探视次数和探视时间。

3.2 预防病原菌感染的对策 按照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症状,临床医师应合理、正确地选用抗菌药物,防止因滥用抗生素产生新的耐药性。同时要求护士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准时定量使用,保证药物维持有效的血夜浓度。

3.3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感染和非感染患者要分开放置, 可根据医院的隔离制度和患者感染的传播途径和特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呼吸道感染患者最好单独隔离。加强对呼吸道的管理,昏迷患者平卧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引流物、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坠入下呼吸道造成感染。

3.4 工作人员的管理 手作为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做好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工作是预防感染的关键[3],医务人员在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直接接触患者前后,都应当洗手并消毒。我们将一瓶手消毒液放于患者床头,并告知患者家属接触患者前后均及时洗手、消毒。

3.5 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大多数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为此,医院感染控制科在全院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强化训练,提高管理效率[4],建立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学习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使医护人员掌握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流程,加强无菌观念,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导管植入。

3.6 加强RICU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 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组织专家会诊,进行信息交流,一旦发现院内感染病例后,应及时填写“院内感染病例通知单”,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RICU 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据报道,RICU 患者医院感染率为 24.11%,例次感染率为 31.20%[5]。老年患者是RICU 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医院感染还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是各种侵入性操作,针对不同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加强RICU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代永琴,王建荣.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7, 17(2):239.

[2] 郝路,黄杨,黄海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护理学杂志,2007,22(9):68.

[3] 周金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及防控措施.中国中医药,2010,8(7):18318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