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化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24 08:47: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大学生职业化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职业化教育

篇1

一、高校创新创业培养的背景

未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中,50%的高校将向职业化教育转型,作为职业教育的特色毕业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优秀的工程意识。目前国内高校广泛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正是符合改革的理念,具有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正是职业教育下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使毕业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意义。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转变思想,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同时毕业生也可以成为创造就业机会的群体,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当学生离开校园自主创业,将缓解今天的就业问题和就业压力。同时利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契机,也可以更好地提升高校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在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培养过程将充分接触学校多专业教学资源。通过这个过程也将融合高校的教学资源,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效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1.课程建设

经过研究和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适合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作为课程属性。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目标是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的依据,同时此类课程同样也是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创新创业公共选修课的结构建设,利用创新思维的基础知识教育、相关创业的职业基础理论教育、根据不同兴趣和研究分专业针对性知识教育、创新和创业统一融合的四段式教育结构。同时辅助相关的实践课程和相应的项目资助,完善针对学生培养的体系性架构,丰富学生管理,经营,协调调度等方面的经验阅历,增强创新创业的能力。在授课方式上,采用教师,学生和企业主管三方面共同参与的形式。由高校教师负责理论部分讲授和经典案例分析,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邀请企业主管进入课堂,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让学生对科学理论,自身想法,社会环境和企业需求的统一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理论教学课堂为学生构建贴合实际具有指导意义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基础。

2.实践培养

高校的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不仅要设立公选课普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科学系统,完善强大的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理论先导之后,通过学校,省市,国家举办的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中,依托高校的专业优势和实践资源,让学生开展自主创新的实践。同时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关保障及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需要从社会需求和行业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的兴趣和想法,综合考虑相关环境条件,投身于项目和创立企业的过程中,通过锻炼掌握创新创业中的规律和方法,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实践体系构建的方法上,为了避免出现一次性投入之后产生的浪费,针对学生的项目扶持应采取阶段性的资助方式,设立项目之初制定好相应的阶段考核目标。通过阶段式考核避免了学生项目易出现的半途而废的情况,同时对学生实践培养有了相应的激励措施。

3.产学院合作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点和价值实现方式,是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优秀的创业能力得到转化,对此我国高校由于体制问题并不具备相应的扶持能力。为了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价值最大化,高校需要利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实现。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上建议采用双向选择的形式建立相关的合作关系,企业作为高校的长期校外培训实践基地,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分批次到相应的企业岗位实习锻炼,掌握企业的运营规律,了解企业的文化精神,针对运营和技术环节发现问题展开研究。同时校企协议,企业可以优先选择优秀的学生签订相关协议,无论是就业还是创新创业的相关成果,都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在项目研发方面,需要高校教师作为主导,引领学生逐步熟悉环境,进行相关训练,然后针对企业的需求让学生独自展开研究,争取成果转化。在校企合作深层次延伸,可以通过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关的实习实训,将企业一线专业人员引入学生的课程教学中,设立“双师型”培养模式,校内教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成绩的判定。在相关实践环节的内容设定上,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相关需要,设定相关的设计和实习题目,通过现场有挑战性和可开发性的题目,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为企业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帮助。在成果转化方面,要设定合理合法的管理规定,高校、企业和学生有法可依,有据可行。在学生成果最终转化方面,效益需要合理分配,风险共担。经过多年的实验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在企业转化,不仅可以为企业、高校和学生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今天职业化教育高校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

三、案例分析

研究对象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1年入学本科生,利用上述的培养体系针对学生展开教育。理论教学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在大一期间展开相关的课外兴趣小组,由相关老师进行授课培训。利用学校的实验实习场地,结合专业知识,针对新能源行业中的储能设备展开研究,设计了大容量蓄电池的控制设备。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首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科技文献并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参加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论文类第一名。同时鼓励学生进入企业锻炼实习,然后将自己的创新产品进行包装,形成完善的企业创业理念,参加国家挑战杯比赛,辽宁瑞枫新能源科技公司的企划项目,获得了二等奖。上述案例证明,本文所提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科学合理,适用于高校情况的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推广。

篇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302-02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直接面向社会需求,以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因此,帮助大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职场环境的适应力,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刻不容缓,主要的教育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要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在整个大学过程中全方位的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

1.建立专业化的辅导队伍,加强就业指导部门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启动在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计划,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始终,针对学生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分年级有重点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各高校仍以针对毕业生开展“突击式”的就业指导为主,而且内容和形式仍停留在求职面试、应聘技巧等内容,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和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内现有师资资源,例如,相关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等加强对他们的定期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生涯辅导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同时,也可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成功人士、校友来校开展职业咨询与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提高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系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职业规划走进课堂。课程教育是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全程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载体。将职业生涯规划列入高校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同时还要增开实践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突出实践性、互动性和针对性。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辩论赛、主题班会、创业设计大赛、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参观企业、顶岗实习、模拟招聘会等。从而启发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明确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合理制定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

3.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构建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长期有效的实践锻炼平台,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上的支持,为大学生提供有利的就业实践指导服务,最终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

二、做好入学教育指导学生设计生涯规划

高职新生入校后就应及早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尽早明确目标,在大学学习阶段注意训练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未来职业所需要的各方面技能。为将来毕业生求职增强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在入校后立即进行,许多高校都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开在第三年,内容多为求职技巧、注意事项等实用性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却很少,而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导致学生在求职中处于劣势。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首先,应让学生对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次,开展专业专题报告会,明确阐述院系开设的专业在国内国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阐明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品质,了解所学专业知识能力目标、职业岗位要求、职业岗位前沿技术等。进而指导他们进行个人生涯规划设计,并引导他们从事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实践,以便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

三、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管理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作为大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首先,大学生应客观的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评估,准确的认知和定位。其次,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确定好大学三年学习的短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措施,培养自己达成目标所具备的各种能力。最后,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校内活动,尤其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了解自己的专业和市场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和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更应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工作。要教育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认真谋划自己的职业规划,树立奋斗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议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2]李勇.构建高职职业化指导的新模式[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6).

[3]叶小小.浅议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潮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048-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实施一系列诸如“三观主义教育”、择业观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学生关注的国内国际等焦点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强化自我约束能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因此,要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各种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帮助同学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确立奋斗目标,使大学生能尽快的实现其期望目标。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只有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认清国内国外的发展趋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与信念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思想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跟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都是“以人为本”,以大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培养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优秀大学生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渗透性

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指导作用。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大学生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弥补了在平常教学中所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从而进一步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

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新生入学就应开展有针对性地专业教育,特别是着重于职业生涯剖析和自我定位;随着年龄增长,在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及能力的基础上,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巩固专业知识;毕业阶段要对学生进行实践创新教育,通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诊断,灵活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补充性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学习,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专业技能、学习、思考能力和各种适应能力,帮助大学生能真正了解自己,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将来的事业做好规划。但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就需要大学生具备用平常心客观地看待问题。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对大学生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培养和锻炼他们,帮他们纠正错误思想,指导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案。因而,两者在功能上是互补的,共同服务于大学生的共同成长。

二、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状况及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状况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目前,部分大学生对未来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规划,再加上受所学专业的限制,选择专业的途径仅限于亲戚介绍、老师推荐、校外宣传等途径,导致忽视甚至不了解其他专业,整体知识面窄,选择职业的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同时还受到“铁饭碗”思想的影响,毕业生只是把初次就业看成是跳板,最终会加入考公务员的行列中,他们注重追求经济价值,忽视理想价值,过分追求物质利益,把金钱、职位的高低作为首选考虑条件,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工作。

在校期间,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专业测试,导致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么高估自己,忽视自己的缺点,要么低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容易使学生做出错误选择,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选择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大学生要结合自身能力、爱好特点确定职业目标。

(二)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薄弱,也没有配套的教材,导致职业规划专业化程度较低。再加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没有进行系统培训,在教学中缺乏创新,仅凭经验,分析问题仅能停留在表面,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所适从。大学生主观排斥这种教育模式。

2.缺少专业化、职业化、长期稳定的工作队伍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步伐加快,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单一的“说教式”的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再加上大部分就业指导老师专业化水平有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指导过程中制约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加之,高校普遍缺乏职业化、长期稳定的就业指导专业队伍,使之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学以致用。

3.大学生对自身优劣势认识不足

目前,大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足够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较低,有较严重的自卑自负心理,缺乏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评价,导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出现学习热情不高、进取心不强,往往热衷于恋爱、沉迷于网络,很难从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知识面窄,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及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全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出现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自我评价及择业方面等不良状况,可以通过三个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理想的教育

新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因此,首先在内容上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大学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了解当前就业状况,及时调整其职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指导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找准学习目标和方向,打好基础,提高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根据自身优劣势确立职业方向,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工作;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在沟通中达成共识,从而提升理想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在方法上一要注重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学校应主动与家长联系,引导家长参与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中;二要注重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及榜样教育的力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强化内部沟通交流,既达到教育目的,又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个体需求。通过校友先进事迹和学生先进事迹榜样教育学生,采取现身说法的形式,以他们亲身经历教育大学生,给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三要会大学生构建实践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提升自身的职业起点。

2.专业阶段对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职业匹配的教育

专业学习阶段是大学生进入职场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整个大学阶段,应帮助大学生逐步建立起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所具备的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知识、择业心理等职业素养结构。

首先在内容上引导学生能通过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不断完善自我和更新知识结构,为自己确立奋斗目标,通过分析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西部、基层去工作。

在方法上,一要更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通过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变得形象生动,还可通过名师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性,挖掘发展潜力。二要通过开展各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参与到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及教学的设计,既能使同学提高上课兴趣的同时使自己的思维、处事、技能等能力得到相应提高。三要借助网络平台营造主流文化氛围,塑造大学生心理,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修养,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路线,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为实现人职匹配打下良好地基础。

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否顺利进行。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专业组织建设、专业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支持来吸引其投身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具体做法一方面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依托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以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为兼职人员,对他们进行专门、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并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不定期邀请校内外职业规划专家、学者举办各种类型的研讨会,提供优秀的咨询和辅导服务。

3.毕业阶段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道德观教育

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能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和职业素养,选择合适的职业。

首先在思想上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向先进人物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科学文化知识和修养水平,学会进行自我反思,在磨炼中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并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其次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1)依靠传统文化,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在就业制度上,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2)高校应建设完善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首先,在教育过程中要把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教育内容。其次,要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进行择业观教育、知识技能、职业准备教育。使大学生在教育中不断树立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职场竞争力。要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以积极地心态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在教育形式,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网络等途径,传播职业价值观教育,通过对相关学科的整合,在思想上帮助学生处理好价值冲突问题,形成积极、健康、高尚的职业价值观;(3)对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家长既要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子女良好的自强、自理等心理品质,还要加强对子女的诚信教育,在工作中要爱岗敬业,要讲诚信,并对他们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实践活动、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最后在方法上通过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各种就业方法和技巧,让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外通过主题讲座、报告会的形式,让学生明确就业思路。通过完善的职业测评体系,在给学生提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基础上,及时与用人单位主动沟通,创造条件,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在管理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落实、完善,必须有组织制度上的保证。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配备足够数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并进行适当的业务培训、提高整体专业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此外,要高度重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应实行统一领导,责任落实到个人考核体制。

2.在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利用现代教育设备,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些课程要重点突出职业心理、职业理想、爱国教育等,并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在服务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大学生个人信息资料库,通过建立个人职业指导档案,把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个人信息汇总,既方便老师进行职业规划辅导,又可以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能力倾向测试及在学生与企业之间搭建互动平台,以便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学生找到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

(三)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全员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重视班主任、辅导员工作

班主任和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细致地对学生开展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结合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2.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力量

篇4

0 引言

由于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加上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脱轨,因此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期,许多大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在读书期间也没有认真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在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盲目择业,严重影响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引导者,更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指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责无旁贷地为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贡献力量。而且辅导员作为学生生活的实际管理者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具有其突出的优势,应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①

1 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

1.1 辅导员能最大限度地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就是要让每一位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辅导员作为学校与学生的纽带,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中,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尽早地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鼓励和引导他们科学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使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 深度发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不断丰富实践经验,积极应对社会形势变化,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②

1.2 辅导员可以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职业自我评估是个体选择和规划职业生涯的第一步,理性客观的自我评估结果决定着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质量。而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晰,在自我探索中无法科学地进行自我评估。辅导员是大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服务者,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能力、职业性格、价值观、人生观有充分的了解,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

1.3 辅导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环境评估和职业定位

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只有顺应外部环境的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优势,实现职业生涯的目标。大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对职场认识不足,往往凭主观臆测评估职场环境,导致估计不足,参加工作时处处碰壁,事与愿违。辅导员长期从事某专业的学生工作,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社会相关行业的供需情况,以及全国就业环境有所掌握,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环境评估和职业定位。

1.4 辅导员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进行相关的职业规划指导

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辅导员可以在大学生入校开始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并在后续的工作中教给学生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以引导学生自我规划。根据年级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分别是生涯适应期,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定向期,在生涯适应期即新生入学时期,就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及早规划自己的未来,在生涯探索期即大二学年,辅导员应教会学生探索的科学方法,而在生涯定向期即大三、大四学年,则应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并为之不断地付诸行动,评估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方案。

2 辅导员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2.1 可以补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

一些高校已开始为新生提供系统的职业规划课程,但是由于学生众多,职业规划教师有限,大多数开课的学校还是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课,尚无法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而辅导员加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队伍后,扩充了该行列教师队伍,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师资基础。③

2.2 有利于开展个性化辅导

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密切,更有利于开展个性化的辅导,职业辅导是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辅导员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个性化择业辅导。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辅导,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服务,帮助低年级学生及早了解和规划自己职业发展道路。帮助高年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掌握求职方法和就业途径,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学会推销自己,提高学生有效选择职业的能力,从而使其快速适应社会职场,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位置。

2.3 有利于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辅导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素质拓展训练、模拟应聘、就业形势讲座、职业心理测评和辅导等,为学生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解自己的平台,在科学分析自我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满足专业职位的实际需要。④

3 提升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能力的对策

3.1 学校应加强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建设

学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加强对辅导员专业性的培训,经常性地参与兄弟院校的交流。⑤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能力。要积极推动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职业化发展,全面提升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水平。

3.2 辅导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心理学、人力资源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咨询与辅导实践经验。辅导员应不断加强学习,精通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掌握职业测评与辅导的技能,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情况,了解一些职业的基本信息和社会人才供需情况,并具备相关的法律常识。⑥

3.3 辅导员应先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员承担着诸多的角色和任务,首先应先规划好自己的生涯,然后才有能力去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我国高校辅导员的流动性很大,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平均工作年限只有3~5年。⑦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理应考虑到辅导员自身发展,将自身发展与职业发展相结合,合理定位,规划自己的生涯,只有辅导员将自己的职业发展与学校的发展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等学院与辅导员的双赢。

4 结语

总之,科学而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辅导员应认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研究职业环境,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思想动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们打下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开端!

① 竭岸扬.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指导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10-01.

② 钟毅.高职院校辅导员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探析[J].新西部,2009.16.

③ 余信丰.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0.

④ 唐文红,禤推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辅导员的引导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