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08:47: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实践的知识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3-0019-0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各级各类学校利用校园网站建设精品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了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创新思维,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从一个学科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的体会,分析了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按知识点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的思路。我们以教学资源中的素材和课件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在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中,如何划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如何组织教学信息,制作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课件,便于教师在教学中灵活组合和学生自主学习。以汇编语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为例,给出基于知识点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经验供探讨。
一、教学资源的涵义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学资源是指学习的支持系统、教学材料和教学环境等能够为教和学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所有物质和信息的总称。通常教学资源主要是指课程资源、教学信息资源等,它具有内容复杂性和形式多样性等特点。它既要辅助教师的“教”,又要促进学生自主的“学”,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分四大类: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二是网络课程库建设;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是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在这四个层次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是重点和核心,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
二、目前课程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就高等教育而言,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种类繁多,同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各具特色,为广大师生课内课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进程,也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教学方法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1.学习资源中的课件与教材绑定,不便拆分和组合
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但是。我们所看到的课件都是按照特定的一本教材的章为基本单元。讲解顺序和呈现方式是相对固定的,当面对更换教材、修改教学大纲、改变教学课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想改变讲解顺序和呈现方式等各种情况时,课件将需要做很大的增删改动,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及时满足教学的需要。把一章的多个知识点制作成一个教学课件,在多变的教学过程中不便拆分和组合,不能适应各类教学的需求,精品课程的学习资源不能为广大教师真正共享。
2.课件形式单一,对重点和难点知识难以突破
教学资源中的素材(媒体素材)是指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几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课件制作中应灵活使用这些素材呈现教学内容。
在日前教学资源中。多数课件仅以文本和图形,图像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数字化、网络化,并未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教学难点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明显不能满足新技术、新环境、新的教学模式及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学资源中的课件和素材制作,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课件和素材能够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学习资源建设不规范,重复建设严重,造成资源浪费,使用率低
针对一门课程,我们通过网络可以搜索到各类学习资源,有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种类繁多,但是,它们各自按照各自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资源制作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教学资源将难以共享,各网络教学系统之间也无法实现互操作。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资源建设应有可扩充性并能可持续发展,为了使学习资源建设能适应这一目标的要求,大家都应采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三、基于知识点的汇编语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同一门课程的教学,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会选择各自认可的教材,会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会有各自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时,但是,一门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是相对不变的,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构成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小主题,一个知识点是课程知识结构的最小单位,密切相关的知识点构成一个个知识单元,由各个知识单元构成一门课程的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点在教学资源中如何划分、如何组织更有利于多变的教学实践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由此,我们提出按课程的知识点制作各类媒体素材和课件。一个课件或一个素材只呈现一个或多个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内容,集中表示一个独立的小主题,将紧密关联的知识点组成一个知识单元,相互关联的知识单元构成课程的知识结构,所有基于知识点的课件构成课程教学资源的课件库。这种基于知识点的课件和素材具有可灵活组合的特性,当教材变更、教学对象变化、教学课时调整时,只需按知识结构简单组合,就可适应多变的教学。本文以汇编语言课程为例进行基于知识点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探索。
1.分析课程的知识结构,划分相对独立的知识点
我们针对“汇编语言”这门课程特点,分析课程的知识结构,把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设计和制作成教学素材和课件,素材形式分为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课件形式主要有PPT和Authorware文件。以汇编语言中寻址方式知识单元为例,其知识点划分如下表所示:
表中每一个知识点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每一个知识点内容可以用多种形式的媒体素材呈现,如一种寻址方式的格式、功能、规则用简略的文本表示,内存结构用图形表示,确定操作数地址的过程用动画演示。通过PPT和Authorware按照一定的教学策略把这些素材组合起来构成一个知识点的课件,将紧密关联的知识点组成一个知识单元。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选择相关知识点的课件灵活组合。例如,我们讲解8086/8088寻址
方式时,只需把立即寻址方式、寄存器寻址方式、直接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基址变址寻址方式和相对基址变址寻址方式七个知识点组合成一个知识单元讲解;在讲80386新增寻址方式时,将有关比例的三种寻址方式组合成一个知识单元讲解。
2.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应用动画形式呈现
在汇编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寻址方式是教学重点、难点,除了用文本描述它的功能、格式和规则外,用Flas描述各种寻址方式物理地址的形成过程,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效果良好。如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的动画演示如图所示。
通过动画演示,由偏移地址段地址物理地址操作数操作的过程非常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
3.根据教学需要,组合教学资源
这些由知识点构成的教学课件,构成一门课程教学资源的课件库,当我们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计划和不同的教材时,都可以按教学所需选择不同方式的课件。根据自己的教学策略,直接使用或重新组合构成满足教学活动的教学课件,通过动画演示将教学难点变得直观、简单,使学生易于理解,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课件库、素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不同知识点自主学习课后复习。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丰富的过程,资源形式和教学模式都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了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参与现代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努力尝试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教师要负责设计、制作、收集、整理教学资源的内容、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资源,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建设高效、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傅钢善.现代教育技术[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设委员会[S].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2000.
[3]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2009(10):5-8.
[4]王聪,房国栋.高校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构建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9):47-49.
[5]周明圣,蒋平.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76-78.
人们对于中职课堂教育的认识,是为了中职学生其以后的工作道路铺砖添瓦。作为中职学校,应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创设课程,以培养多方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既定的目标,市场对于这部分学生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教学的质量也需要一定的提升。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顾学生知识方面的传授,却不注意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导致培养出很多理论知识强硬,但是技能实践知识却欠缺的学生,这种情况不得不使人反省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诸如,教学各课程之间的不统一性、教学的自主性缺失、技能缺失、教育观念不够与时俱进、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很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信息技术课程和机电课程间的整合
1.教师在信息技术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展示,教学在这时可以更加地明朗清楚,对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育体系中,有一些用图像展示的知识点内容,学生通过这些展示的相关知识,因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较弱,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应使用抽象技术进行知识点的融合,将这种展示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其内容。例如,在学习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网络设计PPT,进行设计,动态演示其运作原理场景,使得学生更为清楚明白地了解到其形成模式和其特性问题。在对于课件的设置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情景设置为学生喜欢的图像和内容。在教学时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性被充分地调动,教师用生动有趣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很感兴趣。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相当重要。
2.使用软件进行学生的能力培养,对于一些专业课的内容都需要实践进行准确性的量度项目的成功只有取得实质效果才能被定义。学生学习范围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在实验时无法用更多的资源进行实践,也因为学业的占用时间长,导致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参与实验。关于一些具体实验设备上也很紧缺,导致其开展实践的局限性较大。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我们无法更多地对知识有确切的理解,但若是我们使用相关的软件进行整合模拟,就可以对无法施行的结果做一个预测。
3.我们在使用一个电路软件进行分析预演的时候,因为其手动计算的局限性和困难性,导致我们无法获得准确的结果。所以,这时分析软件的运用就变得格外有意义。我们使用其对电路进行预演分析,可以多渠道运用于模拟和数字电路的试验中,在增强学生的理解程度的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避免走入思维的误区,对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能够更为简单、更为直接地进行理解。
4.对于学生实践,我们在使用另一个软件进行预演作为该专业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核心器件的单片机其实践时的复杂性,其本身对于费用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基础操作技术不够深,在进行人工作业的时候其差错性可能会较大,这直接导致了预演试验的实际效用可能大不如预期,这还会影响人们正常的验证过程。经济损失是由每次使用实物进行设计失败而导致的。
5.在这种情况下,软件对于仿真预演则有很大的帮助。一些软件拥有较为丰富的种类系统,还提供了相关电子设备以供使用,使得实际的使用更为便利。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该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和学生的专业素养,更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建立了基石。
6.我们对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强烈,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为所有学生讲述知识,不能将知识面覆盖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教学如果为每位学生,都做到实验演示则会导致实践课的效率很低。所以,对于这种不便我们借助网络就可以轻松解决。教师在教课之前先对学习内容用课件的方式制作好,将其中的系统信息和元件任务统统用信息传输的方式交给每位学生,学生不用借助教师的演示便可以用网络资料进行自主实验制作。这样,既可以达成学习的效率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网络同样可以拯救理论教学里的弊端教师利用网络的优势建设资源管理库用于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点,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目标的设定,使得学生可以使用该资源库自行查找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对于自己不知道的和有疑惑的内容在这里找到答案。学校的课程设置使得在教学时教师只片面地讲述了方式问题,却没有对内容过程加以叙述。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疑惑,这种疑惑会使得学生自主对知识点进行查询,用自己的方式弄懂教师未教授的部分,这在完善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疑惑解答方面都有很大的161帮助。
二、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为全班进行讲解,但是因为教师其精力有限,导致其在教学时不能为每个学生都做到尽数讲解,那学生的学习也会各有偏差。如在进行实践课的时候,教师只能尽自己所能地做展示活动,那还有一些部分无法做到展示,网络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这一点,教师在上实践课之前就通过我们上文中说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可以自我学习到很多教师无法教授的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了解到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在这一过程里,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被充分地调动。在一些课堂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的便利,对教学的知识和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为一些书本上未提及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教师在教学中建立适宜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在相关网站资源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这种非常便利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得学生有了疑惑就可以立刻获得解答,不用再一味地依靠教师的知识传授。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能得到提升:在学习中有疑惑点,便带着好奇心进行相关查询和了解。这既能增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总结
通过总结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知信息技术在机电课程里实施的基本模式,教师通过对案例的深刻体会,了解到其用处点。教师只有在日常中贯彻信息技术和课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根据我国的相关教育方针积极改革教育的模式,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相关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注意互联网资源和课程之间的整合,使学生在这种作用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还应注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教学宗旨,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得其对学习保持一颗热心,在相关实验中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和交流共享自己的想法,多与学生分享信息技术知识,以让教师的教学更加有效率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总目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3):120-168.
[2]《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总目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3):115-152.
[3]《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总目录(二)[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1):137-152.
[4]《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总目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120-14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24-02
电子工程制图是电子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教学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投影概念,具备一定的空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正确投影概念与国家标准的前提下,侧重训练与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二维和三维图形的能力,最后在专业大类的层面上,落实与工程实际的衔接。课程的体系架构将工程制图所基于的投影理论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主要成果,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既注重了基础理论的学习,又将先进技术的运用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落实到了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即: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
一、电子工程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思路是基于向学生尽可能多的传授知识,授课的覆盖面基本上是从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基础、点、线、面到装配图、电气图,完全讲授的方式,内容庞杂,学生一味的倾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针对电子类学生的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没有较好的掌握绘图和读图的基本方法,只是在教师讲授时了解了这种方法,课后基本上就不记得了。课堂上学习的基本知识来不及消化吸收,对于绘图的基本思想很难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更谈不上图样的绘制与阅读。也有对知识理解比较透彻的学生,但看到一幅三视图很难想象出来它的实际形状。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无法与理论完全的联系起来,这都是现在这种纯粹的讲授模式无法避免的弊端。针对这种弊端,也出现了精简传统内容,增强具有现代特色的内容如计算机绘图和创造构型技术等环节。但又由于课时有限,无法把所有的环节都兼顾到,或者是顾此失彼,就使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一系列无法避免的矛盾。针对这种现状,就要求在电子工程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找到并施行一套能够适应学生更好掌握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
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实践建议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心得,经过分析研究,制定出了一种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电子工程制图的教学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提出电子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基本体的投影、常用电子元器件外形结构和紧固件的画法、电子产品零件图的绘制、电气图和计算机绘图。这几部分相互结合,合理分配实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授课并存,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结合,完成常见电气、电子图形的绘制工作。
教学开始时,要重视第一堂课的效果,这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在第一堂课中老师应该简要地向学生介绍该课程的性质和作用,课程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的过程中以多媒体课件和实际物件的演示,加强学生实践的指导。
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已普遍存在,这一矛盾在少学时的电子工程制图的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将全书重新分成八个项目,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投影基础、基本体的投影、常用电子元器件外形结构图和紧固件的画法、电子产品零件图的绘制、装配图、电气图、计算机绘图,改变传统的章节教学。学生不喜欢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喜欢动手操作,不爱思考。所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把枯燥的理论融于项目中。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绘图效率引入了AutoCAD,但由于它设置参数较多、操作烦琐,缺乏较强的工程图“导航”功能。在画“立体及其表面点、线的三面投影”、“截交线的投影”、“相贯线的投影”以及绘制三视图方面并无多大帮助,学生用AutoCAD绘图感觉比手工还慢。显然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求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好用易上手,短时间内能基本掌握它;其次,该软件还必须要有较好的人机界面以及符合中国工程制图和操作习惯。要有好用的投影“导航”功能,利用它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工程图的投影关系,明白工程图的阅读和绘制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让绘制工程图更简洁。
在教学过程中,用实际案例导入章节内容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做到“教、学、做”合一。“教”不仅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会分析和思考问题;强调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实际绘图的过程中来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授理论知识。在绘制复杂图形的三视图之前,让学生通过捏彩泥来理解观察立体结构,将绘图结果与之对照,很容易理解视图的重要作用。部分章节内容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分析、研究电子产品图形,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形成合作学习;项目点评与展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鼓励学生“自我评鉴”,自我完善。
选项目要与实际相结合,选择实用的、学生感兴趣的、比较熟悉的项目,吸引学生。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难度适中为好。难度过小,没有挑战性,学生不爱做,也起不到锻炼的效果;而难度太大,学生经过多方努力仍不能做好,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得不爱学习。选好项目后,具体项目的展开步骤:
(1)具体工作情境的设置(绘制的图形)
(2)准备工作(绘图工具、仪器、比例、图幅、图纸、绘图软件)
(3)布局、底稿的设计
(4)修改、定稿
(5)绘制中具体知识点的解决
(6)作品点评和展示
让学生对任务能够产生形象直观的认识并加以联想,明确任务目标,有助于项目的开展。在电气图的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实物展示
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及实物展示几幅电原理图和印制板图,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其特点,由此导出电气图样的相关概念、电气图的类型、特点、构成、绘制步骤等规范要求(由实物导出概念,讨论加讲解,印象更深刻)。
(二)案例制作:电路图的绘制(学生为主体,解决操作问题)
教师介绍此案例绘制的要求,并点出注意事项。学生讨论此案例的设计风格,应用并设计草图;在图纸上绘制电路原理图,教师在一旁加以指导。学生绘制作品底稿完成后,分析每位同学的底稿,教师可参与分析问题所在,不足之处加以修改。
(三)作品展示
学生绘制完成后,每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自评。
(四)总结
教师总体点评,给予优劣评价,并指出在这个项目进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结束语
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作图方法以及熟练掌握AutoCAD绘图方法;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识图、绘图能力;培养学生从工程实际中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为学生学习后续的电路方面课程、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作用,同时更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高级工程技术工作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慧.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的教改思考[J].北京: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在进行备课时,主要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钻研学生,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明白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为教学设计奠定基础。二是备考纲和教材,将相关的知识考点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构建成网络,并在课堂上不断完善政治复习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归纳和概括奠定基础。三是立足基础,对考纲上的知识点进行逐一排查,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考点必须在备课时提出来,待上课时让学生加强注意,务必解决。四是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所占用的时间。
二、加强教学预设,扩大教学容量
初三的时间珍贵如金,一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政治课程来看,所考查的知识具有量大、知识点多而零散、涵盖的范围广,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多,还添加了选修内容,使初三复习的知识量大大增多。因此,在初三的政治课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增加教学知识量,拓宽复习的覆盖面,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扩大教学容量一定要讲究方法,注意策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课前进行充分地预设,将所要教学的内容构建成知识网络,形成体系,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预设时必须充分地考虑,同时,增加的知识量必须是重要的考点,或是容易被遗忘的东西。只有形成知识网络体系,才能让学生形成完全正确的复习思路,才能在扩大教学容量的同时而不削减教学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三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学生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精神长期处于紧张高压的状态之下,极易产生疲劳之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情,使其怀着良好的心态进行初三政治学习和复习。一是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同时,结合时下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联系教学相关内容,这样就能有效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其积累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内容,强化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相互联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观点来分析社会问题,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政治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在初三政治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开展一些竞赛性学习活动,使平淡的教学增添几分刺激性,如开展答题比赛,小组抢答赛等,以此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可能地激发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笔者在实践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教学问题,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没有创设情境时要高得多,在课后,很多学生都表示说喜欢轻松、愉快而又带有一定刺激和挑战性的政治课堂。
四、实施分层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作为初三政治教师,应该立足课堂,充分利用这种差异性开展分层教学,使各个水平层次受到针对性更强的学习指导,使其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地提高。一是根据学生政治学习成绩的好坏,将学生分层三个等级,即: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二是根据三个不同的层次,对每个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分层布置作业。对于学困生,一般只要求其完成基本任务即可,对于中等生则应完成稍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而对于优秀生而言,应安排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三是对各个层次学生进行动态化管理,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激励学生不断向高的层次发展。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般不宜将学生所在的层次公布出来。笔者通过几年的分层教学实践发现,这样做得结果是能够明显地提升整个班级的整体成绩,能够有效地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五、采用多种措施,构建高效课堂
第一,加强对教材的处理,进行再加工和整合。要提高政治课堂复习效率,就必须处理好宏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理论原理和实际案例的关系。复习时要对重点知识强化记忆,启发运用,让学生建立政治主体知识的脉络,建立学科知识框架。这样,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缓解学生的记忆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1、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主要意义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是机械类制图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过程。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相关制图标准,能够有效掌握徒手、仪器以及电脑辅助制图等机械制图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投影制图原理并根据自身想象打造各种机械立体模型,灵活掌握机械零件制图与装配制图的方法。为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学习机械专业后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机械制图的过程中,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只有通过手工测绘、上机操作、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才能切实提高学习质量[1]。
2、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手段
2.1要强化空间想象及阅读能力的培养
强化空间想象力和阅读能力是机械制图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能够较好地读图、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机械制图能力的一项主要手段。机械制图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正投影理论的前提下,通过对以前的点线面及基本体等内容的学习,充分掌握、灵活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经过从抽象到具体、从绘图到实物、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变过程,使传统的平面几何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自然产生空间立体几何的图像,从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对实物的各个部位的形状以及相对位置有着明确空间定位。所以,近年来国内部分高等理式院校对机械制图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对一些不适合实际,内容陈旧对后面学习知识点关联不大的课程进行了删减,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增加了一部分有关读图的教学内容,在时间分配也加强提高学生的读图训练。可见,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读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投影理论基础,更需要平时的大量练习来加以辅助。不然,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可能形成较强的综合读图能力[2]。
2.2大力加强组合体的教学与练习
在机械制图教学的读图练习过程中,学生对组合体的运用和掌握是一项基础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在课前提前为学生设定一些基本几何形体,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不同组合并画出三视图,锻炼自身的思维想象力;二是以已知视图为出发点,教师主动构思出多种不同的几何基本形体,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强化和挖掘自身的空间想象力和构思能力;三是提升由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的能力;四是补画三视图中缺少的图线等[3]。通过以上一系列强化组合体的教学做法、训练,来大力地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3积极培养徒手绘图能力
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徒手绘图能力应当贯穿于机械制图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对徒手绘图能力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物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可见,徒手绘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表达创意、彼此之间交流设计思想的强有力工具,当然,它也是CAD绘图和尺规等无法替代的最原始、有效的绘图方式。训练学生徒手绘制草图要求心想、手到、速成三者能够有机结合起来,较快地捕捉灵感。徒手绘图能力在CAD绘图软件出现后,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4]。
2.4强化机件表达方法的教学与训练
轴测图的立体感强,有着做图方便,修改灵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可以作为代替模型。在读图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边看图,边想象同时边画轴测图,这样,可以对物体上的一点、一线、一面都有着切身的体验。轴测图能把头脑中的抽象物体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读图能力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的强化机件的表达效果。此外,在对基本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轴测图的学习训练贯穿于整章教学中[5]。这样,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轴测图绘制能力,又可以通过对轴测图的学习来加深对所学章节内容的理解。
2.5合理培养并锻炼零件综合表达能力
对机械零部件的进行表达练习是培养学生综合想象力、提高零件综合表达技能的关键,它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特别是零件的读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丰富该环节的教学内容,加大该环节的教学力度,并着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体会、掌握机件的综合表达技巧,才能不断强化锻练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水平[6]。
3、总结
总而言之,绘图实践是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二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 绘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国家相关的制图标准、徒手绘图、CAD绘图等技能,掌握投影制图原理、熟练构造出各种立体模型以及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绘图方法。可见,机械制图的实践环节,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测绘、实践、上机、课程设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才能够有效提高对机械制图教学中绘图实践的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1]卢传贤.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思考[J].《工程图学学报》,l998,(增刊).
[2]王慧.现代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3).
[3]狄渭波.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1998,(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01-02
职院校电气类及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电气控制课程通常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具备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安装和调试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为将来从事电气类、机电类行业中的电气控制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和打下坚实基础。在本次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引入了项目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现状
电气控制课程是我院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技能核心课程,在以往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更偏重理论知识,实践性不强。当前高等院校电气控制课程教授普遍偏重理论知识,内容比较空泛和抽象,知识点大都按逻辑递进关系为主的方式讲授,实践性训练课时偏少。由于很多电气、机电类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判断思维能力参差不齐,这就使得他们因为所学习内容使用过于理论化的语言表达而晦涩难懂、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结合不够,缺乏对电气控制系统没有全面感性的认知,导致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更多只是纸上谈兵,停留在表面。对于学生迫切需要提高的维护使用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等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和电气控制线路分析、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帮助不大。
2.教学方式单一。目前高等院校电气专业关于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较多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比较被动,导致学生成为机械的学习记忆机器,无法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岗位中,而高等院校电气或机电类专业关于电气控制这门课程的教育目标应该是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主。目前单一的教学方式与高等学校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目标相背离。长此以往,学生所学与行业、企业所需会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及后续发展。
3.考核方式落后。目前高等院校电气控制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比较落后,主要以期末书面考试方式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方式应用在技能考核上就显得空洞,忽视了高等电气控制课程应侧重的实践内容方面的考核,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有效考核。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只顾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应用及操作技能的培养,考核方式与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相脱节。
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1.课程设置突出项目式教学。在我院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包括了公共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为我院机电专业学生学习培养提升专业技能和后期专业可持续性上提供知识保障。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项目作为授课载体与基础的教学法,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创造出在实际工作和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情境,最终问题的解决方式没有标准答案,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专业教师不再总是扮演知识教授者,而是引导学生融入工作情景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教师侧重扮演激励者与设计者的角色。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并应用相关电气控制专业知识解决情境中设置的实际问题,通过参与该问题的解决过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学生拿到项目后,在解决项目问题的过程中要主动查阅和学习各种必要的知识,这在无形中加深了他们对电气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的最终所获都反应在了知识的积累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上。学生在项目式教学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需要教师随时引导,这也促进教师不断思考,不断优化整合电气控制课程的教授过程,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促进作用。通过使用项目化教学法,促进电气控制理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断相互转化,通过具体的情景设置,将电气控制专业隐性的知识外显,显性的知识内化,促进学生对电气控制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
2.从项目中提炼学习工作任务。据调查,企业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电气控制科目技能的要求着重在编程实践能力、操作系统、数据库、算法知识、软件功能及硬件调试这几个方面,都偏重实践。更多的企业会重点关注应聘者是否具有实践经验,是否参加过项目或有过相关实习工作经历。这使得在课程项目选取与情景设置时要更加突出实践性,一定要从实际工作中选取真实工作任务作为项目。“项目化”W习方法是否能得到普遍认可,关键在于针对学生设计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可以促进他们的职业能力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的各项目应该是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的有代表性的学习工作任务。教师在优化与整合、设计项目化课程时,要对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的有代表性学习工作任务根据课程体系教学目标要求按照教育目的进行性修正提炼,使得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在设计工作任务情景时,教师还应注重企业的管理要求、产业市场响应的变化及技术的更新,适时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各种典型电路如自锁电路、正反转电路、顺序控制等作为项目任务让学生动手搭建,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构建相关电路。在项目中培养学生从设计电路到使用电路,再到最后所设计电路可以有一定创新性的阶梯式成长。
3.课程设置与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紧密结合。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是短暂而有限的,除了学习必备的理论知识以外,更应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观念,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为重,尤其是处在现如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应让自己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表现在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着重引导、培养学生提高自己的收集、学习、整理、分析相关专业信息的能力,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实操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中项目设置一定要突出实践性、应用性,要将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相结合。教师要以培养电气控制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己任,不断摸索改进课程设置,走适合学生发展之路,培养实践型电气控制应用专业人才。
4.目化教学过程实施要点。“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教师教学侧重引导、学生为教学过程的执行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多,学生只需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项目模拟工作过程,融技能于工作任务,落实“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而构建的一种训练教学体系。通过情景设置、明确学习任务,资料收集、制定学习方案,互助协作、学生具体实施,教师引导、侧重过程检查,展示成果、对比修正完善,评估检测、巩固提升拓展六个步凑实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时一定要注意指向明确,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学习任务。方案的制定可以是教师引导下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也可以是教师统一制定,方案中一定要明确成员分工、学习内容、操作任务。学生实施过程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点,我们依据学习方案要求,应该由学生个体独立自主完成的必须自行完成,要求小组协作完成的必须小组成员协作完成,这一过程既是理论知识认知也是技能操作训练的过程。过程检查中教师要注意巡视的全面性,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可以采用自查、互查、组间交叉检查、教师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通过自查自纠、互查互纠、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各小组的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弱项所在,更正错误。通过设置相应难度的检测环节,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教师提供参考标准,学生对比标准自行评分、小组评分,学生自我总结,巩固所学,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对电气控制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电气类、机电类专业学生能熟练应用有关电气控制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养成。电气控制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后,力求在项目结束时能让学生具备完成现有项目任务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从理性与感性两个方面掌握项目所要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因此项目化课程教学可以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电气控制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活.高等工程机械电气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5,(3):238.
[2]王海花,郑明军,王军.“工程机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59-60.
[3]杜柳青,余永维,周康渠,米林.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的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42-44.
[4]李浪.项目化教学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的应用[J].机电技术,2010,(3).
Project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lectrical Control
XU Bin
课程改革之前,有人对传统教育做过这样的生动描述:教室里一行一行课桌整齐排列着,一个讲台,一个老师,一支粉笔,墙壁上可能挂上几幅画。这样的教育场所,是有利于“静听”的,它标志着学生们对教师的依赖性。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只“静听”是不符合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新观念的。因而我们必须改革教育方面一切落后的方法和内容,改革不适合提高学习能力和教育水平的传统体制,使教育更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职高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新形势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新的教育观念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时至今日,有些教师还只把学生当做学习的工具,把教育过程看成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注重处理以认知为核心的认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习惯于沿袭过去的一套做法,对新的思想和观念缺乏足够的敏感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教师应该是改革教育现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实践者,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形成现代的教育理念。
二、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现状着眼,对教材选编、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设计。
(一)职业高中主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语文课作为“基础”、“载体”,与专业课密不可分,应体现出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从提高学生的能力综合性和能力实用性的语文教学目的着手,在各种各样的版本中对教材进行了精选,我们所用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教中心编写的,这套教材体现出“侧重读写,兼顾听说,能力为本,训练为主”的编写意图,具有时代精神和职教特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编写体系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和可选择性,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更便于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走进语文领域。
有了切合实际的教材还要面对现实。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差,这对于重视基础的语文教学而言,影响很大。我们从近3年新生入学考试情况分析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根本达不到初中语文合格的水平。那么如何让语文学科更好地为专业服务,让学生掌握其应该掌握的知识呢?职业高中的学生对自己所选读的专业很重视,也很有兴趣,因此在让学生学好选编教材外,应该依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学校无论是选编语文课程还是自编校本,都应该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为目标,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从实际出发,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组织,以取得实效。
(二)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职业学校招生的对象是学习的弱势群体,语文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样一个语文学习的弱势群体,如果只是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去教授他们,不但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会使他们对语文学习本来就厌恶的情绪不断加深,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局面。由此可见,职校语文教师要结合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这样才可能真正创设出自主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如果把语文知识通过实践的形式来学习,那么,学生经历了语文知识的实践过程,就能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培养的实践。如果是电脑专业的学生,教师可将学生个体的自主性与集体的整合性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中的说、写能力与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这种“专业化”的教学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又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强化技能训练。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方法“专业化”要遵循它的原则,那就是“最佳组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起作用的是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选择“专业化”教学方法时应顾及具体教学目标的规定。对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应注意它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实践性和迁移性。
基础略好的班学习重点宜放在“读写并举”上,可以把教材中有特色的篇目进行精读,采用自学指导法、比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基础差的学生不仅语文底子薄,而且普遍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需“以教带学”。
总之,无论使用哪种具体教法,都应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并向专业化过渡。这就看教师的“导”的本领了。我们期盼的教法效果是“教是为了不教”,即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才会有驾驭知识的能力,有发展智力的基础。
综上所述,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在亲身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创新,“教会学生学习”,不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课 题: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研究开发与实践”部分研究成果之一,编号:14SJY0502。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指在互联网云平台环境下,教师课前将教学视频、教学资源放在云平台上,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过程,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外通过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接受,在接受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程。学生在使用教学视频的同时,也能在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并能在线与教师、其他同学进行深度互动、协作学习。在课堂内,老师主要是答疑解惑,分析交流,学生所学知识内化效果更加显著。
二、翻转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般翻转课堂均要以一定的网络基础作为教学视频、教学进程的支撑平台,包括录制视频也需要专用视频的录播设备等,均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以上条件可能很多学校目前尚未具备。如果因此我们就裹足不前,显然我们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没有深入理解与探索。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兼收并蓄其教学思路,并结合校情、学情、学科,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使之落地生根,更具有可操作性。下面我们基于QQ信息平台(或微信信息平台),以电子商务数据库这门课中的“运用设计器制作数据表”单元开展翻转式教学的探索(见图1)。
图1 翻转课堂流程图
1.翻转式教学的实施条件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电子商务数据库课程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电子商务师》中对电子商务员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确定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强调实践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适宜翻转课堂教学。
(2)学生情况分析: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已具有基本的自学能力,学生动手操作兴趣较浓,习惯直观性、形象性的教学方式,喜欢动手和实验操作,据此特点,翻转式课堂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协同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同时,该阶段的学生自控力较弱,不宜进行长时间单方向的教学,需要老师进行引导、督促、激励。
(3)教学资源平台:学院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每个学生手中均有智能手机终端,大部分学生已有QQ号、微信号。运用QQ平台工具中的共享视频文件功能、运用微信号中的微信订阅号等,视频与教学资料平台已经具备相关功能;同时QQ群组、讨论组、微信朋友圈也具备分组讨论功能,可以方便地进行视频观看与在线讨论、交流及作业提交。
2.翻转式教学课前准备
(1)教学视频的准备。教学视频可以自己录制,也可以选用网络上的教学视频,本例中采用自我录制视频为主,重点是在设计视图中创建表,表结构见表1、表2。
表1 字段结构
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 字段大小 备注
学号 文本 6 主键
班级编号 文本 4
姓名 文本 8
性别 是/否
出生日期 日期
照片 OlE对象
备注 备注
表2 记录
学号 班级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照片 备注
14AX01 AX 张明 男 1997-01-01 OLE
14AX02 AX 李军 男 1997-02-01 OLE
视频讲解要对知识点进行透彻地分析讲解,抓住重点,破解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对学生操作学习的指导性。本例中,笔者采取的是“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实践化解”的原则,将要完成的表加以展示,然后把学习中的问题与知识点加以解剖、实践演示,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关键的知识。制作教学视频时,所有微视频内容围绕实践项目展开,易于学生实践操作。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所分析的要素知识点、操作内容、操作步骤等,制作出6段微视频:①数据表结构与内容之间的关系;②字段类型的讲解:包括字段的命名、字段的类型;③建数据表结构;④设置主键;⑤输入数据;⑥示范视频操作,同时还有一个包括上述分段的6段完整视频。根据经验,中职学生视频学习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注意力容易分散,效率下降。所以笔者把每段微视频控制在3分钟以内,便于学生碎片化学习与掌握,便于学生提高学习成功的体验。同时在微视频的整体设计、微视频之间的连贯性和前后衔接上都要通盘考虑,因为只有系列化的微视频资源才能给学生提供完整架构的知识技能与体系。在制作视频时,我们随时将回顾复习的小问题放入其中,只有答对问题,才可以继续观看下面视频,这样就方便了学生将学习与巩固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加深理解。
当然提到视频的录制,那就不得不提视频录制方法。常用的视频录制方法有Educreation、Techsmith及手机/DV+支架等方式。笔者认为录制视频以实用为主,不要求大求全,求炫求美,否则会提高录制视频的工作量与难度。针对计算机实践类课堂的教学,重在操作步骤的讲解,所以我们采用的是屏幕录制专家软件加PPT相结合的方式,同步录制声音与操作,无关的操作不要录制,视频内容为实实在在的“干货”。视频制作完以后,对其进行适当剪辑,保证每段微视频的完整。
(2)导学学案的制作。一些翻转课堂不太注重导学案的制作,导学过程就是围绕“学线”和“问题线”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方向、有内容、有过程、有结果。导学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师,对自学、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中职生来说,非常重要且必要。好的导学案将学生纳入学习的轨道,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否则学生将陷于盲从状态。在本例中,笔者的导学学案表制作如下(见表3)。
表3
学什么 怎么学 说一说 练一练 问一问
什么是数据表 微视频一 自己说说数据表内容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字段类型 微视频二 有几种字段类型,一般用在何处
建数据表的空结构 微视频三 自己做一个与实例一样的表结构
主键的定义
与设置 微视频四 为什么要定义主键 仿照样例设置主键
什么是表的
记录 微视频五 输入三条记录
其中“说一说”的答案与“练一练”的内容均在视频中有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在其中寻找答案,将课程按“知识块”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可以由一次或多次课程完成,以便教师开发课程视频。同时,笔者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设计课前针对性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完成学习新知识。在每个知识点讲解播放结束之后,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题。为鼓励学生仔细观看视频资源并能掌握相关知识,将课前练习设计成积分形式,完成习题即可得到相关积分。“问一问”环节还要进行积分奖励,以此鼓励学生多思考、多研究。
(3)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将教学资料、教学视频等分门另类上传到QQ群空间(微信订阅号),让学生下载观看。学生即时查看,并反复观看视频或学习材料,并对实践操作类学习内容,在教学视频的同步指导下反复操作练习,同时,学生将不能完全理解贯通的知识点记录下来,放在“问一问”中进行上传。
(4)课堂教学。在翻转式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实际,合理谋划,精心组织,适时施引,使课堂成为学生质疑、解决问题、消化吸收的场所课堂。教师除答疑解惑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实践,以此实现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节课中笔者的设计与安排如下。
一是课前点评。首先对学生的课前实践作业进行点评,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同时对在自主学业习中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激励,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对于自控能力有限的中职生来说,完全放任其自学是不切实际的,需要通过课前小结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督促,否则一些不自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课上随大流,就达不到翻转课堂内化的效果,甚至也达不到常规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是分组交流。我们采用小组协同学习的方式,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5人以内,强弱合理搭配。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讨论知识的理解,让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的协作式、探究式的学习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对本组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
三是集中讲解。老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如字段、记录、数据类型,进行举例、分析、交流、讨论和总结,将重点、难点、疑点以例子的方式讲解透彻,再将实践课题边讲解边操作演示,通过完整的针对性强的实践性项目来实施教学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穿插复习理论的讲解,从而更易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四是实践巩固与提高。针对课堂内容,布置类似的、有针对性的、稍有难度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比如笔者布置的作业就是学生的家庭联系表,不告诉该数据表有哪些字段,及字段应用什么类型,要让学生自我研究,加深理解。
五是作品展示。展示各组学生的实践作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点评,点评除了作品本身外,还要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与协同意识加以点评,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5)课后升华阶段。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需要不断的巩固和复习,需要在课后布置一些实践性强的探索作业。此节课布置的是开放式作业,让学生制作相关的数据表。完成此作业要求学生要积极收集数据表内容,同时要与所学内容结合,才可以比较全面地完成该作业。
三、翻转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我们找了14高电商(1)与14高电商(2)两个平行班级,(1)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2)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半个学期后,我们进行了测试,将学生的测试成绩按分数段人数进行统计(见图2),对比实验班比普通班平均分高1.3分,实验班成果有效但并不显著,而因此说翻转式课堂效果不明显也是失之偏颇,因为翻转课堂除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外,也提升了其自学能力、协同能力及竞争意识。
在翻转式课堂教学完成后,我们听取了学生对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建议与意见,学生们认为该教学模式便于学生随时掌握学习进度,课堂上增加了师生、生生交流以及小组协作学习,调动了大家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对翻转课堂的设置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一是课堂分组每次不要固定,增加同学们更多交流的机会;二是评价体系要优化,要将在协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协作、互助、沟通能力适当计分,不唯考核成绩。
图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72-01
民事诉讼法做为高职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是解决民事争议,实现实体法规范的一整套程序规范。就其程序法的性质而言,相较其他法学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部分就要占比较大的比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把握和分析民事诉讼教学的特点造成的。如何能使民事诉讼的教学适合本学科的特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本文从分析民事诉讼教学特点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意见。
从教学角度来说,民事诉讼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民事诉讼法逻辑性强,要求对知识点的记忆精准、细致。从理论上划分,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相对于实体法来说,程序法追求目标是程序正义。所以民事诉讼法对案件的步骤、顺序、时限要求十分严格。当实践中法律纠纷出现,何时可以调解,何时必须审判,其内在都有严密的逻辑。这就需要学生十分精准的的记忆程序的具体规定。在教学中,这样的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死背法条,就会产生记忆混淆、错位的后果,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得民诉法的学习成为一种折磨。
其次,民事诉讼法可操作性强,要求对知识能够准确熟练的运用。民事诉讼法这门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中的基础理论撑起了实践制度的基本构架。例如诉和诉权,当事人,证据等等,针对这些基本理论,学生要在掌握的基础上理解,指导实践。而实践性则是民事诉讼的一大特点。民事诉讼中的大部分具体内容,都是规定具体的制度。例如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等等,这就赋予了民诉法很强的操作性。学习民事诉讼法就像学习一套操作规程一样,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记住它,而是正确的运用它从而达到既定的效果。民事诉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受理、开庭审理前准备、开庭审理、判决的一审程序到上诉、审理、裁判的二审程序,反映了一个渐次不断展开和变化的诉讼过程。学生要熟悉整个的诉讼过程,掌握各个阶段的特点。
最后,民事诉讼法的教学依赖民法做基础,二者密不可分。最近的教学改革中,有学者呼吁民法和民事诉讼法施行一体化教学。“在实践中,对于法律问题的解决是需要将实体法与程序法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任何一起民事纠纷的处理从来都是先程序后实体,只有程序的正义才能体现实体公正。在法律适用上采取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民法的应用性决定了民法学和民事诉讼法相结合。”民事诉讼法的学习目的是解决民事争议,而解决争议的过程中完全避免不了民事实体法的应用。在讲授的过程中,民法的内容贯穿了民诉法学的始终。如何将两者有效的融合使得民诉法的学习完整而生动,但又不加大民诉法的学习量,这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以上民事诉讼的教学特点,从有利于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学得有用,并且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电气安装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是利用当前社会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施工的过程,提高电气技术人员专业施工技术是当前电气施工的主要质量保证。
一、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一)质量第一
工程质量是建筑产品使用价值的集中体现,用户最关心的就是工程质量的优劣,或者说用户的最大利益在于工程质量,电气工程质量涉及到业主的安全使用功能的需要,所以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
(二)质量标准
电气工程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规范。
(三)以人为控制核心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
(四)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的思想,是指事先分析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找出主导因素,采取措施加以重点控制,使质量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或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制定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
首先,针对电气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施工中的各项技术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对施工程序进行严格的规定,对不按照标准进行施工的人员进行相应惩罚,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促使施工人员不断提高对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从而不断提高电气施工质量。其次,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力度,严格执行日检、周检制度,坚持每月进行一次质量通报。不定期对工程的预埋线管、线材、开关、插座、灯具安装情况等工序进行拉网式检查,发现预埋和穿线工序脱节、楼板剔槽不规范、开关插座安装不到位置等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质量通报,限期整改;严格执行电气工程竣工验收规范,完善竣工验收的程序和项目,将电线连接及电线端子连接、接地线连接、避雷网埋设、引下线的连接、导线的绝缘等项目作为重要验收项目,严格执行《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所规定质量等级标准。最后,严格执行奖惩规定。对工程质量不合格者,责令返工并视情节处罚;对于工程质量优良者,按规定给予奖励、表彰。
(二)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
电气施工技术人员是电气安装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他们业务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电气安装的质量,必需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首先,施工人员要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企业在任用过程中要对他们的技术水平有严格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培养他们的质量意识,更新他们的技术知识,从而保证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其次,加强电气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在每个工程安装过程中必须配备足够的电气安装专业技术人员,以指导安装施工人员的作业活动,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安装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最后,各个电气安装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经验交流,提高基本的理论知识。建立交流合作小组,各个小组之间,小组内部进行工作经验的交流,以传授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各种安装的工作实践需要进行及时的记录,方便其他工作人员参考借鉴,同时也为电气故障的处理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三)严格控制电气施工图纸的变更
在电气施工中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不仅能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而且对以后的工程结算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中由于施工图纸存在问题或者是施工中各种现场环境的影响,导致在施工中对施工图纸进行相应修改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对工程施工图纸的修改不能随意进行,施工人员在电气施工的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应该及时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相关部分进行审核,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获得审批之后才能对工程图纸进行修改,由设计单位确认后出具设计变更文件。
(四)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施工的隐蔽性强,管、线、盒等暗设在结构主体内,出现质量问题不易察觉,返工难度大。工序较多,周期较长。大体包括:接地-埋管-穿线-配电箱(柜)安装-照明器具安装-设备安装-避雷网(针)安装-通电试验-设备调试等。整个施工过程等于或超过主体施工过程。电气工程子系统较多。包括照明系统、动力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电视接收系统、宽带网络系统等,各个子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需要从整体上对电气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加强对施工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明确质量控制的重点,可把施工作业过程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重点以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为主。
1、事前质量控制
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施工准备的内容包括:技术准备,积极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做好图纸会审工作,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等;物质准备,准备好检测工具、仪器、仪表等;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监督检查机构,对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指导等。以上的质量控制工作要有电气监理工程师的参与, 作为建设单位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
2、事中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此项工作要求电气监理工程师做好现场的检查,监理工作。杜绝施工单位擅自变更设计图纸、擅自代换或使用不合格材料、无证上岗或未经资质审查的操作人。对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作为建设单位的电气工程师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对内外业进行自检自查,保证施工作业过程合格,并要求监理单位做好旁站,巡视等监理工作。在电气工程质量监控中,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设备交接协调环节,明确关系,制定措施,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促动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电气工程要与土建工程紧密配合,根据土建浇注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的做好电管铺设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作,做的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
3、安装调试阶段的质量控制
此阶段可以视为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一部分,也是检查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求监理单位现场监督,施工单位加大人力、物力,设备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确保电气工程的各个子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三、 结束语
总之,当前,电气安装工程已成为高级民用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施工过程中,有少数承包单位只图工程进度不顾工程质量,特别是重建筑,轻安装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健全强有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使承包电气工程质量粗糙低劣的情况得到根本的解决,彻底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和工程质量事故,关键还在于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施工现场技术及质量管理水平。只有质量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和提高电气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现场勘测工作包括调查施工现成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正式工程位置、电源位置,地上与地下管线和沟道位置,以及周围环境、用电设备等。通过勘测可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配电室、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固定开关箱、物料和机具堆放位置,办公、加工及生活设施、消防器材位置和电线线路走向等。
完成现场勘测后,应将建筑工程概况、市政供电容量作一说明。将建筑工程施工机具用电量容量进行汇总.列出明细表。
2.负荷计算
建筑施工现场有许多用电设备,如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捣机、钢筋加工机械、木工加工机械、手持电动工具、电焊机以及照明用具等设备,电线的正确选择、配电箱内电器元件的正确配置,临时用电设备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运行,都要涉及到如何进行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是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计的基本依据。负荷计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电器和导线的选择是否经济合理。
计算时要考虑到如下因素:
A.各用电设备不可能同时运行。
B.各用电设备不可能同时满载运行。
C.性质不同的用电设备,其运行特征各不相同。
3.配电装置设计
配电装置设计主要是选择和确定配电装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的结构、电器规格、电气接线方式和电气保护措施等。用电机具的操作开关所串接的漏电开关为第三级漏电保护,其动作电流为:用电负荷容量在30A以上为机具额定电流的1/1000倍,30A以下小型固定机具为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移动机具等小型用电机具动作电流为15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机械设备配电装置必须按照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电保护配置,配电层次要清楚。
4.配电线路设计
配电线路设计主要是选择和确定线路走向、配线种类(绝缘线或线缆)、敷设方式(架空或埋地)、线路排列、导线或电缆规格以及周围防护措施等。配电线路必须按照三级配电两级漏电保护或更高的要求设计,又因为是临时性布线,设计时应考虑架设迅速和便于拆除,线路走向尽量短。
5.安全及电器防火措施
(1)施工用电严格按照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6—200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相关部门审核及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变更用电组织设计时应补充有关图纸资料。
(3)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作业电工必须是持证电工,并严格遵守现场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5)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供电。
实行三相五线制供电,必须采用三相五线保护接零供电系统TN-S系统。并在线路首端(现场配电房)、中端、末端作重复接地。而接地总电阻不得大于4Ω,其中端和末端不得大于10Ω。
(6)现场电工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装规程”。维修电器设备时,应切断电源,验明线路无电并挂“严禁合闸,有人工作”的标识牌或专人看守。其分配电箱和用电机具开关箱安装好后应立即做好编号标识工作。所有用电机具操作开关必须按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安装,严禁用四芯电缆外加一条作五芯线使用,而其中的黄/绿双色线只能作机具的保护零线使用。
(7)一切用电机具运到现场后,必须由电工检验其绝缘电阻及检查电器附件是否完整无损,固定用电设备其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I类手持电动机具不小于2MΩ,II类不小于7M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的接地保护,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使用安全用具。
(8)运行中的漏电开关必须每天进行检查,使用中发生跳闸,必须查明原因,才能重新合闸送电。发现漏电开关损坏或失灵必须立即更换,严禁电工自行维修,严禁在漏电开关撤出或失灵状态下运行。
(9)配电箱内的开关电器、控制电器、保护电器必须完好无损,可动部分灵活可靠。箱内电器接线整齐,无外露导电部分,进出线必须从箱底进出。非电缆线路应加塑料护套保护线路进出位置。电箱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3m、于1.5m。
(10)线路两端严禁用插头连接使用,电源线严禁搭接在保险丝上,线路不得挂搭衣服。大功率1000W以上灯具下方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在施工现场配电房和主要分配电箱范围内应配备足够的电气防火器材。
6.事故应急预案
电气事故应急预案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企业信誉和员工的生命安危及社会的稳定。因此,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小组,有效及时地进行事故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1)发现有人触电,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及事故应急救援组组长;同时,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现场。
(2)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1)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2)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3)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4)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5)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或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人地电流,然后再采取相应的办法把电源切断。
6)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m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m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3)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2)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他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的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4)当触电者处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下转第191页)(上接第71页)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7.施工临时用电平面图设计
临时供电平面图的内容应包括:
一、教学思想的科学转变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创新学习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目标的实现。中职学校以学习技能为主,但是教师一般重视的是技能知识的讲解,缺少让学生切身体会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进入工作环境加以尝试。因此,教师在教育内容方面要有革新的意识,可以通过课下了解学生对实践的想法,确定课堂教学内容,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对课堂教学的大纲、教材、计划、授课形式、内容多加思考研究,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不科学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实用的课堂。
二、课程的合理规划是实现实践的基础
课程规划是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所以课程应该定位于具有操作技能机会、基础理论知识、在工业生产第一线的参观实习机会,从而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合理高效的课程规划应该重视基础实践作用,将计算机技术流畅运用、专业知识扎实强化。要将基础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因为模具专业要求其课程的实效性,以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其科学课程分类主要有:模具专业基础实验课、课内模拟实践和课外实地实践。集中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计主要放在此课程结束后,实训、实习环节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更充实、透彻地加以运用。
三、教学体系的布局是学生系统学习的保证
有计划、有顺序地学习知识是实践顺畅的重要方面,教师构建的教学体系是否完善,决定着学生日常操作和实习操作是否顺利,因此教师要从模具制作专业知识的内容、学生总体能力的发展情况、企业集团需要的人才类型方面完善体系。
1.实践式教学。教师要对“灌输式”等老旧教学方法进行积极革新,多组织操作教学、案例点评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将理论实践的相互作用透彻理解,为学生尽快得到相应职业证书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内容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在普通机械加工和模具特种加工培训中,可以让学生在独立使用的情况下达到一些工厂要求,通过日常练习,在毕业后“直接”上岗。
2.模块式教学。教师首先要改变“先背透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的模式,使学生忽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将理论和实践分开。应该将实践充实到理论知识中,将书本知识和技能培养有机融合,模块可分为综合全面能力模块和基本知识应用模块,对不同模块提出不同内容。可另设计职业要求能力模块,主要是发展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工作表现能力,让学生适应模具工厂操作员工作、模具厂工程师工作、模具厂领导管理工作等。
3.总结式教学。因为社会对中职类学校的认定标准不断提高,所以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求应相应提高。教师总结式教学的特点是引导学生把日常知识进行分类汇总,以达到优化知识提高改错纠错意识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温习知识,回顾知识内容,避免因学习新知识而忽略以往学过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知识总结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导入,加快过渡到新知识。同时教师通过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让学生更笼统、自然地将知识在大脑里形成网络结构。
4.双向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教学”,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教师多向学生提供校外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实践方式有小竞赛、科技活动、寒暑假工作等。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乐趣。科技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巩固,还可以让学生在别人的作品中得到灵感,通过交流创作灵感和创作原理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教师鼓励学生寒暑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为学生打社会“预防针”,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教会他们实践知识的重要用途。
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对实践感兴趣。理论知识是枯燥不容易理解的,教师将实践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应事先设计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关键点,适时地拿出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产生操作兴趣,教师可以把操作流程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正确实践,打造高效课堂。
2.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首先要消除学生对新知识被动接受的心理,教导学生掌握新知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自己的新发现,在正确安全的流程下展现完美的作品。老师应鼓励那些理论知识把握不牢靠的学生,帮助他们温习理论和实践相对应的知识,这样更能加深印象。
3.尊重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强调重视实践并不是不学习理论知识,首先要有知识的奠定,才能更好更有把握地操作机器。教师可以通过举办知识竞答小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书本知识,比赛可以设置快答、举手答和扩展知识内容答等,做到实践和理论知识“双剑合璧”,从而起到最大的学习作用。
五、结语
社会职业岗位竞争的激烈启示着中职学校应该在不断革新中进步,只有充分发挥机械加工模具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教师在教学中的改革内容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提高全面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合格的技术人才。学校是输出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理念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学校对每一个学生的重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