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08:47: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生需求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58-02
一、需求分析和教材分析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它为可以针对学生不同学习水平和基础而展开的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性,是外语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基础,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达成。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语教材评价就引起了国外许多学者的关注。Hutchinson and Torres(1994:326)曾指出:“教学是教师与教材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只有当合作者了解彼此的优缺点并能互补时,这种合作关系才能得到最佳发挥。”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分析
1.教材的评价标准。关于教材的评价标准,至今尚无定论。国外比较典型的主要是Hutchinson & Waters(1987)提出教材评价的对照法,即将“主观需要分析”(Subjective analysis)和“客观对象分析”(Objective analysis)相互对照的客观方法。国内方面,刘道义(2004)认为一套优秀的英语教材应当符合国家各项政策法规、国家课程标准、学生的发展要求、各地教改实际。
2.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特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2006)是由盛跃东主编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为高职高专英语编写的教材,同时也适用于夜大和函大等成人高等教育。编者认为在教学内容上本教材遵循了《高职高专英语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人为本,所选材料注重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可思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此教材可以从各个方面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三、学生对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需求分析
1.问卷的编制。为了调查当前的学生对高职高专教材的需求,笔者对湖南某高职高专学院信息工程系专一的名学生分别进行了英语需求及高职高专英语教材需求的问卷调查。
2.高职学生英语需求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可知,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顺利通过英语考试。从心理条件的需求分析可知,绝大多数的学生希望自己的英语学习更具趣味性,此外,一半以上的学生希望可以通过高职高专英语学习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并且可以进行一般的口语交流。从物质条件需求分析可知,绝大多数的学生希望教材中可以涉及广泛的话题并且要体现时代性。
3.高职学生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需求分析。数据显示,75.9%的学生对当前使用的高职高专课本持一般的态度,1.9%的同学认为课文难度适当,由此可知,绝大多数的同学对高职高专课本基本满意,并且认为课本难度适当。有53.8%的同学认为听、说部分能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有55.4%的同学认为阅读理解部分可以引起自己的阅读兴趣,61.2%的同学认为语法部分有助提高自身的语法水平,77.8%的同学认为翻译部分可以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62.9%的同学认为写作部分可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76%的同学认为巩固和提高部分对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水平和能力有帮助。分析可知,绝大多数的同学对课文中各板块的设计持肯定态度,认为高职高专英语教材能够从不同方面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另外,仅有9.3%的学生会总是或经常根据背景知识对所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分析可知,高职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够强烈等原因,学习习惯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有53.3%的同学希望教材教学可以知识点具体化而且充满趣味性。52.5%的同学喜欢的教学活动有文化知识背景介绍、小组讨论、游戏、表演、多媒体的方式。42.2%的同学认为参与课文理解分析并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最有帮助,有30.4%的同学认为学好知识点对自己的成绩提高最有帮助。分析可知,高职高专学生希望英语教材学习中可以趣味化、具体化,增加自身的课堂参与度,使英语课堂学习兼顾实用性与趣味性。
四、教学建议
1.教材内容的设计应兼顾趣味性与实用性。教材内容是教材的主干,也是学习者提升自身英语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平台之一,教学内容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成效。通过数据统计可知,绝大多数同学学习英语的目的以功利性目的为主,或者是通过学校的英语考试,或者是为以后找到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受学习者年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限制,学习者希望高职高专英语可以涉及一些时代性、话题性等符合自己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话题,以增加自身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之间的矛盾开始慢慢地尖锐化,如何在增加其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兼顾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成为每一位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教材难度的选择应与分层教学紧密结合。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水平的不一致,因此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学生需求不一或者说是分层的情况。通过前面的统计可知,38.9%的同学认为课本难度大,46.3%的同学认为听、说部分完全不能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44.6%的同学认为阅读部分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38.9%的同学认为语法部分不能提高自己的语法水平。在一本教科书中进行分层教学,对于教材的编者来说是一项巨大而繁琐的工程,也是不太符合现实的。但是,在教材的编撰过程中,编者必须要考虑到学习者学习层次多样化的问题。高职高专教材总体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而且难度适中,但是仍有一部分学习者因为学习基础薄弱,一些知识点对其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材在设计的时候,应当考虑这一部分同学的主体性,有选择性地降低部分知识点的难度,增加一部分同学英语学习的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A. Choose Your Coursebook[M].London:Heinemann,1995.
[2]Cunningsworth,A.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LT Teaching Materials M]. London: Heinemann,1984.
[3]Hitchinson.T.& Torres,E.The Textbook as Agent of Change[J].ELT journal,1994.
[4]盛跃东.当代高职高专英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一、问题提出
面子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是使用频繁且涵义丰富的一个词。许多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认为面子是非常典型的心理现象。“面子是个人从他人获致的社会尊严,或经过他人允许、认可的公众形象”。这种定义是对过去关于面子定义的整合,也是对已有面子定义的补充。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对面子概念的理解有误区,即面子就是金钱、地位、情感的占有等观念,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群体,因为怕“丢面子”而“要面子”约束自己的行为。目前直接针对大学生具体的面子需求的测量与分析尚属空白,所以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测量与分析。通过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了解,我们可以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面子观养成提供依据。
二、大学生面子需求量表的编制
何友辉认为对面子的测量转化成一个界定归属领域的问题,根据内在—外在,获致性—先赋性,道德的—非道德和个人—关系的维度对面子属性进行划分,但没有具体实证。朱瑞玲通过收集没面子事件进行划分,认为“没面子”事件因素结构包括能力失败、品德问题、行为失误和性道德事件,但收集的没面子事件是全社会范围,包括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并没有针对大学生这一独立群体进行分析。所以此研究是通过收集大学生面子事件,对“有面子”、 “没面子”事件的属性的划分。并在这个面子事件属性划分的基础上,编制面子需求量表,测量大学生面子需求。陈之昭编制的面子需求量表有两个次量表:“爱面子”和“薄面子”。前者是对有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后者是对没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但只研究了台湾地区男女生在“爱面子”和“薄面子”上的得分比较。朱瑞玲对中国大学生样本调查时测量面子需求强度是采用没面子事件下的难堪程度来测量其强弱。这两个面子需求量表都没有指出大学生对在不同属性下的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的差异。所以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面子事件的属性和编制面子需求量表测量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
邀请56位大学生,就日常生活中觉得有面子及没有面子的事各写出5到10项。共搜集有面子事件173件,没面子事件181件。
根据何友辉对面子的界定属性方式对大学生有面子事件属性进行分类:(自身、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 成就、先赋条件、道德品质)。根据朱瑞玲划分没面子事件属性的模式可以分为四类:能力失败(举例:学习成绩不好,考试挂科)、行为失误(举例:因为着装不整而被讥笑)、品行不端(举例:考试作弊被通报批评)及声誉尊严(举例:在同学面前被老师训话或指责)。将面子事件分类完成后,从每一类中各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将其加以修饰后作为面子需求量表的项目制成两个次量表:18题面子事件制成 “爱面子”量表和20题没面子事件制成“薄面子”量表。量表答题方式采用里克特(Likert)的量表法,每一题分为6个强度的等级。回答“爱面子”量表,受试者必须以该事件使他感到有面子的程度区分:“谈不上面子、稍有面子、比较有面子、挺有面子、很有面子、极有面子”,等级得分从0—5分,“薄面子”量表则须依据事件使他感到没面子的程度分为:“谈不上没面子、稍没面子、比较没面子、挺没面子、很没有面子、极没面子”, 等级得分从0—5分。
三、大学生面子需求量表测量结果与分析
共施测218份问卷,有效问卷213份。男生87名,女生126名。
测得面子需求量表中“爱面子”量表的一致性信度a=0.9006,“薄面皮”量表的一致性信度a=0.8992。 体现了该量表一定的内容效度。
1、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有面子事件的爱面子得分,成就(2.54)、先赋条件(2.25)、道德品质(2.33)
表1 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有面子事件的爱面子得分配对T检验
**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 * 表示在p=0.05水平上显著
从表1可以看出,在有面子事件中,大学生对拥有高成就的有面子体验最强,而且与先赋条件、道德品质方面得分高低差异显著。其次是对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被赞扬的有面子体验,最低的是先赋条件,但在道德品质方面与先赋条件方面得分没有显著高低差异。
2、不同主体的有面子事件的爱面子得分比较
表2不同主体的有面子事件的爱面子得分比较
**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主体是自身的有面子事件的体验比对主体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的有面子事件的体验要强,而且在成就方面、先赋条件、道德品质这三个维度上都是对主体是自身的爱面子程度要高,呈现显著差异。
3、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没面子事件的薄面皮得分:能力失败(2.40),行为失误(2.59),品行不端(3.31),声誉尊严(2.57)
表3 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没面子事件的薄面皮得分配对T检验
**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p=0.05水平上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品行不端的没面子体验最强,即假设做了品行不端的事,受公众评价所产生的难堪程度最高,而且与其他几个维度的难堪程度得分高低显著。第二是行为失误,第三是声誉尊严受损,能力失败带来的难堪程度在这四个维度中最低。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大学面子需求量表的编制与测量,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列举的有面子事件归纳出成就、先赋条件以及道德品质三个方面,他们对自己成就所带来的有面子体验最强;大学生们所列举的没面子事件中,归纳出能力失败、行为失误、品行不端和尊严受损四个方面,在没面子事件中,大学生群体对品行不端所带来的难堪程度最强。朱瑞玲研究台湾大学生提到性道德这一方面,但是大陆大学生并没有讲述。以另一个角度看来,这些大学生受访者可能以偏向陈述一些有关自己严重性较低的没面子事件,可以解释为一种自我防卫。陈之昭指出面子的测量涉及“面子事件”本身之主观重要性,每个面子事件必然涉及某些社会价值,而个体对这些社会价值有其主观的重视等级,还有涉及自我知道他人的评价方向及强度,即他人对自我行为表现的评价,甚至还有面子在社会情境下,对象的重要性、场合、对象的熟悉度,对象人数、归因等因素的考虑,该面子需求研究并没有考虑这些涉及的因素,所以需进一步研究涉及的面子因素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具体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瑞玲.中国人的社会互动:论面子的问题 A .杨国枢主编.中国人的心理C.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9.
关键词 山东 大学生 杂志 需求
一、引言
大学阶段是个体接受专业教育,为成就未来事业打基础的最佳时期,时间相对于每个大学生都很充沛,为了拓宽知识面,大学生都应在自己的知识生涯中不断探索,所以书籍杂志媒体在这个时候就成了很重要的的角色。但在对大学生生活的观察中发现,部分学生特别在低年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空虚感”,时间用来纯粹的消遣,这不仅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质量,而且不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观念。大学生本身对于区域化的文化了解、未来的职业规划、新生事物的渴求度越来越高,所以大学校园这个得天独厚的市场是校园传媒杂志发放的最佳选择。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此次市场调研的对象是山东高校的本、专科大学生。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抽取104名。采用网上发放和实地发放共发放问卷104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93.27% 。被调查人涉及理工科、商科、文科等各个专业;其中济南21份,青岛20份,烟台36份,其他地区共20份。用EXCEL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汇总,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
三、分析与结论
(一)学历与对大学生杂志的感兴趣程度的关系
由表一可以看出,对大学生杂志不感兴趣的大学生占样本总体的12.2%,说明成功的大学生杂志是会吸引大多数大学生的关注的;同时,对大学生杂志不感兴趣的本科生占所有本科生数的10.5%,而不感兴趣的专科生占所有专科生数的25.0%,因此,大学生杂志应主要定位于本科生,满足大多数本科生的需求。
(二)影响大学生购买杂志的因素分析
1.大学生在杂志上的花费分析
由调研可知,43.9%的大学生每月愿在杂志上的花费为5―10元,35.7%的大学生愿在杂志上的花费为10―15元,结合半个月的杂志出版周期,每本杂志的定价在5元左右比较合适。
2.获取途径分析
大学生获取杂志期刊的渠道多方面,主要途径是图书馆阅览,自己去报刊亭、书店购买或借阅同学朋友的。为了统计哪种阅读途径更为广泛,设计了四个选项。从直方图可以清楚地看出, 自己购买和到图书馆阅读占80%多的比例,运用假设检验进一步考证!如下
设: π1= 到图书馆借阅的比例; π2= 网上浏览的比例
依据资料提出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分别为:
H0: π1―π2≥0 H1: π1 ―π2
经计算, 检验统计量-z0.05=-1.645
由于z=-5.633< -z0.05=-1.645, 所以拒绝原假设,样本提供的证据是支持本次调查结果的, 进图书馆阅读是最广泛的阅读方式。
调查结果还显示,杂志的获取渠道主要还应是图书馆及报刊亭、书店。所以为在发行初期打开市场,应将杂志送至报刊亭和书店销售。
3.杂志设计分析及结论
经调查,80.6%的大学生用于阅读一本杂志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所以杂志内容不宜过多。在发行方式上,目前纸质杂志仍是最受大众欢迎的形式,其次是手机,最后是电脑,这样我们的大学生杂志在最初将以纸质版为主要发行方式,在发展过程中辅以手机杂志和电子杂志。
针对大学生对现有杂志不满意的地方,广告太多、内容无吸引力、信息滞后、缺少内涵。我们大学生杂志力求排版简单大方明朗,内容贴近大学生生活、有深意、有品位,在就业、学业方面有实际性建议,提供时效性资讯,打造新鲜、时尚的大学生杂志。
参考文献:
一、理论背景和相关研究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经贸、制造和服务等方面(陈冰冰 2009)。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早使用于70年代初,目的是为成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West 1994)。Brundage 和 MacKeradon(1980)对成人语言学习的研究显示,当学生参与制定符合个人情况的学习目标时学习效果就好。当学习内容与个人经历或当前利益相关,学习过程与人生经验相符时,学习效果就好(Nunan 1983)。因而,需求分析的理论依据来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原则。随着外语教学的中心从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学习者的期望,目的,兴趣以及方法受到教育者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需求分析的方法也逐渐从专门用途英语应用到普通语言教学的课程设计上来(West 1994)。由此可见,通过对学生的外语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选择符合现有外语教学条件,目前学习者知识和技能水平等现状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需求分析,国内关于需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比如余卫华(2002)分析了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实证研究方面主要包括基于需求分析的外语课程设置和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前者比如纪康丽等(2002)通过分析清华大学学生对英语阅读课内容,教材及教法的期望,来指导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设计;刘晓华(2006)就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习者的需求进行了调查,为精读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一些启示;后者包括袁永芳(2002)的研究,她针对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课堂需求进行了调查。
以上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材的选择,以及研究生和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上,对于专科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却鲜有研究。专科学生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的需求对于我们改进专科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拟从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角度入手,以大学英语综合课堂为研究背景,对新乡学院2010级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描述,以期改进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来收集数据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问卷是参考了申鑫(2006)和王志茹(2003)的调查研究,并结合访谈中学生们的回答进行设计的。问卷先在一些学生中进行了试投放,然后根据反馈情况作了修改。问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学生致谢并声明此项调查与成绩无关,希望如实作答;第二部分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专业;第三部分是本次问卷的正文部分,包括关于英语学习目标,英语学习态度和对大学英语综合课期望的14个选择题,第15题是关于学生对大学英语综合课的看法和建议。
(二)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是在大一下半学年开学后的第六周后进行的,涵盖了新乡学院2010级语文教育,法律事务,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设计技术四个专业的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其中的147名学生发放了问卷,共收回13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25份。选择他们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们对于一个学期以来的大学英语综合课有了一定的体会需求分析,专业覆盖面也包括了文科和理工科。
三、结果与分析
(一)英语学习的目标和动机
关于英语学习目标的调查结果显示,52.8%的学生认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以后找工作创造条件。48%的学生选择了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自己学习英语的目的,另一方面,因为兴趣而学习英语的学生(0.26%)只是寥寥无几。这与申鑫(2006)对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调查结果稍有不同,在申鑫的调查中,有52.8%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学英语的,有20.1%的学生是由于对语言本身感兴趣而学习的。由此可见,专科学生较本科学生在学习的工具性方面的要求更高,他们更多的是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求职的需要。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由于专科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除去实习,余下的比较完整的可供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左右,所以大部分学生更希望在这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为自己将来找工作赢得一些筹码。考虑专升本的学生只是少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在毕业之后直接参加工作。另一方面,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也是迫使他们把就业放在第一位的原因之一,而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在找工作时会成为一个优势,因而考证成了第二位的动力。总之,就业和四六级考试是专科学生学习英语的直接动力,也就是与个人前途直接相关,这种动力即表层动机,是来自外部的(文秋芳 2001)。
(二)英语学习的态度
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动机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在被问到“你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程度”时。有46.4%的学生选择了比较感兴趣,有40.8%的学生选择了感觉一般,只有4.8%的学生选择了不感兴趣。说明提升专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还是很有希望的。
动机大小还体现在学生努力的程度。在对学生课外学习英语时间的调查中,51.2%的学生平均每天花不到一个小时,有28.8%的学生基本不学英语,只有2.4%的学生会平均每天花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学习英语。这个结果与申鑫对于本科生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是显然课外基本不学英语的专科学生比例较之在本科学生当中的比例要大。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利用课外时间来促进英语学习需求分析,指导学生将课上讲授与课下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对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期望
大学英语综合课一直以来被学生认为学不到东西(蔡基刚 2010)。然而对于专科学生是否如此呢?当对自己大学阶段近一年来的英语学习进行总结时,有53.6%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只是学到了一些词汇和语法规则”;有28.8%的学生认为“学到了不少,但是基础仍然不太牢固”。有71.2%的学生将自己收获比较不大归因于个人的原因。这个结果与申鑫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大学英语综合课在本科生和专科生当中的满意度都不高。据笔者了解,专科学生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仍然很不牢固,甚至要求老师对中学学过的一些语法现象进行强化巩固。
对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72%的学生认为是听力薄弱,69.6%的受试对象认为是词汇量小,还有53.6%的学生认为是口语薄弱。同时,他们最希望提高的英语技能是口语和听力。希望通过大英综合课能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的学生占到了84.8%,能够提高听说能力的占到了72%。可见专科学生在词汇和听说方面的需求很迫切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据访谈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在高中时期的英语学习中基本没有训练过听说能力,主要因为高考对此并无要求。对于词汇,由于大多数同学课外很少自学英语,即使今天学过的单词,由于很久不见也会很快淡忘的。如此恶性循环,词汇方面没有得到提高。
四、结论与启示
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大学英语专科学生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首先,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表现为较强的工具性倾向,所以他们看不到大学英语综合课和考试直接的必然联系,从而导致他们在课外基本不会抽时间学习英语;同时词汇量小和听说能力薄弱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因势利导。针对大多数学生把就业和四六级考试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我们可以利用这两者的推动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使之领悟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通过四六级考试直接的必然联系,逐渐找到英语学习的新方向,使应试教育成为英语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唯一的最终的目标。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深层动机,最终实现以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的良性循环。
2. 打实基础。针对专科学生,英语的基础知识仍然是他们学习的重点需求分析,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是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改善的薄弱环节。当然这最终还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但是由于专科学生的自觉性不高,老师可以通过随堂测试或竞赛等手段督促学习。同时,把一部分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老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中心。
当然,除了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也应该对教师的教学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这是本研究有待改进的地方。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需求虽然不能决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因为学生的想法也需要引导,但是了解他们的需求,老师就能够有的放矢的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根据他们的需求因势利导,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Nunan, D. The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 [M]. Cambridge: CUP, 1988.
[2]West, R. State ofthe art article: Needs analysis in language teaching [J]. Language Teaching, 1994,27.
[3]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精读课程走向研究[J]. 外语研究, 2010, 5.
[4]陈冰冰,王欢.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7.
[5]纪康丽,等.根据学生需求设置大学英语阅读课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 (增1).
[6]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8.
[7]刘晓华.学习者需求分析与精读教材编写[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8.
[8]申鑫.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4.
[9]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3.
[10]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2-0170-02
Mobile Learning Needs Analysis and System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ZHANG Wen-ying
(Jinan Engineering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Jinan 250200, China)
Abstract: Mobile learning as the current popular learning model,Must be used in the stud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use of, Help students to learn the curriculum,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obil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cluding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obile learning, Students like mobile learning methods,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need for learning system functions, A suggestion of building a student's mobile learning system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guid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mobile learning to lay a foundation.
Key words: mobile learning; understanding of Mobile learning; carrier of mobile learning; the way of mobile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system
移友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学习者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帮助下可以进行随时随地学习,并获得即时顺畅的交互。移动学习以其学习时间灵活、学习内容短小精炼的特点,开辟了全新的学习理念。同时移动学习作为远程教育的有效手段,必须在高职学生的学习中发挥作用。
1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条件
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网络覆盖情况为例,校园无线网络已经覆盖全校,能够保证被覆盖需求的网络访问流畅。在室外广场、大型教室、礼堂、会议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场所,可以方便、快速、移动式的使用网络。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任意地方通过笔记本或者智能手机接入无线网络,并且移动智能终端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十分高,完全具备开展移动学习的硬件基础。
2高职学生的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具备了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有它不受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和学生都是移动,从它的实现方式来看,实现移动学习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现阶段移动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很好地辅助了大学生的课程学习。
2.1 对移动学习的认识
移动学习的便携设备突破了有线连接所带来的束缚,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不同方式的学习。由于移动终端的大量出现和普及,为移动学习的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移动学习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专有的个性化的服务。移动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上真正实现时空的超越,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到移动学习是正规学习的补充,认为移动学习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可以强化和促进了日常学习效果,能增强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兴趣。实际上大多数学生的移动学习已经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潜意识行为,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移动学习”,但实际上移动学习行为已经发生了。现在经常进行移动学习的人数快速增加,多数学生有遇到问题用手机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经历,移动学习行为已经在有识无识中普遍展开了。
2.2 适宜学生的移动学习资源形态
移动学习区别于传统电子学习的重要特点就是学习情境的相关性以及学习终端的多样性。为了满足移动学习的需要,必须要有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短小精悍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在“闲暇”时间的学习。每个学习单元的知识量少而精,时间长度在10 分钟以内,3分钟最适合。教学单元最好以单个知识点为单位,以集中解决某问题为目的,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在对移动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时,文本与音频资源一般控制在1MB 以内,图片资源控制在100KB 以内,视频资源一般不超过10MB,动画资源一般在5MB 以下。移动学习内容中的文本要力求精简。一般不超过100 字,字号尽量放大,字体尽量加粗,最好多用标题文字,显示内容文字要加宽行距。而且移动学习资源还需要突出娱乐性也要突出教育性。视频、动画或游戏形式等动态交互媒体形式比文本、图像等静态媒体更能突出趣味性。视频与动画虽然直观生动,但只能实现单向传播,无法进行学习的交互;具有交互性与竞争性的学习游戏更能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因而基于移动学习特点精心设计的微型移动学习课程以及微型移动学习模式,可以满足学生在离开课堂后的移动学习需要。
2.3学生擅长的移动学习方式
推送的移动学习方式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信、QQ等工具建立各种群组进行交流和信息。该模式需要教师的大力支持,教师利用这些群组发送相关文章、视频给学生学习,并解答学生问题。
手机短消息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短消息进行信息沟通,短消息不再局限于文字,还有声音、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学生能够浏览很多格式的学习资源。
电子邮件学习方式,师生通过互发邮件可以解决较为复杂的学习问题,但这种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延迟性。
校园网络在线移动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校园网访问学校的教学资源稻菘猓,然后下载和在线观看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能够和教师进行较好地互动,实时解决问题。
2.4学生对移动学习系统的功能需求
对系统功能的需求。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课程学习和课程管理;学生和教师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的学习活动产生的信息资料,要能同步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确保用户更换上网方式和操作终端后,依然能继续访问前期学习资源。手机端的资源上传、下载和共享功能,数据下载后可以进行离线阅览和学习。在线阅读、在线讨论和在线测试的功能的移动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非正式学习、微课、自主学习等学习实践。
学生对系统交互的需求很强烈,希望教师能往系统中主动推送专业学术发展的动态信息,并根据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主动推送相关前瞻性信息资源,满足学生拓展专业领域的学习需求。
对于移动系统的性能需求,响应时间要小于1s 的应答时间,服务器数据余,可追溯,能满足2000人同时在线。
对学习资源的需求。移动学习资源不仅限于文字、图片、演示文稿等基本教学资源,微课程作为新的教学资源类型更是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所需要的。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习资源一定要以实际工作问题的分析、解决为主线,能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专业技术问题或者知识点等疑难问题,能成为学生的“工作手册”。高职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个性需求是很强烈的,学习资源应及时更新或拓宽领域。还有,对于专业课辅助学习和热门考试考证方面的学习资源需求也是很大的。
3 对在校学生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
根据学生对移动学习系统功能的需求,系统设计遵循按需开发、模块化、易操作及最小化原则,对于在校学生的在线学习系统,系统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学生通过认证后登录进入系统,学生可下载所需学习资料、订阅学习课程、进行在线交流和习题练习;教师通过系统认证后可以访问数据库,上传学习资源,进行在线交流、课程通知、管理上传资源、习题等,系统管理员通过认证登录系统后,可进行系统管理,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设置、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等。
登录功能。整个系统架构分三个角色进入,教师、学生和管理员。教师、学生和管理员各安角色登陆,以便记录各自的工作学习状态。
课程播放功能。对于学生而言,进入系统后,可以进行课程的直播、点播以及下载的播放,有一个适宜的课程展示界面。
个人存储功能。师生均可以有自己的存储空间,不用将数据拷贝到本地,师生无论身处校园何处都可以方便地获取自己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库建设更新与共享功能。教师可以建设和完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按需获取。
自动答疑功能。学生可以提出疑问并得到答案。
通知公告功能。
在线测试功能。在线测试是学生很需要的,学生很希望通过测试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把握自己的学习效果。
总之,移动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高职学生的欢迎。虽然目前因费用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其普及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引导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但是随着无线移动设备和通信费用的降低、硬件的改进和软件平台的不断完善,随着移动学习氛围的越来越浓厚,移动学习会在高校中普及开来。
参考文献:
[1] 胡航,张育才. 大学生移动学习调查研究_2009_2014年发展现状与建议[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6).
[2] 张艮山.智能设备下的移动学习需求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24-04
学生评教(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SET)是世界各国大多数高校用来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常用手段。它在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主体的评价相比,学生评教是唯一一种被完整地、严格地论证过有效性的教学评价方式。[1]评教的结果涉及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学生评教长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操作中的诸多问题导致教师不重视甚至反感评价,学生敷衍了事不认真评价,使得学生评教无法发挥促进教学的功能,违背了“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的现代教育评价理念。不少学者认为,“以管理为本位”是当前学生评教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2]关注学生发展,建构以人为本的学生评教已成为趋势。
本文依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评教问卷调查的结果,深入分析了学生评教的现状与期望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评教改革思路,并为构建基于学生评教目标取向和需求的评教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设计
需求来源于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基于此,本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学生评教调查问卷(学生版)》,分别了解学生评教的现状与学生对评教的期望。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级和专业以及最近一学期课程成绩排名情况;第二部分调查学生评教的现状,分别了解学生在现行评教中参与评教的目的、时间、做法与关注点,以及对其他评教主体与评价结果的了解,另外还调查学生在整体上对现行评教的态度与意见;第三部分是期望调查,涉及学生期望为什么评教(评教目的),在什么时候(评教时间),通过什么方式(评教方式),对哪些内容(评教内容),由谁来进行评价(评教主体)以及评价的结果如何处理等七个维度的问题;第四部分调查的是学生对该校现行理论课评教指标的态度,以表格的形式分别设置了认可与不认可两个选项,最后调查发现第四部分的回答缺失严重,故对第四部分的调查结果不作深入分析。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于2014年3月以全校61个本科专业768个班的学生为对象,按每个班级人数的30%随机确定调查对象,确保每个学院、专业、年级的在校本科生都有同等的概率被抽到。通过学生会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有3810份,问卷有效率为76.2%(见表1)。
整个调查于2014年3月至5月完成,所有的数据运用excel2003与SPSS17.0软件进行了统计处理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评教目的的感受与期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学生评教的目的是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评价成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推动力。评价的结果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的主要参考指标。同时为了保证广大学生都能参与网上评教,学校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了必须先评价然后才能查看课程成绩的设置,学生在每学期课程考试前后两至三周内通过网络对任课教师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多达65.4%的学生在“我参与网上评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看课程成绩”,只有21.3%的学生选择了“指出教师教学不足,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还有10.4%的学生选择的是“区别教师教学优劣,用于教师人事决策”。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评教的目的没有正确的认识,参与网上评教仅是为了查看成绩,被动地完成任务。当问到你期望评价教师教学的目的应该什么的时候,有72.4%的学生认为应该是帮助教师改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可见,通过学生评教,发现任课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进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形成良性互动,不仅是高校教学评价工作追求的目的,也是广大学生的需要。
(二)学生对评教主体的了解与期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以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学院评价、学校评价四个层面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其权重分别为0.6∶0.15∶0.2∶0.05。在调查中,学生在“除了学生评教以外,你还知道有谁在评价教师的教学”一题的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选择“知道有人评价,但不清楚是谁”的比例最高,占到了41.0%,知道督导教师通过听课进行评价的学生有22.1%,其余36.9%的学生选择了“根本不知道有人在评价”。学生对于其他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并不了解,其他主体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脱离了作为主要教学主体的学生。经卡方检验,学生在“应该由哪些主体来评价教师教学”的选择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选择的比例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学生、课程与教学专家、教师同行、教学督导、教师自己、院系领导。可以看出,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与重要受益者,成为公认的首要评价主体,这与现实中的评价主体基本吻合,具体见表2。
(三)学生对评教时间的选择与期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评教以学期为单位,学生统一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后两至三周通过网络匿名对任课教师进行定量评价。调查学生发现,由于必须先评价然后才能查看课程成绩的系统设置,学生对于评教时间的选择差异不大,有60.2%的学生选择于期末考试后,查看成绩前进行网上评教;其余的学生则选择在期末考试前一两周内进行评教。对学生评价时间期望的调查显示,学生期望的评价时间以平时随时评价为主,课程进行中与课程结束后相结合。学生期望的评价时间与现实中的评价时间差异较大,这更突出平时的重要性。
(四)学生对评教内容的关注点与期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评教重点是从教师的教学责任心,授课准备、课程内容的熟练程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讲课的条理性、层次性,语言表达,教材选用,师生互动等方面来进行评价的。现实中学生在进行评价时对于这些内容的关注点也有差异。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较多关注的是教师教学的责任心,这占到了24.5%;其次,学生关注的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这占21.6%;再次,学生对师生互动的关注也较多,达到了18.9%;而对授课准备、教材选用等的关注较少。另外还有10.3%的学生选择的是“没有特别关注”,他们在评价教师教学时什么都不关注,随意评价。
按照教学要素,向学生调查“应该重点评价教师教学的那些方面,才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时,学生的选择存在差异,具体见图1。可见学生特别关注课堂上教师教学的显性因素,不太关注诸如教学大纲、教学准备、教学目的等不易察觉的隐性因素。其中,学生认为最应该评价的内容依次是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与教学内容。
(五)学生的评教方式与期望
学生对于“参加网上评教时所采用的做法”的选择,有26.9%的学生选择的是“都会根据真实感受认真填写”,46.3%的学生选择了“都是随意填写”,另外分别有12.4%、14.3%的学生选择的是会根据课程的重要性、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来进行填写。可见,现在的学生评教随意性大,缺乏可信度。在对希望的评价方式的选择上,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学生网上评教,达到了46.8%,有30.2%的学生希望能在期中和期末时通过教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代表三方的座谈会来进行交流评价。可见,学生网上评教这样的评价途径因其独特的优势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
(六)学生对评教结果的了解与期望
关于学生对评教结果了解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选择存在明显差异,有80.2%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评教的结果,也不知道学校和教师是怎么处理的,其余的学生选择的是“仅知道教师的最终得分”,也不明白分数是怎得出的,对于其他的具体情况也是一无所知。可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的结果反馈渠道不通畅,反馈内容不具体,学生不了解评价结果,看不到评价的意义,导致学生缺乏参与评价的积极性,盲目评价,敷衍了事。
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结果处理的期望发现,87.1%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和教师能够及时向学生反馈具体的评价结果,并且能告知改进措施,让学生监督教师改进。还有12.3%的学生希望教师除了能看到评价得分,也应该看到学生的具体意见,并能够与学生沟通进行改进。
(七)学生对评教的总体态度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现行的学生评教对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是否有用”的选择上差异显著,选择“完全没用”和“基本没用”的学生合计占到了47.9%,有30.4%的学生选择了“不确定”,仅有21.7%的学生认为学生评教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详见图2。有近八成的学生表示现行的学生评教没有很好发挥其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作用。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学生评教发现任课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是获得学生普遍认可的、学生评教工作应有的目标取向。同时,学生对现行评教的感受与他们对评教的期望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现行的学生评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宣传不到位,学生被动消极评价。首先,在调查中很多学生提出要匿名评价,事实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评教是匿名进行的,被评教师并不会看到学生的任何信息,但学生需要通过实名登录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才能进行评价,这样的系统设置导致很多学生误以为是实名评价,因而担心被评教师会看到自己的信息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态度。其次,由于缺乏宣传,部分学生不知道评价的结果所为何用,不了解评价的重要意义。再次,先评教后才能查看课程成绩的制度设计,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参与评价多是为了查看课程成绩,随意填写。
二是评价时间设置不合理。在课程结束、期末考试之后才进行评价,一来学生对一些结课较早的代课教师的教学已经淡忘,判断时难以找到具体的、清晰的课堂情节,容易凭感觉模糊判断,使评价缺乏准确性。二来课程已经结束,对教师的评价并不能使学生直接受益,学生感受不到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的指标由教务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而且指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学生难以准确理解与明确界定。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7.5%的学生不认可现行的评价指标,其中43.5%的学生表示一些指标很抽象,难以把握,他们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四是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也不具体。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提出要公开评教的结果,并最好可以告知改进措施,以便学生对教师改进情况进行监督,切实看到评教带来的利益。
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评教现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学生评教的需求,根据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与形成性评价理论,对学生评教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首先,加强宣传,克服学生参与评价的盲目感与恐惧感。将教学评价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之一,让学生明白评教的方法、时间与内容,并能清楚地认识到评教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关注教师教学。同时在评价开始之前,明确告知学生评价是完全匿名进行的,任课教师看不到学生的任何信息,并且评价的结果将会在短时间内尽快反馈给学生,以此来保证学生对评教享有完全的知情权,克服盲目感与恐惧感。
其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是主体”,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教师。学生评教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主要方式,本身就是为了改进教育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就本质来说,学生评教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 [3],重在过程与改进。在美国的一些高校学生评教过程中重视评价的形成,学生作出的评价只是一种参考,一种教师改进教学、促进课堂发展的手段。而我国高校更多注重评教的总结,将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对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专业的发展等很少关注。[4]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评价后几乎感受不到教师教学的任何改进。因此,在利用评价的总结提高师生的参与度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评价的形成,坚持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同时又不能因过多评价而增加师生的负担,可以在课程进行的中间和结束后分两次组织学生进行评教。课程中期评价重在及时地指出任课教师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促使教师做出改进,让学生获得更满意、更优质的教学;课程结束后的评价旨在鉴定教师教学的改进情况,评价结果将作为教师考核的指标之一。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关系,强调教育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天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教学评价中也应该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教师,由任课教师根据课时情况开通评教系统,并主动提醒学生在下一课时之前完成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意见,并结合自身的评价制定出改进措施。教学管理者对教学评价活动进行监督并提供技术支持。
再次,“以生为本,以学评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国际教育评价中心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评价“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等方面有较高的效度,但在评价诸如“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等内容时明显能力不足。所以在设计评教指标时也应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评价的重心由以前的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6]根据调查得出的学生最期望的评价内容分别是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设计评价指标应该以这四个方面为一级指标,再根据其内部要素分别设计二级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在语言的表述上也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的口吻,例如原来关于教学方法的评价指标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效果理想”,可以改为“教师在课堂上因材施教,能引发我的学习兴趣,让我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评价指标要从细微处折射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使得学生较容易做出准确判断,从而构建多样化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7]
最后,及时、具体地进行评价结果反馈。评教的目的应该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设性、引导性、帮的建议,而不是单纯的奖优罚劣。对确实优秀的教师需要表扬奖励,鼓励他再接再厉;对于那些评教结果一般或者较差的教师,应该组织专家、优秀教师和其一起共同分析问题所在,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8]另外,应该公开评教的结果。公开评价结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监督教师的改进情况,督促教师认真改进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评价结果,尤其是选修课程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下一级学生选课的参考标准,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9]学生能积极评教,教师也可以积极改进,形成良性互动。
[ 注 释 ]
[1] Oblitz,N.Are Student Ratings Unfair to Women?[J].News Letter of the Association for Women in Mathematics,1990,(20):17-19.
[2] 郑东辉,叶盛楠.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现状与需求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8-62.
[3] 毛建青,秦汉林.理性对待和使用“学生评教”的结果――基于国内外学者的文献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41-44.
[4] 王利.中美高校学生评教指标的比较研究[J].教育评论,2007(4):130.
[5] 崔颖,王力纲.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调整――基于大学教育理念的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2):90-93.
[6] 柳晓妮,张晓京,张丽嘉.学生评教的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7(3):13-15.
阅读是一项涉及面广并且很复杂的技能,是一种语言综合能力。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和交际具有极大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在感觉器官接受的信息总量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其他器官占6%。显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阅读课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巩固语法知识、扩大和积累词汇、训练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逐步获得独立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张树昌、杨俊萱,1985:79-84)。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如何设计,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在对长期进修留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长期进修留学生,包含初、中、高不同等级,学生来源包括欧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国家。
2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经过访谈、预调查、评估和调整几个阶段设计而成。问卷对调查对象设置了水平、地区和性别三个维度,采用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录入与分析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考虑到文章篇幅,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对不具有显著差异的维度不在文中提供数据说明。
3 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过程在上课时间完成。需求分析问卷分别发放266份,回收26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95.9%。
二、数据分析
1 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活动的需求
(1)排列第一位的项目选择
表1全体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
对不同选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52.09,df=4,p0.05,说明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没有显著差异。他们都认为A项(老师详细地讲解生词和语法)是最好的选择。
表二不同水平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
卡方统计结果显示:X2=18.16,df=8,p
表3不同水平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比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初级学生对A项和B项的选择比率远高于其他项,中级学生的选择比率在A(老师详细地讲解生词和语法)、B(在阅读课上也有说话方面的活动)、C(老师让我们阅读报纸和杂志)和D项(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些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有帮助的阅读作业)之间,并且比率比较分散;而高级学生则是在五项(E,老师给我们提供除了课本以外的别的材料)选择中更趋于平均。
考察不同性别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对不同选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0.54,df=4,p>0.05,说明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2)排列第二位的项目选择
表4全体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排列第二位上的选择频次
对不同诜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10.57,df=4,p0.05,说明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没有显著差异。他们都认为D项(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些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有帮助的阅读作业)是最好的选择。
考察不同水平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排列第二位上的选择频次,卡方统计结果显示:X2=384,df=8,p
考察不同性别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排列第二位上的选择频次,对不同选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5.11,df=4,p>0.05,说明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1 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在为阅读课制作需求问卷之前,对担任阅读课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一些在阅读课上经常出现的课堂活动:A项(老师详细地讲解生词和语法)、B(在阅读课上也有说话方面的活动)、C(老师让我们阅读报纸和杂志)、D项(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些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有帮助的阅读作业)、E(老师给我们提供除了课本以外的别的材料)。
根据调查结果,留学生在阅读课上对A项内容最为偏爱。留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还没有掌握大量的汉语词汇和准确的语法规则,因此语言知识在阅读中起重要作用,词汇与语法知识是阅读理解中非常关键的两个组成部分。孙晓明(2003:35-39)总结了国外专家和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后,指出第二语言阅读是语言的问题,而非阅读的问题。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留学生对生词和语法的学习极为重视,成为对阅读课的第一需求。因此,阅读课教师应该在词汇和语法的讲解环节予以重视。但同时也要注意过犹不及,因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的能力,讲解过多势必造成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对老师过分依赖的严重后果,使教学陷入单方输入、被动接受的静态模式,语言学习的目的难以达到。那么,阅读课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是阅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阅读课教师在讲解环节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互动”,应该对讲解环节精心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在双边的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此外。D项成为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活动的第二大需求。此项数据表明留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求。事实上,课外阅读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大有裨益,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大多得益于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不仅能使读者巩固语法,增强语感,促进对目的语语言文化的整 体了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创造词汇习得的绝好语境。让学习者有机会沉浸在目的语的大量输入中。弥补课堂教学阅读量不足的缺陷,使词汇量实现增长(刘畅,2002:2)。但遗憾的是,目前可供留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非常少,这也给阅读教师提出很大难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界应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编写适合留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在这方面,我国英语教学界的经验值得借鉴。
除此以外,在此项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留学生在水平维度上存在差异。初级学生比较需要A项和B项:中级学生对A、B、c和D项都比较需要;而高级学生则对五项都比较需要。结果显示,除了所有调查对象共同需要的A项以外,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对阅读课课堂教学的需求呈现出逐级增多的态势。而且,初级学生更关注阅读课堂的交际性,中高级学生除了关注交际性以外,在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的学习策略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2 启示
首先,我们认为第二语言教学阅读课堂中的交际性活动应该引起阅读教师的充分重视。我们同意李世之(1997:78-81)的看法:“阅读,最终目的是理解。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理解,而是语言能力的形成。”多种课堂活动的配合训练对提高阅读能力是有必要的。交际性的活动也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学习者对阅读能否产生浓厚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尽量减少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当发觉学生注意开始分散时,应注意形式和内容的适当变换或穿插其他活动,使阅读教学经常保持新鲜的感觉,学生乐于接受(朱益华、肖仕琼,2006:93)。阅读课堂上的交际性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习者进行参与式的学习。在参与式的学习组织形式中,学生围绕阅读材料中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阅读是他们进行交流和思考的工具,学生通过阅读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实质上,参与式的学习组织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以及阅读材料对于学习者的关联性,因此参与式的学习组织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王晓平、胡娇,2006:63)。
其次,中高级学习者在此项需求中,表现出了对阅读学习策略的重视。总的来说,我们发现中高级学习者认为阅读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阅读的熟练程度取决于阅读量。熟练的读者对词的再认是迅速而自动化的,很少发生阻断,能使词的意义很快用于更高水平的加工(何涛,2002:21)。吴勇毅(2007:42)的研究也指出成功的汉语学习者会有效地应用认知学习策略,他们会课后阅读汉语读物,用汉语思维,避免使用母语等,而且水平越高的学生用起来越是得心应手,而水平越低的学生越难使用,甚至无法使用。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也发现。相对于初级学习者而言,中高级学习者会对增大课内外的阅读量有特别的需求。心理学家曾作过实验。证明为了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仅仅投入适量的学习的效果不如过度的学习,即所谓的“过度学习效应”。当然,“过度”也有极限,据实验证明,一般来说学习程度以150%为最佳。要达到“过度学习”就必须有足够的学习材料,且必须保证一定的复现率(高小亚,2006:16)。在第二语言阅读过程中,对于学习者来说,在初级阶段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随着阅读文本难度的增加,到了中高级,对语篇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的掌握对于理解读物也至关重要。因为“足够的语言知识,迅速识别词义的语言运用技巧,一定的背景知识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预测、推理的阅读技巧是读者进行有效阅读的必要条件”(丁毅伟,2004:17-18)。而所有这些条件都要以广泛阅读、大量阅读为基础。大量的阅读是扩大词汇量、掌握语法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提高汉语水平的重要保证。此外,我们认为,留学生对更广泛阅读的需求,也与对外汉语阅读教材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有关,这也要求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在教材的时代性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活动的需求分析结果,阅读课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以互动的方式对课文作必要的讲解,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其他的语言交际活动。
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教学活动的需求分析结果可以为今后进一步改进汉语阅读教学提供依据。近些年,随着国外外语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蓬勃发展,新的理论、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教师,在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真正以“学”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从而更好地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毅伟.第二语言阅读认知观.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高小亚.生词与课文的关联度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6.
[3]何涛.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研究一中级汉语阅读教材生词童统计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2.
[4]李世之.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世界汉语教学,1997,(1).
[5]刘畅.论课外阅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2.
[6]孙晓明.第二语言学习者句法知识与阅读能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7]王晓平,胡娇.提高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国外关于阅读兴趣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江西教育科研.2006,(2).
学习需求是人的一种本能,在英语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包含学生的个人对英语课程本身的需求,也包含着学生对英语学习环境的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氛围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两种。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及英语学习目标。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及企业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高校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W习需求受到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的高度重视,成为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需求
1.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首先,高校学生大多数比较重视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有很多学生希望自己的英语水平可以达到跟外国人交流,阅读英文作品的程度。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限于证书的要求,更多的出自自身对英语能力的渴望;其次,有些学生希望自己能够运用英语技能熟练进行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在英语技能中,口语能力更加受到高校学生的重视;最后,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并且生源质量逐步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用人单位需要大学生的四六级证书。因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证书的要求。
2.学生对教师教学的需求。首先,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需求量较大,且期望值较高。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希望教师能够以四六级考试为主,一部分学生希望英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以课外内容为主,只有少部分学生希望在英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主。这表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等级证书要求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学习英语并不是为了掌握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而是为了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以找到好工作;
其次,学生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生希望英语教师能够积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
最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着一定的需求,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积极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需求的策略
1.完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高校应积极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内容。首先,高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高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应重视学生的英语技能、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最后,做为公共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英语教师要加强与各专业教师的沟通与了解,在对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做到对各专业学生有倾向性的开展公共英语专业教学。如,对于外贸专业学生,要多引入外贸相关英语用语;对于幼教专业学生,则可以将一些简单易学的英语歌曲作为公共英语例子教授给学生。
2.转换教师角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积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技能。为此,教师要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制定相应的英语学习计划,如适当的开展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英语教学活动,在教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则在一旁充当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生的个性需求受到英语教学的重视。高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应积极重视学生的个性需求,积极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现实需求,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英语需求进行整合。根据学生的英语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例如,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当今学生喜爱的英剧、美剧等挑选其中的经典台词,作为教学案例对学生开展公共英语教学。并将句子中的英语单词、语句构成等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施晓燕.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89-93.
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是高等学校信息资源中心,是知识信息整理、存储、加工与传播的中心和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中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开创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在了解大学生需求基础上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成为图书馆的重要课题。笔者对高校在校大学生图书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图书馆资源需求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从各院系中随机选取7个学院15个班4个年级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科学、系统、实用、可操作原则,从大学生对图书的偏好、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对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和自习室的服务管理的意见和看法,对图书馆的硬件设施、管理与服务、数据库的使用、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调查涉及本科 4 个年级的不同专业,随机共发放调查问卷312份,收回298份。回收率 95.5%,剔除信息不全或明显失真的无效问卷,有效问卷 273份,有效率 91.6%,其中男生98 人,占35.9%;女生175人,占64.1%① 。
二、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的需求
1、为就业而提高素质的需求。就业压力使学生产生了危机感, 他们既要学好专业课, 又希望通过课外充电全面快速提高自己,适应社会。半月谈、大学生就业、成才与就业、 中国大学生、 演讲与口才等期刊是学生抢阅的对象。有准备毕业后到中学任教的同学, 他们读一些像 《中学数学教学》等有关中学教学的期刊,为就业进行详尽细致准备。
2、考研或公务员的需求。随着我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不断增长,学生考研的信心也不断增强。他们是阅览室的半月谈、时事政治手册、英语世界、大学英语等刊物稳定而连续的读者。
3、完成科目作业的需求。 学生为了搜集所学课程所需的参考资料及完成教师布置的论文作业,需要去查阅相应刊物。
4、组织各种校园活动的需求。院党委、 团委、 学生处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生活、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需要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大学生们非常青睐人物、 科学与生活、 名人传记、曲艺等社科期刊。
5、调节身心的需求。 当大学生调整情绪,想放松一下,也可以在图书馆看一些如世界文化、 大众电影、环球知识窗、体育类等扩大视野、文化娱乐性的期刊,有利于学生在休闲的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
(二)大学生对图书馆馆藏的使用情况分析
从2008年1月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所有阅览室及外借处,实行"全面开放"服务,取消以往"分时、分段、分场所对外开放"的传统服务模式。读者由总门禁统一进出,各阅览室直落式开放,总服务台校园卡集中办理借还书手续,真正实现"藏、借、阅、询、查、管"多元一体化服务。图书馆馆藏文献约为535.9万册(含纸质图书及电子电书),主要以财经、政法和管理类文献为主,覆盖人文、社科及部分工科专业。在订的中外文报刊达4325册。图书的品种和数量丰富齐全。在被调查的273名大学生中,一周一次及以上到图书馆的学生为 196人,约占调查总数的五分之四,说明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频率是比较高的。总体来看,到图书馆阅览、自习的学生较多,到图书馆主要为上自习的有90人,约占三分之一,阅览的有102人,约占三分之一强,借书的有69人,约占四分之一。
(三)大学生借阅文献类型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大学生所借阅图书类型主要是专业书籍、外文和计算机类,分别到调查总量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学生主要是为完成作业、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或拓宽专业知识借阅专业书籍;主要是为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借阅外文和计算机书籍,该类书籍在临近考试前借阅量最大,而借阅其他类书籍则主要是为增长见识或休闲需要。
(四)大学生对图书馆服务满意度分析
通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对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服务态度、阅览室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图书馆的总体服务还是满意的,对图书馆开放时间、服务态度和报刊更新频率满意度较高。学生对图书馆新书上架速度表示不满意的较多,可能会导致学生借阅兴趣下降,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查显示学生对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很低,主要原因在于设备配置较差,网络速度太慢等。
(五)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分析
数字化电子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文献重要资源,电子资源具有信息新、更新快、检索方便、多用户共享等优点,受到学生的青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的被调查者中基本上都知道图书馆馆网页上提供的数据库资源,有一半的被调查者经常浏览图书馆网站,有接近一半的大学生经常访问并使用中外文电子文献资源,表明图书馆的网站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读者经常访问的中文电子文献资源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二者总和占访问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调查结果表明,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不经常访问图书馆网页。甚至有少数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电子文献资源。
三、满足大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的建议
(一)优化图书馆藏书。学校图书馆及时补充图书馆藏书,完善馆藏的学科结构,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一个丰富的文献资料来源库。
(二)加快书刊的更新速度。不少读者反映期刊的更新速度过慢,图书馆的很多专业类藏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图书馆应及时剔除陈旧图书,增添学生们需要的专业图书,更换时事类期刊。
(三)增强软硬件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等技术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技术的保障。图书馆应根据学生们的需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如扩充自习室座位,增加插座个数、扩充无线网络容量、增加有线网络布线,满足同学充电、使用自带电脑的需求; 还应更新电子阅览室电脑软硬件。
(四)开展信息服务的导航
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导航者,应主动关心大学生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信息通报、馆藏介绍、资源利用等专题讲座,提高大学生信息检索技能。很多新生在中学对图书馆有些感性认识,但可能从没进过,进入大学图书馆,面对众多藏书,既好奇又不知所措。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新生入馆教育,介绍图书馆的性质、用途、馆藏资源布局、借阅流程、数据库检索等,使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进而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五)大学生应变被动为主动。大学生从小接受应试教育,习惯了教师填鸭式教学,养成了被动接受信息的学习习惯。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学习。在充分认识图书馆的重要性基础上,对图书馆规章制度、服务形式、资料检索途径、图书借阅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做到大致了解,了解我国主要分类法,学会文献检索。主动学习文献检索技能,让图书馆更好地为自己学习生活服务。
四、结语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源信息中心,是人才培养、科研服务中心。学生对图书馆工作的满意度是检验工作的最佳指标之一,图书馆工作人员始终遵循"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 从每一件基本工作做起,通过勤奋的工作把美好的图书馆资源展示给学生,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做出贡献。
注释:
① 本研究相关数据来源于2012年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大学生服务最大化"活动整理数据。
参考文献:
1.引言
需求分析是一种调查研究方法。需求指的是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以及学习者现有的英语实际水平与期望达到的英语水平之间的距离。从内容上看,Hutchinson and water 提出了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个概念。他认为目标需求就是分析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动机和使用英语的情况,学习需求就是分析学习者为了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有效地交际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Brindley 和Robinson 把所有关于学习者的客观情况(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语言学习中的难点等等)笼统地称为客观需求,而把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求(信心、态度等)概括为主观需求。Dudley-Evants和St·John 则把需求分析细分为三个方面:目标情景分析、学习情境分析和现状情境分析。目标情景分析是指分析课程结束时学习者应达到的目标,它由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决定。学习情境分析是指分析了解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态度、经历和要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现状情境分析要求教师了解学习者的目前学习水平,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障碍和差距,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教学大纲、设置课程、组织教材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需求分析正是通过目标情景分析和学习情景分析,或是观察学习者的主客观需求,或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施、教材的组织和使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提供依据。
需求分析是评估研究范畴中为实施和改进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而开展的一个诊断过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资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学习者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后,我们很有必要再次征集学生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学。
2.研究设计
2.1研究目的
本次问卷调查研究以常德师范学校商英1101班为个例,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商英1101班经过学校一年的改革实验,特别是实施两证三包的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目标需求之间的关系,为中职学校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需求的商英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真实的依据。
2.2研究方案
2.2.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常德师范学校商英1101班学生,共发放问卷21份,回收问卷21份,回收率100%。
2.2.2.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共设计了25个问题,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部分可多选)形式。所有问卷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集中做答,统一回收。因此,所有回收卷均为有效卷。
2.2.3研究内容
此次问卷是针对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需求的调查,问卷共25题,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两证三包课程设置的评价;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评价。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学生的学习动机
(1)目的
第1题考察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主要目的。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19%的学生选择喜欢英语,76%的学生选择就业需要,5%的学生选择已读这个专业,不得不学。从反馈的结果来看,95%的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动机,学习目的明确。与第一次的问卷调查结果相比,学生出于兴趣而学英语的变化不大,基本持平,但学生的目标需求越来越明确,增加了26%。这说明学生对将来的目标情景有一定认识,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择业需求联系起来。同时,因为中职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生出于兴趣而自主地学习英语的内源性动机缺乏,多数学生学习比较被动。而以岗位能力为导向,满足学生择业需求的课程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外源性学习动机。
(2)态度
第2题至第6题设计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从而了解他们学习英语的态度。第2题中,81%的学生表示喜欢学英语,14%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仅有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第3题中,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商务英语很有用。这和我们第一次调查的结果基本相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兴趣。4、5、6题主要考察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所有学生表示都有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英语俱乐部、英语单词竞赛和英语班会活动人人参加,英语歌唱比赛和英语短剧表演的学生人数都超过了50%,90%以上的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感到满意。相比于第一次仅有28%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调查结果,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两次反馈的对比结果来看,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第二课堂活动的蓬勃开展,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3)兴趣
7至11题想找出学生感兴趣和最看重的技能是什么。从表7、表8、表9、表10、表11显示的数据来看,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还可以从商务实训模拟(86%)、少儿英语说课(71%)、酒店前台接待(62%)、企业见习(57%)和举办相关讲座(38%)进行。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说和听的能力学生最为看重,分别占57%和43%。学生最感兴趣和最想了解的商务技能是商务谈判(81%)、外贸单证(76%)和电话交流(67%)。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英语知识(81%)学得最好,而实际的商务技能(86%)是最欠缺的。
这和第一次的调查数据基本相同,学生对于工作中最实用的两种技能说和听重视度最高,这与他们最想了解的技能相吻合。正因为如此,86%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还应开设商务实训模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实施的商务英语两证三包强实践的模式还有待完善。
3.2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第12题至21题,主要从学生对目前两证三包课程设置的反响方面展开调查,其中包括两证三包课程设置的种类、难度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评价和建议。
(1)种类
表12的数据显示,学生认为课程种类很好或好的学生占了86%,14%的学生则认为课程设置种类一般。这和第一次问卷调查数据有了很大改变。第一次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课程种类设置持肯定态度的只有46%,其他54%的学生则认为课程设置种类一般或不好。这表明学校原来课程种类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但还有改进的空间。经过多方调查、多次研讨后,我们最终确立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目标岗位群。同时,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我们对课程种类的开设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课程种类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就业需求及目标岗位能力,因而受到学生的肯定。
(2)难度
学生对两证三包课程难度的看法可以从表13中反映出来。表13的数据显示,认为课程较难的学生占24%,而76%的学生认为难易程度适当。这和我们第一次调查的结果一致。中职的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有限。因此,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以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为依据,课程的设置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过容易,否则,将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3)反响
为了了解学生对两证三包课程设置的看法,我们设计了几个问题调查分析。首先是学生对整个课程设置的评价。从问题14、15、16显示的数据来看,95%的学生对课程持满意态度。这和我们第一次调查的结果一致。86%的学生认为目前课程对就业有帮助,而第一次问卷数据仅有47%。通过现在两证三包课程的学习,学生认为能完全掌握或基本能够掌握商务英语技能的人数比例为29%和48%。两次数据表明,学校在了解学生目标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商英人才的要求,完善课程设置,把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起来。新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实用性特点。其次是学生对选修课程包的想法。问题17、18的数据显示,对选修课程包满意的同学比率高达95%,而少儿培训师课程和前台接待课程满意度最高,分别为67%和62%。实训模拟和语法类课程满意度稍弱,占38%和29%。选修课程包是新增设的内容,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英语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将来就业不同层面的需要。选修课和必修课的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是对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67%的学生对教材满意,其余33%的学生反映教材不满意的主要问题在于内容趣味性差和缺少互动性练习。单证考试的教材,内容虽然很实用,但同时理论性也较强,这对于基础弱的学生来说,学习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授时,应尽可能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材料和模拟真实场景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反馈
学习环境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学校提供的硬软件支持、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师师资队伍。问题21数据表明,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和外教这两项最为满意,分别占到90%和86%。实训基地和优化教师队伍这两项学生的满意度较低,只有33%和48%。对于教师的授课方式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满意,占86%。学生表示课堂上经常参与的机会较多,占77%。同时他们希望教师在商务行业上能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在课堂上能更多的运用角色扮演和游戏(52%)、情境模拟(48%)及小组讨论(43%)三种形式授课。相比于第一次的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满意度明显增加。这缘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的努力。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学校搭建了网络平台并将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引入各班,积极筹备实训室,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外出学习。而教师一方面通过外出学习、互相听课、集体备课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次数据表明,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学生心中的理想教师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师是既懂商务英语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建立一支既懂英语又懂商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4.研究启示
4.1需求分析对课程设置的启示
从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目标需求较强,并且学生的目标需求与社会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学生对于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实践的商务操作技能最为重视。越是与工作场景相关的学习内容,学生的重视度就越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越高。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体现社会需求,将社会需求与个人的学习需求结合起来并作为课程设置的首要前提。其次,课程设置还应立足于本校实际,设置合理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就业岗位,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学生核心的职业岗位能力。我校两证三包课程的设置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4.2需求分析对商务教学的启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教师的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程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教师教学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了解学生喜爱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就非常必要。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互动形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其内源性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结语
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课程设置,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商务英语的教学起着牵引作用。作为商务英语教师,我们需要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间歇性地,持续性地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动态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1]汪双飞,林丹燕.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设计[J].琼州学院学报,2010,(3).
[2]唐伟清,芦有珍,刘凌,程利平,刘江.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博士·专家论坛.
[3]郑李卉.浙江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商务英语需求分析[J].社会科学教学,2011,(中).
礼仪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大学生学礼、知礼、懂礼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越来越多的大学增设礼仪课程,名称不同,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公共礼仪、大学生礼仪等等,本质都是相同的,通过礼仪的学习,让学生提高文明修养,帮助大学生学会建立掌握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规范和知识,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然而,开设课程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并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也没有履行。如何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礼仪课的讲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礼仪课程现状
1、学生自身兴趣不浓
礼仪课程在很多学校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认为是选修课,不如专业课重要,只是上课应付,有的到课率非常低,玩手机,听歌,根本不抬头不听教师讲课。教师让练习的动作不感兴趣,也不配合。有的学生认为礼仪课内容简单,一看就会,没必要听。有的认为讲的内容离自己比较远,用不上。
2、教师教学模式陈旧
许多礼仪课程的开始,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满堂讲,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只关注自己一个人讲,不注重学生听的效果和互动,学生也就养成了习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重理论轻实践
礼仪课程有别于其它课程,实践性比较强。许多教师上课时,注重讲解理论,对实践部分讲解、练习过少,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教学方法很单一,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希望礼仪课程能丰富多样化,多展示图片和视频。而有的礼仪课程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讲的枯燥,有的使用多媒体,做了课件,但是课件以文字居多,只是把书本上条条罗列到课件上。
4、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高校开设有礼仪课程,但是专业师资缺乏,很多礼仪课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课转过来,借着兴趣爱好,自学成才,知识不系统、不全面。学校也不重视礼仪师资的培养。
二、高职高专学生礼仪课程学习需求分析
通过近些年来的礼仪课教学和的对学生接触,了解到学生希望开设的礼仪课程里,能学到关于社交方面的礼仪、面试求职礼仪、商务交往礼仪这三大方面礼仪。而对专业所需岗位礼仪及国外和国内的传统礼仪兴趣不大,对礼仪理论和传统文化兴趣不浓。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急功近利思想,希望学了就能立刻用上,只学习和自己相关的,他们希望培养自己良好的交际能力,获得更多的朋友,有好的人缘,在交往中能语言得体、举止优雅。在礼仪教材的选择上,学生希望教材不太难也不太简单,知识点涉及面要广泛。因而礼仪课教材的选择上应选择难度适宜、知识面广泛的教材。在上课的方式上,学生希望课程多采取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多实践等方式。不喜欢只对着课本讲。因而,我们发现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下,大学生更青睐于形象、生动、直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这些需求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礼仪课程内容。
三、高职高专学生礼仪课程改革建议
1、在学校各专业广泛开设礼仪课
鉴于目前大学生礼仪的缺失,传承中国优秀礼仪文化。学校可以在各个专业增设礼仪课程。根据学校各个专业特点不同,进行不同设置。可以将礼仪课分以下几类:(1)专业必修课。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航空服务、高铁运输、文秘等这些专业礼仪课设为专业必修课。(2)专业选修课。学电子商务、经济、营销等专业开设专业 选修课。(3)公共选修课。理科、工科等学生可以开设公共选修课。开设时间宜早不宜晚,在开学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比较好,让学生刚入学就接受礼仪教育,养成一个好的礼仪习惯。
2、校内编写礼仪教材
很多学校的礼仪教材是征订的,但很多教材大同小异,你抄我的我抄你的,不实用,不能结合学生实习需求编写。有的专业是选修课,没有教材。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校内礼仪课教师分工编写,在学生中开展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所在,确定编写大纲,统筹兼顾,系统全面的编写学生所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3、加强师资的培养
教师的缺乏将直接影响礼仪课的教学效果。很多学校的教师没有进行过专门礼仪研究和培训,礼仪课是兼带的课程。因而,学校要加强对礼仪课师资力量的培养,对从事礼仪课的老师进行筛选,选择水平高的送出去学习,或参加一些教学研讨会、交流会。教师自己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礼仪知识,提高个人的素质,教师除了上课讲解,平时也应做好表率,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言行举止,创造好的礼仪环境氛围。
4、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
礼仪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多了解学生需求,结合学生需要,精心挑选上课的内容,认真备课,广泛收集礼仪相关资料,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上课,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除了采取讲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典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分析等多种方法。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找相关的礼仪视频进行观看。同时也可以采取现在流行的微课模式,将知识点细分,下达任务,做成 小视频等。
5、改革考核模式
期末考试是对学生掌握一门课程的检验。礼仪课程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住礼仪的理论而是重在平时的运用,不能采取传统的笔试方式,而且礼仪课笔试的成绩并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礼仪素质。因而,需要改革现有的考核模式。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面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可以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讨论表现及平时 作业完成情况、日常生活与老师同学相处的表现情况、日常礼貌礼节等多方面考虑。期末可以采取面试实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礼仪的实践,注重自己平时礼仪的表现,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学生自身兴趣不浓
礼仪课程在很多学校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认为是选修课,不如专业课重要,只是上课应付,有的到课率非常低,玩手机,听歌,根本不抬头不听教师讲课。教师让练习的动作不感兴趣,也不配合。有的学生认为礼仪课内容简单,一看就会,没必要听。有的认为讲的内容离自己比较远,用不上。
2、教师教学模式陈旧
许多礼仪课程的开始,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满堂讲,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只关注自己一个人讲,不注重学生听的效果和互动,学生也就养成了习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重理论轻实践
礼仪课程有别于其它课程,实践性比较强。许多教师上课时,注重讲解理论,对实践部分讲解、练习过少,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教学方法很单一,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希望礼仪课程能丰富多样化,多展示图片和视频。而有的礼仪课程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讲的枯燥,有的使用多媒体,做了课件,但是课件以文字居多,只是把书本上条条罗列到课件上。
4、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高校开设有礼仪课程,但是专业师资缺乏,很多礼仪课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课转过来,借着兴趣爱好,自学成才,知识不系统、不全面。学校也不重视礼仪师资的培养。
二、高职高专学生礼仪课程学习需求分析
通过近些年来的礼仪课教学和的对学生接触,了解到学生希望开设的礼仪课程里,能学到关于社交方面的礼仪、面试求职礼仪、商务交往礼仪这三大方面礼仪。而对专业所需岗位礼仪及国外和国内的传统礼仪兴趣不大,对礼仪理论和传统文化兴趣不浓。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急功近利思想,希望学了就能立刻用上,只学习和自己相关的,他们希望培养自己良好的交际能力,获得更多的朋友,有好的人缘,在交往中能语言得体、举止优雅。在礼仪教材的选择上,学生希望教材不太难也不太简单,知识点涉及面要广泛。因而礼仪课教材的选择上应选择难度适宜、知识面广泛的教材。在上课的方式上,学生希望课程多采取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多实践等方式。不喜欢只对着课本讲。因而,我们发现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下,大学生更青睐于形象、生动、直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这些需求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礼仪课程内容。
三、高职高专学生礼仪课程改革建议
1、在学校各专业广泛开设礼仪课
鉴于目前大学生礼仪的缺失,传承中国优秀礼仪文化。学校可以在各个专业增设礼仪课程。根据学校各个专业特点不同,进行不同设置。可以将礼仪课分以下几类:(1)专业必修课。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航空服务、高铁运输、文秘等这些专业礼仪课设为专业必修课。(2)专业选修课。学电子商务、经济、营销等专业开设专业 选修课。(3)公共选修课。理科、工科等学生可以开设公共选修课。开设时间宜早不宜晚,在开学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比较好,让学生刚入学就接受礼仪教育,养成一个好的礼仪习惯。
2、校内编写礼仪教材
很多学校的礼仪教材是征订的,但很多教材大同小异,你抄我的我抄你的,不实用,不能结合学生实习需求编写。有的专业是选修课,没有教材。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校内礼仪课教师分工编写,在学生中开展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所在,确定编写大纲,统筹兼顾,系统全面的编写学生所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3、加强师资的培养
教师的缺乏将直接影响礼仪课的教学效果。很多学校的教师没有进行过专门礼仪研究和培训,礼仪课是兼带的课程。因而,学校要加强对礼仪课师资力量的培养,对从事礼仪课的老师进行筛选,选择水平高的送出去学习,或参加一些教学研讨会、交流会。教师自己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礼仪知识,提高个人的素质,教师除了上课讲解,平时也应做好表率,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言行举止,创造好的礼仪环境氛围。
4、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