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0:42: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效能学习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英语学习要一个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动力,有方向。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的事实也证明: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成就天才的必备素质就是远大志向、明确目标、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百折不挠。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路高歌,战胜各科学习困难,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在日常学习中勤奋苦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面对学习中的挫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并掌握一套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理想彼岸。
二、统筹计划学习法
英语学习要从基础抓起,正像建造楼房先要有图纸,打仗先要有部署一样,成功有效的学习也必须制定好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计划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并根据执行情况,适当及时调整。他们把实现自己的计划作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责任。计划性强的学生,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是一定的,所以他们干完一件事马上就去干第二件事。这样,时间抓得很紧,就不会浪费。
三、兴趣引导法
英语学习兴趣对以后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使学习兴趣化,是获取成功的特别重要的法则。你可能很积极、很努力地学习,但只有把这种积极、这种努力转化、培养为一种浓烈的兴趣,才能学习好。因为有兴趣,才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够不知疲倦地学习,而进入乐此不疲的境界。学得高兴、学得舒心,就不容易疲劳,越学越有劲头。同学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觉得愉快、轻松,就不会觉得痛苦,就会焕发精力和创造力。反过来,如果让你做一件很头痛的事情、不喜欢的事情,你还没有做,就已经开始厌倦疲劳了。
四、高效率学习法
英语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要注意时间的有效利用,时间是每个人确实能够拥有的最为宝贵的东西之一。时间是无可替代的,如果随意糟蹋或浪费,时间便一去不复返。作为学生,谁能够高效地管理时间,科学地利用时间,抓住时间的脉搏,谁就能创造学业的成功,成就人生的辉煌。爱时间就是爱生命,爱生命的每一部分。谁把握住时间,谁就拥有一切。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也就是说时间就是生命。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挥霍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时间就是生命。
五、笔记学习法
在日常的读书、听课、复习的时候,对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英语材料、知识点、问题迅速及时地标记出来,记下来,然后整理成笔记,这对于巩固知识,积累材料,提高学习成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笔记、抄写、摘录、标记等既可把要记忆的东西在头脑中加强,同时可以促进思考,还可以把知识整理在笔记本中,作为资料保存或多次复习使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要想提高读书的效果,最好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因为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六、全面预习法
打无准备的仗必输,没有预习的功课一定不会好。要想有一个高效的课堂学习,必须牢牢抓住课前预习这个关键环节。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即准备。预习就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七、高效听课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做好学生预习的指导,应该做到在预习前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老师在布置预习时形式要灵活多样,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针对预习提纲进行课堂教学。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我布置学生课前先阅读教材第56-57页的内容。让他们完成以下几道练习题:
1.找一找,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2.想一想,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3.请你用不同的办法画几个圆。
4.试用圆规画几个圆。并在其中一个圆里标出各部分名称。思考:怎样用圆规画圆?画圆时应注意什么?
5.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再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并思考: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里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预习提纲设计了“天才go,go,go”的环节进行教学。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熟悉,个个都摩拳擦掌,信心满满准备冲关。所有的冲关环节都圆满完成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课堂效果非常明显。如此可见,预习是提高学生听课效益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这种良好的有效的预习习惯伴随学生一生。
二、培养学生专心上课的习惯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如何让学生在40分钟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指导学生上好课是关键。要让学生上好课就必须在课堂上让他们把耳、目、脑、口有效地利用起来,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首先要让学生会听。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听讲时边听边记,抓住重点。
其次要让学生会看。学生有了听的能力,还要具备看的能力。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看一看,议一议,练一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眼看。让学生通过多看书,多看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如分步观察、对比观察、归纳观察等),做到多样性;学会对观察对象(题目、图形、教具)全面分析,做到全面性;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条件逐个分析研究,做到准确性和深刻性。(数学问题中不少隐蔽条件,要仔细观察才可以揭示出来)。
再有要让学生会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让学生动脑筋思考。以疑激思,强化训练,长期培养,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最后要让学生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例如我在教学方程解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题:某人从甲地出发先乘船,每小时航行25千米,4小时后改乘汽车,又行了2.5小时到达乙地,乘汽车比乘船多行了6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行程问题的应用题,用方程解该题,就必须弄清楚题目的结构,数量间的关系。从题意上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不难看懂,但要从中抓住数量关系并不易。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找准数量关系,我采取了反复的读题,说题训练,先请大家说一说题中讲了什么事件?乘车与乘船有关系吗?什么关系?你是从哪里看出的?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反复听说,做最基本的思维练习,激发思维的兴奋度,刺激大脑产生解题欲望。这一番的听说练习,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走了多个来回,题意深刻理解了,数量关系也就出来了。
三、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俗语说:“温故知新”。也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及时复习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我认为有效的课后复习可以分三步进行:
1.尝试回忆
就是不看书,独立地回想教师的授课过程。
2.钻研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应该从头至尾逐句地去钻研教科书,因为教科书中写的是需要记住的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础的知识,必须认真思考。对于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可以不用再花很多时间,要把时间花在回忆时想不起来或记不清楚的部分。
3.整理归纳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此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学生完成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生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的作业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1.应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2.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一、数学和计算在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我们这一生都要和数字打交道,无论是生活中去买东西,还是工作中时不时要处理的数据,都离不开数学和计算。因此我们教育学者从一开始就在小学阶段设置了基本的计算知识,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会遇到的数字,我们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去接触和掌握,这样让学生早早的形成认知,对他们是终生有益的。
二、计算能力的发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的作用
数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概念和数字的累积,而是数与计算在各个层面上都紧密联系的。他们在概念、性质、公式等方面都有严密的逻辑性。我们所接触的所有概念、性质和公式其实都经过了抽象的推理。就拿我们经常说的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乘法与除法来讲,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相互依存和统一的。因此,学生学习数学,不能单纯的让他们知道一是一,二是二,而应该让他们同时意识到所学知识之间存在一种联系。
正因为如此,如果学生在某一环节没有掌握好,必然会影响到另一个环节。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怎么越学学糊涂啊?是的,和中医中的经络的道理一样,要想全身都通,必须所有点都要通。在数学中一样,如果你整数的加减乘除计算方法都没学好,后面的小数、分数的加减乘数就有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新旧知识相结合。
所以,提高计算能力不是说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要求我们教师从低年级就要重视,打好基础是成功的关键。
三、浅析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
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接触计算,这个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初步接触计算的原理。知识虽然很简单,但是能不能教好学生也是很考验教师能力的。二年级的乘法口诀很重要,基本上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如果乘法口诀没有学好,那么直接会影响到学生以后计算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阶段的教学。
2.重视口算和心算能力的提高
口算是笔算甚至以后所有计算的基础,笔算能力的高低受到口算正确和熟练程度的直接影响。所以,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我们可以采用游戏方法,分组进行练习,或者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次做几道题,持之以恒,终有成效。
3.培养学生对算法和法则的理解
教学大纲中说道:“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由此可见计算法则的重要性,学生能不能理解计算法则对于他们计算能力的提高也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既要学生懂得怎么去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的乘法》时,要使学生理解以下几点。
第一:23×14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4个23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4盒的支数是多少即4个23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3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这样学生就会知道,两位数的乘法是前两步是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非常直观的明白两位数乘法的算理,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第二:计算中还要强调数位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相当于求4个23得92,所以又要和乘数4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3个得230,(也可看成23个10)所以3要写在十位上”,这样能清晰的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反复练习,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理解掌握算理。
4.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的数的大致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例如教学《体育场》时,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观众?多数学生看到题目觉得十分困难,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让他们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的结果,再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方案1:体育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大概有40个看台,大约有2000个座位。
方案2: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20排,大约共4000个座位。
……
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应该适当予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有动力继续大胆尝试。这节课的讨论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促进学生判断、推理等多向性思维的发展。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就算是再有天分的孩子,没有后天的努力也是没办法成才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养成刻苦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这不仅对学习成绩提高有提高,也对以后他们面对困难的态度有帮助。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同甘共苦,持之以恒的努力。
参考文献:
一、课内培养语言兴趣,过好语言关
学生口语弱主要的原因是不能够集中注意力,逐渐失去了口语表达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加以解决,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让每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从组织课堂入手,在每个环节都应用简单的英语表达,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还不能完全接受,可以采用先说英语再说汉语,先慢说并且重复几遍,逐渐过渡到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课堂用语,这时就可以加快语速,一气呵成,让学生慢慢习惯并且融入到英语的氛围中。学生的兴趣是建立在直接的感官之上的,因此教师还要多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whatisyourfavouritefruit》时,教师呈现出美味的水果让学生亲自品尝,感受食物的形状和味道。学生吃到苹果能够想到“red”和“sweet”,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出“theappleisredandsweet”,接下来让学生仿照这个句子说说其他东西该如何表达。然后运用多媒体鲜活的画面再次吸引学生眼球,呈现多个苹果进行练习:“Ilikeapples.theyaresweet.”学生通过对实物的感受从简单的形容词慢慢串联成句子,以多种感官参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教师要创设情境,把课堂和生活融在一起,让学生在英语对话中实践和探索。例如学习“hello”,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打招呼的画面,在自然而然中学到语言知识。英语的口语表达需要每名学生的积极参与,有些学生因为怕说错被笑话或者胆小不敢说,教师要创建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学生做到敢说、敢交流。我在课堂伊始会播放let’schant让学生跟唱,学生唱的怎样不予评价,主要是放松学生心理,活跃课堂的气氛,在学习动物时可以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运用简单的句子说一说动物的样子,例如:“themonkeyiscut.”甚至可以让学生画一画、玩一玩。引导学生在自由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张开嘴巴。培养了兴趣的同时教师还要时时纠正学生的发音,一口流利的口语的首要条件是发音要准确,在音标的发音中找到舌头的位置,注意口型的变化,在读单词时严格要求学生陪读的轻重音变化,再读句子是注意声调、吞音和连贯性,在表达时夸大口气,读出情感,不要只停留在“读得像”。教师要严于律己,每个单词和句子的发音都要严格,在反复地练习中养成正确的发音。口语表达离不开大量词汇的积累,我们要要让学生多背单词。记一些常用词、急用词。小学阶段口语表达可以简单些,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一些常用单词的用法,例如be动词、助动词,还有go、make等,用这类单词套用不同的句型,引导学生在记忆中总结经验,学会一些小词、短句和简单的句型,理解了稍难的课文后,当学生在情景对话时就能够利用简单的句子进行表达了。
二、课外创建语言环境,增设活动
练习英语的口语表达是为了在生活中自如地运用,因此不仅仅要在课堂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外也要为其创建语言表达的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看看英语的身影。我曾设计以这样的家庭小练习:“向家长介绍一种水果或食物”学生最开始只简单地说“Itisanapple.”我让学生在其介绍的东西上贴上形状、颜色等的单词标签,第二天,一名学生对家长做了这样的介绍:“Ihaveacat.Heisbrownandsmall.Helikesfishverymuch”。同时还可以举办英语诗歌朗诵、英语歌唱比赛、英语猜谜大赛等活动,通过比赛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学生在活动准备阶段肯定努力校准发音,熟记每个单词,注重句子的连贯和语调的夸张,在比赛中学生能够尽最大努力展示自己,比赛后能够总结自己的不足,为下次的活动积累经验。同时开设英语角、英语晨读也是锻炼口语表达的重要途径。我在英语晨读中设立了“小组表演”,前三分钟听录音读同一段对话,三分钟后学生模仿对话展开练习然后上台表演,学生在听录音时模仿和规范录音中的发音和声调,在自由练习中提高口语的自由运用能力。英语宣传同样有利于英语口语的提高,例如英语小板报,午休时间播放英语歌曲或故事,让学生随时随地听见和看见英语。在课余时间播放一些英语动画片,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人们用英语对话的轻松自如,在有趣的画面和夸张的语气中体味英语的魅力。如果有机会能够真正和外国进行一次对话相信会大大刺激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口语表达欲望。课余时间是一个较为轻松和自由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下能够更自如地掌握本领,教师如果能从学生兴趣入手,相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会迅速提高。总之,熟练的口语表达要以扎实的知识基础为前提,从发音到单词的记忆和句型的掌握都要牢固,从课内到课外要感染、渗透给学生英语的魅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练习表达,在口语练习中夯实知识.
作者:卢丽娟 单位:扶余市增盛镇中心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18-04
跑步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锻炼身体方式之一,良好的跑动能力取决于跑动过程中的步长和步频,其中步长的大小取决于下肢长度、关节的灵活度和蹬地力量,步频则取决于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转换速度。但是不同方向的变向能力则受下肢的缓冲与制动能力、身体姿态、肌肉的伸缩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多方向移动理论为指导,将田径跑类练习和多方向移动动作分类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在提高中小学生跑动能力的同时,增强与之相应的体能素质。
一、多方向移动生理学理论与分类
1.多方向移动生理学基础和原理
在人们以往的认识中,往往采用分解的方式去认识运动的各个要素,例如,将速度与灵敏分割开来进行研究。我们通常认为速度仅是指获得高速度奔跑的能力,而灵敏则是完成急停、变向和再加速的能力。事实上,速度和灵敏是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这也是为什么Michael P.Reiman在其《功能性测试》一书中将速度和灵敏划分为一类的主要原因。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体系的观点和Reiman不谋而合,该训练体系中的多方向移动板块(Multi-direction Skill)将速度、灵敏等内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通过该板块的练习有助于提高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有效控制身体重心的变化并快速正确地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其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应时
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其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Reaction time)。在构成反射弧的五个环节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传导速度基本是固定的,因此反应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敏感度、中枢延搁和效应器的兴奋性,尤其是中枢延搁最为重要,动作越复杂,兴奋经历的突触越多,反射活动则越复杂,反应时也就越长。多方向移动的效益就是通过训练刺激的痕迹效应,增强感受器的敏感度和效应器的兴奋性,较少中枢延搁实践,从而达到更快的反应时。
(2)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多方向移动能力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有密切关系。理想的兴奋状态能够加速机体对动作刺激的反应,使肌组织(效应器)由相对安静状态或抑制状态迅速转入活动状态。所以,如果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理想的机能状态时,其相应的反应时会大大缩短;相反,如果运动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则反应时将明显延长,不利于高效的完成技能动作。
(3)快肌纤维、肌肉力量及肌肉组织的机能状态
快肌纤维所占比例越高越粗大,那么肌肉收缩速度就越快;肌肉力量越大,越能客服肌肉内部及外部阻力从而完成更多和更高强度的动作;肌肉组织兴奋性越高,刺激强度低且作用时间短就越能引起肌组织兴奋。
(4)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随着技能动作的日益娴熟,运动条件反射越巩固,那么其动作的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本身也相应的加快。因此,通过多方向移动训练有利于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合理的运动条件反射并加以巩固,学习并掌握相应的动作技能,从而完善在专项运动过程中的技术动作。
2.多方向移动分类
(1)纵向-向前
1)加速(Acceleration):以躯干前倾、摆臂幅度大、摆动腿着地点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两脚积极蹬地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迅速加速到接近最大速度。
2)绝对速度(Absolute peed):以高步频、大步幅和重心稳定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发挥和保持人体在跑动过程中的最高速度。
3)减速(Deceleration):人体在向前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前脚掌率先着地、步幅减小、步频减慢、摆臂幅度减慢、控制身体重心并向身体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在向前纵向运动过程中降低速度。
(2)纵向-向后
1)后退步(Backpedal):人体在向后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双腿一次向后方蹬出、前脚掌率先着地、向后方加速摆动、身体重心向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后方移动。
2)减速(Deceleration):人体在向后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双腿依次向后方蹬出、前脚掌率先着地、步幅减小、步频减慢、摆臂幅度减慢、减慢身体重心向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人体向后纵向移动过程中降低速度。
(3)横向-左右
1)滑步(Shuffle):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右脚向右“贴地”跨出时,左脚向侧蹬地用力及时向右跟进,右脚落地时,左脚自然地向右靠近,但需要避免两脚间距离过大或过小。
2)切步(Cutting):以人体向右侧移动为例,需要制动时,右腿膝关节微屈,右脚脚尖指向正前方(和运动方向垂直),其任务是左右方向上的制动。
(4)多方向-旋转
1)交叉步(Crossover):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在向右侧转向过程中,以左侧腿从体前方向右侧方向跨出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体侧快速移动。
2)后撤步(Dropstep):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在向右后方转向过程中,右腿向右后方摆出后迅速蹬地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体后方快速移动。
二、提高跑动能力的练习方法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敏感期,在练习手段的安排上应遵循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任何跑类项目的练习都是多方向移动分类动作中的随机组合,如,T形跑是加速跑,滑步跑,切步和后退跑的动作组合。因此,要提高中小学生的跑动能力,首先应教会学生多方向移动中的各种动作分类;其次进行综合性的跑动练习。
1.多方向移动基本动作类型练习方法
(1)纵向-加速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直立站立,面向墙壁。
动作步骤:双手撑墙,身体向前方倾斜,保持头、肩、髋、膝、踝呈一条直线;左腿抬离地面,脚尖方向指向墙壁;左腿下落之起始位置后,右腿抬离地面;动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标准的身体姿势,脚在膝关节正下方,勾脚尖(图2)。
(2)纵向-向后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屈膝降低身体重心,双眼目视前方。
动作步骤:身体重心后移,双替向后移动;动作过程中,腰背平直,两手臂在后腿过程中有节奏的摆动;移动过程中,身体重心不能后移过快以免摔倒(图3)。
(3)横向-滑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放两个标志物在场地,标志物间距约为2米;运动姿势站于身体左侧的标志物旁,膝关节微微内扣,髋关节向后,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
动作步骤:左腿向对侧标志物方向有力地蹬伸,右腿抬离地面向对侧标志物方向移动,同时两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右脚率先着地,随后呈运动姿势站立;向相反方向重复动作,并重复规定次数(图4)。
(4)横向-切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放两个标志物在场地,间距3米;采用滑步的方式向身体右侧方向移动。
动作步骤:当滑至右侧标志物时,右侧腿伸直(膝关节微屈),脚尖指向正前方,进行一步制动(图5)。
(5)多方向-交叉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抬起右腿向身体左侧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触碰左手;回到起始姿势,重复规定次数,对侧亦然(图6)。
(6)多方向-后撤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地面放置若干小栏架或上图所示标志物;练习者以高抬腿的方式向身体左侧移动。
动作步骤:移动至左侧最后一个栏架时呈左腿支撑;右腿提起,转髋,向后侧方向移动(图7)。
2.多方向移动综合练习方法
(1)跨步跑-阻力带
起始姿势:直立姿势站立,髋关节位置系上腰带,阻力带在身体的正后方。
动作步骤:左腿抬离地面的同时,右臂向前上方摆动;左腿快速向后下方蹬地,右腿抬离地面,同时左臂向前方上摆;两腿快速的交替向前移动,完成规定距离,重复规定次数(图8)。
(2)高位姿俯卧手撑起跑
起始姿势:俯卧撑姿势,双臂伸直。
动作步骤:左腿向前伸,贴近身体后,快速的抬起右腿前摆,左腿向后下方蹬伸,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向前加速完成规定距离,重复规定次数(图9)。
(3)向后之字形交叉步
起始姿势:放若干个标志物在场地,每两个标志物呈45°摆放,标志物间距约为2米;运动姿势站立于身体右侧起始位置的标志物旁,膝关节微微内扣,髋关节向后,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
动作步骤:左脚和髋部向左后方45°打开,抬起右脚向后下方标志物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迅速完成一个前后摆臂动作;右脚率先落地,随后呈运动姿势站立后,右脚和髋部迅速向右后方45°打开,抬起左腿向后下方标志物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迅速完成一个前后摆臂动作(图10)。
(4)背向转身跑
起始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呈立姿起跑姿势。
动作步骤:转身时,后脚为轴用前脚掌在原地旋碾地,承接转头、转肩、转髋带动前脚迈向欲变的方向,然后加速前进。转身时要保持屈膝、降低身体重心、体前倾、转动时身体平稳且迅速(图11)。
(5)“J”字形钝角变向跑
起始姿势:身体呈直立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直线加速,踏上交叉点后,身体随之向转动方向内倾。后腿迅速蹬地,在体前交叉踏向跑进方向(图12)。
(6)“M”字形锐角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呈立姿起跑姿势。
动作步骤:起动直线加速,踏上拐点处做锐角转弯,最后一步脚尖要内扣并用脚内侧用力蹬地,同时转腰、配合转移重心。大腿前摆时,右膝关节稍向内,同时摆的幅度比左膝大,左腿前摆时应稍向外,右臂摆动的幅度大于左臂,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右肘关节偏外,左臂稍离躯干做前后摆动。整个练习过程先做直线加速跑,再变向跑,变向时要稍减速(图13)。
(7)“米”字形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呈基本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场地以“米”字形摆放标志物,练习者站在标志物的中间,做好启动的准备,口令开始后,练习者交叉上步,触摸右上角标志物,然后退回起点,交叉上步,触摸左上角标志物,退回起点后,再次交叉上步,触摸右中标志物,以此类推,直到触摸完所有标志物结束。在练习中可以加上运球动作,以提高难度(图14)。
(8)放射形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呈基本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在面前摆有五个标志物,标志物之间的距离和标志物与起点的距离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进行调整摆放,听到口令后运动员从起点跑到五个点两头任何一侧的标志物,触碰到标志物后,立即退回起点,再从起点跑到第二个标志物,再返回起点,依次进行(图15)。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校人力资源指校内与员工相关的所有资源,包括校长、书记、主任、专兼教职员工和学生,以及支援教学工作人员等。包括员工性别、人数、年龄、素质、知识、工作技能、动机与态度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关心学校中所有成员及其需求为主,对学校人力选用管理、人力维持管理、人力发展及绩效评估的过程,用来满足学校人力的需求及提升学校效能,以达成学校及个人目标。最终目的便是取得学校目标之达成与教师工作满意度间的平衡。近年来受到教育市场化的影响,学校纷纷运用企业管理方式,找寻学校经营的最佳方法,以强化学校效能。在学校的组织中,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做好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即能有效提升学校效能。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以从人力选用、人力维持、人力发展及绩效评估作等几个方面进行。学校为了挖掘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创造了学校的竞争优势,以达到组织目标所采用的策略,包括将合格教师引入学校的方法以及对教师的工作和责任规划。学校领导、学校内部成员(教师之间、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方法、成员工作满意程度以及学校激励教师的方法。增进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及规划学校及教师发展的方法。学校为了提升组织效能,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针对教师工作绩效所作的评价策略。
2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学校效能的关系
在学校中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用以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在有效能学校及学生学习上扮演着实质有助益的角色。学校教职员工的素质将是提升学校工作效能的重要关键。学校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发掘并训练其成员潜在的专业素质与技巧,进而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学校工作表现。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沟通、领导等管理,学校制定一个最合适的工作评价标准,建立有效的回馈机制,建立晋升机制,建立支持机制,提供问题解决与成长需求的资源。有效督导成员的工作表现,进而提升学校效能。显示了优质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能促进学校效能的提升,也容易达成学校组织的目标。
3 学校效能评价指标
学校效能是指一所学校具有良好绩效,能够达成学校的预期目标。学校效能表现在高度的行政效能、卓越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优异的学习成绩。学校效能评价指标是对学校教育实施效能表现的客观测量标准,制定学校效能的评价指标设计如图1所示。指标中以人的因素居多,学校环境规划及教学资源设备,?儆谘?校物质资源的范畴,其余评量指标都属于学校人力资源范畴,是与学校的人力资源有关系。从学校效能的评量指标及影响因素,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所以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学校效能之间存有关联性。
4 提升学校效能的有效策略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学校效能之间的存在相关性,结合影响有效能学校的重要因素,提升学校效能的策略要从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选用、人力维持、人力发展及绩效评估作等几个方面考虑。
在人力选用方面,成立学校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单位,统一规划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减少人力的浪费,将能使人力资源得以妥善运用,达到最高的效能。学校若能针对教师素质与行政管理的品质了解掌控,并将学校人力运用得当,让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适得其所、人尽其才,相信必能事半功倍,更有效能。建立教学人力支援资料库,引进优质师资,聘任相关领域专长的兼任教师或代课教师来协助发展学校特色。学校人力资源运用策略要与学校整体发展计划一致,有效且充分地运用学校人力资源,提供学生最优质的学习,促进学校发展。以提升学校效能。
在人力维持方面,提供多元化的沟通渠道以提高校园沟通的成效。学校应通过高倡导、高关怀的领导方式,促使教师了解学校目标,朝此目标共同努力。关心教师的心理需求,提高教职员的工作热情,并依教师的教学效能,给予应有的报酬,以提升教师的工作动机与表现。由于公立学校薪资制度已有相关法令明文规范,校长并无太多空间予以改善。因此,学校应建立符合教师需求的建立弹性的奖励制度,与其个别的工作表现相结合,提供多元且弹性的奖励方式,让表现良好的教师能获得与工作表现同等的回馈与激励。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会大幅提高,那么学校自然会充满正向、积极及和谐的气氛。学校效能也必定会因此向上提升。
在人力发展方面,提供多元的进修渠道,鼓励教师不断追求专业知能的成长,满足教师个别进修的需求。学校可以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将教师参加校内外研习所获得的资源,或进修时所获得的最新知识放到这个平台上,让学校教师能够彼此分享及流通知识,并增进自身的专业知能,让整个校园充满着不断学习的气氛。不但可以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在课程与教学设计上的专业性也会提高,学生自然可以获得最优质的学习,学校的效能也会因此而提升。
一、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
(一)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对现阶段部分小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调研,发现在传统教育理念与思想的深刻影响下,部分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单一的,大部分教学内容仅仅是从课本进行提取,而且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仅仅是对生字词以及课文的讲解,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兴趣,对于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方法过于落后,没有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对现阶段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查,发现虽然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善,但是并没有完全改变,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有部分的沿用,比如教学形式的过分单一,没有将信息化的教学设备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更没有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得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制约。
二、针对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高效方法
(一)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而且对于学习缺乏一定的耐心以及坚持的毅力,心绪还不是非常稳定,这对于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小学生因为人生阅历比较浅,对于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所以老师可以从这一特征入手,开展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比如可以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或是让学生对自己课外学习的古诗进行朗诵,也可以鼓励学生唱歌跳舞,这些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遵循“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
学生只有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这就需要老师深入地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实行小组学习的方式,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处事风格以及语文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设置比如记录员、小组长等小角色,并让学生轮流尝试扮演,让学生取长补短,并且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到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利用视频、音频、图片以及文字的手段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三)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完善的教师团队
一、研究的背景、内容与意义
从上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在国家的高校扩招政策下,从精英化步入大众化阶段,人才数量的急速增加和企业用人之间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也就带来了僧多粥少的就业严峻局面。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大学四年学费高昂,学习材料费用也较其他专业有高出许多,加之作为艺术生绝大多数同学生活费用较高。导致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工资待遇之后,会产生强烈失落感,难以认同自己的价值,出现在择业时过度挑剔和就业后的跳槽频繁现象。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毕业生从学校初涉社会首先需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内容结合运用产生价值,但是现在毕业生就业的严重不稳定性使企业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中会有明显的需求量下降情况。如何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心理及就业观念,从而提升就业能力是现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当今社会需要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对局限于专业素质提高,而忽视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挑战。由于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而造成就业困境,非专业素质往往是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短板”。本课题将从影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非专业知识素质四个方面,展开艺术类大学生从业能力分析,提出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建议。
二、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一)思想品德素质方面
我国目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需要脱节,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育和养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道德认知思想。对于这一群体的学生而言,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有效满足其现阶段发展的要求。
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相对宽松优越的成长环境,使得当代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从日常的查课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类课程到课率不佳,而且学生上课专注度非常不理想,这一情况的出现当然与课程本人的枯燥性和授课老师本人的授课风格有关系,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服装艺术类大学生本人具有的反叛性、标新立异性与这样正襟威严的课程内容有强烈抵触性。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今后工作的好坏跟自己的专业技能有直接关系,与思想政治类的课程内容没有关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则沦为空洞的说教,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新特征改变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授方式便难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也是当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和培育缺失的表现和症结所在。
(二)心理素质方面
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成长的心理压力和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外在的乖张任性也恰恰说明他们成长环境的舒适顺意,就是这样一批没有经历过生活磨难的学生要面对告别十多年象牙塔生涯,进入一个全新的、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对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择业、就业心理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只是简单的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已经远远不够,必须结合当代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特征进行切合实可行的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
其次,现在的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优越单纯,也没有经历过社会生活的磨炼,在求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就业心态浮躁的情绪。从笔者工作经验总结来看,这一心态的产生一方面是学生与周围同学在公司规模、待遇等方面相互攀比。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更多考虑用人单位能给自己提供哪些好的条件,而很少考虑初出茅庐的自己能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学生在物质和生活待遇方便的要求超出企业对一个新人的培养预算。
(三)能力素质方面
服装艺术类专业本身属于偏重技能性、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热情投入。但是社会适应能力弱这块“短板”暴露了高校在服装艺术类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不均衡。优秀专业能力的顺利实现一定需要社会常识了解、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诸多能力素质的辅助。另外不得不承认并非所有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都是对服装有热情。有部分学生或因为高考志愿不理想,或由于本人不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哪怕经过四年的专业洗礼也出现专业知识掌握不牢、技能水平偏低的问题。
(四)非专业素质方面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重专业轻通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往往过于专注专业的学习,对通识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方向单一,大大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是“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在选择学生时,专业技能是考虑的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非专业素质。比如学生的知识面是否广泛,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成功组织过学生活动等,甚至某些岗位还要考察学生的办公软件使用熟练程度。面试时这些综合素质方面的考察往往容易令学生措手不及,从而错失就业良机。
三、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法探析
对于提升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紧跟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和设置教学培养计划
高校在对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目标、培养策略方面,适当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于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需求做出。目前,我国已经在通过专业调整,将艺术类专业更加细分。以笔者所在的服装学院为例,近两年根据市场需求新设了服饰品设计与营销专业,并对原来已有专业的教学模块进行了重新设定。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和就业问题的有效改善,甚至有些专业和模块学习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早早被用人单位预定。
(二)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借力校友助力在校大学生成长成才
校友资源是高校发展的宝贵资源,高校领导应加强与校友的联系,成功的校友不仅可以直接为服装艺术类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为其提供可靠的就业建议。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对于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校友有着极高的信任度。因此,可以考虑设立开放性专业教学模式,邀请相关专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人才或优秀校友与学生交流专业问题甚至进行模块性课程合作。以此弥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缺乏实操性的问题。事实上,类似的课程安排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对于专业课程的知识教授通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丰富通识教育,增强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名全方位的、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服装艺术专业人才一定不仅仅是专业成绩的优异,多学科知识交叉吸收掌握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服装人才。对于极为注重实践能力的服装艺术专业来说,仅仅懂得自己领域的专业技能远远不够,技艺再精湛也只能是一名技工。通识类课程的学习能够丰富提升服装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甚至可以开阔思路,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更高的成就和造诣。
(四)鼓励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在提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时,重点提出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号召。随后,各地方政府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也陆续出台。相对来说,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明显加之所学知识的技能型和专业性较强,三五人组成的小团队就能开展风生水起的创业之路。在校创业的学生通常都是跟同专业及跨专业同学一起合作,这样团队协作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就业相比,创业对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完备的能力和素质,那创业之路就会非常艰难。这就对学校师资队伍在创业方面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也是各高校目前必须正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解Q问题能力差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普遍现象,并且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经验不足,尤其是在应用题解题方面,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应用题教学效果相对较差,难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1.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强加灌输的方式,虽然使学生记忆了大量的公式、定理,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难以将知识应用到应用题解题中,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2.问题形式单一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问题形式单一,结构固定,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只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对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学生问题理解程度的重视程度低,学生只是机械化、程序化地接受,不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二、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与方法
1.设置开放型问题策略
开放型问题指的是在设计问题时,只抽取问题的若干条件,并不设计“条件+问题”的完整应用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条件进行补充,然后进行解答。开放型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植树节当天,学校组织学生植树,有柳树和杨树两种树,其中杨树占■,问柳树有多少棵?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不同,在对应用题条件补充设置时,都会因人而异,不同的已知条件,会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解题结果也不同。以某学生为例,补充条件为种植杨树90棵,常用的解题方法为90÷■-90=45(棵)。还有一种解题方法,杨树占■,则柳树占■,从柳树的角度解题,解题公式为:90÷■×(1-■)=45(棵)。学生在补充条件时,既可以补充关于杨树的条件,也可以补充总数条件等,即使是相同的条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
2.一题多解策略
一题多解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多种解题方法。
例2.某施工队修理河道,前6天修理224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再经过15天可以将河道修理完,问河道的总长度是多少?
解法1:分数解题方法。首先,计算出清理河道花费的总天数,再计算前6天占总天数的比例,最终计算河道的长度。计算公式为:224÷[6÷(6+15)]=784(米)。
解法2:比例解题方法。总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一定时,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假设河道的总长度是x,根据比例关系可知:x:(6+15)=224:6,x=784,总长度为784米。
解法3:归一解题方法。先计算出15天清理河道的长度,再求和,计算公式为:224+224÷6×15=784(米)。
解法4:方程解题方法。假设河道的总长度为x,计算公式为:(x-224)÷15=224÷6,计算可知x=784(米)。
一题多解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主动性,主动探索多种解题方法,显著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行程问题、时间问题以及买卖问题等,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3.国庆节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旅游,风景区的门票为40元,超过50人后可按团体打八折,学生和教师的总人数为45人,怎样买才划算?
这种和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积极讨论。有的学生说:“买团体票划算,因为50个人的团体票总共1600元,单独买票则需要花费1800元。”然后,再提出问题:“多少人买团体票划算?”一个学生回答:“40人以上买团体票划算,计算过程为:40×50×80%÷40=40(人)。”买团体票不仅便宜,而且还可以将剩余的票送给朋友或者买不起票的人。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和水平相对较差,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有效性的教学措施和方法,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采用一题多解策略和理论联系实际策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高效、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6-0052-04
体操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最早出现在光绪二十八年间。对于体操的理解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体操是一项竞技运动项目,包括徒手体操、持轻器械或者利用器械完成动作的身体练习。在中小学教学中体操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体操、技巧(滚翻)、支撑跳跃、单杠、双杠等。对于正处于生长期的中小学生而言,如何通过体操独特的教育功能,如何利用体操去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身体是实现学校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锻炼学生时空感觉、勇气和意志力的重要手段。在学校开展的技巧教学主要是以最简单的、最基础的滚翻和平衡为主的动作练习,并在此基础上组合各种动作。其中,滚翻动作是作为体操项目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动作之一,不仅是低水平练习者的开始,也是高难度动作组合的开始。然而,滚动又是滚翻动作的铺垫。因此,本文以“滚动类动作”为切入点,通过滚动动作的技术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动作练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滚翻技巧,同时有效地增强与之匹配的身体运动功能。
一、滚动动作的重要性
在学校体操教学中,“滚动”通常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其他技巧项目的基础,“滚动”技能直接影响学习前、后滚翻的质量。在学习前后滚翻时,必须先练习好滚动能力,因为它是基础中的基础。让学生进行滚动练习不仅能够改善学生头与脚、手与躯干的有序配合能力和发展身体协调用力的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提高神经控制系统的灵敏性和内耳前庭器的功能。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来说,练习滚动动作对于他们的身体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毫无疑问,掌握正确的滚动动作会有助于滚翻动作的完成,而滚翻又是掌握技巧动作中的基础性动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其他体操项目动作练习的辅助手段。因此,通过学习滚动与滚翻动作,尤其是学习前滚翻和后滚翻动作不仅能使学生很快掌握滚翻技能,提高内耳前庭器的功能和人体平衡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对于教师而言,想要让学生尽快掌握滚翻动作,最需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滚动”,这也是提高滚翻能力的必经之路。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快摔倒或高空坠落时,做滚动或滚翻动作就可以实现自我保护,并把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从保健康复学角度来看,滚翻动作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人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原因在于躯干部位经过不断地前后滚翻,可以把滑脱向前滑移的腰椎向后方牵拉,使骶椎向前牵拉,并促成滑脱的腰椎整复归位,从而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而且经常练习滚翻动作对有效完成高尔夫、投掷、网球的扭转动作也是十分有益的。大量的实践也证明,无论是中老年还是青少年,经常进行滚翻或倒立练习其灵活性与协调性明显强于其他人,其位觉神经的反应速度也明显快于其他人。其生理机制在于经常从事滚翻或倒立类动作,可以增强位置知觉神经前庭器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的工作能力;滚翻或倒立练习还可以增强大脑对空间和时问的分析和辨别能力,进而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它可以有效地促进脑部血液的循环,改善脑部营养成分的补充,有效地预防脑血管壁的硬化和脑部血液黏稠度的增高,从而可以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由此可见,滚动或滚翻动作是体操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环节,同时,也是生活当中不能缺少的部分。滚动动作不仅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品质,培养学生不断克服害怕等心理,树立学生参与运动的自信心,也能够健脑益智,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并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二、滚动动作分类
滚动包含前后滚动9个、左右滚动8个和各种状态下的滚动动作7个。前后滚动的主要动作有:有坐撑开始,直腿、直臂上举的前后滚动,有坐撑或蹲撑开始,直腿、双手抱头的前后滚动,有坐撑或蹲撑开始,屈膝、屈体双手抱膝团身的前后滚动等;左右滚动的主要动作有8个:有仰卧开始的直体、直臂上举的侧滚动,有仰卧开始,屈体团身、双臂胸前屈肘、双手握拳的侧滚动等。
滚动动作也可以分为团身前后滚动和直体左右滚动。常用的滚动动作有:直体左右滚动、直体左或右连续滚动、屈体左右滚动、屈体前后滚动、屈体前后滚动双手运球、屈体前后滚动双手运球接力、屈体前后滚动双脚运球、屈体前后滚动双脚运球接力、屈体前后滚动传接球和屈体前后滚动巧过绳。总之,滚动动作的数量和动作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从滚动方向方来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前后滚动和左右侧滚动动作两大类。
三、提高滚翻能力的方法
滚翻是通过脊柱、膝、髋关节的屈曲来完成的,而团身收腹则主要通过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髂腰肌等肌群主动收缩,以及竖脊肌肌群被动牵拉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相关肌群的锻炼达到提高滚翻能力的目的。教学中提高滚翻能力的练习方法可以采用以人体解剖结构为指导而设计的基础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其次是与滚动项目动作相结合的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1.基础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基础性身体运动功能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生活和运动所需要的最基本和最基础的运动功能。中小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基础身体运动功能,他们才能够在训练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他们基础性身体运动功能不好,在训练中容易产生错误的动作姿势和运动损伤。下面主要从拉伸与滚动和爬行模式练习两部分开始介绍。
(1)拉伸练习。
①抱膝提踵正向(图1)。
起始姿势:抬头挺胸,背部平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动作过程:提右膝,双手抱膝向上,膝关节尽可能贴紧胸口,保持左腿臀大肌持续收紧;回到起始姿势,换腿重复;两边交替完成规定次数。
练习要点:练习过程中抬头挺胸,支撑腿保持臀大肌收紧。支撑腿的膝关节保持伸直,抬腿时勾脚尖,躯干始终保持正直,两眼平视前方。做动作的过程中要控制好身体平衡,动作幅度要大。
②弓箭步体侧练习(图2)。
起始姿势:自然站立。
动作过程:向前跨出一大步(以左脚为例),成弓箭步姿势;右手上举贴近耳朵,躯干向左侧弯曲,使背阔肌得到充分的牵拉,另一只手掐腰;换手重复后,两替进行。
练习要点:保持身体稳定,控制晃动,身体尽量挺直。
③弓箭步转体摸后脚跟(图3)。
起始姿势:自然站立。
动作过程:右腿向前迈出一大步,成弓箭步姿势;脚后跟离地;双手向前伸直与地面平行后,左手向上画弧后尽力去摸左脚脚后跟位置;保持身体平衡稳定;然后恢复站立姿势后,左腿向前跨出一大步,两替。
练习要点:膝关节弯曲呈90°,脚尖保持朝前;保持身体稳定,不要左右晃动。
④侧弓步拉伸(图4)。
起始姿势:自然站立。
动作过程:双脚开立,双手交叉平行放置在胸前,左腿蹬直,右腿屈髋、屈膝成半蹲姿势,躯干稍前倾,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垂直面,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躯干保持挺直姿势,做右腿向上蹬地、左腿内收的动作,恢复成起始姿势。两替进行。
练习要点:注意保持躯干和膝关节的稳定,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垂直面,同时注意下蹲时不能出现膝关节内扣现象。
⑤叉下蹲(图5)。
起始姿势:身体直立,双手相扣置于胸前。
动作过程:左脚向身体右后方跨步,距离右脚大约两脚;使髋部保持开始位置,然后下蹲;右脚重复运动,完成规定次数并且变换方向。
练习要点:抬头挺胸,重心放在前腿上;前腿的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⑥髂胫束(交叉)伸展(图6)。
起始姿势:自然站立。
动作过程:身体直立,左脚向右脚斜前方迈出一小步,脚掌平放并脚尖指向前方;躯干向下弯曲,双手自然垂直下落,并从身体右侧,平行向左侧画弧,至最左侧;恢复躯干直立姿态,换腿重复相同动作。
练习要点:在手部向下伸展时躯干尽可能地靠近腿。
⑦腰绕环(图7)。
起始姿势:自然站立。
动作过程:双手紧扣,在头顶上方伸直,掌心朝外;双手向外侧伸展,向身体一侧转,慢慢地从右到左完成一个完整的圆;恢复起始姿势,向另外一侧旋转。
练习要点:手臂和肩膀需尽可能地拉伸,避免当身体到达圆的顶端背部向后。
⑧最伟大拉伸(图8)。
起始姿势:抬头挺胸,背部平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动作过程:左脚向前跨出成弓步,右手撑于地面,屈左肘置于左膝关节内侧,保持这种牵拉姿势1~2秒;将左手撑于左腿外侧地面上,左腿蹬地髋部向上顶起,屈右腿,髋部向下形成弓步;完成规定次数的重复动作。
练习要点:保持双侧膝关节不触及地面;在牵拉时保持臀大肌收缩。
⑨跪撑屈髋(图9)。
起始姿势:双手双膝跪撑,双手置于肩关节的正下方,双膝置于髋关节的正下方。
动作过程:收腹并保持在腰部正常生理弯曲;屈髋,臀部向后坐,直到感觉骨盆将要旋转时停止。还原成起始姿势并完成规定次数练习。
练习要点:吸气收腹,保持下腰背的正常生理弯曲,且不感觉到胸部扩大;保持正常呼吸,骨盆在整个练习过程中不应该发生旋转。
(2)滚动和爬行模式练习。
①上肢滚动(图10)。
起始姿势:从仰卧开始,两臂上举。
动作过程:以向右滚动为例,抬起左臂,带动头部和肩部肌群使身体从左转向右边转动至俯卧,绕后再抬起左臂慢慢带动身体回到起始姿势;然后换边。
练习要点:只用你的手臂带动身体向侧滚动,下肢放松,不参与发力。
②下肢滚动(图11)。
起始姿势:从仰卧开始,两臂上举。
动作过程:以向右滚动为例,抬起左腿,利用髋部与臀部肌群带动身体从左转向右边转动至俯卧,绕后再抬起左腿慢慢带动身体回到起始姿势;然后换边。
练习要点:只用你的腿带动身体向侧滚动,上身放松,不参与发力。
③俯撑屈膝(图12)。
起始姿势:直臂俯撑,双膝跪地。
动作过程:手撑,顶起肩胛骨,膝盖离地约5cm,保持10秒。
练习要点:核心收紧,肩膀稳定,保持背部平直。
④平板膝碰肘(同侧或对侧)(图13)。
起始姿势:平板肘撑开始。
动作过程:在膝关节与后肘关节触碰前保持平板姿势,然后用膝盖去碰同侧(对侧)的肘部;换边重复以上动作。
练习要点:背部保持平直,核心收紧。
⑤直臂俯撑侧向移动(图14)。
起始姿势:在侧向移动前保持平板姿势。
动作过程:双臂伸直,肩甲打开,双臂交叉侧向移动,同时两腿开台运动,依次进行。
练习要点:核心收紧,背部平直,出现塌腰代偿现象即可停止练习。
⑥手足爬行走(图15)。
起始姿势:自然站立。
动作过程:双腿开立与肩同宽;弯腰呈体前屈姿势,双手触地,膝关节保持伸直;两手向前缓慢移动,始终保持躯干稳定,减少晃动,当手向前移动到个人所能承受的最大距离时,停顿两秒;保持双手触地支撑不动,同时双脚缓慢向前移动,回到双手触地的体前屈姿势。重复前面的动作。
练习要点:膝关节始终保持伸直,臀大肌收缩,躯干与下肢保持在同一个平面内。
⑦熊爬(图16)。
起始姿势:直臂跪撑姿势开始,保持背部平直。
动作过程:膝盖离地,手和脚在地上同时移动,左手右脚(或右手左脚)对侧向前爬(也可向后和向侧)。
练习要点:核心收紧,肩膀稳定,保持背部平直,同时爬行过程中髋关节保持平衡,不要左右摇摆。
2.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是指对具备一定基础身体运动功能练习的人们进行一些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以下专项练习结合滚动、滚翻项目特点所设计,主要提高肩背部以及核心肌群力量与爆发力的练习。
①T字俯卧撑(图17)。
起始姿势:俯卧撑姿势,双手双脚撑地,双手距离略比肩宽,手臂伸直,身体成一条直线。
动作过程:屈肘,身体下沉,至胸部几乎碰到地面,上臂与躯干夹角约为45°,快速推起身体恢复至起始姿势;保持手臂不动,身体向左旋转,竖直向上举起左臂,至上臂成一条直线垂直于地面;放在左臂恢复至起始姿势;换对侧。
练习要点:保持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②侧卧抬上体(图18)。
起始姿势:身体侧躺,双手抱头。
动作过程:髋部着地,保持双腿伸直,上肢做上、下抬起,并且保持身体在同一条水平面上。
练习要点:身体保持平直,腹部收紧。
③仰卧卷腹(图19)。
起始姿势:仰卧躺在凳子上,臀部和膝盖在空中弯曲90°,双手抓紧支撑物。
动作过程:当膝盖贴近胸部时,臀部上举离开凳子;缓慢把臀部放下并恢复起始姿势;重复以上动作。
练习要点:核心收紧,膝盖和臀部在空中弯曲90°。
④俯卧屈伸腿(图20)。
起始姿势:上肢俯卧趴在凳子上,臀部垂直向下,膝盖弯曲;双手抱紧支撑物。
动作过程:双腿伸直,然后做上下摆动,再返回到屈腿动作,依次进行。
练习要点:核心收紧,臀部收紧。如果可以,建议练习者屈腿时膝盖离地。
⑤半跪姿旋转上推(图21)。
起始姿势:半跪姿,两手体侧握杠铃片。
动作过程:两臂伸直,双手向斜上方举起杠铃片,再恢复至起始姿势;换边。
练习要点:保持背部挺直,双臂伸直。
⑥坐姿药球侧抛(图22)。
起始姿势:练习者呈仰卧起坐姿准备,双腿屈髋屈膝,臀部坐于地上,收紧腹部,背部保持平直,双手屈肘做好接球的准备,躯干向同伴方向微微旋转,目视同伴手持的药球,同伴双手持球站于练习者侧面。
动作过程:同伴将药球掷向练习者,练习者双手抓住药球的同时,躯干顺势向身体的另一侧旋转,将药球拉至另一侧腰部;当动作达到最大幅度时,练习者迅速且尽力地旋转躯干将药球推还给同伴;同时抓住药球,回到起始姿势。
练习要点:腹部两侧发力,带动肩部、手臂将药球抛出;保持躯干稳定性,动作完成连贯。
⑦过顶抛药球(或实心球)(图23)。
起始姿势:平躺在瑞士球上(瑞士球放在下腰部)且膝盖弯曲90°,脚平放在地面,脚尖朝前;两臂伸到头顶并双手持药球(高于身体的5%~10%)。
动作过程:快速向前卷腹并把药球抛向墙壁或者一个搭档;当药球弹回来时接住药球,重复以上动作。
练习要点:腹部收紧,速度要快,双臂伸直。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小学生滚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掌握上述若干种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活动安全是完成滚动或滚翻动作的重要保证
自主学习的含义为:学生在充分掌握自身学习水平及特点的前提下,实行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学习的学生拥有积极地学习态度,能够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与目标,通过灵活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自从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学理念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终身教育”与“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教育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四川文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对美术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从事教育学者提供有利依据。
一、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美术专业是我院设立最早的系科之一,建立时间有30年之久,美术学院秉承“利形、尚美、笃学、创新”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素质、富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内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办学宗旨、学习氛围等外界因素都对学生有着巨大影响,并且具有宏观性、指导性、稳定性的特点,基于此,学校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应从“软件”与“硬件”两个角度入手,为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奠定基础。
1.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内涵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校园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积累而成,是学校历史文化与配套基础设施的总和。学校的物质条件是学校利用文化长期运作的结果,是学校审美需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体现,良好的物质校园环境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对学生严谨客观、乐观向上的心理暗示,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奋发向上、自律自省。
学校的物质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文化建设、自然环境景观以及建筑基础设施等,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应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对校园历史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在满足绿化、净化的前提下,体现出良好的教育价值。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专业的学习。
在美术学院中,学校的外部环境以及设施建设都会对学生学习美术造成影响。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首先应站在宏观的角度,对校园的长远性发展进行整体规划,进而达到美化、净化以及绿化三者合一的目的,让其不但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也有实用价值,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如美术学院的专业美术馆不仅为同学们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也是学院美育教育的绝佳场所;其次,对于学校的自然环境建设而言,建设方面则需要符合相关的人性设计,例如:地形地貌、流水、树木等方面,展示出独具特色的校园风景;再次,美术教师在教授美术知识的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放映一些有关美术的影片或者实录,逐渐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最后,美术学校的人文以及文化设施也都能够发挥相应的积极作用,例如,我院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塑、壁画等,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3.从管理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学生在学校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学校相关规范的制约,例如,日常生活、学习氛围等加以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造成了影响,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和同学以及教师进行沟通,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达,造成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思路,进而厌恶艺术学习与创作。因此,需要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人性化的关心政策,让学生能够长时间沟通与交流,尽情发表自己对学校发展的意见,通过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气息,进而拥有更多的创作灵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师――充分发挥其指导学习、创作的作用
我院美术学院已经逐渐形成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60余人,其中客座教授4人,正副教授17人,讲师36人,硕士和在读硕博士32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3人,省级美术家协会员32人。教师基础扎实,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成果丰硕。近年来成功申报教育部课题2项,厅级课题10余项;有30余件教师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展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引路人的角色存在,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和辅助,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美术等专业课成绩。
1.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绝大部分的教师占据主体地位,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发出的声音”,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基于此,对学生教学不应该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学习中,更应该加强实践探究经验,另外,对于各个年级的学生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在我院分级进行调查之后得知,大四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高于大一新生,而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本持平,因此,在对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对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对学生美感的培养,利用直观的、动态的、有趣的图画或者艺术作品为学生埋下艺术的“种子”,通过教师的谆谆教导以及灵感创作培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应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美术课程的学习是将思维意识转化为实物的过程,它也是传播美的过程,因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后,会逐渐加深自身对艺术美感的意境,从而创作出更加美好、引人注目的作品。除此之外,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找到不同的灵感,融合各地的美景事物进行创作,从而认识到自主学习对提高自身美术成绩有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美术学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而言,仅仅从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不全面的,为了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以从学校的外观建设、教师的指导等方面加以提高,进而达到多方面的对艺术进行创作,增加美术画作的美感。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背景下,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更多的依靠科技、创新、创业和人才共同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各地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自治区教育厅的《关于启动实施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指出以该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全民发明创造活动的决定》指出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要探索引导大学生发明创造并申请专利的新举措,对实现广西的专利倍增计划,大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推动地方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地方院校有着重要的责任,如何推进地方科技进步和专利倍增,是地方院校必须面对和推进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校情实际,建设更有本地特色、符合学校持续发展的发明创造培养体系,在本科生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方高校在培养学生发明创造能力方面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造能力缺失、创新意识薄弱的原因
招生体制决定了分数的重要性,社会、学校和家长对于分数太过重视,使得学生中普遍存在“分数至上”观念。因此理论修养被忽略、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学生处置问题时的综合能力差。大部分学生在大学学习专业知识时,会发现知识储备不够,发明创新能力差,很难适应学校的竞争环境和社会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生源质量远不及重点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比重点院校的学生差很多。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培养弱势生源,提高其发明创造能力,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更为迫切。
(二)地方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地方高校针对电气信息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已经展开,且配备了相应的实验室、设备和指导教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相应的培养目标、机制、开展及组织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和实践活动未形成统一体系结构,在相似专业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时会存在对接问题,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
未考虑学生处于不同水平和具有不同能力,多采用“一刀切”的培养模式,教师按照经验以统一的方式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使得能力差的同学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跟不上节奏,最终放弃发明创造的梦想。对于能力强的同学,分配的任务无法发挥其全部能力,从而存在懈怠、不屑心理。
未能将拔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向发明创造能力的培养转变,导致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无法转化为相应的成果(如论文、专利等)。大多地方高校的发明创造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善,专利素质教育尚未开展,制约了地方高校的拔尖发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指导教师的专利意识薄弱,未能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不能尽快将自己和指导学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专利或是实用技术,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将高校科研与社会需求顺利衔接。
二、分阶段、分层次培养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体系构建
(一)分阶段发明创造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根据学生在校阶段不同,构建分阶段培养体系。鉴于学生受传统教育体制约束,发明创造能力一般不强,因此第一阶段从基础培训开始。
第一阶段,针对所有学生围绕发明创造的了解及自信心建立,开展激发创新意识的基础类课程学习。组织适当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意识、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其更快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阶段,针对前一阶段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开展短期培训;通过分组学习模式,探索发展机遇,该过程活动由指导教师或高级组学生指导实施,并对学生的创新活动或者思想进行点评;提供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机会。
第三阶段,选拔具有意愿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进入创新与发明创造实验室,另外,选拔高级组中表现优秀、社交能力好的学生作为助管,协助指导教师帮带低级别组的学生。在本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辅导实践和团队实践,达到增强能力的目的。通过选择执行不同方案,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锻炼其相关组织能力,同时培养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二)分层次发明创造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根据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不同,分别从国家级项目、国家级竞赛立项、区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校级竞赛、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中逐步发掘具有较强发明创造能力的学生。
在学校团委大力支持下,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研究工作。2012年,经过学校大学生科技活动技术指导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学校团委审批,有科学发明制作类10项。2013年该类项目增加至25项。2014年,该项目数减至10项,但研究内容较前两年更新颖、实用性更强。这些立项活动很好激发了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依据学生自身能力基础进行分类,鼓励其参与各种级别的科研活动。并根据效果选拔高水平学生进入更高层次,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学校的产学研项目。对高质量的成果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积极申报专利及参加专利成果比赛。低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向高层次的学生看齐,高层次的学生辅助指导和帮助低层次的学生进行提升,整体提高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
(三)分阶段、分层次发明创造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
在分阶段、分层次发明创造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培养和分层次培养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呈“金字塔”状,其实施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分阶段、分层次发明创造能力培养体系
通过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的发明创造自信心、自我意识、创新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立项项目的参与,由相关指导教师培养出四个能力层次的学生,由低到高分别为A级、B级、C级、D级,高一级能力层次的学生均是由低一级能力层次的学生中选拔(特殊能力学生可跳级选拔),学生数随层次的升高逐级递减,呈“金字塔”状。
B级、C级、D级能力层次的学生分别进入B级、C级、D级科研学术团队,在主持本人的大学生科研项目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培养过程中,B级的主要培养目标是科技制作、C级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高水平科技制作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D级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学术论文并且申请发明专利,培养过程中各级目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灵活处置。分阶段培养体系和分层次培养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四)分阶段、分层次发明创造能力培养体系的师资队伍组建模式
为了更好地将分阶段、分层次发明创造能力培养体系付诸实施,针对该培养体系需要,组建培养发明创造型人才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组建模式如图2所示。其中,科研学术团队中教师由学校及企业各级人员组成,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纵向和横向项目。由学术科研团队中遴选具有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和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各级大学生学科竞赛经验,有丰富的科技创新实验指导工作经验的教师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及小组。通过各类竞赛选拔B、C、D层次学生进入学术科研团队。建立学术科研团队资料库,为后续师资力量和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针对当前经济大环境,发明创造能力要转化为专利,因此在师资建设上,应当组建专利教研室,负责承担专利教育相关任务,专利申请事务、开展专利管理研究。该教研室教师需要具备法律相关基础,又要了解理工科基础知识。该部门师资可以从学校内部选聘申请过专利且教育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另外一部分可以考虑从专利机构中选聘专业人作为兼职师资。
三、分阶段、分层次培养体系的实践效果
从1997年开始,我校就开始组队参加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此后又陆续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软件设计比赛、国际机器人设计竞赛等一系列全国及世界性的比赛,并多次取得全国一、二等奖及广西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指导教师。这些都给分阶段、分层次培养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体系搭建了良好的软环境基础。
此外,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还定期组织参加由广西教育厅举办的广西区大学生各类电气信息类学科竞赛,经常举办全校性的电子设计比赛、数学建模比赛、软件设计大赛等,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学术讲座、科技节活动等也吸引了广大学生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