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优质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25 10:42: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急诊科优质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急诊科优质护理

篇1

急诊科是急重症患者救治的场所,医护人员需要面对病情复杂的患者,处理不当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诱发护患纠纷。为改进急诊科护理质量,减少意外事件发生风险,需要进一步转变护理模式。优质护理强调全程实施优质护理,改进急诊科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措施。此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中的应用价值,为了能够得到最科学的研究结果,本院特别选择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男128例,女122例,年龄5~74岁,平均年龄(38.6±12.6)岁;研究组男134例,女116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39.2±1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等[1]。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加以优化的优质护理模式,其护理内容主要为:①对就诊流程进行优化,以先治疗再挂号的就诊方式替换先挂号再治疗的传统就诊流程,这一改变将极大的缩短患者入院就诊的时间,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地救治;医院的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诉求,并对患者家属加以安抚;对护理人员的常规工作要进行严格规范,避免因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导致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②护理观念改变:医院的护理工作要做到一切以患者为工作重心,时刻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专业且有效的服务;要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使得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③对医院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由于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多数在夜间,这就要求医院对急诊科的夜间值班护士进行必要的责任意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确保其能在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帮助;在安排夜间值班护士时,排班人员要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虑,并进行合理搭配,改善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2]。④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强化培训:因为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准确地评估,所以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要对其专业技能配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

1.3观察项目

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结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的科室,具有疾病种类较多、繁重的抢救和日常管理工作任务、护理纠纷的高发生率等特点,要求科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高,使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保障。作为新型临床护理方式,优质护理模式是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护理上加以创新和优化,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以有效提高。经过临床研究证明,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使得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大大降低[3]。此次研究通过对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并和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水平分别为98、97分,高于对照组的9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使得护理纠纷发生率大大降低,应该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唐玲.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2):248.

篇2

我院急诊科近年来对救治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大大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效果良好。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248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3例,女性61例,年龄18至60岁,平均年龄为(30.42±8.4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诊科患者纳入标准[2]:年龄18至60岁,理解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正常、无障碍。同时排出因各种原因而昏迷、急诊就诊时间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急诊科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增加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其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患者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病情,对症进行疏导和安危,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2)加强健康教育,经常性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让患者在治疗期间提高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3)细化基础护理,给予患者提供细化的护理,对其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对高龄及体弱的患者采用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进行护理辅导;(4)加强服药前护理及后勤服务治疗,严格掌握患者用药的相应指征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加强后勤保障,积极配置相应的护理用具,提供方便行动不便患者使用的设施和用具[1]。

1.3评价方法

让护士长或责任护士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留观护理、护理文件、急诊管理等临床护理质量;发放问卷调查让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就诊环境、服务态度、用药指导、病房巡视等方面的满意度[2]。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选取患者进行统计处理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本文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服务下均无护理投诉和不良事件发生;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差异较大。

2.1两组临床护理质量对比分析,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目前优质护理服务已在各大医院推广和应用,并取的了满意的效果。就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及患者调查情况来看,当前仍然存在着部分需要继续不断完善的地方。如在给予患者提供心理辅导方面,医院应该更好的培养更为专业的护理人员,形成专职的心理辅导医护人员,这样才能够更为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心理辅导服务;在管理上也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并且在对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也应该按照相应的流程要求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在工作中避免出现疏忽以及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最后是要做好后勤的保障护理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在护理治疗期间满足自身的需要[3]。

本文观察组选取的124例急诊患者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留观护理、护理文件、急诊管理等临床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就诊环境、服务态度、用药指导、病房巡视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

参考文献:

篇3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1~ 6月和7~12月各500例。其中1~ 6月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 7~12月就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周岁;②语言表达无障碍, 理解力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者;②昏迷患者;③急诊住院时间0.05), 具有可比性。

1. 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 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患病情况、疾病部位等。护理效果的评价包括患者对接诊的满意度(包括就诊环境、服务态度和给药指导)、投诉率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1. 3优质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整体服务观念、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实施责任整体护理和人性化排班模式等。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 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 1问卷调查的回收情况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回收494份, 回收率为98.8%, 合格489份, 合格率为98.9%;观察组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回收495份, 回收率为99.0%, 合格491份, 合格率为99.2%;两组间调查问卷回收率和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 2两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于服务态度、就诊环境和给药指导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n (%)]

组别 n 服务态度 就诊环境 给药指导

对照组 489 442(88.4) 436(87.2) 428(85.6)

观察组 491 489(97.8)a 478(95.6)a 488(97.6)a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

2. 3两组患者投诉率和护理差错分析比较观察组投诉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投诉率和护理差错分析比较[n (%)]

组别 n 投诉率 护理差错

对照组 489 9(1.8) 5(1.0)

观察组 491 2(0.4)a 0(0.0)a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

3讨论

篇4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18名在职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护士17名,男护士1名。按照时间顺序,将2011年1月一2012年1月常规护理服务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实施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作为观察组,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评分、护理质量和两组各对500例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1.2 优质护理实施

1.2.1加强护理管理

护士长参加医院组织到上级医院学习先进优质护理服务的经验,遵循文件精神和本科室实际情况,制订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经科内护理人员讨论后提交护理部和分管院长审核。优化急诊绿色通道,确保抢救流程、危重患者转移流程实现无缝连接,完善各项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定期召开患者及家属和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利益,避免医疗差错。

1.2.2提升业务素质

参照医院护理人员考评体系强化护理人员三基知识学习,加强专科技能培训,注重礼仪培养和护患沟通,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整体护理服务。根据岗位设置,分别对三级岗、二级岗、一级岗进行相应能力的培训和考核,使各岗位人员明确其职责和应具备的业务素质能力,为患者的护理服务提供坚实保障[1]。

1.2.3完善激励机制

根据医院护理人员考评激励细则,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激励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以此提高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向院领导申请提高护士中、夜班补助费和补贴,院领导、急诊科医师充分尊重护理人员的劳动,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价值感。

1.3 评价方法

分别观察两组基础护理评分、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和基础护理评分由护士长根据护理部下发的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评定打分。护理服务满意度为随机抽取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两组分别抽取50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

二、结 果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护理质量评分 基础护理评分

对照组 18 92.7±1.6 95.8±1.7

观察组 18 97.9±1.8 9 9. 4±1. 9

t 12.62 9.54

P 0.0018 0.0023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对照组 500 438(87.6) 38(7 .6) 24(4. 8)

观察组 500 482(96.4) 12(2.4) 6(1.2)

P

三、讨 论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