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0:42: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急诊科优质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急诊科是急重症患者救治的场所,医护人员需要面对病情复杂的患者,处理不当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诱发护患纠纷。为改进急诊科护理质量,减少意外事件发生风险,需要进一步转变护理模式。优质护理强调全程实施优质护理,改进急诊科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措施。此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中的应用价值,为了能够得到最科学的研究结果,本院特别选择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男128例,女122例,年龄5~74岁,平均年龄(38.6±12.6)岁;研究组男134例,女116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39.2±1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等[1]。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加以优化的优质护理模式,其护理内容主要为:①对就诊流程进行优化,以先治疗再挂号的就诊方式替换先挂号再治疗的传统就诊流程,这一改变将极大的缩短患者入院就诊的时间,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地救治;医院的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诉求,并对患者家属加以安抚;对护理人员的常规工作要进行严格规范,避免因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导致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②护理观念改变:医院的护理工作要做到一切以患者为工作重心,时刻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专业且有效的服务;要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使得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③对医院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由于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多数在夜间,这就要求医院对急诊科的夜间值班护士进行必要的责任意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确保其能在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帮助;在安排夜间值班护士时,排班人员要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虑,并进行合理搭配,改善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2]。④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强化培训:因为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准确地评估,所以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要对其专业技能配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
1.3观察项目
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结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的科室,具有疾病种类较多、繁重的抢救和日常管理工作任务、护理纠纷的高发生率等特点,要求科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高,使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保障。作为新型临床护理方式,优质护理模式是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护理上加以创新和优化,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以有效提高。经过临床研究证明,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使得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大大降低[3]。此次研究通过对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并和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水平分别为98、97分,高于对照组的9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使得护理纠纷发生率大大降低,应该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唐玲.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2):248.
我院急诊科近年来对救治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大大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效果良好。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248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3例,女性61例,年龄18至60岁,平均年龄为(30.42±8.4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诊科患者纳入标准[2]:年龄18至60岁,理解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正常、无障碍。同时排出因各种原因而昏迷、急诊就诊时间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急诊科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增加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其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患者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病情,对症进行疏导和安危,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2)加强健康教育,经常性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让患者在治疗期间提高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3)细化基础护理,给予患者提供细化的护理,对其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对高龄及体弱的患者采用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进行护理辅导;(4)加强服药前护理及后勤服务治疗,严格掌握患者用药的相应指征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加强后勤保障,积极配置相应的护理用具,提供方便行动不便患者使用的设施和用具[1]。
1.3评价方法
让护士长或责任护士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留观护理、护理文件、急诊管理等临床护理质量;发放问卷调查让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就诊环境、服务态度、用药指导、病房巡视等方面的满意度[2]。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选取患者进行统计处理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本文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服务下均无护理投诉和不良事件发生;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差异较大。
2.1两组临床护理质量对比分析,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目前优质护理服务已在各大医院推广和应用,并取的了满意的效果。就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及患者调查情况来看,当前仍然存在着部分需要继续不断完善的地方。如在给予患者提供心理辅导方面,医院应该更好的培养更为专业的护理人员,形成专职的心理辅导医护人员,这样才能够更为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心理辅导服务;在管理上也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并且在对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也应该按照相应的流程要求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在工作中避免出现疏忽以及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最后是要做好后勤的保障护理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在护理治疗期间满足自身的需要[3]。
本文观察组选取的124例急诊患者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留观护理、护理文件、急诊管理等临床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就诊环境、服务态度、用药指导、病房巡视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
参考文献: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1~ 6月和7~12月各500例。其中1~ 6月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 7~12月就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周岁;②语言表达无障碍, 理解力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者;②昏迷患者;③急诊住院时间0.05), 具有可比性。
1. 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 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患病情况、疾病部位等。护理效果的评价包括患者对接诊的满意度(包括就诊环境、服务态度和给药指导)、投诉率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1. 3优质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整体服务观念、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实施责任整体护理和人性化排班模式等。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 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 1问卷调查的回收情况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回收494份, 回收率为98.8%, 合格489份, 合格率为98.9%;观察组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回收495份, 回收率为99.0%, 合格491份, 合格率为99.2%;两组间调查问卷回收率和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 2两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于服务态度、就诊环境和给药指导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n (%)]
组别 n 服务态度 就诊环境 给药指导
对照组 489 442(88.4) 436(87.2) 428(85.6)
观察组 491 489(97.8)a 478(95.6)a 488(97.6)a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
2. 3两组患者投诉率和护理差错分析比较观察组投诉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投诉率和护理差错分析比较[n (%)]
组别 n 投诉率 护理差错
对照组 489 9(1.8) 5(1.0)
观察组 491 2(0.4)a 0(0.0)a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
3讨论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18名在职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护士17名,男护士1名。按照时间顺序,将2011年1月一2012年1月常规护理服务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实施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作为观察组,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评分、护理质量和两组各对500例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1.2 优质护理实施
1.2.1加强护理管理
护士长参加医院组织到上级医院学习先进优质护理服务的经验,遵循文件精神和本科室实际情况,制订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经科内护理人员讨论后提交护理部和分管院长审核。优化急诊绿色通道,确保抢救流程、危重患者转移流程实现无缝连接,完善各项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定期召开患者及家属和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利益,避免医疗差错。
1.2.2提升业务素质
参照医院护理人员考评体系强化护理人员三基知识学习,加强专科技能培训,注重礼仪培养和护患沟通,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整体护理服务。根据岗位设置,分别对三级岗、二级岗、一级岗进行相应能力的培训和考核,使各岗位人员明确其职责和应具备的业务素质能力,为患者的护理服务提供坚实保障[1]。
1.2.3完善激励机制
根据医院护理人员考评激励细则,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激励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以此提高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向院领导申请提高护士中、夜班补助费和补贴,院领导、急诊科医师充分尊重护理人员的劳动,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价值感。
1.3 评价方法
分别观察两组基础护理评分、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和基础护理评分由护士长根据护理部下发的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评定打分。护理服务满意度为随机抽取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两组分别抽取50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
二、结 果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护理质量评分 基础护理评分
对照组 18 92.7±1.6 95.8±1.7
观察组 18 97.9±1.8 9 9. 4±1. 9
t 12.62 9.54
P 0.0018 0.0023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对照组 500 438(87.6) 38(7 .6) 24(4. 8)
观察组 500 482(96.4) 12(2.4) 6(1.2)
P
三、讨 论
【关键词】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
2010年起,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响应卫生部的号召,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全院动员大会,要求夯实基础护理,做实专科护理,提升护理服务品质,以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努力实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护理服务新目标。现将我院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做法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包括抢救室、观察室、洗胃室、输液室、注射室、换药室、手术室,实际开放床位17张,护理人员19人;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2岁;工作年限1-35年;学历:本科4人,大专15人;职称:主管护师9人,护师4人,护士6人。
2方法
2.1组织科室学习,提高认识:科室对优质护理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先后组织学习了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省卫生厅“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护士条例”以及我院制定的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文件,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目的、意义、工作实质的思想认识,充分理解落实基础护理是护士的基本职责,是回归护理工作的本质,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双翼,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夯实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增进医患和谐[1]。
2.2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2]。
2.2.1转变服务观念,强化仁爱理念。彻底转变过去“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技术与服务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强化我院“仁爱、精诚”的护理理念,把“诚心、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到实际的护理临床工作中。对病人家属做到“四不”(不冷漠家属、不和家属发生争执、不拒绝家属合理要求、不对家属说“不知道、不清楚”)[3]。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让病人满意。
2.2.2进行角色扮演,鼓励换位思考。为了让护理人员体会到患者的真实感受,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我科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患者就医时的情景,用心去感受,去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护士多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去想问题。想想哪些问题是我们就医时所不愿遇到的,什么样的服务态度是我们自己所不想看到的,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类似问题。
2.2.3规范服务要求,促进有效沟通。根据急诊病人的需求,进行服务方面的规范化培训,促进护患间的有效沟通,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具体包括:①使用礼貌语言。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运用得当方能体现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关心与爱护。在工作中要常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要热情有礼接待病人,以温和的语调询问病人,态度亲切。做到接待病人要有问候声,操作配合要有感谢声,不足之处要有道歉声,巡视病房要有咨询声。②主动服务。要求护理工作要有预见性,将患者的各种需求提前考虑到。例如主动将输液病人带到输液室;主动为患者倒上一杯开水;主动为留观病人做好灭蚊措施等。从细节之处彰显优质护理的品质,加强自我的主动服务意识,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最终让自己满意。
2.3优化流程,弹性排班
2.3.1改进工作流程。结合急诊科工作特点,改进工作流程:①在排班本上注明岗位:如输液、运送液体、巡视加液、换药、注射、接诊120病人,充分利用呼叫器联络,减少来回走动,节约时间、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②在输液最后一组标签上划红“”,增加查对环节,避免为病人提前取液体,防止护理差错,确保护理安全。
2.3.2合理弹性排班。弹性安排每天的任务,充分结合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病人的需求,推行APN排班模式(根据病人的需要排班),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①加强二线班和帮班,增加重要时段(早晨8:00-8:30,下午4:30-6:30)的护理人力,满足学生、上班族病人注射、输液、换药的需要。②增强重要岗位的护理人力,满足注射室、换药室、手术室、120病人的接诊等工作,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③实施小组护理,将床位、输液座位、抢救区等分成若干责任组,责任到人,既保证了分工明确又体现了紧密配合,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贴近病人。④各班次人员做到高、低年资合理搭配,职责分工明确,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进行指导,确保护理安全。
2.4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分层次对我科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和急救技能培训。急诊病人病情重、病种多、病情变化快,而我科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
2.5改善硬件设施,创造舒适环境: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轻松、舒适的的就诊环境。①提供饮水设施方便患者饮水,在各输液室和观察室配置开水桶、温水瓶和一次性纸杯,定时更换,指定专人管理,加锁,防止患者烫伤和人为破坏。②加强宣教告知和温馨提示:各诊室、电梯口、厕所、走道均设置醒目防滑标志牌,预防患者跌倒。③增加航空椅,更换输液椅、床头柜、床旁椅、床上用品,改善病人就医环境,改善病人体验。④为留观病人订餐、送水、帮助交费、取药,讲解疾病防治知识,做好生活护理协助和指导,并适当采取安全措施。⑤为手术病人提供术前、术中、术后的健康知识讲解、心理辅导,建立门诊病人健康宣传手册,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⑥为无名氏病人提供食物、开水、路费、治疗费,联系家属或所在派出所。一切根据患者的心理,努力满足他们在就诊、治疗时的需求,让病人在治疗时得到满足和安全感,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2.6多个部门协作,提供无缝隙护理:要为患者提供安全、科学、优质的全程化护理服务,仅仅靠护士把工作做好还不够,需要多个部门的团结协作,让优质护理贯穿于整个就诊过程。导医分诊准确,指导病人检查就诊,维护好候诊秩序,认真观察候诊病人,发现病情变化优先安排就诊。挂号人员态度和蔼,动作迅速为病人挂号。在病人的搬运工作方面,我们除了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外,还对中央运输人员、保安进行轮椅、担架的运送方法的培训,保证患者运送安全。保安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各种安全和纠纷隐患并制止事态的发生。保洁人员不定时对病区进行清扫,保证地面的干燥,防止摔伤。后勤工作人员定期对空调、座椅、电灯、水龙头等进行维护,保证物品的完好使用状态。
3结果
3.1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见表1)
表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4讨论
4.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提升了护理队伍综合素质: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次培训,重点加强了对低年资护士急救基本技能的培训,定期考核,人人达标,使护士的责任心加强,低年资护士独立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深入人心,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贴进临床、贴进社会,提高了病人对门急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树立了我院护理专业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和“仁爱、精诚”的护理品牌,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为创造百年老院品牌化护理服务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176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价值, 特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分析, 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其中内科患者30例, 五官科27例, 妇科12例, 儿科11例, 外科28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3例, 女31例;年龄5~74岁, 平均年龄(38.6±12.6)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22例, 女32例;年龄6~75岁, 平均年龄(39.2±1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主要有巡视患者、用药指导、健康宣教以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 具体护理内容有:①优化就诊流程:转变以往先挂号再治疗的就诊顺序, 替换成先治疗再挂号的形式, 能够明显缩减患者入院到就诊的时间, 避免由于就诊流程复杂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护理人员要主动予以引导, 积极掌握患者诉求并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人员要严格规范注射、输液以及吸痰等常规工作, 避免因操作不当而损伤患者[1];护理人员要用从容镇静和耐心的态度完成操作, 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改善患者紧张和焦虑等不良心理。②转变护理理念: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 掌握患者诉求, 为患者实施有效且专业的护理服务;加强对患者饮食和卫生等基础护理的重视, 实现优质护理的持续性和人性化。③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因为急诊科晚间就诊患者偏多, 要重视晚间值班护士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要及时进行急救处理, 及时观察患者病情, 保证在短期内辅助患者;排班人员还要考虑护理人员的经验及学历, 排班时进行合理搭配, 从而尽可能地改善护理服务质量。④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急诊科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和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因此对其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标准更高, 需要其不断学习新知识, 储备更多专业知识;科室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和考核, 将考核成绩列入奖惩制度中[2], 从而充分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 3 观察指标 由护士长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水平, 总分是100分, 分数越高表明效果越佳。对两组患者发放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其护理满意度, 主要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以及基础护理水平评分分别为(98.3±1.2)、(98.8±1.1)分, 高于对照组的(92.5±1.8)、(95.2±1.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满意34例(62.96%), 一般满意12例(22.22%), 不满意8例(14.81%), 护理满意度为85.19%;观察组患者中, 满意41例(75.93%), 一般满意12例(22.22%), 不满意1例(1.85%), 护理满意度为98.1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9, P=0.015
3 讨论
急诊科属于医疗机构中重症患者相对集中的一个科室, 具有疾病种类多、抢救和管理任务大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高等特点, 因此必须提高该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3]。优质护理模式属于临床的新型护理方法, 其护理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 在基础护理上进行创新优化, 落实好护理责任制, 从而显著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有相关临床研究证实[5], 于急诊科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护理不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还能有效减少科室护理纠纷的出现。此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 并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 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以及基础护理水平评分分别为(98.3±1.2)、(98.8±1.1)分, 高于对照组的(92.5±1.8)、(95.2±1.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于急诊科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科室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彦辉, 李海霞.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9):837-839.
[2] 赵秋菊, 路伟, 杨金花, 等. 品管圈对提升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水平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z1):108-109.
[3] 徐敏, 赵正平.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10):1225-1226.
急诊科是我院的重要科室,其护理工作的实施直接反应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水平及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对我院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员2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名,主管护师 8 名,护师12 名。学历层次: 在读研究生 1名,本科12 名,大专 7 名。
1.2 方法
3 讨论
急诊科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医院的急危重科室,其护理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根据病人的实际需求,加强护理管理和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的临床路径[7]。在急诊科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对提高医院的服务形象有重要意义[8]。因此,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文件精神,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在护理院长、护理主任的领导和帮助下,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并根据急诊科实际情况,加强护理管理和基础护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9]。在急诊科室,其涉及的工作任务较多,尤其是患者的转运护理工作,若护理处理不当,将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通过优化护理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使患者满意接受护理服务[10]。
通过本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急诊科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实施前的常规护理,且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的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的急诊科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王清.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8):696-697.
[2]徐晓娟.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3):101-102.
[3]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37-839.
[4]周玉英,聂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2,24(9):1808-1810.
[5]梁文英,吴永芳.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4):408.
[6]王瑞,单欣刚,梁吹.“ABC”岗位责任制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201-203.
[7]徐敏,赵正平.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0):1225-1226.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34-02
急诊内科是患者生命抢救的阵地,在急诊内科中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导致急诊内科成为护理纠纷发生率最高的科室[1]。对急诊内科的护理措施进行强化,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是目前十分紧迫的护理改革措施。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急诊内科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对护理纠纷发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0例急诊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74例,女性26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1.2±3.7)岁。患者文化程度,小学13例,中学42例,高中以上45例。排除有严重外伤患者、语言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将本次研究中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行优质护理措施。接诊:护理人员实施微笑服务,为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护理人员以热情的服务态度,让患者提高满意率,从而达到提高服务水平的效果。在显眼处设立分诊台,可让患者避免出现扎堆现象[2]。尽快带领患者进入诊室,提高就诊效率。
就诊:急诊科为特殊性科室,在急诊科得患者有病情危急、且病情变化较快的特点,因此,应当较少就诊程序,可将部分检查、挂号等时间省略[3]。面对危重患者,可开通抢救通道,在进行患者抢救的同时,家属可办理相关手续,以治病救人为第一原则。在对病人做抢救时,可根据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患者就诊规律进行处理。若是患者有疑惑,可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疑难解答,缘由说明后,让患者、家属能对医院做法进行理解。
救治:医护配合流程需再次强化,对不同的急救措施应当做细化分析,如创伤救治配合、心脏骤停救治配合等[4]。在平时可开展培训、演练课程,医务人员行不同抢救措施的模拟训练配合,从而增加医护间的配合程度。对于仪器的使用,也需要护士熟练进行,从而缩短抢救准备时间。可采取层次、排班方法,新老搭配形式,将有经验护士的作用发挥出来,无经验护士也可避免在实际操作中手足无措。在抢救过程中,需设置护理组长,对护理工作负责。训练护理人员责任心,在救治过程中,应当临危不乱,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熟练药物放置、抢救设备、仪器使用熟练等都是直接关系到抢救结果的关键。
文书环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表格的方式记录,根据患者情况,行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缓解,提高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对心理护理、护士态度、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做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6%,(P
3 讨论
急诊内科为医院护理纠纷易发区,急诊内科护士在做护理操作时,应当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做及时了解,与患者之间交谈,做心理疏导[5]。患者入院后的每个缓解都给予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率达98%,对照组为76%,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周蓓.小儿骨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76-77.
[2]刘平,何少斌.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152-153.
关键词:
优质护理目标措施;急诊内科;护理纠纷;效果
0引言
急诊内科在医院众多科室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比较特殊的科室,该科室的患者往往病情危急,大部分患者需积极抢救。而因为很多病人为突然发病,没有思想准备,面对突然发生的疾病措手不及,情绪状况很差,并可能存在抵触性,影响抢救的开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非常重要[1]。本文旨在分析优质护理目标措施对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效果,特选取我院的1000例急诊内科患者进行了分组实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的1000例急诊内科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00名急诊内科患者分为优质护理组(500例)和常规护理组(500例),优质护理组中男314例,女186例,患者年龄为23~69岁,平均年龄(39.97±13.26)岁;常规护理组中男306例,女194例,患者年龄为22~70岁,平均年龄(40.86±13.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则应用一般性护理模式,包括及时分诊、配合医师开展抢救工作等;给予优质护理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目标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2.1接诊时的优质护理;对于急诊内科比较突出的部分则设置分诊台,避免患者高峰期时的长时间等待,分诊台的负责人必须为经验丰富者,避免在回复患者问题或者处理突发事件时由于经验缺乏而处理不当;接诊台护士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工作,接到急诊患者中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配合完成吸氧等处理,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护理人员尤其是负责接诊台的护理人员在接诊到患者的时候能够迅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无生命危险等,并协助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挂号就诊,如果患者需要抢救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挂号等中间环节延后,立即联系专科医师,护送患者到抢救室[2];
1.2.2抢救时的优质护理;首先是护理人员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确保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在抢救期间能够更好的配合医师,比如熟练了解患者抢救的流程、所需的急救药品及抢救设备等物品、医师的习惯等,配合医师操作相关仪器设备,及时为医师递送工具,同时,急救过程中应保持冷静的心态,严谨有序,确保抢救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防止差错事件影响抢救效果[3];
1.2.3病例文书抢救的时候如果医师需要下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需立即详细记录,并在执行的时候与医师核对,没有差错后再执行,待完成各项急救操作后提醒责任医师补录医嘱,并按照规范对病例文书进行规范[4];
1.2.4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由于急诊内科患者病情发作比较突然,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很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等心理,需要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患者家属更容易恐慌,需要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安抚,讲解患者的病情状况、治疗情况,告诉患者家属积极听从临床人员的安排是对患者更有效的方式,并积极调动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鼓励,耐心开导患者,帮助患者战胜恐惧、焦虑等心理,消除抵触心理,配合临床人员开展工作。护理人员应充分站在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理解其焦虑的心理,尊重和同情患者,避免正面冲突,最大限度的预防护理纠纷发生[5]。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调查通过医院自行设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6]。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优质护理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
3讨论
急诊内科是所有科室中最容易发生护理纠纷的科室之一,主要是由于急诊内科患者的病情发生往往比较突然,因此对临床人员非常敏感,尤其是当今医患关系更加紧张的状态下,一旦护理人员出现言语、态度不好的时候很容易引起患者不满,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这就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首先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熟练操作流程,在护理文书书写等各个方面严格按照规范,避免护理差错引起患者不满,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以专业的技术水平赢得患者的信任,以良好的救治结局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需充分理解患者,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病情的刺激,一般都会存在恐惧心理,加上对病情的担心,情绪状态本身不太稳定,一旦护理人员出现言语冲撞更容易成为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爆发的导火索,从而引发护理纠纷。优质护理则是充分考虑了护理流程规范、护理人员态度、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等各个方面,对护理操作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尤其是在患者的接诊、抢救、病例文书书写等方面,以避免护理差错发生,提高护理操作规范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并通过积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0例急诊内科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明了优质护理目标措施能有效降低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白银风 宋芳 单位:新疆洛浦县人民医院 新疆墨玉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林桂珍,蓝惠兰,黎春常,等.优质护理目标措施对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631-2633.
[2]邹传仁.优质无缝隙护理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5,13(22):112-112,113.
[3]钟楚燕.优质护理对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影响研究[J].中国校医,2015,29(2):137-138.
1引言
护理工作的重点是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所在。在医院的急诊科,会有急诊病人随时就诊,而且多数的急诊病人病情比较危重,病情比较复杂。在专业的医师到达就诊之前,要求护士以最快的速度、简洁的方法和熟练的技术,做好抢救前以及抢救中的各项具体的护理工作,同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医师。因此,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急诊科护理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医院的急诊科要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
2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急诊科是医院接收急诊患者抢救和诊治危重患者的场所,在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方。绝大部分的患者的病情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病人自身会有情绪急躁的特征,且病人的数量不也有不定性。这些特点要求医护人员的工作必须具有快节奏性、高技术含量性和有敏捷的思维。急诊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对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进行思考和探讨,对提高急诊科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病人的救治率和护理水平、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实行全面质量管理(1)护士长作为急诊科护理的管理人员首先要有质量观念、质量意识,建立实施急诊护理的质量体系。急诊护士的行为是在大多数人病人失去部分知觉或无知觉的情况下进行的,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也是在无人监管、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医院的急诊科要建立和实施全面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使护理服务的每个具体环节始终处于受监管状态,这会最大限度的促进医护人员提高急救护理水平,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制定抢救质量管理标准和急救技术操作标准。(2)要经常进行质量检查。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科是质量控制小组随时和不间断的对各个具体重要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护士长要不定期地对质量控制小组、科室内的工作进行质量监管,使护理的质量随时处于受控状态,这就会使护士的松懈思想起到减少的作用,会有一种自我约束的作用[2]。
3.2加强急诊科的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急诊科护士要本着为急诊病人服务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规范服务流程,服务就是效益。急救护理工作是在短时间内决定病人生死存亡的主观能动性工作。如果没有整体的质量控制观念,没有全面的质量控制理念就不能对病人的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实施快速的积极处理。因此,制定各种护理质量标准,避免发生过的错误再次发生,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准确、独立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的能力。
3.3制定急救护士工作质量标准。急诊科护士的业务技能要不断提高,能够熟练、准确并且迅速和有条不紊的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急诊病人实施抢救和护理,激发护士参与科室管理的主动性[3]。比如,病人呼吸收跳骤停的情况,可能立即迅速进行的心肺复苏术,或者进行人工呼吸,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术,严密观察病情,使用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对病人进行救治等。
3.4加强硬件建设,保障急诊科医疗护理需要。急诊科的具体设置要满足基本要求,如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用房面积要达到800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治疗室、留观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4张,留观床位10张。急诊科的设备要齐全,像基本的仪器:监护器、呼吸机、输氧装置、洗胃机、吸痰器、心电图机、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如抢救药品等也要齐全、充足、完善。急救物品、设备要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切实保证所有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同时要有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标准,对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与维护。
3.5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急诊科比较常见的风险预防预案包括,抢救设备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应对预案、护理登记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制定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病人抢救程序和规则。制定急诊患者告知制度,像入院须知、出院告知以及特殊诊疗征求意见和有关的操作知情同意书等,并严格落实。建立急诊用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制,对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按相关的要求登记,并上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特殊药品(如,毒、麻、限、剧)应有专人专柜进行管理,药品的品种、数量要正确,用药情况要进行登记,药品合格率必须要达到100%。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保持24小时通讯通畅
总之,急诊科护理工作是抢救病人的重要基础,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急诊科护理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医院的急诊科要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指标,不断修整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9).
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实施优质护理前,且经统计分析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于急诊护理当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度,提高了急诊科护理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护理 应用效果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45-01
急诊科普遍具有急、忙、乱、杂的四大特点,而且环境比较差,病人又多,突况多是急诊科的最大挑战,所以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要求最为严苛,而且要求护士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处理好与病人及家属的关系,避免引发纠纷,保持好医院的形象。由于病人的病情通常比较危急,所以急诊护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并且急诊科护理水平直接反应着医院整个的护理水平。所以寻找有效的护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十分重要。因此为了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的350例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7月至2011年7的350例患者,男性188例,女性162例,年龄在1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6岁。
1.2 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护士共30名,均为女性,年龄在22-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5岁;职称:助理护士5例,护士13例,护师10例,主管护师2例;学历:本科15例,大专9例,中专6例。
1.3 护理方法。
1.3.1 完善急诊科的就诊流程。首先实行先治疗再挂号的急诊科独特管理模式,这样可以缩短病人的等待和就诊时间,避免因就诊程序繁琐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保证病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在此过程中,护士要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向病人及家属做自我介绍,主动询问病人的需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安抚病人及家属,维持秩序。其次要对无无姓名、无钱物、无家属的病人进行特殊管理。再次进一步规范输液、注射、导尿、鼻饲、吸痰等操作流程,避免操作失误给病人带来进一步伤害。同时要时刻在病人及家属面前保持镇静,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操作。
1.3.2 新的服务理念的渗透。优质护理工作要做到从病人角度出发,关心体贴病人,对待病人要亲切,向患者及家属做自我介绍,消除陌生感,建立信任关系,根据患者的需求再结合自己专业知识的判断,在不违反治疗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如晨晚间护理、饮食护理和卫生知识指导等,对已经出院的患者进行回访,多采用电话回访方式,体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人文关怀;做好120优质服务,实行主动化服务。
1.3.3 改进护士的排班。根据急诊科夜间病人就诊情况较多,所以同其他科室不同,急诊科的夜班医务人员值班情况要加强;要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时的夜间巡视,观察患者夜间的病情及睡眠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病人的需求和问题;根据护士的学历、经验不同,合理进行护理团队分组,新老搭配等,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组,培养小组间成员的默契度。
1.3.4 适时组织护士业务培训。要不断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护理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和改进的工作,护理人员,尤其是急诊科的护理人员,更需要在平时认真学习,在理论和操作两方面都需要锻炼,设定考核制度,强化知识的掌握度,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才能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并且实行奖惩制度,把考核结果与奖金和绩效联系起来,这样来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4 观察内容。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以及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知晓率,满意度包括十分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选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采用我院制定的量表进行测试,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者评判为掌握。
1.5 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当P
2 结果
2.1 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以前相比有很大提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 优质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良好率为86%(301例),护理前为15.4%(54例),优质护理服务后明显高于护理前,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急诊科接受的多为突然发病的患者,而且病种各种各样,加上环境又比较忙乱和复杂,这些都带给急诊科护士一些困难,而优质的护理工作在急诊科中对病人的病情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反应了整个医院的护理水平。本文通过研究优质护理前后病人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发现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很有必要的。
3.1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需要对护士进行较多的培训,并应用于临床,定时进行考核,所以不断地学习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有很大提高。其次使优质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从基础护理做起,回归到病人身边,培养了护士关心照顾病人的主动性。与绩效和奖金挂钩,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互相推脱,消极怠工。开展健康教育和回访等活动,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了医院的护理形象,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也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力。
3.2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护士开展工作:病人入院时和病人亲切介绍自己以及入院宣教等工作,使护士和患者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这使护理人员在之后开展临床工作时更容易取得病人的合作,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优质护理服务让护士从患者角度出发,为患者解决问题,护患关系拉近,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高,由之前的49.4%提高到81.4%,这种护理模式得到了患者的肯定,也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总之,在急诊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患者及患者家属因为担心患者病情,情绪多较为激动,导致该科室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较大。如在工作中实施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避免出现护理不良事件[1]。为了研究对急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最小12岁,年龄最大52岁,平均(31.13±3.1)岁;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8岁,年龄最大63岁,平均(35.02±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结果有意义。
1.2入选标准
(1)于我院急诊科进行全程治疗的患者;
(2)无严重威胁生命的组织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3)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的患者;
(4)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熟悉,自愿参与其中,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
(5)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2]。
1.3护理方法
在实施相同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3.1优化就诊流程
急诊科的传统就诊流程为先挂号再治疗,患者等待时间较长,易延误治疗,故急诊科可实施先治疗再挂号的就诊模式,保证患者在入院后能及时得到有效就救治;患者因为对医院各病室的结构陌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到达诊疗地点,浪费时间,故护理人员应对就诊患者做好引导工作,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增强患者的信任度,急诊工作繁重,压力大,护理人员在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时,应时刻保持镇静从容,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证各项护理措施有序进行,让患者及其家属看到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3]。
1.3.2提升服务质量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多换位思考,顾及患者主观感受,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的生活要求,重视基础护理,保证质量[4]。
1.3.3弹性排班管理
急诊科相对于门诊,主要收治夜间前来就诊的患者,为保证护理质量,夜间值班护理人员人数应适当增加,保证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能及时进行有效抢救;值班护理人员应新老搭配,以保证护理质量[5]。
1.3.4提升护士专业素养
为保证在短时间内正确判断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吸纳临床新知识,科室内也可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提升其重视程度及学习积极性[6]。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药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每项满分100分;
(2)焦虑抑郁评分:通过SAS焦虑评分表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判断,分数低于35分表示心理健康,分数高于65分表示重度焦虑;通过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判断,总粗分上限是41分,分值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好;
(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根据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代表满意,80-90分代表部分满意,80分以下代表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上的比较
比较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评分上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无显著差别,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
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96.67%,对照组仅76.67%,观察组显著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诊科是一家医院整体医疗护理水平的缩影,体现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该科室的工作相对较忙,突发状况多,对医疗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人际交流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对于收治入急诊科的患者,在积极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意义重大[7]。优质护理服务不同于传统遵医嘱行各项护理操作的模式,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各项护理操作的依从性,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高,保证各项治疗措施顺利进行,保证治疗效果;弹性排班可以有效保证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使其在工作时间能有充足的精力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保证质量;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室相关疾病的知识讲座,使其有效掌握各种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减少护理不良时间的发生几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较对照组较好,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升急诊护理质量,改善急诊科患者的不良状态的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舒适程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37-839.
[2]李娟.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28-29.[3]孟晓杰,郝君华.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5):557-558,559.
[4]张晓霞.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急诊自毒中毒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差异[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7):104,100.
[5]程云芳,石燕.流程化护理对急诊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1197-119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