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05-25 10:42: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

篇1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8-0057-03

党的十昭示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概念。它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价值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积极、和谐的实践状态。教育的目的与生态文明的内核一致。生态应该是和谐的,教育也应该是和谐的。高职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弘扬生态文明时代主旋律,将人才培养模式与生态文明价值精神结合起来考察,从注重技术力一维的单向度线性模式转向融合技术力、文化力、生态力①三维的多向度、立体新模式,“技术力奠定基础”“文化力支撑体系”“生态力引领方向”,积极推进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

一、以技术力奠定高职人才培养基础

高职教育自兴起之日起,便高扬“差异化”,强调应用性,主张从普通本科高校的固有发展模式中跳出来,适应以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为主要表征的现代化需求,培养紧缺高级技术职业人才,解决专业知识和就业岗位的脱节现象,更好推进现代化实践进程。这是高职教育的初衷所在和立教之本,也是其矢志坚持的发展理念。当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及以技术为强大支撑的诸如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设计服务和金融服务等行业正在释放日益强劲的牵引力和推动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产业经济发展的势头。理论和实践一再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力教育理应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与其他学历教育的最根本区别。

虽然高职教育发展自始至终高扬技术力的旗帜,从未敢怠慢,但从技术力彰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所产生的速度与质量来看,表现得仍然有所缺失,在某些关键行业和领域甚至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在较大程度而言,高职人才所能胜任的岗位所体现的“技术品位”还不高,有的甚至还有些“低阶”。高职人才在技术力上普遍存在几个自相矛盾的问题,一是能应用但应用不纯熟;二是有技术但技术不高端;三是有应用能力但无研发能力。可以说,这是制约高职人才职业发展的最大短板。高职教育需要认真思考和审慎抉择一个问题:究竟是打造“新型农民工”,还是培养“高技术品位职业人”。前者显然违背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初衷,后者显然是对初衷的坚守与超越。

“高技术品位职业人”的培养正好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要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加强应用技术的传承、应用、研发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技术服务的附加值”的要求。有纯熟的技术应用能力、掌握高端的技术、具备良好的技术研发能力,这就是一个“高技术品位职业人”所应该具备的技术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职人才的技术力培养,绝不能将人与技术割裂开来,不能让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而应让人左右技术,不仅左右其应用,而且左右其创新与研发。一言概之,高技术品位职业人必须深谙技术应用和研发的原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明了如何应用技术,如何更好地应用技术,如何将不好的技术替换,如何将好的技术进一步优化升级,将高技术品位的理念牢牢记在心里,将高品位的技术牢牢攥在手中。这就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技术力层面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以文化力支撑高职人才培养体系

学者王永丽在《文化力》一书中提出了文化力的内容,认为文化力包括文化竞争力、文化创造力、文化生产力、文化思维力、文化先导力、文化和谐力、文化凝聚力等在内的21种类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一语中的:“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1]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文化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指标,越来越成为人与人之间价值实现差异的决定性因素,而不论作为整体意义的人还是作为个体意义的人。“文化力是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的终极力”[2]。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下,原本重文化轻技术的本科院校深刻认识到自身发展的瓶颈,千方百计弥补技术教育短板,寻求文化与技术的有机融合。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正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致力于培养有文化、有精神且有技术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教育“重技术轻人文”、“只重职业”不见人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缺乏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长期看来是不可持续的,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高职教育要在竞争中持续占据有利地位,除了一以贯之地发挥其“技术操练场”的作用,更应增添其“技术发明馆”和“精神塑造园”的功能。换言之,高职教育除了一以贯之地发展其技术力,更应花大力气提高和发展其文化力,让文化力成为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最重要支撑。文化力教育融技术―思想―人格精神于一体,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依笔者看来,文化力教育应包括文化知识教育、文化能力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更加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化能力教育更加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文化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思想、道德、法律和心理素质。相对于科技力等硬实力而言,文化力是一种软实力。高职教育应培养有思想,会思考和创新;有能力,会学习和创造;有素质,会做人和做事的高文化力人才。

三、以生态力引领高职人才培养方向

如果说现代化要求下的高职教育进行的改革处于应用教育时代,素质教育要求下的高职教育进行的改革处于素质教育时代,那么第三个改革的时代已经悄然来到,即生态教育时代。将生态文明价值理念融入教育理念是大势所趋。生态文明与教育在价值上具有同一性,都以人的全面、个性发展为立足点。生态文明价值目标能够引导教育目的更加人性化、德性化。生态文明时代呼唤教育的生态化,呼唤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当今和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地位趋稳,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文明为价值目标和实践状态,以此为蓝本重新审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脉络中对其确立和发展进行逻辑分析,不难看出,现行高职教育模式实际上是工业文明的培养模式,功利主义、经济主义、技术主义色彩较浓重,不利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长此以往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更不能适应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说,当下时代教育的主题,即生态教育时代,叠加了应用教育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时代要求,将人的发展视线从人与人的关系延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审慎思考和慎重抉择中,从脱离了自然的人与人的关系思考延展到了与自然唇齿相依的人-自然-人的关系抉择。很显然,技术力奠定基础是应用教育时代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文化力支撑体系是应用教育时代和素质教育时代要求的综合体现。无论是技术力还是文化力,从根本上说,均未能彰显自然之于人的先在地位以及人对于自然的敬畏责任,未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生态文明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时展的主旋律,高职教育应走出一条学生――社会――自然三大系统之间持续共荣、和谐共生的人才培养新路子。

高职人才培养应综合应用教育、素质教育和生态教育的价值要求,除了以技术力奠定基础,以文化力支撑体系外,更加需要培养、锻造出一份“生态力”,让其引领方向。生态力一方面引领技术生态化,一方面引领文化生态化,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向。生态教育时代的人才不应仅仅懂技术和文化,更应懂生态,注重生态整体价值。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绝非是会技术操作、懂技术发明、守法讲德而已,取而代之的必定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最优的产品,以最低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平衡为代价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总之,生态力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技术力和文化力能否持续发挥作用的决定性力量。

“技术力奠定基础”、“文化力支撑体系”、“生态力引领方向”是生态文明时代向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尤其是“创新”、“协调”、“绿色”发展理念的积极回应,更是高职教育本身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形势所应做出的明智抉择。

参 考 文 献

[1]金元浦.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EB/OL].[2015-03-12].http:///2008/01/21115872944-2.shtml.

[2]孙粤文.试析文化力之于中国梦的五重价值支撑[J].实事求是.2015(1):92-94.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Technical Force, Cultural Force and Ecological Force

Lu Yan Hu Xiaoyu

篇2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9-0059-02

近几年来,新平县戛洒镇重视畜牧产业发展,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扶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使生猪养殖模式转型升级加快,规模化生产迅猛壮大,产业提质增效明显,其主要做法是培养典型示范户,引领周边群众发展生猪养殖,树立起大平掌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典型和示范带动作用,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长期参与指导该生猪养殖专业合社组织实施,见证了该民营养殖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曲折发展历程,现将大平掌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供同行参考。

1 戛洒镇大平掌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概况

戛洒镇大平掌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位于新平县戛洒镇大田村委会大平掌村小组,总体由18户生猪规模养殖户组成了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最初在2005年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组,2005-2007年政府部门为全组提供无息贷款48万元,2008年至今全组获畜牧扶持贷款1 830万元。产销合作社于2014年12月14日成立, 截至2015年底,共出栏商品肥猪7 000头,出售仔猪5 500头,销售收入达2 000多万元。2016年6月时,合作社生猪存栏3 600头,其中能繁母猪153头(其中LY母猪141头,一般良种母猪12头),杜洛克种公猪6头,商品猪3 411头,建设有标准化育肥猪舍、仔猪保育舍、母猪舍共计 11 525 m2,有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养殖重点技术研发团队,目前合作社生猪存栏3 600头,预计2016全年可出栏商品猪8 000多头,仔猪6 400多头,收入可达2 272万元,占该小组农业收入90%,占农户总收入的 85%,通过多年卓有成效体制改革和养殖技术创新,合作社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目标,养殖经济效益显著。

2 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化成度不高,总体实力较弱

合作社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形成专业化、生态化、市场化、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但在内部组织化管理和生猪科学养殖技术运用等方面,缺少一套高效运行综合管理机制,阻碍了生猪产销专业合社长促稳定发展。

2.2 应对多变市场抗风险能力有待于加强

对生猪市场预警估量观测、管理风险、烈性传染病风险、防疫风险、疾病风险及市场风险缺少分析和研究,应对各种市场风险能力减弱,使产销合作养殖风险增大。

2.3 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该合作社是弱势群体的联合,资金短缺、积累不足、技术落后、人才匮乏、市场信息不灵是制约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年培育和扶持,专业合作社虽然不断发展壮大,但小生产与大市场难全面有效对接,养殖综合生产水平不高,政府扶持和养殖方式创新没有建立长效机制,致使生猪养殖转型升级和市场的开辟力不从心,难以应对市场、价格和竞争机制的影响,在市场价格低迷时抵御能力弱,制约了生猪养殖发展。

2.4 缺少养殖技术行家和管理人才

现有合作社成员虽然多年从业生猪养殖,积累了不少养殖经验,但合作社经营者组织经验不足, 缺少行之有效的合作社运转手段与机制,难以将各个成员的生产设施、设备包括生产资料进行合理的调配与使用,现有的养殖技术更新慢,社员外出学习培训意识不强,定期研讨养殖技术次数不多,生产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养殖观念转变和养殖模式创新能力弱,对外界畜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不了解,以及在品种改良,技术革新、市场营销方面没形成综合配套体系和机制,畜产品总体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养殖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2.5 动物疫病风险依然严峻

养殖产销专业合作社按实施方案和技术措施建立健全了检疫、隔离、消毒、免疫等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执行,传染病风险有效降低,但受周边地区疫情不断、养殖区定期疫病监测评估少、疫病检测种类和范围窄、科学养殖水平不高,养殖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专业防疫支撑体系和专家指导等因素的影响,加之近年来动物疫病种类增多,病毒毒株变异加快,家畜交易频繁, 养殖地净化困难,疫病防控难度加大,使老病尚未净化,新病传入的可能性增大,生猪养殖防疫形势依然严峻。

2.6 品牌意识不强

养殖专业合作社能否拥有知名品牌、强势品牌,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大平掌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多年致力于生猪养殖的研发和技术攻关,探索出了有效的管理和养殖技术,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中稳步发展,生猪年均出栏率逐年上升,养殖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但没有及时申请相关产地认证,产品认证,没适时打造形成属于自己的品牌,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低,商品转化率及经济效益低。

3 应对措施

3.1 推进养殖专业合作走标准化生产路线, 健全机构,完善运作机制

按照合作社组织章程,通过召开社员会,群策群力,重点对生猪养殖发展趋势和动态展开分析研讨,适时修改养殖各种管理制度和更新养殖技术,着重解决社员养殖中遇到的养殖困难和问题,以便及时解决管理矛盾和规范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整体水平,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努力推进生猪养殖产销合作社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3.2 把生猪养殖抗市场风险能力纳入常态化管理机制

一是要做好市场监测,加强信息引导,依托水塘镇年交易20万头生猪交易市场距戛洒较近的优势,进一步强化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动态监测,密切关注生产形势变化,加强形势研判和走势预测,及时市场预警信息,实现以养殖户手机为终端,在互联网上建立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实时与养殖相关的市场信息,确保养殖场、养殖合作社能根据市场波动变化合理的调整生产规模,有效避开可能出现的潜在的市场风险。二是要优化猪群结构,淘汰老龄、生产性能低的母猪,组合优质种猪群,保持母猪数量并提高其质量,提升种猪生产能力和猪群质量。

3.3 整合畜牧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合作社的发展

要积极引导合作社整体发展,强化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开展养殖模式及市形势分析,合理按需求适度组织生产,着重加快落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和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养殖保险等政策组织落实,技术措施方面具体指导好新技术、新方法、 新品种、新设施设备在养殖合作社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全面提高生猪养殖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培强壮大。

3.4 提高社员养殖技能和管理水平

一是要按计划和要求适时组织社员集中讨论生猪养殖关键技术措施,及时调整养殖方式,更新管理方法,着重运用落实好“种、料、管、免、检、监、 测、销”综合配套体系和机制;二是选拨部分社员到大型生猪养殖规模养殖企业、畜产品交易市场、畜产品加工企业学习养殖管理及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培养出一批善管理、会经营、懂技术团队;三是合作社可试行与科研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及人才培养协议,壮大团体技术力量,逐步提升养殖技术整体技能; 三是结合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工程,组织社员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让社员了解畜牧发展动态和趋势,逐渐转变社员的养殖观念和实现养殖模式创新,使养殖效益充分发挥。

3.5 加强疫病防控,保障生产安全

篇3

在当前,生猪养殖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再生产产业,相关人员对其需要投入适量的生产要素,所谓的生产要素就是指一些饲料、养殖设施、仔猪以及劳动力等。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有助于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对于养猪的经营者来说,对生猪养殖就是为了能够在已经定量的资本投入中获取更高的养殖效益和生猪利润。根据现阶段已有的生猪数据来看,其都是以生猪单位增重为主要基础,来对不同养殖规模的生猪成本效益来进行分析的。

一、不同的生猪养殖规模输出成本的变化

1.关于总成本的变化。根据相关生猪养殖的数据资料得知,在2010年到现如今这个阶段,关于生猪养殖规模的形式,也就是散养、小规模、中规模以及大规模这几种饲养模式。在这种几种饲养模式中,生猪都是以每千克增重成本输出逐年都在呈现上升的态势。这种态势分别是从2010年的6.80元、6.22元、7.55元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13.28元、12.35元、12.40元以及12.99元。对于生猪养殖规模,则就需要输出的成本增重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其他几种不同的饲养模式。

2.生猪单位增重的物质服务成本以及人工成本。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关于生猪的养殖成本有明显的上升态势。关于生猪的成本比重的含量,其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土地成本在整个生猪规模的养殖中所造成的影响比重要比生产成本比重小。因而,土地成本在生猪规模养殖成本中占有绝对性的作用。关于生猪的生产成本,其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即物质服务成本和人工成本。根据这两种指标来评价生猪的养殖模式,也就是衡量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这四种养殖规模的输出成本。根据相关数据的显示,近几年对生猪物质服务以及人工成本都与生猪养殖规模的大小呈反向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生猪养殖规模越大,其单位所占的物质服务成本也就不断增加,而生猪单位随占有的人工成本就会随之降低。通过这种情况能够得出,对生猪进行大规模的养殖对劳动力效率就会提高。对于同样的生猪物质成本也就会高,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后生猪养殖规模的生产发展走向。散养的生猪养殖模式与规模养殖比较的话,散养会在很大程度上消耗更低的物质服务成本{2}。在所有养殖规模的形式上,只有人工成本是远远高过于其他三种的生猪养殖模式,由此可见,生猪养殖损耗的生产成本和总成本是最高的。

3.直接费用合间接费用的变化。关于物质服务成本,其主要就是分为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通过相关数据显示,在2010年开始,生猪养殖损耗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开始逐渐呈上升的态势,并且这种上升态势还会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而继续上升。

在近几年,关于生猪的间接费用在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生猪单位增重的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的降低。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能够说明生猪养殖管理的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和改变。

二、不同生猪养殖规模增重收益的变化

1.单位增重的产值。根据相关资料的显示得知,在2010年与2014年之间,生猪养殖的四种模式,也就是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在这几种模式中,生猪每千克增重的总产值在总体上是呈现上升的趋势,在2010年的7.31元、7.29元、7.34元和8.07元,都在2014年中逐步增加为 14.25元、13。77元、14.09元和14.39元。根据这四种生猪养殖模式得出,除了特殊的年份外,生猪每千克增重的总产值中时所有规模中养殖效益最高的,而其他三种的养殖模式都是以先后交替来排序的,并且其产生的差距也比较小。

2.生猪单位增重的净利润。根据近几年的发展得出,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者几种养殖模式下,生猪的每千克净重净利润都会在不同的年份之间呈现不规则的波动,特别是上下波动的幅度特别大。其中幅度最大的就是散养模式的生猪波动最大,而其他三种的养殖模式产生的波动较小。这个现象就能够说明,现阶段的生猪市场盾散养的养殖效益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也就是说散养户对生猪的养殖是很难抵御市场的风险。除了个别的年份外,中小规模的生猪养殖每千克净重的利润是处于比较高的价值。

三、发展策略

1.坚持 “适度规模”的原则,进一步的推进生猪养殖的发展。根据当前我国对生猪养殖发展的状况,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生猪养殖,相关人员不能够只是扩大生猪养殖的规模,而是要能够发挥出其养殖规模的优势。相关部门也要不断的鼓励和引导来使散养户不断的扩大其养殖的规模,并且能够逐渐向小规模的养殖模式进行过度,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的提升其对生猪养殖的抗风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除此之外,还要能够记忆不得发展中小规模的养殖模式,从而提升生猪的生产水坪。

2.科技创新。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生猪产业的发展,养殖户可以将科技来融入到生猪养殖的环节中来,其可以通过对营养与饲料配制技术、健康养殖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力提高对生猪规模养殖的技术管理水平,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经济效益。

3.政府要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在当前的农村,大都是老年人以及幼小的儿童,而农村中的青年人却很少。造成这种现状主要就是由于农民发展水平低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转向城市发展。长期下去不利于农村的生猪养殖发展以及生猪饲养的效率。面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就要不断的提高其生活水平,政府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来提供青年人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能够改变农村生猪饲养效率以及青年人过少的现状。

四、结语

综合上述得知,生猪单位增重的人工成本随养殖规模的增大而不断降低,其就已经说明大规模养殖生猪的劳动效率最高,从而体现了生猪养殖规模所带来的优势,但由于其物质服务成本相对于其他规模来说,则比较高。并且生产成本和总成本依然处于较高值。关于散养生猪,其净利润波动幅度最大,其他 3 种规模养殖方式相对较小,说明生猪市场波动对散养方式的影响最大。生猪单位增重的间接费用呈逐年降低趋势,主要是由管理费与财务费降低而影响的,这种情况就说明了我国生猪管理水平总体在逐年提高。大规模养殖生猪的间接费用及直接费用也是一直明显高于其他 3 种养殖方式,这就说明了我国当前的生猪的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敬学,沈银书.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的成本效益与发展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12,18:5-7+11.

篇4

[中图分类号] S8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239-01

1 我国的生猪养殖现状

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来看,我国的生猪养殖规模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消费国与进出口国,因此,在生猪养殖行业,我国在世界上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因此,笔者将在本文中着重论述生猪的养殖技术,旨在加强生猪养殖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更好地为养殖户朋友服务。

2 生猪养殖技术

2.1 对养殖环境作出改善

首先,要对猪圈周围的环境作出改善,既要适当的考虑到猪圈内的阳光照射问题,又要大幅度地减少夏季阳光直射的问题。因此,笔者在此给出的建议是,夏季,可以在猪圈周围合理种植一些阴凉、可遮蔽的植物;冬季,可以采用现今广泛流行的大棚等技术,同时及时打扫猪圈内的卫生,及时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以及清洗身体等活动。特别注意猪出圈的时候对猪圈内的粪便进行清理,避免细菌滋长,影响生猪的生长环境。对养殖环境的改善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起环境因素帮助生猪养殖达到最佳水平。

2.2 加大养殖密度

从养殖密度的角度出发,当然是养殖密度越大越好。养殖密度越高,猪在吃饱之后的活动空间会被极度压缩,因此生猪通常会选择休息睡觉,吃完就睡的生猪更加容易长肉。这样做的方法一方面能够节省出大幅度的建猪圈的费用,同时,能够加快生猪的养成速度,最快程度的帮助养殖户朋友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养殖密度也不能过大,一旦养殖密度过大,出现疫情后会难以控制,给养殖户朋友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

2.3 养殖终点的选择

对于生猪来说,一般的养殖户通行的做法是在养殖到200斤左右即宰杀。在生猪的体重达到200斤左右后,其体重增长曲线逐渐趋于缓和,而且其增长的多为肥肉,性价比比较低,在市场上没有一个好的行情。在生猪养殖到200斤之前,其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因而200斤左右作为养殖终点是最为合适的,也是现今市场上公认的养殖终点,不同品种的猪可能其养殖终点略有变化,但是总体来说变化幅度不大。

2.4 对于猪仔的选择

生猪的生长情况一方面取决于养猪户给予的生长环境,而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仔猪的品种。一般来说,杂交代数越多,其猪仔品质越高,因此,养殖户对猪仔进行选择时,要注意那些品质优良、多代杂交、广受好评的品种。

2.5 对饲料以及防疫方面的控制

对于生猪的养殖来说,饲料一直是占的比重较大的一块,在生猪养殖的不同时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饲料的组成进行一定的变化。同时注意对营养的控制,不能出现某一元素的投放量很多而另一元素投放量很少,这样会造成生猪生长的不均衡。在此,笔者推荐全价料,这是目前我国生猪饲养行业的大势所趋,也是经受了实践的考验的。

同时,要对生猪的防疫作出重点的监控,首先要按照检疫规定接种疫苗,接着对一些疾病做一些基本检查,另一方面,对猪的身体表面以及肠道内的寄生虫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寄生虫的检查往往在初期便能够帮助养殖户朋友发现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切实防止疾病的发生以及流行。

2.6 饲养方面的管理措施

首先,对于猪仔的环境控制要合理,对于猪龄为一周内的猪仔,要为其保持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同时,可以定期使用红外线或者紫外线灯对猪圈内进行消毒,确保其健康成长。其次,一般猪仔在哺乳阶段的吸奶比较困难,因此需要人工的帮助。接着要做的便是注射补铁剂以及对猪仔进行过仔并窝处理,对每头猪仔的补铁剂的注射量也要作出控制,根据现行的科学成果,一般注射一次补铁剂其中铁的含量控制在100毫克左右为宜。同时,根据母猪的母乳的不同情况,合理分配猪仔,将母猪的母乳最大化利用。

一般来说,在猪仔出生一周内就需要学会饮水与饮食,在猪龄为半个月后即可开食,断奶的时间点选择一般在一个月左右为宜。同时注意对猪圈内的卫生进行消毒,切记要对仔猪进行猪瘟疫苗的接种,切实防止猪瘟这一危害性极大的疾病。

在对猪仔的管理方面,需要根据每头猪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管理。例如,根据猪的品种、习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力等情况,作出分组,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对饲养管理计划作出调整。一般来说,将每组里分15头猪左右为最佳密度。在分组之后,要对猪进行“调教”,以便于对其日常行为作出控制。例如,控制其在固定的地方饮水、饮食以及排泄,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能够方便打扫卫生。其次,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猪的排泄情况,因为一般的疾病都会在粪便中有所反映。同时,对于猪的精神状态以及皮肤情况也要作出一定程度的评估、了解,如果发现可能爆发疫情的可能要及时向卫生检疫部门报告。

3 总结

总得来说,我国的生猪养殖技术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了,只是由于一些养殖户不根据相关的操作流程来养殖,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相关的养殖户朋友在生猪的养殖技术上能够有所突破,在提高生猪的养殖技术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借此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