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0:42: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抢救生命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特点是节奏快、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随着各种高难度手术及微创手术的开展,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管理制度和流程,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1手术室护理中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如不加强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会给患者增加各方面的医疗费用;重者可引起医疗纠纷甚至造成重大医疗护理事故。手术室护理常见潜在安全隐患有:
1.1因为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或者患者意识不清,不能正确回答问话而接错病人。
1.2全身麻醉后患者没有完全清醒或患者意识不清、躁动、没有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患者无意识的翻身等造成患者坠床而引起损伤的。
1.3摆放前未仔细核对而导致手术部位、术式发生错误。
1.4手术室是执行口头遗嘱最频繁的科室,在执行时没有反复核对,导致用药错误。
1.5手术室护士没有认真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用品而导致遗留在手术切口内。
1.6手术器械、仪器、用物未提前准备,或者器械、仪器的功能不在正常使用状态而影响或延误手术的。
1.7护士在摆放时未保护好皮肤受压部位,尤其是骨隆突处皮肤而发生褥疮。
1.8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未连接好或使用方法不正确而引起电灼伤。
1.9在运送和搬运病人时未保护好各种管道而发生管道牵拉脱落。
1.10手术室护士责任心不强,没有妥善登记、保存、固定标本,导致标本丢失而影响诊断。
2防范措施
2.1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完善各班护士职责,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服务理念,培训护士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2.2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在手术未结束时不许中途换人,如果特殊情况需要换人,要认真清点器械和手术台上的所有物品,双方确认后签字。
2.3手术室护士在接病人核对时至少采用两种以上核对方法,除了看腕带标识外,清醒病人要亲自大声核对,意识不清、小儿、不能说话的患者要和家属核对,做到“六查十二对”。
2.4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接病人时,必须认真核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病人所带的病历资料、手术用药、有无过敏史、检查皮肤情况,填写《手术患者及物品核查表》,最后由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及病人或家属三方签字。
2.5在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姓名、性别、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
2.6送患者回病房时应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患者术中情况,术中用药,生命体征,以及所带药物及各种管道情况、以利于会病房后的护理工作。
2.7手术前认真检查各种物品是否准备齐全,是否符合手术要求,以防延误手术正常进行。
2.8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必须精力集中,随时监督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对手术台上的物品做到心中有数,途中加的器械、敷料、用物要做好登记,认真清点,防止器械,敷料遗留在体腔或深部组织,给病人造成无畏的伤害,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2.9手术护士应始终陪护患者,保证患者安全,接送患者的平车功能完好,常规配备安全带和防护栏;术中使用仪器,应确保患者不受意外伤害。
2.10在摆放手术时应尽可能处于功能位,让患者舒适,避免血管、神经受压,防止过度牵拉、过分外展,在受压的骨隆突处除了放软垫,还要贴皮肤保护膜来保护皮肤,防止皮肤损伤。
2.11手术室各种药物定点放置,药名和基数要有醒目标识,尤其是毒麻药、高危药物还要有交接使用登记,输血、用药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确保输血用药安全。
2.12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待医生向患者家属交代完之后要妥善保管,及时固定以免标本受损,影响病理检查结果,更要防止标本遗失。
2.13严格加强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手术间及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要彻底,每周有终末消毒日,每周做一次细菌监测,各类监测结果均达标,感染手术要按感染管理的要求去做,防止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3总结
手术室是高风险的医疗场所,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安全密切相关,任何环节疏忽都可能给病人带来不良的后果。飞速发展的医疗技术水品要求手术室护士的职责由单纯的手术配合扩展到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只有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重视质量管理,才能防范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才能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从而杜绝医疗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 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 防范措施
2.1管理方面
2.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ㄍ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懂法、守法;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认真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规程。
2.1.2科内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计划、考核目标,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2.1.3护士长对急救物品、药物应做好“五定”管理,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做好弹性排班,保证病人多时护士多,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2.2护理人员方面
2.2.1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培养其“慎独”精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护士年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儿科用药等,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熟练掌握儿科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与医生配合密切。
2.2.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病人做到“八掌握”,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仔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2.3护患沟通方面
2.3.1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对家属,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2]儿科病人陪护多,家长频繁更换,这就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所提问题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3.2护士和蔼友好的微笑,亲切轻柔的抚摸,都能给患儿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3]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
2.4家庭方面
患儿入院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针对一些家长缺乏疾病知识,没有安全感,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如:疾病知识、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如何护理患儿、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使家长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3 结论
儿科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其次,要加强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做到病人及家长满意。
参 考 文 献
思诺思是第三代催眠药唑吡坦片, 是第一个非苯二氮类安眠药, 化学结构属于咪唑吡啶类, 是酒石酸唑吡坦, 与安定等苯二氮类安眠药相比, 具有成瘾性小的优点, 通过选择性地与中枢神经系统的ω1-受体亚型的结合, 产生药理作用。该药吸收快, 起效迅速, 口服生物利用度为70%, 口服后0.5~2 h血药浓度达峰值, 作用可维持6 h[1]。因此在临床中用于治疗偶发性、暂时性失眠症情况下的严重失眠, 但部分患者因药物副作用而服药后下床、行走时发生跌倒, 这也是对护理工作的警示, 如何通过护理防范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12月45例使用思诺思药物的患者进行观察, 其中男19例、女26例, 年龄36~86岁之间。
1. 2 防范措施
1. 2. 1 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思诺思使用后可发生眩晕等副作用致跌倒, 每个护理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将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影响病情, 分析跌倒的原因,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严格交接班, 床头挂防跌倒的警示标示, 同时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融洽的关系, 使他们对护理人员充满信任, 积极配合护理, 以防范于未然。
1. 2. 2 加强健康宣教, 提高危机意识 反复对患者及家属宣教服用药物时最好上床服用, 以防药物在患者上床前起作用而引起跌倒[2], 少喝水, 尽量减少下床次数, 穿防滑合脚鞋, 选择合身的衣裤, 告诉患者在起身、上下床、夜间小便、低头弯腰拾物等动作时一定要慢、稳, 以免发生意外。对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 建议在床边放置一小便器就近小便, 减少因多次到卫生间小便而跌倒的可能。起床要遵循起床三部曲: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 应在床上躺半分钟、坐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钟后再起床, 防止脑缺血引起跌倒[3]。
1. 2. 3 加强病房管理, 提供安全住院环境 ①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无水迹;厕所、浴室放防滑垫。②马桶高度适宜, 卫生间、病区设置固定把手, 方便患者起坐、行走。 ③室内各种设施摆放合理, 床周不堆物, 不随意搬动物品, 并留有足够空间, 病床轮子固定、高度适中, 便于患者上下床, 必要时床栏保护[4]。④呼叫器放于患者随手可取的位置, 并教会其使用。
1. 2. 4 指导用药,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护士应掌握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并做好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 加强巡视。如患者服药后自感不适或观察到患者有异常变化, 立即搀扶到床上再做进一步处理。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 易引起不良反应, 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用, 减少用药量及药物种类, 避免因不良反应叠加而导致跌倒。
1. 2. 5 及时评估、反馈 对发生跌倒的患者应及时评估伤情, 给予及时检查、治疗, 按安全管理逐级上报, 并如实记录, 认真分析原因, 制定防范对策, 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2 结果
45例患者中仅有5例出现跌倒, 均为65岁以上, 4例为女性, 1例为男性, 均为基本生活能力自理的老年人, 只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 未造成骨折等严重后果。
3 讨论
思诺思作为一催眠、镇静药, 具有口服吸收快、不良反应小、入睡时间短、半夜醒次数减少、做梦减少等优点, 而广泛应用临床, 但其不良反应为服药后少数患者出现眩晕、嗜睡、记忆减退等症状, 特别是老年人服药期间, 起夜时及刚起床时要小心防跌倒。在使用该药前后做好相应的防范, 能有效的防止药物副作用对患者造成的危害。5例跌倒患者中均为年老体弱、视力减退的老年患者, 有3例因起床后自觉头晕、头痛, 而站立不稳而跌倒;2例患者因上厕所时无人搀扶、又无设扶手、下肢突感无力而致跌倒。因此用药前做好宣教, 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可能发生跌倒及其产生的不良后果,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同时建议对于老年患者服药后如果要起床应该有人陪伴, 单独起床或行走则增加发生意外的可能;病房厕所应设立扶手;遵循起床三部曲[4];患者床头要有防跌倒标识, 同时做好交接班工作, 经常巡视。这样能有效减少跌倒发生, 为患者住院期间提供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树兵, 邱中民.第三代催眠药-唑吡坦(思诺思).西南军医, 2005, 7(3):17.
[2] 姜欣芝, 顾雪峰.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当代护士, 2011(7):137-138.
放疗、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在治疗的同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和并发症,有的甚至危及生命,而护理行为是否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是否出现偏差,直接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高低、生存期的长短,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应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隐患,保障肿瘤患者的安全。
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责任心不强,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 有报道指出,由于责任心不强引起的医患投诉占所有投诉的25.0%[1],如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配错药、打错针;给化疗药物时巡视不够,未能及时发现渗漏而引起局部反应;病情观察不及时、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抢救物品不到位,抢救器材失灵等,直接危机病人生命安全等。
1.2 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操作技能不精 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欠缺,对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预见性不够,未能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护士操作技术不精,抢救病人时不能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对一些新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延误了病人的治疗和抢救。
1.3 护患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及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回答简单生硬、不予重视,引起患者反感;沟通简单机械,忽视了病人及家属的情绪与心理需要等。
1.4 法律意识淡薄,护理记录不规范 临床工作中常出现护理记录不及时、不严谨,漏记、错记、补记、涂改、医护记录不一致等现象,特别是对病人心理状态的评估及防范措施的记录不重视。
1.5 病人的心理因素 在各种疾病中,很少如癌症,带给病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使其产生不良情绪[2]。尤其是晚期癌症病人,由于疾病预后差、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无法忍受的疼痛、缺乏情感支持、经济负担过重等原因,易产生恐惧、抑郁和厌世情绪甚至自杀。另外,还存在病人不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擅自外出,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等情况。
2 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缺陷或死亡[3]。肿瘤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其他专科相比,更容易造成对病人的伤害,因此,加强对放疗护理各环节的管理,对保障病人的治疗、护理安全十分重要。
2.1 转变安全观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弱化苛责个人文化,强化系统分析,让护士能在一个正确做事容易,犯错却难的优良系统中工作。建立护理安全标识系统、安全护理警示牌、休息日护士长查房制、安全应急预案等。
1.1素质方面 多数护士的理论水平总体不高,接收专业知识教育时间较短,缺乏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法律意识较为淡漠。有些护士在岗学习精神不够,到岗后对一些专科知识,如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的学习不到位,缺乏相应的药理学知识,如对新药的使用方法、疗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对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学习不到位,缺乏终身学习意识。
1.2护理文书方面 医院的护理文书管理中也存在着若干问题。如:有些患者的入院评估不仔细,存在的问题在评估单上未反映出来,或描述不清楚、不恰当,无护理诊断。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护理病情记录单未及时反映,护理诊断未修改,缺乏动态的评估。书写错误,如综合征写成综合症,年龄写成年今,蛋白写成旦白等。出入量记录不准确,漏记或错记,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因工作繁忙,忽略记录或进行回忆式记录,出现大概可能的情况,当有医疗纠纷时提供不出真实有力的证据,有的管理者为应付检查,要求护士重新抄写护理记录,以至于破坏了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
1.3执行规章制度方面 查对制度不严格。如三查七对一注意未落实,形式化,机械化,不能检查出问题;如加药配液时不仔细,加错药或者剂量错误;检查无菌溶液不仔细,如瓶口松动、瓶体有裂缝、溶液内有异物等。
交接班制度不严格,如交接班时不到床头交接,交代事情不清楚或忘记交代,对病情发展、个体差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发生意外事故。
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如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未按有关消毒隔离原则进行处置;各种消毒液未及时更换,或消毒液浓度不符合要求等。
安全防范教育制度不落实,入院宣教不到位。缺乏个体针对性,或没有详细介绍各种药品的使用,易造成滑倒骨折、热水烫伤等事件。
病房管理制度不严格。病历保管上有漏洞,病历柜不上锁,造成病历部分丢失或患者不经同意自阅病历等;病区欠安静,尤其是中午、晚间熄灯后,引起患者不满;服务态度不好,或解释、说明不到位,或语言措辞不当,引起患者不满、污秽,甚至造成医疗纠纷。
2防范措施
2.1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认识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因此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性的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2.1.1对新成员的教育 新成员为新毕业的护士、进修生、实习生、新调入医院或科室的护理人员。因为新成员对护理安全缺乏认识,缺乏实践,若不充实这方面的知识和素质,将是肇事的危险因素。对新成员的教育重点为进一步熟悉护理安全规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定性、分级、发生原因、预防措施等,并且要对她们介绍医院特点、科室特点和有关安全的规定。
2.1.2分类教育 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不同科别的护理人员进行分类教育。根据各个类别的性质特点进行安全教育,如儿科护理安全教育特别要防止而儿童坠床、跌伤、逃跑等安全防范教育,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得到好的效果。
2.1.3事故案例教育 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报刊、杂志上的护理事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强化护理人员对事故严重性的认识程度。
通过以上形式的护理安全教育,增强做好护理安全的自觉性。
2.2加强人员管理
2.2.1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 关心护士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根据每个护士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成就动机,尽量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每个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遇到抢救等紧急情况,及时调配人员做好应急处理。危重患者多时,妥善安排好每个班次人员,加强非在班时间段的护理质量。建立各种奖励机制,如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待遇、优秀人员年终评功评奖。
2.2.2重视带教问题 根据护士的护龄、业务能力,妥善安排带教工作。及时听取护生的意见,对不认真带教、反映差的护士,取消带教资格。带教中应严格要求,老师要"放手不放眼",交代仔细,学生要不懂就问,防止放任自流,同时明确规定哪些事情是不允许同学单独做的,如配液时加胰岛素,肌注、静滴等侵入性的操作等。
2.3规范、熟练操作技能,消除不安全因素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护理管理者要组织护士进行经常性的技术练兵活动和技术竞争活动及考核,严格操作规程消除不安全因素,增强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对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引进的新设备,要详细了解其原理、使用范围、效果、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2.4加强规章制度教育,确保安全无事故 督促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定。严格查对制度、床头交接班制度、重症护理和消毒隔离制度等。加强各种物品、药品、器材的管理,制定章程,造帐立册,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对重危、老年、卧床患者,加强巡视及 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必要时建立翻身卡。根据病情,及时加护栏,防止坠床、摔伤。
2.5加强质量检查,提高护理管理效能 检查内容以危重患者护理、基础护理为主,同时检查各级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作风、病历书写和服务态度,不断规范工作程序和护理文书书写要求,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个别指导。督促护理人员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防止主观臆断。加强患者入院教育和在院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避免不合适的活动、饮食造成的意外。
2.6加强法制教育,重视依法管理通过学习有关的法律文件,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安排参加各种形式的法律课程,来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并将法律意识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去,使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懂得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3结论
总而言之,护理工作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护士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规范的行为,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通过加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和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医院的护理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百姓的健康和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罗英,陶英.临床护士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对策[J].吉林医学,2012,06:1304.
[2]曹雯雯,曹丹丹,白少军,等.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2,10:883-885.
[3]林碧英.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8,09:1387-1388.
[4]陈殷钰,陈裴斐.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3,10:920-921+927.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护理服务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不安全的隐患,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1]。骨科住院患者以急诊多、老年病人多、活动受限严重、住院时间长等为特点,病人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使病人的权益、医院的声誉受到损害,同时由于病人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病人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所以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及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护理安全管理包括病人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安全管理的一部分[1]。正确认识和积极防范护理安全隐患,尽可能减少护理安全所造成的损害,对于维护病人权益,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护理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1.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较淡薄护士不了解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在工作中不能识别护理安全隐患,忽视护理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行为上和语言上不严谨,工作中不遵守诊疗护理常规,不能有效维护自身的利益,导致医疗纠纷常涉及护理方面的不足。
1.1.2专业知识掌握欠缺骨科患者的护理专业性强,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工作后如果不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就不清楚疾病护理知识及护理观察重点,就无法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甚至连正确翻身都无法完成。在骨科即使是同样的病例,年龄、体格、营养等不同,病人开始运动、下床时间也会不同。护士若未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病人会发生功能受限或再受伤。
1.1.3病情观察不够细致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只询问不观察,对患者出现的情况未了解清楚,就给予简单的处理。如一位椎管内肿瘤术后的患者,术后诉双下肢麻木、疼痛,护士未认真检查病人和查看病情记录,认为是麻醉未退,未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直到病人双下肢肌力0级,才紧急手术,术中发现是椎管内血肿压迫所致。
1.1.4未规范执行操作规程在骨科最容易发生的是不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不按时巡视病房对病人进行翻身,导致压疮的发生。目前护士重治疗轻护理,对病人生活护理过分依赖护工和家属,而这些人无专业的护理知识,在对病人进行生活护理时容易发生意外。
1.1.5护理记录不准确、及时在骨科护士对病人的感觉、活动及血液循环等情况缺乏动态的观察记录,在病情变化时无法识别,特别是术后效果不好时无法区分是术前症状未缓解还是手术损伤。有的护士记录繁琐,花费太多的时间记录病情,占用护理病人的时间。
1.1.6职业防护意识不足护士在给患者更换引流袋、更换大小便污染的床单位时护士仍不习惯戴手套进行操作;处理针头匆忙,针帽回套而发生针刺伤;另外在骨科护士因经常给病人翻身、搬运患者,护士容易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劳损,特别是腰部的损伤。
1.1.7实习护士方面因素实习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知识和技能欠缺、不熟练,未执行操作规程和操作制度;实习后期因工作分配等问题,思想不集中,带教老师认为学生各项操作已经熟练,让学生独立操作,也容易发生差错。
1.2病人方面的因素
1.2.1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骨科患者因外伤后感觉、活动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护士会根据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如在护士及家属协助下下床或翻身,住院期间不能使用热水袋等,但是患者因未认识到这些注意事项的重要性,仍在护士离开病房后不按要求翻身、使用热水袋,导致坠床、烫伤等事故。
1.2.2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长期住院的患者自带电器,在病房煮饭。部分患者卧床吸烟,有的为了防止护士发现,甚至躲在被子里吸烟,这样容易导致火灾等发生。
1.2.3病人过于强调隐私权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强调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和知情权,认为治疗骨折只需要告诉医护人员外伤史即可,对既往史和家族史未详细讲明,以至于延误病情。
1.3病房环境和设施方面因素环境不安全也是很大的隐患。如地板不干燥、堆放杂物、走廊加床、卫生间设施不全等,对行动不便的骨科患者会造成跌倒、碰伤等。骨科的各种用具如拐杖、习步架、CPM机的功能未及时检查,在病人使用时易发生意外。
1.4医院管理方面因素由于护理安全涉及到医疗、护理、后勤保障、医技等各方面,如果各部门管理制度松懈,协调差,会导致病人出现不良的后果或出现伤害。由于护士缺编,护士超负荷运转,导致护士以完成医嘱的治疗任务为目的,直接影响了护理安全[2]。有资料表明,护士人数少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相关[3]。
2防范措施
2.1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护士有关的法律法规,如《护士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了条例》及医院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有学者认为护理安全与护理风险有因果关系:护理风险意识低,护理风险系数高,护理安全系数低反之,护理安全系数就高,护理安全保障可靠性大[1]。定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落实情况。
2.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利用各种形式学习理论知识:如外出参观学习、请医疗、护理专家讲课、病例讨论、个案学习、举办读书报告等。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强化护士对专科疾病知识的观察能力,掌握专科疾病的护理重点。对新毕业的护士进行系统的培训,定期进行专科疾病知识的提问和考试,使他们尽快掌握相关知识。新护士要经过科室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值班。
2.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加强规范化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考试,这样不但提高了护士的技术水平,而且从根本上防止了因操作不熟练或失误而发生的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对新护士值班时遇有较大手术或有重病人时增派老护士加强班,以保证安全。严密观察病情切实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严密地观察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正确理解医嘱及治疗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以便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杜绝因疏忽而造成的医疗事故。
2.4规范护理病历书写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了条例》及《病历书写规范》的内容,指导护士骨科患者病情记录的重点,制定标准病历记录模版,为新护士记录病情提供参考。定期检查病历质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帮助护士及时整改。重点检查危重患者的病历和有纠纷患者的病历。
2.5加强病房管理科室成立安全质控小组,对科室的护理安全负责。每周有工作重点,每月进行安全点评。对存在的问题或隐患进行分析,积极查找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物品定点放置,易燃物品作好防火措施。保持地面干燥、无杂物,走廊、卫生间安装扶手,病床安床栏。各种用具定期检查、保养并记录。对下床的患者要有专人陪护,并保持活动范围安全。
2.6教育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防护措施预防针刺伤,工作中注意标准预防。在搬运患者时评估患者的体重、受伤部位,尽量用节力的方法安全地转移患者,必要时可佩带腰围等来保护自己。
2.7加强实习生管理当前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处理难度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护理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也是带教的重点。对实习护士经常进行安全知识的指导,讲解科室容易发生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当同学有困难时要及时提供帮助,做到“放手不放眼”。
2.8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资源提高护理人员对组织的认同程度,充分发挥护理里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全面了解护士的能力结构和特长,做到护士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并能根据病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4]。同时要关心护士的生活和成长,让护士在轻松的氛围中工作,减轻工作压力,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2.9完善护理差错报告与根源分析系统为了防范护理差错并从中汲取教训,科室及医院要建立健全护理缺陷报告制度,对已经发生的缺陷要少谴责多讨论,查找自己科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10做好病人的安全教育患者是护理安全管理中可变性最大的群体,流动性大,构成复杂。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在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上均可发生不安全事件。所以从患者入院后就要向患者讲解患病后机体的变化及注意事项,医院的设施和使用的方法。在病房设立安全宣传栏,用以前发生的事件提醒患者采取安全的行为。对病人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指导病人认真进行康复训练。教育患者及家属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时准确地向医护人员提供有关病情的信息。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护理安全防范,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形成过程,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查找原因,主动帮助病人解决问题;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卫生宣教及护患沟通工作,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与监督,让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病人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174.
近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手术是一项需要临床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的临床工作,在手术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完成。因此,为了避免在手术中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对患者的安全护理极其重要。本研究在此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加以分析,让全体护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在护理工作中增强职业责任感,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手术室常见的安全护理问题
1.1接错患者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患者术前过度紧张或者使用镇静剂以后,无法正确回答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就很容易造成护士接错患者或者放错手术间的情况。
1.2将患者碰伤或者摔伤 在出入房门时没有对患者头部及手足部位加以保护,要将患者移到手术台或者平车时,要由他人帮忙,在保证车床安全情况下才能放置,避免碰伤或者摔伤患者。
1.3患者放置不合理 患者放置不合理会造成患者压褥,或者约束带太紧导致神经受压,血循环受阻,衬垫不合给患者循环呼吸带来影响等[1]。
1.4物品清点发生错误 在术前或者关闭体腔前后,器械、缝针或者敷料等发生清点错误,不合理操作造成缝针弹出,方向不明确不易寻找,器械螺丝等没有仔细检查。
1.5器械使用不当 使用前没有进行试机,出现临时故障,电刀、电极没有紧固,导致脱落、污染,或者患者皮肤和升降台直接碰触,导致患者被电烫伤或者灼伤。
1.6没有仔细检查器械 所准备的器械和手术需要的不符,器械性能差、钳端陈旧、刀剪不利或者结扎线不牢。
1.7出现用药错误 在输液输血时没有仔细核对,药物摆放不合理,没有标识清楚,这些原因都容易造成用药错误,或者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出现差错。
1.8术中用热毯时不小心烫伤患者皮肤。
1.9患者护送不当 在护送患者过程中,出现管道以及引流管脱落,发生患者坠床、术后患者拍片等重要资料、患者标本或者移植物丢失等情况。
1.10在抢救患者时没有及时、完整地记录各种资料。
1.11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中没有严格无菌操作,消毒隔离不规范造成切口感染。
2事故原因分析
发生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的主要原因和护理人员职业责任心有着紧密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2.1护理人员操作技术还有待提高 对仪器使用不够熟练,不能完全胜任手术操作,对于重症、急症无法抢救到位,从而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2]。
2.2缺乏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缺乏沟通能力,没有和患者进行良好沟通,患者在缺乏关心、理解和心理支持的情况下,不能很好配合护理工作。
2.3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法律观念不强,一旦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都有可能带来医疗纠纷。
2.4安全意识不强 很多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对患者的情况和需要没有足够重视和了解,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2.5护理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护理服务必将走向国际化、规范化,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变。
3防范措施
3.1手术室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规章制度 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有效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室要严格执行医护人员洗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安全护送患者制度、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考勤制度。
3.2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在手术前,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包括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其中六查包括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查对、在患者进入手术间进行再次核对、麻醉前的检查、皮肤消毒前检查、执手术刀时的检查以及关闭体腔前的检查;十二对包括: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间号、手术部位、所需要的物品、药物、患者的药物反应情况、灭菌器械敷料;四到位包括:要将吸氧器、急救药物、氧气以及电凝止血器全部准备到位。对患者的安全管理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项问题:
3.2.1避免患者发生碰伤、摔伤或者坠床等情况发生 手术床或者推车在出入房门时要注意保护好头部和手足,不可将肢体往外露,防止患者碰伤,移动推车时要非常小心,不可靠近窗户,护士不可离开患者,尤其是对于神志模糊患者还要采用约束带进行固定。
3.2.2在护理操作时,要避免灼伤、烫伤或者压伤患者皮肤,在使用电切或者电热毯时要进行详细检查,看看是否漏电,用保温杯时要注意水温不可过高,不可和皮肤直接接触,避免烫伤。
3.2.3护士要仔细、正确地填写患者的各项记录,这是避免日后产生护患纠纷的重要依据。
3.2.4器械护士要不可随意丢弃标本,要做好保管工作,使用移植物时要先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浸泡,截肢的残肢要交上停尸房火化,还要通知患者家属,冰冻切片结果由负责医生接听,以免出错。
3.3严格执行清点制度 在术中要严格执行三人三数制度,也就是主刀医生、洗手以及巡回护士要在手术前后一起做好器械敷料等物品的清点工作,同时做好记录并签名;还要执行三不交接制度:即值班护士物品不齐不交接、巡回护士器械和敷料没点清时不交接、洗手护士手术结束前不交接[3]。
3.4增强护士法制观念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了解患者在就诊时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这样在护理过程中才能运用法律手段更好地维护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综述,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虽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只要护理人员加强防范,做好护理操作每个环节,将可能出现的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患者着想,时刻保持沉着、冷静、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47-02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涵和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因此,护理安全管理应贯穿医疗护理的全过程,并列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护理,才能促使病人好转或康复,护理质量才能得到根本的体现。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方面
1.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忽视病人的权益 ,对病人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等均可导致护患纠纷。
1.1.2 业务水平不高,技术操作不熟练 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急救技术及仪器操作掌握不熟练,理论与实践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缺陷差错,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较复杂的护理操作。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多,在对待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病人的权益。
1.1.3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主动服务意识淡漠,未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工作马虎不细致、不负责任,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无菌观念淡薄,处理医嘱不及时,执行医嘱查对不严,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危重病人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病人,安全防范意识差。
1.1.4 护理文书中的不规范行为 如主客观资料认识不清,记录中常出现主客观判断混淆,不能正确评估病情。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操作性护理措施未记录,抢救病人以及为重病人做了大量专科治疗及护理却未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和医疗病程记录不符或记录不完整。如果发生纠纷,护理记录单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1.1.5 护患沟通不够 轻视人性化服务,不主动和病人及家属交流。交流的信息量过少,语言失度,解释缺乏耐心,特别是在病情询问、用药咨询、费用查询时,如果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将很容易导致患者误解、不满、甚至护患纠纷。对患者态度生硬,遇事容易情绪化,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这些常常是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1.1.6 护理职业的特殊性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和具体性,多数护理活动都是在无人监督下完成的特点。一些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所有的谈话、诊疗和操作不可能都让病人签字或知情,病人和家属对期间的操作可以质疑,护士夜间巡视病房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
1.2 患者的因素
1.2.1 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若病人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错误,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拒绝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2.2 患者的不良心境 患者及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的影响,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引发护患冲突。
1.2.3 患者的自身素质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但部分病人因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的出言不逊或不尊重行为,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因素。如擅自外出,请假不按时回院,有的垂危病人需要陪护,但家属出于各种原因,不履行应尽的责任。一旦发生意外引起纠纷,患者家属的不合作,也将会增添护理安全隐患。
1.3 医院管理因素
1.3.1 管理制度、护理常规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护理管理者对护理服务流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不能及时发现,缺乏有效的报告、监测、评价系统。上级对下级监控缺乏力度,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启动各项应急预案。
1.3.2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管理层重视成本核算,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加上长期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无法顾及患者情绪和心理反应,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质量下降,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导致护理纠纷增加。
1.3.3 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 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不到位,专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这些方面对护理安全的影响也很显著。
1.4 社会因素 在医患纠纷中,媒体的态度多倾向于患者,对医院方面的报道有失真的情况,这种舆论导向使患者对医院产生一定的偏见;过高的医疗费用导致患者将不满情绪归咎于医院,使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常常以不信任的态度对待护士;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待遇低,而工作压力大,承担的风险大,导致一些护士将不满情绪转嫁到患者身上,这些都是引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2.1 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制教育 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应通过不定期法律专题讲座及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使护理人员了解有关医疗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法制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让护士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加强责任感,使护士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从而维护了病人和自己的权益。
2.2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的培训, 管理者应创造条件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在医院内每季度进行三基考核,专业技术操作考试,对护理人员的成长进行动态观察。同时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反复训练专业技术操作,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以点带面。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学科的发展,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发生。只有具备了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高质量的实施护理,发挥良好的职业道德,准确为患者解决问题,做到护理到位、患者满意。
2.3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都是以为患者服务为中心、以医德为基础、以对患者高度负责为最高道德准则而制定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遵守。对可能产生的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顿,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只有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积极而又稳定的情绪,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2.4 重视关键环节的管理
重点加强4个关键环节的管理,即关键人员(新参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人员)的管理,根据不同人员特点,合理排班,合理应用人力资源;关键病人(急危重症病人、大手术病人、疑难病病人、新入院病人、采用新技术新医疗项目治疗病人)管理,以不同方式,满足各类病人的需求;关键时间(节假日、中夜班)管理,实行弹性排班,加大监督力度;关键科室(急诊科、手术室、分娩室)管理,加强科室管理,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5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情况和护理工作强度及复杂性,配置一定数量的护士,合理搭配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病人高峰时要实行弹性排班制,当天的突发事件和危重病人的抢救都应实行动态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6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规范化的护理文件是患者获得救治的真实反映,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同时又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法律证据。事实说明,一旦发生纠纷,详实的护理记录常常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的关键证据。因此,护士作好各项护理记录,不仅看成是自己工作的需要,还要看到它作为证据的重要性。培养护士“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这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遵循护理文书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书写原则来记录文字内容,从法律角度来规范护理文书,带给患者的是安全,留给护士的是平安。
2.7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分析医疗纠纷所涉及的护理问题中发现很多时候是因为患者缺乏疾病知识,不了解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病情变化不理解而造成,有的则是由于对护理质量不满而提起投诉的。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医疗护理安全活动,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注重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培养,应用“换位思考”,掌握正确的服务方法,不仅会得到患者的配合、理解及支持,而且能使其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从而有助于化解矛盾并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8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 护士在临床承担着大量对病人的治疗和照顾性工作,与病人接触密切、连续、广泛,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关系密切。组织护士参加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的意识。平时工作中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认真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医疗安全,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的就医环境。
对我院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门诊输液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 责任心不强,操作查对不严
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输液过程中,未加强巡视,不能及时发现输液反应及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对出现的差错反应能力差,不能快速进行处理及报告,最终导致风险事件发生。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是引起护理差错的重要原因之一,易出现在各个环节,如配药、注射、加液操作前后等。
1.2服务态度较差,沟通技巧缺乏
护理人员缺乏“患者至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态度较差,语气冷漠、生硬,不能耐心细致的为患者解决问题,患者或家属输液前因排队等待,做各项检查,终点站到输液室,心中不满极易爆发,护理人员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方法欠佳,说话方式、方法不恰当极易导致争吵、冲突的发生。
1.3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够
当前患者越来越注意自身权益的维护,随着《医疗事故条例》的出台,输液卡成为可以公开的资料或证据,输液卡有执行时间漏填,更换液体时间漏填,输液时间与输液滴速不符,迹潦草无法辨认等现象。
1.4专业技术,专业知识掌握不熟练
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精湛,对于难度稍大的静脉不能做到一次成功,,增加患者痛苦,引起患者不满及投诉。
2 防范措施
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核对的方式采用主动式提问,即让患者或家属自己说出姓名,效果比护士说出来好,避免了病人未听清或以为是自己的姓名就答应而发生输错药的情况发生。同时门诊病人无床号,在就诊的患者中,同名同姓的患者常有发生,护士在配药、注射、加药的各个环节中,除了核对姓名外,还要核对姓别、年龄等。
2.2规范各班职责,
2.2.1 我科在原来的岗位上曾设一个接药班,病人到输液室后,有一名接药护士负责核对药物,查看费用、抗生素的阴阳性标记,向患者做好宣教:共有几天药,一天有几组。核对无误后交给配药护士。
2.2.2 配药护士再次核对、签名,按照无菌技术原则及配伍禁忌将药配置好。
2.2.3 注射护士在注射前后分别进行核对,并注明穿刺时间及签名。
2.2.4 大厅巡回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查看是否有输液反应、输液部位是否渗漏、输液滴速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解决患者所需,对出现的问题妥善进行处理,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护士长。
2.3 规范输液卡 要求字迹清晰,我院重新设计了输液卡的样式,较原来书写直观,项目有药名、剂量、时间、姓名及天数。并要求护士拔针签字。
2.4 健康教育 输液大厅设立教育园地供患者及家属学习,使他们了解输液须知,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护士对患者所输的药物告知其药理作用,对特殊药物如氨茶碱、甘露醇等输液速度要求及不良反应进行告知,并对疾病康复知识进行告知。
2.5 树立服务观念,强化业务水平 定期组织护理服务讲座,灌输“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服务宗旨,在工作中努力为患者排忧解难,接待患者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处处为患者着想。开展护理人员穿刺比赛,每季度对病人点名穿刺的护士和满意度高的护士进行奖励。定期组织理论考核,掌握内、外、妇、儿等科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及急救处理方法,对输液并发症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度抢救程序,并在实际工作中演示,每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自我意识与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质量越来越高。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自我完善,严格护理操作流程,严格查对制度,输液室护士必须了解输液室存在护理安全隐患,掌握防范要点,才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与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仅要求护士高精的业务水平,而且需要严谨、规范、安全的护理服务理念,在任何环节上都不能疏忽,否则会给患者带来心理或身体上的损害和障碍,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我们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防范意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手术室护理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应对
1.1 接错病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接错病人或放错手术间的现象。防范措施是术前1日到病房访视患者,详细察看病人的资料,根据手术通知单安排手术间,确定后不随意更改;术日接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与病历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由病房护士确定无误签字后,将患者送到指定手术间,并将病房带来物品与巡回护士交接签字;在进行手术前巡回护士再次查对患者、病历、通知单,核对姓名、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X线片、CT片等。
1.2手术部位发生错误。手术部位尤其是对称性器官手术容易出现手术部位错误。防范措施是接病人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核对病人的手术名称、部位,病人进手术室后再次核对,并根据病人X线片、CT片核对手术部位,确定左侧或右侧。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警示语。在手术开始前护士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名称、部位。
1.3手术安置不当。患者安置不妥会直接影响手术操作,甚至造成身体意外伤害。防范措施是摆放手术时,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既不影响病人的循环、呼吸及生理功能,又要符合手术需要,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巡回护士摆放时注意防止压疮和意外伤害,注意肢体不可过度外展,术中不可过度牵拉肌肉、骨骼。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不影响呼吸和循环,不压迫外周神经,骨骼突出部位衬垫摆放要适宜,术中加强巡视,对于较长时间的手术在允许情况下给予局部按摩,对年老体弱、婴幼儿、约束具应用恰当。
1.4患者身体意外伤害。护送及搬运病人不当各种引流管和管道脱落,致病人摔伤、坠床等等。防范措施是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安全。检查接送床是否完好,先将接送床固定好后再搬患者,将护栏竖起防止患者摔伤,尤其是特殊病人随时有病情变化,应有医务人员陪同护送至手术室,步行者护士应在一旁搀扶,以保证病人安全。经常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并给予适当按摩。手术中经常观察电极板安放部位不能受潮、移位。病人身体不能接触手术床金属部位,电刀头在不使用时应放在安全部位,尤其剖宫产手术防止烧伤婴儿。手术时间过长的应采用保温措施,室温保持在25-28℃,体温维持在36℃以上。
1.5物品遗留于体内。缝针、刀片、纱布等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严格或有误或操作不当,导致异物遗留。防范措施是工作人员加强责任心,手术前后认真仔细清点器械物品。同时检查器械螺丝是否松动,详细记录在物品清点登记本上,及时登记临时添加的器械物品,手术后清洗器械,打包时,要再次核对器械件数。
1.6医院交叉感染。主要为术后患者切口感染。防范措施是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观念,严格控制手术间人数,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严格划分。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造层流手术室以洁净室内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品和消毒液应定期进行抽检。加强实习生和进修生的无菌观念培训,实习、参观人员由手术室安排指定手术台,不得随意串间走动。特殊感染患者术前要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由手术室安排指定的隔离手术间,护送患者用专用推车,一次性消毒用品要注意有效期。
1.7输液、输血、用错药物。因为护士在执行各项医嘱时未认真查对。防范措施是输液用药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并及时做好记录,术中需要输血,必须经2人认真核对无误在输血单同时签名后方可给患者输入,特别注意库血需在恒温箱复温,复温后再次认真核对,避免拿错血液,执行口头医嘱用药要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用过的空安瓿、输液袋应保留便于核对,待手术结束后方可扔掉。使用药品要严格掌握浓度、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过敏。
1.8 标本遗失或差错。术后易发生标本损坏、标本名称与标本不符、标本丢失。防范措施是严格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取下的标本不能随便丢弃,放入专用标本袋中,在标本袋上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集部位,及时用10%甲醛标本固定液中,详细填写病理申请单与标本核对后登记并签名,专人送至标本室,与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字。
防止个人语言行为给病人造成心理创伤。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间内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接听手机。术中加强对病人的沟通,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手术,注重维护病人的权益,防止隐患的发生。
搬运病人及手术中对病人肢体加强保护:在接送过程中要注意推车是否平稳,是否有故障,同事防止头,脚.肘在出入各种门时碰,对烦躁昏迷,神志不清的病人更应该注意,以免摔伤,碰伤,必要时请多人护送或者加保护带固定,将病人放置在手术床后,不要离开病人,防止坠床。
二、防范措施
2.1 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药物浓度、剂量及配制方法,检查药品质量及有效期,熟悉配伍禁忌,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急救时常执行口头医嘱,必须重复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据实补写医嘱及抢救记录,用过的安瓶,应保留,便于抢救后再次核对。局麻需要加肾上腺素时,因查明剂量,准确加入,每个手术间药品要放在固定、方便取用的位置,尽量避免术中发生差错的机会。
2.2 取血者与发血者均应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输血前由巡回护士与医师共同核对血型、交叉配血报告单、血量、采血日期并签名,同时,检查血液质量,注意血液的有效期,输血用的储血袋应保留24小时,并随同患者带回病房。
2.3 术前应认真检查术中所需器械及特殊仪器性能,新开展的手术,术者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亲自检查器械情况,手术室常备急救药品、器械及快速灭菌锅,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相关常识的学习,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原理,随时检查仪器附件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完好,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各仪器性能完好备用,避免设备使用不当或故障所引起的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
2.4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每台手术4次清点查对,即手术前查对、关闭体腔前查对,关闭体腔后查对,关闭切口后查对,并准确真实填术护理记录单。遇大手术时间长需中途换洗手护士时,必须重新清点器械、敷料等数目,交接清楚并签名,术中增减器械、缝针等,必须反复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术中如缝针折断及脱落,应及时找到断端及缝针,并核对无误。
2.5手术室护士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慎独精神,严格无菌操作不仅体现手术台上,而且贯穿于手术室的每个环节,打开无菌包,取无菌物品,配制药液等,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怀疑污染和污染物品均需重新灭菌,对感染性手术,所用器械、敷料及手术间严格按感染规程处理。
2.6巡回护士责任重大,术中一定坚持岗位,尽量减少术中外出取物、取药时间,避免延误手术及抢救时间,遇有大手术交接班时,巡回护士要仔细交接手术情况,器械、敷料使用情况,各种管道是否畅通,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7对手术切除需送病理检查的标本及时用固定液固定,注明病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填好送检登记本,由手术室专人负责,根据病理清单核对好标本,按时送至病理科,双方签字,防止遗漏或差错,术中需要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时,应及时通知病理科,标本取材后应立即送检。
2.8正确使用止血带,压力适当,充气时,上肢压力不超过300mmHg,下肢压力不超过600mmHg,准确计时,每次止血带充分时间不超过1小时,如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止血带每充气1小时应放气15分钟。
2.9医护人员应不断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提高防范意识,聘请律师,共同完善手术和麻醉同意书的条款,最大限度减少医疗事故纠纷和医疗责任,做好医疗和护理记录,保管好病历档案。
参考文献:
1王凯红,卢立锦.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防范差错事故[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61.
1 安全隐患及问题
1.1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新生儿院内感染
1.4.1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新生儿脓疱疹: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新生儿发热: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新生儿喂养困难: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1.6新生儿窒息:常见于新生儿溢奶、呕吐所致,如家属育儿安全知识的缺乏,哺喂后未及时拍背并侧卧致平卧呕吐时致窒息;另外还多见于剖宫产儿,表现为未开奶前就有呕吐,多为粘液,开奶后呕吐加剧,无觅食要求,多由于剖宫产儿未经过产道分娩,胃内及肺内的羊水残留较多,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其次婴儿与大人同床熟睡时被大人的身体压迫或被衣被堵塞呼吸道,致新生儿窒息等。
1.7新生儿被盗:当今社会各类流动人口较多,拐卖儿童事件屡见不鲜,因此病区母婴同室病房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家属若对病区人员及环境不了解,极易让犯罪分子钻空子,冒充医务工作者盗走新生儿,引发新的医疗纠纷。
2 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变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应重视安全教育,并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序实施。认真执行等级护理巡视制度,特别是对新生儿的巡视护理。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另外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不仅是家属的义务与责任,同样也是护理人员责任及义务。
2.2加强健康教育:针对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的缺乏,并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缺乏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一些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随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哺喂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护理方法,并亲自给产妇及家属示范如何为婴儿换尿布、衣服、沐浴抚触等方法,在科室走廊、婴儿浴室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画,同时通过医护人员讲解一些安全护理常识,如溢奶、呕吐、呛咳时如何处理,以及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从而增强家属及产妇的育婴知识,避免因知识的欠缺造成对婴儿的伤害。
2.3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对年轻护士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培训,老护士要改变传统经验式的护理模式,学习新的护理方法与理念,同时还应重视对年轻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通过护理查房、问题分析、专科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41-02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护理安全成为护理管理的重点,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成为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手术室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运行单元[2],手术室因工作量大、工作程序繁琐、涉及专业较多,相比之下是容易出现差错事故的高风险科室。新技术、新方法正快速和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3]。
1 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医疗器械灭菌不规范,导致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和(或)输液针口感染发生;医疗器械准备准备不充足或配备欠齐全,或器械未能定期保养,造成性能不良,而延误手术时间;清点物品不认真、不及时做好登记,特殊物品未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如实记录,造成物品清点不正确,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特别是术中大出血填塞大量纱布未能及时提醒记录,易造成异物遗留在于体内;接台手术时间较多的情况下,易出现接错手术患者或开错手术部位现象;用错药物或输入异型血;使用电刀时电极板放置位置不正确引起灼伤或烫伤患者;遗失病理标本或手术取下标本没能及时固定造成标本腐烂损坏;放置不当而致神经麻痹或手术时间过长而致患者皮肤组织受压引起压疮;物、器械管理或使用不当引发爆炸;接送患者时,常因无人看护,发生患者坠床、碰伤及血压突然增高引发严重不良后果;术中护理记录单记录不规范、不详实、不客观,易留护理纠纷隐患;手术室空气消毒不规范,特殊患者未予以正确的消毒隔离措施,易造成院内感染发生。
2 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
2.1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及责任心不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医疗工作的行为准则,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或采取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会使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加。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一旦工作疏忽大意,则会出现接错患者、开错部位、用错药、输错血、术中灼伤切口、切口遗留异物、标本遗失等。
2.2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或不严格操作规程: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高、新手术技术的开展、新仪器设备的使用。如果护理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及时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并且不能注重业务技能操作的训练,易发生器械清点错误,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操作失误或错误,与术中医师配合不到位,导致在手术配合的不顺利,对一些急危重症、中等以上复杂手术表现出手忙脚乱,不能适应手术的需要,不仅延误手术时间,同时也会给意识清醒的患者造成心理焦虑、恐惧、抑郁,使其丧失安全感和信任感,为其术后不良心理增加负面影响。
2.3 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失效: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还不能达到护理人员的职业规范要求,这就会导致医患沟通不充分、不到位或不良,护理行为不当,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不信任、不安全感或是造成医疗不安全的后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中,其语言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护患关系。
2.4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工作负荷过重:长期存在护理人员配置不能达到卫生部编制要求,特别是手术室业务精、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相对缺乏,新增护理人员较多,护士经常要加班加点工作,连续接台时常发生,同时洗手护士和巡回护理要全身心的围绕手术进展开展工作,并且要“心到”、“眼到”、“手到”,长期超负荷工作,易造成身心疲劳。有研究报道护理人员不足将会导致更多的院内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痊愈。
3 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防范措施
3.1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与法制教育: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法律观念意识的强化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经常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和法制学习,牢固树立依法执业观念,严格执行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强化科学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防范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发生。护理记录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记录,应与麻醉记录单保持一致,以免发生医疗纠纷时不能“举证倒置”。
3.2 规范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核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等,将患者送至预定的手术间内,并由巡回护士、麻醉师及手术医生认真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及手术部位等信息,确认准确无误后进行麻醉、开台手术。手术前及关腹前后由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或手术医师认真清点器械、纱布、棉球、纱布垫、缝针等物品的数目,检查器械螺丝是否松动,详细将物品记录在记录本上。
3.3 畅通手术室的护患沟通:如何让患者认可手术室的护理服务,只有充分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和理解医院的医疗护理服务,只有处理好这一点才有可能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进而缓解护患矛盾,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沟通,且是惟一的方法。
3.4 完善手术室护理质控机制:强化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室、班组、个人三级护理质控管理网络,加强手术室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强调各级人员应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定期督导、定期分析、定期反馈,坚持预防为主,强调事前控制,重视痕迹管理,抓实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