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原则范文

时间:2023-05-25 10:42: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标志设计原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标志设计原则

篇1

标志通常是公司的商业品牌或经济实体,是一面旗帜,一个签名,一个品牌。一个logo标志是企业的具体描述。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的目标必须达到它的形状,颜色,字体和图像的每个方面是不同的,标志是被用来识别的。

标志设计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logo需要想法和创意,许多元素相结合。应该遵循以下八个原则,以确保logo设计符合所有这些标准:

8个有效的标志设计的原则

1.简单

2.难忘

3.永恒

4.兼容

5.适当

6.艺术美

7.色彩

8.匹配字体

1.简洁

简单容易辨认的标志设计,多功能的和令人难忘的。良好的标志配备了意想不到的或独特的东西。比如的耐克的标志的。它确实传达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考虑。简单的标志往往容易被认可,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识别效果。

2.难忘

在此简单性原则是紧随的记忆性。一个有效地logo设计应该是难忘的,是独特的,明确的。设计思路保持它的简单而适当的。例如麦当劳的标志;又如谷歌logo设计特立独行像打击传统和权威,谷歌的标志设计本身是很简单的。彻底改变开始是它的第一个周年纪念标志装饰画面的每一个标志性的设计,拥有这个基本标志的中间的字母'O'放置了两个图形,让一个新的象征意义。

例如脱颖而出。

3.永恒

一个有效的logo应该是永恒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将它仍然是有效的,在10年,20年或50年,趋势来来去去,设计品牌形象而言,永恒是的关键。

4.强大兼容功能

当今,标志作为视觉品牌的基石。这意味着它必须是可重复使用同时保持的标志的完整性,一个有效优秀的logo应该是可以跨越各种各样的媒体和应用程序。出于这个原因,标志应设计矢量格式,以确保它们扩展到任何尺寸标志可能会印在什么之类的小名片和非常大的广告牌等。既可能使用传统的印刷方法,像胶印和丝网印刷T恤,以及其他东西的买家可能要像橡胶邮票,还可能利用网站和其他基于像素的媒体。

5.适当并与时俱进

标志应该是适合时代和其目标受众。奔驰的标志是不是汽车。苹果公司的标志是不是电脑。著名标志IBM.由设计大师保罗・兰德 为IBM选择了一种方式,并没有显著改变原有的标志。此设计更改已有的全世界最好的证明。而更重要的是建立企业识别和系统化的程序来操作。保罗兰德在1972年一个新版本的IBM标志被替换。又名“条纹标志,最终成为一个尊严和自信的象征。IBM的企业形象的条纹和将被授予权力的启示。IBM的企业形象已经成为一种信任和尊严的象征。条纹标志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简洁的设计最终成为了一个在世界上最有名的标志,因为许多公司作为IBM的CI系统设计的教科书。

6.艺术美

遵循标志设计的艺术规律,创造性地探求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锤炼出精当的艺术语言,使所设计的标志具有高度的整体美感、获得最佳视觉效果。标标志艺术除具有一般的设计艺术规律(如装饰美、秩序美等)之外,还有其独特的艺术规律:

a符号美 标志艺术就是图形符号的艺术,符号美是标志设计中最重要的艺术规律

b特征美 特征美也是标志设计独特的艺术特征;

c单纯美:标志艺术语言必须单纯再单纯,力戒冗杂。高度单纯而有又具有高度美感,正是标志设计艺术之难度之所在。

7.色彩

所有颜色的类型,可以用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设计,色彩的暖色,冷色,中性的,生动的,柔软的,光,暗,明亮……例如:红色,白色和蓝色通常用于标识公司。绿色往往是与健康和卫生部门,淡蓝色或银通常被用来反映的减肥食品。对于其他品牌,更柔和的色调和低饱和度具有可靠性,质量,放松,或其他特性。

颜色的选择需要适当的,例如,用红色设计牙医诊所,这是可怕的!红色是有激情也有血腥。相反,选择淡雅,柔和的蓝色或棕色可能是比较合适。

8.匹配字体

标志设计要选择适当的一种字体相匹配。如政府的logo,就需要一个更正式的字体可能会使用大写字母或小型大写字母。儿童服装店的字体可以使用更轻松,友好的有趣的字体,使用小写字母。尽量不要选择过于时髦或生疏字体,以免严重损害的标志的识别。

一个成功的标志设计的关键,深谋远虑的研究和规划而构思设计永远是最重要的。最终的结果应该是一个适当的符号,标识,并清楚地传达产品或服务。一个好的logo是与众不同的,有效的标志背后往往是一个概念或“意义”,它不仅包含单纯性的指示和识别作用,而且还表明了目的、内容、情感和性质等特征。

参考文献

[1] 平面设计:由理查德・霍利斯简史

篇2

一、传统图形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其悠扬的历史、辉煌的成就在艺术长河中源远流长。而向往美好,祈求吉祥的文化印象早已浓缩为人类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夙愿。俗话说:“玉必有意,意必吉祥。”将传统图形的艺术审美融合到标志设计中,并非简单的挪用或拷贝传统图形,而应在对传统图形的认识和领会的积淀下,将传统图形逐步加以变化与改造,创造出新颖点融合于传统图形,从而设计出具有中国审美意蕴的现代标志。那么要如何将传统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更好地融合呢,本文以“小寨商圈”的标志设计为例从传统图形的“形”“意”“神”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二、图形与标志

1、标志的含义标志是独一无二用来表明某种意义特征的记号、标记,具有可持续性。它将文字和图形融合成具有可见性的视觉符号,其图形的表现是利用具体的事物、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来融会贯通的,因而当人们看到标志时,会自然的产生联想想象,从而对标志所代表的事物产生共鸣。2、图形的含义现代意义的图形即为视觉形象,古人称之为图、画、形、象。《周易•系辞上》中提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以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说,图形即为人们内心形象的图像化产物,这种艺术形象的创造,能够更好地将信息传递给人们。3、标志和图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标志作为一种图形艺术,在功能上以传达信息为根本目的,因此在造型上要求具备凝练性、象征性、使观者易懂、易记、易识别、易欣赏、易应用,而图形是以美化和实用为目的,比标志更强调装饰性、形式感及秩序感。因此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三、传统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标志设计要兼具强烈的信息传达功能,这种传达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要超过语言文字的传达意义,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现代标志设计的优质与否直接影响人们对企业和商品的印象。因而,设计师们在设计标志时源于人们追求美好,析求吉祥平安,抑或对公司或团体籍以标志的向往寓意从而得到振兴和发展的精神愿景,现代标志很多都由传统吉祥图形汲取而来,由此设计出的标志更容易将人们的内心情感得以唤醒,而有利于该标志的识别与记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借鉴,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相互吸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使图形出现了“古为今用,古图新用”的发展态势。而要是传统图形设计在吸收融合外来于现代文化的同时,依然要保持本土文化所特有的传统特色,其重要途径之一便是从历史文化,传统艺术中发掘精髓,进行再创造。要做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对美认识的三条原则: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而再创造的原则便是要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创新“意”,使传统图形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感。1、取其“形”(结合“小寨商圈”标志设计为例)此次“小寨商圈”的标志设计,设计需求是让标志赋予历史色彩又凸显现代气息。本人以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始点这一地域性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以中国传统图形丝绸飞天为创意点如图(1)所示,进行标志设计。飞天在敦煌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审美价值,现已成为敦煌艺术的代表标志,其所拥有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意蕴,使它们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其飞天的原型本是佛教天国中的两个护法神,虽不具备显赫地位,但飞天在中国文化的熏陶渗透下,经由艺术家的创作已使她们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她所代表的符号和象征已然成为中国审美理想的造型体现。在取其“形”时若只是简单的照搬挪用则会被传统所禁锢,势必将缺乏时代气息。如图(1)所示:设计师应建立在对传统图形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其“母形”或“延伸形”加以融会贯通并融合现代审美情趣加之创造。这种再创造体现的不仅仅是对传统的尊重,又是对传统的延伸。运用去粗取精的艺术审视,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将传统造型中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升华,使其在保留传统艺术神韵的同时又赋予时代特色。本人试图将飞天这一图形与丝绸文化这一概念有机结合起来,尝试某种新的可能。从传统图形如图(1)中提取其形的元素进行变异,将提取的图形元素进行新的设计重组,对原型进行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糅合进标志设计中如图(2)所示。这样可以更准确把握标志的定位并将文化内涵赋予其中。2、延其“意”(结合“小寨商圈”标志设计为例)“形”是“意”的物化,是“意”延伸的载体。新颖的审美造型不仅仅是图形设计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些造型中蕴藏的深刻文化内涵。因而中国传统图形背后的“意”才是人们孜孜不倦迷恋其造型的关键,其必要性在于对传统图形“意”的延伸,而传统图形传达出对、图腾崇拜,抑或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寄语。正如司徒虹所说;“中国人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的体现,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包含科学合理部分,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它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因而传统图形所包含的吉祥寓意在适用于现代设计的同时也适用于现代人的文化审美追求。小寨商圈它独有的专属性,意寓于人们的购物世界与欢乐天堂,就如中国传统图形中的飞天形象它体现了中国丝绸之路的艺术文化特征,也是欢乐自由女性美的化身。艺术灵感源自于生活,飞天艺术历经从艺术到生活,从天上到人间,从虚幻到现实。飞天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审美情趣,表达出某种渴望就如飞天一样在空中自由翱翔。此次的小寨商圈标志设计就是采用飞天的这一审美造型取其“自由欢乐灵动优雅和谐”的本意来寄语企业的共享盛世,欢愉天堂这一美好祝愿。其标志中两段润泽飞舞的丝绸寓意事事如意,处处顺畅。如图(2)所示。3、传其“神”(结合“小寨商圈”标志设计为例)“形”在每个时期的变化都有所相异,但我们依然从这些形式多样的造型中体会到其有的精神气质,在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洗涤再创造之后,依然传达出某种惊人的生命力,感动鼓舞着我们现代人。其中所具有的神韵承传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造型观念,是中国民族特有的哲学气息和审美意识。此次的设计意在将飞天传统造型的优雅、灵动这一气韵融合进标志设计中,体现审美韵味。就如彩陶上稚拙、纯朴的旋纹,青铜器上神秘、威严的云雷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仍然具有有一种惊人的神韵。而这种神韵正是我们在设计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四、结语

设计时,若将创作思维融合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显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之中国特色的源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的重要创意方式,是中国艺术设计的源头活水。正如靳埭强所说:“如果每一个民族都能把自己的文化放进去,设计就会有新的生命。”(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作者简介:李佳璇(1990~),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

参考文献

[1]司徒虹.销售与市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2]《靳埭强的设计思想探索》,载于

篇3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智能建筑就是指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应用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建筑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及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以更好地符合经济国际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目前世界各种建筑的主流便是智能建筑。由此可见,加强智能建筑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智能建筑设计原则与目标要求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析,以更好的

1.概述智能建筑设计

智能建筑是当代高科技与传统的建筑技术相结合,是伴随着人们对建筑的高效益、多功能的要求应运而生。智能建筑信息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必将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飞速发展。建筑结构是智能建筑中生命周期最长的,约有50到100年,智能系统的生命周期较短,一般是5到7年左右,甚至有的自动化系统的生命周期仅有2年左右;为了能更好的确保智能建筑的生命周期,就应将智能系统做成能不断吸收新技术、更新旧软件的开方式系统,从而促使整个智能系统运行更长久。目前建筑内部信息主干网络的主流形式便是讲网络技术运用在智能建筑中。此外,智能建筑中有两种网络技术分别是有效网络和无线网络。在智能建筑中为更好的确保视频传输、服务与交互等功能应采用可视化技术。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不断革新材料技术,更好的配合智能建筑的应用。智能建筑不仅能确保空间节能成效与使用的安全性,还能确保建筑内的全部功能发挥正常。因而需要对各种建筑的具体特点及使用功能并个性化设计智能建筑[1]。

2.智能建筑设计原则与目标探析

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智能建筑设计人员,应在设计方案的确定过程中应对建筑进行充分考虑,确保设计方案不仅符合建筑自身的功能特点,还能满足智能建筑的特殊要求。因此,智能建筑设计原则与目标应关注以下几方面[2]:

一是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应依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建筑规模大小和智能化水平高低对在建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进行确切把握和定位。单单就规模来看,通常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物,应采用智能建筑这样会更实用、更经济。二是尽可能的创造出安稳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智能建筑的终极目标。因而,应在智能建筑内部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生活与办公用家具、休息空间、空气质量、光照度及室外环境等方面充分表达出设计人员别出心裁的设计构思。还应在智能建筑设计时,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良好朝向,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最终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总目标。

3.智能建筑设计要求探析

智能建筑设计对于整个智能建筑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智能建筑设计应提出科学、合理的要求,确保能为整个智能建筑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智能建筑设计要求主要应有以下几方面。

3.1智能建筑智能化要求

一是结构形式的采用应科学、合理。在建筑中科院采用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等,不仅能让室内空间多变灵活,还能让建筑的整体性与抗震能力得到提高。应对建筑自身功能与智能化所需的管道进行隐蔽敷设,这样能更好的保证建筑室内舒适美观的环境。因此,智能建筑的层高应不低于3.6m,这样才能保证生活区与办公区的净空不小于2.8米与3.1米,走道的净空不小于2.5米。二是智能建筑中应设置各种线路以便能满足功能要求。各类设备在启动运行过程中会在建筑物内出现噪声或是散热;因此,对于设备的维修以及各生活区和办公区空间的不同性质还应进行合理的区域规划。为确保最优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智能系统还应依据气候、季节、光照变化等建筑内不同空间各项控制指标进行自动调节。三是建筑设计人员应在实施智能建筑设计时应预留足够的富裕量,还应对智能建筑在自身的功能变化、发展及改扩建可能性进行充分考虑[3]。

3.2智能建筑地面、墙面及天花板设计要求

一是地面:由于不同房间的功能要求各不相同,智能建筑的地面也应采用不同的地面铺设,分别针对房间的不同功能进行满足其要求。如地毯地面,地毯地面适用于卧室因其柔软舒适;架空地面,架空地面进行布线十分方便;双层面板地面,双层面板地面可按强电、弱电分开布线等。二是墙面:墙面起着分隔室内空间的作用,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墙面进行设置,确保其能更好的满足室内房间不同功能的不同要求。智能建筑的外墙体表面还应设置出线口,方便一些室内、室外线路的进出。三是天花板:智能建筑的天花板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不仅能起着照明作用,进行送风和排风的工作,还能安装感应器和自动喷淋灭火装置。

3.3智能建筑机能室设计要求

一是中央控制室。智能建筑的核心就是中央控制室,其对建筑内智能系统设备的运转、监控及大楼的安全保卫监控等进行全权负责,在保证智能建筑的使用正常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咨询中心,咨询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对电子档案、影像资料等进行保存,方便日后的使用。其应配置有计算机、影像设备的传输装置、闭路电视、多功能工作站、微缩阅读器等。三是决策室。决策室就是根据事情或事物的出现而做出相应对策。决策室应考虑会议、通讯系统音像、电脑等综合设施的具体设计。四是电视会议室。电视会议室不仅应对光源、照度、影响及配电箱等细节设计进行考虑,还应对计算机机房和服务台等都进行充分、全面、细致的考虑。

3.4智能建筑屋顶设计要求

智能建筑的屋顶作为能够直接与自然接触的平面,将布置大量设备确保智能建筑智能化的需求。因此,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中,应对屋顶的绿化、太阳能吸收、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及雨水收集装置进行充分考虑,确保大自然所提供的物质与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与此同时,还应对智能建筑危害性大的自然力量,如地震、冰雹、台风等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尽量把对建筑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4]。

4.结语

总之,在未来的建筑发展中,智能建筑将成为建筑业中的主流形式,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对智能建筑设计原则与目标要求进行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智能建筑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的高效益、多功能的要求,从而更加符合经济国际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以全面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完美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

[1]刘玮.对绿色建筑中设计目标及设计方式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05):34.

篇4

新课程把人看作是主体性与客观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体,它呼唤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课堂设计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在课堂设计中遵循主体性原则,教师应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封闭式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讨论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活动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从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这一绝对权威的角色向平等地参与学生研究和合作的角色转化,鼓励学生就学习中的有关问题与教师讨论或争论,通过精心设计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融、和谐的殿堂。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可设计教师讲授与分组讨论、自学与辅导、收集材料与课题研究等多样的形式;在活动安排上,可设计一些时事新闻会、社会新闻调查、课堂辩论、教师角色模拟、知识抢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在讲授“我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这一内容时,可以分组讨论或课堂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二、参与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原则

“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管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因此,课堂设计必须重视学生的培养,培养其探究精神。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首先,要设计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导入方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课伊始便索然无味,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因此,就政治课教学而言,如果一堂课教师能设计出诸如小品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新闻导入、讨论导入等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活思维,则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例如,设计“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一课的开讲导入,可先让学生议论“你最崇敬的企业家是谁?你最敬佩他们什么?你还知道其他著名的企业家吗?一位出色的企业家应具备什么素质?”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热情进入新课的学习。其次,要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这要求教师更要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信息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去追求知识,学会学习。例如,设计“当代国际竞争”这一教学内容时,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竞争”这一理论判断的形成过程,可引导学生练习历史课中学过的知识,即上个世纪冷战时期,激烈的军备竞赛把前苏联拖垮的历史事实和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分析不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会导致什么后果?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和信息交流自然会得出上述理论结果。这样,既加深了对国际竞争实质观点的理解,又能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三、“知行统一”的实践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实行“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规定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动手动脑、探究发现问题、获得直接经验,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行为品质和科学精神。因此,课堂设计应遵循实践性原则,需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组织活动形式,以巩固已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一课时,教师可设计我国家电市场价格大战的实践性问题:“调查分析我国彩电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价格下降是好事还是坏事?假如你是彩电经营者如何面对价格大战?”使学生从中感受和理解经济学相关知识,并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四、关注社会热点的动态性原则

篇5

1 前言

地铁站设计具备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涉及有通风空调以及线路、信号与行车等等众多专业领域,优化组合各专业,直接影响着地铁车站造价的合理降低。所以说,在严格遵循相关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控制因素,有效地实施标准站设计,可谓是确保地铁安全运行,为乘客营造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的重要保障。

2 设计原则及控制因素

2.1 设计原则

(1)在进行地铁站设计的时候需做到以人为本,应符合基本的紧凑布置以及迅速疏导、客流需求满足、安全乘降、舒适环境的营造等等功能要求。

(2)在选择地铁站站址的时候,需尽量将其放置方便乘客乘降以及具有较大客流量的位置,便于地铁站能够尽可能地实现客流吸引,提供给乘客较大的换乘公交与换乘地铁的便利。

(3)地铁站的规模需在满足远期高峰小时进行客流集散预测以及实际的运营需求的同时,应该做到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完成乘客紧急疏散。

(4)在进行地铁车站的防灾设计的时候,需严格依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地铁设计规范》的具体规定来有效执行。

(5)在实施地铁车站的平面设计的时候需做到具备有较为紧凑的布局以及相对合理的功能分区,旨在为设备的布置以及有效的运营管理,同时,需保证地铁车站拥有较好的照明已经通风、防灾、卫生等等条件。

(6)地铁车站的出口、入口以及冷却塔、风亭打的位置设置需充分满足规划部门所给出的具体规划要求,使其能够跟现有建筑或者是规划建筑尽可能地合建在一起,尽量减小对城市景观造成的消极影响,同时,需满足当地的消防部门以及人防部门所给出的要求条件。

(7)在设计地铁站的时候需充分考虑无障碍的有效设置,实现对无障碍电梯以及盲道的合理设置,若是有些地铁站在进行垂直电梯设置存在困难问题的时候,需将针对残疾人轮椅车实施输送的无障碍升降平台设置充分考虑在内,

(8)需严格遵守所制定的防洪( 涝)安全措施,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新颁布的《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在建设城市地下交通与地下工程的时候,需针对人民防空需求实施有效兼顾。

2.2 控制因素

在设计建设地铁车站的时候,施工方法、站位选择以及出入口的布置主要是由几个方面的控制因素所决定的。具体来说,包括有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地面交通实况、站址周围的环境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周围建筑情况等内容。

3 地铁车站标准站设计

3.1 平面布置

在实施地铁车站各层的平面布置的时候,需以人为本,尽可能满足客流需求,确保乘客的安全乘降,在疏导的时候保障迅速及时,尽可能维持车站的美观特色,并将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在内,合理地进行残疾人电梯以及无障碍出口与入口的设置,紧凑布局,方便管理。

3.2 设备管理用房布置

在我国,早起建设而成的地铁车站普遍选用的是断头厅方式,即在车站的两侧进行个设备管理用房的合理布置。我国近年来所新建的地铁车站相较于原来的车站来说,其公共区相对较大一些,且地铁车站两侧的站厅层可有效的连接起来,拓宽公共区域范围,使得乘客在地下建筑空间中所产生的紧张以及压抑恐慌感得以缓解。地铁车站内部的建筑布局基本组成包括乘客使用部分、运营管理部分、设备用房、生活辅助用房、通信用房、信号用房、供电用房、给排水用房、通风用房、机电用房、运营管理用房等等方面。

3.3 公共区布置

在布置地铁车站的公共区时,确保顺畅的客流以及预防堵塞拥挤情况的出现,在地铁正常运行的情况之下,需充分满足客流的实际通行需求,在遭遇紧急状况的时候需确保紧急疏散,这些是基本功能要求。合理地实施设计,可实现对客流所展开的有序组织,规避由于客流交叉问题所导致的混乱,将公共区的适用效率充分发挥出来。

集中布置形式——该种形式又可以被划分成为进行中厅的有效设置和不进行中厅设置两个类型。使用该种形式布置地铁车站公共区,能够获得较高的空间利用率,其视野相对较为开阔,具备有良好的建筑效果,车站规模不是很大,在当下有着普及运用。该种形式在双层岛式与双层侧式站台车站建设中有着很强适用性。

分散布置形式——该种形式主要指的是将公共区分别设置与地铁车站两侧位置,为充分满足乘客的实际乘降需求,宜在布置两侧公共区的时候使用分布式布置形式。

3.4 内部环境设计

地铁车站的内部环境设计需跟车站的整体设计保持一致,首先应该做到的是保障地铁车站的快捷、适用、安全以及通达,基于此将装饰材料与造型的合理运用充分考虑在内。一般来说,地铁车站的内部空间形式相对较为单一,比较通长,柱子形成节奏感,所以说,从空间的角度出发,采用顶面处理措施,能够起到形体变化的作用,或者是在装修材料的各种组合下将空间的变化有效的显示出来。总而言之,地铁车站内部环境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功能技术、造型艺术和建筑装饰材料的设计过程,在装修设计中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展现出来。

3.5 通风亭与出入口布置

在结合设计人员常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基础上,一般都把出入口位置选择在吸引客流量大, 与地面交通换乘方便的地方, 或者直接利用附近商场, 地下人行通道等设施, 以节省工程造价。事实上, 对出入口的布置不仅要考虑其交通疏散功能、经济引导功能, 还要考虑在紧急状态下, 对人员安全疏散和救援实施的影响。出于经济安全以及技术要求的目的,由于安全、经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要求, 通风亭的进、排风口必须要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 大多数使用的是混凝土结构,实施有效的立面处理,协调于周边环境。因为地铁出入口以及通风亭作为交通建筑, 常建于建筑密集的城区, 能够利用的空间相对有限,如何协调周围环境的同时将地铁建筑形象完美展现,均是设计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4 结语

综上可知,在严格遵循相关设计原则以及考虑具体控制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展开地铁车站的优化设计,保证地铁日后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乘客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初探[J].北方交通,2008(02).

[2] 刘弘.都市回廊:北京地铁5号线出入口设计[J].建筑创作,2008(06).

[3] 韩静.沈阳地铁1号线一期延伸线工程中央大街站建筑方案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9(05).

篇6

引言:

园林绿化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学科门类和建设行业,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须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丰富园林植物的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以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全社会的艺术修养、道德水准等综合素质内涵。

1.施工现场设计代表职责:

施工现场设计代表主要是解决现场的图纸问题及设计变更等,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与原相关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以解决施工图纸在现场与施工单位存在的矛盾。

1.1 要充分理解项目的设计理念,项目的总体构思,项目的宏观协调,做到有的放矢。

1.2 要对相应的工程技术有充分的了解,对施工工艺能够掌握并能加以灵活运用。真正做到能指导施工的作用。

1.3 在施工现场方面,要能充分解读施工现场的情况和背景,并且要多了解当地的地域民俗文化,以便更好读解项目设计理念。

对于施工技术方面,要对相关施工规范有充分的解读,充分理解图纸的技术含量,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工程量,为技术把关,为经济负责。

2.设计代表林在景观工程中的注意问题。

2.1 高速道路景观绿化

2.1.1 高速路两侧景观绿化:高速行驶的车辆,映入司机眼帘的是飞速的移物换景,所以在植物材料的选择还是景观的体量上面,都要能让飞逝而过的人们看得清楚才好。

2.1.2 护坡景观绿化:由于地形变化出现特殊的填方与挖方,特殊的设计施工,如挂网喷播等技术,达到特殊的景观效果,要求设计代表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

2.1.3 高速路中央分隔带景观绿化:中央分隔带的绿化,起到分隔作用,同时也有防玄作用。防眩遮光角度控制在8-15度之间,在植物材料的选择,品种的搭配,以及形式的变化方面,以花灌木为主,可适当考虑亚乔及针叶树种配置,且都要以其功能上的特殊性为主要变化依据。

2.1.4高速服务区及养护区景观绿化:这里的绿化融分隔、休闲于一身,植物材料的有机搭配,颜色的协调,都能使人们缓解疲劳,心情愉悦,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2.2 城市景观施工

2.2.1 城市街路景观绿化:城市街路的绿化,主要起着美化环境,以及丰富城市色彩,引导交通的作用。所以在功能上,要考虑它的环保作用,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2.2.2 住宅区景观绿化:以人为本的休闲、运动、健康为主旨的高档社区,是每个设计代表追求的最终目标。在施工中注意园建与园路的方便通行功能,广场与植物种植的合理布局搭配。

2.2.3 商业区景观绿化:追求时尚的文化品味与传统和理性的有机结合,使商业区更加具有文化的底蕴。施工时应注重安全疏导集散功能,雕塑小品的色彩及体量搭配。

2.2.4 游园景观绿化:包括公园、滨河等绿化。供人们休息,娱乐。起到放松心情,开阔视野、丰富业余生活的作用,对现有的地形、水体、建筑物、构筑物、植物、管网、工程设施等保护及处理。

2.2.5 学校、医院、厂矿景观绿化:特殊的人群,特殊的地段,工厂要从防护、抗污染功能出发;医院要从要隔离保护功能出发;学校要从安全及保证运动空间出发,运用植物本身的自然优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打造一个适应特殊环境的绿地,设计代表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3.设计代表应指导施工

就施工方面,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设计代表要充分的把设计理念体现出来。把设计者的意图从施工图上落实到实际中。

3.1 园建方面:自然因为有了人的加入更加充实,景观小品的加入,使原来的纯自然状态演变成为鬼斧神工的效果,这与设计代表的不懈努力与高超的技能是分不开的,

3.2 园路施工时注意: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米,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米,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山体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如设纵坡宜小于36%。支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路段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不得少于2级,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厘米,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6厘米,台阶宽度应在1.5米外,高差大于1米的台阶宜设护栏,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安全护栏。

3.3 土方方面:山水是中国园林的骨架、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必先动土、要尽量做到土方场地内部协调平衡,尽量减少外排和内运。降低造价。

3.4 水景方面:一个景观,甚至一个场区的灵魂在于动的质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注重动与静的变化,以及水系中水的流量、流速变化,营造一个动态水系的万千景观造型。

3.5 假山方面:刘禹锡说过:“山不在高,有仙才灵”。没有一个灵活的头脑,一双艺术的手,山怎么可能灵?丑透漏皱叟,叠石应注意处理:相同质地、相同色彩、接形、和纹(横纹拼叠、竖纹拼叠环透拼叠、扭曲拼叠---扭,转,弯)等过度。置石有讲孤置山石、攒三聚五、散漫理之、群置又称大散点能起到护坡及增添山势作用。

3.6 给排水方面:一个景观区能否经久,能否有灵气,都在于给排水方面的有机整合,施工时注意:铺设管道的底土密实度,管道接口处理,打压试验,回填土夯实,排水还要注意管道坡度,。

3.7 照明方面:园林景观的幻影效果,是灯光的魔法表现。合适的位置,合适的光束,打造一个空谷幽兰的效果,让绚丽的园林景观增添一份神秘的色彩。

篇7

近日,Fjord——巴黎一家交互设计咨询工作室,针对智能手表的功能性不足问题,提出性能与结构相结合的改进方向,并具体给出了以下五点建议。

一瞥即可见—信息获得更加快速

正如AppleWatch的心率监测功能那样,通过信号灯或简单的指示标即可获得你当下的运动状态信息。“一瞥即见”能够让你在任何需要的时刻快速、准确地抓住信息,但并不是意味着减少对用户的反馈信息。DavidHindman(Fjord的UI设计经理)表示,因为智能手表的使用受限其屏幕尺寸,并且更多的时候是在移动过程中使用,所以它的显示和信息获取方式相比手机应当更加快速和方便。更加重要的是,在此限制条件上,实现用户与设备的良好互动。

未看即可得-解放双眼

智能手表因其可穿戴性,为更多的信息提醒与操作方式提供了可能。是时候解放低头族们的双眼专心前方了!Fjord方表示,未来,智能手表可能以一种无视化的方式进行操作,如振动表示转弯,语音读取信息或邮件,手势激活应用等。这一想法在AppleWatch的得到了初步实现。

过滤器-避免信息轰炸

不同手机和电脑,智能手表的信息接收应该具有过滤和筛选的功能,而这一功能的实现是个巨大的设计挑战,主要依赖于人工智能。谷歌的AndroidWear通过语音助手GoogleNow,基本实现了重复动作和相关信息的初步筛选。一旦你了解用户的真实使用需求和使用环境,这一设计和考量将是驾轻就熟的。

慎重默认-开放度与私密性的权衡

由于智能手表的信息读取方式是以自动显示或语音的,故其信息透明程度是更高的;但同时智能手表的佩戴更意味着你将你的社交关系等其它稳私都戴在了手腕上。Fjord方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更慎重的默认方式”,在默认内容的设计时应该更慎重地考虑用户的私密性。采用先振动,再确认读取,是一种更人性化的设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64

目前,中国高等院校规模普遍较大,下设的学院(或系)与独立研究机构较多。对包括院系在内的二级单位进行绩效管理,既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院系对学校开展科学管理的希望与要求。要做好绩效管理工作,首先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来准确衡量二级单位的绩效,才能以此为基础,开展有关资源配置工作。而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置、调整、实施,虽然与各个学校自身需要和特色密切相关,但也有需要共同遵循的普遍原则。国内重点高校近年进行了不少关于绩效管理的实践,也有不少关于指标体系的理论探索。本文拟结合工作实际,就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置、调整及其实施的原则,提出若干浅见,请同仁和专家批评指正。

1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各个学校情况不同,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置也会有所区别。既可以按学科类别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两套,或者再细分为更多套;也可以按工作需要,分为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系列。但无论如何,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置,都需要遵循重要性、导向性、战略性、全面性、平衡性、协调性、可行性等原则。

1.1 重要性

综合性高校下属各院系办学内容全面,涉及到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条件建设等等,可以用来衡量其办学水平的指标很多。如果不分巨细,统统纳入,不但会增加绩效管理双方的工作量,而且使绩效管理失去重点。因此,指标的重要性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设计指标体系时,不重要的指标不纳入;而且,越重要的指标,其权重或分值就要越高,这也能更公平地体现院系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贡献。

1.2 导向性

每个高校的发展阶段不同,特点不同。在某一阶段,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相对落后的短板。在特定时期,为了打通瓶颈,补齐短板,迅速提升学校迫切需要的某些指标,就必须相应加大支持力度,这也必然反映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之中,某些指标不但必须存在,而且具有超常的比重。也就是说,要通过指标体系的设置和对应的资源配置,鼓励、引导院系、学者向学校需要的方向努力。当然,这或许会引发过于急功近利的质疑,但如果没有基于绩效的激励,如何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呢?

比如,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中,对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设置更高的权重,可以体现出学校的重视和要求,进而推动各个院系加大对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甚至带动院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更多考虑其将来的就业因素,从而改进教学和培养工作。

1.3 战略性

绩效管理要立足学校自身的定位,瞄准国家和世界的发展,而且要着眼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作为引导性和前瞻性的指标,不能仅仅建立在过去数据和成绩的基础上,而要特别注重“向前看”。比如,对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985工程”高校来说,“世界一流”是一个战略方向,与其相关的指标就必须突出,如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等,以及《自然》、《科学》或其他公认的各学科顶尖杂志论文。而“中国特色”,也可以体现在为国家服务等多个层面,包括重大工程的参与,国家级重大奖励的获得等等。

可能会有人质疑这些战略性指标过于高高在上,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这正是排除绩效管理短期效应的一种有效办法。最重要的指标,必然只有少数人或者少数团队,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够获取。这可以使最优秀的教师,继续潜心进行自己的研究等工作,而不会被指标体系中的某些相对不太重要的内容而左右。比如,如果在指标体系中,将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中的一等奖等同于其他奖励的好几倍的话,院系就不会年年为申报奖励而犯愁,也不会急着要求教授们将一些尚未完全成熟的成果“整合”出来。他们将更愿意组织团队去争取战略性指标,而不是斤斤计较于几个不太重要的指标。

1.4 全面性

当代大学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绩效考核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同时,大学的发展动力,既有重大成果,也离不开重要事务。因此,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也不能全是结果性的,要更加注重过程性。要让院系更愿意栽树,而不是人人都只管乘凉。

比如持续不断地做好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虽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日积月累,学校实力和影响也会逐渐上升,学生也会因此大为受益。另外,社会服务的很多内容也容易被忽视,或不好统计;而文化传承创新,则更难准确衡量其成就。对于这些,可以通过在体系中设置事务性的指标――如组织重大活动、培训等,认可院系的努力,并加以后续资源配置的支持。

1.5 平衡性

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综合性大学要统筹考虑高校四大功能之间尤其是科研与教学的平衡,不同学科之间的平衡,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平衡,中国特色相关指标与国际通用指标的平衡,下面仅就前两个方面的平衡进行简单阐述。

以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来说。即使是所谓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也丝毫不能放松,因为这是大学最基本的任务和职能。但相比科学研究来说,人才培养的指标又相对较少。这时,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学生培养、成长、成才等方面的指标,如学生获得的各种奖励、学生科研和社会实践成果、志愿服务、就业等等,同时通过教学和科研权重的调配,使二者取得平衡。

再说不同学科的平衡。有的指标,对部分学科比较适合,但在别的学科领域,不强调或者没有要求。比如在化学、生物学等理学类学科中,SCI论文的发表相对比较多,也更受重视。而对于工学类学科来说,SCI论文的要求并不十分突出,更多的是EI论文和工程实践。它们之间自然需要平衡。实践中,考虑到工科在争取项目经费――尤其是横向项目经费上的优势,如果恰当地确定经费与SCI论文的分值,虽然单项上各有侧重,但整个指标体系对二者来说,是可以达到基本平衡的。

1.6 协调性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容纳指标很多,其内部协调十分必要。当然,对某些奖励来说,没人会把同一奖励的一等奖,设置得比二等奖更低。但它们之间的比例如何确定,既得看各个等级的奖励自身在该奖励系统中的分量,也要看学校的需要与追求。既可以在甲项奖励中对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分别按一定比例给予考虑,也可以在乙项奖励中对省部级奖励完全排除。

同时,不同指标之间也有必要协调,如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教学名师甚至国家精品课程等,互相之间的重要性基本有章可循,其分值比例就得细细斟酌了。

1.7 可行性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有些指标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甚至对学校也很重要。但限于精力、财力和时间等等,不一定能够很及时很精确地予以衡量,这就要考虑到指标的可行性问题。如有关教学声誉、科研声誉的指标,在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评估体系中,都占据了较大的权重,但对一个综合性学校来说,在国内外对每个学科进行广泛的足够取信的声誉调查,工作量过于庞大,即使只针对一个学科也有点勉为其难,这就要进行变通。比如,学科的科研声誉可以在校内教师中进行调查。因为各个学科间的互相沟通,某位教师对其他学科的认识,其实已经较好考虑了该学科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声誉。而教学声誉,校内学生即有很大发言权,他们的反馈甚至已包含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往届校友在内的某学科的综合影响和声誉。

2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调整的原则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也要为适应学校新的发展重点和需要而调整。指标体系调整时要遵循稳定性、开放性、发展性的原则。

2.1 稳定性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调整虽然不可避免,但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主要指标以及其中的绝大部分指标,应该保持稳定,包括其在体系中的位置、影响以及分值等等。否则,如果院系严格执行绩效管理及有关指标体系的要求的话,今年追求某一批指标,明年又得改为争取另外一批指标,让他们无所适从,设计时本应体现的正确“导向”,却把院系“导”得晕头转向,绩效管理也就难以达到目的。长此以往,院系对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可能满不在乎,那绩效管理自身也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所谓指标体系及其调整也就更是画蛇添足了。

2.2 开放性

综合性大学学科较多,一方面,以唯一的指标体系考核不同学科,能保证比较好的公平性。但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色和特殊的重要指标,不能适用其他学科。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互相比较,不可能为每个学科都建立一套指标体系――这样不但会增加无数的工作量,而且使学科间无法比较,绩效评估也就失去意义。所以,在设计统一的指标体系时,可以留出一定的空间――如5%左右――容纳各个学科的特色指标。如文学艺术类的学科,其艺术类作品的表现方式与其他很多以研究成果形式呈现的学科不同,自然可以也应该纳入进指标体系。同理,在通用指标中之外,其他学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特色指标,由学校统一考虑。

2.3 发展性

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个高校进步也十分神速。指标的标准需要不断提升,以引导院系向更高的要求靠近,这可以从高校过去30余年的发展来说明。如研究论文方面,高校从原来要求的一般论文过渡到目前普遍要求的发表SCI和SSCI(或相当水平)的论文。而SCI论文较多的学校,已经主要重视SCI一区、甚至《自然》、《科学》等期刊论文。又如科研项目和经费,在各校均已接近数量级上升的情况下,指标体系中的要求也必须水涨船高,使院系和学者不再满足于近似“打零工”的项目中,而是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参与到国家和行业、企业的重大科研攻关活动中去。

3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实施的原则

绩效管理实施包括指标体系的设置,各院系相应指标数的下达,以及绩效核算和相应的资源配置等等,需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1 公开性

绩效管理及其指标体系的设立、调整和应用,必须尽量公开,让全校各院系和部门充分参与,让尽可能多的教职工知晓和理解。这不仅仅是学校政务公开的需要,还可以得到几方面的好处:其一,更好地落实绩效管理。让更多的院系和人员知道绩效管理的目的、设计和实施路径,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方向,才能更好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等作用。其二,通过公开各院系提升绩效的措施和成绩,可以让校内各单位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也给相对落后院系一定的压力,使其在下一个阶段更加奋发有为。其三,可以使指标体系更加完善,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由于各个部门、院系和专家学者的参与,更容易发现指标体系和有关工作的不足,有利于后期改进。

3.2 公平性

绩效管理的实施对象,一般应包括所有院系,并对各学科、各学院一视同仁。而当体系中的个别指标,因故未能在被评估院系实施时,要以科学方式予以处理。

如在某大学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中,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占有较大的分量。但若干院系因故没有开展评估。如果不考虑具体情况,这些没有该项得分的院系,就有失公平。学校在进行绩效计算时,对该项目进行了科学处理,确保了所有院系的公平。

3.3 公正性

在绩效管理中,每个单位对指标体系的理解或多或少有一些差异,有对增量与存量理解的不同,有对考核阶段起止时间理解的不同,也有对某些指标认定标准理解的不同。实践中,要创造条件,让各个院系、部门和专家提出不同意见。对争议较大或学术性较强的问题,可以由学术委员会或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裁定并公布结果,这样能排除少数院系不当得利,确保绩效考核公正实施。

设计好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及时科学调整并合理应用,可以帮助综合性大学走上提高效益和质量的科学发展之路,而不是继续封闭在规模和数量的囚笼里。而对绩效管理和其指标体系,无论理论如何深刻,设计如何完美,归根结底是需要实践的。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发现进而更好坚持和发扬指标体系的优点,发现并不断纠正和调整指标的错误。

参考文献:

[1]赵治乐,赵治坤.综合性大学内部绩效管理的若干疑问简析及有关对策[J].神州,2013,(8上).

[2]吕世彦,郭德红.大学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

篇9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agricultural land for important point, discusses the region sustainable land us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management and its principl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amework. In this framework, with t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land as mainly rely on, will the land quality index as a main body, the main building of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have five, maintain, improve the land quality, supply the land resources,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 balance needs target, take into account the non-productive functions and achieve social environment support.

Keywords: the region sustainable land use; Management; Evaluation index design; Structure;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虽属于资源丰富的大国,但由于人均分配不均、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导致我国土地资源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针对土地进行可持续利用管理,最主要以指标值、指标量表征,通过它们来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已成为国际主要的研究重点。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持续利用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以经济学、生态学、系统学、土壤学等理论为前提,在对区域土地利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构建能客观反映土地利用管理的组合匹配状况、行为特征、集合度量系列指标的密切联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度量指标的制定,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量反映与衡量,诊断、识别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的制约程度、限制因素,制定可持续利用土地管理的方向机量化的范围。

一、指标体系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作为一种综合评价,主要的依据是指标,而指标是客观度量和描述事物与现象,是联系着关心现象、事物条件与状态的变化信息,主要包含有指标数值、指标名称。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土地资源的条件集合,主要由若干等级层次性、等级结构性、互相补充、互相联系的指标,以构成有机的系列。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主要是由原始数据中直接获取而来,是一种基本指标,以客观反映系统特征、总结基本指标抽象、统计,区域可持续利用土地则是说明各系统的作用强度、联系、整体性的综合指标。而针对我国大部分区域而言,因人类影响坏境,且打破了自然平衡,追求单纯的均衡自然,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匮乏、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关注均衡打破各亚系统,以使物质能量能实现交换,尤其是注意系统动态变化,例如受到人为管理指标、具有控制意义的指标、空间与实践的动态指标、相互变量关系指标、内外环境交换关系指标等。

二、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由于可持续利用土地的管理系统具有自身复杂性,因此其等级具有层次结构,对该中层次结构指标的度量、描述,属于一种层次结构。同时也具有优越性:其一,促使系统更为富有意义且更为完整。在系统发生复杂变化时,层次结构功能可说明单个系统元素的产生影响;其二,各层次结构,根据层次的不同,以对元素归并分类,以完成任务;其三,各层次结构,根据每层次所提供的内容信息,对每层次职能进行深刻理解;其四,层次结构的成效性;其五,层次结构的可变通性、可靠性,对结构的局部扰动,不会扰动整个层次结构。

指标体系作为具有层次结构、互相关联的指标组,是指标组基本指标与综合指标共同构成。针对选择指标组,决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管理评价结构框架,作为指标体系的成功关键因素。必须采用简练、全面的指标组指标,透彻了解特点、功能、结构,清晰了解区域土地管理目标。

三、指标设置原则

因区域土地管理,具有层次多变性、系统结构复杂性、亚系统相互作用性,同时存在互相的输入与输出,有些元素、层次、压系统发生协同改变,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由劣至优或者由优至劣。所以,在选择最灵敏、内涵最为丰富的指标,以作为评价指标,较为困难。针对区域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管理的复杂系统来说,现在没有几个指标可对其变化趋势、系统状态进行描述,需将多个指标有机组成一个共同整体,利用指标体系对系统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在对区域可持续土地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置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如下:

首先,客观性、科学性原则。在选择指标时,必须采用公认科学理论作为依据。各类指标可客观反映土地利用的目的和定义。确保数据的来源具有准确性,数据处理方法具有科学性,获得的数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真实性。对数据进行测定和处理、对指标进行聚合,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其次,系统性、完备性原则。由于指标体系属于有机整体,能全面度量、反应区域的土地利用评价特征、发展状况,能充分直接或间接的揭示不可持续因素,主要应综合考虑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环境条件、资源条件、人口条件等协同性,以防止出现相互重叠。

第三,地域性、层次性原则。由于层次的不同,功能与目标也就不同,对主导因素、总体目标、存在问题的评价,都会随着层次、尺度、空间的不同而产生蝉翼。区域自然条件、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区域可持续利用土地存在地域差异,也因土地利用的方式,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社会经济的联系,需要在设备上不断反映这些地域的指标差异性,必须针对性的设置。

第四,可操作性。在设置指标时,必须注意数据指标是否具有可得性,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可测性,以便于量化。在进行实际调查时,指标数据必须便于通过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资料,或者从有关技术、管理、科研部门直接获得。

第五,社会经济指标与生物自然指标相互结合原则。土地管理、利用系统中,自然生态坏境、土地质量的变动或特征,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自然发展的符合作用而的得到的结果,表现在两类过程发生综合效益,在综合变化的关键点上反应区域土地利用管理的可持续性。

第六,动态趋势指标同静态水平指标相互结合原则。在现行的土地管理系统中,资源环境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必须综合考虑动态趋势和静态水平,以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评判。

四、结束语

由于在各标准体系下,指标数量、层次均存在较大差异,在系统总各指标并不是独立的,在对不同标准进行衡量时通常需利用同一指标。土地质量指标属于主要指标,而不是以经济发展速度、水平作为可持续评价指标,但经济发展水平也对土地利用管理的可持续性存在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属于我国的资源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重要的评价背景指标,不可作为直接的评判指标。在设置系统时,必须坚持客观性、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完备性原则、地域性、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会经济指标与生物自然指标相互结合原则、动态趋势指标同静态水平指标相互结合原则。

参考文献

[1] 齐伟.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

[2] 牛星.区域土地利用系统演化分析与状态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篇10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创造市场活力、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民营企业就业吸纳能力强,为我国的就业解决了很多困难,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社会责任标准体系(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简称sa8000)在中国的推行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中国的普及,积极承担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已受到民营企业的重视。但是,大量的文献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相当严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7-2008),尤其是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还大量存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和实施后,出现了部分企业违法裁员、职工工龄归零等问题。由此可知,我国民营企业承担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方面在还处在低层次,不仅尚未有效履行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更缺失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由此引起我们对民营企业承担员工的社会责任的关注,激发了我们的思考,并开展相应的调查与研究工作。

2 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界定

不同的理论视角为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员工权利理论认为员工作为人拥有独特的内在价值,拥有普遍的、平等的人权,这些人权应用到工作场所中即成为与工作相关的权利。卡罗尔(2004)将员工权利归纳为五个方面,即没有理由不能被解雇的权利、正当程序和公平对待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工作场所的隐私权、安全权和健康权和禁止歧视。根据社会契约理论,企业与员工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上的,认可雇佣双方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承担义务,即员工的权利为雇主的义务,反之亦然。唐纳森(2001)明确了员工的10项基本权利,指出公司绝不允许有违反正义和人权最低标准的现象出现,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还应该主动保护这些权利不受剥夺。波斯特(2005)将员工权利归纳为七项,即组织起来集体谈判、获得安全卫生的公共场所、个人隐私不受侵犯、要求规则公平公正、表示不满或反对、获得平等就业机会和基本人权受到尊重。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sa8000:2001,是基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世界人权宣言而制定的,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其内容包括对于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薪酬、管理体系等九个方面的相关规定。近年来,人力资源理论研究和实践显现出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向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平衡转化的趋势,研究证实了对员工的培训投资能带来巨大的企业收益回报,实践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体现了关心员工生活、帮助员工成长、与员工分享利益的人本管理思想。

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在sa8000标准本文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本体系包括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1个。其中一级指标有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劳动报酬、成长与发展。其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界定如表1所示。

3 调查的问卷设计和组织的实施

问卷设计主要是根据上述民营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指标界定。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组织了多次的正式与非正式的讨论,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了小规模的预调查,通过收集预调查的反馈信息,对原始问卷进行了细致的修改。

关于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相关信息调查。包括企业的信息和个人的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成立的年数、企业的现有规模、企业的发展阶段、个人是否了解国家相关劳动法律、个人是否与企业签订合同等。

第二部分是选择题。主要依据本研究关于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界定的九个方面,提出相关问题。

对于本文研究样本的调查采用书面问卷和网络电子版问卷两种方式进行。对于书面问卷,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2月5号至2009年1月10号对福建省内的三明、泉州、厦门,安徽省的滁州、安庆等城市的民营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中要求每个访谈对象都分别来自不同的企业,以尽量保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对于网络电子版问卷,主要是通过熟人的联系介绍,在确认被试符合条件后,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和回收问卷。总体而言,本次调查问卷共收回155份,有效问卷135份,问卷有效率为87.1%。其中书面问卷发放120份,回收115份,有效问卷105份,网络电子版问卷的发放数量较多,回收40份,有效30份。

样本单位分布情况通过excel进行统计分析,其统计结果如表2:

4 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

4.1 有无童工问题

在所得到的135份问卷中,有14份问卷回答存在16周岁以下的员工,高达10.4%。这是我国《劳动法》禁止的,《刑法》修正案(四)也规定非法雇用童工是犯罪行为。sa8000标准也明确规定禁止雇佣童工。

4.2 强迫劳动问题

在强迫劳动指标中设计了3个问题,分别是是否扣押财物、是否限制员工的行动自由、辞职是否自由。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员工进入企业后需要缴纳押金或扣押相关证件的达15.2%,视情况而定的达16.2%。在自由行动中,受到限制的也达到21.9%。辞职不自由的达7.7%。

4.3 健康与安全问题

在健康与安全的指标下设计了四个问题,分别是提供了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安全卫生培训、企业对待因工致伤残致病的员工的态度,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在工作环境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达到30%;卫生条件不够的达到24.4%;对员工进行卫生培训方面,从来没有培训的占到了34.3%;对待因工致伤残致病的员工的态度中,不闻不问的占11.7%。

4.4 结社自由与集体谈判

对于这个指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即最基本的企业是否建立工会及工会运作情况。得到的结果是64.8%的企业未设立工会,而21%的企业虽然设立了工会,但是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只有14.2%的企业中设立了工会并真正起作用。

4.5 歧视问题

对于这个指标设计了3个问题,即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聘用、报酬、培训机会、升迁)是否有歧视行为,是否干涉员工风俗习惯,是否采取措施防止性骚扰行为。经过分析,37.2%的员工认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歧视行为,甚至有比较严重的歧视。对于风俗习惯,则81%的企业不干涉员工的风俗习惯,甚至有16.2%的企业为员工尊奉风俗习惯提供便利。对于是否采取措施防止性骚扰行为,19.1%回答采取措施防止性骚扰行为,49.5%回答不允许,但未采取有效措施,31.4%回答了近一年来有员工提取关于性骚扰的诉讼。这个比例说明目前在企业中的性骚扰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性骚扰行为。

4.6 惩罚性措施

这个指标主要设计一个问题,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否使用体罚、胁迫及侮辱员工。30.5%的企业在管理制度中规定不允许使用体罚、胁迫及侮辱,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59%的企业虽然没有在管理制度中强调,但近一年来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有10.5%的企业近一年来发生过这方面的诉讼。

4.7 工作时间问题

对于这个指标主要设计两个问题,即每周工作的天数及每天工作的时数。对于每天工作天数的指标为何不直接设置为六天或七天需做一下解释:因为在做预测试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有每天工作的天数为5.5天的,而且据调查所知,现在很多企业有星期六只加班半天的情况,所以指标设计就改为5—6天和6—7天。分析结果显示:从工作时间分布来看,工作超时非常严重,工作5天以上的达到81%,其中5—6天的占49.5%,6—7天的占31.5%;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占68.6%,其中8—11小时的占58.3%,超过11小时以上的也达到了10.3%。

4.8 工作报酬问题

对于工作报酬这个指标设计了四个问题,即企业是否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是否按时发放工资和津贴、是否按时发放加班工资、是否提供社会保险。是否执行当地最低的工资标准方面,不知道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占36.2%;发放工资和津贴方面,偶尔拖欠和经常拖欠的达到38.1%;加班不发放加班工资的占到41.9%;社会保险方面,不提供任何保险的占了22.9%,提供部分保险的占了52.4%。

4.9 企业成长与发展

这个指标主要是针对员工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设计的两个二级指标为: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其他的培训、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从统计结果看出,提供专业技能培养和其他方面培训的只占到30%,没有提供任何培训的占到了32.9%,说明了民营企业目前对员工的培训方面有待加强。在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方面,只有11.4%的企业帮助规划,没有提供任何帮助的占37.2%。这两方面都说明了企业对员工的成长与发展不够重视,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

5 结论和讨论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描述性分析,对照sa8000标准和我国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着大量与sa8000标准不符以及违法违规的地方,侵害了员工权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严重超时、工作环境恶劣、社会保障缺乏、侵犯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等方面。同时企业对员工的成长与发展不够重视,缺少专业技能培训和其他的培训,未能有效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发展。

上述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强化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企业构建系统的、战略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提升民营企业家的道德素质,增强员工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通过政府、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并注意三个主体之间的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问题。

本研究只是初步构建了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受本研究样本量不够大,样本在地区分布、成立年数、成长阶段、相对规模等方面还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局限,本文并没有从企业规模、企业成长阶段、行业性质、企业成立年数等方面分析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情况,更未能揭示变量间的复杂关系,也难以揭示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全貌。倘若未来能够在全国不同区域范围内抽样进行比较研究,选择性深入企业调研并结合案例研究,必将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揭示出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变化规律,也有助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从局部的、被动的、短期的活动转变为系统的、主动的、战略性的管理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文川,罗宜政.基于sa8000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查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21-26.

[2] 阿奇·b·卡罗尔.企业、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5-46.

[3] 托马斯·唐纳森,托马斯·邓菲.有约束力的关系—对企业伦理学的一种社会契约论的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篇11

中图分类号: U212.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快速发展,建设初期对交通标志设计、设置工作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等情况,导致道路通车后,交通标志不能很好的满足驾驶人的出行需求,主要表现为:驾驶人多走路、走错路。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分析交通标志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路网环境下交通标志优化设计的方法,对我国交通标志优化设计工作、交通标志相关规范的修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优化设计目标

指路信息设计应依据现有公路网布局和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反映大交通、大物流的现代交通理念,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驾驶人为设计对象,主要是解决多走路、走错路的问题。交通标志优化设计目标主要包括功能性目标和景观性目标。

1.1功能性目标

(1)可读性

设计的信息内容必须清楚、简明和易读,让所有的驾驶人能一目了然。信息的字体尺寸必须按照车道数和设计速度进行设计。当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之差大于 20km/h时,宜按运行速度对交通标志的版面规格及视认性加以检验。

(2)及时性

在指路信息标志上,应结合实际情况,推断驾驶人的心理,及时地在需要判别做出改变方向或路线改变决策的关键地点及时给出最重要的信息。

(3)有效性

指的是指路标志传递的是驾驶人所关心的信息。指路标志如果传递驾驶人不关心的信息,只能导致信息过载,或浪费资源。

(4)规范性

主要指指路标志设置是否严格执行国标及相关规范,设计创新及变动是否在国标范围内等。

(5)系统性

交通标志设置突出系统性,就要强调交通标志之间的配合。如预告标志、告知标志与确认标志互相补充、互相配合,能够更好地引导驾驶人达到目的地。

1.2景观性目标

1.2.1美观的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得是否美观,是留给驾驶人的第一印象,是景观性目标中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设计者对超出国标的版面,精心设计,保证交通标志版面美观。另外,交通标志版面设计的内容、风格应尽量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1.2.2合理的结构设计

(1)交通标志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交通标志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主要是指与自然界相一致。根据自然界地势的走向和延续,设置不同结构型式的交通标志。崇山峻岭与茫茫草原,局促的空间与开阔的视野,应该选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及材料。

(2)交通标志与道路景观的和谐

交通标志与道路景观的和谐,首先要充分理解道路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要保持与道路景观设计理念相统一,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2 优化设计原则

1)数字化原则;公路编号(包括国省道编号、高速公路编号)确定了每条公路的导向特征、定义了公路的基本走向和主要控制点,用于交通标志时,可以限制版面上目的地的指示数目,使版面简化、明晰。高速公路出口编号也可以有效地限制出口目的地的数目,从而简化交通标志的版面。

2)考虑路网因素的原则;以省、区域高速公路网作为设计对象,同时兼顾全国高速公路网。对路网的交通标志做出了统筹规划,提出了统一的设置标准,然后再根据道路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

3)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理念。考虑到交通标志版面设计的人性化,指路信息设计要符合驾驶人出行心理。

4)系统一致的原则:(1)各类交通标志相互配合发挥系统的功能;(2)各路段交通标志设置要保持一致:①标志的设置顺序要保持一致;②标志的造型、结构应尽量保持一致,符合驾驶人的惯性思维。③各类交通标志指路信息应保持一致性。

5)正确、简明地向驾驶人传递指路信息,保证信息不过载。交通标志应为驾驶人提供尽可能详尽的信息,但从驾驶人的接受能力来说,交通标志提供的信息应简明、扼要,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在两者之间加以平衡,使提供的信息不得超出相关研究给出的交通标志信息过载阈值。

6)道路网指路信息接力的原则。指路信息接力应讲求信息渐变而不是信息突变,避免驾驶人来不及反应,留下事故隐患。

7)指路信息互补的原则。大指路信息和小指路信息互补,既要满足过境交通驾驶人,也要照顾到集散交通驾驶人。对过境交通和集散交通两种不同的交通流给出不同的定点、定向、相互协调、无矛盾或不产生歧义的指路信息链。

3 优化设计思路

3.1指路标志系统构成

基于驾驶人的出行心理,采用三级指路标志传递指路信息,分别为预告标志、告知标志、确认标志;另外要针对道路名、重要地点,行政区划界进行指示。

3.1.1预告标志

预告标志分为三类:骨架道路出口预告标志、干线道路预告标志和支线道路预告标志。

(1)骨架道路出口预告标志

一般设置四级出口预告标志,分别为 2.5km、2km、1km、500m 出口预告标志。

(2)干线道路预告标志对骨架道路的预告,一般设置四级预告标志,分别设置 3km、2km、1km、500m 入口预告标志。对干线道路的预告,一般设置二级预告,二级预告标志都为交叉口指路标志。对支线道路的预告,一般设置单级预告,为小型指路标志。

(3)支线道路预告标志

对骨架道路的预告,一般设置二级预告标志,分别为 1km、500m 预告标志。对干线道路的预告,一般设置单级预告标志,为交叉口指路标志。对支线道路的预告,支线道路上不对支线道路信息进行预告。

3.1.2告知标志

告知标志也分为三类:骨架道路告知标志、干线道路告知标志和支线道路告知标志。

(1)骨架道路告知标志

骨架道路告知标志一般设置二级告知标志系统。第一级标志为出口、直行指示标志;第二级为出口标志。

(2)干线道路告知标志

干线道路一般设置一级告知标志,为交叉口大型指路。

(3)支线道路告知标志

支线道路一般设置单级告知标志,基本为小型标志。

3.1.3确认标志

骨架道路和干线道路一般设置二级确认标志,第一级为道路名称标志,分为道路名称标志;第二级为地点距离标志。支线道路设置单级确认标志,为道路名称标志,一般有道路名的支线道路应设置道路名称的小型标志。

3.2不同功能指路标志之间信息的衔接和传递

预告、告知、确认三者之间是递进的关系,从驾驶人接触到信息到明确信息,驾驶人的心理从犹豫转变为坚决、从不放心到放心的过程。不同功能交通标志之间信息的衔接和传递关系。

4总体思路

在路网环境下进行交通标志优化设计,首先应在路网环境下对指路信息进行分级;其次应对道路网进行节点划分,确定节点等级;最后针对需要优化的不同等级的节点进行交通标志优化设计,并确定以节点优化设计为主、路段优化设计为辅的交通标志优化总体思路。

篇12

引言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是交通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速公路的说明书,其管理的规范化和设置的合理性、人性化是实现高速公路安全行驶、方便快捷、经济适用和良好服务的重要保证。作为一种无声语言的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应从设置的系统性、完善性、驾驶员对版面内容的判读、反映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以充分发挥标志的功能并起到美化路容的作用。本文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结合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实践,浅析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规范化设置及人性化设计,希望对现行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改进完善有所帮助,从而为广大出行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规范化设置

1.1 现行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存在的不足

随着高速公路路网的快速发展,已建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越来越不适应高速公路用户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

1)标志体系的更新与高速公路网络发展不同步。逐年建成的交通标志体系未随着高速公路的网络化发展进行系统的整改,很多指路标志仅告知路段信息,没有全面反映路网信息。

2) 标志体系与其他相关交通管理服务体系信息不统一,譬如出口标志指示信息与收费站名称不一致,互通收费站、服务区存在重名现象,缺乏系统性。信息不一致容易造成道路使用者的困惑。

3)公路标志体系自身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高速公路标志与干线公路、城区道路标志系统互动作用不明显。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信息选择的层次不规范,同一出口系列标志信息含义不清楚、信息不连贯、缺乏统一性。很多标志的设置位置、信息容量不尽合理,存在视认效果差、信息超载等情况。

因此,有必要对现行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进行整改和规范化设置。

1.2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规范化设置的目的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规范化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和规范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形成标识清晰、视认方便、信息合理的标志体系,使交通标志的设置更加科学、规范、系统,更好地满足公路用户的出行需求,适应公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公路网络的交通调节作用,促进公路运输的安全与畅通。同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公路标志变得更“善解人意”,高质量服务于过往驾乘人员,达到“车行中原、一目了然”的效果。

1.3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规范化设置的原则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规范化设置要受到已有标志的影响,特别是受到经济条件的约束。因此,如何处理好高速公路用户需求和已有标志的矛盾、如何针对已有标志的设置位置、板面、尺寸、版面信息等进行合理处置,是标志规范化设置的基本原则[2]。

根据现行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存在的问题,为了规范、统一指路标志,满足驾驶员出行的需要,笔者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了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规范化设置的网络化、系统化和人性化“三原则”,希望通过“三原则”的建立,达到标志标识清晰、视认方便、信息合理的目标,更好地为驾驶人员服务。

1.3.1 网络化原则

高速公路主要是为中远途运输车辆服务的。对于中、远途行驶的驾驶员而言,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必须能全面反映整个路网信息,使驾驶员能够根据其提供的信息在路网中选择最佳路径;通过合理的路网信息预告、指引,还能起到合理疏导交通的作用。本文建立了高速公路安全警示标志规范化管理的网络化原则,如图一所示下:

图1 高速公路安全警示标志规范化管理的网络化原则

指路标志的设置要充分反映高速公路路网信息和城区路网信息。对于进城车辆而言,服务型互通出口标志对城区路网信息非常重要。对于城区出行车辆而言需求的是高速公路路网信息,同时在路网结点枢纽互通的进出口前适当位置设置可变情报板,在公路大修养护或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分流疏导车辆时,可以及时信息和进行路径指引。网络化原则是标志设置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指路标志不能给各种类型交通提供全面的路网信息,高速公路就会失去进出口设置的意义,就会给驾驶员的出行带来不便。

1.3.2 系统化原则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服务对象是驾驶员,特别是对行驶道路不熟悉的驾驶员,所设置的标志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道路使用者选择最佳路径的判断。因此标志的设置一定要充分考虑驾驶员的需求,分析其对信息的需要程度、理解能力以及做出判断的时间,进而筛选出有效信息,对其设置位置、结构型式、板面尺寸和版面信息内容进行合理布设。将高速公路网络以及与之相连的干线公路和主要城区道路、交通标志体系、服务区、收费站、交通管制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交通管理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筛选交通标志的设置信息;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及主要城区道路已联结成网,对道路使用者而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速公路标志与干线公路、城区道路必须互相指引。高速公路出口如被交道为省道以上级别的公路,出口系列标志必须告知其编号。通往高速公路的干线公路和城区道路除入口预告系列标志外,在重要平交口要告知高速公路的信息;高速公路出口系列标志的第一个地点信息要与出口收费站的名称一致,出口收费站名称原则上以地名进行命名;高速公路和入口预告系列标志、入口匝道分叉的地点方向标志、入口标志、进入主线后的地点距离标志应系统一致,信息连续,如图二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图2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系统化示例

注:A为入口预告标志,B为入口地点、方向标志,C为入口标志,D为地点距离标志,E为城区地点、距离标志,F为出口预告标志。

1.3.3 人性化原则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是为人服务的,其最终目的是为驾驶员出行带来方便。因此指路标志的设置应该充分地考虑驾驶员的需求、方便和能力,应该从驾驶员的角度出发,在满足其基本需求上尽可能将标志设置成“友好型”信息的告知板,使其变得更“善解人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还应从人体工程心理学、生态学和美学等角度作适当美化,使其达到人性、生态的和谐统一[3]。在标志施工前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及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更换指路标志的施工组织,也要以人性化为原则,施工时避开高峰时段。对于更换出口预告系列标志,要采用先更换2km、500m出口预告标志,再更换1km、出口标志,并做好临时标志的设置,将交通影响降到最小。

2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人性化设计

2.1 服务区预告标志的设置

为了便于驾驶人根据服务区的距离安排自己的行程,在设置服务区2km预告时,还应该增加一块下一服务区预告,使驾驶人有一个选择的机会。长途行车的驾驶人一般是利用沿途的服务区休息、加油、进餐。因此,为了避免驾驶人错过服务区,笔者建议应该在《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768 - 1999)中所规定预告标志基础上,增加500 m 预告标志。另外,随着交通量的增加,现在有一些服务区由于进行改建而暂停了对外营业。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对沿线的服务区预告标志进行暂时的调整。否则,会打乱驾驶人的行驶计划,给驾驶人带来不便。

2.2 标志中英文的设置

现在,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中一般都采用中英文对应标识,但英文所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是值得商榷的[4]:

1)在中国,自驾车的外国人所占比例非常少,而且比较集中。

2)能够在中国自行驾车行驶的外国人肯定对汉字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3)如果驾车人不认识汉字,他对拼音的了解也不会很多,此时,让他在短时间内认清、拼读、并与所要去的地名进行对照,这一要求是很难达到的。

4)在标志上除设置本国官方文字外还设置了英文的国家却很少,在国内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高速公路,标志上也取消了英文,并没有不方便的反映。

5)可以采用设置高速公路编号及出口编号,并与交通图相配合等方式,方便不认识汉字的人员在高速公路上驾车行驶。

高速公路上的指路标志版面有限,同时还要标注英文,所以,能够标识的地名数量很有限。如果取消标志中的英文,所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了标志的造价。国标中规定,英文字高为汉字字高的一半,两种文字之间的行间距为汉字高度的1/3,两者相加为汉字高度的5/6,占指路标志高度的1/3~1/4。标志板减小后,其支撑结构也可以相应减小。高速公路上所设标志主要以指路标志为主,因此,取消英文后可以大幅度降低交通标志的整体造价。另外,很多业主反映,指路标志上标识的有关道路去向的信息偏少,如果取消英文,则可以利用有限的版面标识更多的信息,为用路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笔者认为,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上是否设置英文应根据道路的作用、所在地区、服务对象等因素来确定,不应统一要求。

2.3 标志设置顺序及间距

在进行标志设计时,一定要根据所在位置,分清标志设置的主次顺序。例如,在互通立交区域,要以出口预告标志为主,其他标志应尽量避开上述区域。如果还是有冲突,则应考虑合并设置或是取消次要标志。对于一些特殊路段,例如长大下坡路段,在设置标志时应突出路段的特点及要强调的重点,而其他一些指示性标志应尽量设在其他路段。

当两个互通立交距离过远时,某些标志之间的距离可能非常远。如果长时间看不到标志,驾驶人会有一种茫然无助的感觉,或由于长时间接受不到外界信息的刺激而容易产生疲劳困倦的感觉。因此,笔者认为对高速公路上标志的最大间距应加以适当的控制,且高速公路上标志的最大间距应控制在3km 以内。

2.4 标志设置的经济适用性

经济适用性是标志设置的重要原则。标志设置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应本着节约资源、合理利用现有标志的原则,在满足高速公路用户需求和识别、认读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能整改的尽量不去更换[5]。遵循经济适用性原则,尽可能选用成本低的更换方式,比如面板尚好的标志,尽可能不要更换面板,应采用更换反光膜的方式;需要更换面板的标志尽可能利用原标志的立柱和基础;拆除的标志应尽可能再利用作为临时标志或利用到新增标志上。

结语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可对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的方向起引导作用,使其进行有序的运行,从而减少车辆的冲突和减轻交警的工作强度,保证行车的安全与畅通。通过规范化设置和人性化设计,指路标志能够达到经济、规范、统一、标识晰、视认方便、信息合理的目标。

笔者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设置会越来越合理,从而为广大出行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汇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王利军,吕幸等.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计[J].中外公路,2009,3(29):270-27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