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0:42: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文化建设的途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审计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构成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加深对文化发展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推动审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更好的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服务。
一、要明确审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首先要把握方向,理清思路,明确指导思想。着眼于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审计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一)审计文化建设着眼于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
审计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是审计组织存在的前提和目的,是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动因和目标。审计文化对审计事业的发展往往可以起到更本质、更深刻、更持久的影响。通过审计文化建设来凝聚人心,激励审计人员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审计工作中去,增强为审计事业发展多作贡献的内在动力;通过审计文化建设,深化审计群体共同价值观的认识,总结审计文化研究和假设方面的成果,探寻审计活动的基本规律;通过审计文化建设,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把审计总值转化为审计人员的共同认识和一致行动,不断强化良好的审计精神和职业道德,进而推动审计工作和审计事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审计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审计文化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及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既是审计文化建设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也是审计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审计文化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审计人员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满足人、尊重人、培养人、帮助人、成就人。审计机关除了为审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外,更要充分尊重和满足审计人员自我发展的需求,参与的需求、个人成就感的需求。只有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被最大的调动起来,潜能被激发出来,审计机关的建设与审计事业的发展才会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要着力加强审计法律规范建设
法制建立的核心在于权力要有制衡和监督。实践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法律建设中的深层文化的传统弊病需要得到解决,从而为审计文化的培育提供有力的保证。
(一)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从审计立法的发展趋势和审计文化建设的要求来看,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在以下方面上需进一步完善:一要适时再次修订审计法,力争实现审计体制上的重大突破;二要充实完善有关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中与审计监督有关的内容;三要通过审计实践积极提出对有关财政经济法律、法规立、改、废的建议;四要搞好审计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的衔接工作,使审计法律规范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保障审计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执行;五要完善审计法律与法规的配套工作。
(二)完善审计规章和准则体系
在完善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时,应坚持以下原则和指导思想:一是按照审计法律规范体系的内在要求,以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基础,制定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准则,将审计法律、法规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二是坚持客观、统一、绩效的原则,从审计上作实际出发,促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三是遵循相关、科学、简便的原则建立起来相互配套,操作性强的审计准则体系;四是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体现国内外公认的审计原则;五是分清轻重缓急,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分期实施,成熟一个一个,切实保证审计准则的质量;六是对原有的审计规范作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
三、要加强审计文化建设途径的组织保障
做好任何工作都要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国家审计文化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领导,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推动,需要创新体系来保障审计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和长远发展。
(一)建立审计文化建设领导机构
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随着审计环境、审计工作的变化而不断充实新的内容、采取新的措施。审计机关应设立审计文化建设领导机构,除确定(下转第74页)(上接第72页)审计文化建设的主要负责部门以外,还应根据职能和特点将审计文化建设任务分解到其他各部门,使审计机关各级领导都能够负担起推动审计文化建设的职责和使命。构建审计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完善审计文化建设的领导制度,是开展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二)健全审计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如今,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以及“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自主意识的增强,寝室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日益提升,其影响日益凸显。同时,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的重要内容,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夯实寝室文化育人的实践途径,对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程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 是课堂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新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不断适应,校园文化育人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部分,而寝室文化是课堂文化的延伸,寝室文化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折射高校育人的成果,所以,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寝室文化是学风建设的基础
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的制高点。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学风在课堂教室体现, 也在寝室中养成。寝室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具有重要优势,寝室文化相比于课堂教育的时间更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比课堂教育更具有重要性,寝室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寝室里的学风更加反映了学校的学风。
2、寝室文化是思政工作的本源
随着学分制在高校中的逐步推广,高校班级概念不断淡化,寝室成为了高校最小的组织单位,寝室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一样,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日常工作中,思政工作者逐渐发现,大部分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讨论在寝室内完成,良好的寝室文化能够正确的引导寝室舆论,从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思政工作的重点放在寝室,既保证了学生思想动态的第一时间传递,又可以及时加以引导,让大学生能够身心健康成长。
3、寝室文化是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载体
寝室文化良好是大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关键,在寝室中所开展的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寝室文化节、体育竞技类的比赛等,可以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也可以加强寝室内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走下网络,在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下充分提升自己的能力、陶冶自己的品格、锻炼自己的身体。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途径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院通过调研,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宿管会”),依托寝室成立东鼎书院,书院致力将学生宿舍打造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学业辅导、就业指导、生活指导、心理发展、文化传承的平台,引领学生全面成长。
1、打造便捷温馨的学习生活服务体系
书院有学生自己设计的院徽、院旗和书院标识,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责任意识更加强烈。公共走廊上都展示着学生自己的各式作品和活动集锦,充满了各色的文化氛围,使得寝室内让人感觉温馨、舒适,广大学生全都自觉维护寝室公共区域环境。书院还设有自习室和阅览室,共书院内的学生阅读和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学生的学习需要。
2、打造专业教师、学长同学双轨并行的学业辅导体系
书院以第二课堂为导向,于公共办公区开设学业辅导中心,深入开展学生学业辅导。书院聘请相关专业教师定期到学业辅导中心为学生开设课程,书院通过分层引导,为学业上有优势和有劣势的学生分别聘请不同教师,让有优势的同学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学业上的知识,让学业上有劣势的同学能够尽快弥补自身的不足。另外,书院还聘请在学业有优势的家庭困难学生作为兼职教师,每晚为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书院每月根据其工作量对家庭困难的兼职教师给予补助。
3、打造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综合素质提升体系
书院以社团为依托,在公共办公区设立“小淘客”二手市场,建立学生社团管理二手市场,学生可以自愿将自己的旧物卖到书院,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到“小淘客”二手市场来买取自己想要的物品,书院通过物品差价赚取一部分利润,然后将这些利润全部捐献给对口支援的贫苦家庭。“小淘客”二手市场的建立,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给予了一部分贫困家庭的资助。
4、打造以宿管会为主导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书院依托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对寝室内学生进行管理,达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宿管会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楼层长若干名,下设秘书处、实践部、检评部、宣传部。通过同月缘活动――由层长收集宿舍内学生每月生日情况,每月邀请老师和当月过生日的同学参加有宿管会举办的生日冷餐会,营造温馨家庭氛围,融洽师生、同学以及同学和宿管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寝室文化节活动――开展温馨寝室、DIY寝室设计评比活动,以评促建,营造温馨的育人环境。
5、打造以“学长计划”为指导的学生互助体系
由于寝室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他们之间互相影响的力量强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书院开展“学长计划”计划活动,以朋辈互助为基础,“学长计划”是从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中选拔出一批学业优秀、素质全面、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担任新生学长,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同学做指导和帮助,通过优秀学长的直接引导和全面影响,帮助大一学生明确建立长远目标,科学地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效培养个人兴趣,提高综合素质,迅速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
学生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思政工作者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思政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探索基于学生公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强红.充分发挥寝室文化育人功能培养全面_省略_展高素质人才_以陕西理工学院为例 《新西部》2010. 22期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我们既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廉政建设的一个单项工作,也不能把它简单理解为文化建设的一个子课题。
1 廉政文化的内涵
1.1 廉政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 廉政文化是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信仰支撑、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借助于文化这个载体、将廉政以温馨和谐,符合人民群众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的形式、传输给老百姓,并通过文化的自身规律和渠道影响人们,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并以此来约束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指导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1.2 廉政文化具有道德属性 廉政文化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许多都是道德范畴。从道德层面上讲,它是人们对廉政的认知、廉政的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等,强调的个人道德观念及做人的最基本的尊严和良知。倡导廉政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来讲使人遵守廉政规律、道理、价值判断,让人们都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对全社会而言,使全社会公民树立用先进的道德理念,使人们具有更高层次的精神内涵,形成腐败可耻的道德评价氛围,这将有利于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1.3 廉政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廉政文化既是先进的政治文化,又是人民的大众文化。要想发展廉政文化,首先人民群众要对廉政文化的有所期盼和敬仰;人民群众对于廉政文化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是廉政文化不断繁荣的基石。
1.4 廉政文化具有社会实践性 廉政文化是要有合理的廉政制度作保障,并以合理的廉政理论作为指引,其核心是先进的廉政思想,载体是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廉政文化建设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网罗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要有充分的社会实践,进一步来讲,廉政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1.5 廉政文化表现形式多样 传统的、现代的文化表现形式的特点是无限性,而且在社会不断繁荣,科技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其内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文化的所有表现形式都适用于廉政文化。
2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我们党目前要发展的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融合的产物。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用先进文化有效挤压“腐败文化”的生存空间,为广大党员干部抵御各种诱惑和腐蚀营造氛围,为反腐败斗争创造环境。
2.2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 反腐倡廉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努力,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里还存在着很多的腐败现象,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我们只有充分有效的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廉政建设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和导向作用,才能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2.3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廉政建设的不断完善,可以使更多的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彻底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环境,树立浓厚的反腐倡廉意识,鼓励全体社会成员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塑造崇高道德,培育民主、科学、廉洁的公民文化,紧紧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3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即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政治保障。廉政文化建设如此重要,作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要真正取得实效,如何推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3.1 加强领导、构建廉政文化建设机制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只有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为廉政文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是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二是在工作中注重组织领导,注重把廉政建设贯穿于廉洁自律、查办案件、效能监察等工作中,增强抓好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新农村建设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基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其途径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农村文化建设概述
1.1基本内涵
所谓农村文化指的是,适合于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能够为农村提供秩序规范,体现农民终极关怀的一整套娱乐方式。
所谓农村文化建设指的是,建设一种包涵价值观、文化认知、交往方式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在内的新的乡村文化形态。
1.2重要意义
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农村文化建设属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重视并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助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有助于农村各项建设的进行,这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具体而言,重视并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2]。
2.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2.1农村文化基础薄弱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性文化设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日常生活普遍单调,特别是文化生活几乎不存在。部分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已经有十年甚至数十年的历史,毁损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农村电影院,大部分处于半废弃或者全废弃状态。大部分乡镇的文化站有名无实,图书馆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由于文化基础设施陈旧且不完善,无法为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有效的硬件支持,因而导致农村文化事业迟迟没有起色。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农村学龄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仅为95%。这一数据说明我国农村仍旧无法完全避免文盲的出现,这给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群众是当仁不让的主体,而他们素质水平偏低,很难及时而有效地接受新知识、新理念以及新文化,思想受到一定的桎梏,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高效进行[3]。
2.2相关领导重视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农村地区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如此一来,造成部分领导干部产生一种“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即侧重经济建设,而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经济建设见效快且能够凸显政绩,因而获得了部分领导的重视;文化建设涉及面较广且短时间内难见成效,因而部分领导只是表面文章,没有将相关工作落实到行动中去。
2.3文化建设氛围薄弱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民群众日益重视经济收益,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因此,外出务工人员一年比一年多,造成了老人、妇女以及孩童大量留守的局面,导致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主力军严重不足的问题,即便留守群众有兴趣参与,也可能由于相应文化技能的缺乏而无法融入其中,最终造成农村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和高效开展[4]。
3.农村新文化建设的途径
3.1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让广大农民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农业知识以及发家致富的本领,从而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积极发掘乡镇文化站潜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某镇文化活动中心近些年来陆续举办了近百场文艺演出活动,以舞台为媒介主动为农村输送知识和技能,并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中去,让农民群众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了许多有用、实用的东西[5]。地方政府应重视并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在提高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想方设法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让群众意识到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并让群众从中受益,从而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3.2投入资金,强化基础
若想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常进行,既要保证软件的充足性,而且要保证硬件的充足性。如果硬件设施严重不足,那么农村文化建设便难以甚至无法开展,所以,重视并做好文化设施建设至关重要。若想做好文化设施建设,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资金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资金匮乏的问题,能够真正投入到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更是严重不足,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借助一系列调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使文化建设的资源配置更合理,从而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应及时且合理地转变传统资金管理模式,实现领导、计划以及调控的高度统一,实现步步为营、分层实施的效果,将文化建设及相关工作由传统的部门性工作转变为当前的政府性工作,改变过去那种较为单一的工作模式及理念[6],紧紧跟着社会发展潮流,及时更新观念,从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高效进行,一改当前的不利局面,最终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3健全机制,营造氛围
若想更快更好地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营造一种健康的先进文化环境,则需要提高各级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各级政府及领导应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不仅要认真统筹安排,严格贯彻落实,而且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以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从而使得该项工作具有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应积极建立相关政策保障制度,并予以不断完善,通过制度来促进农民群众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同时监督相关工作是否真正落实;应基于群众切身需要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真正体会到农村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好处,通过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有机会享受到农村文化建设的先进成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性。乡镇文化站应主动承担起引导责任和宣传责任,组织丰富多彩且贴合生活的文化活动,传授相关组织技巧,让越来越对多的文化产品走入农民群众的生活,让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并主动投身其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新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农村文化基础薄弱,相关领导重视不足,文化建设氛围薄弱等,给新农村文化建设,乃至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严重阻碍。为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更好进行,不仅要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而且要投入资金,强化基础,同时还应健全机制,营造氛围。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农村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延明,李春萌. 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以广西偏僻山村为例[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1:150-152.
[2]陈运贵.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以安徽省农村文化建设为研究视角[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2:156-159.
[3]梁捍东,王晓瑞. 河北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河北学刊,2011,04:195-198.
摘 要:医院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在医院工作中发挥人的潜力,使人的文化和医疗技术设备进行完美的融合,从而有效促进医疗科研的快速发展,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和文化氛围。本文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探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医院;文化建设;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168-01
收稿日期:2015-02-07
作者简介:周孟(1981-),女,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政工师。研究方向:医院思想政治宣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将文化建设提上日程,希望通过医院文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使医院的发展带动所有职工的发展,并且为患者打造文明、仁爱、创新、诚信的文化氛围。
一、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
具体说来,医院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管理文化建设和科技文化建设。
1.医院精神文化建设
医院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医务人员以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使其能够以更加热情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并且具有更强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同时,还要重视对医务人员医德的培养,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从而树立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减少医疗失误。
2.医院管理文化建设
医院管理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共同进取、合作互助的人际关系,使工作氛围宽容、和谐,将医务人员看作一个整体,重视医务人员与员工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医院中的各种关系,从而使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情感能够得到沟通和交流。
3.医院科技文化建设
创新和发展是时代的永恒主题,在医院文化建设中也不例外。而医院科技文化建设能够在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能够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从而能够使科技创新型人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使医院中充满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医疗事业能够得到创新和发展。
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1.加大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宣传工作是做好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因此宣传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文化建设内涵和重要性的宣传,使每名医务工作者都能认识到文化建设对于自身和医院发展的重要作用,使所有医务工作者的思想和行为得到统一,在文化建设方面达到共识,使医务人员能够自觉地发挥自己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从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来加快医院文化建设步伐。宣传部门可以利用晨会、员工大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医院文化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并对支持医院文化建设宣传工作的员工予以表扬,鼓励医务人员都全身心投入到医院文化建设的队伍中。
2.加强技术培训和教育
为了能够使医务人员快速掌握当前领先医学技术的发展动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医院应组织医务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使医院的业务水平紧跟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规范教育,使医务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按照工作标准来开展服务,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医务人员依法办事、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3.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医务人员思想境界的提升和文化熏陶,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能为医院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新思维和新方法,从而为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和宣传,使每名医务人员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崭新的姿态去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为了能够促进医院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应积极对医务人员日常活动进行改革,多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医务人员可以在活动中领悟医院的精神和文化,从而自发地去践行医院文化。例如,上级领导部门可以在逢年过节对医务人员致以衷心的问候,对医务人员的身体、生活进行了解和关心,并且组织开展“春节联欢晚会”、“国庆节联欢晚会”、“智力竞猜大赛”、“歌咏比赛”等联欢、竞技类活动,让医务人员可以在丰富的活动中互相联络感情、加深对医院文化的认识,从而能够使医院文化建设工作得到快速传播和充分实践。
5.营造良好的医疗文化环境
在医院环境建设方面,也要体现出文化氛围,使医务人员和患者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医院的走廊、住院处等,要张贴一些文化类的牌匾等,让患者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渲染,并且在医院设置一些健身器材、娱乐设施、景观小品等,让患者康复的同时还感受医院的文化韵味,使医院的文化建设能够在环境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促进医疗水平的提升和进步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宣传部门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努力对医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渗透,在医院内部营造出一种和谐、进取、创新的文化氛围,使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爱心,享受高科技的服务,从而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的体现。它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为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和协调内部关系,经由企业经营者长期提倡、员工认同,在经营与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信念、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等传统和习俗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内涵包含四个层面,分别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最内核部分,是一个企业最基本价值理念和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群体性观念体系。制度文化是外显性的文化,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动态体现和践行,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以物质为载体的外部表现形式。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足,概念不清。对企业文化缺乏系统认识,没有形成正确的文化建设理念,缺乏系统的企业文化规划。有的企业文化建设处于停滞阶段,企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没有上升到文化管理。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混为一谈,有的把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当成文化建设的,严重曲解了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缺乏内涵,流于形式。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包括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和企业制度等各个方面,有的企业则把企业文化仅仅局限于喊口号、穿制服、打标语等表现形式,忽视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构建、宣贯和执行,忽视了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忽视了员工对文化理念的思想认同和行为执行。盲目效仿,毫无特色。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良好业绩,就跟着效仿。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导入文化理念体系;有的企业纯粹为完成文化建设任务,效仿同行或其他企业,匆匆“拼凑”文化体系,不考虑是否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缺乏企业自身特色。一劳永逸,创新不足。有的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了,却依然沿用原来的文化,没能及时创新,把企业文化当成一旦形成就永久不变的信条,缺乏对企业文化的动态评价和持续创新的意识。有的企业则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订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职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在僵化继承中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的动力。言行不一、文化空转。有些企业确实有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然而,企业的管理思想和员工的行为方式却是另外一套,与企业文化理念完全不对接。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不认同、不执行,使得企业文化停留在纸面上,出现文化“空转”现象。这样的“空转”文化,已经失去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在这个日益强调起点式教育的文明社会,幼儿教育所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广泛,而面对需要加倍呵护,科学引导的幼儿们,要做到尽心、精心、爱心的培育却是不易的,首当其冲需要改善提升的就是园所的文化建设。作为一家有理念,有追求,办学经验也较为深厚的幼儿园――江帆幼儿园,也迎来了园所文化建设的成熟时机,为加快文化建设步伐,强化文化建设效果,园方从综合目标进行考量,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地发散文化品质,增强教育熏陶。本文以江帆幼儿园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本园的长远健康发展,引领幼儿园蒸蒸日上。
一、打造环境文化,尽显人性关怀
环境对于幼儿的顺利成十分重要,在幼儿这个特定时期,感知是他们对世界的第一反应力,而环境往往是幼儿的第一感知印象。因此,幼儿园的文化建设首要实施目标就是环境文化打造,结合幼儿需求保护,安全感不足的特点,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应当以温馨、人性为重,让幼儿们能够在快乐、轻松、无拘束的温暖感知中尽快地投入学习生活。环境文化的体现不单单是园区、教室的外部装饰,而要融入更多的内涵性,让文化感知能够真正进入到幼儿心底。例如,江帆幼儿园在环境文化打造实施中,对园区教室的环境外观进行了颜色、图案搭配,以象征海洋的蓝色为主色调,辅以黄色等,多采用符合幼儿审美感知的暖色调,对幼儿也起到心理舒缓的作用,图案以卡通为主。此外,幼儿园所有的班级都设置了“心情墙”、“活动墙”等,把孩子们的生活、成长瞬间都记录下来,幼儿们也可以感受到情感无处不在。符合幼儿心理的环境文化打造体现了园方和教师们的人性体贴之处,让全园洋溢着“快乐港湾”,在这个以情动人的教育时代,环境文化是必须方向。
二、建设精神文化,提升园所形象
精神强调内在,是幼儿园整体风气的呈现,精神文化向外界传递的是幼儿园由办学理念到师资队伍、培育成果等的综合形象。因此,做好幼儿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对园所的深度要求。作为以引导幼儿健康成长,让幼儿快乐学习为核心任务的教育机构,幼儿园应当呈现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为此,园方要加强道德文明建设,还要同样关注幼儿的精神成长,灌输初步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让全园从上到下都体现出统一的精神形象。江帆幼儿园在这方面也相当重视,对教师实施定期精神文明学习,如文化内涵、道德素养等,让教师们在精神文化的感染下更好地去体现为人师表。在针对幼儿的实施方面,则积极拓展深度性,多从为人处世、精神追求等方面进行渗透。如:推进《弟子规》、《论语》等国学文化的学习,为幼儿们的精神成长打下基础。精神与环境、物质是相对应的,能够起到深度渗透的作用,幼儿园是未来人才的培育基地,需要精神文化的植入来提升教育追求,更需要精神文化来传承教育精髓。
三、充实教学文化,促进幼儿成长
教学文化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教育者,教学当然是不可取代的主体内容。因此,对教学,一定要形成文化带动,以集聚规划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思路。教学文化和幼儿园的办学理念紧密相连,一个园所崇尚什么样的教学文化,对于全园发展,以及儿童成长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教育对象和教育发展形势来说,应当把快乐体验、个性释放、心灵感悟作为建设的核心思想。为此,园所要多开展教研活动,学习最新,最科学的教学模式,增加人性化的教学工具,做好全面教学提升工作。在课堂实施方面,要尽可能地给予幼儿自由、无负担的学习空间,观察、赏识幼儿的个人特点,以“引”为主,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收获知识。江帆幼儿园对教学文化的实施尤其慎重,首先,围绕最初“童年”,希望孩子们健康自由成长的办园愿景,不断调整、丰富办园理念,制定了快乐港湾、蓬勃灵动、 自然活力、个性开放几大方向的实施目标。并且在教育发展中一点一滴地推进渗透。此外,幼儿园还注重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博物馆参观、生态湿地公园游学等,为幼儿们拓宽视野,增强学习趣味。幼儿教学是谨慎而特殊的,有了教学文化的牵引,园方和教师能够更容易找准教学方向,更灵活把握幼儿的心理需求,从而为幼儿最大限度的快乐成长增添助力。
四、连接家园文化,共创和谐氛围
幼儿的成长教育,家庭所占的比重相当有分量,所以,把握好家园之间的教育平衡,做好家园之间的教育沟通,建立家园共同的文化方向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家园之间理念相冲,沟通失调,那对幼儿所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必然是巨大的。因此,作为园方,要主动走出家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架起沟通的桥梁,将家园教育融为一体,共创和谐的教育成长氛围。江帆幼儿园对此除了常规的定期开家长会,还设立了家园沟通联络本,做到一家一本,一孩一档,对每个孩子的成长情况都和家长进行每周交流。此外,还经常请教育专家到园进行家长教育讲座,定期组织亲子校园活动、亲子远足,让家长亲身参与,完全融入到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园方、幼儿、家庭都收获良多。家园文化是幼儿园文化建设中最易被忽视的部分,幼儿园要拓展思想,让特定教育路线通过家庭联系,科学地发展、扩大,为幼儿建立完整和谐的学习成长空间。
总之,在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中,除了科学有序地规划,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拓展目标,园方和教师更应该做好的是,真情切意地为幼儿考虑,围绕本园的基础条件,和幼儿的实际需求,将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为幼儿成长更添动力。
【参考文献】
1、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的“细胞工程”。建设班组安全文化,就是为职工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提供安全生产环境。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单位的持续科学发展。
2、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方式。在安全管理中,人是第一要素,职工在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各种载体、手段和有效形式,全面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理念,全面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能,使职工安全素质整体提升,实现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纠正习惯性违章,确保安全操作规程的落实。
3、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推进班组安全管理的“催化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程度,直接反映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只有扎实有效地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使职工在正确的安全理念的引导下,自觉投身到设备隐患排查、提出安全合理化建议、发现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才能全面推进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和改进,真正实现安全文明生产的目标。
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1、建立安全思想文化。安全思想教育工作要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在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大安全学习教育力度,利用班组学习园地、黑板报、《从这里起航,通向知识的海洋》等宣传阵地,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宣传、安全形势教育,使职工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着力培养班组职工的安全价值观、敬业精神和主人翁意识。通过建立安全警示牌、悬挂安全标语、张贴宣传画、举办“我知、我会、我熟练”岗位知识竞赛、安全生产征文交流、安全演讲、安全答卷、交通安全巡展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利”的观念深入人心。
2、建立安全管理文化。着力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班组长作为班组的管理者,其自身素质和管理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位的安全生产形势,也直接影响着单位安全文化的创建工作。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培养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建立班组长培训教育机制,从多角度、多层面入手,重点培训班组长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决定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给予班组安全员、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管理自,将安全绩效考核、安全操作水平测评、安全责任分解逐步纳入到班组管理工作之中。尊重职工的民利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班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使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头。
3、建立安全制度文化。强化安全监督机制,建立安全网络体系、安全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形成行为有规范、考核有依据、奖惩有标准的制度体系。一是建立二级监督体系。与班组长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实行一级监督,班组长对班组的安全负总责。班组将安全责任分级落实到每名职工、每个岗位,实行二级监督。通过每月定期百分考核、不定期的抽查,对班组安全管理进行检查和监管。二是建立健全班组安全活动制度。班组安全活动是创建安全文化的有效载体,要在活动的实效上下功夫,根据岗位特点,设计好活动载体,开展好“安康杯”、“安全生产月”等有特色、有成效的活动。三是着力改善班组安全文化阵地投入不足的现状,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完备的软硬件环境,使班组安全活动逐步实现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
三、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注重预见性。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有其内在规律可循,把握住工作重点和关键点,抓好设备标准化操作规程的落实。建设安全文化就是要能够发觉事物发展的趋势,善于从超前性、预见性抓起,把握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注重日常安全行为养成,使其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为泵站安全、连续、稳定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Abstract: coal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must have a clear aim, powerful measures,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coordinate propulsion, formed deep cultural inside information, the promotion enterprise's cohesive force and charisma, fast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become stronger and larger spirit wealth great power.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coal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coal enterprise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solve the deep problems.
Keywords: coal enterprise; Cultural construction; way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伴随着全国煤炭企业的异军突起以及各煤企产能产量的大幅提升,煤炭市场这一曾被人们普遍视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如今也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新形势下,探讨如何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助推企业发展,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劲引擎,其路径与对策的选择尤为重要。
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煤炭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情况的不断变化,员工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已从表面上的产品竞争逐步转向更深层次的文化理念的竞争。可以这样说,企业要做到最优秀,最具有实力,最具有竞争力,必须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着力塑造卓越的企业文化,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家属统一思想,展示企业文明进步的成果。由此可见,煤炭企业只有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而且是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得生存。
二、建设煤炭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1、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煤炭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以人才和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优秀的企业文化更能适应市场竞争。由于煤炭企业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较晚,没有真正经历过市场的洗礼,存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人才激励机制落后、市场府变能力差等问题,使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大打折扣。煤炭企业要稳步持续发展,必须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改进自我,打破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建立有煤炭企业特点的优秀企业文化。
2、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煤炭企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企业文化的实质在于以人为本,是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从过去只注重物转到重视人的基点上来,把尊重人、培育人、重视人的价值、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最基本动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部,它围绕着企业的经营战略,把职工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同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促进煤炭企业两个文明一起抓。
3、优秀的煤炭企业文化可以使煤炭企业组织成为具有凝聚力
的集团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和造就企业的集团精神和整体凝聚力,推动企业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围绕煤炭企业的发展目标,凝聚成极大的集体合力,生发出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最有成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能对员工的思想、性格、兴趣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员工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企业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从而把个人融合到集体中,减少内耗,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
4、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煤炭企业管理理论和经营理念的创
新和飞跃优秀的煤炭企业文化可以使煤炭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通过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和提升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壮大国有经济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的历史性贡献,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也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煤炭企业要始终遵循 “建设适合自己、有利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一原则,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宣传,都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平煤特色的企业文化。依据本企业的特点,煤炭企业要注重改善职工文化生活条件,同时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投资,树立企业形象,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此外,还要坚持树立典型,不断扩大宣传效应,充分展示煤炭企业的良好形象;为职工购置了大量的健身用品,组织开展各种业余文化活动,让职工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向世人展示了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形象。
2、以“与用户一起成长”经营理念为中心,建设具有品牌特色的企业文化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煤炭集团公司领导者清醒地认识到,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全力打造出企业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
3、以素质管理为基础,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一流的产品。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集团公司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2)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集团公司要求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人才。企业要培养员工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3)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集团公司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4、提高企业知名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知名度是企业效益、职工队伍素质的综合体。也是企业形象所在。要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必须发挥企业文化巨大的宣传、规范、管理作用、推动企业发展。
5、管理推进,精细运作
煤炭企业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工作标准化”等标准化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化管理,是文化建塑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1)按照“实用、简化、创新、高效”原则,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注重与现行各项制度和现场管理衔接相融合。首先要以高标准、高起点,建立符合矿井实际的建塑规划。同时,以企业文化建塑和学习型企业建塑为重点,按照“理念渗透、行为养成、环境塑造、管理推进”四个方面的逻辑体系,确定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舆论工具,增强干部职工建塑特色企业文化的自觉性,营造浓厚的建塑氛围。形成全面实施全员分层次动态精细化考核制度,推行班前班后会礼仪、标准体系、走动式管理等各项制度机制。严格落实走动式管理,大力推行精心化考核,坚持各级领导干部按照标准化要求,不间断地巡回监督检查,深入一线,深入现场,达到管理无盲区、监督无死角、考核兑现无漏洞,促使全体员工真正做到上标准岗、干放心活,工作不断创新,效率不断提高,实现企业管理方式由传统、经验式的粗放型向科学型、集约型、精细型、自觉型的重大转变。
(2)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也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灵魂。通过深入挖掘整合企业的文化底蕴,最终确立形成各种理念如:“团结、奉献、求实、进取”的企业精神和“以人为本,依法治企”的价值观,以及“人才立企,诚信固企,科学兴企、创新强企”的经营理念,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学习时间等教育阵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习。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全员性互动式文体活动、竞赛考核,来弘扬企业精神和各项文化理念,潜移默化地教育渗透。在此基础上,全力打造企业文化长廊,建设好矿区文化,把矿区主要建筑物、会议室、学习室、井下主要工作场所、地面车间等地点,各种精神理念及企业徽志随处可见,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结束语
煤炭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实现经营业绩最佳,就必须不断建设和创造具有行业特色的优秀食业文化,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使其深入人心,成为企业与每个人息息相通的血脉。
参考文献
【1】段富运.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浅析【J】.山西焦煤技.2009.06.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内增凝聚力、外增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法宝,也是个人和班组集体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着班组安全管理上的认识、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将安全管理的主动权下放到班组,从可视、可查、可问、可控四个方面入手,对安全氛围的营造、班组规章制度的建立、危险源点的监控、事故隐患的检查和整改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管理,实现用文化之力激活班组安全力,增强安全生产的凝聚力。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手段。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整合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和环境资源等优势,用先进的思维理念、实践技能去影响每一个个体,进而推进班组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班组每个成员保证自身安全工作了,也就保障了班组整体安全生产,每个班组实现安全生产了,整个企业的安全就有保障了。所以,只有班组全体成员达到安全文化的标准要求,才能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的齐抓共保安全责任体系,实现班组的本质安全。安全文化建设是把安全价值观上升到班组成员的自我实现需要。安全班组建设就是通过班组自我订立规章制度,建立奖惩规定,将法制约束和经济约束延伸到每名班组成员,并通过班组自我培训,形成班组共同安全目标,将安全生产化为班组每名成员的自主意识。其中,安全培训是通过教育帮助和引导班组职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的不二法门,法治约束和经济约束均须以安全文化作为支点,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没有安全文化这个支点,法制约束和经济约束的功能就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要从六个维度展开
所谓“班组安全文化”,就是企业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组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体现为班组职工对安全的态度、认识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是企业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德、理、情、法、制、术”六个维度。“德”即道德,包括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理”即理论,包括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会议纪要,我国历史积淀形成的丰富的安全生产理论等;“情”即情感,其内涵是运用情感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包括亲情、友情等;“法”即法律,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一定程序出台的治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程、条例、办法等;“制”即制度,包括企业依照法律、法规,按照党和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涵盖企业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的法治文化体系;“术”即技术,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能够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等。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的重要前提,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大力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关键词 煤矿安全文化 建议 意义
对于因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威胁严重、工作内容复杂、职工粗鲁散漫、管理粗放等因素而造成事故频发的我国煤矿企业来说,要实现“本安型”的高次安全目标,不仅要靠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这种“硬”措施的“治标”性的约束和管理,更要靠安全文化这种“软”对策的“治本”性的引导和规范。
一、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基本信念和认知,它集中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对煤矿企业来说,安全这个煤矿工作永恒的主题自然就就成为了企业文化的核心。煤矿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从生产实践中升华而成的意识形态,是煤矿职工追求安全生产理想目标的共同实践和意志体现。
我国煤矿具有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威胁严重、作业环境艰苦、工作内容复杂、作业区域分散、日常管理粗放等特点,且煤矿职工绝大多数为男性,容易养成不拘小节、粗鲁散漫的坏习惯,这些不安全因素最终造成煤矿事故多发,也使安全问题成为了事关煤矿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煤矿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但由于规范制度多为强制执行而非员工自觉遵守,致使其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煤矿全事故仍然频发的现实及这些事故的深层次研究分析均表明,煤矿企业要实现“本安型”高次的安全目标,不仅要靠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这种“硬”措施的约束和管理,更要靠安全文化这种“软”对策的引导和规范。技术规范及规章制度等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有形准则”只能“治标”;而要“治本”还需安全文化这个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并约束着员工的行为的“无形准则”。因此,需要通过规范制度的管理,延伸到企业文化的引领,使广大员工由规范制度的约束转变为自觉的行动,将安全理念贯穿到日常活动和行为方式中,逐渐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从而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有着规章制度无法代替的“治本”作用。只有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使“我要安全”等理念深入人心,促使每个员工更自觉地遵章守纪、按章操作,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才能真正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所以说,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对煤炭产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及煤矿现场事故致因统计均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煤矿安全的主要因素。能否的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取决于安全生产的最终实践者即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取决于他们对安全生产的个人响应和情感认同。所以广大员工是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主体,以安全为核心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就是要考虑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为此,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点努力,引导员工及家属关注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从而最终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
(一)增强职工的责任心 提高员工的主动性
职工的责任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基于煤矿不安全因素比较复杂等行业自身的特点,只有增强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的责任心,才能使他们作业时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及时果断的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让员工人人自觉当起安全监督员,主动负担起安全监督的责任,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自觉地提醒其他人员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在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中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转变员工的思想意识 培养员工良好的习惯
安全文化建设要从转变思想意识着手。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全方位和全员性的。因此,每个员工都应深刻认识煤矿安全文化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积极作用,树立“安全第一”、“我要安全”的意识。持续提高员工的安全认识水平,源源不断地灌输“细节制胜”的安全理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安全事故对生命安全的危害和对社会、家庭的影响,使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每个人员的心中,培养他们从源头保障安全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打牢安全文化和安全生产的根基,稳步推进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
(三)逐步提高装备水平 夯实安全文化建设基础
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先进的技术装备是营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企业的装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效益也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煤矿企业要积极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加强设备技术改造,逐步提高企业装备水平。
(四)强化激励机制建设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鲜明的特色是高职实训基地文化的魅力所在。建设有特色的高职实训基地文化将有效促进专业建设。高职校内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高等性和行业性特性,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
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关键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由高职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的,高职教育比较明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性、地方性和市场导向性等三个方面。地方性体现在发展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实质是发展的目的上,体现在办学的责任主体性上。专业性特色,就是职业教育突出对人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职教育的市场导向性,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决定性,劳动力市场自身的不确定性上。
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好后,其专业教学计划、实践训练体系就必须围绕岗位关键能力组织教学,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教学计划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重点加强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是把增强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时适应强、上手快,形成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训时数,合理安排实训内容,也可以增加实训选修课。
人才培养定位还体现在“双证书制”培养目标上。“双证书”(指岗位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成为高职学生能力的标志和就业的敲门砖,高职人才培养计划中必须涵盖岗位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加和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达到相关岗位资格所要求的技能和素质标准。并要求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通过劳动部门的考核,获取相关专业的“岗位资格证”。各实训基地要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考证条件,改造和完善实训条件,确保“双证书制”的实施。
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好了,校内实训基地才有目标去建设,校内实训基文化才有方向去建设。
二、构建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基础
根据职业岗位规范和技能的要求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建立涵盖专业职业岗位所必须的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为指导,以必须够用为基本原则,调整课程内容,整合课程内容,删除陈旧过时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将新的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作为课程内容;注重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技能的训练。淡化课程之间界限,使课程间实验相互贯通,增加实验系统性,减少重复内容。
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为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指明方向和要求。实训课程建设主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所确定的课程体系及培养目标来确定实训课程教学大纲。根据行业现状与前景,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注意将企业的情况调查、企业前沿知识充实到实训课中来,避免出现学生仍在学习训练已被企业淘汰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在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结合企业情况和学校实际,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所学到的知识,所训练到的技能与企业相吻合。
三、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
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明确提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高职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重主体组成,学生是实训基地文化的主体,教师是实训基地文化的主导者,只有把主体性与主导性统一起来,才能调动他们参与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参与建设中受到良好熏陶和教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才能得到保障,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才能得予顺利进行。
1、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制度和奖励制度
对于新录用的教师,学校要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课堂实习和企业一线实习,实习期满后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执教;对原有或新调入的教师,应安排他们到企业进行一定期限的专业实践,以更新他们的知识,掌握更前沿、与现实更相符的技能;对引进的企业员工,则对他们进行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
建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以期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人才,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现在许多高职学校的老师下企业,出台了相应的制度,保障老师进企业没上课的利益。
2、建立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
建立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转变人才管理模式,是吸引高职教育人才,提高高职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形势下,制定一种新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政策,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做到想留的能留住,不需要的让其分流。实行公开招聘,拓宽选择录用教师的渠道,打破教师资格在学历上的限制,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吸引外校和社会上的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来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