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0:43: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工程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明争暗斗更加残酷。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要取得发展,必须提高人员的素质。教育培训作为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对于建筑工程企业而言,员工的素质和思想意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形象。因此,建筑工程企业更应该着力强化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员工和企业的整体素质,使企业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企业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1、员工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岗位培训是建筑工程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方面,其中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再优秀的人才也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企业和岗位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岗人员经常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接受一些先进的理念、养成良好的自觉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从而使各自的综合素质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才能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
2、员工培训是增强建筑工程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人本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建筑工程企业的员工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变化、更加具备竞争优势,更加持续保持企业生命力。
3、员工培训能增强建筑工程企业的凝聚力
员工培训不仅能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还能融入企业文化,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将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满足了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形成上上下下自学专业知识的良好氛围,企业的人才将茁壮成长,企业经济实力将明显增强。
二、建筑工程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
建筑企业员工培训中常见如下问题: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投资偏低;培训时间不充足;侧重于课程式培训方式,忽视实际操作;不重视培训的效果评估;员工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只把员工当作帮助企业盈利和发展的工具,而没有把员工当作需求可持续发展的人,为了培训而培训,势必影响建筑企业员工培训的实效性,进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企业培训观念保守落后,对培训不够重视
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过分强调短期效益,没有把员工当作需求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个体的人,不把人力资源培训作为重点投资与投入对象。企业只重视盈利,不重视员工的发展,就可能伤害了员工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员工对企业就不会有什么归属感。另外,个别建筑工程企业管理者舍本逐末,为节省成本而减少对员工培训的投资,忽视员工培训而只追求眼前利益,没有把培训后企业及员工将得到的收益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员工通过培训,业务水平以及其他素质能力会得到提高,自然会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利润。更为普遍的是,企业忽视对员工个人的需求分析,员工培训的各项需求与企业所制定的培训内容、方式、时间、评估等体系不一致,员工参与企业培训的积极性偏低。
2、员工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单一。
许多建筑工程企业教育培训重专业技能,轻整体素质,大多数以适应性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取证培训为主,对生产管理、职业道德、思想文化方面的培训较少,没有看到素质培训才是企业发展和留住人才的根本。而且,培训形式仍以沉闷单向的课堂传授为主,培训内容多以空泛无物的理论居多,又没有适当的激励措施,必然使员工对培训失去兴趣。其实,实际操作课程更有利于员工职业技能的提高,更有利于员工参加培训积极性的提高,从而更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盈利。
3、培训效果差,没有进行效果评估
由于建筑工程企业人员分散,培训时间少且不固定,施工期生产紧张,培训工作难度较大,有些员工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参加培训,有些忙于施工生产无暇顾及培训,员工对培训只是应付,培训效果差,有时甚至毫无效果。这样不仅浪费培训经费,更使员工对培训学习的兴趣减少。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的培训工作大多数为培训而培训,没有认识到培训评估是培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展有效的评估工作会对以后的培训需求分析工作产生促进作用,能够让企业在培训中少走弯路。有些企业培训效果测评的方法单一、内容不全面,并没有深入到培训学员的工作行为、态度的改变、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来,也没有做跟踪分析。这种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对培训效果的检验只是局限在培训过程中,仅仅只是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处在考评的最初级的层次,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的严重脱节。这种“有培训无回应”的情况使企业对人力资本的巨大投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
三、 建筑工程企业员工培训方式与措施
第一,转变培训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筑工程企业要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努力转变传统的教育培训观念,只有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批准,员工培训才能得以进行。坚持与时俱进,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思维提高教育培训工作水平。把教育培训中的“要我学”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学”,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育培训的任务、目标、意义深入人心,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影响。企业培训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福利或奖励,而应是一个从领导到普通员工的全员培训。每次培训领导都要身体力行,带头参加,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不断加大员工培训的力度、频率,使员工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第二,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
在转变教育培训观念的同时,要及时反应和把握职工的需求,深入实际开展需求调研,并对培训需求进行认真分析,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对员工培训的内容、方法、师资、课程、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科学地规划和安排。重点开展职工迫切需要的培训,如解决企业在施工中存在的工程质量通病,或为解决员工普遍存在的技术、观念问题,或为使员工适应更高的、新的工作岗位要求,或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满足职工对新工艺、新技能、新方法的学习需求。
第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创新培训方法和内容
培训方法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培训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必须与培训需求、培训课程、培训目标相适应。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不断丰富载体,如利用网络、视频、管理软件、计算机模拟等多媒体手段,采取集中授课、现场培训、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促进教育培训实际效果。在培训中,可采取其中一两种方法为重点,多种方法变换组合的方式,使培训效果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同时,培训方法的设计也要注意受训者知识层次和岗位类型,如管理人员比较适合案例教学法,操作人员比较适合现场培训法。另外,要强化实践指导,对生产中的难点、易错点开展实际教学,由培训教师流动讲授,现场指导。最后,企业培训不仅仅围绕生产需要,也要加强员工的思想建设,融合企业文化及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1 企业培训管理概述
1.1 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而言,培训就是企业根据其经营目标以及岗位要求,对员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这种学习和教育让员工增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转变工作作风,以便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加有效地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1.2 培训的作用
培训对企业和员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可以让员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很多在公司中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往往容易形成固定的工作套路和模式,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培训可以有助于这方面的转变。有些新员工可能在工作技能上还有不足,培训可以让新员工快速的胜任岗位工作需要。第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当公司引进了新的机器设备、新技术或者新的管理流程之后,只有对员工进行充分的培训,才能使员工掌握这些新设备、新技术或新流程,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第三,培训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平时在工作中,没有业务交叉的部门及员工之间是很少沟通的,利用培训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企业形成内部凝聚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团队合作。
2 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需求分析草率
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认为培训之前没有必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很多企业开展的培训之所以没有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而这恰恰是因为培训需求分析没跟上。有些建筑工程企业虽然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但是主要是针对各部门进行的分析,部门负责人往往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或者主观的个人判断就决定了那些员工进行那些培训,虽然这比不进行需求分析要好,但是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实际上,对于工作业绩较差的员工有些是因为专业技能欠缺,而有些则是因为工作态度不认真,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进行不同的培训,并不能一概而论。
2.2 不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在建筑工程企业现行的培训管理中,真正有培训评估体系的并不多,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认为培训结束就完结了,至于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的方法是否有效、培训是否还应该改进等问题根本就没有人去关心,健全培训评估体系对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非常重要。因为培训的效果有的时候很难衡量,哪些培训是有效的,哪些培训是无效的,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为以后改进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方法、控制培训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否则,企业的培训将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无法配合企业圆满的完成经营目标。
2.3 员工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和素质,如果员工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那么培训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员工缺乏培训的积极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培训课程本身枯燥无比,知识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激发出员工吸收新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有些员工对培训有抵触情绪,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培训的东西根本不会;或者认为参加过培训以后工作任务就会相应增加,给培训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不论是哪原因,如果不解决,就无法提高培训的效率。
3 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加强培训需求分析
提高建筑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不能简单的仅参考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应该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收集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分析有很多种操作方法,具体有循环评估法、前瞻法以及任务—绩效法等,循环评估法主要是在员工和培训之间建立起一个信息反馈环,根据员工的培训反馈重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改进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然后再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在采用循环评估法的同时要培训需求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第一,是企业层的分析,培训管理人员要在了解企业近期经营目标和远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出企业培训的整体目标和计划;第二,是部门层的分析,部门是具有特定作业功能的员工集合,在部门层的分析中,首先要明确部门在企业经营目标分解下所承担的责任,其次要根据部门工作的特性,明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第三,是员工层的分析。要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个人能力与所对应的岗位职责及任职资格进行对照和比较,两者的差异就是员工需要培训来改进的地方。
3.2 建立培训评估体系
培训评估是建筑工程企业在培训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实际上,做好培训评估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根据时间跨度来划分,培训评估可以分为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两种类型。①事前评估。事前评估顾名思义就是在培训开始之前进行评估,事前评估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进行,培训管理人员要在培训之前将即将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与被培训者或被培训的主管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对方对培训的真实态度,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从而在培训前就对培训方式和内容进行修订。这样有效避免了事后补救的无效。②事后评估。事后评估主要在培训结束之后进行。评估主要分为调查问卷、访谈、工作绩效评估等方式。调查问卷和访谈可以在培训已结束就进行,也可以在培训结束后的数月以后进行,后者的效果可能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在培训刚刚结束时,被培训者可能会对培训的表面形式记忆犹新,对培训的评价往往也是形式上的。在培训结束数月以后,培训是否能对被培训者的工作带来改善就慢慢的显现出来,这个时候进行调查更容易获得培训真实效果的评价。
3.3 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在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往往有这种情况:企业对培训很热衷,但是员工却没有积极性。很多培训管理人员把培训理解为单纯的授课,这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对于成年人而言,单纯的授课是缺乏吸引力的,所以就造成了员工没有培训的积极性。实际上,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培训管理者可以培训内容的不同灵活的选择。比如“角色扮演”就是一个很好的培训方式。角色扮演对于管理培训非常有效,因为管理知识的特点是“听起来明白,用起来难”,所以,预期让被培训者在“听”中学,不如让大家在“用”中学。角色扮演实际上就是由被培训者扮演真实的管理角色,模拟处理相应的管理事务,比如组织召开工作计划会议、与下属进行绩效沟通、处理突发事件等,培训老师在旁边仔细的观察,并随时进行点评,及时纠正被培训者的错误,通过角色扮演,被培训者的管理能力会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提高,角色扮演提高了被培训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将“被动培训”变成了“主动培训”,培训的效果自然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090
1 建筑施工人员应用文培训现状
应用文主要用于正式场合进行活动与商务沟通,是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惯用的一种文体,也是建筑施工人员必备的一种基础知识。在许多建筑施工单位中,应用文写作都是作为基本的培训课程设立,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基本写作能力,但是,许多施工人员并不太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理论结合实践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基础知识是其他工作开展的基石,只有基础稳固,才能有更长久的发展。因此,我们为建筑工人开展应用文培训这项课程。目的在于让每一位建筑施工人员都能够在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中双丰收,两方面都出色。原先的应用文写作通常采用讲授的形式,老师负责传授知识,参与培训的人员听取老师所讲内容进行学习。这是一种单方面的授课形式,缺乏有效互动与沟通能够。培训人员不能够掌握参与培训的学生们实际学习程度,培训结果不能够被有效掌握。建筑类以实践为主,当理论与实践脱离,那么培训的意义就为零。因此,建筑类的培训一定要加深培训人员与参与培训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两方的有效沟通。让被培训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为他们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急需提高的地方。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课程更加高效进行。老师在课堂中主要扮演引导人的角色,尽量做到教与学同时进行。
2 应用文培训对于建筑施工人员的重要意义
对于建筑施工人员来说,他们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提升他们在应用文方面的能力,也是当今社会对建筑领域工作人员的要求,同时也是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提升的手段之一。在过去的建筑培训课程中,老师与学生普遍对此课程不重视,认为这门课程的存在没有实际意义,很多建筑施工人员的写作能力非常薄弱。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建筑类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就成了他们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因此在建筑施工单位开设应用文培训课程非常重要。我们可以认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的工作人员,都应当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书写内容,从格式到内容,都需要有专业素养。应用文的书写偏向于正式报告,在格式及各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性。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应当具有书写此种类型应用文的能力。在建筑工程中,会遇到很多场景需要撰写非常多的计划、规章、合同、招投标书等文书,而建筑施工人员应用文培训课程就是将写作与建筑实质相结合。
3 建筑施工人员应用文培训课程教学具体要求
3.1 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可操作性
培训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指导,让学员尝试完成与工作相关的应用文,授课者应协助培训者完成应用文的写作,饼随时指出应用文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改进措施。在教授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当中,老师应当在课程开始之初找准教学最终的目的,认准培训所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课程当中,让建筑人员能够在培训过程中,真正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3.2 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实用性
应用文应具有实用性,真实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等特点,应用文的写作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同时因为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作用,它的实用性不言而喻,工作中不免要书写各种计划,总结,报告,通知,请示等。通过应用文培训,可以为建筑施工人员今后的职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文是各类企业单位和个人在工作及生活中处理各种事务所使用文体的统称。应用文种类繁多,其自身实用性与针对性较强。另外,建筑施工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每一位建筑工人能够参与教学的时间非常并不多,那么培训老师扮演的角色就更加重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员们带来什么,让他们掌握哪些有效信息,在建筑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切实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每一次的学习能够让建筑工人们有哪些提升,这都需要老师在课程之初做好充分的考量。培训的老师要换位思考,作为一名建筑工人,真正所需的知识是哪些,让教学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培训效率。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预先创设一定的场景,从场景入手,引起学生们参与的兴趣。举一个例子来说,在讲解如何撰写计划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们,学生时代都写过什么样的计划,用来做什么,最终计划完成的怎么样,完成后有什么样的思考与总结。用这些学生们经历过的事件去回忆,作为课堂开头的引子,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一起去思考。通过一起回忆,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勾起学生的回忆,与学生产生亲密互动。另外,老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例文,用例出格式及样板展示。但是学生会按部就班地将例文视为模板。按照例文位置填充自己所写的内容。这样的形式写出的文章不能够深入反映问题,只是浮于表面的书写和认识。因此,在例文的讲解过程中,老师需要为学生深入剖析例文的各部分内容,展示关键要素。从全局理顺例文的逻辑,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例文书写的要求。在告知学生文章都需要由哪些关键部分组成,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章该如何书写,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与研究。用之前所说的让学生们回忆自己原先都做过哪些计划,写一份“计划”举例,可以选择某某公司某一年的建筑施工计划,用这样的文章做例文。从文章整体入手,分析文章架构、格式、语言,以及各部分细致内容。将文章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让学生能够有清晰的认识。在文章的分析过程中,更加便于学生对各项内容的掌握。每篇例文的讲解,要让学生从逻辑上认知文章,理顺文章逻辑,明确文章重要的各个要素,依次展开。通过学习例文,能够看到自身写作需要提升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3 教学评价应侧重于诊断性
应用文主旨集中明确,材料多样真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准确简明。写好应用文,首先要熟悉方针政策,要了解业务熟悉情况。再者要善于借鉴勤于实践,选材要切题,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以往建筑施工人员对建筑教学内容掌握程度不同,参与课程培训的建筑施工人员应当在开展培训前,进行一次应用文检测。通过检测,明确不同施工人员已有建筑施工知识的不同水平。借助检测,对每一位参与培训的建筑工人他们所掌握的应用文相关知识与写作能力做出充分了解。在了解不同施工人员的不同应用文写作能力之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阶段性培训与指导。根据检测的不同结果,对课程安排做相应调整,有针对性的完成培训,提升培训的效率与应用结果。另外,因为建筑工人参与教学时间的特殊性,他们不能像在校大学生那样全天候参与培训,往往只能够在一天的部分时间内参与学习。所以,这对培训的整体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已经开展的培训应当做出阶段性评价。也可以通过让参与培训的建筑工人填写反馈信息,通过类似问卷及测试卷的方式,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及薄弱环节,方便下次培训针对薄弱之处进行再次补充教学。为了进一步掌握培训进程,了解培训效果,教学人员应当制定有效反馈方式,了解培训内容掌握情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直观了解到建筑施工人员参与培训的课程与应用文教学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分。施工人员培训课程所具备的特殊性决定着课程制定及检测方式与普通课程不同。建筑应用文课程的培训在重点培训领域、培训方式以及反馈方式等方面,要充分结合参与培训人员自身的特点及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更好的提升建筑人员的培训效果,切提升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其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为实现某种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是对某类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要素的综合概括。简单地说,它主要包括“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基本问题。①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②《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③《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 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④对高职院校而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2006年开始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经过五年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2.1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面向建筑企业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施工员、监理员、工程管理员、造价员、资料员岗位为出发点,从职业岗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开展职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情景相一致的仿真环境、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全方位改革,形成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2.2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工学交替,校企第一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技能。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第1~2学期,学生首先在学校一体化教室学习职业基本素质课程和部分职业能力课程,然后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入职锻炼,针对将来的职业岗位环境,体验职业工作,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的考核后获得“职场体验测评合格证”。在此培养阶段,学生在学校一体化教室和校外合作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技能,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一个辩证性循环。
(2)工学交替,校企第二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专项能力。针对施工员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在3~4学期,开设工程测量、基础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主体工程施工、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组织学生在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反复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展一体化教学,用以过程为重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相融通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评价;然后安排学生利用暑期到合作施工企业参加1个月的实境训练,在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通过企业考核后获得“工作经历证书”。在此阶段,学生在校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学习型生产实训室和校外合作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专项技能,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二个辩证性循环。
(3)工学交替,校企第三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在第5学期,学生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施工成本控制、施工组织管理等岗位综合能力课程的学习,实行对综合技能的实效考核评价,要求学生必须在进企业顶岗前通过一项建筑行业组织的职业资格鉴定,获得相应的土建施工员“职业资格证书”。
在第6学期,学生在校外企业选择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岗位,校外顶岗实习6个月,结合顶岗工作完成毕业论文,进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并提升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双重管理和考核,以企业现场管理为主,学校通过校外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进行监控;以企业的考核为主,考核合格后获得“顶岗实习鉴定证书”,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在此阶段,学生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三个辩证性循环。
从第一个辩证性循环到第二个、第三个辩证性循环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循环。第一个循环是基础,第二个循环是发展,第三个循环是综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校企三循环,使学生完成从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炼等阶段角色的转换,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逐步提升。
2.3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1)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课证融和、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性属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建筑施工过程,采取“校企三循环”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属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属性。
(2)以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设计课程体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的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养人才,通过“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练”三次循环,分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还融入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指导与规划等基本素质教育的内容,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共同培养和提高。
(3)以“双证书”为载体,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纳入到课程教学中。在课程标准中导入国家施工技术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涵盖“建筑工程施工员”、“建筑工程资料员”、“建筑工程安检员”、“建筑工程质检员”、“建筑工程造价员”、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考点,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获得 “岗位证书”通过率达95%以上。
(4)以“工作经历证书”为着力点,改革实训考核方式。在“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练”三次循环的过程中,由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共同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知识运用、岗位能力表现、工作态度和成果等做出评定,符合条件的由校企联合颁发“工作经历证书”,既是实训考核方式的重要改革,也是实践经历证明和就业参考,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资本。
(5)以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为途径,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紧密结合建筑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整合学校、企业、行业三方资源,合力打造具有“跟进发展、产教合用”的专业标准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使之能直接服务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同时又能服务于在职建筑工程从业人员,成为全面实现自主学习的平台。
2.4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工程建设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以施工过程为导向,对相关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学生所需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并着重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性发展,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将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与现行课程标准相融合,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综合素质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两大类,综合素质课程包括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项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
(3)创新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施与“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在“仿真企业环境+真实企业环境”的条件下实施教学,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保证学生校内学习内容和实际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到职业岗位技能的转化。
(4)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编写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工学结合”教材。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吸纳企业一线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人员参编,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工作情境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知识直接融进教材。同时,在教材内容中有机导入国家施工技术标准、建筑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和岗位培训教材内容。
(5)打造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以培养具有建筑工程执业资格的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境内外培训进修,提升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以“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为途径,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聘请建筑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到学校兼课;打造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校企互通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6)建成与建筑施工工艺过程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工场,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按照“实训设备贴近企业设备、实训环境贴近工作环境、实训项目贴近工作任务、实训过程贴近工作过程和实训基地功能多样化”的原则,以学校为建设主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加大对校内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建、扩建实验室和实训室,购置新型和先进的设备仪器,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同时与广州番禺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广州番禺建安公司等10家建筑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7)改革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教学考核改革,重视过程监控,遵循“能力与知识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应会与应知并重”的考核原则,确定专业理论考核和职业能力考核的权重,并结合企业考核标准确定能力考核要素,做到专任教师考核、兼职教师考核、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与企业人才标准的“近距离”接轨。
Abstract: with the new technology, new equipment to a large number of reference, jinan railway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to the worker training highly, staff training base will be testing the global education training Lord worker base for a key construction. Faculty and student dormitory located in liaocheng worker training base inside, the staff and students and student dormitory building two house dormitory building up, building a total area 10181 , it can contain 504 staff and student accommodation.
Keywords: faculty and student dormitory building; Student dormitory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概况
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装备的大量引用,济南铁路局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高度重视,聊城职工培训基地将作为全局职工教育培训的主基地进行重点建设。教职工及学员宿舍位于聊城职工培训基地内。按照全日制在校学员1200人的规划培训目标,原单身宿舍改造可安置696名学员。本工程需安置504名教职工及学员住宿。宿舍楼由教职工及学员宿舍楼和学员宿舍楼两栋组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共10181。其中教职工及学员宿舍楼4787,学员宿舍楼5394。建筑高度均为18.8m,地上五层。教职工及学员宿舍为两人间,共153间;学员宿舍为三人间,共168间。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及分类为3类(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
建筑组成及平面布置
整体建筑因地制宜,两栋楼组成“L”型。教职工及学员宿舍楼东西长70.5 m,南北宽13.5m;学员宿舍楼南北长69.7m,东西宽15.8m。教职工及学员宿舍楼西端南侧与学员宿舍楼北端相连。
建筑平面功能布局及立面设计
1、建筑入口采用后退式设计,配以外凸的台阶,增加了空间的导向性。
2、参照《宿舍建筑设计规范》对学生宿舍的规定,人均使用面积不宜小于8,房间内附带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宜小于2。教职工及学员宿舍楼的两人间使用面积为17,学员宿舍楼的三人间使用面积为21。
3、考虑到宿舍的使用需求,教职工及学员宿舍楼每层设一间活动室。
4、根据使用要求及《宿舍建筑设计规范》规定设置门卫室、管理室、公共卫生间、洗衣房等。
5、建筑立面采用现浇混凝土聚苯乙烯保温板(阻燃型)外墙外保温体系刷防水涂料,利用灰色、橙色两种颜色之间冷暖对比增强建筑的空间感。外窗采用造型轻盈的飘窗,窗下设空调机位,以灰色铝合金方管镂空栏板作为空调室外机遮挡,并根据人体视线角度合理设置栏板、方管的直径和间距,增强了遮挡效果,辅以竖向铝合金装饰构件的应用和色彩的呼应,令整栋建筑焕然一体,和谐统一。突出的建筑物竖向线条造型和不同材质的组合应用,赋予了建筑物优雅而又活泼向上的时尚感。
室内装修设计
1、内装修工程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楼地面部分执行《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
2、有水房间地面铺防滑防水楼地面砖,墙面贴防水面砖,顶棚刷白色乳胶漆;其他房间地面铺楼地面砖,内墙及天棚刷白色乳胶漆;走廊天棚为装饰石膏板吊顶。
3、楼地面构造交接处和地坪高度变化处,除图中另有注明者外均位于齐平门扇开启面处。
4、凡设有地漏房间均做防水层,图中未注明整个房间做坡度者,均在地漏周围1m范围内做1%~2%坡度坡向地漏;有水房间的楼地面应低于相邻房间楼地面≥20mm。
建筑防火设计
1、宿舍楼周围设消防车道及回车场,与周围建筑的间距满足规划定点要求及防火要求。
2、教职工及学员宿舍楼(学员宿舍楼相同)一至五层每层各为一个防火分区,两宿舍楼连接处为双防火墙,中间设一樘甲级防火门,变形缝部分做防火封堵,每个防火分区面积<2500。
3、设两部室内疏散楼梯,彼此互相独立。安全出口数量、疏散宽度及疏散距离均满足消防要求。
4、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可直接采光通风。
5、防火分区间以防火墙、甲级防火门分隔,消防泵房采用甲级防火门。每层设消火栓,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管道穿墙体及楼板处均采用不燃烧体(岩棉、矿棉、玻璃棉等)将四周缝隙密实填充;除加压送风井外其它管道井井内层层封堵楼板。
7、建筑物内部隔墙全部砌至梁板底部,不留空隙。
8、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均为不燃烧体,耐火极限均大于耐火限值。
9、根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的相关要求。室内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分别为:顶棚B1级,墙面B2级,地面、隔断B2级,固定家具、窗帘B2级。(注: B1级:难燃烧体; B2级:可燃烧体。)
建筑节能措施
1、外墙:250厚墙体外侧采用80厚聚苯乙烯保温板
2、屋面:保温平屋面,55厚挤塑聚苯板
3、外窗:中空玻璃PVC塑料窗(5+9+5),空气间隔层9mm
4、宿舍户门:采用木夹板门,内衬15mm玻璃棉或18mm厚岩面板
5、沉降缝处保温构造措施参见省标《居住建筑保温构造详图(节能65%)》L06J113第73页、
6、飘窗搁板及女儿墙的保温构造措施参见省标《居住建筑保温构造详图(节能65%)》L06J113第72页 、、
7、 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温层,具体做法参见《外墙外保温构造详图(二)(聚苯乙烯泡沫板)》L01SJ10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059-02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而实践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设计和实施专业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重视实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要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对高职实践尤其是校内实训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加强和完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实践质量,本文设计和制作了建筑配电和照明“工程化”实训装置。
1 建筑配电与照明“工程化”实训装置的内涵和设计
基本原则
1.1 设计内涵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建筑高低压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方案设计、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识读建筑电气平面图。系统图、施工图,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要求,具有进行低压供配电及照明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施工任务特点并兼顾建筑实体环境的多元性、复合性,技术性要素等,形成了“工程化”实训装置的设计思路。
“工程化”实训是依据工程实践进行实践设计,将知识和技能重新进行整合和序化,构建真实情景的环境,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真实职业活动从方案设计、系统配置、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改造到施工工程管理等完整的项目内容进行构建。通过解析职业能力要素并全部融入工程训练,以实训装置为载体进行人才培养。
1.2 设计基本原则
在设计原则方面,从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可观瞻性等方面考虑,对建筑配电与照明“工程化”实训装置进行设计与实现。
①实用性。按照能力为本并满足实训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低压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系统的识图、设计及施工。包含识读建筑电气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图例、平面图、系统图、施工图;熟悉建筑电气设计常用规范;设计建筑照明系统,包含设计照度、选择照明方式、选择光源和灯具、合理布置灯具、照度计算;确定低压配电系统,选择配电箱、电能表、开关、插座、导线截面和型号以及敷设方式、穿管管径的选择和安装;安全接地等项目的训练。
②安全性。由于在实训的过程中需要模拟建筑配电与照明的施工过程,学生实训过程中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必须保证装置整体的安全性。
③经济性。为了尽量减少投资,结合实训室的环境要求,选择使用性价比高、易维护、现场情境既具备工程化同时兼顾可重复操作性的材料进行设计和制作。
④可观瞻性。学生更愿意在安全舒适的良好环境中的参与实训,因此,加强实训装置的客观瞻性设计,使其美观、整洁,具备工程任务解决环境。
2 建筑配电与照明“工程化”实训装置的设计方案
2.1 实训装置设计方案
实训环境分为办公区和施工区。建筑配电与照明“工程化”实训室平面图如图1所示,实际实训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办公区每单元由办公方桌、一体化电脑、凳组成,每个办公单元可供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和学习,设置讨论单元,所有电脑联网运行,可接受教师主机广播、查阅资料和接受工作任务。办公区提供可供角色扮演的施工现场办公环境,办公区兼设计和施工技术准备区。在办公区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硬件平台,提供设计参考资料,满足建筑配电计算、照明计算、设备和器材的选型和配置、制图和设计文档制作,提供工艺流程、规范等技术文件。即在办公区可以完成技术图纸识读和技术交底、二次深化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准备、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工程化工作。
施工区为金属结构仿真建筑房屋,采用金属网孔板与铝合金支架组合房屋模型,如图2所示。房屋墙面、屋顶采用金属网孔板制成,如图3所示。金属网孔板配合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方形塑料钉”如图4所示。形成电气设备与管线可重复安装面,实现建筑配电与照明系统施工的作业空间。在房屋模型内可安装插座、线槽、线管、灯具、配电箱等电气设备和部件。在施工区完成施工材料、工具、人员组织与调度、建筑配电与照明控制线路安装、设备故障分析和检修、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与环境管理、项目质量验收等工程化工作。配置电脑桌、一体化电脑、投影机设备。
这种针对建筑配电与照明实训项目从设计到施工以及验收全过程“工程化”实践教学设计,可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2 实训设计方案
2.2.1 实施过程
①学生按照任务要求,以小组团队、分工合作进行工作任务的解读。
②查找技术规范和图纸资料,进行工程设计,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施工技术。
③领取工具和器材并完成施工训练任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实训设备、专业规范等各种资源完成项目任务,掌握任务中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拓展问题。最终的学习成果包括各项技术图纸、各项施工技术方案文本、施工组织和管理文本、质量目标、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措施、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本以及工程的施工现场和调试成果。
2.2.2 设计特色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岗位,这就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具备核心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需一定的社会职业能力,例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等等,“工程化”实训装置能够最大可能地训练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建筑配电和照明“工程化”实训装置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角色进行转换,从“教师”变为“导师”,是从“授”转变成“导”,即进行引导、指导、诱导、辅导和教导。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按照由易到难、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规律排列任务顺序。通过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实训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把握好指导的尺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
学生在这样“工程化”的实践学习环境中,个性定制和规划自己的职业成长兴趣和志向,选择性的定位自己在任务中的角色,比如团队的组织者、工程任务的设计师、造价员、施工技术员、施工监理、甲方验收代表等,实现了职业岗位的能力训练,进而达到培养目标。
3 结 语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应用,建筑配电与照明“工程化”实训装置在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程化”实训装置的设计理念也为同类专业的实践改革提供了参考,而进一步优化过程、完成配套实训教材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自主工程化;工程实践能力;企业项目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也大量增加。一方面计算机专业学生工作难找,另一方面IT产业的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又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出现这种不协调的局面的关键在于高校培养学生的质量。
目前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现状是教育机构缺乏有实际项目经验的讲师,人才培训中大多照本宣科,学生无法学到实用的知识,培训机构无能力采购先进的大型软件中使用的商用开发工具与平台,无法搭建先进的开发环境,学生没有能够实战演练的场所;不了解IT的需求;课程体系急需改革,没有适用性的教材和案例,造成培训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轨。
如何培养软件产业人才呢?职业化软件人才的培养不是仅靠学校教育就能完成的,必须依赖于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和工作实践。比较合理的IT人才培训方法应该是首先进行基础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然后进行专业技能训练。高校教育相对稳定,偏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果能增加有目的的专业知识教学并通过实训环境进行的专业化高标准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是完善人才教育体系极为重要的一环。
2工程实践能力与自主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任何软件企业都需要如下三类人才:
第一类是懂技术,行业知识和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即“软件金领”;
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称为软件工程师,即“软件白领”;
第三类是能够熟练编程的技术工人或基础程序员,即称之为“软件蓝领”。
而蓝领奇缺不仅是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的“软肋”,同时也是世界软件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无论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微软,还是印度的软件业,人才构成均呈金字塔结构。与软件大国印度相比,我国软件人才严重失衡,特别是蓝领软件人才。
我校作为二类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及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我院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主工程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以企业项目为背景,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把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该培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 自主性:采取自主机制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制定相关政策和奖励制度,通过建立长效机制
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主动参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过程。通过青年教师到计算机公司参加实际工程项目开发及聘请公司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方式,主动和工程实践接轨。在学生方面,通过设立创新学分和创新研究课题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工程实践项目开发的活动中。该模式的自主性还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机制的建立,通过建立教学信息交流平台,让学生能方便向教师请教问题,教师也能快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工作量考核的依据。
(2) 过程化:把过程管理的思想应用于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建立,评估、监控、和改进人才培养环节的过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把四年时间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能力体系,由阶段性课程群来体现。同时加强过程的监控、管理和阶段评审,通过在每个阶段增加不同类型的监控点,按照可预测的进度,培养适应IT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过程化还体现在学生实践环节和工程实践项目的过程化,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流行开发工具通过具体项目来熟悉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和质量管理等环节,以获得真实的开发经验。
(3) 工程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培养目标、教学环节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从教育决策到教育实施,充分考虑工程的本质、工程工作的要求,体现工程教育的工程特色;核心是开放办学、校企合作、理论联系工程实际、教学联系工程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工程素养,提高毕业生适应工程工作的能力。具体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的特性:“全面性”是工程化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等方面全面进行,而非局限在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全程性”是指工程化思想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涉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 融合性:形成融合基础理论、实验教学、专业能力、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融合培养模式。加强案例法教学来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问题的分析入手,建立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系统设计,再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案例分析和案例实现,从传统的知识型教学,向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创新型教学转变,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
(5) 开放性:以全过程开放为原则,通过建立开放工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选项目、自主设计、自己动手、自由探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企业工程项目为背景的项目开发。通过对学校现有的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建立创新工程实验室,由学校提供网络平台、服务器和必要的硬件开发设备,学生自带开发用PC机,教师定期向学生来自企业项目整理后的课题并跟踪项目的进度,在实验室管理员的监督下采用由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模式对所有学生开放。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来去自由,并可跨年级组成开发团队,共同完成工程实践项目的开发,在团队建立的初期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在开发环境、专业知识、技术等方面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既减轻了招生规模扩大后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教师对学生科技活动指导的负担,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时间也不受限制,创新工程实践基地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而不以成果为唯一衡量标准。该实验室已成为我系本科工程实践环节的重要补充,成为高等工科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孵化器。
3企业项目实训平台的构建
构建企业项目实训平台,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规范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自主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项目实训平台采用的人才培育体系不同于传统的软件程序员培训体系,采用的是一种培养软件人才综合职业素质的训练模式。同时实训平台为软件开发人才的技能进行鉴定考核,进而评估人才等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据软件开发人才(J2EE方向)的职业训练需求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
(2) 依据软件开发人才的不同岗位(架构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应用、中间件应用、软件测试)划分不同的实训项目;
(3) 依据软件开发人才的不同岗位的技术内容归纳划分独立的技术单元:实训模块;
(4) 依据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实训任务。
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3.1实训平台设计思想
根据RUP模型所定义的软件开发的四个阶段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建阶段(Construction)和产品化阶段(Transition)将案例相应分为四个模块:初始模块、细化模块、构建模块、产品化模块。
初始模块的功能如下:确认案例需求、实训人员组队、确认实训时间安排、准备相关训练资料。
细化模块的功能如下:实训案例规划(项目经理讲解实训案例的场景、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文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产品开发过程和制定用例模型)和实训案例计划(功能设计说明和程序功能设计、功能测试计划和程序测试计划、对开发团队成员部署工作任务)。
构建模块功能如下:在构建模块由界面设计人员、中间件设计人员、数据库开发人员根据所分配工作任务完成以下工作:系统部署工作、程序开发工作、功能测试工作、程序测试工作。
产品化模块功能如下:完成功能和应用测试并填写测试报告、对开发小组的单独角色进行评审,填写评审报告、对开发小组所开发整体项目进行评审,填写评审报告。
3.2实训平台中的团队管理
实训平台通过IT公司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和使用项目工作流程,将分散的实训个体和实训过程统一到实训系统的管理平台上。实训管理软件采用自主研发的办法,采用RUP开发方法,本着开放的原则,为软件提供可扩展性。系统把版本管理、软件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系统建模等协作开发中所用到的实用工具,通过系统统一的管理起来,达到团队开发培训的目的。
采用工具软件进行软件配置与变更管理,包括软件配置与变更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工具。在团队实训案例中,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将遵照图2所示的开发过程进行开发:
此流程可以为系统架构设计师提供完整的架构分析设计、全面的可视化建模能力;为界面设计员提供了快速界面生成能力;同时也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软件开发能力和单元测试能力。其次,为软件测试员提供了快速自动化软件测试能力。在此过程中,为开发的应用提供的实时的运行和测试环境使得架构设计师、界面设计员和开发测试员能方便地进行架构验证、界面和各种应用调试、测试。最后,使用数据库建模工具,数据库设计员可以轻松完成数据建模的任务,同时通过大型关系数据库如DB2、Oracle为数据库设计员提供了数据库支撑环境,保证数据库设计员能够方便地进行各种数据库设计、修改和测试。通过系统的管理模块,给每个参与到开发过程中的用户分配相应权限,由系统提供相对应的资源和应用工具。
3.3实训平台中的测评管理与实训过程
在实训的过程中,测评管理站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如果无法对学生的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价,也就无法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即便实训的内容如何先进、实用,没有办法为实训的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指导,没有办法和学生自身联系起来,也就限制了实训的培训效率和结果。
实训平台的测评管理可以随时在实训实施平台上查看到实训的进展状态和每个学生的实训表现,也可以评定每个学生的目前开发水平。在制定施训系统项目解决方案时,把学生开发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并且为每个等级科学得制定实训时间和方案。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1-0028-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因此,应当落实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培训以及提高监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1.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意义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素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能够使建设工程安全施工理念和责任得到贯彻落实,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建筑企业在科学、高效的质量安全理念体系下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的战略目标,推动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实施。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各项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发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安全事故不断增多,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损失,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同时,保障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此外,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还能够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推动了建筑行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转变,加上劳动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建筑行业不断朝着机械化和专业化方向的发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能够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主要出在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①建设单位未对相关责任进行落实。目前很多建设单位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常将工程直接承包给承包商,出现一些刻意压低建筑工程造价的违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同时,相关法律法规和条款都对建设单位的责任承担进行明确了规定,然而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建筑设单位的相关责任得不到落实。②施工单位存在着质量安全管理不够重视、体制不健全以及用人机制不合理等问题。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过度注重施工季度和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同时,一些施工单位在进行质量安全管理时,缺乏健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难以得到落实。③监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以及缺乏相关监理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监理人员的在数量上和技术水平上都较为缺乏,难以落实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理工作。此外,目前我国缺乏相关法规来规定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难度。
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3.1落实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责任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应当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同时,在施工企业内部建立科学、完善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责任机制,明确施工单位的职责,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培训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应当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培训,使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具备相关安全意识、技术。在进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培训中,应当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建筑工程的基础知识、质量安全要求以及技术操作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3.3提高监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监理单位应当注重对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监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使其在履行对施工项目进行质量安全的监理职责时,注重工程施工现场的进度和质量。同时,监理单位还应当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来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4.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仍然存在建设单位未对相关责任进行落实、施工单位存在着质量安全管理不够重视、体制不健全以及用人机制不合理以及监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和缺乏相关监理法律法规等问题。应当落实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培训以及提高监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也能更好的保证施工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有着很大的提高,所以为了使人们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充分的得到满足,就要使建筑单位的规模以及建筑物具有的功能得到改善。但是在建筑业日趋发展中,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所以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不断的完善管理机制,从而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一、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粗放式经营模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不能很快适应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缺陷的方面包括工程变更管理和隐蔽工程监理两方面。
(一)施工队伍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队伍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按照行业性质分,建筑工程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自世界各地的施工人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对这样一个人群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建立一个好的团队。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体现在资质的管理上,经常会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很多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另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得不到合理调配,做不到人尽其才。只有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并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实践考察发现,目前协调调配机制在各个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之间并没有形成;施工人员不能根据自身优点得到合理分配任务,有的甚至是浪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开始之前不能对所有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建筑施工岗前培训和施工定期培训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同时还有很多严重的问题存在于建筑施工队伍管理。
(二)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规范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尽管如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机制,缺乏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约束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与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不相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管理只是形式上存在,并没有实现其真正含义,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变更施工计划非常普遍,整个工程造价也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套完善的专业的机制约束着工程变更,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工程变更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这样一项机制,文章将会对工程变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三)施工管理中不重视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是任何施工现场都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能为施工人员普及安全常识,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安全事故的隐患消除,避免施工过程中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旦在施工中发生安全问题,不仅会让施工单位付出高额的经济代价,更会让施工单位的整体形象严重受损,不利于施工单位的未来发展。
(四)施工现场的材料的管理不合理
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材料,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必须加强对使用材料的管理。在材料的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到位的情况,比如,不重视对材料供应商具体情况的调查,导致采购的材料质量不合格;不重视对材料进场的检查,引发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另外,在对所购材料进行随机抽样检查的时,未能严格地执行相关的规定,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最终导致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被运用到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仅影响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还给整个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一)建立健全施工管理体系,规范施工过程的各项管理工作
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得需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该体系应包括施工组织架构、施工技术标准及管理方式,同时明确施工过程中 各岗位的职责及权限。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集合施工设备及人员状况,确定管理体系体系具体内容。针对企业多项目开展的现状,施工企业可以采取框架及内容的分步方式进行管理体系的建立。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通用要求,确定管理体系的基础框架。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内容充填,采取这样的方式,保障施工管理体系符合施工的具体要求,为确保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是人,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根本上来说是由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决定,因此实现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成了必要措施。针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在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针对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的地技能培训,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要进行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展开专业性培训。要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管理手段来进行高水平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定期开展培训。
(三)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安全管理
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保障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对施工中的高危工序实施严格的监管,确保施工的规范性与安全性。与相关责任人签订安全管理合同,将安全事故的责任细化到个人,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马上开展追责工作,敦促各负责人完成好各自负责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还要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实施安全培训,提升其安全防范意识,使其能做到在日常安全监督工作中迅速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另外对于电焊等特殊工种需要遵循持证上岗的原则,保证施工过程的规范性。
(四)强化现场技术管理,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是关系到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对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重视,以科学的管理方式保障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工程交底后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技术要求等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数据库。按照数据库的要求,在施工各工序中开展现场控制与管理,避免漏检漏管等问题带来的质量隐患。同时,加强现场技术人员的监控与管理,保障各工序及岗位技术指导工作的开展,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五)加强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是实现高质量建筑的物质保障。甚至可以说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年限。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管理的关注,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主要可以采用下列措施:
1.采购跟踪。就是在采购材料时,工程相关人员必须去市场中选取材料样品,然后通过工程试验选取较好的工程材料,经各方认可后再批量购进。
2.订料跟踪。在批量购进材料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采取跟踪采购,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所购材料的质量,避免出现商家以次充好的情况。
3.现场验收。选购的材料抵达施工现场后,有关的施工单位、业主、监管单位等人员应当进行验货,一旦发现材料质量不合格,应该禁止使用。
结束语
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只有协调好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才能有效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目前的工程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维护,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月.高层建筑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3:232.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众多的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工程建筑企业的生存以及未来发展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工程建筑企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而为社会建造出质量合格的建筑工程。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工程管理是施工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步骤,也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步骤,对施工工程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并且对开发商的收益有着直接联系,增强建筑工程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的品质,针对建筑制订业留存的项目品质常见问题进行很好的管制。工程管理的宗旨是保证建筑制订物根据策划机构的需求保证品质的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包含下面几个部分:品质管理、进展管理、费用管理、安全管理。建筑制订物种类品种很多、范畴不一、对建筑产生作用的要素很多,如,建筑顺序搭配、各种建筑相交建筑、很多措施全面运用、天气作用等。这些要素就需要在建筑程序中增强工程管理,加强每一步骤的品质,这样才可以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开展,达到期望的品质需求[1]。
二、我国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因为建筑质量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加强监督管理,我国政府部门也建立了相关法规制度,要求各建筑施工单位建立符合国家法规要求的、适应本企业管理要求的建筑管理相关制度,但这些制度的建立往往只是被动的应付上级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一套文件规定,可执行性较差,有些小单位甚至照抄其他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更是起不到监督管理职责,体系建立十分不健全。
2、施工队伍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体现在资质的管理上,经常会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很多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另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得不到合理调配,做不到人尽其才。只有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并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实践考察发现,目前协调调配机制在各个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之间并没有形成;施工人员不能根据自身优点得到合理分配任务,有的甚至是浪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开始之前不能对所有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
3、施工管理不健全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管理好坏对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根据考察结果显示,有很多问题出现在建筑施工管理上,以施工人员的问题和施工机械的问题为主。其中施工人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既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又没有过硬的施工操作技术能力;机械问题主要表现是在施工现场缺乏现代化机械设备,主要以人力为主,导致施工效率过低,对于现有机械设备又没有相应的保养和维护,因此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故障的频率非常高。同时高科技机械设备更是很少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中缺乏规范性,擅自更改图纸以便减少施工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也时常出现在施工过程中[2]。
4、安全管理不到位
很多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或者是没有将安全施工管理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身上,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因此,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施工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盲目施工、随意施工以及违章施工的问题。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要采取安全防控措施,一旦出现施工安全事故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应对,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对策分析
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国家首先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办。其次是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要使得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
2、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是人,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根本上来说是由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决定,因此实现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成了必要措施。针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在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针对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的地技能培训,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要进行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展开专业性培训。要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管理手段来进行高水平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定期开展培训。
3、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
俗话说“百年工程,安全第一”,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应该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培训,帮助所有的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的意识,并通过展开安全施工知识讲座以及一些安全示范,帮助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更好的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是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应的按照防护措施,例如在施工的过程中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穿戴安全绳等,然后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保证所有施工环节的安全,进而更好的提高施工的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实现工程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建筑工程的质量主要是由施工质量控制决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质量控制,要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要重点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变更保持高度重视。要完善工程变更管理机制,要逐步建立签证机制。工程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核工程施工人员所提交的工程变更申请。对于那些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要及时签发,同时还要做好档案记录工作。对于那些不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就不能草率签字。工程变更管理的实质就是要把工程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工程变更管理人员身上,草率签字不仅对自身不利,同时还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管理造成严重影响。在今后的建筑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3]。
5、创新施工的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工程建设的硬性保障,任何管理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先进的技术基础上,特别是对于建筑施工这一行业,施工建设技术的创新程度、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主动引入全新的施工技术、生产方式等,积极学习并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方法,全面提升施工建设水平,增加项目施工的技术含量,提高其附加值、提升其产品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要确保执掌核心技术,引领市场的发展与进步,走在施工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引进高端技术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薪资待遇,积极支持创新型施工技术的研发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确保施工建设质量和进度。
6、充分发挥政府在建筑产品质量监督中的作用
对于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建设,都离不开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而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质量,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建筑施工行业就更为重要。政府部门对于建筑行业的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深入到施工单位中,避免浮夸于建筑工程施工表面,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真正的监督管理作用和震慑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对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进行提高,就要在管理水平方面提高,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全面的管理,同时要提高人员的素质,这样能够在质量管理水平方面得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枭雄.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376.
一、我国建筑工程的现状
就现在而言,建筑业的发展已经是我们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几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加快了发展的节奏步伐,并且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也要不断的进步。
(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问题严峻
建筑业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行业,它也有着各种特点,像是施工环境和条件较为复杂,施工队伍人员众多,潜在不安全的因素也偏多。
(二)建筑行业的技术含量与建筑工程的管理能力
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技术含量一直偏低,特别是建筑工程的管理能力更是不尽相同,参差不齐。并且在每一个建筑工地还都会有违章操作的行为,所以由于以上各种因素和原因造成了各种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产生和出现,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财产的损失。这就反应出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形势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二、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像是工程施工场地的自然环境,建筑材料的选购及原材料质量是否合格,以及施工设备的影响。但是,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影响最大的还是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这一原因。建筑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在里面的参与和管理,工程的设计和场地的施工,以及对整个工程的管理,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活动,所以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当中,人是对整个建筑的建设和管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就拿建筑工程管理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施工阶段来讲,这一个阶段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工人自身的安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关联。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也都是由于建筑的相关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和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疏忽而造成的。这其中是因为施工工人受到了自身的知识水平,专业的技术水平,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的约束,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其对建筑施工的每一个阶段的管理水平和他们的相关管理理念,都会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系统的技术培训
对于我国目前的施工人员的主要构成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人员,这部分人员的主要特点在于他们的受教育的程度较低,甚至一大部分的施工人员都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技术培训,施工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低,以及经过系统培训的占比率较少,这就对建筑工程的有关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问题。
(二)我国高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合理
建筑工程的管理是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存在,近年来,建筑行业的缺乏专业的管理型人才已经成为了整个业界以及学术界的一致观点。这个问题与我们高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关联和问题。很多高校认为,在建筑行业里,建筑工程的技术问题相对来讲比较的重要,施工的管理需要个人自己的积累和个人的经验,因此忽略了建筑工程管理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
三、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建议和分析
(一)提高对建筑工人的技术训练
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对整个施工过程有着重大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素质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的素质不但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安全问题,对整个工程的进度以及建筑的质量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在文中一再的强调施工的工人一定要具备强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上岗工作。另外,对施工的工人进行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还可以更有利于整个建筑施工团队的配合和融洽。前文中我们已经说明,很多农民文化水平低,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可以让他们提前的进行磨合,一个成功的建筑施工离不开团队里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努力,而经过培训之后,会更有利于施工工人之间的合作,更有利于整个施工高效率的开展。
(二)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配置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学科专业课程的配置情况以及问题,现如今建筑管理人才缺乏完整完善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因此,只有在高校的学习当中,进一步的去调整和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才会不断的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建筑工程的管理人才。
(三)建筑工程的管理需要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具备施工工期长、规模大的特点,如果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规范,特别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施工安全事故,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重点探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1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通过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力度,具备以下重要意义:(1)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提升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贯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通过开展高效、规范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促进施工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互动,而且可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得到更好改进,制定出一套更加高效的安全管理方案,进而达到提升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目的。(2)加强安全管理力度,能够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结合国内外大量工程项目得知,通过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力度,能够显著提高工程质量。通俗来讲,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有了保障,施工单位能够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可以为施工作业人员提供稳定的作业环境,提升施工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3)提升施工安全管理力度,能够更好的防范施工安全事故。通过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特别容易出现大规模的施工安全事故,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全面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显著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1]。
2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质量的重要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