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范文

时间:2023-05-25 10:43: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

篇1

1、互联网+在线医疗

在线医疗是继在线教育之后资本炒作的又一个热点,在线医疗一改传统医疗方式,无需医患面对面就能解决病患咨询问题,用互联网方式最大程度上解决患者需求。中国人口全球第一,医疗健康行业在中国也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前不久,BAT三大互联网行业巨头进军在线医疗的新闻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在线医疗是互联网高速发展、解决民众痛点的服务行业,希望在互联网行业巨头的带动下,能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不一样的曙光。

2、互联网+家居

互联网对家具行业的改造既是一个电商化的过程,又是打造O2O闭环的过程。国内的互联网家居企业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本土化的创新,使之更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比如,新窝网曾以Houzz对标,最早通过图片社区来汇集流量,后来也开辟了网上商城。传统硬件厂商、互联网巨头、系统集成商和第三方开发者围绕生态创造丰富的应用,去挖掘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互联网家居让人类生活更加美好,它带来的舒适、便捷程度,或许会超越我们想象,能够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

3、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包括但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未来20年将成主流。

4、互联网+通话软件

移动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和WIFI的普及和QQ语音、微信、米聊等众多社交软件的兴起,都预示着“走流量”的网络通信方式将会逐渐代替传统通信方式。国内的网络电话技术也已经走向成熟,国外的通话软件因为在国内收费较贵逐渐不再主流,拥有较高性价比的国内品牌成为手机用户的优先选择。随着4G时代的到来,基于4G网络架构下的全新互联网移动通信将更令人期待。

5、互联网+大数据分析

全球经济的每一个行业都充斥着数据的影子,现如今,大数据可以完全成为一种充斥企业的新型资产,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日常行为产生了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储存、处理、分析带动了大数据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对海量数据的深入挖掘,有助于加深其对于用户行为、爱好等方面的了解,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服务,并针对产品及服务进行优化。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多种多样,对我们的生活将会越发凸显。

6、互联网+在线旅游

无论互联网发展到什么程度,客户都不可能自己在无尽的信息中自己整理和分析,所以他们都需要有这样的公司整理所有信息,但是这些公司提供的信息需要尽量客观中立,以便于他们做出明智的选择。依托互联网,以满足旅游消费者信息查询、产品预定及服务评价为核心目的,囊括了包括航空公司、酒店、景区、租车公司、海内外旅游局等旅游服务供应商及搜索引擎、OTA、电信运营商、旅游资讯及社区网站等在线旅游平台的新产业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旅游方式

7、互联网+支付

网银、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是目前互联网支付的主要表现形式。互联网支付就属于那种需要特别“照顾”的。成为现实的是传统的现金支付已经“退居二线”,各种在线支付方式(支付宝、微支付等)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支付方式。互联网支付终端也从桌面电脑扩展到移动终端和电视等多种形式的终端上,互联网支付变得无处不在。

篇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增加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强度和难度;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显现出了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及形式的孤立性和单一性;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高校创业教育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依托“互联网+”教育模式发展的新常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机遇。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萌芽和起步阶段(1997-200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不论是创业教育理论还是培训机制,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虽然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院校与专家不在少数,但并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与教育发展现状的行之有效的方案,大部分为高校自主探索阶段。自1997年至2002年4月,许多高校都做了有益的自发性探索。比如,清华大学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与实践;复旦大学则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获得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有志创业的学生还提供专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尝试开设了创业教育课;武汉大学则通过实施“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业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学生创业给予资金支持,并帮助解决注册难、筹资难等问题,以及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2、发展实质阶段(2002-今)。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实质性推进,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2006年6月,等联合启动“创业中国———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工程”;教育部2010年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并于2012年8月试行《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统筹和部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到了国家发展的更高层面。根据要求各地高校进行了实践性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导来进行创业教育,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创业(创办公司)提供所需要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收效显著,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创业教育研究的主题与内容处于介绍和引进阶段;二是从事创业与创业教育的专业队伍缺乏;三是缺少系统而规范的创业与创业教育平台;四是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性不强;五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教育领域的局限性、教育模式的重复性等等。

二、“互联网+”概念的提出

2012年11月14日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杨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5年3月腾讯马化腾首次向人大递交“互联网+”提案。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了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新时代的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方向,信息技术的勃兴催生了一大批新兴媒体,对高校创业教育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庞大的市场需求带来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的拓展,而大学生是较早接触新媒体且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上网”创业将成为他们发展的新空间,为他们的创业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价值

“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组织变革,提高产业效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将“互联网+”与传统的创业教育集合,以“互联网+”理念指导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使以上四个因素产生更加密切的联系,协同合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1)转变教育者理念,建立科学创业教育机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育者包括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部门、高校决策者)、教育实施者(专职教师、客座教授),教学者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培养大学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互联网+”的新环境下,在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中,为了使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深化,带动实体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教育者作为“大众创业、万种创新”的重要引领者和实践者,应适应“互联网+”的新常态,学会用“互联网+”理念思考和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育者,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通过走访创业企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的高校,调研“互联网+”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些人才等相关课题;通过专家学者讲座、创业成功者培训等形式,将新的创业教育思路和办法引进来,建立顺应“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教育的机制、体系。这要求教学者在掌握创业理论的同时,时时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要求。首选要建设一只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通过理论学习、专业研讨、外出调研等方式不断提高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学习的方式,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次,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将专业和行业融合、理论和实践融合,建立“学习、项目、竞赛、再学习”的教育思路,理论知识教授,引导学生从事项目,经过竞赛检验,寻找存在的弊端,再学习,再完善的过程;充分利用“互联网+”,将互联网和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保证高校创业教学的高效性。(2)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受教育者是创业教育培养的对象,也就是大学生,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对象,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能否在学习和今后创业的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于大学生而言,想要提高创业能力,首先要从内在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持之以恒的决心,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其次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家人沟通,同老师探讨,向长者请教,要明确创业目标,制定合理规划。其次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不仅要掌握老师传授专业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资源,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为创新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下,“互联网+”理念飞速发展,新兴的创业项目和创业比赛层出不穷,大学生应顺应大潮,充分准备,经过充足的调研后,选择一个有兴趣的项目,精心准备,通过参加各项比赛来教校验项目的可行性。如果条件允许,可将项目应用到实际,通过实践来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3)更新创业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创业的形式发生着诸多变化。从实体创业到网络创业,通过“互联网+”,又到导向实体,创业教育的内容也日新月异,部分创业理论可能已经不适合在当下社会环境应用,因此创业教育内容必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适应国家政策变化,才能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目前,高校应加大对创业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相关内容课题的申报,为更新创业教育内容提供科学的依据。从传统课堂授课,到线上授课;从固定时间授课,到师生随时交流随时互动;从单一的老师讲授,到创业成功经验分享时时看。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点滴,只要打开手机、电脑就能够获取想要的创业教育内容。同时在大数据时代,关于创业教育的信息数据太多,其中质量参差不齐,创业教育就要有甄选的过程,保证传递给学生信息正确科学有效,对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有正面积极的作用。(4)优化创业教育环境,营造良好氛围。教育环境是指影响教育活动的外在因素。目前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优化创业教育环境,就是提高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社会认同感,增加创业信心,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社会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大环境,大学生需要在这个大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社会认同。从社会舆论角度出发,应积极宣传“互联网+”创业,帮助大学生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增加“互联网+”创业的信心,让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互联网+”创业作为自己的未来职位发展方向。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加大政策支持和创业实践服务,尤其在资金支持、创业保障等方面,鼓励大学生创业,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搭建创业平台。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深化改革,强化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集合,提供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场地支持、技术指导,鼓励专业教师加入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增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家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微环境,大学生需要在这个微环境中得着鼓励和支持。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选择。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家长应该转变观念,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理解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与子女进行充分交流,合理引导,给予必要的感情鼓励和资金支持。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思路

(1)依托“互联网+”开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线上模式。在完成传统课上教学的同时,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过程资料、素材制作成视频通过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形式,学生可以利用高校已经拥有的校园网,获得相关网络课程,从线下学习到线上学习。线上教学不仅推动了教育载体的创新,而且可以结合变化及时充实、更新内容和素材,把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转化成其可接触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以最迅捷的方式学到想要的知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2)依托社交软件,持续创新,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结合大学生绝大多数为95后,95后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等特点,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社交软件(博客、微信、QQ、微博)向同学们推送多种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的创业知识、创业政策、创业成功案例等信息,通过碎片化、互动化、交互性等手段让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学生日常生活并与之融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参与性。从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观念、提高创业意愿、增加创业成功率。(3)建立大学生创业网络基地,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创建类似“创科联盟”、“万众云集”等创业网络基地,为想要创业学生、老师、创业成功者提供交流平台。建立由创业教师、学生、正在进行创业毕业生、取得一定成绩的创业成功校友多层次的成员组成的互联网论坛、群组。创业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负责平台的搭建和维护,发掘可以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帮助的学校和社会资源,引导学生提出想法,向有经验的创业者请教,丰富学生的创业实战经验,帮助学生树立创业信心,通过“传、帮、带”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依托创业网络基地,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可以获得的政策支持争取相应支持,并获取各地举办的创业大赛,积极准备参加创业大赛,培养创业能力。在创业项目需要规模发展时,可将创业项目制作成文字或视频,到相应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进而有机会获得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庞勃.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篇3

【中图分类号】G647.38

基金项目:2015年黑龙江大学学生学理论课题立项项目。

一.解读政府“双引擎”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就公开提出要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而后他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各种场合中多次提到这一关键词。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具体有贷款融资帮扶、税收减免、免费信息推广等一系列诸多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同时也开展创业知识培训、创业实践指导等多项创业服务活动。

自2011年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的《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开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可享受三年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而在近些年,更多的地方政府也开始颁布诸多对大学生有利的政策,这一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浪潮在2015年达到了高峰。这些相关政策不仅形成了一定的创业支持体系,而且集合了政府、企业、高校、公共服务机构的力量,从人社、财政、教育、科技,到工信、工商、税务、司法、金融等多个部门参与并监督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可以说在多方支持下,当前的创业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大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市场切入点,组建团队、注册公司、贷款融资并免税经营一段时间,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他人解决就业问题,前景十分可观。

二.大学生应利用好身边的“资源”

将资源整合好、利用好是考验一个创业者是否具有创造价值、创新思路的方式之一,也是创业者所具备的一项基本的素质条件。在大学生身边,有很多看得见的或容易忽略的“资源”,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减少创业压力,还能帮助创业者尽快进入角色,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各地区大学之中,也有创业福利。

近年来,不少地区形成了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立体化体系,而高校是这一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试点院校之一黑龙江大学为例,学校在各专业教学课程中开发了89门创新课程,在十年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依托学生科技创业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政策、资金和培训支持,已吸纳了46支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397名学生入驻。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一定不要忘记寻求母校的帮助,母校有自己雄厚的师资力量,每个院校一般都会有专门的负责创业教育的老师,他们能帮助大学生熟悉创业流程、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而校园内各个专业的优秀学生又是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如果能结合多个学科优势,相信能够创建一个有多项优势的团队。

借助社会力量,发展自己的事业。

创业是一次资源之间的结合,是创业者思想与市场的一次碰撞,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同样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帮助自己尽快进入角色,经营起自己的事业。在各省几乎都有大型的企业孵化器,他可以帮助创业者创业过程中节省时间、少走弯路、营造创业者聚集效应,提高创业成功率,初创企业不仅可以在孵化器中得到基础设施服务,也能获得一定的研发空间降低自己的成本并提高效率,同时也能联合其他初创企业以及部分风投,信息共享,减少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另外也可在一些类似“36氪”的互联网创业生态服务平台、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等创业集聚空间交互信息,寻求新的机会点。

三.创业实践中的几个重要“关口”

第一关,人才

人才是创业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与基本素质,就很找到创业最初的那一个“创新点”;如果没有肯吃苦的精神,很难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来;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很容易导致团队内耗、业务减少、甚至会导致自己由创业变失业。所以,创业者自身素质必须过硬,如果不能很好的认清自己的能力水平,可以先选择就业,为将来创业积蓄力量。

第二关,项目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开始创业,而创业项目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创业者的成败。根据调查近年来的创业实例,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自有资源优先原则、②强化专业特色原则、③项目合法化原则、④需求决定原则、⑤市场缝隙原则。建议创业者在创业前对所选定的项目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做出可行性分析之后,再接受市场的检验。

第三关,资金

根笔者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情况的调查分析,有43.67%的创业者认为运营资金是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而创业者最想得到的政策性支持分别是投融资对接、小额贷款、税收减免,分别占比48.3%、47.1%、46%。当我们问到创业资金的来源时,26%的创业者以自有资金创业,其次为父母资助创业,占比22%,而39%的创业者向其他金融机构筹集了自己的创业资金。可以看出资金不仅是创业之初维系企业基本运作的血液,也是保持企业持续经营,不断发展的必需品,创业者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中获得资金支持,保持企业资金正常周转,①股权融资、②债权融资、③政策性贷款、④金融租赁、⑤天使投资、⑥风险投资等。

结论

全国掀起了创业大潮,而高校内大学生创业也正风生水起,面对广阔的市场,创业生力军不仅要将国家政策解读好、利用好,同时也要留心注意身边的各项资源。在创业路上,有许多高校内没有的规则,有众多来自市场的考验,大学生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注意人才的挖掘、创业项目的管理、创业资金的筹集与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周红霞.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篇4

当今社会是一个集创造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经济与互联网经济在市场中占据主体地位。在给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组委会的贺信中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①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首次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②

由上可知,我国已从战略性、长远性和发展性详细阐述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长远规划。而作为青年成长的平台――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完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简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由教育主管部门面向大学生设立的一个重要立项项目,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理念,通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以此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增强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储备新型人才。

几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该项目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如扩充了项目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个项目。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需要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成为主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正如未来学家约翰・奈斯彼特所说:创业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③。而对于仍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提升国家创新创业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

(二)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当今的高校教育已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教师教、学生的学的老套培养模式,这种的培养模式下所培育的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

而创新创业教育更大程度上是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大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并主动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所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所代表的新一套培养模式才是当今教育理念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所以,高校应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教学与实践中,以提升当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三)帮助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在我国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一直秉承这一原则,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当然,人的全面素质中包含很多,如思想品德素质、基础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创业素质,等等,而在众多基本素质中,创业素质是核心内容。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创业素质具有较强的指引性和强大的驱动力。它可以更好地支撑并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的大学生,可以激发其内在的创造潜能并提高和释放其发散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完成社会所赋予的责任,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四)改善社会环境和提高文化氛围的需要

在文章开头提到了总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4年11月,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创新类竞赛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全社会都充满创业创新气息,这就更加需要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推广。

三、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1.营造大学生的终身创新创业教育体制

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可以分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个阶段,其中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主要还停留在大学生的本科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仍存在很大空白,这样就使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连贯性和终身性。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一个民族的前行和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创新创业意识的连续性培养,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形成大学生的终身创新创业教育体制。

2.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教师的传授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应通过一定的实践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学校应在现有课程上多开设一些实践性课程,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更真实地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此外,应多组织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积累更多创新创业的实战经历。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极大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在饱含创业创新精神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的文化氛围下,高校将继续推动高等教育综合体制改革,培养造就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形成,助推产业转型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理念,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创业就业,使得高校能更主动地为国家的长足发展服务。

注释:

①2014・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嘉宾发言摘要[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5.2.

篇5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30-05

知识经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在创新型国家发展建设中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文件对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有着深刻的引领作用,其核心内容是让创新创业成为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全社会成员的理性认知和自觉行动。为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优势,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整合,提升经济生产力创新。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抓住时代机遇,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推进高职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据统计,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从2001年的114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727万人,到了2015年更是高达749万人。数据表明,在“十二五”时期,年平均达到约700万人的应届毕业生,市场人才偏向饱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让门槛较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2]。应对高校的扩容以及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创新创业成了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客观选择,同时也符合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自主创业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新选择,也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挑战,为社会提供更高层次的人才就业方式。因此,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缓解高校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国高校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国家几所试点高校尝试创新创业教育,比欧美国家晚几十年。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上严重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在办学理念中没有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系统地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简单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学生参加招聘会进行的简单岗前培训,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无法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高职学生创业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地认识创业教育,在选择的创业项目时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从而造成其创业成功率低。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方面缺乏深度研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度的研究,简单地将西方一些国家创业教育的课堂教材和教学方法搬过来,没有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需要,缺少规范化、本土化,因此实际运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有待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虽纳入必修课程,但课程比较单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缺乏系统的设计,造成创业资源的严重不足。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我国大部分高职业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而是从其他专业兼职来搞创业教育,必然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创业实践经验,更缺乏创业经历。虽然有一部分高校从校外聘一些企业界的成功人士和创业专家来校讲座和培训,但由于缺乏相应配套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再加上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课程时间上也会产生冲突,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待深入

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竞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但终究偏向以赛代教型,没有让高职学生更深入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培训。虽然高职学生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申请创新创业项目来进行大学生能力训练计划,但是创业实践项目主要还是在实验室或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高职学生较少机会接触真正的创业实训,造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主要任务是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3]。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然会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高职院校应迅速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利用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目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能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也逐渐改变着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整个教育大环境。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手段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改革创新的历史机遇。为响应“互联网+”网络环境下的全民创业的时代精神,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和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创业,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要在高职院校积极利用“互联网”时代先进的网络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为目标,依托互联网整合创业教学资源,引入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及企业家创业信息共享网络,培养一批敢于承担风险、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实现校园教学、管理、科研、服务信息一体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为高职学生就业难开创了一条新路径,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开启了一条新思路。

三、“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应用的优势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运用网络资源,建立信息化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创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促进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形成,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创业精神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网络资源的运用,创新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网络学习带来了创新的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高职学生通过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进而优化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为高职学生网上学习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交流和取长补短。通过获取足够的创业知识进一步拓展了高职学生的创业思维,创新的学习模式和丰富的知识结构让高职学生在今后创业中游刃有余。

(二)网络资源丰富的图文信息,激发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创业意识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中体现了创业者在创业全过程中的社会属性。运用网络资源创新学习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网络通过计算机终端传达的信息是一种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的模式,通过这种形式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活动意识,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在广阔的网络信息中选择时,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选择能力,还可以提高思维的决策能力。大W生通过在虚拟世界低成本、高仿真的学习,这种学习过程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发挥学生的创业潜能[4]。

(三)网络创业平台,可以历练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网络资源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能够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强大兴趣,通过运用网络吸收丰富的知识,从而形成优秀的创业思维。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创业空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创作力和想象力,从而提升个人的创业能力,达到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精神的目的。良好的创业品质是培养创业精神的基本条件,对培养创业者创业的持久力有着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这方面非常重视,创业的成败与创业精神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利用网络创业和今后的人生创业中,培养终生的创业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国内一部分高校已开始构建初具规模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通过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创新创业政策和人才信息,开设创业网络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业能力。但网络创新课程和创业实践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创业教学资源及创业实践项目的学习环境等潜在需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在高职院校建设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构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

为了让高职院校学生更方便更自由地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自主学习,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思想交流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利用云创业构建一个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最新的创业政策和人才信息资讯、灵活的教学资源、先进的网络教学管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测评、校企合作交流等多个项目,通过云平台将学校与企业信息集中起来经营、整合人才和社会资源,是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平台

用于创新创业故事、创业步骤和方法、案例教学视频讲座以及模拟讲座等资源,可运用微课和头脑风暴等多样化形式进行生动有趣的网络课堂教学新模式,并给予创业的大学生相应的1学分认定。要调动学生的网络课堂学习兴趣,了解创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通过师生在线交互进行实时创业跟踪指导,并对创业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创新创业测评。大学生也可根据喜好对教学资源进行查看或下载,为大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空间。

(二)加快信息一体化,打造创业系统资讯平台

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公告等信息。在网络时代信息资源是最好的财富,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浏览最新的创新创业信息动态和创新创业培训信息,了解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了解最新的创新创业科研成果,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抓住创新创业的良好时机,为今后创新创业实践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三)加强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网络专题培训平台

这个平台主要是对部分有创业意愿或是已有创业实践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专题培训。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开设网络“创业计划课程训练”和SIYB、KAB创业课程培训,并将此培训纳入实践教学环节,给予相应的学分1学分认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创业技能,了解创业的过程和模式,学习创业的步骤和方法,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成功率。在创业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思路和途径,树立主动性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科研水平,打造网络教育科研平台

利用网络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申报及审核等相关信息。可利用教育科研平台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电子商务竞赛等一系列创业学科竞赛,也可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项目申报评选。学生可方便快捷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浏览相关信息,并在线填报相关申报表格,管理者则通过网络教育科研平台对学生的申报材料进行网络统一评选审核,同时使用电子公章给予评审意见。

(五)丰富教学手段,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教育,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以通过创业模拟软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创业模拟实践的机会,同时学习和推广“O2O”新型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渠道展开营销,并做好实践教学准备工作,从货源、网络推广到物流配送的整个全过程,最后完成电子商务交易,让大学生最终从网络模拟实践走向实际自主创业。教师和学生可建立讨论群组进行相关讨论,实现大学生与创业导师、创业者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在线交流,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创业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达到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的目的。大学生通过网上创新创业测评,了解和总结创业的成效[5]。

(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共享校企合作网络资源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建立校企互融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企业丰富的创业经历能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的激情。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将合适的企业管理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当中,形成未来校企合作的优秀校园文化。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建立创新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以及“校企合作实训室”等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校企资源的整合利用,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搭建一个平台空间产品研发、专利申报、技术合作交流等信息,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空间搜寻合作机会和企业的经费赞助,不同企业之间也可通过平台共享网络资源,极大地促进高职学生与企业、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建立“互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应有配套的保障机制,要抓住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商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快速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学习和创业实践机会,最终成为“互联网+”时代举足轻重的主力军。培养工作踏实、开拓创新的创业实践人才,努力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6]。

(一)扩大校园网建设,创建网络教学机制

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扩大校园网建设,加大VIFI的网络覆盖区域,让高职学生无论在课堂还是在寝室都能自由上网。创建网络教学机制,让高职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进行网络学习。鼓励高职学生以微信、微博、移动App 等热门的社会化工具作为信息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和分享,通过在线交流讨论,丰富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方式。转变旧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单单只偏重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网络实践,激发学生网络创业的兴趣。同时,也要打造一支良好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构建适合各种专业的教师网络资源库,注重专业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为网络教学开展做好在线交流创业指导跟踪服务,推进高职学生创业实践具体工作的有效展开。

(二)优化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环境,加强校企合作

优化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环境,健全网络创业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中心增设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平台管理机构,保障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工作的正常运行。深化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意识,建立创新创业服务网站,为高职学生搭建网络创业服务平台,负责收集和整理创业信息,以及创业信息和政策,为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及时、准确、重要的信息。

强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间各种网络创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高职学生网络创业人士和企业家的信息库,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在线交互和跟踪指导,分享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无疑对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企业而言,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实习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让高职学生通过网络创业的成功案例,了解一线的实习、实践过程,从而产生创业的兴趣,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创业教育[7]。同时,打造校内外创客空间,创客活动内容要有挑战性,重点突出创业文化氛围。可以聘请国内外的知名创客、专家或是企业家来担任驻校创客导师。创客活动中师生的专利和成果的过程,都由在线管理平成,为创业信息的整个过程管理和反馈提供便利。

(三)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创业资金的投入

政府部门应制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设立专门的创业资金用于支持自主创业,让门槛较低的高职学生有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更大的创业成功率。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方融资等方式创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加大对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投资,尤其对高职学生互联网创新型中小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于一个刚进入创业阶段的高职学生来说,更需要政府部门和行业专家给予必要的创业指导,从而让创业的高职学生更有信心。同时,适当放宽国家政策相关的限制条件,鼓励更多的高职学生参与创业,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Z].

[2]曹Z.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1):67-72.

[3]周赣琛.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18-21.

[4]孙晓红,张博.网络资源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2013.

篇6

浙江是“七山一水二分田”,没有大片黑土地,地下也几乎没有矿产,人均耕地占有量在全国位居最末,能够取得今天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成绩,靠的就是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

浙江省省长李强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浙江力求通过系列小镇建设,建立新型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同时着力提高“制度供给”的供氧量,全力支持创业创新,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坚持浙商“走出去”和吸引浙商回归并重,在更大时空支撑浙江经济的未来。

浙江经济的三个衡量标准

《财经国家周刊》:对浙江来说,“新常态”意味着什么?

李强:“新常态”并不是按部就班的发展状态,所说的“新常态”有3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本质量与技术进步、创新驱动将取代廉价劳动力和要素规模驱动而成为经济的新引擎,实现从“汗水式增长”到“创新式增长”的转变。

作为浙江而言,如何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发展形势,以怎样的视角、眼光、标准来评判,体现出我们对“新常态”的认识水平。正确看待浙江经济,我认为要有“三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新常态、稳中求进、三条底线。

首先一个标准就是“新常态”。中国经济经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目前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经济运行步入中高速增长轨道。浙江也是从两位数增长逐步回落。1978年到2013年浙江平均增速12.6%,2005年到2013年平均增长是10.6%,2011年到2014年平均增长8%。从趋势看,近几年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是一种“新常态”,需要保持平常心,提高容忍度,对经济增速放缓保持战略定力。虽然今年一季度浙江GDP增速达到8.2%,高于去年的7.6%,我们没有喜出望外,依然正视经济下行的压力并进一步谋划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举措。发展不图一时之快,也不忧一时之慢,只要不是大起大落,我认为都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个标准是“稳中求进”。做好浙江的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以改革统领全局,坚持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浙江明确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

首先强调稳,它包括增速要稳、物价要稳、就业要稳、社会要稳。增速要稳就是不要像“坐过山车”一样,否则肯定要出问题。稳中求进的“进”,首先是质量和效益有“进”,这是最根本的;其次要在保持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求“进”;第三结是构调整要有“进”;第四环境治理要有“进”;第五民生改善要有“进”。“新常态”下的“稳中求进”,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

第三个标准就是“三条底线”。我认为,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是整个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底线。

百姓不增收,富不起来,哪怕GDP增幅再大,公路建得再好,出口数字再漂亮,照样不会得到百姓的好评,百姓增收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老百姓钱再多,但门前屋后是臭水沟、垃圾河,肯定不会说政府好。浙江实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下决心治理环境,有经济倒逼的因素,但生活改善、社会稳定是首位的。在长三角,浙江的比较优势就是青山绿水。长三角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将来还会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长三角的经济总量和影响力已经有了,但是环境的影响力还不够。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把生态做好了,真正的竞争优势就有了,这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环境再好、百姓口袋里再有钱,但房子要装几道铁门,甚至出门要带防身器械,那样的生活也毫无品质。只有同时实现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才能保住发展底线。不管浙江发展快或慢,只要三条底线守住了,浙江的发展就是健康的。

浙商新使命

《财经国家周刊》:最近你带队访问了白俄罗斯、以色列、西班牙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到浙江要做“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现在各个省都在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浙江的优势在哪里?怎么在浙商的自身商业意愿和服务国家大局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李强:要当上排头兵,我想最根本的还是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我们的优势有3条:一是区位优势。浙江拥有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的港口群,开辟海外交通、扩大对外贸易,自然条件优越。浙江境内的钱塘江、浙东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等内河交通与陆上交通,不仅沟通了浙江腹地,而且连接了江南、华北广大地区。浙江正在积极打造舟山江海联运中心,就是着眼于参与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是市场优势。浙江有遍布全球的专业商品市场,从发展潜力看,跨境电子商务将是我们最大的市场优势。浙江电子商务起步早、发展快,已经成为全球电子商务最为活跃、集聚度最高和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杭州正在积极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通过与浙商传统市场网络优势相结合,将极大推进贸易便利化,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从中获益。

三是浙商的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浙籍华人华侨无疑是数量最多、实力最强的中国商人群体。在全国和全球的浙商,分别达到600多万和200多万,浙商在浙江本土经济之外又创造了一个省外的浙江经济,这是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依靠的一支宝贵力量,我认为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应该成为浙商的新使命之一。

我一直认为以浙商为代表的浙江人,是浙江最为珍贵的资源,浙商精神是浙江的巨大财富。浙江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如果以全国各类资源人均拥有量指数为100,那么浙江的可利用土地为40,能源为0.5,水资源为90,矿产为5,综合起来浙江人均资源拥有量综合指数为11.5,全国倒数第三,所以从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来看,浙江没有什么优势。

在这样的自然资源条件下,浙江改革开放以来仍然实现了高速发展。浙江经济总量从全国第12位跃居第4位,人均GDP超过1.1万美元,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跨越。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浙江靠的是什么?我认为,重要的就是靠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商人。浙江人把自己变成了资源,变成浙江经济发展最宝贵的财富,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最值得总结的经验。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上,我认为浙商新使命应该是“科学应对不确定性、积极有为引领创新”。

“梦想小镇”构建众创空间

《财经国家周刊》: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将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梦想小镇等特色小镇对标发展的是硅谷模式吗?

李强:我之所以给互联网创业小镇取“梦想”这个名字,是希望这里成为天下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起步的摇篮。我对梦想小镇做了一些描述:应该是一个新型的“众创空间”、一个巨型的孵化器、一个创业青年的社区、一个信息经济的新马达、一个互联网创业的生态圈,但我同时也觉得,梦想小镇刚刚诞生,其实也不用给它太多的定义,发展起来后创业青年们自然会用他们的方式进行描述,我们政府最要紧的就是做好“制度供给”,让资本、技术和信息更好地弥漫在这个空间的空气里。

梦想小镇目前已入驻创业项目240多个,创业人才2100多人,各类投资基金70多家,管理资本逾300亿元,一大批互联网项目让人耳目一新。现在,阿里巴巴“百川计划”首个创业基地、创业先锋营等一批“众创空间”都已落户梦想小镇。梦想小镇提出,3年内要集聚大学生创业者1万名,创业项目2000个,集聚基金(管理)及相关机构300家以上,这个目标很鼓舞人心、若能实现将引爆浙江新一轮新经济创业创新大潮。

这一批特色小镇既非行政区划概念,也非园区概念,而是一个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项目组合概念,是“产、城、人”三位一体的新型空间。浙江建设一系列特色小镇的目的是打造更有激情的创业系统,以有限的地理空间提供无限的创业服务,汇聚天下创客,也成为天使投资的乐园,我们希望若干年以后在这里诞生下一个马云,下一个阿里巴巴。

梦想小镇只是我们要建设的特色小镇的一种类型,建设特色小镇是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报告中讲到了“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七大产业、兼顾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这也是省委、省政府在“新常态”下作出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举措。比如,除在杭州余杭区的梦想小镇、上城区的山南基金小镇、西湖区的云计算小镇外,还在建设湖州吴兴区的丝绸文化小镇、南浔区的湖笔小镇等等。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是与浙江依靠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密切相关的,这一系列小镇将成为我们七大新兴产业的聚集地,成为制度供给的试验场。

我们要用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来推进特色小镇,重点是把握4点:一要明确产业定位;二要坚持企业主体,以企业化投资主体主导规划建设,政府主要做好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等服务工作;三要抓好空间布局,每个小镇聚焦一个产业,规划面积合理控制;四要强化项目组合,围绕一个产业做好项目组合,包括一、二、三产项目的组合,生产、生活、生态项目的组合,并彰显文化内涵、创造旅游功能。

至于硅谷模式,我理解就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创新自由结合的空间,构造起来的也正是一个创业的生态系统。我们要打造的“众创空间”也正是一个新型的创业孵化生态系统,是为大众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的创业服务社区,而绝非简单的房地产空间。“众创空间”已经逐渐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平台,特别是像今年国务院提出的,要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

“互联网+”与浙江新经济时代

《财经国家周刊》:互联网的发展近些年在浙江呈现出风起云涌之势,阿里巴巴在美上市、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都极大提升了浙江在互联网等信息经济产业方面的曝光度。从经济结构上看,浙江如何再创发展优势?

李强: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浙江省的信息经济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确实随着阿里巴巴的上市、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浙江全省正在全力打造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发展先行区,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互联网领域,发展是平的,不需要更多的自然资源。如果我们行动迟缓、东张西望,很可能错失良机,我提醒我们的干部和企业家、创业者千万不要“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我们注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这些新业态的培育,大力推进电商换市,就是要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来促进商业模式的改革,拓展市场。

201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这已经成为浙江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除去信息经济外,还包括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共七大万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篇7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一共投了50多个项目,其中有20%的项目是90后的项目,比如“颗豆互动”,一款手机游戏软件,清华大学学生设计的一个三维显示项目“光的三次方”。今后,我们还会加大力度来扶持90后创业,比如创业魔法学院和厚德创新谷(孵化器)共同发起的“F90魔法加速器”项目,就是专门针对90后的项目。项目招募90后创业者,给他们提供几十万元启动资金,对他们进行3个月的培训和辅导,帮助他们优化商业模式,完善产品,改善用户体验,实现产品上线,获得种子用户。让他们从一个“idea”做起,最终找到被用户接受的产品方向,帮助他们3个月之后获得A轮融资。只要有一个“idea”,或者产品原型,有两个以上的创始人,就可以申请,我们只要觉得项目靠谱、人靠谱,就可以投资。

过去的一年多我们看了很多团队,慢慢地从无意识的扶持到有意识的做这些事,因为我们发现90后创业已经成为一件靠谱的事。所以我们主动的有意识的发起这样一个创业魔法加速器,跟其他创业服务机构一起来做这个事情。我们可以一次投20个项目,批量地投资,批量地辅导,3个月之后再批量地融资,把扶持和鼓励90后创业变成持续的、长效的行动。

《中国青年》:在选择90后创业项目进行投资时,你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李竹:这些90后特别喜欢自己在做的事情,他们可能不光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兴趣和爱好,他们发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这种对事情的热爱和执着是年轻人特别宝贵的地方。现代社会,大家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和学习很多东西,90后对年轻人的社交和需求最了解,知道年轻人喜欢什么。从做事的热情和执着以及对年轻人需求的了解这两个方面,他们能够比年纪更大的人做得更好,更有优势,这也是我看中他们的地方。

《中国青年》:90后的创业有什么特点,他们有没有比较固定的创业模式?

李竹:90后创业有热情,对年轻人的需求也很了解,但也缺乏商业经验,当他们有想法要去实践的时候,可能会走一些弯路。我们作为创业导师能够给他们最大的帮助就是在这个时候给他们经验,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他们创业没有什么一定之规,很多方向都有,有做社交的、电商的、O2O的、游戏的。移动互联网大大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创业的技术成本、推广成本和分销的门槛也都在降低。90后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找到一些需求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花心思、花精力去做。但整体来讲的话,他们的共同点是针对年轻人的需求。

《中国青年》:90后创业人群是否有一些群体特征,比如留学归国人员,家庭条件较好?

李竹:总的来说,创业的这些人的家庭环境都还可以,留学回来的也不少,他们在国外受创业环境的熏陶,于是回国创业。相对来说家庭条件一般的人,考虑更多的是先稳定下来,改善家庭环境,所以他们会选择先就业,但是也有一小部分选择创业的,他们在创业者群体中比例相对较小。对于这些人,我们也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中国青年》:90后创业者已经成为一个不小的群体,你觉得促成这个群体兴起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李竹:首先从外部来说,第一,移动互联网创业的门槛大大降低了。第二,天使投资的环境大大改善了,现在创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有很多天使投资,投融资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第三,互联网环境能够让他们看到更多的国内外的创新机会和成功的故事,他们正受到这种大环境发展的影响。

主观上来说,这些90后创业者比以前的年轻人成熟得更早,社交媒体的兴起使他们能够通过社交媒体,更早地了解社会,拥有更丰富的与人打交道的经验。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跟80后孩子不一样,家长也在慢慢转变观念。很多80后独生子女,都过于娇惯,90后虽然也是独生子女,但他们的独立性更强,更有激情,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再加上家庭本身的条件也更好,大部分人没有成家,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更敢闯,创业没什么负担。

这些条件使90后创业变成可能,变得靠谱。前几年大家都觉得大学生创业不靠谱,不愿意投资。最近风头变了,大家都认为90后创业值得投资。“F90魔法加速器”是第一家专门投90后的创业孵化器,成立一两月之后又有很多家跟进了,要投90后项目。这实际上就是大家都看到了90后创业的趋势。

《中国青年》:这种投资风向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

李竹:就是过去一年的事,整个中国的创业环境有了比较大的转变。有一些靠谱的90后创业者改变了大家对90后创业的印象。比如“贴贴明信片”,一个让明信片“开口说话”的分享应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本科学生休学后做的一个项目。创始人温城辉休学后来到北京,他们的产品使传统的明信片增加了多媒体的内容,消费者在送礼品的时候可以更加有趣。现在他们已经拿到了A轮融资。这些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做到一定规模了,对其他的90后创业者也会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个创业氛围越来越好,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中国青年》:你是出身于创业者的投资人,曾经完成了两次创业,做过程序员、总经理、总裁,现在又变成了天使投资人,你怎么评价自己的职业角色转换?

李竹:从我自己来说,我在几次创业当中积累了一些财富,但是我觉得创业更多的应该属于年轻人。为什么要帮助90后?是因为我早年的创业有很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我愿意分享给他们。我积累的财富,我也愿意拿出来支持年轻人创业。应该说,我一直在创业,过去我的职业是创业,现在的天使投资,帮助年轻人帮助创业者,也是在创业。我的职业生涯只有一个职业――创业,我的最后一份职业就是帮助年轻人创业,可以说我的一生都跟创业有关。

《中国青年》:你当初创业的环境跟现在90后创业的环境比有什么变化,现在产业经过了几轮的发展,产业成熟度更高,是不是意味着创业的机会更少了?

李竹:创业永远有机会,时代不同,创业的机会也都不一样,当年的创业成功可能相对更容易,只要有技术,有好的产品推出来,很容易就能赚钱。但是要做大并不如现在这么容易,因为当时没有天使投资的环境,也没有产业收购、兼并的机会。那时候要做大完全靠自己的辛苦打拼,靠自己一点一点地积累。现在的环境不同了,虽然产业发展了,成熟度更高,好像成功的难度比以前大了,但是创业的整个生态环境比原来完善了,比如说你拿到了天使融资,做了一段时间之后虽然没有赚钱,但是可以拿到A轮融资,B轮融资,拿到几千万美元的资金来把它做大。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不断的创新,在这个演进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很多巨大的机会。我们的国家也在积极地开放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资本推出渠道,给年轻人的创业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所以,现在创业的环境要比过去好,取得大的成功的概率比以前更高。现在的年轻人、90后应该感谢这个时代。

我认为任何时代都有创业的机会,关键看你是不是意识到,能不能找到。机会永远在,时代在进步,而且越来越好,对创业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中国经济转型要靠技术创新来驱动,整个社会的创新、中国经济的创新才刚刚开始,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也才刚刚起来,这是一个新的经济周期的开始。我认为,在这个周期内一定会有很多早期的创业者能够抓住这个周期,跟它一同成长,成就自己的事业。所以,我认为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机会还是非常多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