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创新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25 10:43: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程技术创新与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工程技术创新与管理

篇1

试验先行试验先行是指在铁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科研项目立项,研究铁路工程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并通过现场试验等方式,检验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武广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内容涵盖主要专业领域,共完成17大项、400多个子项、4000多个参数项的测试工作。特别是进行了4种无砟轨道型式测试与验证、重联条件下的动车组持续高速运行、隧道内气动效应与隧道内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弹性链接悬挂方式下的高速双弓受流、持续高速运行条件下列车关键受力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和我国研发的新型CTCS-3级列控系统的测试与验证。

成果共享由于当前铁路建设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的特点(孙永福,2004),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与行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没有办法完全区分,工程项目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可能应用到其他的工程项目上;而其他工程项目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也有可能为本项目所采用。

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模式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模型进行描述,如技术推动模型、需求拉动模型、交互模型等(吴贵生、,2009)。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是国家宏观需求与工程需求拉动的结果,是典型的需求拉动模型,如图1所示,包括创新构想产生、创新选题提炼、关键技术攻关、系列技术集成和科研成果应用等主要环节。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的阶段划分与工程项目的阶段划分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存在一定的交叉。同时,不同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过程,技术创新的过程是动态循环的过程。

(一)创新构想产生对于铁路工程项目来说,创新构想的产生最为集中地体现在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创新需求的产生,最初是从建设单位和设计院开始的,作为建设单位的铁道部和铁路局,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考虑,考虑整体项目的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设计院将建设单位的建设愿景转变为蓝图,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到如何实现的问题。当然,在项目决策和设计过程中,施工单位也可能作为参与单位提前介入。招投标阶段以后,施工单位会进一步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对设计图纸中提到的设计标准,考虑通过创新的施工工艺、材料、设备加以完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可能发生一些计划外的情况,要求项目目标进行调整,这些都是技术创新构想产生的前提。

(二)创新选题提炼创新选题的提炼,首先应为铁路行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行业领先水平,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为重、难点铁路工程提供技术保障,能够显著提升工艺水平和施工能力,保证安全生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新技术推广项目技术先进、成熟、适用,具有普遍推广意义,且推广应用后,能够形成示范效应。

(三)关键技术攻关关键技术攻关是指各个创新主体在明确各自技术创新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技术创新子网络,对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的选题进行进一步细化,确定关键技术攻关的方向、技术路线,并依托项目,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使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整个过程。关键技术攻关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中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包括对施工工艺的试验与研究、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与试制等。关键技术攻关主要在勘察设计后期和施工的前期进行。

(四)系列技术集成系列技术集成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或功能目的,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项技术通过重组而获得具有统一整体功能的新技术的创造方法(Tidd,Bessantetal.2005)。它往往可以实现单个技术实现不了的技术需求目的。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技术领域,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具有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特点。铁路工程技术通常不能被完全分解为彼此独立的功能模块进行分别生产和组合,而必须依靠系列技术的有机集成才能够实现。

(五)科研成果应用科研成果应用是指以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为依托,将各方创新所形成的各项科研成果,在进行技术评审、试验研究、联调联试等多种手段,促进科研成果在工程中的应用,解决铁路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工程实际问题,提升技术集成能力,使得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效应能够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体现,同时对新技术的创新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利于进行进一步优化的过程。科研成果应用主要是在施工阶段进行。

技术创新运行管理机制

为保障面向铁路工程项目的技术创新的顺利运行,需要建立决策科学、激励驱动、协同合作、动态反馈的良性运行管理机制。

(一)决策机制建立决策机制,首先在于明确铁路工程项目业主的法人实体地位,使之在技术创新决策中起主导和组织者、需求者的作用,铁道部代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完善决策程序,建立制度化的决策体系,组建决策咨询机构,负责技术方案内部论证;第三,建立和完善外部评估制度,对于重大铁路工程项目,应在内部论证基础上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估。

(二)激励机制首先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体现在选择技术创新合作伙伴时,通过竞标等方式择优选择合作单位。第二,建立过程奖励机制,在合作过程中业主不断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对于完成阶段性目标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阶段性目标,查明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第三,建立团队技术创新绩效与个人奖励挂钩机制,团队产生的创新成果不但奖励团队,还要奖励个人,激励个人充分融入团队进行协同创新。第四,重视精神奖励,注重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提倡相互协作、团队努力以及和谐共赢的文化风气。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对基层技术人员的培养与支持,关注他们的需求。

(三)协调机制首先,构建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按照“利益均沾,风险均担”的原则,根据参与主体投入的资源和承担的风险来进行利益分配。第二,建立有效的磋商机制,通过有效磋商,合作各方可以取得效益贡献的平衡。第三,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表达重点关注参与者和独立要素的利益诉求,确保他们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Maurer2010)。第四,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在合作中获益较多的伙伴给获益较少的伙伴以一定量的利益补偿,该利益补偿量可以预先确定。

(四)评价机制首先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要素。第二,建立业主评审机制,科研任务下达后,业主应根据合同对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动态评价,以便调整针对性的激励和协调措施,科研任务完成后,应组织专家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审查论证和评估,确保科技试验的立论科学合理、方向正确、先进实用。第三,建立技术创新成果的第三方评审机制,构建若干个独立的第三方评审认证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确保认证机构的公正性。

篇2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即工程项目管理学,属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建立体制、组织与管理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的范围包括管理思想、体制以及项目管理的组织、方法、手段等。创新项目管理理念,就要通过形势与任务教育等多种途径,更新观念,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清除计划经济影响。从而改变过去建筑项目管理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促进建筑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

一、建筑工程管理技能创新的基本要求

1、市场需求决定产业创新

当人想要追求奢华时,LV爱马仕等各大牌开始出现了,当有人对建筑施工开始有意见和需求时,建筑施工企业就应该要抓住商机对自身企业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当然创新不能在企业内部自己讨论自己决定其内容,好创新应该要深入消费者去了解大众或是一部分人的需求来进行有结果有收获的创新。但我们不能只盯着创新不放,还要严严掌控住产品质量,只有在这两方面一把抓才能搞好创新科技才能更大程度的发展自身建设。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进行创新一定要与生产力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力,也就具有不同要求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创新与生产力的发展,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促进,实践表明,要最大充分发挥生产力的潜力,就必须把这三者――即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者进行有机结合;面对当前这种市场经济,要想成功地获得劳动对象,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实现;若在相互竞争的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往往很难获得所需的劳动对象,致使无法有效地对生产力各个因素进行组合,自然就无法把生产力的最大潜力进行有效转化和发挥,这对于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生产力三要素当中,由于要成功地把劳动对象获得,必须依靠劳动者,此外,对劳动工具的掌握和使用,也要通过劳动者来完成,故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进行创新一定要与市场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施工项目必须在市场中予以得到,并在市场之中进行施工项目的执行,在这一执行过程中把其竞争力予以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新一批市场竞争的参与。由此可见,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让施工项目的内涵能够前后延伸,以此来对管理项目进行更好更完善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再把管理项目于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从而让企业能对市场的竞争能力进行更好地适应。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策略

1、管理理念创新

首先是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快思想观念的更新步伐。因为只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施工企业才是项目承包合同的履约主体, 也是项目管理成败的最终承担者。只要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真正实现创新,就必然极大推动项目管理者的观念创新, 整个企业就会形成一种不换观念就换人的氛围从而为项目管理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管理理念创新还要求项目管理者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 在矛盾中妥善处理好项目多重目标的关系。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确保与业主的合同条款中的承诺得以实现, 就必须加强项目管理, 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明确和处理好“三大目标” 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确定目标值时, 不可能达到三个目标都是最优, 也不能使每个目标都绝对满意。在确定每个目标时都要考虑其它目标的影响, 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比较, 做到目标最优化。应当注意的是, 工程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功能目标以及施工质量合格是必须优先予以保证的, 并力争在此基础上使整个目标系统最优, 满足确定目标值的相对满意原则。对于设定的最终目标要使工程达到优质水平, 让用户、社会满意, 为企业在竞争中奠定坚实基础。项目管理者联盟, 项目管理问题。

2、组织机构的调整

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组织机构的调整,一切都是通过人为因素才能体现出来。目前我国国内的市场形势并不容乐观,我国建筑组织机构差不多应该全是采用直线的制度去进行日常行为的控制,但是这种结构形式却适用于生产为主的企业,非常不适用于建筑为主的企业。还需要总承包人的施工条件和职能严重的用人为的方法去分离开来,将施工作业的日常管理任务平均分包给口碑良好大规模的劳务公司,相对的我们的总承包人可根据状况以及工程施工的现场需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建立一种符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特点的项目体系。必须符合贴近市场的利益要求,否则权利要适当下放到项目部的话,如果不及时的警醒,这样的后果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承受的住的,希望所有管理的领导会以此建立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新的制度。

3、转变观念,完善工程质量创新机制

通过向广大职工反复深入进行形势与任务, 促进广大职工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 清除计划经济。以此为基础, 改革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 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从机构上, 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 有利于突出合同管理的中心地位, 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 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脱离的弊端。对于施工管理部, 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 有利于形成现场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 解决现场调度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 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 改变“管干的不管算、管算的不管干”的局面, 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专设工程技术部, 以适应工程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需要, 加强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超前和科研攻关, 为建设一流工程和创造最佳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实践证明, 机关报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界定, 与我们预期的目标基本一致, 新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已初步实现转换, 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项具有很大应用价值的先进科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来讲,信息技术同样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快速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增大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并推动项目管理工作向着现代化、信息化不断发展。在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信息技术则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改进施工工艺和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工程造价控制、工期进度管理、增大投资效益、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等任何一方面,都需要充分利用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做好预算等工作,并利用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方法来实现预期的施工效果与经济投资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体制改革的日益完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建筑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大项目施工的管控力度,创新管理理念、机制、方法,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分析、总结经验,结合国外先进的案例与管理模式,努力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篇3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s also faced with new challenges, the need to constantly adjust and innovation, the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odel suitable for a market economy is validways,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enterprise invaluable asset. This article by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tatus quo conducted a further analysis, focusing on research and explore the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strategy, in order to for power engine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theoretical basis.Keywords: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existing problems; innov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与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主要包括电能资源的生产、资源配置以及资源输送等领域的工程施工。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主要包括桥架、线槽的施工技术和电缆的敷设技术、穿线的施工技术、接线及照明器具的施工技术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技术措施能够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电力工程施工中的管理包括电气工程施工前的管理的合同管理、材料设备管理和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的组织管理、进度管理、界面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监督管理以及电气工程竣工阶段的管理中的竣工验收的管理、竣工结算的管理,通过对电气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多方面、多角度的实施管理,以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通过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与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促进电气领域内电力工程的稳定、快速发展,实现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和价值的最大化。

2、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力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比较弱。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投资效益以及施工合同意识比较淡薄,并且对控制造价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完善。电力工程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是电力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一支专业素质高的工程建设队伍是电力工程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电力工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的投资观念淡薄和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不够高,能够直接导致电力工程的施工存在安全隐患的现象,从根本上阻碍了电力工程的发展。

2.2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违章操作。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具有龙头的作用。在电技术工程公司中一般有业务部、财务部以及工程管理部,其中财务部的主要职责是向施工单位拨付工程款和向供应商拨付材料款和设备款以及向各用户收取技术咨询费、工程款等,而业务部和工商管理部则在电力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分别具有各自相应的负责项目,这就出现各部门间多次的交接,在交接过程中存在不足和欠缺之处,从而对电力工程施工的进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往往会出现违规操作现象,如在电力工程施工完工进行验收时,应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决算,但是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经常出现没有经过审核,就向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支付余款等,造成了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出现混乱的状况。

篇4

1 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1 现状

我国建筑市场已基本形成了业主、承包商和监理三大平等独立的工程建设主体。工程建设监理在维护业主合法权益、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显现出了它的巨大作用。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1997年《建筑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从而使建设工程监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作为监理既要重视“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又要进行合同和信息管理,还要协调好业主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不过仅仅依靠这些现有的法律法规明显还不足以解决已存在的诸多问题。各监理协会、监理企业应关注建筑法修改的机遇信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思考。我们迫切需要行业代言人,将监理行业的呼声传达到立法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园建筑法》目前正在修改讨论阶段,建筑法的修改势必引起一系列建设法规、标准和规范的修改调整。如《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应对企业资质等级的划分,资质等级标准(如注册监理工程师的人数和其它注册造价师、咨询工程师的要求等)重新界定。

我国对建设监理的资质管理采取的是人员资质和企业资质的双重管理,要求专业监理工程师以上的监理人员要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根据不同条件监理企业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可是社会上却出现很多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建筑工程监理师和监理技术人员,地方政府的区域性保护主义还很严重,对于监理人员素养的培训也非常有限,所以真正实施起来难度还比较大。

监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技术素质还有待提高。许多监理企业中从事监理工作的监理师以前多是从事一些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施工技术人员。这些大多都是未经过专业的监理知识培训或者是培训过但是非常短期不成熟就直接上岗,有些甚至是一些离退休的老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在思想上错误的认为监理知识关于工程质量的直接监督,并不了解监理真正的所有内涵。而且他们对现今的法律规范也不甚了解,对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知识都很缺乏。而这些恰恰都是一个监理人员最需要了解的知识。

1.2 未来发展趋势

1.2.1 逐步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用建筑工程监理制度来促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新时期重点探讨和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背景下,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得坚持以高新技术作为导向,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遵循这一经济规律。

1.2.2 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的素养

工程建设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都层出不穷,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难以满足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专业化、技术化和正规化的高要求。

1.2.3 完善建筑工程监理行业自身机制

针对自身机制的健全,监理企业应该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合理的调节监理企业的结构,有重心把握重点的进行各类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除了企业内部的结构方面,也要加强监理工程师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他们的培训项目以及培训费用,重点在于灌输监理工作的本质和精髓,绝不仅仅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检验监督,而也在于经济、法律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的领悟渗透,使建筑监理工程师的素养有质的提高。

2 在现代监理机制下,施工技术的管理

2.1 监理人员自身对于施工技术的任务和态度

建筑工程监理人员要充分认识自身的职责和重要性,结合建筑工程项目气候、环境、资金等多方面因素,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技术的组织与监督工作。从小到大、由点及面,确保将每一部分项工程纳入到受控范围之中,只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建筑工程的计划理念和工程奖励要求,才能更好的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不过,目前的现状来看,监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必须督促施工单位通过开展有效的施工技术培训,使工程技术人员及时熟悉和掌握新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和新材料的特征,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的技术操作,进而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2.2 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对于施工技术的主要工作职责

建筑工程监理单位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以专业化、客观化、公正化的监理制度,确保建筑工程的各项施工任务达到设计标准和国家相关质量要求。建筑工程监理单位要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弊端和缺点,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将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整理成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及时发送给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以便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迅速采取措施,严把工程施工技术关。工程监理单位在监理工程中,还要深入了解工程的设计理念和整体目标,为施工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

3 建筑工程监理和施工技术创新的关系

3.1 二者相互促进

首先,从工程质量方面看,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二者相互促进。针对建筑工程监理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态势,提高监理人员的素养、加大建筑工程监理自身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等措施都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而通过一系列建筑工程监理措施的制定和完善,对于创新施工技术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和意义,相对来讲,工程的质量也就提上去了。而施工技术先进则也极大推动着建筑工程行业,对于工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保障。

其次,从工程进度方面来讲,二者的结合对于工程的进度是一种有力的促进。只有工程监理制度提高了,才能保证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创新,施工技术改进创新则会节约成本增加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付出,从而加快了工程的进度。现代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进度的强化和促进,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工程监理行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

3.2 二者共同发展

篇5

中图分类号:TU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076-02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 基础施工技术

1.1.1 桩基施工技术。我国的桩基施工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混凝土灌注桩。这是应用得最广泛的,一般直径为1.5米、孔的深度为50米左右。另一种是创新型施工技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优点是成本低、桩基的体积小。

1.1.2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第一,土钉墙施工技术。土钉墙的造价低而且使用过程简捷,适合于深度较浅、对施工环境要求不高的建筑工程,在软土地区的应用较广。第二,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地下连续墙对施工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用在坑基较深的建筑工程。地下连续墙正向着预应力地下连续墙的方向发展,好处是墙的厚度减少了,而支护墙的刚度提高了,内支撑的数量也减少了,而且在反拱作用下,支护墙和变形、裂缝减少了,提高了防止渗透能力。第三,创新型的施工技术——逆作法施工技术。逆作法分为全逆作法、半逆作法和部分逆作法。

1.2 混凝土施工技术

1.2.1 常规混凝土施工技术。第一,混凝土预拌和传送技术。现代的建筑工程规模越变越大,促进了混凝土预拌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也推动了传送技术——泵送的发展。第二,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这是目前建筑行业最成熟的施工技术,具有劳动强度低、施工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工程质量好等优点。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采用模板施工是最行之有效地方法。

1.2.2 创新型混凝土施工技术。第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我国生产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大量使用本地材料和超塑化剂、粉煤灰、无机超细粉、磨细砂渣等。我国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已经掌握到强度C100以上,并且已经应用到建筑工程中。第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按施工方式可分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和叠合预应力混凝土等;按预应力度的大小可分为全预应力混凝土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具有强度高、收缩小、徐变小、快硬、早强等特点,在现代建筑结构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混凝土使用前要进行试配;二是组织工作要以混凝土的使用数量为依据,如混凝土的供应可以通过混凝土拌和站、现场混凝土泵送车、后备电源、混凝土罐车等保障;三是混凝土浇筑时要从斜面开始推进,从大斜面逐层下料,并分层振筑;四是在施工现场通过温度测量微机自动测量和监控混凝土的内、外温度。

1.3 钢结构施工技术

1.3.1 一般钢结构施工技术。第一,钢结构焊接施工技术。工厂制作的焊缝和现场安装的焊缝是钢结构焊缝的两大类。在焊接之前要检查错口量以及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并把焊道内和焊道两侧的锈斑、氧化皮、油漆、油污等杂质清除干净。现场焊接顺序应该按照降低焊接应力和减少焊接变形的原则进行。第二,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安装构件时必须严格按安装工序进行,一般情况下应当在当天形成稳固的框架单元,如果不能形成时,必须加揽风绳固定,以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在钢构件柱梁安装完毕后,要尽快调整钢柱垂直度和高差垫片,然后封闭柱脚,并二次灌浆密实。

1.3.2 创新型钢结构施工技术。第一,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就是用钢索和其他钢结构体系组合成平面或空间杂交结构,具有容重轻、强度高、加工性好、施工快捷等优点。它通过对钢索施加预应力(索可为斜拉索、悬索,预应力索可直线布索,也可曲线布索)来增强杂交结构的刚度,能显著改善结构的受力状态、减小结构挠度,并对结构受力性能实行有效控制和跨越大跨度。第二,高强螺栓施工技术。高强螺栓施工技术分为两步:一是高强螺栓安装;二是高强螺栓紧固。高强螺栓安装要在把节点及抗滑移接触面处理好之后才能进行,而且高强螺栓的穿入方向要统一。通常情况下高强螺栓的穿入方向为从内向外,只有操作不方便时才可改变穿入方向。

1.4 防水施工技术

我国在普通防水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以丙烯酸乳液、优质水泥、胶粉、砂等为原料的新型柔性防水材料,极大地突破了传统防水材料的缺陷。如在屋面的防水施工中,采用聚合物水泥基的复合涂膜防水技术,施工人员通过对节点、板缝、基层等进行处理,对塔楼、裙楼实施分遍涂抹,以防水涂料对防水层实施收头处理等,实现了新时期对屋面的有效防水。外墙工程的防水,则实现了对加气砼的砖墙技术的使用,通过在抹灰之前对外墙铺设钢丝网,实施对于各种裂缝的有效封堵,以达到外墙防水施工目标。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

2.1 创新施工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是具有阶段性、流动性、季节性,而且生产能力负荷不均衡,我们必须依据建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上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创新自身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一是施工组织体系要科学合理和贴近市场,生产力有弹性,产业结构有刚性;二是要分离施工的管理职能与施工作业职能,两者做到各司其职。

2.2 创新施工管理理念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重点是理念的创新,这是建筑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建筑企业中管理中,只有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才会加强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这方面的工作,并且加强创新的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来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有着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才能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施工管理的创新,才能真正落实创新工作。

2.3 创新施工管理机制

通过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机制,这就是机制的创新,它能不断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机制,要通过以下方法才能行之有效:一是通过内部建立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人才的脱颖而出;二是通过决策机制来规范管理决策层的行为,使决策程序民主、科学,并通过风险机制规避市场风险。

2.4 创新施工管理体制

创新管理体制有助于建筑施工管理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构造创新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必须以科学、客观、合理为原则。在构建创新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时,要对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工程监理理念和方法,结合自身进行学习和综合应用,制定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建筑施工管理体制。通过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实行建筑工程施工的全方位管理,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 结语

创新是建筑工程的灵魂,也是时代的要求,只有提高施工技术与管理创新主体意识,增强施工技术管理创新的责任感,才能引导推动施工技术与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促进建筑工程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步伐,建筑企业想要立足于社会就必须做到提高企业的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在快速发展的建筑业中以足够的资本迎接创新和挑战。由此可见,我国的现代建筑业在各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施工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同时施工质量也有待提高,但只要真正的做到科学的对企业及职工进行改进就可以彻底的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1、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

1. 1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

地基的施工在整个的施工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上层建筑是否牢固,地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地基不好,建筑物极有可能会倒塌。因此,一定要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即要对地基进行必要的改良或加固.使其能够承载更大的重量,用来保证地基更为稳定,使房屋

不会过多的沉降,提高它的抗液化能力等等。对地基进行处理主要有一下两种方式:

首先,对地基进行换土垫层处理。为了使地基能够承载更大的重量,改变建筑物基础下软弱的持力层,就要对地基进行换土垫层的处理。换土垫层就是首先将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的较为软弱的土层挖去,然后将强度较高且压缩性较低,最重要的是没有侵蚀性的材料填充进去,再分层将其夯实便可成为地基的持力层。

第二,对地基进行砂井堆载预压处理。这种地基的处理主要适用于处理水工结构、机场跑道等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工程地基。它是在含饱和水的软土层或者是杂填土地基中用钢管打孔,然后按一定距离打入管井,井中灌入透水性良好的砂,使其能够形成排水“砂井”,从而在建筑物施工之前,在堆载预压下,加速地基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1. 2桩基的施工技术

第一种是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它是由我国的技术人员长期在实践中自行研发出的一种新桩型。它在施工的工艺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具体的操作原理是:首先先用螺旋钻机在其上钻一定深度的孔,通过钻杆芯管利用特殊钻头向孔内自下而上压力灌注超流态混凝土。当混凝土面升至地下水位或无坍孔危险位置处,抽出全部的钻杆后,再向孔内沉放钢筋笼至设计标高.最后补足混凝土成桩。用这种方法连续一次成桩,既无振动也无噪音,同时还无污染,是一种提高单桩承载能力的好方法。

第二种是人工挖孔灌注桩。这种方法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在桩位挖掘成孔,然后将钢筋笼安放其中,并灌注混凝土从而形成基桩。此种方式除无振动、无噪音等优点外,操作还极为简单。由于是人工挖掘的原因,它还方便于清孔以及检查孔壁和孔的施工质量。在此同时,为保证施工工人的安全要为工人采取防止土体坍滑的相应措施,例如:钢套管护壁以及钢筋网护壁等。

1. 3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可以采用先张法。先张法的原理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就张拉预应力筋,并在台座或钢模上临时锚固张拉的预应力筋,浇筑混凝土,直到混凝土达到了一定的强度且能保证预应力筋和混凝土有足够的粘结时,马上放松预应力筋,在借助于混凝土和预应力筋的粘结的基础上,使混凝土产生余压应力。先张法一般仅适用于生产中小型构件,同时有固定的预制厂生产。

其次还可以用后张法。即要先浇筑混凝土或制作构件,并在构件体内按预应力筋的位置留出相应的孔道,待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在预留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利用锚具把张拉后的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的端部,依靠构件端部的锚具将预应力筋的预张拉力传给混凝土,使其产生预压应力,最后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浆,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构件形成整体。

1.4电气接地施工技术

由于建筑工程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人们经常会活动的地方,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时要对建筑中的电气通路实施适当的接地措施,尤其是一些高的建筑,其建筑层次之间都存在这一定的空间,但层次之间的空间较小,且都是钢筋、金属物、混凝土这些物质构建成的,其每个建筑物质之间的连接都是关键,必须要确保其连接处的结实与安全性。对室内一些电路和管道的设置要重点规划与安排,保证电路和管道的使用寿命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程度。电气接地施工设置的合理可以避免电闪雷击,避免其对建筑物的破坏。

1.5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时一定要对洗手间、浴室、厨房进行特别用材,以防水会渗漏,给居住者带来影响。在对这些地方进行施工时要使用合格高质量的防水卷材,运用高水平的防水施工技术,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的适用性。例如,在施工中要对建筑物的墙角、底部、拐角处进行特别的处理,因为这些地方都是会造成严重漏水,给房屋的建设质量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在施工时要严格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度去实施,对施工防水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且要对防水施工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防止出现建筑施工防水技术出现问题。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现状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现代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 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进度、 整体施工质量, 以及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管理模式不合理, 行政和硬性指令的施工技术管理手段比较严重,建设单位对施工技术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种施工技术管理并不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要求, 只是定性作出判断而不进行统计分析和量化计算, 这样的技术管理不利于建筑企业取得长远发展和不断进步。

3、建筑工程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创新

3. 1全面创新的工程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相对也其他的公司企业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在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具有非常的工程阶段性、相对流动性以及一定的工程季节性,此外建筑工程的生产能力负荷有着非常大的不均衡性,这就要求我们当代的建筑工程企业必须从整个建筑企业自身的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一定要吸收国际外的一些先进的、科学的、整适应逐步的提高建筑企业自规范管理模式,同时经过调身的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模式,建筑工程企业可以采取整个施工组织要科学合理并且与市场相靠拢,充分的保证整个企业生产的弹性,以及整个企业生产的刚性,此外对于施工的管理职能和施工作业职能要逐步的是两者实现分离,最终达到两者各司其职,相互促进。

3. 2全面创新的施工管理观念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其实就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观念方面的创新,这也是提高整个建筑工程企业在当代激烈市场中生存下去的核心竞争力。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中如果建筑工程的企业管理者得到应有的重视,才会逐步的培养人才、_才能逐步的引进人才,同时加强创新的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管理当代的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有着非常大的紧迫性、艰巨性以及长期性,整个建筑工程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才能从整个建筑工程企业长远的发展的高度来定位施工管理的创新,才能真正逐步的使创新工作实施到位。

4、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创新具体实施方法

4. 1 规范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要使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知法懂法, 守法用法, 自觉运用法律来约束自己, 时刻做到警钟长鸣。要规范职业道德行为, 做到讲原则、 讲正气, 不违规、 不作假。要加强廉政教育, 提高自律意识, 经得起各种诱惑, 真正筑起一道攻不破、 打不垮的廉政、 道

德防线。

4. 2 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使他们熟悉技术管理的相关业务和程序规定,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 使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更加规范, 更趋合理。

4. 3 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过程监督

要实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全过程公开、 全过程监督, 监督部门要全过程参与, 严肃查处弄虚作假、 违规的行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主管部门要强化责任, 明确分工, 确保资料齐全、 妥善保管, 使每一个建筑工程技术项目都有案可查。

结束语

只要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的技术和不断完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性,才可以不断将建筑工程发展为有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业,以促进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此外,要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析现在建筑工程的需要,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晓欧.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 ―― ―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

科学开展的基础 [J ] .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2008, (11 ) : 160-161.

[2] 卢秀生.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策略及其创新方法分析 [J ] . 资治文摘 (管理版) ,2009, (09 ) : 115-116.

[3] 赵文忠, 黄健强. 准时制生产方式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J ] . 广西城镇建设, 2009, (09 ): 39-40.

篇7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新型建筑形式的大量涌现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模式,从设备、人员、成本管控及完善工程文件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对建筑工程全方位的综合规范化管理,以此确保施工技术科学合理,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在建筑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实现对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对控制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的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1.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施工进度

由于建筑工程自身的行业特点,施工周期长且包含众多的施工环节,涉及的人员及物资设备类型数量都较多,施工过程中各种交叉作业、高空作业多,施工环境复杂。在工程建设时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并且工程大部分施工范围处在露天环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就会影响到工程的正常施工。通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后,可实现对各施工阶段施工技术与施工时间的合理分配,对施工技术综合搭配使用与时间的科学安排后,使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都得到了有效保障,降低了因各种不利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1.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竞争更加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强化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与创新,才能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保证建筑工程各个环节能够健康有序运转,必须通过对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实现对施工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注重提升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才能为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因此,建筑企业应注重对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通过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与改进,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中人员、技术、质量、物资等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技术的最大优势,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这些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企业利益,由此可见,强化对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2.1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第一,施工企业根据企业特点和工程建设实际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制度,使施工人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为指导,为实现人员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企业通过定期对对施工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的考核检验,可及时了解当前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为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提供依据。第三,根据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学习,使管理人员能够以端正的管理态度和专业的管理水平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

2.2完善技术管理工作标准

在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是确保工程健康有序进行的保障。施工企业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及结合施工方案明确出施工技术管理的标准,为为建筑工程各个环节提供科学合理的目标,使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依据工作标准实现对工程建设时期的质量、安全及进度的有效管理。同时管理标准的制定为施工人员明确了施工标准和建设目标。第一,技术管理工作标准的制定使得施工人员能够主动学习并分析施工图纸,明确施工重点及注意事项,为工程的正式施工打下基础。第二,施工前期施工人员通过对现场的勘察和调研,将收集到实际资料与施工图纸进行对比和分析,可绘制出具体的平面图纸。第三,为了确保技术工作标准的达标,施工企业会定期根据工程实际开展情况进行技术分析和研讨,对解决施工技术不足和完善方案具有重要作用。第四,工程竣工结束后,要由专业人员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质量评定和检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工程建设标准。

2.3确保施工图纸科学合理

施工图纸设计的效果和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美观新颖,同时要具有专业的技术做支撑,施工图纸就是建筑设计的技术工作内容。施工图纸可充分反应出施工人员对技术与施工方案的控制与运用能力,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设计质量。因此,在施工之前,施工企业与设计单位要对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就工程中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对图纸做好规范性检查及分析的基础上,对施工方案进行完善和改进。

2.4管理与维护机械设备

建筑工程所需机械设备类型和数量都非常多,设备型号及性能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进度,因此实现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应从经济、质量及机械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保证机械设备选择的经济合理。同时要做好机械设备的保管与维护工作,严格按照设备维修与保养要求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护,确保将设备问题解决在应用之前,保证机械设备在使用时性能良好,能正常发挥作用。

3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内容

3.1环保与节能技术

建筑工程属于高能耗建设项目,在建设的过程同时又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在新时期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加强环保与节能设计。通过创新施工技术,准确把握施工环节中节能点的有效控制,利用节能环保材料,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努力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利用优势,进而实现建筑工程节能环保的发展目标。

3.2信息技术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管理实现了对各项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通过创建建筑工程信息数据处理平台,实现了对建筑工程海量信息的存储、分类管理,以及信息共享。使得对各类信息的查找、利用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对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管理。

3.3自动化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将会朝着自动化施工技术发展,这是社会和科学技术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建筑工程需不断对现有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式进行完善和改革,努力探索施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道路,促进建筑工程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4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的优化策略

4.1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机制

建立全面而又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机制是实现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的重要保障。首先企业要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实际及建筑工程建设特点的管理制度,为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的顺利推行创造条件。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建筑工程各阶段工作有章可循,能够实现对人员及设备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建筑工程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明确各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标准,落实各施工环节的技术管理办法。在实际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合同规定,遵循国家相关行业施工技术规范,确保施工技术规范、合理,严禁违规操作与私自更改技术标准。最后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企业要有专门人员对工程完成情况及在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和技术缺陷及时进行纠正和整改。同时加强对工程重点部位、危险部位的排查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就各种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警应急方案,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4.2明确管理职责,消除工程隐患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要根据工程特点,明确建筑工程建设环节中各部门的施工技术管理目标及职权范围,将任务目标进行分解,层层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身上,一旦因施工技术出现问题,能够迅速找到相关责任人并作出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严密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在实际建设阶段,各区域负责人要以施工图纸为指导,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实现图纸与现实情况的有效结合。对工程建设阶段的各项数据测算、施工材料质量把控、材料消耗、技术规范等进行监督管理,以便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足和缺陷,进而制定整改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

4.3加强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变革

新时期下建筑行业如果缺乏对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势必会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脚步,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发展需要,结合现代工程的建设特点,实现对现有技术的创新与改革,以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的保障。随着建筑工程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及建设难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被开发出来,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与创新中,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工程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注重对新型施工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及时淘汰老旧、落后的施工技术。为确保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企业应注重对新技术具体应用的检查和分析,以此降低因新技术应用不合理造成的施工进度及对工程安全的影响。此外,建筑企业应创立自己的技术研发小组,鼓励全体工作人员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专长进行自主创新,以此形成企业独特的施工技术体系。

4.4控制企业成本,深化成本创新管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对成本实施创新管理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的一些弊端严重影响到成本管理的顺利开展,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充分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努力发现实际工作中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从整体上降低建筑工程的生产成本,为深化成本创新管理提供可行性依据。如通过制定材料消耗计划,实现对施工阶段材料消耗的有效控制。企业要及时展开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对人员、物资等的科学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物资和人员的优势,降低各种质量缺陷和材料损失。企业应从全局和整体考虑,加强对成本管理的统一协调和规划。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出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成本控制计划,通过定期对各部门成本控制计划执行情况的了解,实现对企业整体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

4.5注重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与创新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持,建立一支技术硬、专业强、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是促进施工技术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人才作为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中最活跃的资源,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因此企业应加大对人才队伍的培养与管理力度。一方面企业要重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应用力度,提高入职门槛,通过优厚的福利待遇吸引社会上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力度。企业要利用引进的高技术人才实现对现有人员的培训与指导,同时可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到企业进行理论培训和技能指导,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水平和实操技能。同时企业可通过技能比武或理论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实现对人才队伍学习情况的检验。通过对比赛中的优胜者表彰的方式来不断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对工作中积极学习和实现技术创新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在企业中营造一种浓厚的技术学习、技术创新的氛围。

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建筑行业需认真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要,必须对现有的施工技术实施管理创新,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对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人员、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创新与改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实现对施工质量和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同时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创新,能够促进建筑工程健康稳定发展,对提高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和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旭.探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3).

[2]高鑫.浅谈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4).

[3]施海囝.论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J].住宅与房地产,2016(3).

篇8

1 建筑工程监理的职责与不足

1.1 建筑工程监理单位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以专业化、客观化、公正化的监理制度,确保建筑工程的各项施工任务达到设计标准和国家相关质量要求。建筑制度的确立并不是简单的管理与监督,而是要求监理单位要积极协助施工单位顺利的完成工程项目,建筑工程监理单位要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弊端和缺点,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将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整理成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及时发送给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以便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迅速采取措施,严把工程施工技术关。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在监理工程中,还要深入了解工程的设计理念和整体目标,为施工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不同的工程项目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有所差异,因此,监理单位要在综合分析、科学探讨的基础上,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有效、合理的监督与管理,以促进建筑工程的保质、保量完成。

1.2 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监理制度的规定不够完善

工程监理一直强调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监理,而《建筑法》尽管明确了国家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但仅将监理制度限定在施工阶段,实施过程中确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甚至出现不正当的竞争,所有这些都说明尽管我国已颁布的建设法律法规都涉及监理制度,但缺乏真正全面明确监理制度的法律文件,造成社会对于监理制度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1.3 监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应有的作用

在实践当中,不少监理形同虚设,不按安全生产规程行事,监理工作流于形式;有的监理一人承揽几个项目,不能真正做到全程监理;有的监理由承包商自行实施监理业务,只是象征性地履行书面程序,这些都埋下了工程安全、质量隐患。同时,监理人员普遍业务素质不高, 对施工图纸不熟悉,对一些工程项目的施工程序不够清楚,对合同管理了解得不够全面,听任承包商自行行事等问题屡屡出现,监理的作用无从谈起。

2 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未来发展态势及技术创新的现状

2.1 逐步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用建筑工程监理制度来促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新时期重点探讨和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背景下,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得坚持以高新技术作为导向,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遵循这一经济规律。

2.2 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的素养

监理企业由于自身利润较大,所以对人员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技术素质和道德素质。从提高技术素质方面来看,首先要平时加强经验的积累,注意对工程中易出现的通病的总结、汇总。其次是在监理单位成立时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要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查,这包括审查监理单位中监理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配套能力、监理技术装备、监理经历和管理水平。最后是监理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真正担负起监理的重任。

2.3 逐步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背景下,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也要遵循这一经济规律。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仍然相对比较落后,难以适应时展的需求,必须适时作出调整与提高,进而实现以建筑工程监理制度促进施工技术发展的新目标。

2.4 技术创新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

虽然建筑施工领域长期以来坚持技术创新,并积累了一定的科技创新资源,但是,整个建筑施工领域的技术创新投入处于较低水平。统计显示,在每万名职工中,建筑施工领域专业动力装备率提高了大约1.4倍,年均增长幅度大约为2.32%。科技人员的数量 734 人,全国所有行业每万名职工中专业科技人员数量为2060 人。2004 年建筑施工领域完成总产值 27745亿元,其研发投入强度为 0.02%,而同期六大高新技术行业的技术投入强度大约为 1%。从人均指标看,2004年,建筑施工领域人均科技经费大约为1209元,而同期全国人均科技经费平均数为3622元。 在全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行业内技术创新活动在不同类型建筑施工领域中的分布又非常不均衡,科技创新活动大多集中在国有大型专业承包商企业或者大型总承包企业。

建筑施工领域的技术人员流失情况比较严重,不仅表现在普通民用建筑企业,在一些专业安装公司比如水电、铁路、电力安装等企业中也开始出现,特别是在中西部,以及施工环境比

较恶劣的地区。建筑施工领域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较差。就整个建筑施工领域而言,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还是城市建设,其科技创新成果非常显著,在已经实现的建筑产品中,包含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其中既有建设材料、建筑设备以及建设装置方面的创新成果,也有具体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管理方面的进步和创新。

3 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的相互促进

3.1 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与施工技术是否达到标准,都可以依靠工程质量来衡量,工程监理单位为了圆满完成对于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必然会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监督与管理,而施工单位在监理单位的协调与监理下,也会有针对性的对施工技术作以有效的改进与完善。单纯从工程质量方面来看,监理单位在对施工技术的监理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建立理论,这对于监理行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而施工单位在不断的更新和改善施工技术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强了自身的施工水平和社会影响,并且施工技术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而且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3.2 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监督与管理,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进度

现代社会是一个强调经济效益与时间观念相协调、相统一的时代,建筑工程项目也是如此,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对于工程的经济收益是很重要的,并且其意义也较为深远。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只有严把工程的施工技术关,才能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的进度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或提前完成,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也是离不开施工技术保障的,现代化先进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进度的重要保障之一,现代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进度的强化和促进,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工程监理行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

3.3 强化施工技术监督与管理,推动建筑行业长足发展

在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崭新时代,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困难现代建筑工程行业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只是依靠施工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来实现施工技术的提高,显然是不合理的。建筑工程监理单位的出现与兴起,恰好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与需要,监理单位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监理单位以全新、科学、系统的建立理论与措施,有效强化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行业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提升,行业的整体社会地位也自然会有所发展,监理单位是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与产物,他的发展与成长,更多的需要依赖于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因此,监理单位的强化施工技术监督与管理,不但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监理单位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特点分析

1.1 高层建筑结构的转换过渡形式

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的特点是其上部结构受力较小、下部结构受力大,因此一般的建筑布局都是上部柱网疏、墙少,而下部柱网密、墙多。但随着建筑技术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日益提高,这种常规结构布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多功能住宅建筑的需求,因此就要求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构件了,也就是所说的转换层,用以实现自上而下结构形式,轴线布置的自然过渡。内部结构采用的转换层结构常见形式如图1所示。

(a)单向梁式 (b)双向梁式 (c)板式

图1 内部结构采用的转换层结构常见形式

1.2 转换层结构的转换布局

常见的建筑结构转换的方式主要有三类: ①上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 这种多应用于上部为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类型,为了实现一个更大的内部自由空间,采用通过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框架的方法; ②上下层柱网、轴线的改变: 转换层上下结构固定,通过扩大下层的柱距,形成大柱网,获得较大的入口,该转换层结构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 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同时转换的类型:也就是将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轴线错开,从而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

1.3 转换层结构形式的多样化

转换层结构因建筑风格、功能需求的不同,结构形式也各不一样,常见的有箱式、板式、梁式、空腹桁架式、桁架式等。转换层施工结构细分,可从墙体形式、结构材料、跨数等方面进行划分,分为满跨和不满跨、开洞和不开洞; 钢筋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钢结构; 单跨、双跨和多跨等多种形式。

一般情况下当内部要形成大空间,包括结构类型转变和轴线转变时,可采用梁式、桁架式、空腹桁架式、箱形和板式转换层;当框筒结构在底层要形成大的入口,可以有多种转换层的形式,如梁式、桁架式、墙式、合柱式和拱式等。目前,国内用得最多的是梁式转换层,它设计和施工简单,受力明确,一般用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当上下柱网、轴线错开较多,难以用梁直接承托时,可以做成厚板或箱式转换层,但其自重较大,材料耗用较多,计算分析也较复杂。

2 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2.1 钢筋工程的施工

2.1.1 对施工图纸、施工顺序进行熟悉

转换层施工之前,钢筋翻样必须要熟悉图纸、对结构的关键部位要放大样; 在钢筋绑扎之前,对施工顺序、操作方法等应向操作人员做一个详细交底; 并且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务必要随时对钢筋数量、规格、位置进行复核的检查,特别是比较复杂部位的钢筋位置。

2.1.2 确保各种钢筋施工质量

钢筋绑扎、钢筋搭接位置、钢筋悬挑结构等任一阶段的施工都必须严格按施工要求进行。钢筋绑扎时,对钢筋数量、间隔、位置等进行控制和严格的检查; 在钢筋绑扎结束后,要注意一点,就是要检查直螺纹接头及悬臂结构的撑脚是否比较牢固可靠; 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钢筋位移或规格与设计不符等情况的发生,要严格控制插筋的位置。还要控制面板负筋高度,特别是悬挑部位钢筋的施工,为了避免踩踏后落低,还需要设置钢筋支架和跳板。

2.1.3 不能任意替换工程结构的钢筋

在转换层工程结构施工过程中,钢筋的数量和规格是严格规定的,是不得任意取代和替换的,如果因特殊情况下需要替换的,是必须由技术部门与设计人员协商同意后,并有技术核定单,方可实施。钢筋绑扎过程中,需要预留洞、预埋件、管道位置时,尽量不要破坏钢筋,严禁任意拆、移、割,严格按设计施工要求来进行。钢筋的绑扎搭接及锚固,需要满足设计规格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震要求。

2.1.4 加强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管理

钢筋混凝土浇捣施工全程要由专业技术人员看管,以便对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与钢筋位置的准确性。为了保证钢筋绑扎牢固,则需要借助箍筋,使底板与插筋、柱头等绑扎牢固。剪力墙插筋是需要根据面筋的轴线,需要用麻绳拉出剪力墙的外边线,在底板面筋点焊剪力墙插筋的定位筋,根据定位筋插入钢筋,下端与底板下皮钢筋绑扎牢固,上部与定位筋绑扎牢固,在距离定位筋1m 高度范围内时要绑扎三道引铁,而且还要设置板墙“S”拉筋。

2.2 模板及支架工程的施工

2.2.1 支架斜撑施工注意点

混凝土转换层模板工程施工是转换层整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尽可能的做到与实际情况相一致,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来施工。其中,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如表1所示。在支架斜撑施工过程中,要切记注意梁底斜撑支架与下排架要尽量在同一时间搭设,如果无法同时进行搭设,就要保证在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前搭设完成之后,务必确保斜撑支架与梁下排架同步受力。在除了要与梁下排架的横杆、立杆相扣之外的所有斜撑支架,还要与楼层满堂架连体,是为了增强斜撑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大厦大截面转换梁钢管柱支撑方法如图2 所示。

表1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测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容:基础 ±10 钢尺检查

尺寸:柱、墙、梁 +4,-5 钢尺检查

层高: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垂直度:大于5m 8 经纬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图2 钢管柱支撑施工方法

2.2.2 支架立杆和扫地杆施工注意点

立杆施工主要是使立杆与梁形成扣接,即立杆上端与梁底内外形成双扣件抗滑移保险。扫地杆应主要设置在梁底排架处,是通过中间设大小横杆,两侧和横向设置斜撑,将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架连为一体的,为了更好地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

2.2.3 支架钢管支撑施工注意点

在支撑体系中,则要从细节入手进行严格地检查,还要注意检查木楔是否达到要求,避免钢管直接作用于楼板形成集中荷载,荷载超出承载范围,出现模板支撑倒塌事故的发生。在钢管支撑施工时,通常使用碗扣式脚手钢管搭设排架作为转换结构模板支架,可调支托安放于钢管支撑顶端,增强模板支架承载力。为确保支架的承载力,施工前应对进场的构配件进行检查验收、查看扣件、配件是否有出厂合格证,碗扣脚手架需要注意查看碗扣与杆件的焊接质量、杆件变形情况等,符合设计规范方可投入使用。对于施工与设计单位,双方应共同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要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要严格依照施工方案、碗扣式脚手架施工工法及已施工的转换架体支设的经验进行施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可靠。

2.3 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

混凝土施工作为转换层施工不可或缺的过程,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是提高建筑整体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浇筑量过大、浇筑速度较快、浇筑时间较长,而且还受温度应力影响,所以要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格外加以重视,落实到每一环节进行控制。

2.3.1 保证混凝土能够连续施工

混凝土施工前,要确保混凝土材料的合格和混凝土配比例的科学性; 在混凝土浇筑时,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每层高度控制在300~500mm。为确保混凝土输送的不间断,混凝土施工最好在白天进行,通常每层浇筑间隔时间在1.5~ 2h。混凝土的振捣通常采用的是机械进行,人工扦插作为辅助,插入振动器最好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若节点处钢筋过于密实,振动棒无法插入,这是就需要人工振捣来辅助,采用钢扦插,在梁柱侧模用橡皮锤敲打。叠层浇筑施工方法如图3 所示。

图3 叠层浇筑施工方法

2.3.2 注意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在进行转换层楼板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除了在梁处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之外,其余的部位一般都是采用平板振动器沿垂直方向进行来回振捣。为确保混凝土密实度,在施工时,平板振动器依次成排进行,且排与排之间应有一定的搭接。

2.3.3 严格注意施工布管及拆管

严格按照施工顺序和施工缝留设要求进行: 在管泵送之前,要定期进行水补给或湿麻袋覆盖,使管和泵体保持湿润状态,降低混凝土温度,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泵送过程中,为避免松动锚固筋,要有节奏地控制泵送冲击力,使泵管与溜槽有效配合; 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一直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避免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重要举措。

3.新型转换层的出现和发展趋势

在常见转换层的基础上,在转换层的设计上出现了转换层的新的结构,包括搭接柱转换结构、斜撑转换结构、宽扁梁转换结构。而各种新型转换层结构都有不同的优势和使用范围,开拓了转换层的结构类型。

4 结束语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转换层的施工量越来越多,其施工质量水平也显得更加重要。在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遵循规范的施工技术标准,此外,还需要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保障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水平,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in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this paper project supervisio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cussion.

Keywords: project supervis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lation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监理在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各种建筑的施工场地中,建设工程监理的目的是促进建筑行业建设水平的提高,而建筑行业的目的则是达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建设工程监理在建筑行业中起到了监督促进的作用,施工技术是施工中的技术手段,这样施工技术和建设工程监理的存在就促进了建筑行业双赢的目的。在本文中,笔者就建设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施工技术的创新以及这两者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及施工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

1.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建设工程监理意识不强,监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认识程度也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设工程单位的发展,同时也不能有效地对施工单位全过程的监理,这是因为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到20年,而从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建设工程监理技术多集中在资金预算、前期设计及竣工验收的阶段对施工过程中的理论及技术支持却忽略了;然后,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体系还不是很健全,监理工作也不到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建设工程监理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监理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混乱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并且在施工中,由于监理人员监理工作不到位造成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现状都说明了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施工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

我国建筑行业中的施工技术创新比较落后,这是由于我国的整体国情及行业自身问题所造成的,我国专门对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的机构较少,且研发经费的投入不多,专业施工技术人员也稀缺,再加上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较深,还是农民工在支撑着建筑行业的队伍,科技含量较低,手工劳动仍占主要地位。另外创新链条的不完善也给施工技术创新带来了不便,施工技术创新不仅需要资金、信息、人才及完善的制度,还受建筑构件自身的影响,一般建筑构件体型庞大,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只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使用,给创新实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二、建筑工程监理及施工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1.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建筑工程监理行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技术化、专业化及正规化的要求,对工程监理人员业务能力及整体素质的要求相应也越来越高,监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道德素质已被越来越多的监理单位所重视并在加大投入,那么监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就是整个监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了。

2.建筑工程监理行业向工程项目管理转型是一种发展趋势

这是建筑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专业化的提高,分工进一步的细化,建筑市场也越来越规范,建筑业主对合同、经济、施工技术管理及组织间的协调等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这就促进了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并要求更好地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且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到建筑行业当中,就势必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

3.施工技术的不断优化

任何企业想要发展,都要坚持以高含量的科学技术为导向,建筑工程监理及建筑工程也不例外,拿建筑监理制度去促进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现在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4.现代建筑工程监理机制下,施工技术管理

在现代建筑工程监理机制下,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的管理是比较重要和复杂的,一方面它需要建筑工管理人员意识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施工技术进行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监理人员制定出图表及管理方法对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监督,且根据不同的建设项目中施工技术进行优缺点的分析,对不当之处进行策略的调整,并将整理好的方案交给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及时的纠正,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顺利开展。

三、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的关系

1.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施工技术和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是否到标准,都能够用工程质量进行衡量。在工程监理过程当中,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必须要加强监理,这是因为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工程质量上来看,监理单位加强自身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相关机制及法律法规的完善,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并且对施工技术的创新也有着显著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讲求效率与效益,作为建筑行业来说,也在不断地调整着时间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而施工技术的创新一定会给工程增加效率降低成本及时间的付出,这样就会使工程的进度得到加快,在建筑行业及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中,施工技术的促进与创新是不容忽视的。

2.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之间是共同发展的关系

从建筑工程行业的整个发展动态来看,建筑工程监理及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具有着很深的意义,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壮大也是功不可没的。首先建筑工程监理是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产物,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与监督,不但能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建筑监理单位来说也有着长足的进步,能加快监理单位向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着,这样就对施工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仅依靠建筑行业本身在施工技术是很难发展的,,因此,建筑工程监理对施工技术进行监督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效地促进了建筑工程监理企业与建筑行业的共同提高与发展。

总结:

建筑工程监理虽然是个新兴行业,但它是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到一阶段的产物,对于监理企业来说,整个建筑行业就是它有效地依靠背景,它与建筑行业间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作用,对于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监理更有着密切的关系了,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这对监理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也就提出密切配合、相互监督、相互改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唐伟东.建筑工程监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2]李良伟.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的相互促进[J].科学之友,2010(02)

[3]杜秀娟.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

篇11

在当下的能源时代,对每个国家而言,维系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根源就是能源。石油作为当下最为主要的能源,在工业生产、生活实践中都占据着重要作用和意义。石油在我国也是重要的能源,却也是紧缺的能源。随着节能减排的绿色观念的不断普及,对于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技术研究越来越频繁。可以说,做好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对于施工开采效率和提取纯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年轮不断地转动,社会经济更加趋向于全球化,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对于能源的消耗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的提升石油开发效率和利用效率,创新和发展石油工程技术,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创新石油工程技术所要面对的问题

1.1不够重视石油工程技术

石油企业作为石油开采的主要机构,是保证石油开采效率和石油质量的关键,对于能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1]。但是,在石油生产实践中,石油企业过于在于眼前的经济利益,虽注重石油开采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却不主张对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普遍认为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发挥较大的成本,从而导致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步伐严重延迟。另外,虽然,部分石油企业加大了技术创新,但是对技术创新的管理却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质量和进程。另外,由于管理层面对于技术创新管理的不足,很容易导致创新人才的流失,使得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并不是很理想。

1.2石油创新投入的资金不足

要促进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技术创新的成本投入至关重要,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石油企业使用的设备相对比较落后,技术创新往往缺乏相应的设备基础。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过于注重石油开采的生产效益,而不注重石油工程的资金投入,导致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往往不尽人意。此外,部分石油企业不注重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注重知识产权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石油企业的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往往不尽人意。加上石油企业没有投入相应的资金做好研究平台的建立,不注重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使得石油技术创新往往不如人意。

1.3不注重科研资源的整合

在石油工程技术创新过程中,石油工程技术资源一直以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技术创新由于受到经济制度的限制,石油工程技术资源往往难于发挥其重要作用,这就降低了石油工程企业的生产效率,影响了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此外,石油企业缺乏和相关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合作意识,又不注重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使得技术创新项目研究严重不足,自然不利于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提升石油工程技术的措施

2.1注重石油工程技术的队伍建设

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人才作为石油工程技术的实践者,要想充分实现对技术的创新,就要从实际出发,加大对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保证创新人才符合实际需求[2]。同时,应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创新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充分发挥石油企业的综合能力,注重对培训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运用现代化的培训设施和培训手段,石油企业全体员工的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从整体上提升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与其他企业合作,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调整管理方案,注重新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使得石油工程技术的队伍更加现代化、科技化、全球化、规范化[3]。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突破行业的发展局限性。我们在对高素质的队伍和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日常的培训和研究,为此,我们要为他们创建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有效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加大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各方投入

为了实现对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石油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资金资源的实际需求,科学地分配资源,加强对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投入,保证人力的齐全、物资的完备,注重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的提高石油工程技术。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拓展融资渠道,促进技术创新机制的多元化发展,为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多积极的因素。

2.3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制

石油企业应该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现状,建立健全针对性的技术创新体制,明确核心技术的开发,注重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的运用,不断提升石油工程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4]。首先,石油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强技术核心的开发和研究,建立健全以核心技术为中心的技术体系,保证石油工程质量和效率。其次,石油企业也应该注重主流技术的优化和更新,做到技术创新的与时俱进。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石油工程技术的管理,保证石油工程技术更加规范和有效。

2.4完善人事管理,建立奖励机制

石油工程技术作为一项复杂性技术,要保障这种技术有效地开展,首要的任务便是加强创新人员的培养,注重创新技术的研发。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管理制度的支撑,尤其是人事管理制度。石油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各个岗位各尽其责。根据员工特点,建立健全有效的培训机制和奖励机制,以培训机制作为石油企业的内在提升条件,以奖励机制作为驱动员工创新的手段,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基础。同时还应该还注重其他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有效地增加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注重其责任意识的培养,保证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5建立和完善企业内外部信息交流机制

为了有效地保证技术创新的先进性,石油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企业内外部信息交流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沟通交流平台,开展国内外的科技合作和交流活动,促进石油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加强石油企业内部的科研力度,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注重现代化石油工程技术的作用,不断提升石油工程技术的质量和效率。

3结语

在石油生产过程中,石油工程技术是其中的重要手段,只有注重石油生产的创新,才能提高石油工程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为石油的开采和利用提供最为有力的保障,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有效地创新石油工程技术,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分析影响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的主要因素,不难发现,其主要集中在投入资金不足、创新人才缺失、管理模式不当等问题。如此,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石油工程技术、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等手段,推动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娄新凯.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探讨[J].化工管理,2015,04(33):195-195.

[2]冯金泽,韩志红.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4(30):245.

篇12

前言

石油是工业领域中,最为主要的应用能源,不仅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石油资源也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发挥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当然,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紧缺资源之一。随着绿色能源观念的深入推广,如今人们对于石油资源的有效开采与利用开发,被提到了全新的高度。加快工程技术的创新,是实现更高开采纯度和效率的关键。

1现阶段石油工程的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

1.1缺少足够的重视

石油开采,是石油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石油企业对石油技术的研发,也是提高石油采集效率,及提升石油质量重要因素。然而,部分石油企业在生产中,过于注重经济利润的获取,导致石油开采方式,仍旧沿用着传统粗放式采集模式。这对于石油行业的发展而言,并不适用。众所周知,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1]。这种粗放式采集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石油生产需要的效率。然而由于缺少新型技术的支持,导致许多情况下,由传统技术采集而来的石油,质量并不能满足应用要求。同时,未能予以石油工程技术创新更高的重视,所带来的弊端也使得相关技术性人才的流失,导致了我国人才窘迫的局面发生。

1.2创新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

为了推动技术创新,资本的投入是很重要的。然而,由于部分石油企业采用的生产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石油技术的创新,往往缺乏对应的技术设备支持。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石油企业过于注重采集效益,而忽视了采集的成本。另外,部分石油企业因为并不重视技术创新,因此导致许多企业都无法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知识产权的不重视,是技术人员严重流失的主要原因[2]。同样,技术人员的流失,也必然会造成技术的创新受阻。

2加强石油工程技术应用价值措施

2.1全面优化人才技术团队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同样,人才也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为了能够确保石油工程技术有效创新,完成现代化石油企业建设。我们的首要工作便是,加强技术团队的人员配比和优化建设。从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确保技术人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另外,还要注重有关技术人才的团队配合能力,与有关知识技能的素养提升。充分调动企业的整合能力,合理分配与优化技能培训资源,从而实现全体员工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2.2扩大技术创新多方投入

为了能够完成技术领域的有效创新,企业还应根据发展建设需要,优化人资、物资等资源的合理分配建设。科学使用资源,强化工程技术的资本投入,确保整个企业的资金和人才优势分配向技术创新方向倾斜。同时还要改革工程技术管理机制,完善技术中的问题和漏洞。强化风险管理,使用互联网作为融资渠道,使得工程技术的技术创新能够以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工程技术创新,奠定有力条件。

2.3完善创新机制,丰富创新内容

石油企业必须对创新机制予以更多关注,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从工程技术的开发要素,到实践应用的流程中,进行全面调整,从而发挥工程技术在石油企业中的竞争能力。首先石油企业务必从自身角度出发,从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整合开始,通过搭建一体化技术管理体系,保障石油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其次石油企业要不断优化传统技术,完成主流传统技术的更新,做到与时俱进。最后根据企业新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健全管理,保障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与有效。

2.4以奖励机制推动工程技术的创新发展

为了确保工程技术能够有效开展,必须加强人才建设的重视力度。首先,应健全管理制度,尤其是企业的人资管理[3]。其次企业应从发展角度和未来展望实情出发,合理优化人员配备,确保人员岗位各尽其责。健全培训机制与奖励机制。推动技术人员的创新动力养成,从而加强技术人员专业素养。利用提高福利的手段,完成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确保技术创新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

3结语

石油工程技术,是石油生产的重要手段。这项技术的应用依托于,技术人才对生产过程所遇到的问题解决与优化的方法。唯有重视技术上的创新建设,才可以有效推动石油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与采集效率和采集质量提升。从实际应用出发,从应用中的问题入手,从而完善石油生产的技术创新和人员配比。这对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和管理机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推动我国石油领域发展进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宏.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探讨[J].云南化工,2017,44(07):95-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