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精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25 10:43: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研精细化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研精细化管理

篇1

2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应用

医院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科研人员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检查,通过制定月报表、年度评估报告等方式,对科研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保证其工作进度,促使其能够按照计划完成任务;第二,加强对科研过程的监督。科研管理部门需要积极配合科研人员的工作,为其工作提供便利,从而保证其工作进度及质量。不仅如此,科研管理部门还需要对科研工作进行监督,可实验记录进行检查、督促等,保证课题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第三,加强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科研人员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一旦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则需要积极与其他科研人员进行沟通、协商,从而保证课题的质量。

3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的应用

医院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使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具体做法为:第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科研管理体制,是科研人员进行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对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保证科研质量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为此,需要科研部门在完善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要对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体的掌握,根据医院的科研情况,以及科研水平,将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从而使其更加全面、客观、科学,进而为科研人员安心完成科研工作提供保障;第二,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健全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科研人员研究课题的热情,从而加强科研人员对研究课题的重视,保证科研人员能够在保证研究进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对科研质量的提升;第三,加强对课题结题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科研部门需要结合任务书,对科研人员的课题指标、任务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查,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课题结题的管理。不仅如此,科研部门还可以邀请相关的医学专家,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定,从而提升科研人员上交课题结题的质量。

4科研项目管理成果阶段的应用

科研项目成果不仅是对科研人员能力的肯定,同时也是科研人员研究水平的认同。因此,加强对科研项目成果的精细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需要科研部门进行积极的宣传,加强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让科研人员对基金的管理等进行明确,保证科研人员合法权益的保证,促使其科研活动的规范化;其次,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对于多次发表专业论文、研究课题等科研人员进行奖励,从而在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再次,将研究成果迅速进行转换。科研部门需要将科研成果尽早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增强其实际效果,提升临床水平;最后,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发挥桥梁的作用,通过加强与企业等的技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将医院的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推广。

篇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且呈多元化、复杂化,科研经费普遍粗放式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实施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是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新举措。

一、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主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信息化为依托,以经费预算管理为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科研经费管理的薄弱环节,针对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细化具体的管理措施,将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可行性分析

1.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引入精细化管理符合国家政策和改革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数量、教师数量和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数均有大幅度的提高,经费来源渠道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然而,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导致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探索科学管理方式,借鉴其他行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方式,引入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2.科研经费业务运作具有精细化管理特征,符合精细化管理原理

科研经费的管理环节涉及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管理,财务部门科研经费预算的审核、结题项目经费决算的审核、项目负责人编制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和决算,审计和纪检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和监督等,这些环节都具备细化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管理、明确职责分工、规范业务流程等精细化管理特征。这些环节都与精细化管理相匹配,符合精细化管理原理。

3.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是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培育高职院校科研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今天,高职院校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资源向优质高职院校流动,高职院校显现出分层分化趋势。科研是高职院校三大核心职能之一,而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科研工作开展的水平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进而影响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对培育高职院校科研核心竞争力,树立高职院校品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四个方面

1.规范化推进精细化

管理要规范,制度要先行。科研经费管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环节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推进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1)建立培训制度。一是对学院领导的宣传与培训。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与学院领导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密切相关,要着力提高学校领导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他们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意识,为学院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对科研人员的培训。高职院校科研人员一般只具备自己专业领域的研发能力,对科研制度、财务知识了解甚少。为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合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就需要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加强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经费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三是对科研管理、财务人员的培训。在大数据时代下,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各类数据海量膨胀,更需要财务管理、科研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升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2)建立预算评审制度。预算是保证科研项目按目标和计划实现的重要手段,对合理配置资源具有主导作用。课题负责人应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预算,杜绝随意性。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需会同财务、审计、资产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本校拟申报立项的科研项目进行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和验收可行性的预算评审,提出预算审核建议,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预算评审建议调整预算编制。预算一经批复,一般不能随意更改,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即使有调整,也要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履行预算调整手续。(3)建立动态监督与预警制度。高职院校对科研项目的监控主要是事后的抽查审计,很少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因此,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审计部门可以联合财务、科研部门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可以将预算执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审计;二是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年度科研考核指标,作为奖惩依据;三是可以在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模块中设置动态监管和预警功能,自动检查经费使用情况,系统可自动提醒课题负责人及财务部门,及时进行控制调整,保证项目负责人在其权限范围内规范合理地使用经费。

2.系统化完善精细化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活动,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列过程,既涉及学院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又涉及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的全过程,需要学院统筹领导,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权责,构建多部门“统一领导、协同创新、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最终形成既有利于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具约束力的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

3.数据化实现精细化

科研经费管理包括从项目申报、项目预算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经费到账、经费支出、经费决算、评估考核等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繁杂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独立管理,存储分散,数据量大,收集、整理难。所以,高职院校需实现科研经费数据化管理,对积累的各类相关经费数据库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提炼,以此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进而为学校宏观科研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数据化实现精细化。

4.信息化保障精细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产生了科研项目、经费、成果、科研人员以及专家库等各类型数据信息,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强的科研经费管理需要,迫切需要运用数据库和网络化信息技术,整合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财务、审计、资产、院系部门、课题负责人等信息资源,搭建互联互通、一体化的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形成一个动态监管的科研经费信息管理体系,保障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Z].2015.

篇3

二、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不尽合理,使用的任意性较强

一些高职学校在科研经费的预算时,一般是由项目的负责人具体落实编制,但在项目资金的编制方面很多项目负责人对于《预算法》的认识不是很深,编制过程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对后期的科研经费的使用缺乏必要的预见性,而整个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没有专业的财务会计的参与,所以预算编制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这就造成了执行预算的时候,出现很多实际没有的开支项目,因此项目中的一些票据违反财务管理相关制度,随意更改,资金使用混乱。

(二)科研成本难以确定,相应的资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教师既是教学的承担者,也是相应科研任务的实施者。他们在开展相应工作的时候,其工资、福利主要还是由学校的正常工资中发放支出,做到了科研经费与教学保障资金的相对独立,但是在科研资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教师将科研经费用于一般性的教学材料的购置之中,因为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科研经费使用成本难以核准,有时这种重复购买材料是一种资源浪费,也是我们不提倡的做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又出现了成本难以核准与资源浪费之间的矛盾。同时还有一些院校的科研经费的产出比例失衡,科技转化率较低。

(三)一些地方的科研经费存在报销违反规定的情况

上级部门下达的项目资金,在一些高职院校里,存在校级提取相应的管理费的情况,剩下的资金将进一步分配给相应的项目负责人使用,学校对下面项目资金的使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项目资金的监管出现了真空地带,造成潜在的资金使用风险。另外,有些学校领导为鼓励科研工作,对科研经费监管实行较宽松的政策,特别是对一些横向课题,认为这类的项目经费属于“代管”而非“监管”,在使用科研经费支出的报销审核尺度比较宽松,只注重票据的合法性,签字等手续是否完备,造成最终的报账出现一定开支项目与实际使用不符的情况。

(四)剩余资金使用不规范,科技经费使用效率低

剩余资金的使用是困扰很多科研小组的问题。项目验收阶段,一些列支的项目没有花完,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会让相应的科研人员将手中的实际开支的账务拿来报销,出现了一种报假账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些学校的做法是鼓励厉行节约,将剩下的资金按比例分出一部分给相应课题组,作为一种奖金或是发展基金等,这种奖励性的资金管理相对比较松散,于是就出现了一些餐饮票、电话账单、人工费等这些与项目资金下发的初衷有着一定的出入票据。

三、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健全项目经费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将高职学校的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与校财务进行协调,进一步细化项目的预算开支的项目和资金量,做好合理使用、预期性强、合乎正常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相应的项目预算,财务部门与项目负责人进行协调,针对一些可能不太清楚的问题,多与上级沟通,向其他单位学习,细化保账的流程,明确相应的管理制度。

(二)细化支出,核准科研成本

相应的科研单位要严格执行相应的科研经费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区分相应的科研支付项目和教学支出范围,对于课题的核算进一步精准化,同时实行权责结合,将科研经费的使用权利和责任挂钩,进一步加强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对于一些敏感的费用报账实现严格把关(考察费、专家费、评审费等等),对于一些项目使用的房屋出租、水电使用等费用进一步细化开支,科学细化整个项目的实施成本。

(三)引进信息技术,严格资金监督审批

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借助现代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项目资金审核监督的制度体系建设,通过相应机制的建立,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支出情况可以随时在线查询,项目进程可以随时掌握,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进一步加大督促管理。这种网络平台的建立使得每一个项目有着一个专属的账号,只有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才能查看管理其中的数据,这种管理方式相对比较公开透明,项目支出的账面一清二楚。

(四)对科研资金的使用延伸考核机制

这个考核主要涉及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科研成果的转化的比重。不仅对项目进行考核,同时也对项目负责人进行相应的考核,落实其负责人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督促项目资金使用的集约化、效率化,将项目资金真正用在科研活动之中,促使其科学化、合理化管理项目资金的使用,学校层面、上级资金下发单位层面也要组织相应的第三方财务审查,将考核结论与个人年终考核、单位的评优评奖进一步挂钩,延伸考核的执行力。

篇4

高等院校知识与科技力量高度密集,是我国科技创新研究领域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然而随着高校科研工作创新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快,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加强科研管理工作,对于创新科研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科研工作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思想源于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它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追求各个管理环节的高标准、高质量;讲究精益求精,注重工作细化,强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都要制订规范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落实,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和规范管理,最大限度节约管理资源,减低管理成本。

2 高校科研工作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强化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精细化管理意识科研管理的主体是人,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在思想上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准确理解精细化管理的细节,通过培训与理念的更新,强化科研工作管理者对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理解,规范每个管理人员的行动。在研究、规划和部署科研管理工作中,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能力,并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科研工作管理人员只有准确领会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真正内涵,才能在具体工作中真正负起责任,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因此,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是实施科研管理精细化的前提,对于科研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2.2 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科研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推进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是不断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立项、科研项目实施,科研项目结题、科研成果管理等。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对项目申报者条件进行严格审核,对于申报内部立项的科研项目,科研管理部门要按照相关申报规定,重点做好申报项目的筛选工作,并对项目申报书内容进行严格审查,认真组织有关技术专家进行严肃认真的开题论证,确保科研立项项目选题方向的正确性。成功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人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控制。在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中,要加大监督力度,并对科研项目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同时要求项目负责人上交原始科研记录本及经费本。当科研项目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绝大部分的研究内容后,就进入了项目结题阶段,结题率体现了科研管理人员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能力,也反映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管理人员要认真对照申请书预定的研究计划,检查项目是否基本按照原定目标完成,内容是否真实,可以邀请相关专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议的方式,对项目研发水平和质量进行考评,确保项目组能提交高质量的结题报告。

2.3 科研成果管理精细化

成果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科研成果的形式多样,通过建立科学、量化的体系,从而对科研成果进行相对客观的比较,对于提高科研成果管理质量至关重要。对科研成果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评价鉴定科研成果,审查评议成果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对优秀成果进行鼓励、奖励、登记、汇总和上报科研成果材料,并协助有关部门建立科研成果档案等。做好成果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科研工作的效益,也将对科研工作的预测、科研计划的决策、课题选择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活动有反馈作用。

2.4 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科研管理工作者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财务制度规定,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合理分配科研项目经费,使项目经费得到有效使用。科研项目经费可开支范围涉及财务规定的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费、会议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印刷费、劳务费等费用,且经费的拨付领取,所开票据是否符合规定都需要严格审核,这就需要科研管理工作者重细节、重过程,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实施严格的审核、监控,对项目进展、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所有项目经费按实际到位经费核拨使用,保证科研经费专款专用。

2.5 精细化管理制度创新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落实到工作中就是工作制度。制度创新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创新,需要让每个管理人员都知道工作应当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要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抓细节、抓落实,让每项工作有目标、有监督。如果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模式太过粗放,不能做到精细化,就会导致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影响科研服务工作效率。

3 高校科研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引入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高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科研工作管理中,将精细化管理思想贯穿到高校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才能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保障科研工作的科学发展,增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篇5

1.1重立项、不重结题、不重成果 目前部分医院十分重视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包括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立项 ,重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而级别较低的课题以及项目的进展、结题不予重视。由于近年职称晋升对科研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各单位、各部门立项的课题越来越多,科研部门压力增大,但科研管理人手缺乏且良莠不齐,导致日常科研项目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工作粗糙,项目延期或不结题问题越来越突出,另外个别科研人员为了晋升职称突击申报课题,立项之后不予开展,或在开展过程中弄虚作假、不仅影响了本单位的声誉,对后期项目立项和资助受到负面影响。

科学研究成果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产力,也是衡量科学研究任务完成与否,质量优劣,以及科研人员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家每年在科研方面投入巨大,但科研成果产出甚少,即项目数与科研成果数不成比例,即使有成果,也没什么社会价值,几乎得不到社会的公认。

1.2经费管理不完善 目前各级别课题拔款经额均较前几年增幅较大,国自然课题经费几乎翻倍,但部分单位科研经费不能按计划书中的要求和预算报销,按相关规定科研经费项目主要包括检测费、耗材费、设备费、查新费、能源费、管理费、协作费、费用等,而某些单位将餐饮发票、礼品发票等在科研经费中报销。

1.3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部分单位虽然对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十分重视,但对科研管理部门的岗位设置比较随意,科研管理人员是兼职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全身心的投入科研管理工作,许多本该属于管理人员的工作反而由科研人员自己去做,无形之中给科研人员增加了负担;无法正常为科研人员策化、提供相关信息,无法解决科研人员的相关问题。

2 建议

2.1促进学科建设、加强学术交流 学科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要重视人才培养,构建合理人才梯队,尤其是青年骨干;对于医院的年轻人应该每年分批派出学习、交流,将外院的先进技术、先进方法引进来。大力扶持重点学科,培养学科带着人,使学科带头人在医院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发挥团队精神,在医院的发展中起学科人应该做到到"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等方式激发青年业务人员科研热情;加大科研投资力度,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我院近年不仅对立项课题负责人进行奖金奖励,还对课题经费进行一定比例配套。由于近年科研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奖励及配套经费积极落实。我院近几年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呈倍数增加。

2.2注重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医学科研档案学术性强、专题性强,研究周期长,少则两年,多则4~5年。可采用分年、分级别归档,项目研究结束时及时归档,使每个课题即要保持学科的独立性, 又要保持专题的完整性。

2.3提高科研管理队伍人员素质 要提高医院科研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科研管理人才队伍[1-3]。①要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②应熟练应用word文档、excell数据表和统计分析软件;③具有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④对科研信息敏锐,能够及时、准确将科研信息提供给相关的科研人员,以便申报课题和成果;⑤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留每年参加1~2次培训、学习,与兄弟单位相互交流、切磋、互通信息和经验,对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4医院科研经费核算有待加强 科研经费的预算是影响科学研究最终成果的决定性要素,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从而导致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建议:①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科研经费应纳入医院预算管理,结合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使用。给予课题立项人、科研成果申报奖励,对于不能按期结题给单位造成不良影响的负责人给予一定处罚;②课题经费支出时,先由课题负责人在相关发票上签字,经科研管理部门、院领导、财务科审批后方可报销;③财务部门单独设立科研基金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④加强医院科研资产及无形资产的管理科。

总之,科研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者与科研人员相互沟通、配合,是在院领导的领导下多部门协同的工作,因此,对于科研管理工作,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一个科学有效运行的科研管理机制,才能促进本单位的科研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规范 为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尽管教育部与财政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教育部与财政部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中也明确要求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作出了原则规定。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一些高校尚未根据科研事业发展实际制定适应本校现状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造成财会人员在经费管理中没有健全的制度可以参照,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不统一、不连续。一些项目负责人错误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的私人经费,财会人员审核与领导审批时也相对较为宽松,导致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

(二)科研经费预算不科学 尽管科研项目结题时,很多项目下达单位制作的结题报告中确实有经费使用情况栏目,并委托项目实施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及加盖财务公章,但是从以往来看,由于本校管理及上级监控不严,财务部门审核流于形式,因此,一般情况下,财务部门负责人都会签字,财务部门具体承办人员也会不假思索地加盖财务公章。同时,由于绝大多数项目负责人在填写项目申请书中的经费预算时,自己不懂也不咨询有关财务知识和科研成本,加之上级审核时只重视科研项目的可行与否,导致项目负责人、科研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学校领导等都在项目申请书上签字盖章,项目下达单位最后也批准立项,但无一个环节真正重视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项目负责人粗略的将科研经费总额分摊到几个成本项目中,导致预算精确性较低,没有达到科研经费预算的真正效果。

(三)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 由于缺乏科研经费开支范围限制,直接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的不合理问题。山东省2006年度审计报告披露:一些单位科研经费中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开支仅四成,其他的都被作为管理费用、人员经费、招待费,甚至本应由科研人员个人承担的家庭电话费、交通费、学费、私家车保险费和维修费也从中列支。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安排的一个项目到审计时开支的经费中,实验材料费仅占5.6%,而招待费、管理费、劳务费、办公用品、电话费等开支竟占到94.4%。山东大学两个科研项目分别有14笔和9笔开支是以“计算机耗材”、“办公用品”等虚假品名的发票报销。

(四)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关联不够 科研经费是特殊的专项资金,需要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通力合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科研部门一般只重视每年争取到了多少项目及其级别上有无突破、到位经费的多少、增幅以及成果的鉴定,不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将经费管理的责任全部推给财务部门。而财务部门只注重经费的收支核算,未及时向科研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缺乏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与配合。

(五)科研成本核算不严 为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了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允许将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印刷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它支出等计入科研成本。但在高校成本核算实际上是核算科研项目的直接费用是否用完。主要原因:一是对一些间接费用,由于教学与科研密不可分,造成了科研成本的多重性与难分性,如水电、科研场所、图书资料、房屋、人员工资、奖金等并未纳入科研成本。二是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关于严肃财经纪律 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规定:“严禁从课题经费提成用于人员奖励支出”。一些单位为鼓励科研人员争取课题经费,自行制定内部政策,从获得的课题经费中提成用作科研人员奖励支出。按规定,人员费应按照研究人员的工作量和国家相关标准在课题预算人员费科目中据实列支。人员费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课题经费用于人员奖励等超出预算范围的支出。

(六)科研经费资产流失严重科研经费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流失。一些科研人员与不法商店勾结,将科研经费购买的电脑等固定资产故意开成电脑耗材等。二是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私“有”化。一些科研人员在使用科研经费购买设备时,尽管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规定进行采购和入账,但是在项目结题后,该设备却一直归科研人员使用。三是科研人员无偿使用学校设备,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七)科研成果价值管理难 相对于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而言,对科研经费形成的无形资产的管理更加薄弱,主要是高校财务制度中没有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学校科研部门虽然对专利权、版权、软件等进行登记,但是并没有制订出具体价值管理。

(八)经费结余资金管理不完善 据2004年审计署对教育部等中央部属18所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审计,至2003年末13所高校有1.73万个项目已结题却未按规定结账,结存资金3.69亿元还滞留在已结题项目上。

(九)科研经费监督不力 “热规定,冷监控”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一大特点。在报销过程中,财务部门对各项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监督力度不够;科研部门依赖财务部门最后审核;审计部门在国家未制定科研审计管理办法,学校也未要求审计部门加强对科研经费审计的情况下,审计部门无法发挥其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作用。

二、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加强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管理好科研经费,就必须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一是基本制度。对纵向科研经费,要根据教育部与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教育部与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关于严肃财经纪律 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等的规定,注重和突出政策性,制定《纵向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规范纵向科研经费的使用。对横向科研经费要立足推动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合理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强调灵活性,制定《横向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明确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对校内科研经费,要制订更加严格的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二是制定《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定》,根据科研项目相关资料,如支出审批手续、目书中的预算科目与金额、合作单位名称、合法有效的票据等,支付科研经费。三是制定《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第六条禁令明确规定:“严禁课题结账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长期挂账报销”。高校应制定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科研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科研合同,按规定及时结题。四是制定科研经费资助制度。科研经费资助应体现“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理念,资助的方向更多的放在资助学科和申请人的优势上,选择优等的申请者给予资助。五是制定《科研经费审计管理定》,对每个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都要进行审计。审计部门要事前参与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对重大科研项目和大额科研经费的支出要事中进行会审,事后则要对所有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进行审计分析并作出结论。

(二)明确科研项目支出范围 对来源不同的科研经费应当分类管理,确定不同的支出范围。如校级(包括无经费资助的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的支出范围可以明确为:差旅费、通讯费、上网费、邮寄费、查询费、调研费、会务费、论证费、测试费、印刷费、复印费、纸张文具费、电脑耗材费、论文版面费、出版资助费、图书资料费、实验材料费等,严格禁止发放劳务费、奖金及招待费。纵向有支持经费的科研项目的支出范围是在校级科研项目的支出范围的基础上,再适当开支如下费用:会务费、鉴定费、仪器设备费、培训费、设计制作费及一定比例的劳务费、招待费、出租车费等,但必须认真审核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的必要性和真实性。对横向科研项目的支出范围,在原则上包括校级科研项目和纵向有支持经费的科研项目的所有支出项目的同时,还可以明确将科研与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仪器设备费、房屋折旧或使用费、专业图书资料费、水电费费、实验材料费、科研人员费等包括在内。

(三)确定经费的支出比例 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无疑是科研经费的一部分,但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支出水平。对项目管理费可按照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学校安排使用;没有规定的由学校予以规范,根据财务制度允许的分摊方法分摊计入课题成本,在项目预算范围内列支。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最高不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并应当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对于人员经费、招待费、出租车费、礼品等,要有科学、合理、有效的制约机制,保证科研经费的支出比例合理,将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到项目过程中去。

(四)完善预算管理 首先,要集中核算。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均是学校收入,必须全额纳入学校综合预算编制中,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课题编号、专款专用。其次,科研预算管理必须强调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科学性,既要反对漫天要价,也要反对低报预算,以提高申报成功率的砝码。重点是确定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细化编制内容,按用途分逐一在预算中列示。考虑到项目经费预算的专业性,学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应当提供项目预算服务。科研部门要细化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财务部门必须在经费使用前明确各类费用的支出标准。

(五)规范资产管理 国家和各省市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都明确规定: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归项目依托单位,必须纳入项目依托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与管理。因此,除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中另有规定外,凡是运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与学校用其他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一样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项目负责人必须配合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保管、维修、报废、报损、清查等工作,特别是在项目结题时, 应及时做好清理、移交、保管人员变更等手续。另外针对高校科研经费按课题拨款、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的现状,可实行高校现有仪器设备有偿使用的办法,发挥本单位已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也可尝试对资产实行统一管理、有偿调配、专人负责、定卡、定人、统筹使用的办法。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执行。

(六)加强部门配合 科研部门在主管项目的同时协助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科研人员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及结题决算,并且在项目经费的使用过程中指导科研人员按照有关财经法规合理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明确权责、积极配合,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七)加强全方位监管 建立由财务部门、科研部门为主管,资产管理部门、审计和监察部门参与的科研经费监管信息系统。由科研部门将科研课题名称、下达经费单位、研究期限及经费预算方案等信息录到课题负责人名下;财务部门负责将收到的每笔收入、发生的每笔支出明细录到每个课题中;课题负责人通过密码可在网络上查看自己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结余情况。实现数据共享,达到管理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有效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监督的水平。

篇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高校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如何加强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成为当前高校管理上的一个难题。本文基于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视角,采用预算精细化与科研经费定额控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提出问题,找出主要原因,并运用天财高校财务软件5.0进行科研经费额度控制设置,从而得出实行科研经费额度控制后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程序,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缺少科学性,精细度不高。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预算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人员编制,很少有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部门参与,结果是项目开支比例结构不合理,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项目负责人往往从风险角度考虑,故意把预算数做大,从而使科研所需成本增高,导致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缺少科学性,精细度不高,预算弹性较大。

(二)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支出结构欠佳。(1)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缺乏可行性,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目前,多数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实行的是项目负责人负责制,从主观上放松了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度。项目负责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本着节省自身科研经费的观念,凡能从学校正常经费报销的,就千方百计地挤占事业经费,造成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迟缓、经费结余金额较大。(2)信息化管理不到位,导致沟通不畅、支出结构欠佳。财务部门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能与日常核算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控制系统,财务人员不了解科研经费预算核定的范围、用途和标准,只按照财务规章制度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核算管理,财务部门与项目负责人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项目负责人无法及时了解预算实时执行情况,造成科研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相脱节,产生不按预算执行、超预算执行和无预算执行问题。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和绩效考核机制。(1)科研经费的预算缺少有效的监督手段。由于财务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了解科研活动,不熟悉项目的进展,不了解科研经费的运用情况,不跟踪经费的使用,从而无法对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有效的监督。(2)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我国科研经费预算绩效考核目前仍处在试点阶段,大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预算尚未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缺少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指标及标准,缺少奖惩机制,从而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在实际工作中,科技处着重于争取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通常科研经费到账后一般只提取5%的管理费,对经费的去向一般不过问。而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筹集、用于哪个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由于信息不对称,目前高校财务处只能是履行简单的报销手续,在实际报销过程中,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真实性没法把关。科技处和财务处对科研经费缺乏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容易造成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五)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一是财务系统缺少结题时间控制,所以对项目是否结题无法显示。二是科研管理系统虽然标注项目结题,但由于科研管理与财务管理系统相脱节,其结题信息难以及时传送到财务管理系统,造成许多科研项目在完成结题验收后,在账面上一直留有余额不结账,甚至长期挂账。在项目结题时,为了满足一个项目的结题验收,可能会把其他项目的支出与本项目的支出同时进行调整,容易导致项目之间支出混乱。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两条线。高校科研活动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研项目管理;二是科研经费管理。近几年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一般由科技处负责,包括科研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科技处重点关注的是科研项目是否能够立项并获得支持;财务部门负责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对科研资金的筹集与取得、投入和运用、耗费和补偿等全过程缺乏综合管理和监督。这客观上造成了科研经费管理中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无人问津的“真空地带”。

(二)对科研经费属国有资产的认识不足。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在科研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课题负责人负责制”,科研经费到账后由高校统一扣去一定比例(一般为5%)的科研管理费,剩余的科研经费由课题组自由支配,绝大多数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是靠自己的能力争取的,在经费支出过程中随意性很大。财务人员对待科研经费也持“从宽心态”,导致科研经费管理问题越来越多,涉及金额越来越大,并且长时间得不到纠正。

(三)监管机制不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涉及高校的财务处、科技处、审计处等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针对科研经费进行专项业务控制与监管,造成高校对科研经费监控职能的缺失。

(四)信息化管理缺位,财务软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财务处缺少一套有效的、能与日常核算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控制系统,即便是运用了软件系统的高校也没有充分利用软件的额度控制功能。

(五)科研人员缺乏财务知识。绝大部分科研人员对高校财务制度与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财经政策并不十分了解,缺乏科研经费的预算、使用等简单的财务知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科研经费管理缺失。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一)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与协调。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作为科研经费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财务数据估测、预算编制、中期项目评估、项目完工决算都离不开财务处的专业指导。财务处也应该了解科研工作的相关业务政策,与科技处共同管理科研经费。只有在这两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共同管理下,才能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科研项目的立项、支出、效益、决算内部管理信息的无障碍沟通。

(二)细化预算编制。科研项目负责人首先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提出总体预算方案,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再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对预算编制内容进行全方位分析、分解、论证和测算,充分考虑各项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财务人员配合项目负责人对各预算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逐项细化编制,根据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对各支出科目的限定,对每一个支出数据进行详细的计算。对预算编制中容易混淆的支出科目,财务人员要提醒项目负责人引起重视,例如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差旅费预算,而不应列入会议费预算;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费用应列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预算,而不列入差旅费或会议费预算。

(三)充分利用天财高校财务软件5.0“额度控制”功能。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打造科研经费预算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项目负责人、科技处与财务处的沟通协调。财务处运用现代财务软件,将批准的项目预算金额按明细科目初始到计算机系统中,在科研经费日常报账过程中,计算机系统会自动提示相应科目的控制额度,并进行超支控制,便于财务人员和科研项目负责人随时掌握经费支出情况,同时科技处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1.项目额度字典和支出科目设置。满足额度控制需要的支出科目设置,必须保证每一额度控制项目都有明确的支出受控科目。

2.额度控制项目设置。

3.项目额度支出科目设置。即建立额度控制项目与支出科目的关联关系。基于财务软件的开发特点并从简化系统设置考虑,项目额度支出科目设置可根据控制需要依次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凡能够通过上级科目控制的,额度控制项目直接与该上级科目对应;(2)若某科目的下属明细科目(不一定是最末明细级)涉及两个以上额度控制项目的,额度控制项目应当分别与相关同级明细科目对应;(3)若某一科目无明细科目但其核算内容涉及两个以上额度控制项目的,应通过增设明细科目与相关额度控制项目对应。

4.项目控制额度录入。将批准的项目预算金额按明细科目初始到计算机系统中,在科研经费日常报销过程中,计算机系统会自动提示相应科目的控制额度,并进行超支控制。额度控制启用后科研经费核算流程也将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启用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程序及在对科研经费进行总体指标控制的同时还要对其具体使用费用指标进行控制,在项目初始化时,将经费细分为业务费、差旅费、材料费、测试费、资料费等费用。在使用中如出现个别费用超支,系统会做出相应的提示。这样就能保证科研经费按照申请计划使用,做到事前控制。

(四)实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1)建立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高校审计处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申报、执行和验收的监督检查,督促项目负责人按预算执行;上级科研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也应定期组织或者委托事务所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监督检查,形成科研经费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增强预算执行监管的威慑力。(2)加快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机制建设。遵循“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时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分析评价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断增强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还要注意考核结果的反馈,只有真正做到公开、公正、规范,才能使绩效考核机制发挥其激励作为。

(五)建立资源共享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信息平台。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高校实现财务处、科技处、设备处、审计处、课题负责人以及资产管理处等相关部门的系统对接,实现实时交互信息平台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通过财务管理与科研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等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科研项目经费到账后,科技部门在项目管理系统录入科研课题名称、项目性质、经费来源单位、合同期限及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方案和项目负责人的同时,可以直接在财务管理系统生成项目信息,不必再重复输入项目名称等相关项目信息,只需将每笔收入、支出明细输入到账务处理系统中,项目负责人通过网络可随时查看到自己项目的所有信息。

高校可以深层次开发财务经费查询系统,对科研项目进行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比如项目自“立项日期”到“结题日期”各年度的拨款、支出进度分析、资金结余情况、各年度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职能部门也可以通过该网络平台及时获取准确、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减少重复工作,达到管理环节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化、高效化。

(六)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科研经费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水平。而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高校面临的内外发展环境在不断改变,这些变化要求高校财务管理方式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业务能力必须不断提升。因此高校应提高财会队伍的学习能力,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工作能力,改进服务态度,本着服务创新的理念,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财会队伍。将这种服务理念更好地渗透到科研经费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好经费使用关,更好地为高校和社会服务。X

参考文献:

1.乔春华.论高校经费科学化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12,(02).

篇8

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逐渐的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工作,在近些年的科研项目中,明显加大了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同时,对于项目的专业化管理、系统化经费使用、高效性的科研经费拨付等多方面的管理进行强化。国家在强化经费投入的同时,也使得科研经费的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对此国家在出台和修订部分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构建出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强化了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逐渐细致化和精密化。在构建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强化预算约束性效果的同时,重视对精化管理的特点分析,强化对科研经费的监控和管理。

一、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是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构建出完善的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项目,需要借鉴和融合精细化管理,从而保证预算环节的高效性和有根据性,保证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和细致化,完善科研经费和研究任务之间的关系;在编订预算的过程中,要求预先制定完善的流程和程序,同时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在财务专家的把关和审核之后,根据农业的季节性特点以及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及时对项目进行调整,构建出完善的调整方案,根据相关的报批程序审核项目的执行效果。在农业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强化精细化管理的特点,明确各个具体项目的预算、管理流程,强化对各环节的权责划分,使用有效的方法将主体有机融合,构建出完善的责权一致的管理网络系统,保证经费预算处在高效、科学的监督体系之下,从而保证整个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项目研究工作的综合效益。

二、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是现阶段提高农业科研效率的有效手段,要求在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之上,构建出科学化、系统化的生产、管理流程,实现对科研项目的制度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2008年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提出了在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求强化精细化管理的概念,这也是我国各级单位强化财务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开始和标志;2014年财政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对精细化管理的管理。对于现阶段的农业科研院(所)而言,要求在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强化对预算关键环节的管理和分析,构建出系统的科学化管理编制,细化和完善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采用刚性的制度规范措施,构建完善的责任落实效果,提高和完善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农业科研中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精细化不足

在目前的农业科研单位中,科研工作者对经费预算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在争取和申请科研经费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由于缺乏对申请项目和预算编制等多方面的联系和结合,并未体现出实事求是的效果,导致整个科研项目在进展和推行过程中,并未结合项目的经费需求进行严格的预算规划,导致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同时大多数的科研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对各项费用的内涵缺乏科学地认识,由于经验不足或者错误预算,使得科研经费无法进行细致和划分,进而导致整个预算管理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缺失。

(二)合理化不足

在部分农业科研单位中,由于缺乏预算协调机制,导致项目的需求和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出现了预算编制要进行调整和完善。但是在部分单位的项目预算中,并未考虑到经费的使用情况,没有对项目和经费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出现擅自调整预算,进而使得整个预算并未按照原定流程进行,没有遵循具体规定进行备案呈报工作,出现了相关负责人因退休、调整、离职等多方面的原因出现项目预算的更换。在项目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在项目合作以及外部协作的过程中缺乏对预算管理的充分认识和分析,导致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并未根据科研项目进行完善的资金拨付机制,也没有通过合同任务书的订立以及对项目任务书的构建进行经费管理,导致在参加项目的过程中,并未构建出完善的外拨经费管理机制,因而在拨付资金之后,整个监管系统缺乏有效的监管。

(三)执行力不足

在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的项目管理中,预算和资金管理主要由项目负责人采用全权负责制度。在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机制之下,项目负责人对于项目资金的管理和支配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当出现一个项目负责人管理多个课题项目之时,很多时候因为精力不足导致对项目的支出和预算的管理缺乏实质的管理工作。一方面使得整个科研项目的收支费用并未按照列支的项目进行及时的管理和处置,财务人员的日常费用支出成为单位的公用费用开支,出现事业经费的挤占,使得最后的项目验收工作出现了人为的账务调整。另一方面加强了对相同类型财务的支出和收入,导致科研人员在未考虑项目的研究和进展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进行签字确认工作,很容易出现项目之间出现交错复杂的使用问题。在项目验收的过程中,人为调账行为时常出现,会出现不合规的发票和支出。另外,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支付中,科研项目的经费直接由财政预算拨付,在经费使用和下达过程中存在时差性,同时经费预算的管理未进行有效监督,导致出现相互垫付的现象,达不到预算的实际效果。

(四)考核力度不足

当前在很多科研项目中,过于重视科研经费的申报和使用环节,而忽视了对经费预算的考核和评估环节,在绩效考核和信用评级制度的建设中缺乏力度,导致出现项目执行效果欠佳和未达到系统地评价指标及标准。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奖惩制度,整个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缺乏鉴别能力,整个预算的执行难以做到实时定量的考核。

四、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地编制体系

为了使农业科研经费预算合理化,首先,从事农业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要转变传统的忽视管理注重争取的观念,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要根据类似的研究活动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严格遵循相关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的要求,综合考虑科研项目的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对预算编制的整体进行分析和论证。在对每个预算科目内容都分析清楚的基础上,对预算支出的各项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细化,对具体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地预算,展示出具体的预算过程,结合科研项目的资金实力进行编制。同时,农业科研部门要积极联合财务及资产等部门,对预算编制的各项经费进行审核,科研人员要根据审核意见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修改,尽可能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合理规范农业科研预算经费的调整手续

科研经费预算的执行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资金管理办法和具体的编制内容等规定,对各个项目的经费支出状况进行明确,通常情况下不能进行调整。如果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必须要进行调整,要遵循有关的规定,利用慎的态度进行合理地调整。现阶段,农业科研预算的调整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报批调整,其二是主持单位进行审批调整。如果科研项目出现预算资金数额变化或者合作单位的预算出现调整,需要进行报批调整。或者出现其他的情况,如预算金额没有出现变化,一些具体的材料费用、加工费用以及其他费用要进行调整的,由具体的负责人进行申报,单位进行审批,负责审核的管理部门在一些关键的环节进行明确。

整个科研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项目预算的调整,需要将进行这些项目调整的原因以及具体的金额进行详细地展示,同时要展示出详细的证明材料,将这些资料申报给相关的管理单位进行审核;管理单位要遵照相关的规范对合作单位及项目的科研人员以及经费和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在进行审批之后要及时的告知相关的人员,对课题项目的预算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

(三)强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中的精细化管理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首先要通过会计信息软件进行合理的额度预算控制,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具体可以采用逐个控制、浮动调整的方法。将通过审核的科研项目预算支出的费用金额按照具体的会计科目在会计预算系统中进行录入同时设置合理的额度,如材料费、设备采购费用、人员薪资及其他费用等制定出合理的浮动比例。通过这样的设置,如果这些项目在单类或者预算总额超出一定指标之后会进行自动警示,有利于科研项目的管理人员对各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对预算执行进行有效地监督。

其次要强化在科研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各个项目和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制,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切实融合到整个项目的预算管理中。项目管理部门要做好整个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执行工作,对项目经费的收支、到账以及结余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了解。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对预算中的各种票据进行认真审核,对于其中不符合规定以及一些虚假票据不予受理;对于一些不完整和不准确的票据实施退回。而科研部门要对项目的经费支出和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督。

(四)完善和健全考核制度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要精细化管理,必须加快科研经费绩效的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定出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可以通过有关的定性定量指标进行有效分析。定性分析指的目的是确保科研项目可以实现最终的目标,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开支的范围是否符合相关的制度。而定量分析可以通过科研经费预算完成的具体指标来体现。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做到公正、公平,将考核结果进行反馈,使得绩效考核机制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五)提升化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预算管理理念

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要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要正确地认识到经费预算是通过对科研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经济利益等合理的计算所得出来的,对于预算来说,其本身并不是科研项目的最终目标,而是实现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要及时了解和学习一些有关财务的知识,这有利于科研项目在进行经费预算的编制中和财务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科研工作人员要积极地向财务人员和相关的管理人员反映科研项目的实施状况,采纳合理的意见。同时财务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充分参与到科研项目的预算中。

五、结语

农业科研项目对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促进农业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要加强对预算经费的编制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当前国际宏观层面对于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要求相符合,形成全新的经费管理理念,要将财务人员和科研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融合,满足相关人员对科研经费的了解和掌握,更进一步的加强对于经费预算的管理,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项目的经费进行有效合理地使用,加强监督,最终提升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宋雯雯,陆学文,周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4(11).

[2]任红艳.从绩效预算角度对规范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4(04).

篇9

(1)综合类(综/01):具有宏观性、综合性的科技文件材料,主要包括与油气勘探与开发相关的规划、发展战略、年度计划等资料,以及与探矿和采矿管理有关经批准

的申请材料、资格证书等管理性文件,以及重要会议、考察形成的资料。(2)测绘类(测/02):与地形、地理测量、和地质测量及导航、定位等测绘成果报告、原始记录、数据处理资料、成果图件、合同书、评审意见书等有关管理性文件。(3)地质勘探类(地/03):地质勘探各阶段形成的勘探报告、评价报告和储量报告等(包含相关支撑材料),及其它有关管理性文件。(4)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探类(物/04):地球物理(地震、重力、磁法、电法等)与地球化学勘探所形成的成果报告及相应附件材料,及有关管理性文件。(5)油气田开发类(开/05):油气田开发各阶段形成的开发方案、油气藏描述等成果报告,开发数据等综合性资料,及其它有关管理性文件。(6)单井类(井/06):单井的钻井地质、钻井工程、测井、试油及试采等成果报告,地质录井资料,样品分析、鉴定成果资料,各种仪器的原始记录及其它有关管理性文件。(7)科学技术研究类(研/07):石油天然气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勘探方法和解释研究,及其它有关管理性文件。(8)实物地质资料类(实/08):包括岩心、岩屑,标本,光片、薄片等及有关文字说明。

以上八类资料基本涵盖了油气勘探与开发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其中实物资料,特别是钻井过程获得的岩芯和岩屑资料,具有原始性、唯一性与不可再生性,是检查地质工作程度,验证地质工作取得认识,评价项目进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把实物地质资料单独列出并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上述分类也成为地质档案馆接收、管理与提供服务利用的基础,是油气地质资料管理必须遵循的标准,确保后期的顺利查询与利用。

2.油气地质资料精细化管理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各项油气地质资料的数量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对已有的油气地质资料进行精细化管理,便于后期检索利用,服务科研生产,降低油气勘探风险。对这些地质资料的管理,必须流程化和标准化[4-5],建立和健全地质资料的服务制度[6]。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地质资料档案馆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从地质档案的接收、编录与管理、以及利用的全过程的流程,基本实现了对地质资料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2.1健全归档流程,提高归档效率

为使资料高效快捷地服务于勘探研究工作,提高档案利用率,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地质资料档案馆始终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档案管理,提高资料归档率。

一是实行“年初部署、年中检查,年底验收”机制。年初由地质资料主管部门根据年度生产任务情况建立《分公司项目设立情况表》,年中对照《档案归档目录表》进行中期督促检查,年底根据《分公司各部门项目进展情况表》及地质资料馆反馈的《地质资料项目归档情况表》进行检查验收考核,确保档案材料齐全收集、按时进馆。

二是实行“三提前、三严格、三审核”制度,强化归档管控和归档验收工作。“三提前”:提前沟通、提前准备、提前审要求;“三严格”:严格质量、严格标准、严格时间;“三审核”:审核数据、审核内容、审核格式。提高了地质资料归档效率,确保成果资料能按照规范及时高质量归档。

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加大地质资料归档流程和要求的宣传力度,通过“在线QQ咨询”、《接收资料问题反馈单》、《接收资料明细单》、制作资料标准实例包等多种方式,帮助项目资料提交人员了解归档流程、归档要求,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2精细编目与管理

油气地质资料接收之后,就是编目工作,在认真分析油气地质资料的内在联系和依存关系后,在公司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的框架下,分配具有唯一性的档案号。并严格按《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等规范进行著录。针对资料管理人员对著录标准掌握不一致的情况,地质资料档案馆对每个著录项进行文字说明,详细标注每个著录项具体要求,做到每位编目人员著录标准一致,编目档案资料规范、整齐。

对油气地质资料进行编目之后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库房管理,针对不同种类的资料,其库房的管理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岩心和岩屑实物资料需要独立的岩心库存进行保管,其对岩心等实物资料按序区块、按井别、按分类进行规范存放,在库区需设立实物资料存放示意图,以便于后期的岩心观察;对于后期的岩心观察与采样,严格实行登记制度,并跟踪岩心样品的采集及相关分析测试数据的归档情况。

2.3提高服务意识,高效服务科研生产实践

各类地质资料需要被利用,才能体现资料本身的价值。油气地质资料的直接利用价值就是服务科研生产,发现更多的油气资源。因此,地质资料档案馆紧紧围绕公司油气勘探和科技攻关等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档案资料服务活动。

首先,提高服务意识,健全资料利用流程。对于在油气地质资料借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资料借阅流程规范化,高效化。资料利用方式主要以复制光盘、拷贝、借阅、现场观察、老井资料复查、取样为主。并打破地质资料封锁,与系统内的兄弟单位及省区地矿资料馆进行资料交流,避免重复工作和资金浪费,同时推进油气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地质资料服务利用效率与水平。

其次,紧密围绕油气勘探和科技攻关工作,集中人员针对性的开展油气地质资料的整理,力求以最快速度服务科研生产。比如,在涪陵礁石坝页岩气田提交储量工作过程中,地质资料档案馆集中人员对涪陵区块所有的地质资料档案目录进行整理,通过将钻井报告及数据、测井报告及数据、分析化验、地质设计以及试气成果等档案资料整理,形成专门的涪陵区块资料包,为分公司页岩气储量申报及时提供了支持,减少了研究人员查询和借阅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3.油气地质资料精细化管理助力高效科研工作

地质资料的接收、编录与管理以及有效的利用,能够有效的促进科研生产工作,为更多油气田的发现作贡献。而在发现油气田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地质资料,如果这些资料被及时的接收、编录和利用,又会发现新的油气田,从而实现利用地质资料发现油气田的良性循环。本地质资料档案馆对馆藏油气地质资料的精细化管理,覆盖了地质资料的接收、编录、管理和利用的全过程,能够促进高效的科研工作。下面以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为例加以说明。

篇10

2.大连医科大学校务办公室,辽宁 大连 116044)

【摘 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融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对于提高科研及经费管理的规范性和创新性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精细化理念的梳理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精细化管理在医学科研经费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与实施办法。

关键词 高校;科研管理;基金管理

作者简介:张倩怡(1987.04—),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理学硕士,大连医科大学肿瘤中心,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相关研究。

尹立鹏(1987.08—),男,汉族,辽宁大连人,工程硕士,大连医科大学校务办公室科员,助教,主要从事高校管理与医学人文及高校发展规划研究。

李洁(1986.10—),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管理学硕士,大连医科大学肿瘤中心行政助理,助教,主要从事科研管理相关研究。

通讯作者:张洪志(1985.12—),男,汉族,辽宁凌源人,医学硕士,大连医科大学肿瘤中心行政助理,助教,主要从事科研管理与人才培养相关研究。

科研经费是高校带动项目研究,鼓励和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杠杆。作为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医学科研经费的管理应贯穿于受资助项目申请、实施与结题的全过程;这是由医学科研的特殊性决定的。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学科研与经费管理是将创新性和规范性有机结合的理念,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单位所接受。

1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梳理

精细化管理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企业,是现代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化的新理念,从根本上起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其在医学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就是将“公正、公平”落实到管理中,提升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医药项目管理体系;同时也就建构了支撑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三大重要因素。

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相伴而行,二者都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科学地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细致化、质量化,进而提高项目经费预算的执行力和效率,整体提升项目的效益与竞争力。其实质,是对医学的执着追求,是服务理念精细化的必然要求,常将基础管理引向专业管理层面的深入。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模式,是做事注重细节的一种永恒认真的态度。责任和执行是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管理指标,而量化和考核则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关键点。其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质量管理年活动,而是基于经费预算开展的分门别类的规范化审核与执行。

2 精细化管理的运用

目前,普遍采用课题组负责制实施科研经费管理,保证了课题组经费使用的自由与便捷,但同时也滋生了诸如:预算执行性不高,使用与监管脱离,财会网络化与核算信息化偏低,重复资助及虚假支出等情况[1]。科研经费的管理要正确引导和组织科研活动,调动和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要杜绝科研经费支出中的不良现象。

2.1 全程管理

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开端,此环节的关键在于经费预算的制定。项目的实施进度、工作方案、支出比例、预算说明和预期成果等应协调统一,均应由科研、财务部门全程参与制定,经费预算一旦制定应严格落实执行,若需进行修改应严格遵守相关程序。

科研项目实施中与结题时则更需精益求精,强化科研、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在项目年度汇报、阶段审核与中期考核中应包含财会核查,并实施结算网络化,审核信息化;实现课题负责人、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信息共享,经费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动态掌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2.2 质量管理

精细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增加管理环节,而是强调所有组织成员共同努力支撑起普遍服务的大平台。强化经费使用情况内审常态化机制,切勿至中期考核,甚至结题阶段才进行回顾性的审核。

科研部门不是凭空增加的管理者。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科研部门应通过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实现课题经费使用项目语言与专业财务报销项目语言通约转换。在此过程中,应强调财会网络化办公,经费预算应做到课题组、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均有掌握。课题组实行经费月报、分类汇总,科研部门实行规范登记、指导列支,财务部门做到严格审查、专人核销。

2.3 规范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结合项目的性质、经费的来源,制定相应的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把各种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由不同部门分工协作。

将申报和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制度上规定一旦项目得到批准,其经费使用应做到科学、规范、合理,从制度上保障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同时,科研经费的管理要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联系,能够从流程上保障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这样可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自觉维护学校声誉,保护科研人员,支撑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工作[2]。

3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核心是责任与执行,而责任只能在执行的细节中得以体现。因此,无论是在横向课题还是在垂直课题的管理执行中,分工协作和切实履职与审核信息的管理构成了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不同层面的中心要点。

3.1 责任管理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的规范使用影响较大。提升项目负责人的意识,加强对其教育和引导,提高其预算能力是实行责任管理的第一步。科研部门做好联络、统筹和承上启下的工作,组织好阶段汇报、中期考核与内部审计的结合开展[3-5]。在内部审计环节需要充分发挥财务部门规范化管理的积极作用,将项目结题前的内审常态化,做好阶段汇报,中期审核的审查与指导。

3.2 信息管理

管理科学是信息化的科学,其根本是对信息的加工与分享。精细化管理也不例外。科研经费的管理要做到专款专用、独立账户、三方登录、权限不同。实行课题组月报制,财务部门定期审核通报;建立经费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经费预算、实施管理和结题验收纳入管理体系,不但提升管理效率,而且还能节约管理成本。

3.3 组织管理

开展科研项目及经费二级管理,强调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的管理监督职能。课题组长直接向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负责,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积极参与到年度汇报、阶段审核与中期考核中,经过审核向科研部门提出书面意见,并对拟用科研经费购买的设备及重大调整进行论证并形成指导性意见建议。

3.4 审计管理

以审计结论支撑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工作是医学科研经费管理不变的追求与最终目标。[6]但目前国内科研经费审计存在审计课题不清、审计目标不清、审计范围不全面、审计依据不充分和审计时间不合理等需要改进的方面。[7]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加强审计的力度与功效,构建医学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审计,使审计有据可依;做好科研经费合规性审计,规范经费使用行为;加大资产审计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通过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评价,建立一套能够客观反映效益情况的评价指标。[8-9]

3.5 横向管理

医学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有直接来源于政府部门的专项拨款与来自于民间及企业个人的资助。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通过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支撑、科技合作及研究成果转让等服务性项目获得的研究经费。多年来高校横向科研经费虽然在总量上呈稳定增长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其管理上却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10]出现诸如:科研课题合同签订不规范,横向科研成本核算不完整,甚至以横养纵,科研成果疏于管理,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普遍存在等等,并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11]应针对性地加强横向科研课题合同管理,建立以成本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横向科研课题结题及评价管理验收机制等等。[12]

3.6 分段管理

纵向科研经费属于财政性拨款,是国家预算资金,不具有创收的成分。其管理应有别于横向科研经费。特别是医科大学的科研经费,主要是国家拨款用以解决困扰人民生活健康或浪费医疗卫生资源的重大疾病及公共卫生问题。合理进行经费和管理不仅仅是财务及审计的重要责任,更是支撑科研结题的重要方面。应切实建立投入机制、预算机制、核算机制,从预算、核算、结余和成果四个方面入手实行全面精细动态的管理。同时应加强相关法规等支撑体系的建设。[13-15]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责任、质量与科学,是对管理者提出的更高要求;是需要结合基金申报与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与效率化探索和实践。在医学院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以核算和审计支持科研项目结题,为科研项目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实现为医学科研及医疗水平提高提供保障。

综上,在医学院校中实现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是符合社会-国家层面的需要的,也是从制度-技术层面可以保障的,从机构-组织层面是可以实施的。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者及经费的使用者也是具有重大保护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秀华,闫晓慧.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26(1):27-28.

[2]邵晶晶,杜丽华,韩德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过程管理的中期管理实践及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1,25(3):181-183.

[3]刘璐.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26(1):29-30.

[4]王卫国,姚士洪.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石油科技论坛,2012,4:37-40.

[5]闫雪冬,陈瑛,张焕萍.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医学科研管理中的运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26(1):31-33.

[6]张爱华.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2014,17:120-122.

[7]曹毅,周儒婷.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亟待加强[J].审计月刊,2014,4:31-32.

[8]王亚荣.从审计视角探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90-192.

[9]曹荣.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探析[J].会计之友,2014,16:104-105.

[10]王辉.加强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J].会计之友,2012,35:125-126.

[11]王兴杰.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困境及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20-22.

[12]王丽,张海燕,陆莹.高校横向科研经费核算管理的几点探讨[J].现代商业,2013,34:250-251.

[13]邹群.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和对策[J].管理观察,2012,36:161-163.

篇11

中图分类号:F234;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07-02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高校科研水平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经费呈逐年增长态势,科研收入成为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拓宽,除国家、地方政府拨入的纵向科研经费外,还包括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科研经费。经费来源广、数额大,对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科研经费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搭建信息化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各高校越来越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很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出台了各种科研管理制度,从项目的申报、经费的使用和监管实行全过程管理。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借助现代信息化的平台,充分共享资源,整合科研管理业务。

(一)科研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相互封闭,形成信息孤岛

高校科研经费采用科研部门、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分级管理的机制。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管理,协助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填报预算、签订合同和办理结题。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核算,包括项目的经费立项、经费的使用、经费的汇总、经费的报表、经费的监管。

科研管理部门使用的是项目合同管理系统,财务部门使用的是经费管理系统,两个系统均属封闭系统,系统之间没有对接,数据不能交互利用,资源没有进行充分共享,形成信息孤岛。负责项目管理的科研部门不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负责经费管理的财务部门不了解项目的研究状态。

科研部门注重的是项目合同管理,主要以国家批复的课题编号和签订的合同号为基础进行管理的,而财务部门注重的是经费管理,按项目的财务编号来管理,财务编号与项目编号没有一一对应,项目信息不对称。

(二)资源共享不够,科研管理流程落后,工作重复,效率低下,信息不准确

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之间没有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信息传递不畅。受其影响,科研管理流程落后,工作重复,效率低下。如某些高校在科研项目立项时,科研人员不仅要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提交项目信息,获得科研部门审核,还要到财务部门现场办理经费立项。财务部门经费立项时,按科研部门审核单逐笔入账,并逐笔冲销科研到账款。这种模式下的管理流程非常落后。一是工作重复,浪费人力和时间,二是系统之间的信息会有偏差,不利于同步管理。

(三)科研人员与财务部门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不能即时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

科研人员是科研经费的主要责任人,对经费的使用负直接责任。现有的管理模式,没有提供供科研人员自主获取经费使用情况的平台。科研人员不能即时了解经费的当前余额,已使用经费的执行情况;不能随时知道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不知道哪些预算已执行完毕,哪些预算还有结余。

(四)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对经费管理的理解,角度不同,沟通困难,难于达成共识

每一项科研经费管理都有其特殊性,同一笔科研经济事项,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理解有偏差。财务人员核算时,会考虑每一项科研任务的特殊性,根据财务制度要求,合理进行经费的核算和归类,这就需要科研人员向财务人员提供项目预算资料和信息。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将项目的资料和信息纳入到财务信息平台,科研人员只向财务人员提供纸质资料,不便于财务人员操作,也不利于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二、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是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能适应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要求,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把财务人员从繁重的人工账务中解脱出来;加强科研信息化建设,能提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有效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使得经费的使用与预算一致;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能促进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的公开化,科研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能实时了解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当前余额和每一笔支出的预算控制余额。

近年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高校领导非常重视校园数字化建设,校园信息建设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校园信息建设将学校的教学、科研、后勤、人事、学工等资源整合起来,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变得顺畅了,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数据交换提供了便利。

三、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的设想和构建

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的构建,首先应梳理科研经费管理和控制流程,利用信息一体化平台,使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对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管理,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财务部门对科研人员开放信息平台,方便科研人员网上自助报销,随时查询项目经费使用情况、项目经费余额、项目额度结余和打印结题报告。

(一)实现科研经费立项信息化

1.经费到账数据对接给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从银校互联系统中下载科研经费到账清单,传输给科研管理系统,实行系统对接,数据共享。

2.科研管理系统中的立项登记。科研项目负责人登录科研管理系统,填写立项信息,包括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经费分解明细等信息,提交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定期数据返回给财务部门。

3.财务部经费立项处理。财务部门接收反馈的数据,按类自动编制财务编号,导入到财务系统中批量处理,自动生成凭证,完成科研经费立项。

上述立项流程,科研管理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按承担的责任,分工共同完成立项工作。体现了管理的科学性,分清了责任。所有的立项工作都在网上完成,节省了课题负责人现场办事的麻烦。两系统数据对接,保证了科研信息的同步,提高了立项的准确性。财务数据批量处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推行网上报销模式,实现经费的自动控制

所谓网上报销,就是搭建、利用一个网络信息平台,让报账人在信息平台上填写报账信息,由财务人员直接从信息平台上获取数据,自动生成凭证。

高校科研经费数量多、金额大、来源广,每类科研经费都有各自的管理办法,各类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核算管理模式也千差万别,允许报销禁止报销的规定细致繁多。为了缓解财务人员报账压力,推行网上报销模式,根据每类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开支范围和口径,将开支范围对应的会计科目植入到每类科研经费报账模块中,通过各种设置,将经费的管理办法用信息化方式控制起来,用电脑计算替代人脑记忆,从而起到提高效率减少差错的作用。

科研经费报销模块的设立,首先按科研经费的来源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再按照各类经费对应的管理办法,归纳出开支范围。按开支范围的不同分类,制作相应的报账模块,如973、863支撑计划分属不同经费来源,但管理办法的开支范围相同,适用的报账模块相同。将报账模块赋予给每一科研项目,每一个项目对应着相应的报账模块。科研人员登录财务报账系统,在财务系统指定的报销范围内报销经费。

网上报销系统,除了限定每个项目的报账口径之外,还应控制每一项支出的预算控制,保证网上报销给科研人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强了经费管理和预算控制。

(三)开放信息化平台,科研人员自主在网上提交财务部门所需的信息资料

大多数科研项目在申报时都有严格的预算,每一类经费的支出都必须在预算范围内,我们通常将经费的支出预算称之为额度控制。为了保证项目每一项经费的支出按预算控制执行,多数高校都会利用核算系统的预算控制系统,将每一个科研项目的预算额度录入预算控制系统,控制每一项经费使用的额度。通行的做法是,由财务人员在经费立项时,将预算控制额度录入系统中。需要变更预算时,科研人员将变更说明交由财务人员操作变更。

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化,财务部门可以开放信息平台,由科研人员自主将经费预算和变更预算录入到财务管理系统中。并将科研项目的具体预算上传给财务部门,方便财务人员对经费的管理和控制。

(四)开通网上适时查询功能,供科研经费参与主体实时获取财务信息

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财务系统对外封闭,科研项目的收支情况和预算执行数据存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科研部门与科研人员不能实时获取相关财务数据,不利于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科研人员及时了解经费使用情况。

财务部门应建立信息查询平台,开通网上查询功能。查询平台提供的信息应及时、全面、多维度,应涵盖全过程信息需求,包括科研到账经费查询平台、经费余额查询平台、经费的使用情况、网上报账信息、经费使用情况汇总表、经费的额度结余情况等等。

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领导的重视,需要财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学校各部门和科研人员的大力配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

[2] 王海红.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初探. 会计之友,2013(10)

[3] 乔志芳,冯妍.以信息化手段助推科研经费管理――以××大学为例.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7)

[4] 张兴乾.浅析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经费过程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篇12

摘 要:根据从事高等院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实际体会,对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对策,以期促进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向高效化、智能化、科学化发展。关键词:科研经费

财务管理 信息化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69-02财务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即基于对经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思想[1],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开发财务管理信息系统[2],管理财务的收支活动等,将财务管理过程和信息进行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精细化科学化程度。目前,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大幅增长趋势,这一趋势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际,分析了论证了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了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对策。1 加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是高校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加强信息化建设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提高财务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素质、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保障能力、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控制能力、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的时效性、促进财务管理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1.1 提高财务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素质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理念,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当然也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更新管理观念、运用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财务管理人员自觉学习现代信息化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系统运用方法,提高其相关业务素质,从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能熟练操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软件,开展经费信息的管理、计算、分析等工作。1.2 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保障能力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渗透到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而财务管理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经费管理与服务保障能力。因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可以推进高校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单位的全面管理水平,尤其是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效率,解决依靠手工难以完成的庞大数据处理和分析难题,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整体性、综合性、统协性和快捷性,更好地为科研及教学工作提供服务保障。1.3 提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控制能力目前,高校逐渐呈现出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科研水平不断上升、科研项目数量不断增多、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特点和趋势,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控制,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方便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按照项目归类进行管理,同时促进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公开化,便于科研人员通过校园网及时了解科研经费的开支明细和结余情况,加强科研人员与相关财务部门及领导机构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实现科研人员对财务工作的有效参与和监督。1.4 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的时效性科研经费作为高校财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加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建设,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时效性较强的全面的财务信息和依据,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力服务,从而避免主要由人工对过去发生的业务进行汇总、且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数据进行上报的不足,增强财务管理的时效性,节省财力物力。1.5 促进财务管理改革创新发展科研财务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向程序化、高效化、智能化、低成本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扩大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不但便于开展传统的记账、算账及报销等任务,更可为管理学校经济活动、保证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为学校发展决策提供重要支撑。2 加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2.1 对财务信息化管理更加重视近年来,随着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数字校园”等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领导到具体业务人员观念层面“自上而下”的转变,对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手段的认同和掌握,都为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建设、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了条件。2.2 具备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许多地方高等院校已经通过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信息化技术,逐渐建立了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目前,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计算机技术也正飞速发展,而高校正规化、信息化建设需求日益凸现,在这些前提和基础不断成熟和健全的情况下,创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机制已经成熟,开发应用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条件已经具备。2.3 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点高校科研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其“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组织处理科研经费会计业务并为用户提供财会信息的实体,也是一个科学而又有效的财务分析工具。它以计算机为基础,通过符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实际的财务管理软件,对会计信息的系统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不仅替代人工进行核算工作,而且辅助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和财务监控工作,不但具有数据量大、数据处理方法严格、操作效率高等特点,而且具有数据真实性、准确性、保密性、可靠性、监督性等优点。2.4 加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对策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不但要从“观念、制度”上进行建设,还要从“人员素质”上进行建设,不但要从“硬件”上进行建设,还要从“软件”上进行建设,其中,“观念、制度”是动力,“人员素质”是基础,“硬件、软件”是载体,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2.4.1 更新观念,建章立制,为加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提供动力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不仅是新的管理方式,更是新的管理理念;而制度是系统正常运行和高效运行的必要保证。因此,需要相关人员更新观念,重视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建立全面的、适应性和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为加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和源源不竭的动力。2.4.2 强化人才,提高素质,为加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加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就势必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因此,建立健全的学习、培训、考核、激励制度,促进财务管理人才综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可为加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2.4.3 完善硬件,强化软件,为加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提供载体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离不开硬件、软件等载体的支撑。硬件设施可以通过购买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而软件的研发却需要较长的时间,且要考虑标准、接口、内容的统一性以及兼容性、互通性。因此,在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在完善硬件的同时,尽快积极引进或开发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财务管理系统,为加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载体。3 结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实现信息化是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益、促进科研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然要求。高校财务部门应积极适应科研活动规律,加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建设,使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向高效化、智能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 郭培贵.对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14):195.[1] 陈景艳.管理信息系统[M].2版.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3] 贾庆华.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试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2):118-119.[4] 胡海峰,李静,李红.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有关问题及对策[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9):215-216.[5] 刘振奎,殷伟伟.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07(3):41-43.[6] 吴秀梅,翟慧霞.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8(4):27-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