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培养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26 08:55: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团队培养与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团队培养与管理

篇1

On Innovative Teaching Faculty How to Cultivate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a Prison

Sumei LI

(Criminal Judicature Department, Ningxia Justice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Yinchuan City, Ningxia 750001)

Abstract: To cultivate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a Prison, it is imperative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innovative teaching faculties with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and training mode as a focus and breakthrough point, relying on cooperation of profession and industry at a high level, so as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well educated faculties with responsive capacity and humanistic quality who are politically literate and proficient in specialties. To reac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he reformatory police at the sharp end,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a training framework featuring integration of police service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to put theory into practice, in an effort to properly allocate and coordinate curriculum layout, faculty arrangement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in practice. By researching on faculty system to promote bilateral communication and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e st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t is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faculties, who are not only competent in teaching but also in practice whether they’re served as part-time or full time faculties.

Keywords: The Police of a Prison, Mode of training talent, The teaching faculty

依托国家司法体制改革关于司法队伍建设改革的大背景,在政法招录体制改革的政策框架下,针对退役士兵招收监狱管理试点专业学生。此类学生入学前就已明确就业为监狱一线管理岗位,具有学习任务明确、岗位明确,技能要求明确的特点。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根据学生特点和培养要求,以自治区、主管厅局、学院三级相关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为支撑,在培养过程中教学团队不断进行创新性实践和探索,以培养有实战技能为目标,着眼于知识的“实践化”,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构建了发展学生对岗位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体系,在监狱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中实践了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实践教学培养活动(过程),为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教学团队的研究及逻辑结构

1.1研究的主要内容

监狱人民警察人才的培养目标。由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使得监狱人民警察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的工科专业,构成了多学科交叉、多行业交融的专业特点。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从2008年就开始探索监狱人民警察人才的培养,根据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凝练出高素质监狱人民警察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素质监狱人民警察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监狱人民警察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研究围绕着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过程(课堂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毕业总结等)、警务技能训练、实践等环节开展了系列研究,通过逐年不断扩展、深化,形成了特色鲜明、操作性强、效果优良的“警学结合、教学战练”培养模式,该模式清晰地反映了人才培养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落脚点在哪里(参见图1)。

“三段式”应用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策略。该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如何发展学生特定的认知的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以“认知见习”“课程实习”“顶岗实习”三段式培养策略形成 “提出问题(对事物的认识)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研究性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与实训)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顿悟瞬间(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建立自信心与新的目标(形成创新的原动力)”不断促进人才“成长”的教育活动(见图2)。

1.2研究的逻辑结构

三个主要研究内容既是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其逻辑结构参见人才培养4步模式(见图3)。

2.教学团队的实践

2.1锻造了一支人才培养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通过多年来的研究与实施,锻炼了一大批教师,形成了一支教学理论、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综合素质强“能教善战、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形成双向交流、共建共享的师资培养体制,现在建立了一支具有丰富的监狱行业实践经验、优秀的表达和组织能力的既能指导专业、课程改革,又能承担实践实训教学任务的优秀教学团队。为高素质监狱人民警察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的推动与促进下,刑事执行专业成为区级骨干示范专业、监狱管理试点专业成为首批招录试点专业,监狱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2011年获区级教学团队。

2.2构建精品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培养教学平台

构建以区级精品课程《刑法原理与实务》为中心的专业基础课程群,培育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与文明执法的工作方法。以区级精品课程《刑法原理与实务》为中心建设专业基础课程群,以优秀的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的依法办事的思想与文明执法的工作方法。如根据对监狱管理试点专业2008级~2012级4届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逐步提炼并形成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指导原则。打造以校级重点课程《狱政管理》为中心的专业教学平台,强化岗位技能的综合训练。《狱政管理》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践,使学生受到较系统的狱政教育,树立职业观,达到岗位技能的综合训练。

2.3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兴趣学习

课程教学,一旦教学内容确定以后,要达到即定的培养目标,教学法就是重要的手段。 课堂教学是把知识、方法、能力等传授给学生的重要过程,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落脚点。因此在课程建设的实践中,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其中有不少的做法得到同学的欢迎。

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方案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以“警学结合,教学战练”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见图4。

图4

课堂教学以学生认知为前提和课程实习为深化。学生入校即前往监狱开展认知见习,初步了解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流程;每学期专业课学习结束后,前往监狱进行课程实习,并要求写出课程论文,以此深化课堂所学知识。

同时,课堂教学归纳为“精读、讲解、阐释”只有这三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地课堂讲课效果。

课堂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利用真实案例,设计真实的工作流程,创设仿真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专业课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做到对监狱人民警察岗位的了解和案例积累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才能以创新思维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注重学生后续发展,着重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发展后劲。监狱管理试点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是监狱一线警察,但五年十年之后长远的职业发展应当也是需要考虑的。专家型监狱警察的培养,需要监狱警察经过多学科的知识沉淀和监狱实践体会,因此,在专业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涉略广泛的选修课。如社会学、医学、管理学等方面课程。如从开设《中国监狱史》到开设《外国监狱制度》,就是认识到现代中国监狱制度更多地受到西方监狱制度的影响,经过授课发现,单纯的介绍西方监狱制度还应当与学生即将从事的监狱工作结合起来,有创新性的开设了《中外行刑制度比较》,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走向理念提升,以课程的综合性带动学生专业的后续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应用照片、视频、动画、计算机模拟等,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对于特别重要而又比较难掌握的基本理论则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先列出若干讨论题,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研究性自学,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刑事执行、监狱管理试点专业涉及监狱人民警察的培养,结合全国监狱的特征与西部监狱的特点定位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广泛的调研,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我院的办学优势,确定了监狱人民警察人才培养依托行业,服务行业,形成自己的特色。对刑事执行、监狱管理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首先,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理论,建立“教学练战”的培养人才理念。在培养方案中以学生为本,突出岗位技能需求的原则,建立“三段式”的培养策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近年来发表了20多篇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如《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试点成效分析与未来展望》、《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现状和思考》、《政法招录体制下的监狱人民警察警务技能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等。

2.5建成了一批实践实训基地,加强了与行业的联系

篇2

一、外国中央政府与地方自治团体在环境管理上的权限分配(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以发达国家如亚洲某国环保工作为例,1963年以前由内阁各省、部分管。此后,曾在首相府设立公害对策推进联络协议会,后改为公害对策本部,用以协调各省、部的工作,但因工作不力而被撤销。由于实行分头管理,形成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和软弱的局面。因此,首相决定设立环境厅,以实现高权威、高规格的专门性机构负责环保工作的目的。1971年2月,内阁批准《环境厅设置法》;6月,颁布《环境厅组织令》,该厅于7月1日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其环境管理体制由分散式步人相对集中式的阶段。各机构及其职责为:

(一)环境厅

该厅长官由国务大臣担任,直接参与内阁决策。主要职责为:资源保护和擂污染防治;负责环保政策、规划、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全面协调与环保相关的各部门的关系,指导和推动各省及地方政府的环保工作。

(二)环境审议会

该会为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处理环境基本计划和为内阁总理大臣提供咨询意见;调查审议环保基本事项。在地方,则设立都道府县和市町村环境审议会。

(三)公害对策会议

主要职责为:处理公害防治计划;审议内阁总理大臣做出的有关决定;审议公害防治对策的有关计划;推进对策的实施;协调有关事项。

在行政职能上,升格后的环境省突出两点,一是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强化与相关省厅调整、联合,开展综合性的环境管理;二是在防止全球变暖等环境事务方面,加强国际上齐抓共管,强化其职能、体制。

二、西方发达国家环境管理体制对我国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的启示

各国的环境管理体制都有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但是在环境这个共同的因素的作用下,对于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环境行政管理经验我们是可以拿来借鉴和学习,也是完善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通过分析外国的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其对我国的启示如下:

(一)建立专门的集中管理的权威性的环境监督管理机构

分析外国的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不难看出集中的环境管理体制是一种世界发展趋势,符合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提高环境管理机构的权威也是各国环保机构设置的趋势。如前述国家环境厅长官为国务大臣,该大臣兼任内阁有关环境问题的大臣会议主席,直接参与内阁决策。我国在1998年机构改革中,将国家环保局(副部级)升格为国家环保总局(正部级),后在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又提升为环境部,正是顺应该趋势的产物。各国对环保事务均实行相对集中管理。我国新组建的国土资源部,对土地、矿产资源实行相对集中管理,即反映了此种趋势。

(二)法律规定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权义务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制定了9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制定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军队环保法规和规章10余件,国家环境标准800多项,批准和签署多边国际环境条约51项,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共1600余项。对于环境行政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都有相关的规定,但是对于职责的配置都没有统一的规定,这就增加了机构的冗余和不合理的设置,但我国还无环保机构的组织法,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三)重视建设咨询与议事协调机构

西方国家注重咨询和协调机构的建设。应当指出,各国对咨询机构的重视,与它们建立了较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以及对公众参与权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此类机构的建立,有助于实现与环保有关的各项决策与行动的公开性、民主性与科学性,真正调动民众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国咨询和协调机构的建设相对滞后,今后应加强此类机构的建设。发达国家均注重此类机构的建设并在机构的设置、立法等多方面予以倾斜。而我国目前的环保法律、法规均未见关于该类机构的明确规定。

(四)对环境监督管理体制进行多元化建设

我国的环境监督管理一味的用行政强制手段对环境进行管理,而且在环境保护中许多方面出现政府失灵、政府缺位,而且环境保护的广泛性要求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多元化。也就是说,需要大量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来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同时也要避免行政权的滥用和不合理分配。一方面:企业生产中多了职业化的监督可以更好的降低污染物的产生,从而保护环境,当然政府对环境管理员的行政管理是必要的,而且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系统,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种职业化的环境监管行政进行建立和发展。另一方面:在委托和授权的背景下,我国应该建立由官方拨款支持的科技性、半官方的各类学会、协会,对政府环境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作用,政府的行政就可以深入到社会的实际生活中,而且产生行政权的强制性和这种半官方的民间团体和谐和温和的特定的结合,让权力真正的为权利服务。

(五)完善环境公益诉讼

我国行政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讼”。在我国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对于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由此,与环境权理论相关,应当赋予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也应当赋予环境监督管理机构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这样做,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绝对是是利大于弊的。因此,研究该制度是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一个方向。

篇3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251-02

一、背景与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向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轨道转型,高层次人才日益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中,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

构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国外高校研究生的培养广泛采用健全而科学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以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监控体系主要包括管理系统、评估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该监控体系基于单导师制,从管理层面、导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监控,比较全面的涵盖了研究生培养的所有环节。

二、导师团队制

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单导师制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导师团队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成为新时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客观需求。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每年27%的速度迅速膨胀,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我国有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近1%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0人。每位导师的精力有限,指导研究生人数过多,分配给每位研究生的时间不足,对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位导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长期固定跟随一位导师学习不利于研究生学术视野的扩大,容易阻碍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该趋势必然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导师团队的建立,有利于研究生形成创新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生的合作能力,也有利于攻克大型的课题。因此,基本可以断定,导师团队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也是未来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趋势。

构建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开发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模块并进行实践应用、获取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基础数据和管理经验对于未来基于导师团队制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模式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解决目前研究生扩招所带来的单导师制对研究生培养的局限性。研究生扩招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解决研究生扩招与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之间的矛盾,国内人才培养机构和研究学者对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和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基于导师团队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的文献和成果报道。

三、研究基础

1.学校鼓励并实践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基于团队导师的研究生培养基础扎实,鼓励以团队方式开展科研课题。各研究生培养学院分别以研究室、技术中心等为单位,通过相近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自由组合的方式形成科研团队并在该方面已进行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的尝试,从而为基于团队导师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的探索和实践课题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实现基于团队导师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的信息化硬件条件优良。目前,重庆邮电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已普及研究生培养信息化管理系统(OA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研究生招生录取、日常管理、课程选修、学位培养、导师管理等多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并且该系统具有开放式接口,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功能模块添加和二次开发。学校建有万兆双冗余骨干、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覆盖全校所有区域、全网支持IPv4/IPv6双栈的校园网络。此外,学校已建成了“云计算与云服务研发平台”和“智能计算终端系统设计与集成测试实验室”,形成了集云、端技术于一体的学科优势实践平台。重庆邮电大学现有关于研究生培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学校强大而便利的网络和平台为本课题基于导师团队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探索与实践的开展提供了优良的硬件支撑。

四、导师团队为基础的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模式探索

1.探索并实践以导师团队为主体,完成研究生招生、导师分配等环节,建立研究生进入科研团队基本素养质量监控体系。高校一般会设置基本的导师招生条件,而遴选过程大多是遵循“学生填报志愿”、“导师选择”流程,这种方式一般会导致大量学生志愿落空。导师团队招生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团队招生状态下,学生填报志愿时的关注点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而不仅仅是某一位指导老师,进入团队后再根据具体研究方向选择指导老师。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研究方向不适合,也可以在团队内部及时调整。

2.探索并实践以导师团队为主体,开展研究生奖助工作、社会活动、社会实践、就业等教育管理工作,建立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方案和监控体系。目前,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一般是以学院为主的“集中式管理”方式,虽然有利于学院统一开展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建立一套基于导师团队为主体的研究生日常管理模式非常必要,将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引入导师团队的建设管理中,保证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和学习科研的正常开展。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研究生在时间管理上有更大的自主性,这也导致部分同学以“个体特殊原因”为由不能按照导师的要求开展科研学习生活,而倡导导师团队管理则是基于团队、规模化管理,团队的管理模式,团队研究生执行统一管理的标准,有效保证研究生的正常科研学习生活。

3.探索并实践以导师团队为主体,开展研究生理论教学课程建设、开题、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答辩等各环节,建立研究生学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生培养形成一定规模后,课程设置应更加细化且贴近研究方向,让研究生课堂学习效果落到实处,基于此,课程建设由团队来承担既能够保证开课,又可以通过团队师资力量对课程进行完善、创新。学位论文阶段,不能只通过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发现问题,而要进行质量把关,建议采取研究生团队指导论文写作、集中开题、中期检查,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集中答辩模式。应该发挥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检查阶段的作用,并且将这些环节放到团队中进行,研究生与团队指导老师共同商定论文研究方向,团队对开题方向和可行性进行把关,团队通过中期检查对研究进度和阶段成果进行评估和检查,最后通过统一的集中答辩,用统一的标准对各个团队的研究生论文进行最终把关。

4.广泛联系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为研究生开拓多形式实习场所,培养贴近企业需求的研究生人才。导师团队负责建立与研究领域相符的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学生自动联系实习实训地点,需要分散较多精力,并且自发的实习实训缺乏生活、安全等保障,基于团队的产学研合作可有效地避免这类问题,探索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通过“专业―企业”“实验室―企业部门”等方式,筹建一批研究生实习基地。这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方面有更积极的作用,减少研究生个体联系实习企业的代价,规避安全风险。

5.筹建研究生校友信息资源库,为学校研究生人才培养长远目标做出贡献。网络功能和大数据的优势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校友搭建交流平台。校友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就像高校向社会散发出去的一张张名片,是学校的公共关系、信息和育人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资源库,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积极与校友在高校领导、工作体制、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教育及就业等方面进行交流,听取意见建议,让校友为高校办学提供更加广泛和优质的综合资源。

参考文献:

[1]腾克难,张翼,贺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策略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6):77-80.

[2]宋洁,王贵平,贺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思考[J].管理观察,2009,(1):88-89.

[3]杨静.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浅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5):28-31.

[4]曹菱红,胡戬,白云利.督导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的有效举措[J].理工高教研究,2009,(6):90-92.

篇4

主席于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在于培养大批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端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最前沿,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所培养的研究生是我国科研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其创新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进而影响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整体进程。而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较差,这是研究生教育的致命弱点。王孙禺等人的调研报告指出,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评价为“一般”和“差”的比例分别高达53%和47%、30%和31%,硕士生、博士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为“一般”和“差”的比例合计分别为51%和34%,用人单位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为“一般”与“差”的比例达到了68%。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较差,如不及时提高,势必影响到创新型国家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1.创新及创新能力的界定

1.1关于创新,自古以来一直有学者进行研究和探讨。最早赋予“创新”现代意义的学者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第一次从生产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 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随后创新的范围扩大到了管理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等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般认为,创新是指在己有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思路,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

1.2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这种行为所应具备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出独特的创见和做出创造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由多种变量相互促进而形成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是由主体各种能力整合而成的一种能力,而不是与某种具体能力并列的一种能力。一般认为,创新能力主要由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实践等要素组成。

2.研究生团队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2.1研究生团队的创建。团队是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团队最初出现在企业中,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关于团队的定义,表述各不相同。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又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其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边远高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团队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关于团队的内涵是一致的:一是团队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他们各有所长;二是整个过程中成员相互帮助和相互影响;三是成员努力完成共同的目标或任务;四是成员互相承担责任。综上所述,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他们之间各有所长且技能互补,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相互协作,最终团队的绩效水平边远高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研究生团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生组成的团队,以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或相关导师为带头人,他们互帮互助和互相影响,努力完成共同的目标或任务,且每个研究生均能受益于整个过程。

创建研究生团队并不是一种空想,是切实可行的。首先,创建研究生团队已具备成熟的团队理论基础。团队是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经过数十载的发展,团队的理论研究已趋于完善,而且历经实践的考验。其次,创建研究生团队已具备一些实践经验。团队对研究生来说并不是新兴事物。研究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已或多或少参加过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团队,积累了一些经验。再次,创建研究生团队得到了相关政策支持。创建研究生团队就是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模式,它符合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相关规定,是一种可被采用的模式。因此,创建研究生团队有着很好的政策环境,势必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2创建研究生团队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管理的实践已证明,团队可以提高个人满意度和生产率,激发成员巨大的能量和创造力。与传统的组织相比,团队更具灵活性,能扩大成员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成员的创造能力,最终在完成组织的目标或任务的同时,使每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都能较快增长,使每个成员的满意度和综合能力都能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要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入手,进而将其培养成为对社会有极大贡献的创新人才。创建研究生团队,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着眼于研究生本身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创建研究生团队有助于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人们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前提。创建研究生团队,使每个研究生在团队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强化创新的内驱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有利于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建研究生团队有助于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指主体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以社会实践和己获得的信息、经验、知识等感性认识为基础,借助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灵活运用想象、联想、直觉和灵感等思维手段,使思维重新组合、升华,产生新的思路或顿悟,从而形成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或新产品等创新成果的思维过程。研究生团队中的成员共享信息、经验和知识,在方法选择时更加灵活和科学,每位成员的思维方式在一起碰撞影响,从而非常有利于彼此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建研究生团队有助于研究生开展创新实践。创新能力不是纯粹思维的自由创造物,归根到底是实践的产物。研究生教育只有与高水平的科研工作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与科研工作的密切结合,才能检验、进而发展人们的创新能力。研究生通过创建团队,不但能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增强科研等实际应用能力,还能提高组织协调、社交、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这些将共同有效地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建研究生团队为研究生提供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实现。环境可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抑制创新能力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环境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发挥与创新活动的开展。

创建研究生团队符合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有利于研究生的培养。一是符合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创建研究生团队正是充分发挥了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研究生的主体地位,符合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二是创建研究生团队顺应了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创建研究生团队可以提高每位成员的学术水平,开阔研究视野,拓宽知识面,互通有无,实现优势互补;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研究生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有助于导师的培养工作。创建研究生团队后,研究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导师的教学和科研,也可以在团队内互帮互助,以此减轻导师的压力,使得导师能更好的指导研究生的发展。

3.研究生团队创建过程中的若干思考

团队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这些为研究生中创建团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为了更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团队在创建和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1构建梯队布局合理的研究生团队。选好研究生团队的负责人至关重要,团队的负责人是团队的核心,优秀的负责人是研究生团队的核心力量。研究生团队的负责人可以是某个导师,而更多的会是研究生。而研究生作为负责人,就必须是一个有号召力,能够团结并影响团队成员的带头人,这样才能肩负起领导团队的重任。研究生团队除了负责人之外,其成员应是具有互补技能的研究生。不同知识结构的成员能够以不同的理论、观念结合起来,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去达到目标,这有利于团队寻找新的突破点。

3.2研究生团队模式要多样化。创建研究生团队是一种可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那么应该创建什么样的研究生团队呢?参照研究生团队所要达到的目标。研究生团队的目标或任务可以是需要完成的课程作业、撰写毕业论文、某个兴趣点、导师或学校安排的科研项目等。参照研究生教育的特点,高等教育法规定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研究生在校主要进行学习和研究这两项基本的活动,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即研究生要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根据这两项主要内容可分为研究生学习团队和研究生科研团队。

3.3加强团队的管理与自我管理。学校管理部门和导师作为研究生团队的主导者和管理者,应加强对团队进行必要的指导。这主要体现在加强研究生团队的管理上,根据项目、课题或学习任务的需要确定研究生团队的数量、规模、运作方式等。加强研究生团队的自我管理。研究生团队的个自治组织,这就需要每个成员都树立主人翁意识,时刻注意内部沟通与协调,避免内耗,加强自我监督与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孙禺,袁本涛,赵伟.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综合调研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07(9):32-35

[2]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8.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83-384

[3]乔恩·卡曾巴赫.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M].侯玲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41

篇5

软件模拟教学是市场营销专业实验教学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利用计算机所模拟和营造的情境,训练学生作为营销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营销综合管理能力。目前市场营销软件主要有南京世格有限公司提供的simmarketing软件,软件教学通常采用小组团队合作的方式。

一、团队管理在市场营销软件模拟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团队管理(teammanagement)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市场营销软件模拟教学除了训练学生进行市场细分、品牌组合、产品定位以及营销过程管理等专业能力,更多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体现市场营销实验实践课程的真正价值。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80,90后,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而集体观念淡薄,只要求社会及他人对自己关心,缺乏与他人进行团队合作的主动性。而在大学的课程设置和社团活动中,团队管理与合作还未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学生绝大部分课程的考核以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课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个体,团队合作能力考核没有纳入考核指标。因此,高校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规划,缺乏持续性,难以形成有效的氛围。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以自发的形式体现的,缺乏引导与考核,难以达到培养目的。因此这些大学生往往很难融入社会,缺乏社会竞争力。而当今社会所需人才,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

二、团队管理在市场营销软件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市场营销软件模拟实验的决策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团队管理如何在软件模拟课程中更好地运用和实践呢?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树立团队管理理念

对于软件模拟教学而言,以小组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方式至关重要。但小组学习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曾出现小组组长一人独揽决策大全,大事小事一人,其他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也出现过小组成员各持己见,不分高低,制定不出最优决策,最后小组成员军心涣散,无心投入课程,导致随意决策的现象。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缺乏团队管理理念,过分注重个人意见的后果。因此,要以团队形式管理决策小组,倡导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精神,制定团队的共同目标,做到相互理解、信任、协作;不仅要在软件模拟课程中,而且更要在班级的学习氛围上树立团队理念。倡导学生积极投入团队管理,团队的管理是一个困难而有意义的旅程。如图1所示,团队管理的过程。

2.深入学习卓越团队的9大特征

在市场营销软件模拟教学进行之初,要向学生描绘清楚卓越的团队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并教授如何去实践这些特征。如图2所示,卓越的团队应具备9大特征。

卓越的团队首先要具有明确清晰的共同目标,可方便确定在营销决策演练中事情的轻重缓急,能确定并把握核心的任务和目标。指导学生采用SMART原则制定目标,即目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有完成期限、有挑战性且可达成、关乎个人和团队共同绩效。团队成员要具有一致的信念、理念。例如,在软件模拟过程中,是倡导稳健发展的实干精神,还是鼓励创新,大胆挑战的冒险精神,需要在团队成员内部统一共识,定下基调。其次,在组队的时候,选择成员要考虑角色互补,技能匹配等原则;选举恰当的领导,要具备高瞻远瞩和务实高效的特点;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要能明确个人责任与团队责任。例如通过九型人格或MBTI性格测试和团队角色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明白角色互补,综合平衡,容人短处,用人所长,尊重差异,实现互补,增强弹性,主动补位,扮演自己适合的角色,充分发挥潜能。再者,团队要营造良好的开放的沟通环境,能融合和服务于团队各项工作的沟通,是解决团队各种问题的金钥匙。团队成员要相互高度信任,要形成得到全体成员的共同承认的承诺。最后,团队要善于争取外部的支持,共同分享成果。

3.建立一套适应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团队管理制度

篇6

软件模拟教学是市场营销专业实验教学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利用计算机所模拟和营造的情境,训练学生作为营销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营销综合管理能力。目前市场营销软件主要有南京世格有限公司提供的simmarketing软件,软件教学通常采用小组团队合作的方式。

一、团队管理在市场营销软件模拟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团队管理(teammanagement)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市场营销软件模拟教学除了训练学生进行市场细分、品牌组合、产品定位以及营销过程管理等专业能力,更多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体现市场营销实验实践课程的真正价值。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80,90后,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而集体观念淡薄,只要求社会及他人对自己关心,缺乏与他人进行团队合作的主动性。而在大学的课程设置和社团活动中,团队管理与合作还未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学生绝大部分课程的考核以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课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个体,团队合作能力考核没有纳入考核指标。因此,高校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规划,缺乏持续性,难以形成有效的氛围。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以自发的形式体现的,缺乏引导与考核,难以达到培养目的。因此这些大学生往往很难融入社会,缺乏社会竞争力。而当今社会所需人才,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

二、团队管理在市场营销软件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市场营销软件模拟实验的决策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团队管理如何在软件模拟课程中更好地运用和实践呢?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树立团队管理理念

对于软件模拟教学而言,以小组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方式至关重要。但小组学习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曾出现小组组长一人独揽决策大全,大事小事一人,其他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也出现过小组成员各持己见,不分高低,制定不出最优决策,最后小组成员军心涣散,无心投入课程,导致随意决策的现象。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缺乏团队管理理念,过分注重个人意见的后果。因此,要以团队形式管理决策小组,倡导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精神,制定团队的共同目标,做到相互理解、信任、协作;不仅要在软件模拟课程中,而且更要在班级的学习氛围上树立团队理念。倡导学生积极投入团队管理,团队的管理是一个困难而有意义的旅程。如图1所示,团队管理的过程。

2.深入学习卓越团队的9大特征

在市场营销软件模拟教学进行之初,要向学生描绘清楚卓越的团队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并教授如何去实践这些特征。如图2所示,卓越的团队应具备9大特征。

卓越的团队首先要具有明确清晰的共同目标,可方便确定在营销决策演练中事情的轻重缓急,能确定并把握核心的任务和目标。指导学生采用SMART原则制定目标,即目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有完成期限、有挑战性且可达成、关乎个人和团队共同绩效。团队成员要具有一致的信念、理念。例如,在软件模拟过程中,是倡导稳健发展的实干精神,还是鼓励创新,大胆挑战的冒险精神,需要在团队成员内部统一共识,定下基调。其次,在组队的时候,选择成员要考虑角色互补,技能匹配等原则;选举恰当的领导,要具备高瞻远瞩和务实高效的特点;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要能明确个人责任与团队责任。例如通过九型人格或MBTI性格测试和团队角色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明白角色互补,综合平衡,容人短处,用人所长,尊重差异,实现互补,增强弹性,主动补位,扮演自己适合的角色,充分发挥潜能。再者,团队要营造良好的开放的沟通环境,能融合和服务于团队各项工作的沟通,是解决团队各种问题的金钥匙。团队成员要相互高度信任,要形成得到全体成员的共同承认的承诺。最后,团队要善于争取外部的支持,共同分享成果。

3.建立一套适应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团队管理制度

篇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应建设良好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团队,这是强化高职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良好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由量变到质变的重大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为了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就需要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专业建设发展方案,落实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

1 教学团队的涵义与特征

“团队”一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斯蒂芬·罗宾斯指出:“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组建一支高素质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而其中建设的关键是专业教学团队。因此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右定义为:“以专业建设为基础,由专兼职教师组成,以完成专业改革项目为主要任务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学团队。”高职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助于克服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弊端、可以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同时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同时,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形式的特殊性和教师群体组织方式的独特性,高职教学团队除了具有共同的愿景;成员间协调配合;成员间知识技能互补,具有团队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外,还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共同而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学团队要把这一目标作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从而确定教学团队工作的方向,要理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2)合理的团队成员结构。首先选择一个具有较高的学术造旨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的教学团队带头人,他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统领团队成员明确团队的发展方向,协调团队成员行动,是教学团队的引领者。同时团队成员的年龄、职称、知识结构要科学合理,能实现团队成员技能互补和提高,教学团队要具备合理的团队结构,高学历教师、双师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要恰当。

(3)明确的分工与协作。团队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对团队的整体教学和科研工作都有极强的责任心,成员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形成“拳头”力量,协作一致地更好地完成任务。高职教学团队不同于传统教研室管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完成工作,而是强调成员协调、知识互通、资源共享,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在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的团队精神。全体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塑造分工协作的团结精神。

(4)明确的成果导向。以成果为导向的好处在于它能持续地给予团队成员力量,以便朝着重要而有意义的事 情努力。教学团队应积极拓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不断取得各级别的教改成果,通过成果的取得来激励教学团队成员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从而使教学团队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5)团队建设动态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适应市场的需求,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不断带来的新形势,要适应企业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始终保持团队的动态性和开放性。随时与企业保持紧密的、广泛的联系,同时保持团队开放性,随时接纳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新成员,从而带来新理论、新技能,拓展新思路。

2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依据自身实际建立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每个高职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树立品牌、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2)教师相互合作发展的需要。教学团队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队 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团队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而青年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两者通过互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3)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升毕业生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当前高职院校面临严峻的招生形势,生存和发展都面临重大挑战。而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职业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率等是决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决定这一切的决定因素是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只有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教学团队,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教学团队的建设,近年来在教学团队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无论是教学团队的能力素质还是结构都得到了改善。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制约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这些制约因素,有待于我们探索这些问题的解决途经。

(1)管理与运行机制不完善。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团队的组建基本上以原来的教研室为单位。这种模式有其优势:比如便于学院和系级的管理,任务的布置和传达带有传统的命令色彩,便于领导的指挥协调与分工,由于团队成员长期工作在一起,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渠道比较畅通。但这种管理体制相对封闭,形成了组织壁垒,破坏了教学团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团队内部和存在明显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学术自由受到了限制。

(2)团队组成结构不合理。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团队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外,主要是知识结构不合理,体现在高学历、高职称的理论教师不缺乏,但动手能力强的实践教师严重匮乏。

(3)缺乏高素质的团队带头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团队带头人基本由原教研室主任担任,甚至有的团队带头人由系主任兼任,这种形式产生的团队带头人尽管理论教学水平很高,但没有改变缺乏实践教学、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教师的现状。而且带有行政领导身份的带头人在管理团队时,过于注重传统命令与指令的形式,制约了团队分工与协作的团队精神的产生。

(4)教师考评机制不完善。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对教师工作能力进行考核时主要是科研能力考核,尤其在职称评定和评级中体现尤其明显。在业绩考核中,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评定成绩中据点比重较大,而那些兢兢业业、一心放在教学上教师,在考核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5)教师资培训机制不健全。近几年,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大量应届高学历教师,使专业教学团队的组成逐渐学历化、年轻化,但这些年轻教师出校门又直接进校门,尽管按学校要求通过安排下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提高其实践能力,但由于覆盖面不宽,时间较短且没有连续性,这些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总体水平仍然提高不快。

4 改进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

(1)优化管理与运行机制。在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体系当中,系部、教研室等级管理模式占主导地位。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了任务执行的指令统一,但也制约了学术权利的作用、限制了教学团队创造性与独立性。学院要注重对管理模式的改变,赋予教学团队自主管理的权力,保证其在教学改革、教师考核、资金使用和成员配置的上发挥重要作用。学院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教师的系部所属关系,甚至打破单位隶属关系,在全校范围内整合教师资源,从行业和企业中挖掘教师资源,鼓励组建复合型的教学团队。

(2)建立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缓解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结构性矛盾,学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等外部资源,与合作企业建立深度的、紧密的合作关系,把企业的高技能型人才扩充到教师队伍中,建立高效的兼职教师队伍,并使其融入到学校教学团队中,使专任教师职业化,兼职教师常态化。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入,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界限日益模糊,两者融为一体。

(3)培养高素质的团队带头人。改变教学团队带头人的遴选机制,改为传统的任命制,带有行政领导身份的带头人这种形式必须加以改变。尽量选拔团队公认的优秀教师成为团队带头人,要能够把握专业发展的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巧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保证团队和谐与协作的团队文化。

(4)构建科学的教学团队评价与激励机制。改变过去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制,在教学团队评价方面 ,不仅考核团队的科研能力,还要考核教学业绩、并引入合作企业评价机制,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有效、公平、公正。建立教学导向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重点考核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效果的优劣。从激励机制上向教学团队倾斜,使其在职称评聘、外出培训、人才选拔、科研立项方面享有优先权。

(5)健全师资培训机制。学院应建立高职师资培训长效机制,首先,依托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寒暑假进行培训,从而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基本素质。其次,依靠校企合作单位,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了解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最后,要注意短期培训与中长期教育相结合,保持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和动态更新。

参考文献

[1] 易飚等.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8(5).

[2] 马延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篇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建设类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团队为研究个案

收录日期:2015年1月12日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重视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建设教学团队,加强优质特色专业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最终提高教学水平。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

教学团队是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成员相对稳定,合作氛围浓厚,队伍结构合理,在教学建设和改革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具有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的潜力。

教学团队负责人一般具有高级职称,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具有一定的团队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能承担本团队的主要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参与本团队教学建设、改革与研究工作;积极参加团队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承担团队负责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指导工作。

二、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一)优化教学团队成员结构

1、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学校要聘请、引进或培养行业、企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专家、“教学名师”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方面通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和进修,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带头人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提升本专业群的行业影响力;另一方面安排专业带头人到企业进行实践,与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提升专业带头人的应用技术研究能力。

2、骨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培养高水平的“双师素质”骨干教师队伍,通过企业合作、进修和培训,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根据本专业的发展需求,遴选一些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学习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以及管理经验,与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和企业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把企业先进的技术以及经验与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完美结合,提高团队骨干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建设一支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

3、青年教师培养。学校要制定新老教师师徒结对培养制度,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更快融入到教学团队成员中去。制定和完善青年教师考核、管理办法,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落实新教师暑假下企业锻炼的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与教研和科研活动,提供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让他们在课题研究中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

4、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的不同和学生多层次教学需求,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理实一体化课程及实训课程的教学和专业建设工作。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完善其考核机制。制定兼职教师奖惩办法,对教学表现突出、教学效果优秀的兼职教师给予一定的表彰,对教学评价较差的兼职教师及时予以解聘。

(二)制定激励措施,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要把教学团队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制定远期与近期建设规划,完善教学团队相关管理制度。

学校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教学团队,把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经费列入教学经费,加大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经费投入力度,重点建设一批校级教学团队,培育一批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在申报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时,优先从校级教学团队中择优推荐。

学校要完善教学团队考核评价体系,将团队考核评价与成员考核评价相结合,将定量考核评价与定性考核评价相结合,建立公正公平的教学团队考核评价体系。

将教学团队考核工作与学校岗位考核相结合,校级以上的教学团队带头人,直接聘任为校聘岗,考核时针对立项建设目标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学团队,将取消其享受的一切待遇。

三、建设类高职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探索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建设类高职,从2011年开始组织申报学校教学团队,首轮共申报通过了25个教学团队,申报的团队类别围绕着课程教学、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创新教育、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校企合作等,其中课程教学团队8个,专业建设团队 9个,精品课程团队3个,创新教育团队1个,信息化教学团队1个,技能大赛团队1个,校企合作团队1个,双师队伍团队1个。

学校教学团队都围绕着建设类五年制高职的工作实际,25个教学团队打破了传统专业教研室的束缚,充分体现了建设类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学校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教学团队的管理办法,既有激励制度和经费支持,又有制度保障和评价机制。例如《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团队考核评价办法(草案)》,对教学团队进行定期的考核评分。

自组建以来,学校凸显了一批优秀的教学团队,以《智能建筑安防系统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团队为例进行了研究,该团队以“规范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应用性”为培养目标,探索出“阶段化、单元化、现代化”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团队也被评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一)明确团队目标,优选团队带头人。让团队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制定明确的团队工作目标是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的首要任务,这样团队成员才会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相互配合,提高教学团队的工作效能。

学校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加强团队内涵建设作为团队成员的共同工作目标,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增强教学团队的教科研能力。

教学团队的核心是团队带头人,他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带头人需要具备精湛的教学水平和高深的学术造诣,在教学改革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

《智能建筑安防系统工程施工课程》团队带头人具备了教授职称和博士学位,教学成绩卓著,及时跟踪智能建筑产业行业发展,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主持过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在专业学术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在楼宇智能化专业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优化团队规模,合理配置成员。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应该具有合理的团队规模,人员结构搭配合理,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实操能力强的高级职称专业教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

学校教学团队在成员的配置上,按照成员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来组建一支中高级职称搭配合理的教学团队。对于以单一课程建设为任务和以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要求团队成员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不低于1名;对于以课程群和系列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要求团队成员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不低于2名;对于以专业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要求团队成员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不少于3名。

学校房地产专业教学团队、物业管理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工程造价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园林工程技术教学团队、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团队、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团队、市政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等团队成员中均具备了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的成员,团队成员中不仅有校内专职教师,还有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年龄结构上,老中青三代相结合,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作用。

(三)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制定了《专业带头人评聘管理制度》、《高技能教师奖励制度》、《教师进修管理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对取得各种职业资格制度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支持教师在职提升学历层次,制定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办法,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培训。对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政策上将给予倾斜,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制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选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团队成员到企业一线挂职实践,指导教师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支持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有机融合,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经验。

总之,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类高职应通过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打造一批既具备较高教学能力,又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从而更好地培养建设行业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2]王浩.五年制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2014.6.

篇9

一 导师团队

机电学院为办创新型学校,提供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系统探索实施“产学结合建专业、工学结合塑能力、校企结合筑平台、四全育人作保障”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尝试与运行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导师团队制。

导师团队是学校为班级所配备组建的指导团队,承担着该班级在校期间的主体性的教育任务和管理责任。导师团队主要由专业教师、公共课教师、辅导员、企业专家、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一般而言,导师团队的人员数量、结构、职责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而设。导师团队指导的学生既可是一个班级,也可是班级内的小组,或由同专业跨年级的若干学生组成,抑或跨专业跨年级的若干学生组成。在试行阶段,机电学院以一个自然班为单位进行组织,由一个导师团队对一个班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部教育任务和管理责任全程负责到底。

导师团队引入企业ISO9000“全程,全方位,全员”概念,实施“四全育人原则”,即全员育人、全心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将学习活动过程与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从“导向”“导学”和“导心”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设计和推进实践技能的培养、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和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致力于从机制上保证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解决“教、学管理两张皮、素质教育不附体”的难题。导师团队不仅带领学生通过承接项目任务进行技术创新,还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选课和确定专业方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技能比赛、实训实习、技能考证、就业和传授职业道德以及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等。可以说,“导师团队是班级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习、生活、实践、就业的教育者、指导者、管理者,也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辅导者、表率者、鼓舞者。既为经师,更为人师,不仅授业解惑,更教学生处世之道。”

二 辅导员在导师团队中的作用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集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于一体,具备倡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传统和优势,也有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动之中的实践经验,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其职业特点来看,在导师团队里,辅导员主要起桥梁与纽带、组织管理、协调与激励、人生导师等作用。

1 在导师团队中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这个团队里,辅导员角色已涵括了班主任的角色。从工作时空来看,专业教师、公共课教师无须坐班,时间地点不定,企业专家、学生家长代表也不定期不定点,辅导员时间地点固定,与学生接触面较宽,相较于专业课教师,他们是“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也是“上课”门数最多的老师;相较于企业专家以及学生家长代表,辅导员和大学生接触最广泛、最具体,思想情感易于交融。由于接触时间最长、“课程”最多,同时有教育、管理、服务等多种功能,因此,辅导员成为学生与团队之间的桥梁,也成为学生与学院之间承上启下的纽带。

2 在导师团队中起组织管理作用

一个导师团队往往负责一个班级在校期间的全部教育任务和管理责任,在这个团队里,辅导员兼具班主任的角色,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辅导员对一个试行班的日常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进行班团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选拔、培育、管理学生干部,进行日常事务管理,保障班级稳定有序。

3 在导师团队中起协调与激励作用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渗透到许多领域,影响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导师团队内部、导师团队与学生之间,导师团队与其他组织单位,难免有冲突、意见不统一、要求不一致,以及资源调配、信息反馈、沟通等问题。导师团队中的辅导员在工作中起协调作用,除了要进行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干部之间、学生与教工、学生与导师团队、学生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协调,也要协调班集体与班级外的各种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寻求班级发展的机会,更要在团队里,协调各方对学生的要求、活动安排及资源配置等。此外,还要协调团队成员的关系与教学活动安排并鼓舞士气,在协调的基础上,激励团队为同一个培养目标而团结协作,协同育人。

4 在导师团队中起人生导师的作用

作为导师团队核心成员,专业教师、公共课教师主要任务是课堂授业、进行专业实践和实习、专业教育等,重在学业教育与专业指导。而导师团队中的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从做人、做事、做学问各个方面教导学生,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因此,辅导员在导师团队中,更需担负起人生导师的主要职责,与团队其他成员的角色互补,相得益彰。人生导师需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在学业方面给予指导,在社会认识方面给予辅导,在职业方面给予引导、在心理方面给予疏导、在人生目标方面给予向导。

三 辅导员在导师团队里如何发挥作用

辅导员基于职业特点,应该通过明晰团队理念,自我角色定位,厘清人文与技能的思考,搭建互动式的立体沟通平台,主动自发地在导师团队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 明晰团队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导师团队按照产业和高职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坚持责效导向、四全育人,融“教、学、做、育”于一体,突出团队发展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从科学发展观来看,导师团队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必须是既能够培养出贴近社会生产和职业分工的人才,又能够使这些人才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要求。辅导员在明晰团队理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自我定位。

2 强化角色,明确定位,发挥人生导师作用

团队是一个有机整体。辅导员必须认识团队中个体的定位,即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每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如果想要把工作做好,就得知道自己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并清晰地理解该角色的位置。辅导员在充分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理解在团队中的角色,支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人生导师的作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教导、学业辅导、生活引导、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乐业。

3 厘清人文与技能的思考,深度介入学生素质教育

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因专业知识背景不同,任务与育人角度更有侧重。辅导员应该了解技能背后有什么样的人文思考,首先要界定清楚专业培养目标,其次思考学生为什么学。结合自身的成长历程,辅导员把客观现象与微观实际结合起来,抓住人文素养,深度介入学生素质教育,督促学生在校期间按“六个一”要求(即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参加一次科技赛事;参加一次企业实践;投身一项志愿服务;形成一项业余爱好;参与一项企业项目;取得一项职业证书)自觉提升素质、能力,高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素质、能力目标。

4 搭建互动式的立体沟通平台,团结协作

建立辅导员与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授课教师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发馈。辅导员不定期听课或走访企业观摩学习,收集学生的专业学习信息,定期召开团队碰头会,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互相交换信息、沟通交流,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需要改进的环节、当前学生的整体状态交换意见,以便给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协助设计富有特色的专业活动,取得对学生教育的共识,统一对学生的要求和教育的步调,形成相互支撑、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机制。

总之,导师团队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必有一些不足之处,期待求索。作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一线工作者的辅导员,应该在充分理解导师团队制的愿景并参与行动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及时自我定位,协调环境,有信心在导师团队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实现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与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勇.对全程导师制和年级班主任双轨育人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8(10):49-51.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orps College Teaching Team Building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CHENG Guangbin, WANG Shenggui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Abstract Teaching team building is the effective way of college teacher train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personne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corps team building, team building for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corps exist in the current issue, from the height of attention to teaching team-building, strengthening process management, improve the system, increase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other aspects, to put forward the propulsion suggestions on corps teaching team building.

Key words corps college;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于1954年成立,在成立初期只有一所普通高等学校,目前共有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和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校,共有专职教师近2000人。多年来,兵团高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兵团、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为进一步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兵团高校加强了本科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通过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以及校级团队建设项目,加大投入,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与此同时,兵团高校限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各项建设经费紧张,教学团队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

1.1 教学团队立项资助情况

2007年初,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决定在我国高校实施“质量工程”建设,而教学团队的建设正是质量工程建设的内容之一。兵团高校对于这项决定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并积极申报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与此同时,新疆自治区和兵团高校积极启动自治区级和校级团队建设项目,兵团高校相关学院积极申报,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兵团所属高校共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分别为石河子大学作物学教学团队、石河子大学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石河子大学农业资源和环境专业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分别为石河子大学果蔬贮藏加工学教学团队、石河子大学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和塔里木大学微生物学教学团队)以及若干个校级教学团队(石河子大学33个,塔里木大学8个)。其中,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得中央财政专项30万元的建设经费,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获得自治区专项资助10万元,各高校校级教学团队获得1~3万元不等的建设经费。

1.2 教学团队的管理机构及日常运行情况

目前,兵团高校的各级别教学团队的管理除了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等作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的上级主管部门之外,各高校教务处均为具体的管理机构,负责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申报、年度检查和验收工作,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日常管理主要由团队所在学院、系部负责,包括建设任务中规定的定期教研活动、公开教学观摩活动以及教学科研材料档案收集与整理等等。按照教学团队的建设管理要求,每个团队每学期要定期召开教研会议,讨论团队建设以及相关课程建设事宜,并作相关会议记录。另外,团队成员之间每个成员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少于若干次。

1.3 教学团队成员组成

教学团队成员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与课程相关的学科负责人、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课程实验人员、教辅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以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目前该学院共有6个教学团队,分别是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团队、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团队、产业经济学教学团队和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其中,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其它5个为校级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均有6~7名团队成员,主要以学科负责人、授课教师和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人员为主。

1.4 教学团队检查与考核情况

兵团高校针对其各级别教学团队建设情况的检查与考核,普遍采取年度检查的方式,检查的形式主要是由团队负责人撰写并提交《教学团队年度建设总结报告》,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网上评审,教学团队年度建设总结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团队一年来建设情况(包括质量工程建设、科学研究、教研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团队建设保障条件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等等。

2 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教学团队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评价以科研为主

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最终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是高校基本的使命。然而现实当中,兵团高校基于提升高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目标,过分强调科学研究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对本科教育及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学院被定位为科研型学院,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对基础性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一线教师对教学团队建设往往持可有可无的态度,教学基本上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多数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后,很少关心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2.2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重申报、轻建设

虽然近年来兵团高校加大了教学团队建设力度,通过团队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各高校、学院、课程组及一线教师在申请项目阶段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因为一旦申报成功就意味着资金支持和对前期教学成果的肯定。但是在项目获批立项之后,教学团队对于团队的建设工作、后续发展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严格执行并完成团队建设的阶段性任务,一些教学团队成员对教学团队的情况根本不清楚,团队成员普遍和原来一样各自进行着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只是在教学团队周期检查前期短时间内做教学团队建设的材料补充,难以真正起到团队建设的效果。

2.3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高水平团队带头人

从兵团高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来看,许多学院、学科、教学系部的人才缺口比较大,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限于目前兵团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高校的财力现状,难以引进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在教学团队建设中,高素质团队带头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优秀的团队带头人能够很好地凝聚团队,带领整个团队提高教学水平。而目前在兵团高校中,优秀的教学团队带头人十分缺乏,难以推进整个教学团队的建设。尤其是一些教学团队的带头人或重要成员一旦离任,更是造成团队建设工作缺乏延续性,导致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出现中断情况,影响了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和健康发展。

2.4 教学团队建设经费投入有限,推动效果不明显

教学团队的持续建设和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层面和各个高校持续的经费投入。目前,兵团高校因经费有限,难以拨出更多的经费用于教学团队建设。对于兵团高校所属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而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会拨付30万元用于教学团队建设,可满足基本的建设需求,但是兵团高校国家级教学团队只有3个,只占到兵团高校教学团队总数的很少一部分。而自治区级和校级的团队建设经费十分有限,尤其是校级教学团队项目的建设经费更是杯水车薪,如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团队的资助经费只有2000元/年。资金的缺乏导致教学团队建设进展缓慢,起不到推动团队建设的效果。

2.5 团队建设、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不健全

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相关建设和管理制度以及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虽然国家、自治区和高校层面都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但可操作性十分有限,尤其是缺乏过程监控的有效制度。在考核和评价过程中,多注重考核教学团队的组成情况和团队成员的教学情况,而忽视了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评价。制度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兵团高校的教学团队处于自发发展的状态,阻碍了教学团队建设的健康发展。

3 推进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及其教学团队建设

本科教学是高校的根本,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使命的重要抓手,教学团队的培育和建设是现代大学师资培养、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兵团高校最主要的任务,应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应始终不能忽视本科教学。为此,兵团高校应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及其教学团队建设,任何工作的展开都应该围绕着教学这个中心,并且为之服务,科研和行政同样也不例外。要协调好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二者要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教师职称晋升、岗位津贴以及年终考核等环节,要适当提高教学质量和参与教学团队建设情况的考量比重,逐步引导教师们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

3.2 强化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完善管理及考核制度

对于批准立项的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应做好项目任务书的撰写和落实,细化和具体化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建设任务,制定阶段性任务计划表和实施步骤,严格执行。从相关的管理部门出发,应按照项目任务书,分阶段予以检查、督促,对于执行不力的团队,应提出整改意见。年度考核应以过程检查和最终建设成果为依据,对于考核结果不好的项目,应提出具体的整改和建设方案。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及考核制度,提高可操作性,使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和最终考核制度化,避免随意性。

3.3 加大兵团高校的人才引进力度,培养优秀团队带头人

一方面,应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多多吸引高层次人才投身兵团的教育事业,充实兵团高校的本科教学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培养优秀的团队带头人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实行带头人负责制,团队负责人应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且创新意识强、教学成果好,能够不断总结本科教学经验,同时还应该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团队中有较强的凝聚力。通过团队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引领,促进年轻教师的发展,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的教师团队。

3.4 加大兵团和各高校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教学团队的持续发展

兵团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资源作为保障,包括教学团队建设所需的经费,基础设施以及其它各种所需的外部条件。为了充分调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兵团层面应该为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为团队开展教研活动提供经费保障,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各个兵团高校要进一步加大教学团队的支持力度,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团队建设的教学改革提供物质保障。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经管学院师资培养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编号:JGJG-2012-10)

参考文献

[1] 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篇11

(1)系统性原则。创新团队运作的成功与否与各方面的内外部因素有关,对于公路经营企业来说,决定是否进行创新团队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2)实事求是原则。在构建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时,还要注意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有很多运作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但是对于公路企业来说,不能全盘接受,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自身的独特环境。

(3)循序渐进原则。建设创新团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创新团队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来进行运作,还需要创新团队内外环境相关因素的配套和协调。尤其是以前事业化管理的旧模式势必对公路经营企业造成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创新团队时必须摆脱传统的做法,在变革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障碍和阻力。因此,创创新团队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采用开展试点、摸石头过河逐步总结推广等方式,有步骤的开展创新团队的构建活动。

二、公路经营企业建设创新团队要把握好五个要素

(1)确定合理的团队人数。由于创新团队区别于传统的层级组织,特别是不同于原先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所以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员工塑造成一个创新团队。公路经营企业创新团队的合适人数,无论是网格型创新团队还是任务导向型创新团队,根据管理学中的层幅理论,管理幅度都不易过宽,6-8人左右为好。

(2)制定清晰的工作目标。构建公路经营企业创新团队应该有清晰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该创新团队存在的理由。每个团队成员,都需要对创新团队的这一目标做出承诺。围绕实现这个目标明确工作要点,同时依据要点排列成具体的节点计划,其中包括构建方法的运用、分工和合作、途经和程序、时间和衔接等。

(3)培养协同工作的能力。一个公路企业创新团队重要的是协同工作的能力,每个成员对创新团队要有认同感,认同感的体现是每个成员的自觉到位以及主动补位,成员之间是紧密合作的关系。

(4)营造和谐的共事氛围。不宜将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设置完全等同于行政类管理机构。在创新团队中强调指导,而非领导;强调平等合作,而非职务管理;强调和谐的整体环境,而非本位观念。

(5)具备自我介入模式。创新型企业管理者应该是企业创新团队的培训师,借助创新团队这个平台,宣讲创新型企业的共同远景和管理理念,传播创新型企业的企业文化,保障创新团队保持对企业共同目标的忠诚度;此外创新型企业管理者还应当是企业创新团队的参与者。

三、公路经营企业建设创新团队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点

一是在初步建立阶段,创新团队管理者应当立即掌握团队,督促创新团队成员进入状态,采取各种方式减少创新团队中不安定的因素,促进团队成员在个性、能力等方面的融合。创新团队成员应当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团队氛围。

二是在培养规范阶段,创新团队管理者应当在创新团队中挑选一些核心成员,通过内部培训以及多次参与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项目等方式去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可控制范围内,对于短期的目标可以适当授权团队核心成员参与决策,但是要注意事前监督、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相结合。创新团队成员应当对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目标达成共识,努力提高创新能力。

三是在稳步执行阶段,创新团队管理者应当允许创新团队成员公开表达不同的意见,建立愿景,调和团队成员的差异性。创新团队成员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创新团队的创新。

四是在结束阶段,创新团队管理者应当运用系统思考,综观全局,并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促进创新团队的不断学习,保持成长的动力。创新团队成员应当对以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改进的办法和建议。

四、公路经营企业建设创新团队的工作对策

(1)体现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特点是遵循市场规律,即要求做到“分配合理、收入多元、公平竞争、有效激励”。对创新型人才实施在社会上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标准,拉开差距,奖励重实绩,体现技术与人才的价值。通过分配体制的改革,达到稳定关键的创新型人才、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2)形成特有的团队文化。通过温馨和谐的团队文化留住人才,特别是从感情上为团队成员营造家的感觉,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并且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学习环境,让团队成员找到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篇12

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就是为社会的发展教育和培养合格的人才,育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科学有效的运行。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是一个统一体,是育人的两个重要方面。这两项工作对于学校所完成的人才培养工作来说,是两个既相互独立、相互作用又相辅相成的工作系统,实现管理的团队化可以使工作系统高效有序的进行,使人才培养更全面、更具适应性。

一、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一体化管理的指导思想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两条线”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学校的教师只负责上课,辅导员(班主任)只负责学生日常管理,两者彼此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互补与融合,老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不全面,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学校管理层面上就要树立教书和育人无界化管理的意识和全局观,让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融合,消除彼此工作中的壁垒和障碍。

在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相融合的团队化管理研究过程中,牢牢把握住“以学生的成人与成才为目标”这一主线,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的"成人"与"成才"为目标。改革原有的管理体系,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归纳,确定团队工作职责、团队人员构成及分工,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确定团队管理工作要点,切实把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融为一体,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团队化工作特点

1.教学与育人关系合理分配

教师保证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方式,调整教师角色。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调整预定的教学计划,在授课与育人间找到平衡。

教师作为班主任更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可以将对学生的关注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有利于对学生基本行为规范的培养、生活习惯和职业能力方面的习惯养成。

2.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工作重点

根据学生在入校、在读和毕业前等不同阶段的心理和认识上的变化,调整教学与素质培养上的分配关系。例如,入校时,新生对大学生活存满好奇,而这时也是培养习惯的最好时期,同时也可以为之后的教学秩序的良好维持打下基础。新入校一年之后,学生在之前严格管理中已养成了较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时就可以将教学环节适当加大,确保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毕业前,学生进入了一段时间的迷茫期,对毕业后的工作生活迷茫,对即将完成的专业学习迷茫,此时的团队老师就可以从专业发展与工作前景等专业角度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度过毕业前的迷茫期。

三、人员配备合理化措施

根据对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3级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一体化管理所做的相关工作,以及实施的一体化管理过程来看,构成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管理团队的人员配备及工作职能做出以下总结。

1.团队人员构成

在团队人员配备上主要以学生的专业培养需要为主要考虑方面,兼顾学生管理的实际需要。构成管理团队的教师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师生比控制在1:60以下,控制师生比是保证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基础。

(2)团队中有1―2名女教师,便于女学生的日常管理。

(3)在团队中,至少要有一名班主任经验丰富的教师。

(4)团队成员有企业实习锻炼经历,熟悉教学、学生管理和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职称结构可由副教授、讲师及助教构成。

2.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指学生的日常管理,也就是通常班主任或辅导员所完成的日常工作。这部分工作可随着学生逐渐适应大学生活,由学生干部主要完成,由一名团队教师主要负责,其他教师辅助,工作重点是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3.教学管理工作

在本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中,团队老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在完成日常的基本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始终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培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引导、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学生从开始的不会学,不愿学的老毛病慢慢在老师的影响下变成了更想学、更会学的新习惯。

4.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在当前新形势下,对于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成为教学和管理之外的重要工作内容,基于这样的要求,本次一体化管理实施的团队构成上,加入了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方面工作的老师,以及企业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这样在学生的创新培养和专业素质培养上就有了专门的指导,极大的满足了学生们全方位发展的需要。

四、不足与努力方向

虽然本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针对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之间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很多改善,同时在相关人员配备上得到了很多宝贵经验,但通过实施过程中的观察与之后的各项反馈,在团队构成和方案实施上依然有很多不足。

(1)人员配置的具体分工上可以进一步细化,应该将更多人员分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主要注意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实际工作的实施。

(2)制定针对一体化管理所需要人员相关能力培养的培养计划和内容,为以后可以很好的将本方案进行推广提供人员保障。

(3)增加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培养的兼职个人或企业,丰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覃川.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经营管理者,2014,(30).

[2]石磊;陈亚娜.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相融合的团队化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

[3]田密;胡田.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和谐互动发展的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