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市场规模范文

时间:2023-05-26 08:55: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业安全市场规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

篇1

总的说来,2003年中国网络安全产品市场发展势头良好,诸多因素促成了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病毒和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刺激了市场需求的再度增长,这也给了整个网络安全产品市场一个发展的契机。

网络安全产品主要细分产品包括防杀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信息加密以及安全认证等。2003年,中国网络安全产品市场中,防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仍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两者合计占总市场70.7%的份额。防杀毒软件的销售额为6.99亿元,比2002年增长2.11亿元;防火墙产品销售额为9.68亿元,同比增长了2.41亿元;入侵检测系统的销售额为2.75亿元,同比增长0.51亿元。由于2003年网络安全病毒等事件的频频发生,尤其是来自网络的入侵攻击越来越严重,使得对于其它多样的网络安全产品需求再度增加,其它网络安全产品的销售额为4.15亿元,市场份额已由2002年的9.6%增长到17.6%。

市场特点

1.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重,网络安全市场迅速增长。2003年病毒和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促使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市场总销售额达23.57亿元,比2002年增长5.21亿元,增长率达到28.4%。

2.市场日益走向成熟,国内外厂商竞争更加激烈。2003年中国网络安全产品市场表现较为突出,已经进入快速成长并日益成熟的发展阶段,市场地位不断提高。

3.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备受关注。用户需求发展趋势表明,用户迫切需要整合更多功能的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以全面保障正常的网络运行与维护,这已成为供求双方都倍加关注的一大热点。

4.专业安全服务日益引起高度重视。用户的安全服务投资也已经成为网络安全整体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导向也是厂商实现转型的重要步骤之一。服务将成为网络安全市场利润来源的新增长点,已经引起厂商和用户的高度重视。

5.电子政务建设成为网络安全市场的最大推动力。2003年,政府部门占网络安全产品市场总销售额的21.8%,占据最大份额,并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发展趋势与预测

预计2004~2008年,中国网络安全产品市场将以31.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市场规模将从2003年的23.57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93.2亿元。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预计2004年将达到增长率的最高点;自2005年开始,市场增长率将呈现持续缓慢的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36.4%逐步下降至2008年的29.1%,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赛迪顾问预测中国网络安全产品市场发展将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是网络安全发展的主题。从整个产业来看,国家鼓励科技创新,并且要在关键领域、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网络安全产业就是事关国家命脉的关键领域之一。

2.多元化是网络安全渠道发展的趋势。2003年以来,网络销售作为一种新兴的销售模式广受欢迎。网络销售渠道的产生使得渠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预计未来5年将持续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3.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用户的突出需求。用户愈发认识到单纯的网络安全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其网络安全防护需求,而整体安全解决方案将成为用户的首选,这是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4.出于解除安全后顾之忧和降低安全风险的需要,用户不仅需要更专业化的产品,而且需要更专业化的服务,这包含从高端的全面安全体系到细节的技术解决措施等各方面。目前,专业提供网络安全服务的厂商数量还不多,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进来。

篇2

由于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原因,整治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任重道远,尚需进一步努力落实各项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市提出了以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彰显古都风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西安,向着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目标迈进的指导思想,对如何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结合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市场体系的发展实际,我们提出了发展与规范并重,形成政府和社会各方合力的发展思路。通过大力发展商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市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市场环境等措施,来促进我市尽快建立统一、公平、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市委、市政府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管理提供参考。

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完善功能、扩大消费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拓宽消费层次领域,完善城乡服务网络,发展新型营销业态,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十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一五”计划的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快,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将快速升级,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会进一步加强,竞争也将更为激烈。面对这样的大背景,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商品市场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

一、我市市场体系发展现状

我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按照 “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以“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为目标,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我国商品市场快速成长,市场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商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设施。目前,全市商业网点已达14.59万个,千人拥有网点数20.3个,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场近50个,其中大型综合超市26个;零售企业中年销售过亿元的商场有15家;全市拥有各类交易市场514个,XX年成交额290亿元;全市拥有餐饮业网点3.28万个,XX年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68.3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1500多家,三星级以上宾馆56家;大型现代化专业展览馆3个,总面积10万平方米;购物中心、百货商店、连锁超市、仓储商场、家居中心、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等各种新型业态蓬勃发展。

(二)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3.2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7倍,年均增长12.2%。XX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4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5.2%,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商贸业拉动全市gdp增长由XX年的1.15%提高到XX年的1.49%,贡献率不断提高。五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一直保持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第一位和西部省会城市第三位,商贸业已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商品市场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在近5年时间里,我市市场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经营业态不断创新,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全市连锁企业已从XX年的45家、850个门店,发展到XX年的93家、1298个门店,涉及行业40个,销售额超过75亿元,同比增长33.92%。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商场店铺设施、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的应用、仓储设施和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全市大中型零售企业80%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70%以上的连锁企业建立了自动销售管理系统,世纪金花、民生、国美等重点流通企业在逐步建立完善对外信息交流平台的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的有益尝试,建立了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的网上商品交易系统,顺应了信息化社会发展潮流,商品交易的手段进一步丰富。

(四)商品市场的对外开放取得了重要进展。几年来,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新建大型商贸设施50多个,完成投资40亿元,建筑规模超过150万平方米,为商贸业发展增强了后劲与活力。尤其是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和外埠品牌企业投资我市,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大型商业集团已纷纷进入我市市场,带来了先进的业态形式和管理技术,促进了我市市场的竞争。几年来,共引进外资约1.2亿美元,内资约30亿元。目前,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百事可乐、易初莲花等世界500强企业均已在我市投资;外埠的家世界、人人乐、国美、苏宁等品牌企业已在我市建店,经营规模不断壮大。

(五)市场的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与商品市场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相适应,我市加快了市场体系建设的法制化进程,在认真贯彻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商品市场登记管理办法》、《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规章的基础上,又结合我市实际相继制订出台了《西安市商业零售业态规范》、《西安市零售商业分级设置规范》、《西安市商贸业行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西安市开设大型商业网点听证办法》、《西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西安市连锁业发展规划》、《西安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西安市餐饮业服务规范》、《西安市农改超、集改超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会展经济的意见》、《西安餐饮业行规行约》、《零售业服务规范》、《美容美发业服务规范》、《西安市商业企业价格公约》等十余部行业规划、规定及规范,初步形成了依法治市、鼓励竞争、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体系框架,促进了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六)市场监管执法工作进一步位。近几年我市担负市场监管的主要职能部门,在经济户口管理、行政审批、首办负责制、企业登记注册、市场巡查、属地监管等市场监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在全市全面推行了商品准入制度,积极实施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全程监管制度;建立了企业信用数据库,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机制的建立;加快完善行政综合执法网络建设,初步构建起了以准入服务、信用监管、消保网络、快速执法、调度指挥、技术支撑为重点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各职能部门加强合作,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密切配合,在关系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虚假违法广告、商业贿赂、非法集资、安全生产等专项执法行动中,有效地打击各类经济违法行为,在整治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查处违法经济案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规范市场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3

我市商品市场发展存在着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规模不大、产地批发市场辐射区域不广、农贸市场分布不均衡、专业市场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对此,2012年,全市商品市场发展应按照重点建设、扩大规模,提高档次,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加快发展。

(一)市区重点鼓励发展的市场

1、生产资料批发市场

该类市场直接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是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逐步做强做大,但与之相配套的大型物流中心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尚未聚集形成规模。年内,可在临港产业加工区和泰薛路两侧,重点发展大型物流中心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董家口港区配置化工原料和船舶物资市场、大型物流中心。

2、农副产品批零市场

年内,重点推进市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逐步改善东部新城区市民购物不便、西部老城区集市管理不规范的现状,对部分存有重大安全隐患、不符合城区新发展规划的集市重新规划选址或关停。在临港新建(改建)1处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集交易、仓储加工、物流配送、质量检测、产品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在隐珠重新规划设置一处大型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珠山孟家庄大集重新规划选址,择机搬迁,以改善周边交通状况;在琅琊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处综合性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配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产品安全检测设施,及时公布各地水产品价格、品种、成交额等信息,定期对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在六汪驻地规划建设一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畅通地产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销售渠道。结合旧城改造、城中村拆迁工作,在规模较大、人口较密集的新建经济适用房小区、商品房小区、安居房小区,如山水新城、孟家滩、大卢家滩等,须配置相应规模的天天交易市场,为游商浮贩退路进室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放心肉流通体系”承办企业的配送能力,鼓励市区范围内的加盟店、连锁店销售鲜蔬产品,方便周边居民生活。

3、特色专业市场

应重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饰品、海产品等专业市场和跳蚤市场。年内,在临港建设一处较高档次的旅游纪念品、文化、古玩特色市场;鼓励在积米崖码头、大小珠山等景点发展工艺品、古玩、旅游纪念品、特色海(农)产品跳蚤市场。

(二)镇区鼓励发展的市场

各镇应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当地产品、产业和区位优势,培育规范提升以优质农产品和工业地产品为主的专业市场。

1、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抓好王台曹汶蔬菜、黄山芋头、大场蔬菜、张家楼蓝莓、宝山苹果、琅琊水产、海青茶叶等产地批发市场的培育规范发展。重点在大场、王台各建设一处信息化程度较高,集收购、存储、加工、检测、展示、配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采购中心,加强与周边农业合作社交流合作,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保障消费安全。

2、农资市场。以服务“三农”为目标,重点发展农机、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专业市场。鼓励“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店拓宽经营思路,加强农产品购销信息采集、种植技术咨询服务、农机维修等功能建设。

二、控制发展的市场

从目前我市整个商品市场发展情况看,有四类市场已趋饱和,应控制发展:

1、食品、酒类等消费品零售市场。

2、装饰装潢材料市场。

3、二手车交易市场。

4、拍卖市场。

三、禁止开办的市场

篇4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领导及企业代表等分别在大会上发言,对未来经济形势、信息消费趋势、大数据创新应用及信息技术变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并公布了2013年的相关数据报告,为国内外IT企业制定发展策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

2013年,中国总体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其中IT产业和IT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中国软件产品达1903亿元,其中应用软件占76.4%,保持市场的主体地位;而在IT服务领域,2013年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与2012年相比保持了20%的增长速度。

信息消费助力产业创新

2013年中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93万亿元,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占据主要份额。信息消费已经成为新一轮扩大内需的重要引燃点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也可以说,信息消费市场成为了引领创新的原动力。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树翀在讲到“信息助力消费”时提到,信息在对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产品创新主要是指,随着信息消费基础网络的完善,涌现了很多基于信息消费的新产品。此外,基于信息技术所进行的消费行为,如电子商务、网购团购,也属广义信息消费。在电子商务中,价值链分布产生了变化,价值集中在了IT和互联网领域,而非最前端的生产制造领域。

商业模式创新主要表现在制造业服务化、传统服务网络化、信息服务专业化等几个方面:过去尖端的技术离人们较远,但现在很多前沿技术,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互联网的传感技术、生物技术等,都开始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另外,产业间的跨界融合逐渐增多,如互联网金融的热度已让大家感受到融合的力量;再有产品内部,如手机和相关应用内容的融合。因此信息消费由于改变了整个产业的生态环境,所以对刺激消费、改变整个社会的生活,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据挖掘带来深远价值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数据量的提升及其背后价值的体现。随着近年来信息化的普及、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积累达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量级,而IT技术不断演进使得数据再价值化成为可能,IT技术和各种行业、应用结合,就产生了预想不到的倍增效果,并逐步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用友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郑雨林做了《技术重塑管理,数据驱动的企业》的演讲,他提到,“互联网公司是数据驱动企业的先锋。这个数据应该有三个特征:实时、精细和智能。数据驱动的企业,虽然是由互联网公司率先引领的,但这场产业革命实际上才刚刚开始。它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楠认为,“新一轮的行业变化,与其说它的发展来源于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不如说来自于技术和商业模式共同的改变”。

SAP中国区副总裁张志琦感慨道:“这几年‘价值’这个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家都在谈论,系统怎么能够带来真正的价值?或是怎样有效地挖掘已有数据能为企业提供价值?”由于精准营销的背后都是大数据在支撑,SAP现在要把客户的习惯和行为进行更精准地分析并为客户提供服务。他认为,只有前期对数据做出规划,在价值被发现时才能使自己成为价值链中最大的赢家。

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黄邦瑜认为,过去数据虽然存在,但当时的技术阻碍了把信息转化成需求的过程。现在大家都在考虑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让生活发生变化,他提到了富士通在农业领域和医疗领域所进行的挖掘数据价值的尝试。

数据表明,2013年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34亿元,增长率超过100%,预计未来几年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16年预计将达260亿元。目前,大数据主要应用在互联网和电信领域,此外,在交通、政府、医疗领域也开始普及,各地政府开始部署大数据战略,已建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也为大数据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同时,大数据规模应用启动,其业务价值和商业价值正迅速被市场发掘,政府产业规划陆续出台,未来3年还将持续快速增长。

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发展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CTO王柏华的演讲题目是《云计算助力智慧城市、大数据服务社会治理》,他介绍了浪潮集团在大数据支持下的政府云、智慧城市等项目上所进行的探索。他举例到,大数据和社会治理的警务监督,对不同时间地点但手法相似、流窜作案无其他线索的案件进行大数据搜索,很快就能锁定嫌疑人范围,再进行具体摸排,让办案更加高效准确。

篇5

上海市市长韩正近日表示:到今年底,上海市光纤入户家庭将达到600万户,到明年底,全市超过400处主要公共场所将实现WIFI覆盖。

工信部公开征集通信行业标准意见

本报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申请立项的《双栈防火墙设备技术要求》等39项通信行业标准和《支持通信应用的北斗授时设备技术要求》通信行业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予以公示,公众如果对拟立项标准项目有不同意见,可在公示期间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反馈意见,截止日期为6月28日。

其中,正在制定的《双栈防火墙设备技术要求》行业标准是我国首个对IPv4向IPv6过渡中的防火墙设备的技术规范标准。IPv4地址已经分配殆尽,IPv6的发展已经被迫提上了日程。但是,IPv6网络的发展还缺少商业需求。所以,IPv4和IPv6不可避免。那么发展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则变得异常重要。因此,中国移动牵头、华为参与,起草了《双栈防火墙设备技术要求》行业标准。该标准还在制定过程中,预计2013年完成。

北京上线全国首个省级宏观数据库

本报讯 近日,北京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一期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宏观库”)正式上线运行,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和使用。今后,无论是市民还是企业,想要了解时间跨度在数年到数十年不等的北京市宏观经济数据和社会指标情况,只需上网便可查询。据介绍,这是全国首个立项实施的宏观库,也是第一个建成并上线运行的省级宏观库。

宏观库从2007年正式立项到2011年竣工验收,共经历4年时间。作为北京首个经济社会综合数据库,宏观库数据涵盖了3900多个数据指标,分国民经济核算、价格指数、人民生活等37个应用主题。北京市宏观库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市长吉林指出,宏观库的建成上线充分体现了政府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也提供了公众服务,有利于政府部门及公众更加便利地获得北京市各项数据。

全市目前有23个委办局参加宏观库建设,改变了过去各个政府部门数据信息形成信息孤岛的状况,实现了资源互通、信息共享。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青海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本报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在西宁市签订了《工业和信息化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按照此次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十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支持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加快建立特色优势产业和循环产业体系。二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支持青海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统筹发展的产业格局。四是加大对青海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指导做好国家级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五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六是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两化”融合,推动三网融合,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七是推动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加大产业援青力度。八是支持青海实行差别化的节能降耗政策,在专项资金、政策措施等方面支持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九是支持办好“青洽会”,促进“青洽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十是进一步完善干部双向挂职锻炼机制,开阔青海干部视野。

中小企业单个项目最高获400万元资助

本报讯 财政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专项资金将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方式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每个企业或单位只能选择一种支持方式。此外,专项资金无偿资助的额度,每个项目一般不超过200万元,对改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服务环境项目的支持额度最多不超过400万元。

此次两部联合出台的管理办法规定,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宽带发展推动光通信设备市场增长

本报讯 受国家“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及电信企业投资推动,国内光纤接入(FTTx)、光纤光缆、系统集成等光通信设备市场需求旺盛。

篇6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全面泛化,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思想和技术应对各类安全威胁,是国内外产业界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报告从风险演进和技术逻辑的角度,将网络空间安全分为网络系统安全、网络内容安全和物理网络系统安全三大领域;在此基础上,本报告借鉴 Gartner 公司的 ASA 自适应安全架构模型,从预测、防御、检测、响应四个维度,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具体应用模式。与此同时,本报告结合国内外企业最佳实践,详细阐释人工智能赋能网络空间安全(AI+安全)的最新进展。最后,本报告提出,人工智能安全将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最大蓝海,人工智能的本体安全决定安全应用的发展进程,「人工+「智能将长期主导安全实践,人工智能技术路线丰富将改善安全困境,网络空间安全将驱动人工智能国际合作。

目 录

第一章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沿革

(一) 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阶段

(二) 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因素

(三) 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代表

(四)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第二章 网络空间安全的内涵与态势

(一) 网络空间安全的内涵

(二)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态势

1、网络空间安全威胁趋向智能2、网络空间安全边界开放扩张3、网络空间安全人力面临不足4、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趋向主动

第三章 人工智能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应用模式

(一) AI+安全的应用优势

(二) AI+安全的产业格局

(三) AI+安全的实现模式

1、人工智能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2、人工智能应用于网络内容安全3、人工智能应用于物理网络系统安全

第四章 人工智能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应用案例

网络系统安全篇

(一)病毒及恶意代码检测与防御

(二)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

第三章 人工智能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应用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人工智能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应用(简称 AI+安全)不仅能够全面提高网络空间各类威胁的响应和应对速度,而且能够全面提高风险防范的预见性和准确性。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全面应用于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在应对智能时代人类各类安全难题中发挥着巨大潜力。

(一)AI+安全的应用优势

人们应对和解决安全威胁,从感知和意识到不安全的状态开始,通过经验知识加以分析,针对威胁形态做出决策,选择最优的行动脱离不安全状态。类人的人工智能,正是令机器学会从认识物理世界到自主决策的过程,其内在逻辑是通过数据输入理解世界,或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然后运用模式识别实现数据的分类、聚类、回归等分析,并据此做出最优的决策推荐。

当人工智能运用到安全领域,机器自动化和机器学习技术能有效且高效地帮助人类预测、感知和识别安全风险,快速检测定位危险来源,分析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方式,综合智慧大脑的知识库判断并选择最优策略,采取缓解措施或抵抗威胁,甚至提供进一步缓解和修复的建议。这个过程不仅将人们从繁重、耗时、复杂的任务中解放出来,且面对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异常的攻击威胁形态比人更快、更准确,综合分析的灵活性和效率也更高。

因此,人工智能的「思考和行动逻辑与安全防护的逻辑从本质上是自洽的,网络空间安全天然是人工智能技术大显身手的领域。

(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效威胁识别:大数据为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提供源源动能,使人工智能保持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升级的安全分析引擎,具有动态适应各种不确定环境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针对大量模糊、非线性、异构数据做出因地制宜的聚合、分类、序列化等分析处理,甚至实现了对行为及动因的分析,大幅提升检测、识别已知和未知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效率,升级精准度和自动化程度。

(2)基于深度学习的精准关联分析: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在发掘海量数据中的复杂关联方面表现突出,擅长综合定量分析相关安全性,有助于全面感知内外部安全威胁。人工智能技术对各种网络安全要素和百千级维度的安全风险数据进行归并融合、关联分析,再经过深度学习的综合理解、评估后对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还能够自主设立安全基线达到精细度量网络安全性的效果,从而构建立体、动态、精准和自适应的网络安全威胁态势感知体系。

(3)基于自主优化的快速应急响应:人工智能展现出强大的学习、思考和进化能力,能够从容应对未知、变化、激增的攻击行为,并结合当前威胁情报和现有安全策略形成适应性极高的安全智慧,主动快速选择调整安全防护策略,并付诸实施,最终帮助构建全面感知、适应协同、智能防护、优化演进的主动安全防御体系。

(4)基于进化赋能的良善广域治理:随着网络空间内涵外延的不断扩展,人类面临的安全威胁无论从数量、来源、形态、程度和修复性上都在超出原本行之有效的分工和应对能力,有可能处于失控边缘,人工智能对人的最高智慧的极限探索,也将拓展网络治理的理念和方式,实现安全治理的突破性创新。人工智能不仅能解决当下的安全难题,而通过在安全场景的深化应用和检验,发现人工智能的缺陷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奠定基础,指明方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变革及其更广域的赋能。

(二)AI+安全的产业格局

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各类安全场景中形成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从可观察的市场指标来看,近几年来人工智能安全市场迅速成长, 公司在 2018 年的研究表明,在网络安全中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增多,同时地域覆盖范围扩大,将进一步扩大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市场内将快速发展,预计到 2024 年,可用在安全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市场规模将超过 350 亿美元,在 2017-2024 年之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可达 31%。

MarketsandMarkets 公司在 2018 年 1 月的《安全市场中人工智能》报告则认为,2016 年 AI 安全市场规模就已达 29.9 亿美元、2017 年更是达到 39.2 亿美元,预测在 2025 年将达到 348.1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1.38%。而爱尔兰的 Research and Markets 公司在 2018 年 4 月份了专门的市场研究报告,认为到 2023 年人工智能在安全领域应用的市场规模将达 182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4.5%。由于机器学习对付网络犯罪较为有效,因此机器学习作为单一技术将占领最大的一块市场,到 2023 年其市场规模预计可达 60 亿美元。

除了传统安全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安全,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安全实践,如 Google、Facebook、Amazon、腾讯、阿里巴巴等均在围绕自身业务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安全应用。

(三)AI+安全的实现模式

人工智能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综合交叉学科,涉及技术领域众多、应用范畴广泛,其知识、技术体系实际与整个科学体系的演化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根据各类场景安全需求的变化,进行 AI 技术的系统化配置尤为关键。

本报告采用 Gartner 公司 2014 年提出的自适应安全架构(ASA,Adaptive SecurityArchitecture)来分析安全场景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求,此架构重在持续监控和行为分析,统合安全中预测、防御、检测、响应四层面,直观的采用四象限图来进行安全建模。其中「预测指检测安全威胁行动的能力;「防御表示现有预防攻击的产品和流程;「检测用以发现、监测、确认及遏制攻击行为的手段;「响应用来描述调查、修复问题的能力。

本报告将 AI+安全的实现模式按照阶段进行分类和总结,识别各领域的外在和潜在的安全需求,采用 ASA 分析应用场景的安全需求及技术要求,结合算法和模型的多维度分析, 寻找 AI+安全实现模式与适应条件,揭示技术如何响应和满足安全需求,促进业务系统实现持续的自我进化、自我调整,最终动态适应网络空间不断变化的各类安全威胁。

1、人工智能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

人工智能技术较早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领域,从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以及过程自动化等到如今的深度学习,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证实能有效增强网络系统安全防御:

机器学习 (ML, Machine Learning):在安全中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可增强系统的预测能力,动态防御攻击,提升安全事件响应能力。专家系统(ES, Expert System):可用于安全事件发生时为人提供决策辅助或部分自主决策。过程自动化 (AT, Automation ):在安全领域中应用较为普遍,代替或协助人类进行检测或修复,尤其是安全事件的审计、取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度学习(DL, Deep Learning):在安全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如探测与防御、威胁情报感知,结合其他技术的发展取得极高的成就。

如图 3 所示,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在四个层面均可有效提升安全效能:

预测:基于无监督学习、可持续训练的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提前研判网络威胁,用专家系统、机器学习和过程自动化技术来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安全基线,可以让系统固若金汤。

防御:发现系统潜在风险或漏洞后,可采用过程自动化技术进行加固。安全事件发生时,机器学习还能通过模拟来诱导攻击者,保护更有价值的数字资产,避免系统遭受攻击。

检测:组合机器学习、专家系统等工具连续监控流量,可以识别攻击模式,实现实时、无人参与的网络分析,洞察系统的安全态势,动态灵活调整系统安全策略,让系统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

响应:系统可及时将威胁分析和分类,实现自动或有人介入响应,为后续恢复正常并审计事件提供帮助和指引。

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正在改变当前安全态势,可让系统弹性应对日益细化的网络攻击。在安全领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不仅有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网络攻击等伴生问题,还有如隐私保护等道德伦理问题,因此还需要多种措施保证其合理应用。总而言之,利用机器的智慧和力量来支持和保障网络系统安全行之有效。

2、人工智能应用于网络内容安全

人工智能技术可被应用于网络内容安全领域,参与网络文本内容检测与分类、视频和图片内容识别、语音内容检测等事务,切实高效地协助人类进行内容分类和管理。面对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实时海量的信息内容,人工方式开展网络内容治理已经捉襟见肘,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内容治理层面已然不可替代。

在网络内容安全领域所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下:

自然语言处理(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可用于理解文字、语音等人类创造的内容,在内容安全领域不可或缺。图像处理(IP, Image Processing):对图像进行分析,进行内容的识别和分类,在内容安全中常用于不良信息处理。视频分析技术 (VA, Video Analysis):对目标行为的视频进行分析,识别出视频中活动的目标及相应的内涵,用于不良信息识别。

如图 4 所示,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内容安全,在四个层面均可有效提升安全效能:

预防阶段:内容安全最重要的是合规性,由于各领域的监管法律/政策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别且动态变化。在预防阶段,可使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条文的理解和解读,并设定内容安全基线,再由深度学习工具进行场景预测和风险评估,并及时将结果向网络内容管理人员报告。

防御阶段:应用深度学习等工具可完善系统,防范潜在安全事件的发生。

检测阶段:自然语言、图像、视频分析等智能工具能快速识别内容,动态比对安全基线,及时将分析结果交付给人类伙伴进行后续处置,除此之外,基于内容分析的情感人工智能也已逐步应用于舆情预警,取得不俗成果。

响应阶段:在后续调查或留存审计资料阶段,过程自动化同样不可或缺。

3、人工智能应用于物理网络系统安全

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 等技术的成熟,网络空间发生深刻变化,人、物、物理空间通过各类系统实现无缝连接,由于涉及的领域众多同时接入的设备数量巨大,传感器网络所产生的数据可能是高频低密度数据,人工已经难以应对,采用人工智能势在必行。但由于应用场景极为复杂多样,可供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加广泛,并会驱动人工智能技术自身新发展。

篇7

移动智能终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彻底解决了限制移动应用的发展瓶颈。移动应用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移动办公管理、移动销售系统、移动政务等移动信息化应用方式已被国内外众多企业接收并积极发展。

1 企业移动应用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智能终端自2007年起步以来高歌猛进,在2010年末首次超过PC同期出货量,其后进入高规模高增长阶段,至2013年其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手机,约为PC同期出货量的3倍,以年出货10亿部的市场体量成为当今市场容量最大的电子产品分支(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3年12月4日,我国为三个运营商发放了TD-LTE牌照,标志着全球潜力最大的LTE市场正式启动。互联网服务移动化浪潮势不可挡,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视频类应用以及云存储等大流量交互应用,曾受限于3G/2G网络能力而无法得到开展的,目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彻底解决了限制移动应用的发展瓶颈。企业移动办公管理、移动销售、移动政务等移动信息化应用方式已被国内外众多企业接收并积极发展。基于移动化办公方式的企业用户群,开始从公司管理层向中下层普通员工扩展。

从目前企业移动应用情况来看, “十二五” 以来,“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方针的提出为政府开展信息化以及移动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基础。一批重点工程和应用系统,如运用高科技手段结合我国增值税管理实际设计的管理系统,即“金税”等项目已经或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为移动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信息化基础。金融行业同样迅速地开展了移动信息化建设,手机银行、移动银行门户等业务早已被各大银行切入,各大银行已经开始角逐 App活跃用户量。 银行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工作重点,这需要积极开展外部营销、上门营销,并以此实现不断扩大客户群体,因此 CRM 系统有助于银行提高客户粘性;移动 OA 对于银行来说, 虽然刚刚起步,但也逐步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加速了银行内部办公的效率,间接促进了业务的有效增长。

2 企业移动应用发展趋势

2.1 移动信息化将是所有企业的必然趋势

随着IT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一步融合,随之带来的是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市场的空前繁荣,PC将不可避免的逐渐被移动终端所取代,开创一个新的时代:除了一些大型的计算处理需求之外,绝大多数需要使用网络的工作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同时在未来部分大型的计算也可以在云端进行,然后将结果回传到手机上。在经历个人应用爆发之后,未来很多企业应用会慢慢的转移到移动端,移动终端将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办公设备,移动办公将是未来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移动信息化为企业带来办公方式变化的同时,更是深层次的业务、管理的变革。企业部署移动信息化将会从“不得不”的被动状态,走向“必须要”的主动要求。移动终端从硬件到软件能力的加强,员工与客户的接触点从移动端开始延伸,企业就必须要“移动”起来。移动信息化带来新的办公创新价值、新的业务逻辑价值将会逐渐体现,因此移动信息化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既定路线。同时随着环境的推动和企业关注度的提升,未来的企业级移动应用将呈现出至少3大特征:多场景终端适配、无所不在的渗透、简单。

2.2 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规模在近几年得到迅猛发展。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6.3亿元,未来四年增长率达65.4%,客户需求旺盛的政务、交通、教育等细分行业市场潜力巨大。(见图1)。

2.3 企业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趋势

面对多样化智能移动设备和多个移动操作系统共存的局面,同时 “云”时代的来临正在改变移动应用和运营团队之间的关系,一场不能避免的技术变革正在进行。鉴于移动终端的局限性,移动终端上的APP由原生应用(Native App),到混合型应用(Hybrid APP),再到基于WEB的应用Web App,这一连串的变化都源于技术的更新和市场的需要。(见表1)。

Native App和Web App技术开发APP存在众多不足之处,比如用户体验差、开发成本高。而 HybirdApp混合技术整合HTML5Web应用与本地容器(native container),兼具“Native App良好用户交互体验的优势”和“Web App跨平台开发的优势”。 Hybrid App开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公司认同,已经成为企业移动开发的趋势,一方面是开发简单,另外一方面可以形成一种开发的标准。封装大量的Native Plugin(原生插件如支付功能插件)供Javascript调用,并且可以在今后的项目中尽可能的复用,从而大幅降低开发时间和成本。Hybrid App已经被众多企业所认可,市场上一些主流移动应用都是基于Hybrid App的方式开发,如工商银行、百度搜索、街旁、东方航空等。其采用HTML 5 技术开发移动应用,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其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加强了视觉感受;跨平台,适配多终端,对开发者无疑是首选。传统移动终端上的Native App,开发者的研发工作必须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进行,成本相对较高。Native App对于用户还存在着管理成本、存储成本以及性能消耗成本。HTML/JavaScript/CSS语言所开发的应用只要一次开发就能进入所有浏览器进行分发。即使是走传统的App Store应用商店渠道,只需要再将底层用HTML5开发的应用“封装”为App,从时间和资金成本上讲远小于跨系统移植。

2.4 移动应用安全发展趋势

移动信息化打开了政府、企业内网与互联网通道,由于移动终端众多,移动互联在无线接入网络、移动终端、应用服务器以及安全隐患上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手机病毒、垃圾短信、黑客攻击等现象逐渐暴露出来,随着移动应用带来便捷的同时,移动应用安全问题也愈加的凸显出来,已经发展成为技术人员必须攻关的技术难点之一。同时随着移动信息化运营的发展,及产业界研究的深入,用户对移动安全的风险认识更加充分,已全面认识到移动信息化过程中身份、设备、链路、数据、应用及操作系统等引入的移动安全风险,认识到移动信息化中安全风险无处不在,这直接推动用户在移动信息化过程中必须慎重考虑移动安全的保障问题。企业移动应用安全呈现以下趋势:

2.4.1 安全方案从功能单一性技术向融合型发展。

早期的企业级移动应用安全市场,移动设备厂商及移动应用供应商为满足用户简单的安全需求,天然地成为移动安全技术供应商,提供了附属于移动设备和移动应用的安全方案。终端设备管理(MDM)和移动安全接入(VPN)等功能单一技术受到推崇,但随着用户对移动安全及移动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加深,功能单一的产品已难以支撑日益复杂化的移动信息化管理需求,用户更加期待融合型的移动应用安全解决方案,实现简单快速的部署和统一的管理。

2.4.2 技术手段从单一投入转向平台化趋势

在移动信息化建设初期,移动应用数量少,移动安全的技术手段往往针对某个应用单独设计和建设,针对单一移动应用进行移动安全投入,因为重复投入和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已经难以使用移动信息化的发展创新需求,部分移动信息化领先的企业已经提出包括移动安全在内的移动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规划,企业级移动安全的建设必然随之呈现平台化的趋势。

2.4.3 移动安全技术在纵向上开始向两端延伸

受各类攻击事件的影响,具有前瞻意识的用户开始思考移动应用及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推动移动安全技术在纵向上开始向两端延伸,一端是向下延伸进入操作系统内核,一端是向上延伸进入应用内部及应用途径。

2.4.4 移动信息化中用户身份认证开始追求的统一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终端设备多样化是移动信息化带来的显著问题,现有的移动认证方式难以满足移动信息化中用户身份认证追求的统一性、便利性和安全性需求,这直接推动了身份认证设备和方式的创新变革。

2.5 移动支付方式将成为主流

2014年可以说是移动支付大爆发的一年,支付宝在北京一些超市推出了支付宝付款5折优惠和快的打车支付宝付款免起步价的活动,吸引了大批用户前往购买和使用快的打车服务,超市每个结账台前都排起了超长队伍。

在大数据时代,移动支付有很多变现的方式,海量的用户支付数据,也可以细致的了解到用户的消费习惯、能力和种类,这些,都是精准营销必不可少的内容,利用这些,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营收。因此我们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移动支付将成为各商家争夺的重点,现金和银行卡的支付形式将逐步被取代。

此外,线上下单,线下享受服务,这就是O2O,当下最时尚的消费方式。O2O的商业模式也对移动支付有相当大的推进作用,很多行业巨头已经开始为这一领域推出各种形态的支付方式,比如声波支付、手机刷卡器、二维码和条码支付等等。

3 结语

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获得了巨大规模之上的高速增长,移动互联网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变革正在拉开更大序幕,从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甚至第一产业延伸,我们正处于这场更大变革的起点之上。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大势所趋,企业需要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遇,积极发展移动应用产品,开拓移动应用市场。

未来企业级移动应用的产业规模将进一步夸大,且将收到更多的关注,然而也同样面临制约因素的挑战。市场不断活跃使得企业级移动应用发展制约因素日趋严重,企业级开发者对解决各自问题的需求大幅增加。

参考文献

[1]祝石厚,侯世英,吕厚余.电力系统谐波分析的有效方法-谐波状态估计技术综述[J].现代电力,2007,24(3):6-10.

[2]常小兵.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商机[J].现代国企研究,2011(05).

[3]戴建华,任锦鸾.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3G业务能力提升策略探讨[J].移动通信,2011(17).

[4]刘鹏,郝静丽.正在进行的变革--企业移动信息化[R].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IP应用与增强电信技术委员会2007年度联合学术年会,2009.

[5]任永杰.企业移动信息化建设探讨[EB/OL].中国营销传播网,2006.

作者简介

篇8

安全无处不在。如果说跨界是各个产业融合的趋势,是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必然结果。那么信息安全早已没有边界,因为它是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人都应该考虑,或者说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一个“棱镜门”给全世界上了一堂信息安全公开课。当然,我们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远不止“棱镜门”。

安全威胁无处不在

企业层面,APT(高级持续性威胁)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身上,中小企业的安全防护水平有限,攻击者从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成本更低。各个行业在对信息技术深入应用的同时,也将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带入到企业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当中。比如,工业控制系统开始摒弃专有协议,而越来越多地使用通用协议,在传感网络通信与数据共享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风险;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服务,而在线的金融服务则成为攻击者眼中的“肥肉”。赛门铁克的报告指出,有超过1400家金融机构受到了有针对性的木马攻击,它们占到了美国全部银行的71.5%。该报告称,最常见的“金融”木马上升了337%,在2013年前9个月,近88个国家的1500家机构成为了潜在目标。

个人层面,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个,甚至人手多个,然而谁都不敢百分之百保证自己的手机不会变成“手雷”。360公司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截获新增手机木马、恶意软件和恶意广告插件45万款,平均每天新增2500余款恶意软件,感染总量超过4.8亿人次,接近2012年一整年的感染量。智能手机陪伴很多人度过了乘坐公交地铁、茶余饭后甚至睡前的时光,以致有人调侃说手机比爱人还像伴侣。所以,一个时刻陪伴在你身边的伴侣如果变成“手雷”或者“定时炸弹”,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安卓系统碎片化和薄弱的安全性、将手机短信作为身份认证方式的潜在漏洞和众多智能手机应用安全性的欠缺等种种问题,让我们越来越担忧。

在移动互联网乃至物联网将安全风险逐渐放大的今天,广泛的互联化进一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当然,也拉近了好人与坏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攻击者与受害者之间的距离。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当前已经广泛互联化的世界中,没有哪些系统可以独善其身。即使是那些并不与互联网连接,层层设防的核心系统仍然会受到攻击,攻击者仍然可以利用互联网作为跳板。大家可以想见,当年遭受“震网”病毒攻击的伊朗核设施,显然是不可能与互联网有任何连接的,但是,它仍然遭到了攻击。

IT厂商都是安全厂商

安全无处不在,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老生常谈,它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IT厂商早就看到了这样的趋势,并以自己的跨界来跟上信息安全发展的形势,提升自己的安全交付能力。比如EMC收购RSA、赛门铁克跨入存储领域,都是看到了存储这一IT基础设施与安全的紧密联系,希望在存储这样的底层架构中为用户提供整合的安全解决方案。此外,芯片厂商英特尔收购安全软件厂商迈克菲,更显示出英特尔的战略眼光,它看到了安全市场的巨大需求,并将安全作为自己产品和服务能力的有力补充。2013年,英特尔又收购了网络安全公司Sensory Networks,为其进军安全领域增强动力。此外,网络安全作为安全这幅大作中最浓重的一笔,一直少不了网络厂商的参与。Juniper、思科等网络厂商的安全设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这些具有先天网络安全基因的网络厂商,没有浪费自己的优势,在交付安全产品的同时给客户提供了安全解决方案。

另外一种跨界是互联网公司涉足安全领域。互联网企业正在渗透进入各个行业,比如360公司,它是一家典型的互联网公司,而它最主要的产品是与安全相关的技术及服务。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曾告诉记者,安全产品更应该关注用户体验,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安全产品不应该只让CIO和CSO(首席安全主管)满意,而应该让每个员工都满意。言必称用户体验,显然是互联网公司的思维逻辑。然而,360公司的跨界并未结束,它目前正在进军企业级安全市场,期待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安全产品理念在企业级安全市场再掀一场波澜。360公司的成功,让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安全市场,而金山、瑞星等传统安全厂商也开始以互联网公司的思维和商业模式来研发和推出安全产品和服务。

从厂商的角度,安全无处不在可以换成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任何一个厂商都是安全厂商或者都希望成为安全厂商。

安全与所有人相关

无论是各大IT厂商绞尽脑汁丰富自己的安全能力,还是互联网企业争相“抢食”安全这块蛋糕,都是因为任何企业需要安全的IT解决方案。然而,信息安全遵循木桶原理,系统的安全性永远取决于防护体系中最短的那块板。

过去,一个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就可能让一个企业高枕无忧;设置一个强度较高的密码,有的用户就认为其应用安全无虞。显然,这样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应用安全、BYOD、APT防护、虚拟化安全,众多新的安全挑战等待着用户去应对,而综合的、能够补齐短板的防护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

如今,不管企业还是个人,在使用一个设备或者一个应用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它是否安全,无论你处在哪个行业、哪个位置、具有什么样的IT环境、是否连接互联网、是否有严密的防护措施,因为,安全已经跨入所有的领域,与所有人相关。

赛迪顾问点评

篇9

在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各镇街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与文化特质等不尽相同,各地工业化起步的时间不同,33个专业镇的发展水平与阶段不尽相同。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贸易摩擦等复杂国际形势,使得佛山专业镇的经济发展面临了很多新的挑战。

本文提出以标准化手段促进佛山市创新及发展模式转变,通过调研对专业镇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从中发现制约佛山市专业镇创新及质量提升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结合专业镇自身发展的特点,提出标准化推动建议,对佛山市专业镇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一定的策略建议。

佛山市专业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佛山市大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实现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逐步走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镇和产业集群经济,在家电、家具、建筑陶瓷、铝型材等行业占据了较大的国内国际市场份额,城市综合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多年来,佛山市产业发展以区、镇(街道)为主战场,以工业园区、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专业镇的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适度重型化、高级化趋势,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及其他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等十大各具优势的行业,十大优势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

标准化已成为佛山市专业镇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山市专业镇、产业集群是技术标准战略推进的主战场,据统计,佛山市25(37)家获得“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称号的企业中有17家都位于专业镇内,占企业总数的69%。此外,佛山市一半以上标准制定的主体为现有专业镇内企业,制定的标准大多集中于家电、机械装备、精细化工、塑料制品、食品饮料、金属加工等行业。

存在的问题

(一)在专业镇的快速发展中,由于各镇街地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的态势,部分专业镇企业的质量控制不尽人意,各专业镇整体形象存在差异。

(二)随着市政府大力倡导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专业镇面对新形势有巨大的压力,政策的变动使得传统产业专业镇发展面临巨大改革。

(三)专业镇的产业和市场规模支撑起名镇的招牌,但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诸如知识产权、出口反倾销的问题困扰着专业镇的发展。

(四)目前佛山市现有13个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都落户在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中,但标准体系还不能全面覆盖现有专业镇设计的全部行业和重点产品,大部分产品还没有占据标准制修订话语权的主导地位。此外,标准发展不平衡,企事业单位参与研制的标准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TC/SC,先进制造业和光电、新型显示器、高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准较匮乏。

策略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标准主管部门与专业镇主管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将专业镇标准化工作纳入佛山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规划中,同时专业镇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和支持,以标准化手段推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安排扶持资金。

(二)搭建服务平台

搭建专业镇产业标准体系框架,为专业镇企业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为企业提供标准文本、指导制标、受理备案等一条龙服务,确保企业贯标生产。收集国内外技术标准文献资料,并初步实现标准的电子化,完成国内外技术法规、WTO/TBT/SPS通报数据库、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数据库、计量标准数据库、检验检测标准数据库、食品安全限量国内安全标准数据库等数据库的建设,全面覆盖与佛山市专业镇产业相关的主要国内外标准和技术法规。

(三)深入技术支持

标准化服务机构需加强与专业镇企业的联动,建立必要的咨询服务机制,指导企业利用标准加强内部管理。在企业中大力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将质量管理的标准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建立覆盖企业技术产品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四)强化企业主导地位

强化企业在标准制订和实施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全市企业积极参与或主导各级标准的研制,明确企业在生产经营、规范管理中实施标准的主体作用;鼓励、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标准研究中心;鼓励支柱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

篇1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IP业务呈现爆炸式增长。预测表明,IP将承载包括语音、图像、数据等在内的多种业务,这意味着对带宽和速度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而光纤通信也因为其在传输上的特点而广受推崇。而随着当今社会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广泛,家家户户用上宽带也是潮流所趋。

根据2012年4月非政府组织宽带论坛(Broadband Forum)最新的报告称,去年全球宽带增长达到了新高,而中国的宽带用户数则位列全球第一位。报告称,2011年,全球宽带和IPTV的增长都达到了过去5年来的新高。2011年全球宽带用户增长6549.36万,宽带用户总数达到5.97亿,季度增长率达到2.6%,年增长率达到12.3%。中国宽带用户数达到1.58亿,位列全球第一。由此可见,中国的宽带市场不仅有着极大的容量,还有着极大的潜在价值,这对于运营商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谁也想着从中能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

1 中国光纤的发展状况

光纤作为宽带接入一种主流的方式,有着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保密性能好、适应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原材料来源广价格低廉等的优点。正是由于光纤这么多的优点集于一身,未来在宽带互联网接入的应用可预料会非常广泛。根据市场研究与预测公司IDC预计2012年中国光纤接入用户数将超过2660万户,未来5年保持56.4%的年复合增长率,而且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网络设备市场之一。截至2011年底,中国光纤接入端口数已超过1亿个,同比增长超过100%;中国光纤接入用户数已达1556万户,同比增长超过370%。比起中国1.58亿的宽带用户数,光纤接入用户数还将会有非常广阔的上升空间。庞大的用户基数,决定了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根据我国光纤宽带发展计划,到2015年全国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5T,城市家庭带宽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M以上,农村家庭带宽能力基本达到4M以上;家庭光纤接入覆盖超过500万户;无线局域网的公共运营热点规模将超过15万个;届时将实现全市公益性机构光纤到达率100%,实现全部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宾馆酒店等商务类场所的光纤到楼、到办公室。

2004-2009年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09年达到1331.5亿元,2010年前三季度累计市场规模达到1050.9亿元。而中国基础运营商始终牢牢掌控着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较大的份额。不过近年来专业运营商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长,这也是由于市场需求大,利润诱人的原因,如下图。

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的宽带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必将是未来宽带运营商对抗的主战场之一。而光纤宽带的普及也是大势所趋。所以未来宽带市场的斗争很大程度上是光纤宽带的斗争。

中国电信集团副总工程师靳东滨4月份透露中国电信光纤宽带用户数量三年后将超过1亿,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联通也明确了2012年新增光纤到户家庭1000万。中国移动在2010年在三大运营商光纤光缆招标量达40%-50%。可以看出各大运营商对于光纤宽带这项前景看好的业务都给予了很大的重视。

2 光纤宽带的竞争

运营商发展光纤宽带需要及可能面对的问题:

1.重新布线的进场费。要发展光纤取代铜缆,必然要进行重新布线,而为了进入小区而支付给物业管理的进场费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资费下降与份额的矛盾。宽带资费下降是大潮流,如何在资费下降中,更大更有效率地占有收入份额是运营商应该考虑的问题。

3.与无线技术的竞争。4G技术日渐成熟,加上无线网络便捷性,其速度也能满足用户绝大部分需求,或许也会有越来越多用户会选择无线网络,这是否会降低光纤宽带的用户量?这个问题也是运营商有必要探讨的。

4.用户接受难。因为住宅结构的原因,光纤入户的时候需要对住宅墙体进行破坏,容易引起住户抵触情绪。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在保证光纤使用的情况下,合理地施工,使施工对住宅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要通过适当补偿及专人做心里工作,缓解打消用户的抵触情绪。

5.光纤到户成本问题。单单从设备成本来看,光纤成本要比铜缆低很多,相当于80元/芯公里,而光收发模块价格和ADSL设备价格相差不大。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最后一百米的接入,每户FTTH的改造成本远在ADSL安装成本之上。这样计算下来,光纤到户的总成本还是要比ADSL高出不少。这也大大提高了成本回收的难度。再结合目前国内各设备厂商的发展来看,今年上半年,几家主流厂商的财报越来越严峻,利润越来越低,已经难以维持目前的低价现状。假若设备升价,运营商的压力也会增大,这是整个业界都要承受的。

面对这些问题可能采取的策略:

1.对于进场费和用户接收问题,一方面对于物业管理者不合理的要求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另一方面从入户工艺入手,在尽可能不影响住宅结构的情况下施工。

2.对于无线技术的崛起,虽然与有线技术有一定竞争关系,但是各大运营商都拥有自己的无线网络,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有线宽带形成融合产品,互相促进。

3.对于到户成本问题,首先在设备采购上采取谨慎态度,在保证质量同时尽可能地降低采购付出。在入户改造上,要注意各种入户方式的对比,做好统筹工作,选取最优方式进行入户建设,如下图。

光纤宽带未来竞争可能出现的发展模式猜想:

1.与其他通信业务联系加强,因为大运营商都拥有自己的移动通信网络、固话网络,可以与光纤宽带配合,组成新的融合套餐,既可以增强产品多元化,又可以充分利用各产品的潜在价值。

2.运营商组建自身的互联网服务,要利用自身终端资源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服务增强客户黏性,培养客户使用习惯。

3.跨行业交融加深,随着光纤宽带的推广,因为其拥有的安全,易普及的特性,可以令到跨行业的应用更加便捷,也是跨行业融合的一个大平台。比如网络课程,网络电子竞技,物流管理等。

4.与无线移动技术的融合增多,随着带宽不断增加,宽带运营能承载的数据量日益增大,类似wifi,wlan的技术应用也会持续发展增加,以充分利用带宽给生活工作带来便利,如下图。

如今社会发展对网络的要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光纤宽带的普及流行也是在进行时,各大运营商也应该及早做好逐鹿光纤宽带市场的准备,抢占先机。

Based on the Broadband Optical Fiber in the Future Market Analysis

Hu Jiayao

篇11

二、市场建设与培育的成功经验

(一)政府高度重视。市蔬菜局的一位领导告诉我们,蔬菜批发市场是逼出来的市场,84年前,该市种植的5万亩大白菜烂了4万亩,给菜农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也给政府敲响了警钟,就是生产必须与市场接轨。84年3月市政府划出了10亩地建了一个露天市场,20年来,市场本着“先育市后建场”的发展思路,先后9次进行大规模扩建,现占地面积达到了600亩。特别是199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自批示开辟全国第一条至北京的“绿色通道”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建设和市场建设,市财政以累计安排4亿元资金用于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市场建设,在蔬菜基地建设上,扶持发展蔬菜基地80万亩,冬暖式大棚30万个,建成5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累计投资1.6亿元,示范及种植、科研组培、品种展示、加工销售于一体。2005年全市26万亩瓜菜基地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3万亩瓜菜基地获绿色食品基地认证,1万亩蔬菜基地获有机食品基地认证,27个农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定,33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4个农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在市场培育方面,市财政已投入6000余万元,建成了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在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配置了速测室,购置了农产品安全流通检测车。投入4000多万元建立了专门的农资市场,对全市750多家农药、肥料生产经营户,230家种子经营户全部实施了档案化管理,集中到市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市成立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分片划区对全市农资经营户进行监管,较好的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和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市场和进入生产环节。在市场组织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市政府成立了蔬菜批发市场管理处,负责整个市场的建设、管理与服务,市公安局在市场内设立了公安分局,工商局、银行在市场内设点,满足市场服务和交易双方结算需要。

(二)政策保障措施到位。市为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市政府在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初期,对市场管理处按正科级事业单位进行定编、定员、定工资,当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与对市场进行改制,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参股51%,市政府参股49%,由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管理。在市场经营良好的情况下,将经营权转让,考虑最多的是菜的长远利益。外界评论说,双方的合作是两强对接,优势互补,对提高交易效率,完善产业链条,构建全国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具有深远意义,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三)管理服务到位。2003年10月该市场投资4000万元,建立了国内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市场,实现了包装规格化、重量标准化、质量等级化、客户会员化、交易电子化。目前,所有品种都实现电子化交易,买卖双方持有IC卡或称作“一卡通”,交易前买家先到结算中心存入足够多的资金,然后双方持卡到电子磅处称磅,同时划转资金,收取交易费用,整个交易高效、安全、快捷、便利的完成。对外省蔬菜交易的上家收取2.3%的交易费用,对本省、本地区交易的上家收取2%的交易费用。该市场2006年实现利润4000万元。

(四)、宣传力度到位。创造新理念,致力打造品牌蔬菜。一是将菜整体塑造全国品牌,作为“母品牌”,二是依托“母品牌”催生“子品牌”,让品牌菜向系列化发展。从1999年起举办的一年一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使完成了一个从区域性蔬菜产地到具有国际影响的蔬菜产地市场的大跨越。新与旧激烈碰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届菜博会都会引发一场新的“理念革命”,试验室里的无土栽培以成燎原之势,“买土”种菜成为农民的新宠,的菜农在接受世界先进技术品种的同时,也接受了这些新观念。“子品牌”是广大菜农的企业化品牌。如今,已有“乐义”蔬菜、“洛城”特菜、“欧亚”蔬菜、“燎原”蔬菜、“圣珠”西红柿、“荣名”葡萄等103个知名品牌。该市以各类基地、农场为依托,有20大类100多个蔬菜品种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

三、思考与启示

(一)要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理念。通过考察我们认为,省市为什么能如此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了“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理念。市提出的口号是:“兴建一个市场,带动一批产业,搞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就是政府通过建设培育市场,带动了农业产业规模化,带动了第三产业的掘起,带动了城市的繁荣,带动了经济超常规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工业需要现代化的流通业作支撑。从我县的情况看,由于受传统的流通观念束缚,直接对外的果品市场尚未形成,只是一些分布在乡村的果品交易场所,市场规模小,设施简陋,多数果农和小商小贩占路经营,影响阻碍交通。这些交易场所虽然在一定时期果品销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能形成现代化的大市场、大流通的商贸份围,将会影响我县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目标实现。因此,要搞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就必须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理念,也只有树立这种理念,才能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才能有效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二)要强化政府建设培育市场的宏观管理和引导。通过考察认为,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市场的规划布局、建设培育,仍然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和引导。近几年来,我县市场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市场点多、小而散,辐射力不强,难以形成大流通的格局;二是市场管理理念落后,不能适应现代流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认为我县果品市场的现状,已不能满足果品生产形势的需要,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县需要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辐射力强的大市场,特别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培育引导。在这方面我们感到市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能力很强,培育扶植市场的力度很大,特别是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用地调控的做法值得我县借鉴。

(三)要标准化建设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是商务部联合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标准委提出的今后农产品发展目标,是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和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农产品标准化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先列,而我县农产品标准化可以说才刚刚起步。目前,县政府提出建设“沂蒙山果品贮运购销中心”,就是向建设标准化农产品市场提出的一重大举措。我们认为符合我县实际和经济发展需要,应当着力引导建设和培育。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标准和商务部颁发的相关标准,把该市场建设成为全国果品交易量最大,配套设施最好,功能服务最全,经营环境最优的大型果品贮运购销中心。

(四)要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关系。农产品市场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市成立市场管理处,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进住市场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为把我县果品贮运购销中心,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果品批发市场,就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机构到位,目标任务到位,部门职责分工到位,资金配套到位。

四、建议

(一)搞好市场定位。蔬菜批发市场“创建一流大市场、面向全国大流通”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做大做强,才能全面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搞活一方经济。结合我县实际,建议我县果品贮运购销中心以“立足蒙阴、辐射鲁中、面向全国”作为市场定位。

篇12

鄂尔多斯受特定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模式、居民收入增长、房地产供求关系变化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点:

(一)19982004 年:房地产市场启动时期

自1998 年我国住房制度全面改革以后,房地产市场进入迅猛发展时期,全国房地产投资占 GDP 的比重逐步提高。但当时鄂尔多斯作为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启动速度明显滞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以前房地产市场规模的基数较低,2000 年至2004 年间,鄂尔多斯商品房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35.3%和23.1% ,但2004 年房地产投资占 GDP 比重仍仅有1.7%左右,较当时全国平均水平低 6.5 个百分点,期间的商品房名义价格增速也相对较 为稳定(见图 1 )。

(二)20052011 年:房地产市场爆发式增长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房地产爆发式增长时期,其特点表现为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以及土地购置面积大幅攀升,房价持续较快上涨。

2005 年至 2011 年,鄂尔多斯商品房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复合增速分别为 61.1%和 43.7% ,较房地产市场启动阶段明显提升。2005年的土地购置面积也从 2004 年 21.9万平方米,一跃达到220.2 万平方米,随后每年土地购置规模平均保持在250 万平方米左右(见图 2 )。这一阶段当地房地产市场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第一,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鄂尔多斯房地产市场超常规发展的主要动力。自2002 年以后,全国煤炭行业进入所谓的黄金十年。在这个大的产业背景下,鄂尔多斯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凭借煤 炭工业作为龙头产业,迅速扩大区域经济总量规模,二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2005 年至2011 年,原煤产量年增速为25.2% ,二次产业比重提高了 7.9 个百分点,达到 60% 以上(见图3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GDP 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1 年人均 GDP 达到 17.5万元,相当于北京人均 GDP的7.4 倍。可以说,这一阶段鄂尔多斯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的主要动因是区域经济特别是以煤炭为代表的支柱产业进入扩张周期,区域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也进入“住行消费”的新阶段。另外,由于国家规范煤炭开采业务,提高煤炭深加工相关行业进入门槛以后,大量因煤而生、因煤而聚的民间资本由于缺乏其他有效投资渠道,不得不选择 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从而进一步促使房地产市场增温。

第二,新增城镇人口的刚性住房需求以及原有居民的改善性需求规模扩大。从城镇人口增长分析,2011 年鄂尔多斯的城镇常住人口达到 141.3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2005 年至2011 年,鄂尔多斯平均每年新增城镇人口 8.9 万人,年均增速为 8.5%,城镇化率提高16.8 个百分点,城镇化速度远远高于同期全国水平(见图4 )。在这些大量新增城镇人口中,有一部分属于“带房进城”的农村户籍人口,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必须通过购买住房才能解决住房问题,另外,经济快速发展也提高了原有居民的改善性需求释放速度。在这两方面住房需求力量的拉动下,区域房地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交易也日趋活跃。

第三,城市交通、通信、给排水等市政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增加了鄂尔多斯市房地产市场的吸引力。在经济总量扩张的基础上,鄂尔多斯市财政实力得到长足发展。2011 年,鄂尔多斯市财政总收入 796.5 亿元,其中公共财政收入为 346.2 亿元。2005 年至 2011 年期间,公共财政收入的名义增速为39.9%。充足的财政实力为相关市政环境改造和软硬件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城市公共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以交通条件为例,2002年,鄂尔多斯市的人均城 市道路面积还仅为6.9 平方米,比同期全国水平低 14.7%。而2011 年,鄂尔多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就已经增加到 68.2 平方米,相当于2002年的 9.8 倍,相当于同期全国水平的 4.9 倍。历经短短数年大规模投资建设,鄂尔多斯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环境以及人居品质已达 相当高的水平(见图5 )。

第四,在当地住房市场价格大幅上升的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也显著提高,城镇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仍较为坚挺。2011 年,鄂尔多斯商品住房均价达到4320 元/平方米,2005 年至2011 年期间,当地住宅价格上涨了 2.8 倍。与此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增长了2.7 倍。可见大幅度的房价上涨并未对城镇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造成过大压力。从房价收入比[ 本报告房价收入比是指按照当地商品住宅价格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口之家购买100 平方米住宅所需时间,即房价收入比=(当地商品住宅价格×100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 )]

横向比较来看,2005 年至 2011 年,鄂尔多斯房价收入比均值为4.9 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58.3% ,比北京和上海分别低 68%和 60.3%(见图6 ),这也是支撑当地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

(三)2012 年至今:房地产市场低迷阶段

鄂尔多斯房地产市场经过连续几年的超常规发展,自2011 年开始,有些先行的实物量指标(如销售面积、土地购置面积等)已经出现回调征兆。在宏观经济增长趋缓、煤炭产业下滑以及房地产调控效应逐步显现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自2012 年开始,鄂尔多斯房地产市场全面进入低迷阶段。主要反映为几个方面:第一,房地产投资规模大幅下滑。2012 年,当地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为 175.3 亿元,较上年下降 58.8% ,而商品房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分别较上年下降 39.7%和 33.9%。在对房地产市场悲观 预期下,开发企业的拿地热情骤减,土地购置面积在 2011年和 2012年连续两年显著缩减,2012年土地购置面积仅为2008 年拿地高峰时的 1/10左右。企业资金链趋紧也使得前期停工项目的开复工速度较为缓慢,甚至影响到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速度。第二,房地产销售受阻,去库存周期大大加长。201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 232.7万平方米,相当于 2011年历史高点的 43.4% ,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下降 6.6%(见图7 )。实地调研中,有些开发企业的楼盘去库存周期甚至加大到 5 年。第三,房地产融资能力下降,民间融资风险凸显。由于当地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开发项目资金回笼不畅,金融机构缩紧了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2013年上半年,金融机构整个贷款规模同比回落 9.1个百分点。另外,当地房地产投资中民间融资规模较大,市场大幅回落导致民间融资收益难以实现、民间借贷风险加剧。

二、鄂尔多斯 “房地产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导致鄂尔多斯陷入房地产市场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真客观分析和总结鄂尔多斯房地产发展面临问题的原因,对于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供给过剩是导致鄂尔多斯陷入房地产困境的主因

在煤炭行业和房地产市场以及居民收入处于上涨预期阶段,鄂尔多斯房地产开发规模出现超常规增长,从而直接带来后续房地产供给过剩严重,这是鄂尔多斯房地产出现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以2011年的历史高点为例,鄂尔多斯市人均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为12.6 平方米,是同期北京人均水平的 5.2 倍,是同期全国人均水平的 4.6倍。继连续数年新开工量和施工面积屡创新高,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商品房建成投放市场。即使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全面下行的2012年,当地商品房竣工面积的增幅仍然接近 100%,这无疑对本来脆弱的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带来更大的冲击。截至 2012年,鄂尔多斯市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为 38平方米,如果按照 1.3的换算系数,人均住宅的建筑面积为 49.4 平方米,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 1.5 倍左右。因此,从经济客观规律上看,过度宽松的供求关系和旺盛的投资投机需求双重作用,必然最终诱发房地产行业增长失速和市场低迷。

(二)产业结构单一与发展不协调加剧了房地产市场波动

鄂尔多斯市的超常规发展高度依赖煤炭等资源型产业。近年来,虽着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氧化铝等非煤产业以及文化旅游、金融商贸等服务业,煤炭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但“一煤独大”的特 征仍十分明显。2012年,鄂尔多斯原煤产量 6.4亿吨,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 17.5%;煤炭工业完成财政收入378.1 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 1270 亿元,分别占财政总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46.1%、62.4%。随着煤炭产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从2007 年的55% 提高至 2012 年的 60.5% ,第三产业比重则从40.7% 降至37% ,第二 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60%。2012年以来,受煤炭市场需求不景气影响,鄂尔多斯原煤均价从 2011年的峰值 435元/吨降至 2012 年上半年的 270元/吨,降幅达 38%,2013年上半年煤炭行业利润 同比下降约 19%,51家煤矿停产。这导致当年鄂尔多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回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 9% ,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社会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加剧了房地产市场波动。

(三)人口集聚严重滞后于城镇规模扩张

近年来,鄂尔多斯城镇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2012年,全市建成区面积由138平方公里扩展到 250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核心区建成区由 56 平方公里提高到162.6平方公里,扩张1.9 倍,然而由于缺乏相应产业支撑,同期全市常住人口仅增长了32.3% ,城市 人口集聚严重滞后于规模扩张。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200.4 万人,城镇化率 72% ,其中市外流入人口 48.3万人,仅占总人口的24.1% ,市区常住人口(东胜区和康巴什―阿腾席连片区)约 80万人,康巴什新区约7 万人。按照规划,到2030 年市区人口预计达到240 万,其中康阿片区 100 万人,从目前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入规模、趋势看,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较大。

(四)经济增长的包容性不足制约了有效需求释放

包容性增长对于社会有效需求的充分释放至关重要。鄂尔多斯连续多年保持 20% 以上的经济增速,20022012 年,该市 GDP 增长17.9 倍,人均 GDP 增长 11.9 倍,而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仅增长 5.3 倍。“十一五”期间,该市劳动者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6年的26.3%降至2010年的19%左右,下降 7.3个百分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该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22.3万人,总人口就业率只有25%左右,明显低于其城镇化率和全国平均水平,国有单位和资源型相关产业、金融地产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明显高于非国有单位和其他行业。这些数据说明,鄂尔多斯经济增长的包容性不够,广大居民通过正规就业渠道分享资源性产业增长成果的机会不足,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普惠性有待提升,不利于社会需求的充分释放。

三、几点启示

(一)房地产发展与城镇化建设要与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适应,不宜过度超前

鄂尔多斯是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资源型产业的高速发展是其实现城市规模快速拓展的经济基础。然而,从本质上讲,城镇化是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向城市聚集的自然过程,产业发展是基础,人口集聚是结果,其他的变化都是城乡人口结构变化的派生产物。超越这一客观规律,过度超前甚至盲目地圈地造城,缺乏充分的产业支撑和实现人口集聚的客观条件,不仅会造成土地、资金的极大浪费,影响生态环境,也易引发财政金融风险、激化社会矛盾。美国底特律城市破产的教训就是极好的借鉴。鄂尔多斯必须实现城镇化发展方式的转型,更加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通过改善城乡公共服务、增强就业吸纳能力、优化人口布局等方式加速人口集聚实现以业兴城、依城聚人。

(二)有序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实现其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鄂尔多斯的城镇化有很强的资源依赖特征,如何跳出“资源诅咒”,避免资源性产业周期性波动对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不利影响,实现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近年来,鄂尔多斯在煤炭深加工、非煤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在煤炭产业之外形成强有力的增长点。这既有产业培育周期的原因,也受体制机制因素制约。例如,煤炭资源的利益分享问题,煤电一体化发展问题,电力输送通道建设问题,清洁能源产业审批问题等,都制约了鄂尔多斯产业更加均衡、可持续的发展。建议制定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优化财税分配体制、设立资源型城市发展专项基金、统筹节能减排考核、发展清洁能源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为其城镇化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三)着力推进包容性城镇化,有序实现就业吸纳和人口集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