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规范范文

时间:2023-05-26 08:55: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合同能源管理规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合同能源管理规范

篇1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起源于欧美的节能机制,目前在各国被广泛应用,我国自1998年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在国家和政府对合同能源管理的立法和政策引导下,合同能源管理已经从单纯的引进逐渐被实践所检验、改进和创新,在实践中落实得也越来越理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十一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从 2006 年到 2010 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约能力从 86.18万吨标准煤增加到 1064.85 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能力由215.45 万吨增加到 2662.13 万吨。

我国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过程中的障碍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于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也制定了诸多政策来推进该机制在我国的发展,但现实中,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推行还是存在着明显障碍。只有正视并且扫除这些障碍,才能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开辟道路,使其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障碍:

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困难,缺少融资平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一般涉及的金额比较大,节能改造工程的前期投入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都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用能单位基本零投入,而且节能服务公司的这种投入回报期比较长,资金回流较慢。随着节能服务公司开展项目的增多,垫付资金的数量将累积成一个庞大数字,仅仅依靠节能服务公司的自有资金是明显不够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节能服务公司业务的停滞。节能服务公司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就必须通过融资来完成,因此,节能服务企业的融资能力成了企业发展与存亡的决定因素,但节能服务公司却缺乏相应的融资渠道和平台,融资难成了节能服务公司的“老大难”。

节能服务市场不完善。合同能源管理说到底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节能机制和模式,它的推进离不开市场的完善和成熟,有序的市场才能保证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和交易。目前市场上各种节能信息严重不对称,往往产品找不到市场、市场找不到项目、项目找不到资金、资金找不到技术,对接链条脆弱,缺乏产业整合平台。①节能服务市场的不成熟,制约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

如何扫清合同能源管理障碍

一是加强对节能服务公司的管理。目前,我国还没有对节能服务公司统一适用的特殊管理规范,各省市为了配合财政奖励资金的管理,设定了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适用的一些规定。这些规定大同小异,总的来看包含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服务公司机构库,各级财政奖励资金支持承担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入库节能服务公司,鼓励项目单位从节能服务公司机构库中选择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入库节能服务公司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节能主管部门对节能服务公司库实行动态管理。这些管理措施并没有涉及到对节能服务公司的准入门槛和业务中的监督管理,并不能规范节能服务公司的具体行为。加强对节能服务公司的管理,一方面要设立准入门槛,针对节能服务公司设定成立的条件而不是适用公司成立的一般条件,这些条件要从企业的注册资本、从业人员的资质、从业人员的数量、开展业务的区域等体现出来,一般要远高于普通公司成立的条件;另一方面,对节能服务公司的管理还体现在对其在履行职能过程中的监管,可以要求能源管理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必须实行监理,以保证节能服务合同的如期完成。

二是增强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扶持力度。第一,扩大现有受惠企业的范围,改变现有的政府财政奖励模式,从事后奖励转变为事前鼓励。2010年,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对节能服务公司的奖励有厚此薄彼的嫌疑,大部分省份制定的奖励细则对已享受国家和省其他相关补助政策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都不再纳入本地的支持范围。政府对节能服务企业奖励的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但落实下来之后反而是只有部分条件较好的企业能够得到资助,对更需要帮助的大部分企业起不到任何作用,这和政府奖励的初衷有所背离。既然均为节能服务产业,就应该一视同仁地得到政府资助,可以在受资助的数额上有区别,但不能只倾向于一小部分而排除另外的一大部分。当前各级奖励措施都是针对完成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的奖励,这样还是无法解决节能服务公司前期投入大、融资难的问题,如果换一种思路,政府的奖励改为事前的奖励也不可行,奖励的对象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事前还不能准确把握这些条件,奖励就无法进行。事中的奖励应该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参照已经展开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情况适时地予以奖励,一方面可以利用奖励措施激励节能服务公司积极保证节能效果,预防节能服务公司出现违约,另一方面也能够缓解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的问题。

第二,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新的模式融资租赁模式。面对节能服务公司在操作中最难解决的融资难问题,山东融世华租赁有限公司创新了能源管理的新模式,即融资租赁模式。该公司在中国首开“节能融租新模式”,由融资租赁公司出资投放节能设备,节能服务公司作为承租人将节能设备运用到节能客户的节能改造中。通过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公司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全面突破了银行保理的时间限制,有效地打破了融资瓶颈,实现了由传统节能服务公司向金融租赁企业的转型。这种融资租赁模式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新模式,可以尝试在节能服务行业进行推广和应用,以化解制约节能服务企业发展的瓶颈,拓宽了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实现节能客户、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三方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共赢。针对客户不同的融资需求,融资租赁公司在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时可以采取直接租赁、售后回租、杠杆租赁、委托租赁等方式,能源管理合同的类型得到创新的同时,节能成效也在不断地提升。“十一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间,节能量保证型占主要地位,约占 57%,节能效益分享型约占32%,能源费用托管型占 8%,融资租赁模式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而恰恰是这一部分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可以成为其他节能服务公司的典范。

三是发挥行业组织的服务和自律作用。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可以实现二者的沟通,对业内企业,行业协会可以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协调本行业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对政府,行业协会可以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在市场不成熟、不规范的前提下,节能服务产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尤其突出。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起源地的美国,1983年就成立了国家ESCO (NAESCO)协会,加拿大、瑞士、巴西、日本、韩国等国也都陆续设立了ESCO协会。各国的ESCO协会会员一般都包括政府以及节能服务公司,承担政策咨询、专业培训、技术交流、展览展示等工作。我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鼓励行业协会在行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作用。”2003年12月30日,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简称EMCA)正式注册成立,成为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行业协会组织,致力于引进、示范、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全国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和其他的行业协会同样面临着资金紧缺、人员紧张、服务能力欠缺、政府的管理和约束多于扶持等问题,这都制约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要发挥节能服务行业协会的服务和自律作用,就需要出台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转移政府的管理职能给行业协会,这是行业协会存在的应有之义。目前,节能协会从事的多是为节能服务企业搭建交流和融资平台、配合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为促进产业发展而开展的调研工作、参与产业扶持政策的研究工作,宣传贯彻相关政策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等工作。同时可以探索允许其接受政府委托,进行对节能服务企业的资格审查、签发证照(如市场准入资格认证)、对本行业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监督、在行业内部开展优秀节能企业和项目评比等,以真正发挥其行业协会的功能。

篇2

能源审计主要依据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其中能源审计标准最早参考GB/T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和《江苏省公共机构能源统计、能效公示、能源审计、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建设实施细则(暂行)》(2009年3月江苏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2010年10月12日江苏省DB32/T1645.5-2010《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规范第5部分:能源审计》,成为早期江苏省开展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的主要标准依据,2014年12月31日的GB/T31342-2014《公共机构能源审计技术导则》,为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了共性方法指导。

二、能源审计的任务来源

能源审计可以自行开展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从目前地市级公共机构自身情况看,尚不具备自行开展能源审计的条件,一般需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能源审计任务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审计任务,地方机关事务管理局根据年度节能工作需要,每年制定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计划,确定被审计公共机构单位名单,委托有资质的能源审计机构实施。2.用能单位委托的审计任务,当用能单位对能源审计有需求时或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对能源审计有要求时,用能单位会自行委托,实践中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当公共机构创建省级或国家级节能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时,或有意向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工作时。

三、能源审计的工作流程

开展公共机构能源审计时,一般可按如下程序实施(见图1)。1.接受委托:签订协议,约定审计单位和委托单位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协商相关配合事宜。2.制定审计方案:根据委托协议制定审计方案,确定审计周期,明确审计范围和内容,给出审计时需要配合的部门及人员情况,审计方案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并经确认。3.现场审计:召开审计动员会,宣传能源审计作用,指导被审计单位填写《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前期填写资料》(此为我所自行编制),前期资料包含建筑信息、车辆信息、管理制度、财务账单、人员档案、用能设备台账、能源计量器具台账等,根据前期资料查阅原始记录、凭证,核验有关内容,与相关人员座谈,运用检测仪器对主要用能设备进行测试,评估用能设备的运行效率和查找节能潜力点。4.编制审计报告:根据现场审计情况依据审计标准编制能源审计报告。5.反馈初稿并修改:向被审计单位提交审计报告初稿,被审计单位反馈修改意见,协商修改,由被审计单位确认审计报告。6.专家评审:由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能源审计报告进行评审、验收,返回评审意见并修改。7.定稿确认:能源审计报告定稿后印刷成册,由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盖章签字确认。8.后续跟踪服务:定期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帮助整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落实审计中提出的节能技改项目。

四、能源审计工作总结

2010年至2015年,我所先后对37家公共机构进行了能源审计,审计任务主要来自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少量来自用能单位,涵盖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医院、银行等各类型公共机构,建筑面积从1800m2到141129m2不等,审计面积合计623838m2,用能人数少则35人多则7562人,涉及能源种类覆盖电、水、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等,所在审计期能源消费总量折合当量标准煤9369t,建筑面积和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情况如图2所示,用能人数和人均综合能耗情况如图3所示。由图2、图3可以看出地市级公共机构在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用能单耗上差异较大,单耗水平参差不齐,对照江苏省DB32/2663-2014《行政机关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规定的行政机关能耗限额限定值,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20kgce/(m2•a),人均综合能耗≤780kgce/(人•a),部分公共机构节能空间巨大。审计共提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14项,可节约能源折合当量标准煤508.90t,综合节能率为5.43%。此次能源审计暴露出地市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存在以下共性问题:1.机构不健全,均已成立节能领导小组,但成员多集中于各部门领导,真正从事能源相关工作的人员未名列其中,各成员分工不明确,缺少配套的部门责任和岗位职责。

2.制度不完善,多已制定针对节约某种能源的制度,而能源管理其他环节如能耗统计、设备管理、计量器具管理、能耗考核的制度尚缺失,现有制度执行情况差。

3.缺少用能设备台账,能提供出的设备清单也是固定资产台账,而固定资产台账较少涉及设备的参数信息,设备台账的缺失不利于排查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落后设备。

4.能耗数据多依靠供能单位的费用结算账单,能源实物量的获取依赖能源消费金额和平均单价,鉴于各个供能单位的结算时间点不一致、不同供能单位的计费周期可能有差异、能源的价格波动、能源的阶梯计价、预付费结算能源等现实情况的存在,此种能耗统计方式给年度综合能耗核算带来较大偏差。

5.能源计量器具管理近乎缺失,缺少器具台账、器具闲置、器具检定率低等情况较普遍,多个独立法人单位共用办公建筑而无分户计量表,能源消耗纠缠不清,部分单位出租区域的结算电能表、水表未首次检定或已达更换年限。

6.节能技改项目推进缓慢,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占比极低,主要受资金预算环节掣肘,新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收益分享方式的挑战。

五、下一步工作方向

1.人员培训针对审计中发现的相关人员缺少节能、计量、统计方面知识的情况,组织计量技术机构业务骨干宣讲《节约能源法》、《计量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节能、计量标准,增强人员的节能意识、计量意识,普及能源计量知识,逐步提高人员的能源管理水平。

2.计量器具管理指导公共机构健全计量器具管理工作,制定能源计量器具基本管理制度,建立能源计量器具台账,制定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针对审计中发现的计量器具未检定、达到更换年限、准确度等级不达标等情况,指导公共机构对相关计量器具采取送检、报废或更换处理,并积极提供高效便捷的检定服务。

篇3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56-01

一、当前农村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现状

1、居民用电市场开拓难

当前,居民用电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可替代能源与电能竞争加剧,特别是天然气、太阳能等逐步进入居民家庭。如何迎接挑战,提高市场占有率,已成为当前电力营销的重中之重。目前,居民用电市场开拓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市场不敏感,供电产品多年不变,产品的策划、设计、销售手段远远落后于能源市场的发展及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国家能源政策及现行能源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力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2、电费回收工作面临较大的压力

2.1由于收费人员收费不力和责任心不强,容易产生用户欠费。

2.2用户资金周转困难时,容易产生用户欠费。

2.3季节性排灌用电、临时性用电户,容易产生用户欠费。

2.4“五小”企业及一些私营企业,由于政策性的调控、政府强制关停或出现突发事件,容易产生用户欠费。

2.5法律的漏洞及用户交费意识淡薄,容易产生用户欠费。

3、供电合同管理的现状

3.1从事供用电合同管理工作的环节及人员多,没有专职的合同签订人员,并且人员变动频繁,合同签订工作标准难以统一,工作质量不高。

3.2由于供用电合同涉及到所有用电客户,签约数量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修签率、轻修签质量;重高压合同、轻低压合同;重城市、轻农村;重电子签约、轻书面签约的现象。

3.3修签流程不够规范,相关部门管理缺位。在合同修签时仅由营销部门负责把关,企业法律顾问、安监、纪委等部门没有参与进来。

4、农电工队伍管理急需加强

4.1人员结构不够合理,部分综合素质不高,部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不适应。

4.2管理模式比较陈旧。由于工资、奖金的差额较大,造成了少数农电工心理不平衡,容易产生消极思想,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和农电工队伍的稳定。

5、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5.1关口抄表纪律问题,存在着不按时抄表的现象,特别是恶劣天气下情况更严重;部分单位为了完成线损指标,采取少抄关口电量,或通过调整关口电量的办法来完成任务指标。

5.2计量问题,部分计量设备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电能表不走字、跳码;低压动力表超期服役现象严重。

5.3素质问题,新型表轮显内容多、投放快、培训少,造成错抄现象较多。

6、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风险和不足

6.1技术风险,由于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上有一定缺陷,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如非法用户或电脑黑客可轻易地入侵系统,电费统计有时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等。

6.2误操作风险,误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误操作带来的风险,如电价标准修改时因出错而造成的电费误算.

6.3违规操作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而造成的风险。

二、如何强化当前农村电力营销管理工作

1.开展专业培训,培养业务骨干

1.1完善用人机制,严格招聘纪律和制度,稳妥做好农电工招聘工作。将社会上年纪轻,学历较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优秀人员吸纳到农电工队伍里来。

1.2完善薪酬体系,合理提高农电工待遇,实行台区竞标、考核及补贴的方式来提高农电工的收入水平。

1.3健全完善培训机制,采取个人自学和举办各种培训班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提升农电工的整体素质。

1.4引进竞争机制,严格业绩考核,实行淘汰制,增强农电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2.业务管理

2.1抄表管理

电工在抄表时可以用抄表机,抄表机能够对电量异常的用户进行提示,从而提醒电工在录入示度时是否有误。此外,抄表机能够减少手工录入的工作量,减少了手工录入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计算电费后用计算机进行复查。根据抄表户数,计算机能够统计出每一个电工的抄表率,以此来考核他们的工作质量。

2.2账务管理

账务管理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供电所对部分用电户加装了磁卡表,如果将磁卡购电记录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每天汇总并打印报表,由购电人员核对银行进账单,将整个系列的账务处理完全交给计算机控制,账务不仅明白、没有疏漏,还能避免人工核对可能造成的差错。

2.3高低压线损管理

高低压线损管理工作是农电营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人工管理高低压线损的工作量大,耗时耗力。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形成高低压线损报表,所有的数据都通过计算机产生,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人为修改,同时将此当作考核农村电工线损管理工作情况的依据。

2.4统一报表格式

目前我国农村供电所的销售报表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不同地区的表格格式不同。前序报表的不规范有时会使得后序报表出现作假的情况。为真实反映出供电所销售情况,必须对报表有严格的统一规范和约制手段。

3.计量资产的管理

我国大多数农村供电所的还停留在手工进行资产管理的阶段,如资产卡片的登记,并且抄表卡、业务卡和资产卡三卡的一致准确性不高。将相关资产数据交由计算机管理,将每只表编号,并将它们同业务子系统相联系,以实现数据共享。

4.整治农村用电环境

对于用电装置安装不规范的地区,要抓紧整改工作。此外,对于仍在使用的动力机械表要及时更换,切实堵住营业漏洞。

5.用电市场开拓

5.1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刺激居民用电消费,如采取消费积分方式,对达到一定积分的客户赠送礼品,维护客户的忠诚度。

5.2加大用电知识宣传,倡导用电新观念。开展居民生活用电知识宣传,用传播科学知识的方法引导和促进电力消费。开展电能示范小区的建设,邀请客户代表参观示范家庭的用电情况,帮助客户了解和树立现代、时尚的生活观念,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

5.3积极开展市场分析,应对可替代能源的竞争。加大对可替代能源的研究和分析,抓住天然气管道还未大范围铺设的时机,积极抢占家庭炊事能源市场。大力宣传电热水器、蓄热电锅炉的优势,应对太阳能热水器、燃油燃气燃煤锅炉的推广。

6.加强供电服务

6.1加强需求侧管理,深入开展用电市场的调查,了解供电区域内经济发展的走势,准确预测电力供应的需求现状。

6.2规范用电报装工作流程,强化报装环节时限考核。推行快速方便的“一站式”用电报装服务方式;逐步开放电话报装、网上报装,上门报装,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优质服务方式。在营业窗口公布设计、施工、电力设备供应的候选单位名单,让用户自由选择,以杜绝“三指定”现象的发生;规范并统一工程报价,建立工程预算模板系列。

6.3大力提倡电费储蓄、银行代收、银行批扣电费,推广“充值卡”电费缴纳、网上电费支付等缴费方式,缓解“缴费难”问题。

篇4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34-01

一、当前农村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现状

1、居民用电市场开拓难

当前,居民用电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可替代能源与电能竞争加剧,特别是天然气、太阳能等逐步进入居民家庭。如何迎接挑战,提高市场占有率,已成为当前电力营销的重中之重。目前,居民用电市场开拓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市场不敏感,供电产品多年不变,产品的策划、设计、销售手段远远落后于能源市场的发展及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国家能源政策及现行能源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力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2、电费回收工作面临较大的压力

2.1由于收费人员收费不力和责任心不强,容易产生用户欠费。

2.2用户资金周转困难时,容易产生用户欠费。

2.3季节性排灌用电、临时性用电户,容易产生用户欠费。

2.4“五小”企业及一些私营企业,由于政策性的调控、政府强制关停或出现突发事件,容易产生用户欠费。

2.5法律的漏洞及用户交费意识淡薄,容易产生用户欠费。

3、供电合同管理的现状

3.1从事供用电合同管理工作的环节及人员多,没有专职的合同签订人员,并且人员变动频繁,合同签订工作标准难以统一,工作质量不高。

3.2由于供用电合同涉及到所有用电客户,签约数量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修签率、轻修签质量;重高压合同、轻低压合同;重城市、轻农村;重电子签约、轻书面签约的现象。

3.3修签流程不够规范,相关部门管理缺位。在合同修签时仅由营销部门负责把关,企业法律顾问、安监、纪委等部门没有参与进来。

4、农电工队伍管理急需加强

4.1人员结构不够合理,部分综合素质不高,部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不适应。

4.2管理模式比较陈旧。由于工资、奖金的差额较大,造成了少数农电工心理不平衡,容易产生消极思想,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和农电工队伍的稳定。

5、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5.1关口抄表纪律问题,存在着不按时抄表的现象,特别是恶劣天气下情况更严重;部分单位为了完成线损指标,采取少抄关口电量,或通过调整关口电量的办法来完成任务指标。

5.2计量问题,部分计量设备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电能表不走字、跳码;低压动力表超期服役现象严重。

5.3素质问题,新型表轮显内容多、投放快、培训少,造成错抄现象较多。

6、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风险和不足

6.1技术风险,由于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上有一定缺陷,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如非法用户或电脑黑客可轻易地入侵系统,电费统计有时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等。

6.2误操作风险,误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误操作带来的风险,如电价标准修改时因出错而造成的电费误算.

6.3违规操作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而造成的风险。

二、如何强化当前农村电力营销管理工作

1.开展专业培训,培养业务骨干

1.1完善用人机制,严格招聘纪律和制度,稳妥做好农电工招聘工作。将社会上年纪轻,学历较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优秀人员吸纳到农电工队伍里来。

1.2完善薪酬体系,合理提高农电工待遇,实行台区竞标、考核及补贴的方式来提高农电工的收入水平。

1.3健全完善培训机制,采取个人自学和举办各种培训班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提升农电工的整体素质。

1.4引进竞争机制,严格业绩考核,实行淘汰制,增强农电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2.业务管理

2.1抄表管理

电工在抄表时可以用抄表机,抄表机能够对电量异常的用户进行提示,从而提醒电工在录入示度时是否有误。此外,抄表机能够减少手工录入的工作量,减少了手工录入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计算电费后用计算机进行复查。根据抄表户数,计算机能够统计出每一个电工的抄表率,以此来考核他们的工作质量。

2.2账务管理

账务管理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供电所对部分用电户加装了磁卡表,如果将磁卡购电记录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每天汇总并打印报表,由购电人员核对银行进账单,将整个系列的账务处理完全交给计算机控制,账务不仅明白、没有疏漏,还能避免人工核对可能造成的差错。

2.3高低压线损管理

高低压线损管理工作是农电营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人工管理高低压线损的工作量大,耗时耗力。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形成高低压线损报表,所有的数据都通过计算机产生,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人为修改,同时将此当作考核农村电工线损管理工作情况的依据。

2.4统一报表格式

目前我国农村供电所的销售报表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不同地区的表格格式不同。前序报表的不规范有时会使得后序报表出现作假的情况。为真实反映出供电所销售情况,必须对报表有严格的统一规范和约制手段。

3.计量资产的管理

我国大多数农村供电所的还停留在手工进行资产管理的阶段,如资产卡片的登记,并且抄表卡、业务卡和资产卡三卡的一致准确性不高。将相关资产数据交由计算机管理,将每只表编号,并将它们同业务子系统相联系,以实现数据共享。

4.整治农村用电环境

对于用电装置安装不规范的地区,要抓紧整改工作。此外,对于仍在使用的动力机械表要及时更换,切实堵住营业漏洞。

5.用电市场开拓

5.1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刺激居民用电消费,如采取消费积分方式,对达到一定积分的客户赠送礼品,维护客户的忠诚度。

5.2加大用电知识宣传,倡导用电新观念。开展居民生活用电知识宣传,用传播科学知识的方法引导和促进电力消费。开展电能示范小区的建设,邀请客户代表参观示范家庭的用电情况,帮助客户了解和树立现代、时尚的生活观念,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

5.3积极开展市场分析,应对可替代能源的竞争。加大对可替代能源的研究和分析,抓住天然气管道还未大范围铺设的时机,积极抢占家庭炊事能源市场。大力宣传电热水器、蓄热电锅炉的优势,应对太阳能热水器、燃油燃气燃煤锅炉的推广。

6. 加强供电服务

6.1加强需求侧管理,深入开展用电市场的调查,了解供电区域内经济发展的走势,准确预测电力供应的需求现状。

6.2规范用电报装工作流程,强化报装环节时限考核。推行快速方便的“一站式”用电报装服务方式;逐步开放电话报装、网上报装,上门报装,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优质服务方式。在营业窗口公布设计、施工、电力设备供应的候选单位名单,让用户自由选择,以杜绝“三指定”现象的发生;规范并统一工程报价,建立工程预算模板系列。

6.3大力提倡电费储蓄、银行代收、银行批扣电费,推广“充值卡”电费缴纳、网上电费支付等缴费方式,缓解“缴费难”问题。

篇5

(一)能源资源消耗总量。

据统计,年全市公共机构共计2468家,“”时期,总能耗89.6万吨标准煤,总用水量2500万吨,年均单位建筑面积能耗30.4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单车百公里油耗14升。年以来,能耗总量依次为15.9万吨标准煤、17.1万吨标准煤、18.2万吨标准煤、18.9万吨标准煤、19.5万吨标准煤。

(二)能源资源消耗结构。

1.公共机构类型结构。

年,全市共有公共机构2468家,其中,国家机关862家,占34.92%;教育系统397家,占16.08%;卫生系统181家,占7.33%;文体系统90家,占3.64%;科技系统8家,占0.32%;社会团体60家,占2.43%;其他事业单位870家,占35.28%。

2.能源资源消耗结构。

“”时期,全市公共机构总能耗89.6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耗量60.92万吨标准煤,占68%;电消耗量19.26万吨标准煤,占21.5%;油类消耗量5.82万吨标准煤,占6.5%;其他能源消耗量3.6万吨标准煤,占4%。

3.能源使用水平。

年,全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总量为19.5万吨标准煤,比年增加4万吨标准煤,增长20.5%(同期全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2%)。单位建筑面积能耗28.4千克标准煤/平方米,较年下降13.4%。

二、“”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一)主要工作回顾。

“”期间,特别是《节能条例》和《节能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各类各级公共机构充分发挥表率示范作用,节能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制度标准逐步完善,能耗计量统计扎实开展,节能措施逐步到位,宣传培训广泛深入,监督检查得到加强。

1.健全管理机构,构筑节能网络。年,市政府办公室增设了公共机构节能办公室,负责推进、协调、指导、监督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全市7个县(市、区)、医药高新区管委会、政府机关有的设立了专门负责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管理组织机构,市县两级全都成立了节能领导小组,形成了节能联络员管理网络,基本建立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监管有力的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制。

2.完善法规制度,推进依法节能。2009年,市政府依据省政府制定出台的《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对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制、规划编制、能耗统计、绩效考核、用能管理、监督检查等做出了全面规定。市政府办公室制定了能耗统计制度、绩效考评制度、能耗公示制度、能耗审计制度以及节水制度、节电制度、节油制度、节气制度、节约办公用品制度等9项节能工作制度。建立了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落实了节能责任和年度目标任务,为各公共机构提供了全省统一的能耗原始台账。年,我市参与省管局会同省法制办组织的省市县三级公共机构节能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培训和考试,有21名节能管理人员考试合格领取省政府公共机构节能执法证。全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依法有序开展节能工作的良好工作局面。

3.推进能耗统计,夯实基础工作。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获得了市统计局的审核批准,建立了能耗月度统计以及季报、年报和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完成了“”时期市县两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汇总上报工作。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了能源审计和检查整改,有效促进了节能工作开展。专题举办2次市县两级能耗统计人员培训班。各地、各部门均指定专人负责能耗统计工作,并及时督促公共机构工作人员认真细致地开展能耗统计工作。基本建立了科学、完整、统一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体系,摸清了全市公共机构用能状况。

4.实施节能改造,降低能耗水平。严格按照《省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节能改造资金,加快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项目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扎实开展了公共机构办公楼空调、采暖等重点能耗系统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作,千方百计降低办公建筑能耗。“”期间共完成15501只高效节能灯推广工作,年节电13万度。

5.加强公车管理,有效控制油耗。全市各级公共机构严格执行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公务车辆配备管理,严格核定公务用车编制数,积极推行车辆定点维修、定期保养、“一车一卡”加油等制度,公车油耗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三年全市公共机构公务用车耗油量累计下降2.5%。

6.开展宣传培训,加强能力建设。市公共机构节能办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公共机构广泛开展了“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和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各地、各部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年,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活动期间共出动宣传车、设置咨询台、摆放展板、悬挂条幅、悬挂气球、发放传单,接待咨询3万余人次。全市公共机构累计培训近1000余人次。通过宣传培训,全市公共机构节能能力建设逐步深入,广大机关干部的节能意识普遍增强,节能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机构节能深入人心。

7.加强监督考核,落实目标责任。年,市政府组织市直机关8个节能绩效考核评估小组,对各县(市、区)政府、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等79个单位进行绩效考核评估。市公共机构节能办不定期对各级公共机构节水、节电及节能标识设置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节能条例》,建立了节能目标绩效考核机制,组织开展了年度绩效考核和监督检查,保障了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节能指标实现情况。

“”期间,全市公共机构累计节约2.3万吨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从年的32.8千克标准煤/平方米,下降到28.4千克标准煤/平方米,累计下降13.4%,同比分别下降1.4%、1.6%、2.1%、3.8%、5.1%。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全市公共机构的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用能设备和用能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增幅逐年放缓,且增幅远低于建筑面积、用能人数、节能设备增长幅度,这表明“”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公共机构用能总量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新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为满足发展需要,公共机构用能总量仍会进一步增加。

一是管理体制尚不健全,节能制度有待完善。各级政府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少、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部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存在职责交叉、协调不力的问题。特别是县级政府节能组织机构建设比较滞后,大多未设立管理机构,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管理职责难以落实。部分单位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尚未确定,节能审计工作尚未开展,能耗统计制度还有待完善,公共机构的建筑节能、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和节约办公用品等具体措施不够健全。节能监管薄弱,缺乏有效节能考核制度,在节能管理、节能改造、节能应用等方面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节能管理工作还未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体系。

二是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节能培训有待加强。许多单位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节能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教育不够深入,部分干部职工尚未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公共机构用能计量不到位、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用能较为粗放。能耗统计渠道不畅,手段落后,人员不固定,数据质量亟待提高,统计分析有待加强。节能教育培训方式比较单一、覆盖不全,用能管理人员不专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能力建设有待提高。各级政府尚未针对公共机构设立专项节能资金,对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和节能改造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且不稳定,导致公共机构节能能力建设滞后,节能改造推进比较缓慢。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公共机构节能领域的政策也亟待完善。

(四)面临的形势。

通过对“”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全面分析表明,公共机构能源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与节能潜力缩小形成的“剪刀差”日益加大,节能压力越来越大;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发展不均衡;建设节约型政府对公共机构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机构节能任务长期而艰巨。全市各类各级公共机构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转变能源消费模式,挖掘节能潜力,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积极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大力推进和开展节能改造,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三、“”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节能条例》、《节能办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制度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公共机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公共机构节能的表率示范作用,带动全社会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遵循原则。

坚持率先垂范,注重发挥公共机构节能示范作用;坚持依法节能,提高公共机构节能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全面发展;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引导公共机构自觉节能。

(三)节能目标。

1.宏观节能目标。

“”期间,力争将全市公共机构能耗总量控制在99.1万吨标准煤以下,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32%(到2015年,单位建筑面积用能量22.3千克标准煤/平方米)。

2.宏观管理目标。

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监督考核体系、宣传培训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市场化服务体系。

四、“”公共机构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一)重点领域。

1.建筑物及用能系统。

强化公共机构新建建筑节能,严格建设项目节能评审,加强建设过程节能监管。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采用高效保温墙体材料和节能门窗;实施配电、空调、采暖、照明、电梯、饮用水设备等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推广应用高效换热器、LED灯、回馈发电装置等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化机制。“”期间,实现全市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5.4万平方米。

2.公务用车。

稳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探索公务用车保障模式,逐步实现公务用车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加强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管理,把住采购关。拓宽和延伸公务用车管理职能,将市直事业单位和县级党政机关纳入车辆编制管理范围。统一配备标准,降低车辆购置成本。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统一管理,严禁公车私用。实施公务用车油耗定额管理,建立公务用车档案和原始台账,实行单车能耗核算。

3.政府采购。

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导向作用,深入推进高效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评价监督机制。鼓励采用国产自主产权、技术先进的节能产品。

4.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到“”末,实现公共机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达到2%以上。

5.办公耗费。

建立办公用品采购、配备和领用制度,制定办公设备配备标准,提高办公设备节能效果。加强办公用品消耗统计,建立统一台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推进无纸化办公。推广再生纸使用,提高办公耗材再利用。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开展办公垃圾分类处理,建立废旧灯管、电子产品和办公设备的回收处理机制。加强会议节能,提高行政效能。

(二)重点工程。

1.节能示范单位建设工程。

国家机关和学校、医院等教科文卫体系统是公共机构用能较多的领域,具有单位数量和用能人数多、建筑面积和节能潜力大、公益性和社会影响力强等特点。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工程,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公共机构整体能耗水平,推动公共机构节能体制机制、激励政策、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进步,而且可以更好地带动和引领全社会节能工作的开展。“”期间,在全市各级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科技场馆、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机构中选择节能基础较好、能耗总量较大、具备一定代表性的1—2家单位,开展示范单位建设,重点推进建筑围护结构及用能系统的节能改造,积极完善公共机构节能财政激励政策,大力推广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树立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典型。到2015年,实现示范单位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年降低2%以上,年节约能源500吨标准煤。

2.绿色照明工程。

照明系统用电约占公共机构用电总量的10%,与传统照明系统相比,应用高效节能荧光灯可节电30—40%、电子镇流器可节电20—30%、LED可节电50%。“”期间,在全市公共机构中全面开展绿色照明工程,应用紧凑型荧光灯、直管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LED等高效光源,推广配光合理、反射效率高、耐久性好的反射式灯具和智能控制装置,建立废旧光源回收处置机制,实现办公区高效光源使用率60%,LED等固体光源使用率10%以上,废旧光源回收率90%。到“”末,实现节电1700万千瓦时,折合2089吨标准煤。

3.新能源工程。

目前,全市公共机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较低,公共机构要带头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广泛采用太阳能热水技术、太阳能采暖制冷技术、太阳能光电技术以及地源热泵技术、空气源热泵技术等,缓解能源紧缺。“”期间,在全市推广地源热泵项目2个,制冷采暖面积6.3万平方米,实现年总节能量2万吨标准煤。

4.零待机能耗工程。

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办公设备不断增加,电脑主机、显示器、打印机、传真机的待机能耗问题日益突出,约占总用电量1%左右。“”期间,通过严格控制政府采购办公设备的待机能耗标准,采用先进的电源管理技术,有效降低待机能耗,年可节约用电约200万度,折合246吨标准煤。

5.节水工程。

公共机构用水在城市用水中占重要比例,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工程,杜绝浪费,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不仅对缓解城市用水矛盾、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保护和使用水资源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期间,重点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对现有用水器具实施节水改造。

6.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期间,重点推进公共机构废旧电子产品、建筑废弃物、餐厨垃圾、办公用品的循环综合利用,推广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处理和餐厨垃圾生物处理,强化建设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管理,建立资源循环利用的长效机制。到“”末,实现再生纸使用率达到20%以上,垃圾分类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10%以上,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率达到80%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公共机构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构建节能工作网。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联席会议机制,发展改革、财政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运转顺畅、分工配合、执行有力、监管有效的公共机构节能组织协调机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建立相应的节能管理和监督机制。健全地方特别是县级政府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理顺运行机制,切实履行《节能条例》和《节能办法》赋予的职责,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工配合、相互协调的组织管理体系,保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完善县级政府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和协作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节能联络员和节能协作组的作用,畅通工作和信息交流的渠道。

(二)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节能全面协调发展。建立管理规范、保障有力、充满活力的公共机构节能法规和制度标准体系,推进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注重公共机构节能与宏观政策的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节约型政府战略的协调与推进,形成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全面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继续贯彻落实《节能条例》和《节能办法》,加快制定配套制度,完善相关评价标准,制定公共机构节能激励和惩罚政策,调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完善公共机构节能绩效考核机制,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考核评价工作,积极落实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稳步开展能源审计和用能公示工作,对公共机构用能情况进行经济和技术评价。根据不同行业、系统的能源消耗综合水平和特点,制定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实行能源消耗基准定额管理,建立公共机构用能及设备用能审批管理机制,研究制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和评价标准。

(三)强化用能计量统计,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公共机构能耗计量、统计、监测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制定公共机构用能计量标准,督促各公共机构开展能源消费分项、分户、分类计量和用能计量检查,建立并完善市县两级公共机构能耗信息化动态监管平台。完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改进数据采集、传输、加工等处理手段,推进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建立能耗统计直报信息平台和全市能耗统一管理台账,实现全市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网上报送,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加强数据审核力度,开展统计专项监督检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真实可靠。强化统计分析,定期对节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指导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推进能耗统计队伍建设,建立统计员制度,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四)建立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新技术示范推广。制定公共机构节能技术支撑体系示范和推广计划,明确阶段目标和重点支持政策,分步组织实施。加大对公共机构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扶持、推广力度,积极支持国有自主产权、节能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和产品。深化节能采购制度,提高高效节能产品和技术在公共机构终端用能产品中的比重,从源头抑制公共机构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篇6

中图分类号:TU745.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都在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实施来保护资源,减少资源消耗,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石化企业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管理,降低经营成本,而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卓越运营是当前石化企业的最佳选择。

根据《中国石油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公司于2008年开始启动企业信息系统搭建工程,并通过生产装置500万吨/年扩能改造,不仅升级了装置生产工艺,新增了深加工装置,还对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以信息集成为基础,向过程集成优化和管理集成优化发展,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生产管理最优化、过程控制智能化。以降本增效为主要目标,围绕以成本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以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系统集成主线,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实时网络与管理网络、实时数据库与管理数据库的有效集成。服务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公司企业信息系统体系架构为生产操作控制PCS层、生产运行管理MES层、企业资源计划ERP层,以及企业信息门户EIP层。

过程控制层(process control system,简记为PCS)。PCS层以设备综合控制为核心,涉及了控制技术、接口技术、自动化相关技术和生产、机动设备、安全等专业的基层业务系统。它提供了装置、车间的实时数据、状态信息、控制参数等底层信息,通过OPC、DDE等通用接口及其它数据采集方式为上层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石油化工生产属于连续性生产,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DCS、PLC系统已成为石化企业的主要控制手段。

制造执行层(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简记为MES)。MES层以优化管理、优化运行为核心,包括工厂基础信息管理、实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Ware LIMS)、生产计划与排产(PS)、运行管理(OM)、物料平衡与收率计算(PB)、物料移动管理(PT)、生产统计、生产运行信息平台(WPKS)等模块,从PCS层中提取MES需要的数据,形成公司统一的生产数据平台,生产运行管理层主要包括实时数据库、生产报表、实验室信息管理(LIMS)、生产计划优化操作管理、物料平衡、公用工程等模块,通过关系数据库实时进行生产物料统计,为ERP提供数据支撑,为准确决策提供依据。

MES作为连接控制层与管理层的一个中间纽带,完成从生产命令下达到生产统计的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并实时地将生产过程信息反馈给ERP及其它信息系统,从而将生产活动信息与管理活动信息有效集成。因而,在企业信息化系统中,MES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呼石化MES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MES通过生产数据的实时上传,实现了高效透明的生产监控,保证了装置的平稳运行。

(2)运行管理和生产流程的标准化,促进了生产班组按章操作,保证了生产安全可控。

(3)MES提高了生产管理的可视化和实时性;物料平衡与生产统计系统增强了生产信息的准确性,在生产管理上,提高了效率。

(4)在MES实施过程中,对相关的生产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统一和改进,提高了生产运行管理效率。

(5)MES系统提供的实时监控、过程记录功能,能够使操作人员更加快速准确识别生产中的危险情况。

(6)MES系统的应用使企业安全生产更加有保障,能够规范一线人员的生产操作,帮助操作人员养成安全习惯,为员工、企业、社会带来较大的安全效益。

(7)MES系统的实施,可以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企业资源计划层(enterprise seresourse planning,简记为ERP)。ERP层包括财务管理(FICO)、物流管理(MM)、销售管理(SD)、生产管理(PP)、工厂维护(PM)、项目管理(PS)、人事管理(HR)等模块,它以SAP为载体,集成企业的关键信息和数据,建立以财务为核心、一体化、符合内部风险控制要求的经营管理平台。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实现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做到信息透明、资源共享。

呼石化ERP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了物料管理和生产计划调整;具备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功能。

(2)同时集成物流、资金流相信息流三方面的信息资源。

(3)实现了管理层对信息的实时监控和查询。

(4)增强了企业对经营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5)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财务报告和分析数据等。

企业信息门户EIP层是以企业信息门户为代表的企业信息表现层。它集成PCS(如机组状态检测)、MES(如LIMS数据查询)、ERP三个层面的信息系统,此外还集成了办公自动化、合同、邮件、OA、视频会议、档案等管理信息系统和先进计划APS、生产技术管理、QHSE等业务信息系统,为上述信息系统提供规范、安全、统一的信息系统入口。

公司门户及OA系统建设从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包括公文管理,辅助办公、信息门户系统、个人办公系统以及知识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信息和应用功能整合的统一门户界面,并提供企业信息门户和知识管理功能。建立OA及门户系统数据库系统,用于收集各类指标数据,并建立相应的应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各种加工,生成统计数据,供相应用户查询浏览。采用工作流引擎快速建立基于公文的工作流应用以及基于业务数据的工作流应用,充分考虑平台无关性原则,使其能够独立于群件平台运行,可根据需要灵活扩展,在功能上满足用户不同的业务需求。

公司信息化系统上线后,促进了企业资源的合理组合及利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了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促使业务办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增强了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规避了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辅助企业决策的进一步科学化。

在当前的信息经济时代,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推动石化工业的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与石油石化技术的结合和渗透,不断提高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和加工深度,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在满足高科技产业对油品、石化品新的需求,满足经济持续增长要求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效益,是石油石化工业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7

1、瑞昌市农村沼气发展现状

瑞昌市位于江西九江庐山西麓,下辖21个乡(镇、场、街道办),总面积144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8.4万亩,总人口44.65万人,农业人口32.93万,总农户数8.5万户。年平均气温17.1℃,年均降水量1583.9m3,无霜期242天,年均日照时数1619.3小时,属亚热带温湿性气候。农作物主要以粮、油、麻、果、蔬菜等,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居民素有养猪习俗,有发展沼气的优越条件。

瑞昌市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沼气技术的推广,80年代中期在洪一、肇陈等乡镇掀起建池,先后建立了南阳宝山、码头梁公、武蛟官田湖等一批省级示范点。因当时重建池轻管理和技术原因,这批沼气池很快处于报废状态。

1996年,瑞昌被列入“九五”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农村沼气作为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一部份,重新列入能源综合建设目标。

2002年瑞昌列入农业部全国农村能源基本建没项目县,沼气发展又进入新的阶段。

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瑞昌市农村沼气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先后建立了高丰叶家垅、横港高家山等秸杆沼气示范点。高丰大畈吴、周进、畈孙等新农村联户集中供气沼气工程示范点,先后形成了范镇、南义“猪―沼―粮”,南阳乡“猪-沼-山药”,横立山“猪-沼-梨”

“猪-沼-菜”,横港镇“猪-沼-麻”,武蛟官田湖“猪-沼-鱼”等地方特色生态农业模式。

截止2012年,全市农村户用沼气2.5693万户,年产沼气44.48万m3,沼气综合利用1.768万户。其中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39处受益农户943户,总池容3920m3。

2、经验与启示

(1)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

随着农村沼气建设功能和地位的不断上升,各级领导对农村沼气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视,2004年成立“瑞昌市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以来,保持机构不撤,做到换届不换班,指导全市农村沼气工作,把农村沼气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2006年以来,市政府将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工程”和新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内容,为全市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严把质量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针对不同乡镇、村的资源条件,种养习惯,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的原则,与当地农业特色相结合,尽量做到科学设计,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效益突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作坚持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设计、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统一验收,确保建池质量。

(3)宣传发动,典型引路,稳步推进。

1)充分利用集会、送科技下乡活动为载体,宣传沼气建设的益处和未来发展趋势,宣传中央对农村沼气建设的优惠政策。

2)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实地参和沼气示范户进得现场授课,消除顾虑。

3)抓示范点,辐射推动。先后建立了如南义镇王家铺村潘龙、横港镇远景村聂家山、高丰大畈吴等一批批高标准沼气示范村,带动了全市农村沼气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4)项目管理规范化。

1)制度管理,制订沼气项目建设管理细则,严格进行管理。

2)实行工程质量承包责任制,各项目村由施工队长与市能源办签订建池合同,对工程质量负责。

3)对项目资金专账管理,按项目施工进度拨付资金,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

4)及时建立沼气用户信息档案和维修档案系统,实行微机管理,并做好用户档案管理工作。

二、存在问题

瑞昌市沼气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沼气整体效益发挥来看,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制约因素有政策、体制和技术多方面因素,归结起来其主要问题是:

1、户用沼气适宜用户减少和“空心村”的出现导致沼气推广陷入新的困境。

1)经过多年建设,农村户用沼气适宜用户减少,而且比较分散,建池成本增加。

2)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特别是中青年劳动力的外出,留守的大多为妇女、儿童、老人。

3)养殖业也越来越向规模化集中,家庭散养户越来越少,新农村建池要求人畜分离等给农村户用沼气的推广带来很大困难,而以自然村或养殖场为主体的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需求日益增多。

2、液化气、电等商品能源的普及极大的冲击到沼气的使用和普及。

农村生活水平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村村通”水泥路的实施,交通便利,加上商品能源使用的便捷性、可靠性使许多农户改用液化气、电等商品能源。

3、项目补助资金偏低,要求的地方配套经费难以保障,建设农户承担比例过高。

经过几年的示范和推广,沼气建设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效益和群众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国家对农村沼气建设投入逐渐加大,但各级政府对沼气建设的配套工作经费不能到位,要求农户自筹的费用过高。

4、技工队伍不稳定,社会化服务难以维系。

1)乡镇一级没有专职沼气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仅靠沼气技工或乡级农技员、村干部兼管,宣传发动和后期技术服务工作难以到位,这种断层现象给农村沼气的推广带来一定的困难。

2)经培训持证的沼气工程施工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收入无保障,队伍不稳定,技术员只在建池时有工资,平时服务没有报酬,真正需要时找不到人,致使后期技术服务项目及维修跟不上,影响农户建池积极性。

5、沼气发酵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在发酵技术上没有完全突破。目前,农村户用沼气大多还是水压式常温发酵,这种发酵工艺虽然简单,低成本,操作简便,但是处理效果差,产气率低,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大,导致在夏天温度高时产气率高而供过于求,冬天气温低而供不应求,这造成沼气在一年四季的供求极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农户建池的积极性。

2)沼气发酵原料单一性,八十年代沼气,以杂草、人畜粪便为发酵原料,容易池内结壳和产生大量的酸,改变了池的内环境,不利于沼气菌的分解,影响产气率。

3)出料的困难。

6、综合利用技术没有发挥应有效益。

沼气池建成后,除了煮饭、照明外,还可以进行沼渣、沼液、沼气的综合利用。

目前,在沼气综合利用方面,我市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如范镇“猪―沼-粮”,南阳乡“猪-沼-山药”,横立山“猪-沼-梨”“猪-沼-菜”,横港镇“猪-沼-麻”,武蛟官田湖“猪-沼-鱼”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

但总体来看,比较单一,不够规模。沼气的综合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沼气发酵产物综合利用程度经济潜力开发率不到1%,生态潜力开发率也仅在4%左右。

7、建后跟踪服务有待加强。

俗话说“三分建池,七分管理”,沼气池的日常管理的好坏是沼气能否正常使用的关键。由于农户自身素质、文化程度等不同,对沼气的安全使用、日常维修知识、综合利用等知识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而现实状况是技工建池后维修服务难以及时、到位。

三、对策及建议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理顺机制。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市相对稳定的农村沼气的扶持政策,使农村沼气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同时整合能源管理的行政资源,成立市、乡级专门机构,赋予开发、建设、发展、使用、管理等职能,对各级机构设置、能力建设、职能细化、人员安排、经费保障作出统一要求。将农村沼气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农村沼气工作正常运转。

2、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沼气“三分建池,七分管理”,强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优化后续服务至关重要。特别近年来,随着我市沼气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后续服务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加快构建我市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体系,事关我市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沼气服务网络建设上要“充实提高县(市)一级,重点加强乡一级,发展延伸村一级”。

(1)要健全服务网络,实现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物业化管理。

建立一种上下相通、专群结合、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沼气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以市、乡(镇)级服务站为中心,村级服务站为技术支撑,要切实履行好公益性职能,负责区域内沼气池的日常管护任务,向用户供应价格优惠、质量可靠的沼气配件。实行市场化管理,通过技术服务和物料产品服务获得报酬。

(2)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的良性互动。

沼气建设不能靠单一的行政手段,必须坚持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准则,以群众需求为宗旨,以技术为依托,以物资为载体,为农民提供建池前物资供应、建池后日常管理、综合利用等的全方位服务。

(3)创新沼气管理服务模式,积极发展沼气协会。

以协会来承担相应工作,以协会促发展。过去我市农村沼气乡镇级机构由技工或村干部兼管,形同虚设。要鼓励单位或个人成立沼气物业公司或沼气协会,各乡镇要确定专人配合搞好本乡镇农村沼气发展规划、技术培训和配合市能源办搞好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等工作。

3、勇于创新,有效突破沼气发展制约瓶颈。

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管理服务创新,解决当前沼气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走科学发展之路。

(1)开发新技术

积极研究开发适应不同发酵原料的沼气新池型,沼气发酵替代原料,沼液、沼渣深层次开发利用技术。把农村沼气技术和农村种养等适用技术优化给合,切实解决沼气发酵原料问题,使不养猪户也能发展沼气和正常使用沼气,巩固沼气使用率和提升沼气使用效益。

(2)创新发展模式,更新发展理念。

因地制宜推广户用养殖型、户用秸杆型、养殖小区型、新农村联户型等多种沼气发展模式。解决沼气发展模式单一、适应性不广的发展问题。

4、加强技术培训,积极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1)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

进一步提高农村沼气干部职工、沼气生产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要加强农民沼气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严格执行职业技能证书制度。

(2)加快以“三沼”综合利用为主的试验和示范,使广大农户掌握综合利用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沼气作用的宣传,延伸沼气发展内涵,推动农村沼气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沼气综合效益。

篇8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企业呈现跨地区、跨国、集团化发展趋势,为方便、快捷地组织采购供应、生产销售,信息化、网络化的经营管理技术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青睐和采用,并深刻的改变着管理活动。面对变化的环境,传统的工程审计方式必须适应和变革。

纵观发达国家,工程审计的技术手段经历了手工审计到电算化审计、再到信息化审计三个阶段。传统的手工审计是指在手工操作下对纸质的工程信息进行审计。随着计算机在工程信息记录、处理中的应用,出现了应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的电算化审计(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审计)。近年来,基于网络化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单机的电算化审计已不能完全适应这一变化,亟待建立一种与之对应的审计技术手段,即信息化工程审计。

一、推进工程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推进,企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事务处理,信息系统日趋复杂,数据量急剧增长,迫切要求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处于同一个量级,否则无法实施有效监督。

另外,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工程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政府规章、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呈现海量化。既为依法审计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对审计人员学法、用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平台提升对法律法规的理解、把握和运用水平,增强依法审计能力。

近些年,华菱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钢)利用集团优势,跨地区建厂,使得工程审计现场距离更远;随着工程规模扩大、项目投资额增多,像EPC、合同能源管理、运营维保等新型工程承、发包模式的出现,工程合同涵盖设计、采购、施工、运营诸多方面,信息、数据量庞大;工程审计实施的难度明显增加,如何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达到必要的深度和精度,不遗漏重大审计事项,成为完成大型工程审计项目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可见,不论是国家、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法治化进程,还是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都突显了海量信息数据处理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快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本文将探索在国家推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审计信息化的思路。

二、湘钢工程审计现状

按国家《审计法》的规定,工程审计是对工程概、预算执行是否超支,有无隐匿、截留资金,以及有无以投资包干结余的名义私分基建投资等违纪行为进行审计,业务有两大块:工程造价审计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

(一)工程造价审计

我国工程造价的改革已经实施,原有的定额计价和改革后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处在双轨并行、逐步过渡的阶段,施工图预算、标底编制和工程结算等各个环节之中两种计价模式并存。为保证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在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熟悉图纸、全面了解工程设计和施工情况的基础上,纠正“工程量计算错误”、“错套和高套定额”以及“单价、税、费计取不合理”等情况,去伪存真。

工程造价审计是现阶段湘钢工程审计的重点工作,要求工程审计人员对单项、单位工程的造价进行审核,其审计过程与预、结算编制过程基本相同,按照工程量套取定额和单价。相比2001年,几百万元的建安工程属于大型项目,手工审计一般需要1~2个月的时间完成;而时至今日,借助公司ERP系统、Excel 和“神机妙算”等软件,几千万的审计任务在2~3个月的时间内,也能较好地完成。计算机辅助审计,效率明显提高。

(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

从工程项目管理来看,建设项目总投资由“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它费用、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等多项费用组成,审查建设项目总投资是否合理、是否超投资、是否有计划外建设项目等现象,是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的范畴。

在2003年―2006年,湘钢监察审计部开展了竣工财务决算审计范畴的投资项目审计,针对“二棒半连轧改造”、“3#高炉易地大修”、“干熄焦”等工程,从工程立项、施工组织、进度、投资计划和概算执行、资金支付、竣工验收、达产达效等多方面进行审计调研,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设计变更多、现场签证多”、“一个项目多个工号”、“超投资计划”、“设备交货滞后、多付结算款”、“材料积压”、“竣工资料交接不及时”、“招待费挤占工程款”等管理漏洞,提出了审计建议数十条,累计追回违规资金数百万元。但因为审计涉及面广,相关人员众多,资料多为纸质文档,审计小组需要归结、比对的信息和数据量大,工作非常辛苦;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多则半年,少则2~3个月,投入产出效率不高。

三、湘钢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湘钢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投入大,围绕生产经营已经建立了各类高效的信息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的“OA系统”,决策支持层面的“综合管理平台”,“BI”、“日成本分析” 系统等,依托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陆续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资金”、“EAM”、“销售”、“能源监控”、“OMS”、“路企直通”、“技防”等管理系统,有力的支持了公司的生产经营。

但审计业务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审计办公自动化、日清系统及各类工具软件的使用,未形成真正的审计信息化体系。工程审计使用的工具软件主要包括:Excel 、Word、“神机妙算”和“广联达”等算量计价软件。各类工程审计、审核数据分散在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审计人员的个人计算机、纸质记录中,不能实现数据汇总、分析、提炼,不利于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向先进水平看齐。

总之,湘钢现有的信息化建设为审计业务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工程审计业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

四、湘钢工程审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目前,湘钢的工程审计是以工程造价审计为重点的事后审计。近年来,随着工程管理事前、事中控制意识的提高,“跟踪审计”、“项目投资审计”、“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也逐渐成为工程审计工作的着力点。不论事前、事中、事后工程审计,在信息化过程中都面临如下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标准

现有的工程造价定额种类多、专业性强,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很难将各类定额一一掌握。另外,非标项目的定价、材料价格的收集和统一等难题也困扰着审计人员。

(二)信息不对称

在工程审计工作过程中,建设单位、审计机构和工程参与各方缺乏统一的信息目录,信息交换体系还没有形成,信息共享性差,容易导致以一台计算机成为一个信息孤岛。在工程审计全过程中,审计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资料来源渠道有限

工程审计过程中,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取得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审计决策。目前,工程审计工作大多数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审计过程中的合同、图纸、变更、签证等多为纸质文档。信息的查找渠道曲折且过程繁琐,信息收集的结果容易失真。

(四)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按照国际惯例,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工程审计是其发展的分支)的专业人员应该以工程技术为基础,兼有经济、法律、管理、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目前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限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达到这一要求,总体执业水平存在个体差异。

五、湘钢工程审计信息化解决思路

湘钢是一个集团化冶金企业,子公司分散在不同地区,最远的子公司在广东省阳春市。进行工程审计信息化的规划时(图1),应当考虑工程审计业务管理的整体需求,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企业工程审计业务流程尚待理顺,上下级信息沟通不快捷的情况下,应当先行统一标准、构筑工程审计管理系统,实现审计资源内部共享。在对工程审计业务有了统一管理后,开展审计信息门户、工程审计窗口的建设;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建设核心数据库,开展对数据的再分析和利用;进而加强现场辅助系统建设,尝试开展在线审计,对被审计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工程审计的准确性。

(一)构筑工程审计管理系统

统一标准,编制建设单位、审计机构和工程参与各方统一的信息目录,搭建协同平台;按照“建用结合”的原则,构筑与公司其他管理系统相连接的工程审计管理系统,形成信息交换体系。

以项目建设单位为管理对象,以项目实施过程为审计管理点,实现立项评估―概算审计―招投标审计―项目动态跟踪审计―单项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的处理流程。同时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审计内容及性质,采取不同的工作流,对业务进行管理。通过信息的共享和工作流机制的应用,使得工程审计业务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转化,促进审计成果运用,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消除工程审计执业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从2003年开始,国家颁布、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并在2008年、2013年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其责任划分更为明确、操作性更强,为“编制信息目录、搭建协作平台、建立工程造价数据库”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标准。依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编制的工程造价汇总表见表1、组价程序见图2。

(二)建设审计信息门户、工程审计窗口

随着企业工程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审计手段的逐渐丰富,审计成果的日益累计,迫切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供审计人员研究、学习、交流和拓展。从企业角度来讲,门户网站的工程审计窗口可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搜索、访问和分析功能,帮助审计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绩效。

(三)建立核心数据库

建立“工程审计数据库”,是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审计立足于数据,数据是审计发挥建设性和参谋性作用的依据。当前工程审计工作获取的数据类型主要有三大类:工程审计领域所涉及的法规资料、财务数据、造价信息。工程审计数据库的构成见图3。

1、法规资料库

组织力量,分层次、分门类收集整理工程审计领域所涉及的法规资料,推动法规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借助审计管理系统,完善法规库的查询、检索功能,并及时维护、更新。

2、财务数据库

在现有公司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集成审计功能模块,实现自动导出与工程项目对应的财务数据,分析“同类工程的技术参数与造价、甲供材料财务数据与造价、资金支付财务数据与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为建立、验证本地区的工程造价指数、项目投资估算的数学模型等打下基础。

3、工程造价信息库

随着工程审计业务由单纯的“工程造价审计”向“跟踪审计”、“项目投资审计”、“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拓展,资料的积累越来越丰富,可构建“建筑、装饰、安装、市政、园林”等专业的综合单价数据库;将历年、历次已完工程造价资料存储起来,可归纳、提炼出冶金企业的施工定额、本地区的工程造价指数、项目投资估算的数学模型等,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对标,发现偏差,进行分析;同时,可对各专业造价信息进行趋势及关联分析,从技术经济的角度优化工程管理,实现科学决策。

(四)实现在线工程审计

实现在线工程审计的目标是:开发先进的工程审计软件,在全面审计基础之上着重于监督、分析功能,并以企业制度健全化、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为基准点,建立相应工程审计监督指标,并据此进行数据抽样分析,实现相关业务持续在线审计监督。在能够获取的原始数据基础上,提炼出工程审计经验模型;建立指标报警的因素分析、综合判定,实现疑点预警,逐步建立、完善在线工程审计预警指标体系,实现自动的风险监控,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工程审计人员劳动力。

(五)完善人员知识结构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工程审计事业的发展只有依靠科技和人才。在信息化大潮中,工程审计人员要主动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努力掌握信息技术;审计机构应该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为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奠定基础。

总体而言,为了全面履行审计的法定职责,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湘钢已在电子采购平台、外委检修管理系统(OMS系统)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尝试建立了审计管理接入端口、在线审批职责等,应用效果良好。然而,企业工程审计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涉及技术性层面,也涉及管理机制,如何开展全面、连续、智能的工程审计,有效地提示风险、进行审计预警,仍是当前面临的难题,有待进一步的摸索。

参考文献

篇9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由供应链管理衍生而来。传统的供应链是一个从原料取得到加工成最终产品,然后配送到消费者的整合性制造流程。而在这一供应链中,环境因素是很少被考虑入内的。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政府、公众以及部分企业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在供应链中,对所有产品和供应链流程对整体环境影响的考虑越来越重要,绿色供应链概念应运而生。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企业考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时,不仅应考虑自身的流程,也应回溯到原料的取得、产品制成后的使用,甚至于产品废弃后的情况,即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而影响绿色供应链的要素则包括驱动因素和障碍因素两个方面。从驱动因素方面看,绿色供应链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增加客户价值,提升企业绿色形象,还可规避绿色技术贸易壁垒。从障碍因素看,绿色供应链的实现需要相对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绿色供应链行业标准与绿色税费制度作为支撑。

我国绿色供应链发展现状

近年来,政府已逐步认识到发展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性,并不断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的环境。与此同时,我国境内的部分跨国公司及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已经意识到环境、资源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并且开始进行初步探索。而除此之外的市场与公众则在绿色供应管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政府对绿色供应链的引导作用

总体上看,在我国,绿色供应链仍属于新兴事物,政府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未明确并有效发挥规制者、推进者和监督者三大角色的作用。但由于绿色供应链中的生产环节与环境管理、清洁生产密切相关,其回收体系与我国废物处理相关的法规具有切合度,最终消费体系又与现行的政府采购和公众绿色消费密切相关。为此,政府在我国绿色供应链萌芽阶段具有引导作用。

贸易绿色转型支持我国绿色供应链发展

国际贸易不仅推动绿色供应链跨越国界延伸发展,其更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而在这中间,跨国公司和中资大中型企业是绿色供应链的实践先行者,跨国企业对我国绿色供应链起步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我国绿色消费市场促绿色供应链发展

2010年,南德意志集团(TüV SüD)亚太有限公司在中国、印度和新加坡进行了绿色市场调查,比较了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和服装鞋类三大行业的消费者和企业对于绿色产品、服务、政策和认证的态度。调查报告表明,中国对“绿色”产品的关注度和需求都是最高的。尽管在被调查的三大行业中,我国已有59%的企业生产或贸易“绿色”产品,但是多数企业并没有为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或准则,或者没有明确地传达他们制定的此类规范,正在自我丧失机遇。

公众环境意识提高,推动中国绿色供应链发展

我国消费者在经历过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一系列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的事件后,公众环境意识大幅提升。伴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觉醒,绿色供应链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沃土。

积极发展我国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是我国绿色转型的必然实践,是能否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的重要生产力决定因素。虽然我国发展绿色供应链的基本条件已然具备,但由于存在缺乏政府引导,缺乏行业指导,企业与公众对我国绿色消费市场成熟度认识分歧仍较大;全民绿色消费理念尚处在培育阶段;贸易转型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仍待时日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绿色供应链发展仍面临较大的挑战。为此,经过调查与分析,提出如下一些实用性建议:

建立绿色供应链制度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与规制作用,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和《绿色供应链行业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供应链法律、政策与标准体系。

其次,通过经济政策与绿色供应链相结合,给予绿色供应链参与企业税收优惠、绿色信贷优惠,设立绿色供应链自愿项目,利用行业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环境核查,生态工业园区内的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同时完善行业环境技术标准。

再次,要发挥政府引领与表率作用,完善《政府采购法》、制定《政府绿色采购通用原则》、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权威信息数据系统,强化绿色公共采购政策。

第四,推行绿色贸易,提供绿色贸易公共服务,探索绿色贸易管理制度的绩效评价体系。

第五,开展区域试点,把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的探索落到实处。国家相关部门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监督,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推动企业实践,创建我国绿色供应链的经济体系

首先,通过绿色供应链示范,培育“中国绿色供应链明星企业”,带动绿色供应链整体发展。

其次,建设“绿色供应链网络平台”,加强行业间、企业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外部团体间的合作。

再次,开展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工作,在实践中校验相关法规与政策体系。建议开展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工作,并遵循“三可”原则,由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绿色供应链水平进行评价。

激活市场力量,加强市场的服务与评判功能

首先,成立“绿色供应链促进中心”,提升市场服务功能。绿色供应链促进中心的成立,目的是提供认证、平台运营服务和绿色供应链规划设计、运营、风险管理、合规、战略发展咨询服务和合同能源管理绿色供应链综合服务,带动各类专业服务企业发展。

其次,结合“绿色供应链促进中心”,建立“绿色供应链发展基金”,为企业实践绿色供应链提供经济激励措施。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共同出资的方式,建立我国“绿色供应链发展基金”,充分调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积极性,激励其使用更加先进的环境技术和环境管理理念,促使我国绿色供应链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

再次,发展绿色金融服务,为绿色供应链发展提供支撑。前期主要发展绿色融资和绿色保险,逐步向其他金融服务领域拓展。

重视市场绿色消费培育 提高公众绿色意识

篇10

多年来,江苏GDP稳居全国第二,江苏金融在信贷投放、直接融资、保险保障等方面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394亿元,位列全国第三。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江苏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对江苏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较高,对于加快转型发展形成一定制约。我国金融体系一直以国有大中型银行为主导,间接融资比重远大于直接融资。江苏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也不例外,贷款仍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来源。即使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实体经济的间接融资成本仍然较高。据2015年江苏银行业数据显示,江苏地区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普遍超过3.5%,农村金融机构甚至超过5%;企业贷款利率执行基准下浮的比例不足10%,多数企业贷款利率执行基准甚至上浮,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财务不规范及抵质押物不足,贷款利率普遍上浮幅度较大。融资成本的高企使得急需资金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金融支持产业升级力度不够。出于资产安全的考虑,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要客户的服务定位,一定程度上造成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一方面,金融资源大量投入实力雄厚、有强担保或有资产抵押的大中型企业,对个体经济、“三农”、担保不充分的小微企业支持不足;另一方面,对传统行业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投入较多的金融资源,对尚未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的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金融资源投入相对不足。金融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金融创新步伐需进一步加快,金融业态平衡发展有待加强。从金融创新看,江苏地区直接融资发行规模呈快速增长势头,直接融资的规模和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尽管如此,面对融资主体不断提出的多样化融资需求,江苏金融产品的创新仍有较大空间。现阶段,江苏地区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依靠规模扩张和存贷款利差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和盈利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整体仍不高,投资银行、金融市场等社会化融资业务还需加快发展,轻资产企业在金融支持的可获得性上存在一定困难,创新业务的品种、渠道和内容都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从金融业态现状看,江苏有一定优势,但各种业态发展不平衡,与江苏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比如,江苏保险业的业务创新深度与国内一些发展较好城市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江苏金融租赁业具备规模的金融租赁公司数量不多,群体有待进一步壮大。

金融风险传导扩散,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加大。江苏社会融资规模逐年上升,但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经济运行环境下,一些地区和企业的风险不断暴露。局部地区担保链风险集聚并爆发,且有蔓延迹象;钢铁、船舶、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先后暴露,并向上下游企业扩散;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上升,并逐渐向大型企业蔓延;部分效益不佳企业占用大量银行资源,依靠外部融资借新还旧,债务规模越滚越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有所显现;少数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高企,部分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出现倒闭的情况。随着金融风险的传导、扩散,江苏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资产质量压力。

二、推进江苏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总体方向

当前,江苏实体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金融资本的着力推进至关重要。江苏金融改革要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出发点,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加强对各类资本流动的规范引导,不断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

畅通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渠道。坚持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为核心,以完善江苏当前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深化金融产品及服务市场化程度、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小微企业融资体系为着力点,优化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配置,充分发挥好金融的杠杆、工具作用,全面助推江苏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

找准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要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为金融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准确把握江苏金融改革创新的目标和方向,不断丰富金融市场层次,持续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简化并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效率。

拓宽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活动的有效路径。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大量民间资本为追求短期利益而流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领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低水平扩张和产能结构性过剩的矛盾,造成资源错配进而导致资源浪费,也给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潜在风险。江苏金融改革应充分利用好民间资本活跃度高这一优势,规范民间资本投资方式和机制,激发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本合法有效地参与实体经济发展,为金融支持实体发展提供多渠道资金来源。

三、推进江苏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策略

1.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能力

提高融资成本实惠向经济实体传导的有效性。推动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在足够多元的市场主体和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下,促进市场信息的有效流通共享,创造条件强化实体经济对融资主体和产品的知悉、评价和选择能力,确保经济实体分享到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带来的融资成本实惠。

加强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切实降低经济实体融资的担保成本。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运行需要,扩大现有抵押、质押品认定范围,推广各类型收益权、实物生产资料的抵押、质押贷款创新,推动风险担保基金建设,通过政府担保基金、企业集群担保基金等方式,形成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融资风险共同体,降低小微担保融资成本。

创新融资还款方式,切实降低经济实体接续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设计“年审制”、循环贷款、“无间贷”等符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还款方式,解决期限错配问题,减少融资过程中的结构性摩擦,降低小微企业接续融资成本。华夏银行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网络贷”、“年审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就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降低经济实体融资信用成本。加快推进小微企业信息平台、信用评价、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体系的建设,健全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组织,搭建完善的金融信用平台,不断缓解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努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成本。

2.优化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不断加大金融支持产业升级力度

优化配置金融资源,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经济任务的进程中,金融业要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和江苏未来产业空间布局,制定更具导向性的融资政策,持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充分了解产业发展所处阶段、面临瓶颈和金融需求,重点对升级转型、技术创新以及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融资需求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对落后行业,尤其是“两高一剩”行业,以及落后产能、技术水平低下的企业,逐步限制金融支持并适时退出,倒逼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

扩大有效供给,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行业、生命医药行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科技贷款绿色通道。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与绿色信贷领域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工业融资产品创新,鼓励发展能效融资、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排污权抵押、碳排放权抵押等绿色信贷业务,积极支持国家政策鼓励专业技术突出、管理规范的节能服务公司、节能减排工程承包企业、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发展。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大力推动创业金融成长,解决初创企业者的融资困难。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结算、信贷、咨询等全流程、标准化的金融服务,针对具有广阔成长空间的项目和契合政府发展政策的企业优先提供金融服务。

加大薄弱环节金融投入,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引导和调动金融机构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和投入,有针对性地制定特色化经营、个性化服务、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战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产业集群区域、小微企业聚集区成立特色支行、专营机构、科技企业专业服务机构、金融事业部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等经济实体资金需求的可获得性;引导村镇中小金融机构、专业化金融服务公司和平台找准市场定位,鼓励其专注于为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与服务;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在做好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同时,在省内积极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业务。

3.培育多元化金融供给主体,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增强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银行业竞争和创新力。进一步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建立健全同目前市场形势与政策规定相适应、兼具协调机制的管理体系。一是发挥银行业产品创新研发优势,创新金融工具。引导银行业重视金融工具的创新,拓宽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渠道,鼓励银行业创新开发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产品。二是顺应消费信贷和第三产业特点,稳步推进非耐用品的消费信贷、分期付款发展,加快发展消费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科技金融、服务金融等多元化的融资工具。三是发挥银行业信息技术优势,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顺应时展需求,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借鉴移动互联的平台思维,搭建以互联网平台为主的服务网络,加快设计移动银行客户端,突破传统物理网点的束缚,实现客户的流动性获取与管理。

加快普惠金融推广,构建多层次供给体系。发挥各类型金融机构的优势,找准市场定位,构建多层次、全方位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引导银行业强化区域金融服务,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小微金融债;有效发挥各类新型机构的互补优势,进一步丰富江苏金融业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多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引导民间资本规范发展,有效补充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健全和完善民间资本监管机制,加快小贷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民间资本登记管理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建设。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配套机制,引导更多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篇11

河北通建是一家以通信工程为主业,涉及通信工程设计、设备调试维护、软件设计、招投标、网络优化集成等多领域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公司建立了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科学高效的核心管理、专业管理运行机制和严密的制度体系,全面构建母子公司体制,使其各司其责、相互协作、规范运作,实行一切靠制度管理。但通信工程行业做为通信行业的一个分支,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却远远跟不上通信行业的脚步,公司要力争以信息管理系统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起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体系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产品创新体系与工艺创新体系,实现产品成本和质量的精细控制。

基于公司目前的信息化管理及业务需求,结合公司未来发展需要及信息系统的应用特点,公司拟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持续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公司于2001年开始实施自动化办公系统,将各子公司大部分业务处理纳入到了系统中。后于2005年又全面升级了OA系统,并集成了工程管理系统,从工程的收入、支出、质量、进度等多方面出发,对工程业务层进行了自动化管理。在此期间,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原来规划实施的OA及工程管理系统已经很难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

由于原系统的业务局限,使得好多非相关业务进入OA系统进行处理后,造成业务数据的急剧扩大,使效率大大下降。由于公司业务处理方式的变化,原OA系统也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局限和问题,如人力资源模块中的员工管理方式变化造成OA无法管理所有员工、现在OA系统由于系统平台的原因,可维护性较低等。从而造成目前的公司信息化建设不能为高层提供全面、真实、及时的决策依据和相关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领导决定立足原OA与工程管理系统的实施经验,深入调研,慎重选型,进行新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1.2课题研究意义

在公司迅速发展的同时,公司高层慎重决策,决定实施符合集团发展的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由此可见,此次信息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对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将完成以下任务:即实现生产、质量和安全一体,质量设计和控制进入生产全程,成本管理覆盖生产流程,仓库管理信息化,采购信息化,销售网络化,工程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实时办公、远程办公系统,拥有商业智能和可视化的信息中心、数据仓库及知识获取系统。建立全面、统一、共享的企业信息网络平台。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进而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本项目的实施将以其明显的通信工程施工行业特性为通信工程行业各大中型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带动作用,进而为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推动作用,并为之提供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应用的经验。

1.3通信工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现状

近几年,我国众多企业在积极实施信息管理系统,现已有数千家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而通信行业依靠其对IT技术和资源的掌握,始终走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最前沿。但通信工程行业做为通信行业的一个分支,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却远远跟不上通信行业的脚步。

大多数的通信工程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管理储备和技术积累,信息管理系统之所以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就是因为它改变了企业原有的不合理的业务流程,去除了无效作业,提高了业务流程的效率。因此,在大多数企业实施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都要经历业务流程重组(BPR)或者业务蓝图设计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主要是找出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并规划企业未来的业务流程。由于施工企业业务流程复杂,同时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在初期的业务流程的改进并不是彻底的。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讲,他们更适合持续的业务流程改进。

2流程优化

过去几年,公司坚持成本领先战略,通过技术引进、持续扩能,企业实力迅速提升。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原来的管理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其表现是,管理体系中的规范,在实际业务过程中并未得到严格执行,原有管理信息系统中业务处理过程与实际业务也没有良好匹配;并且,原有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其他相关管理规范和制度以及实际业务之间存在差异,由此成为提升企业执行力的瓶颈。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入和强化流程管理,建立起以业务为纽带、以顾客为核心,关注价值(而不是关注过程本身)的管理文化,由职能型向流程型组织转化。

2.1流程管理体系优化目标

逐步建立和完善面向业务、关注价值、以顾客为核心的、高效简洁的企业管理模式,形成企业管理创新文化,提高持续改进能力,奠定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基础。

流程管理体系的理想境界如下:

1)建立和完善以客户(广义的客户)为中心的流程模式;

2)流程应能简捷、合理地概括公司经营活动;

3)通过管理流程绩效来衡量公司、部门、人员绩效;

4)梳理出适用于流程管理的组织架构;

5)建设出充分及时反映流程执行状况的工具;

6)建设出推广、管理、深化的长期团队。

2.2流程优化原则

流程优化在企业实践中是一项持续改进的工作,不可视为一成不变,或认为经过一次设计后从此再无更改,一本万利。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客观事实,为了保证企业的流程体系适应企业的需要,要遵循如图1所示的三个通用原则。

2.3流程优化方法

根据流程优化的原则和要求,并采用价值链及ABC分析方法,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诊断,识别流程的关键点。从结构式来看,流程都有四个构成要素,即活动、活动的逻辑关系、活动的实现方式、活动的承担者。从概念而言,它们是流程的四个相互关联的要素,但在不同企业的流程里,它们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关键因素。

流程关键点的识别就是要找出对流程的动作产生深远影响的要素。通过流程评估与诊断,对企业的流程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经过以上工作剥离出来的活动正是进一步进行流程优化的基础。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对这些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就是新流程的优化设计过程。

1)简化和集成横向活动。删除不必要的活动(非增值的活动),合并重复活动。

2)压缩纵向组织,适当授权,将决策点置于工作进行之处,变职能管理为过程管理。

3)将控制、检查、核对等大量重复性的工作由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消除单独由人工检验核对的工作量,提高流程的效率。

4)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一次性”处理和共享机制,将过去串行处理的一些流程转成并行处理,提高效率。

5)消除流程瓶颈,把流程看成一条高速公路,则流程瓶颈就是公路上的关口(检查站、收费站等)或车道过少的路段。清除瓶颈的方法有,将形式主义的检查撤消,也就是说在设计流程时,要尽量减少多余的环节。

2.4业务流程优化

根据制定好的优化方法,对已经确定的流程进行优化设计。

这一节以物资采购流程为例,具体介绍本次实践流程优化工作过程。展开对业务流程的优化。

公司现有采购管理流程是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与手工处理相适应的,因此为了合理组织物资供应、减少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结合管理信息化系统搭建的信息技术平台,对现有的业务管理流程进行诊断、优化。

2.4.1分析原有流程

全面分析现有业务管理流程,包括:

1)明确业务管理工作的范围

2)诊断现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3)根据调研收集到的资料,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按质按量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制定采购计划、签订合同、物资入库、货款结算、物资出库和库存控制以及合理分配采购资金、合理调配运输工具等管理工作。

主要流程如下:

1)各施工部门填写材料申请,包括数量。

2)各施工部门与物流中心询价,确定大致。并计算出材料总价。

3)报工程管理部工程主管审批。

4)如果材料款大于10万元则报工程管理部主任审批。

3)物流中心通过一定的方式确定了采购价格后,确认是否执行采购,若是则实施采购,否则早各施工部门重新提出材料申请。

4)物资将直接送到各施工处,到达指定目的地后,各施工处分别计量、检查物资质量,对不合格材料拒收并通知物流中心。

2.4.2分析诊断问题

通过分析诊断,企业现有物资采购管理流程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网下执行步骤过多,共享率低,出错率高

这两个流程中,询价步骤与申请流程转采购流程的数据转换均为网下人工执行,效率低下不说,还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错误。流程所有数据均采用附件形式,需要人工处理,且由于格式不统一,无法自动分析汇总,也就无法实现工程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2)采购流程耗费时间长

各部门之间的收集、交换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各类单据和报表,由于人工处理这些单据和报表,信息不能共享,延误了单据和报表的传递,致使工作效率低。

3)人力资源浪费,办公开支高

工程材料申请与采购流程主要涉及三个部门:施工处、工程管理部和物流中心。在人员结构上,这三个部门都由一个领导作为总负责人,下面有几个分管不同业务的主管。据了解,工作量很大,很繁琐,容易出错。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流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资源浪费,增加信息系统利用率

2)优化采购流程,缩短采购时间

3)高效、充分地利用信息。

具体流程分析结果如表1。

2.4.3新流程设计

通过对原有物资采购流程的分析,新物资采购管理流程优化说明如下:

1)消除了所有网下操作,提高信息共享率,提高执行效率。2)采购由库房主管发起,优化操作步骤。

3)审批结束后,领导将审批后的采购计划通过网络直接下达给采购主管。

4)将原附件形式的采购申请改为列表式,为以后的数据分析预留接口。

3系统需求分析

3.1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如表2所示。

3.2功能性需求

3.2.1工程管理需求分析

在目前正在运行的工程管理系统中,公司高层对分公司、子公司工程的各项数据无法做到很好的监控,同时也无法做到实时的跟踪和监督,无法得到有效的统计汇总数据。工程管理系统在财务上的数据不准确,无法形成公司高层需要的决策支持信息。工程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无法做到无缝的结合等。

新系统将在很大程度解决这些问题:各分公司、子公司的工程通过规范的数据支持公司高层的实时跟踪与监督、实时的统计汇总数据。与财务部门系统预留接口,将与工程相关的财务数据直接导入到新系统中,以方便形成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

3.2.2材料供应管理需求分析

目前公司的采购业务由物流中心与服务中心负责,全部通过原有信息系统及手工辅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没有通畅的信息传递平台,加大了人工工作量,而且数据复杂,效率低下,容易出错。这些原因给采购部门带来了较大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容易出现采购失误。新的信息系统将实现从采购至入库、使用、回收等过程纳入到统一的平台上来,从而实现快捷、准确的采购申报流程,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可以有效解决目前供应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2.3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分析

目前,各种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调配、薪资福利、绩效考核等的各种信息都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处理,缺少平台化的系统支撑,严重的影响了日常的工作效率和人事统计分析的准确性。

拟实施的管理信息系统应对对组织管理、职位管理、人员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实现信息化。

3.3非功能性需求

安全性:系统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不能有重大的安全隐患。包括:网络环境、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备份系统、数据安全等。采用有效的技术和工具,防止非法入侵,并能监测网络安全中的漏洞,排除安全隐患。

稳定性:要求系统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不论是在低负荷还是在高负荷的情况下系统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高效性:系统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能够处理较多的客户连接,而且系统在进行集中批量处理时也能高效运行,响应时间能够满足今后在一定时期内的业务需要。

先进性:系统采用的技术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是目前技术发展的潮流,并能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可维护性:系统要具有非常好的可维护性,提供良好的运行日志,提供界面友好的管理界面,系统易于扩充和部署。综上所述,公司原有的信息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企业管理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使领导决策信息不能及时完整地提供,在此种情况下,公司需要一套有着先进管理理念、管理功能强大、技术构架领先、可以实现集中管理的信息系统。

4系统设计

4.1系统功能结构

根据前期需求调研,从功能架构上看,系统由决策支持子系统、工程管理子系统、综合办公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分公司扩展子系统构成。其中工程管理子系统又可划分为成本管理、收入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材料管理、机具管理、仪表管理等模块,综合办公又可划分为公文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后勤管理等,人力资源子系统又可划分为考勤管理、培训管理等,分公司扩展子系统则包括专门针对分公司开发的实用工具,如库房管理、车辆管理、工具管理等。以下仅以人力资源子系统为例进行阐述。

4.2系统体系结构

在整个系统中,各个功能子系统内部的软件架构设计采用三层结构:UI层、逻辑层、数据层。

4.2.1UI层

接入层是业务系统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台,由接入逻辑构成。接入逻辑分为接入界面和接口服务。对于系统使用者(内部和外部),提供多样化的接入界面,实现对业务逻辑的接入;对于与系统相联的外部系统,向业务逻辑层提供一组接口服务,业务逻辑层通过接口服务完成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UI层使用B/S结构,用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访问系统。

4.2.2业务层

业务层处于接入层和共享数据层之间,通过数据层的数据操作对象访问业务数据,向接入层提供统一的业务逻辑过程实现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层由一些功能模块组成,这些功能模块由相应的功能组件组成,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的逻辑容器。接入层通过业务逻辑层的相关业务组件访问共享数据层,并实现相应的业务功能。

4.2.3数据层

数据层是系统的基础,数据层中的数据子层存放系统中用到的所有数据。数据层的数据操作组件向业务层提供统一、规范的数据操作对象,用于屏蔽业务数据的存储、组织和访问的细节,实现业务数据的充分共享。业务层必须通过数据操作组件访问业务数据,这些业务数据包括共享数据和私有数据。数据层中的数据组件组成数据操作组件库。

1)UI层:将企业不同角色的相关人员通过Internet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协同工作,并能有效整合第三方的系统。

2)业务流程:可灵活配置的流程引擎。其中业务流程和工作流都是可视的,企业可以随时查阅每一项业务的流程规则、路线、处理状态及参与者,用户的操作也变得更加简单和直观。

3)业务服务: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使所有的业务都作为功能插件连接在业务流程上,这些服务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来决定是否使用甚至更换。

4)基础平台:将包含有各种底层存储、计算和传输的技术细节通过封装进行屏蔽,有效降低系统集成、应用部署的复杂度。

4.3系统设计理念

4.3.1核心设计理念:协同商务,集中管理

1)协同商务

从企业内部来看,构建核心企业的最佳业务流程,通过信息流,协同各生产经营单位和部门的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高核心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2)集中管理

信息不对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大障碍之一。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类不同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但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是一切现代化管理模式得以顺利实现的基础。

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业务基础数据的实时垂直采集;②管理信息穿透各中间管理环节的直接统计汇集;③管理指标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

4.3.2设计思想

河北通建信息化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以工程施工的监控为基础,物流、资金流的合理组织和协调控制为重点,通过信息流贯通协调物资流和资金流。

在具体的设计思路上,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施工管理———构建企业经营管理的模拟平台:通过全面计划预算的编制和分解,描绘企业的经营管理蓝图;通过对工程施工中进度、质量、成本、收入等数据的实时汇集,为公司高层对公司运营的控制与评价提供依据和标杆。

在市场预测基础上将工程收入详细划分为施工收入、工程收入、分包收入等内容,制定详细工程施工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调整,为协调质量与进度、质量与成本、进度与成本等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种种关系,为市场需求、协调生产和协调材料的采购、协调资金提供指导性的预测和支持。

2)材料申请采购管理:以材料申请单为核心,材料物流流向为主线,配合合同管理、采购价格控制、材料验收控制,为公司物资供应业务的组织、监控和协调管理提供支持。

3)财务管理:资金流是企业一切业务运行的血液,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保障。

配合公司所有工程施工动作,结合现金流量计划和各种费用情况,将工程施工中发生的货币资金的流入、流出与工程管理密切结合,实现资金流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

实现会计核算过程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处理并支持期末业务处理的手动调整。

4)项目管理和责任中心管理:支持某一项目的计划预算管理、项目的成本费用核算和控制等管理;支持利润中心、收入中心、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的计划预算管理,利润、收入和成本费用等各类指标的核算与控制。

5)管理决策统计分析:管理软件的总体目标之一,是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信息平台,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为管理决策提供各类报表信息、各类指标查询及统计分析数据和随机的实时查询信息。

6)技术架构

采用B/S结构:由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支持多数据库:SQL、ORACLE、SYBASE

7)可扩展性和接口:本设计思想为集团型的管理方案,具有一体化的设计,组件式的结构,模块化的设置。它是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充分考虑与其他业务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支持数据的引入引出。

数据交换平台支持和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实现数据的无缝连接。

4.4子系统设计(仅以人力资源为例)

4.4.1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设计

人力资源包括以下子系统:组织管理、职位管理、人事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薪酬管理、福利管理、绩效考评管理等。

4.4.1.1员工管理

员工管理是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提供公司合同工与计时工的管理,包括增加员工、编辑员工、减少员工和员工岗位调整四个功能,各分公司若需要增加减少员工或调整员工岗位,必须按特定的流程办理。这四个功能的业务流程如右图2。

同时本模块还需提供员工信息查询方法,实现多角度的员工统计汇总(例如按政治面貌统计、按受教育程度统计),最终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

员工信息内容具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入职时间,合同信息(一条至多条),证书信息(零条至多条)、培训经历(零至多条)、所在部门、家庭住址、籍贯、个人电话、个人邮箱、公司电话、公司邮箱等。

4.4.1.2派遣工管理

公司员工中不仅包括合同工与计时工,同时还包括了一部分劳务派遣工,他们与其它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工作合同。我公司无法得到此类员工的详细资料,所以这部分员工的管理要单列出来。

各分公司如需使用劳务派遣工,则需要在此系统中提出派遣工用工申请,信息包括用工数量、岗位、性别、学历、年龄等条件,审批完成后即可与劳务派遣公司联系,再将派遣工的名单及相关信息上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完成后即可使用这一批劳务派遣工。具体流程如右图3。

4.4.1.3培训管理

河北通建将培训看成是提高员工能力的重要手段,每年都有大量的员工被送去培训,并有大量员工选择函授进修,所以培训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本系统将培训管理的全过程纳入到信息管理的平台中,实现培训管理的全过程自动管理。

员工培训的信息包括:姓名、部门、时间、主题、内容、地点、方式、组织单位、费用、性质等,完成后还可填写证书的相关信息,三个月后还要填写培训效果评估反馈等内容。培训所有信息均需按不同条件汇总查询。

培训从申请到结束流程如右图4。

4.4.1.4考勤管理与请假管理

正如人力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考勤管理也是员工管理的核心功能,在目前运行的旧系统中,考勤管理很不完善,并且由于工作关系,部分人没有填写考勤记录的习惯,导致请假系统运行也不是很正常。本系统将对此部分做大幅度的改动,将要求公司所有员工(包括招聘工)按要求自行申报考勤,各分公司每个月所得到的数据均来自员工每天申报的考勤。同时请假系统也将与考勤系统关联起来,请假期间的考勤将不允许申报。员工每天的考勤信息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所在地、工作状态、简要描述、交通情况、住宿情况、加班情况等。其中交通情况包括起止地点、交通车辆类型、车票价格等;住宿情况包括住宿类型、住宿费等。

本系统充分考虑到公司员工对计算机的使用程度和方便情况,为最常用的部分(考勤等)提供了两种申报方式:本人申报方式和项目经理申报方式。本人申报方式适用于网络公司等计算机普及率和使用水平均比较高的部门,项目经理申报方式适用于施工部门,可由项目经理代替申报考勤。考勤申报的模式如图5。

请假模块将按照公司制度实现,仅实现考勤部分,对薪酬部分不做实现。具体流程如图6。

4.4.1.5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相对比较简单,是公司相关主管领导对负责部门的一个测评,填写后人力资源部主管存档即可。如右图7所示。

4.4.1.6权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中另外一个核心就是员工权限管理,本系统将会把权限管理贯彻至所有方面,大点某功能模块的可能性,小到一个流程的步骤的是否允许审批,完全依赖权限系统。

本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授权管理,当甲员工出差时,可以将自己的权限授于乙员工,这样乙员工可以临时获得甲员工的全部权限,直到甲员工再次登录时,乙员工临时获得的权限将被甲员工自动收回。

如果乙员工被临时授予权限,那乙员工代替甲员工实施的操作行为将被以乙员工的姓名记录下来,其后注明何时何人授予的权限。用于区别甲员工本人的操作。

5项目总结评估

5.1系统上线运行情况和整体收益评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河北通建结合自身的企业管理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财务管理电算化、网络高效运作的成功经验,整合业务、统一规划,实施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项目一期规划和目标,建立了科学统一的编码体系,实现了工程管理/综合办公/人力资源的业务一体化管理。

目前,本项目已经进入运营阶段,目前系统运行情况比较稳定,新系统对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2项目带来的应用成果

1)工程管理系统实现以工程为中心的施工/管理一体化。以客户服务为核心,实现工程施工进度/质量/成本/效益等情况的实时跟踪,融入到自动化管理当中。

2)工程管理系统实现主工程管理/子工程管理/发票管理/回款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分公司扩展模块实现了库房管理(工具/材料)/车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员工从聘用至离开公司全程跟踪服务。使整个公司的管理效率更上一层楼。

3)财务系统与物流系统紧密集成,物流凭证自动生成,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收付款业务与销售、采购部门顺畅衔接。

4)完成物流中心管理系统与财务、销售、采购等系统的数据集成。

5)打破传统的数据接口方式,全面使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消除了数据传输的滞后问题。

6)借助设备管理系统,使河北通建能够实现公司各部门的设备档案、设备日常维护信息实现集中管理。

7)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完整的职位和职务体系,对全公司的人事信息进行全面的整理和校对。

5.3项目带来的管理成果

1)规范了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了统一的编码管理制度,完善了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业务信息的高度集中和流程的固化,保证了业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增强了企业的管理控制过程和事后责任的可追溯性,减少了人为的因素,提高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

2)实现了企业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化的实施使企业信息化的资源得到了集成和共享,人力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物流更加高效快捷,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培养了一支管理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他们必将成为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4)促进了企业管理的创新。信息化的实施,淡化了部门意识,强化了流程管理,使企业管理由科室层次管理逐步向流程化管理转变。

5.4个人工作情况总结

李磊:(业务流程优化)负责业务流程优化的分析和设计工作,设计出新的业务流程。

孙蓓:(系统需求分析)负责系统业务调研、系统业务需求分析,并对系统功能、性能和信息安全提出要求。

张明月:(系统设计部分)负责设计系统的体系框架、软件架构和功能模型。

李兵:(系统选型部分)负责对几家投标公司的指标对比分析,综合评估。

张健:(系统测试和评估)负责系统的测试用例的设计、系统性能测试的分析、项目整体实施效果的评估。

5.5下一步工作展望

在项目的后续实施过程中,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篇12

个人每月计划表模板1在__年,工程部将结合前方经营部门需求,继续加强内部管理,细化各岗位的工作量,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和成本控制工作,科学制定员工培训、人才培养计划。具体

一、进一步细化管理,制定各岗位工作量

鉴于工程部所辖设施设备比较庞杂,日常工作量较大,为较好的给前方经营部门提供优质的工程保障服务,__年对于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制定详细的工作内容,以具体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及考核指标,具体主管岗位。

a、根据__年底对所辖专业设备的评估,核定各系统设备数量,按照设备重要性、区域、时间进行详细划分,制定__年相对应的大修计划;每季度、每年进行工作总结;

b、每季度对所辖专业设备进行运行现状检查,根据设备总数,按照区域和时间,每季度提交检查报告,每年提交评估报告;

c、对所辖专业设备的外部维保单位,根据合同中维保计划,密切进行跟踪、监督、检测、验收工作,对产生的维保资料、纪录每月进行整理归档。根据设备日常运行故障率及外观进行维保质量考核;

d、结合所辖专业设备的实际情况,每半年对专业员工进行一次设备操作及故障处理培训;

e、若遇重大活动,制定有针对性的详细工程设备检查、保障方案;

2、运行值班岗位

a、对于所辖设备、机房、前方能耗场所,制定详细巡视、检查制度,按照时间节点、路线、巡视次数制定表格,每班根据要求执行;

b、每月对当班卫生包干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

c、每半年进行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模拟训练,能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提交事故处理报告;

3、报修岗位

a、按照工程部iso文件报修流程要求,正确填写报修单、完成各项报修任务。对收费项目,核定收费价格,由业主签字确认;

b、对于有偿服务领取材料须、与报修单、用途保持一致;

c、对于报修任务,完成后必须做好收尾清洁工作;

d、对于报修任务,不得出现客户不满意投诉现象;

e、指派一名主管负责报修管理工作;

4、大修岗位

a、按照大修计划,须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大修任务;

b、对于大修工作完成后,须由专业主管进行质量评估;

c、在大修过程中,须减少耗材的使用,能维修就维修、能利用旧零配件就利用旧配件;

d、大修完成后,在下次大修日期前,不得出现返修现象;

对于以上各项工作指标及规定,工程部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检查、督促工作,发现违反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过失处理,第三次调整岗位。

二、节能降耗工作

近三年来,工程部的节能降耗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根据工程部对目前管理和设施设备的初步评估,今后的节能降耗工作以加强管理为主,实时跟踪前方经营部门的能耗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各能耗设备的运行参数,从管理过程中寻求节能效益。在对各能耗设施设备的节能改造方面,将以小改小革为主,同时密切跟踪市场上的节能技术、设备的发展趋势,结合会展中心实际状况,实施科学、合理的节能改造项目。因此:节能管理措施

a、运行值班员工加强巡视,及时处理能耗设备的“跑、冒、滴、漏”的现象;

b、值班长每天对前方经营部门的能耗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实时调整设备运行参数;

c、细化节能指标到每天,由值班长每天总结主要能耗情况,对照往年同期,在外部气温。经营负荷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不得出现能耗增加现象;若有,提交分析报告;

2、__年计划实施节能改造项目

a、西馆展厅照明无极灯节能改造项目(一层低区)

b、裙房三楼部分区域空调管路安装电动控制阀分时段供冷节能项目

c、裙房空调系统冷冻泵加装变频器节能项目

d、西馆一层展厅空调出风口改造项目(__年剩余未改的)

e、热交换与热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节能项目

f、东馆自动扶梯加装变频器节能项目

三、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1、根据工程部目前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现状,并以物业公司外部市场拓展需要为准,__年工程部在员工培训、人才培养工作方面,主要侧重两点综合性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主要措施为在优秀值班长、主管进行轮岗培养,通过多专业、多岗位轮岗,提高值班长对各专业设施设备的技术水平,增强专业主管对日常运行管理队伍的了解,为工程部今后管理人才储备打下基础。

2、复合型工程技术员工培养

主要措施为各专业优秀员工进行轮岗培养,通过多专业、多岗位轮岗,提高他们对跨专业设施设备的技术处理能力,为今后人力成本控制,解决多专业复杂技术问题、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储备人才。

个人每月计划表模板2即将到来的20__年充满希望和挑战,对工程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积极配合各小区物业管理完成各项指标任务。现结合工程部的实际情况,着力于维修保养各项工作的落实,并在原来部门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服中心的收费做到后勤保障工作。特拟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20__年工程部的工作目标

1、在不断地巡查和维保中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跟进20__年遗留的工程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

3、介入一期高层和二期别墅的工程,尤其是加强一期高层隐蔽工程的排查和初验。

4、做好高层接收工作,确保每位员工能独立验收,单独带业主验房,并详细告知房屋结构和隐蔽的水管及电路走向。

5、严格按照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尤其是新员工入职培训。

6、20__年7月31日完成一期高层的工程验收,钥匙资料接收的工作。

7、完成一期高层设备的承接和确保日常的正常使用及维保。

8、建立设施设备保养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9、做好二次装修的资料审核和巡查工作,确保装修安全施工。

10、做好外包设施设备维保单位的选定和签订合同。

11、所有房屋资料的整理和档案建立。

12、配合营销和各部门的工作完成。

13、跟进一期别墅绿化去年遗漏工程的施工。

14、跟进一期高层周界围墙和监控系统的安装。

15、巡查和跟进一期高层地下停车场的划分和导示牌的安装。

16、做好后续一期高层和一期别墅存在工程缺陷的整改工作。

17、做好业户工程维修的有偿和无常服务,确保工程返修率不得高于2%。

18、跟进一期别墅和一期高层,地下停车厂收费道闸系统的安装和使用。

19、建立设备档案和做好设备资料存档工作。

二、工程部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1、经过对附近小区各个项目的走访,发现我公司工程部员工的工资偏低,希望可以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从而提高我工程部员工的生活质量。

2、在20__年所遗留的一期别墅相关资料和钥匙希望能尽快移交给我物业公司,以便于我们的工作能更好的开展。

3、一期别墅内的部分地下车库没有穿线,不能通电,严重影响了业户车库的使用,请集团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4、在巡查中发现会所及练习场没有预留检修口,我部门部分维修没法进行,请相关施工单位给予解决。

5、为了减少一期别墅的安全隐患,希望集团各领导协商,能尽快安装监控系统。

6、目前一期别墅周界围墙采用的是彩钢板和铁艺,彩钢板容易变形影响公司项目的形象。

7、目前一期别墅C2车库是毛地,为了提高项目的品质,我公司建议采用地坪漆铺设。

8、对一期别墅天沟(屋檐槽),多次维修任存在严重漏水情况,希望得到集团领导的支持,能彻底解决,以免因其漏水对墙体造成损害。

9、一期别墅C2车库没有安装智能刷卡系统,造成我公司对车辆管理困难,希望等到集团领导的支持。

10、一期别墅分户安装的窗扇过大,严重影响业户的使用,望集团各领导协商处理。

11、一期别墅庭院门,推拉困难、容易拆卸严重影响业户的使用和项目的品质,望集团各位领导协商处理。

12、一期别墅化粪池采用的是雨污合流,总管并没有与市政管网接通,导致化粪池注满的速度加快,希望集团各领导协商处理。

13、一期别墅分户到目前为止,没有安装门禁对讲系统,严重影响业户的使用。

14、一期别墅所以有的设施设备,到目前为止开发商都没有要求我物业公司参与验收,让其直接接手管理。

个人每月计划表模板3新的一年,为实现公司长远发展,现合公司和我部门的实际情况,我们工程部20__年工作的重点,着力于工程部各项工作的落实,并在原来工程部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主动配合物业服务中心完成各项维修任务,特拟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人员安排

按照运作模式及岗位管理的要求,工程部的人员维持目前的的人数,保证水电系统的运行。为保证应急事件得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在现有人员编制中,夜间实行听班制度。

二、工作计划

(1)加强工程部的服务意识。目前在服务上,工程部需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在方式和质量上,更需进一步提高。本部门将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服务意识和方式的培训,提高部门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2)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保障部门良性运作。为发挥工程部作为物业和商家之间发展的良好沟_心的纽带作用,针对服务的形态,完善和改进工作制度,从而更适合目前工作的开展。从设备管理和人员安排制度,真正实现工作有章可循,制度规范工作。通过落实制度,明确责任,保证了部门工作的良性开展。

(3)加强设备的监管、加强成本意识。工程部负责所有的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直接关系物业成本的控制。熟悉设备运行、性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按照规范操作时监管的重力区,工程部将按照相关工作的需要进行落实,做到有设备,有维护,出成效;并将设施设备维护侧重点规划到具体个人。

(4)开展培训,强化学习,提高技能水平。就目前工程部服务的范围,还比较有限,特别是局限于自身知识的构,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技能,适当开展理论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整体队伍的服务水平。

(5)针对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的特点,拟定相应的维护保养计划,将工作目标细化。

三、做好能源控制管理

能耗成本通常占物业公司提高所有员工的节能意识日常成本的很大比例,节能降耗是提高公司效益的有效手段。能源管理的关键是:

(1)提高所有员工的节能意识。

(2)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3)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比如进行市场广告和路灯的照明设施设备的改造,根据季节及时调节开关灯的时间,将能耗降到最低;将楼道的灯改造为节能型灯具控制开关改造为触摸延时开关。

(4)在设备运行和维修成本上进行内部考核控制,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5)每月定时抄水电表并进行汇总,做好节能降耗的工作。

个人每月计划表模板4为配合公司全面推行并实现__月度销售目标,加强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计划性,人力资源部依照季度的整体发展规划,以本公司现阶段工作情况为基础,特制订人力资源季度工作目标,现呈报公司总经理批阅,请予以审定。人力资源部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__季度的工作:

组织架构建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鉴于此,人力资源部首先应完成公司组织架构的完善。基于稳定、合理、健全的原则,通过对公司未来发展态势的预测和分析,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公司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使每个部门、每个职位的职责清晰明朗,做到既无空白、也无重叠,争取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保证公司的运营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良好、管理规范、不断发展。

(一)、具体实施方案:

1、__年3月15日前完成公司组织架构和职位编制的合理性调查;

2、3月20日前完成公司组织架构的设计草案并征求各部门意见,报总经理审阅修改;

3、3月31日前完成公司组织架构图及各部门组织架构图、公司人员编制方案。

各部门配合架构对本部门职位说明书、工作流程进行确定。人力资源部负责整理成册归档。

(二)、注意事项:

1、公司组织架构决定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决定着公司组织的高效运作与否。

组织架构的设计应本着简洁、科学、务实的方针。组织的过于简化会导致责权不分,工作负荷繁重,中高层管理疲于应付日常事务,阻碍公司的发展步伐;而组织的过于繁多会导致管理成本的不断增大,工作量大小不均,工作流程环节增多,扯皮推诿现象,员工人浮于事,组织整体效率下降等现象,也同样阻碍公司的发展。

个人每月计划表模板52、组织架构设计不能是按现有组织架构状况的记录,而是综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未来一定时间内公司运营需要进行设计的。

因此,既不可拘泥于现状,又不可妄自编造,每一职能部门、每一工作岗位的确定都应经过认真论证和研究。

3、组织架构的设计需注重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为公司组织架构是公司运营的基础,也是部门编制、人员配置的基础。

(三)、目标实施需支持与配合的事项和部门:

1、公司现有组织架构和职位编制的合理性调查和公司各部门未来发展趋势的调查需各职能部门填写相关调查表格,人力资源部需调阅公司现有各部门职务说明书;

2、组织架构草案出台后需请各部门审阅、提出宝贵意见并必须经公司领导最终裁定。

职位分析是公司定岗、定编和调整组织架构、确定每个岗位薪酬的依据之一,通过职位分析既可以了解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任职资格、工作内容,从而使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分配、工作衔接和工作流程设计更加精确,也有助于公司了解各部门、各职位全面的工作要素,适时调整公司及部门组织架构,进行扩、缩编制。也可以通过职位分析对每个岗位的工作量、贡献值、责任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良好的基础。详细的职位分析还给人力资源配置、招聘和为各部门员工提供方向性的培训提供依据。

(一)、具体实施方案:

1、__年3月底前完成公司职位分析方案,确定职位调查项目和调查方法,如各职位主要工作内容,工作行为与责任,所必须使用的表单、工具、机器,每项工作内容的绩效考核标准,工作环境与时间,各职位对担当此职位人员的全部要求,目前担当此职位人员的薪资状况等等。

人力资源部保证方案尽可能细化,表单设计合理有效。

2、__年4月完成职位分析的基础信息搜集工作。

4月初由人力资源部将职位信息调查表下发至各部门每一位职员;在4月15日前完成汇总工作。4月30日前完成公司各职位分析草案。

3、__年4月30日前人力资源部向公司提交公司各职位分析详细资料,分部门交各部门经理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完成后汇总报请审阅后备案,作为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基础性资料。

(二)、实施目标注意事项:

1、职位分析作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信息搜集过程中要力求资料翔实准确。

因此,人力资源部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应注意员工的思想发动,争取各部门和每一位员工的通力配合,以达到预期效果。

2、整理后的职位分析资料必须按部门、专业分类,以便工作中查询。

3、未能从职位信息调查中获取到的职位信息分析由人力资源部会同该职位所属部门进行撰写。

4、该目标达成后将可以与公司组织架构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减少人力资源工作中的重复性工作,此目标达成需公司各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注意做好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工作。

(三)、目标实施需支持与配合的事项和部门:

1、职位信息的调查搜集需各部门、各职位通力配合填写相关表单;

2、职位分析草案完成后需公司各部门经理协助修改本部门职位分析资料,全部完成后需请公司领导审阅通过。

__年人力资源部需要完成的人力资源招聘配置目标,是在保证公司日常招聘与配置工作基础之上,基于公司在调整组织架构和完善各部门职责、职位划分后的具体工作。因此,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和特定情况下的工作内容。人力资源部将严格按公司需要和各部门要求完成此项工作。

个人每月计划表模板6很多人经常问人力资源管理是否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可以把人力资源绩效薪酬、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的激励串联起来。回答是肯定的。月度人力资源规划便可以把这几个方面有效地联于一体的。

例如,某企业准备给员工制定的薪酬月度规划是由去月的4100元上调到4500元,也就是要把员工的基准工资提升5个等级。要想实现这一规划目标,员工的月终综合考评得分就必须≥56分(假设);要想≥56分,员工就必须保证每月的绩效考核都要达到a等或a等、b等兼有。例如,a等对应的得分为5分,b等对应的得分为4分,员工必须得到12个a等或者是11个a等和1个b等、10个a等和2个b等、9个a等和3个b等的组合。接下来,企业就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员工得到a等和b等的考核绩效。按照我在《8+1绩效量化技术》一书中的有关说明,达到a等的要求必须是每月的考核得分为≥110分(配分为120分),达到b等的要求必须是每月的考核得分为≥100分。员工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完成每月的各项考核指标;要想完成每月的各项考核指标,就必须在平时做好各项日常工作;要想使日常各项工作得以顺利且保质保量地完成,就需要加强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不断开发、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也是企业发展所必须的投入)。

这样,通过一步步地目标激励,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串联起来并且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条整体线索。

一、企业月度计划

企业月度计划是针对企业在某一月度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制定的计划,也就是要明确企业在一月内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它较多地考虑了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的经济微观因素。

有不少从事人力资源的工作者曾经问我:企业的月度计划能否与企业的中长期规划结合在一起?回答是肯定的。随着现代商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为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企业要想做相当长时期的规划是比较困难的,但月度的目标计划还是应该很明确的。

二、月度人力资源计划

企业制定了月度计划后,就可以开始制定月度人力资源计划了。

(一)月度人力资源计划制定步骤

制定月度人力资源计划一般有三个步骤:收集有关信息、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和编制人力资源计划。

1.收集有关信息

主要收集外部与内部的信息。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本行业的发展前景、主要竞争对手的动态、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政府的法律与政策、人口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趋势、文化风俗习惯演变等。内部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发展计划、企业憧憬的变化、企业领导层的更迭、人力资源成本的变化、生产流水线的变化、销售渠道的变化、融资能力的变化等。

2.预测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

根据收集来的信息,运用一定的方法,就可以较正确地预测企业在未来一月内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与供给。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就要考虑分流出一部分人力资源;如果需求大于供给,就要考虑引进一部分人力资源。当然,培训员工、改变计划、调整薪酬等也是可以运用的手段。

3.编制人力资源计划

一份完整的月度人力资源计划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划达到的目标、目前形势分析、未来形势预测、计划事项、计划制定者和计划制定的时间。

另外,编制月度人力资源计划一定要附上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是月度人力资源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了这一块,企业的月度人力资源计划是不完整的。

人力资源管理行动计划一般由项目名称和项目细则组成。项目细则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者、实施时间、项目检查人、检查时间、项目预算等。有若干个项目就应该有若干条项目细则。

当然,制定好月度人力资源计划后,关键是实施。但是,是否制定了一份科学实用的月度人力资源计划是实施的前提。

(二)确立人力资源管理月度绩效标准

人力资源月度绩效标准的有效确立是科学制定月度人力资源计划的前提。绩效标准是否合理,是决定能否完成绩效指标的最重要一环。人力资源管理的月度绩效目标应该从公司战略目标纵向分解而来,而不是上级或部门领导的随意指定。

企业提出下一月人力资源绩效目标时,要对有关人员的工作提出明确的界定,使他们明白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通过逐级分解,让员工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期望;有关责任人要对整个流程进行跟踪,考察目标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地对目标进行回顾、反馈和调整,做出合理的考核结果;建立绩效档案,以记录有关人员的绩效表现,及时反馈绩效表现,不断做出调整,以更好地完成绩效目标,保证管理者所做出的绩效评价是基于事实而不是主观判断,保证绩效考评的公正;最终将绩效结果和激励机制挂钩。

人力资源管理月度绩效指标一般包括:人事费用率、人均费用、人均产量、人均产值、人均效益、招聘费用率、人均培训费用、内部流动率、外向离职率等。

个人每月计划表模板71、认真贯彻公司的经营方针,同时将公司的经营策略正确并及时的传达给每个员工,起好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团结好店内员工,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了解每一位员工的优点所在,并发挥其特长,做到量才适用。

增强本店的凝聚力,使之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

3、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同业信息,了解顾客的购物心理,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我们的工作更具针对性,从而避免因此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4、以身作则,做员工的表帅。

不断的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教育员工有全局意识,做事情要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

5、靠周到而细致的服务去吸引顾客。

发挥所有员工的主动性和创作性,使员工从被动的“让”到积极的“我要干”。为了给顾客创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为公司创作的销售业绩,带领员工在以下几方面做好本职工作。首先,做好每天的清洁工作,为顾客营造一个舒心的购物环境;其次,积极主动的为顾客服务,尽可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并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和礼貌的文明用语,使顾客满意的离开本店。

6、处理好部门间的合作、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协作,少一些牢骚,多一些热情,客观的去看待工作中的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

现在,门店的管理正在逐步走向数据化、科学化,管理手段的提升,对店长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熟练的业务将帮助我们实现各项营运指标。新的一年开始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将以更精湛熟练的业务治理好我们华东店。

面对__-__年的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明年的工作思路,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1.加强日常管理,特别是抓好基础工作的管理;

2.对内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3.树立对公司高度忠诚,爱岗敬业,顾全大局,一切为公司着想,为公司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增砖添瓦。

4.加强和各部门、各兄弟公司的团结协作,创造最良好、无间的工作环境,去掉不和-谐的音符,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逐步成为一个秀的团队。

个人每月计划表模板8一、提升专业技能

不断学习和总结,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正人先正己,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以强化服务质量、提升总体业绩为己任,以树立良好形象为牵引,在坚持行为影响、示范引路的前提下激发全体员工工作热情,加强对值班长、管理员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强化现场管理力度,处理好顾客的投诉与抱怨,把握好顾客的退换货制度,尽量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二、商品管理

坚持对商品缺断货的追踪,努力提升商品陈列艺术,做到主力商品的位置,体现较强的季节性陈列、关联性陈列等。认真分析商品结构及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商品结构并合理控制库存,避免积压资金。同时做好竞争分析,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优势,对商品提出了“重宽度、轻深度,重连锁、轻汰换”的竞争原则,使商品在完善消费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形成了___超市连锁优势。

三、防损

大力规范防损员运作流程及制度,加强全员防损理念。

四、员工管理

努力提升全体员工士气,用多种方式激励员工。强化领导班子对优秀员工的培养和指导、考核,以及对专管员干部的考核力度,配合采购部对商品的各项管理及断缺货的追踪。认真落实卖场环境、卫生,让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配合公司开展各项现场管理节日促销活动,提升商场业绩。

五、服务管理

加强员工服务意识培训,把服务看成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我和我的同事们将不断努力,向着这个目标一步步迈进,完善服务体系、全程跟踪服务,全面进行客户渗透。

个人每月计划表模板9伴随着已经远去的__年,面对20__年的工作,新的各项工作给我带来的是迷雾和无限遐想。在这里,我从个人的角度谈谈自己20__年要为工作所做的努力:

1、加强商品进、销、存的管理,掌握规律,提高商品库存周转率,不积压商品,不断货,使库房商品管理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2、明确全店销售目标,将销售任务细化、量化,落实到每名员工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

3、在节假日上做文章,积极参与公司的各项促销活动,及店内的各项活动,充分做好宣传及布臵的工作。

4、做好大宗、集团购买的接待工作,做到一人接待,全面协调,让顾客感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5、知己知彼,通过市场调研,分析总结存在的差距,及时调整,以顺应市场的发展变化,提高市场占有率。

6、可能的降低成本,开源节流,以减少开支。

7、日常管理,特别是抓好基础工作的管理。

8、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9、对公司高度忠诚,爱岗敬业,顾全大局,一切为公司着想为公司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增砖添瓦。

10、增加各部门、各兄弟店面的团结协作,创造最良好的工作环境,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逐步成为一个秀的团队。

11、店内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以店为荣,让每位员工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使之具有爱岗敬业、服务热情周到的高素质人才。

12、分明的奖惩制度,以激励和约束员工的工作,使全店成为一支团结协作的集体,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3、各种合理的、能够利用的条件,创造、布臵良好的店面环境,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尽努力使顾客在布局合理、宽松、优美、整洁的环境中享受购物的乐趣。

14、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协调好与邻里、安防人员、政府部门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15、经常总结,总结过往经验将没有做好的事情分析并且吸取教训找出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已经成功的事情寻找实施时的不足把这些经验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去,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当中为将来做铺垫。

16、经常与我店周边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如:城管、派出所及我店所在的水电部门”,为今后我店在店外搞各种促销活动需要帮助时创造良好的条件。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点点滴滴,造就不凡,过去的一年中,由于工作经验的欠缺,我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虽然因此碰了不少壁,但相应地,也得到了不少的磨砺机会,这些机会对我来说都是实际而有效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努力学习,努力提高工作能力,适应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需要,扬长避短,发奋工作,克难攻坚,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树立起良好形象。人生能有几回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化思想为行动,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描绘未来的蓝图。望领导给予指正,不吝赐教。

个人每月计划表模板10经过20__年两个月的工作,我对房地产销售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了让自己在新的一年中有更高的收获,自身有更高的提升,特总结去年展望今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做出具体的计划。

一、业务的精进

1、加强团体的力量

在团体中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能力,同时对提升个人素质具有更大的帮助,在与同事们两个月的相处中,我发现我和郝姗在性格上有很多的共同处,同时也有很多的不同,其中有许多是我要学习加强的,这种性格上的互补,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帮助我们查缺补漏,提升自己。在新年中,我更要加强队员的团结,团结是我不断成长的土壤。

2、熟识项目

销售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所从事项目的精度了解,我在年前散发传单不断的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对本项目有了深度的了解,但在接待顾客的过程中,还是不断的有新问题的出现,让我无法流利的回答顾客的提问,主要是对项目及相关房产知识的不够了解,在新年之后,对项目的学习,对房产知识的了解,是熟识项目的首要。调盘,新年后又新起了几个楼盘,在与同行之间比较能够更好地加强对自己销售对象的信心,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自己,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

3、树立自己的目标

有目标才会有方向,有方向才会有不断努力的动力。在每个月的月初都要对自己订立下目标,先从小的目标开始,即独立流利的完成任务,然后再一步步的完成奖励下授的销售任务,直到超额完成任务。在每月的月初订立下自己当月的销售目标,同时记录下当天接待顾客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之道,不时的翻动前期的工作日志,温故而知新。

二、自身素质的提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