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08:55: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临床资料
2003年1~11月我院收治老年痴呆卧床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78岁。均是生活不能自理患者。
2 结果
在48例老年痴呆患者中,经精心护理其中45例患者生存情况良好。因肺部感染并发心衰死亡2例,家人接出院无系统治疗死亡1例。
3 护理方法
3.1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 褥疮的诱发因素为:活动能力下降、年老、感受能力下降、排泄物分泌物等刺激、营养不良。老年痴呆卧床患者占有全部诱发因素 [2] ,而预防褥疮的主要措施在于消除诱发因素:(1)定时翻身2h1次,翻身时动作轻巧,避免拖拉。(2)给予气垫床,易受压部位用气垫圈、海棉垫等垫起。(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每日指导护工给予擦身两次(早晚)。擦身后抹些润肤油,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定时按摩。(4)保持床铺干燥平整,避免局部皮肤刺激。(5)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
力。
3.2 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肺部感染是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故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也至关重要。
3.2.1 保证每日热量的供给 定时喂食、喂水,增强体质。
3.2.2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及时通风换气,调节温度和湿度,避免直接吸入室外的冷空气,注意保暖。
3.2.3 定时翻身、拍背 肺部叩打1次/天,每次10min,在进餐前30min或餐后2h进行。
3.2.4 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变化,及时遵医嘱处理。
3.3 做好口腔的护理 长期卧床老年痴呆患者机体抵抗力极低,无主动性进食进水行为,为口腔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易引起口腔炎,甚至并发全身感染。(1)每次喂食后给予喂水30ml,以冲刷口腔中残存的食物。(2)每日2次做好口腔护理,用海棉棒蘸0.9%的生理盐水清洁口腔。(3)对每位患者残存的牙齿,应心中有数,经常检查。
3.4 防止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的老年痴呆患者,大小便不能自理,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许多工作量。
3.4.1 每日定时喂水 24h摄水量>1500ml以达到冲洗膀胱的目的。
3.4.2 保持会阴清洁 女性患者用一次性纸尿裤,男性患 者用一次性尿袋接尿。每日冲洗会阴,减少尿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大便后及时更换裤子,清洗肛周。
3.4.3 男性患者的尿袋应固定在床沿下 注意观察防止患者扯掉尿袋,每日更换尿袋。
3.5 饮食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吞咽肌功能衰退,又不会主动进食,配合喂食时须注意。(1)提供含丰富营养、清淡、易消化及碎烂的食物,有吞咽困难时给予半流质、流质饮食。(2)喂食时将患者的头部垫高,动作缓慢,从小量食物开始。一般进食前先饮少量水,湿润一下口腔,也可调整食物的质地、形状。由于认知能力下降,痴呆老年人会误将骨头、假牙吞下,甚至会将药片不拆包装一起咽下,因此,进食食物温度勿过热,以偏低为宜,以防烫伤。(3)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4 护理体会
作好长期老年卧床痴呆患者的护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护理工作者要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和毅力,同时还需要亲属和看护者正确地理解老年性痴呆的特点,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痴呆老人能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与关爱的环境中,避免歧视和虐待老人的情形发生 [3] 。通过对长期卧床痴呆患者的生活护理我们认识到,对老年痴呆患者必须早预防、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每班都要一丝不苟做好生活护理,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使其家人得到慰藉。
参考文献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与现代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的疾病[1]。痛风迁延反复,较难根治,不仅给老年患者造成了躯体上的严重损害,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对收治的48例老年痛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8月住院患者48例(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58~86岁,痛风病史6个月~16年。按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痛风健康知识宣教。对治疗组予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①认知干预:向患者宣教痛风的相关知识,包括痛风的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识别并发症发生的先兆,特别是嘌呤、酒的摄入对痛风的危害性,提高患者对痛风的认知程度;②心理干预:关心爱护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动向,取得患者的信任;获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帮助;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动员家属以乐观的态度,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来感染患者,提高其心理应对水平;鼓励家庭成员监督、支持患者完成饮食、运动等干预计划;③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制订饮食卡,帮助患者将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分类。限制嘌呤摄入,嘌呤的摄入量应在75mg/d以内,鼓励多饮水,多补充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予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饮食,禁饮酒;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督促患者适当运动、坚持服药、定期监测尿酸、定期来院复诊等。采用电话、门诊复查等形式,由专职护士对患者和家属每月随访1次并记录患者的血尿酸、服药、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1年。
1.2.2生活质量评定采用SF-36生存质量表[2],其中项目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总体生活质量和以往健康相比较。每个项目得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3观察指标 包括患者的生活质量、血尿酸水平,依从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饮食治疗依从性问卷均参考国外相同问卷,根据中国人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增减[3]。
1.4统计学方法 计算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1年后两组生活质量情况 除生理功能外,两组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总体生活质量和与前1年健康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血尿酸的变化 在干预开始前两组患者的血尿酸从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资料有可比性;1年后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1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1年后血尿酸水平却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痛风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变化 在干预开始前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从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资料有可比性;1年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与1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依从性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痛风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容易转成慢性,导致关节僵硬、变形,形成痛风石、瘘管、肾结石,严重者导致肾损害,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防治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控制高尿酸血症,但其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单用药物治疗不能取得满意效果,只有将健康教育与饮食结构的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控制痛风的发作,同时家庭关系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持系统,与情绪、心理活动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家庭成员的参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4]。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认知、心理、行为、社会支持等综合护理干预的进行,治疗组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熊曼琪,邓先智.内分泌科专病与风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9-291.
[2]Ware JE,Sherboume CD.The MOS36-item shortfom health survey(SF36).Conceptual fm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Med Care,1992,30:473-483.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24-02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年精神障碍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1]。由于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反应迟钝,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加上心理方面的各种变化,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8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各类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34例,女性46例;年龄60~78岁,平均(67.4±5.8)岁;精神分裂症30例,脑器质性疾病20例,情感性精神病1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例,躯体所致精神障碍6例;47例患者(58.7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躯体性疾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确保护理质量提高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全部实行无陪护护理。为了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回到患者身边服务,根据规范要求简化了各种护理文书,尽量缩短书写时间;在排班上采取弹性排班,将人力调整到工作量大的班次或特殊时间段,以确保各项护理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1.2.2 营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老年患者因动作迟钝而易发生跌伤、摔伤或坠床等意外,因此老年患者所处的环境一定要安全。除了保持病房地板平坦、干燥,挂防跌倒温馨标识外,尽量将老年患者安排在靠近厕所的床位,为其提供方便,并在夜间睡眠时室内照明保持微光,以防其夜间起床时发生意外。此外,根据老年人睡眠少、易惊醒等睡眠特点,将他们与易冲动的精神患者分开,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并督促其按时入睡。
1.2.3 加强病情观察,协助疾病诊断 老年人中枢神经及感觉系统功能减退,机体反应灵敏性下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对伴发的躯体疾病痛苦反映不明。有的患者病情改变严重,但自觉症状轻微不典型,有的患者不主动诉说,甚至隐瞒病情。此外,情绪不稳定的老年患者,容易产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因此将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安置在重症病房,随时对危险物品进行安全检查,热水瓶及刀具等危险物品禁止放在室内,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而且,加强巡视,细心观察并主动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并发症,汇报医生并协助诊断治疗。
1.2.4 夯实生活护理 大多数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尤其是精神衰退和痴呆的患者,因此要加强生活护理。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患者全部实现无陪护护理,所有护理流程都由护理人员完成。(1)注意个人卫生,定期督促或协助患者洗澡更衣、梳头、理发、刮胡须及修理指(趾)甲等,整理好患者仪容仪表。保持患者床单位干燥整洁,对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理,更换被服。(2)细心照料患者的饮食,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因精神症状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易出现拒食或不知饥饱、吞咽困难等现象。因此应密切观察其进食情况,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防止噎食,对进食不好的患者进行劝说或者喂食,对于实在不能进食的患者,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保证患者的营养。
1.2.5 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人患精神疾病后,有较为复杂的心理变化,如住院治疗会感到陌生、孤独,害怕被家人抛弃等。首先,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待患者态度和蔼诚恳,工作耐心细致,经常关心患者,倾听他们的疾苦,让他们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不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药物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知识。
1.2.6 开展丰富娱乐活动 定期组织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类益智游戏,并配置多功能活动室,有运动设施、唱歌、棋类、牌类等娱乐活动设施,让患者自由活动,丰富生活,帮助其恢复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恢复社会功能,为出院做准备。在患者进行活动时,护理人员在旁仔细观察,耐心照料,注意患者安全,随时调整患者的活动量。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80
个性化护理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制定的不同护理计划, 强调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模式[1]。本次研究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 旨在为个性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和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 各50例。干预组中男28例, 女22例;最小年龄61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66.3±5.3)岁。对照组中男29例, 女21例;最小年龄62岁, 最大81岁, 平均年龄(66.1±4.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临床一般护理干预。干预组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①个性化基础护理:结合患者及其家属认知程度, 向其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大多数老年患者易引发烦躁以及不安等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心理实时转变规律进行个性分析, 与老年患者进行疏导沟通, 消散患者负面情绪。②个性化环境护理:根据老年患者个性化需求, 对病房展开全面清洁, 确保室内通风良好、稳定适宜, 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③个性化饮食以及运动护理:鉴于老年患者机体脏器功能逐渐衰退,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多进食蔬菜、水果及豆制品, 确保钾钙微量元素的摄入。同时, 要指导患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运动, 比如散步、打太极等。
1. 3 观察指标[2]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 经回顾性分析处理, 按照医院老年患者高血压相关规范准则设计调查表,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将一系列所获取的临床指标明确收入调查表内, 结合电子计算机开展统计学处理工作。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测量表(SF-36)进行评价, 分别包括患者生理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健康等方面。护理满意度通过医院制定的问卷[3]测验方式收集, 测验内容分别有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医护人员态度等评分。总评分为100分, 结合评分由高至低划分成非常满意(>90分)、一般满意(60~89分)、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组在护理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5.1±6.5)分, 护理干预后为(69.1±6.1)分;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5.3±6.4)分, 护理干预后为(82.3±5.3)分。护理干预后, 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8.0%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伴随着护理模式的发展, 个性化护理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结果认为, 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 经结合患者及其家属认知程度, 为深入开展个性化护理奠定基础;通过个性化基础护理, 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治疗;通过个性化环境护理, 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通过个性化饮食、运动护理, 改善患者饮食习惯, 促进患者生活规律合理化, 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4]。
总之, 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效果满意,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升生活质量, 具备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建秀, 陈水琼, 叶翠华, 等.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9):119-120.
[2] 唐翠英, 何方玲, 廖春梅, 等.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吉林医学, 2013, 20(34):4179-418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6(b)―0027-02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呈上升趋势。随之而来的老年骨折患者越来越多,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于其他,护理方面应制定有效地措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加速疾病愈合。为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骨折后生活质量及疼痛的影响,该院对2011年9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66例老年骨折患者中的33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介入整个治疗过程,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积极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66例,经x线拍片诊断其骨折明确,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8例,年龄54―72岁,平均(66.5±7.2)岁;其中,跌倒伤20例,车祸伤13例;实验组中男27例,女6例,年龄53―76岁,平均(67.8±7.9)岁;其中,跌倒伤21例,车祸伤12例;均除外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手术者,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护理干预
1.2.1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通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并给予对症护理措施。
1.2.2实验组护理①术前准备:老年患者因伤后活动能力明显下降,使其在术前养成床上大小便的习惯,因其接受能力不如年轻人,需耐心教其使用呼叫器、学会在液体输尽或不适时呼叫护理人员,加强皮肤护理,特别是术区周围的皮肤护理。②疼痛护理:针对老年患者对疼痛反应较差,但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耐心解释疼痛原因,注意观察疼痛是否由于术后不佳所致,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老年患者对止痛药物的反应较差,在使用正确药物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多花时间对其采取注意力转移的方法减轻疼痛:可以将老年患者合理的分区管理,相互间通过聊天等方式转移对疼痛的关注。③营养护理: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其每日进食量及进食次数,制定个性化进食方案。同时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下降,需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个性化强调患者对味觉的满足,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要求,但仍以清淡饮食为主。④睡眠管理:需护理人员密切关注,了解影响睡眠的原因,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若是环境改变所致,需加强沟通,疏导其对病房环境的认同:若为疼痛所致,可在疼痛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若为焦虑等心理因素,需加强心理疏导强度使其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⑤并发症预防:特别是褥疮的发生,需协助其床上翻身,变换姿势。对活动能力重度下降者,需要给予褥疮易发部位的按摩,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做好床旁清洁护理。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应特别留意其症状的变化,如加强排痰,教其有效排痰的方法,鼓励排出痰液,合理使用祛痰药物等等。⑥心理干预:需加强疾病宣讲力度,使其对恢复健康充满信心,通过聊天方式,倾听患者的述说,使其心理得到合理有效地舒展。通过鼓励机制,强化其对治疗的依从性。⑦康复训练:使病人认识到积极而正确的功能锻炼是康复的关键、调动病人积极性,根据病情、体力、耐力制订锻炼计划。掌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逐渐从被动向主动过渡。如果功能锻炼需要借助支撑物如:拐杖、轮椅、步行器等,最好在手术前教会并能运用。
1.3观察指标
1.3.1疼痛评分记录入院时(110)、手术前(T1)、术后2d(T2)及术后7d(T3)时的疼痛评分。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Pain Rating Scale,NPRS),是用数字计量评测疼痛的幅度或强度。数字范围为0―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痛”,患者选择一个数字来代表他自觉感受的痛。“无痛=0,1,2,3,4,5,6,7,8,9,10=无法忍受的痛”。
1.3.2疼痛引发的相关性症状观察并记录术后因疼痛引发的需要给予对症治疗的相关性症状,主要为心悸、血压升高、血糖升高。
1.3.3生活质量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和手术后1个月,采用“生存质量测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通过填表问答形式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评价其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者,生活质量越高。
1.3.4住院天数特指术后住院天数。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观察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y)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的比较
入院时(T0),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T1)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术后随着护理干预的进行,两组患者的疼痛开始降低,均于手术2d后(T2)疼痛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因疼痛而引发的相应症状的比较
实验组中术后患者因疼痛发生相应不良症状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及环境领域各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患者住院天数
对照组33名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7-45d,平均(37.5±7.2)d;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8-33d,平均(25.6±7.7)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80 elderly COP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al and control group each comprising 90 cases, the latter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 and nursing, while the former was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one year including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nursng and discharge guidance in addition.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were markedly de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lower considerably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 of SGRQ was considerably increased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xiety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阻塞性、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COPD由于反复发作加重病情,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因此,有必要加强对COPD的干预,尤其是对稳定期COPD的干预,以减少COPD的发病和急性加重。本研究通过对老年COPD实施为期1年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COPD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COPD患者180例,其诊断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除外标准:心、肝、肺、脑等重要器官病变;精神性疾病和意识障碍;重症COPD;肿瘤;其它肺部疾病;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其中男130例,女50例,年龄65~78(68.2±8.6)岁,病程9~26(18.2±10.4)年。病因: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7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08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病程、发病诱因、住院次数、经济状况和医疗费用来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职护士实施为期1年的以下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1.2.1 健康教育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采用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板报、图片、集体授课、书面教育、个体辅导和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COPD的认识水平,使患者及其家属尤其是配偶全面了解COPD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等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取得家属支持。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加强病友之间相互教育,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自信心。鼓励患者戒烟限酒,保持足够睡眠。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长期氧疗、呼吸肌辅助通气、营养支持和合理用药等的重要性,并给予指导说明。
1.2.2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面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找出其主要的心理问题,制定详尽的护理计划,及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暗示、支持、疏导、安慰、鼓励、精神转移、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和自我剖析等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与情绪控制,减少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2.3肺康复护理 采用心理支持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干预等方法督导患者戒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支持干预,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证食物的营养,少食多餐,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急性期静脉补充复主氨基酸、脂肪乳剂等。鼓励患者进行咳嗽训练,掌握排痰技巧,确保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制订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鼓励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方式包括慢步行走、慢跑、广播体操、太极拳和气功等,持续时间每次10~30 分钟,每日3~4次,运动强度为运动时不出现的气短和气促为宜。采用腹式呼吸、呼吸操和缩唇呼吸等方式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1.2.4院外护理指导 患者出院后,由专职护士采用电话、发短信、QQ群等形式每隔1周对患者进行随访或家访1次,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引导家庭成员正确介入患者的疾病康复过程。内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自我症状评估和应急处理、家庭营养支持、健康教育落实情况督导、心理护理、呼吸康复训练、家庭氧疗和定期复诊等。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入院后(干预前)和实施护理干预后1年(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价COPD患者主观感受的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同时采用圣乔治医院呼吸疾病问卷(SGRQ)[4]评价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SAS、SDS评分和SGRQ各维度评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或组内自身比较采用t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x-±s,分)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GRQ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GRQ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
3 讨论
3.1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大量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COPD疾病治疗、转归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COPD因病程长、病情反复、肺功能受损、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营养不良和经济负担较重等多种原因,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降低患者药物治疗和肺康复活动的依从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其中焦虑主要由呼吸困难引起,抑郁则与呼吸困难和活动能力下降有关。有研究表明[5],COP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41%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55%的患者存在抑郁情绪。此外,COPD患者的家属生活、精神、经济状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易表现出恐惧、悲观、烦躁等负性情绪,直接影响COPD患者的情绪,会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产生不良影响[6]。因此,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护理人员有必要在全面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基础上,制定详尽的护理计划,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或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其身体机能,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本研究对老年COPD实施为期1年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经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老年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减轻,提示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继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全面评估老年COP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从身心两个层面上针对影响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主要因素,因人而异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措施,缓解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机能的恢复,促进其身心健康,减轻家属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3.2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生活质量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综合评价个体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的客观指标,不仅有利于采取有效的医疗护理干预措施,而且还有利于评价护理措施的质量和有效性。COPD因其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感染且呈进行性加重,患者常因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呼吸费力、自理能力差等影响生活质量,再加上老年人记忆力差、接受能力差及器官功能减退等特点,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低下,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差、日常活动受限和社交活动明显减少等。高敏等[7]对49例COPD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内容包括用药指导、呼吸功能训练、有效的排痰技术训练、长期家庭氧疗、戒烟、心理支持、饮食指导等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和生活质量。敬仁芝等[8]采用SCL-90量表在心理护理前后对COPD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增强老年COPD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改善其生活质量。刘纳等[9]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4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COPD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现状是不容乐观,护理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认识及依从性。陈建明等[10]对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呼吸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在内的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COPD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其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及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明显增加。王志娟等[11]对COPD患者及家属额外进行家庭护理干预,证实了有效的家庭护理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本研究综合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等在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老年COPD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SGRQ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经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有了明显增加,提示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针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人而异地采取有针对性的多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治疗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机能的恢复,促进其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何权瀛,周新,谢灿茂,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质量和经济负担的影响.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32(4):253-25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8):453-460.
[3] 王长虹, 丛中. 临床心理治疗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575.
[4] 古利明,李安稳,何荣华,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问卷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 2008,10(1):68-70.
[5] 马金凤,赵秋利,陆姣丽,等. COPD患者自我效能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护理学报, 2009,16(3):15-17.
[6] 游水秀,吴小玲,汤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23(8):32-33.
[7] 高敏,袁小燕,刘莉,等. COPD患者健康教育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齐鲁护理杂志, 2008,14(9):10-12.
[8] 敬仁芝.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07,13(15):11-12.
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96-02
腰腿痛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其发生率约为82%,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症状多样等特点,严重伤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为此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腰腿痛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腰腿痛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40例;年龄在59~76岁之间,平均年龄(657±25)岁;病程在3~10 a之间,平均病程(48±12)a。其中单纯腿痛40例,单纯腰背痛46例,腰腿痛1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0例,中学54例,小学及以下38例。
12护理方法本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运动指导、药物指导等内容。
13观察指标对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均通过本院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评价,其中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孤独等内容,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等内容,除躯体疼痛外,分数越高表明越好。
3小结
老年腰腿痛患者因身体因素、家庭因素等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影响治疗及预后,为此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如下。
31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学习理解能力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教,用通俗易通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腰腿痛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案,并鼓励患者根据健康教育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控制计划。同时亲切、耐心的向患者演示正确的站姿、坐姿及取物等正确做法,帮助患者掌握缓解疼痛症状的技巧。健康教育课采取讲座、一对一讲解及演示、视频观看、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有效预防或缓解腰腿痛症状。
32情志护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及预后,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证型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情志护理,积极的帮助患者疏导心理,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等心理,获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提高其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2]。
33饮食调节指导患者多食营养丰富、清淡、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行不同的药膳指导,如补肝肾、活血祛瘀等药膳,有牛膝、杜仲、狗脊等,煲汤服用。若患者存在腑气不通症状,则可添加何首乌、当归等药物[3]。
34运动指导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准确的坐、站等姿势,尽可能不做重活,适当活动关节。指导患者适当户外活
动,如打太极、慢跑、跳广场舞等,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帮助钙吸收,缓解疼痛。此外,睡觉时最好使用硬板床垫,保护脊部,且睡姿最好是侧卧,膝部微曲,把软枕放在两膝间,帮助腰肌有效放松。
35药物指导若患者疼痛难忍,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发作患者来说,给予药物熏蒸治疗,1天1次,卧床休息2个星期及以上;同时行活血、止痛中药温服治疗。若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则以药物熏蒸联合手法治疗为主,如“飞燕式”、“五点”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值得进一步扩大应用。
参考文献:
[1]白跃宏下腰痛临床与康复[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77-396
【关键词】 早期心理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CHF)指的是以进行性的左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不全做为临床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目前临床心内科中一种最常见的综合征,对人类健康的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危害[1]。为了对采用早期心理护理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提供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最佳方案,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该类患者在治疗后的复况得到有效控制,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88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确诊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临床常规方法和临床常规方法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SAS、SDS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治疗后的复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在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这四年时间内,抽取来我院就诊的88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确诊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中年龄最大者87岁,年龄最小者58岁,平均年龄71.6岁;患者中有49例男性患者和39例女性患者;患者中病程最长者14年,病程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6.3岁;抽样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88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护理;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SAS、SDS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治疗后的复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患者心理状态评价:采用SAS、SDS评分标准对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客观的评价[2]。
1.4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在治疗后SAS、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
3 讨论
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受到自身临床症状、活动力逐步下降以及慢性疾病所普遍具有的长期性的特点的因素影响,比较容易发生且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心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目前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出现的具体机制尚还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患者的遗传史、生化、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3]。接受住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而且上述因子得分明显较中国成人常模高出很多。临床心理护理具体指的是护理人员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语言、表情、行为举止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使其不科学、不正确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方式得到显著改变的活动,对患者的全面的身心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证实,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患者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再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可以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有效控制。
总而言之,采用早期心理护理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使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国仗,吴宁,胡大一,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26(6):12-13.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77-02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的重大威胁。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结构的改变以及破坏[1],从而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全身骨头疼痛等临床表现,并且很容易发生骨折,而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2]。由于本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病程较长,因此,对于此类病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十分重要,笔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共计8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56例,年龄介于61-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15±7.18)岁。病程最长的患者达13年,病程最短的患者有1年,平均病程为(5.43±1.31)年。
1.2诊断标准:老年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对中重度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1.3护理干预的方法
1.3.1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健康宣教:采用多种宣教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同时让患者家属学会如何正确照顾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家人。
1.3.2指导患者科学饮食:根据各个患者的身体特点以及病情轻重,指导患者科学饮食,保证患者做到均衡营养,尤其是保证有充足的富含钙质的食物以及帮助人体吸收钙质的食物。
1.3.3指导患者服药:由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年纪老迈,常常对治疗药物的正常服用方法难以掌握,因此,临床上该类患者往往容易出现漏服、误服药物等的情况。护理人员要耐心指导以及监督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1.3.4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长期的卧床会导致老年患者的病情加重。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帮助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1.3.5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骨折。因此,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注意防止患者发生骨折。通过合理设置各种安全设施、经常巡视患者、防止患者跌仆受伤等,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1.3.6适当的心理疏导:由于骨质疏松症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长时间下来,很多老年患者会产生焦虑、郁闷等消极负面的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产生不利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对此类患者要适当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
1.3.7定期随访:对于出院的患者,通过每周一次的电话随访以及每月一次的家庭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专业护理指导。
1.4观察指标:采用生活质量评测量表分别于患者入院时以及患者出院后半年进行评估[3],并对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同时对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情况、服药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方式进行比较。
1.5统计学分析:对收集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验证,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验证,P
2研究结果
2.1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在入院时以及出院后6个月分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其差异,详见表1。
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同时辅以护理干预对疾病控制、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价值。相较于一般性护理,采取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1],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且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3,最低年龄为62岁,最高年龄为81岁,年龄均值为(71.23±3.21)岁,病程时间在6年~15年之间,均值为(8.54±2.17)年;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2,最低年龄为61岁,最高年龄为83岁,年龄均值为(71.45±3.19)岁,病程时间在6年~16年之间,均值为(8.57±2.14)年。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经统计、对比可知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即提供一般的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观察组:本组患者则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行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建档、评估。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疾病相关情况,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健康宣教。通过向患者发放疾病知识宣传资料、定期开展疾病相关知识讲座、一对一针对性知识宣教等方式提高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宣教内容包括该疾病的病因、疾病症状、危害、治疗方式、控制管理等。定期进行家庭随访,并于随访时强化对患者的健康宣教。(3)心理疏导。部分老年患者易由于情绪激动导致血压升高,且长期治疗亦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为避免患者因不良情绪导致出现血压升高情况,需定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疏导患者的心情,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以平和心态面对疾病,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工作。(4)日常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应低盐、低胆固醇、低脂、高钙、高纤维素饮食,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运动。若出现不适情况,需及时就医,并定期复诊。
1.3 评价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估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内容有躯体功能、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物质生活状态,各指标总分为100分,患者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同时,记录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收缩压、舒张压)。并采取问卷形式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问卷为百分制,评分高则满意度高。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本文数据结果,血压值、评分值均为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p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可知,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领域、社会领域、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血压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及满意度可知,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显著更低,且护理满意度分值显著更高,P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变化,临床老年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有作息不合理、饮食不规律等,因此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同时,需注重对患者的护理,从而保证疾病有效控制[3]。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68-02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病症之一,以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属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老年痴呆包括血管性痴呆、阿尔兹海默病及混合性痴呆。老年痴呆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经处于老年人致死疾病的第4位[1],此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为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而目前临床还无完全治愈手段,因此及早发现疾病并采取干预措施延缓病情发展是治疗的关键。舒适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也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为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该次研究对该院2010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12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满足美国国立精神病学、语言技能障碍及中风研究所(NINCDS-ADRDA)《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的有关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61~80岁,平均(75.10±8.12)岁,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且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监测、常规给药护理等。观察组基于舒适护理理念与认知障碍护理采取以下措施。
1.2.1 认知障碍舒适护理 记忆强化护理:护理中应该通过数字、图片、实物等不同的记忆方式让患者反复记忆,并鼓励患者定期看报纸、看电视,刺激其大脑皮层,进而提高记忆能力。老年痴呆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智力下降,因此必须加强脑部练习,必要时可给予增强认知功能的药物。思维障碍患者应该给予引导,以信息和语言进行刺激,同时给予充分的关心和鼓励,使其大脑兴奋。
1.2.2 心理舒适护理 尽管老年痴呆患者的脑功能明显下降,但仍对爱和关心充满渴望,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了解其对环境的陌生感与恐惧感。首先应该关心体贴患者的生活,对其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为其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例如:打扑克、下象棋等,使患者在玩耍中保持乐观情绪,建立良好的心态,使其能够自主从生活中发现乐趣和满足,这对改善患者认知能力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2.3 生活舒适护理 ①睡眠舒适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养成正常的生活作息,睡前控制饮食,必要时可服用少量镇静药,睡前应用温水泡脚,不应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用物及食物,睡眠时间保持在6~8 h,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②安全护理: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与舒适,同时考虑患者可能存在空间与时间的定向障碍,当患者活动时应专人陪护,避免跌倒或走失等护理风险出现。另外应该在病房内关键处设置醒目标志,例如床位、坐便器、防滑地面等,病床应维持原状,不可随意移动。病房内若有危险物品,例如绳索、刀具等应该收回。③饮食护理:患者应多摄入高蛋白食物以增加脑细胞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促进细胞功能的活跃,所以应该多食用豆制品、瘦肉、鱼类、蛋类、谷类等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同时食用果仁、花生等有益大脑功能的食物。④环境舒适护理:病区应保持整洁、舒适,注意采光与通风,温度维持在22~24°C,湿度60%。⑤身体舒适护理: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进行一定的体力锻炼,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包括穿衣、吃饭、上厕所等,并通过简单的智力游戏来刺激大脑,延缓疾病进程,长期卧床患者应采取气垫床或胶原蛋白泡沫敷料防止压疮发生。
1.2.4 社会舒适护理 观察患者社会角色的变化,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参与积极性,病情不严重的患者应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并定期让患者家属前来看望,维持患者与社会的正常交往关系。闲暇时可通过谈话或物品来激发患者回忆过去,刺激其产生远期记忆。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MMSM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3]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与语言能力,总分30分,27~30为正常,低于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②家庭功能评分采用APGAR家庭功能评估表[4],包括家庭适应度、成长度、亲密度、情感度、合作度5个指标,分别对应0~2分,0分很少,1分为偶尔,2分为经常,0~3分为重度家庭障碍,4~6分为中度家庭障碍,7~10分为无障碍。③采取改编版老年痴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ADL量表)[5]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于护理3个月后进行评价,包括穿衣、卫生、营养、活动能力、安全性、居家生活共6个指标,每个指标分为5个等级,分别对应1~5分,1分为完全自理,2分为少量需协助,3分为部分需协助,4分为少量自理,5分为无法自理。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对比
2.2 两组护理前后ADL量表对比
3 讨论
舒适护理最早由台湾学者萧丰富提出,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创造性、个体化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护理活动与患者舒适感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目的为了患者在生理、心理上获得舒适的状态,可缓解病症为患者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达到恢复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目前老年痴呆还无具有特异性的治疗方式,且此病进展缓慢,一般7个月~11年,平均4.7年[6]。患者需长期住院,且生活质量出现下降,并以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人格行为改变等为临床表现。后期会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外界事物无认知能力和应激反应,最终因身体多器官衰竭引发感染、压疮死亡。其具体发病及病情进展机制不明,但此阶段患者的认知能力仍有较大的可塑空间。胡竹芳[7]等人研究发现,采取迎合老年患者心理的干预方法能够提高对患者行为的控制能力,改善其认知能力,进而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难度较大,关键在于早期的护理干预,这是延缓患者认知能力下降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措施,通过覆盖各个生活细节的舒适护理可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最终实现舒适护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8-9]。
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认知障碍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生活舒适护理、社会舒适护理,目的均是为了提高患者的脑功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面对疾病。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指标均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穿衣、卫生、营养、活动能力及安全性与护理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可证实优质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康复进程中的临床价值,与李华[10]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贺敏,曾俊.腹腔镜下胃转流术的手术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73-474.
[2] 李华,慕P萍,常亭玲,等.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3):28-31.
[3] 郑娜,沈军.养老院老年痴呆护理员压力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3):1491-1495.
[4] 江芳辉.应用整体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8):721-723.
[5] 郑红云,蔡叶佩.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12-13.
[6] 盛志娟,向梅,金雅君,等.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估表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805-3806.
[7] 胡竹芳,吴慧群,邓乒翻,等.情感护理法对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1152-1154.
[8] 王敏,刘宇,孙静,等.伴有行为问题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员的照顾体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8):9-12.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老年慢性梗阻性肺疾病发病率较高[1]。该病临床表现为患者气流受阻,从而致使其出现反复气促、咳痰、咳嗽等临床症状[2]。老年慢性梗阻性肺疾病具有患病人数多、病情复杂、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3]。因此,在老年慢性梗阻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积极护理措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4]。基于此,本研究以94例老年慢性梗阻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94例老年慢性梗阻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7例患者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5.8±8.2)岁;病程6~30年,平均病程(16.4±5.3)年。对照组47例患者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53~85岁,平均年龄(65.7±8.4)岁;病程6~30年,平均病程(16.7±5.2)年。干预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健康知识宣教、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等,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1.2.1心理护理 老年慢性梗阻性肺疾病患者病程长,病情反复,极易致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向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尤其介绍坚持长期治疗的重要性,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提升其治疗信心。
1.2.2运动护理 老年慢性梗阻性肺疾病患者通常年龄大,自身免疫能力差。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运动护理方案,指导患者每日进行适量运动,比如散步、游泳、打太极等;叮嘱患不可过度劳累;运动护理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
1.2.3呼吸功能护理 多数老年慢性梗阻性肺疾病患者伴有呼吸困,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安排其进行适量呼吸功能锻炼,比如缩唇呼吸、腰式呼吸等,以提升患者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1.2.4咳嗽护理 咳嗽是老年慢性梗阻性肺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合理的咳嗽护理能促使患者顺利咳出痰液。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学会正确咳嗽,首先深呼吸,将声门闭紧,将膈肌抬高,提升胸内压,然后再进行咳嗽。针对咳嗽剧烈的患者,应遵医嘱给予其止咳药物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5]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12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其中,采用SGRQ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内容涉及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日常生活能力、社会生活能力,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反之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8.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干预后12个月,干预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后12个月,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老年慢性梗阻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发病率较高。有相关临床研究认为,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梗阻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治疗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12个月,干预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梗阻性肺疾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巧,王媛媛.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2):202-204.
[2]潘培育.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333-335.
[3]尚茜,商伟娜,翟琳,等.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癌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3):34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