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08:55: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临床资料
2003年1~11月我院收治老年痴呆卧床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78岁。均是生活不能自理患者。
2 结果
在48例老年痴呆患者中,经精心护理其中45例患者生存情况良好。因肺部感染并发心衰死亡2例,家人接出院无系统治疗死亡1例。
3 护理方法
3.1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 褥疮的诱发因素为:活动能力下降、年老、感受能力下降、排泄物分泌物等刺激、营养不良。老年痴呆卧床患者占有全部诱发因素 [2] ,而预防褥疮的主要措施在于消除诱发因素:(1)定时翻身2h1次,翻身时动作轻巧,避免拖拉。(2)给予气垫床,易受压部位用气垫圈、海棉垫等垫起。(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每日指导护工给予擦身两次(早晚)。擦身后抹些润肤油,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定时按摩。(4)保持床铺干燥平整,避免局部皮肤刺激。(5)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
力。
3.2 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肺部感染是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故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也至关重要。
3.2.1 保证每日热量的供给 定时喂食、喂水,增强体质。
3.2.2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及时通风换气,调节温度和湿度,避免直接吸入室外的冷空气,注意保暖。
3.2.3 定时翻身、拍背 肺部叩打1次/天,每次10min,在进餐前30min或餐后2h进行。
3.2.4 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变化,及时遵医嘱处理。
3.3 做好口腔的护理 长期卧床老年痴呆患者机体抵抗力极低,无主动性进食进水行为,为口腔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易引起口腔炎,甚至并发全身感染。(1)每次喂食后给予喂水30ml,以冲刷口腔中残存的食物。(2)每日2次做好口腔护理,用海棉棒蘸0.9%的生理盐水清洁口腔。(3)对每位患者残存的牙齿,应心中有数,经常检查。
3.4 防止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的老年痴呆患者,大小便不能自理,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许多工作量。
3.4.1 每日定时喂水 24h摄水量>1500ml以达到冲洗膀胱的目的。
3.4.2 保持会阴清洁 女性患者用一次性纸尿裤,男性患 者用一次性尿袋接尿。每日冲洗会阴,减少尿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大便后及时更换裤子,清洗肛周。
3.4.3 男性患者的尿袋应固定在床沿下 注意观察防止患者扯掉尿袋,每日更换尿袋。
3.5 饮食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吞咽肌功能衰退,又不会主动进食,配合喂食时须注意。(1)提供含丰富营养、清淡、易消化及碎烂的食物,有吞咽困难时给予半流质、流质饮食。(2)喂食时将患者的头部垫高,动作缓慢,从小量食物开始。一般进食前先饮少量水,湿润一下口腔,也可调整食物的质地、形状。由于认知能力下降,痴呆老年人会误将骨头、假牙吞下,甚至会将药片不拆包装一起咽下,因此,进食食物温度勿过热,以偏低为宜,以防烫伤。(3)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4 护理体会
作好长期老年卧床痴呆患者的护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护理工作者要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和毅力,同时还需要亲属和看护者正确地理解老年性痴呆的特点,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痴呆老人能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与关爱的环境中,避免歧视和虐待老人的情形发生 [3] 。通过对长期卧床痴呆患者的生活护理我们认识到,对老年痴呆患者必须早预防、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每班都要一丝不苟做好生活护理,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使其家人得到慰藉。
参考文献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与现代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的疾病[1]。痛风迁延反复,较难根治,不仅给老年患者造成了躯体上的严重损害,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对收治的48例老年痛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8月住院患者48例(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58~86岁,痛风病史6个月~16年。按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痛风健康知识宣教。对治疗组予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①认知干预:向患者宣教痛风的相关知识,包括痛风的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识别并发症发生的先兆,特别是嘌呤、酒的摄入对痛风的危害性,提高患者对痛风的认知程度;②心理干预:关心爱护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动向,取得患者的信任;获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帮助;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动员家属以乐观的态度,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来感染患者,提高其心理应对水平;鼓励家庭成员监督、支持患者完成饮食、运动等干预计划;③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制订饮食卡,帮助患者将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分类。限制嘌呤摄入,嘌呤的摄入量应在75mg/d以内,鼓励多饮水,多补充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予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饮食,禁饮酒;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督促患者适当运动、坚持服药、定期监测尿酸、定期来院复诊等。采用电话、门诊复查等形式,由专职护士对患者和家属每月随访1次并记录患者的血尿酸、服药、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1年。
1.2.2生活质量评定采用SF-36生存质量表[2],其中项目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总体生活质量和以往健康相比较。每个项目得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3观察指标 包括患者的生活质量、血尿酸水平,依从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饮食治疗依从性问卷均参考国外相同问卷,根据中国人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增减[3]。
1.4统计学方法 计算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1年后两组生活质量情况 除生理功能外,两组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总体生活质量和与前1年健康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血尿酸的变化 在干预开始前两组患者的血尿酸从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资料有可比性;1年后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1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1年后血尿酸水平却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痛风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变化 在干预开始前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从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资料有可比性;1年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与1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依从性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痛风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容易转成慢性,导致关节僵硬、变形,形成痛风石、瘘管、肾结石,严重者导致肾损害,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防治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控制高尿酸血症,但其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单用药物治疗不能取得满意效果,只有将健康教育与饮食结构的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控制痛风的发作,同时家庭关系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持系统,与情绪、心理活动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家庭成员的参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4]。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认知、心理、行为、社会支持等综合护理干预的进行,治疗组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熊曼琪,邓先智.内分泌科专病与风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9-291.
[2]Ware JE,Sherboume CD.The MOS36-item shortfom health survey(SF36).Conceptual fm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Med Care,1992,30:473-483.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24-02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年精神障碍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1]。由于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反应迟钝,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加上心理方面的各种变化,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8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各类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34例,女性46例;年龄60~78岁,平均(67.4±5.8)岁;精神分裂症30例,脑器质性疾病20例,情感性精神病1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例,躯体所致精神障碍6例;47例患者(58.7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躯体性疾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确保护理质量提高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全部实行无陪护护理。为了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回到患者身边服务,根据规范要求简化了各种护理文书,尽量缩短书写时间;在排班上采取弹性排班,将人力调整到工作量大的班次或特殊时间段,以确保各项护理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1.2.2 营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老年患者因动作迟钝而易发生跌伤、摔伤或坠床等意外,因此老年患者所处的环境一定要安全。除了保持病房地板平坦、干燥,挂防跌倒温馨标识外,尽量将老年患者安排在靠近厕所的床位,为其提供方便,并在夜间睡眠时室内照明保持微光,以防其夜间起床时发生意外。此外,根据老年人睡眠少、易惊醒等睡眠特点,将他们与易冲动的精神患者分开,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并督促其按时入睡。
1.2.3 加强病情观察,协助疾病诊断 老年人中枢神经及感觉系统功能减退,机体反应灵敏性下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对伴发的躯体疾病痛苦反映不明。有的患者病情改变严重,但自觉症状轻微不典型,有的患者不主动诉说,甚至隐瞒病情。此外,情绪不稳定的老年患者,容易产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因此将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安置在重症病房,随时对危险物品进行安全检查,热水瓶及刀具等危险物品禁止放在室内,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而且,加强巡视,细心观察并主动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并发症,汇报医生并协助诊断治疗。
1.2.4 夯实生活护理 大多数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尤其是精神衰退和痴呆的患者,因此要加强生活护理。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患者全部实现无陪护护理,所有护理流程都由护理人员完成。(1)注意个人卫生,定期督促或协助患者洗澡更衣、梳头、理发、刮胡须及修理指(趾)甲等,整理好患者仪容仪表。保持患者床单位干燥整洁,对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理,更换被服。(2)细心照料患者的饮食,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因精神症状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易出现拒食或不知饥饱、吞咽困难等现象。因此应密切观察其进食情况,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防止噎食,对进食不好的患者进行劝说或者喂食,对于实在不能进食的患者,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保证患者的营养。
1.2.5 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人患精神疾病后,有较为复杂的心理变化,如住院治疗会感到陌生、孤独,害怕被家人抛弃等。首先,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待患者态度和蔼诚恳,工作耐心细致,经常关心患者,倾听他们的疾苦,让他们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不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药物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知识。
1.2.6 开展丰富娱乐活动 定期组织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类益智游戏,并配置多功能活动室,有运动设施、唱歌、棋类、牌类等娱乐活动设施,让患者自由活动,丰富生活,帮助其恢复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恢复社会功能,为出院做准备。在患者进行活动时,护理人员在旁仔细观察,耐心照料,注意患者安全,随时调整患者的活动量。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80
个性化护理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制定的不同护理计划, 强调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模式[1]。本次研究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 旨在为个性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和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 各50例。干预组中男28例, 女22例;最小年龄61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66.3±5.3)岁。对照组中男29例, 女21例;最小年龄62岁, 最大81岁, 平均年龄(66.1±4.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临床一般护理干预。干预组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①个性化基础护理:结合患者及其家属认知程度, 向其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大多数老年患者易引发烦躁以及不安等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心理实时转变规律进行个性分析, 与老年患者进行疏导沟通, 消散患者负面情绪。②个性化环境护理:根据老年患者个性化需求, 对病房展开全面清洁, 确保室内通风良好、稳定适宜, 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③个性化饮食以及运动护理:鉴于老年患者机体脏器功能逐渐衰退,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多进食蔬菜、水果及豆制品, 确保钾钙微量元素的摄入。同时, 要指导患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运动, 比如散步、打太极等。
1. 3 观察指标[2]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 经回顾性分析处理, 按照医院老年患者高血压相关规范准则设计调查表,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将一系列所获取的临床指标明确收入调查表内, 结合电子计算机开展统计学处理工作。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测量表(SF-36)进行评价, 分别包括患者生理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健康等方面。护理满意度通过医院制定的问卷[3]测验方式收集, 测验内容分别有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医护人员态度等评分。总评分为100分, 结合评分由高至低划分成非常满意(>90分)、一般满意(60~89分)、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组在护理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5.1±6.5)分, 护理干预后为(69.1±6.1)分;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5.3±6.4)分, 护理干预后为(82.3±5.3)分。护理干预后, 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8.0%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伴随着护理模式的发展, 个性化护理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结果认为, 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 经结合患者及其家属认知程度, 为深入开展个性化护理奠定基础;通过个性化基础护理, 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治疗;通过个性化环境护理, 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通过个性化饮食、运动护理, 改善患者饮食习惯, 促进患者生活规律合理化, 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4]。
总之, 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效果满意,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升生活质量, 具备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建秀, 陈水琼, 叶翠华, 等.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9):119-120.
[2] 唐翠英, 何方玲, 廖春梅, 等.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吉林医学, 2013, 20(34):4179-4180.